⑴ 八年級語文上冊試題(附答案)
語文試卷將告訴你,語文學習不僅是讀有字書,更要讀生活這本無字書……以下我為大家整理了八年級語文上冊試題(附答案),趕緊來學習一下吧!
一、語文基礎知識及運用(30分)
⒈下列字詞的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瞥(piē)見 涎(xián)水 荒謬(miù) 殺戮(lù)
B 躊躇(chóu) 憎惡(zèng) 提防(tí) 儼然(yn)
C 詰問( jié) 粗拙(zhuó) 傴僂(yǚ) 震悚(sǒng)
D 蹣跚(mán) 殲滅(qiān) 愧 怍(zuò) 頹唐(tuí)
2.下列詞語的書寫准確無誤的一項是 ( ) (3分)
A.張慌失措 盪然無存 永垂不朽 狼籍
B. 眼花繚亂 名符其實 響徹雲宵 伎倆
C.銳不可擋 月明風清 轉彎抹角 煩燥
D. 高屋建瓴 大庭廣眾 豐功偉績 弔唁
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目前,我國住房價格居高不下,著實令購房者嘆為觀止。
B.生活對於任何人都非易事,我們必須有堅韌不拔的精神。
C.這部小說情節跌宕起伏,抑揚頓挫,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D.我們來到郊外,登上開滿雜花的小山坡,俯瞰山下的滄海桑田,真是心曠神怡!
4. 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3分)
A. 表現人性光輝的作品,魅力大多在於其蘊含的道德力量,它代表著社會的正能量。
B. 近日,屠呦呦獲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她的事跡突然漸漸地受到國內民眾的關注。
C.保護並了解我們的傳統文化,是每個中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D. 能否徹底治理酒後駕車的亂象,關鍵在於有關部門嚴格執法。
5.將下列語句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處,正確的選項是( )(3分)
你的話語應該是一縷早春氣息的柔風, ;你的表白應該是田野爆裂的豆莢, ;你的辯答應該是憑借原則的盾牌, ;你的吶喊應該是仰仗正義的力量, 。
① 迎承談判桌上的唇槍舌劍 ② 構思並闡述金色的成熟
③ 彌合朋友之間人為的嫌隙 ④ 澎湃青春的熱忱和血液
A.③④②①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④①③②
6.根據上下文,在橫線上仿寫恰當的語句。(4分)
閱讀經典,讀出善良的魅力。阿長奔波於街巷買來的《山海經》,快樂了魯迅的童年;父親蹣跚地抱回來的朱紅橘子,感動了朱自清年輕的心; , 。善良猶如三月里的春雨,澆灌出生命的花朵; , ;善良猶如夜空中的明月,慰藉了孤寂的心靈。
7. 閱讀下面這則消息,簡要概括其主要內容。(不超過25字 3分)
江津網10月12日訊 今日,記者從江津區中小學幼兒園食堂衛生檢查工作專題會上獲悉,在此前開展的開學檢查和日常檢查基礎上,全區將再度開展拉網式排查中小學幼兒園食堂衛生。
此次區教委、區衛計委、江津食葯監分局等三部門聯合開展的全區中小學、幼兒園2016年學校食堂食品衛生安全工作專項督查,時間為2016年10月中旬至11月20日。此次督查將分3組深入各鎮街,採取聽、查、看的方式,從餐飲服務許可證持有情況、食品安全管理員任職文件及培訓證書、從業 人員健康管理落實情況等九大方面32個細節,對中學、小學、幼兒園食堂食品衛生開展核查,並逐一填表記錄。核查結果將進行通報,並將納入年終績效考核內容。
此外,督察組還將對部分重點學校食堂食品衛生開展暗訪。
8. 綜合性學習。(8分)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的主旋律,但世界時時燃起的硝煙仍未消散。世界,何時才能鑄劍為犁?下面,讓我們一起參加 「世界何時鑄劍為犁」 的綜合性學習。
⑴ 【活動我設計】本次活動確定了四個板塊,根據示例,填寫未完成的板塊內容。(2分)
板塊一:戰爭故事,你說我演 板塊二:戰爭遺跡,走訪交流
板塊三: 板塊四:戰爭預測,你說我評。
⑵ 【標語我來擬】歷史不容忘記。今天日本人又重蹈覆轍,要侵佔中國的領土。作為一名中學生,請仿照示例,再擬一條標語,聲援內地各大城市的。(2分)
示例:中國領土,不容分割。
標語:
⑶ 【材料我探究】閱讀下面資料,你能從中得出什麼結論?請簡要概括。(2分)
材料一:經過中國歷史學家多年研究考證、計算得出,中國在抗日戰爭中,軍隊傷亡380餘萬人,人民犧牲2000餘萬人,軍民傷亡總數超過3500萬人,損失財產及戰爭消耗達5600餘億美元。
----摘自「新浪網」
材料二: 從1938年2月18日日本飛機首次空襲重慶到1943年8月23日,日機對重慶市區空襲共210多次,出動飛機9500多架次,投彈2.1萬多枚,炸死炸傷市民3萬多人,炸毀房屋3萬余幢。 ----摘自《重慶歷史》
⑷ 【觀點我確定】以下是參加辯論雙方的觀點,你贊成哪一方的觀點?試為該方寫一段辯論詞。(2分)
正方:戰爭能推動歷史向前發展。
反方:戰爭給人類造成巨大災難,阻礙歷史的發展。
我贊成________方觀點,我的辯論詞是:
二、古詩文閱讀(25分)
(一)古詩文積累
9.古詩文默寫填空(10分)
⑴ 少壯不努力, 。( 《長歌行》 )
⑵ ,獵馬帶禽歸。 ( 王績《野望》 )
⑶ 氣蒸雲夢澤,___________ __。(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⑷ ?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
⑸《望岳》中表現詩人不怕困難,敢於攀登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的句子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⑹《春望》中作者移情於物、抒發感時傷世情感的詩句是: , 。
⑺《石壕吏》中官吏的殘暴、老婦的悲苦形成鮮明對比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桃花源記》全文,回答文後10——13題.(15分)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10.解釋以下加點的詞語。 ( 4分)
(1) 阡陌交通: (2) 便要還家:
⑶ 處處志之: ⑷ 欣然規往:
11.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 4分)
⑴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譯:
⑵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譯:
12.下列有關本文的敘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文章的作者是西晉著名詩人陶淵明。本文以漁人的行蹤為線索。
B、文章第一段著眼於「異」字,為下文描寫更令人驚異的桃花源作了鋪墊。
C、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點,無論是寫桃花源人的生活環境還是寫人物的交談,都有一些生動可感的細節,使讀者如臨其境,如見其人。
D、這篇文章記敘層次清楚,環環相扣,一氣呵成,結構嚴謹。
13.漁人離開桃源後「便扶向路」又「處處志之」,而後尋找桃源人「尋向所志」,卻「不復得路 」,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4分)
三、現代文閱讀(40分)
(一)閱讀下列短文,回答文後14——18題。(20分)
總有人為弱者轉身
馬 德
①窗外,烏雲布滿了天空,天氣變得悶悶的。辦公室里也昏暗了起來。
②陶安說,我爸爸說了,他不來。
③陶安的父親是個酒鬼,陶安打電話的時候,他正在一家狗肉館喝酒,從中午一直喝 到晚上,嘴裡罵罵咧咧的,說,別說是你們老師,就是市長見我,我也不見。陶安有爹有娘,卻比孤兒還孤單。他上學,一直是姐姐在供著,姐姐一個人漂在北京,很不容易。
④崔老師泡了兩袋方便麵,湯水足足 地,端到陶安面前說:「趕緊吃了,你餓了吧!」陶安端起泡麵的缸子,還是不敢看老師,蹲下來,吸溜著吃了起來。吃著吃著,兩顆很大的眼淚落在了缸子里。
