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語文中什麼是比擬,與比喻有什麼區別
比喻和比擬的區別
比擬
比擬就是通過想像把物當作人來寫,或把人當作物來寫,或把甲物當作乙物來寫。比擬一般可以分為兩類,即擬人和擬物。
一、擬人
擬人就是把物當作人來寫,或者用表現人的特性的詞語描述物,或者直接把物變成人。例如:
(1)湖水愈發溫柔,愈發安詳了--它靜靜地平躺著,安然地享受著晨霧徐徐的、輕柔的愛撫,那神態,真好像母親懷中含乳憨睡的嬰兒呢。(斯妤<<北海的早晨>>)
(2)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老舍《濟南的冬天》)(3)洋八股必須廢止,空洞抽象的調頭必須少唱,教條主義必須休息,而代之以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毛澤東《反對黨八股》)
二、擬物
擬物就是把「人」當作「物」來寫,使人具有物的動作或情態,或者翅甲物當作乙物來寫。表達某種強烈的愛憎感情。例如:
(4)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親早已迎著出來了,接著便飛出了八歲的侄兒宏兒。(魯迅《故鄉》)
(5)坦克後面,「老虎團」的士兵嗷叫著沖了過來。(謝雪疇《「老虎團」的結局》)
(6)還有一問,是:「公理」幾塊錢一斤?(魯迅《「公理」之所在》)
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為了使事物或道理說得形象或具體而採取的修辭手法。一般是把不常見的事物用同它有相似點的別的事物表達出來,或者把抽象的道理用同它有相似點的別的道理表達出來。被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叫做本體,用來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叫做喻體,連接本體和喻體的叫做比喻詞,常見的有「如」、「像」、「好像」、「彷彿」「成」「變成」等。例如:
(1)每一朵盛開的花像是一個張滿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宗璞<<紫藤蘿瀑布>>)
其中本體是「每一朵盛開的花」,喻體是「一個張滿了的小小的帆」,比喻詞是「像」。比喻一般有三種格式:
一、明喻
指的是本體和喻體都說出來,用「像」「好像」「如」「如同」「似」「彷彿」「好比」「一般」「像--一樣」「像--似的」「如同--一般」等比喻詞連接的的比喻。如:
(2)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宗璞《紫藤蘿瀑布》)
(3)這里除了光彩,還有淡淡的芳香,香氣似乎也是淺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著我。(宗璞《紫藤蘿瀑布》)
注意:含有以上比喻詞的句子不一定是打比方,所以不一定是比喻句。如:
(4)他好像剛剛還在這里。(表示猜測)
(5)小趙長得就像高倉健。(表示比較)
二、暗喻
指的是本體和喻體都說出來,用「成」「變成」「是」「就是」「成為」「等於」等比喻詞連接的比喻。如:
(6)她們是替帶工賺錢的機器。(夏衍《包身工》)
(7)尾巴是道地的舵;腳就是寬闊的漿;它的一對大翅膀在風前半張著,微微地鼓起來,這就是帆(布封《天鵝》)
(8)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結隊的「清國留學生」的速成班,頭頂上盤著大辮子,頂得學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魯迅《藤野先生》)
注意:含有以上比喻詞的句子不一定是打比方,所以不一定是比喻句。如:(9)無數照明彈升上天空,黑夜變成了白天。(「黑夜」和「白天」是同類事物,不能構成比喻)
三、借喻
指的是本體和比喻詞都不出現,而由喻體直接代替本體出現的比喻。如:
(10)教師不光要把「一桶水」指給學生看,更要把學生引到長流不盡的泉邊和浩渺無際的海邊去。
(11)難道我們能容忍任何政治的灰塵、政治的微生物來玷污我們清潔的面貌和侵蝕我們的健全的肌體嗎?
