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課堂如何滲透德育教育

語文課堂如何滲透德育教育

發布時間:2023-05-21 10:55:14

小學語文課堂如何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語文教學與德育滲透是一個統一的過程,兩者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教師應以教材為主線,在課內外閱讀中、寫作中、在作業批改中滲透積極健康的德育思想。同時,在課外,鞏固正確的德育思想;以日常生活為範例,以豐富的活動為動力,推動德育教育。在語文學科教學與思想品德教育過程中,語文教師將德育教育滲透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中,才不會使德育成為空泛的口頭說教,從而更好地促進語文知識的學習,使語文學科教學和思想品德教育實現的水乳交融,齊頭並進。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重要使命,德育是育人的靈魂,在學校教育中應處於極其重要的地位。事實上,學校里的每位教師都應是德育教育的工作者,都要參與德育教育的全程管理,要關注德育教育的實效性問題。經濟轉型期的今天,社會發展很大變化,學校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和抓住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要加強和提倡學校的即時性教育與社會後果性教育應統一起來,讓每個孩子都能深刻體會到正確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對其人生的影響,並幫助學生積極健康面對學習、生活。這是德育教育的最終目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德育的方法與途徑研究,不要牽強附會,更不要脫離語文課的特點,要講究自然的滲透,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滲透是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的最有效途徑,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覺到教育意圖,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國著名教育家於永正也說過:當老師教育學生時,如果學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敗了。因此,我想德育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當是不露痕跡地滲透,達到水到渠成而又潤物細無聲的無痕效果。
二、教材閱讀:德育教育的基本手段
如何達到水到渠成而又潤物細無聲的無痕效果?首先,教師必須要有德育滲透意識。教材閱讀是進行的與教育的很好的方法,教師幫助學生閱讀,並引導學生逐字逐句分析課文。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堅持文道統一原則,不要只注重了語文的工具性,在課堂上花大量的時間去教學生字、詞、句、段、篇、語法等等基礎知識,為了考試而教,為了教書而教,而忽視了對學生的思想教育,試想我們教出來一個頂級的科學家,但他沒有愛國的情感,他又怎麼會願意為祖國作貢獻呢?一定會跑到條件好的國家去為別人作貢獻。反之,如果我們只注重了語文的人文性,在課堂上耗費大量時間去進行思想教育,而忽視了基礎知識的教學,也是不可取的。試想一個人連最起碼的字、詞都沒有學會,連課文都讀不通順,又怎能進行思想教育?
教師在教學生閱讀文章時不能太直、太白、用法規式的命令教育,教育能否內化,能否使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內化並約束自己的行為。這就要求教師要做到潛移默化,和風細雨,無為而治,求本逐末,循循善誘,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思想品德教育不能搞得轟轟烈烈,要求穩。才能使孩子保持公正的心進入社會,這種教育不是一句話就能有效的,這需要多年的基礎,也不是一個老師能做到,而是一個循環,它是一個工程。
各科教學是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經常的途徑。語文教學要貫徹文道統一的原則,將語言文字的訓練。句段篇章的學習與思想品德教育統一於教學過程之中,充分利用課文內容中豐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使學生經常地受到多方面的教育。基於這種理念,需要我們認真挖掘教材中德育滲透點,不失時機地、潛移默化地、自然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對於任課教師,在學科教學中如何把思想品德教育滲透進去?首先確定向學生教育的內容,並明確教材中德育滲透的要點,同時尋找適合的方法和途徑來進行。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孩子感受什麼?這是每位教師要研究的。其實我們的日常生活,社會實踐中都有德育,我們的教材也蘊涵著大量的德育內容。教師要注意挖掘教材中所包含的德育內容,將生活中的德育與教材中的德育進行有機結合,充分發揮每位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力,讓我們的教育賦予生命力和感染力。教師對教材深入理解,並引導學生仔細閱讀教材,在閱讀活動中體會深邃的德育內容。
三、課堂互動: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
小學的孩子們可塑性都很強,老師的一言一行在他們心目中的分量都很重。所以教師在與他們打交道、授課過程中,自身就要注意做好表率和榜樣。首先在課堂上應當力求營造一種輕松、平等、融洽的互動氛圍,盡可能地讓孩子們成為主體,與學生平等交流,尊重、引導他們。無論是成績好的還是不好的,都要一視同仁,並能准確記住他們每一位的名字,遇到問題時,不表現出急躁和訓斥,選擇更有利於孩子們接受的方式去溝通解決。在課堂上倡導多用一些鼓勵的教學用語,如請大膽說出來、幫我指出來等等,做到不以權威者的姿態自居。在課堂外則要主動給予學生們關心和鼓勵,經常與學生有知識的交流和情感的溝通。
輕松、平等、融洽的課堂氛圍,有助於德育教育活動的順利進行,教師與學生間保持互動關系。在課文講解、習題輔導等課堂環節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到與教師溝通的快樂,對教師傳遞的德育信息才能充分接受。同時也應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讓學生也能發表意見,並找出理由分析具體的實際問題。
普斯朗格說:教育絕非單純的文化傳遞,教育之為教育,正在於它是一個人格心靈的喚醒,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在當今新形勢下,作為小學語文教師也應當更加清楚自己工作的價值取向,把思想道德教育貫穿和滲透到教學的全過程,真正培養出國家社會所需要的全面發展、綜合素質優秀的有用人才。
四、課程研究:德育教育的重要方面
對課程本身要進行研究。課題要進行立項,要給予指導,要組織團隊,進行團隊式的研究,必須是協作,合起伙來的干。依靠集體的智慧。對課題進行分解。德育內容的挖掘,德育方法的選擇。探索小學語文課中怎樣進行德育品德方法的探索。對提升自身專業水平有一定的幫助。分解後的子課題組,在備課時,就有思想准備,列出一個表(欄目:章節、單元、課題、挖掘的德育點、方法的選擇、課堂教學的片段、教學實錄、教學效果、師生評價、教師反思等)全書中所有的德育內容點,方法選擇,全都要列出來,進行有效研究和探索。
德育工作者要將學科滲透德育教育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用充分的時間要進行相關課題的研究與探索,怎樣研究、如何探索、是否有效,這需要學科所有教師的共同努力。通過語文課堂教學的展示和參與課題研究的教師互動研討,教師總結的不同方法和途徑互相間進行提示和借鑒。《語文課程標准》提出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所以我們頭腦中要樹立德育滲透意識。其次,教師必須要有意識地做好德育滲透預設,教學預設是上好課的必要條件,如果我們的教師在進行教學預設的時候,也能做到德育滲透預設,那麼,教師在課堂中就能做到敘事與明理相協調,知識傳授與德育滲透相統一,能力培養與道德品質相一致。因此,教師在做課程研究時應做到以下幾點:鑽研教材,尋找德育滲透點;課堂互動,生成德育滲透點;明理提升,落實德育滲透點。

