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設計初中語文導語

如何設計初中語文導語

發布時間:2023-05-19 18:42:51

㈠ 初中語文教案範文

學生根據注釋提示,藉助工具書,疏通文句,圈點勾畫難詞難句。同桌之間討論交流,教師巡視,答疑解惑。以下是我為您整理的初中語文教案範文,供您參考,更多詳細內容請點擊教案欄目查看。

篇一:《愚公移山》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文重要的實詞、虛詞,辨析一詞多義。

2.理解課文深刻的寓意。

能力目標

1.反復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內涵,培養文言文自讀能力。

2.把握愚公這一人物形象,體會對比,襯托手法的表達效果。

德育目標

學習愚公精神,正視成長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勇往直前。

教學重點、難點

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詞語,培養語感。

2.理解本文的時代意義,培養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

2.理解神話結尾的作用,體會「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這一細節的作用。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戶曉,同學們耳熟能詳,愚公移山這首歌恐怕也都吟唱自如。下面請看動漫flash——愚公移山。

學生欣賞畫面,品味美妙的樂曲。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示範背誦課文。學生循聲跟讀。

2.學生齊讀課文,教師提示句子停頓。

懲/山北之塞 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 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

3.學生根據注釋提示,藉助工具書,疏通文句,圈點勾畫難詞難句。同桌之間討論交流,教師巡視,答疑解惑。

4.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並解釋。

始一反焉 汝之不惠 亡以應

一厝朔東 無隴斷焉

三、思讀課文,理解寓意

1.學生分兩組,展開課堂辯論。

辯題:愚公、智叟到底淮愚?

正方:愚公實愚

反方:智叟不智

辯詞選摘:正方:愚公實愚

兩座山雄偉高大.實難移走;愚公年且九十,山未移身先死。如何享利?全家人力量微弱,

況且只有一個七八歲的孩子幫忙;工具落後,敲石挖土,用畚箕裝了土石遠運山外;路途遙遠。運土石到渤海之尾,隱土之北。

反方:智叟不智

愚公痛感迂塞之苦,有艱苦奮斗的精神;」指通豫南,達於漢陰」,確知移山之利,有長期奮斗的思想准備;有子孫的支持,使移山之役得以順利開始;深明可移之理,「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有發展變化的觀點;感動天帝,將山搬走,顯示愚公移山力量之大,精神感人至深;智叟知難而止,無所作為,譏諷阻攔愚公移山是真正的愚。

教師總結:經過一番激烈的辯駁,愚公智叟孰智孰愚已成不爭的事實,那就是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2.提問:這是一篇古代寓言,它通過愚公移山成功的故事說明了一個什麼道理呢?

示例: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只要堅持不懈,成功終會屬於我們。

做任何事。都要有堅定的信念,要有恆心和毅力。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大小、多少是相對的,都可以向自己的對立面轉化,成功、失敗亦如此。

四、品讀課文,把握本文的藝術特徵

1.提問:如何理解課文的神話結尾?

生1:這是作者迷信思想的反映。

生2:這反映了作者階級的局限性。

生3:這是對愚公移山巨大力量和偉大精神的肯定和歌頌,也表達了古代人民藉助想像、寄託於神話向自然斗爭並取得勝利的願望。這個神話結尾,增強了故事的藝術效果,使「愚公移山」的形象更為高大、感人。

教師點撥:神話不同於迷信,在生產力極不發達的社會條件下,人們只能幻想通過具有超人力量的神來幫助人類征服自然。這個神話式的結尾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願望。

2.關於對比、襯托手法

學生討論,明確:文中有多處對比,如愚公與智叟、京城氏之子和智叟、愚公之妻和智叟的對比。愚公有實現「指通豫南,達於漢陰」以造福人民大眾和後代子孫的宏偉抱負,對人力的無窮盡懷有堅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偉大,認為愚公移山是「不惠之舉」,兩相對比,一個高尚,一個平庸。京城氏之子聽說愚公移山就「跳往助之」,而智叟卻「笑而止之」,對比之下,更顯出智叟見解鄙陋,對造福千萬人的事業的冷漠態度。愚公之妻對丈夫關心,提出合情合理的疑問;智叟表現出極度的輕蔑,嘲諷之意溢於言表,一「君」一「汝」,境界全出。

文中運用襯托的例子也不少,如寫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運土路程的遙遠,一年返家一次對顯現愚公的氣魄,說明移山勞動的艱巨具有襯托作用。寫操蛇之神的「懼」和天帝的「感」也從側面反映了愚公的決心不可動搖。

六、課堂小結 教師朗誦《愚公移山》歌詞:

聽起來是奇聞,講起來是笑談,任憑那扁擔把脊背壓彎,任憑那腳板把木屐磨穿。面對著王屋與太行,憑著是一身肝膽。

講起來不是那奇聞,談起來不是笑淡,望望頭土:天外天,走走腳下一馬平川,面對著滿堂兒孫,了卻了心中祈願。

無路難呀開路更難,所以後來人為你感嘆。

多媒體顯示: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學生齊讀。結束全文學習。

七、布置作業

篇二:《詩經》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詩經》的基本知識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2.把握《詩經》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和章法的節奏特點。

3.反復朗讀,直至成誦。

能力目標

1.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

2.深入理解這兩首詩,提高學生詩歌鑒賞的能力。

德育目標

正確認識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和嚮往。

教學重點、難點

1.創造性地運用朗讀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學習兩首詩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體會它的表達效果。

3.品析語言,體會詩歌的音韻美、意境美、含蓄美。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論語》曰:「不學詩,無以言。」古人認為經過《詩經》教化,可以使人「溫柔敦厚」。《詩經》在古代一直被選作各類學校的教材,甚至連東漢大字者鄭玄家的婢女都熟讀《詩經》,日常生活中能以《詩》相對。今天我們學習冠於三百篇之首的《關雎》。

二、資料助讀 多媒體顯示以下內容: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本來只稱《詩》,後來被儒家奉為經典,改稱《詩經》。收錄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305篇,也稱「詩三百」,這些詩歌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又叫「國風」,是各地的歌謠,人民大眾的口頭創作,是《詩經》中的精華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貴族統治集團對人民的壓迫和剝削,也反映了人們的勞動生產情況和愛情生活。

《關雎》是《風》之始也,也是《詩經》第一篇。古人把它冠於三百篇之首,說明對它評價很高。《史記•外戚世家》曾經記述說:「《易》基乾坤,《詩》始《關雎》。《書》美厘降……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其聲、情、文、義俱佳,足以為《風》之始,三百篇之冠。

三、朗讀全詩,整體感知

1.學生聽錄音配樂朗讀,正音,同時出示投影:

睢鳩(jū jiū)一種水鳥。

窈窕(yǎo tiǎo):文靜美好的樣子。

逑(qiú):配偶。

荇萊(xīng):一種可食的水草。

寤寐(wù mèi):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時。寐,睡時。

筆(mào):挑選。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作誦讀指導。

教師提示:第一章雎鳩和鳴於河之洲上,其興淑女配偶不亂,是君子的好匹配。這一章的佳處,在於舒緩平正之音,並以音調領起全篇,形成全詩的基調。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統攝全。第二章、第三章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寫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憂思。聲調亦迫促,與前後平緩之音有別。第四章、第五章寫求而得之的喜悅。曰「友」,曰「樂」,用字自有輕重,深淺不同,應讀出興奮和快樂之情。

3.教師范讀,為感悟理解課文創設氛圍。

4.學生結合注釋,譯讀全詩。 多媒體顯示:

關 雎

關雎鳥關關和唱, 夜長長相思不斷,

在河心小小洲上。 盡翻身直到天光。

好姑娘苗苗條條, 哥兒想和她成雙。

長和短水邊荇萊, 采荇人左采右采。

水荇萊長短不齊, 好姑娘苗苗條條,

采荇菜左右東西。 彈琴瑟迎她過來。

好姑娘苗苗條條, 追求她直到夢里。

水荇萊長長短短, 采荇人左揀右揀。

追求她成了空想, 好姑娘苗苗條條,

睜眼想閉眼也想。 娶她來鍾鼓喧喧。

教師提示:詩歌重在想像、聯想,對於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實,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點字詞,關鍵字詞要落實。

5.學生齊讀,放錄音,再聽一次,感受詩歌的韻律和節奏。

四、思讀全詩,把握文意

1.教師提問:這首詩講了一個什麼故事,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

生1:寫了一個男子對一位美麗少女的相思之情,想追而不得。

生2:他日思夜想,輾轉反側,夜不能寐。

生3:他做夢夢見彈琴奏瑟,迎娶這位姑娘。

……

教師小結:這苜詩很短很完整,既寫對愛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於難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是一首古老而優秀的民歌作品。看來,冠於《詩經》之首的《關雎》的確名不虛傳。

2.教師提問:既然大家都認為它是愛情詩,那麼它是如何抒發相思之情的?請具體分析。

教師小結,前人對此有究屬賦比興何種手法的爭論。實際上就詩中這兩句看來,並不排斥是作者的實見之景,但對全詩來說,確也起著媒介、比喻、聯想,以至象徵的作用。因此我們認為不必如此拘泥。

六、試背全詩

七、布置作業

1.大聲朗讀,背誦全詩。

2.預習《蒹葭》,結合注釋,串解大意。

篇三:《蒹葭》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有人會唱《在水一方》這首歌嗎?它是早些年一首電視連續劇的插曲,根據《蒹葭》改編而成,可見詩經對後世文學創作有很大影響。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蒹葭》。

