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小學語文如何聯系生活理解句子

小學語文如何聯系生活理解句子

發布時間:2023-05-22 01:12:46

㈠ 語文教學如何聯系生活實際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學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要為學生的自由寫作提供有利的條件和廣闊的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上的束縛,讓學生容易於動筆,樂於表達,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結合生活實際、表達真情實感。作文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語文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在習作教學的實踐中,我進行著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初步形成自己的習作教學模式,也取得一些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注重培養寫作興趣,增強寫作意識。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精神狀態下,繞有興趣地學習,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是小學作文教學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學成功的向導。如何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呢?
1、讓學生寫熟悉的內容,以「趣」激趣。
作文命題應開放,習作要求要活,要緊緊圍繞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們周圍的人、事、景、物作為習作內容,以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使學生感到有一種表達的慾望,有一種沖動想把自己想說的意思表達出來。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命題為《××,我想對你說》。又如根據小學生最喜歡做游戲的特點。我們可以精心設計游戲內容,游戲前,告訴學生要留意游戲的過程,注意同學的動作、語言和表情。游戲後組織學生說過程,討論從游戲中懂得的道理。學生玩得興高采烈,自然會說得興致勃勃,寫起來就不難了。
2、以成功的喜悅,激發寫作慾望。
要使學生堅持不懈地自覺寫作,最關鍵的是讓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並逐步養成習慣,滿懷樂趣地去學習,在教學實踐中我具體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用肯定的語言給學生自信心。學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範文宣讀,宣讀誰的習作時誰的眼睛就會一亮,樂此不彼。哪怕學生寫得很不成功,我也要給予鼓勵性的評價,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後在課堂上講讀,以此激發學生特別是差生的作文興趣。然後在作文評語中給予鼓勵,為習作中的優點「喝彩」,哪怕只有一個詞用得生動、一個句子寫得形象或一個地方有新意,我也會為其叫好。時刻讓他們覺得「我也會寫」,從「怕寫」向「要寫」、「樂寫」邁步,循序漸進,最後達到共同的目標。其次是辦好班級的習作園地,把優秀的篇、段、優美的詞張貼在上面,供全班學生學習、品賞。
3、開展形式多樣的習作活動,激發寫作興趣。
小學生好奇心強,愛表現,形式多樣的習作活動能調動學生的習作興趣。如開展課前美文誦讀活動,讓學生到講台宣讀自己的優秀習作,或是宣讀從作文選或其他報刊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斷等等,使每個學生都有參與和表現的機會。為了表現自己,在課外時間他們就會趣味盎然地尋找或寫出自己滿意的習作。又如開展作文競賽活動,競賽是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的有效手段。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由於競賽中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增強,因而多數人在比賽的情況下學習和寫作一般比沒有比賽的情況下好得多。小學生喜歡表現自己,好勝心強,開展競賽活動,給他們更多的參與和表現機會。這樣不但可以調節以往習作所形成的氛圍,激發學生「我要寫」的興趣,進而大面積地提高習作的質量。
4、以導語、創設情境為突破口,激發寫作興趣。
我用導語激趣,創設情境激趣,創設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音像創設情境;可以利用圖片創設情境;可以利用語言創設情境;可以利用作品欣賞來創設情境;可以利用游戲來創設情境;可以利用生動的表演創設情境;還可以利用大自然的景物創設情境等等,不管採用哪種方法,我用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為最終目的來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培養寫作興趣是作文教學的突破口,是指導學生作文邁向成功的基點。
二、注重充分挖掘課文中的習作資源,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小學語文課本中,除了每個單元的作文訓練外,其實在課文課中也蘊含著極其豐富的可供學生進行創造性習作的資源,這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陣地。因此我非常重視並挖掘這一不可忽視的習作資源,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寫出不同於課文的文章來。結合課文指導學生進行創造性習作,其寫作訓練形式有:
1、情節擴展式。例如在學習《泊船瓜洲》後,我指導學生結合插圖與有關背景資料,以及作者當時的心境,進行對該詩的擴寫。這不僅訓練了學生創新寫作能力,而且可以增強學生對古詩的理解,可謂一舉兩得。
2、情節收縮式。對篇幅長的課文可以讓學生進行縮寫。如縮寫《小英雄雨來》、《草船借箭》等文,從而教給學生寫作方法。
3、文尾續寫式。如根據《窮人》一課的結尾,我讓學生續寫《二十年後的桑娜一家》;根據《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的結局,我又讓學生續寫《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根據《凡卡》一文的結尾,我繼續讓學生續寫《凡卡寫完信後》。這樣不僅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也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4、多向改寫式。根據課文內容,有的可以改變人稱;有的可以改變敘述的順序;還有的可以改

㈡ 淺析如何將小學語文教學與生活有效結合

怎樣讓小學語文課堂生活化前言 教學活動的生活化,就是以生活現實為背景,將教學活動融入到現實生活中,將生活元素引進課堂。實現生活化的小學語文教學,讓小學生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上解放出來,更真切地去體會生活,感受語文知識的重要性,能夠讓教學目標的實現更全面。將當代小學語文教學目標轉變為以生活為主題的目標,讓生活與學科學習得以有效結合,有利於學生多項能力的培養。但小學語文課堂生活化改革還存在一定問題,促進生活化教學的深入發展,還需要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努力。 一、小學語文課堂生活化意義 首先,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審美情境。在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會利用灌輸式的方法進行教學,對課本上的內容進行機械化地講解。而小學生只能在教師的引導下,被動地接受教師傳遞出來的信息,學生對於課本內容的理解,往往建立在主觀印象上。但生活化的課堂,可以促進學生與課本內容的互動與接觸,讓學生將自己的真情實感與學習內容結合在一體,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 其次,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每一位小學生都在不同方面具有過人之處,小學生的能力與潛能是不可估計的。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組織方法較為單一,一刀切的教學方法並不適用於每一位學生。學生個人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發揮,潛能也不能完全發掘出來。生活化的課堂,往往會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更多地考慮小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讓小學生的特長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有所發揮。 二、小學語文課堂生活化方法 促進生活化小學語文課堂的打造,需要小學語文教師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內容,開發出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方法。具體方法如下: 1.加強語文教學形式的生活化 在教學過程中,要打造生活化的語文課堂,教師需要促進教學形式的豐富化。 首先,教師要加強生活化環境的創設。小學生,只有在身臨其境的情境下,才能夠真正了解學習內容中的情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也要利用情境,促進學生體驗學習內容,從而發現文章中所蘊含的情感,了解語文學科的魅力。教師要有意識地為小學生創設情境,促進小學生成為語文學習的主體。 其次,教師要引導小學生盡情地表現。在語文教學中,許多文學作品都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對於小學生來說,語文學習的難點不在於理解文學作品的內容,而是獲得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寬稿團涵。教師要多用靈活的教學形式,組織學生將課本內容編排成課本劇,讓小學生變成小演員去演繹,在表演的過程中去感受作者傳達出的情感。比如在講解《小蝌蚪找媽媽》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小學生先對文章進行瀏覽,從中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角色慎橘,讓小學生自由結組進行課本敬散劇的編排,從而促進課堂氛圍的活躍。在這樣的活動中,課堂情境也可以得到有效地創設,有利於小學生情感的表達與情感的理解。 另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生活化的辯論。生活中的辯論主題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以針對語文教學內容,選擇一些與其相關的生活主題,讓小學生去辯論,去表達。小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對於不同的事物會有不同的想法,對於同一個課文,也會有不同的理解形式。所以,在課堂中組織小學生開展生活化的辯論活動,讓小學生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有利於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提高。比如在講解《植物媽媽有辦法》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小學生說一說自己媽媽能夠採用的生活小妙招,並選擇其中的一個小妙招的積極作用進行辯論,促進小學語文課堂質量的提高。 2.加強語文教學內容的生活化 構建生活化的課堂,需要教師抓住生活化的主題,將課堂內容進行生活化改革,利用生活中的內容,擴展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視界,讓學生在生活知識的圍繞下去理解文章。 首先,教師要利用生活化的內容去吸引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教師將課本內容與生活內容進行聯系,從小學生自身的生活經驗出發促進學生與課本互動,往往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講解《風娃娃》的時候,教師可以從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尋問小學生感受到的最大的風,對風的感受,促進學生接觸到與課文學習內容相關的生活內容。也可以利用多媒體去展示幾張有關於風的圖片,讓小學生對其進行描述,闡述風對自己生活的影響。 其次,教師要開展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讓學生感受到生活的力量。教師可以對小學語文作業形式進行創新,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去完成語文知識的鞏固,從而促進小學生成為語文知識的探究者。比如在講解《農業的變化真大》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參觀植物園或者開展一次郊遊,讓小學生通過生活化的實踐活動去感受農業發展的變化。作業形式的轉變,有利於小學生建立創新型的作業觀,也有利於小學語文課堂的生活化。 3.提高語文教師專業素質 要構建生活化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師需要對自己的專業素質水平進行提高。學校要加強小學語文老師隊伍的建設,針對語文專業知識以及創新型教學方法,對小學語文教師進行定期培訓,從而讓教師認可生活化教