⑤下午,宿舍里,一個學生丟了錢。滿宿舍的人,都認為是陶安偷的。原因是,下午就他一個人回過宿舍。陶安說,我沒拿,我真的沒拿過錢。其中一個不由分說,一下子撲上去打了陶安,還說,不是你偷的,誰會偷?你說還會有誰偷?陶安站在那裡,一下手也沒還,任由那個學生拳打腳踢了半天,只是不停地說,這錢不是我拿的,這錢不是我拿的。
⑥拿,拿,拿,你連個偷都不想說。另一個學生惡狠狠地一腳飛踹過來,陶安「咕咚」一下子就被踹倒了。倒了的陶安,憤怒地盯著對方,眼裡像要著了火,但沒有站起來反抗,在地上坐了好半天。
⑦班主任崔老師很快知道了這件事,他把陶安領到辦公室,問他情況。「老師我沒拿,我真的沒拿別人的錢。」陶安深深地埋著頭,不敢看崔老師的眼睛。崔老師「嗯」了一聲,然後,輕輕為他拍去褲子上的腳印。
⑧「老師也知道你沒拿,你不會拿別人的東西,你也不是那樣的.孩子。」崔老師故意在最後一句話上加重語氣。望著一臉無助的陶安,崔老師不由自主地「唉」了一聲。
⑨陶安突然抬起了頭,盯著老師看。剛才老師的一嘆,像針一樣,扎在了他的心上。
⑩幾天後,崔老師在班裡開了個主題班會。主講人是請來的,陶安看了一眼,心裡就「咚咚」地跳,他知道這一定是崔老師故意安排的。同學們很興奮,因為主講人有在那所著名大學就讀的資歷,實在是讓他們仰慕。那天,請來的人滔滔不絕,講了很多學習方法,以及為人處世之道。最後,還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⑾「我在學業之餘,常在外面打零工。有一次,在一家餐館幫忙,不知道是誰碰倒了一摞餐盤,碎了一地。收工的時候,老闆問是誰打掉的,開始大家都說不知道,後來,卻都指向了一個人。這個人是個孤兒,一隻眼睛先天弱視,彷彿他打碎餐盤,是天經地義的。誰知老闆一笑,說:『我小時候家裡很窮,在外面被人打了,回家後還要被媽媽打一頓。然後,還要等著打我的孩子來,媽媽抱著我,讓那個孩子打,打夠了才走。這件事,讓我知道,這個世界上,當人窮了,是沒有道理可講的。有一種天理,叫蠻不講理;有一種公道,叫慘無人道。而且,在這樣的公道和天理面前,你還得裝聾作啞。彷彿,所有這一切,都是你應該承受的。因為,沒有人願意聽弱者申辯理由。但我相信,這個塵世,一定會有人為弱者轉身。因為,永不泯滅的良知,就像太陽一樣在頭頂照耀,也總有人會因為良知,而為弱者轉身。』老闆的話結束後,那個碰摔了盤子的人主動站了出來。果然,不是那個孤兒!」
⑿同學們中間隨即響起了一片掌聲。陶安也坐在下面鼓掌,黑黑瘦瘦的身子,顫抖著,已經抑制不住自己。瞬間,他淚雨滂沱,哭成了淚人。看著主講人,他嘴裡不停地喃喃著兩個字:姐姐……
(選自2014年1期《今日文摘》,有改動)
14.第①段屬於什麼描寫?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15. 閱讀第⑧段中加橫線的句子,描繪一下崔老師「唉」時的所思所想。(4分)
16.說說文中的崔老師是一位怎樣的人? (4分)
17. 文中的「弱者」具體指誰?題目「總有人為弱者轉身」有何深刻含義?(4分)
18. 有讀者認為陶安偷了錢,也有人認為他沒偷。你怎樣認為?請結合全文加以分析。(4分)
(二)閱讀下列短文,回答文後19——22題。(20分)
少 年 讀
許冬林
①回眸處,是一段蔥綠蔥綠的時光,潭水一樣寧靜,青草一樣蓬勃。那是一段悠長的少年時光,沉湎於閱讀的時光。
②唐詩,宋詞;《紅樓夢》,《簡愛》;席慕蓉,三毛……是那些美妙的書香將我的少年歲月浸染,浸染得有了與眾不同的意味。每每回憶,內心充滿感激。感激歲月年華,感激文字。
③猶記當年讀宋詞。讀李清照,「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讀得眼前水霧迷濛,心兒無著無落的,一時間也憂傷惆悵不已。那個少年的人呀,也化作了一片薄薄的素白的落花,在晚風里,在流水上,到了遠方。後來又讀蘇軾,讀到「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再去看外婆家門前的渾濁江水,全然又是另一種景緻!那麼多檣櫓灰飛煙滅的往事,都在江水之上演繹。從此,我看到的長江,不再只是空間上的長江,更是承載著厚重歷史的長江,是飄散著酒香墨香的長江。它蒼茫,雄渾,深邃,風雅,我搖曳激盪。
④大雪天,讀《紅樓夢》,真的是擁爐夜讀啊。記得老師曾偶然說過,中國人不讀《紅樓夢》,都算不得中國人。寒假一開始,就借了《紅樓夢》回來。晚上,母親早給准備了個手爐,是那種紅陶的手爐,裡面盛了碎碎的炭。手搭在手爐的拎手上,書也擱在上面,一夜夜地翻閱,連書也添了木炭火的香。就著那一爐溫暖,一個寒假,讀一本《紅樓夢》。讀到黛玉焚稿,然後病死,一時悲痛不已,手爐也不要了,只歪在枕邊無聲大哭,淚濕枕巾。窗外寒風蕭蕭,只覺得滿世界蒼涼空曠孤獨,再讀不下去了。一部《紅樓夢》,寫到黛玉之死,就可以收尾了,再不必寫了。那時這樣以為。換夜再繼續讀,又讀到寶玉出家,茫茫的大雪,雪影里一個人,在船頭躬身拜別父親。這一回,倒沒落淚,可是 心上卻是悶悶沉痛好久。是歲末,窗外也是大雪,月光下,一白到天際。回頭體味文字里彌漫的那種遼闊無涯的哀傷和空寂,彷彿沒懂,又似乎懂得了。
⑤後來,又抄席慕蓉的詩歌在小本子上,一首又一首。書依然是借來的,《七里香》《無怨的青春》,好幾大本詩集,抄得滿心歡喜又沉醉,哪裡嫌累!然後,自己的枕頭底下便多了個湖藍封面的本子,那裡面有我寫的詩歌,席慕蓉體的詩歌。偶爾借給體己的女同學看,她也給我看她寫的詩。我們像兩只幸福的老鼠,偷偷分享各自的文學青果。在被窩里,打手電筒讀三毛。撒哈拉沙漠在哪裡呀?荷西是個大鬍子的男人,真的很有魅力嗎?長大後,我們也一道遠走天涯吧!那時,我們兩只文學的小老鼠已在密謀大計。內心有小甜蜜,嘴巴上不好意思說,其實心裡都想到那遠走天涯的隊伍里,一定會添加新成員,他是我們各自的荷西。他要不要也是大鬍子呢?再想想,再瞧瞧……
⑥如今,回頭想這些讀書的瑣碎細節,深感文字的魅力,一個人在一本書里活了幾輩子,大悲大慟大歡喜,小憂小愁小甜蜜。就這樣長大了,內心豐富了。合上書頁的那一刻,滄海桑田;窗外陽光刺進來,啊,世上已千年。
⑦是啊,世上已千年。每每看到現在的孩子有那麼豐富的課外讀物,我總禁不住心底蒼老地一嘆。當我在一所中學自編的校本教材《文海擷英》里,又看到了那些喜歡的文字時,忽然有一種血液倒流的激動,彷彿回到青澀年少。「唐詩四季」,「魏晉風度」,豪放派詞,婉約派詞,《紅樓夢》《簡愛》……看到這些自己一直喜歡的文字,彷彿在單調無聊的長路行走中,看到一處深谷碧潭,看到一叢籬下白菊,看到春水渙渙處雲生,看到青草離離處鳥飛。
(選自2014年1月《滁州日報》 有改動)
19.作者回憶了一段悠長的少年閱讀時光,請按照下面的提示,補充概括其他幾件與閱讀有關的事。(6分)
⑴
⑵
⑶ 讀《紅樓夢》,讀到林黛玉焚稿病死,自己也悲痛不已,淚濕枕巾;讀到寶玉出家,心上沉痛了好久。
⑷
⑸ 讀三毛,密謀長大後遠走天涯,內心有小甜蜜,嘴巴上不好意思說。
20.仔細閱讀第⑦段的畫線句子,從修辭的角度品味它的表達效果。其中加點的語句讓你聯想到了哪些詩詞名句?(6分)
看到這些自己一直喜歡的文字,彷彿在單調無聊的長路行走中,看到一處深谷碧潭,看到一叢籬下白菊,看到春水渙渙處雲生,看到青草離離處鳥飛。
21.請你根據本文內容,說說作者具有哪些優秀的閱讀品質值得我們借鑒?(4分)
22.作者是一個喜歡閱讀的人,回憶自己少年讀書的時光,往往是心隨書動。相信你在成長的道路上,也有被優美文字所打動的時候,請舉兩個實例,談談你的讀書感受。(4分)
四、作文(55分)
23.以下兩題選做一題。
⑴ 閱讀下面提示語,按要求作文。
有的人,無論遠近,彷彿總在身邊;有些事,不管大小,始終浮現眼前;有份情,針織濃烈,時時溫暖我們的心田;有種理,意味深長常常縈繞我們的腦畔……他們(它們)從未走遠。
請以「從未走遠」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將題目寫在作文格的第一行正中。②文章貼近生活,言之有物,禁止抄襲或套作。③認真書寫,力求工整、美觀。④文中不能出現真實的人名、班名、地名。⑤不少於600字。
⑵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初春,街心公園的樹爭先恐後地長滿了綠芽,有一棵樹卻遲遲沒有動靜。一段時間後,別的樹的葉子都已張開,這棵樹才剛剛冒出嫩芽。一開始就比別人晚了一大步,不免讓人擔憂。不過這棵樹並不著急,還是按著自己的節奏不緊不慢地生長著。不經意間夏天來臨,舉頭望去,這棵樹與別的樹已無區別,濃濃的綠色在夏日的酷暑里同樣可以遮蔭納涼。此時,誰又在意它當初的滯後?
人的成長何嘗不是這樣?