二、朗讀全詩,整體感知

1.多媒體顯示畫面,讓學生感受畫面之美。有未讀文章先有情之效。

金秋之季,拂曉之時,蘆花泛白,清露為霜,瑟瑟秋風,葦叢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煙波萬頃,空中霧靄迷濛,彎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日。此時,一位痴情的戀者,躑躅水畔,他熱烈而急切地追尋著心上的戀人。那戀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於是他徘徊往復」心醉神迷,內心痛苦,不可言狀。

2.教師播放示範朗讀磁帶或配樂朗讀課文,學生聽讀入境,體味感情。

3.學生自由朗讀全詩,教師提醒學生注意把握感情分寸,讀出凄迷之景,惆帳之情。

4.放錄音,學生復聽一次,糾正自己朗讀中的錯誤,教師可同時出示投影,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投影顯示:

給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注音。

蒹葭 伊人 溯洄 唏 湄 躋 坻 浚

明確:jiān jiā yī rén sù huí xī méi jī chí sì

5.學生結合注釋,譯讀全詩。

教師提示:詩歌重在吟誦、品味。在譯詩時,要運用聯想、想像,在頭腦中浮現此情此景。

三、美讀全詩,重在鑒賞

1.教師請同學們談初讀詩歌的感受。

生1:本文寫的朦朧縹緲,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

生2:這首詩意境優美,我特別喜歡秋天凄清悲涼的況味,和詩人惆悵失意的心情正好吻合。

生3:我最佩服主人公不畏艱險,不屈不撓的精神,因為詩中幾次提到「溯洄從之。道阻且長」嘛!

生4:我覺得「伊人」應該是漂亮的、高潔的,又是時隱時現、閃爍不定的。

總結:看來本詩的確「言盡而意無窮」,給了我們無限豐富的想像、開拓、創造的空間。正是這種多重意境交相疊合的開放式結構,使這首言情之作成為極富張力,意蘊宏深,多姿多彩的詩的極品。

2.作品文字簡單,內容單純,但給予人們的美感卻非常豐富,能否用幾個詞來概括作品的美? 明確:含蓄美、意境美、朦朧美。

3.具體賞析詩歌的美。

教師把全班分為六個組,每兩組負擔一個方面的鑒賞任務。圍繞「含蓄美、意境美,朦朧「美」展開討論交流。其中以一個組為主。另一個組補充、評價。

1.含蓄美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文字簡約。以表面極經濟的文字建構一個十分廣闊的想像和咀嚼的空間,這是該詩的一大長處。作品沒有直接抒情,沒有敘述這位戀人對心上人如何思念,而只寫了他左右求索,尋找戀人的行動,然而主人公那痴心的迷戀、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都通過動作形象而含蓄地表現出來。

形象可感。作品雖未刻意刻畫戀愛雙方的形象。但主人公的執著、「伊人」的高潔我們可以清晰感知。

餘音繞梁。詩只寫尋求之難,伊人「宛在」,便戛然而止,結果如何,給讀者留下了想像的餘地。這就是所謂「含不盡之意於言外」。

2.意境美體現在多重疊合的架構。

(1)煙水迷離的景和主人公如醉如痴的情幻化而生,難分難解。

(2)深秋一派蕭瑟的景象和主人公惆悵失意的心情渾然一體。

(3)詩人的執著追求和伊人宛在,覓之無蹤的境界渾然為一。

(4)「伊人」高潔而富有魅力的精神氣質,被蒹蒼露白、秋水澄明的景緻烘托出來。

3.朦朧美體現在寫法和模糊的意象。

作品沒有直敘心情,而是採用曲筆。作寫意式的遠距離的勾勒。距離產生美感。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間位置都是模糊的,給人以霧里看花、若隱若現、朦朧縹緲之感。

四、比讀全詩,問題探究

教師提問:《關雎》和《蒹葭》都可以看作愛情詩,但風格和表現手法相同嗎?

明確:《關雎》一詩重在「敘事」,可以看出主人公愛慕、追求、幻想這樣一條線索。《蒹葭》沒有一個明確故事。只選一個場景。第二、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復詠嘆。《蒹葭》比《關雎》情感韻味更濃郁。

在藝術手法上,《蒹葭》比《關雎》「興」的特點更突出。「蒹葭」「水」「伊人」交相輝映,渾然一體,用作比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

五、課堂小結

《詩經》是人類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頭清水,開闊、豐盈、簡單、潔凈。這源泉處的草木,也跟淳樸的先民及其歌聲一樣簡朴優美。從詩經中走出的女子裊裊娜娜、款款盈盈游歷在平原秀野風和日麗中。痴情的少年千回百轉,卻找不到她的岸。讓我們於於凈凈與素心相通.吟誦這優美的文字,傳唱這古老的歌謠!

六、布置作業

1.《蒹葭》這首詩對後世的影響是相當大的。上網搜集相關信息,看哪些詩篇化用了《蒹葭》的詩句。背誦這兩首詩,並為一篇寫一段賞析文字。

篇四:《桃花源記》

教學目標:

1.認識作者通過描繪"世外桃源"所表達的社會理想。

2.學習本文以漁人行蹤為線索,以時間為順序,以簡練、質朴的語言進行記敘的寫作點。

3.了解古今詞義的變化。積累部分文言常用詞語。

教學重點;以行蹤為線索,以時間為順序 教學時數:用二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1.由成語"世外桃源"導入課文。引起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2.介紹作者及本文的寫作背景 3.老師范讀課文4.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老師提出具體要求,指導學生朗讀。要求:一 句讀分明;二 節奏合理;三 語速適中,四 語句流暢;五 注意音韻鏗鏘。老師也可以邊提要求邊做示範。)5.對照注釋,理解課文。(注意重點詞語的解釋。)(如果程度好的班級,可以對照課文,直接筆譯,然後站起來讀,同學補充,老師作點撥)6.第一段翻譯與評點:原文:晉太元中,武陵人捕漁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重點詞語:行:指船行。忽:說明是偶然的。之:指見到的景象。異之:為見到的景象感到詫異。窮:窮盡,走到頭。

譯文:東晉太元年間,有個武陵人以捕魚為職業。(有一天)他順著小溪劃船,忘了路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林)夾著溪水兩岸,長達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地上)芳草鮮艷美麗,落花紛紛。漁人非常詫異。再往前走,想走到這林子的盡頭。

評點:寫漁人捕魚時偶然發現桃林經過。這是故事的開端。

7.讀第2段課文,翻譯並評點:

原文: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重點詞語:舍船,丟下船。才:只,僅僅。悉:都。屬:即類,之屬:即這一類事物。

譯文:桃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沒有了,(緊接著)就有座山,山有個小洞口,裡面好像有光似的。(漁人)便丟下船,從洞口進去。初進時,洞口很窄,僅容一人通過。只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敞亮。(這里)土地平坦開闊,房舍很整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竹一類的樹林。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狗的叫聲不斷傳來。里邊的人來來往往耕種操作的情形,男女的穿戴,都和外邊的人一樣,老人和小孩都高高興興地自由自在地娛樂。

評點:這段寫漁人進入桃花林,看到桃源人的生活環境,見到一片安寧和樂的世外天地。

朗讀第3段,翻譯並評點

原文: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重點詞語:乃:竟然。妻子:妻子和兒女。焉:相當"於之"、即"從這里"。語:()告訴。足:值得。"問所從來":即"問從何來"。"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乃",即"竟然","無論"是兩個詞。無:不要;論:說。跟現代漢語用的"無論"不同。"餘人各復延至其家","延",邀請。

譯文:桃花源里的人見了漁人,竟大吃了一驚,問漁人從哪裡來。漁人詳盡地回答了他們。他們便邀請漁人到家中,擺酒殺雞招待他。村中聽說有這樣一個人,都來打聽消息。桃花源的人說自己的先輩們為了躲避秦朝的禍亂,帶領妻子兒女和鄉親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就不再出去了。於是就和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他們問起漁人現在是什麼朝代,竟不知道有漢朝,更不要說魏晉了。漁人把自己知道的事情一一對他們說了,大家聽了都感嘆惋惜。其餘的人各自又請漁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飯來款待他,住了幾天,漁人告辭離去。這里的人叮囑他說:"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外邊的人說啊!"