㈢ 小學語文句子教學方法

一句話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或意思,往往都會蘊含在一些關鍵的字、詞之中。學生只有很好地理解文中的重點 句子 ,才能深刻體悟課文。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語文句子 教學 方法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小學語文句子教學方法

一、聯繫上下文讀來感悟句子意思

葉老說過:「教學語文課文,幾個重要項目里頭有一個項目,就是好好的讀,讀得好,就可以深切地傳達出課文的思想感情,同時就是領會它的思想感情。」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基本訓練,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

通過朗讀,不僅能學習准確地理解詞句,從而理解課文內容,而且能夠掌握規范的書面語言,從中學習准確地、有條理地表達思想,逐漸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在語文新課標中提到「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

語感指的是人對語言的知覺的整體感受,或是對語言文字而引起的復雜的心理活動和認識活動的過程,把握語言文字的一種能力。通過朗讀中重音、停頓、節奏、語調的處理,培養語感。學生有了敏銳的語感,勢必大大提高理解詞語、句子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葉聖陶先生的《荷花》,第二自然段描寫荷花和荷葉的句子就是要重點指導朗讀,第一步先理解荷葉是「挨挨擠擠」的,荷花是「冒」出來的,體現它頑強的生命力,可對「展開、飽脹、破裂」這些重點詞語進行朗讀。

第二步根據這些詞語加以想像,在頭腦中形成一幅勃勃勃生機的畫面,自然而然地就把喜愛贊美之情讀出來了。老師可以採用多種的朗讀形式,例如,加動作讀、配樂朗讀、比賽讀等激發學生的朗讀慾望,句子朗讀到位了,學生對重點字詞理解了,對段落的意思也清了。

二、通過演示動作來理解

有的句子中有一個或幾個連續動作的,老師可以邊讀句子邊做動作幫助理解。如《又是你第一個到》課文中這一句:「這位讀者撣了撣衣服上的雪……」在讀時,教師只要加一個動作演示一下,學生就明白了這句話的意思。

三年級課文中這樣的句子較多,教師應讓學生多動動手演示演示,句子的意思也就知道了。如《瑞雪》中的最後一句話:「孩子們在雪地里堆雪人,擲雪球,奔跑著,追逐著,清脆的笑聲傳遍了山村。」能夠讓學生動起手來,把這句話演示出來,不僅使學生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而且讓他們更真切的體會到了 大雪 給孩子們帶來的快樂。

三、引導學生展開想像來理解

課文中有些句子,如寫景寫場面的,一般可以通過想像,聯系生活中、電影電視中看到過的情景去理解。如《新型電影》中的一句:「翠綠色的樹葉相互交錯著,金色的陽光透過這綠葉的空隙灑落在自己的身上。」

只要引導學生想像一下生活中的情節,就會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句子的理解當然不成問題了。學生們還可聯想到電影、電視中的類似鏡頭,腦海里馬上繪制出一幅美妙的圖畫來,從而自然地進入到句子所示的意境中去。

四、運用課文插圖來理解

不少句子內容是課文插圖上有的,那就充分利用圖畫去理解。如《撈鐵牛》一課中懷丙和尚指揮撈鐵牛的句子,學生通過讀還不能明白到底是怎麼個做法,但只要仔細地看看插圖,再去讀句子,意思也就明白了,教師也應該想方設法為學生提供圖片、幻燈、投影等直觀教具幫助學生突破理解中的重點、難點,畫難為易。

如《田忌 賽馬 》中的有關比賽時出場順序的句子較多,對這些句子的理解直接關繫到對課文的理解,是理解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教師可做投影演示,也可與學生一起製做三種馬的圖片進行演示。通過演示,使學生理解孫臏幫助田忌巧妙的變換三種馬的出場順序與結果轉敗為勝之間的必然聯系。

五、引導理解關鍵詞來理解

學生不懂句子的意思,經常是因為句子中有不理解的字、詞。有時句子中並沒有什麼新詞,而是因為句子中運用了這個詞的引申意或這個詞處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有其特定的意思。這時,理解這個詞語就成為正確理解句子的關鍵。

那麼,我們就要從關鍵字詞入手有時甚至要「咬文嚼字」地下功夫。如《當炸彈爆炸的時候》中毛澤東說:「飛機呀,喧賓奪主,討厭!」這句話中「喧賓奪主」是個關鍵詞。首先, 說說 這里的「賓」是指誰,這里的「主」是指誰?然後,聯繫上下文來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這樣,通過對「喧賓奪主」這個詞的理解、分析、結合課文再理解,最終達到對這個句子的正確理解。

六、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句子

學生理解句子是一個從已知到新知的過程。指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句子,就是啟發學生在已知和新知之間建立起聯系。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句子還有助於學生體會作者用詞的准確性,特別是一些說明性比較強的 文章 。

學生會覺得這些離生活實際比較遠,學起來會很枯燥、難理解,這時就需要結合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做比較。???例如《長城》這篇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教學這句話時,我以居庸關一帶的長城為例,告訴學生城牆高達8.5米,寬6.5米,頂部寬5.7米,內牆高1米。

接著,又以學校的教學樓為例,告訴學生樓高15米,寬7米,通過比較,讓學生明白從現代建築技術來說,建造長城並不比建造摩天大廈高超。緊接著出示問題:在古代,建造長城用的是什麼設備?引導學生抓住「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

這句話進行朗讀指導,並啟發想像,最後學生都能從內心裡發出嘖嘖的贊嘆:長城是世界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跡!

