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談談如何創新語文教學

談談如何創新語文教學

發布時間:2023-05-19 14:11:29

Ⅰ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實現創新教學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實現創新教學
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如何在教育中,尤其是在基礎教育階段,重視學生個性發展,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創新精神,是我國當前教育改革最緊迫、最困難的任務。
一、小學語文的創新教育需要創新型的教師。
進行創新教學,關鍵要有創新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學生的直接榜樣,教師的創造性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教師的思維方式和思維品質及創造精神,能為學生的創造行為提供示範,並滲透到一切教學活動中。心理學認為:只有教師本人是創新型的,他才發現、重視並有目的、有計劃地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那麼,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格。
教師創新意識的確立,是一場教育思想的深刻變革,涉及到人才觀、學生觀、質量觀、教學觀等諸多方面。創新教育是充滿「愛」的教育。愛,不僅是教師應具備的職業道德修養,而且是兒童身心發展,生命成長的原動力,是生命中一種創造性的整合力量。過去,我們強調教育的主要功能在於改變人,而今我們更強調教育的主要功能在於影響人。愛的教育是在尊重學生人格的基礎上教師以自己生命的激情去激發學生生命的激情,使兒童真切地感到生活的溫暖和學習的價值。在愛的陽光下,消除一切煩惱、困惑、膽怯、浮躁,引發內心深處的天真無邪的本性,從而誘發創造的潛能。
創新教育也是一種「活」的教育。現在學校里的規矩很多,課堂上的規矩更多。如:發言必先舉手,老師同意方能開口;發言必站立,老師不發話,學生不得坐下;不許在老師講話時插話,否則視為不敬;坐則要昂首挺胸,雙手放膝,兩眼平視等等如此之多的規矩,思想上的條條框框必然束縛兒童的思維,窒息兒童的創新精神。當前,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著學生發言眾口一辭,作文千篇一律,甚至編造假話,哄騙家長和老師,使有識之士深感憂慮和擔心。我們提倡「童言無忌」,提倡兒童「思維無禁區」,讓兒童暢想,暢言,精神上處於一種自由、放鬆的狀態。在這種氛圍中,任想像馳騁,任感情激盪,任思路放縱,多種想法涌動,交匯自然會碰撞出創造的火花,引發創新的潛質。教師的創新精神,主要是探索、求異精神,這種精神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中,不僅以次影響學生,還表現在對教學的藝術境界的永不懈怠的追求。
創新過程肯定會遇到挫折,遇到挑剔諷刺的打擊,也會遇到來自內心的惰性、慣性、以及懦弱和動搖的阻撓,因此,教師還必須具有穩定性和創新人格。我國著名創造教育家段繼揚對中外學者的研究成果進行綜合後認為,各類創造人格的共同特徵是:興趣廣泛,求知慾強;思維靈活,反應敏捷,聯想豐富,語言流暢;勤奮熱情,專心致志;觀察敏銳,思辯精密;勇於進取,渴求發現;堅定自信,執著追求;堅韌自製,不辭勞苦;獨立性強,從眾性少;獻身事業,服務社會。
教師具有創新性人格,不僅是其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可靠保證和有力支撐,而且對學生的人格影響至深至遠,甚至終身不可磨滅。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成為創新型教師,除了具有以上「共性」外,還應研究創新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個性」,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盡快使自己成為創新型的小學語文教師。
時代需要培養創新型人才,培養創新型人才需要從娃娃做起,從基礎教育抓起,小學語文上基礎教育中的基礎學科,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沃土,因此,也特別需要創新型教師。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採取多種切實可行的措施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
既然語文教材為我們提供了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的沃土,那麼作為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而又不拘泥於教材,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從大的方面說,要更新觀念,首先,正如修訂後的《小學語文課程標准》所述:「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創造條件,一要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二要在課堂教學中還學生一個民主的、寬松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主陣地是課堂教學,作為教師要花大力氣研究怎樣才能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
1、憑借課文中的創造性因素,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統一的東西使大多學生失去了獨立思考、獨立感受的自由,其實是犧牲了個性、犧牲了創造、犧牲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也犧牲了學習語文興趣,有百害而無一利。語文教學其實需要著力鼓勵求異。理解課文的內容和詞句,概括課文的段意和中心,對問題的回答等等,都不必強求一致,而要鼓勵多種答案並存,這樣,學生的學習才會不斷閃現創造的亮點。我在執教《麥哨》一文時問學生:假如這么美的草地就在你們的面前,你們最想做的是什麼?有的學生說在草地上打兩個滾,有的學生說翻兩個跟頭,還有的學生說想躺在草地上美美地睡上一覺,多麼天真、多麼幼稚而又可愛的想法!比如,讀了《圓明園的毀滅》引導學生討論,圓明園要不要重修,為什麼?語文教材中還有一些滲透科學思想方法,啟蒙教育的課文,比如,《兩個錢球同時著地》中體現的實踐的觀點;《條條道路通羅馬》中體現了實事求是和事物發展變化的觀點。通過教學,使學生受到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有助於在發展語言中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2、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自主語文實踐活動中培養創新能力。
小學語文教材主編崔巒認為:語文教學應當充滿情趣,充滿樂趣,充滿活力,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尤應如此。教學不應千篇一律,更不應模式化。因此,教師要根據級段的不同,課文內容和形式的不同,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把行之有效的語文活動形式引進課堂教學。如畫面感強的課文可以讀讀、畫畫;詩歌可以讀讀、背背、唱唱;童話和情節曲折的故事可以讀讀、演演。學生在畫、唱、演中不僅能加深對課文內容思想感情的體會,而且能發展語言,激發想像力和創造力。語文教學還應當重視探究,發現的環節。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倡導的「發現法」,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施瓦布提出的「探究式學習」值得我們重視。在語文教學中重視探究與發現,一方面要切實加強潛心讀書、獨立思考的環節,要給每個學生充足的讀書思考時間。對學生的獨立見解應熱情鼓勵,對有價值的見解要充分肯定。如此堅持下去,學生定會具有較強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3、激發想像,培養思維的連動性。
愛因斯坦說過:「一切創造性勞動都是從創造性的想像開始的。」想像是創新的翅膀。學生讀有情有景的課文,教師可啟發學生再造想像,邊讀邊在頭腦中浮現圖畫,這樣既能用圖畫幫助理解內容,又能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對於留有想像空間的課文,要鼓勵學生展開想像和聯想。比如學了《橋》讓學生說說,你們最想對老支書說些什麼?學了《新型玻璃》讓學生說說,你們還想發明什麼樣的玻璃?讀了《坐井觀天》讓學生現象,青蛙聽了小鳥的話怎麼想,怎麼做了?這樣在仿寫實踐中展開現象的翅膀,培養學生的現象力。
現象是一種立足現實而又跨越時空的思維,它能結合以往的知識與經驗,在頭腦中形成創造性的新形象,把觀念的東西形象化,把形象的東西豐富化,從而使創造活動順利開展。在想像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學生可以打開思維的閘門,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樹木想到飛禽走獸;從一個思路跳到另一個思路;從一種意境跳到另一種意境;使狹小單薄的擴大充盈,互不相連的聚合粘結……它滲透在小學生生活的一切方面,特別在發發展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中更具有重要作用。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要結合語言文字訓練,實事求是,量力而行。根據小學生愛想像,尤愛幻想的特點,引導學生將抽象的語言文字化為具體可感的「活」的形象,小學生從形象入手,觸發感情,在感情的陶冶下展開想像,啟動思維,促進聯想,開拓創造的空間,發覺創新的精神。兒童在課堂上充滿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盡情地表現自己的內心世界,展現自己的個性特徵,從而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如前蘇聯審美教育專家德米特里耶娃所說:這不是單純的理解,也不是簡單的評價,而是活躍的直接感情,這種感情化成為嚮往……轉化成為創造。

