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初中語文教育案例故事
教育案例是身邊發生的生動活潑的例子,對教學本身具有促進作用。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初中語文教育案例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語文教育案例故事一
——關註失去自信的學生
自從當班主任以來,自己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學生,不愛說話的,愛打人的,任性的,叛逆的,上課容易走神的,好強的等等。當然我也希望融入到每個學生的內心世界,但往往就是因為工作繁瑣,忽略了某些學生。
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興趣、愛好,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的表揚及同伴的認可。因此教師需要走進學生,了解學生,經常加以鼓勵。教育的成功不是教師手把手教的結果,而是發揮學生自覺學習的能力。
在班級中,總有一部分學生,他們各方面表現都處於中等水平,他們是一個最容易被忽視的群體。他們往往不容易被老師擾羨雹注意,教師應該多去關注他們,為他們創設多個表現自我的舞台,發揮他們的潛力,從而促進整個班級的學習成績。
李可喻是上課經常開小差的孩子,而且經常會被同學告狀,說他帶玩具,下課碰老師講台的電腦等等,上個月又因為遲交回執一個星期被我批評,直到通知家長,讓家長交回執,我才明白這個學生為什麼會這樣。
好不容易見到他媽媽,我對他媽媽說:“這孩子還算乖,不太調皮,但有時讓他干點事會比較拖拉,會經常犯點小錯誤。”從他媽媽口裡,我得知李可喻在家裡是公公;婆婆帶得多,經常被公公罵,罵了以後也沒見效果,下次又犯同樣的錯誤,公公又罵,他就楞那了,沒反應。我心裡終於明白了,為什麼他在學校總犯那些小錯誤呢?原來是我說多了,他就無所謂了。要使這個孩子找回成功的自信,我必須要換個方法,多從他的角度出發,多和他談心,在課堂多表揚他。
試想一下,一個在家裡都沒自信的孩子,在學校怎麼會有自信呢?我知道該怎麼做了。
他媽媽離開學校第二天,學生又來告狀:“李可喻用濕布玩黑板。”我看了一會,沒批評他,反而和他說:“你是想為班集體做事,老師知道,為大家擦黑板是好事,獎你一朵小紅花。”他朝我微笑地點了點頭,之後的幾天都沒有同學來告狀了。又在一次自習課上,他緩帆在認真地做作業,我又說了一句:“李可喻近來進步了。”他自信地朝我看了一眼。我頓時覺得做對了一件很大的事。到現在為止,這個學生已經不象剛開學那樣,總是弄點小事情來,而是很主動地融入到我們這個大家庭,因為他在老師這里找回了自信。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們的思想、興趣、愛好、才能、稟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每個孩子,都是一本值得好好研讀的書,只是這每一本書的開啟方式不同,但開啟每一本書都有一個核心的思想,那就是讓孩子感受到成功,也就是教師要堅持從成功中學習的思想。要讓孩子感受到成功,就應該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並不斷給予孩子們成功的反饋,這樣才能使他們努力堅持下去,不斷取得成功。
作為一名教師,就要做一個有心人,在平時的工作中注意發現並抓住打開學生心靈之門的契機,讓班中的每一個孩子在老師期待的眼神中;在老師殷切的話語中;在老師無微不至的關懷中,切實的感受到教師的愛,並在老師給予的愛中健康快樂的成長。
初中語文教育案例故事二
溝通與關愛
【個案情況】
周峰,男,就讀於九(4)班。周峰從農村轉入我校。他的父親長期在外經商,母親是家庭婦女,文派悶化程度不高,在實驗小學門口擺小吃攤,所以在對孩子的教育與引導上存在欠缺,放任自流。周峰本人雖在學校能夠做到遵守學校的基本規章制度,本人也非常希望成績能夠有所進步,但是由於性格散漫,致使學習不夠自覺,成績始終徘徊在班級中下水平。另外由於家庭經濟狀況一般,穿著和所用學慣用具明顯不如別人,但攀比心理強,所以心理始終處於自卑狀態
【心理分析】
1.父母的教育方式影響孩子性格。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的教育影響學生的性格成長。民主的家庭培養孩子寬容,孩子善於表達觀點;寬容的家庭培養孩子關懷,孩子一般富有愛心;專制的家庭造就孩子的軟弱,孩子一般依賴性強;放縱的家庭造成孩子放盪不羈。周峰因父母都忙於做生意,缺少時間教育孩子,在孩子青春期最想自由張揚,需要約束管教時,卻沒有收到約束,致使周峰性格散漫放縱。
2.留守子女和進城務工子女心理問題凸顯。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一部分家庭父母外出打工,留下子女在家獨自讀書,或是由爺輩看管,或是寄養在別人家的,這些孩子心理缺少依靠,缺乏父母正規的管教,他們就象一根根隨風飄搖的稻草,難以找到關愛。而父母一
味的經濟滿足卻養成了他們只重吃穿,只講哥們排場的壞習氣。很多孩子缺乏自控力,無人管教跟隨社會惡勢力,養成了飛揚跋扈,目中無人的邪惡個性。有些進城務工子女,條件差,由於父母整日奔波勞碌,無暇顧及他們的思想,加上剛進入城市群體,往往會遭受到許多的白眼,受到許多的不公平的待遇,心理上自然會產生許多的不和諧。
【輔導策略】
(1) 作業書寫一般,格式不規范。通過詳細的分析作業中存在的缺點和漏洞,讓他了解自己的缺點所在。通過講解,使他知道應該如何提高解題能力。同時與家長相配合,督促他自我反思。在平時書寫時,監督他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2) 對數學不夠重視,學習缺少動力。為了避免出現偏科,導致成績不理想與缺乏興趣的惡性循環。通過與別的科任老師配合,加強各科作業的檢查力度。與家長一起分析問題的存在原因,讓家長改變原有的引導與教育方式。通過與家長的配合,制定出合適的作息時間表,並由家長負責監督並實行,使他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3) 由於基礎不扎實,粗心,導致考試失分較多。分析這種狀況的出現,一方面是由於性格使然,更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對題目重視不夠且沒有足夠的做題量,無法在看到題目時對它做出准確的第一反映。通過推薦偏重基礎的習題,讓他補充自己基礎上的不足。同時由於較大題目量的練習,以及做題是家長的監督與約束,使他逐漸養
成細心的良好習慣,這樣就能夠在考試時抓住較多的分數。這不僅對他的學習頗有裨益,更能提高他的辦事能力。
(4) 由於缺少自信,學習時缺少沖勁。通過交流與談話,發現他身上的閃光點。用一種贊賞的方式看待他,使他認識到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從而樹立起信心,而不是一味的鼓勵。而是讓他自己通過參加各種活動自己樹立起自信。例如參加運動會,他在校運動會上獲得跳遠和百米賽跑的獎項。通過對自己的肯定,從而使他最自己充滿信心,對學習也充滿了希望。
【案例反思】
(1) 通過這次一對一的教育,我發現其實很多學生都是非常有學習的潛力的。關鍵在於適當的引導以及讓他樹立起自信心,就能激發他向前沖。
(2) 教書育人,重要的是耐心與包容心。要能夠包容學生犯下的錯誤與自身存在的不足,還要有足夠的耐心去幫助他解決這些問題。學生畢竟是孩子,即使表面再堅強獨立,內心仍然需要大人循循善誘的引導。而教師就是在學生生命中扮演這樣一個角色的大人。我們正是要以這種關愛之心來引導,啟發我們的學生。
初中語文教育案例故事三
成功教育是在教育者的引導與啟發下,受教育者通過自覺的自我管理,採取符合倫理的行動而達到預期有價值的目的的教育。那在大學生中開展成功教育是否需要,答案是肯定的。人人都想成功,大學生更渴望成功,成功教育的大門理所當然要向當代大學生敞開。大學生開展成功教育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一是當代大學生對成功缺乏足夠的信心。大學生的擇業觀念,就業觀念,創業觀念,苦樂觀念等受到社會功利主義思想影響大,難免眼高手低,導致就業不理想,而且,高考擴招,就業壓力加大,大學生的成功信心不足。二是當代大學生對什麼是成功缺乏正確的認識。西方成功學的誤導,西方經濟社會極端消費主義,動搖大學生的理想信念,道德價值觀,影響大學生的行動方式。三是當代大學生對怎樣獲得成功不知所措。大學生社會化程度低,社會實踐經驗缺乏,對成功的體驗不深刻,難以找到通往成功的路徑。四是當代大學生盲目模仿他人的成功之道,大學生年輕氣盛,幻想成功並崇拜成功人士,尤其是對與自己背景相似的成功人士紛紛仿效,其結果往往是費盡周折以失敗告終。五是當代大學生對成功的評判缺乏科學標准。大學生要麼對成功期望值過高而對成功望而卻步,要麼認為成功唾手可得而不願傾力付出,要麼缺乏正確的人生規劃而無法挪步,要麼是大勢所趨而隨波逐流。此外,當代大學生整體性格特徵心浮氣躁,應對失敗的心理基礎不牢靠。成功教育就是幫助受教育者獲得成功而創造各種可能條件的教育,所蘊含的成功教育是