請根據對上述文字的感悟和思考,寫一篇文章。
要求:依據材料的整體語意立意,自擬標題,不少於600字。文中不能涉及真實的人名、班名、地名。
語文參考答案
一、語文基礎知識及運用(30分)
1.A 2.D 3.B 4.A 5. C (共15分)
6. 老王離世前送來的香油和雞蛋,溫暖了楊絳苦難的歲月。善良猶如夏日裡的清風,推開了緊鎖的心扉。(善良猶如沙漠里的清泉,滋潤了乾涸的心田。)(4分)
7. 江津區將再度開展拉網式排查中小學幼兒園食堂衛生。(限定字數 3分)
8. ⑴示例: 戰爭英雄,你歌我頌。/戰爭是非,你爭我議。 (2分)
⑵ 示例:光榮保釣,義不容辭。/守家衛國,匹夫有責。 (2分)
⑶ 日本侵略中國,殺害中國軍民無數,給國家、地方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意對即可,2分)
二、古詩文閱讀(25分)
9.(10分) ⑴ 老大徒傷悲 ⑵ 牧人驅犢返 ⑶ 波撼岳陽城 ⑷ 日暮鄉關何處是
⑸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⑹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⑺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10. (1) 交錯相通 (2) 通「邀」,邀請 ⑶ 做標記 ⑷ 計劃 (4分)
11. ⑴這里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排列整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這類(的景物)(2)(他們)問起現在是什麼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晉了。(4分)
12.A(3分)
13. 這樣的結局增加了桃花源的神秘感,使桃花源顯得似真亦幻,似有而無,也表明桃源是一個虛構的社會,現實是不存在的,表達了作者無可奈何的嘆惋之情。(4分)
三、現代文閱讀(40分)
(一)(20分)
14. 環境描寫,通過對烏雲密布的天空、悶悶的天氣和昏暗的辦公室的描寫,渲染出一種緊張嚴肅的氣氛,烘托出主人公陶安低沉沮喪的心情。設置懸念,引出下文,為後面的情節做鋪墊。(4分)
15.示例:我本想把陶安的父親約來,讓他關注一下兒子的成長。可是這個父親對兒子漠不關心,心理已經不健康了,這個家庭教育也不健康了。我真怕這樣下去,陶安會有個三長兩短啊。唉,我該怎麼辦呢?(言之有理即可 4分)
16. 崔老師是一位善良有愛心,懂得理解、同情、體貼、關愛學生,富有教育智慧的好老師。(4分)
17. 指陶安和一隻眼睛先天弱視的孤兒。 文章標題富有哲理,引人思考,告訴讀者良知永不泯滅,總有人會挺身而出為弱者承擔責任,替弱者主持公道。 (4分)
18. 他沒偷。從「望著一臉無助的陶安」、「陶安突然抬起了頭,盯著老師看」、姐姐講的故事以及題目「總有人為弱者轉身」,可以看出陶安沒有偷錢,而是被學生們冤枉了。(4分)
(二)(20分)
19. ⑴ 讀李清照,讀得眼前水霧迷濛,心兒無著無落的,一時間也憂傷惆悵不已。(2分)
⑵ 讀蘇軾,深知長江水承載著厚重的歷史,飄散著酒香、墨香。(2分)
⑷ 抄席慕蓉的詩,抄得滿心歡喜又沉醉,哪裡嫌累! (2分)
20. (共6分)示例: 這些語句運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將文字比作深谷碧潭、籬下白菊、春水雲朵和青草飛鳥,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了文字所具有的靈韻、神奇之美,強烈地表達了作者對文字由衷的感嘆和喜愛之情。(4分)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任寫兩句即可 2分 )
21.示例:能把自己和文字結合 在一起,進行融入與思考; 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能與文字感同身受;和他人交流與分享。(答到兩方面即得全分 4分)
22. 略。(學生只要舉出兩個實例並有真切的感受即可,選例課內外不限。4分)
四、作文(55分)
略。參照重慶市中考作文評分標准。
⑵ 八年級上冊語文閱讀理解
要想學好語文這門課程,練習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八年級上冊語文閱讀理解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學習。
故事是層林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就醞釀好的。
見到爸爸後,層林臉上現出驚愕和誇張的神情:「爸,我班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想不想聽?」
爸爸緊板著臉驚問:「別賣關子了,出了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
層林搬個凳子坐在爸爸面前,開始講:「我們班有個叫林子的,這次期中考試數學只考了59分,他就想自己把59分改成69或89。」
爸爸一臉嚴肅地說:「考試不及格就該受批評、寫檢討、挨板子,改動分數弄虛作假是錯上加錯。」
「林子一想,也是這個道理啊,就沒有改分數。他拿出紙和筆,偷偷鑽進地窖里寫檢討去了。」
爸爸恨恨地說:「他這樣做還算懂事,不過寫檢討為啥要鑽地窖啊?」
「不藏起來寫檢討,他怕爸爸見了不問青紅皂白就修理他呀。」
「接著說。」
「開飯了,爸爸和媽媽喊破喉嚨也沒喊到林子,就四處找起來。看到地窖的蓋子掀開了,爸爸心中一驚,忙鑽進地窖。你猜結果會怎樣?」
「結果一定是暴跳如雷的爸爸揪出林子後,痛打一頓。」
「林子蹲在地窖里寫檢討,那兒缺氧,林子就昏過去了。」層林講到這里,長嘆一聲,不講了。
爸爸急問:「林子昏過去了?搶救過來沒有?」
「像他這樣不爭氣的兒子,搶救不過來也好,免得爸媽整天為他操心了。」
「瞎說!……喂,你快給我講講結果怎樣了?」
層林不緊不慢地說:「爸爸將林子放在通風的地方,林子一會兒就醒了。醒過來的林盯枝扮子找出他寫的檢討書,低聲給爸爸念了起來:『親愛的爸爸,真的很對不起,我愧對你的養育之恩,這次數學只考了59分。爸爸,我已是14歲的中學生了,請你別再隨便罵我、打我了,我發誓今後一定刻苦學習,努力將成績提上去。』」講到這里,層林問:「如果你是林子的爸爸,會怎麼做?」
層林爸爸陷入了深思。
層林接著講:「林子爸爸聽到這里,眼中湧出了淚花。他想林子數學雖然差,語文卻很棒。林子雖小,受了委屈卻從無怨言。不能再逼孩子了啊,再逼孩子,還不知會發生什麼意想不到的事呢。想到這里,爸爸顫聲說:『好兒子,爸爸再不隨便揍你了……』」
爸爸忽然心裡一動,點著層林的腦門說:「我今天就把咱家的地窖平了。好你個層林,考59分就59分,還繞這么大的圈子干什麼?你說得也對,只要盡力,成也英雄,敗也英雄。好了,爸爸知道先前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對了。」
層林笑了,爸爸的眉頭也舒展開了。
1.文章開頭第一句話在全文中有什麼作用?
2.「爸爸忽然心裡一動」中的「心裡一動」實際上指的是什麼?
3.你怎樣理解「層林笑了,爸爸的眉頭也舒展開了」?
八年級上冊語文閱讀理解答案:
1.引出下文層林所講的故事;也暗示層林搭祥的故事是他「醞釀」出來的,是虛構的。
2.指的是爸爸想到了層林講這個故事的原因和目的。
3.「層林笑了」是因為他由衷地高興,爸爸明白了他所講故事的良苦用心,並且表示以後將改正做得不對的地方;「爸爸的眉頭也舒展開了」是因為他得知了故事的「真相」,並且為兒子的成長感到欣慰。
①我的幼兒園剛建起,總共才收了7個孩子。其中有一個孩子名叫歲娃,男孩,6歲,沒爸爸了,他媽媽帶著他進城打工,活兒是找到了,但找到的活兒不能帶著孩子干,把孩子留在租來的房裡又不放心,曾來問過我幾次托兒的價錢,最後我起了同情心破例半價收下了他。
②歲娃和別的孩子明顯地不一樣,別的孩子嬌貴伶俐,會乖會鬧會撒嬌,他像個小叫花子,洗不凈的臟手臟臉,極不合群。才兩天,我就覺得他是個大問題了,頭也不抬,不和別的孩子坐一起,不和別的孩子玩,怎麼哄都哄不動他,怎麼逗也不行,一句話也不說。
③我靈機一動,就引導孩子們:小朋友都要從小有愛心,要關心別的小朋友,比如我們的小朋友歲娃,他家很窮,他的媽媽沒錢給他買好衣服好吃的……我正說著,6個小機靈便搶著說話了:「阿姨我給他糖吃!」「阿姨我給他我的娃娃!」「阿姨我讓我媽媽給他買好衣服!」「阿姨我沒笑過他!」……我很感動,也為自己這種教育方法產生的效果凱灶感到得意;但再看一邊坐著的歲娃時,我嚇了一跳:他正抬起頭來瞪我,我發現他一雙大眼裡也有別的孩子沒有的東西,一股野氣,甚至還有仇氣,他緊咬嘴唇瞪著我,就像要打架時的那樣子!我嚇了一跳,過去問在他怎麼了,不料他怪叫一聲,推了我一把,扭頭就跑出去了。我追出來,看見歲娃已到門口,猶豫著,勾頭咬唇,隨時要跑出去的樣子。
④孩子們不敢再理他,都看著我。我做出笑臉,讓歲娃想玩什麼就玩什麼,想怎麼玩就怎麼玩,他一聲不吭,坐在一邊看天。我不敢再管他,就和孩子們玩在一起,不時對他笑一笑,思量著怎樣才能讓他入群,很發愁。
⑤玩了一會兒,一個女孩突然指著樹上掛著的一串氣球笑喊:「哇!誰能把那氣球拿下來呀?」孩子們你看我我看你,都吐舌頭搖頭。樹不大,樹干不高,但這些城裡小寶貝們根本就沒爬過樹,都不敢。我心裡一動,就看著歲娃笑說:「誰能取下來,誰就是我們中間最勇敢的!」還特意把「我們」兩個字拉長了音調。歲娃果然走過來了,大聲說:「我能!」我笑說:「謝謝你!好孩子!」
⑥歲娃高興極了,跑過去就爬,猴子似的,嗤溜嗤溜就上去了,將氣球丟下來,嗤溜嗤溜就下來了。朝我昂著頭,嘻嘻笑!我驚喜萬分,親他,誇他,別的孩子也又蹦又跳地喝彩,他手舞足蹈像個「孩子王」,孩子們都圍了他,很快就玩在一起了。
⑦是我錯了。我自以為是的「愛心」原來是一架傾斜的天平,從一開始就忽視了他們內心深處的需求。
1. 結合③④⑤段文字,概括「歲娃」和別的孩子在行為表現方面有哪些「明顯地不一樣」。
2. 結合全文內容,回答第⑦段中「自以為是的『愛心』」和「內心深處的需求」各指什麼。
(1)「自以為是的『愛心』」指
(2)「內心深處的需求」指