2小學語文句子教學方法

1.抓關鍵字、詞理解句子意思

一句話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或意思,往往都會蘊含在一些關鍵的字、詞之中。抓住這些字、詞進行品味,對深入理解句子的含義將起到重要作用。如《桂花雨》一文中:

「桂花開得最茂盛時,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後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句中的「浸」就是一個關鍵詞。 「浸」本來是指一個東西泡在水裡,在這里指沉浸,就是說人們都陶醉在桂花香里了,由此寫出了桂花的「香氣味兒真是迷人」。

教學時,可讓學生結合生活體驗進行表演,假如你就是作者,會怎樣纏著媽媽呢?通過表演,學生就能很容易地理解其中的含義了。

2.通過變換句式理解句子意思

句子中的句式多種多樣,常見的有疑問句、因果句、反問句等,教學中如果能採用變換句式的方法,就會淺化內容,降低理解難度,對理解句子內容,體會情感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如《滴水穿石的啟示》中的「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的人,在前進的道路上,不都是靠著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塊塊『頑石』,最終取得成功的嗎?」可以引導學生把這句話改成「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的人,在前進的道路上,都是靠著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塊塊『頑石』,最終取得成功的。」將兩個句子比較著讀一讀,學生就會明白,只有目標專一,持之以恆才能獲得成功。

3.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句子意思

有的句子所表達的內容和思想,與學生的認知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但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在教學時,如果我們善於發現其相通之處,並能引導學生利用生活實際加以理解,會使學生更好的理解作者所表達的含義。特別是在 說明文 中。

如《秦兵馬俑》一文,「在三個俑坑中,一號坑最大,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總面積有14260平方米。」讀完這句話,學生能初步感受到一號坑很大,但對其中具體的數字沒有什麼特別的印象,教學中我們可以結合學生熟悉的教室進行對比教學,如我們的教室大約60平方米,一號坑的面積大約相當於238間教室那麼大

這樣,學生就能深刻的體會到一號坑面積之大。

4.聯系寫作背景理解句子意思

有的文章,有其特定的寫作背景,離開了當時的背景,學生理解起來就比較困難了。這時我們可以通過補充相關的背景資料,使學生入情入境,幫助其弄清這些較難理解的句子的含義。

如《我給江澤民同志獻花》一文中「我就像一個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親的懷抱,頓時感到一股暖流流遍全身。」學生對這句話很難理解,教學時,首先引導學生交流事件發生的時間是香港回歸祖國的前夕,接著交流查閱到的有關香港的資料。

在學生了解到香港這個「遊子」在經歷了百年的風雨後終於要回歸祖國母親的懷抱時,提出問題:這里「失散多年的孩子」指的是誰?「母親」指的是誰?此時,學生不難理解「失散多年的孩子」暗指被英國人佔領、統治百年的香港;「母親的懷抱」暗指祖國這個大家庭;「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親的懷抱」隱喻香港回歸祖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

5.從文章中心入手理解句子意思

在 語文學習 中,學生常能接觸到借物喻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環境襯托等寫作手法,其中的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往往是與中心聯系最密切的句子,有的甚至點明了中心,因此可以把理解句子同中心聯系起來,會使學生對句子的理解更加透徹。

如《宋慶齡故居的樟樹》中「人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前來瞻仰宋慶齡的故居,也總愛在這兩棵樟樹前留個影,作為永久的紀念。」「人們為什麼總愛在她故居的兩棵樟樹前留影紀念」是理解的難點,教學時,首先引導學生交流這兩棵樟樹的外形特點與「可貴之處」,然後交流搜集到的有關宋慶齡的資料。

啟發學生將「樟樹——故居——故居主人」緊密聯系起來思考,找出樟樹的可貴品質與宋慶齡可貴品質的相似之處,學生不難發現,寫樟樹實則寫宋慶齡,這是一種借物喻人的寫法,人們在樟樹前留影紀念,表達了人們對故居主人宋慶齡同志的衷心愛戴和懷念。

3小學語文句子教學方法

1 聯繫上下文讀來感悟句子意思

葉老說過:「教學語文課文,幾個重要項目里頭有一個項目,就是好好的讀,讀得好,就可以深切地傳達出課文的思想感情,同時就是領會它的思想感情。」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基本訓練,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

通過朗讀,不僅能學習准確地理解詞句,從而理解課文內容,而且能夠掌握規范的書面語言,從中學習准確地、有條理地表達思想,逐漸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

在語文新課標中提到「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語感指的是人對語言的知覺的整體感受,或是對語言文字而引起的復雜的心理活動和認識活動的過程,把握語言文字的一種能力。通過朗讀中重音、停頓、節奏、語調的處理,培養語感。

學生有了敏銳的語感,勢必大大提高理解詞語、句子的能力。例如在學習葉聖陶先生的《荷花》,第二自然段描寫荷花和荷葉的句子就是要重點指導朗讀,第一步先理解荷葉是「挨挨擠擠」的,荷花是「冒」出來的,體現它頑強的生命力,可對「展開、飽脹、破裂」這些重點詞語進行朗讀。

第二步根據這些詞語加以想像,在頭腦中形成一幅勃勃勃生機的畫面,自然而然地就把喜愛贊美之情讀出來了。老師可以採用多種的朗讀形式,例如加動作讀、配樂朗讀、比賽讀等激發學生的朗讀慾望,句子朗讀到位了,學生對重點字詞理解了,對段落的意思也清了。

2 通過演示動作來理解

有的句子中有一個或幾個連續動作的,老師可以邊讀句子邊做動作幫助理解。如三年級《又是你第一個到》課文中這一句:「這位讀者撣了撣衣服上的雪……」在讀時,教師只要加一個動作演示一下,學生就明白了這句話的意思。

三年級課文中這樣的句子較多,教師應讓學生多動動手演示演示,句子的意思也就知道了。如《瑞雪》中的最後一句話:「孩子們在雪地里堆雪人,擲雪球,奔跑著,追逐著,清脆的笑聲傳遍了山村。」能夠讓學生動起手來,把這句話演示出來,不僅使學生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而且讓他們更真切的體會到了大雪給孩子們帶來的快樂。

3 引導學生展開想像來理解

課文中有些句子,如寫景寫場面的,一般可以通過想像,聯系生活中、電影電視中看到過的情景去理解。如三年級《新型電影》中的一句:「翠綠色的樹葉相互交錯著,金色的陽光透過這綠葉的空隙灑落在自己的身上。」

只要引導學生想像一下生活中的情節,就會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句子的理解當然不成問題了。學生們還可聯想到電影、電視中的類似鏡頭,腦海里馬上繪制出一幅美妙的圖畫來,從而自然地進入到句子所示的意境中去。

4 運用課文插圖來理解

不少句子內容是課文插圖上有的,那就充分利用圖畫去理解。如四年級《撈鐵牛》一課中懷丙和尚指揮撈鐵牛的句子,學生通過讀還不能明白到底是怎麼個做法,但只要仔細地看看插圖,再去讀句子,意思也就明白了,教師也應該想方設法為學生提供圖片、幻燈、投影等直觀教具幫助學生突破理解中的重點、難點,畫難為易。

如四年級《田忌賽馬》中的有關比賽時出場順序的句子較多,對這些句子的理解直接關繫到對課文的理解,是理解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教師可做投影演示,也可與學生一起製做三種馬的圖片進行演示。通過演示,使學生理解孫臏幫助田忌巧妙的變換三種馬的出場順序與結果轉敗為勝之間的必然聯系。

