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語文研究報告怎麼寫
語文研究報告怎麼寫介紹如下:
板書設計及呈現過程的合理,可以使學生以更科學的切入點進入學習中,在聽課過程中思脈有序,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能迅速地抓住課堂重點,突破難點,最後對所學知識能形成完整清晰地認知和理解。
同時,板書設計的過程中,漢子嚴謹的結構、美觀布局等,滲透著教師的智慧、學識和教藝。線條、箭頭、方框等形象化符號的巧妙運用,實際也滲透著極強的美學元素,使一節語文課達到知識的真和藝術的美的融合。
板書本身就能使學生受到民族文化藝術的陶冶。在優美的板書的引導下,學生便將一段段的文字描述轉化成邏輯性的圖文,在閱讀和寫作等許多語文學習活動中,就能自覺地對知識或需解決的問題進行歸納與設計,靈做旅活地運用和創新,從而促進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提高,更有利於大語文觀的培養。
Ⅱ 語文教育調查報告
語文教育調查報告
想要了解一些情況或事件時,我們有必要仔細地調查清楚,並將探尋到的規律和經驗寫進調查報告。你想知道調查報告怎麼寫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育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學校組織我們進行了為期近50天的教育實習活動,希望通過實習能讓我們深入中學教學第一線,了解中學教育現狀,並進一步提高對教師職業的理解與認識,促進個人教學技能的形成。這次實習的內容包括課堂教學見習,班主任工作見習和實習總結。在這期間我積極努力地工作,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個人有了很多收獲。同時,我以我所實習的中學——三十中為主要調查對象,做了一次深入的調查工作,是針對語文這門課而言的。在此,我介紹一下自己的實習生教育調查報告的結果,談談對中學語文教與學的一些看法。
首先,在老師教授方法方面。
我所在的中學,語文的教學方法仍然是一套公式化的教法,解題、介紹時代背景、泛讀課文、講解生字生詞、畢此分段、分析課文、歸納中心思想和寫作方法。這種千篇一律的教法,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使整個過程單一、枯燥,加上大多數老師並沒有很深厚的文學功底,語文課堂顯得更加沉悶、無趣。老師在講台上根據固有的模式大談特談,學生在講台下作自己的事,少數認真聽課的同學看起來也是抱著某種利益的心態——高分。整個課堂完全以教師為主體,學手塵迅生不再是教學活動中的積極參與者,而是一個被動的接受教師灌輸知識的客體。這樣不僅束縛著青少年活躍的思想,使學生不動腦筋想問題,同時也浪費了他們的學習時間,影響了他們學習水平的提高。
我認為,現代化的教育應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體,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充分保證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因為學生都是有主觀能動性的,他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可以很好地接受教師的教育,也有權利抵制這種教育。教師的教育和教材對於學生的發展來說,只是外固,真正獲取知識、得到發展還要靠學生的內因起作用。學生作為內因主動的學習不存在了,教師和教材再好的外因也將失去意義。
第二,老師在課堂提問方面。
我發現一種很常見的現象:教師在課堂上會連續提問,但這些問題大多是很簡單的是非問,或者選擇問、填空問、甚至是自問自答,雖然大部分學生都能踴躍回答,或者說都能回答得上,但學生的回答顯然都是很倉促,且習慣性地不加以深入思考而快速作答,而這些答案一般都在教師的掌控之中,這樣課堂牢牢地控制在以教師為主體的氛圍中,學生的思維創造性及問題的生成性都大大降低。表面上學生積極參與了課堂,其實整個教學質量並不高。
第三,教師的課堂點評。
在教學進行過程中,有時候有的同學會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教師往往採取迴避的態度,而有的同學偶爾會有一些充滿靈氣的回答,袒露出他們不一般的思維痕跡,但通常情況下,老師都不夠敏感,對學生的回答只作簡單的肯定、否定,或者不置可否……有的老師點評語言單一、蒼白,不能夠根據學生的回答給予合適、恰當的評價,讓人感到老師的語言空洞。甚至有的老師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後濫用表揚,不管問題價值大小,學生回答的價值量有多大,老師都是一個口吻「對、不錯、太棒了」等等。這種脫口而出的隨意表揚使很多學生在回答問題時隨意應付。看似課堂氣氛活躍,其實是對教學、也是對學生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
第四,教師的講課內容。
聽了一個月的語文課,發現老師講課期間常插入諸如此類的話:這個字、詞很重要,考試的時候常會考到;這個句子注意它的翻譯,考試會可能有所涉及;這種閱讀理解題需要同學們好好看看,高考經常會出現類似的題型……
整堂語文課都在語文老師的善意提醒中有條不紊地進行。學生們每次一聽到此類的話,都會條件反射地集中注意力。真的是因為這個知識點的重要性嗎?不是的,很顯然,是為了考試。考試獨立於教育、教學之外,考試內容取代了教學目標,分數成為最終的教學目的。記得課間,我試兄敏著跟語文老師交流教學方法,我說:「老師,您看,我們這堂課可不可以再這樣拓展延伸一下,或許課堂的趣味性會有所增加。」老師很乾脆地回答:「沒有必要,考試不考!」我愣了,考試不考,就不講嗎?語文教學難道也純粹是為了考試嗎?
