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結構化語文學習任務與單元整體的區別
1、「結構化語文學習任務」是指根據語文教學內容的具體要求,設計出清晰、有條理、遵循一定結構和邏輯的學習任務,這些任務可以針對基本語言技能(如灶鉛閱讀、寫作、口語表達等)和語言應用(如寫作、論文寫作、文學鑒賞、演講、辯論等)制定。
2、「單元整體」指的是將每個學習單元的所有任務和課程內容整合在一起,讓學生可以全面慎簡地學習和掌握該單元所需的語言技能和應用力,一個單元通常包括多個語文學習任務(如聽說讀寫、文學閱讀、寫作作業、答寬辯褲測驗等活動),另外還包括語文知識點的講解和記憶。
3、「結構化語文學習任務」和「單元整體」是緊密相關的概念,都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掌握語文知識和技能,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
『貳』 何為小學語文單元統整
以語文教科書的主題單元為依託,在整合教科書選文內容、活動內容、練習內容與可鏈接的課外課程資源的基礎上,進行全盤考慮的單元整體設計與教學。
1「單元整體教學」是一種單元整體備課、教學的理念與意識。
2.「單元整體教學」是基於文本的一種教學方式。
『叄』 如何利用單元整體教學法
【利用單元整體教學法的方法】單元整體教學法是以教材自身編排的單元內容為整體,通盤考慮這一組課文的目標,強調突出每種課型(講讀課、閱讀課、獨立閱讀課和基礎訓練)的特點和作用,使學生把在講讀課中獲得的讀寫知識,運用帶閱讀課和獨立閱讀課中去,使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得以切實提高。運用這種教學方法,主要著眼與以下四個方面:
1、視單元為整體進行備課。教學之前,應從全冊教學總目標出發,通覽全組課文,明確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和它在本冊所處的地位和作用,理清本單元訓練重點在各篇課文中的教學要求和要達到的教學目的。
2、弄清各單元之間的內在聯系,結合各類課文的特點,設計好教學結構。
3、總結學習方法,建立語文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一個單元各類課文的教學,如果學完之後不從整體上加以總結概括,學生所獲得的知識則是零散的。這不利於發揮單元整體教學的功能。因此,應在教完一個單元的課文之後,以「讀寫例話」的內容為線索,復習該單元重點訓練項目,加深印象,提高運用的能力。
4、知識遷移,課外延伸,促進能力的全面提高。除在課內抓好各單元的讀寫說練外,還可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加強課外閱讀指導,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和寫作素材。
『肆』 大單元整體教學—讓教學活起來
眾所周知,在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中,我們採取的是單篇教學,每篇文章「各自為政」,沒有從一個大的角度出發,去考慮整個單元的教學,教學缺乏整體性和系統性,學生掌握的知識比較零碎、混亂。教師在台上苦口婆心對每篇課文進行詳細講解,學生收效卻甚微。
為了解決這種現狀,我們開始嘗試改變以往語文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大單元整體教學。「大單元整體教學」是指在小學語文教學實施的一種單元整體備課,教學的理念與意識。也就是以主題單元為依託,對整單元內容或把課外的資源與單元主題內容進行整合,形成系統性的知識。我認為進行大單元整體教學時,要想教學變得更有生命力,讓語文課堂「活」起來,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教材分析要吃透
毋庸置疑,作為一名育人者,在向學生傳遞正確知識之前,我們必須對教材進行深挖,要吃透教材,理清教材單元之間的銜接點,知道每個單元的主題與語文要素是什麼。從而清楚我們要教會學生什麼,我們該採取什麼策略與方法去教學生,最終我們要帶領學生到達那個地方?這些都是我們在進行大單元整體教學時,首先要弄清楚的問題,這樣教學方向才不會歪!