5 引導理解關鍵詞來理解

學生不懂句子的意思,經常是因為句子中有不理解的字、詞。有時句子中並沒有什麼新詞,而是因為句子中運用了這個詞的引申意或這個詞處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有其特定的意思。這時,理解這個詞語就成為正確理解句子的關鍵。那麼,我們就要從關鍵字詞入手有時甚至要「咬文嚼字」地下功夫。

4小學語文句子教學方法

(一)指導句子的朗讀

葉老說過:「教學語文課文,幾個重要項目里頭有一個項目,就是好好地讀,讀得好,就可以深切地傳出課文的思想感情,同時就是領會它的思想感情。」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基本訓練,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

通過朗讀,不僅能學習准確地理解詞句,從而理解課文內容,而且能夠掌握規范的書面語言,從中學習准確地、有條理地表達思想,逐漸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在語文《新課標》中提到「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

語感指的是使人對語言的知覺的整體感受,或是語言文字而引起的復雜的心理活動和認識活動的過程,把握語言文字的一種能力。通過朗讀中重音、停頓、節奏、語調的處理,培養語感。學生有了敏銳的語感,勢必大大提高理解詞語、句子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葉聖陶先生的《荷花》,第二自然段描寫荷葉和荷花的句子就是要重點指導朗讀,第一步先理解荷葉是「挨挨擠擠」的,荷花是「冒」出來的,體現她頑強的生命力, 「展開、飽脹、破裂」這些重點詞語進行朗讀,第二步根據這些詞語加以想像,在頭腦中形成一幅勃勃生機的畫面,自然而然地就把喜愛贊美之情讀出來。

老師可以採用多種的朗讀形式,例如加動作讀、配樂朗讀、比賽讀等激發學生朗讀的慾望,句子朗讀到位了,學生對重點字詞理解了,對段落的意思也清晰了。

(二)注重句子的理解

句子教學的重點是要學生掌握常見的句子結構和句與句之間的聯系,要用多種方法來指導學生理解句子。在教學中,我採用的方法有:

1、抓住重點字、詞理解句子

在一句話中作者所表達的意思和感情,往往蘊涵在一些關鍵性詞語之中。在講解句子時,抓住這些詞語認真理解,對正確深入理解句子的含義是有好處的。有些句子中有難懂的字詞,如果把這些詞的意思弄懂了,整個句子的意思也就清楚了。

例如《鳥的天堂》一課的結尾: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可以先理解句中帶引號的鳥的天堂指的是「大榕樹」;「的確」就是「確實」的意思。不帶引號的天堂是「樂園」的意思。再聯系起來理解,全句的意思就清楚了:那大榕樹確實是鳥的樂園啊!句意明白了,再從感嘆號中領會到作者抒發了喜愛大榕樹、贊美大榕樹的感情。

然後聯系全文,認識到這句話在文章中有著點名中心的作用,這樣,就真正學懂句子。

2、從文章中心入手理解句子

凡是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往往是與中心聯系最密切的句子,有的甚至點名中心,因此可以把句意跟中心聯系起來思考,這樣會使學生對句子理解更加透徹。例如學習《夕照》一課,「我獃獃地望著這如火的夕陽,油然而生出一種感慨,一種激動。」

光讀這句話,讓人不解作者為什麼感慨,為什麼激動,但是聯系課文,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把夕照描寫地很美,正式面對這如詩的夕照,讓人產生的一種內心的激動與贊美。理解了這句話,也知道它正好點出了這篇文章的中心。

3、結合上下文理解句子

句子是若干個詞按照一定的語法規則組成的,能表達一個完整意思的語言單位。句子教學是詞、段教學的橋梁,是段篇訓練的基礎。句意教學是句子教學的中心環節,一篇文章是由若干段落組成的,每一段又是由若干句子組成的。

一個句子雖然能完整地表達意思,但是段落中的每個句子卻不是孤立的。每個句子均有語境,即句子所處的上下文。因此,認真研究句與句之間的關系,聯系語境講解句意,有助於學生理解句子的含義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例如《田忌賽馬》這篇文章,第二次田忌贏齊威王的原因是課文最後一句話「還是原來的馬,只調換了一下出場順序,就可以轉敗為勝。」

光讀這句話,會讓學生產生誤解,是不是其他的比賽也可以調換順序就能贏?不是的,這時就讓學生聯繫上下文,調換順序是要有一定條件的,要聯系第三自然段孫臏的話「從剛才的情形看,他的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來理解,讓學生清楚這是要仔細觀察、分析得出的結果。

(三)加強句子的訓練

葉聖陶先生曾說:「 語文教材 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 作文 的熟練技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指的就是學習知識重在與遷移運用。在朗讀和理解的基礎之上就是要加強訓練,把句子教學落到實處。可以根據句子和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不同的方式,使訓練扎實有效。

1、讀和抄寫句子

讀和抄寫是引導學生認識句子的一種訓練形式,這樣可以讓學生從感性上對句子進行初步認識。特別注意標點符號,對於不同標點如句號、問號、感嘆號就有不同的語氣,不同的含義。

2、補充句子

補充句子是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句子,並把句子寫具體的一種訓練,是學生學習 造句 前一種過渡性的訓練形式。例如用「樹葉落下來」,進行補充「( )的樹葉,( )地從( )落下來。」可以讓學生把句子意思表達更完整,也為習作打下基礎,使文章生動具體。

3、造句

這是一個常用的訓練方法,老師在學習到好的詞語或者一些關聯詞時,會讓學生練習造句。首先要讓學生理解這個詞的意思,再讓學生讀課文中的例句,體會在句子中的用法。在指導學生造句時,要注意句子是否正確,例如在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時,學生往往容易漏掉主語「誰」;還要注意開拓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寫出內容各異的句子。

4、仿寫句子

這是一個難點,出題者沒有明確地告訴我們仿寫一個怎樣的句子,這時需要學生仔細審題,分析句子的特點,弄清楚作者到底讓我們寫一個怎樣的句子,寫時只要求模仿例句的表達形式,在內容上則應該有創新。

例如「節假日,廣場上人山人海,熱鬧極了。」

這個例句就應該抓住「人山人海」這個詞,知道這是一句誇張句。指導學生反復誦讀例句,讀懂句子意思,抓住關鍵詞語在句子中所表達的意思,再動筆寫話。



小學語文句子教學方法相關文章:

★ 小學語文常用教學方法

★ 小學語文的常見教學方法和教學原則

★ 小學語文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 小學語文的常用教學方法

★ 小學語文句子訓練方法有哪些

★ 小學語文老師的常用的幾種教學方法

★ 小學語文最有效的教學方法

★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

★ 小學語文語用教學方法有哪些

㈣ 小學語文怎樣理解句子含義

從中年級開始,理解重點 句子 的意思就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那麼小學語文中怎樣理解句子的含義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語文怎樣理解句子含義,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小學語文中怎樣理解句子的含義

一、聯繫上下文通讀,理解句子的含義

在閱讀教學中,閱讀是一項基本的訓練,是理解課文的重要 方法 。通過閱讀不僅要學會理解單詞和 短語 以了解課文的內容,同時還能夠掌握規范的書面語言。學習並組織表達思想,逐步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在新課程中提到的語言教學尤其要注意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語感是指語言感知的整體感覺,或語言和復雜的心理活動。