㈡ 語文教學怎樣滲透德育教育

一、利用教材,對重點詞句的剖析來進行德育滲透

小學階段的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重要的一條渠道是藉助小學語文教材進行。語文學科是一門工具學科,它集知識性和能力、文學欣賞於一體,還是除小學品德與生活外的一門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的學科。語文課和其他學科相比,在德育教育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從表面上看,教學時間比其他學科長;從學習內容上看,課本內容比其他學科更適合進行德育滲透;從實質上來看,它的內涵隨著時代的進步而不斷地發展和拓寬,它不僅是人的交際工具、思維工具和生活的必備工具,還是我們認識世界、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工具,它有著強烈的人文因素,能在很大程度上熏陶學生人格、陶冶學生情操、形成學生勇挑重擔的社會責任感。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句、段、篇來進行德育滲透

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就是字、詞、句、段、篇,能運用感情進行閱讀只有後三者。如果你夠細心,就會發現小學語文教材中語句優美、內容生動、思想性強的寫景抒情文章比比皆是,這些文章真實再現了自然的風景和生活的場景,為小學生呈現出了一個豐富多彩、絢麗多姿、令人神往的天堂勝地。對於這一類文章,教師要根據教材的特點,在充分了解熟悉教材的基礎上,有感情地對重點語句、段落進行朗讀訓練,讓學生在感知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在教師的引導下展開合理想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的熏陶,從而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三、創設有效的課堂教學情境,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小學語文教學中,還可以結合全班學生的實際特點,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認真分析,精心設計,創設故事情境,讓學生自主參與、積極配合,用角色表演的形式再現課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節情境。這樣,通過角色表演,課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書本上的,不再是「死」的,課文中人物形象就會躍然紙上,變得活靈活現,彷彿課文中的人物就就在自己的身邊,或者就是自己。這樣,就讓學生「走」進書本,讓學生帶著角色轉換的真切感受,自覺地變成課文中的人物,感覺課文中人物的處境,帶著課文中人物的感情去學習課文,去理解課文,從而強化學生體會,這樣課文所描繪的形象就會直接作用於學生的五官,從而充滿情感的色彩。這樣,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內容,恰如其分地進行表演的同時,不但加深了對文章的印象和記憶,真切感受到文章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滲透了德育,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得到進一步的深化和內化。

㈢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

一、精心設計,使課堂教學閃現思想的火花
學科教學體現德育,課堂是主要陣地。語文教學在授課時應力求熔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智力發展和思想情操陶冶於一爐,力求課上得立體化,發揮多功能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方法很多,常用的有:
1、挖掘課文內在的思想性,揭示其中寓含的深意
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絕非強加於學科,游離於學科之外,而是由學科本身的性質和特點所決定。問題在於教師是否洞悉所教學科的性質,做有心人,全面理解和落實教學大綱。一篇好的課文必然是作者情動手中,言溢於表的產物。既然是佳作,總離不開思想深邃,見解精闢,感情真摯,語言優美,富於表現力。鑽研教材時要從語言入手,仔細琢磨,反復推敲,真正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文中所寓含的思想的高度、深度、廣度,把思想精華所在牢牢抓住,揭示闡發,啟發學生深思。
2、重錘敲打關鍵詞句,使它們濺出耀眼的火花
一篇好的課文總有一些言簡意深、言簡意豐的重點詞句、關鍵詞句。教學時要注意把握這些詞句,引導學生用重錘敲打,使其中所飽含的思想情操濺出耀眼的火花,照亮學生的心靈,引起他們的共鳴。《荔枝蜜》中有這樣一句話:老梁說:『蜂王可以活三年,工蜂最多活六個月。』我不禁一顫:多可愛的小生靈啊!對人無所求,給人卻是極好的東西。教學時我抓住顫字要學生推敲:顫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作者會顫又為什麼不禁一『顫』?顫以後流入筆端的是怎樣的思想,怎樣的感情?經過思索、推敲,學生懂得了:顫是抖動、振動,因外因而產生的抖動。工蜂最多活六個月,整日整月採花釀蜜,不辭勞苦。生命卻如此短暫,作者意想不到,心顫動了。這一節課通過對關鍵詞的重錘敲打,使小蜜蜂對人無所求,給人卻是極好的東西的高尚情操閃發出耀眼的火花,從而打動學生的心。
3、創設情境,帶領學生置身於情境之中,使他們耳濡目染,受到熏陶。
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下產生的,或歡樂,或悲哀,或崇敬,或憎惡,語文教學中要創設與教學內容相應的情景,創造和渲染氣氛,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創設情境的關鍵在於能否採用多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情感。教學時如採用錄音、朗誦、配樂朗誦、口頭描述等方法,引導學生眼看文字,耳聽音響,口述佳景,心游四方,學生就會進入文中的意境,賞心悅目,受到感受。
二、課外延伸,在美的氛圍中徜徉
學科教學有兩個陣地,一課內,二課外。課外是課內的延伸。學科德育既要落實在課內,又要延伸到課外。
課外是個非常廣闊的世界,作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不光要關注課堂更要關注學生課外的學習,我經常用這兩種辦法來解決這一問題。
1、用書來引導、教育學生。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閱讀一本好書就是與一個高尚的人進行交談。可想而知,書的作用多麼巨大!所以我經常推薦好作品,給學生提供精神食糧,定期組織讀書會,交流讀書心得,評述作品優劣,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真正愛讀書,提高學生的識別能力,用書籍來引導學生走向成熟,走向自強。
2、組織健康的課外活動,開拓學語文的廣闊天地。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一方面從報刊雜志中獲得知識,一方面從生活中吸取知識養料。所以我在教語文時千方百計為學生創造條件,讓學生多看、多聽、多接觸大自然、多接觸社會,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郊遊、野炊、元旦晚會、演講比賽、辯論賽、參觀、訪問、游覽、佳作欣賞、配樂朗誦等等活動。這些活動既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又使學生在思想上受到感染。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學生在興味盎然地參加種種活動的同時,心田受到美的事物、美的思想情操的滋潤,久而久之,身心獲得了健康的發展。
三、積極引導,思想、文字雙錘煉
作文是學生語文知識和能力的綜合體現,它不僅反映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而且顯示學生的語文根基和智能水平。在作文訓練的過程中有意識地進行德育滲透,與閱讀教學中的教育一樣,至為重要。
1、引導學生多練筆,學會觀察,學會思考,教育改革家魏書生要求學生每天寫日記,並把它稱作道德長跑,就是發揮了寫作的功能,把教書和育人巧妙地結合起來。
生活是寫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學生寫作,就必須觀察生活、捕捉形象,習作指導的過程就是指導學習運用馬列主義基本觀點的過程,進行審美教育的過程,就是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人生的過程。
2、透過習作窺探學生心靈,發揮講評的育人作用
學生習作是學生思想、情操、品格、意志的反映,是學生自己生活和周圍情況的部分寫照。言為心聲,透過習作窺見學生的心靈,摸到他們思想深處的脈搏。教師要善於察微見幽,把習作中所反映出來的活思想、活情況,及時地加以分析,進行引導,在帶領學生推敲如何運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同時,啟發他們明辨是非,區分美醜,褒善貶惡,奮發向上。

