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完成一節語文課的預設問題

如何完成一節語文課的預設問題

發布時間:2023-05-19 09:25:57

1. 如何處理語文課堂上的"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一、重塑師生關系,促進動態生成

學生作為一個現實的、主動的、具有創造性的。生命體,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更是教學「資源」的重要構成者與生成者。他們在課堂活動中的表現,無論是以言語,還是以行為、情緒方式的表達,都是教學過程中的生成性資源。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為學生搭建展示個性的舞台。試想,如果沒有主體的參與、沒有師生的相互交往、積極互動作用於課堂教學,怎會有動態生成?筆者以為,動態生成得以表現和達成的最基本的形式和途徑便是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了解每一位學生,相信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並努力地將其貫徹到自己每一天的教學實踐中,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的形成就不是一個美麗的童話,具有生命色彩的動態生成便一定能得以活躍在教學過程中。

二、挖掘教材內容,進行充分預設

教學是有目標、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要想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必須進行充分的預設。因此,預設是教學的基本要求。而針對性地處理好教材,合理利用和開發課程資源,是進行教學預設的重點。
教材是落實課程標准、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載體,也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教師深挖教材內容,進行充分預設,既能使自己准確把握教材,有針對性地處理好教材,又能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如魚得水、游刃有餘。

2. 如何處理好課堂的預設與生成的

預設是課前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的預先設計。生成是指在具體教學中,因學情的變化,對目標、內容、過程、方法的適當調整以及在教學中由於教師的教學機智和合理調控,產生有價值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學生出色的、出人意料的回答,教師精當的點撥或講解,這些資源的出現和適時運用,使課堂閃光,使學生頓悟,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或方法上實現自我建構。充分的預設,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保障。只有課前精心預設,才能在課堂上動態生成。然而課堂教學是千變萬化的,再好的預設也不可能預見課堂上可能出現的所有情況。課堂上出現了意料之外的情況,教師可以而且應該調整預設,給生成騰出空間,機智地駕馭課堂,讓課堂呈現別樣的精彩。
教學是預設與生成的矛盾統一體,課堂教學既要有預設又要有生成,沒有生成,課堂就是封閉僵死的操練,沒有預設,課堂就是胡亂無序的盲動。《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動態生成。就像布魯姆說的:「沒有預料不到的結果,教學也就不成為一種藝術了。」本文就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處理好預設與生成關系的幾種策略的實施作以下探討:
一、重塑師生關系,保進動態生成
課堂教學是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經歷。學生作為一個現實的、主動的、具有創造性的生命體,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參與課堂教學。他們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更是教學「資源」的重要構成與生成者。他們在課堂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學習興趣、積極性、注意力、思維方式、合作能力,提出的問題與爭論乃至錯誤的回答,無論是以言語,還是以行為、情緒方式的表達,都是教學過程中的生成性資源。由此可見,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要善於抓住課堂上的每一個契機,為課堂生成製造空間,從而給學生搭建一個個展示個性的舞台,讓學生的筆管汩汩流淌出個性化的思想和語言,使其率真的思想與張揚的個性躍然紙上。試想如果沒有主體的參與,沒有師生的相互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作用於課堂教學,怎會有動態生成?因此,動態生成得以表現和達成的最基本的形式和途徑便是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只有了解每一位學生,相信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感謝每一位學生,並努力地將它貫徹到自己每一天的教學實踐中,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的形成才能不是一個美麗的童話,具有生命色彩的動態生成一定能得以活躍在教學過程中。
二、挖掘教材內容,進行充分預設
古人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不打無備之仗,成功只垂青於那些有準備的人。教學是有目標、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要想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必須進行充分的預設。因此,預設是教學的基本要求。而有針對性地處理好教材,合理利用和開發課程資源,是進行教學預設的重點。教材是落實課程標准,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載體,也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深挖教材內容,進行充分預設,既能使自己准確把握教材,有針對性地處理好教材,又能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如魚得水、游刃有餘。
三、設計彈性方案,拓展自主空間
在教學中,預設是必要的,但同時是有彈性的,有留白的。因為教學過程本身是一個動態的建構過程。這是由學生的原有經驗、知識結構、個性等多方面的復雜性與差異性決定的。因此,教師充分考慮可能會出現的情況,在預設時,加強科學性、計劃性,為動態生成預留「彈性時空」,為學生的發展提供足夠的空間,從而使整個預設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給生成留足空間。特別是在實施過程的設計上要「大氣」,不求老師一廂情願、滴水不漏式的預設,重在全程大環節的關聯式策劃。
四、積累教育智慧,駕馭實施過程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很多沒有想到的「可能」,這時教師怎樣發現學生回答中富有價值和意義的、充滿童趣的世界呢?除了善於傾聽,教師要不斷捕捉、判斷、重組課堂教學中從學生那裡涌現出來的各種各樣的信息,隨時把握課堂教學中閃動的亮點,把握促進課堂教學動態生的切入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成為知識的呈現者、對話的提問者、學習的指導者、學業的評價者、紀律的管理者,更要成為信息的重組者、動態生成的推進者。通過不斷處理信息來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同時,以自己的教育智慧有效地推進課堂的生成,從而與精彩相約於課堂。教育智慧的形成,非一日之功,有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
綜述以上,我們知道:預設是前提,生成是關鍵,將預設和生成結合起來不僅是一種教育的科學,更是一種教育的藝術。課堂上,只要教師能善於營造和諧、愉悅的氛圍,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有問題隨時提出,有感受隨時發表,教師因勢利導,抓住疑點、重點、閃光點,通過師與生、生與生的交流互動,碰撞出思維、情感、認識的火花,從學生的質疑問難和獨特體驗中發現學生在知識、情感和心理上不斷生成的需要,並對自己預設的教學作出富有創意的調整,那麼,我們一定能收獲無法預約的精彩。

