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小學語文課堂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小學語文課堂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發布時間:2023-05-14 08:06:21

①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

設置懸念,啟迪思維。古人常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這就說明疑惑是啟迪學生思維的重要方式。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設置一些疑問,讓學中在思考和探討中,開發自己的思維。比如在學習《狼來了》的故事時,教師應該讓學生先去閱讀這個故事,然後向學生提問:「為什麼到最後,大人們都不再相信小孩的話」,設置一個疑問放在這,讓同學們去思考,鼓勵他們積極說出自己的看法,在不斷討論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鍛煉,長期訓練下去,對學生綜合思維培養的具有積極的正面效果。
觀察、想像,訓練思維。想像是一種無聲的場景,能夠帶我們飛過千山萬水,體會作者那一抹淡淡的感情。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該留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們盡情地想像,想像是打開思維培養的重要方式,比如在學習《將相和》這篇文章時,教師應該向學生提出:「廉頗是如何向藺相如負荊請罪的」,讓學生展開無限的聯想,並且可以想像他們之間進行了哪些交流,廉頗說了什麼,藺相如有沒有原諒他等。這樣,學生邊閱讀課文,邊進行想像,在學習過程中,開放了自己的思維。
激發學生興趣,培養活躍思維。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以活躍的教學氛圍來激發學生們學習語文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有了學習的興趣和慾望,大腦就開始活躍起來,長期的熏陶,對培養活躍性思維有極大發促進作用。教師應該抓住重點,用此方式來教學,不僅教學質量會更上一個台階,學生的思維進步更會得到質的飛躍。
創設實際情景,培養發散性思維。所謂創設實際場景,就是要求教師在講解語文課文時,應該結合實際生活,將書中所描繪的場景再現出來,比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大聲朗讀詩文,創造一種有聲的情景,讓學生們體會作者的情感,或者鼓勵學生在教室里對書中所描述的場景進行表演,課堂氣氛得到極大的活躍。教師在指導學習中,應該注重開發他們的多種思維模式,養成事半功倍的學習習慣。

② 怎樣培養小學語文創新思維

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開發學生的 創新思維 ,不僅關繫到教學的質量,而且關繫到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培養。那麼怎樣培養小學語文創新思維呢?一起來跟我了解下吧。

1怎樣培養小學語文創新思維

一、提高學生對於培養創新思維的重視程度

學生自身對於創新思維的態度和重視程度是直接影響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因素,如果學生自身對於創新思維的培養不夠重視,那麼即使教師再努力也沒有太大效果,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對於培養創新思維的重視程度。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時候,可以在問題的設置方面積極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發散和培養創新思維,對於表現積極的學生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於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的支持。通過這樣的課堂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提高自身對於創新思維的重視程度。只有當學生自身對創新思維的培養有足夠的重視,才可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努力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

小學語文教學不僅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完 成語 文教學任務,而且也可以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作為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機會,讓學生在接受語文教學內容的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自身的創新思維。例如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時候,可以根據教學的具體內容,讓學生自由分組來對 文章 中的人物進行角色扮演,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來豐富角色的內容,不局限於文章所展現的人物角色。每個小組在扮演角色展示之後可以進行全班的討論和分析,讓學生對於這些角色和文章的內容有更深刻的認識。這個過程也是讓學生發揮創新思維的過程,學生在思考扮演角色的時候就在不斷創新和研究,這樣的教學方式就可以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目標和學生創新思維的提高。

三、善教善放,引導學生創新

當學生對某種感興趣的問題產生疑問時,往往急於了解其中的答案,這時教師能採用的最便捷的、最簡單的 方法 ,莫過於將自己了解的知識直接傳授給學生,令學生佩服,同時讓他們得到暫時的滿足。但這樣只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依賴思想。

若教師為了讓學生「創新」,不管不問,聽之任之,放任自由,那麼就容易使學生形成真正的「胡思亂想」,達不到真正的創新,同時學生也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善於教導學生,同時也必須學會如何放手讓孩子們自主學習,放飛他們自己的想像。我們應注意引導學生學會探索知識的方法,然後在掌握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摸索,只在必要時做適當的引導,使學生的學習方式更靈活,讓學生在探索中實現質疑的飛躍,以求創新精神的培養。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善於教給學生 學習方法 ,使他們掌握足夠的知識,以促進學生能夠著手發現、認清有意義的新知識、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再次發現。我們必須改變舊的 教學方法 ,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學會合作學習,在他們遇到困難時進行必要的指導,讓學生對自己已有的知識進行充分的理解,而且能夠漸漸養成敢於除舊、敢於布新、敢於用多種 思維方式 探討所學知識的習慣。事實證明,從教導學生創新,到放手讓學生創新,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一種重要方式。

四、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 語文學習 中培養創造能力

我在教學畫面感強的課文時,就讓學生讀讀畫畫;碰上詩歌,就讓他們背背唱唱;要是上童話和情節曲折的 故事 ,就讓學生讀讀演演。學生在畫、唱、演中,不僅加深了對課文內容、思想、情感的體會,而且發展了自身的語言,激發了 想像力 和創造力。我原來喜歡採用問答式教學方法,但是使用過分了也不好。每個詞語怎麼解釋,每個 句子 怎樣理解,每個段落怎麼朗讀,全都由教師提問學生作答。這樣的教學只會使學生的思維僵化。現在我覺得語文教學應當重視探究、發現的環節。一方面我重視讀書思考的環節,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使他們人人都能從頭到尾讀上幾遍書,有時間從容地想一想自己讀懂了哪些,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另一方面,我很重視合作學習。利用小組學習和師生交流的機會,互相啟發,在討論中加深理解,從別人的思路中得到啟示。

五、把課內學習和課外活動結合起來,增加學生創造性學習和實踐的機會

我經常鼓勵學生觀察周圍的事物,養成寫 日記 的習慣。有的同學把甘蔗渣亂丟,我引導他們寫 倡議書 。我還讓學生圍繞「愛護益鳥」、「保護環境」等主題,搜集資料寫成文章。我讓學生調查長江大橋的修通對我們有哪些好處,並寫成簡單的調查 報告 。學生在語文實踐中,把課內所學用於生活之中,既能提高語文能力,又能增長才幹。

