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目標
落實教學目標的方法
一、語文教學目標的制訂要客觀合理
有效完成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是教學過程的宗旨,是「靈魂」。要想教學效果達到最佳,就要在總的教育目標的基礎上,充分考慮教師、學生和教學設施的具體情況,制訂好客觀合理的教學目標和具體的教學任務,設計好切實可行的教學環節,確保在教學中能靈活運用、機動實施,在有限的40分鍾內實現最佳效果,讓每個學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和全面的發展。
二、落實語文教學目標的途徑――言語實踐
一篇文章都有其主旨,都是圍繞主旨的一個有機整體,有明確的思路、清晰的線索,不是簡單的字、詞、句、段堆砌,而是有機組合。它們之間相互聯系、缺一不可,不能各自獨立,也不能剝離出來孤立理解,要結合上下文的意思,還要結合具體的語境,綜合分析理解。漢語與英語最大的區別就是非常注重言外之意,一個詞語放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意思截然不同。言語實踐是一種感悟式的、體驗式的學習方式,細細品味語言形式中的豐富內涵。
三、做好語文教學目標評價
素質教育理論下,首先,必須摒棄唯分數至上的思想,要用新的評價工具、新的評價機制,多方位、多角度評價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其次,要積極提倡形成性評價,不唯結果,要注重過程,讓評價激發師生的活力,成為促進教與學的動力。不搞一刀切,要在過程中多次評價學生,讓多次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第三,要提倡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使評價個性化,評價中注重個體的參與,從而促進「自我」的內省與反思。
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目標
一、教師要有親和力,讓學生爭做學習的主人
在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始,教師首先必須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以真摯的情感,真誠的語言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強烈的主人翁意識,讓學生明白這節課的學習內容是什麼,讓學生自己制定一個目標。當學生認識到自己既是學習活動中的一員,更是學習活動的主人時,他就會把自己的學習行為與整個課堂教學活動聯系起來,把課堂教學活動看成是自己應積極參與的活動。學生主人意識越強,他的學習參與意識也就越強,越能克服種種障礙和阻力,去實現確定的目標,變"要我這樣學"為"我要這樣學",學生由被動變成主動,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二、教師要放開學生,讓學生勇於實踐
要讓學生成為主體,就要真正地放開學生,而不要用考試、作業壓學生,逼得學生在教師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來。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敢於撒手,讓學生自己來學,這樣就會使得課堂活而不亂,活而有序。雖然,有時看起來很亂,但那是在討論問題,而不是打鬧;有時很安靜,那是在聽講,是在做題。課堂上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該活的時候活得起來,該靜的時候控製得住。我們都知道,學習是一種由外在活動到內部吸收的過程。學習中的外化過程,是學生動口的過程,更是一個動手動腦的過程。學生把所學的知識,經過頭腦的加工,然後說出來、寫出來、畫出來、演出來、做出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實踐"。學生通過實踐,藉助一定的操作技能,使主觀見之於客觀物質世界,使之在實踐中完成學習過程。
三、教師要運用非智力因素,使學生激活課堂
非智力因素是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特徵的總稱。如果說,智力因素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工作系統,那麼非智力因素就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動力系統。在教學中,非智力因素的動力作用對於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智力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促進學生主動發展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內在驅動力放在首位,重點培養學生較高的學習動機,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養成頑強的學習意志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肯定和獎勵的評價方法,使課堂"活"起來。促進學生努力向前,讓學生發現自己學習上的進步,不斷獲得學習預期的滿足。還可以運用競爭方法,因為適度的競爭有助於激發學習熱情。競賽可以採取自己和自己競賽的方法,即爭取今天的學習要比昨天好,不必和別人比,只求自己的進步。教師要真誠地愛每一個學生,更不能歧視差生,班級要形成關心理解的親密和諧的關系,讓學生在班集體彼此尊重、共享快樂,從而真正滿足主體的最大需要。一般學生總喜歡笑口常開、和藹可親、幽默善導、寬容賞識的良師,而從心底里拒絕神情嚴肅、心胸狹隘、苛刻責備、諷刺挖苦的教師,所以教師更新理念,改變角色非常重要。教師要創造和諧融洽的課堂氣氛,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② 《古詩》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枯等7個生字,會寫未等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像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培養背誦古詩的興趣。
【課前准備】
相應的樂曲、彩筆和畫紙、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勵引入
1、回顧已經學過的古詩背誦。
2、引入學習第一首古詩《草》。
二、范讀激趣
1、老師范讀古詩。
2、學生自己嘗試朗讀。
3、同桌互相交流朗讀。
4、個別展示讀。
三、感情朗讀,體會情感
學生自己吟誦體會。
四、啟發想像,感悟大意
讀了這首詩,老師眼前浮現出這樣的景象:
原野上長滿了茂盛的野草旁氏,他每年都要枯萎一次,繁茂一次,不管烈火怎樣無情的焚燒,基鎮只要春風一錘,原野上有會長出青青的野草。野草的生命力多強呀。
1、學生自由讀,一邊讀一邊想眼前出現了那些景象。
2、四人小組合作畫畫。
五、誦讀全詩
六、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
枯、榮。
認識這兩個生字嗎?大聲地說說它們的名字。
2、指導寫字:
重點指導燒。
七、自己讀我知道
寫好字,背背古詩,讀讀我知道中的內容,不懂的地方問問同學、老師。
第二課時
一、賞圖引入
1、圖畫上畫的.是什麼,猜猜畫的是什麼季節。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畫:新綠初綻的樹枝、柵欄、花叢掩映的小徑 )
當學生說出圖畫上的小男孩在追蝴蝶的時候,追問:蝴蝶在哪兒呢?
(引導學生進一步觀察花和蝴蝶的色彩 )
2、古時候有個詩人叫楊萬里,他也覺得這個小孩捕捉蝴蝶的情景非常有趣,就寫下了一首詩。
3、老師朗讀全詩,在畫中找找詩歌描寫的景色。
二、初讀全詩,識記生字
1、自己大聲朗搏啟粗讀,讀准字音。
2、展示讀,全班交流,糾正讀音。
3、聯系朗讀故事,要讀出感情,讀出節奏。
三、詩話結合,感悟詩意
1、學生吟誦古詩。
2、學生看圖,將自己的感受說給大家聽:
稀疏的籬笆掩映著一條幽深的小徑,枝頭的春花已經凋落,綠葉初長,還沒成陰,天真的兒童在捕捉一直黃色的蝴蝶,蝴蝶飛金黃燦燦的菜花叢中,孩子再也找不到那隻蝴蝶了。
3、把詩中的情景變成一個故事,說給大家聽。
四、有感情朗讀,練習背誦
1、自由練習朗讀。
2、讀給小朋友聽,互相評議。
3、練習背誦。
五、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認讀:
宿舍 徐 籬笆 稀疏 未來
2、自己讀讀記記,交流識字的好方法。
3、指導書寫:
重點指導未、追、宿、菜。
4、學生書寫。
【教學後記】
古詩教學重在對詩的內容的整體把握,啟發學生通過想像詩的意境來理解詩的內容。在學習《草》這首古詩時,學生對一歲一枯榮中的歲字理解有困難,我讓學生通過調動自己原有的知識經驗,先理解草的生長規律,再來確定歲字的意思,學生就明白了。在學習《宿新市徐公店》重在讓學生想像後兩句詩的情景,讓學生自編故事,學生很感興趣。
③ 小學語文教案的教學目標是什麼,怎麼寫
如下:
1、結合課後注釋及及工具書,自學古詩,了解詩的大意。
2、誦讀古詩,讀悟結合,體會詩人豐富的情感,感悟詩歌博大的人性美。
3、課內外結合,激發對詩歌的興趣及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之情。
小學語文教案格式:
一、教學目標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三、教學准備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2、學習新課
a、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b、學習生字詞
c、想想課文講的是件什麼事
d、小組討論、交流。
e、教師相機輔導,理清課文脈絡
3、指導感情朗讀,入情入境
4、小結,拓展延伸
5、布置作業
五、板書設計
④ 如何確定小學語文課的教學目標
語文教學要求循序漸進。學生識字、寫字、詞語這些最基礎的知識需要日積月累,閱讀和寫作更需要一點一點地提高,這就需要教師既要有所教學年段的總目標,還要有每節課的教學目標,並採用恰當的教學手段落實好教學目標。
一、明確小學語文教學總目標和階段性目標
1、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和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2、階段目標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提出要求。課程標准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內部諸多方面的聯系,加強與其它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全面協調地發展。
二、教師要制定好每個單元和課時目標
小學語文教材安排非常合理,教材根據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和不同的內容構建單元,每個學期課本有八個單元。前五個單元都有不同的綜合學習內容,每個單元都設計了導語、課例、口語交際、習作和回顧拓展四個部分。
