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使高效課堂小學語文課有語文味教學隨筆
淺談如何體現語文課堂中的「語文味」
內容摘要:關注高效課堂,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必須審視定位,從自身出發,關注本真的語文課堂。要使語文課堂具有濃厚的「語文味」。要使「以讀為本」和「以人為本」的思想在語文課教學中要得以充分體現,要使學生有說出體會的慾望,有體會的語言可說,有膽量敢說。要關注文本細讀、追求智慧課堂。關鍵詞:以讀為本、以人為本、「問題」意識、文本細讀
簡單的說「高效課堂」就是要讓最短的時間的課堂實現最大的實效。課堂教學時間是一個常量,學生的學習精力也有一定的限量。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必須審視定位,從自身出發,關注本真的語文課堂。這就要教師「堅守語文的本真,追求智慧的課堂。」 「不要種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田。」簡單的說就是要守住語文本體的「一畝三分地」, 具有濃厚的「語文味」。要在課堂上不折不扣地體現 「讀味」, 「言味」 「析味」的三「味」書屋。
(一)「讀味」——堅守語文本真、感受書聲琅琅。
特級教師於永正說:「培養語感的重要途徑是誦讀。」 「多誦讀,熟讀成頌,筆未著紙,可用的多種表達方式早已蜂擁而至,你自然可以隨手拈來,不費思索而順理成章。」
「以讀為本」和「以人為本」的思想在語文課教學中要得以充分體現,教師要給學生讀的機會,把讀的權利完全歸還給學生,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要讓孩子多種形式朗讀:范讀,表情朗讀,分角色讀,表演讀;默讀,誦讀,男女對讀。讀的同時要加強指導,讀的形式多了,讀的層次也就有所不同,方法也就更加靈活了,學生的精力也就旺盛了,讀書求知的興趣就更高了,這對「積累語言」和「促進人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我在教學《魚游到了紙上》時就是先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導入時,讓學生先對「課題」質疑,提高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讀書的慾望。首先我在課件上出示圖片給了學生一個視覺和感覺上的刺激,讓學生的學習慾望達到的最高點。指導朗讀的時候,要學生結合課文中的插圖,邊讀邊想,在頭腦中想像當時圍觀人群的表情、技藝高超的畫家、小女孩的問話一一在頭腦中浮現出來,把文字和情境結合起來,學生讀起來也入情入境,興趣高漲。整節課,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真正做到「讀中悟情,讀中悟理」, 「以讀為本」和「以人為本」的思想。
竇桂梅執教《宋定伯賣鬼》第一課時採用多種形式朗讀,先是師讀出譯文的意思,同學們讀出相應的文言文,接著讀第二自然段,同桌之間互對,最後讀第三自然段時,請一個同學讀譯文,其餘孩子讀文言文。就這樣使學生一直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讀書求知的興趣。書要讓學生自己先去認真讀。縱觀小學語文教材,大部分課後思考練習題的第一題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再者古人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就說明了讀書必須要讀,而且要認真讀、反復讀,讀得滾瓜爛熟,這樣不理解的內容、意思就會自然明白。怎樣才能讓孩子喜歡讀書,會讀書呢?我想應從以下三方面解決:
1、採用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要想使學生能夠表現出超常的勇氣、毅力和智慧,就要讓學生有閱讀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法很多:創設情境、巧設問題、圖文結合、開展競賽、多媒體的使用等。
小學生的自製力一般說來都較差,這就需要教師能夠適時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興趣:一是當學生初讀課文對課文內容理解有了大致的了解,沒有什麼新奇的時候,就可以適時追加一個加深理解的問題,這樣孩子的興趣就再一次被調動起來;二是如果學生在思考問題時遇到困難了,教師就可以提出能使學生豁然開朗,有點撥作用的問題,減輕孩子閱讀難度;三是當學生以上問題都解決了不願思考問題時,教師就拋出可探討的問題,以激發他們探討的興趣,充分發揮小組的優勢;只有這樣不鬆懈,步步加深,通過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閱讀目的教育,才能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
2、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要想閱讀形成能力、提高效率,達到目的,好的閱讀習慣對其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好的閱讀習慣如果養成,便會終生受用,是學生擁有的寶貴財富。在小學階段,不僅要培養學生認真預習的習慣和邊讀邊想的習慣,還要讓孩子學會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使用工具書的習慣等等。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養成了,就能自己樂於去讀書並大有所獲。
3、培養質疑釋疑的能力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多引導學生質疑,讓學生釋疑,這樣教師就可以清楚地知道重難點在哪裡,學生有什麼地方還不明白,教師就可以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提高學習效率。對學生來講,能更好的促進學生主動探究、激活學生思維及養成求知興趣的作用等等。語文學習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尋疑、質疑、解疑。讓「尋疑、質疑、解疑,」成為激發學生閱讀的動力。發動學生互相幫助解疑,著力提高學生解疑能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要讓孩子運用多種形式朗讀,豐富孩子的詞彙量、積累語言,為習作奠定必要的基礎。
(二)「言味」——審視教師定位、做好語言訓練。
不管你是什麼級別的廚師,還是家庭主婦做一盤好菜都不能缺少鹽味。語文課堂也是這樣,不能缺少言味。這就要我們關注文本的細讀,激發說話的興趣。
首先要讓孩子成為課堂的主人,活動為課堂的中心。教師在整過活動中只起「導演」的作用。在課堂上,教師指導學生分組朗讀比賽,課本劇表演;學生是整過活動的「主角」,教師是整過活動的「配角」,活躍課堂氣氛,擴大了學生的認知結構,切實落實以學生為本的精神。這樣,學生在各種活動中,有了再創造的基礎,使學生有說出體會的慾望,有體會的語言可說,有膽量敢說。這樣的課堂還缺少言味嗎?