對成功的開化和啟迪,其目的是將受教育者引向成功。
猜你喜歡:
1. 初中語文案例範文
2. 初中教育案例分析
3. 九年級語文教學成功案例
4. 初中語文案例分析範文
5. 教育敘事故事案例
『貳』 小學語文教學案例
揚生活之風帆 創課堂之精彩
——《坐井觀天》教學案例
一、背景分析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我們的課堂也漸漸地發生著變化。作為一線的老師,在教學中應挖掘和利用學生的創新思維,巧妙地將課堂教學引向生活,注重課堂之源——生活。在人教版第三冊《坐井觀天》的教學中,我以文本教材為載體,讓課堂教學貼近於生活,聯系實際,引導學生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賦予課堂以生命和活力,讓語文課堂因生活而精彩。
二、案例描述
《坐井觀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文章通過生動有趣的對話,對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有名人曾說,學寓言應該讓課堂充滿童趣,還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讓唯一,標準的寓意來框定學生的思想。案例中我對教學的處理體現了我對童心的珍愛,童趣的珍視。
師:同學們,小青蛙聽到大家把井外的世界說得這么精彩,它真想跳出井口來看一看。(出示課件:青蛙跳出了井口。)說說青蛙跳出井口後,將會怎麼樣呢?
(生思維活躍,爭相發言)
生:它看到綠綠的小草,還有五顏六色的花兒。
生:它看到校園里開滿了桂花,聞到了陣陣花香。
生:它看到了果園里掛滿了黃澄澄的梨子,紅彤彤的蘋果,一派豐收的景象!
生:它會到處逛逛,看看美麗的風景,看看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
(正當我傾聽於學生對生活的贊美之言時,一位學生忍不住叫著他也想說說)
生:老師,我覺得青蛙有可能沒有看到這么美的景色。
師:(師一愣,然後充滿好奇疑惑)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生:它看到路邊垃圾成堆,蠅蚊成群,聞到一陣陣很刺鼻的臭味。
(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眾說紛紜)
生:它看到人們往小河裡倒垃圾,河面上還漂浮著魚的屍體,心裡很害怕。
生:它看到有人大量砍伐樹木,鳥兒沒有了家。
生:它看到捕蛙人在大量捕捉它的同伴,殘忍將它的同胞賣給酒店酒樓做下酒菜。
生:它看到汽車在路上瘋狂地飛跑根本就不注意行人,汽車排出的污氣讓它窒息。
生:它感覺外面的世界並不像我們說得那麼美,它想回到安全的井中去。
(師靈機一動)
師:那麼我們能不能用什麼好辦法來挽留小青蛙呢?讓它安心快樂地和我們生活在一起。
(學生思考片刻,躍躍欲試,興趣盎然)
生:我們做個廣告牌,上面寫上「保護動物,人人有責」來告訴人們應該與動物成為好朋友。
生:發現那些亂砍樹,捕殺動物的人要報警,讓警察來抓這些壞人。
生:我們要保護好環境,不能把動物的家弄臟。
生:我們不僅自己要知道環保知識,還要向同學、家人、朋友宣傳要愛護動物,保護環境的知識。
……
師:同學們說得棒極了!只要大家共同來保護環境,愛護家園,小青蛙就會被我們挽留下來,動物們才會快快樂樂地生活在我們身邊!
三、案例反思
我真為學生的奇思妙想感到振奮!也慶幸自己沒有錯過這道美麗的風景線。我沒有按照我們「想當然」的觀點去框定學生的思維,而是給了學生思維的空間,想像的餘地。我肯定了學生的見解,珍視學生的發現,使學生在愉悅的狀態中受到鼓舞,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碰撞出創新思維的火花。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獲得了多方面的滿足和發展,教師的勞動也閃耀著創造的光輝,師生都能感覺到生命力的涌動,使我們感到語文因生活而精彩,生活因語文而燦爛。
(一)尊重生活,關注動態生成
陶行知先生「生活及教育」的理論啟示我們:一個自呱呱墜地而長大有為,在語言發展的過程中,其思維、認知、情感、語言、詞彙的源泉,乃是生活。生活對語言的感受、認知、學習、發展,是活生生的,實實在在的,最具有魅力與滲透力的,課堂教學與生活聯系起來,學生就會學得活潑生動。
本案例中,我本想讓學生說出青蛙跳出井口看到那些美麗的景色,讓青蛙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多麼豐富多彩,進行思維的拓展。但一位學生卻說青蛙可能看不到這樣美麗的景色。我讓他說出了原因——環境被污染。這位學生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想法,就來源於他的生活體驗,對生活的關注。而這一石卻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舉手,說出了現在環境受到了破壞的種種情況。這便是生活給予學生的。有人曾說,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途徑,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過程。案例中,我面對學生突如其來的,個性化的理解,巧妙地將生成與預設融合起來,現場捕捉,智慧啟迪,學生在與教師、文本的思維碰撞中出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創造性的見解,學生彼此之間在在交流之中相互啟發。《新課標》告訴我們:「跳出備課預設的思路,靈活應變,尊重學生的思考,尊重學生的發展,尊重學生的批評,尋求個人理解的知識的結構,課堂會因生成而變得美麗。
(二)感悟生活,激發創新思維
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樂和寶藏,就孕育著靈感和熱望。語文源於生活,讓學生從語文中去尋找生活、感悟生活、創造生活,這是實施語文教學的一個出發點。只有感悟生活,才能在生活的碰撞中點燃靈感的火花,感悟生活,從生活之水中激起靈感的浪花,有生活的積累,就有靈感的迸發。
案例中正是學生有了對生活的感悟,才會有了「我覺得青蛙有可能沒有看到這么美的景色。」的靈感。而這就需要在老師不斷地幫助下,睜開眼睛凝視萬物,豎起傾聽萬籟,敞開心靈關懷、感悟生活,激發興趣,陶冶熱愛生活的情感。案例中,學生在說話的過程中也迸發出了讓我們意想不到的創造性思維的火花,湧出意想不到的新問題和新答案,始終使課堂充滿著疑點,閃爍出亮點,呈現出課堂精彩。
(三)回歸生活,演繹精彩課堂
「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確,哪裡有生活,哪裡就有語文;生活中處處洋溢著語文氣息,學習語文是為了更好地生活。案例中我把握契機,提出「那麼我們能不能用什麼好辦法來挽留小青蛙呢?讓它安心快樂地和我們生活在一起。」由此展開了一番激烈的討論。從而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生活體驗,重視社會實踐活動,關愛自然,人與環境的和諧發展,協調生存,促進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因為人類正是自然界的精靈,人類如果不能與自然界協調發展,人類就會遭到自然界無情的報復而最終毀滅了自己。老師讓學生在一個廣闊的天地中,積極自主地探索,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由此可見,讓課堂走向生活,讓生活走進課堂,教師和學生在生活化的課堂中平等地對話能調動學生結合生活來學習語文,切切實實地體現了全員參與、有效參與,也真正體現了課堂因生活而精彩,也充分突顯了生活是課堂之源!