3. 本文描寫具體,情感真摯,請你以第⑥段為例,簡要分析這個特點是如何體現的。
八年級上冊語文閱讀理解答案:
1. 答案要點:①有野氣、仇氣,②極不合群,③自尊心極強,④勇敢。
2. 答案示例:
(1)我認為以施捨者的心態面對貧窮與弱小是對他們的關愛。或「我當著歲娃的面向他施捨愛心,並為這種做法感到得意」。
(2)孩子們心裡對心靈平等需要。或希望得以別人的尊重,保持自己的尊嚴。
3. 答案示例:
第⑥段用比喻把歲娃比喻成猴子,用擬聲詞「嗤溜嗤溜」,形象地寫出了歲娃爬樹的動作靈活輕巧的特點,表達「我」對歲娃的欣賞喜愛之情。又運用了神態和動作描寫「朝我昂著頭,嘻嘻笑」「手舞足蹈像個『孩子王』」,寫出歲娃心靈需求得到滿足尊重與滿足時的快樂心情。
八年級語文閱讀理解
①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讓人在小小的綉花針上穿線,這時,你越是全神貫注,你的手就抖得越厲害,線就越不容易穿入。在醫學界,這種現象被稱作「目的顫抖」,即目的性越強越不容易成功。
②其實,我們每個人對於生活中所做的很多事,都不能保證百分之百的成功。這是十分正常的事情。那麼,為什麼不給自己一個失敗的心理准備呢?為什麼不能用正常的心態正視失敗呢?要知道,失敗是痛苦的,但失敗並不可怕,也並不是所有的失敗都是災難。世事難料,不是每個人都能夠走到人生最輝煌的頂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名揚四海的大政治家丘吉爾參加總統競選,當秘書告訴他「落選了」時,他卻爽朗一笑說「民主勝利了!我追求的是民主。」他雖然競選失敗,但同樣輝煌。他的失敗,標志著他曾經擁有過。他能正視失敗,說明他的內心足夠強大。
③失敗了,關鍵是要找到失敗的原因。失敗後的思考比成功後的歡樂更有價值。也許你的努力還不夠,也許客觀條件不允許,也許有意外的因素在作祟。然後,就像為自己的人生這場考試交了一次學費一樣,用明智的眼光去審視自己的失敗。如果是因驕狂而失敗,就要學會謙遜內斂;如果是因輕敵而失敗,就要學會審慎行事;如果是因自不量力而失敗,就要學會尊重客觀實際;_________,__________。總之,只要失敗不失志,把失敗當作成功的種子,堅持不懈地去耕耘,總有一天這顆種子會長成參天大樹。
④每個人在人生道路上都會遇到挫折和失敗,弱者在挫折和失敗面前嘆息,絕望,不能自拔。只有強者,會越挫越勇,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一個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須要接受失敗,忍受失敗的折磨,在失敗中磨礪自己、豐富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更加有力量,使自己的內心更加強大。
⑤如果做到了這一切,失敗的背面就是成功。
(《思維與智慧》2012年第15期)
1.文章開頭引用醫學界中的「目的顫抖」現象,有何作用?(3分)
2.文章第②節畫線句運用了哪種論證方法?有何作用?(4分)
3.仿照第③節的畫線句,在文中空白處填寫一句同樣句式的話。(2分)
4.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論點。(3分)
八年級語文閱讀理解答案
1.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1分);引起下文所說的每個人的人生「都不能保證百分之百的成功」,我們應當正視失敗(2分)。
2.舉例論證(事實論證、擺事實);用丘吉爾競選失敗卻能坦然一笑的事例,告訴應當正視失敗,使內心更加強大。(4分)
3.示例:如果是因能力不夠而失敗,就要告誡自己加倍努力。(2分)
4.我們應當正視失敗,並在失敗中磨礪和完善自己。(3分)
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練習。
在清晨和黃昏,不光是鳥,森林裡所有的動物都在唱歌奏樂:各唱各的曲子,各用各的樂器;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在森林裡可以聽到清脆的獨唱、拉提琴、打鼓、吹笛;可以聽到吠聲、唪聲、咳嗽聲、呻吟聲;也可以聽到吱吱聲、嗡嗡聲、呱呱聲、咕嘟聲。燕雀、鶯和歌聲婉轉的鶇鳥,用清脆、純凈的聲音唱著。甲蟲和蚱蜢吱吱嘎嘎地拉著提琴。啄木鳥打著鼓。黃鳥和小巧玲瓏的白眉鶇,尖聲尖氣地吹著笛子。狐狸和白山鶉叫著。母鹿咳嗽著。狼嗥叫著。貓頭鷹哼哼著。丸花蜂和蜜蜂嗡嗡地響著。青蛙咕嚕咕嚕地吵一陣,又呱呱呱地叫一陣。
1.這段話運用了非常豐富的擬聲詞,如吱吱、嗡嗡等,請你把文中的擬聲詞找出來,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段話主要的修辭手法是
[ ]
A.擬人和排比
B.比喻和擬人
C.排比和比喻
3.找出這段話的中心句,並畫上「______」。
參考答案:
1.呱呱 咕嘟 吱吱嘎嘎 哼哼 吱吱 嗡嗡 咕嚕咕嚕
2.A
3.在清晨和黃昏,不光是鳥,森林裡所有的動物都在唱歌奏樂。
不賣
我有朋友是個收藏愛好者,尤其喜歡收集民間工藝品。看了他琳琅滿目的收藏品,很是羨慕。他曾得意地說,只要肯出大價錢,沒有買不來的寶貝。
那天朋友到家來小坐,進門直搖頭,以為他淘寶看走了眼,一問,講了這么件事。
路上,他遇到一對抱著小孩操鄉村口音的年輕夫婦站在天橋下問路,朋友也是個熱心人,給指了路。但那對夫婦好像是第一次到武漢,盡管他說得很詳細了,他們還是一副找不著北的樣子。天冷,風大,小孩凍得直咧嘴。朋友拿出筆給他們簡單畫了個路線圖。
當那對夫婦要轉身的時候,他忽然發現對方提的一個塑料袋裡露出一對虎頭鞋。虎頭做得粗眉圓眼,古樸可愛,虎身的刺綉也十分少見,便動了心思,問對方能否賣給他。
夫婦倆愣了一下,互相看了一眼笑道,這是孩子他太姥姥做的。
他又問,老人多大歲數了,夫婦倆說八十多啦。他摸摸虎頭鞋說,二十塊錢賣給我怎麼樣。年輕的夫婦只是說,孩子他太姥姥做的。
他將虎頭鞋拎到手裡看了又看:五十塊。夫婦倆有點不知所措:師傅,這是孩子他太姥姥……
他有點發急地打斷他們的話,掏出幾張鈔票:好,不說了,一百!
年輕的夫婦沒有接錢,從他手裡拿過虎頭鞋,倆人站在路邊輕聲商量著什麼。他不甘心地喊:一百二十。
朋友給我們講到這里,因為激動臉都微微泛紅,說當時真有些生氣了,虎頭鞋雖好,但就值這個價了,也應該是讓這對鄉村夫妻動心的價格,足可以給小孩買雙上好的皮鞋。
夫婦倆商量了一會兒,拿著虎頭鞋微笑著走向他:師傅,你這么喜歡,就送給你好了。說實話,我們一路問路,就數你最熱情,還給畫張圖。唉,怎麼謝你好呢!
這下該我的朋友愣住了。套句俗話講,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當夫婦倆將虎頭鞋塞到他手裡時,他不好意思了:我肯定要付錢,講好一百二十塊,一分不會少。
夫婦倆說,這是孩子他太姥姥做的,不賣。
朋友勸道,你們告訴老人,一雙虎頭鞋在城裡賣了這么多錢,老人家不知會多高興呢!
對方笑了,女人說:太姥姥知道別人這么喜歡她做的鞋,要掏這么多的錢買,就很高興了。你拿去給孩子穿,我們捎信讓太姥姥再做,方便。
聽到這里,我和先生站起來,都想看看這雙虎頭鞋。
朋友攤開雙手:我沒有拿,把虎頭鞋給他們放進了塑料袋,說,你們告訴太姥姥,她的鞋漂亮極了,有個路人出了很大的價錢,你們都沒賣。她老人家一定更高興。
後來呢?我問。
朋友說,後來我把這一家三口送到了車站,就告別了。他還說,這年頭見多了有錢能使鬼推磨有錢能使磨推鬼的事兒,今遇到一個例外。難得。
1.用簡要的語言概括全文內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結合全文,說說第一段畫橫線的句子有何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婦倆反復說的「師傅,這是孩子她太姥做的……」有什麼言外之意?朋友是怎麼理解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我「有什麼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朋友為什麼會放棄買這雙鞋(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認為這個題目好嗎?說說你的理由。(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的朋友想出高價買一對外地年輕夫婦隨身帶的一雙虎頭鞋,外地夫婦卻寧願將其送給朋友也不願意賣掉太姥姥給孩子做的鞋,朋友被感動了,放棄了買鞋,將他們送到了車站。
2.和下文朋友年輕夫婦的虎頭鞋「不賣」做對比,同時反襯出年輕夫婦的純朴和善良。
3.夫婦倆的意思是說這是太姥姥給孩子做的虎頭鞋是一份情,是不能當作商品來賣的。而朋友以為夫婦倆藉此向抬高價錢。
4. 「我」是這件事情的聽眾,一方面因為我的見證使這件事情更加真實,另一方面也通過我的反應側面烘託了事件的戲劇性,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
5.外地夫婦看重親情,不重金錢。那種質朴真摯的美好品質感動了朋友,使朋友為自己金錢至上而羞愧,所以想保全外地夫婦那種美好的親情。
6.好。這個題目設置了懸念,激發讀者閱讀興趣。與文中外地夫婦不斷重復的話相照應,深化了文章的中心,引人思索,令人回味。
故鄉的麥子
馬國福
①要離開故鄉了,臨走時母親給我裝了幾雙她親手刺綉的鞋墊。父親站在門口似乎欲言又止,木訥地思量著什麼。父母親執意要送我到車站,被我攔住了。我說家離車站這么近,你們歇著,我很快就到了。別離如針,我怕這針扎在父母脆弱的心上,讓和兒子享受短暫相聚歡愉的他們心裡生疼。
②告別了父母,到了車站,就在我上車門的那一刻,我聽到身後有人在喊我,扭頭一看,是父親,他氣喘吁吁地向我揮手。由於患有骨質增生,腿腳不靈便的他連走帶跑地撲向即將發動的汽車,手裡攥著一個小小的藍布包。嘴裡喊著,等等,等等!把這個帶上。
③我停下來,父親蹣跚著趕過來,把布包塞到我手裡。他說:這把麥子你帶著吧。我愣住了,以為聽覺錯誤,趕緊問:帶什麼?父親說:一把我親手種的麥子。我感到有些好笑,我在城裡工作,又不種莊稼,這么遠的路,帶一把不起眼的麥子幹啥?
