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淺談對語文課程標準的理解
對於語文課程的性質,《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明確規定:「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段話已明確的告訴我們,語文課程的性質就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對於這一具有權威性的答案,絕大多數人都表示贊同。這一認同,將語文與語文課程的性質做了統一性的認識,而並沒有將其分開來理解。
對於這一權威性定論的表述以及對語文課程性質的個人理解,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我想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語文課程的性質就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對於這一個結論我是認同的,它從很大程度上囊括了「工具性與人文性之爭」的研究成果,但並沒有完全解決這個爭論。從「語文課程的性質就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這句話我們可以分出很多種結論:一、工具性與人文性有同等地位;二、工具性與人文性地位不平等(包括:工具性中蘊含人文性或者人文性中蘊含工具性)。下面來分析一下。
工具性的觀點:對語文一詞的界說,人們習慣引用葉聖陶先生的話:「平常說的話叫口頭語言,寫在紙面上的話叫書面語言,語文一名,始於1949年之中小學語文課本。彼時想法,口頭為語,筆下為文,合成一詞,就稱為語文。」語文即語言,是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合稱。語言是人類所特有的用來表情達意、交流思想的工具。由此推理得出語文的本質屬性是工具性。認為語文科的任務只是培養一種基本的生活能力,這就把語文學習的意義局限在人的「生存性』,方面。
持工具性觀點的人主要是從物質生活的層面認識語文教育,把語文教育看做僅僅是維持物質生活的一種技能。這必然決定了將語文教育的重點放在言語的技能訓練上,只是從語言學的角度孤立地看待語文教育,使語文教學較多地停留在繁瑣的語法規則和字、詞、句的規范使用上,使語文課忽略其他應有的屬性。實際上,現代語文教育不僅要求學生掌握語言的使用技能、語基知識,以應立身處世之需,而且更應注意到創造性、想像力方面,人格的塑造及綜合心理素質方面的培養,它包含了智力因素開發和非智力因素的養成,而這些恰恰是語文教育的終極目標。
人文性的觀點:對「人文」最早的解釋見《周易》,「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泛指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化,教化,即教育之意。所謂人文性,指的是一種普遍的人類的自我關懷,以人性、人道為本位的價值取向,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系、追求和關切,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象的高度珍視,對一種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其目標是追求美和善,其核心是以人為本。
持人文性觀點的人,認為工具性太狹隘,忽視了教育的對象和主體--人。而語文教育也是教育,它注重人的尊嚴、價值、個性、理想、信念、品德、情操等方面,其最主要的特色是對人的關注,對人精神的培育。語文的形式是語言文字,是表達技巧,而內容則是生活,是事物,是思想,是精神。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對祖國語文和民族優秀文化的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等。
從以上我們似乎可以看出「工具性與人文性有同等地位。」這個觀點較全面的表述《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明確的語文課程性質
② 語文課程標準的性質和作用是什麼
語文課程的性質和地位
一、題解: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
1992年頒布的語文...《語文課程標准》強調指出:「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
課程性質和標准:...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性。課程的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③ 什麼是語文課程標准
指語文教育為造就現代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所制定的標准。
面對社會發展的需要,語文教育必須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
其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④ 讀《語文課程標准》有感