六、及時評價,鼓勵學生創新

學生需要體驗成就感,滿足他們的表現欲。他們總希望自己的知識技能得到表現,得到認可。為了及時鼓勵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活動做出評價,相互鑒賞活動成果,或者老師對學生的活動成果從個性發展、心理品質等方面做出評價。在這過程中,教師要特別重視對學生富有創新的作品給予熱情的肯定、評價;對學生的標新立異、異想天開要加以保護;對學生點點滴滴的創新都要給予重視。教師肯定的評價,對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增強創新信心,有著不可估量的力量。在贊揚聲中使學生不僅得到極大的喜悅與滿足,還能無形地鼓勵學生以更大的熱情投入下一次的創新活動中。如此良性循環,學生的創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2小學語文創新思維的培養 總結

一、保證自學時間,提高質疑能力。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早就養成了學習上的依賴性。教師成了指揮官,指哪條路學生就走哪條路,老師提出什麼問題學生就回答什麼問題,老師先入為主,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將學生的思路引入既定軌道,學習過程中學生就圍繞老師所提問題團團轉,學生哪還有質疑的機會。朱熹說「讀書始讀,未知有疑。其次則漸漸有疑。」故在教學新課前必定保證學生的自學時間,讓學生先有充分的自我質疑、釋疑,進行個人質疑後,然後小組內部解決疑問,集體解決疑問及各種形式的釋疑方法,著重培養學生自我解疑,從而提高學生的質釋能力。

二、鼓勵質疑問難,培養創新能力。

小學階段學生,特別是中低級學生由於知識面窄,好勝心強等多方面的原因,往往所提出的問題還比較膚淺,甚至沒有什麼價值,擾亂課堂的預期計劃,但作為教師都要高度重視,不應不屑一顧或拖拉過關,或否定喝斥學生,而應在肯定其努力的情況下,給予中肯的指導,杜絕扼殺學生質疑興趣的行為,充分保護好其質疑信心,調動質疑積極性,最初學生的質疑一般會集中在不明白、不理解的問題上,在老師同學的幫助下,學生對疑問的解開,會有茅塞頓開之感,嘗到由質疑帶來的滿足,加上老師適時適度的表揚鼓勵,學生定會產生質疑興趣,逐漸形成質疑習慣。逐步提高質疑的能力,指導學生找有價值的疑點,讓其充分自信地質疑,在質疑過程中不斷思維,不斷創新,從而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三、巧妙設置懸念,積極開啟思維。

「懸念」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針對學生的求知慾強、好奇心切等心理特點,創設出有科學性、新穎性、針對性,足以引起學生探索活動的各種疑問。在導課時設置「懸念」,可以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解決重點及難點時主,設置懸念,可把難寓於趣味之中,排解學生的畏難心理,引起對重難點的關注,帶來探索思維的自覺主動進行;下課前巧設「懸念」,利於保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課停而思維不停,為接受新知識奠定了基礎。例如在教學《趙州橋》這篇小學第六冊語文書中的課文時,我就結合生活實際設計了這樣的疑問式導課:河北省趙縣洨河上的趙州橋建造至今已經有一千三百多年了,現在還在使用中,在結構上有什麼特別之處?巧妙設懸的疑問緊緊吸引住了學生,學生急於知道答案,自主學習再加上老師的引導,積極開啟思維,迅速明確了趙州橋的結構特點,掌握了本課重難點,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四、引導大膽想像,培養創新思想。

語文教材 大部份是文學作品,語言藝術塑造的藝術形象,必須通過讀者的想像來進行二次創造造來實現藝術審美,所以語文課中最適於發展學生想像力,以此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思維。只有敢想才能創,在創中充分發揮想像;想像與創造相輔相成,齊頭並進。很多課文在行文中跳躍大,用省略號留下空白給人充分的想像空間,此時就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想像力去填補和充實,充分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發揮合理想像;許多課文的故事結尾言完而意未盡,給人們留下了廣泛的想像空間,這正是培養學生創新的想像,引導學生多種角度的合理想像的好時機,並給予他們的想像予以肯定,更能調動學生的想像積極性,如:教學《掩耳盜鈴》這篇 寓言故事 ,故事結尾「沒想到剛碰到鈴鐺,他就被人發覺了」。就可引導學生充分想像他被抓住後的情景。 ( 1 )經過 教育 →認真改正;( 2)死不悔改→吃了大虧。讓學生在充分想像中領悟立寓之意。想像與創造就像一對孿生姐妹,只有無拘無束地放飛想像,才能有所創造,才能創新。

五、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創新能力。

興趣作為一種非智力的心理因素,對人的智力活動和其他實踐活動有著積極的功能。作為教師應該在培養創造能力的思想高度去審視教材,善於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創造因素和智力因素,從此激發學生創造動機。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更多地採用直觀形象的方法,生動激情的語言,可以把教材中的一些知識,通過創設情景再現,還原為學生獨立探索創新的過程,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時,課前先帶領學生仔細觀察本地較有特色的山形、山勢,與之相映襯的湖泊、河流,在大自然中感受美、享受美。在美的熏陶中激發學習興趣。上課時,通過課本中桂林山水插圖,各種桂林山的形態圖,側面圖,去深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教師引導學生將它們作對比,了解桂林山水奇特的美,如此安排教學,就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3小學語文如何培養創新思維

一、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學習動機

以往的教學一般從學科知識開始,認為知識之間有一定的邏輯順序,這樣遵循了循序漸進的原則,使學生平穩地由已知向未知、由舊知向新知過渡。這有它的合理性,但是這僅僅是教師單方面按教材和成人的思路設計的教學開端,不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語文課以學生感興趣的語言問題入手,通過一系列活動,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值得注意的是,語文課的問題與杜威的興趣觀不同,不是以學生一時一事的個人興趣為基礎的,而是以 語文知識 中的基本概念或原理在生活中的表現形式「問題」作為活動的開始,因而不僅學生具有濃厚的探索興趣,而且使之與系統語文知識的掌握相聯系,從而使由興趣而來的學習動機變成為穩定的、持久的探索動機。

二、善教善放,引導學生創新

當學生對某種感興趣的問題產生疑問時,往往急於了解其中的答案,這時教師能採用的最便捷、最簡單的方法,莫過於將自己了解的知識直接傳授給學生,令學生佩服,同時讓他們得到暫時的滿足。但這樣只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依賴思想。若教師為了讓學生「創新」,不管不問,聽之任之,放任自由,那麼就容易使學生形成真正的「胡思亂想」,達不到真正的創新,同時學生也會失去學習的興趣。