『叄』 初中語文老師教育故事案例
教育案例實際上是教育的實例,對於研究學生的行為習慣、理想信念、價值取向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初中語文老師教育故事案例,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語文老師教育故事案例一
-----尊重的魅力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學生也是如此,由於遺傳、性格、環境、生活習慣等因素的影響,在學生身上存在很多差異。有的聽話懂事,有的倔強頑皮;有的聰明伶俐,有的遲鈍呆板。教師應該承認差異,尊重學生差異,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講究方法,要善於抓住孩子的閃光點,要因材施教,下面是我教學生涯中的真實事例。
記得這是幾年前的一節課,我在五(一)班上科學課,介紹到哥白尼時,突然發現一位同學顫顫巍巍的舉起了自己的小手,好像還不敢舉似的,我很奇怪,他今天這是怎麼了?一個平時不注意聽講、不願意學習、從來就沒舉過手的他難道會知道相關知識?我說:“何峰同學,你知道哥白尼是怎樣的一個人嗎?” 他說:“哥白尼,波蘭天文學家、日心說創立者,近代天文學的奠基人。哥白尼在《天體運行論》中詳盡的說明了天體是圓的。”
他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我對他的回答也作出肯定並表揚了他,教室里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這時我觀察到他快速而又細微變化的眼神:高興?感激?總之非常復雜,據同學們說,老師以前很少提問他,就因為他是別人眼中的“後進生”,沒想到,下課時他主動跑過來:“老師您好,謝謝您提問我,也謝謝您知道我的名字。”說實在話,向他這樣“出名”的學生全校教師中又能有誰不認識呢?當時我有點驚訝,沒想到他會有這樣的舉動,於是我就想,這個學生不是不可救葯的!我應該對他充滿信心,拉他一把,在我的尊重、表揚以及激勵下,他各個方面的表現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變化,現在這位同學已是許多學生羨慕的對象了! 人人都有追求完美、受人尊重和得到信任的需要。正因為我尊重這位學生的人格,信任他,盡管當時我感覺他不一定能知道,我還是提問了他,所以在他看來這位老師非常尊重我,不因為我各方面表現不好而忽視我,所以才會有他後來的上進!所以我說,尊重是教育的前提。尊重學生,就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過去
當學生調皮不聽話時,有些老師總喜歡以體罰的方式以示懲戒,以威嚴換取尊嚴。但事實證明,這種所謂“尊嚴”,不過虛有其表。只有當老師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並以其高尚的品德和真誠的情感付諸教育,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尊敬。
尊重的魅力是無窮的!
初中語文老師教育故事案例二
——在賞識中求發展
這學期開學初,學校把原來的八年級14班打散到各個班級,我班共進入五名同學。因為原14班的孩子有相當一部分比較調皮,對這分進來的五名學生,也不太了解他們的具體情況,所以只是在慢慢觀察。經過一個多星期的了解,發現新來的王鵬,既不交作業,上課也不好好聽課,總是無精打採的樣子。第一次化學考試只考了40分,全班不及格的很少。化學老師找到我,要叫家長。對此我聯系了他的家長,孩子面對家長時,也是滿不在乎,連自己化學考多少都不記得了。經過溝通發現該家長幾乎對孩子的學習不過問,理由是孩子住校。聽到家長這樣的回答,我感到非常失望,同時也為自己班主任工作的開展感到無比的困惑。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對他不交作業的這種情況也時常批評,但適得其反,他什麼也沒有聽進去,還是照舊。為此我特別犯愁,因為我們本班學生很少有這樣的,我擔心他的這種行為會影響其他學生。這種擔心還是發生了,給我的感覺是有一些學生開始不交作業了,特別是原來就不愛交作業的學生,在其他課上有老師反映相當一部分學生總是趴在桌子上,上課效果很差。在一次語文課上,我說話的語氣較重,他一直目視著我,好像很仇恨,昂著頭直說:我不會做!就差和我對罵了,我在心裡嘀咕:這孩子真不是好惹的啊!
從這個孩子的身上我開始反思:自己帶班兩年多,班上沒有這樣跟我反抗的孩子,一時出現還真接受不了。但既然出現了也得接受,
也許原班的孩子一樣是在反抗,只是默默的不出聲罷了。想想平日對孩子們的態度,總是喜歡批評他們,一有錯就是大聲的呵斥,甚至有時太不顧及孩子們的感受,孩子們是很畏懼我,但我離他們的心也是越來越遠。我想是該換種方式對待他們,平時的呵斥要減少一些,特別是對待像王鵬這樣逆反心理強的孩子,更是要軟硬兼施,要有足夠的耐心。在一次閑聊中,我從王鵬原班主任出了解到這孩子學習不行,但勞動挺積極。鑒於我們班開學之初,室外衛生總是扣分,再加之室外勞動委員已經為班級服務兩年了,藉此理由我改選王鵬為我班室外勞動委員。在改選之前,我和他進行了交談,徵求他的意見,詢問他是否像擔任室外勞動委員。我的話音剛落。他立馬說可以。我當時心想,看來他還是挺樂於干這個工作的。
在以後的時間里,我看他每天早晨來的也早,一進班第一件事情就是拿著掃把提醒室外值日生去打掃衛生,別的同學都幹完回來了,他還在外面守著,等待檢查。幾個星期下來,班裡的衛生保持良好,再沒扣過分。為此我在班裡表揚王鵬,我發現他有些臉紅了,很不好意思。表揚歸表揚,但他的學習還是沒有起色。私下我又找到他,和他聊天。詢問他是否適應新的班級,他只是笑著。我說:你既然擔任班級勞動委員,就得起到帶頭作用。這種帶頭不光是勞動上還有在學習上,希望你能嚴格要求自己。希望你能把勞動的積極性放在學習上,既然老師信任你,你要努能辜負老師對你的信任。我不希望前面在表揚你,後面又要因為作業的事情批評你,這樣班主任的工作很難開展,長此以往,你在同學中的威信也就沒了,以後在勞動中誰還會聽你的
指揮。聽完我的話後,他點了點頭,希望他真的可以領悟了一些。 談話之後,我發現他還是有一些變化的,作業開始交了,雖然不是很完整,但還是有所改變。因為他的一點進步,我在班裡及時的表揚他,看到他的進步,我也很高興。有一天他突然跑到我跟前說:老師,我想管理班裡的跑操,我覺得班裡跑操有些亂。我說讓我考慮一下吧,最後徵求班中學生意見,他們集體說好。為了不打消他的這種積極性,我也就勉強同意。時候他依然那樣積極,學生也樂於接受他。在讓王鵬有事可乾的情況下,充分發揮他的特長,一舉兩得,他的能力得到培養,班級的管理走向正軌,最主要的是他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努力的方向。現在的王鵬,作業都能按時上交,就拿語文聽寫來說,現在不再不交聽寫本,而且能聽寫一部分。我也會不斷的鼓勵他,爭取能學多少算多少,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經過近兩個月的努力,王鵬已經真正融入10班,能像其他孩子一樣,認真聽課,完成作業。只是源於他的基礎薄弱,成績還是不太理想,但想要改變這種現狀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些時間。
轉化向王鵬這樣的“問題學生”是一項既艱苦又令人愉快的工作,雖然有時效果甚微,但只要我們去親力親為了,就會有一種喜悅感。作為一個教師要始終明白自己的職責,教書育人,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每個學生的身上都蘊藏著他獨特的個人潛能,教育的責任在於把它挖掘出來,把它發揚光大,以不斷提升他的生命意義”。因此,在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需要轉變教育觀念,改進教育方法,心平氣和的對待每一位問題學生,用自己的耐心去感化教育每一個“問
題學生”,並且擦亮慧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以一種賞識的眼光去看待他們,因材施教。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轉化“問題學生”,讓這些“問題學生”變“後進”為“先進”,充分發揮他們的優點,釋放他們的正能量。
作為教育工作者,作為班主任應以賞識的眼光和心態看待每一個學生和每一個孩子,使他們找到好孩子的感覺,使他們有一種歸屬感。也正由於有了老師對他的信任、尊重、理解、激勵、寬容和提醒,才使他找回了自信,才讓他們覺得自己還是有優點的。讓每一個學生都健康向上地成長、快樂地學習,這便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
初中語文老師教育故事案例三
新一屆的高一新生軍訓又開始了,每次接收高一新生我都會通過軍訓來對學生進行觀察了解,初步了解學生的個性,以幫助我在今後的班級管理中做好准備,通過軍訓的觀察可以了解哪些學生責任心比較強,哪些學生紀律性比較好,以此確定班幹部以及今後重點關注的後進生。
通過幾天的軍訓有一個學生逐漸進入我的視線,在站軍姿的時候這個學生總會搞些小動作,比如腳在抖動,手在前後晃動,有時臉上不自覺地露出一些壞笑。教官發現時就把他單獨叫出來當著大家面站在一旁,他好像跟教官過不去,當教官不注意就會扭動身子,有時也壞笑,弄得其他同學也會跟著笑起來。教官實在怒不可遏的時候就罰他跑步!但是情況卻沒有什麼好轉!