④父親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緩緩地說,想家的時候,可以拿出來看看,聞聞麥子的味道,心裡也會舒坦些。父親的舉動,讓我覺得有種不可理喻的拙愚。
⑤車里的乘客都上齊了,司機不耐煩地按著喇叭催促著我趕緊上車。我把麥子裝進包里,對父親說:阿大,你回去吧。你們不要擔心,我到南方後會給你們常打電話的。
⑥兩天後我回到了南方的家裡,打開包裹,隨手就把那包麥子扔在陽台上。
⑦時間久了,我也忘記了那包帶著土腥的麥子。
或許是遠離家鄉的緣故,每到節假日,我總會莫名地感傷,盡管自己工作生活的環境比起高原的環境好多了,我總覺得心裡缺少些什麼。有段時間,由於俗世的牽絆,我的狀態不是很好,困頓的時候常常給家裡打電話。每次通完電話,父親總要問他給我的麥子是否放好了,並提醒我把麥子拿出來經常曬曬,不要生霉。
有次通完電話,想起父親的念叨,就從陽台上拿出那包麥子,在燈光下鋪開。金黃的麥粒一粒一粒,彷彿一顆顆來自遠方的眼睛,慈愛地盯著我。這黃,讓我想起了父母親土地一樣的容顏,想起了故鄉的大地上,那些埋頭躬耕的人們。我撿起幾顆麥子放在鼻子下嗅嗅,土腥里和著淡淡的麥香,是太陽的味道,土地的味道,也是父母的味道,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
頓時,我有想流淚的沖動,是感傷,亦是幸福。蝸居城市,我還能擁有一把來自故鄉的麥子。
每一粒麥子里棲居著故鄉。一粒粒麥子就是故鄉的版圖,彎曲的河流在這版圖上不知疲倦地追隨著時光奔向遠方,像極了我們的父輩一天天走向歲月深處。風一天天吹著,順著季節的脈絡,吹熟了我們的莊稼,吹老了我們的村莊,吹老了村莊里生息的人們。一茬又一茬的莊稼種了又收了,一輩又一輩的人走了又回去了。四季的冊頁里,莊稼是最重要的篇章,為這些莊稼忘我付出的人們還在村莊,而他們的後輩一個個離開村莊,奔赴遠方,在城市的屋檐下改變命運的走向。
每一粒麥子里棲居著一顆顆柔軟的心,每一顆心裡靜靜流淌著一條河流。你順著河流的走向,用有限的力量改變無垠的時空,那河流的'源頭有那麼幾行熱淚為你而淌。當暫時的榮光迷離你的雙眼,當城市的燈火映照你忘我的身影,當喧囂的聲響湮沒你的鄉音,就請你叩拜你盤中的麥子蔬菜穀物吧。
誰也無法還原從前,而一粒麥子就能讓你輕易回到從前。想必,我在泥土地上生存了六十七年的父親贈給再也回不到從前的兒子一包糧食,就是讓他審視一把麥子的時候,不要忘記感念故鄉大地的恩德吧。
1.作者對於故鄉麥子的感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2分)
好笑——( )——( )——感恩
2.第④段中為什麼 「父親的舉動」 讓「我」 感覺「有種不可理喻的拙愚」?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撿起幾顆麥子放在鼻子下嗅嗅,土腥里和著淡淡的麥香,是太陽的味道,土地的味道,也是父母的味道,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一句中這「說不出的感覺」到底是什麼?(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對文中畫線部分進行簡要賞析(可從語言特色、思想內容、情感抒發任意一個角度加以賞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詞語的含義。(2分)
每一粒麥子里棲居著故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從這一顆顆「故鄉的麥子」中,你讀出了什麼?請仿照例句寫下去。(2分)
你讀懂一粒麥子,就能讀懂光陰的故事;讀懂一粒麥子,就能讀懂 ;讀懂一粒麥子,就能讀懂 ;讀懂一粒麥子,就能讀懂生命的河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淡忘(忽視)——感動(幸福)
2、 因為我在城裡工作,又不種莊稼,這么遠的路,帶一把不起眼的麥子幹啥,我覺得父親的這種行為讓人不可理解甚至好笑。
3、這種感覺是既感傷又幸福
感傷:心疼、思念在土地上辛苦勞作的父母
幸福:麥子的味道讓我感到親切、舒服、溫暖
4、語言:連用排比的句式,語言真摯深沉、意蘊深邃,寫出了作者內心深處對故鄉大地的感念,對父母的感恩之情,增強了語勢。
思想內容:這句話告訴走進城市的人們不要忘本,不要忘記感念故鄉大地的恩德,不要忘記家鄉惦記自己的父母。
情感抒發:此句表達了作者對故鄉大地的感念,對父母的感恩之情。
5、「棲居」棲息寄居,意思是說我在每一粒金黃的麥粒中,從淡淡的麥香中回憶起了故鄉的模樣,看到了熟透的莊稼和勤苦勞作的父母。
6、故鄉的溫暖 父母的恩澤
讀下面一段文字。(8分)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為我們打開了一片新天地。在《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中感受百萬大軍銳不可擋的氣勢;在父親蹣( )跚的《背影》中品味那份深沉的愛;在《信客》風塵苦旅的職業生涯中,體驗長途bá ()涉的艱辛;游覽規模宏大的《故宮博物院》,聆聽草長鶯飛的《大自然的語言》……閱讀,使我們生活豐富多彩。
小題1:給加點的字注音,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2分)
蹣( )珊bá( )涉
小題2:文中有錯別字的一個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個詞的正確寫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3:文中「聆聽」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題4:在文中橫線處補寫一個句子,使之與上句內容相應,句式基本相同。(2分)
參考答案:
小題1:(2分)pan 跋(每字1分)
小題2:(2分)「擋」改為「當」
小題3:(2分)集中精力認真地聽
小題4:(3分)答案略
小題1:
試題分析:拼音,首先要讀准漢字,排除方言的干擾,不可讀錯,拼音時注意易混的聲母與韻母。寫漢字,要根據語境結合拼音正確判斷,注意形似同音字,不要寫錯別字。
小題2:
試題分析:錯別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錯,掌握這個易錯點,根據漢字的特點,結合詞義字義辨析判斷。
小題3:
試題分析:直接解釋該詞語即可。
小題4:
試題分析:注意分析例句內容(用課文名及內容)與結構上(由兩分句組成)的特點,按要求仿寫。
⑶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詩四首》的課後習題答案
練習說明
一、背誦並默寫這四首詩。
設題意圖是養成背誦優秀古詩的良好習慣。其中的名句尤其要記住。當堂默寫,檢查背誦效果。
二、仔細體會這四首詩,回答下列問題。
1.《歸園田居》中「但使願無違」的「願」具體指什麼?
2.「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寫了什麼樣的景象?
3.《游山西村》中哪兩句流傳最廣?你是怎樣理解這兩句詩的?
設題意圖是考查學生對詩的思想和內容的理解程度。第1題設題重點在於對陶淵明思想的認識,第2題是一道開放性的題目,設題的目的是讓學生張開想像的翅膀,對詩中描寫的景色作出有個性化的描述。答案不強求一致。
參考答案:
1.這里的「願」,除了可按課文注釋理解外,也可引導學生廣泛討論。教師不妨把《歸園田居》中另外四首詩介紹給學生,特別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更可以看出作者當時的心情。可以引導學生根據這些內容進一步理解本詩。
2.這兩句描寫舟過荊門時所見的景色。用游動的視角來描寫景物的變化,船由蜀地到荊門,兩岸的地勢由山脈過渡到平原,山巒從作者的視野中一點點的消失,江水沖下山巒向著廣闊的原野奔騰而去。
3.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寫山西村山環水繞,柳暗花明,一派花團錦簇的景象,用來說明困境中仍然蘊含著希望。
三、《紅樓夢》第四十八回,對於「『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香菱說:「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字似無理,『圓』字太俗。合上書一想,倒像是見了這景的。」你認為香菱對這兩句詩的體味有沒有道理,為什麼?
本題意在使學生深入品味這兩句詩「詩中有畫」的特點。
參考答案見「課文研討」。
四、試從這幾首詩中任選一首,根據你的理解,用文字或繪畫把你的閱讀感受描繪出來。
本題是一道開放性的題目,意在讓學生充分調動聯想與想像,以提高理解、欣賞古詩的能力。
教學建議
一、要指導學生朗讀這五首詩,要求能正確背誦、默寫。
二、教學古詩,要著重引導學生領會詩詞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對詩句含義適當講解,不宜作繁瑣分析。
三、關於古詩教學的建議。
性情的涵養和想像力的培植,在教育上是重要的項目……涵養和培植必須有所憑借,而最好的憑借便是詩歌。……讓他們(指學生)與古人的所思所感接觸(那所思所感雖是古人的,可是歷久常新,仍然使後人感到親切),涵養和培植的收效自當更多。
……
一些不易了解的詞語,當然要由教師先給講明;其餘的最好讓學生自己去體會。詩歌的意義和情趣往往在字句之外;單就字面解釋,就同胡亂嚼橄欖一樣,沒有多大滋味;通過字句體會情趣,滋味才雋永。體會並不是什麼神秘的事兒:第一,在於透徹地了解字句;第二,在於根據自己的經驗去推見詩人的經驗。這兩層功夫,小學生當然未必能夠到家;但是必得讓他們試著去做。體會得確切,經教師給他們評定,他們便有自己發現的愉快;體會得不對,經教師給他們糾正,他們的印象就比隨意聽講深切得多。每首之後附有解說,是供給教師參考的。先讓學生自己體會,然後教師與他們討論,給他們指導,討論和指導的方法大致如解說。我們並不希望教師按照解說,全部講給學生聽。學生體會出來了的,當然不必講。他們說的話雖然與解說不同,意義卻彼此一致,教師也可以不講,不必拘泥於解說。詩歌的講授,重在陶冶性情,擴展想像力;如果抓住精要之點,指點一兩句話也許就足夠了,不一定需要繁復冗長的講說。
每首講授之後,最好讓學生熟讀。這與他們自己的體會和教師的指導有關;二者都做到了家,他們便嘗到詩中的滋味,不待強迫,他們自然樂於熟讀。熟讀了的詩歌,在休閑時間復誦一回,像他們常常唱一回歌一樣,對於他們心靈上的補益是無限量的。
二、《使至塞上》分析(施蟄存)
唐代自開國以來,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斷入侵,唐政府不能不加強邊防,以應付戰事。有時也乘勝逐北,有擴張領土的意圖。開元、天寶年間,有很多詩人參加了守邊高級將帥的幕府,做他們的參軍、記室。這些詩人把他們在邊塞上的所見所聞寫成詩歌,於是邊塞風光和軍中生活,成為盛唐詩人的新題材。這一類詩,文學史上稱為「邊塞詩」。在王維的詩集中,這一類詩篇並不多,而同時代的詩人高適、岑參和王昌齡,卻以寫邊塞詩著名。
王維這首詩是許多唐詩選本都選的名作。詩中描寫一個負有朝廷使命的人到達邊塞時所見的景色。有人以為這個「使」是王維自己。因為王維曾於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出使塞上,在涼州節度使崔希逸幕府中任判官。如果這樣,題目就應當寫作《奉使至塞上》。現在沒有「奉」字,可見這個「使」字是指一般的使者。再看此詩內容,完全是客觀的寫法,沒有表現作者自己的語氣,也可知此詩不能理解為王維的自述。