其次,在課堂教學中要關注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孩子的評價能力,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要有創造就要有提出問題的挑戰。面對挑戰的第一步就是提問,一個好的問題往往比一個恰當的回答更有價值。在課堂上,作為教師應做到問題的精簡,而不能太乏,應時刻鼓勵學生多問,孩子在熟練讀好書之後也的確能思考提出很多有價值的問題,教師注意用激勵的方法,進行評價和學生相互評價以及學生的自我評價,評語要恰當而自然,盡可能地讓學生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和情感體驗,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我在教學《她是我的朋友》時,有幾個環節,我都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第一處,讀了描寫阮恆神態心裡的句子後,你是怎麼想的?學生的回答很積極,「他雖然害怕但他真勇敢,他真厲害,」不必要考慮他們說了多少,至少他們有強烈的說的慾望,長此以往,他們也就有話可說了。第二處,聽了阮恆的話,你有什麼話想對他說嗎?學生的發言也非常踴躍,「你當時疼不疼」「你沒有想過放棄嗎?…. 第三處,我問「學了這篇課文,你覺得阮恆是個怎樣的孩子?你向阮恆學習什麼?你自己怎麼做?在我的啟發下,有的孩子要好好練習寫字,有的小孩子要好好練習跑步,有的孩子說要好好練習舞蹈,……我聽了之後覺得非常高興,我覺得孩子的說話慾望被我調動起來了,我也有了成功的喜悅。審視教師定位、做好語言訓練,除了以上所將還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課堂教學中,加強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課堂中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尤為關鍵。教師可以在充分了解學生心理的基礎上,注重培養學生產生語言表達的自覺性,增強語言表達的自信心,要多鼓勵,讓他們擁有更多的機會訓練,充分調動他們語言表達的積極性。讓學生敢發言。不能嚴厲批語答錯的同學,對回答不完全正確的學生及時引導,幫他們能夠說對。 使孩子樂於發言。教師可以經常和學生一起聊天、共同參與活動,讓孩子敢和老師說話,樂意和老師說話,以致想和老師說話。久而久之同學們就會自然、大方,有話可說了。
2.採取讀,看,做,寫等促說途徑。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進行說話訓練,大大地激發了孩子說話的興趣,調動了孩子說話的積極性,促進了孩子語言的規范化,能夠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閱讀是學生語言表達的基礎,讀得數量多了,記憶的內容也就多了,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也就更規范,更具有色彩。
科學家有過這樣的論證:人腦中所獲得的信息70%-80%是眼睛的功勞,所以要訓練學生多觀察事物,指導學生觀察事物,教給他們觀察事物的方法,為說話訓練創造必要的素材。在觀察活動中,指導學生區分特徵來觀察,如觀察景緻,要讓學生從它們的不同角度去觀察,能夠看清主要特點並能夠說出來。在說的過程中要流露出喜愛和贊美的情感。這樣看和說相互結合,不僅教會孩子觀察事物的方法也增長了孩子的知識,同時也提高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樣以看促說,看說結合,讓孩子有話可說,有話想說。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發現但凡學生自己經歷的或者親手做的事,總能繪聲繪色,感情真摯地說出來。由此可以想到如果在教學中,注意讓學生自己動手,讓孩子的手、腦、口並用,邊做邊說。
綜上所述,我們感到尤其是在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訓練中,需要通過多種渠道、多種形式、多種角度地訓練,這樣才能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引上寫作之路,為進入作文之門奠定基礎。