教師要根據單元的這一設計安排好課堂活動,採用靈活多樣的課堂教學方法,讓單元目標成為課時目標的指導。課時目標要權衡所教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生的認識水平來制定。單元和單元之間的知識聯系要突出出來,課時之間的承上啟下要做好,教師還要注意知識的適當擴展。
(4)如何設定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目標擴展閱讀:
教學目標是關於教學將使學生發生何種變化的明確表述,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所期待得到的學生的學習結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學活動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且始終圍繞實現教學目標而進行。
教學目標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課程目標;二是課堂教學目標;三是教育成才目標。這也是教學的最終目標。
課堂教學目標就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教與學的互動目標。新課程倡導的課堂教學目標有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⑤ 如何把握好低年級詩歌教學
小學低年級古詩教學教學效果重難點感悟長春版語文教材中古詩內容所佔的比重很大,尤其低年級教材中蘊含了許多古詩文。針對低年級學生具有年齡小,閱歷淺,知識有限等心理、生理特點,新課標中對低年級古詩的教學目標定的較低。僅讓學生能熟練誦讀詩詞,體會到詩文的美妙,獲得情感體驗,並不再逐字逐句地講解分析下苦功夫。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在低年級學生古詩學習中,把握低年級古詩教學重難點,提高古詩教學效果,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陶冶情操,提高學生文化修養的豐富資源。下面,筆者就結合小學低年級古詩教學實踐和反思心得,淺談如何有效開展小學低年級的古詩教學。
一、明確古詩教學目標,注重積累精煉語言
幾千年流傳至今的古詩無論從語言,還是從思想內涵看都是中華文化的精品,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和很高的審美價值,而能夠選入小學課本里的古詩更是精品中的精華――小學低年級教材選編的古詩比重較大,通過開展古詩教學開啟一扇學生多角度、多渠道接觸、感受中華文化的窗口,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多多積累精煉語言,突破識字量的制約,為日後成長中反芻地感悟語言積累了經典材料,厚積薄發。同時古詩教學也激發了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熱愛中國語言文字藝術,並受到個性化的情操熏陶,極大豐富了學生的精神世界。
低年級學生記憶能力較強,教材中的多數文本學習後都能背誦下來,那麼選擇古詩作為誦讀、背誦的文本,積累的就是經典的語言。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明確古詩教學目標,要順應兒童喜讀好背,記憶力強的特點,鼓勵學生多讀多背,積累經典名句,培養低年級學生「出口成章」的語言運用能力。例如,通過《古朗月行》古詩的學習,學生積累了對月亮贊美的詞語和生動的比喻:月亮像白色的玉盤,又像美玉製作的鏡子。同時,還有效幫助學生誦讀詩句,感知古詩描繪的情境美,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真可謂一舉多得。
二、構建自主體驗古詩教學課堂,提高教學效率
小學語文教師要深刻理解新課標理論「語文學習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積極構建自主體驗的古詩教學課堂,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語文能力和綜合素質都得到全面發展與提高。
筆者在低年級古詩教學實踐中經常採用如下四個教學環節,教學效果良好:
1.多種形式品讀入情
語文教師通過反復的朗讀,向學生滲透字音字形。可採取多種品讀方式:自由讀、小組讀、男女生對讀、指名讀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入情。
2.通過識字感悟入境
低年級學生通過進行識字、寫字教學,簡單理解字義,教師要結合字詞在古詩中的運用和書上的注釋簡單感悟詩文大意,帶領學生進入優美的古詩情境。
3.創情設境欣賞運用
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創設優美情境教學古詩:利用音樂欣賞古詩、研討配畫再現古詩、激發興趣書寫古詩、感情朗讀吟唱古詩。
4.背誦積累自主感悟
背誦積累整合感悟,這是古詩教學的終極目標。語文老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引導學生以讀為本,讀中感悟。教師要開放課堂,放飛學生,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深切感悟古詩的意境、語言、音韻和形象的優美,讓學生在語文古詩文學習中,能力與素質均得到全面的發展與提高。
三、把握教學重難點,提高低年級古詩教學效果
低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較低,想像力也還不夠豐富,因此,古詩教學目標、重難點也有所不同――低年級學生學習古詩要求體會古詩中的情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而不是如高年級學生學習古詩要求理解詩句意思,感悟古詩意境,將古詩的意境用語言表述出來或用圖畫描摹出來。比如,《贈汪論》這首詩,在長春版教材低年級下冊出現了,在人教版的高年級教材也有,但是不同的年級古詩詞教學的要求不同,因此教學的重難點也就不同。
1.重在閱讀表露自己的情感
《新課標》在第一學段的目標中指出:「誦讀兒歌、童謠和淺顯的古詩……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因此,教學中要通過各種形式來指導、訓練學生讀。在讀的實踐中達到正確、流利,在此基礎上才可以要求學生讀出自己的體會,表露出自己的情感。比如在讀中體會古詩的停頓規律、語氣、語調等。如:「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這首五言詩的停頓規律是「二三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范讀和領讀尤其重要,而不是簡單評價:某某同學讀得真好,誰還能比他讀得更好?事實上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很少有學生能知道閱讀的質量高低。而如果有了教師的聲情並茂的范讀和領讀,就會使學生直觀地感覺到:原來「這樣讀」是感人的!在此基礎上再去誦讀才會使學生有個性化的感悟。同時通過多種方式的誦讀,就容易達到背誦古詩的目標,而不是學習完古詩再留作業要求學生背誦古詩。
2.藉助插圖體驗古詩意境
低年級古詩教材中都配有鮮活的、富有兒童情趣的插圖,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這些教學資源。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藉助背景圖,觀察圖畫中人物的表情、動作、自然景物特色,從而體驗古詩中蘊含的意境。如《詠鵝》這首詩,插圖非常形象生動,與詩文描寫的內容十分吻合。在教學中觀察圖畫、描述圖畫內容的說話訓練基本上再學習古詩,再體驗古詩的意境,效果往往更好。這一課的課後練習中「根據自己對詩句的理解給圖畫圖上顏色」一題,更是有趣。它不是簡單地塗顏色,是學生在對古詩的個性化理解之後,根據自己對詩歌意境的體驗塗顏色。同時也是學生在生活中實踐經驗的一種呈現。塗色之後,如果再引導學生聯系詩句說一說自己為什麼塗這樣的顏色,那就是對古詩更進一層次的深化和感悟。
3.以古詩為載體認字、識字
識字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之一,更是低年級教學的重中之重。低年級古詩教學中的第一個教學目標都是關於識字教學的界定。以顏真卿的《勸學》為例,這首詩短短的28字,要求認識10個生字;認識1個偏旁――「又字旁」;了解「首」字的演變過程,認識首的字理識字圖;會寫7個生字。詩歌中除了以前學習過的漢字,其它字在本課都得到了識記,可見本課承載的識字任務之重。識字教學中要求多認少寫,要求認識的字「在本課認識,放到其它的語言環境中也認識」。而這恰恰是低年級學生識字的難點之一,教學中我們發現許多學生能夠把課文很熟練地「說」下來,而不能把課文認讀下來。而古詩往往字數不多,在這樣的語言環境下更容易落實認讀目標。也因為古詩易背誦,落實識字目標自然會降低難度。
綜上所述,小學低年級古詩教學有其自身的獨特性、系統性,也有著不同的教學側重點,語文教師要「把脈關鍵,呈現重點」,構建符合低年級小學生年齡特點及其心理發展的古詩教學課堂,堅持以人為本,積極提高古詩的教學效率,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學到讀書的方法,提高學習的能力。
⑥ 小學階段學習古詩文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古詩文教學:目標與方法
《語文課程標准》在論述古代文學作品的教學時,是以「古詩文」這一概念來統括的,由此可見,詩歌和散文是古代文學作品的重點。同時,我們也應當注意,在中學語文教科書中選錄的古代文學作品包括了古代詩歌、散文、小說和戲劇等四種體裁。再從內容來看,其中的「散文」包括諸子散文、歷史散文和以敘事抒情為主的文學性散文。顧之川博士認為,中學語文課本中的「古代作品絕大部分是文學作品。即使是古代的書信等應用文,其實也可以看作文學作品」(《語文教材既要守正又要出新》《現代語文》2004.7)。
古詩文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僅就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教科書而言,《語文》(七年級上)課本中選錄了古詩1課,選錄古詩5首;散文5課,17篇(段);另附有「課外古詩詞背誦」10首。由此推知,在初中《語文》教科書中,古詩文約佔六分之一。再看高中《語文》必修課本,第一冊選錄文言文兩個單元,歷史散文4篇(段),諸子散文4篇(段)。第二冊文言文兩個單元,選錄先秦、漢魏晉南北朝散文12篇(段);第三冊選錄文言文兩個單元,散文8篇(段),古詩兩個單元,25首。第四冊文言文一個單元,古典小說一個單元,選錄散文2篇,文言小說2篇,白話小說2篇;此外,還選錄了古代戲劇2部(節選)。第五冊選錄古詩一個單元,選錄詩歌8首,諸子散文一個單元(《孟子》專題),文言文5篇(段)。第六冊古典小說《紅樓夢》專題一個單元,選錄文言小說4回(段);文言文一個單元(《史記》專題),文言文4篇(段)。高中階段,古詩3個單元,古代散文8.5單元,古典小說2個單元,古典戲劇0.5單元,合計14個單元,64課,高中語文34單元,136課。可見,高中階段古詩文佔五分之二左右。
就中學語文教學而言,我們在古詩文教學方面,要特別注意研究下面兩個問題:一是古詩文教學的目標,二是古詩文教學的方法。
一、古詩文教學目標:語言、文學與文化的整合
(一)從整體上說,古詩文教學目標以從語言、文學、文化這三個維度來分解