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善於教導學生,同時也必須學會如何放手讓孩子們自主學習,放飛他們自己的想像。我們應注意引導學生學會探索知識的方法,然後在掌握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摸索,只在必要時做適當的引導,使學生的學習方式更靈活,讓學生在探索中實現質疑的飛躍,以求創新精神的培養。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善於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他們掌握足夠的知識,以促進學生能夠著手發現、認清有意義的新知識、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再次發現。我們必須改變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學會合作學習,在他們遇到困難時進行必要的指導,讓學生對自己已有的知識進行充分的理解,而且能夠漸漸養成敢於除舊、敢於布新、敢於用多種思維方式探討所學知識的習慣。

事實證明,從教導學生創新,到放手讓學生創新,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一種重要方式。

三、把課內學習和課外活動結合起來,增加學生創造性學習和實踐的機會

我經常鼓勵學生觀察周圍的事物,養成寫日記的習慣。有的同學把甘蔗渣亂丟,我引導他們寫倡議書。我還讓學生圍繞「愛護益鳥」、「保護環境」等主題,搜集資料寫成文章。我讓學生調查長江大橋的修通對我們有哪些好處,並寫成簡單的調查報告。學生在語文實踐中,把課內所學用於生活之中,既能提高語文能力,又能增長才幹。

四、及時評價,鼓勵學生創新

學生需要體驗成就感,滿足他們的表現欲。他們總希望自己的知識技能得到表現,得到認可。為了及時鼓勵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活動做出評價,相互鑒賞活動成果,或者老師對學生的活動成果從個性發展、心理品質等方面做出評價。在這過程中,教師要特別重視對學生富有創新的作品給予熱情的肯定、評價;對學生的標新立異、異想天開要加以保護;對學生點點滴滴的創新都要給予重視。教師肯定的評價,對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增強創新信心,有著不可估量的力量。在贊揚聲中使學生不僅得到極大的喜悅與滿足,還能無形地鼓勵學生以更大的熱情投入下一次的創新活動中。如此良性循環,學生的創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4怎麼培養小學生語文創新思維能力

一、轉變教學觀念,重視創新實踐

目前,存在著這樣一種不爭的事實,一部分教師、教研員對教學創新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認為把課程改革等同於使用新教材,在教學和評價工作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更是比較普遍,缺乏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這也是新課改推行發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針對這一狀況,要實現小學語文的教學創新,首先是教者要實現理念的轉變,語文教師要從有利於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的高度來更新教學觀念,變「以教定學」的「主導型教育」模式為「以學定教」的「主體型教育」模式。

真正確立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多給學生提供機會和時間去創新和實踐,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只有具有創新精神的老師才能培養出有創新精神的學生。教師不能墨守成規,要積極探索,大膽改革,勇於創新,嘗試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作學生創新的表率,讓學生有學習的榜樣。在體現在實際的教學中,不論是課堂作業還是課外作業,都要切實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出發,作業形式要豐富多樣,以富有趣味性、啟發性為准則。

二、求同存異

古人雲「學貴有疑」,「學則須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質疑是創新的開始,是創新的動力。質疑的過程蘊含著創新的萌芽。陶行之先生有這么一句話:「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可見,培養質疑能力對培養學生創造力的重要性。創新就是要告訴學生,學會用懷疑的態度接受知識,打破傳統的「老師說什麼就是什麼」的求學態度,敢於懷疑老師,懷疑課本,養成一種嚴謹的、科學的求知態度。我鼓勵學生要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鑽研精神,敢於質疑和否定。

三、啟發創造想像,自主創新

一切創造都伴隨著想像,豐富的想像是創新的翅膀。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在語文教學中應充分發揮想像功能,找准想像的切入點,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展開豐富的想像,這樣對知識理解就會更透徹,思想和思維都會得到升華。教師創設條件,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自己去發現新問題,探求新知識,在獲取知識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創造,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自立活動和實踐創造的天地。

四、注重實踐,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創新教育的一個顯著特徵是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才能轉化為創新能力,否則,創新意識會淡化,創新精神會消退,創新能力也只是空中樓閣。小學語文創新教育要鼓勵學生投身 社會實踐 ,讓學生充分展示語文創新才能,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不僅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充實學生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在活動中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自己,認識社會,提高了對事物的判斷力和語文實際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具有創新意識的語文實踐活動也使學生學到了書本上所缺乏而學生真正需要的知識與能力,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學生語文創新能力。

五、教學角色互換方法研究

學生學習知識是接受的過程,更是發現的過程、創設的過程。一個有 經驗 的教師,應該時時處處為學生探索知識創造條件,留給學生充分思考餘地、探討的空間和創造必要的情境,挖掘學生的聰明才智,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不是高高在上的知識傳授者,而是一個平等的對話者,是教學的組織者,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參與者。教師加入小組討論。在學生暢所欲言後,師生共同歸納出結論,這樣,變接受式學習為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六、完善小學生的個性

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個人的品質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所以完善小學生的個性,對於他們創新精神的保持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對於孩子們來說,我們的要求不需要太苛刻,從小加以塑造是最好的。小學語文的教材選擇其中也包含了很多優秀的人物和優美的故事,教師要善於抓住這些經典人、事,對小學生進行思想和情感上的熏陶,只要能夠對這些素材充分運用,勢必能夠在小學生的內心產生重要的影響。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當注意,教師的榜樣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因為教師的一言一行往往很容易影響到學生,在他們心中,教師不管做什麼,往往都是正確的,所以創新個性必須是教師所具備的,它對學生創新性個性品質的發展和形成有直接的影響。


③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力

對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歸納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運用插圖,激發學習興趣,觸發思維:

  1. 巧設疑問;

  2. 創設情境;

  3. 鼓勵質疑;

二、展開合理想像,開拓思維,培養學生的思維深刻性:

  1. 合理想像,加深理解

  2. 合理想像,促進寫作

三、串聯鏈接,培養思維的精進力:

精進力是一種補充概念,在原來的構想或基本觀念上再加上新觀念,增加有趣的細節和組成相關概念群的能力。

四、擴展延伸,培養思維的敏銳力:

思維的敏銳力,指敏於覺察事物,具有發現缺漏、需求、不尋常及未完成部分的能力,也就是對問題的敏感度。

五、強化思維訓練,培養創新能力和求異能力:

  1. 培養多向思維

  2. 培養逆向思維

總結:

思維能力是各種能力發展的基礎。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不斷探究,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靈活採用教學方法,抓住一切機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從小養成勤思、善思的學習習慣。落實「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的教學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將來發展創造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④ 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語文學科對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特別是創造性思維能力,具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不僅要學習文章的內容,而且還要學文章的其他形式。語文的形式是語言文字,是表達技巧;而內容只是生活,是事物,是思想,是精神,一位教育家指出:「語文學科這一特點使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語文這一工具學科的學習運用,必然伴隨著一定的思想,交織著一定的情感,尤其是那些文學作品所展現出來的豐富多彩的生活畫面,動人心弦的故事情節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以及大自然的詩情畫意,都是激勵學生思維的發展的誘因,都可能觸發學生的思維想像,萌生創新意識。」 那麼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呢? 首先,教師應該轉變觀念,力爭使自己成為一個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教師是實施創新教育的關鍵,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自己首先應該有創新意識。創新意識是創新的內在動力,是創新的開始並始終影響整個創新活動,它是在創新活動中產生、發展、檢驗和論證,由實踐到意識,又由意識到實踐,一直貫穿於創新活動的全過程。教師要樹立「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 (陶行知語)的意識,要敢想敢做,要有能為人先的膽識和勇氣,能發現並能發展自己的創新能力,敢於標新立異,隨機應變的進行創造性教育,對於約定俗成的教學方式要懷有強烈的思維批判性,這是時代更是當前新課程改革賦予語文教師的重任。學生只有在教師的強烈創新意識的鼓勵下,才可能產生強烈創新的動機,釋放創新激情,發揮創造性思維。 其次,培養學生樹立創新意識是形成創造性思維的前提。學生的創新意識並不是與生俱來,必須依賴於積極的指導和鼓勵,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有計劃地進行教育和培養。 (一)、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慾望。心理學告誡我們:動機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學生只有具有強烈的創新慾望,才能主動思考,主動創新,因此激發學生的創新慾望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第一步。可以從幾個方面進行:向同學們講清創新意識的含義;利用古今中外新人才實例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設置趣味性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我針對不同學生的原有基礎和特點,有針對地進行創造思維的訓練。 1、激發好奇心、求知慾,培養學生的創造動機。例如在《火燒雲》一課教學中,針對文中火燒雲動感性極強的特點,我設計了啟發學生用動作表現火燒雲升上天空的情景。同學們十分活躍,積極開動腦筋,同桌之間互相演示,然後紛紛到前面表演。最後大家一致贊揚一名同學用雙手滾動的方法來演示火燒雲升上天空最為貼切。再有像學習蘇軾的《題西林壁》這首詩。針對宋詩說理性強的特點,我仍採用啟發學生運用形體語言形象地表現古詩句。學生分組展開討論,有的學生運用五個手指表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又將五指聚攏,掌心成窩狀,形成山峰環繞,人處山中的感覺。一看便馬上聯想到「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詩句。這樣一來,既理解了詩句又幫助了背誦。還有的同學幾個人排列一起,先橫後豎,然後圍成一圈,再讓一名矮個兒同學站在中間,很形象地向全班同學表達了詩句的意思。這種方法對於學生來講就具有創造性。它使學生的思維與想像緊密相聯,為今後學習古詩,形象地理解文章、語言提供了方法。 2、重視發散思維與集中思維全過程的培養。具體而言,既有發散,從多角度尋找答案、方法,又有集中,通過分析從中找出最佳答案。在《赤壁之戰》一課的教學中,我精心設計了「你認為東吳和曹操哪一方應該獲得勝利?為什麼?」的問題,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讓學生去佩服東吳方面的知己知彼、揚長避短。這一問題引發了全班的爭論,形成了三種意見:A認為東吳應獲勝,這是歷史事實;B認為曹操應獲勝,中國就可以統一了;C認為誰勝了也不好,反正都是打仗,老百姓就遭殃。我又引導大家展開討論,逐步統一了認識,第二種意見是對的。曹操獲勝就可以統一中國,結束分裂,符合歷史趨勢和人民渴望安定的願望。這種歷史唯物主義的觀念對成年人很容易,但對六年級的孩子來說沒有這個觀念。建立起這種觀念對學生的思維就是個創造性的提高,今後他們就會學著用這種觀點去評價、看待歷史、現實、人和事。學生再看這類問題,就會站在一個新的高度辯證地去看,而不是只停留在為東吳喝彩。這就是從發散到集中的思維訓練過程。 3、是針對自身原有基礎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良好個性。像上文提到的第三種觀點認為誰獲勝也不好的同學,原本語文成績較差,也很難發言,學習上被動,按過去的教學方法只能是跟在別人後面撿「現成兒」的。但在開展創造教育,把創造性思維培養引入語文課堂後,他變得十分活躍,勇於發言。他的觀點雖不是很正確,但對於他自己確實具有獨立性、首創性、新穎性,既不同於別人,又超越了自我,真正是創造性的。 (二)、培養學生創造性習慣,使學生樹立創新意識。 「學習有兩種,一種是重復性學習,另一種是創新性學習。」「創新性學習就是不拘泥、不守舊,敢於創新。……創造性要看作為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環。」(《中國青年報》)。為了促進學生創造性學習,必須做到以下兩點: 1、培養學生創造性個性。任何創造性活動,都要受到各個性的極大制約,受到已有定性思維的限制,因此需要對已有的觀念、方法、理論進行突破。故此,在教學活動中要培養學生的具有拼搏、進取、創新、頑強、堅韌、自信、自製等個性心理品質。 2、培養學生產生創造性的學習特點,並在實踐中強化創造性思維意識。創造型學生在學習中具有不同於普通學生的表現。在學習內容上,創造型的學生不滿足於對教學內容的記憶,而是自己對求知世界的探索;在學習態度上,創造型學生喜歡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去探究,思考問題的領域和方法不為老師所左右;在時間安排上,創造型學生不按照規定的時間去學,除了完成課堂作業以外,更多的時間是花在閱讀課外書或從事其他活動上;在學習目標上,創造型學生不僅獲得書本和教師傳授的知識,而且對教師和書本上的知識進行批判的吸收。我們把握創造型學生在學習中的特點,就要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更好的引導學生、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讓他們在學習生活中得到培養和鍛煉。學校中多一份創造性學習,學生進入社會就多一份創新能力;學校中多一個創新型學生,進入社會就多一個勇於創新的人才。 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發展,總是與創造性活動相聯系的。因此在課堂活動中應結合聽說讀寫盡量為學生提供創造性思維的機會,例如小組討論,作文互改等,都是利於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有效方式。 第三、營造和諧、民主、快樂的學習氣氛,讓學生最大限度的發揮聰明才智。營造和諧、民主、快樂的學習氣氛關鍵在師要有教育機制,即良好的心理素質,敏銳的觀察力,靈活敏捷的思維能力以及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應變能力。 第四、豐富知識,夯實基礎,拓展視野。首先,一個沒有知識或者知識貧乏的人是很難進行創新活動的,放眼歷史所有的發明都是在知識特別是相關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時才得以形成,因此學生掌握知識的質與量影響著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力的體現要以知識為基礎,要以知識為前提。其次,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而且要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只有學生對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具有充分深入的理解時候,才能在舊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理解得越深,思考的時間越長就越接近創新的結果,體現出來的創新情緒,勇氣和耐心越好,更容易形成創新。最後,創新能力的體現離開的實踐活動是不可能的,知識的運用為創新提供的現實可能性。也就是說,如果沒有知識的運用過程,就不可能有創新的產生。因此,創造型學習要豐富知識,夯實基礎,拓展視野。 第五、在教學環節中加強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品質以及非邏輯思維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例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意思是,對同一件事物,從不同角度觀察,就有不同的看法,體現出不同的思想意義。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某一問題提出多種解答思路,然後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去進行發散性思考和理解,以另闢蹊徑,求取新解。如,學了《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之後,我讓學生自己總結課文,並強調要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作多向思考。學生從不同側面說出了自己獨特的閱讀體驗:1、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若我們慧眼獨具,有敏銳的觀察力,我們就能發現得更多。 2、解決問題的途徑很多,只要有信心、恆心和毅力,我們就能找到最佳方案。 3、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要多解、新解、巧解各種問題。 4、與人相處要善於換位思考,思他人所思,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5、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不要灰心沮喪,因為倘若能轉換角度思考,就有可能會"柳暗花明又一村".學生在寫作時,往往思維定勢,思路不開闊,內容單薄,這就需要加強發散性思維(多向思維)的訓練。以「水滴石穿」為例,學生通常只想到恆心和毅力,我引導學生分別從「水」「滴」「石」「穿」四個角度寫出不同的構思,結果學生總結歸納出"弱能勝強"或"柔能克剛";不要輕視"小";要敢於碰硬;頑石是可以攻破的等等觀點。 綜上所說,我認為在語文課堂上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與語文教學不僅可以有機結合,而且可以使傳統的語文教學真正成為創新教學。面臨經濟時代的來臨,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的創新能力和水平決定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地位和發展速度,創新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又深深依賴於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創新教育能否順利實現。而語文課堂是其中最為基礎的一個重要環節,在語文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創新型思維,提高其創新能力,加快創新教育的實施和發展壯大,是極其重要而有深遠意義的。

