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語文教學設計中的幾個重要問題是什麼
語文教學方法的設計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教學方法是師生為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 完成教學任務而採用的方式、 途徑、 和手 段。它是教學過程的基本要素之一。 進行教學, 必須講究一定的教學方法, 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中 進行教法的設計。 教師對教法的設計應有足夠的重 視, 因為他對教學有著 重 要的影響。 設計語文教學方法, 最基本的要求是整 體優化, 合理組合。 具體設計時, 應綜合考慮下 面幾個問題。
一、 注意所選擇的教法能與具體的教學內容相適應。
採用什麼 樣的教法, 首 先應考慮語文教學內容的特點和要求。 如果教學內容是學生從來沒有接觸過的文學知識、 文化知識、 有關時代背 景等, 一般宜採用講述法為宜 , 由教師介紹和敘述, 而學生則採用聽記法、 筆記法記住有關內容和要點,使學生獲得准確的知識, 訓練記憶、 聽話、 記筆記的能力。 但如果有關知識在課本中 已有介紹和說明, 則可以採用自學法, 指導學生閱讀和掌握。 教學這類 知識, 應當注意少而精, 切記貪多 求全, 滿堂灌, 強行注入。 如果是詩歌教學, 則宜 採用朗誦法、 背 誦法, 高年級學生還可以結合賞析法。 這樣可以把書 面語言轉化成響亮的口頭 語言, 調動學生眼、 口、 耳 、 腦多 種生理器官共同參與、 協調動作, 使學生在朗誦中 、 背 誦中 增強語感, 理解內容, 再現詩歌意境, 得到美的享 受, 並 在反復誦讀、 准確背 誦過程中 培養和訓練語言感受力、 口頭 表達能力和記憶力。 還可結合教師范讀、 配樂朗誦錄音等形式, 強化這些訓練。 在教學中 教師要盡可能少講, 並 注意讀、 背 方法的指導。 如果教學按空間順序 介紹建築物的說明文, 則可以採用圖解法、 讀寫結合法, 有條件的還可以結合參觀法。 教師結合課文學習 製作相關課件, 或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 完成填圖練習 。 為了 加強學生對按空間順序 說明事物這一方法的理解, 可以結合適當的寫作練習 ,讓學生寫一篇介紹學校建築物或其他建築物的作文, 在仿寫的訓練中 加深理解課文的寫法,並 形成一定的寫作能力。 在可能的情況下 , 還可組織學生參觀與課文介紹相類 似的建築物,以便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 或給學生提供寫作的素材。 如果是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 則應加強讀書 內容、 讀書 方法的指導, 幫助他們制定自學計劃, 鼓勵他們做好讀書 筆記。 可以指導學生分門別類 的做名言警句、 精美詩文、 不同景物的描寫、 不同人物的描寫、 各種典型範例等方面內容的摘抄, 製作分類 卡片, 還可以指導學生進行書 評、 文評、 讀後感、 評點批註的寫作。 使學生在語文課外閱讀的自學活動中 擴大知識面, 積類 資料, 開拓視野, 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 的習 慣、 工 整 書 寫的習 慣、 勤學多 思的習慣, 培養自讀提出 問題的能力、 認識生活的能力、 漢字書 寫的能力、 寫作的能力。
二、 注意所選擇的教法能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
採用怎樣的教法也不能不考慮學生的特點。 比如對課文寫作方法的教學, 比較常 見的有講解法、 概括法、 討論法等不同教法, 一般的說那種方法好、 哪種方法不好, 並 不妥當。 如果某種寫作方法是學生從未接觸過的, 這時就以教師的解說和闡釋為宜 , 可選擇講解法。 講解時要注意准確科學, 應結合課文和學生的生活經驗, 解說清晰, 表述通俗, 舉例典型, 幫助學生理解和把握其特徵 。 如果這種寫作方法學生已有一定的了 解, 這時就可以採用概括法, 讓學生在學習 課文時加以分析, 做出 正確概括、 歸納; 教師應做適當點撥, 引 導學生建立 新舊知識的聯系 。 如果是高年級學生, 對這種寫作方法已經十 分熟悉, 這時就可以採用討論法, 進一步組織某種形式的專 題討論, 引導學生研究這種寫作方法的共同特點和在不同課文中 的具體運用形式和技巧, 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交流心得, 質 疑問難, 展開辯論, 發表言之成理, 有創見的看 法, 從而互 相啟 發, 激勵思維, 鞏固知識, 提高能力, 發展智力; 教師則主 要做些組織形式上 的安排, 進行宏觀調控。 再如安排某類 知識的學習 , 或進行某種能力的訓練, 對不同年級的學生也應當採取不同的方法。 如果是語文知識的教學, 在非 畢業班多 採用講述法, 並 盡量精要、 直 觀、 形象, 以利學生了 解具體內容, 建立 感性認識; 而到了 畢業班, 則可以利用比較、 歸納的方法, 通過師生的共同活動做些概括和梳理, 進行必要的抽象, 使知識趨於 完整 化、 概括化、 系 統化。如果是進行寫作能力的訓練, 那麼 在非 畢業班可以採用單項要求仿寫的方法, 每次作文集中訓練某一個或兩個方面的能力; 而對畢業班學生, 則應採取綜合訓練的方法, 全面訓練學生審題、 選材、 布局謀篇、 表達的能力和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文的能力。 同樣運用談話法教學, 也要考慮不同學生的語文水平和接受能力。 談話法也叫提問法,是教師把教學內容概括成一系 列問題, 有計劃有步驟的提問學生, 引 導學生積極思考, 答問、補充、 修正、 總結、 最終得出 正確結論的方法。 這是語文教學中 使用的十 分普遍的教學方法。教師設計提問和組織答問, 不僅要一般的注意整 體性、 啟 發性、 藝術性, 還要注意到學生的實 際水平和接受能力。 不同學校、 不同班級學生的語文學習 情況會有所差異, 同一個班級的學生之間語文能力也有高低, 這就要求教師在設置問題的難度和梯度、 提問的角 度和方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使回答問題的學生既需要「跳起來摘桃子」, 跳起來又能夠摘到桃子。
三、 注意所選選擇的教法能符合教師自身 的特點。
我們在選擇教法時要充分考慮到自己的情況, 要有利於 揚長避短, 符合自己的教學能力的實 際。 有的教師普通話好、 朗誦水平高, 就可以發揮這種優勢, 常 用范讀課文的方法, 用深情並 茂的朗讀傳情達意, 使學生在聽的過程中 理解內容, 體會情感。 有的教師寫作能力強, 不妨多 寫下 水作文, 為學生進行寫作示範, 通過師生共同寫作實 踐活動來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性,生動活潑的進行寫作訓練。 有的教師在課內外結合上 有「絕活」, 就可以在組織學生開展課 外活動上 多 下 功夫。 有的教師對現代化教學手 段了 解比較多 , 操作能力較強, 則盡量採用多媒體教學設施來輔助教學。 有的教師善於 調動和激勵學生, 調控能力強, 則可以有意識的多採用討論法展開教學活動。 有的教師擅長組織單元教學, 則可以充分利用比較法教學的特點和優勢。 總之, 利用教法的可補償性, 發揮特長, 以己所長選擇教法, 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反之, 設計的教法不當, 會在教學中 捉襟見肘, 甚 至 出 洋相。 例如: 在一些公開課或調研課上 , 有的教師, 明明方言很重 , 卻機械的認為范讀是教學中 必不可少的環節 , 結果他的范讀讓人聽得不知所雲 , 感到是整 個教學中 不和諧的「噪音」, 聰明的教師會用配樂朗讀來代替, 效果就大不一樣了 。 有的教師明明不會操作有關教學輔助工 具, 為了 取得所謂的「效果」, 生硬的採用電化教學手 段, 結果課上 顧此失彼, 手 忙腳亂。 或者教學中 請人在一旁 幫忙, 讓人感到不符合教學的正常 情況, 讓人反感。 有的教師, 漢字書 寫能力差, 上 課隨手 塗鴉, 板書 臟、 亂、 差, 給聽課者留下 了 極壞的印象, 更不利於 學生良好的書 寫習 慣的培養。上 面提到的情況, 就是因為教師在選擇教法、 手 段是沒有考慮到自身 的水平和能力, 以致教學效果差。