二、學情掌握要有數
學情把握得准,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只有深入的了解班級學生的現有學習情況,教師才能做到心中有數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例如,我在開展大單元整體教學前,我會先去查看班上每個學生以往的語文水平,了解每個學生的家庭結構,家長對孩子的學習重視程度如何。之後我再根據初步調查出來的情況設計課堂教學的難易程度以及對班上學生較薄弱的地方進行著重的教學。
三、教學目標要定準
教師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要握好方向盤,弄清本冊書到每一個單元學生要實現的教學目標是什麼?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本冊書或本單元我們要採取什麼教學策略去實現目標。只有方向定準了,我們才不會偏離教學規律,才有利於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讓語文課堂活起來,真正受益於我們的學生。
四、課前預習要嚴抓
大單元整體教學更加能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特別是在大單元整體教學中,如果學生沒有提前對單元知識進行預習,課堂上很難跟上節奏,學習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因此,在進行大單元整體教學時,我會利用一節課跟學生講清楚,接下來我們的課堂模式是怎麼樣的,並將單元的課型板塊跟學生說清楚,每個課型需要怎麼預習,我會在文檔上詳細的列出來,然後讓學生列印出來,貼在語文書本第一頁上。例如,第一板塊《識字寫字》我對學生提出以下幾點預習要求:讀課文、查字典,給課後生字詞補充組詞,一字組兩個詞,一個課內,一個課外,並給「田字格」生字注間;在課文中找出「田字格」中生字的組詞,圈起來;讀課文詞語表上對應課文的詞語兩遍;根據老師布置的題目,完成預習本的習題。學生充分的課前預習准備,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利於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五、教學過程要連貫
大單元整體教學相對傳統的單課教學模式,對教師專業素質,對文本的解讀能力的要求更加高了。教師只有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對每一課進行深挖,找出一條主線,然後像珍珠一樣把它們串起來。那該如何去串呢?我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創設情境,緊緊圍繞一個情境把整單元的知識點串聯起來,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走進文本,與讀者產生共鳴。
以上只是本人對單元整體教學的一點思考與拙見,不足之處還請讀者指正
『伍』 如何實現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實效性
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是以小學語文教科書為載體,以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和探索精神為目標,以每個單元組中的訓練重點和習作要求為主線,以改革閱讀教學為突破口,以加強讀寫結合訓練為落腳點,以整體備課、綜合訓練、及時評價、反饋矯正為保證措施,以有導向的閱讀積累活動和有指向的生活實踐活動為輔助手段,而進行的階段性、系列性教學活動。
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是針對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的高耗低效的問題,運用系統論的整體原理,學習借鑒國內外現代教學研究的理論精華和我省單元達標教學的優秀成果,以每個單元為基本教學單位,而構建的整體教學模式,即把每個單元的教學過程分為相互聯系、遞進循環的四個階段:教學准備—學習研討—綜合實踐—反饋評價和為完成每個單元組的教學任務而使用的十種基本課型:整體預講課、研讀訓練課、自讀訓練課、讀寫結合課、基礎訓練課、綜合復習課、習作指導課、達標測試課、習作評講課、矯正補償課以及貫穿整組教學過程始終的兩項輔助活動:有導向的閱讀實踐活動、有指向的生活實踐活動。
一、四個階段的任務
1、做好教學准備。它包括教師的整體備課和學生的整體預習兩個方面。「整體備課」是優化小學語文單元教學的重要前提。它要求教師從整體出發,圍繞一個訓練重點(讀寫例話),遵循一條訓練主線(習作要求),來全面系統地研究教材,理解教材,處理教材,確定教學目標,統籌安排教學任務(每篇課文教什麼,怎樣教;每一課時教什麼,怎樣教),設計讀寫訓練序列,安排綜合訓練和兩個活動計劃等。整體備課可採用表格式,先由教師個人在鑽研教材的基礎上按要求認真填寫,然後以教研組為單位集體研討,互相取長補短,以求得教師對全組教學的整體把握。
「整體預習」就是在單元教學之前,指導學生以全組教學目標為依據,以「導讀」提示為線索,來感知教材內容、訓練重點、習作要求和基礎知識,確定自己的學習方法。主要目的是運用目標定向,激發學習動機。預習的方法可採用分組討論式、提綱導學式、逆向通讀式、列表分析式等。