我們為什麼要讓學生學習古詩文?古詩文教學的目標是什麼?這是我們首先就必須弄清楚的問題。這就需要認真學習和研究《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義務教育語文標准》)《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以下簡稱《高中語文標准》)和《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以下簡稱《高考語文大綱》)等重要文獻,並根據這些文件來進行分析和梳理。通過梳理和歸納,我們發現,從謹陪整體上說,中學古詩文教念敗學的目標就是語言(准確地講就是「文言」或「古代漢語」)、文學和文化三者的有機的統一。
具體說來,古詩文的教學目標應當包括下面四個方面:
1.背誦與積累。
新的語文課程標准非常注重「積累」,這不但體現了語文教學的特點和傳統,也非常符合當前語文教學的實際。「背誦一定數量的古代詩文」是語文課程祥高蠢標準的基本要求之一。「背誦」是為了「積累」,積累語言,積累思想,積累文化;同時,背誦也是為了運用,為了創造性地運用。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階段目標」中規定,第一學段(1~2年級)「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第二學段(3~4年級)「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第三學段(5~6年級)「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第四學段(7~9年級)「背誦優秀詩文80篇(段)」。
《高中語文課程標准》明確地提出了「誦讀古代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的明確要求。在「課程目標」「教學建議」中也提出「要求學生精讀一定數量的優秀古代散文和詩詞曲作品,教師應激發學生誦讀的興趣,培養誦讀的習慣」。在附錄一《關於誦讀篇目和課外讀物的建議》中從先秦散文、唐宋散文、《詩經》、楚辭、唐詩、唐宋詞以及白話詩文等方面分類列舉了一些篇目供學生背誦。在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語文》教材的練習中也要求學生背誦《兵車行》《蜀道難》《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等古代詩詞以及《過秦論》《師說》《蘭亭集序》《歸去來兮辭》《勸學》《逍遙游》《師說》《阿房宮賦》《赤壁賦》等散文名篇(段)。
《高考語文大綱》也明確要求「能識記文學常識,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
2.培養學生理解古代漢語的能力。
現代漢語與古代漢語有聯系也有區別。現代文是現代漢語的典範,文言文是古代漢語的典範。所以,我們在引導學生學習古詩文時,為了讓學生能夠真正理解文章的內容,感受文學的意蘊,就必須結合古詩文的學習,培養學生理解古代漢語的能力。《義務教育課程標准》「總目標」中規定,「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在第四階段的「階段目標」中規定,「閱讀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在「古詩文閱讀的評價」中明確地規定,「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在於考察學生識記積累的過程,考察他們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而不應考察對詞法、句法等知識的掌握程度」。
《高中課程標准》「總目標」中規定,要「努力提高對古詩文語言的感受力」;在「必修課程」中規定,「閱讀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了解並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和用法,注重舉一反三」;在「實施建議」「閱讀與鑒賞」中提出,「文言常識的教學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學生閱讀古詩文的能力」;在「評價建議」「閱讀與鑒賞的評價」中提出,「文言文閱讀的評價,重點考察閱讀不太艱深的文言文的能力」。
《高考語文大綱》要求「能閱讀淺易的古代詩文」。理解方面的要求是:「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分析綜合方面的要求是:「篩選文中信息;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這說明,古詩文教學必須要求學生要學習古代漢語的初步基本知識,了解並梳理常見文言實詞、文言虛詞和文言句式的意義和用法;能夠藉助注釋和工具書閱讀淺易(不太艱深)的文言文,能夠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准確理解詞句的含義,讀懂文章的內容。為了方便學生學習這些「古漢語常識」,高中《語文》課本中也附有相關的「知識短文」。
3.培養學生閱讀和鑒賞古代文學作品的能力。
選入中學《語文》課本中的「文言文」並非一般意義上的「文章」,都是流傳千古的文學名篇,其中大多是感情真摯、文筆優美「散文」。我們讓學生閱讀這些古代文學作品的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第四學段(7~9年級)「階段目標」「閱讀」中要求:「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的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
相對而言,《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在古詩文「鑒賞評價」方面的要求就更高一些,強調「應引導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時努力做到知人論世,通過查閱有關資料,了解與作品相關的作家經歷、時代背景、創作動機以及作品的社會影響等,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高考語文大綱》在「文學常識和名句名篇」方面要求「識記中國重要的作家的時代及代表作,識記外國重要的作家的時代及代表作,識記文學體裁常識」。在「古詩文閱讀」「鑒賞評價」的要求是:「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文章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二)不同階段古詩文教學目標的重點各不相同
從整體上說,古詩文教學的目標是語言、文學和文化的整合,就一首詩歌、一篇課文或一個「專題」的教學而言,其教學目標也必然包括這三個方面。但是,我們也應當看到,就一首詩歌、一篇課文或一個「專題」的學習而言,其具體目標又會因為詩文的自身特點、教材結構和學生基礎等方面的差異而各不相同。教學中特別要注意的是,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肯定是各有側重的,同時在整體上又大體上形成一個循序漸進的「序列」。
1.小學階段的古詩教學重點在於朗讀和背誦,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理解古代詩歌的語言,否則就可能讓學生「讀」了一輩子也不能領悟古詩的意境和玄妙。舉兩個例子略做說明。王維《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如深林,復照青苔上。」這里,至少要讓學生明白「但」的意思是「只,僅僅」,「響」的意思是「回聲」,「景」的意思是「影子」。特別應當注意「響」的意思,很可能解釋為「響聲」,實質上,在古漢語中,「響」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回聲」的意思。不然,學生不能准確地理解詩歌的意境和韻味,即使能夠背誦,也無法真正接受藝術的熏陶。杜牧《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這是傳世名篇。茅盾曾經將其化用為長篇小說的題目《霜葉紅似二月花》。但是,有人卻是將「停車坐愛楓林晚」一句的意思理解錯了,認為是杜牧把車子停下來,「坐」在小徑旁的嶙峋怪石上,欣賞者深秋楓林的景色。甚至有人為本詩所作的插圖就是以白雲為遠景,以楓林為主體,再有一條蜿蜒曲折的石板小路斜斜地穿過畫面,而詩人杜牧則是「坐」在小路旁的石頭上。顯然,這是對學生的誤導,甚至可能會貽誤學生的終身。因為這個「坐」是「因為」的意思。杜牧是因為楓林的美才停下車來,忘情山水。
2.初中階段,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引導學生掌握閱讀古詩和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閱讀古詩要注意引導學生體味詩歌的意境和情意,為創造性的閱讀積累經驗。比如,通過指導學生閱讀古代詩歌可以讓學生了解中國古代詩歌的基本意象和表現手法,了解中國古典詩歌的主要形式和基本結構;通過指導學生閱讀李白和杜甫的詩歌,可以讓學生了解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差別。這樣可以使學生積累一些閱讀的經驗,掌握文學欣賞的基本方法,為廣泛的閱讀和深入的探究讀打下基礎。
閱讀文言文要注意引導學生了解「文言」的基本特點,理解漢字的特點,積累一定數量的古代漢語實詞,了解最基本的文言虛詞的主要用法。尤其要注意引導學生根據上下文揣摩文章中重要的詞語和句子的含義,根據「文本」結構去理解文章內容,感受作者的情感態度。
3.高中階段應當以文學和文化為重點,一方面要注意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尤其要引導學生創造性地閱讀,個性化地閱讀。另一方面要培養學生研討、評價文化著作的能力。《文言讀本》前言中指出:「從我國特定的歷史條件來看,文言文教學作為語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不可缺少的。高中文言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所以初步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為他們以後進一步深造和批判地繼承古代文化遺產打下良好的基礎。提高文言文教學質量是全面培養學生語文能力和提高民族文化素質的需要,也是深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
仍然以《山行》為例,如果將這首詩放在高中階段來學習,我們就應當引導學生理解詩歌所描繪的「寒山」「石徑」「白雲」所構成的寧靜、幽深的自然境界,聯系杜牧的身世來感受他對這種自然和寧靜的嚮往,因為時世的艱辛和仕途的曲折使他在「理想」失落的痛苦中轉向了對自然深處的閑靜和無為的愛慕與嚮往。這讓人自然就會聯想到李白《望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還會讓人聯想到吳均《與朱元思書》中的句子:「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甚至,我們還可以由此而聯想到一種人生的態度:當你在失意或失敗的時候,甚至是遭受種種打擊的時候,你不妨改變一種態度,在「自然」中去尋求一種清凈和滿足。這不是迴避,不是畏縮,而是智者的選擇。