我好疑惑,中學語文課程標准上說:中學語文教學設定的總目標是「是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由此派生的教學目標從四個方面考慮:知識技能、應用能力、人文素養、情感態度。這四個方面的目標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對人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這些理論上的目標在現實的實踐過程中卻存在著極大的反差。老師講課以課本為主,課本上有的,就進行模式化講解,課本上沒有的,老師便敷衍了事甚至根本不會提及。不要說知識技能沒有得到提升,人文素養、情感態度,甚至應用能力更是無從談起。
然後,在做班主任代理過程中,我也注意到一些關於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現象,比如:大多數學生能夠自律,學習態度端正,積極上進,希望考出好成績,讓生命更充實、更有價值、更有意義。並且絕大多數人都曾體會到成功的快樂。他們對學校生活的評價是累並快樂著,對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
然而,這里也有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
一、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高。通過對學生作業的批改,我發現,班裡抄襲作業的現象比較普遍,有近90%的同學反映本班同學有抄襲作業的現象。
二、學生的課業負擔較重,心理壓力普遍較大。我所實習的學校學生平均每天早上六點起床,晚上12點休息。除了上課時間,每天課外學習時間在4小時以上,而有些科目每天作業時間都要超過2小時。如果每門課程的作業都如此,學生如何應對?即使只語數外三科每門作業要2小時,學生也不可能完成。其實這么多的學生抄襲作業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他們的課業負擔的確過重了。因為過重的課業負擔,加上家長及老師的不間斷督促,他們的心理壓力也隨之增大。
這便是我這次實習所見所感,也是我這一個月調查的收獲,在當今新的教育體制下,好的教育方法及教育理論在短時期內根本無法與實際教學實踐相一致,甚至會出現脫節的現象。我們只有期望教師的個人素養能越來越高,素質教育和教育改革能越來越順應實際教學。
一、調查目的
1.了解學生目前的學習狀況。
2.分析學生學習效果產生差異的原因。
3.找出改善這種差異的方法。
二、調查對象及其方式
本次調查主要是對石化一中的全體學生進行部分抽查問答的方式,並在重點班選出幾名優等生進行問答。
三、調查結果
(一)預習情況、方法。
眾所周知,預習是聽好課的基礎,也是體現學生自學能力的方式之一,經調查顯示,大多數學生還沒有養成自覺預習的習慣,其中「老師要求預習」和「想起來就預習」的學生大約佔45%,而自覺預習的學生只佔25%。大多數學生預習也只是把課本看一遍就算完成了預習,而通過預習發現問題並找出課本中的重點和難點的學生則很少,重點班的優等生也有人經常預習,但是他們預習通常採用找重點和難點的方法,而中等生和差生則大多是看一遍新課內容,而且只完成老師課前布置的預習任務,以上結果都表明預習還是中學生學習比較薄弱的一個環節。
(二)聽課情況、方法
聽課是學生學習的最主要途徑,中學生自製能力不是很強,很容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影響學生聽課效率的主要因素有: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老師講課的方式和課堂的活躍氣氛,這種情況約佔70%,因此老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課堂筆記情況
調查結果表明,成績較好的學生多採用上課記重點的方法,這樣的學生約佔22%,說明他們是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學習,這樣的學習方法不僅能提高學習效率,還能節省大量的時間,大部分中等生採用做詳細筆記,以便課余時間復習,有其被動的一面。基於從上學生聽課和記筆記方法上的區別,教師應指導學生如何聽課記筆記,從而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
(四)作業情況及其方法
由調查結果顯示,學生採用「先做後看書」的比率較高,而「先看書後做」的比率相對較低,結果表明中等生和困難生基本採用這兩種方式完成作業,仍有抄襲作業的行為。從教學環節的連貫性來看「先看書後做」的方法較理想,先看書比較清晰地掌握知識點後,再通過作業來檢測學習的知識,強化對有關內容的記憶,這樣會有更好的效果,有的優等生也採用先做作業後看書的方式,他們認為只要做好課堂小結,就可以直接採用第二種方式完成作業,這樣既能起到鞏固和提高的作用,又能針對作業中的問題有目的地看書,使得對問題理解得更透徹。
(五)復習情況和方法
此次調查顯示,經常復習的學生佔大多數,考前復習的比率也較高,復習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重點復習不懂或不會的知識,當然復習方法因人而異,只有選擇適合自己的復習方法,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比如一位優等生介紹,他每次的考前復習都針對自己知識缺漏的地方,自己選題出卷進行自測,這說明好的復習沒有固定模式,關鍵是教師要善於指導學生運用科學的方法采引導學生復習。
經過這一個星期以來的調查,目前中學生還尚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大多數學生還沒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要改變這種情況,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教師講課之前,應先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講課時,要變「滿堂灌」為「少、精、活」,要抓住教學的關鍵,將適當啟發和適當精講相結合,這樣,學生注意力才能集中,才能圍繞老師問題重點認真思考,找出規律,解除預習中的疑難,學生攻克了學習過程中的薄弱環節,體會到方法在學習中的作用,才能真正提高學習效率。
一、調查概況
我於20xx年9月份,對我實習的一所省重點中學的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為准確地把握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六中學進行,共發問卷80份,回收有效問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三、調查結果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一)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中學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大學,16%的中學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他們認為,青年人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大學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高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初中畢業生掙錢多。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占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初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45%的學生認為「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學到較多的、實用的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後的生活工作有所幫助。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於高中畢業後的打算,99%的學生有讀大學願望。
(二)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的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
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於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中學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系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於年齡和學識的制約,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中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於:一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考大學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中學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
2、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中學生由於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畢業後准備就業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准備考高職或藝術類院校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學知識,學業成績達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他們既要求學好學術性較強的課程知識,又要求充分培養自己的特長,還要求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術。
3、學習目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和不協調性
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89%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發現,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學生學習目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進入城市就業的艱難性。很明顯,如此大的一個群體具有這個想法是極不現實的。此外,40%的學生希望自己以後在事業上能取得成功。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協調性主要表現為思想與行動的不協調。調查結果表明,37%准備考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學習上並沒有顯現出相應的積極性,而是呈現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學習態度。
;Ⅲ 語文探究報告的格式
怎樣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研究報告是一種應用文,有約定俗成的格式。研究報告的一般格式是:
1.標題。研究報告的標題常常直接採用研究課題的名稱,這樣,顯得精確、明了,使別人能對所研究的問題一目瞭然。
標題下是署名。一般應寫明研究人員所在的單位,如,××學校××班。
2.前言。報告的第一部分,常常以前言的形式簡要地
說明下列內容:(1)課題提出的緣由;(2)研究這一課題的意義;(3)該項研究所要解決的問題。也有人直接以「問題的提出」作為這部分的標題。
3.研究方法。介紹研究是怎樣進行的,主要包括:研究對象的選取、研究的方面、資料的搜集和處理等。
4.結果。這一部分將研究結果作為客觀事實呈現給讀者。主要包括對資料加工分析和由分析得出的結論。
例文:
一、問題的提出
據調查我國現有盲人500多萬,低視力人近千萬,尤其是在兒童及青少年當中,患病率極高。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最新數據表明,我國小學生近視眼發病率為22.8%,中學生為55.2%,高中生為70.3%。為什麼會有這么多的人近視?僅僅是不良用眼習慣造成的嗎?近視,與年齡有關系嗎?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書籍並調查詢問同學,了解近視的主要原因。
2..通過多種途徑,了解近視可能會引發的並發症。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四、結論
(1)近視的主要原因:
1 看電視距離太近;
2 看電視的時間太長;
3 所看電視的畫面濃度太深;
4 寫作業時的姿勢不正確 ;
5 在光線太強的陽光下看書 ;
6 在光線太弱的光下看書;
7 長時間的坐在電腦、電視前;
8 不合理飲食;
9 在車廂里看書
10 遺傳因素
11 不認真做眼保健操
(2)在這里我想給大家提出幾點建議 :
1看書時作姿要端正,讀書或寫字時做到「眼離書本一尺遠,胸離書桌一拳遠,手離筆尖一寸遠。」
2不要在坐車或行走的時候看書,也不要躺下看書。(三)每天堅持做兩次眼保健操。
3每天堅持做兩次眼保健操。
4盡可能少上網或看其他輻射性強的東西。注意作息時間的安排,不能讓眼睛長期處於疲勞狀態。
為有效預防近視等眼病:一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合理飲食,鍛煉身體,保障身心健康;二要糾正不良習慣,養成良好的用眼衛生;三要定期到眼科醫院檢查眼睛,尤其是高度近視眼患者,及時發現眼病,以便早發現、早治療。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們一定要好好愛護它!