3. 如何處理語文課堂上預設和生成的關系

如何處理語文課堂上預設和生成的關系?
答: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處理二者之間的關系:
一、精心預設,感受愉悅
1、用動態預設,作為「互動生成」誘因。我們知道:語文課堂教學的內容存在著很多的不可預測性和不確定性,這是語文課堂教學的特點。鑒於此,我們在教學切入點的選擇、重點的把握以及難點的確定都要做到符合教學實際,即應該是現時的、真實的和靈活的,課堂教學要在教師的引導和組織下動態生成。這一過程在保證教學大方向的前提上對教學內容進行了適度的調整,既體現了預設的彈性,又讓學生有生成中感受到了思考的愉悅。
2、整合多元預設,呈現「互動生成」靈性。教學的目標如何才能具體化?各維度和各層次的目標如何才能隨著教學進程逐一達成?教學內容應怎樣呈現?教學流程要如何設計?運用哪些教學方法?教師在課前必須思考這些問題,因為教學預設時教師的思維方式是分析性的。而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卻是直面真實的教學,故教師必須根據師生在課堂中交往互動的具體進程來整合課前的各種預設,教師的思維更多地表現為整合性,使生成富有靈性,方能彰顯師生智慧。
這樣的課堂,可能學生的有些質疑是教師始料不及的,但只要教師在課前認真解讀課程標准,鑽研教材,以生為本,在預設中充分尊重學生,提供學生探索「未知」的時間與空間。這樣多元化的預設就能使教師在課堂上左右逢源,適時關注課堂生成的靈性,關注學生在課堂中個性化的生命活動,真正體現以學定教,當然這樣的課堂一定是精彩的。
二、動態生成,感受「逾越」
1、創設環境,准備「逾越」。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努力構建一種開放的、和諧的、愉快的,能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真正凸現的學習環境,為學生創造一個學習知識的平台,喚起學生學習的動機,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和慾望,從而讓學生能在課堂上不斷生成能促進課堂發展的教學資源。
2、引導感悟,實現「逾越」。動態資源生成是一種以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為依據的教學新情景,是以師生生命為載體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隨時引導學生感悟,讓學生的知識在建構中遷移,能力在遷移中發展,人格在發展中完善,更要時時挖掘動態資源。這樣,才能讓學生擁抱文本,超越文本,返歸自我,超越自我,實現逾越。
3、智慧提升,享受「逾越」。「教學就是即席創作。」教師要做好捕捉動態生成資源的准備,當課堂上出現動態教學資源信息時,教師的第一反應是辨識其價值,去偽存真,並做出教學決策:是否有用?何時使用?怎樣使用?繼而確認資源特點,取其精義,並將之融入教學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層層追問,不斷促進學生思考,同時,抓住那些閃光的火花,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使學生的學習智慧不斷攀升。最終讓學生在體會成就感時,享受到思考帶來的愉悅。
總而言之,預設和生成是辯證的對立統一體,兩者是相互依存的,沒有高質量的預設,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反之,如果不重視生成,那麼預設必然是僵化而缺乏活力的。故只有預設與生成並重,課堂才能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精彩。