四、 注意所選擇的教法能適應教學時間的要求。
好的教法應當有利於 在一定時間內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 符合這一要求則可行, 不符合這一要求則應舍棄。 讓學生在課堂上 自學課文, 這是一種好方法, 但必須給予大多 數學生能完成這種任務時間上 的保證。 精讀多 長時間, 略讀多 長時間, 研讀、 速讀多 長時間, 這對特定的學生來說,都有一定的規律。 有些教師, 布置學生閱讀課文, 學生一遍尚未讀完, 教師就開始提問; 問題才出 來, 話音剛落, 就點名回答問題, 學生根本沒有思考的餘地, 組織語言的餘地。 結果,盡管具備了 自學法、 談話法的形式, 卻完全收不到使用這種方法的效果。 公開課上 常 遇到這樣的狀況: 明明下 課時間已近, 甚 至 下 課鈴聲已響, 但教師又布置某種課堂寫作的練習 或訓練的作業, 並 在寫後讓學生交流、 互 評。 結果, 要麼 拖堂, 要麼 倉促走過場, 讓人感到畫虎不成反類 犬。 類 似情況, 既暴露教師教學的不靈活, 應變能力差, 也反映教師在備課中 沒有充分考慮 45 分鍾教學時間的需求。 這種不注意時間要求的做法也表現在布 置課前 預習 和指導課外閱讀上 。 一篇新課的預習 , 甚 至 一個單元的預習 , 設置的問題面面俱到, 既多 且深, 昨天布置, 今天檢查, 學生答不出 , 教師就表示不滿。 有的教師, 在短短一周內指定學生讀多 少課外文章 , 然後及時「反饋」。 這些做法都是設計的教法不能適應教學時間要求的表現。 當然, 教法的設計並 無固定的模式, 這就需要廣 大教師在教學中 不斷摸索, 不斷總結,不斷組合, 以便在備課中 做到教法設計的最優化, 取得最大的教學效果。
2. 當前初中語文教學有哪些問題需要研究
一、初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式單一,教學效率低下
由於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初中語文教師還在沿用傳統落後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式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學效果也不明顯。還有的初中語文教師甚至就是完全按照書本上的內容,將知識點一個一個地灌輸給學生,缺乏靈活的課堂講解,學生難以接受這樣的教學方式,教學效果自然大大下降,長此以往,學生甚至對語文學習產生了厭倦和反感的情緒。
2.教學形式粗放,缺乏有效引導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學形式過於粗放,教師沒有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這也是語文教學存在的一個較大問題。在教學當中,教師過於注重考試要求和內容,完全按照考試的要求去進行教學計劃和安排,而學生學習語文知識也僅僅為了應付考試,為了在考試中能達到高分而學習。培養初中生良好的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對於初中師生來說相距甚遠。此外,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沒有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計劃和有目的的引導,使得學生難以認識到自己在學習語文中存在的問題,導致初中語文教學效率難以提升。
3.交流形式單一,創新思維不足
目前,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師生交流形式過於單一,體現在教師提問,學生回答,課堂互動非常少,這也讓教學陷入一種沉悶、死氣的氛圍中。學生在學習中占據被動的地位,有的時候教師提出的問題本身就是存在漏洞的,但是學生根本不會去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是否是正確的,學生已經習慣了被動的接受。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創新思維難以得到啟發,創新能力也無法有效提高。
二、針對初中語文教學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1.採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
隨著新課程改革步伐的加快,初中語文教師的教學要求也要不斷提高。教師要在課余時間多為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素質進行訓練和提升,轉變教學觀念,學會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初中語文教師要盡快掌握和熟練操作多媒體技術,這種新鮮的教學方式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信心,也有利於擴充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
2.和諧師生關系,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應當是互相尊重、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中充當的是一種指導者的角色。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獲取知識,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增強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此外,教師在教學中,要改變傳統粗放式的教學方式,積極啟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鼓勵學生拓展思維,用發散性的思維方式來研究課堂內容,使自己的個人思想和才華在課堂中充分展示,通過自主學習來實現自己綜合素養的提高。
3.創設情境教學,進行啟發式教學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大膽創新,在教材的基礎上進行情景問題設置,進行啟發式教學,提高學生自由表達、自由探究的能力。此外,教師要打破常規,開辟課外實踐和舉辦一些辯論賽、演講比賽等活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探究、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讓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充分展示學生的個人魅力,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積極性。
4.分層教學,促進整體發展