這個學生叫蔣某某(為了學生隱私我暫且這樣叫他),我查了他的入學成績,是班裡的中等偏上的學生,學號是19號,檔案里老師的評價也沒有特別的地方,我注意到他是初三才轉學來的。於是我抽空就找他談,問他是不是對現在情況自己有什麼想法?包括學校,軍訓,教官,老師,同學等等有什麼自己想法沒有?他一般問題都不回答,但他最後表示自己會做好的,對一切沒有什麼意見。後來他臉上的壞笑基本不出現了,但是有時會有些動作不規范被教官處罰。我認為他已經態度上已經有進步了,也就沒有繼續找他談話。
開學以後,沒過多久老師又想我投訴,坐在最後一排的一位男生總是在那裡壞笑!根據幾個老師的描述,我知道,那個壞笑的男生又是他!於是我再一次找他談話,但是他表示自己並不是對老師不滿也沒有別的意思,說自己會改的。我再一次相信他了,並且鼓勵他,相信他能成為最好的學生。但是幾乎所有的科任都認識他了,還是因為他在課堂上對老師的怪笑,甚至年級長也認識了他,他還頂撞年級長。我再次找他談話,問他怎麼回事,他說年級長說他沒有家教,怎麼說他都可以,但不能說她媽媽!我意識到要找她家長過來談談了,找她聯系方式的時候,我才發現,父母一欄當中只填了媽媽的名字以及聯系方式,於是我聯系了他媽媽。但是電話一直沒有人接。聯系打了三天電話,電話那頭才有人接了。原來她媽媽這幾天由於身體原因一直在住院!我向她說明了蔣某某入學以來的表現。接下來的第二天,她媽媽來到我們辦公室,一見到兒子,就失聲痛哭起來,指著兒子哭訴起來!“我容易嗎?!送你上學的時候你是怎麼答應我的!”,蔣某某在旁邊低頭默默流眼淚。原來蔣某某的父母離異,現在媽媽一個人撫養他,他在初中經常犯同樣的毛病,總是受到老師的批評,他非常自卑,也受到同學排斥。後來母親特地從外地把他帶到廣州,但是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後來經醫生鑒定他屬於多動症!有些行為自己根本無法控制,比如說臉上的怪笑。由我也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暫時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於是只能安撫她媽媽答應她一定會幫忙教育蔣某某的,叫她放心,不需要太擔心。
多動症,對於我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名詞,於是我向學校申請對他進行心理輔導。為了不傷他的自尊,首先徵求了他個人意見,同時向其他同學保密,也跟所有的科任老師說明了他的情況,其他老師也對他的情況也表示理解和同情。在多方的努力下,蔣某某後來雖然偶爾會犯同樣的毛病,但情況一天天的好轉,高一結束後,他被分到了其他的班級,我也及時把他的情況介紹給高二的班主任!
高三畢業時,雖然他不在我班上,但是畢業時,我還是收到了他的畢業禮物,一封由衷的感謝信!他表示,“老師是你不離不棄,讓度過了那段灰暗的日子。”能夠讓一個學生從心裡陰影中走出來,幫助他健康成長,我也無比欣慰!
反思:解決學生的問題需要家庭學校老師三方的溝通努力,找到問題的根源才能真正解決,想當然、簡單、粗暴的方法不利於學生的成長教育!
猜你喜歡:
1. 初中語文教學故事
2. 中學語文教師教育敘事
3. 初中教育案例分析
4. 初中語文案例範文
『肆』 淺談語文教師的幾種應變技巧
課堂教學是一種特殊的認知過程,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學生的知識水平、情感特徵以及個性是各不相同的,因而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們隨時都可能出現各種情況。接受知識過程中發生的問題、接受知識過程中的相關的聯想,還有道德情感問題,這些都是事先難於預料的。如何及時處理這些情況,因勢利導,使之不影響教學目的的實現,這就要求教師要有較強的課堂駕馭能力和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這些都是教師課堂應變能力的表現。教師除了課前精心研究教材,了解學生認知水平,對教哪知學過程深思熟慮之外,還要掌握一些處理課堂突發事件的應變技巧。
一、以變應變法
當課堂超出原來的設想,出現意料不到的情況時,教師要沉著鎮定,不慌張,積極尋找恰當的教學方式,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可以以變應變。如:一位教師在教學《田忌賽馬》一課時,課前的設計是: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用課件演示第一次賽馬的經過,讓學生觀察,從而引導學生分析第二次勝利的原因。可當教師正准備演示時,停電了。這位教師並沒有慌張失措,而是靈機一動,便安排學生再次讀課文,抓住關鍵詞、句搞懂第一次賽馬的經過及失敗原因,再將學生分為田忌隊和齊威王隊,每隊各派三名學生分別扮演上、中、下三等馬,進行比賽。這下教室可熱鬧了,參加表演的同學個個神采奕奕,高興得眉飛色舞,台下的隊友們更是千呼萬喚般的吆喝著加油、鼓勁,希望自己的隊能取勝,那場面就像是真正的田忌和齊威王在賽馬一樣地緊張、激烈……由學生親自參與的課堂教學顯然比課件演示更能激起學生的興趣,通過表演,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把握自然就水到渠成了。此次教學方法的靈活應變,收到的效果超過了按照教案進行的教學。
二、借題發揮法
把課堂教學中的偶發事件巧妙地融進自己的教學中,利用課堂教學中出現的意外情況,借題發揮做「文章」。記得有一次上語文課,我像往常一樣帶著備好的教案,胸有成竹地走進教室,可教室里卻一片喧鬧,原來同學們養的仙人球一夜之間開了花,同學們很高興,顯然,學生受了形聲字的干擾,教師如果簡單否定,很可能造成學生對形聲字的構字規律感到嘩枯困惑,甚至產生混亂。這位教師不囿於原來的教學設計,因勢利導,啟發學生從詞義的理解去發現問題,既糾正了錯別字,又保護了他原來思維中的合理因素,並由此讓學生們又學到了許多新字可謂「一舉三得」。
三、妙語迴旋法
課堂教學中,學生有可能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而且與課堂教學關系不大或者沒有關系。如果教師不予理睬,或者制止學生的提問,勢必會造成尷尬局面,從而影響師生關系,影響課堂氣氛。這時,教師應以平和的心態,運用巧妙地語言,將話題過渡到課文中來。如 ;一位教師在教授《死海不死》這篇課文時,一位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老師,您親身感受過死海嗎?」教師是這樣回答的:「死海是自然界的傑作,我沒亂緩洞有去過, 教 育 研 究但我相信,當你真正認識了死海以後,一定非常想去擁抱它!」。在教師巧妙的激情引導之下,學生對學習的課文產生了期待,從而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並通過認真的閱讀思考提出了許多有意義、有深度的問題。
四、以褒代貶法
課堂上對出風頭、搞惡作劇的學生要視情況,可以批評,也可以表揚,但最好以褒代貶,通過表揚喚醒他的主人翁意識,使他自覺地改正錯誤。例如:一位教師去上課,剛邁進教室,只聽「嗖」的一聲,一隻紙折的「火箭」飛到了講台上。學生們看著老師,等待著老師的反應。這位老師沒有發火,也沒有訓斥學生,而是面帶微笑地說,「宇宙飛船上天,是人類為征服太空所驅;這只「火箭」在上課之前射向講台,它的發射者一定為渴求知識而來。」平時那位惡作劇的學生挨批評挨習慣了,現在如果批評他,他會滿不在乎,這一表揚他反而不好意思起來,接下來上課,他聽得比哪堂課都認真,可見表揚中學英語教學應注重交際能力的培養。
『伍』 語文教學中是如何教授學生學習方法的請舉一教學案例說明
我們學校正在開展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改革模式。對於學生的學習方法有一定的啟發作用。就學生的組織和語言能力還是有一定的提高,弊端就是課前的預習方案不能在家好好的實施。
我就語文課上的教學談幾點看法
閱讀課文也就是主體課文,我們使用的是有單元主題的教材。比如"燈",他圍繞燈分為幾篇文章。以感悟概括主要內容為例。文章的中心意旨是什麼,通過反復讀,抓關鍵句與詞語聯繫上下文理解。文章的題目讀兩遍。鬧羨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娃娃們就能夠根據老師譽埋所說地去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其他慶彎螞的課文他也能夠做批註,積累關鍵詞句。每堂課的反復授教,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抓主要內容,在小組內合作,討論,方法自然會形成了。
