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一個人的語文素養至少包括他的語文能力、語言積累、語文知識、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認知能力、人文素養等。新課程性質與地位里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要求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抓好學生的語文基本功——多思、多讀、多寫,又要進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養。因此如何通過語文課堂教學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質,是語文教育工作者必須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2.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語文課程應該致力於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那麼,語文素養是什麼呢?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一個人的語文素養至少包括他的語文能力、語言積累、語文知識、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認知能力、人文素養等。語文教學是培養小學生語文素養的主要途徑,而語文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陣地,而在整個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發揮著至關重的作用,它是積累語文知識的保證,提高語文素養的最好途徑。那麼該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踐: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不是一句空話,我們經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才能挑動學生心目中想學的心,使其自然而愉快的接受知識。所以,課堂教學要十分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在教一篇新課文之前,我都注意根據課文的不同特點,採用不同的方法,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魚游到了紙上》一課時,我採用了直接導入課題的方法,讓學生跟著我一起書空課題,在板書的時候,我故意將魚游到了紙上,寫成了魚畫到了紙上,學生都很激動,連忙指正我的錯誤,我順勢引導:咦,不對呀,魚是活生生的動物,只能被畫到紙上,怎麼可能游到了紙上了呢?這樣一來,學生都很感興趣,非常迫切的希望進入課文一探究竟,很自然地便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於有著強烈好奇心的同學吸引力就更大,所以,我就立刻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這樣效果會好些。二、朗讀為主的課堂閱讀教學。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還是遠遠不夠的,這只代表著學生願意去學,那麼,語文課堂作為培養語文素養的主陣地,以文本為憑借,就要求教師採用各種可行的法來幫助更好地融入課文,理解課文,來達到目的,學生教材中所選用的文章,都是遣詞造句等方面的範文,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充分依靠文本,如何充分地利用好文本來培養語文素養呢,我認為應該多重視朗讀。在小學課堂中,所有的閱讀課文應自始自終都貫穿朗讀,在朗讀中來培養良好的語感,因此,對於一些好的文本,除了要求在課堂教學是多讀幾遍,甚至要讓學生能夠背誦出來,這樣能夠增強學生對語言的直接感知能力。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課文《觸摸春天》時,因為這篇課文內涵比較深刻,小學生沒有實際的生活體驗,不能夠快速地理解課文內涵,文中許多句子比較長且難以讀通順,因此教學時我反復讓學生誦讀,甚至要求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當堂背誦出來,通過反復的朗讀,學生的感情融入的更深刻,不僅增強了朗讀的訓練,也讓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更有利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三、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訓練思維的敏捷性。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識進行語言實踐的訓練,這對提高教學效率,活躍思維,培養創造精神,發展個性,以達到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有著重要的意義。《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所以我常根據課文的內容有目的的去進行語文實踐的訓練。例如,在教學《普羅米修斯》時,讓學生發揮想像,說說如果當時你站在懸崖邊看著普羅米修斯遭受痛苦你想對他說些什麼?在教學《桂林山水》時,讓學生說說,你想怎麼當好導游,把這個美麗的風景介紹給你身邊的夥伴親人。問題提出後,孩子們都搶著發言,課堂氣氛十分熱烈,一般經過快速思維後,先在小組里討論,然後再推薦說得好的在全班交流,這樣,談論交流而後把他們說的寫成文章,效果是很好的,使學生在課本中學到的知識在實踐中得到了驗證,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目的。四、適時練筆,提高作文水平。閱讀是作文的基礎。語文教學不光要培養學生聽、說的能力,更要培養學生讀、寫的能力。教師要找准語文課本中讀寫結合點,在閱讀中教給學生表情達意的方法後,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匠心,抓好由讀到寫的遷移,扎扎實實地掌握寫的技能。語文課本中有許多文章給我們意猶未盡的感覺,給我們提供了很大的想像空間例如《普羅米修斯》普羅米修斯被大力神救出之後,發生了什麼事情,《觸摸春天》,盲女孩安靜在經歷了這次奇妙的歷程之後,以後的生活又會是什麼樣的。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建議我們的學生拿起手中的筆,填補那片空白,讓學生的想像自由馳騁,海闊天空,既加深了對文章內容的領會,更是一次鍛煉寫作的好機會。在閱讀感悟、深刻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學生情動辭發,因而寫得情真意切。「我手寫我心」,長此以往,學生的作文水平必將得到提高,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五、重視課外閱讀的指導。許多孩子都很喜歡閱讀,但很多孩子都沒有很良好的閱讀習慣,比如閱讀范圍很窄,讀過就忘,不注重讀書筆記,這樣往往花了時間,卻未必能達到好的效果,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在課內花一定的時間知道孩子的課外閱讀。為了糾正孩子們的課外閱讀習慣,使課內和課外有效地結合起來,我採用了如下法,首先,在課堂上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與文本對話,做好讀書筆記,我的要求是,預習新課文的時候,首先要找出自己感觸最深或是認為寫得最好的句子段落,在旁邊寫下自己的感受,然後整體感知課文,嘗試與課文,與作者對話,並寫下來,通過這樣的方法,一個學期後,孩子們的思維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夠比較准確地抓住課文中關鍵的地方得到適當的理解,這樣久而久之,孩子們養成了良好的做讀書筆記的習慣,也感受到了閱讀的魅力。而針對有些孩子閱讀面太窄的毛病,我認為,教師應在課內適當地為學生推介,並發揮故事的魅力讓學生主動去閱讀。小學生閱讀得最多的就是課本,而課本的有些內容是從名著名篇中選出來的。
3. 什麼是核心素養如何培養語文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主要指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關於立德樹人的要求落到實處,2014年教育部研製印發《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教育部將組織研究提出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培養語文核心素養:
1、語文教學要確立「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語文是人類「詩意地棲居」的精神家園。於漪說:「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而民族語言負載民族文化,是根之根。」「漢語言文字負載著中華民族數千年的古老文化,它不是沒有生命的符號,而是蘊含著中華民族獨特性格的精靈」。
語文教學除了讓學生學習祖國語言及其各種表現形態(口頭語、書面語等),學習利用語言進行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之外,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祖國語言,繼承民族精神和人類遺產,提高文化修養,培養高尚情操,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塑造高尚的靈魂。
語文教學應當高揚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傳播先進文化,為學生的發展打下「精神的底子」。這里的先進文化不能單純地理解為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也包括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以及富有時代氣息的現代文化。
2、語文教學要貫徹終身教育思想,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放到重要地位。語文是一個人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們正是通過聽、說、讀、寫,與外部世界(自然、他人、社會)進行交流,不斷地豐富和發展自己的內心世界,開拓精神的自由空間,開發自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在未來的信息社會,知識更新速度加快,社會發展加速,人們的職業、地位以及所扮演的角色,呈現出多變性和多樣化的特點,終身學習是每個公民的基本素養。因此,語文教學要從以知識積累為取向,轉向以促進學生能力發展為取向,立足於促進學生一生的可持續發展。
教學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最基本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喜歡語文,學會學習語文,為他們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3、語文教學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語文教學必須改變學生被動聽講、機械操練的學習方式,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提倡自主閱讀、自主寫作,提倡啟發式教學、會話式教學,提倡研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
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鼓勵學生採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重視學生個性發展,允許學生有自己的見解,允許每個學生發展的不同,要求對不同的學生作不同的評價。
4、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強調語文學習的整體性和實踐性。一些新的語言學理論,尤其是文化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在語文教學界得到廣泛認同,語文教學要重視傳統語文教學的成功經驗,體現漢語教育的基本規律。突出體現在,閱讀教學要重視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加強綜合,突出重點;
要重視誦讀、感悟和積累,重視語文運用能力和語感的培養,淡化語言知識教學要求,減少單項的、機械重復的練習,避免煩瑣分析和形式主義。作文教學要聯系學生生活,重觀察、重思考、重真情實感;淡化文體,強化體驗,鼓勵想像和幻想,鼓勵有創意的表達。
(3)如何培養語文核心擴展閱讀:
核心素養是黨的教育方針的具體化,是連接宏觀教育理念、培養目標與具體教育教學實踐的中間環節。黨的教育方針通過核心素養這一橋梁,可以轉化為教育教學實踐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於理解的具體要求,明確學生應具備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從中觀層面深入回答「立什麼德、樹什麼人」的根本問題,引領課程改革和育人模式變革。
1、堅持科學性。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堅持以人為本,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與教育規律,將科學的理念和方法貫穿研究工作全過程,重視理論支撐和實證依據,確保研究過程嚴謹規范。
2、注重時代性。充分反映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全面體現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確保研究成果與時俱進、具有前瞻性。
3、強化民族性。著重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把核心素養研究植根於中華民族的文化歷史土壤,系統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突出強調社會責任和國家認同,充分體現民族特點,確保立足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
4. 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當前中小學教育發展不均衡,部分語文教師教育教學理論修養不足,不能吃透新教學理念的本意,沒有樹立語文學科所擁有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觀念,不明白學習語文不是簡單的知識積累,不是單純應對各種考試,忽略語文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是我們與外界交流、溝通的必備素養,忽略語文的人文價值對一個人重要影響。
很多教師發現,有許多學生接受多年語文教育之後並不能良好地與他人溝通,不能清晰、准確、流暢地表達內心的想法。究其原因是傳統語文課堂僅僅讓學生背誦課文、學習知識,不關注學生語言、思維、審美、文化等綜合語用能力。語文教師應摒棄落後的教學方法,倡導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把自身對於客觀世界的認知和感悟表達出來,在人文素養背景下綜合提升學生的口語語言表達能力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從而培養學生語文的核心素養。
作為長期以來考查選拔人才的主要方式——中高考正在發生積極、有效的變化,體現學生學科素養、學科能力的考試內容正在增加,考查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考試方式在轉變,聚焦素養、強化閱讀、貼近生活、突出綜合方興未艾。作為中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積極適應這一考評體系,調整教學思路,提升學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發散性思維,提高學科的感知能力,提升學生審美價值,實現課堂評價手段多樣化,發現學生學科優勢,學會用新的評價眼光、新的評價思維看待我們的語文「成績」。
中小學教師是中小學課程改革的實施者,是中小學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培育中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要從教師著手。為更好的落實語文核心素養,適應新形勢下育人理念對語文學科的新要求,中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積極主動學習新的教學理念,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在實際教學中踏踏實實地落實新理論、新方法,依據新課程標准要求角色定位,將自身作為引導者,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主體,使課堂教學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為發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適應學生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奠基。