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性。故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層次不同,在處理課堂教學環節的過程中,重視教學方法的差異性。首先,制定切實可行的教案。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應該以學生的發展需要為出發點,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為目的,進行教學方法的調整。其次,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意志品質的教育也要區別對待。對於優等生和中等生,可以讓他們做一定難度的能力提升任務,以保持他們對語文的學習激情;而「學困生」則以基礎為主,做一些比較簡單且他們感興趣的基礎任務,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這樣一來,教師就可以多鼓勵學生敢於實踐,敢於嘗試,從基礎做起,在實踐過程中挖掘學生的閃光點,適當評價與鼓勵,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使他們逐漸擁有敢於學習、勇於戰勝學習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從而達到促進全體學生發展的目的。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為了有效地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針對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地進行解決。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信心,才能創設良好的語文教學課堂環境,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初中語文教學效果的質量。
3. 五年級語文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有哪些
一、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
1.單純的記憶、背誦學習方式導致無法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很多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都會採取同樣的教學方法:記憶、背誦,而這種方式衍變成為學生對語文這門學科所進行的死記硬背,對於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來說大都是這種方式,在出題考核時開率更多的往往也是學生對文章的記憶情況,導致學生無法對文章進行深入和正確的理解,在學習語文時感到枯燥和乏味。[1]
2.教師的教導方式過於單一,導致學生對語文課堂失去興趣
一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都會選擇追求教學速度的方式來進行教學,例如,讓一個閱讀能力較好一些的學生同學進行范讀,然後對文章中的生僻字進行講解,再分段的對文章進行剖析,指導學生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境,最後要求學生對文章進行記憶和背誦,這種固定的教學方式是導致課堂教學效率得不到提升的最主要原因,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育方式都要進行更新和改進。[2]
3.教師和學生之間缺少互動和交流
對於傳統的語文教學來說,教師往往都是課堂的主體,整堂課都是以教師的講解為主,學生只是在被動接收知識,往往忽略了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學習需求,很多學生都會對教師的講解似懂非懂,聽的迷糊,對於整堂課的重點和關鍵點都無法進行准確的掌握。還有的學生會有這樣的感受:不理解教師講解真正的意思,究其原因就是教師與學生之間沒有進行良好的互動和交流,很多學生對不懂的地方不敢問,在教師詢問學習情況時又不敢說不懂。
二、優化和解決當前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問題有效策略
1.盡量引導學生理解性的記憶語文知識
在應試教育對教育教學產生重要影響的大環境下,在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依然讓學生死記硬背語文知識,以應付考試。特別對語文課程的學習來講,讓學生死記硬背式的記憶知識已經成為一種沒有辦法的辦法。對小學教育提出減負的口號提出至今依然只停留在表面,許多學生家長主觀意識中依然存在學生沒有課後作業是不正常的。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很多語文知識確實需要學生進行記憶和背誦,比如一些優秀的文章段落和古詩詞等,教師和學生為了應付考試只能強行背誦和記憶。當需要學生對語文知識進行記憶和背誦時,教師就應採取有效方法引導和幫助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去記憶和背誦知識,讓學生通過理解和內化語文知識、文章段落中的詞語和語句含義、古詩詞內涵大意的基礎上再展開語文知識的記憶和背誦,一定能夠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幫助學生大大提升語文學習效率幫助學生樹立語文學習自信心,並且也能夠讓學生更加高效的理解和記憶語文知識。
2.有效提升語文課堂教學趣味性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小學生對新鮮事物有著較強好奇心理的特點,並充分利用和開發語文教材內容打造較強趣味性的語文課堂,使學生在充滿新鮮感和趣味性的語文課堂中學習語文知識,從而有效調動學生語文課堂參與度和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和語文教學有效性。比如,在教學唐代詩人王昌齡《出塞》這首古詩的時候,教師首先向學生介紹作者,精心做好課前導案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學習古詩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古詩可以讓生活浪漫多彩可以帶給我們古代戰爭真實的情感體驗,今天就帶領大家學習一首邊塞詩,首先通過這樣的課前導語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接下來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古代戰爭的真實情境,學生在直接的感官刺激中感受到戰爭的殘酷並會思考和平的美好,更加珍惜當前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對學生產生實際的教育意義,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情感體驗,從而更好的理解古詩的內涵,當學生對古詩詞每一句的詞語和詩句內涵都做到理解和內化後,不知不覺中就能夠很輕松的記憶和背誦下這首詩,從而真正的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3.