(12)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魯迅《故鄉》)
比喻一般有以上三種格式,幾個比喻連用稱為博喻。如:
(13)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賀鑄《青玉案》)
(14)(南國之秋)色彩不濃,回味不永。比起北國的秋來,正像是黃酒之與白乾,稀飯之與饃饃,鱸魚之與大蟹,黃犬之與駱駝。(郁達夫《故都的秋》)
比喻和比擬,都是加強語言形象性的修辭手段,但它們是兩種不同的修辭方式。初中教材中說:「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晚乙事物,甲乙兩物有主有從;比擬重在"擬",即將甲事物當作乙事物,甲乙兩事物彼此相融,渾然一體."這僅是一種概括性的區別原則,如果教師照本宣科,不僅初中學生不易理解,就是高中學生也怕難於接受.我以為必須作進—步的全體闡釋。
(一)比喻與比擬的性質不同、作用不同.比喻是用與本體事物有相似點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點,通過相似點使本體同喻體聯系起來,喚起人們的聯想,使人更具體地惑知事物。比擬即模擬,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稱渭、動作、行為等)寫甲事物,或者說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強加於甲事物。乙事物—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動,有感情的;它比甲事物具體實在,於是本來較抽象、不太實在的事物變得具體實在了,當然就增添了語言的生動性。由此可見,比喻強調的是甲乙兩物的相似性,而比擬卻是利用它們之間的不同特性,使兩體融為一體,這是區別比喻和比擬最重要的標志。請看如下例句:
(1)故人已經成為瓮中之鱉,不好玫暫且圍著算了。(徐海東《奠基禮》)
(2)他確乎有點像一橡樹,堅壯、沉默,而又有生氣。(老舍《駱駝祥子》)
(3)月亮一露面,滿天的星星驚散了。(楊朔《金字塔夜月》)
(4)真理它卻不會彎腰。(臧克家《勝利的狂飈》)
例(1)取瓮中之鱉待擒這一點說明敵人當時的處境,二者有相似點,能給人具體形象的感受,這是比喻。例(2)從樹的外形特點聯想到樣子的外貌、氣質特徵,兩者有相似點,也屬比喻。例(3)「月亮」、「星星」本是無生物,並無「露面」、「驚散」這樣的特徵,現以生物的特徵描寫它們.只是為了讓其情態逼真,躍然紙上,這是比擬。例(4)將無形的抽象物「真理」人格化、形象化,也屬比擬。
(二)比喻與比擬的句式結構不同。比喻句由本體、喻體和喻詞三部分組成。借喻雖然不出現喻詞和本體,但可以變換為有喻詞和本體的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種比喻,始終都有喻體;比擬句主要是藉助想像,將本體模擬為人的或物的某種行為、動作或情態,不論是擬人,還是擬物,始終都無擬體。例如「東西長安街成了喧騰的大誨」(袁鷹《十月長安街》)。這是暗喻、由本體(長安街)、喻體(大海)、喻詞(成)構成,又如「我們之聞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魯迅(故鄉))。這是借蝓,借「厚障壁」比喻「我」與閏土之間形成的隔閡。它把本體和喻詞都隱去了,只用喻體代替本體。另如「波浪一邊歌唱一邊沖向高空去迎接那雷聲」(高爾基《海燕》)。這卻是擬人句,將「波浪」當作人描寫,賦予它一些人的動作和思想感情。
比喻和比擬雖然是兩種黨見而又容易混淆的修辭格,但只要我們把握了區分兩者的要領,就會一目瞭然。
❷ 比喻句是什麼意思
比喻句配螞啟:西沙群島風景優美,宛如一幅美麗的山水畫。
比喻句意思是打比方,用淺顯、具體、生動的事物來代替抽象、難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結構分為三部分: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詞(表示比喻關系的詞語)和喻體(打比方的事物)。
用另類而形象的句子來打一比方,這樣的句子就是比喻句,一般有本體,喻體和比喻片語成,又有明喻、暗喻、隱喻之分。
(2)語文比喻的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擴展閱讀:
比喻說理淺顯易懂,使人容易接受,比喻能把一些不好想像的東西具體地說出,借其他類似事物加以說明,令人更加清楚明白培如,比喻狀物能使概括的東西形象化,給人深刻的印象。
例如:
1、珊迪聽了物此,目不轉睛地看著我,好像表示感激。(《小珊迪》)句中的「好像」前後不涉及兩項事物,只是表示猜測。
2、小麗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愛的草塘》)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測,是為了加強語氣,說明估計的准確性,只是猜測而已。
3、這人很面熟,好像在哪兒見過。這句中的「好像」也是表示推測、判斷,不是比喻。
❸ 比喻詞是什麼意思
比喻句,通俗地說,就是為了讓讀者更明白你要說的意思,把一個很平常的東西說得不一樣一點,另類一點,就是把不是的東西高搏碰比做是的。
常見的比喻詞有:「如」、「像」、「似」、「好像」、「像…似的」、「如同」、「好比」等。
比喻,或稱譬喻,是在描寫事物或說明道理時,將一件事物或道理指成另一件事物或道理的修辭法,該兩件事物或道理中具有一些共同點,用來連接喻體和喻依的詞語叫喻詞(或稱比喻詞)。
喻詞是比喻句的三銀槐大必要之一,起連接作用,是本體和喻體之間的連接詞,利用本體和喻體之間在某一方面的相似點來打比方,就構成了比喻。
比喻句的類型:
1、明喻。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像、似、彷彿、猶如」等聯結,有時戚談後面還有「似的」、「一樣」等詞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葉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體喻征都出現,中間用喻詞·,」是、成了、變成」等聯結,有時暗喻不用喻詞。暗喻的典型形式為:甲是乙。
例如:更多的時候,烏雲四合,層巒疊蟑。
3、借喻。不出現本體,直接敘述喻體。借喻的典型形式為甲代乙。
例如:獨有英雄驅虎豹,更元豪傑怕熊嬰~傅喻。
❹ 淺析比喻是什麼
比喻是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的修辭方法。
被比方的事物叫「本體」,用來打比方的事物叫「喻體」,聯系二者的詞語叫「喻詞」。比喻的運用原則
例如:
她一頭的褐色卷發,蓋著一張的小圓臉,眼極活潑,口也很靈動,配著一身極鮮艷的衣裳——漆鞋,綠絲長襪,銀紅綢的上衣,紫醬的絲絨圍裙——亭亭的立著,像一棵臨風的鬱金香。(徐志摩《曼殊斐兒》)
更多比喻的例子
1、遠遠望去,一座細長的泥橋像一條發白的綳帶,在把這條裂痕馬馬虎虎地包紮起來。(張一弓《春妞兒和她的小戛斯》)
2、此刻天陰,工事土牆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暗紅色,真像運動員鼓起的大塊胸肌。(朱蘇進《凝眸》)
3、這世道就像一桿秤,不會總擺不平。(馮驥才《廳謹神鞭》)小學語文課本中部分句子是擬人還是比喻判斷
4、她看到教導員面頰有些蒼白,但白得不過分,就像一塊細膩的玉石。(張波《白紙船》)
5、我一直認為疼痛是一種力量,是使一個人早熟的催化劑。(遲子建《原始風景》)
6、王仁講:「我那天輸得臉上都沒圖像了。」(許輝《幸福的王仁》)
7、懷寶那刻雖然望著雙耿,目光卻早已像沙一樣的四散開了。(周大新《向上的台階》)
8、新鮮芬芳的木屑如細細的瀑布落進蓮妮的「手碗」,又從指間漏下來,有一些就飄墜到她的胸脯上和腳背上。(金曾豪《野種》)六種比喻類型
9、這東明路就像一條飄帶,飄揚在鄭州城的外圍。也像一條腰帶,系在鄭州城外邊,我就像掛在這腰帶上的一隻跳蚤那樣渺小。(張宇《垃圾問題》扮穗基)
10、生命就像一隻舊鉤子,懸掛著我們的.軀體。(畢淑敏《預約死亡》)
小學四年級講解比喻資料
比喻句的含義: 比喻句是一種常用修辭,通俗地說,就是為了讓讀者更明白你要說的意思,把一個很平常的東西說得不一樣一點,另類一點,就是把不是的東西比做是的。用另類而形象的句子來打一比方,這樣的句子就是比喻句,一般有本體,喻體和比喻片語成,又有明喻、暗喻、隱喻之分。什麼是比喻句?其實比喻句就是把本體比喻成喻體組成的。什麼叫本體和喻體呢?就是把一個物體或人比喻成另一個物體。這樣族賣就叫比喻。所以,就把他們叫做了本體和喻體。對小學擬人、比喻修辭手法教學的一點思考
概括
一句話:有本體、喻體、喻詞的句子叫比喻句。
作用
(1)比喻說理淺顯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能把一些不好想像的東西具體地說出,借其他類似事物加以說明,令人更加清楚明白.