評點:這段寫漁人進入桃花源,在桃花源人家裡做客及辭去的經過。

2、3段為第二部分,是故事的發展。

朗讀第4段,翻譯並評點

原文: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重點詞語:志:同"",做標記。"便扶向路":向:從前,"向路":去桃花源時走的路。詣:到……去,這里指謁見。如此:象這樣。

譯文:(漁人)出來後,找到他的船,就沿著舊路(回去),(一路上)處處做了記號。他回到武陵郡城,去拜見太守,告訴了這些情況。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往,尋找先前所作的標記,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原來的那條路。

讀第5段,翻譯並評點

原文: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重點詞:劉子驥,與陶淵淵明同時代的人,把他寫進去,表示真實可靠。

譯文:南陽的劉子驥,是一位高尚的名士,聽了這件事。很高興地前往,還沒有實現,不久就病終了。以後就再沒有問路探訪的人了。

評點:寫漁人離開桃源後,太守等人先後探討桃源未果的情形。這是故事的結局和尾聲。為故事的第三部分。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背誦課文。

5.作業:

(1)完成課後作業一、二、三、五。

(2)指出下列句中加點詞古今詞義的差別:


㈡ 初中語文課堂導入方法分享

好的課堂導入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語文教師在教授新知識的時候設置新穎別致的課堂導入,一定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並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初中語文課堂導入方法分享 篇1

1、導入框導入法

初中語文教材的每一課前面都有導入框,框內的導語或介紹作者,或揭示文章主旨,或提出問題,或明確閱讀要求。教師應充分利用課本資源,恰當運用導入框的導語導入課文,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教《春》這課時,可先讓學生閱讀導入框的導語:「江南的春天,風和日麗,山清水秀,草長鶯飛,百花爭艷……春的美景,春的氣息,春的聲響,都通過作者的生花妙筆表現出來了。多朗讀幾遍,你一定能進入那美好的境界中。」閱讀後,學生對課文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時也明確了閱讀本文的方法,即通過朗讀來品味江南春景,然後教師就指導學生朗讀課文,這樣,簡捷明快地進入了文本的教學。

2、釋標題導入法

課文的標題在結構上能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在內容上往往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即文章的文眼。它是作者匠心獨運的結晶,也是讀者理解文章的鑰匙。在語文課教學時,教師可抓住文章標題特點和它與課文內容的聯系,通過對標題進行詮釋來引起學生注意,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如教學《生物入侵者》時,首先要求學生思考回答「生物入侵者」是什麼?學生只能通過閱讀課文來理解。這樣,學生就帶著這個問題,積極主動地去閱讀課文,也就順利地導入課文的教學。

3、概括導入法

概括,就是學生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或精選課文中最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內容或情節。教師也可以用概括的方法來導入語文課的教學。如一知名教師在教《皇帝的新裝》時,開始就讓學生用一個字概括故事的情節並說明理由。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理清了文章的情節――「騙」,同時,也導入了課文的教學。抓住一個「騙」字,本文的故事情節、人物、性格等都迎刃而解了。這樣做,既導入了課文教學,又達到了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目的,同時還訓練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可謂是一舉多得。

4、復習導入法

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復習學過的知識來導入新課的學習。如教《蘇州園林》時,可先引導學生復習已學過的《中國石拱橋》一文,然後提出問題:《中國石拱橋》一文中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蘇州園林》一文又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這些說明方法各有什麼作用?這樣導入新課,既復習了舊知識,又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新知識的積極性,通過教學,學生就系統地掌握了有關說明文的知識。

5、置疑導入法

教學中,還可用置疑的方法導入新課。如有位教師講《祝福》時,開始就向學生提出了一個饒有趣味的思考題:「祥林嫂是怎樣死的?」這個問題學生乍看似乎不難,紛紛舉手回答,有的說是凍死的,有的說是餓死的,有的說是窮死的。然後教師又進一步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仔細鑽研課文,逐步理解祥林嫂「死」所包含的深刻意義。這樣導入課文教學,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能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6、多媒體課件導入法

教《岳陽樓記》時,如採用多媒體教學,在開始時可播放有關岳陽樓的影像圖片,穿插唐人寫岳陽樓的著名詩篇和岳陽樓的名聯,還有岳陽樓在不同天氣狀況下的風景圖,一幅是陰雨連綿季節的景象,一幅是陽光燦爛的畫面。學生看了以後,對岳陽樓有了一個整體感知和直觀印象,然後,教師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而感悟古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本文的教學就水到渠成了。如此導入課文,學生對教材易於理解,便於記憶,優化了教學,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導入法要緊扣教學目標因文而導,因教學環境而異。導入的作用既是激趣吸引,又在於牽一發而動全身。探討導入法,一切皆以服務於提高教學效率為宗旨。

初中語文課堂導入方法分享 篇2

1、直接出示本課的目標導入

這是最常見的一種方法,例如:我在講《大自然的語言》時,我就是這樣導入的「語言是我們人類交流的主要語言,那麼,在大自然中生物是否有語言呢?它們又是怎樣進行交流的呢?你想知道答案嗎?那麼,等我們學習了《大自然的語言》這篇文章後,我們就能知道答案了。」開門見山,直奔主題。

2、通過生動形象的故事導入

故事生動形象,通俗易懂,易吸引學生,從而自然順利地導入新課,例如:《天上的街市》導入就講廣為傳頌的牛郎織女的故事,從而把學生引入到飄渺的天上。例如在講《馬說》時,給學生講述關於伯樂遇見千里馬的故事。通過歷史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不僅順利導入新課又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3、從引起學生的興趣導入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能讓學生對本課題的內容產生興趣,上課時就用與教材有關的趣味性小故事,如在《贈汪倫》中可以這樣講述:李白辭官離開長安後,游遍全國各地,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當時安徽涇縣有個叫汪倫的農民,想請李白到家中作客,又怕請不來,就寫了封信給李白說:他們的那個窮山村有「十里桃花」、「萬里酒店」。其實那裡只有一個方圓十里的桃花潭,酒家只有一家,老闆姓萬。後來李白真的來了,當知道汪倫同他開了玩笑後,李白是否生氣呢?那就請讀一讀《贈汪倫》吧!這樣一來,學生們來了興趣,為學習這首詩打下的基礎,同時也理解了李白對汪倫那真摯的感情。

4、歌曲導入法

在講新課前,播放一首相關的歌曲,從而激發感染學生的情緒,使學生在優美的歌曲中進入教學氛圍之中。例如:講《背影》時就播放了《父親》這首歌,讓學生體會歌曲里對父親的愛戴之情,同時也是父親最真實的寫照,由此導入新詩。還有講《愚公移山》時讓學生欣賞歌曲《愚公移山》,從而讓學生產生對愚公敬佩之情,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以此導入新課。還有在講《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我播放了《童年》這首歌曲喚起學生對童年的回憶,為學習本篇文章做了鋪墊。

5、設置懸念導入

初中生由於年齡小心理發展不夠成熟,強烈的好奇心往往能激起對學習的興趣,所以在教學中適當的製造一些懸念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積極的進行思考,例如:我在講《藤野先生》時我就講了這樣一個故事,1937年,在日本一所偏僻的鄉村診所里,兩位記者遞給一位老醫生一份報紙,在報紙的頭版頭條刊登了「魯迅先生逝世」的內容,老人看後,潸然淚下,那麼你們知道這位老人是誰嗎?他對魯迅的逝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應?通過這個故事學生們熱情一下高漲起來,急需在課文中找到答案。

6、名言警句導入法

根據教學內容,教師提前准備一些能表現主題的名言警句,用飽含情感的語言傳送給學生,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例如:在《我的長生果》這篇文章中,我是這樣導入的:我們都知道人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都是離不開書的。莎士比亞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高爾基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皮羅果夫也說過:「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的社會,它能夠陶冶人的感情和氣質,使人高尚。」書又好比是源泉,好比是船隻,好比是顧問……今天,我們所要學的課文把書比作人類文明的長生果。

課堂導入雖然不是教學的主要環節,但卻是講好一堂課的重要前提之一。這一環節需要教師付出激情和創造,課堂教學才能收獲成功和精彩。正如「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設計導入,充分發揮導入「導火線」「催化劑」、「潤滑劑」的作用。同時,可以適當運用電教手段,如錄音、幻燈、音樂等,這對激發學生興趣和情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初中語文課堂導入方法分享 篇3

一、集體備課的有效性,讓教師胸有成竹,教學時做到游刃有餘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精彩的課堂離不開事先的精心准備。不怕備課費時,只為上課時有得心應手的教案,為了達到上好每一節語文課,需要語文教師備課時緊扣課程標准,解讀教材,查閱資料,形成教案。教案要有這幾步:教案執筆者先寫好初稿,然後由備課組探討,通盤考慮後詳細指出教案中仍需調整、添加、刪除的地方,包括:目標確定、重難點的設計、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創設情境、問題設置、拓展延伸、作業布置,甚至想到過渡的語言銜接、學生課堂上的氛圍和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如何開展等細節。大家集思廣益之後,再由執筆者在原有教案上修改,統一列印,這樣教案才最終確定,資源可以共享了。教案准備得越細致,教學時就越游刃有餘,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二、情景驅動導入的有效性,可營造愉悅氛圍,激發學習興趣

精彩的導入,讓課堂一開始就能充分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給學生營造和諧、愉悅的氛圍。特級語文教師於漪老師曾經說:「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應抓導入新課的環節,一開始就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作為課堂教學的第一環節——導入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設計出有效的課堂導入,引導學生進入對文本的學習。即找准學習的切入點,給予鋪墊、相機誘導,迅速營造良好的學習情境,喚醒學生的真實體驗,激發後續學習的濃厚興趣,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三、課堂朗讀的有效性,讓學生提高閱讀能力,深刻感悟文本

語文課堂少不了讀的環節,也不能縮短讀的時間。有效地提高閱讀教學的前提是在閱讀過程開始之前,教師要想辦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要有目的性:通過什麼形式去讀,讀完後學生要理解到哪個程度,要明確地告訴學生。根據教學內容要求,可速讀瀏覽,可跳讀,可精讀細品;讀的'形式有:齊讀、抽讀、分組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強調:「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我認為第一重要的是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走進作者的心靈,感悟他的情感。在新課改的要求下,讓學生動起來嗎?閱讀就能達到這個要求,但絕不是張嘴讀就行,我要求學生大聲讀出來,既可訓練學生的膽量,克服膽小自卑的心理,同時又可以讓學生思維跟著文本內容走,在思想上與文本內容上就會碰撞出火花。只有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的內在潛力,才能讓學生主動參與閱讀教學活動,這樣的閱讀才有效。

四、提問的有效性,給學生提供智慧碰撞、思維發散的平台

我校課改模式中有智慧碰撞的環節。教師要有意識、有策略地啟發學生的積極思考,讓學生在課堂上發揮主動性,體現主體地位,鍛煉思維能力,教師提問就要精當。那麼,如何做到提問的有效性呢?