再如《所見》:「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忽然閉口立,意欲捕鳴蟬。」從描寫的層次上看,這首詩描繪的是生活的一個「細節」,寫出了「牧童」的天真、率性、閑雅。這是對生活的真實而美好的描繪,其中包含了詩人對鄉村的喜愛,對牧童喜愛,也引起了作者和讀者對「童年」的回憶,對無憂無慮的那種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喜愛。這是就著詩歌本身的內容而開展的適度的「聯想」,這也是欣賞詩歌必需的「品味」。但是,這還不夠,我們還可以再「延伸」。我們可以由「鳴蟬」聯想到生命。「鳴蟬」聲音是動聽的,是自然的,是純美的,這是自然的力量,是生命的美麗吸引了「兒童」,吸引了詩人。
高中階段學習古代文化專著,目的在於正確地理解和認識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品,合理地借鑒傳統文化的精華,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鑒別能力和批判精神。我們在引導學生閱讀《論語》《孟子》《莊子》《韓非子》等先秦諸子散文和《左傳》《史記》《資治通鑒》等歷史散文的時候,不但要引導學生理解其文學價值,更要引導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現代的觀念審視其中所蘊涵的文化思想和文化精神。
李白和杜甫的代表作集中在高中《語文》第五冊,教學中,我們不但要指導學生比較李杜詩歌作為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在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方面的差異,還要引導學生理解和比較李白的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豪放曠達的人格精神和杜甫憂時傷世的愛國情懷、「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人格精神,並且使學生從而樹立高遠的人生理想和高尚的志趣。
《史記》作為一個專題安排在高中《語文》第六冊,還配有韓兆琦的文章《司馬遷和〈史記〉》。我們在教學中,應當將《報任安書》《廉頗藺相如列傳》《屈原列傳》《信陵君竊符救趙》以及《語文讀本》中所選錄的《史記》中的文中組合成一個「專題」來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重要的工作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要引導學生從「古代漢語」的角度,結合課本中的練習,從常用實詞、常用虛詞、特殊句式和修辭手法等方面對文章涉及的重要的語言知識進行整理。二是從「文學鑒賞」的角度引導學生整理相關的文學常識(如司馬遷的生平經歷和主要作品,《史記》的體裁和分類等),指導學生分析《史記》在刻畫人物、敘述情節方面的主要成就。三是引導學生從「傳統文化」的角度,分析這幾篇作品中所包含的正道直行、忍辱負重的人格精神,胸懷天下、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感,誠實守信、禮賢下士的君子風范。這些目標的落實與背誦《史記》中的名句和重要段落結合起來,為學生的健全人格的形成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撰寫讀書札記、文學短評等形式的短文來促使學生深入地研究課文。
再以《莊子·逍遙游》「庖丁解牛」為例,我們不但要引導學生通過對語言的理解來感受和理解文章中所包含的內容,更要引導學生對蘊涵其中的「順其自然」的哲學思想進行研討,引導學生對隱藏在文章所表現的「養生之道」背後的人生態度和人生理想進行評價。
⑦ 小學五年級語文古詩詞教案範文模板匯總
小學五年級語文古詩詞教案範文模板匯總
古詩詞學習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像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感受詩人暗藏於詩中無限的思鄉之情。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學五年級語文古詩詞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小學五年級語文古詩詞教凱返前案範文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識記本課四個生字並正確書寫、運用。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泊船瓜洲》、《秋思》。
(3)學習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像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4)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情懷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反復誦讀古詩,結合課文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詩人暗藏於詩中無限的思鄉之情.
教學重點:
1.學習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像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感受詩人暗藏於詩中無限的思鄉之情。
2.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情懷的寫法。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情懷的寫法。
教學時間:兩課時
課前准備: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詩人張籍、清朝納蘭性德。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泊船瓜洲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3.運用所學的方法感受補充作品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詩意,感悟詩情。
教學難點:
運用所學的方法體會《鄉愁》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知詩人,解詩題。
導入:在中國璀璨的歷史長河中,傑出的詩人多如繁星,不勝枚舉。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顆。誰來介紹一下王安石?
1.指名介紹。
教師適當補充,強調王安石與南京的關系。
2.導入課題。
今天我們就來欣賞王安石膾炙人口、耳熟能詳的一首詩——《泊船瓜洲》
3.剖題。
(1)這首詩是作者從江西出發,乘船經長江前往京城為官,途經——?(瓜洲)
簡介瓜洲:瓜洲,在長江的北岸,離南京不遠。
(2)詩題中的「泊」我們在哪首詩中見過?在本詩題中何意?
(3)理解題目的意思。
二、抓字眼,明詩意,悟詩情。
過渡:此時詩人就在自己故鄉不遠的瓜洲,他寫下這首詩,想說什麼呢?我們一起來學這首詩。
1.初讀詩歌,感知內容。
a.大家輕聲地讀一讀詩,讀准字音,並想想這首詩的意思。
b.指名讀,正音:間、重、還。
c.說說詩歌大致的意思。
2.指導閱讀——抓字眼,明詩意,讀中感悟。
a.「間」什麼意思?表示「隔開」的意思還可以組什麼詞?
隔開了什麼?
瓜洲在長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兒呢?兩地相距遠嗎?何以見得?(一水)讀一讀,讀出距離短。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鍾山又在哪裡呢?
「數重山」表示山多還是少?(「數人」、「數日」何意?「數」何意?)還從哪裡知道山很少?(摳住「只」。)
讀一讀,讀出路程近。
c.齊讀前兩句,指名說詩意。
過渡:瓜洲和京口只隔著一條長江,離詩人的家鄉鍾山也不過隔著幾座山而已,可以說,詩人身在瓜洲,已設計好回家的路線。可詩人雖然離家鄉這樣的近,他是否准備回到家鄉呢?從哪裡知道?(明月何時照我還)
d.「還」什麼意思?說說這一句的意思。
詩人在什麼時候想到回家?(春風又綠江南岸)
讀讀看,讀出詩人心中此時什麼感受?(思家不能回的無奈)
再讀。
e.誰能把這首詩完整的意思說一說?
f.誰能把整個作品讀一讀?
g.讀完以後,你們知道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情感?
三、指導欣賞——入詩境,悟詩情。
過渡:究竟是什麼觸發了作者思念世殲家鄉的情感呢?讓我們走入詩人的環境,見詩人之所見,聽詩人之所聽,想詩人之所想,看看能不盯清能與詩人產生共鳴。
1.引入情境,引導學生想像:
詩人此時可能站在哪裡?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邊會聽到哪些聲音?心中會
想些什麼?
2.體會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詩情:
(1)而此時正是什麼季節?詩人怎麼說的?(春風又綠江南岸)
(2)春風又綠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紅柳綠,鶯歌燕舞,一派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詩人只用了一個字就表現出來了,那就是——「綠」,可見詩人用字之精妙。其實,詩人曾用過「滿」「到」「過」十幾個字,經過反復推敲,最終定為「綠」。詩人為何獨獨鍾情於一個「綠」字呢?
指名談看法,讀出相應的感受。
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千古名句,讀。
(3)春天來了,春風僅僅吹綠了「江南岸」?作者為什麼這樣說呢?
(從地理位置而言,江南春天固然早於江北,但也不可能一江分成兩世界;因為詩人平生際遇、此時境況,使得詩人所思盡在江南,故心中只有江南春也。)
3.指導品讀。
(1)你們現在悟出了詩人的情感了嗎?誰來讀一讀?
(2)要想讀好詩,我們還要注意節奏,還要讀出關鍵字。再讀。
4.小結:
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時——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還;抒發了作者思念家鄉的情感。
5.齊讀。
四、歸納學法,拓展學習。
1.總結全詩,歸納學法。
我們了解了詩人王安石與南京的關系,理解了詩題的意思;
板書:知詩人,解詩題
通過抓住關鍵的字,理解了詩歌的內容;
板書:抓字眼,明詩意
最後通過體會作者的情境,領悟了詩人的感情;
板書:入詩境,悟詩情
這就是欣賞詩歌的方法。
板書:欣賞詩歌
2.拓展閱讀餘光中《鄉愁》。
過渡:王安石與南京有著密切的關系,今天老師還要介紹一位漂泊海外與南京關系密切的現代詩人——餘光中。
(1)教師簡介餘光中:
台灣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餘光中,1928年生於南京。就讀於南京五中,高中畢業後選擇了金陵大學。他的很多優秀作品表現出濃濃的思鄉之情,就是因為《鄉愁》一詩引起轟動,又被稱之為「鄉愁詩人」。
今天老師就給大家帶來了這篇作品
(2)教師范讀,幫助學生領悟。
聽老師讀一讀,看看自己有沒有體會。
(3)學生自讀。
通過自己讀,聽老師讀,有什麼感悟?