㈣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一、在古今對比中進行德育滲透

其實很多文章本來就是反應的現實生活,而文章反應的多半是已經過去了的生活,與我們現在的生活本身已經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古代生活。這種時候就可以很好的結合古今生活的不同進行對比,從而對學生進行德育。例如在教學《捕蛇者說》這篇文章時,我們通過蔣氏三代寧肯冒死捕蛇也不願接受苛政之害的事實,結合了我小時候親身經歷的一些苦難生活,並結合小時候編的一些兒歌,再結合學生今天的生活水平來對比,對學生進行了一場歷史的演變中的教育。又如在教授《陳毅市長》時,我搜集了平時學生從父輩口中聽到的帶有「洋」字的產品如「洋釘」「洋油」「洋馬兒」等,也結合自己小時候的經歷來教育學生。最後我說:鄭智化曾經唱過「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擦乾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作結,對學生進行了一番靈魂的洗禮。

二、通過評價課本中的人物形象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思想品德教育不能變成附加的成分,而應從具體內容實際出發,挖掘課文本身所蘊含的思想教育意義。比如在教《一厘米》這篇課文時,我們具體分析了陶影這個人物形象,認為她其實是一個很平凡的母親——自己身上都有一些缺點,加上經濟狀況不好,但是為了把孩子培養成為有大家風度的、有教養的人而做出了全力以赴的正面教育,她雖說平凡但絕不平庸。說到這,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你認為在你十幾年的成長經歷中,你的母親對你又是如何教育的?如果你覺得自己的母親比陶影更出色,就請以《我的母親何止是陶影》為題寫一篇文章;如果你認為你的母親做得不夠好,就請以《我的母親為何不是陶影》為題寫一篇文章。

評價作文的時候,我選擇了寫做得好的母親的文章來作為範文,而對那些寫自己母親做得不夠好的同學,我這樣說的:其實,好些同學的母親不是不愛自己的子女,而是不懂得怎樣愛……因為她們以前沒有機會讀書,接受好的教育。但是如今,我們都有機會坐在教室里接受知識的熏陶進行思想的交流,我希望你們以後在教育自己後代的問題上不要步前一輩的後塵。

㈤ 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

(一)轉變思想觀念
隨著立德樹人這一教育根本任務的提出,落實德育也越來越緊迫和重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有效滲透德育,就必須轉變思想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首先,加大德育的宣傳,提高教師對德育的認識,以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夠有效實施德育;其次,教師要將德育納入到教學計劃中,將德育與語文教學有效結合起來,立足學生發展,深入剖析語文教材中的德育知識,進而更好地教育學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二)在語文閱讀中滲透德育
閱讀在小學語文中占據著一定的比例,通過閱讀,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體驗文章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進而感染學生,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因此,教師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匯總有效滲透德育,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情感。如在課文《吃水不忘挖井人》這一課中,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學會感恩。在課文學習中,教師可以藉助多媒體,讓學生觀看與該課文有關的視頻,將學生置身於作者的感情之中,讓學生直觀地體驗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進而引起學生的共鳴,體會文中所包含的德育思想。

(三)在識字教學中滲透德育
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幫助學生識字,每堂課上都要周而復始地識字寫字,如果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無疑就會讓識字教學變得枯燥。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每一個漢字都有著其獨特的寓意,教師可以在識字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讓學生理解中華文化。如,在學習「打」字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用這個字組詞,有的學生會組「打架、打人」,此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組的詞來進行分析,引導學生認識到打架、打人都是不可取的行為。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更好地啟發學生思維發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

(四)營造良好的課堂環境
良好的課堂環境是滲透德育的基礎。以往,教師在課堂上表現得比較嚴厲,不僅造成課堂氛圍沉悶,同時也使得學生害怕老師,而這樣的課堂環境不利於德育的滲透。對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有效滲透德育,教師應當積極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環境,為學生提供一個歡快的學習環境,進而方便學生接受德育。一方面,教師在課堂上要尊重學生,善於換位思考,多鼓勵、少責罵,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學習;另一方面,教師要多與學生交流、溝通,以朋友的身份融入學生群體中去,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進而讓學生愛上老師,進而愛上課堂,為德育的實施提供支持。

(五)創設德育情境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創設德育情境,不僅可以高效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同時也有利於學生主動去學習,探究語文教材中的德育知識,進而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感。如在《鳥的天堂》這一課中,教師可以設計問題情境:「鳥會有天堂嗎?鳥的天堂是什麼樣的?」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意識到只要生活快樂的地方就是天堂,從而讓學生懂得如何與人、與動物和諧相處,如何保護大自然,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互聯網時代,機遇與危險並存。其為管理會計的發展提供了很多有利的條件,但同時也面臨很多問題。諸如:對現有的認知存在誤區、技術水平不達標、缺乏系統化的理論以及缺乏專業型人才等等。