Ⅳ 如何寫語文的探究報告
1.1要求學生撰寫研究報告之目的
可能有人會開玩笑的說,寫報告的目的當然是為了「交報告」!其實,大多數的老師要求學生寫報告的目的,不外乎希望學生在撰寫報告的過程中,能在一般上課時單向式的學習方式之外,讓學生透過數據搜集、組織的過程,學會分析問題的能力。畢竟,在學校所學還是有限,如果你同意終身學習的理念,那在人生的過程當中,擁有一支釣竿,總比一直等別人給你魚吃要來的實際和長遠。更何況每個人進入社會之後,撰寫報告也應是必備的工作技能之一。
1.2研究報告之撰寫原則
1.2.1慎選題目
如果授課老師未指定題目,建議各位在挑選題目時,范圍不要太大,題意要明確,以免超過自己的能力,虛和而造成吃力不討好好譽纖的情況。若無法找到適當的題目,不妨多和老師討論。
1.2.2具有說服力
1.3研究報告之簡單分類
1.3.1文獻回顧、整理型
針對某一個主題,從報章、雜志、期刊、學術報告、網路等搜集以往相關的文獻,將之做「有系統」的整理。數據整理的重點,在於緊扣著主題,並客觀地呈現對主題正反兩面的意見或看法,最後可以提出你個人的建議,但是需注意推論的邏輯。
1.3.2理論推演型
在適當的假設下,用圖形、數學、或其它科學方法建立模型,並將之推演而得到某些結論。其重點在於假設是否合理、推演過程是否正確、以及所得結論是否和現實生活的觀察相符。
1.3.3實證研究型
此類型的的報告,通常是依據別人建立的理論模型,找到實際的數據用統計方法來驗證。
2 研究報告架構
2.1一般通用架構
2.1.1前言 (緒論、導論、緒言)
此一部分最主要的目的,在於導引報告閱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該報告想要討論的問題,以及報告的目的。
此一部份至少應包含: 1.問題的背景綠起、2. 研究的動機、3. 過去其它相關研究的簡述友仿 [注]、4. 研究范圍的界定、5. 為何你採取某種研究方法的原因及其步驟。在本節末最好可將整個報告之架構簡述一次,以收提綱切領之效。
2.1.2研究方法
2.1.2.1文獻回顧、整理型
有系統地歸納整理文獻,並加以利弊之分析。
2.1.2.2理論推演型
應詳細說明所采研究方法之假設、模型之意義、符號定義、並進行模型之推演等。
2.1.2.3實證研究型
應詳細說明所依據之理論模型所含之前提假設、並依模型所得之推演建立用以檢驗之統計假說 (hypothesis),進行驗證之數量、統計量、或計量回歸模型,並說明所用資料數據之來源。
2.1.3結果分析
2.1.3.1文獻回顧、整理型
將所整理文獻,歸納成具體結論,並分別討論其中之涵意。
2.1.3.2理論推演型
以科學方法證明模型推演之結果、並整理成具體的結論,並解釋其意義,最好能舉實際之例子以支持所得結果之合理性。
2.1.3.3實證研究型
將實證分析之結果以易懂的方式呈現 (圖、表為最常見之方式)。並分別討論所得出之數據其背後可能隱含之意義。若有與理論不符,應嘗試分析其可能原因為何。
2.1.4結論
此部分至少應包含: 1. 再次簡要說明報告研究之目的、方法。2. 對所得出之結果做摘要、較一般化的說明。3. 根據結果分析其政策涵意,並提出可能之建議。5. 說明本報告推論應用之所可能限制,並對研究之缺失進行檢討,最後,可對未來後續之研究方向或改進方法提出建議。
2.1.5參考文獻
以中文部分在前、英文部分在後的方式,對所引用過的文獻,逐一條列其作者、文獻篇名、出處、出版年月、頁數等。有引用的一定要列,未引用之文獻「不必」列在其中。參考文獻目前並無統一之格式,重點在於採用格式之「一致性」。同學可以參考下節所附之格式說明編寫。
Ⅳ 語文課堂的調查報告
關於語文課堂的調查報告
篇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調查報告
一、調研的目的
為了了解**學校教育現狀,實習生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進行了調查。這次調研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天,但教師們都做了充分的准備,從上課到跟名師班學員的交流都能認真地對待。特別是聽了教研組長的點評,使我們從理論和實踐的層面有了更清醒的認識。
二、教師基本情況及分析
(1)從年齡看,教師隊伍年輕化,平均年齡是33。6歲。他們處於年富力強之時,擁有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和充沛的精力以及較高的職業忠誠,正值職業的黃金時期,是出成績、成大器、形成特色和風格的時期。
(2)從職稱看,有2名教師是小學一級,1名教師為小學高級教師。他們具備了相當的專業素養、積累了豐富的教學案例和經驗。他們勝任語文教學,也有一定的職業敏感度和判斷力。
(3)從學歷看,3名教師全部達到小學的任教資格。從語文基本知識的角度看,掌握了解讀文本、研讀輔助資料的方法,他們均勝任小學語文教學工作。
三、課堂教學中的亮點
1.努力追求真實的課堂教學
呈現在我們面前的3節課,都是真真實實的原生態課。師生的一切活動都無事先安排的痕跡,無公開課那種因「反復雕琢」而「無可挑剔」的「秀」美。雖談不上「清水出芙蓉」,但真實的課卻給人一種朴實的自然美,為我們了解我校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提供了真實而可靠的依據。
2.盡力倡導平等的師生關系
課改倡導新型的師生關系是平等的,即教師應把自己從「神壇」上請下來,從課堂的主宰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夥伴,十幾節常態課都體現出平等的師生關系。課堂上,我們看不到教師那種「唯我獨尊」的樣子,也聽不到教師那種「發號施令」式的講話。相反,課上洋溢著的是教師暖暖的笑容,回盪著的是教師親切的話語,在這種平等對話的課堂中,學生自然能放鬆身心,自由自在地學,暢所欲言地說。
3.嘗試變革傳統的學習方式
傳統教學中「師講生聽」「師寫生抄」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在逐步退出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新課標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在不少課堂上得到了有效運用,另外,不少教師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採用了「變師教生」為「師生互教互學」的方式。
4.重視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和能力
學生的學習習慣特別是思維習慣普遍加強。在設計預案時,能關注學生的學,考慮到學習的實踐性。教學中,多數教師能視學生為學習主體,不在以教師的講解替代學生的思考。閱讀教學中能引導揣摩課文的語言和文章的表達形式,能滲透語言實踐和表達訓練,閱讀技術比如邊讀邊思、邊讀邊批註圈點等方法被廣泛採用。從效果看,多數學生始終精神飽滿,主動積極。
5.著力運用教具,為語文教學服務
部分語文教師做了大量的課前准備,特別是能根據自己教學的需要製作教具,並能夠很好的運用在課堂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任青加老師在執教《拼音復習課》時,製作了大量的拼音卡片,重點讓學生區分b-d、p-q,復習i的標調,在教學中通過開火車讀、指名讀、領讀,進行貼蘋果游戲等激勵學生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教師的評價語恰當、到位。
