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語文劃分句子成分的詳解
(1)什麼是句子
句子是由詞或片語構成的,是具有一定語調並表達一個完整意思的語言運用單位。根據用途和語氣,句子可以分為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根據結構可分為單句和復句。
句子成分的名稱及符號
名稱: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
符號:主語=謂語- 賓語 ~定語 ( ) 狀語[ ]補語< >
①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語、謂語、賓語。
補充成分是:定語、狀語、補語。
②主語部分和謂語部分之間可用‖劃開。
(2)如何劃分句子成分
(1)劃分句子成分,首先要研究主語、謂語、賓語。
主語:是謂語陳述的對象,指明說的是「什麼人」或「什麼事物」。主語可分為名詞性主語和動詞性、形容詞性主語。名詞性主語由名詞性詞語充當,包括名詞、數詞、名詞性的代詞和名詞性短語,多表示人或事物。
謂語:是陳述主語,說明主語的,說明主語「是什麼」或「怎麼樣」。
賓語:在動詞後面,表示動作、行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誰」或「什麼」一類問題。
句子一般有兩種情況:寫人、寫物(寫事、寫物)。分析句子時,首先判斷是「寫人」還是「寫物」。
①寫人格式:「誰」+「干什麼」
(主語)(謂語)(賓語)
例:楊亞‖寫字
主 謂賓
注意:處理復雜的單句時,要抓主幹。
例:一中的楊亞║在課桌上寫著毛筆字。
主 謂 賓
②。寫物
格式:「什麼事」或「什麼物」+「怎麼樣」
(主語)(謂語、賓語)
例:貓‖捉魚
主 謂賓
例:一隻小貓‖在盆邊捉了一條大魚
主 謂 賓
注意:「是」為典型的動詞,一般是「謂語」。
例如:他‖是學生
主 謂 賓
(3)劃分句子成分,還要抓住枝幹(定語、狀語、補語)
定語:在句子中起著修飾、限制主語或賓語中心語的作用。
狀語:修飾、限制謂語中心語,一般在謂語中心語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待時間、地點、范圍、情況等。
補語:對謂語中心語起補充說明作用,一般放在謂語中心語之後。
例:畫眉唱歌
這是一個把主語中心語、謂語中心語、賓語中心語單提出的句子。原句是「兩只美麗的畫眉高興地唱一首歌。」
①(兩只美麗的)畫眉
「兩只美麗」是「畫眉」--主語中心語的修飾部分,叫「定語」。
②[高興]地唱
謂語中心語「唱」前邊的修飾、限製成分--「高興」為「狀語」。
③(一首)歌
賓語中心語「歌」前的修飾、限制部分--「一首」為「定語」。
④歌唱得<好>
修飾、限制謂語中心語「唱」,並放在它後面的部分--「好」為「補語」。
(1)笑‖是具有多重意義的語言。
主語(動詞)謂語
句子成分歌訣
基本成分主謂賓,連帶成分定狀補。定語必居主賓前,謂前為狀謂後補。
六者關系難分辨,心中有數析正誤。什麼誰稱主,做是怎樣才充謂;
賓語動支配,回答謂語什麼誰。前置狀語目(的)時(間)地(點),意義不變能復位。補語從後說前謂,定語才和後賓配。介賓短語多狀補,不能充當賓主謂。的定地狀與得補,語言標志定是非。
(4)拓展:古代漢語句子成分
判斷句
1.判斷句是根據謂語的性質進行句子分類得出的一種句型,所謂判斷句一般是用名詞或名詞性片語作謂語的句子,對事物的屬性作出判斷,即某事物是什麼,或不是什麼。
2.古代漢語判斷句和現代漢語不同,一般不用判斷動詞「是」,而在謂語後面加語氣詞「也」幫助判斷。
3.古代漢語判斷句的幾種形式:
1)「主+謂+也」,如:此王業也。
2)「主+者+謂+也」,如:陳勝者,陽城人也。
3)「主+者+謂」,如:兵者,凶器。
4)「主+謂」,如:兵,凶器。
5)「主+副+謂+(也)」如:「身非木石」、「此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6)「主+謂+賓」,如:「余為伯倏。」
4.有些判斷句主謂語在邏輯上並不構成判斷關系,而是:
1)表比喻。如: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2)表因果關系。如: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
表達方式
1.主動句: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達動作行為的發出者,即施事者,如我讀書。
2.被動句: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達動作行為的接受者,即受事者,如杯子打破了。
3.古代漢語被動句的類型:
(1)「於」(「乎」)字句。
及物動詞+於+施事者 如:楚懷王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
省略「於」字,動+施事者。如:大樹不夭斤斧,物無害者。
「於」字句經常用於主動與被動對比的復句里。如: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2)「為」字句。
為+施事者+及物動詞。如:(吾子)今為赤帝子斬之。
「為+及物動詞。如: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3)「見」字句。
見+及物動詞。如:人皆以見侮為辱。
見+及物動詞+於+施事者。如:昔者彌子瑕見愛於衛君。
南北朝後,「見+動詞(主動句)」表示「對我怎樣」,如「慈父見背」(慈父背棄我),不是被動句。