2、引導學習研討。引導學習研討就是以訓練重點為主線,以每單元的4篇課文為載體,通過6-10個課時及相關課型和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情感體驗啟迪,培養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同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它是單元教學的重點所在,包括研讀訓練、自讀訓練、讀寫結合三種基本課型。
3、指導綜合實踐。綜合實踐是以鞏固深化基礎訓練和讀寫例話的學習為重點,以幫助學生建立和完善知識結構,將基礎知識轉化為基本技能為目的的一個重要環節。它是引導學習研討的延伸和拓展。包括積累運用、綜合復習、習作指導三種基本課型。
4、組織反饋評價。這是在綜合實踐的基礎上,對單元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進行檢測,反饋教學信息,總結學習得失,及時查漏補缺,實現段段清的一系列教學活動。包括達標測試、習作評改、矯正補償三種基本課型和教師的教學活動總結。
二、十種課型的操作
1、整體預習課。其主要任務是以單元教學目標為依據,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教材,進行目標定向,激發學習動機和興趣,調動學習的情感前提。課堂結構一般為:談話激情導入——學習目標定向--獨立閱讀預習——小組交流研討——教師概括總結。一般為1課時。
2、研讀訓練課。此課型一般用於每單元的精讀課文教學。教師運敗滑用導學式,指導學生採用小組合陸和作的方式,通過「讀、思、劃、批、議」來領會課文的內容,學習讀書的方法,接受語言文字訓練。基本課堂結構為:激情導入,學習目標——邊讀邊想,抓住中心——分析條理,學習表達——質疑研討,課堂總結。
3、自讀訓練課。此課型一般用於略讀課文的教學。其目的在於為學生提供一個鍛煉自學的機會,使之能將在研讀訓練課上獲得的讀書方法運用於學習實踐之中,以增強獨立自學的能力。基本課堂結構為:研讀閱讀提示,明確讀書方法、要求和目標——自讀自悟自得,理解課文內容,積累基礎早枯盯知識和技能——交流暢談收獲,師生多方互動,反饋學習信息,整合拓展問題。
4、讀寫結合課。讀寫結合課是圍繞訓練重點和習作要求,憑借課文的個性特點,抽取讀寫規律和方法,對學生進行大作文部件訓練的一種課型。基本課堂結構為:復習導入(激情談話,整體讀課文,回顧寫作特點)——訓練指導(提取結合點,領悟特點方法,指導方法應用)——結合訓練(提出任務,討論方法,交流收獲)--課堂總結(學習方法)。一般1課時,安排在各類課文的學習之後。
5、基礎訓練課。基礎訓練課是以閱讀訓練為主要內容,同時指導學生對本單元所學的基礎知識(拼音、字、詞、句、點等)進行拓展性復習鞏固訓練的一種課型。教學時間為2-3課時(包括1節寫字課)。基本課堂結構為:談話導入——回顧舊知——鞏固練習——矯正點撥——課堂總結。
6、綜合復習課。綜合復習課的目的在於強化讀寫知識訓練,幫助學生完善已有知識結構,指導學生將讀寫知識轉化為技能。教學時間一般為1-2課時。基本課堂結構為:激情導入 ——綜合復習(整體切入,課例剖析,發現規律)——對應練習(自學例話,記憶圖表,拓展嘗試)——課堂總結。
7、習作訓練課。習作訓練課是以指導學生將掌握的讀寫技能在習作實踐中加以運用的一種課型。一般為2課時。基本課堂結構為:明要求,擬題目——定中心,選材料——列提綱,打草稿——互交流,師點撥——自修改,謄清文。
8、達標測試課。達標測試課是用於檢測學生達成訓練目標情況,做到段段清的專用課。一般為1課時。
9、習作評改課。習作評改課是繼習作訓練之後,在對學生已完成的習作進行批改的基礎上進行的綜合評析和修改指導的一種課型。一般為1課時。基本課堂結構為:總結導入——舉例評講——矯正修改——交流賞析——課堂總結。
10、矯正補償課。矯正補償課是在習作訓練和達標檢測試之後,安排的總結學習得失,矯正存在問題,消除知識缺陷,給學生創造再次學習的機會,以達到相對平行,同時為後繼學習鼓勁加油的一種特定課型。一般為1課時。基本課堂結構為:總結評價——矯正補償——強化訓練——平行測試——課堂總結。
三、「兩項活動」的配合
1、有導向的閱讀積累活動。閱讀一是為了鞏固課內學到的讀書方法;二是為了積累和豐富自己的語言材料。「有導向」是說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是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和明確的要求下進行的,即盡可能地圍繞著本組的訓練重點來閱讀和積累,以增強對應性和實效性。首先,教師要提出明確的閱讀要求,諸如內容、范圍、方法、任務等;其次,要採用一定的閱讀組織形式,像小組討論式、提綱導讀式、自由品讀式等;第三,不動筆墨不讀書,每周要寫一定數量的讀書筆記,或積累優美的詞語、句子、段落,或摘抄好的開頭、結尾、具體描寫、抒情議論等片斷,或記下自己的讀書感想等;四是對這種課外閱讀積累活動要定期進行總結評價,以不斷激勵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動機,確保活動的有效性。