四、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1.語文基礎教學不扎實
在教學中,有個別老師教學目標不明確,基礎抓的不扎實。
2.朗讀教學模糊化、形式化、機械化
分析老師們的朗讀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一是朗讀的時間不夠充分――充斥於語文課堂的「講問教學」擠掉了學生讀書的時間,一節課40分鍾,學生朗讀的時間大多不足5分鍾。
五、應對策略
1.強化意識,加強整合。語文教材一方面在編排上十分重視語文基礎的教學,另一方面又為教師的教學留下了十分廣闊的自主權。作為教師應准確把握教材的這兩個特點,增強落實語文教學基本要求的意識。漢語拼音、識字與寫字、閱讀、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習作等內容的教學都要關注這一點,但又絕對不能機械地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精心捕捉知識點和技能訓練點,在「讀」中相機滲透,在「學」中巧妙整合,在「課」中解決問題。
2.注重積累,抓好背記。積累與感悟是新課標所倡導的語文教學的兩大主導思想。《語文課程標准》要求學生要「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並對各年級的積累背記提出了具體明確的要求。在積累背記方面,老師們除了落實教材中要求背誦的篇目之外,還可以抓沒有此項要求課文的熟讀成誦,結合「以讀為主」的閱讀教學新要求,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以多讀促進背記。教師們在教學中可以運用一些引背課文的好方法:如提示法、接句法、填補法、想像法等等。以便讓學生多背記一些課文中的佳詞妙語,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培養學生的良好語感。此外,還可以開展「課前背記古詩文」的活動,精選詩文,日積月累。
3.活化練習,提高興趣。老師們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探索,改變一下訓練方法,不再一味地抄抄寫寫,而是將口說、心記、腦想、手做,眼看、筆寫等各種形式並舉。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又能增強練的效果。
總之,這次調研活動搞的非常成功,為著力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而努力去做一些實事,大家都非常願意。
篇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調查報告
一、調查目的
語文教學是小學教學的主要課程,如何上好語文課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個值得思考的課題。從2003年8月開始,至今小學課程實驗已開展了九年。為了解我鎮小學語文新課程課堂教學現狀,根據學院的有關社會實踐要求,我利用工作之餘,深入到我鎮各小學對小學語文教學方法進行較全面、深入的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分析整理如下:
二、調查方法、內容及對象
1、調查方法:訪談法,聽課,隨機抽樣調查。
2、調查內容:⑴教師方面: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調控、教師素質、教學特色;⑵學生方面:參與狀態、交流狀態、思維狀態和生成狀態。
3、調查對象:全鎮10所小學的30名語文教師及其學生。
三、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結果概述
我歷時近兩個月,分別到我鎮10所小學聽了30名小學語文教師的常態課,並與教師進行了訪談,對30節課進行了量化評估。結果達到a等(90分以上)的課12節,占抽樣總數的40%;b等(80―89分)的16節,占抽樣總數的53。4%;c等(79分以下)的2節課,占抽樣總數的6。6%。
總的看來,我鎮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凸現出以下亮點:師生關系趨於平等、民主和和諧,教學方式悄然改變,教學評價趨向多元,教師探究、合作成為共識,校本教研嶄露頭角。
二教師方面
1、教學目標。90%以上被抽查的教師(以下教師均指被抽查的教師)能正確地定位和把握教學目標,約40%的教師非常關注生成性目標。
2、教學內容:85%以上的教師能准確把握教學內容,約30%的教師能創造性處理和使用教材,約20%的教師能合理、有效開發和補充語文課程資源。
3、教學過程:80%以上的教師教學流程清晰,師生活動時間分配較合理,語文學科特點較突出。
4、教學方法:70%左右的教師能靈活運用教法,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需求和求知動力。25%左右的教師注重學法指導,能設計出質量較高的探索類問題和發散類問題。極少數教師教法陳舊。
5、教學調控:80%的教師基本上是按預設方案(教案)組織教學,只有20%左右的教師能根據學生具體情況組織教學,50%左右的教師能採用多元化評價方式,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6、教師素質:90%的教師有親和力,教學基本功較強。從學歷程度看,合格率(中師)100%。其中,中師6人,占總數的20%;大專21人,占總數的70%;本科3人,占總數的10%。被抽查的30名教師,第一學歷均是中師,第二學歷(專科、本科)均是電大、自考或函授學
習取得的學歷,具專科以上的教師只有7人為漢語言文學專業,只佔總數的23%,因此,教師的專業文化知識不是很強。
7、教學特色。約40%的教師教學有亮點,有創意,約20%的教師有教明顯的教學風格。
三學生方面
1、參與狀態。從參與的廣度上看,被抽查的30節課中,50%的課中的90%以上的學生參與了學習的全過程,40%的課中的50%左右的學生參與了學習的全過程,10%的課中的多數學生很少參與或幾乎沒有參與學習過程。從參與的深度看,50%的課中的90%以上的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40%的課中的50%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10%的課中的多數學生是處於被動應付狀態。
2、交往狀態。被抽查的30節課中,約50%的課中的多數學生迫切地想與大家交流自己的學習體驗,敢於評價自己、學生和教師,課堂成為學生放飛心靈的天空。10%左右的課中的學生幾乎沒有交往。
3、思維狀態。被抽查的30節課中,約50%的課中的一部分學生敢於提出一些有挑戰性與獨創性的問題,並能與他人合作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思維活躍,發散性思維得到教師的重視與培養。
4、生成狀態。被抽查的30節課中,60%左右的課中的學生,大多數學習興趣濃厚,知識、能力目標的達成度較高。「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效果較好,學生能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