第一聯中的「單車」「屬國」,都是「使者」的代詞。李陵《答蘇武書》雲:「足下昔以單車之使,適萬乘之虜。」原意是說使者沒有帶許多人馬,只用一輛車就夠了。後世詩文家就把「單車之使」簡化為「單車」,作為使者的代詞。「屬國」是秦漢官名「典屬國」的省略,這個官掌管投降歸順的蠻夷部族。因此,「屬國」就成為外交官的代詞。居延是古地名,在今甘肅省張掖、酒泉一帶,在漢代,此地與匈奴接境。講明白這三個名詞,這一聯詩就容易懂了。兩句十個字,意思只是說使者要到邊塞上去,已經行過居延,進入胡地。上下兩句,實在是重復的。既用「單車」,又用「屬國」,「過居延」就是「問邊」。兩句只有一個概念。在詩學上,這算是犯了「合掌」之病,好比兩個手掌合在一起。這種詩病,唐代詩人都不講究,宋以後卻非常注意,不做這種聯語。杜甫詩曰:「今欲東入海,即將西去秦。」(《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今欲」就是「即將」,「東入海」就是「西去秦」,兩句詩只說了一件事。白居易詩曰:「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賦得古原草送別》)這是詠草的詩,下句就是上句。郎士元詩:「暮蟬不可聽,落葉豈堪聞。」(《送別錢起》)「不可聽」就是「豈堪聞」。這些都是被宋代評論家舉出過的合掌的例子。
頷聯是說使者過了居延,就像滾滾塵沙一樣出了漢家的邊塞,又像北歸的大雁一樣飛入胡天的上空。「征蓬」是在地上飛卷的塵沙,現在江南人還把隨風卷地而來的塵土叫作「蓬塵」。「出漢塞」和「入胡天」,也犯了合掌之病,所以這種對法也是死對。
頸聯兩句,氣象極好。在一片大沙漠上看到遠處烽煙直沖霄漢,大河上一輪落日,沒有雲翳,顯得格外圓而且大。大漠、長河、孤煙、落日,抓到了西北高原的特色。「孤煙直」「落日圓」,表示天氣晴好,無風無雲,也是沙漠上的氣候特徵。
結尾一聯說使者到了蕭關,遇到巡邏偵察的騎兵,一問,才知道都護的軍部還在離這兒很遠的燕然山呢。蕭關在今寧夏固原縣,唐時是防禦吐蕃的軍事重地。燕然山,即杭愛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漢時大將軍竇憲征伐單於,曾進駐燕然山,在山上刻了紀功的銘文。都護是漢代官名,西域都護是守衛天山南北兩麓的最高軍官。
王維這首詩的主題是描寫當時西域領土的廣大。過了居延,已經出了漢代的邊塞,可是現在卻還是大唐的領土。再向前走,到了蕭關,才知都護(當時是節度使)的駐扎地還很遠呢。這樣看來,唐代的邊塞比漢代向西擴張了幾千里。但是,王維的地理概念,似乎有錯誤。蕭關在東,居延在西。如果過了居延,應該早已出了蕭關。王維另外有一首《出塞作》,自注雲:「時為監察,塞上作。」此詩第一句就說:「居延城外獵天驕。」可知他曾到過居延,不知為什麼這里卻說過了居延,才出蕭關。至於燕然山,更不是西域節度使的開府之地,王維用這個地名,恐怕只是對當時的節度使恭維一下,比之為竇憲。這最後一聯,非但用燕然山,使人不解,而且這兩句詩,根本不是王維的創作,他是抄襲虞世南的。虞世南《擬飲馬長城窟》詩雲:「前逢錦衣使,都護在樓蘭。」在樓蘭倒是符合地理形勢的。王維此詩本來可以完全借用虞世南這一句,但為了韻腳,只好改「樓蘭」為「燕然」,這一改卻改壞了。
(選自《唐詩百話》,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三、《渡荊門送別》賞析(吳企明)
人人都熱愛自己的故鄉。初次離開故鄉,固然會產生依依不捨之情,而長久旅居他鄉的人,更會有濃濃的鄉思。李白《渡荊門送別》,表達了這種人類普遍的美好情感。
《渡荊門送別》是李白出蜀時所作,記下了他初次離開故鄉時的觀感和情思。首聯直扣詩題,交代了此行的目的。頷聯緊承起句,寫出渡過荊門進入楚地的壯闊景色:「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李白坐船剛剛還在三峽里穿行,兩岸所能見到的處處是崇山峻嶺,待到渡過荊門山,長江江面突然開闊,浩瀚渺茫,兩岸都是平曠的原野。這使長期生活在蜀地的詩人欣喜萬分,並迅即將這種感受寫入詩中。兩句中的第二字煉得好,群山漸漸遠去,消失,眼前是一望無際的平野,著一「隨」字,將群山與平野的位置逐漸變換、推移,真切地表現出來,寫得活了,給人以空間感和流動感,這種觀感,是由抒情主人公的視點(李白坐的船在前進)不斷移動形成的。長江滾滾遠去著一「入」字,彷彿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遼闊的原野,流入大海之外。(《文選·吳都賦》劉淵林註:「大荒,謂海外也。」)頷聯寫的是遠景,短短十個字,畫出一幅氣勢磅礴的萬里長江圖,確有「咫尺應須論萬里」之妙,頸聯則變換視角,描寫長江的近景:「月下飛天鏡」句,是月夜俯視所見。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入流速緩慢(因江面開闊)的長江水中,好像從天上飛來一面明鏡。李白在《古朗月行》里曾說:「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本詩的意象恰恰與此相反,是說天上的月亮飛到水中。「雲生結海樓」句,是白晝眺望所見。天上的雲彩,層層疊疊,構成海市蜃樓;雲多,則天空高遠,反襯原野低平、江岸遼闊。頷、頸二聯,一遠景,一近景,細致入微地刻畫了長江江面開闊、兩岸平曠的景色,在自然美中融進了詩人初次見到平原時新鮮、欣喜的感受和體驗。尾聯二句,拍合到題面上來。「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長江水自蜀東流而下,所以詩人稱它為「故鄉水」。詩人初次離開故鄉,確實有些依戀不舍,但不說破,掉筆從對方寫來,說故鄉水有情,不遠萬里,依依不捨送我這個遠別故鄉的人到楚地,愈覺情味無窮。詩題雲「送別」,就是尾聯長江水送我離別之意。沈德潛評此詩說:「詩中無送別意,題中二字可刪。」(《唐詩別裁》)不免過於拘泥。還是王夫之《姜齋詩話》說得好:「結二句得象外於環中,飄然思不窮,唯此當之。」意得象外,餘音裊裊,富有情趣。
(選自《中華文學鑒賞寶庫》,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有改動)
四、《游山西村》賞析(鄧韶玉)
這是一首紀游抒情詩。
首聯渲染出豐收之年農村一片寧靜、歡悅的氣象。臘酒,指上年臘月釀制的米酒。豚,是小豬。足雞豚,意謂雞豚足。這兩句是說農家酒味雖薄,而待客情意卻十分深厚。一個「足」字,表達了農家款客盡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詩人對農村淳樸民風的贊賞。
次聯寫山間水畔的景色,寫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來廣泛被人引用。「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讀了如此流暢絢麗、開朗明快的詩句,彷彿可以看到詩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巒間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見濃茂,蜿蜒的山徑也愈益依稀難認。正在迷惘之際,突然看見前面花明柳暗,幾間農家茅舍,隱現於花木扶疏之間,詩人頓覺豁然開朗。其喜形於色的興奮之狀,可以想見。當然這種境界前人也有描摹,這兩句卻格外委婉別致,所以錢鍾書說「陸游這一聯才把它寫得『題無剩義』」(《宋詩選注》)。人們在探討學問、研究問題時,往往會有這樣的情況:山迴路轉、撲朔迷離,出路何在?於是頓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鍥而不舍,繼續前行,忽然間眼前出現一線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開朗,發現了一個前所未見的新天地。這就是此聯給人們的啟發,也是宋詩特有的理趣。人們讀後,都會感到,在人生某種境遇中,與詩句所寫有著驚人的契合之處,因而更覺親切。這里描寫的是詩人置身山陰道上,信步而行,疑若無路,忽又開朗的情景,不僅反映了詩人對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間事物消長變化的哲理。於是這兩句詩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寫的范圍,而具有很強的藝術生命力。
此聯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圖;下一聯則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農村風俗畫卷。讀者不難體味出詩人所要表達的熱愛傳統文化的深情。「社」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後第五個戊日。這一天農家祭社祈年,熱熱鬧鬧,吹吹打打,充滿著豐收的期待。這個節日來源很古,《周禮》里就有記載。蘇軾《蝶戀花·密州上元》也說:「擊鼓吹簫,卻入農桑社。」到宋代還很盛行。而陸游在這里更以「衣冠簡朴古風存」,贊美這個古老的鄉土風俗,顯示出他對吾土吾民之愛。
前三聯寫了外界情景,並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詩人似乎意猶未足,故而筆鋒一轉:「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無時,隨時。詩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時明月高懸,整個大地籠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給春社過後的村莊也染上了一層靜謐的色彩,別有一番情趣。於是這兩句從胸中自然流出:但願而今而後,能不時拄杖乘月,輕叩柴扉,與老農親切絮語,此情此景,不亦樂乎!一個熱愛家鄉,與農民親密無間的詩人形象躍然紙上。
此詩寫於孝宗乾道三年(1167),在此之前,陸游曾任隆興府通判,因為極力推助張浚北伐,被投降派劾以「交結台諫,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的罪名,罷歸故里。詩人心中當然憤憤不平。對照詐偽的官場,於家鄉純朴的生活自然會產生無限的欣慰之情。此外,詩人雖貌似閑適,卻未能忘情國事。秉國者目光短淺,無深謀長策,然而詩人並未喪失信心,深信總有一天否極泰來。這種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於是兩相交涉,產生了傳誦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聯。
陸游七律最工。這首七律結構嚴謹,主線突出,全詩八句無一「游」字,而處處切「游」字,游興十足,游意不盡。又層次分明,「以游村情事作起,徐言境地之幽,風俗之美,願為頻來之約」(方東樹《昭昧詹言》)。尤其中間兩聯,對仗工整,善寫難狀之景,如珠落玉盤,圓潤流轉,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
⑷ 求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每篇課文的閱讀並附答案,按這種格式,圖已給!