(4)「為……所……」句。
為+施事+所+及物動詞。如:先即制人,後則為人所制。
為+所+及物動詞。如: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5)「被字句」。
被+施事者+及物動詞」。如:臣被尚書召問。
先秦「被」是及物動詞,意為「覆蓋、遭受、蒙受」,如:光被四表。
漢代後至今,「被+及物動詞」表示被動意義。
(6)語義上表被動的句子:如「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賦離騷」。
句子成分位置
1.賓語前置:古代漢語的賓語在某些特定的語法條件下要置於動詞之前,這種現象我們稱之為賓語前置。2、賓語前置的種類:
(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作動詞的賓語前置。如:吾誰欺,欺天乎?在介賓結構中,作介詞的賓語前置。
如:諺曰:「誰為為之,孰令聽之。」
需要注意的是:「何如」語義同「如何」,譯為「怎麼樣」,是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結構。「奈何」「若何」情況同「如何」一樣,何不是真正的賓語,不前置。
(2)否定句中,指示代詞或人稱代詞作賓語前置,如「日月逝矣,歲不我與」、「臣未之聞也」。
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賓語必須是代詞;二是必須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詞表示。在這種情況下,代詞賓語要放在動詞之前和否定詞之後。
例如:《碩鼠》:「三歲貫汝,莫我肯顧。」「莫我肯顧」應理解成「莫肯顧我」。
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問代詞「誰」、「何」、「奚」、「安」等做賓語時往往放在動詞的前面。
例如:《鴻門宴》:「良問曰:『大王來何操?』」「何操」應理解為「操何」。
(3)有兩種不能前置的情況:賓語不是代詞,而是名詞性成分。
如「吾不能早用子」。兩個否定詞構成雙重否定,其中的代詞賓語一般不前置。
如「莫弗稱之」。
另外,還有兩種固定結構:「惟(唯)+賓語+是(之)+動詞」,這種格式使賓語表達的事物得到進一步的強調,如「唯余馬首是瞻。」意思是「唯瞻余馬首」。
這類前置賓語也可以由代詞充任,如「其斯之謂與」。「此(是)之謂……」,意思是「說這個是……」。
代詞「是」作賓語有時直接置於動詞之前。如「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
文言文中,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一般置於動詞或介詞之後,但在一定條件下,賓語會前置,其條件是:
第一、 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介詞的賓語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記.項羽本記》)這種類型的句子關鍵是作賓語的疑問代詞(像:誰、何、奚、曷、胡、惡、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詞「以」的賓語比較活躍,即使不是疑問代詞,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記之,以俟觀人風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說》)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詞,但也前置了。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有兩點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須有「不」、「未」「毋」、「無」、「莫」等否定詞);
第二、 是代詞作賓語。如:「時人莫之許也。」(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正常語序應該是「時人莫許之也。」第三、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前取動詞前,以突出強調賓語。這時的「之」只是賓語前置的.標志,沒有什麼實在意義。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韓愈《師說》)有時,還可以在前置的賓語前加上一個范圍副詞「唯」,構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圖」、「唯命是從」等。第四、介詞賓語前置的情況除了第一種情況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方位詞、時間詞作賓語時,有時也前置;例如:「亞父南向坐。」(《史記.項羽本記》)意思是「亞父面向南坐。」
3.主謂倒置:為了強調謂語,有時將謂語置於主語之前。這僅僅是因為語言表達的需要。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另外,還有定語置於中心詞之後,修飾名詞的量詞放在名詞之後等特殊現象,因不常用,因此按下不表。
4.謂語前置:古代漢語的一些句子,謂語在主語之前,稱之為謂語前置。有兩種句子里謂語前置的現象比較多見。
(1)表示疑問的句子。如:何哉,爾所謂達者?