5. 如何有效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語文課程應該致力於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那麼,語文素養是什麼呢?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一個人的語文素養至少包括他的語文能力、語言積累、語文知識、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認知能力、人文素養等。語文教學是培養小學生語文素養的主要途徑,而語文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陣地,而在整個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發揮著至關重的作用,它是積累語文知識的保證,提高語文素養的最好途徑。那麼該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踐: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不是一句空話,我們經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才能挑動學生心目中想學的心,使其自然而愉快的接受知識。所以,課堂教學要十分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在教一篇新課文之前,我都注意根據課文的不同特點,採用不同的方法,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魚游到了紙上》一課時,我採用了直接導入課題的方法,讓學生跟著我一起書空課題,在板書的時候,我故意將魚游到了紙上,寫成了魚畫到了紙上,學生都很激動,連忙指正我的錯誤,我順勢引導:咦,不對呀,魚是活生生的動物,只能被畫到紙上,怎麼可能游到了紙上了呢?這樣一來,學生都很感興趣,非常迫切的希望進入課文一探究竟,很自然地便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於有著強烈好奇心的同學吸引力就更大,所以,我就立刻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這樣效果會好些。二、朗讀為主的課堂閱讀教學。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還是遠遠不夠的,這只代表著學生願意去學,那麼,語文課堂作為培養語文素養的主陣地,以文本為憑借,就要求教師採用各種可行的法來幫助更好地融入課文,理解課文,來達到目的,學生教材中所選用的文章,都是遣詞造句等方面的範文,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充分依靠文本,如何充分地利用好文本來培養語文素養呢,我認為應該多重視朗讀。在小學課堂中,所有的閱讀課文應自始自終都貫穿朗讀,在朗讀中來培養良好的語感,因此,對於一些好的文本,除了要求在課堂教學是多讀幾遍,甚至要讓學生能夠背誦出來,這樣能夠增強學生對語言的直接感知能力。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課文《觸摸春天》時,因為這篇課文內涵比較深刻,小學生沒有實際的生活體驗,不能夠快速地理解課文內涵,文中許多句子比較長且難以讀通順,因此教學時我反復讓學生誦讀,甚至要求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當堂背誦出來,通過反復的朗讀,學生的感情融入的更深刻,不僅增強了朗讀的訓練,也讓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更有利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三、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訓練思維的敏捷性。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識進行語言實踐的訓練,這對提高教學效率,活躍思維,培養創造精神,發展個性,以達到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有著重要的意義。《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所以我常根據課文的內容有目的的去進行語文實踐的訓練。例如,在教學《普羅米修斯》時,讓學生發揮想像,說說如果當時你站在懸崖邊看著普羅米修斯遭受痛苦你想對他說些什麼?在教學《桂林山水》時,讓學生說說,你想怎麼當好導游,把這個美麗的風景介紹給你身邊的夥伴親人。問題提出後,孩子們都搶著發言,課堂氣氛十分熱烈,一般經過快速思維後,先在小組里討論,然後再推薦說得好的在全班交流,這樣,談論交流而後把他們說的寫成文章,效果是很好的,使學生在課本中學到的知識在實踐中得到了驗證,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目的。四、適時練筆,提高作文水平。閱讀是作文的基礎。語文教學不光要培養學生聽、說的能力,更要培養學生讀、寫的能力。教師要找准語文課本中讀寫結合點,在閱讀中教給學生表情達意的方法後,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匠心,抓好由讀到寫的遷移,扎扎實實地掌握寫的技能。語文課本中有許多文章給我們意猶未盡的感覺,給我們提供了很大的想像空間例如《普羅米修斯》普羅米修斯被大力神救出之後,發生了什麼事情,《觸摸春天》,盲女孩安靜在經歷了這次奇妙的歷程之後,以後的生活又會是什麼樣的。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建議我們的學生拿起手中的筆,填補那片空白,讓學生的想像自由馳騁,海闊天空,既加深了對文章內容的領會,更是一次鍛煉寫作的好機會。在閱讀感悟、深刻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學生情動辭發,因而寫得情真意切。「我手寫我心」,長此以往,學生的作文水平必將得到提高,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五、重視課外閱讀的指導。許多孩子都很喜歡閱讀,但很多孩子都沒有很良好的閱讀習慣,比如閱讀范圍很窄,讀過就忘,不注重讀書筆記,這樣往往花了時間,卻未必能達到
6. 什麼是核心素養,如何培養語文核心素養
試談語文核心素養及其培養
一、 對幾個概念的理解
要談「語文核心素養」,必須釐清幾個概念。
什麼叫「素養」?素,可以理解為本色、本質;養,可以理解為修養、教養、培養。素,側重先天的內在遺傳基因,個性特徵,性格傾向;養,側重後天的外在教育、文化熏陶、生命歷練。「素養」,就是指個體在遺傳基因的物質基礎上,受後天教育、培養而獲得的能力和修養。
什麼叫「核心素養」?這是一個嶄新的概念,首次出現在教育部印發的《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核心素養」被置於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地位。「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綜合表現為9大素養,即:「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審美情趣,身心健康、學會學習、實踐創新」。
什麼是「語文核心素養」?《高中語文課程標准》把「語文核心素養」分解為四個維度: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審美情趣和文化修養。我認為所謂「核心素養」一定是最基礎、最主要、最本質的素養,它是具有生長力的素養,是種子素養。基於這樣的認識,我認為「語文核心素養」可提煉為語言能力和人文修養。
語文關鍵能力就是語言能力,一個人能說會道,出口成章,下筆成文,語言生動,感染力強,我們就可以說此人具有很強的語文素養。就像魯迅先生所說:「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思維能力可整合到語言能力中,因為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是思維的載體。如果一個人語言條理性強,語言深刻犀利,那麼我們就可以說,此人思維具有條理性和深刻性。如果某人語言混亂,顛三倒四,前言不搭後語,我們就可以說此人思維混亂,沒有條理。語言是思維的表現,是思維的外在特徵,它們倆水乳交融,密不可分。
審美情趣和文化修養可整合為人文修養。如果說語言能力是語文關鍵能力的話,那人文修養就是語文的必備品格。人文修養為語言能力導向,為語言能力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
二、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是什麼?