鑒於上面回答問題思維比較凌亂,我們可以下來討論。我的郵箱[email protected]
『陸』 如何在語文課堂中指導學生朗讀教學案例
《有一種教學,叫「明白」》暑假我閱讀了《有一種教學,叫「明白」》,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下面我想聯系實際工作談幾點心得。書中提到:「朗讀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那麼該如何進行正確的朗讀輔導呢?我認為除了態度之外,教師更需要方法和藝術。教師能否給足孩子朗讀的時間;是否能夠耐心傾聽,積極引導;能否自覺地鼓勵中下水平的學生;對於學生的點滴進步,是否有一顆真誠的欣賞之心……所有這些,對於學生朗讀信心和興趣的增強無疑是極為重要的。」我在這學期進行了關於朗讀的課題研究。在教學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朗讀教學的重要性。朗讀是語文教學的傳統教學方法之一,學習語文也是訓練口才和閱讀能力的重要內容,通過朗讀,學生能直接而深刻地領會課文內容,也可以領略文章韻味、氣勢和感情色彩,深入理解文章語言運用的微妙之處,從而提高自己書面和口頭的表達能力。同時,朗讀是考察學生對課文理解程度和檢查講讀效果的一種良好方式。根據書中的提示,我一條一條檢查我的教學方法,發現了我的很多不足之處。比如由於課時的限制,我在課堂教學時給學生朗讀的時間相對不足;自己有時也很沒有耐心聽水平不好的學生朗讀,有時甚至會打斷學生的朗讀用於指導。這些都造成了學生在朗讀方面訓練不足以致朗讀水平不佳的結果。對此,我有步驟地改變了教學方法。我讓學生在課堂上花更多的時間朗讀,讓學生通過朗讀感悟。為了避免學生只會讀不會理解,我也設計了比較多通過朗讀課文回答的問題,讓學生有意識、有目的地朗讀,避免了學生盲目地朗讀,甚至是「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的情況。同時還要求學生轉換立場,將自己的真情實感代入課文,以便在朗讀時產生良好的效果。如我教學《請不要》的時候,先讓學生通讀詩歌,發現語氣很平坦,語感也不強烈。接著讓學生交流「從文中小作者讓大家不要做什麼」,讓學生從表層理解文本的含義學生很容易找出來了。「你覺得應該怎麼做,為什麼?」學生馬上會聯系生活告訴老師垃圾應該放在垃圾箱…因為生活經歷不豐富,所以理解還是很淺。接著我用圖片,媒體展示被污染的地球,土地乾裂,樹木砍光小鳥無家,地震的場景。學生一下子開始深度思維了,非常震驚了,紛紛表示出對惡劣生存環境的擔憂。通過課堂的激活,學生一下子明白了《請不要》裡面蘊涵的深沉意義。這時,我再指名學生讀,他們一個比一個讀得好,一個比一個感情真摯,一個比一個語氣懇切。我也注重課外的評價。尤其是學生的「朗讀過關」。我首先給學生明確評價標准:比如能夠正確讀課文的吃一顆星;正確流利讀課文的吃二顆星;正確流利很有感情的吃五顆星。能背的再加一顆星;有表情,有抑揚頓挫…一顆保底最多可以十顆星星。當然期間也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適度調整。也就是說,即使朗讀困難的學生,只要努力進步有突破,也可以有滿星的機會。這樣大大地調動學生來「過關朗讀」的積極主動性。在本書的指導下,我的朗讀教學也取得了突破。
『柒』 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激趣導入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導入新課,如果開頭生動有趣,引人入勝,就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引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激趣導入,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激趣導入
1、 問題導入法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問是點燃學生思維的火種,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動力。小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旺,愛追根溯源。根據小學生的這一特點,我們要善於給學生製造矛盾,出難題,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處於欲答而難以言表的憤悱狀態,促進學生在強烈的求知慾的驅使下來主動地探索知識,使學生產生要通過學習來解決心中疑問的迫切意願。
2 、多媒法
多媒法指就某個問題的探究學習,通過多媒體和網路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加深學生對問題的認識和理解,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拓寬思維空間,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這是一本書或傳統的教學媒體,如:小黑板、投影儀等無法做到的。我在講課文《我們愛你呀,中國》時,利用多媒體技術,結合課文內容,把詩句上所提到的祖國的壯麗景觀、豐富物產、民俗風情、古代文明、時代巨變等等畫面盡量在屏幕上一一呈現出來,使學生深有體會地感受到祖國的美麗和偉大,並使他們自發地流露出愛國之情。同時循環播放音樂《我的中國心》,使大家都沉浸在愛國主義情感中,使得課堂一開頭就把學生帶入一種愛國主義情感 教育 的氛圍中,為課文的學習奠定了一個愛國主義基凋。這顯然是傳統的教學媒體無法做到的。
3、 溫故導入法
溫故而知新,在講授新知識前,先溫習己學習過的相關知識,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為基礎來導入並學習新知,也是一種不錯的 方法 。這里的「溫故」是一種手段,導入新課才是真正的目的,本教材篇排有許多《古詩二首》,仔細觀察的人不難發現,這里的兩首古詩都是有相同主題的。
比如:北師大版語文十一冊第六單元「戰爭」主題中,就有兩首古詩,分別是《十五從軍征》和《出塞》,前者寫的是一位從軍65年的老兵返回故里的凄慘情景,通過學習,學生己經明白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基於這樣的基礎,在學習第二首(出塞)時,我先和學生再一次體會了前首詩的感情,並引導學生:「戰爭帶給人們的總是苦和難,正所謂『夫兵久而利國者,不從有也』今天我們再來看看作為邊塞的戰士,他們的生活又時怎樣的,他們是如何看待戰爭的?」這樣的溫故導入,讓學生再一次體會到戰爭之不利,也為更好體會第二首詩打下了感情基礎。
4 、表演法
表演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學習積極性的高漲,課堂氣氛的活躍。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們通過觀看部分同學的表演,能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中悟出一定的道理,以利於進一步的學習。某小學教師在教《講謙讓》一課時,結合實際設置了這樣一個情境:出示兩個蘋果,一大一小,讓兩個小學生到講台上來拿,兩個同學都不肯拿大的,爭著要小的。由此,教師自然而然地導入課題:這就是「謙讓」。同學們感到很有趣,而且在笑聲中也悟出了要講文明、懂禮貌的道理。學生們在高漲的情趣中進入新課文的學習。
5、 質疑導入法
古人雲:「學貴於思,思源於疑。」「疑」是點燃學生思維探索的火種。教授新課時,教師聯系課文內容巧妙地引導學生主動質疑,往往能引起學生高度的思維,積極地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質疑導入,往往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迅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萌發求知慾望,啟發思維。例如:教學《月光啟蒙》時是這樣導入的:在學生齊讀課題後,老師問,誰是「我」的啟蒙老師?學生答:母親。