4. 小學語文如何精心設計問題

一、課堂提出的問題,課前要根據課文內容通盤考慮,做到環環相扣。
在上語文課之前,除了要鑽研教材,把握住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確定教學目標外,還要在師生互動環節的提問上做通盤的考慮,既要考慮把教學的重點難點設計成一個一個的問題,又要做到問題與問題之間有一定的銜接,一定的梯度,使整節課渾然一體,扣住學生的心弦。

這就是心理學上認為的目標的定向。如果問題是一忽兒東一忽兒西,學生的思維不能集中到一個點上,很快就會失去興趣。一旦學生對問題失去了興趣,課堂氣氛又怎能活躍起來呢?

課前根據課文的主要內容上設問。學生閱讀課文時,往往感到一讀就懂,但又不能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中心思想和結構線索,因而對課文的理解是含混不清的。教師課前設計教案時可以從全篇的主要內容入手,精心設計提問,做到問題環環相扣,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如《再見了,親人》一文,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親人指的是誰?再見了親人是誰說的?志願軍把朝鮮人民當作親人,可見情誼非常深厚,課文是從哪些段落表現他們情誼深厚的?通過三個問題的解決,使學生從整體上看清了志願軍與朝鮮人民的深厚情誼。

二、課堂提出的問題應簡明扼要,切忌繞彎子。
語文課堂提問與其說是一門技術,倒不如說是一門藝術。因為漢語言文字實在是太豐富多彩了,同樣的意思可以用多種不同的語句表達出來。而語文課堂提問卻應該簡潔明了,少用專業術語和繞彎子。有時本來很活躍的課堂,因為一個問題問得不當,學生沒有弄懂意思,往往氣氛很快沉悶下去,教者可能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還不知什麼原因。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一個好的問題會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能激發學生創造力的萌芽。因此要對提問進行巧妙地設計,使思考不再是學生精神上的負擔,而是一種身心上的歡樂和享受。

1、在關鍵的內容上設問。

所謂關鍵的內容,是指對全篇課文的理解有重要作用的或學生不易理解的某些詞句和章節。抓住這些內容設問,往往可以牽一發而動全身,對理解課文、體會感情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講《一個蘋果》一文時,可以選取課文中蘋果的來歷和經歷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從蘋果出發抓住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而達到教學目標。

2、在內容的矛盾處設問。

不少課文在內容上會有些看起來似乎「自相矛盾」的地方,其實這正是作者落墨的著力之處。在這些地方提問,往往可以引導學生把課文理解得很深,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如《挑山工》,為什麼挑山工所走的路比遊人長一倍,而所用的時間卻並不長?在這里設問,能夠造成學生思維的起伏跌宕,讓他們學會分析和解決問題。

3、在內容的重復處設問。

不少課文,作者運用了重復的修辭手法,以強調某種感情的強烈和深沉。在這樣的地方設問,可以引導學生充分分析體驗作品的感情內涵。如《林海》中,「感到親切、舒服」出現了三次,作者分別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感到親切、舒服的?是怎樣表達對大興安嶺的這種感情的?又如《燈光》一課中,「多好啊」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了幾次,各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他們在說這句話時,看到的是什麼,可能想到了什麼?
三、課堂提出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深度,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語文新課程標准中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文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這在語文素養方面對學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因此,我們在語文課上,不但在知識目標、能力目標上要設計提問,還要在情感目標、發展學生的思維上提出一些問題,以使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有所發展,在思維上也有所拓展和提升。