(三)「析味」——關注文本細讀、追求智慧課堂。
要關注文本細讀、追求智慧課堂。就要先備好課、上好課,而文本細讀就是它們的基礎。堅守語文的本真,也就是不要離開文本,要以本為本,關注文本的解讀,文本的細讀。課程標准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所謂的語文素養是指學生能夠正確地理解和運用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
教師解讀文本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教學效果的好壞。只有教師自己有所感悟,學生才能有所感悟;只有教師自己有所體驗,學生才能有所體驗;只有教師自己受到感動,學生才能受到感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抓住文本細讀,學會品詞析句,要想使學生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教師必須對文本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為此教師就要採用多種方式、多角度地進行文本細讀。
課文中的語言很豐富、精湛,引人入勝、耐人尋味的。豐富、精湛、耐人尋味的語言怎樣才能讓學生得到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呢?一個字「析」 教師真正地析出味來,學生才能品出味來,才會體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王崧舟老師在教學「楓橋夜泊」時緊緊抓住了「愁眠」這一核心詩眼,由此從 「月落」、「烏啼」、「霜天」、「江楓」、「漁火」,從所見、所聞、所感,幾個方面分類品讀詩歌內涵,解讀詩歌意境,引領著學生也包括在場的老師們走進了那個孤寂清冷的夜晚,走進了詩人張繼的內心,走進了《楓橋夜泊》。隨著品析詞句的層層深入,王崧舟老師依次完成了完整一首詩的板書。當解讀「霜滿天」時,王老師用李白的詩句「疑是地上霜」進行比較品析。一下子讓孩子感受到詩人在茫茫夜空中感受那彌漫滿天的霜花。正如王崧舟談「文本細讀」時說到什麼是文本細讀?他引用了朱光潛在《美學》里的話說就是:慢慢走,欣賞啊。把這個「走」換成「讀」:慢慢讀,欣賞啊。
「關注文本細讀」是個新的理念,細讀的前提是多讀。教材必須反復讀,只讀一遍兩遍是不會有什麼感覺的。朱熹說:「大凡讀書,須是熟讀。熟讀了自精熟,精熟後理自見得。」這是讀書人的切身體會。不僅要熟讀還要學會思考。《管子�6�1內業》雲:「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將助之;非鬼神之力也,精誠之極也。」教材要細讀,只要細讀到一定程度,終會有結果的。
於老師說:「文本細讀也要學會與別人交流。與別人交流是借「智慧」,會非常便捷地走入文本。」我覺得對於文本細讀不能一個人閉門,而要經常和同辦公室的老師交流,同學科的教師交流,這樣才能有所促進,掌握才能更好。
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說:「不看別人的戲,就演不好自己的戲。」在教學過程中要多參與教研活動,多去聽別人的課,從中發行自己的不足,學習別人的長處,也可以發現別人們發現的東西,是自己能夠更准確地解讀文本,這也是文本細讀不可缺少的因素。文本細讀雖然只是一門技術,但是,它最終關乎的卻是教師作為專業人士的職業素養,「打鐵還得自身硬。」要想當個好老師,就要是自己的文化積淀深厚了,是自己的生活豐富了。更要從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的角度出發進行「文本細讀」,使「文本細讀」的效果發揮的更好,「文本細讀」之路也才能越走越順暢,越走越遠。
演繹高效,追求實效,我心中的伊甸園,也許教育的過程就是一個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過程。或許我始終不能到達理想的境界,只能在現實與理想之間徘徊,但我會引領著一群孩子,慢慢地向你靠近!我一定永遠懷著追尋理想的沖動,且行且思,且行且品。讓語文課堂這「一畝三分地」,不折不扣地體現 「讀味」, 「言味」 「析味」,使課堂落到實效,爭取高效!