在把握語言的能力的過程中,應力在讀、停頓、節奏、語調處理,以此來培養學生的語感。如果學生具有了敏銳的語感,那麼在對詞、句的理解能力必將大大提高。比如:在學習葉聖陶《荷花》時,句子第二段的荷葉和荷花的句子就是要重點引導閱讀的。第一步:理解荷葉的「挨挨擠擠」,荷花是「冒」出來的,反映了荷花其頑強的生命力,並且對「展開、飽脹、破裂」這些關鍵詞進行閱讀和理解。第二步根據詞語進行想像,在自己的大腦中形成一個荷花滿堂的畫面,自然就將喜愛的贊美之情通過讀而表達出來。教師可利用各種形式的閱讀,加上動作讀,配樂朗誦,游戲閱讀的方法,激發學生閱讀的慾望,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關鍵詞,並理解段落的含義。

二、教會學生基本的方法去理解句子的意思

要理解句子的含義,學生應該首先在一個 文章 中找到此句,並且將句子進行通讀,這是最基本的方法。通過閱讀簡單的句子,就能明白它的意思。但有些句子並不是一讀就能明白其中的意思,在教學中,一般使用可以使用以下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句子。

1、聯繫上下文閱讀,思考理解。有些句子單獨理解比較難理解,但是如果聯繫上下文是很容易理解的。比如:《杏兒熟了》中有一句:「我不知道是奶奶笑我傻,還是笑杏兒多。」這意味著什麼?是奶奶笑我傻,還是笑杏兒多?聯繫上下文讀,原來奶奶看杏兒多後很高興,明明知道杏兒無數也讓我去的數,這里的奶奶不單單是笑我「傻」,通過最後的分析,知道奶奶同時是笑杏兒多。所以,讀句子,聯繫上下文讀,直到明白其中的意思,是了解句子最基本的方法。

2 利用演示動作來理解。一些句子有一個或多個連續的動作,教師可以通過做動作來幫助學生理解句子。如《瑞雪》的最後一句:「孩子們在雪地里堆雪人,擲雪球,奔跑著,清脆的笑聲傳遍了山村。」通過讓學生動起手來,將這句話演示出來,不僅可以讓學生理解這句話的含義,並讓他們真正體會到雪給孩子們帶來的快樂。

3、引導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去理解。

課文中的一些句子,例如寫風景的場面,一般通過想像聯系生活中、電影、電視中看到的風景去理解。比如,在三年級《詠柳》的詩句: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只要引導學生想像生活中場景,便會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句子的理解當然是沒有問題的。學生也可以想到春天、春草、春日等類似的鏡頭,腦海里立刻畫一幅美麗的圖畫,自然可以進入到的句子的意境中去。

三、鼓勵積累運用,進行綜合方面的訓練

為了鼓勵學生積累了多種方法並靈活運用,可以通過綜合訓練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用各種各樣的方法來理解句子意義。比如四年級的《蝴蝶王國》:「每天,太陽一出來,就可以看見數不清的色彩斑讕的蝴蝶,在樹林花叢間,山石溪水邊,翩翩起舞,把谷底的綠草和野花全遮蓋了,真像仙女從空中撒下密密麻麻的花朵一般。」根據課後要求學生理解句子下劃線和波浪線的話,理解句子的意思說的是蝴蝶有多美麗。然後,讓學生運用之前所嘗過的其他方法來理解。

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的學生用學習比喻句的方法;有的學生通過關鍵詞來理解;部分學生則是以想像的方式進行理解,還有的學生是通過動作法來理解,思維就一下全部打開了,學習的任務則在一種活躍、輕松的氛圍中完成了。這樣可以讓學生了解至實際上理解句子的方法是非常多的,一個句子有時候是可以有幾種方法進行理解,主要是看你的方法是否運用得當,如果效果不好的時候就換另一種方法去嘗試,而有的時候則是要將幾種方法結合起來去理解一個句子的意思。

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理解以及思維通過,並且通過加強對學過的知識、掌握能力的靈活和綜合的運用。講授 學習方法 是讓學生在課堂內可以學到方法,課後將這些方法轉變成自己的能力,讓課堂教學得到很好的延伸效果。

小學語文理解句子含義的方法

一、抓住語句中的重點詞、關鍵詞進行引導理解

課文中的含義深刻的句子,包含了一些重點詞和關鍵詞,在這些重點詞和關鍵詞中,往往隱藏體現作者思想感情的含義。要使學生正確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現作者的思想感情,應讓學生對這些重點詞和關鍵詞有透徹的認識。如小學語文課本中《少年閏土》,這篇課文中「啊!閏土的心裡有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

這兩個句子。

1.前—句中:「無窮無盡一稀奇」是關鍵詞,後一個句子的「院子里高牆上的四角天空」是重點詞,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這兩句的含義,必須先讓學生弄清楚下面幾個問題:前一句中。①「無窮無盡’’的意思是什麼?②「稀奇」的意思是什麼?③「稀奇的事」在課文中主要指的是哪些事?④「稀奇」的「奇」字體現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

2.後一句中:①「院子里高牆上的四角天空」指的是什麼?②為什麼只看見「院里高牆上的四角天空」?

從而指導學生聯系作者生活環境和時代背等,這樣學生弄懂這兩個句子是表達作者對少年閏土具有豐富知識的羨慕和對農村生活的嚮往的思想感情就容易了。

二、分清句子層次,引導理解含義

在要求理解句子含義的句子時里常常在句子蘊含有一定的層次,分清層次可幫助學生理解句子含義。如《給顏黎民的信》中「至於看桃花的名所,是龍華,也是屠場,我的好幾個青年朋友就死在那裡面,我是不去的。」這個句子有三個層次,前三個分句既回答顏黎民,龍華是看桃花的名所,又告訴讀者魯迅先生為什麼不去那裡看桃花的原因,最後一個分句表明魯迅的態度、立場,對這類蘊含因果關系的句子,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分層次提問學生的方式來引導學生理解含義,先可問「名所」是什麼意思?「屠場」又是什麼?

為什麼魯迅的青年朋友會死在那裡面?這幾個青年朋友是誰?再啟發學生聯系時代背景弄明白,原來龍華那地方沒有國民黨反動派的監獄,那是國民黨反動派殘害革命者的地方,作者的幾個青年朋友是在獄里被殺害的,所以雖然龍華是看桃花有名的地方,但是魯迅是不去的,從而體會魯迅先生憎恨敵人,懷念朋友的思想感情,這樣將句子層次引導、深入理解,讓學生由淺人深體味就不難理解出句子的含義。

三、聯系課文的內容理解句子含義

有些含義深刻的句了是必須聯系課文內容才能深入理解的,如《少年閏土》中的「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許多新鮮事,海邊有如許五色的貝殼;西瓜有這樣危險的經歷,我先前單知道它在水裡店裡出賣罷了。」這一句話中「如許五色的貝殼」指哪些顏色的貝殼?「西瓜有這樣危險的經歷」是怎樣的經歷?要透徹理解,可讓學生復習課文前部分的內容,進一步明確「海邊的貝殼紅的綠的都有,鬼見怕也有,觀音手也有」。在夜間西瓜要愛護,要防猹咬。