一些課文會在結尾處設置懸念,讓學生展開想像。這時教師可以在內容的拓展處設問啟發學生想像,促進學生的思維。如《凡卡》一文在凡卡睡熟並做著甜蜜的夢的地方結束了。但夢總是要醒的,想像一下,凡卡睡醒以後,會發生什麼事?凡卡的信,他爺爺能收到嗎?他的信如果落到老闆手裡後,其命運又會怎樣?凡卡如果逃了出來,是流浪還是去找爺爺?通過這些問題,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同時也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另外,在實施課堂提問時要使所提出的問題簡明清晰,讓學生明白老師在問什麼,自己要怎麼做,並通過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來解決問題。教師從學生的回答中可以獲得一定的教學反饋信息,教師對學生的回答所做出的總結、評價或指導使學生對自己的理解認識獲得一定的反饋信息,學生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進行積極思考並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聯系課文去進行判斷推理,從而獲得新的知識。

5. 語文課堂應如何設計問題

文昌市聯東中學郭健在此次的研習活動上,我們探討了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各篇課文的教學設計是否合理,《敬畏自然》一文的教學設計中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作者用哪些方法,讓讀者明理呢?對這個問題我們不少老師都不大贊同,有的老師認為問題設計的太籠統,有的老師認為問題設計讓學生難以理解,不知道從哪些方面回答。這個話題也讓我深思,到底語文課堂應該如何設計問題呢?下面我就談談自己一些看法。
一、問題設計要根據內容而定。
首先語文教學內容存在體裁的差異,就中學語文而言,就有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小說、詩歌、戲劇等多種體裁,每一種體裁都有自身主導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記敘文有記敘的要素、記敘的順序和表達方式;說明文有說明的方法、說明的順序、說明的語言;議論文有議論的論點、論據和議論語言等。各種體裁的文章教學內容相去甚遠,教學問題的設計要依此為依據。其次就單篇課文而言,不同段落之間,教學重點、難點亦有變化。教師教學時要慎重對待,不可一視同仁。
二、設計問題可以根據課文提示語和課後問題與探究
課文的提示語是語文編委根據所選課文特點,而對中學生在閱讀課文時的一種提示或思路點撥,它往往有助於學生走進課文,理請思路,把握主旨。教師在上課時若能充分利用課文的提示語來設計問題,就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快速進入課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樣課後問題與探究是編委針對教學精心設計的問題,它有助於幫助學生掌握課文重點,鞏固對課文的學習。所以我們教師在上課時,對課後問題與探究決不能漠然視之,而是要從中挖掘出有價值的問題作為教學突破口,來貫穿在教學過程中。
三、問題設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
教師應多與學生接觸,探知學生的認知心理,設計出難易適中,且學生感興趣,樂於回答的問題。就目前學生而言,他們思想開放,喜歡評價是非,對新興事物感興趣,且善於思辯。根據學生這些特點,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切忌古板、機械、深澀,而應形象、婉曲和層層推進。問題設計得形象生動,含蓄委婉,才能激起學生的無限興趣,使他們樂於回答,而問題設計得具有層遞性就像一個個小台階,引導學生拾級而上,從而使問題得到圓滿解決。
四、問題設計要有啟發性、條理性 。
啟發性的問題能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能誘發學生展開思維。同時要解決文章中的一個難點或一個重點問題,往往靠直接提問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這時需要設計一組問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調動學生的思維,從而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五、問題設計要以學生能夠理解、容易接受的方式來表達。
問題設計時要根據學生的生活閱歷、文化修養去選用他們一聽就懂,一看就明白的語言。教師要做到用准確、形象的語言,使學生迅速地明白、領會所學的知識;用生動、幽默的語言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留下深刻的印象,不易忘記,營造和諧、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使整個互動過程充滿生機勃勃的活力。
總之,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教學問題設計方法靈活多樣,教師應善於從平時的教學中總結和歸納,來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我們的課堂才會充滿活力!