板書設計:
欣賞詩歌
知詩人,解詩題
抓字眼,明詩意
入詩境,悟詩情
第二課時《秋思》《長相思》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3.感受詩人暗藏於詩中無限的思鄉之情.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情懷的寫法。
教學重點:
理解詩意,感悟詩情。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情懷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把握主旨。
1.復習《泊船瓜洲》,重溫思鄉情。
一水之隔,近在咫尺,偏不能還,不由感慨——明月何時照我還?春滿大地,離家已久,思緒萬千,不由感慨——明月何時照我還?
2.明月千里寄相思,故鄉,不管身處何時何地,你,都是我們心中永恆的家園。這節課,我們又將學習另外兩首表達思鄉情緒的詩詞。
3.自由讀兩首古詩詞,要求讀得正確、通順。通過看注釋,查資料,試著說說兩首詩詞的大概意思。
4.初步了解兩詩詞異同。
兩詩詞都是表達思鄉之情。其中《長相思》是詞。長相思是詞牌名,內容多寫男女或朋友久別思念之情。
二、對話文本,入情入境。
(一)學習《秋思》。
1.指名朗讀古詩。
2.交流詩的大意,結合重點詞隨機點撥引導:
(1)體悟「見」之蕭瑟。
◇「見」什麼意思?見到什麼?(秋風)
◇看到「秋風」這個詞,你會想到什麼?(秋高氣爽,涼風習習,心曠神怡;秋葉紛紛,落紅遍地,寂寥肅殺。)
◇秋風是沒有形狀的,難道真的看得見?「見秋風」,其實見到的是一幅怎樣的景象?(感受蕭瑟冷清之氛圍。)
◇唐代洛陽應該是何其的繁華,然而這一切詩人卻視而不見,見到的,只是冷冷的秋風!
(2)想像「意」之萬重。
◇「家書」是什麼意思?古人說,家書抵萬金,假如你給家中寫信,會寫些什麼?
◇簡介:張籍出身寒微。幼年家貧,年紀很小,就遠離故鄉,到二十五、六歲時,已經歷了浪跡天涯的羈旅生活。常年四處奔波、漂泊異鄉。他祖籍吳郡,後客居洛陽。
◇假如你就是詩人,就是遠離故土思念家鄉的詩人,你還會在家書中寫些什麼呢?
◇這么多的話想說,真可以說——千言萬語,用詩中的話說,就是什麼?(意萬重)反復讀「意萬重」。
◇秋風落葉喚起思鄉夢,小橋流水的故土啊,你是否已改變了容顏?有多少
句詩。
(3)品味「開」之內涵。
◇「開封」是什麼意思?(打開封好的信)什麼時候「開封」?為什麼當信快要送出的時候又「開封」?
◇「恐」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會恐「說不盡」?(意萬重、匆匆)說不盡什麼?
◇你就是詩人,在這落紅遍地的時節,給家鄉的親人寫了一封家書。臨發前,又將封好的信拆開,你當時心中會說什麼?那一刻,你的神態,你的舉止又怎樣?——情感朗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你就是行人,你目睹了詩人這一奇怪舉止,你會怎麼說?這兩人之間會發生什麼故事?——情感朗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當家書終於「開封」之後,你能想像詩人又是怎麼做的?(添上一筆,補上??;重新合上,隻字未動。)——情感朗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從這個「開」字,你讀懂了什麼?
3.誦讀提煉。
千言萬語說不盡,千愁萬緒難落筆,這正是——(學生齊讀古詩)
意萬重,說不盡。情難理,又開封。這真是——(學生齊讀古詩)
這就是《秋思》,一個遊子說不盡,敘不完的思鄉情。(學生背誦全詩)
(二)學習《長相思》。
1.看插圖,說詞意。
欣賞課文插圖,同桌之間用自己的話互說插圖所繪情景,並從這首詞中找到相對應的描寫景物的詞語。
用自己的話說說整首詞的大意。
2.討論:
(1)抓意象,山水風雪行。
◇說說「山一程,水一程」、「風一更,雪一更」的意思。(舊時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約兩小時。)
◇想像「山一程,水一程」、「風一更,雪一更」的情景。
◇能用自己的詞語形容「山一程,水一程」、「風一更,雪一更」嗎?(千山萬水、風雪交加)
◇指導朗讀,通過回返復沓的朗讀讀出邊塞軍旅的千辛萬苦。
(2)品意蘊,故園無此聲。
◇「此」是什麼意思?「此聲」是指什麼聲音?在什麼情況下發出這樣的聲音?(隨機點撥「千帳燈」、「聒」)這樣的聲音這樣的情景會帶給你怎樣的感受?◇頂頂帳篷,點點燈火,本該是多麼豪邁多麼壯觀!然長途跋涉之後,在這樣一個野外宿營的寒夜裡,卻要聽著寒風朔雪的嘈雜聲,叫人怎能安然入睡?指名朗讀這首詞。
◇「故園」指什麼?「故園無此聲」,故園沒有什麼聲音?故園有什麼?想像說話。
◇故園沒有這樣的風雪交加,故園不會這樣的卧不成眠,故園不會這樣的寒冷孤寂;故園,有的是寧靜詳和,有的是親人關愛,有的是溫暖舒適??這一切的一切交織在一起,融成了一個字,一個包容作者此時心中一切所想所思的字,那就是——(學生齊「碎」。)帶著心碎的感覺讀下闋。
◇從這一個「碎」字,你讀出了作者一顆怎樣的心?再讀下闋。
3.有感情的朗讀全詞。
三、總結延伸,升華情感。
1.再次回讀這兩首思鄉詩詞。
2.體悟這兩首詩詞表達方法之妙。(前者善於從尋常細節入手,刻畫入微;後者善於將寫景與敘事融於一體。最終目的都為抒情。)
3.鴻雁傳書,千言萬語;夜宿邊關,千辛萬苦。山高水長隔不斷我的思鄉情,歲月流逝剪不斷我的思鄉情。——師生共同激情回顧《泊船瓜洲》,《靜夜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4.鄉愁,是遊子心中難解的結;故鄉,是遊子心頭永恆的家。多年以後,當我們離開家鄉,遠離故土,我們的心中,會情不自禁地湧起——再次激情誦讀《秋思》、《長相思》。
5.課後收集表達思鄉情緒的詩詞,交流。
板書設計:
秋思
見秋風;意萬重;復恐、不盡;又開封
長相思
身在征途蕭蕭風雪難入夢
心在故園羈旅懷鄉情意濃
教學反思:
小學五年級語文古詩詞教案範文二
一、教學目標
1.會寫「洛、榆、畔、帳」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洛陽、榆關、那畔、千帳」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泊船瓜洲》《秋思》。
3.學習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像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4.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古詩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瑰寶,今天又到了欣賞古詩的時間了,首先,讓我們來進行背詩大賽。
今天來研究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回顧一下我們曾經學習古詩的方法。學生各抒己見。今天你就選擇你喜歡的方法來研究這首古詩
二學生自學
先讓學生交流學習古詩的方法,然後小組選擇喜歡的方法,共同學習古詩教師桌間巡視。
三匯報自學
小組選出代表匯報自學情況
教師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指導,
1重點詞語綠
2時句的意思
3幾個問題
(1)為什麼詩人覺得只是「一水」「只隔」呢?
(2)體會明月何時照我還的用法
(3)作者這兩句詩提到了三個地方之間的距離,他到底要說的是什麼意思呢?」「京口和鍾山離得很近,這與作者有什麼關系呢?」
四總結延伸
1熟讀成誦
2練習背誦
3改寫短文
4你離開過家嗎?你能體會思念家鄉的滋味嗎?用幾句話寫下來
五課堂總結
學生自由談本節課的收獲。
第二課時
一回顧復習
指名背誦泊船瓜洲,總結上節課的學法
二導入
1出示古詩
2指名朗讀
三學生自學
分組自學後兩首古詩,教師巡視指導排憂解難。
四匯報自學
小組代表匯報本小組的學習情況,集體糾正。教師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重點指導
1有感情的朗讀,杜仲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2理解時句的意思,並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來
3指導背誦
五感情升華
讀一讀第五課學習的三首古詩,想一想這三首古詩有什麼共同點,(都表達了濃濃的思鄉之情),但是使人在表達方法上卻各有特色,比較一下這三首古詩在表達方法上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你還知道那些古詩也表達了詩人對家鄉深深的思戀和熱愛之情?課後收集一些讀或被給同學聽,比較一下這些詩在表達方法上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小學五年級語文古詩詞教案範文三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遠離故土的人,總會思念自己的家鄉,這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同學們,你們學過哪些與「月」有關的詩詞呢?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2、是呀,故鄉的月亮總是那麼令人懷念,今天我們首先要學習的就是一首與「月」有關的詩。
3、揭示課題: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教師板書課題,出示字典中「泊」字的兩個音節(bópō)及其不同的意義,選擇正確的讀音。齊讀課題。)
二、查找資料,了解詩人
1、課前,你們通過收集資料,都知道些什麼呢?