(六)強化教師的培訓
教師作為教學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要想有效滲透德育,強化教師能力培訓尤為重要。首先,加強教師職業能力培訓,鼓勵並倡導教師深入學術研究,定期開展教學研討活動,進而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其次,強化教師職業素養教育,使教師主動去踐行立德樹人這一教育任務。作為教師,更要主動去學習新知識、新方法、新技術,深度剖析教材中的德育知識,進而有針對性地教育學生。

㈥ 如何利用語文學科進行德育滲透

語文教材中,很多課文,或真實生動地展現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或熱情漚歌我們民族的精神,或精彩地描繪美麗多嬌的祖國山河,或深刻闡述生命意義,因此,在具體的語文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語文教材優勢,進行德育滲透,讓德育與智商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1、結合教材,有目的、有重點地引導學生熟讀課文,並從中理解課文所反映的時代精神,盡量開拓學生的視野,開啟他們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閘門.
2、學生需要具有克服困難、迎難而上的精神,教材也正好有相應的課文,充分利用教材,向學生傳輸這方面的教育.比如學習《荷花澱》這篇課文時,我就有意讓學生理解文章的主旨,贊頌那些敵後方的以水生嫂為代表的一群勞動婦女,她們不爭榮譽,無怨無悔,甘在最底層支持抗日這項人類最偉大的事業,頌揚她們勇敢機智,無私奉獻的精神.
3、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使德育滲透的形式更加生動,內容更加豐富,效果更明顯.現行教材十分重視教育性、直觀性,教材圖文並茂.利用計算機多媒體組織教學,形象更為生動,內容更加豐富.一堂好的課,其教育教學的效果,遠遠超出教材的期望值.?
4、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不要讓時間白白流逝.通過讓學生寫讀後感等形式,讓他們充分認識時間的可貴與不可挽回.教育學生要善於發現信息,收集信息,並為我所用.通過學習課文,我讓學生都明確到信息的重要性,平時要注意收集,要廣泛閱讀,不斷積累.
5、培養教育學生善於思考、勇於創造的精神.結合學習,讓學生學習通過對事物的分析,從而獲取新的認識、新的思路,不斷地提高其分析的能力,對於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發明創造的能力都起著重要的促進的作用.
6、結合課文的思想內涵,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教會學生做人,並樹立正確積極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展現美的情感,以情感人,以情動人.通過錄音、感情范讀、學生誦讀,師生共同接受作品薰陶感染,利用作品中美感的因素來調動學生的感情,把作品中蘊含的美的情操、美的思想潛化在學生的心裡.如《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流露出作者對祖國壯麗山河無比熱愛贊美的感情.對赤壁江山的贊美,對當年在此麈戰的英雄豪傑如孫權、劉備、周瑜的贊美,讓學生變此情此景為我情我學.這種感情實際上就是愛國之情,報國之情.這感情震撼之心.古人尚且有這美的情感,現代化更應有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氣魄.語文教學應用感情這根主線,把教材的情、教師的情、學生的情緊緊地聯系在一起,達到教育後代的良好效果.?
此外,處處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作用,進而使他們能認真學習,提高自身的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加強學生良好學習品質的培養.我還不斷豐富德育教育內容,搜集了很多有教育意義的語言材料進行教學,對學生的演講、論辯能力進行著意培養,且讓學生從中得到思想教育,在課後進行小辯論,針對當前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辯駁,從中分辨是非,辨明真偽,糾正了錯誤認識,從而樹立起正確的思想道德觀.這些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應.學生逐步形成了正確的思想認識,解答了頭腦中的疑惑,養成了辯證深入地分析問題的習慣.