1.注意提問的針對性與輻射面

問題的難易程度要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提問時要根據問題的難易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不能只關注優秀的學生,更要把機會留給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2.注意為學生提供思維的時間與空間

在小組交流討論時,不能只顧場面的熱鬧,不要逼迫學生做立即反映,或急於把答案告訴學生,卻忽視學生之間的思維碰撞,要給足時間,這樣才能產生智慧的火花。

3.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

我教學中,當學生的思維激發出創造性火花時,要多留時間,給他們展示自我的機會,對他們的展示或回答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贊賞,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要尊重學生個性的感悟,在提倡閱讀多元化的同時,當學生的思維發生障礙時,要因勢利導,適時鼓勵。

初中語文課堂導入方法分享 篇4

縱觀目前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傳統的「串講加解釋」教學結構模式,還在影響著大部分的初中語文教師。對教材不作過多的鑽研,對教學方法不作過多的科學選擇,認為只要自己講得多,知識就自然會被學生接受和掌握。長期如此,老師的「一言堂」既剝奪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自由,又束縛了他們的創造性,使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的地位。這勢必形成學生難學、教師難教的兩難局面,最終導致學生完全放棄對語文的學習,其負面影響是可想而知的。怎樣在新課程標准理念下來進行「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語文綜合性學習成為「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重要途徑,我認為可以先學後教,在課堂上分組合作閱讀文本和激發思維教學上進行嘗試。

1、先學後教,轉變教師教學觀念。

1.1作為新時期的初中語文教師,首先應用發展的目光來看現在的時代,創造性地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語文教育本來就緣自於生活,是生活的反映。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隨著歷史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以前如死水一潭、活力不再的「灌注式」語文教學弊端――肢解文章的分析、純知識的訓練、純技巧技能的強化、學習為了考試的「應試教育」境地,對新時期教育是極為不利的。我們應當把握新的課改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起始年級「閃亮登場」的機會,來更新我們的思想,轉變我們的教學觀念,武裝我們今後的課堂教學,豐富我們今後的教學內容和形式。

1.2在日常的語文教學活動中,變「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為「先學後教」式教學方法。學生先學,然後教師對學生先學的內容進行調查研究。通過信息反饋,及時掌握學生對知識的認知水平,了解他們的思想活動、學習方法的掌握等實際情況,這樣教師才會明白當前教學的起點在哪裡,有了這個起點,教師便於遵照「由淺入深」、「由近及遠」的規律來組織教學活動。一堂好課,猶如畫家畫花,獨畫一枝,留點天地,讓欣賞者去遙想;如同詩人作詩,言有盡而意無窮。能夠較合理地運用現代網路教育技術,注意創設教學情境,運用啟發式、討論式等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探究精神,提高教學效率。這里,教師只是啟發、引導,該導時導,當講處講,真正做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1.3在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傳授中,加強課前預習的指導,教會學生如何查閱相關資料,做好課後拓展延伸,增加學習容量,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體現。從而使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做到不盲目追求所謂的「新」的課堂教學形式,而進行問題多而雜、啟而不發的「滿堂問」,進行淺層次而不著邊際的盲目的討論。不忽視實在的教學內容,做好語文知識的傳授,加強語文基本功的訓練,重視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師生與文本的對話,而不是生搬硬套、忽視學情、機械操作的教學模式,盲目進行過於寬松、不作評判的模稜兩可的評價。在實際教學活動過程中,給學生一個發展的空間,讓他們自己往前走;給學生一點自由時間,讓他們自己去安排;給學生提供一個條件,讓他們自己去鍛煉;給學生提出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找答案;給學生設下一個困難,讓他們自己去解決;給學生創造一個機遇,讓他們自己去抓住;給學生一個疑惑,讓他們自己去討論;給學生一個對手,讓他們自己去競爭;給學生一個權利,讓他們自己去選擇;給學生一個提示,讓他們自己去創造。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堅持「以學生個性發展為本」的思想,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哲學觀,讓學生始終處於主體地位。這樣既可鍛煉學生直覺思維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也塑造了學生的自信和尊嚴。

1.4隨著學習化社會的到來,語文教師不再是知識的佔有者和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幫助者,是智力的開發者,是信息的提供者,是意義的建構者,傳統的教學觀念必須隨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更新。由此可以看出,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教育思想的更新,是進行語文課堂教學中分組合作閱讀和思維激發教學的嘗試的關鍵。只有教師的觀念轉變了,才能使語文課堂活躍起來,學生的學習活動輕松、愉悅起來,從而提高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效率。

2、合理分組,合作閱讀,培養學生集體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合作是人類相互幫助完成任務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動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建立及知識經濟的即將到來,需要人的主動性、創造性,不但要有競爭的意識,更要有合作的精神,需要有合作生存、合作發展的意識。語文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進行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從而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為了充分發揮學生個體及學習小組的優勢,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需要把學生分成小組以完成教學任務。在分組時盡量使成員在性格、才能傾向、個性特徵、學習成績等方面保持合理的差異,取長補短。一般每小組由四人組成,每人在組內有不同的角色,例如組長,記錄員,發言者等。不定期的互換角色,保證每個學生的積極參與性,同時也可以有多種小組形式出現。如把學生進行這樣的組合:一個程度高一點,一個程度低一點,或者一個擅長口頭表達,一個擅長書面表達等的同學組成「同伴」。通過小組的互相幫助,使成員不再有置身事外的感受,積極參與討論,可以在每組中確定一個發言人,總結本組各成員的回答。這樣分組更能幫助學生互相取長補短,學會獨立欣賞文學作品。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傾聽和口頭總結別人觀點的能力以及即興演講的能力,培養個人和小組學習的能力。從而通過分組合作,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以及集體解決問題的能力。

3、拓展思維激發教學,激勵學生發揮自主性、獨立性,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初中語文課堂上的思維激發教學,是指學生在教師的適當點撥和提示下,對課文(作品)進行研究性的閱讀,通過獨立發現問題,收集與處理有效信息,掌握語文知識與技能,並能應用文本中學會的有關知識去了解生活,深入研究生活中相關的事物,從而學會解決實際問題,學生能夠體驗、理解和應用一般科學研究方法,提高探究問題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達到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種學習活動改變了原有的教育、教學條件下偏重記憶和理解,使學生成為知識灌輸對象的狀況,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中來,從而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激發,探究合作能力得以培養,進而養成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這種教學活動在課堂上的基本操作是這樣的:

3.1教師在授課開始時精心設計新課的導語,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別具魅力的導語對於活躍課堂氣氛、激活學生的思維乃至提高整堂課的教學效率無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好的課堂導入語的設計,其實就是成功的課堂教學的開始。這樣,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也就在這個時候得到調動、感染和熏陶,從而會對接下來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對課文進行積極地閱讀和探討。

3.2教師應當注意提出問題的難易程度及提出問題的方式,激發學生獨立思考或小組探討。語文課上,看誰在最短的時間里高質量地完成預習任務,看誰對教師的提問能給以准確的回答,看誰對文章的內容記憶得快,如此等等。由學生來解決一切問題,老師給表現好的同學運用課堂表現分給以鼓勵。總之,老師是在不失時機讓每一個學生在感受成功,同時也是創新意識的啟發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這里進行的問題設置,是幫助學生思考分析,並不是為了限制學生的思維。所以,允許學生甚至激勵學生獨立地、自由地、大膽地進行思考、討論或小組探究,以拓寬學生的思維。

3.3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合理評價,激起學生的學習成就感,引發學生創新的激情,激勵學生進一步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合理公正的評價,既保護了學生的積極性,又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創新,也使學生從能夠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向能夠獨立探討、提出問題的方向發展。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是知識技能的運用,而提出一個新問題需要有創造性思維。現代教學論認為,任何教學內容都可以用一個問題呈現出來,學習的發生起源於情境變化的刺激,所以教師在施教過程中應盡量創設問題情境,為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創新能力的培養鋪路架橋,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總之,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先學後教,進行合作閱讀、思維激發訓練與培養,可以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發學生封存的天資,放飛學生囚禁的情愫,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熱愛語文,會學語文,堅持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㈢ 初中語文導入方法

導入語,又叫導語、開講語,俗稱開場白。下面是我網路整理的初中語文導入方法以供大家學習。

初中語文導入方法:圖片導入法

人教版語文課本前都有幾頁插圖,這些插圖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素材,活用這些素材可一舉多得。通過各種渠道還可以查到更多的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充分發揮其作用,以此導入新課,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學習《看雲識天氣》時,先展示圖片資料,學生們邊欣賞天上變化多端的雲,邊聆聽課文范讀,耳聞目睹,形象直觀。在此基礎上,接下來講解課文,學生聽得津津有味,可以說是如魚得水,輕松自如。接下來鼓勵學生結合課文製作解說詞,配合音樂和雲彩變化的圖片,以天氣預報員的身份介紹各種雲彩與天氣變化的關系。受到同學們的矚目,頗有新鮮感、成就感,既鍛煉了自己的綜合能力,又達到了寓教於樂的理想境界。