大自然的語言·綜合能力測試
一、給加粗的字注音
銷聲匿( )跡 連翹( ) 翩( )然
農諺( ) 差( )異 孕( )育
二、根據拼音寫出漢字
1.冬季南北溫度xuán shū( )。
2.特別是這兩季的早晨,極為xiǎn zhù( )。
3.1962年的山桃、杏花、蘋果、yú yè méi( )、西府hǎi táng( )、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遲十天左右。
三、為下列加粗的詞選擇正確的義項,將義項的序號填入括弧內
1.物候觀測使用的是「活的儀器」。( )
活頁月刊( )
大地出現了一片春耕的活氣。( )
A.生動活潑;不死板。 B.生存;有生命。 C.活動;靈活。
2.各種花次第開放。( )
改革開放( )
A.(花)展開。 B.解除封鎖、禁令、限制等。
3.這是植物孕育果實的時期。( )
這本書是他的勞動果實。( )
A.革命斗爭或勞動生產得到的勝利品或收獲。
B.植物體的一部分。
四、下列各句中說明緯度差異的一項是
( )
A.濟南蘋果開花在四月中或穀雨節,煙台要到立夏。
B.根據英國南部物候的一種長期記錄,拿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種喬木抽青和開花日期同1921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較,可以看出後者比前者早九天。
C.在早春三四月間,南穗搏京桃花要比北京早開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開花只比北京早10天。
D.在華南丘陵區把熱帶作物引種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腳反不適應。
五、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
A.「大自然的語言」中「語言」是指古代流傳下來的許多農諺。
B.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的自然現象,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稱之為物候學。
C.本文以平實的語言按照從現象到本質的說明順序介紹了物候學。
D.緯度、經度、高下的差異和古今的差異是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
六、閱讀,然後回答問題
(一)
立春過後,大地漸漸從沉睡中(1)(A清醒;B蘇醒;C醒悟;D復甦)過來。冰雪融化,草木萌發,各種花(2)(A次第;B連續;C陸續;D全部)開放。再過兩個月,燕子翩然歸來。不久,布穀鳥也來了。於是轉入炎熱的夏季,這是植物孕育果實的時期。到了秋天,果實成熟,植物的葉子漸漸猜碰祥變黃,在秋風中(3)(A紛紛;B刷刷;C簌簌)地落下來。北雁南飛,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到處呈現一片衰草連天的景象,准備迎接風雪載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溫帶和亞熱帶區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復始。
幾千年來,勞動人民注意了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同氣候的關系,據以安排農事。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穀子。布穀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麼:「阿公阿婆,割麥插禾。」這樣看來,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
1.在語段中的括弧里選擇恰當的詞語。
(1)( ) (2)( ) (3)( )
2.解釋下列詞語。
銷聲匿跡:
翩然:
3.這兩段文字的說明對吵雀象是
( )
A.物候現象 B.氣候變化
C.物候規律 D.四季景色變化
4.這兩段文字的說明順序是:
主要的說明方法是:
5.去掉「溫帶和亞熱帶區域里」這幾個詞語行不行,為什麼?
6.作者為什麼說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
【參考答案】
一、nì qiáo piān yàn chā yùn
二、二、懸殊 顯著 榆葉梅 海棠
三、1.BCA 2.AB 3.BA
四、C
五、D
六、(一)1.(1)B (2)A (3)C 2.銷聲匿跡:這里指消失了鳴叫聲,藏起了形跡。翩然:動作輕快的樣子。 3.A 4.時間順序;舉例子 5.不行。因為以上情況只限於「地球上溫帶和亞熱帶區域里」。6.花香鳥語、草長鶯飛等各種自然現象和氣候有密切關系,它們好像在提醒農民適時安排農事,起到了語言的作用,所以作者說它們是大自然的語言。
奇妙的克隆·綜合能力測試
一、找出每組加粗字注音有誤的一項,將序號寫入括弧
1.( )
A.性腺(xiàn) B.鄞縣(yín) C.胚胎(pēi) D.瀕臨(pīn)
2.( )
A.切實(qiè) B.繁衍(yān) C.蟾蜍(chán chú) D.分泌(mì)
二、給下列字注音並組詞
三、根據所給的意思,寫出相應的詞語
1.彼此和平相處,沒有沖突。( )
2.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能做到,非常可貴。( )
3.悲傷和喜悅的心情交織在一起。( )
4.形容本領大,辦法多。( )
5.存在於事物內部不容易發現或發覺的。( )
四、閱讀
(一)
1979年春,中國科學院武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學家,用鯽魚囊胚期的細胞進行人工培養,經過385天59代連續傳代培養後,用直徑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顯微鏡下從培養細胞中吸出細胞核。與此同時,除去鯽魚卵細胞的核,讓卵細胞留出空間做好接納囊胚細胞核的准備。一切准備就緒後,把玻璃管吸出的核移放到空出位置的鯽魚卵細胞內。得到了囊胚細胞核的卵細胞在人工培養下大部分夭亡了。在189個這種換核卵細胞中,只有兩個孵化出了魚苗,而最終只有一條幼魚渡過難關,經過80多天培養後長成8厘米長的鯽魚。這種鯽魚並沒有經過雌、雄細胞的結合,僅僅是給卵細胞換了個囊胚細胞的核,實際上是由換核卵產生的,因此也是克隆魚。
在克隆鯽魚出現之前,英國牛津大學的科學家已經在1960年和1962年,先後用非洲一種有爪的蟾蜍(非洲爪蟾)進行過克隆實驗。試驗方式是先用紫外線照射爪蟾卵細胞,破壞其中的核,然後依靠高超的外科手術從爪蟾蝌蚪的腸上皮細胞、肝細胞、腎細胞中取出核,並把這些細胞的核(A)地放進已被紫外線破壞了細胞核的卵細胞內。經過(B)照料,這些換核卵中終於有一部分長出了活蹦亂跳的爪蟾。這種爪蟾也不是經過精細胞和卵細胞相結合產生的,所以也是克隆爪蟾。
對科學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魚類、兩棲類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學家把目光投向了哺乳類。美國和瑞士的科學家率先從灰色小鼠的胚胎中取出細胞核,用這個核取代黑色小鼠受精卵細胞核。實際上,這個黑色小鼠的受精卵在精細胞核剛進入卵細胞後,就把精細胞核連同卵細胞的核一起除去。灰鼠胚胎細胞的核移入黑色小鼠的去核受精卵後,在試管里人工培養了四天,然後再把它植入白色小鼠的子宮內。經幾百次灰、黑、白這樣的操作以後,白色小鼠終於生下了三隻小灰鼠。
1.第1段中「一切准備就緒後」中的「一切准備」具體指什麼?
2.「而最終只有一條幼魚渡過難關」一句中的「難關」一詞如何理解?
3.為文中A、B處選擇恰當的詞語:精選;精確;精密;精心;精緻
4.第三段中的前兩句話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5.文中畫線句子的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它有什麼作用?
6.試概括三段的段落大意。
【參考答案】
一、1.D 2.B
二、zhuī脊椎 chú雛形 méi草莓 méi霉爛 qī兩棲 xī犧牲
三、1.相安無事 2.難能可貴 3.悲喜交集 4.神通廣大 5.潛在
四、(一)1.指用鯽魚囊胚期的細胞進行人工培養,經過385天59代連續傳代培養後,在顯微鏡下從培養細胞中吸出細胞核。同時除去鯽魚卵細胞的核,讓卵細胞留出空間做好接納囊胚細胞核的准備。 2.因為「得到了囊胚細胞核的卵細胞在人工培養下大部分都夭亡了」,這是189比2比1的比率,成活率極低。「難關」本義指不容易度過的時期,在這里是指從換核卵細胞到成為一條幼魚的生死關口。 3.A精確 B精心 4.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5.列數字;說明了實驗的艱難,表現了科學工作者面對困難不退縮,嚴謹求實、鍥而不舍的科學態度與精神。 6.第一段:中國克隆魚的出世。第二段:英國科學家實驗成功克降兩棲動物——爪蟾。第三段:美國和瑞士科學家率先實驗克隆哺乳類動物——小灰鼠。
阿西莫夫短文兩篇•評估測試
1.根據拼音給多音字組詞。
2.下列帶點詞語的拼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A.褶(zhě)皺 劫(jié)難 B.遺骸(hái) 蟾蜍(yú)
C.兩棲(qī) 深淵(yuān) D.追溯(suó) 衍(yǎn)射
3.下列詞語有錯誤的一項是
( )
A.流逝時間流逝 流失 水土流失
B.熔化岩石熔化 融化 冰雪融化
C.導致導致失敗 倒置 本末倒置
D.漂移大陸漂移 飄逸 白雲飄逸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橫線上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 )
所有陸地________都處在熱帶和溫帶環境內,所以恐龍可以在泛大陸的不同地區舒適的生活。在過去的9年裡,科學家們________對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的一個新觀點爭論不休。如果你把溫度升得足夠高,就________使這種變化加快。似乎可以肯定地說,斯石英也________出現在壓力極高的地殼深處。
A.似乎常常 可 肯定
B.似乎一直 可 應該
C.幾乎常常 可能 應該
D.幾乎一直 可能 肯定
5.把下列句子壓縮到最簡形式。
①任何由火山攜帶而來的斯石英都被轉化為普通的二氧化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板塊構造」理論很快為地質界幾乎所有的問題提供了答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說說帶點詞語在句子表達中的作用。
①這些古老的爬行動物在南極的出現,說明恐龍確實遍布於世界各地。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許多塵埃進入了平流層中,結果造成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陽光無法抵達地球表面。這也許是導致包括所有恐龍在內的許多地球生物滅絕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語段點將
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紹夫的原蘇聯科學家發現,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純的沙子)處於超高壓的狀態,那麼它的原子相距很近,從而變得極為緻密。一立方英寸被壓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這種被壓扁的沙子因此被稱為「斯石英」。
斯石英並不十分穩定,原子之間靠得太近以至於它們又出現相互排斥的趨勢,最後又變為普通沙子。然而,由於原子之間結合得極為緻密,所以這種反彈變化進行得非常緩慢,從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數百萬年。
金剛石的形成與此相同。金剛石中的碳原子被擠壓得異常緊密,它們同樣存在一個向外擴散並且恢復為普通碳的趨勢。在通常條件下,這也需要數百萬年。
如果你把溫度升得足夠高,就可使這種變化加快。增溫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們之間能夠相互分離,返回到原始狀態。因此,如果在850℃的溫度下把斯石英加熱30分鍾,它將變為普通沙子。(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對金剛石加熱,從而把它恢復到原始碳的狀態,但誰願意這樣做呢?)