㈦ 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資源
1、在導入中、介紹時代背景時進行德育滲透
作者每寫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創作動機,或闡明某種觀點,或抒發某種情感,或說明某個道理,不過這些內容不是像畫家和演員那樣直接用形象表現出來的,而是以語言文字為中介、蘊含在語言文字之中。因此,我們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接受品德教育,得體的導入或介紹時代背景就顯得尤為重要。如在學習《駱駝尋寶記》時我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你們想成功嗎?一個人若要成功須具備怎樣的品質?《陋室銘》是劉禹錫在貶謫、戲弄與侮辱中最後屈居斗室憤然寫就的,昭示世人,明己心志。
2、吃透內容,挖准教材的「亮點」
中學語文課本所選入的課文大多文質兼美,就內容而言,有反映社會生活,贊美人情美的;有描繪自然景物,謳歌祖國河山的;也有講述寓言童話故事,闡明道理的。可以說,語文課本是最好的德育教材,我們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也要滲透德育,在學生的心靈播下適應健康發展的種子,但是要能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挖准教材中的德育「亮點」。 例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我們該讓學生通體會文中深摯的父子情,讓學生認識到親情的可貴;在童話故事《皇帝的新裝》中,要讓學生認識皇帝及大小官員虛偽、奸詐、愚蠢的丑惡本質,教育學生無私無畏,敢於講真話,做一個誠實的人;冰心的《小桔燈》,要抓住小姑娘的性格特徵,教育學生樂觀向上、充滿自信,力戒憂郁頹廢。可見,只有挖准了教材的德育「亮點」,在課文教學中,我們才能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3、抓住關鍵詞句反復誦讀,深化學生情感體驗。
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蘊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間。如果我們抓住課文的關鍵字、詞,句深入剖析品味,就容易領悟文章的主旨及其深刻的思想內容,迸發學生的感情火花。如教《石榴》可抓住「夏日的心臟」讓學生體會石榴的熱烈、不屈服;《強項令》中讓學生找出董宣動作、語言、神態的描寫,不難理解董宣不畏權貴、秉公執法的精神。對於閃爍著思想光芒的句子,我們應緊緊抓住,圍繞課文提供的語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點分析和講解。講解魯迅小說《故鄉》,不僅要分析閏土的藝術形象,同時也要學生理解和背誦最後的句子:「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鼓勵學生:在未來的生活道路上,應有勇於開拓、勇往直前的精神。
4、捕捉引導、適時滲透,有針對性地進行德育
語文教學德育滲透要捕捉最佳德育滲透時機,要把握好德育滲透的「度」。 如學習《馬說》一課,在把握文意的基礎上,我向學生提了三個問題,讓他們討論:首先問:「你是否想成為千里馬?」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想!」接著又問:「你認為怎樣才能成為千里馬?」同學們七嘴八舌地發表著自己的看法。之後我再問:「如果你無法成為千里馬,怎麼辦?」同學們頓時陷入了沉默,接著一陣交頭接耳。過了一會兒,有學生舉起手,說:「雖然如此,也要面對現實,用自己最佳的狀態,積極地學習生活。」他的話贏得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我知道這雖然是個別同學的想法,但學生們畢竟對自己的問題有了直接的思考,這些問題能引導他們如何更實際地面對生活。
5、通過作文教學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環,也是德育滲透的重要途徑。我認為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除強調寫作技巧、文字功夫外,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增強道德意識,提高思想認識水平和思想覺悟。俗話說「作文先做人」,一個道德意識淡薄、認識水平低下的人,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內容豐富、思想健康的文章的。因此,在選擇作文題目時,我都是慎之又慎,選擇一些既具有人文氣息又現實性較強的話題,既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興趣寫,讓作文不再成為學生的負累,又能在寫作中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例如作文「在路上」,主要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作文中,有的學生書寫自己的成長之路,感恩於一路上的收獲,感恩於一路上的關懷;有的學生書寫自己的求學之路,有困惑有奮進,幾多淚水幾多歡笑,寫得真實感人。例如話題作文「比較」,主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生活中究竟需不需要比,比什麼,比的標準是什麼,怎樣比等。一系列的作文訓練,既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又陶冶了學生的情操。
6、合理、有效地利用多媒體、網路資源
近年來,隨著多媒體教學的深入,在教學中,他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如優美的音樂欣賞陶冶了學生的個人氣質和修養。直觀的教學手段使學生認識到知識的更新靠的是真才實學,從而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網路的迅速發展和青少年網路群體的日益龐大,給學生的網路道德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結合網路時代的新特點,探索加強學生網路道德素養的方法,是擺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眼前的嶄新課題。可是我想網路說到底還是一種新的技術工具,是由人發明出來的,本身不是什麼洪水猛獸,它給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提出嚴峻挑戰的同時,也存在著巨大的機遇。我們應當趨利避害,加強引導,把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與現代網路結合起來,利用網路的平等性、開放性和互動性的特點,寓教育於網路,通過網路開展生動活潑的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比如:讓學生利用網路收集語文學習資料,通過網路發布學生的習作,都是合理利用網路資源讓學生認識網路的用處,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好的方式。
7、指導課外閱讀,在閱讀中滲透美德
課外閱讀是語文德育實施的途徑之一。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意志性格特徵,而且有助於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當然,書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選擇地讓學生去讀。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興趣愛好、思想實際,向學生推薦有關讀物,列出書目,引導學生去讀,要加強閱讀指導,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教給他們讀書方法,特別是評價與欣賞的方法,使學生從閱讀中有所收獲。例如針對有些學生沉迷於某些談情說愛、情意綿綿的情節,便組織學生認真學習有關文藝理論的書籍,引導學生了解任何作品中人物的悲歡離合,總是離不開時代特點的;針對某些學生閱讀時只注意故事情節,教育他們在閱讀文藝作品時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內容,看到它的社會意義,從中受到有益的感染。一本好書相當於一位良師益友,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習成績,而且還能培養刻苦學習、戰勝困難的奮斗精神,所以應該鼓勵學生訂閱書刊雜志,使學生擴大視野,提高思想覺悟。
二、樹立「大語文」觀,活化德育空間
《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語文教學要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語文學習機會。而德育的內容也十分寬泛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就要求語文教師樹立「大語文」觀,在實踐中學習語文,在實踐中把德育落到實處。在本學期我班就開設了「小眼睛看大世界」的作文專欄。學生紛紛把自己看到的社會生活的用文字描繪出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特別是今年的三八節我校搞了「我為媽媽洗洗腳」的活動。同學們都積極參與,投稿十分踴躍。「媽媽,摸著你粗糙的雙腳,我知道你的辛苦和勞累。這一次為你洗腳只是女兒最小的回報。」「媽媽,我愛你,今天我終於有了屬於我的表達方式——為你洗一次腳。」「看著媽媽布滿老繭的腳,我不禁有點難過。我想說媽媽您辛苦了,我會用我的努力換來你的笑容的。」一份份稿件都洋溢著對母親的愛.通過這樣的德育活動,體現德育教學中的知行統一的原則.這樣的德育比任何的說教都成功。
三、通過語文教師的自身形象,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有廣博堅實的業務知識,而且要不斷充實和更新,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德育教育既要言傳,又要身教,處處為人師表,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要先做到,用自己的愛心和人格魅力感染影響學生。我的具體做法是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多表揚、少批評」「多鼓勵,少指責」激發學生興趣,樹立樂觀向上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精神。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我總是盡可能地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參加難易不同層次的活動,對成績差的同學盡可能予以肯定,激發他們的學生熱情,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學習積極性。同時還經常注意自身的穿著打扮,言談舉止,給學生樹立榜樣。只要細心發掘德育工作和學科教學的最佳結合點,並在備課的同時注意將二者融為一體,都可以讓學生得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教育作用,而不會使德育成為空泛的口頭說教,從而很好地促進學科知識的學習,為學科知識的吸收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四、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統一。在語言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首先要做到科學。科學就是要使方法合乎教材內容的特點,合乎教學及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規律。正面引導,積極啟發,長期培養。合乎學生思想品德形成與發展的規律,就要因材施教,堅持「知、情、意、行」的辯證統一。所以,學科教學中德育的方法,必須合乎這些科學性的規范。
第二、教授性與實踐性的統一。教授性是指學科教學中的德育要做到講事實、擺道理,把基本的思想品德規范傳授給學生,使學生理解、明白和掌握,明辨是非,知曉善惡,懂得美醜。這就是「教」和「授」,沒有「教」和「授」,學生就無知,而無知就難於立德、立美。所以,學科教學中的德育在教法上有教授的一面。但教授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要實踐,即行為習慣的養成。只知不行,只說不做,是談不上有道德的。對於少年兒童來說,思想品德要真正確立,必須有日常的行為鍛煉,通過實踐,把行為習慣化,從「他律」為主變為「自律」為主。所以,在學科教學中,不能因為是「教學」,就忽視思想品德實踐;同時又不能因為是「德育」,就不進行必要的教授,二者應相輔相成。
第三,集體性與個別性的統一。目前,我們的教學形式還是以班級教學為主。在課堂上教師面向集體,學生在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和正確的集體輿論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認識和行為習慣。根據少年兒童的年齡特點,心理環境對他們的思想道德的形成和發展有著關鍵的作用,他們往往互相影響,甚至模仿。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對於學生共同能夠接受的東西,要提出統一要求,統一規定,統一行動,使學生在良好的集體環境中受到應有的教育。但是,也不能忽視和偏廢個別性。個別性就是在學科教學中,針對個別學生的思想實際進行教育,有時是有針對性的提問和培養,有時是對個別學生進行個別指導。只有堅持因材施教,顧及到個別性,才能堅持德育的集體性。