人文修養包含三個維度:
其一為,情感、態度、價值觀。看一個人語文核心素養,首先要看他(她)喜不喜歡語文,對語文有沒有興趣。有了興趣,有了愛好,他(她)就會樂此不疲,其樂無窮。錢理群先生說過:「興趣使人優秀,任務只能讓人合格。」冰心先生說:「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有了愛,就有了動力,就有了樂趣,就有了時間,就有了積淀,就有了底蘊,就有了生長,就有了成就……
價值觀為能力導航。所謂價值觀,通俗地講就是是非好壞的判斷與選擇。國家現在提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對原先沒有價值判斷或混亂價值觀教育的糾正。有一陣子,教育界提倡多元價值,甚至是沒有價值取向,結果導致學生是非不分,好壞不分。譬如老人倒在馬路上,年輕人不敢去扶起;以為賺到錢的就是成功人士等等,這些錯誤價值導向對青少年貽害無窮。中國幾千年語文教育強調「文以載道」,這里的「道」就是價值觀。我們可千萬別把老祖宗優秀的傳統丟棄了啊!
其二為,審美情趣。審美情趣,是審美主體欣賞、鑒別、評判美醜的特殊能力,包含審美知覺力、感受力、想像力、判斷力和創造力。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可什麼是美,卻見仁見智。在語文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首先要讓學生分辨什麼是美,什麼是丑?不能以怪為美、以奇為美、以俗為美,更不能以丑為美。那什麼是美呢?我以為「真」是美。真善美,真是前提,如果失去真實、真誠、真理,美就沒有了基礎。一切假的東西都不是美的!「假作真時真亦假。」當今社會假貨泛濫,假唱為榮,以假充真,假話連篇,怎麼得了?真是底線,是美的保證。善也是美。一切善舉皆為美行!善良是美德,培養一個善良的公民,勝過一百個高分數的「精緻的利己主義」,我們要為學生點滴的善行點贊,同情弱者,公平正義,見義勇為,懷有惻隱之心,不獻媚,有風骨的好人都是美好之人。
「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我們要培養孩子練就一雙「火眼金睛」,去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如果人人具有美的眼睛,美的心靈,美的雙手,那我們的世界將是多麼美好!
其三為,文化底蘊。一位具有語文核心素養的人,必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文化底蘊是個大概念,就語文學科來說,所謂文化底蘊,就是一個人對古今中外一切經典文化的積累程度。作為一名語文人需要什麼文化底蘊呢?
需要經典詩詞的底蘊。中國是詩的國度,中國文化是詩性文化,是詩歌養育了中華民族。孔子曰:「不讀詩,無以言。」「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詩教,讓人溫柔敦厚,讓人文質彬彬,讓人「腹有詩書氣自華」。讀詩使人靈秀,讀詩長大的人內心靈動,外在秀美。一個氣質高雅、溫柔敦厚的人群組成的民族,是多麼優秀的民族啊!