⑴「瓜洲」現在揚州的一小鎮,位於長江北岸。
⑵王安石,北宋時期的政治家,文學家,詩人。
2、解題:
「泊船瓜洲」(「泊」是「停泊」的意思。)
三、整體把握,初步感知
1、全班齊讀,注意讀准字音。
2、根據注釋,四人小組討論詩句的意思並從中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感情。
3、自由朗讀,並從詩中找出能集中表達詩人想回家的一個字。(「還」字)
四、緊扣「還」字,披文入情
1、自由匯報:
你學懂了什麼?
2、根據學生的匯報,相機引導學習:
⑴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問:從這兩句詩句中你還體會到什麼?
(可提示:從「一水間」、「只」、「數重山」等詞去體會)
生:我能體會到作者離家非常近。……
(板書:靠家近──很想還)
⑵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①讀讀詩句,想像畫面。
②推敲詩句用詞的准確:
將「綠」字與詩人曾想過的「到、過、入、滿」作對比,想一想詩人為什麼最後選」綠」?
③啟發想像:
假如你來到江邊,望著僅僅一江之隔的對岸,而對岸的不遠處就是你離開很久、思念很久的家鄉,此時你有何感想?
(引讀」明月何時照我還」)
④引導學生概括詩人此時這種強烈的思鄉之情:
(板書:思家切)
過渡:詩人思家切,可他能還嗎?(學生板書:不能還)
3、指導學生朗讀,感悟體會詩人強烈的思鄉之情。
五、自主探究,感受詩境
1、課文學到這里,你有什麼疑問嗎?
(生可能提出以下問題:詩人為什麼不能還?……)
2、討論、升華詩情:
既然詩人已經離家很近了,而且他又這么渴望回到家鄉去,那他為什麼不回去看看呢?
3、學生先猜測有幾種可能,師再順勢簡介當時的時代背景:
(詩人為了改革大計、為了國家大事,雖到家門卻不能還,為大家而舍小家的崇高境界,他從內心深處發出的「明月何時照我還」的強烈的思鄉情深深地震撼了我們。)
4、同桌互說詩意。
5、分男女生讀古詩。
六、總結學法,自讀感悟
1、總結學習方法:
剛剛我們通過初讀詩句──緊扣題眼──朗讀感悟的方法學習了《泊船瓜洲》這首詩,下面我們繼續學習《秋思》。
2、初讀詩句,了解詩人情況。
3、合作學習,了解詩句大意:
⑴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客居洛陽,又見秋風。心中湧起千愁萬緒,覺得有說不完、寫不盡的話需要傾吐,而一時間竟不知從何處說起,也不知如何表達。)
⑵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帶信的人將要出發的時候,我卻又打開了封好的信。)
4、指導朗讀,感悟情感。
七、咬文嚼字,體會「推敲」
1、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這兩首詩中都因某個字用得特別妙而成為千古絕句,有誰知道是哪兩句詩、哪兩個字嗎?(綠、見)
2、過渡:
我們已經體會了「綠」字的妙用,那麼秋風無形,何以用「見」,談談你的理解。
3、師講解:
秋風本無形,但它可使本葉黃落,百花凋零,給自然界帶來秋光秋色,因而雖無形可見,卻又處處可見。用「見」就將秋風與秋風所帶來的肅殺的秋景聯系起來,給讀者以暗示和聯想。
4、總結:
秋風無形,但處處可「見」;一個「綠」字,表達了眼前一片景,胸中無限情;一個「綠」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絕句;一個「綠」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話。現在讓我們也來當一回王安石,推敲一下以下的句子該用什麼字好。
5、填字練習:
⑴選擇最恰當的字填入括弧內,並說說理由:
旺、濃、鬧
紅杏枝頭春意()。
起、動、翻、皺、拂
風乍起,吹()一池春水。
⑵自由填字:
春風吹()了樹梢,吹()了小草,
吹()了河水,吹()了花苞。
八、反復誦讀,指導背誦
1、有感情朗讀全詩。(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
2、指導背誦。
第二課時
一、查找資料,了解詩人
1、上節課,學習了兩首思念家鄉的古詩,今天繼續學習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所寫的《長相思》。課前通過收集資料,你們有哪些收獲呢?(從作者生平及作品內容等方面進行交流。)
2、簡介作者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是清初滿洲貴族人士中,文學造詣很深,藝術成就很高的詞人。他的作品大多數反映滿洲貴族的生活情調,盡管缺少廣泛的社會意義,但情真意切,顯現著一種華貴的悲哀,一種優美的感傷。他和朱彝尊、陳維嵩被稱之為清代」詞家三絕」。
3、這首詞作於康熙十二年(1681)。是作者隨康熙皇帝東巡到山海關的途中所作。
4、納蘭性德善作詞,反對模仿,強調獨出心裁。「長相思」,詞牌名,內容多寫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二、自查釋疑,讀懂詩句
1、學生試讀,思考:
這首詞寫了什麼內容?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2、學生試講,逐句理解:
(注意書上的註解)
⑴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走過一段山路,又走過一段水路,我向榆關那邊行。夜深了,周圍千百座帳篷里亮著燈。)
⑵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風兒颳了一更天,雪又下了一更天,颳得我心兒碎,連回鄉的夢都未做成。在我的家鄉啊,可沒有這樣的風雲交加的聲音。)
3、再現形象:
這首詞寫的是什麼呢?
4、觀察插圖:
想像作者深夜站在軍帳外,他在望何處?心裡又在思念誰呢?
三、討論探索,感受詩境
1、根據插圖,引導學生質疑:為什麼詞人在夜深時無法入睡,這是怎樣的一種感情?
2、討論探究,感受詩境:
(從詞的內容看,寫的是從軍出征的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作者無法入睡就是因為思念家鄉、懷念親人。)
四、反復誦讀,體會詩情
1、輕聲自讀,想像詩中送別的情景,說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2、這種思鄉之情作者是如何表達的?(觸景生情)
3、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詩情。
五、積累內化,拓展延伸
1、背誦全詞。
2、搜集表達思鄉情感的詩詞,拓展閱讀。
⑧ 也談中小學古詩文的教學目標
部編版新教材小學有75首古詩詞,初中有61首,人教版高中三年必修古詩詞29首(不包括選修)。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出,小學是積累,初中是拔高,高中是量變到質變!