㈧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語文課程作為小學教學課程中的一門基礎學科,其中蘊含著大量的德育知識。教師在語文教育中應該滲透德育,將語文教學與德育教學相結合,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德育素質與人文素質,接下來就由我帶來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篇1

小學階段的學習是一個人形成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重要階段。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沒有為教師的責任,就學科特點來說語文學科的德育滲透比較有利於學生接受,另外進行德育滲透的時候能收到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效果。作文語文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和教材特點進行恰到好處的德育教育才是最重要的任務。學生的成長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很強的學科。對於母語的學習學生只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起來是不會有太大的困難的。通過語文課程可以給學生呈現一個個鮮活的生活情境,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將知識學習與道德情操和審美情趣有機地融化為一體。現在我對語文學科的德育滲透,談一下幾點:

一、課題中滲透德育教育

一篇文章的題目就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最好的開始,讓學生從題目中感受文章展示給我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課題恰到好處的分析內涵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德育滲透不是強加給學生的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然而然體會到,教育的效果才會更好。比如: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的《母親的恩情》一課,從理解課題中的「恩情」入手,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平時自己的母親是怎麼對待自己的可以舉例子說明,再通過文章內容的學習明白母親的愛是無私而又偉大的,作為小孩子的要懂得回報母親的恩情。通過本文感受文中孟郊與母親的真實情感的同時學生還得到感恩教育。

二、文章內容的滲透德育教育

每篇被選編到教材中的文章在字里行間都會流露出很多情感,大到愛國主義情懷,小到對美好事物的喜愛之情。所以在課文內容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善於抓住字里行間透漏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同時抓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真實感受。同樣的教學內容對不同的學生產生的教育效果是不同的,教師要對教學內容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及時進行調整,不能把德育滲透強加給學生,盡量做到德育教育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效果。

三、故事情節中滲透德育教育

多數文章都會展示給我們不同的故事或生活情境,在故事情節的敘述過程中流露出的不僅僅是作者的情感,還有故事或生活情境中人物的情感,而教師引導學生體會的同時又加上了學生和老師情感。這樣的學科德育滲透學生受到的教育和影響才不是強加給他們的。如人教版《月光曲》一課時引導了學生從貝多芬的對事件的好奇心開始,從「聽到―走近―彈奏―飛奔」為線索,引導學生感受貝多芬情感變化從而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過程。就是貝多芬面對事件時的感情變化感受到貝多芬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熱愛,而他對勞動人民的熱愛和對音樂的狂熱讓讀者對貝多芬產生發自內心的敬仰和崇拜。

四、閱讀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閱讀教學過程中不但肩負著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承擔著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務。學習課文內容不能只是學習字、詞、句、段、篇等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抓住文章的德育滲透點,讓學生在理解教材的內容基礎上「德」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影響。如《小英雄雨來》一課對雨來的家鄉和雨來英勇與敵人鬥智斗勇的內容都進行了詳細的描寫。讓學生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感受家鄉的風土人情影響了雨來成為一個具有英勇與敵人斗爭的小英雄,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懷在閱讀教學中自然流露出來。

德育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語文課是一個很重要的德育陣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不能脫離生活實際,而一篇篇鮮活的文章讓學生把自己的生活與文本聯系起來,這樣進行的德育教育才更有實效。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篇2

1.將德育融入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

教師的教學工作主要是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的,課堂教學主要是以語文教材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由於語文教材中有大量關於德育知識的內容,教師如果在語文課堂的教學中融入德育知識將會使學生在對課文知識理解的同時,也能夠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教師的德育教學的教學目標也能夠順利地得到實現。首先,教師在教學時應該注重合理引導學生對課文中的內容及思想內涵進行深層次的思考,讓學生探究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同時,研究作者的語言表達運用方法,使學生在理解文章的含義的同時增強自身的思想道德素養;其次,教師可以適當把課本中的內容轉化為德育教學教材,讓學生多學習文章中優秀人物;最後,教師可以將情景化的教學模式引入到對學生的德育中,運用多媒體等方式來實現教學的`情境化,將教學的內容生動形象性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教師可以多給學生播放一些關於傳統道德的宣傳片,讓學生於潛移默化中受到優良道德知識的熏陶,逐漸使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得到提升。

2.將德育融入到課外的教學過程中

一方面,教師應該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中融入德育。相對於課本知識,課外知識更為全面豐富,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多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與認知特點來為學生推薦合適的書籍,讓學生在對課外書籍的閱讀過程中逐漸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質,也能夠提高自身的思想領悟能力。另一方面,由於小學生本身的生活經驗與知識積累程度的不足,學習領域較為狹窄,但是語文課程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需要較為豐富的生活經驗與知識作為支撐,只有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才能夠減少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遇到的阻礙。教師應該注重擴展學生的學習領域,注重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注重跨學科的`學習方法的引入,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與學習的效果,這種拓展式的教學方法能夠極大促進學生積累經驗,進而推動德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言傳身教。即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教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還應該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與修養。