1.對第一段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
A.斯石英是原蘇聯科學家斯季紹夫在1961年發現的。
B.斯石英和沙子是二氧化硅。
C.斯石英和沙是由兩種不同的原子構成的。
D.斯石英要比沙子重得多。
2.第二段中說「斯石英並不十分穩定」的依據是
( )
A.斯石英是沙子組成的。
B.斯石英的原子之間靠得太近。
C.斯石英的原子之間結合得極為緻密。D.斯石英原子的相互排斥進行得非常緩慢。
3.第三段中「金剛石的形成與此相同」中的「此」指的是
( )
A.金剛石中的碳原子被擠壓得異常緊密。
B.金剛石和斯石英同樣存在一個向外擴散恢復原貌的趨勢。
C.斯石英的原子之間靠得太近。
D.斯石英的原子出現相互排斥的趨勢。
4.第四段第一句中「如果」能不能換成「只要」?為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四段括弧中的話所起的作用是
( )
A.說明金剛石是由碳構成的。
B.說明金剛石的珍貴,變成碳太可惜了。
C.補充說明增溫可以加速斯石英返回原始狀態。
D.補充說明金剛石可以分解成碳,而斯石英只能分解成沙子。
答案:1.略 2.A 3.D 4.B 5.①斯石英被轉化為二氧化硅 ②「板塊構造」理論提供了答案 6.①「確實」是副詞,有「的確」、「實在」的意思,表示情況完全符合實際,用在這個句中,肯定了恐龍在世界各地都存在 ②「也許」是副詞,有「或者」、「可能」的意思。用在這個句子里表示對恐龍滅絕的這種原因只是一種猜測,而不是結論,使表達極有分寸
(一)1.B 2.B 3.C 4.能換。因為「增溫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加速分離」,這是事實 5.C
生物入侵者·綜合能力測試
一、給下列加粗字注音
入侵( ) 歸咎( ) 厄運( ) 醞釀( )( )
二、在括弧內填上恰當的字,並解釋這個詞語和括弧內的字
1.無動於( ):
2.( )所欲( ):
3.束手無( ):
三、為下列語句填上恰當的關聯詞語
1.它們( )會破壞某個地區原有的生態系統,( )還可能給人類社會造成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
2.( )各國海關動植物檢疫中心對這些害蟲嚴加防範,但( )進出口貨物量極大,很難保證漏網之「蟲」。
四、指出下列語句的說明方法,寫在括弧內
1.近年來,由於引進五彩斑斕的觀賞魚而給某些地區帶來霍亂病源的消息時常見諸報端。
( )
2.專家們把這種原本生活在異國他鄉、通過非自然途徑遷移到新的生態環境中的「移民」稱為「生物入侵者」。
( )
3.在自然條件卞,一顆蒲公英的種子可能隨風飄盪幾十千米後才會落地。
( )
4.事實上許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國貿易的「便車」達到「偷渡」目的的。
( )
五、閱讀
(一)
如果一個物種在新的生存環境中不受同類的食物競爭以及天敵傷害等諸多因素制約,它很可能會無節制地繁衍。1988年,幾只原本生活在歐洲大陸的斑貝(一種類似河蚌的軟體動物)被一艘貨船帶到北美大陸。當時,這些混雜在倉底貨物中的「偷渡者」並沒有引起當地人的注意,它們被隨便丟棄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這里竟成了斑貝的「天堂」。由於沒有天敵的制約,斑貝的數童便急劇增加,五大湖內的疏水管道幾乎全被它們「佔領」了。到目前為止,人們為了清理和更換管道已耗資數十億美元。來自亞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紅螞蟻是另外兩種困擾美國人的「入侵者」,前者瘋狂破壞芝加哥和紐約的樹木,後者則專門叮咬人畜,傳播疾病。
「生物入侵者」在給人類造成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的同時,也對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種以及物種的多樣性構成極大威脅。二戰期間,棕樹蛇隨一艘軍用貨船落戶關島,這種棲息在樹上的爬行動物專門( )鳥類,( )鳥巢,( )鳥蛋。從二戰至今,關島本地的11種鳥類中已有9種被棕樹蛇趕盡殺絕,僅存的兩種鳥類的數量也在與日俱減,隨時有絕種的危險。一些生物學家在乘坐由關島飛往夏威夷的飛機上曾先後6次看到棕樹蛇的身影。他們警告說,夏威夷島上沒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樹蛇繁衍的天敵,一旦棕樹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戶,該島的鳥類將在劫難逃。
1.請在括弧內填上恰當的動詞。
2.如何理解「這里竟成了斑貝的『天堂』」一句中的「竟」字,它起到了什麼作用?
3.第一段中為什麼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過程中,強調「不受同類食物競爭」和「不受天敵傷害」這兩個條件呢?
4.第一段中用兩處事例來說明其危害,請說說作者在材料安排上有什麼不同。
5.「生物入侵者』在給人類造成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的同時,也對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種以及物種的多樣性構成極大威脅」在文中起什麼作用?其中「以及物種的多樣性」是否重復,能否去掉?為什麼?
【參考答案】
一、qīn jiù è yùn niàng
二、1.衷;一點也不動心,不為感情所動;衷,內心。 2.為;為;想干什麼就干什麼,任意行事(貶義);為,做。 3.策;像手被捆住一樣,一點辦法都沒有;策,計謀。
三、1.不僅;而且 2.盡管;由於
四、1.舉例子 2.下定義、打比方 3.舉例子、列數字 4.打比方
五、(一)1.捕食;偷襲;吞食 2.「竟」是出乎意料的意思。表示由於人們的疏忽,幾只斑貝的數量急劇增長,幾乎「佔領」了五大湖內的全部疏水管道,這是人們始料未及的。 3.生物的自然存在和發展,是有一定的規律的,這種規律就是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所總結的「物競天擇」和「適者生存」。如果「不受同類的食物競爭」和「不受天敵傷害」,那麼「生物入侵者」就可以毫無節制地繁衍,肆意泛濫,就會對人類造成嚴重的危害及威脅。 4.作者在這兩處事例的安排上注意了詳略處理。第一個「斑貝」事例說明得較為詳細,其中運用了「幾只」與「數十億美元」進行對比,說明其危害之大;第二個「天牛和紅螞蟻」事例,說明得較為簡略,主要說明了它的危害。 5.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啟下、過渡的作用。不是重復,不能去掉。這句話是說「生物入侵者」不僅對入侵地的其他物種構成威脅,而且對「物種的多樣性」也造成威脅,使生物界的物種種類日趨減少。
落日的幻覺
一、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綺麗( ) 殷紅( ) 墜落( ) 鑲( ) 絢麗( )
衰減( ) 塵埃( ) 吟詠( )
二、解釋下列詞語
1、日薄西山
2、氣息奄奄
3、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4、綺麗
5、衰減
三、課文內容探究
1、為什麼人們喜歡觀賞日出,而很少有人去留連觀賞日落?
2、課文的前三段和後四段是什麼關系?請簡要闡明。
3、讀了這篇課文,你獲得了什麼樣的啟迪?
四、仿寫
讀下面這首題為「如果」的詩,仔細揣摩內容和句式,補寫出其中空缺的句子。
如果你是大河,何必在乎別人把你說成小溪;如果你是春色, ;如果你是種子, ;如果你就是你, 。
五、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其實,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樣壯觀、綺麗,而且神秘、迷人。如果有機會觀日落,它會使你神往:太陽靜靜地躺在西天地平線上,變得如此之大,顏色是那樣深黃、殷紅;它緩緩墜落,接近地平線時竟縮身變扁。若天空有雲,你會看見燦爛的晚霞;全天無雲,不要忘記回頭,你會發現背後的天空中現出神秘的藍灰色暗弧,暗弧外面還鑲有明顯的亮弧。而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時,西方天空還會出現迷人的紫光,隨著太陽的墜落,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線時才消失。可惜這種美麗的紫光並不多見。
1、這段選文主要運用了什麼表達方式?有什麼好處?
2、這段選文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
3、日落的景象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文段具體寫了日落時哪幾種壯觀的景象?
參考答案:
一、qĭ yān zhuì xiāng xuàn shuāi āi yín
二、太陽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即將死亡或腐朽的事物即將沒落。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斷氣的樣子,也比喻腐朽的事物即將沒落。意思是雖然夕陽無限美好,可惜的是已接近黃昏時刻。顏色美麗。減弱,減退。
三、1、主要是感情上的原因,夕陽總讓人聯想到人的死亡或事物的沒落,讓人感到美好的事物只有短暫的存在。2、課文的前三段和後四段是總分關系。前三段主要寫日落的壯觀、綺麗的景象,並說明這些景象只是人們的一種幻覺而已;後四段具體分析產生每種幻覺景象的原理。3、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章,用科學的語言解釋了人們眼中美麗的落日其實是一種幻覺,啟發人們要用科學的精神對待周圍的一切,在這個世俗的當下,讓每一個人都能夠揚起思考的頭顱,求一切事物之實、求一切事物之真。四、如果你是大河,何必在乎別人把你說成小溪;如果你是春色,何必為一瓣花朵的凋零嘆息;如果你是種子,何必為還沒有結出果實著急;如果你就是你,那就靜靜地微笑,沉默不語。
五、1、描寫,使說明變得生動形象,增強文章的可讀性。2、選文在結構上的特點是先總後分。3、日落的景象可以用「壯觀」、「綺麗」、「神秘」、「迷人」幾個次來形容。文中具體寫了這樣幾種景象:太陽變大,顏色深黃、殷紅;太陽接近地平線時竟縮身變扁;燦爛的晚霞;神秘的藍灰色暗弧和暗弧外面的亮弧,並伴有迷人的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