Ⅱ 談怎樣創新初中語文的教學模式

淺談初中語文教學模式的創新 【摘 要】如何站在創新的高度進行語文返雹禪教學:一、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二、追求教學的個性化。三、在科學發展觀下,一切為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服務。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全面發展;終身發展;可持續性發展;教學個性化 創新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初中語文學科是學生肆缺「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之一,如何站在創新的高度進行教學,筆者從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思考。 一、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以往的語文教學只注重知識的傳授,技能的訓練,漏塵是在教語文課本,很少站在學生生活的高度來審視教學活動,致使語文教學成了學生生活的一種負擔。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學生的生活,走語文教學生活化的道路,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應該是語文教學的返樸歸真。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來自於生活,課堂教學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我們理應以課堂為起點來實施生活化的教學,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溝通,讓教學貼近生活,聯系實際。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並真正受到啟迪;才能賦予課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潛在意義;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強者,做生活的主人。

Ⅲ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創新教育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創新教育
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如何在教育中,尤其是在基礎教育階段,重視學生個性發展,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創新精神,是我國當前教育改革最緊迫、最困難的任務。
一、小學語文的創新教育需要創新型的教師。
進行創新教學,關鍵要有創新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學生的直接榜樣,教師的創造性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教師的思維方式和思維品質及創造精神,能為學生的創造行為提供示範,並滲透到一切教學活動中。心理學認為:只有教師本人是創新型的,他才發現、重視並有目的、有計劃地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那麼,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格。
教師創新意識的確立,是一場教育思想的深刻變革,涉及到人才觀、學生觀、質量觀、教學觀等諸多方面。創新教育是充滿「愛」的教育。愛,不僅是教師應具備的職業道德修養,而且是兒童身心發展,生命成長的原動力,是生命中一種創造性的整合力量。過去,我們強調教育的主要功能在於改變人,而今我們更強調教育的主要功能在於影響人。愛的教育是在尊重學生人格的基礎上教師以自己生命的激情去激發學生生命的激情,使兒童真切地感到生活的溫暖和學習的價值。在愛的陽光下,消除一切煩惱、困惑、膽怯、浮躁,引發內心深處的天真無邪的本性,從而誘發創造的潛能。
創新教育也是一種「活」的教育。現在學校里的規矩很多,課堂上的規矩更多。如:發言必先舉手,老師同意方能開口;發言必站立,老師不發話,學生不得坐下;不許在老師講話時插話,否則視為不敬;坐則要昂首挺胸,雙手放膝,兩眼平視等等如此之多的規矩,思想上的條條框框必然束縛兒童的思維,窒息兒童的創新精神。當前,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著學生發言眾口一辭,作文千篇一律,甚至編造假話,哄騙家長和老師,使有識之士深感憂慮和擔心。我們提倡「童言無忌」,提倡兒童「思維無禁區」,讓兒童暢想,暢言,精神上處於一種自由、放鬆的狀態。在這種氛圍中,任想像馳騁,任感情激盪,任思路放縱,多種想法涌動,交匯自然會碰撞出創造的火花,引發創新的潛質。教師的創新精神,主要是探索、求異精神,這種精神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中,不僅以次影響學生,還表現在對教學的藝術境界的永不懈怠的追求。
創新過程肯定會遇到挫折,遇到挑剔諷刺的打擊,也會遇到來自內心的惰性、慣性、以及懦弱和動搖的阻撓,因此,教師還必須具有穩定性和創新人格。我國著名創造教育家段繼揚對中外學者的研究成果進行綜合後認為,各類創造人格的共同特徵是:興趣廣泛,求知慾強;思維靈活,反應敏捷,聯想豐富,語言流暢;勤奮熱情,專心致志;觀察敏銳,思辯精密;勇於進取,渴求發現;堅定自信,執著追求;堅韌自製,不辭勞苦;獨立性強,從眾性少;獻身事業,服務社會。
教師具有創新性人格,不僅是其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可靠保證和有力支撐,而且對學生的人格影響至深至遠,甚至終身不可磨滅。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成為創新型教師,除了具有以上「共性」外,還應研究創新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個性」,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盡快使自己成為創新型的小學語文教師。
時代需要培養創新型人才,培養創新型人才需要從娃娃做起,從基礎教育抓起,小學語文上基礎教育中的基礎學科,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沃土,因此,也特別需要創新型教師。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採取多種切實可行的措施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
既然語文教材為我們提供了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的沃土,那麼作為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而又不拘泥於教材,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從大的方面說,要更新觀念,首先,正如修訂後的《小學語文課程標准》所述:「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創造條件,一要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二要在課堂教學中還學生一個民主的、寬松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主陣地是課堂教學,作為教師要花大力氣研究怎樣才能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
1、憑借課文中的創造性因素,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統一的東西使大多學生失去了獨立思考、獨立感受的自由,其實是犧牲了個性、犧牲了創造、犧牲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也犧牲了學習語文興趣,有百害而無一利。語文教學其實需要著力鼓勵求異。理解課文的內容和詞句,概括課文的段意和中心,對問題的回答等等,都不必強求一致,而要鼓勵多種答案並存,這樣,學生的學習才會不斷閃現創造的亮點。我在執教《麥哨》一文時問學生:假如這么美的草地就在你們的面前,你們最想做的是什麼?有的學生說在草地上打兩個滾,有的學生說翻兩個跟頭,還有的學生說想躺在草地上美美地睡上一覺,多麼天真、多麼幼稚而又可愛的想法!比如,讀了《圓明園的毀滅》引導學生討論,圓明園要不要重修,為什麼?語文教材中還有一些滲透科學思想方法,啟蒙教育的課文,比如,《兩個錢球同時著地》中體現的實踐的觀點;《條條道路通羅馬》中體現了實事求是和事物發展變化的觀點。通過教學,使學生受到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有助於在發展語言中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2、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自主語文實踐活動中培養創新能力。
小學語文教材主編崔巒認為:語文教學應當充滿情趣,充滿樂趣,充滿活力,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尤應如此。教學不應千篇一律,更不應模式化。因此,教師要根據級段的不同,課文內容和形式的不同,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把行之有效的語文活動形式引進課堂教學。如畫面感強的課文可以讀讀、畫畫;詩歌可以讀讀、背背、唱唱;童話和情節曲折的故事可以讀讀、演演。學生在畫、唱、演中不僅能加深對課文內容思想感情的體會,而且能發展語言,激發想像力和創造力。語文教學還應當重視探究,發現的環節。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倡導的「發現法」,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施瓦布提出的「探究式學習」值得我們重視。在語文教學中重視探究與發現,一方面要切實加強潛心讀書、獨立思考的環節,要給每個學生充足的讀書思考時間。對學生的獨立見解應熱情鼓勵,對有價值的見解要充分肯定。如此堅持下去,學生定會具有較強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3、激發想像,培養思維的連動性。
愛因斯坦說過:「一切創造性勞動都是從創造性的想像開始的。」想像是創新的翅膀。學生讀有情有景的課文,教師可啟發學生再造想像,邊讀邊在頭腦中浮現圖畫,這樣既能用圖畫幫助理解內容,又能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對於留有想像空間的課文,要鼓勵學生展開想像和聯想。比如學了《橋》讓學生說說,你們最想對老支書說些什麼?學了《新型玻璃》讓學生說說,你們還想發明什麼樣的玻璃?讀了《坐井觀天》讓學生現象,青蛙聽了小鳥的話怎麼想,怎麼做了?這樣在仿寫實踐中展開現象的翅膀,培養學生的現象力。
現象是一種立足現實而又跨越時空的思維,它能結合以往的知識與經驗,在頭腦中形成創造性的新形象,把觀念的東西形象化,把形象的東西豐富化,從而使創造活動順利開展。在想像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學生可以打開思維的閘門,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樹木想到飛禽走獸;從一個思路跳到另一個思路;從一種意境跳到另一種意境;使狹小單薄的擴大充盈,互不相連的聚合粘結……它滲透在小學生生活的一切方面,特別在發發展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中更具有重要作用。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要結合語言文字訓練,實事求是,量力而行。根據小學生愛想像,尤愛幻想的特點,引導學生將抽象的語言文字化為具體可感的「活」的形象,小學生從形象入手,觸發感情,在感情的陶冶下展開想像,啟動思維,促進聯想,開拓創造的空間,發覺創新的精神。兒童在課堂上充滿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盡情地表現自己的內心世界,展現自己的個性特徵,從而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如前蘇聯審美教育專家德米特里耶娃所說:這不是單純的理解,也不是簡單的評價,而是活躍的直接感情,這種感情化成為嚮往……轉化成為創造。