四、調查結論
1、教師教育理論,特別是現代教育理論薄弱,有的還存在模糊認識。對課程標准解讀不夠,課程標准未起到應有的作用。評價方式欠完善且不盡科學。
2、教師的情感、價值判斷與現代教育思想有一定差距,專業知識欠深厚,對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理解不夠。
3、教師對教學策略的選擇存在著矯枉過正的現象,對語文教育的特點和創造性使用教材把握不夠,嚴重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4、教師的教研科研能力普遍較差,綜合知識與知識結構尚不理想,只知埋頭教書,不懂科學研究的現象還很嚴重。
5、教師對現代教育中自身的角色地位把握不準,學生主體地位未能得到有效體現。現代化教學媒體和手段在現代教育中的應有作用未能充分發揮。
6、學生對語文學習相對缺乏自主性,語文學習過程中還處於比較被動的狀態。
7、學生在課堂中個性能得到一定的張揚,但教師對學生學習習慣上的一些問題視若無睹,置若罔聞。
小學語文教學時一項艱辛的工作,需要大膽探索,勇於實踐。但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復雜性和艱巨性。作為教學研究人員和一線的廣大語文教師,只有不斷學習,刻苦鑽研,勇於探索,勤於總結,與時俱進,才能有力地推進語文課堂教學走上一個新台階。
篇三:有關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調查報告
新課程改革是一場全方位的深刻變革,正深刻影響和改變著我們的教學。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如何?我根據自己在三個月的實習期間里在一線教學的親身體會和深入課堂的觀察和訪談結果設計了一份「高中語文課課堂管理現狀問題問卷調查表」,並在石柱民族中學高二年級進行了實地調查。
1.問卷調查
1.1調查對象和方法結合自身在實習三個月的時間里在一線教學的親身體會和深入課堂的觀察和訪談結果設計了一份「高中語文課課堂管理現狀問卷調查表」。問卷調查對象為隨機抽取高二年級5個班級的學生。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00份,各班各40份。高二(3)班共收回30份,有效卷25份;高二(7)班共收回35份,有效卷32份;高二(8)班共收回40份,有效卷35份;高二(11)班共收回37份,有效卷35份;調查問卷共24小題,均為單選題。每題共四個選項,分別是:a、總是100%;
b、大多時候75%c、偶爾25%d、從不0%
調查問卷主要從明了課堂目標、積極參與學習過程、學科內容和學生的生活相聯系、追求自己的興趣、體驗成功、收到迅速,真實的反饋、受到合理的約束、整合學習的時間、與同學積極交往、得到與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學習風格相匹配的教學,共10項問題進行調查。
1.2調查結果分析
從問卷調查統計結果可以看出:普通高中語文課課堂教學在不斷優化,取得很多成就。金無足赤。當前普通高中語文課課堂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歸納為以下三方面:一是教學管理方面的問題(問卷的第1、3、4、5、6、8、10題依次反映了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評價和教學方法層面的具體問題);二是教學交往方面的問題(問卷的第2、9題所反映的);三是教學紀律管理方面的問題(問卷的第7題所反映的)。
下面著重就教學交往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並提出相應對策。
2.教學交往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1存在的問題
首先,教師過多強調對學生的管束和學生的順從,而較少給學生留出自由的空間。我國現階段的課堂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以控制為特徵的傳統管理階段,很多地區的普通高中語文教師的課堂管理觀基本上是傾向於課堂秩序的控制和維護教師的權威,在絕大多數學校里,教師追求的理想課堂是安靜的課堂,能夠控制的課堂,學生聽從指揮的課堂。所以,學生在課堂上可以發表意見的機會不多,時間久了,學生養成了習慣,所以他們不會經常主動回答問題,更不會提出改進我們的教學的意見了。
其次,在很多高中語文教師的課堂上,學生花在小組和全班活動的時間極不平衡,絕大多時候課堂上進行的是單一的全班活動,課堂交往時間比重的失調導致學生個體意識的缺乏。
再次,我們很多高中語文教師在努力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但在實際操作中還是出現:教師往往對活躍而愛表現的學生予以較多的關注,而對沉默的學生缺少關愛、缺少尊重,以至於在課堂交往中,一部分學生成為交往的「貴族」而另一部分學生則淪落為交往的「奴隸」,甚至出現了教師教學失明失聰的現象。
2.2相應對策
一、營造民主寬松的交往氛圍是課堂交往和諧進行的基礎。
1、養成平等對話的教學風格。現代教育學認為,教與學的平等互尊是促進教育、優化人才培養的基本條件。教師尊重學生,尊重其個性和需求;相信學生,鼓勵學生自我探究、自我實現,在課堂中,給學生提供發現、創造和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這樣的課堂氛圍有助於學生形成開放、自由、靈活的思維和創新能力。
2、信任並鼓勵學生參與交往。教師真誠的信任、賞識和鼓勵,可以增強學生的交往信心,「夥伴式」的師生關系,又可增進學生的「向師性」,促進師生友誼,提高教學效果。
二、實現合作學習,強調生生互動。
合作學習是交往教學模式中的重要一環,是一種促使學生之間人際交往和合作互動的基本形式。最初學生是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和他人交流的,作為教師,首先要教給學生如何合作。這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我們可以在兩個步驟上掌握這一過程:學會珍惜合作,掌握合作的技巧。
第一步,讓學生必須懂得珍惜合作。如,教學時,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要求各個小組的學生在相互合作的過程中完成任務。合作活動結束後,教師要引導學生總結,使其意識到彼此的需要,彼此能夠互相幫助。第二步,學生在逐漸適應合作後,教師可以先讓他們參與塑造團體形象、增強小組凝聚力的活動。如讓小組設計橫幅或海報展示小組的名字和標志。為了確保每個人都參與設計,可以要求在內容上必須有每個成員的作為。在學生慢慢學會了合作之後,教師就可以組織各種團隊競賽,如「知識接龍」,「辯論賽」等。
總之,通過合作學習可以增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友誼,可以培養學生的「競合」精神,讓學生既要學會在啊競爭中勝出,還要學會在合作中超越!
三、提升教師的人格魅力,提高教師的課堂交往技巧。