近日,重讀《語文課程標准》,細細品思,這薄薄的一本書,從語文課程的性質、基本理念、設計思路,到課程目標與內容,再到實施建議……給了我們明確的指導和教學方向。課標好似我們一線教師教學生涯的指南針,著實是我們教師教學的立足點,也讓我更加明確堅定了以後教學中該著力前行的方向。
靜靜地翻看、圈畫、思索、批註……我發現書中幾乎每個部分都不止一次提到「語文素養」這個詞。課程基本理論中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課程目標與內容中也明確表明:目標的設計著眼於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這讓我對「語文素養」這個詞產生了很大的興趣,查閱資料,讓我更清晰、深刻地認識了這個詞,課標中的「語文素養」是指中小學生具有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聽說讀寫能力以胡弊姿及在語文方面表現出來的文學、文章等學識修養和文風、情趣等人格修養。所卜廳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應是語文課程的核心目標,也是我們語文教學中每一項內容的出發點、落腳點。
怎樣通過我們的語文課程的各項內容的教學逐步整體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呢?再讀課標中教學建議這部分指導時,我知道了要想更好地做到這一點,我們教師就應確立適應社會發展和學生需求的語文教育觀念,注重吸收新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在不斷提高自身文學素養和專業素養的基礎上,立足課標,深入教材,研讀文本,在語文教學中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在這個短暫的寒假裡,我再次學習了20xx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課程標准主要分成三個部分:前言、課程目標與內容、實施建議以及附錄部分。下面就我自己對課標中課程基本理念的學習,談談自己的感受。
語文課程不僅是一門學習語言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還因為語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本特點。這就要求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不僅肩負著教會學生如何在生活學習或者家裡、學校、社會中使用這種語言工具,還要提高學生的思想文化修養以及自身的精神成長。
基於語文課程的特殊性質,這就奠定了我們語文課程設計的基本理念。首先,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不同於其他課程,它更多的是一種長時間的感性思維的生成產物,不像數學等課程有那麼明確的結果。而且,我個人認為:無論哪個國家的語文課程作為國家教育的根基課程,它的教育效果並非一朝一夕能體現的,而是需要時間的累積和沉澱去慢慢散發出來的,這大概也就是所謂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吧!其次,要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因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有著深遠的影響,所以我們理應該重視。但是除了對學生進行適當地愛國主義政治的宣揚和所謂的正確的價值取向以外,還應該重視學生對語文材料的獨特理解和收獲,培養孩子的個性意識,因為沒有自己思維和個性的`人,不時淪為他人思維的奴隸,就會淪為時代發展的奴隸。而語文課程實踐性的特點,我們也應該注重全面地發展學生的聽說讀寫想等各方面的能力。再次,積極倡導自主褲絕、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通過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以及評價方式的設計等都會影響到學生學習方式的形成。在這過程中,教師所起的作用也是至關重要的。最後,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當今社會全球化發展使得世界各國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也越來越頻繁,所以為了適應世界發展趨勢,我們的語文課程的建設不僅要繼承我國語文教育的優良傳統,更應該拓寬語言學習和運用的領域,開闊學生的國際視野。根據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區域不斷進行開發適當的課程資源。
總而言之,語文課程的性質決定了語文課程的設計區別於其他課程的。作為義務教育的課程中的根基課程,語文課程的設計更應該符合為整個民族的未來的生存和發展培養實用型人才的標准。
⑤ 什麼是語文為什麼要學它有什麼用呢
一橡歲、含義
語文是語言文字、語言文章或語言文化的簡稱,其本義是語言文字。語文是偏重從文獻角度研究語言和文字的學科總稱,一般包括文字學、訓詁學、音韻學、校勘學等。
中國由於古代文獻豐富,文字比較特殊,語文比較發達,廣義的語文也應該包括語言學,也就是語言學和文字學的總稱,但現在由於國際學術分科中語言學是一大類,所以目前反而是語文學從屬於語言學,成為語言學的一個分支。
二、原因
1、語言和文章、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簡約式統稱等都離不開它。它是聽、說、讀、寫、譯、編等語言文字能力和知識,文化知識的統稱。