Ⅳ 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體現創新

一、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熱情與興趣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學習有了興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可見,高漲的熱情和濃厚的興趣是學習與創造的源泉和動力,能夠激發學生執著地去探索,在探索中,他們的思維才會靈活多變,充滿奇想。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激發學生的熱情和興趣,誘發學生強烈的創造欲。
1、創設情境、巧設問題。如教《黃山奇石》一文,以假想旅行的形式創設情境,能激起學生嚮往、神遊的心理。一番精彩的簡介使學生聽了個個都情不自禁地產生了嚮往,因急切想了解黃山奇形怪狀的石頭,從而產生閱讀全文的強烈願望。
而巧設問題則可以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啟發學生思考,因為「動機是由需要推動,達到一定目標的活動動力」,比如「文中提到的『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這些沒有照片的怪石是什麼樣的?」這一問題則能大大激活學生的思維,學生藉助自己的理解可說、可畫、可做,也加強了課堂活躍的氣氛。
2、給學生的思維要留有空間。教學過程中一些有深度,難度的問題一經提出,必須要時刻注意留有空間,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如果過早的作出評價就會扼殺學生的創造機會。
二、讓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
學生的創新思維,應注重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力。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嚴格的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沒有想像,就沒有創新;善於創新,就必須善於想像。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憑借教材最大限度地啟發學生想像。
如《鋤禾》一文中有一副插圖,畫的是一個除草的農民,在烈日下擦著汗,抬頭望著太陽。教學時可以啟發學生設身處地想像這位農民當時又累又渴的情景,從而使學生在理解這首古詩時,能夠通過想像化難為易。
教學「孤帆遠景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兩句詩時,可以先准確,生動地描敘情景,然後讓學生邊讀邊想,在頭腦中形成畫面,猶如親眼看見,李白送好友後呆立江邊不肯離去,若有所失的神情。學生展開想像的基礎上,深刻理解了李白與友人的真摯情誼。
三、教給閱讀創新思維方法
如在課文《烏鴉喝水》教學中,就可以藉助「烏鴉銜石子喝到水」的方法,啟發學生觀察插圖尋找更多的喝水途徑。或者聯系生活,「假如你在野外遇到了類似情況,你要怎麼做?」這些問題不僅使學生的思維更加開闊,也使孩子們不自覺得有了野外生存的經驗。

Ⅳ 怎樣創新初中語文教學

1教師依託個人的創新能力引導學生創新思維
教師作為課堂的重要「指揮者」,其個人所具備的能力、授課習慣以及思考問題的方式,都會對學生產生非常直接的影響。前孝昌由於受到傳統應試思維的影響,很多教師對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及教學步驟的設計,都具有模式化、僵硬化的特徵,不僅師生之間的互動少,而且極具人文特色的這門學科,在固化的教學方式下,變得越來越僵化,難以激起學生的參與感和積極心理。鑒於此,教師亟需改變傳統思維方式,在課堂上進行有效創新,包括不拘泥於課本,結合時代發展主題和當下社會熱點博引案例,採用獨特有趣的閱讀背誦方法豐富課堂形式等。當教師能夠主觀性地改變傳統課堂形式,對固有教學方式進行創新時,學生也會隨著教師的這種狀態和心理不斷發揮創新思維、提升創造力。
2引導學生展開自主探索與創新實踐
要想在傳統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還要注重對學生自主探索和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需要在傳統的聽、說、讀、寫能力培養的過程中,貫穿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全面提升學生的參與意識,並通過創設情境、趣味提問和課堂有效拓展等方式,提升學生的探索精神、合作精神以及表達慾望。例如在進行古詩詞教學的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方法主要由朗讀、背誦、釋義以及情感分析等幾個方面構成,久而久之學生會逐漸對詩詞學習產生固定的「應對心理」,難以再對文字當中的內容以及含義進行更為豐富的理解和想像拓展。鑒於此,筆者在此類教學過程中,會採取一種「還原現場」的方式來幫助學生理解古詩詞。讓學生通過自我感知和閱讀理解,以課堂表演的方式表達出自己所理解的慎笑作者在創作詩詞時所面臨的際遇、環境等。這樣的教學設計是要求每名學生既要擔當「導演」的職務,也要扮演「演員」的角色,而所有「劇本」的設計和編輯,歸根到底都是依託學生自我理解和想像來完成的。當學生能夠投入到教師所布置的教學要求中時,其必須盡可能地去理解、揣測、豐富、想像,眾所周知,中國古典詩詞文化是頗為典型的「言有盡而意無窮」,緊靠字面意思來完成表演是極不現實的,學生只有自己摸透詩詞當中的關鍵點和情感指向,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任務。另外,在採取此種教學策略的過程中,筆者認為教師還需要注重把握不同學生的心理特徵,關注其個體的差異性,要充分照顧到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和參與度。同時,針對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新奇有趣的想法,與傳統教學觀點相區別的新內容,教師不能扼殺學生的積極性,影響其表達觀點的情緒,而是要給予適當的引導和支持,鼓勵和啟發學生不斷探索問題,激發求知慾。
3拓展教學空間,豐富教學情境
初中語文教材當中涉及很多小說類型的課文,小說類課文教學的重點如果僅僅局限在段落大意、生難字詞等細微之處,那便失去了對其展開閱讀的重要意義和價值。而筆者認為小說學習的關鍵就在於讓學生感知作者行文脈絡中的沖突、語言構思以及心理描寫等段落,而理解這部分內容最為理想的方式,就是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觸,比如在學習《范進中舉》這篇節選自《儒林外史》的經典段落時,筆者就將全班同學劃分為幾個小組,以抽簽的方式表演小說中的段落,既可以原本按照課文當中的表意來進行演繹,也可以將自己所理解的潛台詞進行現實的表演,這樣的方式不僅讓學生更加真實、全面地關注到小說當中的精華,同時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很多平時課堂上並不擅長言辭、不積極發言的學生也能積極參與到表演中,讓傳統書本化的課堂變得更加立體、更加豐富。這樣一來,學生便能身臨其境地去感受隱含在小說當中而難以靠閱讀就能夠吸收和理解的內容。學生在動手、互動交流、開動腦筋豐富「劇本」的過程中,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個人的創新能力,其想像思維也得到了極大的開發。
4引入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豐富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近年來,隨著現代科技的興起,越來越多的教學設備進入到初中課堂,對於豐富教學形式、創新教學方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比如多媒體課件、影視教學資源等,都為豐富課堂慧扒形式,增加語文知識和教學內容的直觀性都具有非常明顯的效果和作用。尤其是對教學資源較為落後的農村地區來說,富含科技性的教學方法進入課堂,不僅會帶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受,更會極大程度地開闊其眼界。筆者在作文教學和語文復習時,就會嘗試採用多媒體技術來輔助課堂教學,目的就在於能夠讓學生直觀地接收到復雜而立體的知識系統。比如在進行文言文復習時,可以將不同課文當中同一字的用法進行歸納,讓學生在極短的時間內將所有學習到的文言文能夠實現快速瀏覽和記憶;再比如進行作文教學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對作文要求進行解構,利用網路廣泛搜集不同的文章開頭和論點闡述方法,拓展學生的閱歷,同時針對學生課堂注意力不夠集中、思維容易分散等問題,還能以較為輕松的方式予以解決。而學生在為多樣化教學方法所感知和吸引的過程中,其個體思維的創造力也會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而不再閉塞於個人局限的思維空間當中,會不斷迸發思維的靈感與火花。