需要文學名著的底蘊。文學名著是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更是民族精神和靈魂代言人。《西遊記》培養孩子無限的想像力,「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天馬行空,騰雲駕霧,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既可三頭六臂,也可長生不老;既可飛行三界,又可暢游龍宮;少年奇妙的想像力就在一部《西遊記》中被熊熊點燃。《水滸傳》培養了學生公平俠義精神,「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三國演義》為學生們塑造了一位智慧化身的諸葛亮,無數少年讀了《三國演義》後夢想自己成為「羽扇綸巾」的孔明,神機妙算,決勝千里。《紅樓夢》更是中華文化的集大成者,一部《紅樓夢》說盡了人間百態,它既是中華文化學,也是人性學;既是愛情小說,也是人情學;既含建築學,也含服飾學、烹飪學、醫葯學、詩詞學……《紅樓夢》就是一部包羅萬象的獨立「紅學」。文學名著就是為學生的文化奠基,為學生的精神著上亮麗的底色。
需要文哲史的底蘊。古人講,文哲史不分家。文學是人學,文學是人類社會的形象圖說。哲學是萬學之學,指導一切科學,充滿著好奇、疑問、探究與智慧。哲學就是追求智慧、熱愛智慧的學問。歷史充滿智慧,讀史使人明智;文學充滿智慧,文學給人靈感,給人想像,給人真善美的啟迪。當文哲史融為一體時,就讓我們的心靈充盈智慧的光芒。
語言能力包含兩大維度:
其一為,說寫表達的維度。語言能力強,首先表現在說寫能力強。論說,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妙語連珠,繪聲繪色;論寫,文思泉湧,妙筆生花,下筆如神,趣味橫生,一揮而就。這就是語言能力強的表現。
說為口頭表達,現代社會特別重要。短則三言兩語,擊中要害,畫龍點睛;長則洋洋灑灑,不枝不蔓,扣人心弦。口語強調短句,強調清楚明白,強調抑揚頓挫。
寫為書面表達,書寫要有讀者意識。要讓別人喜歡讀,有趣味,有意思;要讓別人讀得明白,要圍繞主題,通俗流暢;要讓別人讀得有滋味,要強調表達的藝術性,或含蓄,或詼諧,或風趣,或莊重,讓讀者彷彿「讀你千遍也不厭倦」。
其二為,聽讀吸收的維度。聽得懂別人的話是一種能力。要聽得懂別人話里的意思,還要聽得懂別人話外的意思。要能捕捉別人話語的主要信息,聽一場報告、一次講座,你要能把主要精神,主體綱要提煉出來;還要有較強的復述能力,聽一則故事、一段評書,能轉述,能創造性復述,這是莫言、胡適等語文大家少年練就的童子功。
讀懂各類文章更是重要的語文能力。讀詩歌,能讀懂詩歌內在的情志、意境;讀散文,能抓住文眼,提領而頓;讀小說,能在情節發展中讀出人物性格,讀出人物形象;讀現代說明文,能抓住要點,明白原理,依章操作。文有三味,「讀經味如稻粱,讀史味如餚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我們要真正領會「詩書滋味長」的悠遠意味。
三、培養核心素養的一般策略有哪些?
1. 重視閱讀
閱讀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在日常教學中怎麼重視閱讀呢?
第一,要重視課內閱讀。課內閱讀首先是指教科書閱讀。教科書是編者精心選編,大多文質兼美,我們教師要引導學生潛心閱讀,細心品味,化人為己。
關於教材閱讀我有一個建議:切忌泛泛而讀,要抓住一點,深入開去。譬如讀《李時珍夜宿古寺》,就讓學生領悟環境描寫的妙處;讀《煙台的海》,就讓學生學習打比方,描寫一處的風景;讀《第一朵杏花》,就讓學生練習人物提示語的運用。如此長期堅持,學生必然收益頗豐。
第二,要重視課外閱讀。《課標》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周國平先生在《假如我是語文教師》一文中指出:「假如我是語文教師,我只讓學生做兩件事,一件是讓學生大量閱讀,養成每天讀書的習慣。另一件是讓學生養成每天寫日記的習慣。」一個讀的習慣,一個寫的習慣,這就抓住了語文教學的牛鼻子。
課外閱讀第一,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真理!第二,是養成愛讀書的習慣,好的習慣就是素養,一旦學生養成手不釋卷的習慣,學生的人生就成功了一半。
第三,要重視個性化閱讀。「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閱讀趣味與傾向。女孩好美文,男孩好科幻,幼年好童話、神話,少年好現實偵探。我們應鼓勵學生不同的閱讀趣味,不要阻止,不要扼殺,在鼓勵中,在欣賞中,逐步引導學生擴大閱讀面,培養多方面的閱讀興趣。即使學生的閱讀興趣比較狹窄,也應尊重和鼓勵。
2. 重視積累
閱讀是吸收,也是積累。但我這里強調的積累是指經典詩文的積累,是指背誦的積累。朱自清先生曾經說過:我寧願背下一部詩集,而不願泛泛地閱讀一百部詩集。因為泛泛看過的詩集終究是人家的,而背下的詩集則成為自己的了。我打個比方,看過的文章,就如在飯店看過的美食,僅僅飽眼福而已,而背下的詩文,就如吃下的美食,會變成你精神的營養,滋養你終身。
小學階段應有哪些積累呢?
首先是詩歌的積淀。我認為小學階段背誦二三百首詩歌不成問題。先以五言絕句開始,逐步走向七言絕句,律詩和宋詞。300首詩歌,6年平均每年50首,一學期25首,一周一首多一點,完全不加重學生負擔。詩歌背誦,要做到熟讀成誦,理解大意,最終達到滾瓜爛熟的程度。唯有滾瓜爛熟,才能一輩子不忘。當然,現當代優秀的兒童詩歌也可放入其中,但一定要選擇優秀的,公認的。
其次是國學經典的積淀。像《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笠翁對韻》《聲律啟蒙》,這樣以短句為主,並且押韻的傳統美文,應該讓學生背誦。我反對死記硬背,要讓學生有興趣地背誦,在理解基礎上的背誦。可通過講故事、講傳說吸引學生,學生背下了,可安排展示環節和場所,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中高年級還可背《論語》《老子》《大學》《中庸》《孟子》節選,從小給學生播下傳統文化的種子。
3. 重視思考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布萊希特說:「思想是人類最大的樂趣之一。」人因思考而偉大,人因思考而快樂,人因思考而成長。但是,縱觀當下語文課堂,假問題、淺思考、不思考現象,比比皆是。好的課堂,重要的評價標准,就是有效思維的長度,有價值思維的厚度,深度思維的力度。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增加有效思維,深度思考,給學生智力以挑戰呢?