⑤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語文教學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創造力
是個體在支持的環境下結合敏銳、流暢、獨創、精進的特性,通過
思維的過程,對於事物產生分歧性觀點,賦予事物獨特新穎的意義,
其結果不但使自己也使別人獲得滿足。
這里所說的支持環境,是指能接納和容忍不同意見的環境。現在,
語文教學中強調「以讀為本」,在實際教學中,一部分教師一味強調
讀,甚至讓一些無目的的讀佔去了大量的時間。讀書固然重要,然而,
不假思索地讀,恰恰忽視了創造力的培養。如何培養創造力呢?我認
為在教學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學習興趣
以往的教學一般從學科知識開始,認為知識之間有一定的邏輯順
序,這樣遵循了循序漸進的原則,使學生平穩地由已知向未知、由舊
知向新知過渡。這有它的合理性,但是這僅僅是教師單方面按教材
和成人的思路設計的教學開端,不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語
文課從學生感興趣的語言問題入手,通過一系列活動,激發學生的
探索興趣。值得注意的是,語文課的問題與杜威的「興趣觀」不同,
不是以學生一時一事的個人興趣為基礎的,而是以語文知識中的基
本概念或原理在生活中的表現形式作為活動的開始,因而不僅使學
生具有濃厚的探索興趣,而且使之與系統語文知識的掌握相聯系,
從而使由興趣而來的學習動機變成為穩定的、持久的探索動機。
二、擴展延伸,培養思維的敏銳力
思維的敏銳力,指敏於覺察事物,具有發現缺漏、需求、不尋常及
未完成部分的能力,也就是對問題的敏感度。教材是為學生學習提
供的例子,教學中既要依靠它又不要受它的限制,這樣才能發展思
維,培養創新能力。在教學《鳥的天堂》時,學習了7、8自然段後,
我問同學們有什麼不懂的問題,有同學問,「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
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樹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為
什麼說「新的生命在顫動」呢?
按以往的要求只讓學生理解「榕樹的生命力強」就可以了,但我在
教學中,讓學生聯繫上下文,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和平時的積累,說
說理解。結果,學生的回答真是精彩極了:有的說是風吹;有的說是
鳥動;有的說是太陽的照射;有的說是樹葉綠得可愛,讓作者看花了
眼,產生了錯覺;有的說是因為榕樹有著旺盛的生命力。從以上幾點
不難看出,學生完全突破了教材的束縛,找到了新的思維發散點。這
說明學生思維的敏銳力大大提高了。
三、精心設計訓練,培養思維的流暢力
思維的流暢力,是指產生概念的多少,也就是思索許多可能的構想
和回答,是屬於記憶的過程。教學時我們要有意加大這方面的訓練
力度。如在練習十一冊的「積累·運用四」中第一題時,為了激發
學生興趣,我讓學生用題中的成語,在限定時間內成語接龍,接得越
多越好。開始我想,他們不會說出幾個,結果,同學們一口氣接了十
幾個,可見學生的思路是多麼開闊。長此培養下去學生就會思路通
暢,行動敏捷。
四、選點激辯,培養思維的變通力
思維的變通力,是指不同分類或不同方式的思維,從某種思維轉換
到另一種思維的能力,或是以一種不同的新方法去看一個問題。即
要能適應各種狀況,同時不要以僵化的方式去看問題。其實語文學
習中的許多問題是不能用一種思維方式來解決或是只有一種答案
的。在教《宇宙生命之謎》時,課文的最後一段,作者說「地球之外
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類一直探索的宇宙生命之謎」,我讓學生先說
說自己的理解。有同學認為地球之外不存在生命,就這一問題,我讓
學生舉手錶明自己的觀點,然後,把同一觀點的同學編到一組,讓學
生根據課文和課前了解的資料,充分論證自己的觀點,展開辯論。這
樣,學生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激發了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
趣和探索未來的好奇心。又如教《「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時,
我問:「父親和母親的不同評價到底誰對誰錯?」同學們紛紛發表了
自己的看法,最後,同學們總結出二者都是必要的,缺一不可。這樣
既揭示了主題又培養了學生隨機應變、舉一反三的能力。
五、同中求異,培養思維的獨創力
思維的獨創力,主要指反應的獨創性,也就是想出別人想不到的觀
點,也可以說想的問題獨特新穎。《狐假虎威》一課,傳統的做法是
讓學生得出「狐狸很狡猾,仰仗別人的勢力嚇唬人,進行欺騙,我們
不要像狐狸那樣,要做一個誠實的人」的結論(喻意)也就行了。這
個喻意大家也是認同的,而現在新的理論應同中求異,激發學生談
出新的看法。老師說:「你們看過有關狐狸的卡通片嗎?想想卡通片
里對狐狸的評價。」學生立刻活躍起來,紛紛說:「狐狸很聰明。」「這
篇寓言把狐狸說得很狡猾我覺得不公平,其實狐狸在最短的時間內
想出這么巧妙的辦法,既沒傷害別人又保護了自己,不是很聰明嗎?
它這個機靈勁兒還真值得我們學習呢!」同樣的一篇課文,同樣的一
個事物,能夠談出不同的看法,得出不同的結論,無疑是培養了思維
的獨創力。

