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用好小學語文統編教材
統編教材最大的變化之一便是「雙線結構」,「語文要素」是本單元語文學習的重點。一篇自然的文本,可能有多個教學點,但當一篇自然的文本到了單元中時,它就有了編者的意圖。備課時,教師要高度重視語文要素,要緊扣語文要素和課後練習題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二)准確解讀語文要素,把握教學要求
第一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課文藉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教學時,只需要引導學生藉助具體事物體會作者的情感,發現事物特徵與抒發情感之間的聯系即可,不要讓學生刻意區分某篇文章是「借物抒情」還是「托物言志」。第七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初步體會課文中的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學生能對明顯的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有所體會和感受就可以,不需要對所有的描寫都進行動態或靜態辨析。
(三)略讀課教學定位要准確
1. 略讀課依據學習提示確定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
2. 學習過程要體現學生的自主閱讀、自主學習。
對於略讀課,學生能大體知道文章內容就行,不用深究課文里的遣詞造句;教學環節切莫復雜化,放手給學生自主閱讀,自主學習,以鍛煉學生的略讀能力。
3. 識字教學不能忽略。
略讀識字教學有不同的處理,如是生字較多,就需要讓學生初讀課文時候先認識生字,自主交流識字方法,教師再檢查學生學習情況,作適當的引導。如果是課文生字較少,可以在學習完課文內容後再集中交流。
二、閱讀策略單元的教學建議
(一)明確一個概念:提高閱讀速度≠速讀
「提高閱讀速度」重在關注和指導學生的閱讀過程,強化學生閱讀時的「速度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提升閱讀速度的一般方法,在學生原有閱讀基礎上提高閱讀速度,而不是學習「速讀法」。
(二)藉助閱讀提示,落實訓練重點和方法
四篇課文的學習提示明確提出了每課所承擔的訓練重點和方法。教學時,要根據每課的情況具體安排,例如,第一課要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告訴學生記錄時間的方法;第二課訓練在先,否則無法進行;第三課要關注文體特點,指導學生抓住關鍵句;第四課要學會梳理和篩選問題。
(三)學習在課內,練習在課外
提高閱讀速度,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提醒學生課外閱讀時有意識地運用相關策略和方法,以落實「學習在課內,運用在課外」,從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習作教學建議
(一)普通單元習作要注意的內容
1. 關於「寫清楚」和「寫具體」
對於寫人寫事的文章來說,寫清楚就能圍繞一個事情,寫清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讓人大體清楚明白就可。寫具體是在寫清楚起因、經過、結果的基礎上,基於表達和立意的需要,再對經過的某些重點過程詳細地描述。
2. 高年級寫人習作的要求
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習作,要在中年級寫人的基礎上,結合一二件具體事例寫出特點。習作前,可引導學生回憶《將相和》一課中藺相如和廉頗的性格特點,然後引導學生思考,他們兩個的特點是從三個具體事例中歸納出來的。從而讓學生明白,原來,寫人的時候,還可以通過具體事例來表達。
3. 縮寫故事
第三單元的習作內容是「縮寫故事」,引導學生將較長的故事縮寫成簡短的故事。教學時,可讓學生藉助教材中提供的材料學習縮寫的方法。例如:縮寫故事時,主人公的基本情況等重要信息不可遺漏,可以通過摘錄重點詞的方法直接提取;關鍵情節適當概括,過程不必詳細展開等。
4. 學列提綱
第四單元的習作話題是「二十年後的家鄉」,教學時,可以讓學生結合範例,從題目、開頭、中間和結尾等方法構思自己的習作提綱。學生第一次列提綱,有可能會眼高手低,教師要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交流,同學間相互提修改建議。
(二)習作單元的教學建議
1. 精讀課文的指向的不是閱讀理解,而是從閱讀中學表達。
作為普通閱讀單元中的課文,《太陽》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太陽的特點,知道作者是怎樣寫出這些特點的。但作為習作單元中的《太陽》,教學目的不僅僅在於了解太陽的特點,而要引導學生了解基本的說明方法,體會其好處並學會運用。
2. 習作例文定位要正確,使用要適當。
習作例文,不等同於略讀課,這應該是所有老師要達成的共識。習作例文既可以在習作前指導習作時,也可以在學生習作完成後,評講學生的習作時用。
3. 准確定位各板塊意圖,靈活處理各板塊的關系。
教學時,要靈活處理各板塊之間的關系,不一定必須按照教材編排的順序進行。例如,「初試身手」即可以與精讀課文相結合,也可以與大習作相結合。
(三)習作教學的建議
1. 習作課的課堂結構要合理,要壓縮作前指導,重視過程性指導。
課堂上,要壓縮指導時間,把更多的時間留出來讓給學生動筆寫,寫完以後再交流討論,進行修改。其次重視過程性指導,例如習作單元中的「初試身手」,就是先讓學生試寫一兩段,教師再進行指導,這樣的指導既有針對性,學生繼續寫單元習作又能夠落實到。
2. 落實修改和交流環節,形成自主意識。
學生先自我修改,再和同伴修改,修改時,要緊緊圍繞目標進行,避免面面俱到,而又蜻蜓點水。
② 簡述小學語文第一第二第三學段教材模塊的特點及編排與呈現方式
摘要 親,你好有什麼問題可以幫助你的嗎
③ 湘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編排體系
各位老師,大家上午好!