6. 新課標下如何備好一節語文課

新課標下備好一節語文課的方法:

正確把握課標與教材是備課的基本:

教材是新課程的重要載體,是實現課程目標、實施教學的重要資源,它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了預設的基本線索。沒有對教材的深刻理解,就沒有對文本的正確把握,我們的教學就會偏離方向,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學生也就會不知所雲,喪失學習興趣。

1、把握課程標准。課程標準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指明燈,教師在備課之前應該認真地理解課程標准,為自己即將展開的教學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

課標對各個知識模塊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建議進行了非常精闢的闡釋,同時,把整個九年義務階段的知識全部羅列。只有理解課程標準的實質,才能與時俱進、居高臨下地鑽研教材,確定目標,探索創新,指導教學。

2、把握教材內容。教材是無數專家用心血與經驗編寫而成,是課堂教學的一個載體。教師拿到教材後要先對本冊教材的編寫理念、編排特點及內容結構有清楚的認識,對整個知識體系有全面的感知。

再針對上課內容進行具體解讀,吃透教材,感悟文本,把握教材特色,和教材平等對話。教師只有研究教材體系,明確教學任務,弄清教材的基本結構、指導思想、知識技能、編寫意圖、內涵外延和深度廣度,才能最終明確教學目的與要求。

3、把握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在知識結構中起紐帶作用,是教學內容的知識核心。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對每課教材做深入鑽研和細致分析,弄清要講的知識的來龍去脈,掌握其確切的含義及其規律。

精心組織教學語言解讀,確定怎樣開頭,怎樣過渡,哪些應該先講,哪些應該後講,哪些應該貫穿課程始終,怎樣結尾。思路要井然有序,講解就會條理清晰,使學生在重點、難點等關鍵問題上能夠得到透徹的理解。

精心設計教學方案是備課的重點:

教師備課的目的就是如何達到新課標的要求。教學方案的設計是在認真研究教材、學生和環境等的基礎上,進行規劃課堂教學的活動,是一個動態的、持續創造的過程。教師的備課應當通過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做到「五精」,來體現學科特點、教師特色,利於學生的發展。

1、精心設計教學目標任務。新課標要求教師備課的有效目標必須把握三維目標,即結果性目標、程序性目標、體驗性目標,注重三維目標的互動整合,逐步形成素質。一篇課文的教學目標編者已經在《教師教學用書》中提示,在「思考練習」中也有暗示。

我們可以結合自己「鑽研教材」所得,決定是照用,還是進行一些調整。而具體到每一課時,需要完成哪些教學任務,達到哪些教學目標?這些目標與整篇課文的目標形成什麼關系?我們得認真思考,精心設計。

2、精心設計教學流程。教學流程的創設應體現如下特點:有利於教學情境創設;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有利於合作學習;有利於自主體驗;有利於全員參加;有利於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節課,怎樣導入,怎樣過渡,怎樣總結;安排哪些環節,哪個環節先,哪個環節後,哪個環節主,哪個環節次;這些環節分別指向什麼目標,之間存在什麼聯系等等,我們都得認真思考。在教學備課中,可先預設板塊,使之能輻射全文,有效地統領對整篇文章的感悟。

3、精心設計問題。問題是思維的核心。只有提出具備一定深度的問題,才能引發學生的積極思維,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所以教師備課的重點是設計好有效的問題,起到綱舉目張的效果。

只要我們精心地設計問題,充分相信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多設計話題性、開放性等問題,讓學生在積極探索的過程中,就能使學生學到的基礎知識得到應用,擺脫長期教師傳授的學習模式,使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索、不斷創新的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培養。

4、精心設計作業。長期以來,人們往往把作業的功能定位於「知識的鞏固」與「技能的強化」上,導致作業陷入了題型呆板、形式單調、內容封閉的誤區,這樣嚴重禁錮了學生潛能的發展。

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應從作業的主體――學生出發,既要在具有趣味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的前提下設計作業。例如設計一些趣味性作業,把知識寓於故事之中,有趣的故事情節吸引了學生,「吊」起了學生學習的胃口,讓學生「吃」得有滋有味,使學生願做、樂做。