Ⅵ 小學語文課如何進行創新教學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課堂教學是一個主要的渠道,也是小學語文進行創新所必須要走的一條路。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對課堂教學進行創新。
一、對課型進行創新
一般情況下,每次上課時,教師都會以一種教學方法為主,多種教學方法為輔,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探索和創新,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較為固定的課堂教學形式,也是一種基本的課型。因此,對課型進行創新就是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教師要引導學生多進行自讀自悟,將課文中所蘊含的深層意義「悟」出來。如進行《夜鶯之歌》的學習時,我就讓學生談談感想。有的學生對小夜鶯機智勇敢的精神進行了分析。有的學生分析了游擊隊員與小夜鶯的默契,明白了側面描寫的重要性。還有的學生分析了小夜鶯高超的口技,無論是學夜鶯唱,還是學杜鵑叫,都和真的鳥叫聲一樣。經過討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加深刻,那些細節方面的問題也被學生挖掘了出來。討論使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到了實處。教師是教學的主導,我們要通過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來促進創新行為的落實。
二、對課堂組織形式進行創新
傳統的課堂是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的,這種死板的組織形式很容易遏制學生想像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學生需要自己去對文章進行閱讀和感悟,也需要和其他同學一起討論,相互幫助。討論式教學能夠很好地滿足學生的這一學習需求,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經常採用的討論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同桌討論,一種是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為了改變這種一成不變的討論方式,我進行了一些嘗試和探索。例如,學習《只有一個地球》時,為了使學生能夠對課文有一個深入的理解,我以「火星也和地球一樣有水和生命存在」這句話作為切入點,組織學生進行了一場辯論——「移民火星能否實現」。學生圍繞著這一問題進行正反方的辯論。學生通過自己在網路或圖書館里所搜索的資料將課文內容進行了延伸,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對教學手段進行創新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逐步走入了小學課堂,為我們的教學起到了很大的輔助作用。多媒體具有強大的信息輸出功能,它能為學生帶來立體的刺激,使學生的多種感官都參與到認知活動中來,變抽象為具體、復雜為簡單,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有效的培養和激發,促進課程教學的不斷優化。如教學六年級下冊《科學的精神》這一單元時,我就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了水稻豐收的場景和炸葯爆炸的情形。當課文中的內容用多媒體以動態的方式展示出來時,學生都感到非常震撼,也深深地體會到了科學家不畏困難,刻苦鑽研的精神,學科學、用科學也成了他們頭腦中一種強烈的需求。再回到課文學習中來,學生無論是回答問題還是進行交流和互動,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學效果也非常好。
四、對教學語言進行創新
教學語言能夠反映教師的綜合能力,也是學生能夠感知最為迅速的因素。對教學語言進行創新是教學創新中最為直接和外在的因素。每個教師的教學語言都有自身的風格。風格化語言的形成是教師個體精神的外化,它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只有當教師對於創新達到了一種自由的成就階段,它才會逐漸產生、發展並最終形成。如進行復韻母ei的學習時,為了避免學生將ei與ie混淆,我就先給學生講了一個故事:大e要和小i一起爬山,爬了一會小i就爬不動了。這時,大e說:小i,我拉著你爬。於是,大e在前面拉著小i往上爬。大e帶小i,邊爬邊喊ei,ei,ei。全新教學語言能夠使學生對拼音的學習產生一種形象的認識,他們對這種練習形式也很感興趣,學習興趣得到了有效激發。
此外,教學語言並不只是教師所說的話,它還包括教師的體態語言,即教師的面部表情、目光以及手勢等。我們的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藝術創新過程,教師要將有聲語言和體態語言充分地調動起來,二者相互作用,形成有效合理,創造一種形式多樣,具有鮮明的個性色彩的教學語言,使學生對教學產生一種美的體驗,強化他們的審美感受。
五、 對板書進行創新
板書是教學內容的濃縮,對於整堂課來說,板書的作用是總結學習內容,提醒學生注意本課的主要脈絡。要想使板書新穎別致,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教師就要對課文進行深入的挖掘,發現其潛在的構思線索,將課文的內在結構以一種直觀的形式展現出來。同時,板書要形象、生動,如果可以,還要配上一些簡筆畫或幾何圖,凝聚課文精華,從微小之處探尋課文,將所學內容以創新的形式定格。如學習《龍的傳人》一文時,我先利用簡筆畫在黑板上畫了一幅簡單的龍的形象,然後結合課文中對龍的描述「角似鹿,頭似牛,嘴似驢,眼似蝦,耳似象,鱗似魚,須似人,腹似蛇,足似鳳」邊說邊畫,並不時地咨詢學生的意見:「大家看老師畫的角像不像鹿?」等我畫完,學生基本上就能將龍的這幾個特徵都記住。到課堂的最後,我又將一些與龍有關的成語整齊地寫在了黑板上。在進行板書的創新時,教師只有讓學生充分地參與進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板書的設計與完成環節,才能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為深刻。總之,教師要對板書的形式進行創新,力求新鮮生動。這是課堂教學藝術的有效體現,也是我們進行教學創新的一個目標。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關注學生的發展,使學生對創新沒有任何的顧慮,愛上創新所帶來的成就感,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品質,使他們成為高素質的建設人才。