2、語文是口頭和書面的語言和言語的合稱,是語言規律和運用語言規律所形成的言語作品的言語活動過程的總和。
3、語文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一門教學科目,其教學的內容是語言文化,其運行的形式也是語言文化。
4、語文的能力是學習其他學科和科學的基礎,也是一門重要的人文社會學科,人們交流思想的工具。
三、意義
1、《語文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徵。
2、「人文性」著眼於語文課程對於學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課程所具有的人文學科的特點。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強調語文學習的過程,謹如塌既要學生實現自我成長,也是激發學生創造力和生命力。
文字在人類歷史中的作用
人類長期只有口語傳遞信息,用文字記事傳遞信息形成的書面語歷史較短。系統的語言成為人和禽獸分離的重要工具,文字使人類能進入有歷史記錄的文明社會。
把時空的影像變化轉碼成視覺可見的符號系統,使後人能通過間接的文字想像出畫面,了解歷史和學習技術經驗。使文字成為文化的主要載體。
文字突破口語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是人類可以在書面語的基礎上完整地傳承人類的智慧和精神財富,使人類能夠完善教育體系,提高自己的智慧,發展科學技術,進入文明社會。
中國文字的演變,大體經歷了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草祥圓書——楷書——行書等幾個階段。這是符合文字的發展由繁到簡,由不規范到規范的規律的。甲骨文、大篆、小篆可以合稱篆書。那麼,篆、隸、楷、行、草書便構成了中國書法的五種字體。
語言承載信息,同時需要一種具象的表現形式,這種形式可以是文字或語音或者姿勢等等,只要有一種就可以將直接的認知與信息橋接。
⑥ 小學語文教師學習語文課程標準的好處
課程標准,顧名思義就是規定某一學科的課程性質、課程目標、內容目標、實施建議的教學指導性文件。課程標准與教學大綱相比,在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實施建議等幾部分闡述的詳細、明確,特別是提出了面向全體學生的學習基本要求。 在語文常規教學中,課程標准所起的作用遠遠大於它本身的價值。 首先,它制定了語文學科的課程目標與內容。 這就使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目的性更明確。在學科教學的過程中有的放矢。在預設教學的過程中,使預設更有方向性,更具可行性。 其次,它提出了語文教學的實施建議。學習課標,裡面的概念、理論、條目誰都會復制粘貼來引用,可課標不僅僅是拿來看的,也不光是埋頭想的,更是用來對照做的!要想讓青年語文教師真正領悟《語文課程標准》,不能做文字的搬運工。我設計的圍繞課標進行的專欄交流,是以「踐行」為核心。我想,這才是大家迫切需要的。
我們一線語文教師對《語文課程標准》的踐行,基本上離不開「教材」和「課堂」。所以我將盡量依託這兩個載體,和大家從實踐的角度來比對《語文課程標准》。希望能拉近教師與《語文課程標准》的距離,也有更多的機會去用《語文課程標准》里的標准來衡量自己的教學實踐。
《語文課程標准》這本書很薄,但分量很沉,為了讓大家聽起來更舒服,感受更清晰,我將借「起承轉合」之名,讓這四個字帶上《語文課程標准》的味道:「起」是「緣起」,主要對《語文課程標准》的前言部分進行解讀;「承」是「相承」,主要針對該書的第二部分「課程目標與內容」;「轉」是「翻轉」,「合」是「契合」,這兩者主要針對第三部分「實施建議」。
⑦ 語文育人,與時俱進——讀《語文課程標准》(2022年版)有感2022-07
新版語文課標已經陸陸續續被許多專家名師進行深入解讀,與2011年課標相比,新版課標不小的改變,對教態腔師「為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帆舉衫「怎麼教」都進行了具體的指導,體現出對教師教學理論的實踐和教學能力的提升的重視,也表現出對於語文學科育人功能的重視。課標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不斷更新,教師更應該與時俱進,提升自我。
首先,從理論上,課標明確了語文課程的概念,即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課程的理念包含了核心素養的發展、學習任務群的構建、課程內容的整合、學習方式的變革、評價導向作用的重視。由此,教師要使得學生可以通過語文課程學習,形成文化自信,能夠進行語言運用和審美創造,具有思維能力。答毀
其次,從實踐上,課標提出了課程內容主要以學習任務群組織與呈現。什麼是「學習任務群」呢?就是設計語文學習任務,要圍繞特定學習主題,確定具有內在邏輯關聯的語文實踐活動。教師要綜合考慮教材內容和學生情況,設計不同類型的學習任務,依託學習任務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和學習資源,安排連貫的語文實踐活動。這和之前熱門的大單元教學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以大主題或大任務為中心,對學習內容進行分析、整合、重組和開發,形成具有明確的主題、目標、任務、情境、活動、評價等要素的一個結構化的教學形式。「學習任務群」有幾種類型呢?主要有三種不同類型:基礎型、發展型、拓展型。具體有: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