⑥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育要適應當今知識經濟,要改革、要發展,其中更新教育觀念與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處於核心地位。中共中央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就茄源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全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1],同時還指出「智育工作要轉變教育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積極實行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提高教學質量。」[2] 素質教育,已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和使命,核心是具有創新思維能力的人。「
創新思維是一種具有主動性、獨創性的思維方式,是創新精神的基礎和創新能力的核心。語文是學好各門知識和從事各種工作的基本工具,是學生必須掌握好的最基本工具。語文學科的功能是多維的、綜合性的,它包含了發展語言、發展思維兩大基本功能。特別是由於語言的性質和作用,決定了語文學科發展創新思維的獨特優勢。
如何利用語文教學課堂這個主渠道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呢?筆者就依據近幾年所學知識及親身的教學經驗,談一點膚淺的認識。
在小學語文教學教程中,語文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思維素材、鼓勵、啟發,誘導學生多提問、多質疑,發揮語文學科的特殊功能,培養和發展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一、 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熱情與興趣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從自己豐富的教育經驗出發,認為:「學習有了興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可見,高漲的熱情和濃厚的興趣是學習與創造的源泉和動力,能夠激發學生執著地去探索,在探索中,他們的思維才會靈活多變,充滿奇想。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激發學生的熱情和興趣,誘發學生強烈的創造欲。
1、創設情境、巧設問題是常用的方法。如教《黃山奇石》一文,以假想旅行的形式創設情境,能激起學生嚮往、神遊的心理。一番精彩的簡介使學生聽了個個都情不自禁地產生了嚮往,因急切想了解黃山奇形攜州怪狀的石頭,從而產生閱讀全文的強烈願望。
而巧設問題則可以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啟發學生思考,因為「動機是由需要推動,達到一定目標的活動動力」[8],比如「文中提到的『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這些沒有照片的怪石是什麼樣的?」這一問題則能大大激活學生的思維,學生藉助自己的理解可說、可畫、可做,也加強了課堂活躍的氣氛。
教師提問,鼓勵學生思考,要放開手腳。而激勵學生大膽發問,學會質疑,善於發現並且提出自己對教材的不同看法:或認識的差異,則可以使學生認識的動力系統和智力系統處於興奮狀態。比如《一分鍾》一課,教材中李老師說:「元元,今天你遲到了20分鍾。」有學生卻提出「晚起的一分鍾怎麼會變成20分鍾的?」這一問題,於是我們在班上展開了強烈的討論,在討論中,學生了解到了交通信號燈的變化規律,了解到了公共汽車的運行時間,最終找到了20分鍾消耗在什麼地方。

2、讓學生的思維留有空間。激發學生的靈感教師要善於抓住恰當的時機,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教學過程中一些有深度,難度的問題一經提出,必須要時刻注意留有空間,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如果過早的作出評價就會扼殺學生的創造機會。
3、親近大自然,激發學生創造的靈感。學生的熱情與興趣往往是不穩定的、不持久的,這就需要老師隨時注意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以保持學生興趣的持久性。大自然以它的千姿百態、氣象萬千吸引著孩子,引發著孩子無窮的樂趣,也是孩子創作的原型。經常把孩子引入大自然,讓孩子「讀天讀地讀萬物」這是啟發孩子美的感受,帶給孩子藝術享受的最好方法。也是萌發學生創作靈感的最好途徑。
如帶孩子在瀑布所在地觀賞,不忘帶領孩子們誦讀「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辯納蔽河落九天」,春天與孩子們面對如絲的碧柳不失時機高吟「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正如美學理論家姚全興所說「任何一個從事兒童美育和從事兒童藝術人才培養的人,都應該為了兒童想方設法利用周圍的各種環境條件,即使是一座搖搖欲墜的橋、一個荒草萋萋的廢墟、一條涓涓流淌的小溪……」我們的語文教學如能注入這種思想,以美的大自然啟發孩子讀美的文學作品,孩子的學習過程將變得輕松、自由、充滿樂趣。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在文學作品和大自然之間架設起一座心橋,產生觀察自然、體驗生活的興趣、激情,甚至奇思妙想,創作的熱望。
二、讓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
學生的創新思維,應注重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力。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嚴格的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沒有想像,就沒有創新;善於創新,就必須善於想像。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憑借教材最大限度地啟發學生想像。
如《鋤禾》一文中有一副插圖,畫的是一個除草的農民,在烈日下擦著汗,抬頭望著太陽。教學時可以啟發學生設身處地想像這位農民當時又累又渴的情景,從而使學生在理解這首古詩時,能夠通過想像化難為易。
教學「孤帆遠景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兩句詩時,可以先准確,生動地描敘情景,然後讓學生邊讀邊想,在頭腦中形成畫面,猶如親眼看見,李白送好友後呆立江邊不肯離去,若有所失的神情。學生展開想像的基礎上,深刻理解了李白與友人的真摯情誼。
三、教給閱讀創新思維方法
如在課文《烏鴉喝水》教學中,就可以藉助「烏鴉銜石子喝到水」的方法,啟發學生觀察插圖尋找更多的喝水途徑。或者聯系生活,「假如你在野外遇到了類似情況,你要怎麼做?」這些問題不僅使學生的思維更加開闊,也使孩子們不自覺得有了野外生存的經驗。
再如課文《司馬光砸缸》中,對於救人的方法,孩子們也有自己不同的見解。有的說:「砸缸多危險,砸傷人也不好啊!」有的說:「找跟繩子拉上來比較安全。」雖然他們的想法很幼稚,但這不正是他們創新思維的展示嗎?
教師在《曹沖稱象》一課教學中提出的「小朋友,你們有沒有比曹沖更好的稱象辦法?」本身就閃爍著創新的火花,是創新的表現。所以教師在學生的語文學習中要善於引導學生提出一些高質量的問題(或老師提出),讓學生在熟讀課文之後,結合自己的思考,作出獨到的回答,並鼓勵學生大膽求異。這樣,創新的火花才會越燃越旺。
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方面,美國教育雖然不盡100%成功,但他們的學校注重培養動腦動手和思考能力,讓八九歲的孩子去「搞研究」「做科研」,出個題目讓孩子自己到圖書館查資料,匯總,得出結論,這些本身和美國教育融為一體培養孩子創造力的東西是很值得我們借鑒的。
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作用在於點燃學生創新的「火種」,培養學生敢於發問,勇於在老師的「旁敲側擊」下獨辟蹊徑,敢於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的毅力和勇氣,只有這樣,我們的「樹人」工作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