(2)表示感嘆的句子。如:賢哉,回也!
5.狀語後置:現代漢語中狀語置於謂語之前,若置於謂語之後便是補語。但在文言文中,處於補語的成分往往要以狀語來理解。
例如:《鴻門宴》:「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戰河南」即「戰(於)河南」,應理解為「於河南戰」。《促織》:「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應理解為「用手掌覆蓋(蟋蟀)」。
另外,還有定語置於中心詞之後,修飾名詞的量詞放在名詞之後等特殊現象,因不常用,因此按下不表。
古代句子成分的省略
1.主語的省略:
(1)承上省略:在復句中第一分句出現了主語,如果後幾個分句的主語與第一分句相同,那麼後幾個分句的主語就可以省略。
如:邴夏曰:「射其御者,( )君子也。」
(2)蒙下省略:前幾個分句的主語蒙最後一分句的主語而省。
如:七月( )在野,八月( )在宇,九月( )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2.賓語的省略:這在古代漢語里是常見的。
有:(1)賓語表達的事物在前文已經談到,賓語就可以省略。
如:尉劍挺,廣起,奪( )而殺尉。
(2)介詞的賓語也可以省略。如:(項伯)欲呼張良與( )俱去。
詞類活用
詞類的活用:有些詞可以按照一定的表達習慣而靈活運用,在句子中臨時改變它的詞性和基本功能,這種現象就叫作詞類活用。如「從左右,皆肘之」,句中的「肘」是名詞,在此臨時用作動詞,意為「用肘撞」。
1.動詞的活用:
(1)不及物動詞的使動用法:不及物動詞本來不帶賓語,如果帶上賓語時,一般是用作使動,表示主語使賓語發生該動詞所表示的動作或行為,如:「庄公寤生,驚姜氏」,「驚」意為「使……驚」。
(2)及物動詞的使動用法:這種情況較為少見。及物動詞本來就可帶賓語,在形式上和用作使動沒有區別,區別只在意義上。如「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中的「從」只能是「使……跟從」。
2.形容詞的活用:
(1)形容詞用作一般動詞,如果形容詞在敘述句里充當謂語,就是活用為動詞。如:「益烈山澤而焚之」,「烈」形容火大,這里是「放大火燒」。
(2)形容詞的使動用法:是指使它所帶的賓語具有該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態。如「其達士,潔其居,美其服,飽其食」,「潔」「美」「飽」原是形容詞,在句中都是使動用法,分別譯為「使……清潔」「使……華美」「使……飽」。
(3)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是指謂語具有「認為賓語怎麼樣」或「把賓語看作什麼」的意思。如:「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中的「甘」「美」「安」「樂」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譯為「認為……香甜」「認為……華美」「認為……安逸」「認為……快樂」。
3.名詞的活用:
(1)名詞用作一般動詞:如:「范增數目項王」中「目」是「用目光示意」的意思。
(2)名詞的使動用法:就是指名詞用作動詞時,使它的賓語成為該名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或者發生與該名詞有關的動作行為。如:「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瘺、癘」,「臘」原義為「干肉」,動詞,在此句中用作使動用法「使(之)成為干肉」。
(3)名詞的意動用法:就是把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這個名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如「友風而子雨」意為「把風當作朋友,把雨當作兒子」。
(4)名詞用作狀語,在古代漢語中相當普遍,類型有:
表示處所。如「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狀,扶而道苦之」,「道」意為「在道路上」。