在這里,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新舊課標之間的差異。同樣是要求識字、寫字、閱讀、鑒賞、表達、交流、梳理、探究。而新課標按照內容整合程度的不同,分層面設計學習任務群,明確每個學習任務群的要求,對教師的教進行了更為細致清晰的要求。
最後,對於教師來說,新課標帶來的諸多新變化無疑意味著新的沖擊與挑戰。是固步自封,視而不見,還是積極探索,與時俱進,這是每個教師需要面對的一個問題,一個態度問題,一個能力問題。
新課標對學業質量進行了詳細描述,初中學段就有兩頁之多。我想這些學業質量的描述,不僅僅是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更是對教師教學能力的考驗。教師必須要堅持終身學習,提升專業素養;立足教學實踐,提升教研水平;適應時代要求,提升信息素養;聚焦關鍵問題,學習典型經驗;依據課改理念,設計教學內容。
擁有真才實學才能立足於世,新課標所強調的語文熏陶感染作用,何嘗不是對教師的要求呢。相信通過對課標的不斷學習,教師打破思想的束縛,激發教學的熱情,與時俱進,讓自己的教學走向開放與敞亮,語文學科一定能充分發揮育人功能,培養時代新人。
⑧ 語文課程標準的性質和作用是什麼
語文課程標准或語文教學大綱,是由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制定頒發的,用綱要形式規范語文課程的指導性文件;作用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
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為造就現代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
面對社會發展的需要,語文教育必須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
設計思路
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各個學段相互聯系,螺旋上升,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
⑨ 教學設計為什麼要遵循語文課程標准
教學設計要遵循語文課燃返程標准為了教學設計優化。依據《小學語文課程標准》,保證語文教學的系統性和整體性。
1、依據《小學語文課程標准》,保證語文教學的系統性和整體性。
2、依據豎滲學生實際,把握學生語文學習余段脊的最近發展區。
3、依據教師自身條件,實現教學設計優化。
⑩ 小學語文教師學習語文課程標準的好處
一、目標明確
作為一線的小學語文教師,新課標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學目標更明確了,再一次更清晰的認識到小學語文,首先姓「語」,其性質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新的課程標准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一是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二是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二、改變模式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個案研究和收集。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我們的第一步就是先學會編寫切合我們學生實際情況的導學案,然後讓導學案慢慢融入課堂,讓老師學會讀、說、練相結合,力求讓我們的課堂更高效。
三、體現「語文美」
語文課就要應有濃厚的語文味。而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引導學生去體驗、去發現、去感悟語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語文教學必須從語言文字入手,引領學生對語文作品反復涵詠體味。給學生創造充分閱讀的時間,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的心靈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師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大量閱讀、細細品讀、深情誦讀中反復體味,學會寫感悟,學會分享,重視語文課堂的課前五分鍾和國旗下的美文分享,通過自己的聲音把最美的語言和最大的收獲分享給同學們。
四、圓夢明天
通過改變新的教學方法,希望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主動的學習,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有較大的提高。在實踐工作中,我將不斷總結反思,撰寫教學日記、教學案例、教育隨筆等;努力把課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課堂教學呈現出民主、和諧、師生互動、生動活潑的新面貌,相信通過不斷的努力,我們的語文課堂的明天更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