7. 如何巧妙設計好一堂語文課

如何設計一節高效的語文課一、認真地備好每一節課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首要條件。正如於永正老師所說,備課不等於寫教案,備課其實包括鑽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學生、考慮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寫教案等。寫教案只是備課的最後一個環節——把鑽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學的目的要求、重點難點、教學過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關教學的信息記錄下來,是」備忘錄」--供課前翻閱,以便把課上好。備課是教學的重要行為之一,是教師上好課的關鍵,如果備課無效,教學就必然無效。我們花氣力研究備課實際上是「磨刀不誤砍柴工」。所以我認為備課的研究應比教學其他環節的研究更為重要,要大力提倡和實施有效備課。教師應該從學生學習活動的角度來備課。這堂課會有哪幾項活動,怎樣安排,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怎樣指導,怎樣與學生互動,在活動中怎樣進行評估和調控等等,應該是教師著重考慮的問題。而且不僅需要事先備課,還要學會事後備課,就是進行教學反思。通過閱讀一些教學著作,發現很多特級教師在成長的過程中都進行了大量的教學反思。怎樣把課前備課和課後反思相結合,是我們要進行研究的問題,這也是一個創新。教師要對教材進行創造性的處理,把學生作為教學的基本出發點,關注學生的發展。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新課標以學生為主體的體現。但有很多課仍然是先教師講,然後要求學生配合教師。例如,我在教學《蘇州園林》一文時,我先讓學生自己體會作者描寫的園林美圖,學生很快找出了一些美麗的景物,然後我便按自己備課的教學思路,來概括園林獨具特色的特點,卻忽略了學生自己對於途中風光的體會。那麼,怎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這是一個基本的問題,是我們應該一起認真研究的問題。只有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主角,其創新思維的發展才能有一個比較大的空間。同時,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思考的多樣性,尊重學生思維綻放的火花,要始終把學生放在心裡,也就是說備課一定要備學生。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有效使用教材,加大學生的發展力度,增強教育的責任心,增強教育的服務意識。教師一方面要盡可能的豐富教材資源,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學習材料;另一方面要能夠為學生提供主體教材資源,為學生提供優秀的活教材,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要使自身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真正起到身教勝於言教的作用。

二、加強學生課堂上的學習體驗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條件。在新課程改革的課堂中,學生的學習體驗,一般來源於強烈的認知沖突,並在親歷性的認識和實踐活動中解決問題,獲得體驗。例如,我在教學《尊嚴》一文時,先讓學生感知傑克遜大叔和年輕人的情感變化,感受年輕人既虛弱又堅定的語氣是因為什麼,年輕人為什麼不肯吃東西,然後再讓學生帶著自己對文中人物的理解,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樣,學生在讀後,基本上都能體會出文中人物的情感脈絡。所以,不斷的強化和拓展學習活動體驗,有利於為後續學習積累新的經驗。同時我們教師要在教學中為學生疏通必要的信息通道,使教學更加開放和對話,讓課堂成為融入學生的生活世界,讓學生在生動的信息背景下進行思維的加工,形成新的思維成果。如學生在寫作時,都想到了可以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使文章顯得生動、形象,但很多學生的比喻都天馬行空,不貼切實際,於是,我便悄悄地引導學生去聯系生活,用生活中較常見的物體作為比喻、擬人的對象,這樣就使文章顯得更為生動、形象,可讀性、精彩性也增強了不少。當然,在課堂中,我們還應該強化學生的個性化的體驗。引導學生去努力質疑,鼓勵學生進行有效的、民主的對話,在沙龍式的課堂思辨中不斷擦出創新的火花,在有價值的課堂論辯中使學生成為有自己思想的學生。
三、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條件。《語文課程標准》中明確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是目前新課程倡導的新教學理念,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是三種基本的學習方式。隨著新課程的全面實施,對課堂教學有了重新認識和定位,學習方式作為新課程理念之一用來指導我們的課堂教學行為,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對學生的成長、發展來講,它的意義和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我曾嘗試著在課堂上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去感知課文內容,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性大大增強了,但此時,教師的引導則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學生的自控能力及目標明確性較弱,正確的引導能更好的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當然教師的引導應著眼於引,不可操之過急。當然在課堂教學中要真正體現學習方式的作用,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必須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
1、處理好教師與學生、個體與小組之間的關系。教師除了組織正常的課堂教學,更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就學生個體及小組的學習品質、態度、方法和習慣的培養,而不是像傳統教學,一切由教師包辦;教師的作用也僅不是對個體學習、小組學習內容的重復。所以,在新教材的教學中,要實

閱讀全文

與如何完成一節語文課的預設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5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9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