3.將德育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相結合

教師在小學教學中滲透德育知識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的語言文化水平與語文素養得到提升的同時,也能夠真正把德育知識不斷地運用到生活過程中。為使這一教學目標能夠得到順利實現,教師在備課時還應該策劃一些綜合性的社會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演講比賽或者對自己生活的小區的好人好事進行仔細的調查與研究,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得到很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得到很大提升,學生可以通過對自己生活的小區的好人好事的調查與了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所調查的先進人物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促使自身能積極健康成長。教師還應該充分地利用生活中發生的事件作為德育的版本,讓學生通過寫作等方式記錄、提升德育認識。例如,當班級里的某個學生做了一些好人好事以後,教師應該讓其他學生向他學習,並且給學生講述這位學生所做的好事體現了哪方面的德育知識,以增強學生對德育知識的理解;當某些學生做了不好的事情如破壞了學校的設施與環境時,教師應該對其加以批評 教育 ,並且讓其他同學引以為戒。通過這一系列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事件向學生教授有關德育知識,讓學生感受到德育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使學生從小就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作為一項綜合性的學科,思想性極為豐富。在教學中引入與滲透德育知識時,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小學語文學科的特點,將小學語文教學與德育教學充分地結合起來,在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在潛移默化中,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夠得到極大地提升。

㈨ 如何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諾德醫學就是講關鍵的意思,跟學生實際結合起來

㈩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語文課程標准》(2011年版)明確指出:「應該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所起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課程內容的價值取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作用,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社會義榮辱觀,培養良好思想道德風尚。」
因此,在小學語文學科中滲透德育教育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語文學科課時多,教學時間長,學生幾乎每天接觸課本中思想性較強的課文,耳濡目染,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它所起到的教育作用是納凳培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那麼,如何將寓德於教落到實處呢?
一、鑽研教材,深入備課,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點,加強德育滲透
蘇教版語文教材選取了大量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有塑造人物豁達開朗、大愛無疆,心靈崇高的;有描寫祖國大好河山,表現自然美的;有展示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有表現語言音樂美,文字建築美,詩句音律美的古今詩詞等。這些課文都以不同的方式體現了作品的內在美,富有質朴美感。教材中所體現的濃濃人文氣息,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使他們在接受知識的同時,也接受真善美的思想。因此,作為語文老師就應該充分利用好語文學科的德育優勢,積極探索在語文教學中如何用好語文教材。我們要深入鑽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點,加強德育滲透。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切忌空泛、枯燥地說教,人為地撥高。教師要避免在教學中走極端:既不能光講授語文知識,也不能只強調思想教育。教師要深入備課,在教學中做到寓教於情,寓教於理,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效果。如《三亞落日》這篇課文,讓學生體會三亞落日的色彩美、形態美、意境美,激發他們熱愛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盧溝橋的烽火》這篇課文,讓學生了解「盧溝橋事變」的史實,認清日寇侵略罪行,激發他們對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英勇行為的崇敬之情。《石灰吟》這首詩,讓學生懂得詩人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的高尚品質。
二、在語文教學中把握好教育度,找准德育點,選好滲透法,發揮語文學科的德育功能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道德准則只有當它們被學生自己追求、獲得和親身體驗過的時候,只有當它們變成學生獨立的個人信念的時候,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精神財富。」而我們小學語文教師肩負「教書」和「育人」這兩大重任。因此,我們要在語文教學中把握好教育度,找准德育點,選好滲透法,充分發揮語文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的作用,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同時,又受到生動而自然的思想品德教育,收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
1、藉助扎實有效的語文教學活動,在語言粗笑文字的理解和運用中進行德育滲透。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大都文質兼美,有明確的主題思想,都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精品。但教材中的德育意圖卻深深地潛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間,都不採取直接表達方式。因此,欣賞文章時,應該由文入情,觀於目,動於心。教學中,抓住字、詞、句,結合聽說讀寫的訓練,對學生進行扎扎實實地語言文字訓練,藉助扎實有效的語文教學活動,在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中進行德育滲透,從而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如教學《最後的姿勢》這篇課文,我抓住「拉、撐、護」三個動作,突出「撐」,引導學生理解感悟「這是怎樣的撐啊」。撐在桌上,弓著身子,意味著譚老師將用他的血肉之軀去擋住紛紛砸下的一切;撐在桌上,譚老師早已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撐在桌上,他要保護課桌下的那四個學生呀。再結合下面一節,反復讀這個動作,讓譚老師的人物形象在學生的心中樹立起來,高大起來。這一個「撐」,讓學生深深感動,永生難忘,並對譚老師產生崇高的敬意。
朗讀是語文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作者流露於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容易對學生產生共鳴,能深深地感染學生,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教師要抓住課文中重點詞、句、段落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讀中悟,悟中讀。如教學《船長》這篇課文,我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在黑暗中,哈爾威船長與洛克機械師、奧克勒大副的對話,感受哈爾威船長忠於職守、舍己為人的精神。
2、語文課堂教學要洞唯聯絡學生生活實際,深化德育教育。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點,堅持正面啟發,引導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在領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傾吐自己內心的感受,相互啟發,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課文思想感情的薰陶和感染。如教學《學會合作》這一課時,除了課文中合作的例子,我引導學生聯想生活中的例子,如學校里進行的各項集體評比活動、廣播操比賽、拔河比賽等,讓學生在親身的體驗中體會合作的內涵,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薰陶。
3、在作文教學中,抓住契機,與德育教育結合起來。
作文是學生接觸體驗生活,創造性地提煉生活、美化生活,融自己的情感於一體的自主創造的思維過程。作文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表達思想感情的創造性勞動,體現了學生的自我個性和內在真實的感受。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塑造學生心靈的重要途徑。因此在作文教學中,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與思想實際,引導學生全面地觀察社會、更深刻地認識社會,贊美生活中的真善美,抨擊現實中的假惡丑,培養學生正確的是非觀念,有機滲透道德教育。如小學六年的學習生活快結束了,學生一定有很多話想對老師說,我因勢利導讓學生給自己的任課老師寫一封信。習作時,啟發學生回顧六年的學習生活中老師對自己的關愛和教誨,通過具體的事例和典型的場景來表達自己對老師的眷念和感激之情。
4、課外延伸,德育延續。
課外閱讀是語文德育實施的重要途徑。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意志性格特徵,而且有助於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興趣愛好、思想實際,向學生推薦有關讀物,列出書目,引導學生去讀。要加強閱讀指導,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教給他們讀書方法,特別是評價與欣賞的方法,使學生從閱讀中有所收獲。
切實開展語文課外活動,推動學生德育行動。語文課外活動不但能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而且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薰陶。課外活動的設計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要有層次性和針對性,還要堅持選擇正面良好的榜樣,以培養優良道德品質、積極進取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感。通過開展排演小話劇《負荊請罪》、「紅領巾小記者」調查身邊的環境污染、名人成功故事會、「我選我」演講、製作「我的成長冊」等活動,我把語文能力訓練與品德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真正做到寓德育於語文課外活動中。
三、認真研究學生,言傳身教,身體力行,深化德育效果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不應該以教師的宣教代替學生的德育實踐。只有珍視、尊重學生獨特的的理解、體驗和感悟,語文課堂中的德育教育才能被學生主動接受。因此,我們要認真分析、研究學生,區別對待,根據其心理狀況、年齡特徵、學習階段去進行教學,寓德育教育與教學中。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去加深理解和體驗,去感悟和思考,讓他們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體驗德育魅力。
學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師來培養。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是學生直接的榜樣,教師的情感、態度直接影響著學生。教師在課堂上滲透德育教育,在課後也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則,以優雅的儀表、文明的談吐在學生心中樹立起良好的形象,發揮表率作用,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良好的學風,堅強的意志品質和文明的行為習慣,提高思想道德素質。
總之,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要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研究和積累,讓德育教育與語文教學融為一體,將寓德於教落到實處,真正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境界。