其一,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跳一跳」,就是讓學生要經過思考,經過努力,經過探索,經過碰撞,甚至經過挫折之後才能達到。要避免學生在書上能找到現成答案,更要避免學生不假思索就能脫口而出。例如李白《贈汪倫》一詩,如果問「從哪裡看出汪倫對李白的友情深厚?」這就是淺問題,學生不思考就能回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如果問:「為什麼汪倫早不送,遲不送,偏偏等到李白坐上船要走時,才趕來相送?」這就是真問題,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學生必須聯系倆人關系,展開豐富的想像,才能做出答案。
其二,不給學生唯一的答案。語文學科不同於數學學科,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如果強調統一的標准答案,就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禁錮了學生的思想。語文答案不是用「對」「錯」來評價的,而是用「好」與「不好」來衡量的。例如用「孫行者」做上聯,要學生答出它的下聯。學生可以答「唐三藏」,可以答「胡適之」,也可以答「祖沖之」,都是對的答案。但相比較而言「祖沖之」對得更工整,更恰當,因此就更為優秀。如果把學生思維打開,讓每位學生都說出與眾不同的答案,那學生的創新思維火花就會熠熠生輝。
3. 重視表達
課前三分鍾演講,小小故事會,讓學生在小組和班級內大聲發表自己的觀點,評選班級發言明星等,都是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有效措施。
書面表達能力更應引起語文教師的重視。培養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途徑很多,方法也很多,而最為有效、廣大一線教師最可操作的方法就是讀寫結合。譬如,學習《李時珍夜宿古寺》,可以讓學生仿照課文練寫環境描寫。學習《春聯》,可以讓學生在對對子的語文實踐中品詞煉句。學習《莫泊桑拜師》,可讓學生觀察馬路上經過的三位人物的衣著、神情和步態,練習細節描寫。一課一練,選准讀寫結合點,學生學習一課,練習一課,定能一步一個台階,走進書面表達的廳堂,習得表達的真諦。
四、改進課堂教學,提升語文核心素養的建議
1. 起點高一點。起點,是指教與學的起點。學生不是一張白紙,他們已有一定的認知基礎和生活經驗。尤其是在當下網路社會,學生獲得信息知識的途徑多樣化了,他們不一定知道得比老師少。如果教師仍然從零起點教學,必然挫傷學生的認知尊嚴和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覺得語文學科太「小兒科」了,沒有學習挑戰的樂趣。怎麼做到「起點高一點」呢?我們的經驗是學習前置,讓學生課前研學。老師事先設計好「研學單」,讓學生課前充分地研學,課堂教學的起點自然提高,學生真正帶著問題、帶著思考、帶著感悟走進課堂,在課堂和老師平等地對話交流。
2. 容量大一點。小學語文課文選文95%以上均是白話文,白話文的特點就是明白如話,淺顯易懂,無須「細嚼慢咽」。而傳統語文課堂往往一篇課文要教兩至三課時,少慢差費。其實我們的前輩、著名特級教師霍懋征老師,早就探索出一條高效的語文教學之路:別人一學期學20幾篇課文,她一學期教95篇課文。事實證明,這經驗行之有效,完全可能!如何容量大一點呢?方法有:其一是主題閱讀。圍繞一個主題,教一篇帶幾篇,突出主題理解;其二是文體閱讀。圍繞某一文體,教一篇帶幾篇,突出文體特色;其三是寫作閱讀。圍繞寫作技法,教一篇帶幾篇,突出寫作方法。
3. 難度深一點。教學要有一定的難度,這是十分重要的教學原則。但是,我們語文學科常常忽視這一原則,因此才出現學生一個月、甚至一個學期不上語文課,都沒有多大關系。好的課堂一定要有緊張的智力生活,這是符合腦科學的規律的。大腦的特點就是「喜新厭舊」,喜歡挑戰。新知對人腦天然有吸引力,有魅力。當新知有挑戰、有刺激時,大腦就處在興奮狀態,腦細胞就被激活,思維就得到發展了。當然,難度是相對而言的,大部分同學經過思考,經過碰撞,經過交流,經過教師的啟發和引導,能夠解決的,就是合適的難度,這就是「兒童的難度」。為此,教師在備課中選擇合適的文本,設計有思考性的問題至關重要,能充分體現教師的教學素養和教學藝術。
4. 視野寬一點。視野寬一點,是指教師的課程內容視野要開闊一些。呂叔湘先生說:「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語文老師,既要關注教材文本,也要關注課外文本;既要關注唐詩宋詞,也要關注國學經典;既要關注古代神話,也要關注現代繪本;既要關注中國童話,也要關注世界兒童文學……生活的外延有多廣闊,語文的外延就有多遼闊。教師的課程視野,影響著學生思想的視野,我們的語文課程要向四面八方打開。
5. 教學有趣一點。教學是否有趣味,直接關系學生對語文學科的情感態度。我曾經做過調查,了解學生對什麼樣的教學最歡迎。學生歡迎度最高的教學是風趣、幽默、好玩、生動。我說過這么一句話:「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是好玩。」好玩,就是把教學上升到藝術的境界,上升到隨心所欲的境界,上升到樂學的境界。梁啟超先生在《學問之趣味》一文說:「我是個主張趣味主義的人,倘若用化學化分『梁啟超』這件東西,把里頭所含一種元素名叫『趣味』的抽出來,只怕所剩下的僅有個零了。」讓知識變得好玩,讓課堂變得好玩,讓教學變得好玩,讓語文變得好玩,這應是我們語文教師終身追求的境界。
(孫雙金,江蘇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江蘇省人民教育家首批培養對象,江蘇省小語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校長)
7. 如何培養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培養小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性
素養是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通過後天培養得來的,包括個體的思想品德、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待人接物的態度以及對事物的認知等要素。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通過語文知識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具備一定的文學素養以及待人接物的能力。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重點在於讓學生學會發現文字的美,鍛煉小學生的文字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確的處理問題。在小學階段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對其長期發展有重要的意義,能使學生從教學過程中獲得愉悅的享受。下文將從具體的實踐過程,詳細分析如何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二、在語文教學准備階段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在課前的准備階段,語文教師在進行教案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對小學語文課程標准有明確的認識。教案編寫時,要注重對問題的設置,在課前預習階段就將這些問題拋給學生,讓小學生獨自去進行課文的閱讀,發散自己的思維去理解課文內容。這樣做能夠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的能力,使其獨立思考,根據相應的問題去閱讀文章,培養其文化素養。例如在《烏鴉喝水》一課的預習過程中,教師可向學生提出問題:你怎樣看待這只烏鴉?由於小學生還處在想像力豐富的階段,所以老師得到的答案可能是五花八門的,但這樣有助於學生發散思維。