接著出示: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學生讀。老師問,讀到這里,你有什麼疑問嗎?學生會說:母親不識字是怎樣啟蒙我的?月光啟蒙,是在月光下啟蒙嗎?為什麼母親是我的啟蒙老師?……根據學生提的問題進行歸納並出示本節課需要解決的兩個問題:1.母親是怎麼啟蒙我的?2.為什麼是月光啟蒙?於是圍繞這兩個主問題進行展開教學。學生就課題質疑的過程就是一個思考的過程,一個思維碰撞的過程,以此來喚起學生學習課文的情趣和好奇心,促使他們到課文中尋找答案。這種方法,不僅自然而然地把學生引入解決問題的一個學習過程中,還使學生獲得思維之趣,參與之樂。
6、 圖片導入法
這是一種利用教學掛圖、自製圖片或 簡筆畫 ,藉助投影或其他多媒體技術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後圍繞圖片提出一系列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引入新課的導入法。這樣的導入方法一般適用於寫景類的 文章 ,因為優美的風景圖片更能加深學生的印象,更有利於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小學語文教學中怎麼激趣導入
一、選擇孩子們感興趣的話題導入
1、結合自身的情感態度,提高學習興趣。低年級孩子由於知識不豐富,能力不強,在學習過程中還缺乏自信。所以上課時,選擇和他們生活緊密聯系的話題導入,使他們的學習同自身的情感態度結合起來,以提高學習興趣。
2、觀照片,細介紹,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如在教《我的家》時,老師和孩子們都帶來了全家福照片。上課伊始,老師先向孩子們介紹了自己的全家,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聽完了老師的介紹,都有特別想讓大家認識和了解自己全家的慾望。給了他們充分的時間向大家表述。這種表述不但增進了同學間的相互了解,而且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3、轉變話題,拋磚引玉。接著老師話題一轉,問大家想不想去看看「冬冬」的家,大家的情緒一下子被激發了,異口同聲地說:「想」。這樣,很自然地引入了對課文《我的家》的學習。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已不知不覺進入了學習狀態,學習效果好極了。不但讀背了課文,而且認會了本課要求認會的生字;不僅用「家」口頭組了詞,還認識了這些詞語。
二、創設情境導入
小學課文中,許多文章文筆清新、意境優美,有的是借景抒清,有的是敘事抒情,有的是喻理抒情。教學這類課文,教師可藉助插圖、實驗等輔助手段,創設出課文情境,激起學生樂學的情趣,使他們帶著愉悅的情感步入課文的意境。
1、創設問題情境是一種很好的激趣引入法。情境創設適宜,既能將教學內容有機融入問題情境中,又能讓學生產生求知慾望和學習興趣。
2、重視過程,動手實驗,激發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學習烏鴉喝水的過程,鼓勵他們親自動手做實驗,觀察把小石子一個一個叼起來,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的過程。這樣,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培養了學生思考和實踐的探究精神,從而收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三、以圖畫的方式導入
1、變形象為直觀,增強興趣。針對低年級學生對色彩鮮艷,形象直觀的畫面很感興趣。
2、圖字結合,理解記憶。孩子們通過觀察、思考,很快說出了「日、月、水、火、山、石、田、土」幾個字,這時再展示以上生字的字卡,進行指導學習,孩子們不僅自己體會到了字與畫的聯系,而且很容易結合圖畫認會這幾個字。
四、聽音樂導入
1、播放音樂,營造氛圍。把音樂引入課堂,既可以營造愉快輕松的課堂氣氛,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升國旗》一課,上課伊始,教師藉助雄渾的國歌來激發學生的情感,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創設情境,面對在國歌聲中徐徐升起的國旗,學生自覺地立正向國旗敬禮。
2、語文配樂,訓練思維,彰顯智慧。在課結束時,老師把學生從音樂課上學到的《國旗、國旗,我愛你》一首歌切入語文課堂並配以自編舞蹈動作,學生離開座位邊歌邊舞,情緒高漲,真正使語文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一種愛國主義情感不知不覺在學生心中升華,語文教學融合了音樂、舞蹈等內容,綜合了學生的課本世界,使學生的技能交叉遷移,學生的 創新思維 得到訓練, 兒童 智慧得到彰顯。
五、以講 故事 、猜 謎語 的方式導入
1、故事入題,吸引注意力。在學習《太陽》一文時,老師抓住低年級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一上課就給孩子們講了《後羿射日》的故事,孩子們德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他們投入地感受著太陽的喜與樂,後羿的神奇。再引入對課文《太陽》的學習,既生動,又自然。孩子們的學習變得主動了,積極了。
2、巧用謎語,設置懸念。在學習《小小的船》時,一上課,老師就讓學生猜謎語,有時掛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個圓盤,有時像把鐮刀。「你們誰猜出來了,它的謎底是什麼?」孩子們不知不覺進入了思維狀態。當他們自己動腦說出謎底「月亮」時,心裡充滿了滿足感,再引入對課文的學習,孩子們帶著探究的心理認真聽教師讀了課文。
六、運用多媒體導入
多媒體這一現代信息教育技術引入語文課堂教學,大大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效率。
當然,激趣導入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手段不盡相同。但無論什麼方法,目標是一致的。那就是,教師必須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力和 想像力 ,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小學語文課激趣導入的方法
一、設疑法
教育家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人的學習過程就是不斷地設疑和解疑的過程。因此,教學中,教師要依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問題,分層設置懸念,以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促使學生積極思考。這既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遵循了啟發式教學原則。
我在講課文《生命的林子》時,設計了這樣一段開場白:「大家都知道《西遊記》中的唐僧吧,他實際上寫的是誰?」(唐代高僧玄奘)在學生們爭先恐後地回答後,我接著問:「玄奘最初是在什麼地方出家的呢?」(法門寺)這一問大多數學生不知道,我暗示學生在課文里找。答案出來後,我接著又說:「當時的法門寺是個香火鼎盛、香客如流的天下名寺,可玄奘呀,當初還要離開這個天下名寺,去尋一個偏僻的山野小寺,你知道為什麼嗎?」在短暫的沉默後,我及時地說:「要想揭開這個謎底呀,請同學們閱讀一下課文《生命的林子》就清楚了。」這樣通過層層設疑,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入課文的學習中來。
二、多媒法