在語文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有效調動學生語文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好任何一門學科的基礎和前提,更是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原動力,學生是否對一門課程有興趣對最終的學習效果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因此,在語文教學中也應採取有效手段調動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從而保證語文教學效果和學習效率獲得切實提升。為此,教師首先應充分熟悉和了解小學生心理性格特點,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普遍愛玩好動,所以可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在語文教學中也應以『玩為著手點使學生在玩中學和樂中學。多媒體就能夠為語文教學創造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感到語文學習具有較強的趣味性,並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從而對每堂語文課充滿期待。比如,在教學《珍珠鳥》這篇課文時,如果僅依靠教師口頭講解學生較難理解文章的深刻內涵,並且也難以調動學生新課文的學習興趣,如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展開教學,向學生播放珍珠鳥的圖片和視頻以及各種美麗的鳥類,讓學生先觀察各種美麗的鳥,然後讓學生談談自己對鳥的感受和看法,學生們紛紛表示鳥兒真美麗真可愛,我們應愛護和保護鳥類與自然和平相處,愛護自然保護生態環境,而後在展開課文的講解,從而有效調動學生新課文學習慾望並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文章深刻內涵。
4. 高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當下高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語文教學重視知識學習,忽略了情感教育
高中語文教學教材中有大量具有代表性的經典文章,不僅有利於增進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而且能讓學生從中感受到人文情感。但在實際的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只重視對文章內容、結構的分析,卻忽視了通過文章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這種僅僅傳授知識的教學,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難以對所學的文章產生情感共鳴,從而影響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降低了語文教學的質量。
(二)語文教學內容過於單一
導致高中語文教學內容單一化的因素有很多,但總體上來說,造成這種結果的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首先是主觀因素,比如教師僅採用課本提供的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沒有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從而很難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能力。其實是客觀原因,主要包括教師的語文知識儲備不足,語文教學課時不多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語文教學的課程內容。
(三)忽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性
每個學生的語文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都不同,教師必須意識到這一點。如果僅僅是按照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作為標准,對一些知識點做簡單的講解,那麼就會使一些語文基礎差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到很吃力。比如《鴻門宴》中,對「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這句話進行翻譯時,一些文言文基礎知識扎實的學生,和一些文言文學習能力較低的學生,就存在理解上的差異。因而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學習能力上的不同,對課本中的知識點進行仔細講解,爭取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對所學內容有更深的理解。
(四)高中語文課堂缺少活躍的氛圍
教師在教學時要營造出一種輕松活躍的學習氛圍,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但目前的高中語文教學現狀是課堂學習氣氛不活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不積極。要提升語文教學的整體水平,就要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比如老師在課文《聽聽那冷雨》的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通過反復誦讀課文中優美的句子、段落來領會內容,然後再對作品進行分析。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理解方式,感受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新鮮感,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高中語文教學問題的解決策略
(一)改進高中語文教學方法
一些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單一,課堂教學活動單調乏味,學生無法從學習中體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從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高中語文教學的水平。為了改善這種狀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在日常教學中多總結經驗、多思考。另外,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還要結合現實生活,豐富課堂授課形式,使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得到提升。針對高中語文課堂忽略情感教育的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文章內容的思想情感和學生的情感融為一體,比如關於《前赤壁賦》一文的教學,語文教師除了按照大綱要求對一些知識點進行講解外,還可以把景物描寫和作者之間的情感融合起來講解,分析文中「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的情景,使學生能夠對蘇軾的歡樂情緒有更深的理解。
(二)豐富語文教學內容