正如理解第十一冊《賣火柴的小女孩》中「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過多麼美好的東西,她曾經多麼幸福地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這句話,可讓學生回憶課文前面的敘述的內容,弄清楚賣火柴的小女孩在五次擦燃火柴時所看到的事物。如烤鵝、火爐、聖誕樹,還有奶奶這些事物是賣火柴的小女孩十分渴望得到的,但是在黑暗的社會制度下又是不能成為現實的,所以「誰也不知道」,只有在火柴發出亮光那短暫的火光中,賣火柴的小女孩才看到幻像。這樣緊緊聯系課文內容來引導學生理解句子含義,也可收到極好的效果。

四、聯系課文中心,聯系句子含義

在要求理解含義的句子里,有一部分必須聯系中心思想,才能透徹理解的。如第十一冊《革命烈士詩二首》這一課的《我的「自白」書》這首詩中的一句,「人,不能低下高貴的頭,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中「高貴的頭」,學生往往會理解成革命烈土的頭,而其中蘊含的意義就可能被忽略。因此,教師在引導理解時應引導學生聯系這首詩表現了革命者在敵人的威逼利誘、毒刑拷打面前,無所畏懼、不屈不撓、堅貞不屈,保持著崇高的革命理想,堅強不屈的革命意志,大義凜然的革命氣質這一中心所在,才能理解詩中的「頭」這一詞語的實質所在。

小學語文如何理解句子的含義

一、引導學生明確要體會句子的哪方面意思

理解文章中的句子主要指對句子深層意思的領會,對句子修辭方法的理解,對句子作用的分析,對作者用意的解說。如何抓住關鍵詞,聯系文章內容、背景,找到句子背後的意義;或者撇開句子表面意思,找到文章中更深一層的意思。首先讓學生明確句子的含義,並不是字面上的意思,它蘊涵在句里,而沒有說出來的意思,沒有說出來的感情,沒有說出來的思想。把握句子的含義,必須在理解句子字面意思的基礎上進一步思索,才能體會得到。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利用教材中的練習,讓學生理解「體會句子含義就是體會句子沒有說出來的意思、感情和思想」,這是克服理解句子困難的第一步。

二、引導學生掌握理解句子的方法

理解是表達的基礎,沒有對句子含義的正確理解,說得再多,寫得再具體也無效。其實學生感到體會句子難的主要原因是不知怎樣理解體會,因此,教給學生體會方法,是幫助他們克服困難的有效途徑。

1、抓關鍵詞語理解。這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題有題眼,文有文眼,句子也有句眼,句子的句眼就是重點詞。抓住了重點詞就抓住了一個句子的命脈,理解了重點詞就理解了該句的全部。例如: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 文化 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圓明園的毀滅》關鍵詞語「不可估量」指損失大得無法計算,說明圓明園的損失之大。圓明園 收藏 的文化之古,景物豐富多彩,巧奪天工,美不勝收。這樣一座具有國際性的文化藝術瑰寶被毀滅了,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課文一開始用這句感嘆句,直接表達了作者無比憤怒和痛惜的感情。

2、聯繫上下文理解。有些句子的含義與上下文有密切的關系,只有顧及全篇,才能理解句子的含義。聯繫上下文是理解句子含義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含義深刻的句子一般是在事件或情節推進中呈現在讀者面前的,引起讀者思考,引發讀者感悟。因此我們必須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細細品讀,句子含義便會迎刃而解。

如《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對學生來說並不難,難的是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也就是父親說的話「道德只是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 教育 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這些句子的含義比較深刻,且內涵豐富,承載著思想和人文內容,學生因為受年齡、經歷的局限,領會起來會有一定的困難,而要理解這個難點,必須聯繫上下文,從文中釣魚這件事理解,從我釣到大鱸魚的得意,到放魚時的依依不捨和沮喪作為教學重點,由體會這種心情的變化理解道德實踐的艱難,理解父親的話。

3、緊扣文章的中心。也就是讓學生根據文章中心思想揣摩作者寫句的目的,想想這句話作者要表達所寫人或物什麼思想感情,或要表現所寫人、物、景的什麼特點,還是要告訴人們什麼道理。例如:可是母親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桂花雨》中「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事實上,是不是像母親說的這樣呢?我們不妨看一看課文中的這些句子:「杭州有一處小山,全是桂花樹,花開時那才是香飄十里。」

那麼,家鄉院子里的桂花怎麼樣呢?「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後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顯然,從香氣上看,是沒有區別的,甚至小山上因為樹多,更顯得濃郁。那為什麼母親要這樣說呢?「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母親這句樸素的話與「月是故鄉明」如出一轍。母親每年都聞著桂花的香氣,關注桂花,收獲桂花,體驗著饋贈桂花的快樂,吃著桂花做的食品,喝著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間。家鄉院子里的這棵桂花樹是唯我的,是母親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還會有什麼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沒有區別的,問題是母親不是在用嗅覺區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體味它們。一親一疏,感覺自然涇渭分明。

本冊的第二單元主題是「月是故鄉明」,只要學生從「思念家鄉」入手理解單元中的重要句子,就能做到八九不離十。

4、了解文章的背景。一篇文章,往往是作者在特定背景下寫成的,所以這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了解作者,了解他寫作的初衷、寫作的背景,有助於我們理解這些語言文字背後的訊息。《難忘的一課》中「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一句話,如果只從字面上理解,那就是作為中國人要熱愛自己的祖國。

如果引導學生聯系當時時代背景想的話,台灣剛剛光復,被日本人統治了五十年,許多台灣人不會說中文,不會寫中文,他們重新學習祖國的語言文字,「我是中國人,我熱愛中國」出自被日本人奴役了五十年的台灣同胞之口,那種真摯的情感,學生能從句子的語氣中體會到台灣人民熱愛祖國的一片深情,從而激起一種民族自豪感。了解相關背景知識對文本理解至關重要,而詩歌的主要內容,更是與背景知識緊緊相連。《最後一分鍾》講述的是1997年香港回歸前的最後一分鍾里,作者關於這一風雨歸程的回憶,並憧憬著香港更美好的明天。

由於學生距離1997年有一定的時間段,他們對背景知識完全是陌生的,根本無法體會詩歌蘊含的愛國之情。對此,我將背景知識的介紹和第三節詩歌內容緊緊聯系在一起,讓學生體會當時中國的衰敗和承受的一切一切的屈辱。果然,學生就理解這段話的含義,朗讀詩歌時飽含感情,個個義憤填膺,

5、聯系實際,深化主題。高年級課文中一些句子比較深奧,如果僅鑽字眼很難把握句子的准確含義,即便能「擠」出來一點,也讓句子的含義顯得空洞而蒼白。所以,根據孩子的認知規律,理解句子可以由淺入深,層層剝繭,把文章的內容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感受去理解,才能體會得更真切。

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主題是「生活的啟示」,每篇課文都包含著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教學本組課文,首先要引導學生走進文本,為文本中的人和事感動,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然後帶領學生走出文本,回到多彩現實中,聯系生活實際,感悟待人真誠、誠實做人的重要,師生共同努力,一起為生活這本書增添新的美好的篇章。