1.教師要學會實現心理角色換位,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有效實現師生雙向互動。馬斯洛認為人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會需要、自尊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並依次由低層次向高層次發展。當低層次需要得到部分滿足之後,較高層次的需要就會成為人們所追求的目標。自尊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作為高層次的需要,是人們所追求的目標。當人們的這一高層次的需要得到尊重和滿足的時候,人們才會產生自我價值感,產生積極進取的渴望,也才會有開朗的性格,形成優良的個性。教師只有深入了解學生需求、願望的動機,才能創設相應環境,激發學生潛能,保證教育最佳接受效果的出現。
2。教師應該擅長使用一些小技巧。如,准時上課、記住所有學生的名字等獲取心理優勢;掌握課堂提問、師生對話與引導學生討論、交流的策略和具體方法必將營造出優質高效的課堂交往。
教無定法。我們的教學本就是充滿激情和生命理想的師生共識、共享和共進的過程,讓我們師生雙方用心用智慧去實現和升華這一過程。
;Ⅵ 語文課堂觀察報告分哪幾個部分
語文課堂觀芹姿察報告分觀察背景、教學目標、教學過程。
1、觀察背景:介紹所觀缺首扮察的伏灶課程背景,包括教師姓名、教學時間、教學班級等。
2、教學目標:介紹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這可以從教學設計和教學計劃中得出。
3、教學過程:詳細描述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過程,包括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反應、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
Ⅶ 關於語文科目要寫調查報告應怎樣寫
調查報告的寫法
調查報告的寫作方法主要是:一、熟悉調查報告的結構特點;二、把握調查報告的寫作程序 。
首先,我們來看調查報告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一般來說,調查報告的內容大體有:標題、導語、概況介紹、資料統計、理性分析、總結和結論或對策、建議,以及所附的材料等。根據這些內容所形成的調查報告的結構,就包括標題、導語、正文、結尾和落款。
(一)標題
調查報告的標題有單標題和雙標題兩類。所謂單標題,就是一個標題。其中又有公文式標題和文章式標題兩種。公文標題為「事由+文種」構成,如《浙江省農村中學語文教學情況的調查報告》。文章式標題,如《××市的校辦企業》;其二是標明作者通過調查所得到的觀點的標題,如《調整教育政 策 增加教育投入》。所謂雙標題,就是兩個標題,即一個正題、一個副題。如《為了造福 子孫後代——××縣封山育林調查報告》。�
(二)導語
導語又稱引言。它是調查報告的前言,簡潔明了地介紹有關調查的情況,或提出全文的引子 ,為正文寫作作好鋪墊。常見的導語有:一、簡介式導語。對調查的課題、對象、時間、地 點、方式、經過等作簡明的介紹。二、概括式導語。對調查報告的內容(包括課題、對象、 調查內容、調查結果和分析的結論等)作概括的說明。三、交代式導語。即對課題產生的由 來作簡明的介紹和說明。�
(三)正文
正文是調查報告的主體。它對調查得來的事實和有關材料進行敘述,對所作出的分析、綜合 進行議論,對調查研究的結果和結論進行說明。正文的結構有不同的框架。(一)根據邏輯 關系安排材料的框架有:縱式結構、橫式結構、縱橫式結構。這三種結構,以縱橫式結構常 為人們採用。(二)按照內容表達的層次組成的框架有:「情況——成果——問題——建議 」式結構,多用於反映基本情況的調查報告;「成果——具體做法——經驗」式結構,多用 於介紹經驗的調查報告; 「問題——原因——意見或建議」式結構,多用於揭露問題的調 查報告;「事件過程——事件性質結論——處理意見」式結構,多用於揭示案件是非的調查 報告。
(四)結尾
結尾的內容大多是調查者對問題的看法和建議,這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必然結果。調查 報告的結尾方式主要有補充式、深化式、建議式、激發式等。
(五)落款
調查報告的落款要寫明調查者——單位名稱和個人姓名,以及完稿時間。如果標題下面已注 明調查者,則落款時可省略。� 其次,我們要把握調查報告的寫作程序。調查報告寫作要經過以下五個程序:
(一)確定主題
主題是調查報告的靈魂,對調查報告寫作的成敗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因此,確定主題要注意 :報告的主題應與調查主題一致;要根據調查和分析的結果,重新確定主題;主題宜小,且 宜集中;要盡量與標題協調一致,避免文題不副。�
(二)取捨材料
首先,要選取與主題有關的材料,舍棄與主題無關的材料,使主題集中、鮮明、突出。其次 ,要經過鑒別,精選材料,不僅使每一材料都能有用,而且能以一當十。
(三)擬定提綱
這是調查報告構思中的一個關鍵環節。調查報告的提綱有兩種,一種是觀點式提綱,即將調 查者在調查研究中形成的觀點按邏輯關系一一地列寫出來。另一種是條目式提綱,即按層次 意義表達上的章、節、目,逐一地一條條地寫成提綱。也可以將這兩種提綱結合起來製作提 綱。
(四)起草報告
這是調查報告寫作的行文階段。要根據已經確定的主題、選好的材料和寫作提綱,有條不紊 地行文。在寫的過程中,要從實際需要出發選用語言、標點符號和表達方法,還要注意靈活 地劃分段落。
(五)修改報告
報告起草好以後,要認真修改。主要是對報告的主題、材料、結構、語言文字和標點符號進 行檢查,加以增、刪、改、調。在完成這些工作之後,才能定稿向上報送或發表。
這是範例,網上找來的一篇
對2004屆學生語文基礎能力的調查報告
上海市洵陽中學 濮正堂
一、 報告來由
為便於我校的語文教學改革,針對2004屆學生的實際情況,也便於開展語文「目標預習法」的教學實踐,特作此調查。
2004屆學生共有308人,分7個教學班。此調查的目的是為了了解本屆學生的語文實際能力,以便於語文「目標預習法」能有針對性地展開;同時也為配合學校的「分層遞進」教學能更有效地達到「分層教學,整體提高」的目標。
此次語文基礎能力的調查以摸底考試為主要形式。試卷由語文組統一設計、出題,統一時間考核,統一教師批改。試卷難度以5:5平衡。考試完成後,由筆者進行分析,交學校校長室、教導處、語文教研組、年級備課組教師參考。
二、 試卷設計解釋
本試卷共分基礎知識、閱讀理解、能力提高三個部分。基礎知識主要是考核學生對拼音、詞語(成語)、修辭三個基本能力掌握與運用;閱讀理解主要是考核學生的對簡單記敘文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能力提高主要是考核學生的課外文學常識和寫作(片段)能力。各部分考核的要求和設計的得分要求如下:
考核層次
分值設計
目標分
設計(考核)目的
應得分
基礎知識
注音:20分
8~10分
正確讀寫;重點:平(翹)舌音、輕聲、多音字。
25~32分
錯別字:24分
10~12分
發現並訂正常見的錯別字。
成語:8分
3~4分
文學語言中成語的運用。
修辭:8分
4~6分
常用修辭方法的識別。
閱讀理解
理解:14分
7~9分
能讀懂四年級的記敘文並掌握常用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12~16分
概括:11分
5~7分
能概括文章的層意和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思想。
能力提高