多媒法指就某個問題的探究學習,通過多媒體和網路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加深學生對問題的認識和理解,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拓寬思維空間,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這是一本書或傳統的教學媒體,如小黑板、投影儀等無法做到的。
我在講課文《我們愛你呀,中國》時,利用多媒體技術,結合課文內容,把詩句上所提到的祖國的壯麗景觀、豐富物產、民俗風情、古代文明、時代巨變等等畫面盡量在屏幕上一一呈現出來,使學生深有體會地感受到祖國的美麗和偉大,並使他們自發地流露出愛國之情。同時循環播放音樂《我的中國心》,使大家都沉浸在愛國主義情感中,使得課堂一開頭就把學生帶入一種愛國主義情感教育的氛圍中,為課文的學習奠定了一個愛國主義基調。這顯然是傳統的教學媒體無法做到的。
三、情境法
情境法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之一。情境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學手段刻意創設的一種情境,有利於激發學生興趣,讓他們心靈深處受到強烈的震撼而產生共鳴,從而更好地接受新知識。
我在講課文《草原》時,在上課前2分鍾就利用多媒體技術為課堂渲染了一種情境:屏幕上畫面不斷呈現著大草原迷人的景色,同時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這就激起學生對草原的無限嚮往之情,引發了學生的興趣,一下子把學生帶到課文《草原》學習的情境中來。
四、表演法
表演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學習積極性的高漲,課堂氣氛的活躍。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們通過觀看部分同學的表演,能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中悟出一定的道理,以利於進一步的學習。
某小學教師在教《講謙讓》一課時,結合實際設置了這樣一個情境:出示兩個蘋果,一大一小,讓兩個小學生到講台上來拿,兩個同學都不肯拿大的,爭著要小的。由此,教師自然而然地導入課題:這就是「謙讓」。同學們感到很有趣。
我在講課文《談禮貌》時,一上課就讓三名同學繪聲繪色地表演《說岳全傳》上岳飛和牛皋問路的故事(課前依據課文內容並進行加工,讓三名同學做了充分准備)。三名同學精彩詼諧的表演不僅讓同學們捧腹大笑,而且在笑聲中也悟出了要講文明、懂禮貌的道理。學生們在高漲的情趣中進入新課文的學習。
五、故事法
故事法是一個常見的導入方法。用一個有趣生動的故事導入新課,學生會全神貫注,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我在講五年級課文《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九)》時,對學生們說:「老師想講一個有趣的故事,請同學們聽完後告訴大家,你明白了什麼。」然後課件展示該故事(並配音):從前,有個叫汪得凈的人,非常喜歡讀書,而且態度很認真,分析起他人的文章來頭頭是道,朋友們都很佩服。他有一個缺點,就是懶得動筆墨,不願寫 讀書筆記 。有一次,他看到一首詩,認為寫得特別好,就認認真真地研究了一番,把這首詩記在腦子里,准備適當的時候介紹給朋友。一天,朋友來看他,他就把兩個人月前讀過的一首詠虎的詩介紹給朋友,說這首詩雖然只有四句,卻把老虎寫活了。
朋友請他說出來聽聽,他想了想,說:「第一句好像是什麼什麼虎,第二句大概是什麼什麼苦。」朋友不滿地說:「既然前兩句忘了,就說後兩句吧。」他抬起頭,來回踱著方步,好半天才說:「第三句真是忘了,好在第四句記得明白些,是狠得很的意思。」聽完故事,讓學生 說說 ,明白了什麼。最後引導學生談談讀書動筆的重要性,很自然地進入課文的學習。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激趣導入的 措施
一、用有趣的故事吸引學生
針對小學生喜愛聽故事的特點,對故事性較強的課文,比如小說、戲劇、寓言、童話等文體可以採用講故事、聽故事、讀故事等多種形式導入。例如《宋定伯捉鬼》,可以復述課文故事為導入,讓學生不僅產生極大的興趣,閱讀課文也十分專注,復述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用謎語 歇後語 引發學生競猜熱情
小學生活潑好動,大多喜歡猜謎語,課前出現謎語,無不躍躍欲試,專心競猜。一位小學教師教學生識字,他把有些字編成字謎讓學生猜。比如:因悲傷引起情感激動,眼角流出三滴水(淚);一隻手放在眼睛上望(看);一個小牛有尾無頭(午);奇奇怪怪的一隻小狗,頭上長著兩個口(哭)。這樣就把乾巴巴的漢字變得活靈活現,學生掌握起來也輕松自如。
三、用實驗演示,牽住學生的興趣點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與新課內容有關的事物、景物、動物、植物等生動形象的實物導入新課。做實驗本是教自然學科時採用的手段,如能恰當引入語文課堂,就會達到「百聞不如一見」之效,解決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如在教《死海不死》一文時,讓學生准備一杯水,一個雞蛋,一小撮食鹽。上課前先叫學生做實驗,學生通過實驗發現,水中不加食鹽雞蛋下沉,加食鹽則上浮。學生很快明白死海岸邊寸草不生,人在水中淹而不死的原因。抓住了死海的本質特徵,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如教學《核舟記》一文時,我先在課前展示了核舟的投影片,然後介紹了核舟的實際大小,「長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再請學生試著用紙疊一個這樣大的東西,大家疊出來之後發現只有半個粉筆那麼長,高度還趕不上粉筆的直徑。接著我又讓他們在紙船上畫五個人,八扇窗,學生都反映很難做到,我順勢引導古代的藝術家不是畫而是刻,而且人物刻得栩栩如生,這樣很快就把學生的心給牽住,學習興趣被激發起來。
四、開展展示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
對一些適宜角色表演的課,可以先讓學生把課文改為課本劇,再分角色表演,通過活動導入新課。如《皇帝的新裝》、《變色龍》、《扁鵲見蔡桓公》都可以用表演的方法導入,讓學生親身感受人物的性格特徵,加深對原作的理解。如在教《小橘燈》一文時,學生自製了小橘燈,於是我舉行了展示活動,在課堂上點亮,讓學生先講述其象徵意義,然後進入對新課的學習。學生根據對課文的預習理解,畫出圖畫,開課時在班上展示,師生評價後導入新課。如在學習《天凈沙?秋思》時,先展示學生的「秋思圖」。學生邊欣賞邊聆聽課文范讀,配合音樂,耳聞目睹,形象直觀。在此基礎上講解課文,學生聽得津津有味,可以說是如魚得水,輕松自如。展示活動,頗有新鮮感、成就感,既鍛煉綜合理解能力,又達到寓教於樂的理想境界。
五、用美妙的音畫渲染,創造學習情趣氛圍
借用幻燈、錄音、錄像實物,創設美妙情境,營造適宜的環境氣氛,喚起學生的感情共鳴,使學生產生一種求知的急切感。音樂,畫面是扣人心扉的絕妙藝術,它有不可估量的藝術魅力和巨大的審美教育作用。審美者可以依照自己的審美感受去領略,去品賞音樂這獨特的愉悅美,從而在情感上得到陶冶,在精神上得到娛樂,在思想上得到升華。如教學《沁園春?雪》時,首先用幻燈或錄像打出一幅氣勢磅礴的莽莽北國雪景圖,讓學生從視覺、知覺、感覺等多角度進入情景,感受雪景帶給人的遼遠的意境。
撤去畫片,讓學生閉目、靜思、凝神,然後播放上闋的磁帶錄音,讓學生通過文字構築圖畫,使原先留在腦際的圖像得到充實和深化,進入詩中描繪的意境。最後導入:「1936年冬天,偉大領袖毛主席在延安看到了這幅雪景,寫下了一首千古絕唱,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沁園春?雪》,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世紀偉人是如何描寫雪景,怎樣抒發情懷,評古論今的?「又如教《岳陽樓記》一文時,我在紙上畫了兩幅簡筆畫,一幅岳陽樓的晴天圖,一幅雨天圖,讓學生發揮想像,依圖說出課文相應的內容,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的情境中。
六、用美輪美奐的詩化語言創設優美的意境,引發學生學習動機