初中語文導入方法:渲染導入法

這是一種運用形象生動,情感激昂的語言開講,創造適宜的環境氣氛,引發學生相應的情感,進而吸引學生的導入法。這種方法一般適用於抒情性文章的教學。如學習《濟南的冬天》等寫景抒情的課文時,可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一幅幅令人心曠神怡的景色,虛擬出一幅幅動人的畫卷,從而變抽象的文字敘述為優美的詩意的畫境,它帶給了學生在聽覺、視覺等感官上的極大享受。這一感官上的享受,可促使學生深刻地體會到散文語言文字的優美。

初中語文導入方法:實物演示導入法

實物能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新課之前,出示與課堂內容有關的實物,導入自然,利於理解。如在教學《核舟記》一文時,我先在課前展示了核舟的投影片,然後向學生介紹核舟的實際大小,長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再請學生試著用紙疊一個這樣大的東西,大家疊出來之後發現只有半個粉筆那麼長,高度還趕不上粉筆的直徑。接著我又讓他們在紙船上畫五個人,八扇窗,學生們都反映很難做到,我就此順勢引導古代的藝術家不是畫而是刻,而且人物刻得栩栩如生,這樣很快把學生的心給牽住了,學習興趣被激發起來。

課堂導入雖然不是教學的主要環節,但卻是講好一堂課的重要前提之一。正如“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以上幾種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而定。同時,可以適當運用電教手段,如錄音、幻燈、音樂等,這對激發學生興趣和情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初中語文導入方法:激情導入法

“激情”就是激發情感。教師一上模族課就用聲情並茂的開場白,把學生很快帶入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意境和氛圍中去。若要學生動心,教師先要動情。因此,講述時教師的情緒要盡快“到位”。語句要說得有感染力。如《長江三峽》一課,可以這樣導入:“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這是大詩人李白贊頌長江雄偉氣勢的詩句,我們當代的作曲家譜寫的《長江之歌》更從驚濤澎湃的巨浪中看到了我們民族開拓奮進的精神力量。這首歌深情地唱道:“你從遠古走來,巨浪盪滌著塵埃;你向未來奔去,濤聲回盪在天外。”那麼在劉白羽的筆下,長江中景色最為瑰麗奇特的一段——長江三峽,展現出的是怎樣的風貌神采呢?讓我們來學習《長江三峽》這篇課文吧。”這樣就使學生精神為之一振,趣鍵慧味盎然地投入到課文的學習之中。

初中語文導入方法:謎語、歇後語導入法

謎語導入法就是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一個謎語,讓學生來競猜,從而達到愉快教學的目的。如《回聲》一文,可以稿碼答這樣設謎語:“住在深山坳,誰也捉不到,你喊他也喊,你叫他也叫。近聽聽不見,遠聽有分曉。”學生馬上猜出是回聲。猜謎符合孩子們的心理,能輕松自如地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文上來。同樣根據課文內容可以自製一些歇後語。讓學生產生一些新鮮感,會迫不及待的進入角色,閱讀原文,如《項鏈》中,可設這樣的歇後語:路瓦載夫人借項鏈——窮出風頭,路瓦載夫人丟項鏈——樂極生悲,路瓦開載夫人賠項鏈——自討苦吃。

初中語文導入方法:設置疑問導入法

教師一上課就緊扣教學內容設置懸念,提出疑問,會很快調動學生的求知慾。如《景泰藍的製作》一文,教師可提前找個景泰藍花瓶,裝在紙盒裡。一上講台便對學生說:“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件十分名貴的手工藝品。同學們想不想一睹為快?”然後亮出花瓶發問:“這個貌似普通,個頭不大的花瓶至少值幾百元!因為它出身於‘景泰藍’這一名門貴族!”景泰藍是什麼?何以如何昂貴呢?同學們要想弄清這些問題,就請閱讀課文吧!”

初中語文導入方法:歌曲導入法

在進入新課之前,可以放一段音樂創設一種情境,激發、感染學生的情緒,增強講課的感染力,提高聽課效果,使學生快速地進入教學的氛圍之中。講《背影》時,我是這樣設計的:“有這樣幾句歌詞:‘父親是兒那登天的梯,父親是那拉車的牛,想兒是一封家書,千里寫叮囑,盼兒歸,一袋悶煙,滿天數星斗’。這飽含深情的話語充滿了對父親的愛戴之情,同時也是父親最真的寫照,今天,我們就來學一篇文質兼美的紀實散文,其中也刻畫了一位疼愛兒子的父親,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教《愚公移山》時,我讓學生欣賞歌曲《愚公移山》,讓學生產生一種對愚公的敬佩之情,從而激發學習興趣,由此導入新課。在講《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我放錄音----成方圓唱的歌曲《童年》:“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操場邊的鞦韆上還有蝴蝶停在上面……等待著放學,等待回家的童年。”用美妙的音樂、優美的歌聲把學生帶入了一片清純而幻美的世界。

初中語文導入方法:故事導入法

這種方式就是以講故事開頭,來吸引學生,因為學生都比較喜歡聽故事,如我在講授《陌上桑》時,是這樣導入的;我先講一則幽默故事,聽完後大家說它用了什麼樣的描寫方法。繼而開始講故事:一位農夫的女兒長得奇醜,父親讓她去地里看玉米,老鼠見了她,嚇得不僅不敢偷吃她家的玉米,還把幾天前偷走的玉米送了回來。學生聽了哈哈大笑,有的同學說這是誇張。我繼續引導:“誇張是從修辭角度說的,如果從描寫方法這個角度說呢?”學生立即領悟說:“是側面描寫。”“對,側面描寫是一種值得學習和掌握的方法,它往往比正面描寫的效果好得多。現在我們來學習一篇我國古代側面描寫的典範作品——《陌上桑》。

如在講《皇帝的新裝》時,我是這樣導入的:“有這樣一個人,一天他戴著一頂破帽子在街上走,迎面來了個富翁,嘲笑著說:‘嗬,你腦袋上面那破玩意兒是啥,那也能算是帽子嗎?’這個人並不因此難過、自卑,而是反唇相譏:‘嗬,你帽子下面那破玩意兒是啥,那也能算是腦袋?’這個人的回答多麼巧妙、多麼睿智!你知道這個人是誰?對,是安徒生!18世紀末19世紀初,丹麥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封建統治者卻窮奢極欲、揮霍無度。面對這樣的現實,這么睿智的安徒生是不可能沉默的,他藉助自己豐富的想像力,以犀利的筆鋒,對皇帝極盡戲弄讓他丑態百出,喪盡尊嚴,不惜筆墨地鞭撻了一群道貌岸然的大臣。現在就讓我們來學習這篇膾炙人口的童話《皇帝的新裝》。”

初中語文導入方法:引趣導入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使學習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教師一上課就用教材內容相關的趣味性講述,學生就會愉快地投入新課的學習之中。如《贈汪倫》可運用如下導語:“話說李白當年辭官離開長安後,於持御賜金牌漫遊全國各地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當時安徽涇縣有個叫汪倫的農民,想請李白到家中作客,又怕請不來,就寫了封信給他,在信中說他們的那個窮山村有“十里桃花”、“萬里酒店”。其實那裡只有一個方圓十里的桃花潭,酒家只有一家,老闆姓萬。後來李白真的來了,當知道汪倫同他開了玩笑後,是否生氣呢?那就請讀一讀《贈汪倫》吧!這么一說,學生聽後出現洗耳恭聽的態勢,為這節課的學習打下輕松的基礎。

初中語文導入方法:想像導入法

運用發揮想像的方法來導入課文,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天上的街市》可以這樣導入:“在夏天的夜晚,我們常見天上有一條銀河,大家知道,那是由無數顆星星組成的,假如這些星星都是盞盞電燈,那麼銀河就恰似一條繁華的街道了。現在同學們開始想像,假如你走在這條街上,你將會看到什麼?你能看到牛郎織女嗎?你能看到高樓大廈嗎?學生的思路很快就打開了,他們會以興趣的心情來閱讀課文,很快學生對課文就能背誦了。