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當前的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優秀的文學故事,高中語文老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可以引入一些適當的教學內容,比如多為學生講一些名人軼事,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在學習中感受到語文的魅力。高中語文教師也可以通過給學生布置閱讀任務,讓學生享受閱讀的樂趣,學到更多課本以外的知識。語文教師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介紹一些與課堂知識有關的內容,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比如,教師在教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篇文章時,可以對作者的生平事跡進行講述,也可以向學生介紹作者的其他文學作品,讓學生對作者有更多的了解,學習作者面對困難挫折不輕言放棄的精神。教學內容的多樣化,不僅能讓語文課堂教學內容變得豐富起來,而且能促使學生對語文產生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三)在教學實踐中要以學生為中心
由於每個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不同,接受能力不同的原因,盡管是相同的學習內容,學生的學習效果是不同的。而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以教師為主體,教師用純粹的灌輸方法向學生傳授知識,不太重視學生的學習差異性,因而實際的教學效果並不理想。而現代教育提倡以人為本,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要以學生為中心,針對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從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四)活躍語文教學課堂氣氛
營造活躍的課堂學習氛圍,主要看教師能不能採用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進行教學。比如,教師可以用幽默的教學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教師也可以創建學習小組,組織學習活動,從教學內容中選擇一些合適的課題,讓學生通過表演的方式進行情景再現。這樣不但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記憶。
為了改善高中語文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語文教育工作者要先對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對問題產生的原因有一個透徹的了解後,才能針對問題採用相應的解決方法,提高高中語文教學質量。
5. 當前語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語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三個,具體如下:
第一,教師注重字詞句的講解,文章整體解釋偏淺,但是考試的時候又是比較深層次的理解。其實這是一個矛盾的地方,就像我們常說的,老師教的是做麵包,可是考的是做蛋糕,這怎麼做得到,老師對於低年級層次的學生,只能從淺入深地教,而深層次的學生可能接收不了。
第二,寫作部分,難以有真情實感,缺少生活的感觸與啟發。我們常見的感人的文案、動人的歌舞,打動人的往往是質朴的、原始的、能引起閱讀者共鳴的。寫,最開始是把不能用言語表達或者表達不夠的思想情感換一種方式呈現出來。
第三,語文教學,最難的一點是給學生空間,讓他們保留自己的觀點,求同存異,不要標准化。不要為了考試而學語文,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就業、婚姻家庭的方方面面,每一個都是能用到語文能力的。
語文「綜合性學習」課的教學存在的問題——教師觀念滯後,忽視綜合性學習。
農村教師大多年齡結構偏大,教學觀念和方法相對陳腐落後,接受新思想也相對緩慢,不善於改革創新。在新課程標准實施的前幾年,雖然教育部門也曾對各級各類學校的語文教師開展了多種培訓活動,但語文教師的教育理念有所更新。
6. 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和方法
導語:語文教學既有求知的深邃,更有審美愉悅性情的快樂,具有理科課程不可比擬的優勢,即使沒有基礎,也可以聽懂語文教學,在教學中理應受到學生的追捧,成為一門既有內容又有聽眾的熱門課程。
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和方法
一、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誤區
需要明確一點,現階段在開展語文教學藝術優化時,不能脫離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實際環境。只有在認識了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誤區之後,才能有的放矢的進行相應語文教學藝術的塑造。
(一)升學壓力促使小學語文教學仍以應試為導向
小學仍面臨著局部區域內的升學壓力,這種壓力就使得:對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評價,主要取決於學生的測試成績;測試成績的效果,又直接與教師的工作績效掛鉤。因此,無論從客觀還是主觀因素上來考察,這些都阻礙了小學語文教學藝術的優化。所外化的表現形態便是: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非常突出知識點的講授,而忽視了語文本身的人文性特徵。
(二)傳統課程設計限制了小學語文教學藝術的施展
正如上文所述,受主客觀因素的制約,小學語文教學難以實現素質教育的要求。然而,傳統課程設計的固化又進一步限制了上述實踐的開展。通常情況下,小學語文課本的版本在較長期不會發生變更。這在方便教師教學的同時,又導致了教師在教學模式上的固化。固化的模式限制了教學內容與形式的創新,當然,語文教學藝術也就無從展開。
二、小學語文教學藝術體系的構建
小學語文教學藝術體系的構建,不可能跳離現有的制約因素而展開。由此,只有在承認目前現狀的前提下,去尋找最易實現該培養體系的切入口。如,通過語文課堂教學師生互動模式的建立,使學生主動的去說、讀和寫,在雙向反饋下逐漸使小學生形成語文的綜合素養。
(一)學生主動性的引致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這句話所折射出的道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就應該引入學生感興趣的信息。當然,該信息應與教學有關。在有限的語文教學時段中,教師可以採取問題導向的教學模式。
(二)教師講授模式的改善
正如上文所述,目前小學語文過於突出知識點的傳授。不可否認,這些知識是小學語文課程知識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過多的去強調這些知識的傳授,將使語文教學程式化缺少吸引力。本著快樂學習的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思想與情操的培養。