詩詞名句是濃縮的精華,其內在美是令人咀嚼不盡的。設計導語時,恰到好處地運用一些詩文名句,不但能很快地渲染一種詩情畫意的典雅氣氛,而且能創設「先聲奪人」的審美情境,讓課堂教學充滿詩情畫意,體現鮮明的抒情格調,讓學生接受美的熏陶,這種熏陶不僅有利於 語文學習 本身,而且有利於學生心靈與人格的健康發育。如講授《驛路梨花》時可以用陸游詩句「驛路梨花處處開」為導入語。只要弄懂引文的含義、作用,就找准了學習此文的突破口。
用富有詩情畫意的優美語言導引,將學生帶入課文優美的意境。如《三峽》導入語:「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壯美,無數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輝的瑰寶,裝扮著中華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為之傾倒,為之歌唱。去過三峽的同學,可能會因那兩岸倒江懸崖峭壁而贊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會因江面上漂浮著的白色垃圾而憂慮人類環境的污染,你也許會思緒倒流,追溯三峽的過去,想―睹她在歷史上的真容,讓我們一起走進酈道元的《三峽》。」
『捌』 請用課例研究的方式,談談怎樣從教語文課文到教語文課程
提起語文課要「用課文來教語文」相信大部分的語文老師都會表示贊同,課文只是教語文的材料,是「載體」,就像葉聖陶先生說的只是「例子」,語文課就是用課文一「載體」或「例子」來教學生學語文。然而,雖然我們的老師們認可了這一理念,但真的走進我們的語文課堂卻依然是在教「課文」,教學目標主要指向課文思想內容的討論,一堂語文課下來,學生們能總結的最多也是課文的思想內容或人文情感方面的收獲。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和內容分析式的教學模式說再見,對於大部分的語文老師來說還是一件難事。因為我們語文教材所提供的只是一篇篇的課文,至於老師們究竟要教什麼,除了課後的生字詞之外,老師們真的是無從把握。
《從「教課文」到「教語文」》這本書是上海師范大學吳忠豪教授主編,採用專題行動研究,根據國培班小學語文骨幹教師的研修內容,圍繞著語文課如何實現「教課文」向「教語文」的美麗轉身這一當前語文教師普遍關心的熱點話題,結合小學各年級具體課例匯集的12個研究課例。這12個研究課例,瞄準的都是當下語文教師最為關心的一個個課堂的熱點問題,大致分成四類①閱讀課如何用課文來教語文。②語文課如何選擇和確定有效的教學目標。③如何圍繞目標設計教學過程。④基於目標的習作教學設計。
實際上,在這四類問題中,如何選擇和確定有效的教學目標或許是當下老師們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最難解決的問題。關於這一方面,吳忠豪教授認為,小學語文課程內容主要應包括以下幾方面:(1)語文基礎知識:拼音、漢字、常用詞語、常用句子,標點符號,簡單的修辭,常用的文體等;(2)語文學習方法:理解詞語句子,領會文章主要內容和文章中心,理清文章表達順序,各種文體的閱讀,除了讀的方法,還有寫的方法和聽說的方法等;(3)學習習慣:預習,使用工具書,積累摘錄詞句,質疑提問,收集資料,細心觀察生活,收聽廣播電視,看書讀報等。當然語文課程內容還應該包括情感、態度、價值觀等人文教育內容,好在現在每篇課文對人文教育內容規定非常明確,不需要我們進行太多的思考。首先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合理選擇課程內容。吳忠豪教授用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來形象地說明這個問題。「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的現有水平,指獨立活動時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展水平,也就是通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教學應著眼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帶有難度的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其潛能,超越其最近發展區而達到其應有水平,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下一個發展區的發展。
美國的奧蘇貝爾曾說過:如果我不得不將所有的教育心理學原理還原為一句話的話,我將會說:影響學習的最重要因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根據學生的原有知識狀況進行教學。
在《從「教課文」到「教語文」》這本書中,吳忠豪教授也選擇了一個個前後對比的生動的案例,告訴了我們如何才能選擇和確定有效的教學目標。讓我們知道了,教學目標的確定不能僅僅從課文的特點出發,不能局限於教師對文本的主觀解讀,也不能只考慮年段的目標要求,而是要以學生為本,要嚴格按照兒童認識規律來確定,要考慮兒童的接受能力。
但實際上我們也清楚地知道,要想讓老師們能夠有效地選擇教學目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這直接與老師們的個人水平有關,與老師們的備課深度有關,與老師們的教學態度有關。在當下的課堂上,老師們的教學還是在跟著感覺走,跟著教參走。如果連我們的教學參考書都無法准確地說出每一課的教學目標,如何還能要求我們的一線教師從個人的教學經驗中來確定出有效的教學目標呢?實際上,不只是我們的一線教師,從《從「教課文」到「教語文」》這本書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國培骨幹班的骨幹老師們也無法做到這一點,雖然每個案例我們都能看到老師們的改進、進步,但要知道的是,這可是在專家的直接指導下才有的改變,如果沒有了專家的指導,這些骨幹教師們又能否做到如此巨大的進步呢?答案可想而知。
在書中有一個非常特殊的教學案例,執教者上的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稱贊》一課。教師在按照常規思路寫好教學設計即將實施時,發現即將授課的班級已經上過這一課了。權衡再三,執教老師許曉玲決定仍上這一課,但是推翻原有教學設計,上了一節單純的語文單項技能訓練課。具體到這節課,許老師確定的教學重點是「認識連續關系句群的內在規則,將知識轉化為技能」。在教學中,老師首先出示課文中的例句,幫助學生認識到例句中的兩句話句序不能調換。然後告訴學生「這些句子都是按照一定的順序連接在一起,句子的前後順序是不能顛倒的,這樣的一群句子我們把它叫做連續句群。」之後,老師出示一些課文以外的句子讓學生判斷哪些是連續句群,又讓學生進行排列句子順序的練習,最後是創設情境,讓學生學寫句群。
這一教學案例在國培班學員中引起了很大的爭議,有贊成,有反對,有疑惑。反對者認為「把語文課上得像數學課一樣,太機械了,不符合語文學科人文性的特點。」指導專家唐懋龍則堅信「讓學生擁有扎實的語文基本功,是對學生最大的人文關懷」。究竟孰是孰非?難以下定論。但值得質疑的是:跟二年級學生教授「連續句群」這個概念是否合適。關於句群的概念應該說是比較復雜的,如果教師自身概念不清,會不會對學生產生一些誤導呢?此外,像這樣的語文單項技能訓練課,如果把握不好訓練的度的話,很有可能會把學生拖入「題海」之中,讓語文學習變得寡然無味。這節課基本上脫離了課文教學,甚至可以說課文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了。雖然從課堂實錄來看,這節課的教學效果很好,但這樣一個特例不足以說明語文單項技能訓練課存在的必要性,客觀地說,這種課型還有待檢驗。
從這一案例中,我們也可以明了,從教課文到教語文的轉變是何其難!試想,連我們全國的骨幹教師們都無法做到的事,又如何能奢望我們的一線教師能做到呢?此時的我也不禁慨然長嘆:路漫漫其修遠兮!但是再遠的道路也需要我們一步步地去探索,而在這探索之路上,只有學習才是指引前行的明燈,只有在不斷的學習中答案才能瞭然於心。
相信,只要在不斷的學習中,在不斷的更新理念下,我的語文課堂終究會實現美麗的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