zz轉載
Ⅱ 《智慧課堂》六年級下冊13課多音字,近、反義詞
六年級下冊語文課租茄文第13課《一夜的工作》
【近義詞】
審閱──審批 陳設──擺設 咨詢──弊猛察征詢
簡知宴單──簡朴 思索──思考 勞苦──勞累
【反義詞】
簡單──復雜 瀏覽──精讀 簡朴──豪華
普通──特殊
Ⅲ 如何構建高效課堂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把握好課堂,向40分鍾要質量是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的保障。無論語文教學被注入什麼樣的新精神,有一點應該是不變的,那就是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務實高效的。可以說,高效是我們課堂教學的目標,務實是課堂教學的手段。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呢?筆者認為:
一、「潛心讀文本」――構建務實高效課堂的前提。什麼是「文本」呢?語文閱讀教學中所說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語文課文。語文課文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教學內容隱藏在課文之中。文本有大美而不言,只有用心與文本對話,才能重拾文本的美麗。
(一)用心解讀文本首先要做到正確解讀文本。正確解讀文本就是指能正確把握文本的價值取向。首先要「鑽進去」,依據《語文課程標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標、單元目標、課文特點、課後思考練習等,綜合課文的教學內容。然後再「跳出來」,站在學生的角度,依據教學目標,結合課文特點確定本課語言訓練的內容,確定課文教學的重難點。只有正確解讀了文本才可以把課文的精要提煉出來。(二)用心解讀文本還應做到多元化地解讀文本。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園,教師把學生帶進這座「花園」,不僅要讓學生看到紅花,還要讓學生看到綠草。因此我們應該以一種欣賞並悅納的良好心態尊重學生多元化解讀文本。(三)用心解讀文本更應做到超越性地解讀文本。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說:「超越教材的過程,就是讓學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從書本中積累文化知識,間接獲得情感體驗、生活體驗等人生涵養的過程。」超越文本使孩子的文學素養更厚實,使孩子的人文素養更沉實。
二、「精心巧設計」――構建務實高效課堂的關鍵。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說:「語文教學一定要刪繁就簡,要返璞歸真、簡單實用,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何謂簡單?「簡單不是草率,不是省事,而是要改變那種繁瑣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課文內容,或離開課文語言挖掘人文內涵的教學套路,依據閱讀教學的基本規律,突出語言的理解、積累與運用,來構建簡約、實用的閱讀教學。」縱觀許多特級教師的優秀課例,他們無一不是遵循這樣的原則,實現了教師在簡單中教,學生在快樂中學的教學境界。
三、「靈活用方法」――構建務實高效課堂的保障。只有學生感興趣、學得輕松、學得自主的課堂才是有效的課堂。由此看來,課堂上運用靈活的方法、手段進行教學尤為重要。
(一)創設寬松的學習氛圍。心理學認為,愉快的環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賴。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更有利於知識的生成。因此老師要運用語言、課件、音樂等各種手段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以一種自由、放鬆的心態投入到學習中。(二)激發學生的思考慾望。古人雲:「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高效的課堂必然是思考的課堂。在課堂上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資源,創設濃厚思考的氛圍,讓學生一直處在一種積極的思考狀態中,讓他們在充分思考的基礎上,發表自己的觀點,教師加以適時點撥,無疑對學習效率的提高大有好處。(三)課堂練習鞏固拓展。每節課結束,設計一些具有鞏固拓展作用的練習非常必要。好的練習不僅可以使學生在無意之間進行了知識的強化和鞏固,而且一些拓展題更使學生增加了課外知識的積累,使所學的課內知識更豐富、充實。
總之,只有構建起高效的語文課堂,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開闊學生視野,鍛煉學生能力,從而獲得最優的學習效果。
Ⅳ 2021全國「智慧課堂」典型創新案例
1. 技術輔助讓實驗課堂更高效 許婕
2. 多媒體交互增強生物課吸引力 馮赫宇
3. 鄉村學校「音樂+X」跨學科教學研究 何玲娜
4. 全程師生互動的智慧化學課堂 陳韡婷
5. 抽象與具象交互促地理課堂更生動 劉聰露