表示行為的工具或依據。如「失期,法皆斬」,「法」意為「依照法律」。
表示對人的態度。如「秦軍降諸侯,諸侯多奴虜使之」,「奴虜」譯為「像對奴虜一樣」。
表示比喻。如「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句中,「蛇」譯為「像蛇一樣」。
4.使動用法與意動用法的識別:
(1)名、形、動詞都可以用作使動;而只有名、形可以有意動用法,動詞無意動。
(2)使動是使賓語「做什麼、怎麼樣」,是客觀的結果。意動是認為賓語「怎麼樣」,把賓語「當作什麼」,是主觀的看法、意念。如:「其達士,潔其居,美其服,飽其食」和「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兩句很相似,但從上下文意的分析中可知前句是客觀行為,是使動,後句是主觀看法,是意動。
❷ 語文中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分別用什麼詞來表示 ,介詞可放在哪
先回答句子成分的問題
【主謂賓式句子】:予(主語)獨愛(謂語)蓮(賓語)之出淤泥而不染。
主語:語言動作的發起人、謂語表示主語動作狀態的詞。賓語:主語動作的承受者。
【補語】:補充說明句子成分的句子成分。1、從位置上判定。補語一般用在動詞、形容詞謂語後。例:
①王坐<於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
②構怨<於諸侯> ③長於臣
2、從補語的構成方面來判定。補語常由介賓短語。
①以介賓短語表動作行為發生的處所。例: 越王勾踐棲<於會稽之上>
②以介賓短語表示動作行為涉及的對象。如: 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
③以形容詞表示動作行為的結果。如: 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④以副詞表示程度。如: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⑤以數量短語表動作行為所用的時間。例: 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
【定語】:說明主語狀態的句子成分。 作定語最常見的仍然是形容詞,不過位置經常在中心語後面,這叫定語後置。其次,名詞也可以作定語的。
(常後置)1.由「……之……者」構成定語後置的標志,具體形式為「中心詞+之+定語+者」。例1: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
解析:句中,「石」是中心詞,什麼樣的石頭呢,「鏗然有聲」的石頭。定語放在了中心詞的後面,在翻譯的時候應該注意調整語序。
2.由「……之……」構成定語後置的標志,具體形式為「中心詞+之+定語」。
例2: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解析:「爪牙」和「筋骨」都是中心詞,修飾語分別為「利」和「強」。這句話翻譯的時候還要注意對「黃泉」的解釋,作為古今異義詞,這里應該解釋為地下的水,而「用」的解釋也很特殊,這里用作介詞,解釋為「因為」。
3.由「……者」構成定語後置的標志,具體形式為「中心詞+定語+者」。
例3: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一蟲,自名「蟹殼青」。
解析:「少年」屬於古今異義詞,解釋為「年輕人」。什麼樣的少年,後面緊跟了修飾語「好事」。
【狀語】:描述主語動作狀態的詞句子成分作狀語的一般也是動詞,形容詞,這與現代漢語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文言文中名詞也經常怍狀語,這屬於名詞的活用,叫名詞作狀語。綜合起來看,動詞、名詞作狀語的較為常見;其次是介詞結構,但與現代漢語不同,介詞結構作狀語在文言文中絕大部分情況下是要後置的,這叫介詞結構後置或者狀語後置。
例:①叩石墾壤,箕備運於渤海之尾。「箕備」作動詞「運」的狀語,譯為「用箕備」。(《愚公移山》)。
接下來說虛詞。
【之】
代詞 人稱代詞 代人:他(們) 吾從而師之