古詩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但仔細思考,從小學至初中,古詩詞教學目標是循序漸進的,這一點從《課標》上就能看出來。
關於古詩文教學的目標及要求在《課標》中這樣描述:
小學第一學段(1---2年級)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背誦優秀詩文50篇。
小學第二學段(3---4年級)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像,領悟內容。
小學第三學段(5---6年級)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來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
初中第四學段(7---9年級)誦讀古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背誦優秀詩文80篇。
對於小學古詩文的評價要求是:評價學生閱讀古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考察學生的記誦積累,考察他們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詞法、句法等方面的知識不作為考試內容。
對於初中階段古詩文的評價要求是: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顯文言文,重點在於考察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考察他們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而不應考察對詞性、句法等知識的掌握程度。
由以上對比可以看出中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必然存在緊密銜接的過程,從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到能夠展開想像,領悟內容,這是一個基礎形成的階段---「讀會」,再通過朗讀、吟誦詩文的聲調、節奏來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這就上升成為---「讀懂」,最後在積累、空遲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也就是---「讀通」。下面,以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四課《古代詩歌四首》為例,一起與大家探討。
教師用書上在這一課的素養提升中說到:「古代詩歌的教學任務,在初中階段,應調動各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朗讀、背誦作品,理解作品大意,初步賞析藝術手法,激發他們對古代詩歌的熱情,浸潤於古典作品中,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感染。
1.對小學教學有所繼承並有所發展。
學生在小學就已經學過不少古代詩歌,其學習方法較為簡單,以朗讀和背誦為主,對詩歌大意有初步的認知,而對作品的藝術特點則缺乏了解。現在進入初中學段,要在這種學習方式的基礎上加強朗讀和背誦。
但另一方面,本單元的古代詩歌教學又應有別於小學教學。不能停留在以誦讀為主要手段使學生感知詩歌大意的層面,而要更進一步,使學生對詩的情境有所體認,對詩的思想情感內容有所感悟,對藝術手法有所領悟。
下面以課後 「思考探究」習題為例加以申說。《觀滄海》:小學能達到第二任務「想像詩人登山臨海的情景,說說你產生了怎樣的感覺」;而第-任務「體會這首四言古詩質朴剛健、音斗喚李調鏗鏘的特點」則闕如。可以看出:小學讀詩重在感受和體驗,初中讀詩既感受體驗,又理解辨析。
《聞王鏈滑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引導學生體會「楊花」「子規」的深意,這是初中教學才有的任務。
《次北固山下》:「邊讀邊想像『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所展現的情景,體會上下句對偶的精妙。」小學能完成前一任務,初中能完成後一任務。
《天凈沙 .秋思》:小學生通過教師引導,能體會到詩歌的基本氛圍,但對於「把富有特徵的景物直接組合在一起」 這一藝術手法的把握則是初中的學習內容。
也就是說,小學古代詩歌教學以啟發形象思維為主,初中則是形象思維抽象思維兼顧(還添加對古詩文體的認知);或者說,初中教學融合了小學教學的任務和目標,同時又更加擴大而深人。藉此強調,一方面要通過朗讀、背誦引入古代詩歌情境,讓學生充分感受、體驗,適時申說;另一方面又要避免過多、過細地講授,避免單純理性地理解作品,避免過深地分析藝術手法。有些教學任務應延緩,待日後完成。」
可見,要想教好古詩文,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首先要仔細研讀《課標》,認真學習領會《教師用書》,他們不僅僅給我們的教學指明方向,同時也給予方法的引領,讓老師教起來不累,學生學起來簡單。
⑨ 小學語文古詩教案
小學語文古詩教案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春風勁吹中華教壇,新課程以全新的教育思想及所倡導的教育方式昭示著對祖國未來的拳拳責任之心和對受教育者的殷殷關愛之情,並勾勒出一幅嶄新的教學藍圖。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學語文古詩教案模板,歡迎參考!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能通過文詩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過程:
課前情感創設:播放《煙花三月》歌曲。
一、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25課:《黃鶴樓送別》
(齊讀課題)
2、誰來把題目擴充得具體一些?(學生在說的時候適當提醒時間、地點、人物、事情。)(李白在黃鶴樓上為孟浩然前往揚州而餞行)
這么一擴充不就成了文章的主要內容了嗎?教師適當板書:(李白、孟浩然)誰再來說一說。
3、過渡:暮春三月,長江邊柳如煙,花似錦,年輕的李白在黃鶴樓為好朋友孟浩然餞行,老朋友乘舟漸行漸遠,面對著一江浩盪的春水,李白心情異常激動,隨口吟出了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出示詩)
4、誰來讀——你讀——你在讀——我們一起讀
5、同學們你讀到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板書:依依惜別)
6、是啊,一首詩就是一段情,一首詩就是一個故事。今天我們就來讀讀這個故事,用心感知這依依惜別之情。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畫出相關的詞語、句子,再把你找到的詞句好好讀一讀,細細品一品,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
二、學文悟情
(一)(出示句子)「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雲,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1)你讀出了什麼?那些字詞觸動了你的心弦?「藏」了什麼?(不忍,不願,不舍)帶著你的感觸在讀這句話。
(2)看著這段話,還有誰也想說說?(引讀:一會兒......一會兒.......)他們在幹嘛?
(3)是啊!江邊的景色的確很美,文中有好多詞句描寫了這美景,誰找出來讀讀?
煙霧迷濛繁花似錦楊柳依依沙鷗點點(這就是「煙花三月」,也叫「暮春三月」的美景)
(4)這么美的景色,要是平日,李白與孟浩然會在黃鶴樓上干什麼?
飲酒、吟詩、聊天、賞景......多麼瀟灑,多麼愜意。
(5)而今天呢?這些景還能入他們的心嗎?(他們是借欣賞美景來隱藏內心的傷感。)
(6)李白,你在想?你呢?孟浩然,你呢?(這份情很深,這份情很濃)
(7)指導朗讀:這真是「眼前有蔽猜景無心賞,惜別之情心中藏」!你讀。
誰也不願提起「分別」,誰也不想表現出「傷感」,都把這份情默默地藏在心底?誰還想讀?
(二)過渡:可是送君千里終有一別。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感情,千言萬語宏禪型湧上了心頭,(出示終於,李白……)——指名讀
(1)從李白的言行中,你讀出了什麼?(敬仰之情和依依惜別之情)
敬仰之情
A(「您」)生活中我們總對什麼人尊稱您?
李白一口氣用了六個「您」,足見李白對孟浩然十分的(敬仰),請你帶著你的體會讀一讀這段話。
B你從哪裡讀出了李白對孟浩然的尊敬?(「孟夫子」)
夫子——古代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你的知識真淵博,請你讀一讀這段話。
C還從哪兒讀出尊敬?(「兄長和老師」)
(出示補充資料,指名讀)這段文字讓你明白?孟浩然就是他的——兄長,就是他的——老師
D李白如此敬仰孟浩然,敬仰他的什麼呢?(人品和詩篇)
E文中用了一個什麼詞來形容孟浩然的詩篇?(譽滿天下)
F什麼叫譽滿天下?你能幫他找個近義詞嗎?
G是啊,說到孟浩然你一定會想到一首詩——《春曉》,從幾歲的孩童,到白發蒼蒼的老人,幾乎人人都能吟誦,誰來背一背?(指名背),孟浩然些的詩還有許多,你知道?
H他一生寫了260多首詩。詩聖杜甫這樣評價:(出示)清詩句句盡堪傳(讀),意思是說孟浩然的詩清新優美,每一句都值得千古流傳。這就叫——齊讀。因此,李白說——您的詩篇譽滿天下。
(2)李白不僅敬仰他的詩篇,還敬仰他的人品。李白這襲毀樣贊美孟浩然(出示《贈孟浩然》,)
a看看,上面的注釋,能讀懂李白敬仰孟浩然什麼樣的人品嗎?
b就是這樣一個風流瀟灑,不羨權貴的孟浩然怎能不讓李白深深的敬仰呢?吾愛——讀
c其實,我們大家知道,李白又何嘗不是一樣的風流瀟灑,不羨權貴,因此李白和孟浩然不僅是朋友,用王勃詩里的一個詞他們更是心靈相通,志同道合的——知己。
d指導有感情朗讀:假如你就是李白,自己十分敬仰的兄長、老師,知己即將離去,你會怎麼說?——誰來讀?誰還想讀?
(3)從李白的言行中還讀到了什麼?(不舍之情)
A是啊,在交通落後的古代,和我們交通便利的現代大不一樣,今天我們分別了,也許明天就能再見,而在交通極其落後的古代,這一別也許——永遠也見不了。
B同學們這杯中盛的難道僅僅是滿滿的酒嗎?李白把對友人的深情厚誼不僅融在真摯的話語中,也浸在了醇醇的酒中。
(3)那孟浩然呢?你讀。
A從他的言行中你又看明白了什麼呢?他想告訴李白什麼?
B指導朗讀:孟浩然真不愧是一位兄長和老師!誰來做孟浩然來安慰一下李白。
C道不完的離別情,敘不完的朋友誼,讓我們舉起酒杯,再現這感人的話別場面,讓它深深地印在心底吧!同桌分角色朗讀第三自然段,讀出朋友間依依惜別的感情。
指名讀,男女生讀。
(三)知已離別是惆悵的、是憂傷的,但不忍別、終要別,師范讀(岸邊楊柳依依,教師出示視頻。)
(1)你感受到了——(指幾名學生說)
友人登上了船,李白佇立在江邊——引讀
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李白——
白帆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
(2)同學們,現在你就是岸邊的李白,面對著浩盪的江水,你的心情也會像這江水一樣波瀾起伏,你回想起哪些美好的畫面,又有哪些話要對你的好友傾訴呢?閉上眼睛好好想一想,把你想說的話寫在書上。
學生交流
(3)此時的江水成了什麼?(李白的祝福,李白的牽掛就伴著這滾滾的長江水一起送友人直到揚州。)
(4)一切景語皆情語你怎樣理解「楊柳依依、沙鷗點點」?
(5)所有的景物都帶上了依依惜別之情。我們再讀這小節。
(四)朋友已經遠行,從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想到這,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了,隨即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再次出示這首詩,齊讀)
1、學到這兒,這首古詩的意思懂了嗎?誰能結合文中的話來說一說。
2、「孤帆」是什麼意思?
老師忽然產生了一個疑問,長江自古就是水上交通要道,而揚州又是繁華的都市。此時,長江上來來往往的帆船應該許多,但李白為何說長江上只有孟浩然乘坐的那一隻小船呢?
3、引導有感情朗讀:「過盡千帆皆不見心中只有孟浩然。」一個「孤」字就像這首詩的眼睛,向我們傳達詩人對好友的一片深情,誰要讀?
4、李白將一切對好朋友孟浩然的不舍、牽掛、祝福.......都吟在了這首詩中。誰還想讀?