常識:11分
3~5分
考察學生課外閱讀的知識面。
5~9分
寫作:4分
2~4分
考察運用標點、描寫的能力。
一般學生考核估計分值:42~57分
一般學生及格分值界定:47.7+/-2
註:及格分值的界定以目標分最大、最小分值的差乘以0.618,再用最大分值減去。其誤差為正(負)2。(0.618為數值分析中的黃金分割點)。
本試卷的另一功能是為了年級學生的語文能力分層。設定學生成績超一般學生考核估計分值的最小值的1/3以上的為C層組(優良學生組),學生成績低一般學生考核估計分值最大值的1/3以上的為A層組(困難學生組),其餘為B層組(中等學生組)。其分值界定如下:
學生分組
A層組
B層組
C層組
設定分值
小於或等於:38分
介於:39~55分
大於或等於:56分
註:為激勵學生今後的學習,此分層指標數值從寬掌握,非理論分層方法。
試卷分析各項目之間的關系如下:
考核層次
細目設計
設計(考核)分析
關 系
基礎知識
注音:(1)
不認識;不會注音;注錯音;讀錯音。
各項得分率小於30%為基礎差。超70%為此強項。
錯字:(2)
能找出但不能改;不認識也不會改。
成語:(3)
知道但寫錯;不知道。
修辭:(4)
不懂;寫錯。
閱讀理解
理解:(5)
詞、句、修辭手法的理解與運用。
概括:(6)
句段的概括;詞語的概括;自我表達的概括。
能力提高
常識:(7)
識與記(知道但記不清、寫不出)
寫作:(8)
不能寫;能寫但表達有錯;不恰當的寫。
三、 考試情況分析
本次測驗應參加人數為308人,實際受到有效試卷295份。其中最高分是72分,最低分是3分。由於本次測驗是在晚托班時,監考教師的嚴格度有所不同,所反映的成績有不準確性,但也能基本反映全年級學生的語文基礎能力。以下分析僅分析各班基礎知識的不足,並不以學科教師的教學能力為主要依據。各班平均成績如下:
班級
拼音
字詞
成語
修辭
理解
概括
常識
寫作
總分
排名
年級
5.8
10.6
1.6
3.7
8.2
5.4
5.0
1.8
42.1
七班
6.1
11.7
2.1
3.7
10.0
7.1
5.4
2.0
48.1
1
三班
6.6
11.0
1.6
3.2
8.4
6.1
5.2
2.2
44.2
2
一班
5.5
10.9
2.0
4.6
8.6
4.7
5.6
1.5
43.2
3
四班
6.2
10.4
1.9
3.1
8.3
4.3
5.3
1.9
41.8
4
六班
5.6
11.2
1.4
3.4
7.5
5.4
4.6
2.0
41.0
5
五班
5.4
10.4
1.5
3.5
8.1
5.8
4.2
2.0
40.8
6
二班
6.0
8.7
1.4
4.2
7.0
4.9
5.1
1.4
38.4
7
從年級的整體情況看,本次考試學生的成績未能達到原先設計的最低要求,說明(1)學生的思想意識並沒有對此次考試引起重視,(2)學生的實際能力與教師的期望值之間有一定的距離,(3)各班之間有較大的差距(七班和二班平均分值相差10分是不正常的現象)。從細目分析看,學生在基礎知識方面呈明顯的弱勢,實際得分率與設計得分率最低相差15.21%,最高相差32.19%;閱讀理解方面則基本達到了設計要求,實際得分率與設計得分率最低相差113.33%,最高相差15%;能力提高部分,實際得分率與設計得分率最低相差136%,最高相差24.44%。從各班的具體情況看,一、五、六班的拼音運用;二班的錯別字識別、訂正;二、五、六班的文學作品的課外閱讀;二、六班的理解能力;一、二、四班的概括能力;五、六班的文學常識的識記能力等方面則有待進一步加強。
假如我們除去總分小於32分的學生人數,再來分析年級的學生語文基礎考試能力,我們發現實際情況如下:
測驗項目
設計分值
實際得分
實際平均
基礎知識
25~32
24.8
47.7
閱讀理解
12~16
15.35
能力提高
5~9
7.53
上表分析表明,在預備年級中,學習特別困難學生嚴重拖拉了年級整體成績的後腿,這些學生共65人,其具體分布情況如下(不含未參加考試的不明情況學生):
一班
二班
三班
四班
五班
六班
七班
人數
8
10
7
13
11
10
6
比例%
18.18
22.73
16.67
28.89
22.45
22.73
13.95
在撇除了特別困難學生後的年級細目分析中,我們發現,學生的注音得分(6.7)要低於設計的最低要求(8分),這也符合年級學生整體的實際情況;訂正、發現錯別字得分(12)則高於設計的最低要求(10分);成語運用得分(1.9分)就低於設計要求,說明學生的課外文學作品閱讀有明顯的缺陷;其他部分的得分基本符合設計要求。特別是總體均分與設計一致,表明此試卷設計有一定的科學依據。
各班分層人數比例情況如下表:
學生分組
A層組
B層組
C層組
年級人數
111人;37.63%
129人;43.73%
55人;18.64%
一班人數
16人;37.21%
20人;46.51%
7人;16.28%
二班人數
17人;41.46%
20人;48.78%
4人;9.30%
三班人數
14人;33.33%
19人;45.24%
9人;21.43%
四班人數
16人;39.02%
14人;34.15%
11人;26.83%
五班人數
17人;40.48%
18人;42.86%
7人;16.67%
六班人數
20人;47.62%
14人;33.33%
8人;19.05%
七班人數
11 人;25%
24人;54.55%
9人;20.45%
從各班的分層人數(A組)學生看,二班、四班、五班的特別困難學生較多,在教學上較大的困難。教學任務艱巨。特別困難學生的主要問題在基礎知識(拼音、修辭)的不扎實,課外文學書籍的閱讀,概括能力的欠缺表現尤其突出。
值得注意的一個傾向是:本次測驗,共有13人未交試卷;各班均出現了學生不交試卷的現象。這個現象在二班、四班尤其嚴重,各有4人缺交。佔缺交總數的61.54%。
四、 解決方案
針對本屆學生基礎薄弱、課外純文學作品閱讀少、疏於識記、學習特別困難(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學習興趣)等特點,計劃利用二年的時間來逐步加以解決。具體操作計劃如下:
1. 年級在整體上要重視對學生的基礎知識的訓練。在教學中,要把對生字的抄寫、識記、拼音的正確書寫作為教學的主攻方向;要充分利用「目標預習法」中「基礎知識」條目中的自習方法,鼓勵、強化學生的查閱字、詞典習慣;各班在教學之餘,可適當增加一些基礎知識方法的訓練(教材另編)。
2. 要重視對學生的課外純文學作品的閱讀指導。計劃之中的「四大古典文學名著」閱讀指導要做到及時有效;學生課外閱讀計劃提前到10月中旬開始(具體要求另附)。
3. 為幫助學生的識記能力的提高,從10月中旬起,計劃在早自修時,對學生進行「每日一句」、「每日一詩」的識記訓練。識記內容擬用《增廣賢文》(節選)、《唐宋詩詞選讀》[教材另編]。結合課前的二分鍾演講訓練,檢查學生的識記效果。
4. 利用分層教學,將年級中A、B、C三層學生的作業進行分層。為激勵A層學生的學習態度,建議先將作業、測驗分為二層:A層為甲組,B、C層為乙組。甲組以訓練考核基礎知識、概括能力為主,乙組以訓練識記、寫作能力為主。
5. 進行動態的分層。學生分層以學生在年級中的學習情況為依據。擬每二月進行一次。預備年級、初一年級以顯形分層為主要形式,以後進行隱性分層。
6. 對學習優秀學生,要進行特別的輔導。建議年級能利用每周一次的晚自修(或雙休日的半天)時間,對這些學生進行寫作、閱讀的強化訓練輔導。優秀學生(各班學生稍有調整)具體分布如下:
學生分組
語文學習優秀學生姓名(C組)
年級人數
30人
一班人數
4人;葉灝、張蓉、李倩、陳欣如
二班人數
3人;陳芸、陳裕文、韓毅
三班人數
6人;李萍、楊瑩、邰燕飛、姚倩、顧 聞、斯文
四班人數