代人:我 君將哀而生之乎
代物:它(們) 拔斂撞而破之
代事:這件事 而死固付之度外
指示代詞 近指:這(樣、種、類) 士大夫之族
遠指:那(么、樣) 未若復吾賦之不幸之甚也
助詞 定語的標志:的 今者有小人之言
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悲夫古書之不存
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 夫子之謂也
調節音節,舒緩語氣:不譯 悵恨久之
動詞 往,至……去 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而 】
連詞 表並列:又,或不譯 余因笑而不信也
表遞進:並且,而且 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表承接:就、才、然後 得雙石於潭上,扣而聆之
表轉折:但是、卻 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
表假設:如果、假如 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
表修飾:著、地、來或不譯 則又超急而躍
代詞 你、你的 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
動詞 如,好象 軍驚而壞都舍
學習文言虛詞注意以下幾點:
1.分清虛實
文言虛詞和實詞的分類大體上和現代漢語相同,所不同的是代詞一般也歸入虛詞一類。特別要注意的是,文言虛詞大多是從實詞借用或實詞虛化而來的,因而某個詞可以同時兼有實、虛兩種用法的情形極為常見,學習時必須分清哪是實詞,哪是虛詞。如,《鴻門宴》中「誰為大王為此計者」中,前一個「為」是介詞,義為「替」、「給」;後一個「為」是動詞,義為「作出」、「制定」。分清詞意的虛實要根據語境作具體分析。
2.辨明用法
有些虛詞不僅兼有實詞的用法,而且在虛詞范圍內又大都有多種用法,這要根據它在句子里的作用來確定。如,《師說》中的「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前一個「其」是代詞,代上文的「君子」;後一個「其」是副詞,相當於「難道」,加強反詰語氣。
另一種情況是詞雖不同,但卻都可以表示相同的用法。如「乎」和「於」都可以有介詞的用法。
3.聯系古今
要確切了解文言虛詞的用法,還應常與現代漢語進行比較,弄清一些常見虛詞的古今變化,准確掌握這些詞與現代漢語中那些詞相當。
虛詞古今變化的情況大致有以下四種:少數沿用下來;有的完全消失;有的用法發生了變化;有時改用了別的詞。
4.注意特殊
文言虛詞中還有一些特殊現象,學習時要特別注意。⑴兼詞。兼詞是指兼有兩個詞的意義和作用的單音詞,它所兼的兩個詞屬於兩個不同的詞類。⑵虛詞的連用。虛詞的連用是為了加強語氣,較多的是兩個虛詞的連用,也有三個連用的。⑶雙音異義。文言中原為兩個單音詞(有的兩個都是虛詞,有的一個是虛詞,一個是實詞),發展到現代漢語變為一個雙音虛詞,而二者的意義有很大差異。
【賓語前置】
動詞可以帶賓語,介詞也可以帶賓語,在文言文中,賓語前置是有條件的。
一、動詞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動詞賓語前置,大致有以下四種種情況:
(一)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
否定句中動詞的賓語如果是代詞,這個代詞賓語一般要放在動詞的前面,這是古漢語特有的用法。
1、動詞前面有「不」「未」「弗」「無」等否定副詞的否定句。在這種否定句里,動詞的賓語如果是代詞,一般放在動詞的前面
2、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鍾山記》)譯文:「古時候的人沒有欺騙我呀。」
這是個否定句。動詞前面有否定副詞「不」,代詞賓語「余」,放在動詞「欺」的前面。翻譯的時候應該按現代漢語的順序,即「古之人不欺余也」。
3、以否定性無定代詞作主語的否定句。在這類否定句中,動詞的賓語如果是代詞一般也要放在動詞的前面。
三歲貫汝,莫我肯顧。(《碩鼠》)