Ⅶ 如何使小學語文創新教學

小學語文創新教學淺探
作者:花門四中 劉先助
「創新」是一個多麼美好的字眼,創新是以新思維、新發明和新描述為特徵的一種概念化過程。創新是一個民主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的動力,新世紀的教育是全面創新的教育,語文學科也毫不例外。如何把創新教育巧妙、有機地滲透到語文教學中去,使其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這在當前尤為重要。小學語文教學中注重創新意識的培養,是適應現代教學的必然趨勢,也是現代人才發展的根本需要,那麼怎樣才能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呢?下面結合實踐工作經驗,談談自己的淺見。
改進教學方法 滲透創新教學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語文教學中,要運用「讀、議、講、練」的教學方法創新教學。「讀」即學生主動學習,教師指導提高,精讀,讀懂;「議」是發展學生思維,教師適時引導,激發興趣,培訓能力;「講」是教師對關鍵問題點撥,對重點知識精講,及時解疑,「練」是對教學及時反饋補缺,鞏固知識。
教學的形式是多樣的,教師應根據不同課題,結合學生實際,採用有效的創新的教學方式,如:探求式、導讀式、討論式等。要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原則,要大膽走出課文、走出課本,讓課內長骨、課外長肉,達到傳授知識,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
創新教學中,教師要轉變觀念,建立「大語文」觀,多樣化傳授知識,讓一言堂變成群言堂,鼓勵學生多動腦、多疑、多發現,激發學生創新;在閱讀與寫作上大膽嘗試、探索,出新成果;要讓學生完成從「學答」到「學問」的轉變。
創設教學情境 增強感染效果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也曾說過:「只有熱愛是最好的老師。」情境,即「情景,境地」。情境教學中語言文字既是思想的載體、信息的載體,又是文化的載體為依據。
興趣是學習的先導,只有有興趣,課堂上學生才會興奮起來,才會樂學,學習才會有成效,創設情境便是創設氛圍,調動興奮點。在教學中,教師還應該加強情感滲透,營造良好的學習和探究課堂氣氛。
提高語文學習興趣,教師就要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感受語言,理解語言,品味語言,融進情境,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然後走出文本,體會生活,感受生活,進而熱愛生活,在聯想與想像中體會語言的妙處、語文的樂趣。
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在運用中學語文,學有用的語文,通過點撥和引導,創設情境,讓他們的心動起來,提高其聽、說、讀、寫能力,並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
在快樂中學習 在學習中快樂
打造快樂高效的課堂,讓學生「樂學」,要做到知識容量、廣度、深度、技能訓練達要求,課堂上注重過程方法,互相交流、思考、釋疑針對性強,收獲全方位。
教師備課不能僅局限在教參,還應廣泛收集資料,確保課堂的高效率。要注重學生自我展示,提高能力。要實行小組探討交流點評,深化知識。展示過程中,學生要注意傾聽並及時作好記錄,要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能夠表達出來,勤思考、敢發言、勤發言,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課堂是教師的講堂,更是學生的舞台。構建高效課堂心中要先有學生,要想法設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開發源動力,增強自信心,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要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切實落實好語文綜合性學習,讓學生「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 。 新世紀新起點,是承前啟後的關鍵時期,中國教育一路乘風破浪,坎坷不斷,最終迎來了教育重點的轉向,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可謂是經歷了眾多的考驗和阻攔。語文是我們國民教育的基礎學科,從識字到文化,人格素質也是從語文學習開始的。素質教育確實推陳出新,為我們的教育帶來新的,符合社會發展潮流的教育思潮。小學教育就是素質教育的起點也是基礎,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實施亦就成為了重點。

Ⅷ 新課標下如何創新小學語文教學

新課改小學語文多媒體合作意識新課程改革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學定教,以學生發展為本。隨著新課程的逐漸實施,小學語文的教學方式也在進行變革,傳統的教學觀念已經不適應新課程的要求,要逐步向新觀念轉變。總之,新課程給小學語文教學引入了新的思路,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進行淺析。一、重視學科間的聯系語文學科作為一門基礎性、綜合性的學科,是學習數學、歷史等學科知識的基礎,與其它學科的教學聯系比較緊密。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與語文學習密不可分,只有這些能力比較強時,學習其它課程才會更容易。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與其他學科相互聯系,各種知識融會貫通,靈活應用,用語文知識去解決其他學科的問題。當然,其他學科對語文學習也有益處,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應用其他學科的知識補充語文方面的知識。在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將語文與實踐聯系。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語文應用無處不在,學生要學以致用,在生活中用課堂上學習的語文知識進行交流,只有將學習的知識熟練應用於生活中,才能達到學習語文的目的。當然,生活中多應用語文進行創作,可以鞏固學習的知識,同時還能增強自己的學習能力。二、運用多媒體,改善語文教學環境現代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發展迅速,多媒體技術已經在學校得到廣泛的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各種各樣的客觀事物生動形象的表現出來,也可以將一些抽象問題通過形象的圖片、視頻等展示出來,事物的動靜、快慢、大小,藉助於多媒體技術都可以清晰的展示。多媒體的應用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課堂活力,生動的畫面可以吸引學生去觀看、去思考。多媒體技術還使得知識變得立體化,比如在小學一年級進行語文教學時,可以將漢字與圖文、音頻相結合,可以充分吸引低年級小學生的注意力。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有很多文章描述的各種美景,都可以通過多媒體和計算機網路技術展現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意境。比如,在講授李白的《靜夜思》一文時,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月光下一位詩人站在窗前仰望著天空,思念著家鄉,給學生製造意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更好地體會詩人所思所想,幫學生理解詩的深意。這種教學方式在以前我們是不敢想像的,以前我們只能引導學生去想像這個畫面,現在我們可以直接展現在學生面前,把學生的思維興奮點激發出來,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還可以藉助計算機網路技術在互聯網上搜索國內頂級教育大家的教學視頻,在課堂上通過播放視頻的教學方式讓同學們感受教育大師的教學方式方法,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這幾年的應用證明,多媒體技術在教學方面的應用,是信息時代必然的趨勢,也是最新的教學方法。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使用,可以豐富小學語文教學的情境,充分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小學生喜歡學習語文,能夠將課堂的教學效率極大地提高。三、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是學習其它學科的基礎,語文學不好的話,必定會影響其它學科的教學。小學語文是後續語文學習的基礎,在小學階段不能將語文學好的話,肯定要影響到初中和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由此可見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其實小學語文的學習過程是學生語文能力的訓練過程,是學生學習怎樣運用語言的過程,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只教授學生書本上的內容,單純的書本知識的記憶沒有任何意義,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注重小學生將所學的語文知識的應用,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學習能力在語文上體現為培養學生的理解、表達與應用的能力。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能起到引導作用,所有的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學生能學到多少知識,而是經過學習學生的學習能力能提高多少。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黃金時期,而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高最終還得靠學生自己,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將課堂還給學生,引導學生積極自主的獲取知識,改變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教師不在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日就能見效的,需要日積月累,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注重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由於小學生的年齡偏小,主動性較差,在語文學習中如果單靠他們自己埋頭苦幹,學習效果肯定很差。在現代社會中更強調合作精神,個人的「英雄主義」並不被大家接受,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採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小學生的合作意識,同時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合作學習的模式在很多學科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精神和競爭意識,這可以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自發組成學習小組,課上共同討論,課下一起學習,在生活上相互幫助。這種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可以讓小學生在小組中培養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並且在

Ⅸ 語文教學如何體現創新

語文教學如何體現創新?新的理念,新的形勢下,應以創新意識引領教學。開拓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讓學生終身受益,讓學生活在當代。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語文教學如何體現創新,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語文教學創新設計

精心剪裁 推陳出新

一篇 文章 有主題,有思路,一堂課也應有它的主題和思路,要做到主題明確,思路清晰,老師對教材必須做到爛熟於心,要熟悉到如出我心,如出我口。《荷花澱》是最值得品味的,以女性為題材的作品。描寫戰爭場面富有詩意,戰爭中的女人更是可愛無比。如何讓學生認真解讀文本,挖掘深意呢?我精心計算時間,調整篇目,把《荷花澱》安排在「三・八」婦女節前一天上。又精心剪裁,以(女人之最)「女性最……」的句式,結構課堂。這樣設計的目的是:①「女人節話女人」引起學生興趣,使學生輕松進入文本;②走進文本。學生要想說出女人們的美好品質,必須深入品味文本,才能分析的有理有據;③說話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整理思維、訓練語言表達的過程;④在品味中引導學生挖掘文本意蘊:孫犁著重渲染女性魅力,旨在揭示美好的人性支持了艱苦的抗戰,也正是這艱苦的抗戰充滿了溫馨。後來自由命題 作文 中,有學生以「戰火中的永恆」為題,分析《荷花澱》、《木蘭辭》等戰爭題材的作品中美好的人性。