(三)師生互動關系的形成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關系的構建,具體體現了「主體性」教育的現代教育思想。具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就體現為,在有限的課時內形成一種師生雙向互動的關系。以啟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為目標,充分引致他們在學習中的興趣與求知慾。
三、優化小學語文教學藝術的具體途徑
誠然,在目前制約因素存在的條件下,實現小學語文教學藝術優化的途徑還有許多種。並且,針對語文教學藝術系統性而言,還需要諸如歷史、政治等其它學科知識的輔助。
(一)學生主動性引致的實施途徑
以「圓明園的毀滅」一課為例:由教師在導課過程中提煉出來幾個小問題,如:同學們知道圓明園嗎?對於圓明園,你了解多少?英法聯軍為什麼要毀滅圓明園呢?通過讓學生交流課前通過讀課文和查閱資料了解到的關於圓明園的情況。知道圓明園佔地月347公頃,歷經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五代皇帝,經過150多年的修繕擴建,花費了不可計數的人力物力,匯集了無數天下勝景和名園的精華。可就是這樣一座萬園之園,卻被英法聯軍毀滅了。
在整堂課的教學中,老師帶領學生就作者當時的心境、文章的內涵,以及文章的風格等方面來對該問題進行詮釋。這樣:(1)通過預設問題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並使他們的精力集中;(2)利用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見聞,來體會該文章的內涵意境;(3)通過查閱、收集、交流,學生切實了解圓明園的價值,再從朗讀中體會侵略者的殘暴和野蠻,真正激發學生的悲憤,痛惜等情感,為後面的學習奠定基礎。這就在短時間內,形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教學環節。同時,也引致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進了他們的語文素養中的人文素質。
(二)教師講授模式改善的實施途徑
課堂教學的`環境與氛圍能給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強化學生的感受,推進教學的進程,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如對於「圓明園的毀滅」這篇文章,教師可以從歷史的角度挖掘出圓明園的一些背景資料,以及該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行有效教學。教師在教學時首先通過課件展示直觀再現毀滅前圓明園的美麗、毀滅中圓明園的慘烈、毀滅後圓明園的肅殺,直接地將學生帶入情境之中,引起情感的共鳴。
在此基礎上幫助他們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詞語,如「金碧輝煌」、「西洋景觀」等,然後指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朗讀「圓明園有……也有……有……也有……有……還有……不僅有……還有,」引導學生從「……、舉世聞名、民族建築、西洋景觀、瑰寶、精華、飽覽中外名勝」等詞語中體會圓明園的美麗和偉大。接著出示圓明園珍貴的文物圖片、被英法聯軍掠走的圓明園文物文字資料和圖片,烈火熊熊燃燒「三天三夜」的圖片讓學生更直接的體會到圓明園文物價值的不可估量!圓明園文物的損失無法想像,不可估量!從而更加深對英法聯軍的憤恨。
然後再次回顧圓明園盛時盛況,撫今追昔,從「有……有……有……還有……」中,推出「沒有了……沒有了……沒有了……也沒有了……」,讓學生一讀再讀,一悟再悟,讓學生的情感在愛與恨的跌宕中進一步升華。這一過程,也和語言的感悟融在了一起,為後面學生的練筆――情動辭發奠定了感情基礎。老師及時抓住這一時機要求學生把此時此刻最想說的話用筆寫下來。最後教師根據學生寫的話相機引導,讓學生在寫話交流的過程中領悟到:圓明園的建造和毀滅反映了祖國的強盛與衰敗,只有祖國強盛了,才不會受到帝國主義的侵略。這樣的教學就顯得生動、具體,易於學生的理解,也滿足了優化語文教學藝術的要求。
7. 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
(一)課堂成了舞台而不是平台
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正在改變過去那種封閉、死板的狀況,日益走向開放,日益充滿活力。但也應當看到,許多語文課堂不再是書聲朗朗,課後學生對生字詞依然陌生,課文主題一知半解。課堂上,說學逗唱、琴棋書畫群英薈萃,就像是文藝匯演的舞台,並不再是師生學習交流的平台。
1、雙基倍受冷落。在新課程教學中,因為課標提出了對人文精神的培養,教材在課前的「預習提示」和課後的「研討與練習」均將知識性內容作了弱化處理,有些教師便在教學中便不大重視文本的解讀和基本知識的理解、掌握,不注重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對課文內容匆匆帶過,字詞難點都沒理解清楚,就跨過課文做了許多遷移和發揮,做些思想教育與精神培養的工作,好像教學中涉及「雙基」就不是在搞新課程,僅把目光聚焦於「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光環上,將「知識與能力」束之高閣。
2、課堂無限開放。一些教師沒有真正領會《語文課程標准》提出的「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一理念,片面追求跨學科的學習,片面追求愉快教學,片面追求活躍的教學氣氛,從而導致初中語文教學中出現了非語文活動過多的現象。例如,有的教師在語文課堂上熱衷於游戲、表演,有的教師在語文課堂上熱衷於實驗、操作,有的教師熱衷於讓學生疊紙、繪畫、唱歌,等等。這些活動使小學語文教學表面上看起來熱熱鬧鬧,但由於有很多活動游離於理解和運用語文之外,加之耗時多,實際上使小學語文教學陷入了一種新的少、慢、差、費的境地,語文學科基本特點喪失,語文課程根本目標迷失,語文課成了大雜燴。
(二)教師成了主席而不是首席
根據新課程理念理解,教師應該是教學中的首席,但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由於部分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理解的偏差,踐行的機械,導致了一些課堂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看似平等,實質上卻流淌著不和諧的音符。教師儼然以主席的身份出現在課堂。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
1、啟發無處不在。由於課堂中問題設計太多太碎,一個套一個,學生馬不停蹄跟隨;表面看,教師尊重學生,學生圍繞著教師的問題在不停地思考,但這種缺乏系統性和彈性的發問,極易將學生引向單向思維的死胡同,長期以往,學生學會的是迎合教師的意圖,而缺失自我富有個性的解讀。
2、學生不由自主。如今的課堂流行一些這樣的語言:「你喜歡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你喜歡怎樣讀就怎樣讀!」,「你想和誰交流就和誰交流!」……由於不得精髓,不分場合機械追「新」,加之引導功力不夠,不和諧的現象接踵而至:不少學生讀最簡單的一段,唱讀、亂讀,胡亂交流……此時,教師要不要收回成命,實施干預?退一步,學生奉命而動,但因能力所困,選擇沒有深度,游離於文本重點之外,又該怎麼辦?課堂上看到的更多的是——真主意,假商量!表面「自主」之後依然是「專制」,是「注入式」!