這是否定句。它的主語是「莫」「莫」是否定性無定代詞。賓語「我」也是代詞,現代漢語「莫我肯顧」應理解成「莫肯顧我」。
(二)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放在動詞謂語前。在古代漢語里,使用頻率大的疑問代詞是「何」字,其他的還有「誰、孰、惡、安、焉、胡、奚、曷」等,它們作賓語時,也放在動詞謂語前面。
① 良問曰:「大王來何操?」(〈鴻門宴〉)譯文:「張良問道:『大王來時帶什麼了嗎?』」
這是疑問句,「何」是疑問代詞,它充當動詞「操」的賓語,前置到「操」的前面。按現代漢語的順序,應是「大王來操何?」
(三)用「之」把賓語提到動詞前,以加重語氣。這種現象古漢語並不多見。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韓愈《師說》)
譯文:「不懂得斷句,不明白疑難問題……」
句中的「句讀」,「惑」都是要強調的賓語,動詞是「知」、「解」。「句讀」、「惑」前置到動詞前面。「之」是標志。「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即「不知句讀,不解惑」。
(四)用「是」把賓語提到動詞前,以加重語氣。
① 無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譯文:「該不會要責備你吧?」
句中「爾」作「過」的賓語,借「是」把賓語前置,以示強調,即「過爾」,「過」在這里是「指責,責備」的意思。
(五)特殊情況:
1、「相」字解釋為「動作偏指一方」時,可譯為「我,你、他(她)」,這時「相」用在動詞謂語之前。如:
① 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你)② 勤心養公姥,好自相扶將(她)
2、「見」解釋為「動作偏指一方」時,可譯為「我」,這時「見」字也常常放在動詞謂語前,表示「對自己怎麼樣」。如:
① 府吏見丁寧(我)② 生孩六月,慈父見背(我)③ 望見恕(我)
除此之外,還有現在常用的「誠請見教」「望見諒」「請勿見笑」,都屬此用法。「見」可譯為「我」,即「誠摯地請求教導我」「希望原諒我」「請不要譏笑我」。
3、「自」字解釋為「自己」時,也常常放在動詞謂語前,如現代漢語的「自製、自殺、紫紋、自救、自信、自焚、自律」等詞語,可以說都是古代漢語結構遺留在現代漢語里的合成詞。如:《鄒忌諷齊王納諫》:「忌不自信」中「自信」應理解為「信自」。
① 舉賢以自佐③ 何不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
二、介詞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常見的介詞有「於、以、為、與、從、自、向」等,它們往往與後面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結合,組成介詞結構。這些在介詞後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叫介詞賓語。介詞賓語一般放在介詞之後,文言文中在以下情況下放在介詞之前:
一 疑問代詞作賓語,一般放在介詞之前。如:
二 介詞賓語不是疑問代詞,但是為了強調它,也放在介詞的前面,這種情況最常見的是「以」的賓語前置。如:
① 余是以記之……(蘇軾《石鍾山記》)譯文:「我因此記下這件事……」 「以」是介詞,「是」是賓語,「是」提到「以」的前面。
❸ 如何判斷疑問代詞是做賓語還是主語
疑問代詞在句中可以作主語、定語或賓語,區別的方法就是它們的結構不一樣。作主語時,結構是「疑問代詞+動詞」,作賓語時,結構是「疑問代詞+助動詞+主語+動詞原形?」
疑問代詞有who(誰,主格),whom(誰,賓格),whose(誰的,屬格),what(什麼),which(哪個,哪些)等。其中who,whom,whose,只能指人,what和which可指人或物。它們可具有單數概念或復數概念。
疑問代詞引導的疑問句為特殊疑問句。它們一般都在該疑問句句首,並在其中作為某一句子成分(如主語、賓語、表語等)。
疑問代詞還可以引導間接培派疑問句。如:
Tell me who he is. 告訴我他是誰。
Do you know what his mane is? 你知道他叫什麼名字?