三、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語文課堂的教學相比其他學科本身就更有趣味性,在課堂實踐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小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不要在教學過程中一味的注重基礎理論知識的教育,而應挑選一些優美的詩句或是一些有哲理的句子,讓小學生通過分組討論或是自主思考,去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文學魅力,提高小學生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培養其認識美、發現美,並且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例如在《贈汪倫》一課的學習時,可能學生對詩句獨立進行解讀,將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去想像當時的場景,讓學生體會李白與汪倫兩個人之間的友誼以及桃花潭美景。在這個時候也可以讓學生畫出自己想像中當時的情景,將畫贈給自己最要好的朋友。除此之外,在教學時還可以使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讓學生更直觀的感受詩句中的美景。
四、在課後作業設計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在課後作業設計過程中,語文教師不應只讓學生去做課本上的習題,而應站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角度上去進行課後作業的設置。核心素養中最重要的要求是培養學生正確的是非觀念與待人接物的能力。在進行課後作業的設計時,教師要適時地引導學生去進行思考,並且得出正確的結論。例如在《濫竽充數》一課的課後作業布置中,應對南郭先生、齊宣王的不同表現進行分析,指出南郭先生這種行為是錯誤的,讓學生進行思考,並且指出他錯在了什麼地方,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
教師對學生的答案進行一一點評,不正確的地方要及時指出。使學生得以改正,並且培養學生在學習中要秉持實事求是的思想,使自己的學習能力真正的提高,而不是學習南郭先生那樣鑽空子,最終還是會被發現。這對學生的長期發展有一定的幫助作用。小學語文課堂的很多文章都是很有哲理性、教育性的,旨在培養小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應提高這方面的能力,在工作中更好的去執行。
五、通過閱讀、寫作、口語交際課程設計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的閱讀課程、寫作課程以及口語交際課程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對小學生核心素質的培養,教師需加強這幾個方面的引導。在閱讀課程中,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學習水平選取適當的文章,文章要蘊含一定的道理,對小學生的是非觀念進行引導,要選取語句優美、能夠引起小學生興趣的文章,對其進行一定的培養。並且可以適當的使用高科技手段,通過視頻、音頻或是播放圖片的方式對傳統教學方式進行革新。閱讀課上可以給學生播放和課文內容相關的視頻
8. 如何提升語文核心素養
什麼叫語文素養?全國小語會會長崔巒老師認為,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其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課程標准》中,語文素養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它絕不是一種純粹的語言技能,而是一種綜合的文明素養,是個體融入社會、自我發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養。語文素養概念的提出,使語文教學在弘揚科學理性精神,注重語言的准確、簡明、實用,滿足國家現代化生產的基本要求,與防止把人工具化,注重對《語文教學大綱》的歷史性超越。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呢?作為最基層的小學語文教師,筆者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 培養學生熱愛語文的興趣
新一輪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著,新課標要求「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性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努力形成教學個性」。於漪老師也曾說:「教師如果有本領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與求知慾激發出來,教學就成功了大半,學生學習語文就有了良好的起點,就不以為苦,從中獲得樂趣。」學習的興趣是學習需要的一種表現形式。需要是人的活動的基本功,是個性積極性的源泉,它促使人朝著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目標,以行動求得滿足。需要越強烈、越迫切,由它所引起的活動就越有力。如果學生能意識到語文學習的迫切性、必要性,對語文學習就會越感興趣,就會越積極地投入學習。學生學語文的興趣主要依靠老師去培養。在教學中喚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並收到良好效果的基礎。
二 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1.樹立多學意識
從學生接觸語文學科開始,語文教師就有義務讓學生明確語文學習的任務。語文學習是母語學習,在語文知識的海洋中有許多有趣的事物,把語文學好,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自身修養,因此我們都應該用心學語文,力爭多學。
2.激發多讀意趣