今天開展的是五年級上冊教材培訓,但教研室的老師們考慮到我們今天來的老師中可能有一部分在這之前沒有接觸過北師大版的教材,所以,就先讓我來對北師大版的教材作一個簡單的介紹。當然,這兒還有很多老師是從四年前就開始使用這套教材的,對教材的理解肯定比我要深刻,就讓我們就一起來交流吧。
我想,老師們拿到教材最大的感覺就是教材的編排和我們以前用的教材有很大的區別,所以,我就從教材的編排特點說起。請大家看著我們五年級上冊教材的第一單元。最前面一個「馬」字,後面是課文《天馬》《古詩二首》《鞏乃斯的馬》,然後是語文天地。教材採用的這種編排方式是「主題單元」的編排方式,那什麼這個主題單元是什麼意思呢?
一、主題單元的含義。
我們以往一說「主題」,就是說這篇課文表現的主要的思想,又叫「主題思想」,是從孩子進行政治思想教育的角度做的歸納。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的「主題單元」,所說的「主題」不是單純的思想主題,而是學習語文的具體情境。它的「主題單元」不是像什麼「愛國主義」、「環境保護」等思想教育單元,也不是按照知識點,能力點組合而成的,它是以一個核心詞語組建的文化單元,圍繞主題創設的一個學習周期。
二、文化主題單元的特點。
每個單元由主體課文和「語文天地」兩部分組成。〔注意:「語文天地」中的練習,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實踐活動,不是課外作業,不是課後復習,更不是考試內容。〕以學生語文實踐活動為核心,設計能夠激發學生興趣、與學生經驗世界和想像世界相結合的專題或情境,引導學生圍繞這些專題或情境,通過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形成語文綜合素養。
三、圍繞核心詞語組成文化單元的好處
北師大版教材以學生語文實踐活動為核心,採用適合學生認知水平的主題或情境,多角度考慮學生的發展,以整體漸進的形式向前推進。這樣圍繞核心詞語組成文化單元的好處在於:
第一,它符合詞語表意的規律。一個詞語,往往有本意、聯想意、引申意從而構成其整個的文化含義,比如「家」,本意是人的家庭,但可聯想動物也有家,也可引申為祖國是大家庭,這個詞語的各種意義在生活中同時都在使用。因此,如果你單獨建構一個本意、或引申義的主題單元,思想主題倒是很確定了,但你給孩子這個詞語就缺少豐富的文化含義了,而把它的聯想義、引申義思想與本意同時編入教材,孩子對「祖國是我們家」才會有更好的聯想和理解。「眼睛」同樣,它是視覺器官,它是情感的鏡子、靈魂的窗子。把幾種「眼睛」意義的詩文編在一起,有豐富的文化含量。
第二,這樣的以核心詞語組成的文化單元,使語文教學能夠向課外延伸,向學生的生活、學校的活動、其他課程和社會延伸,符合孩子的認知規律,可以培養孩子的聯想能力、想像能力。
第三,有利於孩子的個性化閱讀,孩子不事先受到思想主題的束縛,可以感受到課文所包含的更豐富的內容。
^_^等
④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內容怎麼安排
說教材、說教法、說教學過程、重點難點、板書、總結。以上是說課的過程。要是試講的話,那就是如何講課,一般來說應聘是讓你講會課,他們聽聽看看,從語言表達、板書、講課節奏、授課方式、觀察你的教學過程來看你的綜合能力素質。
⑤ 如何教好語文統編教材
1
減輕使用統編教材帶來的壓力
統編教材改動比較大,老師們拿到新教材,看到許多課文是新的,體例和教法是新的,改革的力度大,擔心跟不上,用起來困難。這可以理解。
但也要看到,這套教材的「新」,並非以革命的姿態把以前的教材教法全部顛覆,它是「守正創新」,是在原有基礎上的變化革新,是那種大家經過努力就跟得上的「創新」。所以不必焦慮,要以積極而又正常的心態來使用教材。
特別是高中語文統編教材,改革的幅度大,推開使用的步子應當穩一點。不能指望新教材一用,教學就來個天翻地覆。使用新教材,採用新教法,這是時代要求,大家對語文教學都有這樣那樣的不滿嘛,要借新教材的使用去改進教學。