《神奇的極光》,則以「極光是什麼」為線索推進課堂。做一個給概念下定義的延伸練習。本設計的設想是:①抓 說明文 的特徵:極光「神奇」在何處;②理出文章的順序:以時間為順序結構全文,這也恰是科學進步,人們認識逐步提高,探秘逐步深入,全面准確定義極光的過程;③區分詮釋與下定義附帶高考知識點給概念下定義;④輻射知識點短句變長句:學生理出的極光特點是一個又一個的單句,需變成長單句。每一種設計都盡可能通過 思維訓練 達到由知識到能力的遷移。

張揚個性 注重體悟

「張揚個性,表現自我」提出來,不是寫在書上,掛在嘴上,更重要的是要融進從教者的意識中,引入到課堂中,滲入到學生思維中。不僅新篇目新章節體現這一理念,傳統篇目的教學也應滲透。上《裝在套子里的人》時,有學生悄悄感慨:「我們也跟別里科夫差不多了」。一語驚醒侃侃而談的老師。於是,我依然撇開教本,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套子,同時引導學生分析這一個個套子的作用,分析它們存在的必要性或者滯後性,並及時點撥:人雖然離不開套子,但不能作繭自縛;人必然進入生活圈子,受規矩約束,但不能落入怪圈。至此,學生才露出了滿意的微笑。

解讀《項鏈》時,由於它誕生的時代、作者寫作目的的局限,有關的一些問題放在今天來理解,有一定的出入,不妨大膽地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比如《項鏈》中有句話「她一個人坐在窗前,就回想當年那個舞會來,那個晚上,她多麼美麗,多麼使人傾倒啊!」教參中評點:「由此可見,10年的辛苦,使她的家庭生活和外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並沒有改變她那愛虛榮、慕豪華的性格。」而學生普遍認為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瑪蒂爾德應該值同情。這是一次刻骨銘心的最美妙的回憶,怎麼能大加批判呢?這樣做,既不拘泥於教材,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思維應辯能力,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們探索語文的興趣,不僅語文課好上了,而且學生的能力大大提高,師生間的情感也得到加強。

創新意識培養淺談

鼓勵大膽質疑,培養 創新思維

創新意識來自於問題。古人雲:「學貴須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過程中往往閃爍著智慧的火花。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瓦特發明蒸汽機,都起源於質疑。可見,具有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膽略,是一切優秀人才必備的品質。愛因斯坦也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我們要激發學生產生疑問,幫助學生找到學習的鑰匙,這是創新的起步。提問是一個人從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觸角,是創新意識的具體體現。

在教學中,我們在引導學生學習時要著力引導他們在實踐中掌握質疑的基本 方法 。如:從課題質疑,從標點符號質疑,從中心思想質疑,從語言表達運用質疑,找原因質疑,找依據質疑,抓聯系質疑,抓關鍵句質疑,抓矛盾質疑,尋實質質疑,聯想質疑等。例如六年級《窮人》這篇課文中有13處省略號,分別代表什麼含義,在文中有什麼作用,把省略號去掉好不好 通過這些司空見慣的事物,培養學生善於從平常事物中發現問題,去質疑現實,從而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鼓勵標新立異,培養求異思維

求異思維是一種開拓型的創造性思維形式,發展求異思維對培養創新意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沒有求異,就無所謂創新。習慣於求異思維的人,不迷信舊理論觀念,而熱衷於探索未知領域,能提出不同凡響的新觀點。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我們較多的是追求學生認識的「標准化」,導致了教師對學生認識發展的整齊劃一要求,表現在課堂上,常常是教師的一言一語給學生以模式化的示範或提示,造成了思維定勢,嚴重地抑制了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妨礙了學生的創新。

因此,克服思維定勢,發展求異思維對於創新意識的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極力營造思維奔放的寬松環境,給學生留出充分思考時間,打破「唯我獨尊」的思想,使學生敢於發表不同意見,引導他們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維,允許並鼓勵學生的認識朝不同方向拓展和延伸,並敢於爭議,發表新穎獨特的超常、超前、超群的見解,敢於打破常規,突破傳統觀念,大膽創新,標新立異。這樣,即使學生對事物的認識在是非、優劣、曲直上有些分歧,但思維過程、辨析過程就是創新意識萌生、成長、成熟的過程,其積極意義絕不是某一具體問題的答案是否正確所能代替的。

語文作文教學中體現創新性

一、鍛煉小學生寫 日記 和 讀書筆記 的好習慣,注重日常積累

小學作文 教學雖然令語文教師比較頭疼,但並不是沒有方法可循的。學生寫不好作文的主要原因就是寫作基礎薄弱,缺乏 語文知識 以及寫作素材的積累。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抓住學生出現的關鍵問題,注重寫作素材的積累。在平時學習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寫日記,將每天發生在身邊的事情或者自己的一些想法寫在日記本上,雖然短短的日記看起來沒什麼作用,但是長期堅持下去,就會大大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思路。堅持寫日記還能夠體現一個學生的 學習態度 ,堅持就是勝利。與寫日記相配合的是寫讀書筆記,現在很多家長都會給孩子買一些課外書,這些課外書會增強小學生的視野,拓寬他們的寫作思路,語文教師可以讓小學生在平時閱讀的時候,把認為 優美的 句子 或者重要的詞語記錄在本子上,在以後自己寫作文的時候可以用來點綴自己的文章,使文章更具有可讀性。日常積累是小學生寫作的重要途徑,語文教師和小學生都要提高重視程度。

二、作文教學要聯系日常生活,拓寬學生寫作的范圍

俗話說,作文來源於生活。生活當中的很多見聞或者 事跡 都是小學生寫作的素材。在生活中注意觀察身邊的大事小情,是增強小學生觀察能力和探索能力的關鍵,同時也會培養小學生熱愛生活和熱愛學習的性格。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必須提高對小學生的技巧指導,開拓他們的寫作思路。在課堂上,小學生很容易出現寫作厭煩的時候,我會及時地調整教學,採用一些比較輕松愉快的教學方式,緩解課堂的尷尬氣氛。同時,我還會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帶領學生到校園里或者到公園里去轉一轉,讓學生親自接觸到大自然,去觀察大自然,去放鬆緊張壓抑的身心,最後就會發現再寫作的時候就不會無話可寫。作文要創新,首先寫作思路要創新,不能只是模仿別人的寫法,或者借鑒作文書上的模式。小學生具備較好的可塑性,語文教師要替學生把好關,幫助他們拓展寫作思路,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將創新作為素質 教育 的關鍵去對待。