㈣ 導語設計的幾種方法

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個成功的導語,可以使這堂課先聲奪人,為整堂課教學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礎。導語的設計要講求方法和實效,可根據文章的內容和體裁的特點確定採用靈活多變的導語,一下子就把學生的心抓住,激發起強烈的求知慾,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增強教學效果。 積累幾年的工作經驗,歸納帆嫌下來,我覺得導語可以從念早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設計: 一、設置情境導入。清代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導語是創造情境的突破口,也是強化課堂心理場的第一步。老師一登上講台,學生就會很快調節心理狀態,把注意力集中到聽課上面,但也有部分學生不能很快完成這一心理轉變。這時,教師採用生動的導語,醞釀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感和情緒,學生就會產生一種情感反射,積極配合老師的教學行為。形成一種與教材內容相應的情緒氛圍,一種情感意境,為課堂教學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礎。下面是一位老師在講述明代歸有光的《項脊軒志》時設計的導語:生活中,我們也許有過這樣的體驗:家人相聚,其情悠悠,其樂融融。可是,當這份歡樂、這份熱鬧一旦離去,當你的周圍不再有一點人聲,當那如血的夕陽拉長你瘦長的影子,撕扯著你孤獨的心靈的時候,你會追憶那一份歡樂,那一份熱鬧。恰是這些,會使你的眼睛流淚,你的心滴血。常人如此,內心情感異常豐富的作家更是體會頗深。明代的著名古文家歸有光在寂寞凄涼的時光里回憶起家中諸多往事,歷歷在目,揮之不去。然物是人非,觸之不及,情之所至,悲從中來,寫下了「不事雕琢而自有風味」的佳作《項脊軒志》。「景無情不發,情無景不生」,緩慢而 又包含感情的導語結束後,教室中異常寂靜,這種情感滲透到教學中,使欣賞者的情感得到升華。 二、通過引用導入。初中課文有《蜘蛛》一文,講述時,可把文中的謎語提前講,這樣設計導語:同學們,在講課之前,先讓大家猜一猜謎語,:「南陽諸葛亮,穩做中軍帳,排起八卦陣,單捉飛來將。」謎語一出,如石子投入平靜的水中,激起思維的漣漪。待學生將答案說出後,再順勢導入新課:「蜘蛛是怎樣捉飛來將的呢?恐怕很少人知道。仔轎雀下面就通過這篇課文,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再如,初中語文課本中的《回聲》,老師可用謎語導入。導語可以這樣設計:同學們,下請大家猜一個謎語好不好啊?住在深山坳,誰也捉不到。你喊他也喊,你叫他也叫,近聽聽不著,遠聽有分曉。呂洞賓去問神仙,神仙說:這東西是有的,可是我也抓不到。那麼邊神仙也抓不到的東西是什麼呢?同學們會安靜的聽,積極地猜,響亮的答:「回聲。」這樣的導語設計,既符合孩子們的趣味心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又能輕松自然地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所要教學的課上來。 三、採用教具導入:運用恰當的教具進行教學,可使學生由抽象思維變成形象思維,有助於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教學課文《萬紫千紅的花》時,可設計這樣的導語:同學們喜歡花嗎?想到花會有這么多色彩嗎?讀了這篇課文,你會獲得這此問題的答案。在此之前,教師可准備一束鮮花,顏色要豐富多樣。用教具導入,學生一開始就被吸引,興趣更濃了。再如教讀《小桔燈》時,老師可先做一個小桔燈模型,點燃後,對學生說:雖然這小桔燈發出的光不如電燈那麼亮,但它卻照亮了一位作家的一生。」再讓學生帶著疑問朗讀課文,老師加以輔導和分析,小桔燈的象徵意義就迎刃而解了。 四、由介紹作者導入:這種方法既順理成章,引入自然,也易激發學生的仰慕之情和學習熱情。如我們在學習《活板》一課時,就可用這種方法導入。導語可以這樣設計:「大家都知道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指南針、火葯、造紙術、印刷術,這都是值得我們自豪的。活板印刷的發明者是北宋的平民畢升,記述下他的活字印刷的書是沈括的《夢溪筆談》。沈括,字存中,北宋杭州人,科學家,文學家。他是主張變法的,在宋朝王安石變法時,曾做官,積極推行新法。王安石變法失敗後,他也受到打擊排斥。晚年定居在潤州的夢溪國,所以他給自己在這里寫的書命名為《夢溪筆談》。」這部書總結了我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科學技術方面的成就。這是一部非常有價值的書,我們應該了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有關「活板」情況的文章。這種方法在教學名家的文章時經常採用。 五、由聯系導入:我們教學,把內容相關的作品或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聯系起來時,可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如我們在教學第三冊《聽潮》一課時,可把它與前面的一課聯系起來,我們可以設計這樣的導語: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白楊禮贊》這篇散文,它的特點是「托物言志」,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聽潮》,接下來介紹作者魯彥。我們在學習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時,可這樣聯系:我們以前學過他的散文《春》、《背影》、《威尼斯》等,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荷塘月色》,看看作者是如何把「荷塘上的月色」和「月光下的荷塘」展現在我們面前的。」 六、通過設問導入:由設置疑問導入,可以促進學生尋求問題答案的積極思維活動。問題設計得要有趣,新穎,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激起強烈的求知慾。如教學《故宮博物院》時,我們可以這樣設疑:我們生活在北京的人,大多去過故宮,從祖國各地來的人,也大多要去參觀故宮博物院。為中美建交作出過貢獻的基辛格博士每次來到北京,幾乎都要到故宮參觀。他說:「到北京不看故宮和天壇,等於沒有來。其他來北京的外國人,也大多要去故宮參觀。那麼,故宮為什麼這么吸引中外人士呢?今天,我們就讀一下《故宮博物院》一文,探討一下它吸引人的魅力所在,並且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樣介紹故宮博物院的。」再如,教學《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時,我們可以這樣設疑:同學們天天都和書本打交道。我們現在每人手裡就有一本語文書,可你知道過去的書籍是什麼樣的嗎?現在還有哪些形式的書呢?我們今天就學習一篇課文《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這些問題就會得到解決。 當然,導語設計還可以由介紹背景導入,由講述故事導入,由對比導入,或利用圖畫導入等,方法多樣,條條大路通羅馬,只要能服務於課堂教學,並起到較好的效果,都可以採用,不必強求某一種導入方法。有時,也可以幾種導入方法同時採用,當然,這取決於課文的內容。導語雖是課堂教學的一個小環節,但卻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一定要精心設計每一課的導語

㈤ 中學語文課文導入該怎麼說

精彩的導入語和講授語 ——導入語1、標點的用法導入語 故事導入: 從前, 一個豪紳請了一個家庭教師, 教師知道豪紳很吝嗇, 就對他說: 「我沒有什麼特殊要求, 你們吃什麼我就吃什麼。」豪紳很高興, 讓他立字據, 教師寫道: 「無魚肉也可無雞鴨也可青菜蘿卜萬不可少不得工錢。」豪紳一看很高興, 天天讓老師吃蘿卜青菜。老師生氣了, 對豪紳說: 「我不愛吃蘿卜, 你為什麼天天給我吃? 立的字據怎麼反悔了呢? 」教師把字據拿來讀給豪紳聽, 聽後, 豪紳目瞪口呆, 有苦難言。原來, 他的理解和教師不一樣, 大家想一想, 教師的真正意思是什麼? (教師: 無魚, 肉也可; 無雞, 鴨也可; 青菜蘿卜萬不可, 少不得工錢。學生們情趣高漲, 認識到了正確使用標點的重要意義, 本來是枯燥乏味的內容, 這時候也充滿了樂趣。) 優點:以故事開頭,能夠激發同學們學習的興趣;同時這個故事本身與標點的有重大關系,讓同學們在思考的時候,又能明白標點的重要性,本來是枯燥乏味的內容, 這時候也充滿了樂趣。2、《鴻門宴》一文的導語設計 在我國古代農民戰爭中有一位領袖人物, 他驍勇善戰, 屢建奇功, 沉重打擊了王朝的統治基礎, 『力拔山河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乃若何。』這首《垓下歌》既有他英勇氣概的寫照, 也有他英雄沒落的哀鳴, 他就是西楚霸王項羽。那麼, 他是怎樣落入窮途末路的呢? 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鴻門宴》會告訴你其中的原因。 優點:這樣的導入語學生聽後會思考: 項羽這么勇猛, 怎麼會兵敗垓下, 在烏江自刎呢? 帶著這一系列的問題, 學生就會情不自禁的進入新課的學習。這就是引人入勝法, 即懸念式導入語, 就是利用學生渴望了解事情的真相、結局的心理, 誘導他們集中注意力, 積極思考,能夠較快到達教學目的。——講授語《再別康橋》(節選)中悄悄與輕輕師:現在我們可以思考第一和第七節的問題,既然如此深情,為何卻要悄悄地走?為何又要輕輕地走?大家現在是怎樣理解的呢?把這兩節結合起來看,除了在結構上首尾呼應之外,還有沒有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很明顯,原來是「輕輕的」,後來變成什麼了?生(齊):悄悄的師:有區別嗎?「輕輕」和「悄悄」有什麼區別?生:「悄悄」是一種主觀感受.「輕輕」是一種客觀行為。師:哦,一種是客觀的,一種是主觀的。還有沒有不同的意見?兩者從程度上看,哪個重,哪個輕?生(齊):「悄悄」更輕。師:「悄悄」·更輕。好,除了這一個。還有不同。「我揮一揮衣袖」和「輕輕的招手」,從動作幅度來看,哪個更小?生(齊):揮一揮衣袖。師:「揮一揮衣袖」。(示範動作)再看還有不同。——原來是跟西天的雲彩作別,後面是什麼?——不帶走一片雲彩,,這就怪了,本來作者要離別的時候,看到過去的景色,又想起自己昔日的夢。還想到自己在康橋的生活,感情應該更加強烈才是啊,為什麼越來越淡了呢?生:我認為正因為作者是喜愛康橋的,還認為康橋是美的,康橋的雲彩也是美的,才「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他不想破壞康橋的美,表現了他對康橋的眷念以及對康橋的喜愛。生:作者不帶走一片雲彩。我想如果他帶走一片雲彩.日後如果再看到這片雲彩的話,心裡會產生一種傷心的感覺。生:「不帶走一片雲彩」說明了他不想破壞康橋的這種和諧美。師:哦,好的,請坐。我想大家可能都有自己的判斷吧。你們認為,剛才那幾位同學的發言,哪~種說法相對合理一些,或者說比較符合作者的情感?生:我覺得第一位同學說的更合理。師:你為什麼認為他說的對呢?生:因為他就是不想帶走一片雲彩,然後把康橋的美留給後人。師:哦,留給後人。可否從別的方面思考一下?剛才好像有同學說:徐志摩是在無奈之下,不帶走一片雲彩。是這樣的嗎?大家還有什麼想法?生:我覺得徐志摩是從無奈提高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他之所以愛康橋是因為他在康橋可以追求自由,實現他的理想。雲彩只是一種象徵,象徵他的自由和理想。不帶走一片雲彩就是說雲彩已經在他的心中。已經沒有帶走的必要了。師:好。說得非常好。 師:.雲彩在他心中,自由在他心中,更主要的是什麼在他心中?——康橋在他心中,不需要帶走。通過剛才的分析和討論,我們更能理解徐志摩心中的這種深深的情感。生:我記得我去北京玩過一個星期,後來回來了,我真的感覺非常難受,晚上我差點哭了,我覺得這樣能夠表現我心中的那種依戀的感情。師:好。記得有位詩人說過,與其在懸崖佇守千年,不如在愛人肩頭痛哭一晚,你是那種奔放型的。生:跟一個朋友離別的時候,我不想讓他看到我非常悲痛。我要快快樂樂地離別。跟他以後再相見。師:好的,在默默中告別。這位女同學,請你說說。生:我會選擇在淚水中歡笑。師:在淚水中歡笑。生:因為我們是嚮往自己的夢想,我們日後的生活會過得越來越好,暫時的離別並不代表永遠分離。只要心裡有彼此,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師:好,請坐。有些古人是這樣描寫離別的。(展示PPT: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他們所表達的情感有一個怎樣的共同點呢?生(齊):悲傷。師:很傷感。相比之下,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有什麼特點呢?它是輕輕的、悄悄的。從告別的對象來看.他跟什麼告別?康橋。第一節說是跟雲彩。這種告別的對象很特別。從離別的氣氛來看,它輕輕的、悄悄的,不那麼凝重,卻顯得清爽。從他所選擇的這些景物來看,「金柳」沒人寫過,顯得非常獨特。而這些意象創造了怎樣的意境呢?不是感傷沉重,那是怎樣的意境呢?非常輕快、清新、飄逸,而這也是以徐志摩為代表的「新月詩派」的特點。這首詩,我們賞析得差不多了。然而我覺得遺憾的是,這么一位優秀的詩人,在1931年11月份.在去北平的時候.中途飛機失事,墜於濟南開山腳下,不幸遇難。他當時只有35歲,就像他寫的另外一首詩《偶然》中說的:「你記得也好,最好忘掉,在這交匯時互放的光亮。」徐志摩先生,他生命不長,但是我們今天和他詩歌的交匯、這展現的光亮,將永遠留在我們的記憶當中。我和同學們的這堂課,也是我人生中的閃光點,也必將永遠留在我的生命當中.我的人生因此而閃亮. 優點:老師根據同學們的回答一步步的引導他們,又注意與現實情感聯系,注重了課堂與生活的聯系;同時老師的又能很好的將同學的見解與自己的結合,重視了教師的引導與學生的主導作用;並且老師的適當名言引用,一方面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另一方面又能給同學們拓展,引起他們的興趣。特別是教師最後的歸納語,層次清晰,角度多樣,同時又巧妙地將做作者與他的生平結合在一起,進一步的升華了感情。 我在講授語中遇到的問題: 1、不知道怎樣引導學生思考問題,而且常常用詞不準確。如我講《傷仲永》仲永從天才變成庸才的原因的時候,在分析邑人時,直接將文章的邑人以錢乞之,就得出了邑人的追捧的結論,從思維的嚴密上講,缺乏有利的事實依據。而且在分析仲永的原因是用的詞語「可能」,這中用詞模糊是不負責任的講授也是錯的。 2、問題與問題之間缺乏內在的邏輯性。如我講《傷仲永》見聞結合,先揚後抑等寫作手法時,只是將問題一一的陳列出來,並考慮其中的邏輯,顯得問題的提出很突兀。 3、歸納不夠精煉精彩。我的歸納語只是將自己之前的內容總結歸納一下,並沒有很好的融入同學們的觀點,而且大多是就事論事,缺少一種情感延伸與啟發。