2、有指向的生活實踐活動。生活實踐活動是為了給學生提供直觀形象的習作素材。所謂「有指向」,就是組織活動要以習作要求為中心,通過對活動進行有意識的設計、組織和安排來創設客觀的生活情景。活動的內容及方式要根據訓練組的習作要求而定。如四年級第第一單元的作文是要記暑假裡的一件事,第二單元寫「我敬佩的一個人」,均可採用回憶討論式或參觀訪問式等。第三單元的習作是要「寫一種小動物(或植物),抓住特點、寫出對它的喜愛之情」。就可以安排一個參觀養雞場的活動,帶領學生去看雞、訪雞、說雞、畫雞,使學生對小雞有一個整體的感性認識。同時,積累大量的語言材料。實踐活動既可以班為單位,也可以小組為單位,還可按要求學生單獨去做。
實踐證明,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有機運行,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閱讀和寫作水平;有利於提高教師素質,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有利於對教學進行全方位的研究和控制,從而可實現教學過程的整體優化。這是因為:
第一,該研究建立了語文整體教學思想,所有教學活動都圍繞整體主線展開進行,而且環環相扣,內在聯系緊密,形成了一個可控的有機整體——新的教學常規,優化了教學過程,提高了教學效率和管理效益。
第二,該研究整合一切現代語文教學新思想、新策略,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思想,並提出了「好的閱讀教學就是一堂閱讀實踐課」的教學主張,始終把學生推在學習活動的最前沿,鼓勵他們學習提出有價值、有創新、有實效性的問題,讓他們自主地去探究、研討、悟得。倡導讀書的多樣性,要求層層推進,注重實效。
第三,該研究注重學習語文與生活的聯系,既強調要從生活中吸收大量的信息、資料,加入到課堂教學中,又要求始終圍繞著教學主線,展開一切教學活動來積累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突出了重點,分散了難點,有的放矢。
第四,該研究引導教師「退居二線」,成為教學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指揮者,疑難問題的啟發者、點撥者、討論者,教學過程中教師盡量減少向學生提出問題,主要提出學習要求,突出了教師整體把握、全面駕馭教學活動的重要性,促進了教師思想的轉變和能力的提高。
『陸』 單元整體教學的關鍵特徵是什麼
單元整體教學的關鍵特徵是「聯結」和「轉化」。
單元整體教學源於美國教育家莫里遜的「單元教學法」。我國充分吸收Holistic Learning(整體學習)、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教育)、PBL(項目學習)等學習方式的成果,對單元整體教學進行了長期的實踐探索。當前,單元整體教學成為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學習方式。
學習活動的設計要以學生可以探究和實踐的活動為主,而不是以討論、分析為主;要讓學生經歷「現象—規律—概念—原理」的思維抽象過程,使學生全程參與學習。三是把學生可嫌跡以參與的轉化成可見的學習成果。學生把學習所得通過成果的形式表現出來,有利於教師明確學生的思考過程,從而調整教學設計,進一步幫助學生完善其學習成果。
『柒』 單元整體教學的關鍵特徵
1.整體性。單元整體教學在教學設計和實踐中強調「整體」,要求教師不僅僅是把課文內容簡單地融合,而要整體把握教材,具體分析每個單元的教學,通過分析每篇課文之間的聯系及各自的閉宏教學價值,形成一個有序的整體教學過程,讓學生在學習中形成自我建構單元整體知識系統的能力。
3.自主性。上世紀八十年代,教育家們開始主張「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觀念,「以人為本」的理念放在教育中,「人轎渣冊」 即「學生」,倡導教師重視學生的主體性,一切教學活動都是為了學生的發展。
『捌』 語文單元的整體性 整體性和文學性在當前語文教學中的誤區和改進策略
所謂整體性,就是把課文作為語文教學這個整體中的一個環節、一根鏈條,它既有自身的特殊性,也是整個語文教學整體中一個部件,其自身在整個語文教學中就具有科學性和完整性。事實上,從系統論的角度來看,要有計劃、高效率地完成教學任務,就必須注重課文的整體性,充分理解課文在整個語文教學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的許多教師講解每篇課文,將課文從體系中肢解割裂,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所學知識缺乏科學的系統性。我們所說的「文學性」,是指教師在教學中根據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欣賞課文的美學價值,讓學生體會課文中形式的美和內容的美,激發學生對文學作品的興趣,從而能運用美的原理感悟生活,創造美,換而言之,語文教學中的篇章,實際上是形式和內容完美統一與結合。而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或者從理論角度引導學生分析課文的構思、技巧,或者讓學生理解文學作品的「形象性」,將二者分割開來。久而久之,語文教學便陷入了枯燥、機械的境地,因而學生對課文也對語文失去了應有的熱情和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忽視課文與整個語文教學體系的關系,忽視課文自身所具有的文學性的教法,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四種情形:
⒈肢解課文,無的放矢
現行的語文教材中的篇章,都是根據《課程標准》中提出的目標精挑細選出來的,從整體上看,它們是一個不能分割的科學系統,分散來看,每一冊、每一篇課文在整個體系中都體現著一個要求具體實現的目標,對於整個系統來說,它們是構成這個系統的子系統,它們在系統中佔有著各自的地位,反映了迥異於其它對象的不同的教學屬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統攬整個教材體系,明確本冊、本課在母系統中的地位與具體目標,這樣教學才能『有的放矢』。但有些教師卻未能做到這一點,教學課文,只就本篇課文的知識點進行分析教學,將整篇課文與體系孤立開來。結果是教學如同大海孤舟,其目標性、系統性和連貫性的體現程度,就可想而知了。這無疑是一種無的放矢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對學生知識體系的形成和建立將產生不良影響。
⒉課文句讀法
有的教師在教學中,把一篇篇文字優美的課文肢解成單獨的段落、句子、詞語,對這些自以為是的「精煉」的句子或「優美」的段落進行不厭其煩地分析,反反復復,「舉一反三」;更有甚者,完全撇開課文的整體藝術性,挑選文中語段進行分析、講解、練習,練習內容總在結構、詞彙、語法等方面實施。以這種方法完成一篇課文的教學工作,老師給學生僅僅強化和注入零散的知識,缺乏語文能力的培養,忽略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的方面――閱讀欣賞,長此下去,學生對語文課的感覺只能是語法、句法、詞法的堆積,而無創慧友造。
⒊閱讀盲點
漢語有很強的音樂性,其音樂的美感附在文字中。文學作品形式的優美,內容的豐富,寓意的深遠,都體現在優雅的或鏗鏘的音調與音節中;文意深淺,思想多寡前襲槐,也蘊含於或豐富或簡潔或明快或晦澀的文字中,對於文章的理解,文章意義的整體把握,需要進行深入的研讀,由句至段而篇到形式,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反復的咀嚼,不放過一個情節、一個論點、一條論據、一個詞以及任何一個為全文意義而設置的細節和線索,我們才能真正感悟到作者的用心,挖掘文章的真正本質。當然,因為個人的經歷,因為個人的哲學觀念,因為個人的世界觀,我們可能對於文章的理解不盡相同,但可以肯定,我們必須用思想和智慧去感悟,去認識、去探究,而這就是行之有效的閱讀。因此,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非常必要的。
然而,有的教師卻認為閱讀耽誤時間,容易引起學生的厭讀情緒,相比之下,講解速度更快也更行之有效,所以對課文思路的整理總是以教師分析講解為主導。閱讀教學基本上成為一種試題形式,教學過程就是「分析」的過程,沒有「閱讀」。因此,考場上,學生遇到課本以外的「閱讀材料」無從下筆;生活中,閱禪液讀報刊雜志囫圇吞棗,意義含混難清;作文日記不知所雲。不用說,這是缺乏閱讀教學的恥辱。
⒋題海泡沫
不可否認,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過程中,一時半會還不可能完全抹去應試教育的影子。比如許多應試有方的教師,把題目內容系列化、教學內容題目化、答案要點規范化視為經驗,作為工作的法寶。這種「題海戰術」式的語文教學,應付眼前的考試或許會有短暫的效益,卻形成了高分低能的語文教學「泡沫」。學生缺乏語文學科的整體感受,缺少篇章形式內容、表情達意的實踐經驗,學生在題海中能夠自由的「飛翔」,卻不能解決真正的實際問題。長此以往,語文教學效率不僅不能提高,反而會逐漸下降。
以上幾種教法,使語文教學走進了一個死胡同。學生「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對學科和篇章不能進行整體思考,對篇章藝術缺少實踐經驗,對學科體系模糊不清,學生對語文學科興趣始而平平,繼以厭惡,終於放棄。多記幾個詞語,多做幾道題,對學生的語文能力培養又能有什麼幫助呢?徒增負擔而已。
針對語文教學忽視整體性和文學性的四大誤區,結合筆者在語文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要體現語文教學的整體性和文學性,可以從四個方面改進:
1.強化閱讀教學
古人雲:「讀書百遍,其意自見。」「讀書百遍」,固然是笨辦法,但說明讀書對理解的重要作用,閱讀不止要進行默讀而且要進行有聲的朗讀。語文課本上所選的美文,既有音調的美也有形式的美,既有思辨的美也有智慧的美,美的東西靡集於斯,就都有了很強的可讀性。教師要充分運用閱讀來教學,加強學生的直觀感知和理性認識,讓學生在音韻、形式和理性中感受美,批判和評價作者感受的美。為了減少學生重復閱讀的厭煩和盲目,教師可靈活採用多種方法進行閱讀教學,可以採用富有魅力的范讀,進行朗讀技巧的指導,閱讀與分析有機的結合等多種方法。比如教朱自清的《春》一文,可通過配樂范讀讓學生走進課文所描繪的春景中,甚至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走進大自然,體驗活生生的自然的春美。要讓學生進一步強化對作品的自然美的體驗,指導學生在朗讀中如何停頓,使用怎樣的語氣、語調是必要的,比如文中對「春風圖」的描寫部分,「母親的手」和「撫摩」兩處重音要處理得語重而情深,令人覺得溫煦而舒坦;「清脆」「宛轉」「應和」「嘹亮」讀重音,使人感到耳畔似乎響起一支充滿青春活力的春天交響曲。學生自己在掌握朗讀技巧以後,有表情的朗讀,分角色朗讀、齊讀、男女輪讀,既能避免學生產生厭讀情緒,更能從中得到美的享受。