但是在人生旅途中,我不止一次遇到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這句話中的兩個「魚」,第二個「魚」為什麼加引號?誘惑人的「魚」:吸引人的,讓人喜歡的事物,諸如金錢、地位、名利……甚至是那些暫時能帶來一點方便的事。學校里考試,老師多給了分數,沒人知道;買東西時,售貨員多找了錢,去歸還,還是將錯就錯?過馬路時,紅燈亮了,但周圍沒有民警叔叔,沖過去,還是等?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在我們生活中的確會經常碰到。

理解重點句子方法還有很多,有時可以幾種方法並用。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課文類型、學生情況,抓住句子的特點,選擇各種方法引導學生多讀多思,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學生對重點句的理解能力。

三、教給學生表達對句子理解的技巧

學生理解得對,還要表達得好。一般來說,要分析句子的深刻含義,至少要寫出它在文章里的字面意思及表達出來的思想感情或深刻道理。

如寫對「頓時,石頭像雹子一樣,帶著五位壯士的決心,帶著中國人民的仇恨,向敵人頭上砸去。山坡上傳來一陣嘰里呱啦的叫聲,敵人紛紛滾落深谷」這一句的理解,大多數學生會根據字面寫出諸如「把石頭比做「雹子」說明石頭多,寫出了戰士們的決心、仇恨」這一類句子,但這只是字面意思,還要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為什麼不把石頭比做「雨」,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及作者在字里行間表達的思想感情。作者把石頭比做「雹子」說明石頭砸下非常密集、非常迅猛、非常有力。這兩句話充分體現出五壯士英勇殺敵的決心和與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這樣對句子含義的理解才算表達得比較完整。

對於運用比喻、擬人、反問等修辭手法的句子,最好點明所用修辭手法和作用。如寫對「還有什麼別的話比這句最簡單的話更能表達我此時的全部感情呢?」一句的理解,這是一個反問句,「這句最簡單的話」即「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意思是說:沒有別的話比這句最簡單的話更能表達自己這時的全部感情。要點明這句話是用反問語氣強調肯定只有「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才能表達作者此時的全部感情。

理解蘊含 哲理的句子 ,題目中往往會要求「聯系實際」談理解,如果有這樣的要求,那就要提醒學生別忘了舉生活中的一兩個事例印證其闡述的道理。事例可以是自己親身經歷的,也可以是聽到或看到的。

給學生歸納一首《歌訣》:理解難句有訣竅,了解背景很重要;上下內容須兼顧,不可孤立把義找;關鍵詞語不放過,一點擊破全知曉;聯系自己親實際,舉例說明更貼切;文章中心要考慮,修辭作用莫忘掉。

小學怎麼理解語文裡面的句子

一、配合演示動作,幫助理解句子

個別句子中帶有連續動作,不容易理解,教師一般採用一邊讀句子一邊通過做動作演示,來輔助理解句子意思。在讀時,教師只要讓學生們加一個動作演示一下,表情表演出來,再現課文情境。教學《狼牙山五壯士》「壯烈跳崖」一節,教師可先以悲憤的語調朗讀,引導學生體會悲壯動人的情景,再現五壯士頂天立地的高大形象;還要通過表演「砸、帶著、昂首挺胸、相繼從懸崖往下跳」的動作,引導學生從壯士的群體形象中體會豪邁的氣慨,激發壯烈的情懷,受到革命英雄主義的教育。

學生憑借多種感官,從教師的體態語言中感悟情感,產生共鳴。又如教學《董存瑞捨身炸暗堡》一課,教師以剛勁有力的手勢,堅毅的表情,再現董存瑞托起炸葯包時視死如歸的視覺形象,讓學生從感知中品味催人淚下的英雄壯舉,激發慷慨的情懷,形成與英雄心靈相通,與課文感情相融的心境,油然升起對英雄的崇敬之情。

二、結合教材安排,強化單項訓練

語文新教材重視對學生進行學法的指導,對於學習理解句意的方法,也分別按不同年級、不同階段,循序漸進地安排在具體的單元、課文中進行。對於教材中出現的學習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教師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數,注意前後銜接,有的放矢地進行單項的強化訓練。

三、四年級主要是通過讀句子 說說 、聯繫上下文說說、學習提問題、體會標點符號的作用、先回答問題再說說、學習比喻句、想想句子之間的關系、分析句子結構等方法來理解句子。那麼,這些學法的指導一定要落在實處。盡管有的方法平時也一直在用,但學到了就應該重點地加以訓練,一步步加以規范。如學習比喻句的方法。在一、二、三年級的課文中已經出現了大量的比喻句,學生一般都能判斷這一句是不是比喻句,也知道用了比喻句文章寫得好。

四年級上學期的《荔枝》一課中第一次出現了要求學生學習比喻句。教師出示這一比喻句:「漫山遍野的荔枝林,一片濃綠中掛著無數紅艷艷的果子,好似迸跳的火星兒,又像一顆顆紅寶石。」首先,學生判斷出這是一句比喻句。然後,要求說出「句中把無數紅艷艷的果子比作什麼?」最後,說說「通過打比方,說明了什麼?」教師歸納,學習比喻句就按這三步來說――這是一句比喻句;句中把什麼比作什麼;通過打比方,說明了什麼。

於是,教師讓學生從這篇課文中,從以前學過的課文中找出大量的比喻句,就按這三步進行大面積的強化訓練,做到人人會說,人人會理解比喻句。在以後學到比喻句或課外閱讀中讀到比喻句時再鼓勵學生運用這一方法,去說說,去理解。學習理解句子的意思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材的安排上也注意了這一點。就如學習比喻句,四年級的要求是這樣的,到了五年級,那就要在現在學的基礎上加深,要求學生說說「這樣比有什麼好處」。所以,教師應該知道每一個階段的要求,掌握好尺度。

三、鼓勵積累運用,進行綜合訓練

葉聖陶先生說:「凡為教,目的是達到不需要教 」之所以要教學生理解句子意思的各種方法,目的就是讓學生自己會理解句子的意思。為了鼓勵學生積累各種方法並加以靈活運用,我就採用綜合訓練的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用多種方法去理解一個句子的意思。

如四年級《蝴蝶王國》中的一句:「每天,太陽一出來,就可以看見數不清的色彩斑斕的蝴蝶,在樹林花叢間,山石溪水邊,翩翩起舞,把谷底的綠草和野花全遮蓋了,真像仙女從空中撒下密密麻麻的花朵一般。」學生們根據課後要求,通過理解句中劃橫線和浪線的詞語理解了句子的意思是說蝴蝶多而美。接著,我就讓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 其它 方法來理解。這一下可熱鬧了。有的用學習比喻句的方法,有的抓關鍵詞來說,有的通過想像來理解,還有的做動作來說,思路一下子活躍了起來,學習任務在一種輕松、踴躍的氣氛中完成了。當然,還可以把綜合練習設計成一個個游戲,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對已學過的知識作一次回顧與 總結 ,從而「溫故而知新」。

學生知道了,理解句子的方法是很多的,一個句子有時有幾種方法可以去理解,就看你方法運用得活不活,效果好不好。一種方法不行就要換一種去試試,有時就得把幾種方法結合起來去理解一個句子的意思。理解句子的意思是與課文教學緊密結合的教學活動。