6. 智能技術下的詩歌教學更精彩 汪海芳
7. 在智慧教學中展現紅色之美 褚鳳鳳
8. 巧用實時評價引導學生構建 歷史 知識體系 楊東
9. AI智能評價助書法教學精準高效 丁潔 伍歡
10. 智能系統優化小學語文教學 馮照華
11. 數據支持下的多元化課堂教學 魏麗星
12. 巧用信息技術攻破英語教學難題 趙莉
13. 智能技術讓數學課變身「活動課」 汪海舟 高巍 王奕偉
14. 新技術為學生數學思維深化賦能 李紅梅
15. 信息技術支持下的物理課堂呈現「三性」 呂文君
16. 現代 科技 融入小學音樂欣賞課 李燦
17. 多種軟體交互使用開拓生動課堂空間 溫才玲
18. 妙用設備小功能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效能 邢亞萍
19. 數字教材豐富課堂探究式學習形式 黃詩慧
20. 線上線下有機融合 助力鋒前研讀《紅樓夢》 舒玲玲
21. 智慧課堂開辟識字寫字教學「新路徑」 史高進
22. 以信息技術展示學生科學思維與認知過程 劉康潔
23. 觀練玩動銀搏清閉環 體育 智慧課堂 劉俊
24. 高效、智能、多元的初中數學課 周天嬌 於會麗
25. 大數據賦能精銀滑准教學 劉凱
26. 問題導向下的高中生物在線教學 梁鴻傑
27. 藉助技術打造沉浸式多校互動活動實踐課 錢珍
28. 智能技術助推語文教學空間拓展 魯益平
29. 巧用交互設備感知人文情懷 王穎
30. 數字資源優化小學習作課教學支架 雷琛
31. 平板教學實現趣味高效識字教學 貝偉
32. 藉助技術構建問題探究型物理課堂 徐永存
33. 智慧課堂推進數學「五聯動教學」 樂哲君
34. 小學智慧課堂點亮語文「四季之美」 韓潔
35. 智能技術支持下的閉環教學模式 高獻 王東菊 丁夢瑤 劉妍
36. VR技術打造視聽觸綜合感官科學課 張濤
37. 神奇美術課激發學生 探索 興趣 郭春曉
38. 巧用信息技術支撐地理課堂互動教學 潘萌
39. 大數據驅動學生「慧」閱讀 蔡振婕
40. 三種方式讓數學教學更「智慧」 劉海燕
41. 電子白板美術教學釋放兒童天性 鄧雪艷
42. 智能環境下「235」導學一體語文教學實踐 朱啟萍
43. 數字教材常態運用下的地理課堂變革 鬱金霞
44. 大數據評價促初中文言文教學更靈動 夏婉琦
45. 平板進課堂,語文教學大變樣 朱岳婷
46. 「電子書包」促學生自主學習案例 庄高興
47. 游戲 化教學中 探索 鞋之奧秘 傅小芯
48. 「小互動」中愉悅學習「大語文」 梅梅
49. 混合式項目學習促科創思維培養 黃麗珍
50. 智慧教學提升文學 情感 理解有效性 周李密
《中國教育報》2022年01月05日第9版
Ⅳ 通過智慧課堂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有助於什麼
通過智慧課堂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有助蘆謹於端正學習態度。
通過智慧課堂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讓學生有更多空間發展,同時也讓教師有了更多教學的空間。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教育改革越來越深入地進行,智慧課堂技術成為當下教育發展趨勢,對於蠢擾學生們來說已經不是新鮮事物了。
在新時代背景下,學生學習也越來越多樣化和個性化了。當前,智慧課堂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到學科教學當中了,為教師們提供了更為豐富和全面的教學資源。
教師可以通過智慧課堂學習平台、班級交流平台等功能了解到學生實際情況與自身教學情況存在哪些差距。可以對不同學生進行分類指導。還可以為學生們提供豐富的多媒體資源、電子白板課件等。
智慧課堂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改變學生被動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此基礎上,教師利用智慧課堂手段,通過三條途徑,不斷地培養、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能夠充分利用平板電腦和雲陪檔基平台,在教師的引導下實現語文課堂自主探索知識、自主提升能力、自主完善素質的自主學習過程,從而使學習更加高效。
Ⅵ 暢言智慧課堂語文教學怎麼用
1、無線投影:無線投影是指不使用Miracst或AirPlay等第三方屏幕投影設備,無需任何攜凱設置和切換,對手持資源製作終端的屏幕進行跨平台無線投影。
2、暢言智慧課堂的教師和學生連接到同一首漏個網路。教師點擊常艷桌面上的「啟動同屏」,實現與大屏幕的連接。
3、在電腦上配合暢辯芹喚言智慧課堂軟體,可以實現同屏功能,與學生課堂互動。
Ⅶ 通過智慧課堂環境,可以記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數據,對嗎
對的。
結合智慧課室能增強學生的體驗,能記錄學習過程以及實時分析學習數據等功能,有助於語文擺脫繁瑣的知識分析和低層次的累積學習,在優化教學內容呈現的同時,促大世碼進學生返掘與知識環境的良好互動。
智慧教室一個明顯的技術優勢是能即時呈現每個學生的學習結果,方便教師了解真實學情,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在調查中發現,教師使用智慧教室的滾哪頻率處於中等水平,很多功能尚未開發,教學的層次推進和學生思維的提升等方面的設計不多。