(三)學生成了上帝而不是主體
教師是「主席」是課堂的一個極端,而「學生是上帝」使得課堂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一堂課,教師按照自己的設計,讓學生做上帝,就若干問題去讀讀念念,說說講講,紛紛攘攘,暢所欲言;而教師則只作為點名者、贊賞者,於是,在「把學生失去的課堂交還給學生」的絕妙好辭中,把課堂於「一言堂」一下子變為「大放羊」。主要表現在:
1、個性至上。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小學生的生活閱歷比不上教師廣大,生活體驗比不上教師豐富,人生感悟比不上教師深刻……文本解讀的多元化,對學生來說是「言者無罪」。但不少教師曲解了「個性化」和「獨特感受」,對學生非理性的解讀,不置可否,不及時糾偏,更有甚者視之為創新!對脫離文本主旨,對游離文本語境天馬行空式的「獨特體驗」置之不理。
2、賞識「泛濫」。隨著新課程理念的學習和滲透,為了保護學生自尊心,喚發他們的心理自信,賞識評價在課堂上得到越來越多教師的認同。然而在「賞識」評價的幌子下,奉命式表揚不絕於耳,絕對化高帽隨便派發,賞識評價一統天下。教師否定了學生間的差異,漠視了學生表現的智慧成分,忽視了學生回答的個性化內涵,不同的答案貼上了相同的評價標簽。教師好像既怕得罪了這個神仙又怕得罪了那個菩薩,本應是引導者、組織者、首席的教師完全成了一位陪客。
(四)合作成了說法而不是做法
部分教師片面把「小組合作學習」視為 「金字招牌」,彷彿課堂上不用「小組合作學習」就不是新課堂了!不管什麼教學內容,不問哪個年級,都要安排小組合作討論。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時機和過程缺乏應有的整體把握。有的學生還沒有進入合作狀態,就被要求交流成果。其結果只能是學習合而不作,各自為戰,用個人意見替代小組觀念。有的沒有明確的分工,各自為政,不知道如何合作,只能隨性亂說一氣。有的小權威一言九鼎,學困生只能依賴盲從。還有的爭執吵鬧不休,溝通合作無從談起……
(五)課件成了主角而不是配角
課件可以生動、形象的描述各種教學問題,增加課堂教學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寬學生的知識視野,但它畢竟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近年來,它卻因為部分教師的不當適用由配角的身份搖身變成了課堂中的主角,主要表現為:信息超量,學生只能在五彩繽紛的信息包圍之中「如痴如醉」;整個課件都是已有的問題和「標准答案」,學生只能在課件的框架內戴著鐐銬跳舞;大量的動畫和音響,學生「樂不思課」,沖淡了對學習重點、難點的關注。
(六)重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全面發展
學生的全面發展固然要以知識的掌握為基礎,但知識的掌握並不能代替對學生全面發展的關注。一些教師在學生掌握知識方面雖然取得了偶然的成功,而在學生的全面發展上取得的成效是很低的,主要原因是:
現在的課堂教學忽視了語文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兩重性,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教學中重工具而輕人文。如:著重講字的筆畫、結構和詞義,段意等,而忽視其運用。考試中出現了字的筆順,而且要學生不能寫錯順序,而且常考的字中有些筆順本身也有爭議。這主要表現在對分數的追求上,只要學生能取得高分,不管這種教法是否符合教學規律,是否符合學生身心發展,都是好教法,都是值得推廣的。比如單調刻板的條文背誦這一方法得到了多少人的推崇,有多少學生正在重點背誦「標准答案」,原因就是考試考條文,學生背是背會了,但卻不能真正掌握它,一考完,就差不多都「還給老師了」。
(七)教學方法落後僵化
一是教案為主宰教學:課堂教學是按計劃進行的,每節課無一例外地必須按照教案完成規定的教學進度(課時任務),本無可厚非,但如果決不能越教案一步,不管學生是否知道了、掌握了、提高了,趕著學生往指定的步驟走,把教案完成了,教學目的也就算達到,那就大錯特錯了。這一點在青年教師中表現得比較突出奇制勝。這實際上是一種封閉性的教學,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缺乏生氣和樂趣。
二是以統一為標準的一致性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習慣於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學生,強調以中間狀態的學生作為授課的標准,這就導致超過一般水平的學生感到太簡單,缺乏挑戰性而出現心理抑制,分散注意力;而發展狀況低於一般水平的學生,因跟不上節奏而十分吃力,產生失敗和無助感。這種狀況的存在,難以實現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的目標。而在現在有不少課堂教學出現這樣的現象:教師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主體作用發揮得好的學生恰恰是接受能力較快,學習成績較好的同學,他們往往能提出一些比較新鮮的見解和主張,教師卻誤以為自己引導得法,就跟著這些「主體作用」發揮得好的學生「走」,而中等生和相對比較差的學生則喪失了「發揮」的機會。這種現象在公開課中比較常見,違背了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從而限制了大多數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 針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就要在課堂教學中做到以下幾點:
(一)讓平等交往成為師生關系的主線
課堂是教學的主要場所,教學任務主要在課堂完成。在這個師生交往的平台上,學生不僅僅需要教師的微笑和賞識,需要教師有的放矢的評價,更需要教師營造一個相對平等的競爭氛圍,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精神層面深層次的平等。要做到這一點,就要處理好以下關系:
1、處理好學生自主與教師主導的關系。我們反對過去教師在教學中帶強迫性地要求學生接受結論的做法,也反對現在過分地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而弱化教師主導性的現象。教學中,教師是組織者和引導者,如果說教師在教學中按照設計的問題和步驟讓學生去完成,是履行了組織者角色的職責的話,那麼,教師在教學中憑借自己深厚的語文素養,對文本的獨特體驗、感悟、把握和可能高於學生的深刻見解而對學生正確導向,開啟思維,適時示範,精要點評,高效對話,就是履行了引導者角色的職責。試想,如果把課堂交給學生,課堂就任由學生決定一切,一盤散沙、放任自流也不用教師組織和引導的話,那還要教師干什麼?學校也許都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2、處理好張揚個性與價值引導的關系。追求「個性化」閱讀,讓學生有「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是對的。問題是語文教師要有靈心慧眼在獨特體驗和價值取向之間找到支點!必須清楚,新課標中要求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是建立在「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的基礎上的。否則,我們的教育將在失重與倒錯中製造隱患。語文教育的根砥就在於提契生命的韻味,陶熔人文情懷,蘊涵精神意韻……文與心一體,書與人俱化。
3、處理好賞識評價與是非分辨的關系。賞識評價的方向是對的,但教育不能沒有批評和懲罰。在課堂中我們要根據思維的層次,分層賞識,同時也要正視問題,藝術地實事求是地指出不足。給學生明確的「是非准則」,讓他們的思維都集中到課堂教學中來。因而,在課堂上科學的做法是,弄清學生的思維軌跡,當學生的觀點正確獨到時,就理直氣壯地給予表揚、肯定,放大「亮點」;當學生的見解不夠完整時,就應該不厭其煩地進行點擊,培植「生成點」;當學生的認識出現偏頗時,就該直言不諱地加以引導,糾正「錯誤點」,從而讓學生在平等課堂上有個性地發展。
(二)讓自主合作成為學習方式的主流
目前我們所遇到的問題並不是教師沒有給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與時間,而是教師在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時缺乏相應的方法指導,使得合作學習流於形式。因此,教學生合作學習的方法,成為當務之急。教師要倡導的是在自學、自悟基礎上的各種形式的合作學習,通過學生互相啟發、共同探究,不僅有所發現、學有所得,而且可以培養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只有在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才能使他們互相取長補短,變得知識更加豐富,能力更加全面。教師要精心組織學習活動。一是要組織好自學,核心是使每個學生都能獨立思考;二是要組織好合作學習,既做到在互動中把學習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強個別輔導;三是要組織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強引導、調控,以全面實現教學目標。總之,教師要通過有效的學習活動,通過師與生、生與生的交流,使學生不斷進行自我組織、自我建構,在這種組織、建構中,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讓文本解讀成為語文教學的主題
新課程標准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體驗品味。要做到這些,必須解決好以下問題:
1、解決好人文精神與落實雙基的問題。新課程語文教學注重人文性,但也不能忽視其工具性的一面,應當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水乳交融,而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從教學目的上看,如果一個學生連字音都要讀錯,又經常出現錯別字、病句連篇,那麼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再強,也是難以表達出來的。我們不能以犧牲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為代價,來換取語文課堂的熱熱鬧鬧。要使學生在學習語文基礎知識、形成語文基本能力的過程中,學會學習,並獲得這門學科的正確的價值觀。
2、解決好拓展創新與解讀課文的問題。課程標准要求強化學生閱讀,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如果學生對文本沒有充分研讀,那麼拓展和創新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要倡導學生與文本、學生與教師、學生與不同文化的對話。尤其是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要重視朗讀,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品味、揣摩語言,從而有所感悟,這是拓展和創新的基礎。要讓學生在充分研讀課文的基礎上理解和積累語言,逐步學會欣賞,防止把理解與欣賞變成支離破碎的作品分析和文學知識傳授,也要防止脫離文本的架空分析與拓展,提倡學生在讀書思考的基礎上,發表獨立見解,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思考,學會讀書。
3、解決好媒體運用與以課為本的問題。課件是課堂「要」件。但這個「要」並不是指的主要、必要,而是重要。我們不能否認課件在課堂的某些環節與知識點上的重要作用,但並不是所有的課堂都需要它,課堂的所有環節都離不開它。我們始終要明白課件是為教學服務的這一點,如果它起不到服務的作用,就是畫蛇添足,就是喧賓奪主,我們的運用就是失敗的。因此,課件製作者製作前要樹立現代化的教育思想,以課為本;製作時,要著眼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超越傳統媒體的局限,變抽象為形象,化繁為簡,更好地幫助學生突破重點難點,而不是將精力放在流光溢彩的圖片、活潑生動的動畫上。這樣製作後才沒有或少有遺憾,課件才能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繁華過盡見真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