但也不必把以往的語文教學說得一無是處,那並不符合事實,別把語文老師弄得「灰頭土臉」。其實我們就是那樣一步步走過來的,要尊重歷史,有所繼承,有所揚棄,有所發展。
使用新教材,改革我們的語文教學,一定要立足於各自的學情,根據自己所在地區、學校或者班級的條件,在原有基礎上去逐步調整、改進與更新。新教材的使用能否讓我們的教學更上層樓,關鍵是教師,老師的思想和業務水平必須跟上,吃透教材,才能用好教材。而這需要時間,不可能靠幾次培訓就解決問題。
⑥ 口語交際的教學內容在小學教材中是如何編排的
中小學語文課程標准也將口語交際教學獨立出來,與閱讀教學和 寫作教學並駕齊驅。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是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因此,為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應將聽說讀寫教學相互配合,互相促進
⑦ 語文 書籍 小學語文課本 教科書該怎麼排列急需
書籍、教科書、語文、小學語文課本
⑧ 書籍 語文 課本 小學語文 小學一年級語文這些詞怎麼排列
雖然沒有太懂,但是也是可以回答一下。按照我理解的含義排序了
書籍:包羅萬象,什麼都可以記錄為書籍,為最大
課本:可以包含不同科目,比語文所包含更大,為第二
語文:一個科目,不限制學年,為第三
小學語文:一個科目,限制為學年,為第四
小學一年級語文:一個科目,限制學年,且為最低學年,為第五
哈哈...純屬個人觀點
⑨ 小學語文教材的編排,注意內容的整合和訓練的循序漸進,每冊將課文分為6-8組,每組一般由哪四組組成
1.導讀。安排在每組課文之前。目的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簡要說明本組教材的組成,提示學習的方法以及學習中要注意的問題,使師生在教學之前對整組教材有一個總體的了解。
2.課例。包括課文、預習或閱讀提示以及思考·練習。
每組有三至四篇課文,這幾篇課文在內容或形式上有一定的聯系。
「精讀課文」前有「預習」提示。本冊的預習要求在四年級的基礎上略有提高。要求學生自讀課文,大體了解課文的內容,提出不懂的問題,查閱有關資料等。課文後有「思考·練習」。一般每課安排三至四題,有些課文後安排了選做題,用「△」標明,供學生選做。增設選做題,體現了教材的彈性和課內外結合。
略讀課文前有閱讀提示。閱讀提示從激發閱讀興趣入手,一般提出一兩個思考題,側重引導學生理解主要內容、揣摩作者思路或引導學生從閱讀的文章擴展開去。
3.讀寫例話。在第二、六組的課文後安排了「讀寫例話」,分別是「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這兩則例話,體現了本冊讀寫訓練的重點。安排訓練項目的兩組,要圍繞訓練項目進行讀寫基本功的訓練。沒有安排重點訓練的組,要注意綜合運用以前學到的讀寫基本功,使教學前後銜接,環環相扣。
4.積累·運用。每組課文之後有「積累·運用」。由原教材中的「基礎訓練」改為「積累·運用」,體現了教學觀念的變化。「積累·運用」不再安排字、詞、句的單項訓練,注重在整合的訓練中,提高學生理解語言、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的綜合素養。「積累·運用」一般包括「讀讀背背」「閱讀」「口語交際」「習作」與「實踐活動」。「讀讀背背」,側重引導學生在了解中華優秀文化的同時,積累語言;「閱讀」,通過閱讀成語故事或其他短文,豐富知識,開闊視野,增加文化底蘊,培養獨立閱讀能力;「口語交際」,在交流互動中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習作」,安排了記實作文、想像作文和應用文的練習。在第一個「積累·運用」中安排了「迎國慶,辦小報」,第八個「積累·運用」中安排了「搜集春聯,書寫春聯」,這兩次「實踐活動」,拓寬了語文教育的渠道,使語文教學和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