Ⅷ 活力促提升 智慧生萬象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春色滿園關不住的三月,蔞蒿滿地蘆芽短的四月,晴日暖風生麥氣的五月,匆匆打馬而過。在時間這場有去無回的旅行中,我校的「活力智慧課堂」教學改革之旅也已順利進入第三階段――研討活動展示期。現將我們語文組的學習成長與大家做以交流,以期我們前行的腳步更堅實,更有力。
一、聚焦課堂,聽評互通,扎實推進。
語文人牢記學校「培養健康活潑,積極樂觀、思維靈動的陽光少年」的活力育人目標,聚焦「三段」「三精」智慧課堂主陣地,堅持開展每周周四第一節的教研組聽評課活動。授課教師能夠精確設定目標、精講重點難點、精準分層推進,抓住導學質疑階段、小組互動階段、質量達標提升階段,有序推進課堂「淺入深出」。聽課教師也在聽評課中覓得教學契機,喚醒教學靈感,達成教學共識。尤其是近一個月來的專題復習課,更是充分發揮教材的例子核昌作用,幫助教師尋得使用統編教材的「解碼鑰匙」,幫助學生將「課本知識」和「考點知識」智慧對接,活學活游氏或用。在全縣第一次模擬考試中,我們的語文取得了全縣第三的好成績。
二、課題引領,深度融合,有效提升。
在雷校長和馬書記的支持領導下,我們語文組申報的兩個省級課題均已獲准立項。隨著課題研究的深入開展,我們很欣慰地看到了年輕的語文教師在「活力智慧課堂」上有思路,有方法,敢創新。課題組借力工作室的平台,先後聽了雷銀肖老師、秦改賢老師、王曉潔老師、雷敏老師、劉曉紅老師以及坊鎮中學的郭曉芬老師和楊維老師的示範課。一次次的觀課、議課,激發著大家的教改熱情,我們在爭議和思辨中讓教學理念漸趨清晰化、科學化。在剛剛結束的合陽縣「語文主題學習」競賽活動中,王曉潔老師喜獲二等獎。這,不只是一次普普通通的獲獎,而是我校「語文主題學習」實驗人集體的智慧結晶。是榮譽,更是一種鞭策,督促我們語文人勇敢地突破教學瓶頸,力做「閱讀的種子」,為學生開一劑具有深遠影響意義的成長良方。
三、經典浸潤,活力教育,久久為功。
百年前,梁啟超先生寫下了振聾發聵的《少年中國說》,激勵我中國少年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此時,我們一起重溫經典,汲取力量。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大美四中,與國同夢!「實施活力教育,激揚生命潛能」的辦學理念著眼未來,為孩子終身發展奠基。誠如著名特級教師肖培東老師所言:「教育,決不僅僅是某一種技術,而應當是一種素養,是一種大智慧,一種與我們的生命質量息息相關的精神價值。」
往者不可諫,來神伍者猶可追。激情五月的歌聲還縈繞在耳畔,火熱六月的鼓聲已隆隆作響,容不得猶豫,容不得懈怠。老師們,同學們,有一種精神叫「執著」,有一種行動叫「堅持」。讓我們「勤」字當頭,「學」字導航,用行動實現理想,用思想塑造未來,努力探索「活力智慧課堂」教改新路徑,為四中的建設注入不竭動力。六月,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我們為自己代言!
Ⅸ 餘映潮文言文
一 《語文名師經典課堂》 主編 劉遠
《語文名師經典課堂》收錄了眾多語文名師的教學案例,各具特色的教學實錄在這里熠熠閃光,顯示著我國中語界大師、名師的教學風采。
這套書凝聚著從於漪、錢夢龍、寧鴻彬等老一代語文名師到黃厚江、李鎮西、程翔、程少堂、李衛東、蔡明、王君、鄭桂華等再到更為年輕一代的優秀語文教師們的心血與智慧,表現著我國好幾代語文名師在語文教學實踐與研究方面前仆後繼、辛勤耕耘的奮斗歷程。
《語文名師經典課堂》用大量珍貴的、優秀的案例覆蓋了語文教學界對中學語文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文學作品、文言文詩文作品和作文指導的教學思考、教學實踐與教學研究。為語文教師、特別是為年輕語文教師提供了極好的示例與研究的範本。
此套書共有五冊,分別為七年級上、下,八年級上、下及九年級全一冊。
二 《初中語文智慧課堂》 主編 餘映潮 張水魚
《初中語文智慧課堂》叢書是一套立足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立體呈現教學智慧的精品圖書,共五冊。本套叢書名師薈萃,流派紛呈,課例豐富,體例新穎,勾連課堂整個陣地,實踐成果與理論解說相映生輝,堪稱經典,是行業內難得一見的課堂教學必備書。它適用於教學一線的語文教師,教科室研究人員,各師范院校課程與教學法研究專業的師生們閱讀品鑒。
課堂是一個寶地,它既是一塊可以種植的肥沃田野,也是一座蘊藏豐富的礦山;它既可以種植,也可以開采。觀察課堂,閱讀課堂,闡釋課堂,調整課堂,創造課堂,充實自己的教研生活,豐富自己的教育人生。
「語言學用課」應當怎麼教?—— —以《散步》的教學設計為例■ 程韶榮閱讀課怎麼教,我們常常大而化之地採取文學賞析課的一種模式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走出文本,結果是語文課千篇一律,大同小異,讓學生味同嚼蠟,所得甚微。