2.廓清篇章思路
每一篇課文,作者都有一個清晰的思路,抓住了這條思路,學生就對課文有了一個整體認識。拿《藤野先生》來說吧,題目寫「藤野先生」,課文開頭為什麼要寫在東京的所見所聞呢?引導學生思考分析,明白寫對東京的失望情緒,對出國留學生的厭惡之情,是作者到仙台見到藤野先生的緣由。其中蘊涵的救國救民於水深火熱的感情也與全文愛國主義思想是一脈相承的,弄清了作者的思路之後可以幫助學生認識作者構思的巧妙,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做到高屋建瓴,這為學生進一步深刻理(清)解文意打下了基礎。
3.把握系統目標
從系統性角度來說,任何子系統的功能都必然融匯於父系統之中。所以正確把握每篇課文的具體目標,都與本冊、本套教材的整體目標息息相關。這就需要教師熟悉標准,統覽教材體系,制定準確的教學目標,並有計劃地逐步地實現「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的發展」目標,以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4.縱情作品欣賞
語文課本中有許多古今中外的精妙佳作,有精彩的修辭、動人的畫面、濃烈的情感、鮮明的人物;有完美的形式、深刻的內涵、敏銳的思想、幽深的哲理;有偉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博大的胸懷,使這些作品具有豐富的美學內容和不朽的藝術價值。當然,初中階段的「欣賞」和高中、大學的欣賞要求是不同的。《標准》明確規定「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我們教師自身應具有相當高的文學素養、高尚的人格。一個具有良好的人格和氣質的語文老師,其自身就是一支歌一首詩,其生動活潑的教法、非凡的氣質有助於進行文學作品教學、有利於帶引學生走近作品、走進作品,體悟作品的精妙,從而縱情作品,達到感悟和運用合二為一的效果。有一位教師在教《春》時,一邊用配樂的范讀、生動的講解,一邊用板書畫了一幅「春景圖」,課文的結構層次全都反映在板書上。這節課,不僅給學生以視聽的美感,而且激發了學生欣賞課文的激情。
語文教學歷來就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傳統的語文教學中一向重視作品的整體性和文學性,這一點至今仍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在當今的語文教壇上,許多有識之士也已在這方面作了探討並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總之,語文教學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切實提高語文的教學效率,還須在教學方法、課堂結構、教師素質等方面下功夫。
(責任編輯:謝先國)
『玖』 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意義
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意義如下:
1、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
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有效方法,逐漸地進行學法指導是單元整體教學的關鍵。依據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論,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發展處於具體運算階段,是想像力和形象思維發展的重要時期。單元整體教學能夠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組織教學,要想達到這一教學境界﹐則在平時需要減少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另外﹐單元整體教學在學生能力體系的構建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3、促進課堂教學的減負增效。
新課程改革以來,語文教學的課時數較之前有著大幅度的削減,現在小學階段語文的課時數為每周課時﹐約佔小學總課時數的。如何才能用較少的時間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改進語文教學的方法和技巧是一個重要途徑。當然,提高教學效率也不僅僅停留在方法和技巧的改進上,還要注意通過促進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實現其真實的、真正的總結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