閱讀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閱讀是一種技能,是提高寫作水平的有效手段,也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過程。而詞彙是語言表達意義的主要單位,在語言學習中有起舉足輕重的作用。沒有詞彙,就不能傳達任何東西。當然在閱讀過程中,詞彙對獲取語言信息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我們不但可以通過閱讀有趣的外文小說或感興趣的專題輕松地擴大詞彙量,還可以通過大量閱讀鍛煉從不同的角度思維的能力。大量的閱讀還可以豐富我們的大腦,增長知識與見識,提高自身修養。由此可見,大量閱讀的重要性,因此,我們應該在小學階段就著手培養學生的閱讀意趣。
高爾基說:「凡是我所有的好東西,都要歸功於書。」閱讀是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這一點也體現在教育中。在現今的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至關重要的一部分。閱讀教學包括兩個部分,一是課內閱讀,一是課外閱讀。課內閱讀是指在課堂內,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的閱讀活動。課外閱讀是指學生在課外的各種獨立的閱讀活動。它是課外語文活動中最重要的內容,是課內閱讀的繼續與擴展,是閱讀能力訓練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尤其在提高低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上發揮著重要作用。本學期,我們藉助省「四項配套工程」的春風,安排學生走進學校圖書室借閱當下最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圖書。能閱讀到新配的圖書,他們欣喜若狂。
葉聖陶老先生指出,閱讀是吸收的事情。從閱讀中,我們可以領悟人家的經驗,從寫作中,我們顯示自己的經驗,吐露自己的感情。從讀學寫,讀寫結合,這是語文教學的基本規律,也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本規律。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進一步豐富學生的語言表象。只有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學得實,學生說話、寫話才會感興趣。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如果對學習不怵不懼,沒有心理障礙、樂學、自覺自願地學,語文教學就成功了一半。
課外閱讀作為閱讀的一個重要部分,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尤其在提高低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上發揮著重要作用。只有充分認識到它的重要性並給學生合理的指導,引導他們充分利用校內外的課外閱讀資源,才能為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服務。
3.提高多寫興味
多寫並不是寫的作文篇幅長,而是注重用筆寫下日常語文學習中的一字一句。從學生開始識字寫詞開始,就要求他們有意注意一些好詞好句好段,主動摘抄並背誦積累。
除了積累別人的以外,自己也要養成良好的「寫語文」的習慣。我在教一年級的學生時,鼓勵他們用對比和聯系的學習方法識記生字。在一年級的下學期,借著識字教學,我開始著力培養學生整理形近字和同音字的能力,要求他們在課外預習時整理出來並組詞寫在每一課的生字表旁邊,每次上課我安排三五分鍾反饋他們整理的情況,給予整理較好較多的同學鼓勵,久而久之,他們開始喜歡這樣的語文活動,並逐漸養成了習慣。到了二年級,他們學會了查字典,我又鼓勵學生在預習時給「生字開花」(擴詞),也整理在生字表的旁邊。每次的第一課時教學生字時,我把它當作游戲安排在生字教學後,語文課增加這一環節,學生們非常喜歡,積極性特別高,每次的匯報他們都是爭先恐後,惟恐自己不能把自己課前查字典而獲知的新詞第一時間公布出來。養成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兩年的時間,現在隨便翻開任何一個孩子的語文課本,你都會看到每一課生字表旁邊都有他們用心整理的形近字、組詞,也有給每一個生字擴的三到五個詞。升入三年級後,我在他們的預習任務中又加了一項:嘗試在預習完字詞之後,在課文的字里行間尋找最耐人尋味和最優美的句子,畫下來並在句子旁寫下自己的感受,哪怕只有一個「好! 」字也行。
三年來,看著孩子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日益濃厚,聽著他們動情的朗誦,關注他們學習語文能力的成長,我不禁覺得,平時的多寫,不但積累了他們的詞彙,增加了詞彙量,同時也增強了他們的語感。堅持多寫在他們的語文學習中留下了痕跡,也為他們以後的寫作奠定了基礎。
學習的最高境界是學以致用,寫作水平的高低是語文學習好壞的最好見證。源於網路分享。。。。。。
9. 怎樣培養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展,培養小學生核心素養逐漸成為每一位學科教師的基本教學目標。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與綜合性兼具的學科,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是至關重要的。小學語文教師要在教學中採用多種方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其語文課堂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也為學生今後的發展提供良好保障。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教學;核心素養
小學語文的核心素養可以總結為以下三點,即語感、語文學習方法、語文學習芹銀習慣。學生對語文知識有足夠的理解認知能力,掌握一定的語文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一定會促使自身能力的提高,也就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保證。因此,語文教師要從三個方面出發對學生進行培養,以便更好地促進其成長進步。
一、說讀結合教學,培養學生語感
具備了良好的語文語感,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會更加深入,對棗雹課文主旨的表達也會掌握得更加透徹,一定程度上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增強學生對文字的運用能力。而且,語文不僅是一門教學課程,更是一門語言,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要求很高,良好語感的形成也有助於學生口語水平的提高與發散思維的發展。教師可以通過說讀結合教學的方式創造學生的練習凳首帆實踐,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感。
例如,教學《讓我們盪起雙槳》這篇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