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復雜的,但淡化對課型的認識卻是不可忽視的一個因素 關於閱讀課的課型,似乎沒有定論,各家說法不一 餘映潮老師從不同的角度將閱讀課分為四組:第一組,教讀課,自讀課;第二組,朗讀課,說讀課;第三組,語言學用課,文學欣賞課;第四組,學法指導課,探究性學習課 ①其中第三組最值得關注 語文課究竟是文學課還是語言課,還是二者交融的課,還是其他什麼課,歷來爭論不休 但較多的聲音和實際教學更傾向於文學課,因而往往忽略、輕視、疏遠了語言課,很少見到「語言學用」的課型也就不足為怪了 而新的「課程標准」是十分強調語言學用的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的「課程的基本理念」指出:「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 培養語感發展思維」,「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 」由此看來,在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和運用語言是必須完成的基本任務,但重文學欣賞而輕語言學用的現象普遍存在 有鑒於此,我們邀請江蘇省東台扒正市唐洋鎮中學王秀娟老師專門設計了一節《散步》的語言學用課,以進行這方面的專門探索 《散步》在蘇教版教材中安排在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課型是自讀課文 作為散文的自讀課如何進行語言學用的訓練呢? 王秀娟老師最初的春吵悔教學目標是明確的,但由於是第一次嘗試,不知語言學用的課究竟該如何上,所以大思路 大框架還是跳不出文學欣賞課的模式 初稿由三個板塊構成:一是點評人物,觸摸親情 重在討論慈祥的母親,賢惠的妻子,孝順的「我」,活潑可愛的兒子這一家人,最後歸結到濃濃的親情 二是探究分歧,感受責任 主要圍繞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分歧,然後轉到中年人的責任上,再聯系現實進行討論 三是欣賞美景,感悟生命 教者抓住開頭碰族對初春美景的描寫,品味用得精妙的詞語,品味「景語」中的「情語」,從而感悟生命的生生不息 教者對語言的學用問題是想落實的,除了第三板塊對詞語的欣賞品味之外,第一板塊在點評人物時正好涉及幾個對稱句,就此講析其特點,並讓學生尋找類似的句子 語言學用與內容賞析出現「油水分離」的現象,至於訓練也僅僅到朗讀的層面為止 這一處教學環節的安排,顯然有一種硬貼上去的感覺,是為「學用」而「學用」,與前後教學環節不協調,不自然 我們建議她大膽重新設計,一定要強化 凸顯「語言學用」的特點,淡化對文本內容的分析 第二稿在保持原來三個板塊的基礎上作了以下調整:第一板塊突出了「整體勻稱的句式」,其中對句式進行了新的分類—— —景物描寫句 人物描寫句 記敘性的句子 議論性的句子等,歸納對稱句在描寫 敘述 議論 抒情方面的不同作理念·觀點說文論語 /[email protected] t 17 2011. 8 用,讓學生當堂摘錄到積累卡中(卡的內容包括好詞、佳句和美段的摘錄和賞析);第二板塊仍然為內容分析;第三板塊改為美點尋蹤,就開頭寫景部分品味,讓學生抓住一些詞語慢慢發現其中的妙處,如有點有面、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景有情等。 這次調整在語言學用上是進了一大步,板書也赫然出現「飽含深情的詞語、整體勻稱的句式、詩情畫意的段落」, 但內容的理解用時過少,而且常常被人為割斷;有時是「 *** 裸地」孤立地進行語言的品味, 未能與賞析內容自然交融。
這是在調整中矯枉過正的正常反應,需要再次進行「冷處理」,使語言學用課既凸顯語言因素又不「戕害」文意的理解和把握。怎樣使兩者之間變「油水」關系為「水乳」關系,這是面臨的又一新的挑戰。
第三稿整體教學框架依然未變,但在教學方式的處理上有了蛻變。第一板塊在研討文意的過程中, 自然而然地引導學生關注一系列詞語,如「摸摸」「信服」「委屈」「蹲」「熬」「太遲了、太遲了」「總算」「慢慢地,穩穩地」等等,再聯系已經學過的課文類似的例子,加深了印象,當堂積累到卡上去。
其次是關於對稱句的訓練。 第二板塊是問題探究。
第三板塊學生美點尋蹤,把發現的寫作技法寫在積累卡上。我們來看第一板塊中的一個片段:師:剛才有個同學提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句子:「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這句話在句式上有什麼特點呀?生:對稱的。師:這樣的句子文章中還有嗎? 找到了就畫上波浪線。
整齊勻稱的句式是本文語言的一個特色。 (板書:整齊勻稱的句式)大家在讀的過程中有沒有發現這樣的句式有什麼特點?生:朗朗上口 很和諧 富有音韻美。
師:對稱句可以用來進行描寫 可以用來敘述事情 可以用來發表觀點 也可以用來抒發感情 回憶一下自己積累過這樣的句子嗎?師:我們要留心生活 學會積累 老師來說幾個。① 樹葉兒卻綠得發亮 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 」 山朗潤起來了 水漲起來了。
」這是景物描寫的對稱句。②黃宏說: 眼睛是黑的 心是紅的。
1、重視識記,忽視理解。
從古詩文閱讀教學課堂來看,記憶在古詩文學習中佔有很大的比重。學生有語:語文學習有三難:一怕寫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樹人。
占古詩文篇目大頭的文言文何以讓學生如此畏懼,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年代久遠,部分文言晦澀難懂,加上老師的教學方法失當,片面強調記憶,忽視了對文章內容、主旨、背景的理解。重視識記本無可厚非,但是用僵硬的方法對待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罪莫大焉。