⑦ 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首先,要選准思維訓練的「點」。所謂思維訓練的「點」就是通過思維所要的問題,它是思維訓練的目標。要在閱讀教學中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首先要激發學生對思維目標產生情趣,如果學生對思維訓練目標產生了強烈的渴求願望,他們便有了定向追蹤目標的心理基礎(這就是心理學所說的注意)。以往閱讀教學中教師總愛給學生現成的結論,而沒有把結論作為學生思維訓練的目標。因此,學生對教師所給的結論只能獲得"是什麼"這樣簡單的判斷,而懶於通過自己的閱讀去思維"為什麼"或"為什麼這樣,而不那樣",長此下去,學生便成了為教師灌輸"死"知識的容器,而不會敏銳地發現和准確地選擇閱讀中思維訓練的點。這樣就嚴重地扼殺了他們的創造力。
有經驗的語文教師,總是想方設法撩撥學生追求思維目標的渴求心理。比如在導入新課時,有的教師抓住題眼雀薯,讓學生分析作者可能要寫什麼蠢帆內容;有的教師從直觀事物入手,讓學生揣摩作者將會從哪個角度,按頃檔者什麼層次加以述說;有的教師則先講述與故事相關的情節,讓學生推究將會發生的情況;還有的教師從寫作背景入手,幫助學生了解寫作時代背景,估計作者會提出什麼見解或主張等等。如教魯迅先生的《孔乙已》時,一開始就提問:孔乙已是個怎樣的人?他為什麼穿長衫?又為什麼站著喝酒?這就為學生找准了思維的點,由此引導學生探討造成孔乙已悲劇的原因。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對這些問題進行反復思考,便會自然而然的揣摩出作者的寫作目的,這就是選准了思維訓練點的結果,勝似教師詳細分析十倍。
當然,閱讀教學中思維訓練點選擇的准確與否,關繫到學生能否對課文深入理解,能否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在進行思維點的選擇時,我們認為的應注意這樣幾個問題:
(一)教者要善於引導學生,透過課文的文字形式,發現其中蘊含的本質內涵,然後加以抽象,巧妙地概括出「牽一發以動全身」的問題。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思維的渴求心理,而且學生在思維中會少走或不走彎路,長期堅持這樣做,就會逐步培養學生思維的定點開掘能力。
(二)由於各年級學生年齡、生理、心理特點有異,掌握知識的多少不等,選擇思維訓練目標時一定要符合學生思維發展的規律。目標選得太高了,學生會無法企及而失去繼續思維的信心;過低了,學生又會因唾手可得而激不起強烈渴求新知的興趣。
(三)要注意選用能激發學生渴求目標的教學手段和教學語言,以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撩撥他們解決問題的迫切心理,達到閱讀訓練目的。
其次,要善於控制思維訓練的「度」。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閱讀教學中的思維訓練同樣如此。當學生在閱讀訓練中嘗到思維訓練甜頭、漸入佳境時,教師要注意把握分寸,使其產生飛躍,而不是信馬由韁,因此,思維的「度」一定要控制好。所謂思維的「度」就是保持思維的質和量的限度。只有控制好這個限度,才能及時掌握住「火候」,才能促使學生思維的質量互變,不斷向思維訓練目標的縱深發展。在控制思維訓練的「度」時,

⑧ 小學語文如何發展學生思維

發展語文的學生思維能力可以創造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質疑中設問以及啟發學生的想像力。

3、在質疑中設問。

在閱讀教學中,應教會學生質疑。世界上許多發明創造都源於疑問,質疑是開啟創新的鑰匙。愛因斯坦也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所以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在質疑中不納槐圓斷拓寬思維。

4、啟發學生的想像力洞塌。

愛因斯坦說得好:「想像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我們要放開學生想像的翅膀,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式。

因此,在教學中把美術融入語文。繪畫對孩子的最大好處是可以明臘豐富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而在語文教學中融入美術,則可把課文中平淡的語言描述化成形象生動的圖形,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既理解了課文內容又培養了他們的動手和想像能力。