㈥ 如何設計初中語文教學的導語

如何設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導入語一節成功的語文課,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中體會詩意流淌的語言,經歷峰迴路轉的環節,達到啟迪學生心智的目的。那麼如何才能上一節成功的語文課?成功導語的設計,無疑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佳手段。好的導語就像唱戲的開台鑼鼓,未開場先叫座兒。它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洞巧螞趣和納埋求知慾望,渲染良好的課堂氣氛。魏書生老師說:「好的導語像磁鐵,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聚攏起來,好的導語又是思想的電光石火,能給學生以啟迪,催人奮進。」
成功的語文教學離不開學生的興趣愛好。只有學生傾心於此,才會積極主動的樂於受教,也才能達成高效率的教學。確實,好的導語是優秀的演奏家拔出的第一個音符,散發出神秘的魅力,引誘著聽眾漸入佳境;好的導語是教師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鑰匙,放射出獨特的光芒,帶領著學生登堂入室。

每天找一個沒有任何打擾的時間段作為專門的寫作時間,讓這成為習慣。對我而言,清晨的時間是最佳的,午飯,傍晚,或者深夜的寬叢那段時間也可以。

㈦ 淺談語文課堂中常用的幾種導語形式

一、誘導思索性導語

設計這種導語時,教師要把作者的思路和行文的線索緊密地結合起來,通過正確的誘導,駕馭全文的內容,是學生形成一種思索過程。如《白楊禮贊》的導語:「同學們,打開課本仔細的看一下插圖誰能解說一下這幅圖畫畫的是什麼?為什麼這幅圖畫放在這里?作者為什麼要對平凡的白楊樹加以禮贊?禮是什麼意思?作者又怎樣進行禮贊的呢?這樣學生的思路就會緊循著教師這段步步深入,誘發思索的導語。教學的效果是比較顯著的。

二、"平鋪直敘」型導語。

用這種「平鋪直敘」型導語有助於向學生介紹推介作品,使學生既增加文學常識,同時也了解課文的來龍去脈。這種導語運用於小說等(尤其是長篇小說節選)課文。這種導語,會深深地感染學生,激發他們的思想感情和閱讀作品的興趣。

三、故事導入

用一個感人的故事導入新課,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用於導語的故事,可以是與要講內容相類似的,也可以是所講課文的內容梗概,旨在引起學生的興趣,集中注意力。如教學《出師表》導語時,可以先給學生將「三顧茅廬」和「白帝城託孤」的故事,讓學生弄清諸葛亮、劉備、劉禪三者之間的關系,既利於學習課文,又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     

四、懸念導入

設置懸念,是文學創作中常用的方法。在語文課導語時,如果注意設置懸念,也可以增強講課的吸引力。這種方法,特別適用於文學作品中小說、戲劇的教學。對於小說、戲劇中的人物,特別是主要人物的命運、歸宿,是大家所關心的,根據這點,教師在教小說、戲劇時,可以就人物特別是主要人物的命運、歸宿設置懸念。

總之,教學過程是一個整體,導語只是整個課堂教學的序幕,是為新授教學服務的,教師既要重視導語,又要重視新授知識的教學,既要注意自身素質的提高,這樣才能使語文課堂教學的導語真正具有藝術性、效益性和創造性。

㈧ 初中語文教師的有效教學方法

導語:有效教學是師生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最優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進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等方面獲得整合、協調、可持續的進步與發展,從而有效的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要而組織實施的教學活動。作為教師如何利用課堂營造和諧有效的氛圍呢?

初中語文教師的有效教學方法

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精心設計導語

導語是教師把學生引入興趣大門的一把金鑰匙。設計導語的關鍵是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課堂學習內容中來,讓學生感到新奇、有趣,讓其願學、樂學,並很快進入角色。良好的導語,像巨大的磁石,會深深地吸引學生,有牽一發而動全身之妙,它能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如教學《出師表》時,筆者先用“草船借箭”的故事,來說明諸葛亮神機妙算,接著用諸葛亮不僅足智多謀,而且忠心耿耿導入新課,從而激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急切了解,為學好課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在教學中,筆者始終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創設有利於他們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良好氛圍。筆者認為:教師應高度重視創設學習語文的環境,使學生在校園、在走廊、在教室,都置身於良好的語文學習的環境之中。教師在課堂上要善於營造溫馨和諧的學習語文的氛圍,做到寬松、愉悅。教師應該富有親和力,學生有疑問,才會樂於提出。讓學生只要有想法,隨時都可以表達,真正做到師生平等對話。同學之間做到無拘無束地交流,全身心地投入,爭做學習的主人。教師還要不斷地給每個學生展示才華的機會,展示課內學習所得,展示課外學習所獲,充分肯定每個學生的進步,使每個學生特別是使“後進生”不斷地獲得成功的愉悅。如《變色龍》中奧楚蔑洛夫這一醜陋市儈、趨炎附勢的形象,我讓學生把他幾次穿、脫大衣的情節活靈活現地表演出來。通過表演,同學們深刻地理解了奧楚蔑洛夫這一沙皇走狗的形象,我再因勢利導,從而水到渠成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三、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恰當運用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新型、先進的教學方式,以其直觀性、形象性等優勢,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筆者認為:在語文教學中,合理、恰當地運用課件,使學生通過圖像、色彩、聲音去感知事物的變化,去認識事物的內在聯系和發展演變過程。通過多媒體教學,能開拓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在學好語文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訓練學生靈活的思維方式,打破思維定勢,鼓勵學生質疑,發展學生的想像力。沒有想像,就沒有創新,加強寫作方面的引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靈感。筆者在教學朱自清的《春》時,首先放映了一段春天的錄像,各種花草樹木、山水雨人等伴隨著優美的旋律讓人感到美不勝收。此情此景,馬上吸引住了學生,喚起了他們的學習激情。錄像播完了,他們還意猶未盡,禁不住發出“好美呀!”的贊嘆。在朗讀欣賞課文時,筆者設計了配音、配樂、配圖片的課件,優美的音樂加上精心挑選的一幅幅與課文內容相吻合的精美圖片,再配以抑揚頓挫、富有感情的課文朗讀,充分調動了學生各種感官的積極參與。