三、修改作文要具有科學性和針對性,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

Ⅹ 如何實現小學語文教學創新

新課程像那清新的春風吹遍了大江南北,新課程那嶄新的理念猶如春風化雨,滋潤了教師的心田。然而,我們如何把新的課程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真正轉變角色,改變舊的教學方式呢?
1 樹立大語文觀,尋找規律,讓學生在識字中體驗快樂
我認為,一堂好課應上得學生「小臉通紅,小眼發亮,小手直舉,小嘴常開」這是充滿生命活力的具體體現。然而如何體現呢?方法很關鍵。如:識字教學伊始時,我不是就字教學,而是向學生介紹了漢字的造字法(象形、會意、形聲)。待學生掌握之後,我便利用字的音形義教學。如教學「早、星、晨、春、陽、晚」,鼓勵學生自己去探索它們的秘密,發現它們的共同點,知道這些字都是與太陽「日」有關聯的,揭示構字的規律,培養識字的能力,體驗識字的樂趣,從而樂於識字,進而主動識字舉一反三,在學習中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
教學象形字時,如火、山、石、木等字,可以在教師地指導下,圖與字、物與字結合,知道這種模擬事物的樣子造出來的字就是象形字,讓學生在學習識記規律,由形到字,由字到形,形象識記,引導學生學會識字。
對於會意字的教學,教師可幫助學生揭示一些會意字的構字特點,編一些琅琅上口的兒歌,如「不正歪,日光晃,三口品,」,從中了解會意字的構字規律,自己學會學習同類別的字。
對於形近、音近的字,可組織學生進行比較,區分、辨別,抓住異同點,巧記,活記。如「日和目」,「木和禾」,「他、她、它」,在比較中達到深層認識和的鞏固。在教學中,我還鼓勵學生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想像能力,進行自主性識字和創造性識字。如識「影」字,有學生自編順口溜識記:「紅日高高掛,照在北京城,投下三撇兒,那是它的影。」識「熊」字,學生自編故事幫助識記:「黑熊能幹有「能」字,有四個爪子是四點底」
形聲字的教學,學生更是興趣盎然,他們學會了利用形、聲來識記生字,如:「清」學生會說:這個「清」大多是指水所以三點水,因為有青字所以讀「qing」。這樣一來,不僅字音掌握了,也能區別同音字。理解好字義。
2 創設平台,提前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體驗成功
6歲的兒童走進小學校,他們像幼嫩的牙兒,需要成人的關愛、呵護和引導。就識字而言,說句心裡話,如果讓我一節課記住七八個生字,我也會有困難的。怎麼辦呢?我想到了家長,想到了預習,預習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在學生學完漢語拼音之後我就每天給學生布置了預習任務。盡可能地發動廣大家長積極參與,充分調動家長群的力量,每天在家庭中開展15分鍾的「父母伴我天天讀」活動,把識字閱讀發展到每個家庭,使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逐漸養成好學、勤讀的好習慣,這種做法給新課堂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堅持「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充分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是教師實施新課程教學基本技能。在新課堂教學中我不僅指導學生充分利用課本學習知識,還指導學生利用課本以外的教育資源進行識字,堅持大語文教育觀,突破過去封閉的課堂和單一的課本,讓孩子們走進生活,走入社會,使學生在母語這個得天獨厚的條件下進行識字。如我讓學生用本子自做一個「認字樂園」,鼓勵學生去認身邊的字,生活中的字,如各種商標、牌匾、廣告牌、報紙,並盡可能地把能剪下的字貼在「識字樂園」上。每天語文課上給學生展示交流的機會,開展有意義的課前「1分鍾識字擂台賽」,並用激勵語言讓學生在自我的成就和彼此的激勵中增加識字的樂趣,增強識字的濃趣,積極主動地去識字,變識字為快樂。
3 藉助課件創設情境,探究課文難點、重點
低年級學生多以形象思維為主,然而實驗教材課文中有許多情境是無法直接進入的。我就利用課件演示化抽象為具體,讓學生親自感受,突破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的。例如:《小松鼠找花生》一課,課文結尾沒有直接告訴學生花生哪去了?有的學生說:「讓鼴鼠摘走了」,有的學生說:「讓別的小動物拿走了」等等,正當學生一籌莫展的時候我用課件演示,幫助學生了解到原來花生是長在地里的。並不是誰拿走的。學生會一下子明白了學習的難點。然後我讓學生試著續編故事結尾。讓學生把這一環節內容加里去,重新梳理課文的內容。這樣訓練既可以給突破教學難點也學生創造極大的說話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說,都能聽,都能評,提高每個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4 引導想像,調動創新
想像是創新的翅膀。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氣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動了社會的進步。」所以,語文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展開想像,這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想像,調動創新。例如:《小熊住山洞》一課,課文結尾沒有寫出小動物們會說寫什麼,我就讓學生想像續編不同的結尾加在課文的最後一自然,使孩子們獲得成功的喜悅。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想像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新課程需要新課堂,新課堂需要新教法。只要採取多種方法和渠道,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就可以從小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生就會自覺地把課內和課外結合起來,把握住生活中每一個學習語文的機會,達到較好的語文學習目的和學好語文的效果,就能促進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新課程的改革為對小學語文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小學語文的教學課堂中追求自主創新、自由合作的學習方式,小學語文教學課堂要讓學生全方面都得到發展。許多教師也會受以往教育教學的觀點和模式的影響,在教育教學的課堂過程中只重視學生知識能力的培養,從而忽視了學生在教學課堂過程中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學課堂中也只是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形成了一種獨角戲的場景。這樣不利於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也讓學生各方面能力受到限制,讓學生的綜合能力都得不到很好的發展,從而教師也不會讓學生利用有效的資源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那麼,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過程中怎樣創新教學課堂。
一、讓學生明白自主學習的重要性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課堂中,是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天堂,只要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將會對學生以後的學習是終身受益的。習慣的養成是建立在興趣的基礎之上,因此,教師就要創造學生感興趣的教學課堂。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感興趣的事物或者游戲都運用到教學課堂中來激發學生對學習的樂趣,在樂趣的驅動下學生自然而然的走進了語文教學課堂中去。在語文教學課堂的過程中,不管學生是否學到了知識,不管學生是否在能力上得到鍛煉,不管學生在情感上得到提升,不管學生是否在綜合素質方面都得到了提升,這些都是需要學生靠自主學習而得來的,任何人都取代不了學生。因此語文教師就需要在教學課堂的過程中利用不同的身份參與到學生學習當中去,在學習中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學習中的奧秘,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學會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學生還學會了與同學之間的合作學習,學生在合作的學習過程中懂得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敢於發表不同的見解和看法,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多方面能力的養成。
二、教師要尊重學生個性的差異性
在學習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存在著個性的發展,也要教師看到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因此教師要尊重每位學生的個性化的差異,還要讓這些差異性得到更好的發展。教師還要讓每一位學生能夠在教學課堂中有發揮自己長處和優勢的空間,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讓學生自己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還可以給自己制定不一樣的學習計劃和學習內容。例如,低年級學生就可以制定一個星期要學多少個生字詞,或者自己認為用什麼方式能夠背誦和默寫這些古詩。教師的方法並不適合所有的學生,應當讓學生對自己學習的方式進行選擇,達到學生是學習主人的效果。
三、教師要創新自己的教學方式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如果想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課堂中來以及掌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學習方法,教師就需要多與學生進行交流,拉進師生之間的關系。在教學課堂中好發揮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課堂上不在是讓學生被迫的接受知識,教師要好好利用自己的身份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以及為學生創造許多的教學活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在語文的教學課堂中是比較開放的,但是有些教師就會把自己的教學思路和學習的方法強加給學生,使學生真正的在學生上被迫的接受知識,這樣對學生是不利的學生對於被迫學到的知識會容易產生遺忘的。教師在教學課堂的過程中需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教師利用新穎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就可以很快的吸引學生的眼球,使學生在教學課堂的過程中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在學習上只要學生願意去學,那就是一件好的事情,也會加強知識在學生腦海中的記憶力。教師在教學課堂的過程中還可以採用分身進入學生的學習中去,深入去了解學生在哪方面的知識點是比較落後的,這樣教師就可以為學生進行鞏固,另外當學生面臨一些疑難問題的時候教師不能幫助學生解決,而是交給學生方法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對於一個問題有多種思路的時候,教師也只是指點一下,讓學生慢慢的脫離對教師的依賴性。因此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是一名組織者的身份,需要教師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課堂教學活動。