7人;許銳、許思逸、李佳儀、楊駿青、仝晨程、胡巍巍、桂奇峰
五班人數
3人;仲惠、肖卓偉、祝軼辰
六班人數
3人;顧思思、張伯俊、戚迪
七班人數
4人;林儷捷、唐之威、唐麗雯、戚文倩
Ⅷ 語文調查報告怎麼寫
不好意思,本人才疏學淺,但我願提供建議供你參考。首先,寫一篇調查報告,要知道格式,是由標題、前言、主體、結語四個部分組成。另外要想寫出漂亮的報告,標題很重要,如同眼睛。對於這個報告,我認為你可以通過日常生活實踐來完成,如你看一本有關語文的書籍而對語文有了某些想法,把自己的想法同父母,老師,朋友交流,調查報告自然就水到渠成。關鍵一點就是心中一定要有真實的想法。祝你寫出漂亮的調查報告!!!⊙o⊙
註:調查報告的前言一般要根據主體部分組織材料的結構順序來安排,常用的有以下幾種類型: 1.提要式 2.交代式 3.問題式 主體:前言之後、結語之前的文字,都屬於主體。這部分的材料豐富、內容復雜,在寫作中最主要的問題是結構的安排。其主要結構形態有三種: 1.用觀點串聯材料 2.以材料的性質歸類分層 3.以調查過程的不同階段自然形成層次 結尾:調查報告常在結尾部分顯示作者的觀點,對主體部分的內容進行概括、升華,因此,它的結尾往往是比較重要的一個部分。常見的寫法有下述三種: 1.概括全文,明確主旨 2.指出問題,啟發思考 3.針對問題,提出建議
Ⅸ 語文報告怎麼寫
「 生活處處皆語文,語文時時現生活。」這是大語文觀所體現出來的語文和生活的關系。語文和生活是不能分割而論的。新的課程設計在設計時注意了這種關系,將「生活世界」引進教材,讓孩子從自己的生活世界中學到更多,學會更多。我想針對新課程設計的特點,結合自己在教學時的體會,闡述以下兩個問題:生活中的語文和語文中的生活。
一、生活中的語文
「生活處處皆語文。」只要做個有心人,你可以隨時隨地學到很多東西。
1、關於從生活中學習識字。
我們身邊的環境日益新鮮,媒體日益豐富,生活也更加多姿多彩起來。走在大街上,處處可見精美的大條幅、圖文並茂的燈箱廣告等等,上面的漢字無一不是小學生或渴望識字的人的學習資源。當領著可愛的孩子逛街、散步時,你可以隨機交給孩子這些生字;當坐在家裡陪孩子看電視,讀報紙的時候,也會有很多需要你適時教給孩子的文字,還有去商場、超市購物,去山南海北旅遊,坐汽車、火車或輪船時.....處處都可以變成孩子學習的環境和識字資源。這樣,慢慢地,孩子不但會擴大識字量,還會養成一個注意隨時學習的習慣。我小時候,就是一個渴望識字的孩子,那時沒有條幅和廣告,但每逢過年或別人家有喜事的時候,門上貼的對聯,我都會很認真地去讀;跟爸爸串門時,別人家裡的四扇屏,也被我利用,變成識字的資源。所以,當你和你的孩子在一起時,不論何時何地,只要你細心,有足夠的耐心,你能和孩子一起豐富、充實自己。
2、關於從生活中學習表達。
這里我有兩個教學案例:一則是關於造句。教師讓學生用「發現」一詞說一句話。一個學生迫不及待地舉手發言:「我發現母雞圍著草垛轉。」老師否定了這個句子:這是什麼話?母雞圍著草垛轉?於是示意他坐下。第二個學生也發言:「我發現地球圍著太陽轉。」老師大加贊揚,稱贊這位學生的句子具有科學性。很顯然,這個學生所描述的現象,並不是自己觀察到的,況且還有模仿第一個學生的嫌疑。可是對於第一個真正用眼睛觀察過生活,實實在在描述生活的學生,老師卻沒有任何的肯定和鼓勵。試想,這個學生以後還會去認真地觀察生活,去闡述自己的真實想法嗎?
第二則是關於作文。這是在傳統教育模式下的一個案例。老師出了作文題目:《上學路上》。要求寫發生在自己上學路上的真人真事。大部分學生寫了在上學路上幫助老人等等做好事的內容,都得了高分。有一個學生卻寫了自己在路上看見一群螞蟻忙忙碌碌地搬一條大青蟲的過程,寫的內容詳細,描述很精彩,但是卻得了低分。老師這樣評價他的文章:你的作文沒有思想性,沒有體現助人為樂的好品質,更何況,上學路上,你居然還這樣貪玩。問:什麼是作文的思想性?難道非得上綱上線?再說了,上學路上,哪有那麼多需要幫助的老人和小孩呢?我們一貫提倡讓學生說自己想說,想自己所想,寫自己的真實感受,寫自己眼睛親自看到的,耳朵親自聽到的,為什麼要否定孩子說真話的行為,扼殺他們對生活的好奇心呢?所以,正確的導向是,要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善於發現生活,描述生活,才能達到我們教育的目的,讓孩子在以後去感受生後,甚至去改造生活,創新生活。
二、語文中的生活
1、識字教學
新教材中的看圖識字,從我國文字的起源—甲骨文象形、會意的角度,讓學生感知漢字和生活事物的關聯,了解漢字的演變。例如:日、月、門、石等這些漢字,因為貼近學生,他們在生活中經常見到,甚至是熟知的,所以,他們接觸起來並不陌生,理解、記憶起來也不困難,這些漢字和事物的相象更讓他們感到頗有趣味。
2、閱讀教學
新教材的編寫有意識地把與學生貼近的生活內容編排進來,在學生的學習資源里有了自己的「生活」,對於渴望了解生活,對發生在身邊的事情充滿好奇的學生來說,是一件歡欣的事情。有了生活,就有了熟悉的事物和內容,抽象和理性的東西就在孩子的頭腦中變得形象、生動和豐富起來。理解不了的東西,我們可以鼓勵學生去觀察、去觸摸,充分利用視覺、聽覺、觸覺去感知。比如,一年級教材中的《我的家》《兩件寶》《我長大了一歲》,二年級教材中的《媽媽, 不要送傘來》《我的影子》《我們的玩具和游戲》等,這些課文內容,都是孩子耳熟能詳,看得見,摸的著,甚至在自己身上發生過的事情,所以,他們感覺自己進入了課本,成了其中的主人公,興趣一下被觸動了,有了興趣,學的更容易,感覺容易,就會主動去接觸,去探究,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良好的連鎖反應。
3、說寫教學
從低年級的說話寫話訓練到高年級的寫作能力訓練,語文教材指導學生以寫發生在自己生活領域中的故事為起點,有感而發,免去以往學生「難為無米之炊」的苦惱。例如,說說你的家,你的學校,你的同學,朋友,寫寫你認為好玩的事情、游戲或玩具等,這些內容,孩子們俯首可拾,讓他們說起來,寫起來,可以洋洋灑灑,一發而不可收,慢慢地,他們就能學會用語言或文字去表達自己的情感。
鑒於語文和生活這樣緊密的關系,我們就要學會和學生一起善於用語文的眼睛去發現生活,用生活的資源豐富語文。
Ⅹ 語文調查報告怎麼寫
走在大街上,隨處都可以看見一些五花八門的標語,如「默默無聞的奉獻」「明掘鎮(錢)前途無量」等一類改動成語的廣告,這些廣告幽默風趣、妙趣橫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我們對語文的認識。這些微妙的改變是漢字不再枯燥無味,但在與此同時,也造成了種種不必要的麻煩……
一天,我在公園里散步,忽然看見幾個小孩在踐散雹踏草坪,連忙過去制止,並連忙給他們講道理。這時,有個小朋友說道:「大姐姐,你可要看清楚了!這上面寫的是「不準踐踏草坪,違者發10元」我仔細一看,媽呀!「還真是違者發10元」……
因為一個錯別字,而造成這樣的.後果,可見,規范地使用漢字,是多麼地重要。
有一次,我和爸爸媽媽去了一家名叫「沒有餐廳」的餐廳,雖然烹飪技術一般,但是裡面的風格卻很獨特,讓我們深深地記住了這個「沒有餐廳」!
由此可見,巧妙地使用漢字也是一種智慧。
子安在時21世紀了,『語文』的定義也不再僅僅局限於「近反義詞」「形近字組詞」「詞語解釋」等等那麼簡單。時代進步了,網路發達了,『語文』也越來越網路化。要是你在網上看見「有木有」「神馬都是浮雲」「哥只是個傳說」等詞,千萬不要覺得雷人,因為這就是新時代對語文激粗的新定義!
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能發現其中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