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注重知識的遷移,提高課堂效率

在教學中,教師要盡量發揮語文教材內容豐富的優勢,做到前後聯系、新舊對照,使豐富的內容條理化,並注重知識的遷移,拓展學生的思路,激發學生的興趣。從某種意義說,教師語言的表達水平,制約著學生智力活動的水平,所以,教師語言力求“四美”:(1)文情並茂、創設情境,追求語言的流暢美;(2)生動活潑、講究文采,追求語言的幽默美;(3)抑揚頓挫、張弛有度,追求語言的節奏美;(4)字正腔圓,鏗鏘有力,追求語言的庄嚴美。所以,語文教師最好在進課堂之前,精心設計自己的.語言,努力使課堂充滿情趣又不失理趣。學生沉浸在優美的語言氛圍中,賞心悅耳,輕松愉快,學習效果必定見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全方位、多渠道為學生創造條件,營造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還要注重賞識教育和創新教育,努力使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進入樂學境界,切實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改變教學觀念,大膽創新

傳統的教學就是“傳道、授業、解惑。”絕對正統的課本教育,知識傳授僅限於課本,即就課論課,所有習題答案都以教師為准,課堂上教師一人主宰,提問成了教師的專職,回答成了學生的必須義務。這樣時時處處都控制學生思維,總拘泥於固定的框架,那這樣的教育還從何談創新呢?因此應轉變觀念,建立一種“大語文”觀。

1.讓“一言堂”變成“群言堂”,激發學生創新

面對我們的初中生我不禁有些後怕,他們已經習慣教師代勞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題目,總怕與老師答案不完全一致,久而久之成了教師一人說,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直線下降。他們總期盼別的同學來發言,然後都舉雙手贊成,所以答案總是唯一的。

其實語文教學中有些題目就有不同的答案。拿分段來說吧,面對一篇文章總得先分清層次脈絡,然後才理解賞析。一篇文章也是一個多面體,不同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理解,會劃出不同層次,只要有道理、合乎邏輯就要給予及時肯定,不要在他們發言的第一次就扼殺他們的創新能力。並且閱讀一篇課文,你不拘泥於一種成型的看法,而多思考多琢磨,經常從多角度來劃分層次,能使學生的思維嚴密、全面、深刻、靈活。推而廣之,看一切事物、事件、分析人物也就都能從不同的角度去提煉、研究,以激起自己的創新意識。

2.創造性地進行閱讀指導與作文訓練

在課文中適時地對重點段進行閱讀指導,可有針對性地出一些題目來讓學生做,以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但課內閱讀是十分有限的,更多的是課外閱讀,學生自主閱讀,只有大量地課外閱讀才能真正起到增長見識的作用,因此要對課外閱讀進行藝術的指導、有創造性地指導。

六、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改進教學手段,融入創新教育

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充實了學生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在活動中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自己,認識了社會,提高了對事物的判斷力和語文實際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學生學到了書本上所缺乏而學生真正需要的知識與能力,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學生語文創新能力。廣泛開展語文活動,在活動中提高學生語文創新能力。

總之,初中語文教學肩負著極其重大的責任,是一項艱巨的工作。同時,創新教育也是一個嶄新的課題,語文教學需要創新教育為它注入活力,讓它向更加正確、健康、文明的方向發展。當然,創新教育這一課題,也離不開語文教學這一龐大的載體,只有把創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語文教學,並從某種程度上指導語文教學,才能推進語文教學整體改革,提高素質教育水平。

㈨ 初中語文教師課堂導入方法

導語:對於語文課堂而言,課堂導入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學生對於課文願意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去探索,這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關鍵,教師使用一些飽含啟發的導入語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跟隨教師的腳步,深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去。

初中語文教師課堂導入方法

一、生活導入法

學生都喜歡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事物,越是貼近生活的,越是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越容易被學生接受。由於個人閱歷與經驗問題,不能讓學生去理解與他們生活相隔太遠的東西,他們是無法理解的,因此在語文課堂中我們應盡量將課文中離他們距離較遠的事物用他們較容易接受的方式聯系起來,方便課堂教學。

比如說在上老舍《濟南的冬天》時,我在上正課之前便給了幾分鍾時間讓學生總結南昌的冬天在他們心目中的印象,再談談他們心目中北方的冬天是怎樣的。人們總是很喜歡談論天氣,因為這是一個大家都知道,大家都有話可說的話題,學生亦是一樣,所以,在聊天氣的時候,學生也很樂意將天氣的感覺與握春大家一共分享。學生紛紛談及北方的冬天在他們心目應該是寒冷異常的,這時我再引入濟南的冬天其實不是大家所想像的樣子,如若想更深地了解濟南的冬天,那麼就一起來進入老舍筆下的《濟南的冬天》吧,這樣導入,自然而親切,與課文聯系較為緊密。

二、故事導入法

故事對學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為它本身具有生動的情節、豐富的內涵。通過生動形象地講述故事或事例來感染學生,從而順利、生動地導入新課。如在上《丑小鴨》就從以丑小鴨的故事或是青蛙變王子的故事進行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順利導入,讓學生明白勵志的重要,自然就掌握了課文的內容及主題了。

三、懸念導入法

在課堂教學仔蠢上,教師有意識地設置懸念,引發學生追根朔源的心理,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其思維處於一種激活狀態,產生一種非弄清不可的探究心理,而後自然導入新課學習,這樣設置懸念導入能激發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疑”是學習的起點,有“疑”才有問、有究,才有所得。當學生面臨問題時需要新知識來尋找答案時,他們才產生積極的學習活動。因此教師在導入新課時,應向學生巧妙地設置懸念,有意使學生暫時處於困惑狀態,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揭開“謎底”中來。這樣不僅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集中注意力聽講,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

四、歌曲導入法

這種導入方法屬於情境導入,先把學生帶入到歌曲所營造的氛圍當中,進而可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雖然這是一種較為普遍的導入方法,但同時亦是最為快速地讓學生投入課堂的方法。比如說在剛進入初中時,第一篇課文便是王家新的《在山的那邊》,這是一首現代詩,詩歌其實不大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的,這就需要運用較為生動的導入方式。我在上這篇課文時首先便給學生放了范瑋琪的《最初的夢想》,但從題目看似乎與課文沒有半點聯系,但是,它們有一個共同點,便是對夢想的追求與堅持。

欣賞完歌曲我便由歌曲引出夢想,向學生發問,你們現在的夢想是什麼,這時,學生的`興趣便上來了,紛紛舉手告訴我自己的理想,課堂氣氛一下子便熱烈起來了,這念皮陪對於剛剛進入初中課堂的學生們來說其實是件較不容易的事情,然後我們再由個人自己的夢想導入到課文文本內容,談談實現夢想所需經歷的挫折與困難,談談實現夢想所需的堅持,這樣學生就很容易理解這首詩的主題內容,下面的講課很快便進入狀態,課堂效果出乎意料得好。

但是必須提及一點,這種課堂導入方式亦是一把雙刃劍,所以在選擇歌曲時必須挑選適宜課堂教學的,不要很容易便把學生注意力吸引到別的地方去了,另外,歌曲長度控制在2到3分鍾適宜,不宜太長,避免出現學生出現心理疲憊。

五、媒體導入法

電教設備是課堂教學的有力助手,一直以來,電化教學的效果都是非常好的。近年來,課堂上多媒體的運用,受到廣大師生的熱烈歡迎。因為平時很難的問題,運用媒體卻輕松地解決了。尤其是有些語言表達的東西,如“意境”,而運用媒體,這些問題卻迎刃而解。教師可以充分運用媒體,解決疑難問題,從而很好導入新課。如河南鄭州的仇傑老師在教授《安塞腰鼓》一課時,就充分利用了多媒體。她首先播放有關擊打腰鼓的錄象片。激躍的畫面,雄壯的鼓聲。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如果只憑簡單的語言是很難達到如此效果的。

當然,課堂導入有法,但無定法。語文課課堂導入的方式方法很多,立足文本可設置懸念導入,也可描述人物形象導入,也可由風光景色導入,也可由引發矛盾導入,也可由誘發想像導入,還可由設計練習導入……但切記不管運用什麼方法,都是為課堂教學服務,不可喧賓奪主,讓導入代替課文教學本身。總之,導入是課堂上要走好的關鍵的一步,是氣氛的調和劑,是整堂課情緒感染的開始。導入應以學生為主,因時而變,因勢而改,因文而生,讓語文課堂的導入如春天那怒放的花,爭奇斗艷,萬紫千紅。

總之,想做一名好的語文教師,就要認真鑽研教材,深刻體會當前教學的指導思想,精心設計導入,明白導入是沒有固定模式的,要根據課文,根據學生去先擇最合適的導入方法,充分發揮導入導火線、催化劑、潤滑劑的作用。同時,還要將教學過程各個環節處理好,使之成為一個緊湊的、有機的統一體,課堂教學才能取得成功。

閱讀全文

與如何設計初中語文導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5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9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