首先要加強德育方面的知識尤其是典故,成語等,無形之中寓教於樂。

校主要教育形式課堂授課,校受教育絕數間都課堂度.,廣教師結合教內容,找准道德教育切入點,失機滲透德育教育校德育基本且切實效途徑.語文課程滲透德育教育具獨厚優勢.語文命聲,文化根,精神家園,具豐富文內涵,語文教材每篇精選課文內容都進行德育教育佳藍本,情、態度、價值觀影響廣泛深遠.現結合自語文教體,談淡何語文教程潛移默化進行德育教育. 、利用語文課文插圖及媒體教手段激發習興趣,培養主義思想.語文教材思想內容豐富,插圖及電教配套設施直觀新穎,符合童觀察特點,童具強吸引力.教充利用插圖及媒體教手段,讓直觀受,能激發習興趣,達陶冶情操作用.:第三冊語文教材《識字詞句()》第課,書八幅關於祖首都——北京建築物插圖,教先讓觀察插圖,認識些建築物,利用媒體播放關安門、故宮、壇、頤園等建築物資料,並進行適講解,引起首都北京嚮往,激發熱首都思想情.階段語文教材,許課文都涉及題材內容,《我祖》、《北京》、《看雪》、《北京亮起》等,些篇章都進行主義教育極素材.,我講授些課文,除讓掌握本課基礎知識外,適進行思想教育.我教《北京亮起》文,結合文章內容,播放介紹北京夜景資料,讓充受北京亮麗、輝煌,課許產嚮往北京、熱祖理念. 二、課文關鍵性詞句理解與實踐相 結合,培養良思想品德.語文教材,揭示課文思想內容關鍵性詞語、句或段落進行德育教育佳悟點,入道門.要找准悟點,十重要握教材性,僅深入挖掘每篇課文內思想教育素基礎握課文總體,且握課文區域性,即每關鍵性詞語、句、段落性均所領悟.共性寓於性,性握准,握深,德育教育點越能落實.:講授教版第四冊第二十課《清澈湖水》船靠岸,潔手緊緊攥著麵包紙.句,我先讓表演攥著麵包紙作,理解攥含義,再進步提問,潔緊緊攥著麵包紙,麵包紙扔進湖,湖水?通誘導啟發,充認識保護環境,責.利用課外間帶著堵河邊撿垃圾,讓實踐增強環保意識.再:教第五冊第八課《功實驗》,理解實驗功關鍵原——孩假思索說:危險,應該讓別先.句,我讓先聯絡前文,想想先意思,接著提問:『先』字,體?組討論、交流答:先字,我體孩危險刻,先想別,想自.,受教育?思考片刻,位發言:我想,,我要總自我,要想著別.,我讓聯絡實際談談自否想著別,紛紛舉手發言,其幾名自總自我,著想慚愧,並表示今要向孩習,做.,我給布置內容寫篇作文.名《獻,讓我幸福》題,寫自走路,看見位衣衫襤褸爺爺跪乞討,連忙自准備買月餅錢捐給事.文章寫道:啊,給別幸福,自幸福.由見,已經良思想落實行.教,習與實踐機相結合,既培養聽說讀寫能力,使受確思想教育. 三、利用故事啟迪高尚美德.語文課本許趣且內容豐富故事,:《誠實孩》、《幸福》、《丑鴨》、《三》等,利用些故事意義使受薰陶,啟發逐步養良思想品德,培養高尚情操.《誠實孩》文,講述列寧姑媽家做客,打碎桌花瓶,始敢承認錯誤,欺騙姑媽,家,主寫信認錯事.習故事,懂犯錯誤,應該勇於承認錯誤,並改錯誤.孝敬父母我傳統美德,今許獨,家寵,僅知道孝敬父母,反父母呼喚佣,作師我利用課文內關題材,進行教育,第五冊第四課《三》文,通寫三看各自母親艱難提水,跑接 水桶幫助母親提水事,贊揚第三孝敬父母、體貼父母美品德,啟發孝敬父母,父母做力所能及事. 四、口語交際教培養良道德情操.口語交際語文教重要內容.語文教材選編口語交際內容具強思想性.:《禮貌》、《請我家》、《打電》、《買文具》等內容教育與交往,要使用禮貌用語,禮貌待;《鴨救》、《應該幫助》等內容教育養助樂品德.口語交際課,能染,使養良思想品德. 語文教材精選內容都同面進行思想教育,教師必須做,善於利用語文教材,滲透德育教育,使潛移默化逐漸養良思想品德.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1、小學語文作為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基礎內容包含了多元化的德育因素,對此,教師應結合小學語文的知識和特點有機地滲透德育教育,深化素質教育的實踐。
2、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培養小學生從小懂得守紀律、關心他人、尊敬師長、愛護公物、勤儉節約、不怕困難、勇於向上的良首先品質和行為習慣。而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須靠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教育教育,充分利用語文教學課堂提高學生的丟棄素質,激勵學生塑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世界觀、價值觀。主要從新課程資源、文章思想內涵、開展實踐活動等進行德育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讓學生思想健康發展。

閱讀全文

與語文課堂如何滲透德育教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5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9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