5、滾滾長江東逝水,千年已是人去樓空,但黃鶴樓卻見證了一場千古送別,留下了一首千古絕唱。同學們,假如你有機會登上黃鶴樓面對滔滔的江水,飛翔的沙鷗,你一定會情不自禁想起兩個人——(指板書),你一定會情不自禁的想起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指板書),你一定會再次深情地吟誦道——(背古詩)
三、拓展延伸
1、生活就是這樣,今天聚,明天散,為此,許多詩人都把這感人肺腑的情境凝結成一句句詩文,你知道——我羅列了幾句,我們一起讀。
2、讓我們記住這一句句的經典。下課。
教學內容:
生字教學,預習古詩,學習《墨梅》,悟出學習方法。
教學目標:
學習生字詞,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正確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導入新課。
1、齊讀課題。
2、思考:讀後你知道了什麼?(這課書要學習三首古詩。)讀後你想到了什麼?(我們想到了過去學習的古詩、詩人的介紹……特別想知道「古詩三首」指的是哪三首?是誰寫的?詩的內容是什麼?詩人想表達什麼感情?)
3、明任務:這三首古詩分別是元代、清代和明代著名的詩歌。詩人分別是王冕、鄭燮和於謙。。通過學習古詩,我們不僅要讀懂古詩的內容,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以便能夠獨立學習更多的古詩,賞析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二、指導預習。
1、藉助漢語拼音讀准字音。
洗硯池千錘萬鑿焚燒乾坤
2、朗讀古詩。
3、聯系注釋,想想每句詩的意思,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或者劃下來。
4、分組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關資料。
三、檢查預習。
以讀准字音、質疑為重點。
四、學習《墨梅》
1、了解詩人解詩題。
(1)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2)《墨梅》作者:元代著名畫家王冕。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國元代著名畫家。字元章,號煮石山農,諸暨人(今浙江紹興)。
(3)這首詩的`題目是什麼?(墨梅。這是一首題畫詩。墨梅,顧名思義,即為用水墨畫的梅花。)
(4)從題目上,你知道了什麼?還想知道什麼?(知道了這首詩寫的是水墨畫的梅花。想知道這幅梅花圖是誰畫的?墨梅有什麼特點?詩人為什麼要寫《墨梅》這首詩?要表達自己什麼樣的感情?)
2、講解詩意。
(1)教師范讀。
(2)指名學生讀。
(3)學生藉助字典、辭典進行自學。(初步理解字在詩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師點撥前兩句: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A.指名試讀。
B.理解字義。
洗硯池:畫家洗硯的水池。傳說晉代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在洗硯池邊練習書法,池水因此變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畫中將墨色分為幾種,如淡墨、濃墨、焦墨。這里是說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跡。
C.理解詩句的意思。(我家洗硯池邊的這棵梅樹,朵朵花開顯出淡淡的墨痕。)
D.進一步理解。
這兩句詩寫了梅的什麼特點?(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從哪個詞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應該怎樣讀出來呢?(自由讀、指名讀、評讀)讀至此,產生疑問——難道梅只有這樣一個特點嗎?
E.教師點撥後兩句: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5)用學習前兩句的方法學習後兩句。
A.指名試讀。
B.理解字義。
清氣:清香的氣味。這里指純潔的人品,高尚的節操。
乾坤:天地,人間。
C.詩句的意思。(不圖人們誇贊它顏色的鮮艷,只求飄散的清香充滿天地。)
D.進一步理解。
墨梅還有什麼特點?(清香的氣味)
這是一首題畫詩,詩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點進行描寫?(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氣味。)作者這樣描寫,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呢?(這首題畫詩,是說作者畫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艷麗來討人稱贊,而要畫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發了作者高潔的志趣和情懷。)
詩人運用了什麼方法寫出梅花的特點,表現了詩人的情懷?(開頭兩句,由畫面上所畫的洗硯池寫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聯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後兩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語雙關,以物喻人,表明了詩人的人品與節操。)
3、朗讀全詩。
4、總結全詩:
(1)這首詩描寫了什麼?有什麼特點?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3)想像詩人在這樣的美景里會有什麼樣的表情、動作?
5、指導學生練習朗讀。
6、總結回憶古詩的學習方法。
請大家回憶我們是怎樣學習《墨梅》這首古詩的?
(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明詩意;想意境、悟詩情。)
五、作業:
1、背誦《墨梅》。
2、運用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學後兩首古詩,提出不懂的問題。
;⑩ 如何定位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
如何定位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
我們知道,教學目標是教學過程的出發點和歸宿;它是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的制約因素;它對制定教學計劃、組織教學內容、明確教學方向、確定教學重點、選擇教學方法、安排教學過程等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那麼在小學語文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是怎樣的合理設計,語文三維目標應遵循什麼原則?在教學目標設計中存在哪些問題,採取什麼行動策略?本人試著從以下內容進行論述。 一、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合理設計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目標和方向,它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著決定性的指導作用,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起始和歸宿;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為了實現一定的小學語文教學目標而開展的,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因而它對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有著決定性的影響作用。所以,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制定依據和原則及實施,也必須充分考慮課堂教學實際,一切從課堂教學的實際出發。 二、制訂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應遵循以下四條基本原則: 第一, 教學目標設定要全面。 第二, 教學目標設定要合理。小學語文教學目標定位應恰到好處、不偏不倚,植根於文 本,不拔高、不牽強。 第三,教學目標設定要靈活。一方面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能把教學目標定得太窄、太死,要具有靈活性;另一方面在教學中也要隨機調整,甚至讓學生參與到確定教學目標中來,要充分考慮學生原有的基礎和學習過程中實際需要的變化,注意教學目標的生成性。 第四,教學目標設定要適當。即教學目標要符合課程標准要求,又要符合學生實際,還要考慮學生的差別,設層次性目標。 三、在教學目標設計中存在哪些問題,採取什麼行動策略? 語文新課程的教學目標是按照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來確定的,這是一種新理念的體現。把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列入教學目標並放在突出的地位,這是過去教學大綱從來沒有的。這既可以說是對過去語文教學弊端反思的結果,也可以說是語文新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然而,在深入課堂之後,就明顯感覺到,在具體的新課標新教材實施中,對三維目標的表述卻存在著共同的問題。語文教學目標是語文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語文課程標准》對目標的要求是: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統一。如何針對具體課文按照三維目標來確定和表述教學目標,直接關系著新課標理念的落實問題。我們必須看到問題,找准對策。為此,下面從表述的角度,就三維教學目標表述中的主要問題與對策談點粗淺的看法。 (一)表述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如何表述三維目標,直接反映出教學設計者的觀念問題、方法問題。從教學實施中,最普遍的問題是下面兩種。 1.表述的傳統化,忽略方法與過程。 先看案例: 《孫權勸學》教學目標: (1)了解文意, 理解文章內容。 (2)把握本文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3)積累一些重要文言詞語,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4)使學生懂得學無止境的道理。 在這里,我們從教學目標的表述上,只看到讓學生從課文中了解什麼、把握什麼、積累什麼,突出的是知識與能力上的要求,而沒有過程和方法的注入。目標中,「要求了解文意, 理解文章內容」, 通過什麼途徑、什麼方法達到這一的目標,不清楚;「把握本文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如何達到「把握」?通過什麼途徑?是通過揣摩語氣,還是分析語言,或者是通過與其他文章的比較?都不清楚。這些最關鍵的東西都未能在教學目標中表述出來。這與傳統的教學目標的表述沒有任何區別。這是不符合新課標要求的。 新課標理念下的語文教學目標的確定與表述,與傳統教學目標表述中的本質區別,就在於將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有機的融入其中。而傳統注重的是知識的掌握, 知識的學習是孤立的,未同能力的提升聯系起來,忽略了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這種教學目標設計的定位表述,可以看出往往只重視的是結果,而忽略實現結果的過程,這必然造成教學上的重結果輕過程的弊端。 2.表述上的繁雜與分割 請看案例: 《秋天》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理解詩歌的內容。 (2)培養學生詩歌的朗讀能力。 (3)掌握鑒賞詩歌的一般方法。 (4)培養學生對美的鑒賞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1) 加強詩歌的朗讀技巧訓練。 (2) 重視對詩歌的語言進行揣摩、品味。 (3) 通過音樂、圖片與文字的結合提高效果。 (4)拓展延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感受美、欣賞美的情感。 (2)培養學生對詩歌對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3)激發學生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 從上面目標的確定和表述上來看,雖然全面,但是問題仍然存在。問題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將三維目標分割開來,沒能將三者有機滲透、融合。事實上,在教學中三者是無法分開的;二是多而雜,一篇文章共確定了11個目標,一般說來,在課堂上是難以達到的,不夠符合教學實際;同時,表述中其內容還有重復之嫌。在很多學校中,這樣的確定和表述新課程的語文教學目標比較普遍,值得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