⑨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92

一、運用插圖,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少年兒童具有初步的形象思維能力,認識事物具有直觀性。因而,小學語文課本內編排了大量的彩圖、彩照,便於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在新課教學中,利用插圖導入,創設課文情境,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好奇心和學習課文的興趣。如,我在教學《烏鴉喝水》一課時,先出示插圖,再引導學生看圖:(1)圖上畫了什麼?(2)烏鴉在干什麼?可是瓶子里的水怎樣,瓶口又怎樣?(3)烏鴉喝到水了嗎?是用什麼方法喝到水的?課文是怎麼樣描述這幅圖的內容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烏鴉喝水》(板書課題),聽老師讀課文。這樣不僅能使學生一上課就把注意力集中到與課文內容緊密聯系的插圖上,而且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還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演示實驗,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演示實驗不僅能直觀、生動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如,我在教學《稱象》時講到曹操的兒子曹沖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這對於學生來說理解起來較為困難。於是我准備了一些用具,用來演示該方法:(1)用一個透明的水缸裝上水,把一艘模型船放進去,然後把一頭玩具大象放入船中,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著水面在船舷上畫一條線,並理解「船舷」一詞。(2)再把大象從船上拿出來,往船上裝預先准備好的小石子,裝到船下沉到畫線的地方為止。(3)然後用天平稱一稱船上的小石子。(4)小石子共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我立刻追問學生:「你們有誰能想出比曹沖這個方法更好的辦法來?」學生立刻進入冥思苦想的狀態。很快就有學生舉手回答:「我們可以用人代替石頭。因為石頭比較重,又要搬,而用人就不用搬,可以很快地計算出總重量。」這樣一來學生的思維就得到了很好的培養。

⑩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思維能力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小學晌消生的思維能力
學生的思維能力,主要是在學習的活動中得到發展的。語言是思維的工具,語文學科在發展學生思維方面擔負著重要任務。小學語文教學在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同時,必須重視發展學生的思維,把發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統一起來,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發展他們的智力,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
思維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作為基礎工具課的語文教學,具有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獨特優勢,課堂無疑是培養學生學生思維能力的主陣地。以下淺談一些關於小學生思維能力在語文教學中的培養。
一、培養學生創造思維學習的興趣
教師加強情感交流,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渠道。因而,課堂教學應該風豐富多彩,形式靈活多樣,要有幽默感、有笑聲、有討論。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控者,要善於創造一種氛圍,讓學生始終處於一種情緒狀態之中,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並積極主動投入進去,動腦思考問題,動口表達自己的觀點,使他們通過自己的參與,感受到自身力量的所在,體驗到創造性思維學習的興趣。從而思維得到了發展。
二、創設情景,啟動思維
小學生好奇心強,在教學中教師設法根據教學內容創設一定的情境,能激發尊生學習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興趣。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才會想像豐富、思路開闊,才會樂於表達自己的發現和見解,解決問題的創造性便能得到充分發揮。如:在教學《家》這課接近尾聲時,我說:「這首詩寫得多美啊!現在,讓我們也試著做個小詩人,用『什麼是誰的家』的句式來作詩。」有的學生迫不及待地回答:「夜空是星星的家,夜空也是月亮的家。」有的學生說:「宇宙是飛船的家,江南是荷花的家。」我不禁連連點頭。也有學生說:「樹林是小兔的家,樹林也是小鹿的家。」還有學生說:「春天是小草的家,秋天是果子的家,冬天是冰雪的家。」多麼富有詩意啊!這樣,不僅巧妙地進行了語言訓練,豐富了對詩歌的理解,更開啟了詩性思維。
三、讓學生播上想像的翅膀
愛因斯坦說過:「一切創造性勞動都是從創造性的想像開始的。」想像是一種立足現實而又跨越時空的思維,它能結合以住的知識與經驗,在頭腦中形成創造性的新形象,把觀念的東西形象化,把形象的東西豐富化,從而使創造活動順利展開。在想像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學生可以打思維的閘門,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樹木想到飛禽走獸;從一個思路跳到另一個思路.從一種意境跳到另一種意境;使狹小單薄的擴大充盈,使互不相連的聚合粘結……它滲透在小學生活的一切方面,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必須具備的心理品質。特別是在發展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中,想像更是具有重要作用。
培養學生的思維,應注重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力。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嚴格的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沒有想像,就沒有創新;善於創新,就必須善於想像。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憑借教材最大限度地啟發學生想像。如《鋤禾》一文中有一副插圖,畫的是一個除草的農民,在烈日下擦著汗,抬頭望著太陽。教學時可以啟發學生設身處地想像這位農民當時又累又渴的情景,從而使學生在理解這首古詩時,能夠通過想像化難為易。教學「孤帆遠景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兩句詩時.可以先准確,生動地描敘情景,然後讓學生邊讀邊想,在頭腦中形成畫面,猶如親眼看見,李白送好友後呆立江邊不肯離去,若有所失的神情。學生展開想像的基礎上,深刻理解了李白與友人的真摯情誼。
四、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在語文教學中,理解關鍵詞句不但可以啟發學生積極思維,而且可以深刻理解課文的內容和思想。有些課文的關鍵句子在文中起嘩謹羨著「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去比較,去思考,從中體會句子的深刻含義,從而發展思維。例如《賣火柴的小女孩》最後一句「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麼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麼幸福地跟著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教學這一句時可通過比較,討論兩個「幸福」的不同含義。我是這樣安排提出問題的:一、兩個「幸福」的含義是一樣的嗎?二,作者是用什麼方法進行描寫的?三,這樣寫有什麼好處?提出問題後學生帶著問題朗讀課文,小組合作學習討論後,匯報研究討論的結果。教師適時點撥,師生共同總結出:兩個「幸福」的含義是不同的,作者把幻想和亂拍現實作對比,說明小女孩盡管有著美妙幸福的幻想,但結局卻是悲慘的。這就告訴我們,在吃人的資本主義社會里,小女孩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要過上「沒有寒冷,沒有飢餓,沒有痛苦」的幸福生活,只有窮人團結起來,推翻吃人的社會制度。學生在比較過程中,理解了文章的中心。知道她是在幻想、幸福與歡樂中死去,這就使幻想與現實形成了鮮明而強烈的對比,再加上「大年夜」這本應得到的歡樂和幸福,更增強了這種對比效果,加深了人們對女孩的同情,趁著學生們感動得熱淚盈眶之時繼續拓展學生的思維,接著提出問題:這篇文章寫了一個可憐小女孩的悲慘命運,同時更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我們長在紅旗下,生在幸福中,該怎樣做呢?這時學生開動大腦積極思考,會有不同的思維(可能會說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學習,長大為祖國做貢獻等)。感動之餘,讓學生寫一篇讀後感,把自己的真實感受寫出來。這樣啟發學生深思,培養了思維的深刻性。
思維能力是各種能力發展的基礎。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不斷探究,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靈活採用教學方法,抓住一切機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從小養成勤思、善思的學習習慣。落實「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的教學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將來發展創造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課堂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5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