2、重視應試,漠視涵養。在實踐操作中,很多老師把更多的精力交給了中考必考篇目,把更多的時間放在了必考篇目的字詞句的解釋翻譯上,對於古詩文的內容的理解,相關篇目的聯類相比研究不多。
在學生的閱讀視野里,古詩文是一個個單獨的個體,而不是血脈相連紋理相同的共同體。教師往往通過研究中考試題的命制特點而不是根據篇目的特色決定自己的教學重點。
3、重視串講,誤解誦讀。在中學古詩文課堂,串講式大行其道。
雖然串講有其特有的優勢,但是篇篇文章都串講不但顯示了教師教學能力的缺乏,還大大降低了學生的聽課效率。讓學生形成了思維的定勢:認為古詩文學習就該這么學,古詩文學習就是僵死呆板的。
開明點的老師推崇唱讀,認為三味書屋裡的壽鏡吾先生把頭拗過去的動作非常傳神,堪稱誦讀的標志性動作。其實唱讀拖腔拉調,搖頭晃腦,念讀呆板平直,生硬冷漠,這些實在不能發展學生讀的能力。
通過以上我們不難看出,在古詩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到了不得不改的時候了。而從教學內容的角度來看,其謬更大。
在我國古詩文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往往面對一篇篇包含字詞句篇、語修邏文等諸要素的文章時,在確定究竟應該教什麼方面往往顯得頗為茫然。要麼什麼都教,面面俱到,要麼四下放手,盲目隨意。
其實,語文學科是知識性學科,更是實踐性學科。語文學習以發展智慧技能為旨要(古詩文教學尤其如此),教師教學的關鍵是交給學生分析、理解和鑒賞詩文的思想內容與語言形式的智慧技能。
要達成這些技能,教師就必須把美讀方法和實踐當作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傳授給學生,授學生以閱讀古詩文之漁。 從教是為了達到不教的目的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古詩文閱讀教學的課堂需要從陳述性知識的灌輸轉變到程序性知識的理解把握上來。
指導學生學法本來就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在教學內容的確定上,不能把目光僅僅局限於字詞句的翻譯和理解之上,不能把自己的關注的重點放在文章內容、含義、背景的解析上,而應該把自己的教學內容確定在如何指導學生美美的學、美美的閱讀古詩文上。
指導美讀,是教師教學不可缺少的教學環節,更應該成為教師古詩文教學的首要教學內容。 美讀有助於形成方法。
《語文課程標准》在課程總目標里強調,要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這多種閱讀方法當然包括古詩文的閱讀方法。
但是《語文課程標准》對古詩文閱讀的要求僅僅定位於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其實,藉助工具書閱讀只能掃除閱讀障礙,實在無法達成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等知識與技能之外的目標。
因此,教師必須在指導學生古詩文閱讀方法上面尋找突破。學生熱愛的祖國語文,既包括祖國的現當代語文,也應當包括古代語文,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古詩文。
養成古詩文學習的基本方法,是《語文課程標准》的根本要求,當然也是語文教師責無旁貸的任務。但是,一般的語文教師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方法仍然沿襲這最簡陋最初級的方法,即讓學生通過工具書的幫助,明曉古詩文的大意。
至於文章背後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往往有老師親自操刀包辦。這樣方法的割裂使古詩文閱讀課堂低效化,學生因為無法掌握美讀的方法而舉一反三,更不能以己出發,體味文本的情、趣、理。
美讀能夠促使學生聽韻知意。 我們知道,古詩文除了因為年代久遠的原因令學生難以理解的負面因素之外,還有凝練暢達、音韻和諧、意味深長等鮮明特點。
讓學生美讀,不但可以再現漢語言在音韻上的節奏之美,更可以通過意會感受到文字字音背後所傳遞的意象之美、情境之美。比如,有的老師教《記承天寺夜遊》,把一篇敘事描寫的文章改編成一組組短句,變形組合而成為一首敘事詩。
學生通過讀短句中的關鍵詞句,不但能夠理解作者賞月尋友的急促以及月色澄白如練的畫面,其中的閑散灑脫也在美讀鑒賞之中得以領會。相比那些貼標簽而得到的所謂閑人的三種四種解讀而言,這種感受不但真實而且令人印象深刻。
美讀能引導學生走進文本。 美讀的過程,是讀者走進文本、走進作者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里,讀者與文本發生精神的遭遇,用自己的生命律動去探究文本的美點。古詩文具有獨特的文氣和情氣,美讀意味著讀者披文入情,由悅耳悅目到悅心悅意之境,又由悅心悅意到悅志悅神之境。
比如餘映潮老師教學《三峽》一文時候,他並不像有的老師那樣貪圖表面的熱鬧,而是表現出相當的沉穩和細致,把美讀作為學生走進文本的重要內容來落實。他不但讓學生注音朗讀,還讓學生誦讀譯文。
他指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