四、教師在教學中要多給予學生鼓勵
前面提到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性,教師需要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並且不斷地鼓勵學生個體差異的發展,使學生能夠很好的得到發展,教師在教學課堂中適當的運用鼓勵的方式來激勵學生是非常有幫助的,還能帶動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來對每位學生進行要求和鼓勵,而不是全部運用統一的要求和鼓勵的方式,這樣讓學生產生不了很大的興趣,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互評。對於同一個問題學生也許會有多種的解答方法,此時教師就要對學生進行鼓勵,還要教會學生從多個方面考慮問題,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師的鼓勵和學生之間的互評都對學生的學習是非常有幫助的,這樣讓學生知道怎樣去評價一個人,還大大提升了學生對教學課堂的熱愛,提升了教學課堂的效率。
總之,新課標中的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課堂,就是需要教師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能夠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去,學會運用多種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使學生得到全方面的發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我國傳統的教學方式多為「填鴨式」教學,在認識到此方式的弊端時,我國開始積極實行新課改政策,力圖將「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但是課堂實踐教學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小學語文課堂上,學生缺乏激情,甚至冷漠,所以我們有必要及時改進一些教學方式。
一、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創新中存在的問題
1、忽視學科特點
很多語文老師在備課講課過程中將語文課文分析的非常透徹,講解更是詳盡得當,從生字詞到修辭手法,再到文章分段,細致入微。但同時很多語文老師也因此對語文教學的理解較為狹隘,只是很努力地講解書中內容,沒能走出書本,樹立一個大語文的觀念。有的老師則將語文課堂無限拓展,努力開闊學生視野,但沒能把握好度,將語文課上成大雜燴課堂。
2、重形式輕實效
很多小學語文老師都在日常教學中積極創新課堂教學方法,各種方式層出不窮,教學形式更是變化多端。我們在諸多的語文教學公開課中不難發現,很多老師採用的創新方式都是站在老師的角度進行的,更是目的導向性十分明確,完全是著眼於課堂需要,僅僅為達到讓聽課老師眼前一新的目的,實際的教學效果卻差強人意,不免有「重形式輕實效」的嫌疑。比如,在很多課堂中出現的猜字謎、你來表演我來猜、連線游戲等一系列的創新游戲做法,的確很有新意,也確實活躍了課堂氣氛,但細想之下不難發現,對於人數較少的班級的教學的確有一定效果,然而對於更多的課堂來說,只是少數幾個積極學生參與游戲,其他大部分學生當聽眾而已。
3、教學方式單一,學生缺乏主動性
在升學率的壓力下,我國目前的小學生課堂也深受其影響,填鴨式教育盛行,以結果為導向的功利性教學方式比比皆是。在課堂中經常是老師是主導,而學生只是應付性的聽課,最後機械性的記憶所學知識。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很少,而且互動時老師的主導性過強,壓制了學生的積極性。很多老師的課堂提問環節都是採用「對不對」、「好不好」等類似問題,而且一環套一環,根本就沒有給學生思考空間。如此的互動對於學生知識的增長尤其是學生能力的培養並沒有實質性的好處。
二、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創新
小學語文在學生的基礎性學習中舉足輕重,在時代不斷發展、知識爆炸的當下,小學語文教學也應該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進步。創新時既不能只顧形式新穎,而設計出一些空有花架子,對學生學習並無實際意義的教學方法,也不能脫離語文教學本來的目的進行創新。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提高教學能力、根據學習內容來選擇課堂方式、積極營造互動民主的課堂氛圍,踏實嚴謹、兢兢業業、淡泊名利,真正實現在教學方式上的創新,真正在一線語文教學工作中收獲碩果。
1、提高教師教學能力
21世紀是一個信息化時代,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學生的求知慾。與此同時,應當進一步創新教學方式,而教學的主體必然是教師,因此一個教師能力的提升將對整個教學課堂的創新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1)具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底蘊及教育理論
作為現代小學語文教學的老師,應當具備較為深厚的專業知識底蘊,這是進行語文教學的必備基礎,只有專業知識足夠扎實,才能在實際教學中駕輕就熟;而且,小學語文教師也應當對教育理論諳熟,教育理論是在諸多前輩的教學課堂中總結出來的,必然具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在沒有掌握教育理論下的課堂教學將會是盲目、隨意的,甚至會出現十分錯誤的做法。運用相應的理論加之課堂教學的實踐經驗,逐步總結出更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和理論。
(2)具有豐富的相關知識和熟練的技術
小學語文教師的知識面一定要廣,擁有豐富的科學知識、人文知識以及現代教育的技術知識。一方面學校中很多學科不是孤立的,而是具有關聯性、相輔相成的。而語文又是一個十分基礎的學科,是理解很多其他知識的基礎,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可以旁徵博引,極大豐富小學生的語文課堂同時吸引學生注意力;另一方面現在的小學生都是在電子產品的陪伴下成長的,他們會更傾向於接受信息化的教學方式。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充分運用現代科技發展下的各種課堂設備,利用現代教學手段中的圖片、文字、聲音、影像等,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更具象化的了解,提高課堂新穎度及教學效率。
2、營造互動民主課堂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傳授知識的一方,學生是學習知識的一方。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學生在課堂上的重要性,改變以往的填鴨式教學,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主動性,為學生營造一個互動民主的課堂。小學正是學生想像力豐富,思維極其活躍的時期,但同時也是學生極其受老師影響的階段,因此,在小學的語文課堂上營造一個民主寬松的氛圍,充分發揮每個學生本來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不壓抑學生天性顯得十分重要。
教師一定要明確在日常課堂中教學時形成一種平等的對話方式。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間,促進學生的積極思維。特別是語文這樣具有發散性,很多問題沒有唯一答案的學科,老師更是要充分利用學科特點,給學生足夠的展示機會,藉此了解每個學生的特性,因材施教,達到更好地教學效果。
3、以學習內容來選擇課堂方式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應該充分認識到此學科的獨特特點,樹立大語文的觀念,在課堂教學中將語文課本所學內容與生活實際聯繫到一起,還可以涉及到其他學科、社會等諸多方面,將封閉的語文課本的知識走出來,走向融合,豐富語文課堂內容。同時,結合語文課堂聽說讀寫的特點,不同的學習內容採用不一樣的講課方式,為學生創造一些展示、學習的機會。採用多重的講課方式利於授課內容的推進,而且便於學生接受,不易使其產生厭學心理。
比如在學習語文書上的生字詞時,耐心地講授每個字的結構,漢字很多是象形文字,詳細講解利於學生記憶而且能引起學生興趣,達到更加牢固的記憶效果;在學習組詞時可以組織比賽、游戲等活動,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願意去學習、去表達;在學習書本中的課文時,可以盡量的讓學生先去表達自己的想法,「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要在學習文章之初就固化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全班都千篇一律。努力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為學生們創新提供條件,插上創新的翅膀在語文的世界翱翔。
另外,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語文學科特點,在班級里讓學生輪流製作黑板報、開展各類知識競賽,拓寬學生視野,同時充分發現每個學生的長處、閃光點。在豐富多樣的課上課外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全方面素質。
正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妙在啟發、貴在得法。沒有哪一種教學方式是完全適合任何學生和課堂的,但在新時代的發展下,我們極為基礎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亟待創新以適應現代學生發展的需要。相信我們在充分認識到目前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積極改進,定能使得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成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綜合素質能力的廣闊天地。
參考文獻:
[1]濮坤.小學語文教學創新的時間思考[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1(05).
[2]朱喜蘭,張彥順.小學語文教學特點的幾點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3.

希望以上文章對你有幫助!!!

閱讀全文

與談談如何創新語文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2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