(3)比喻狀物能使概括的東西形象化,給人深刻的印象.
(4)起到修飾文章的作用
(5)使事物形象,生動,突出特點,渲染氛圍,側面烘托
❺ 比喻是什麼意思
比喻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點的乙事物來描寫或說明甲事物,是修辭學的辭格之一。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比喻是什麼意思,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詞語:比喻
拼音:bǐ yù注音:ㄅㄧˇ ㄩˋ
詞性:名詞、動詞
◎ 比喻 bǐyù
[allegory;comparison;metaphor;figure of speech] 一種修辭方式,即打比方,用某些有類似特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某一事物
引證解釋
1. 打比方。用某些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明的事物。《漢書·師丹傳》:“天下一統,而稱引亡 秦 以為比喻,詿誤聖朝,非所宜言,大不道。” 元 無名氏 《小尉遲》第一折:“[正末雲]小將軍,你和他廝殺呵,有個比喻。[ 劉無敵 雲]將何比喻?[正末唱]你恰便似病羊兒逢著大燃宴蟲。” 巴金 《春天裡的秋天》二:“你的比喻不對!男人是不能夠拿花來比的。”
2. 修辭學上的辭格之一。也叫“譬喻”。即以甲事物來比擬乙事物。它在形式上,具有本體、喻體和比喻詞三個成分。因這三個成分的異同和隱現,比喻可分為明喻、隱喻(暗喻)和借喻三類。
1. 恰當的比喻可以把抽象的道枝段豎理說得更形象、更生動。
2. 文章寫得漂亮,是因為他善用修辭,例如比喻、擬人等。
3. 人們常愛用曇花一現來比喻那些稍縱即逝的稀有的東西。
4. 這兩個人寫的詩真有天壤之別。一個是想像豐富,比喻奇妙,一個是東拉西扯,胡編亂造。
5. 鑄成大錯比喻因為小事而犯了大錯。
6. 治病救人比喻幫助犯錯誤的人改正錯誤。
7. 一針一線比喻極微猛大小的東西。
8. 比喻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方法。
9. 一枝之棲比喻一個安身之處或一個工作位置所求不多。
10. 斬草除根比喻除去禍根,以免後患。
11. 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比喻自作自受商鞅被秦王殺死了,真是作法自斃。
12. 為什麼神聖的作者允許自己做模稜兩可的比喻?
13. 百煉成鋼:比喻經過長期鍛煉,變得非常堅強。
14. 坐不重席,坐不用雙層席子,比喻生活節儉。
❻ 比喻句是什麼意思
比喻句,是一種常用修辭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淺顯、具體、生動的事物來代替抽象、難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結構分為三部分: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詞(表示比喻關系的詞語)和喻體(打比方的事物)。
分類
1、明喻:是常用是或像等詞將具有某種共同特徵的兩種不同事物連接起來的一種修辭手法。明喻的表達方法是:A像B。(會出現明顯的比喻詞)
2、暗喻:是本體和喻體同時出現,它們之間在形式上是相合的關系,說甲(本體)是(喻詞)乙(喻體)。喻詞常由:是、就是、成了、成為、變成等表判斷的詞語來充當喻詞。
3、借喻:是以喻體來代替本體,本體和喻詞都不出現,直接把甲(本體)說成乙(喻體),沒有比喻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