疑問代詞who,what,which後可加ever以加強語氣,加了-ever之後的疑問代詞還可以用作縮合連接代詞,引導讓步狀語從句。如:
Who ever are you looking for? 你到底找誰?
What ever do you mean? 你究竟是什麼意思?
Which ever do you want? 你究竟要哪個?
一、 who的用法
who是主格,只有名詞性質。它的用法有:
1)用於疑問句。如:
Who put that light out? 誰把燈滅了?
Who told you so? 誰給你說的?
2)用於修辭性疑問句。如:
Who could blame you? 誰能怪你呢?
Who would have thought of that? 誰會想到這個呢?
4.29 whom的用法
whom是賓格,只有名詞性質,常用於書面語中。如:
Whom are you talking about? 你們在談論誰?
By whom is the letter signed? 這封信是誰簽署的?
Whom are you playing this week? 這一周你們將和誰比賽?(偶爾也用在口語中)
在口語中一般皆用who。如:
Who did you meet there? 你在那兒遇見誰了?
Who did you ask about it? 關於那件事你們問過誰了?
在介詞之後一般用whom,但在在口語中也可用who。如:
—I gave it away. 我把配大賀它給人了。
—To who? 給誰仿判了?
—This book is very well written. 這本書寫得很好。
—By who? 誰寫的?
三、whose的用法
whose是屬格,和物主代詞一樣,亦有名詞和形容詞性質,但形式相同。如:
Whose umbrella is this? 這是誰的傘?(形容詞性,作定語)
Whose is this umbrella? 這傘是誰的?(名詞性,作表語)
四、 what的用法
what亦有名詞和形容詞性質,它的用法有:
1)用於疑問句。如:
What makes you think that? 什麼使你這樣想的?(作主語)
What is he? 他是干什麼的?(作表語)
What are you doing? 你在做什麼?(作動詞賓語)
What was he speaking to you about? 他(剛才)跟你說什麼?(作介詞賓語)
What question did he ask? 他問了什麼問題?(作定語)
what除指人和物外,還可表時間、數量等。如:
What』s the time? 現在幾點啦?
What is your current crop yield? 你們這次莊稼收成怎樣?
2)用於修辭性疑問句及感嘆句。如:
What does it matter? 這有什麼關系?
What more do you want? 你還需要什麼呢?(其含意是「你應該知足了」)
What a fine day! 多好的天呀!
If only she were here! What thousands of things there would be to say! 如果她在這里多好呀!有萬千心事要向她訴說啊!
3)用於省略句。如:
Something is the matter, but I don』t know what. 總有點不對勁,但我不知道是什麼。(=what it is )
I』ll tell you what. 讓我告訴你怎麼辦。(=what to do )
4.32 which的用法
which可指人或物,亦有名詞和形容詞性質,它的用法有:
This is my , which is yours? 這是我的書,哪一本是你的?(單數,作定語)
Which of the stories do you like best? 你最喜歡哪個故事?(單數,作賓語)
Which of you will go with me? 你們哪一位願和我去?(單數,作主語)
4.33 疑問代詞的用法比較
1)who與what的區別:who多指姓名、關系等;what多指職業、地位等。如:
—Who is he? 他是誰?
—He is Tom Black. 他是湯姆•布萊克。
—What is he? 他是干什麼的?
—He is an engineer. 他是個工程師。
2)who與which的區別:
Who comes from the Northeast? 誰是東北人?(對人數未加限制)
Which of you comes from the Northeast? 你們當中哪些是東北人?(對人數有限制)
3)what與which的區別:
What sport do you like best? 你最喜歡什麼運動?(不限制范圍)
Which sport do you like the best? 你最喜歡哪一項運動?(限制在一定范圍內)
但人們也常說這樣的選擇疑問句:What will you have, beer or wine? (你喝什麼,啤酒還是葡萄酒?)這是因為人們在一開始提問時並未想到有選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