四、鼓勵積累運用,幫助理解句子

要教給學生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去理解句子意思。 鼓勵學生積累並能靈活運用方法,去理解句子意思。如《鳥的天堂》一課的教學。教師提出這樣的疑:這棵榕樹到底有多大呢?鳥兒多,到底有多少?鳥兒為什麼能夠自由幸福地生活在這棵榕樹上?人們有常來這棵樹嗎?榕樹上正常棲息著多少種類的鳥呢?學生在課外通過看書、上網查閱資料、向人咨詢,動手量一量,不難了解到很多真實的內容。「這棵榕樹已經生長了500多年了,它的樹冠的遮蓋面積相當於200多間教室那麼大,真是一棵罕見的大榕樹啊!」「這里的鳥的確很多,據有關資料介紹,在這棵樹上大約生活著10萬只鳥,鶴有七八萬只」。

㈤ 如何加強小學語文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是以識字為重點。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一、採用多種途徑,讓學生「樂」學。 識字的願望,這要求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採用多樣的教學方法,交給學生多樣的識字方法,帶給學生識字的樂趣。愛因斯坦說過:「對於一切來說,只有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語文課程標准》也把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列入教學的第一目標。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有意注意持續的時間很短,因此,一堂課中如何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採用多種途徑,讓學生「樂」學。
1、創設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
要想讓學生喜歡識字,首先得讓學生沒有心理負擔,敢於在課堂上暢所欲言,因此創設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至關重要的。只有親近學生,才能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接受知識。實踐證明,在這種氛圍下進行的學習,學生的興趣濃,主動性高,往往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採用直觀的教具,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低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較差,單憑教師的講述或學生的想像,很難對某個字產生深刻的印象。遵循教學的直觀性原則,恰當地運用直觀教具,如字卡、詞卡的運用,尤其是電教手段,可以使復雜、抽象的教學內容顯得比較簡單,明確和具體。艷麗的色彩、生動的形象、動聽的聲音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不僅大大提高了學生識字的效率,還能很快領悟字詞的意思。實踐證明,採用直觀的教學方式,能使生字的出現更為形象、自然,符合學生的形象思維,因而形成的印象就更為深刻。
3、多表揚鼓勵
低年級學生思想單純,愛聽好話,只要教師一表揚,便勁頭十足,往往會有出色的表現。特級教師高林生曾在一次講座中說過:「要學會『哄』孩子」,「要准備一百頂高帽給學生戴,要真心實意地給他們戴」。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以表揚為主,我常掛嘴邊的是「你回答得真好!」「你真棒!」「你真能幹!」「你真了不起!」「有進步了,老師真為你高興!」……有時,學生說得好,我還會和學生一起鼓掌,於是學生學習的興趣就更濃了。
其次,要讓學生「會」學,必須運用多樣的識字方法。
二、運用各種方法,讓學生「會」學。
學生的興趣有了,還得把生字正確識記下來,那麼該如何指導學生正確識記字詞呢1、請教法傳統教學往往採取教師教,學生學的方式,識字教學也同樣如此:教師先出示某個字,直接告訴學生這個字哪邊容易出錯,應該注意些什麼。這樣,學生就處於被動接受的狀態,即使當時記住了,也很容易遺忘,因為他並沒有經過主觀的努力。只有經過自己的思考所獲得的知識才會印象深刻。「授之以魚,只供他餐;授之以漁,終生受益」。因此,我在教學中,逐步教給學生正確的學法,先扶後放,嘗試讓學生自己做小老師,讓他們自己想,自己說。一個個「小老師」都能獨立發現問題,並提醒其他同學注意生字的寫法,其涉及的方面有很多,諸如多一點、少一點、多一撇、少一撇之類的筆畫錯誤,形近字和同音字相混淆所產生的錯誤等。「小老師」們的興趣很高,「學生」們的興致也很高,課堂上常常小手林立
2、形象記憶法
識記生字的過程很枯燥,如果採用比較形象的描述,直觀的演示或聯系生活實際的話就比較好理解了。前不久我看過一篇文章,作者介紹他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先生教「紙」字後,很多學生會多加一點,並且屢教不改,於是有一天,那位先生帶來一張白紙,用飽蘸墨汁的毛筆在上面狠狠點了一下,紙上馬上出現了一片污跡。先生說:「現在這張紙已有了『污點』,是廢紙一張,沒用了。」隨手一團,扔進了廢紙簍。從那以後,學生沒犯過此類錯誤,並且也給作者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這就是一個比較突出的例子。
3、看圖認字法
在新編小學語文第一冊教材中,把識字和認識客觀事物結合起來,大量運用各種插圖,如看圖拼音識字,看圖學詞學句,看圖填空組詞等。圖畫是客觀事物在紙上的具體反映,它同文字一樣也是一種表現形式,而且能比文字更形象地直接作用於兒童的感官,符合一年級小學生思維的特點
4、復習鞏固法
學生的稟賦各不相同,一堂課下來對於生字詞有的只需讀過或抄過一遍便能很好地記住了,而有的則需反復地練習以加深記憶。不過當時學得再好,時間一長,如果不去再現的話,也會逐漸遺忘。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表明,遺忘的進行過程是先快後慢的,所以組織學生適時復習便顯得至關重要。復習最基本的方法是讀、抄、默,在熟讀的基礎上做到正確地抄寫並默出來。當然抄是不行的,而許多學生卻偏偏喜歡這樣做。因此教師得教給學生正確的方法,比如說要抄三遍,第一遍可以讀著抄,第二遍則可以默寫,然後檢查一下正誤再默第三遍。實踐證明,許多原來抄的學生改用這種方法後,在默寫字詞時,准確率提高了許多。
5、歸類識字
從我們的漢這字的造法來看,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幾種,都有一定的規律,教學時,我們如果能夠幫助學生進行適當的歸類,即對學生提高識記效果有很大的幫助,又可以讓學生舉一反三,擴大識記的范圍。例如:要認識的「江、河、湖、海、溪」,都帶有「三點水」。教學時,我就引導學生觀察、發現這些字的共同點和不同點,使學生得出結論「這些字都帶有『三點水』的字,都跟水有關系」。同時進行拓展,讓學生想一想還認認那些字帶有「三點水」,然後進行了效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認識了本課的生字,而且還認識一些課外的生字,拓寬了識字面。
總之,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動力;有了學習方法,就有了學習的效率,這樣識字課也一樣有味道。

希望幫助得到你。。。

㈥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

語文教學和學生生活聯系起來
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的結論,更要理解知識發生和發展的過程。教學時,教師要善於創設旅消鄭探究情境,誘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從中得到探索者的收獲,發現者的歡樂,勝利者的喜拆頌悅。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指出:教師應以形成良好的課堂橋逗心理氣氛為己任,使學生更加充分地、熱情地參與整個教學過程。

㈦ 語文教學設計中指導學生理解句子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語文教學設計中,指導學生理解句子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結合法、分析法、聯系法三種。
1、結合法。指結合上下文來理解句子含義的方法。含義深刻的句子一般是在事件或情節的推進中呈現在讀者面前的,能引起讀者思考,引發讀者感悟。教師在設計教案時,可以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細細品讀,從而理解句子的含義。例如課文《萬年牢》中結尾有這樣一句話:「父親教導我做萬年牢,就是要做個可靠的人,實實在在的人。」教師要引導學生聯系前文,理解父親的教導是做事實在,做人實在,做生意實在。
2、分析法。指抓住關鍵字詞體會句子含義的方法。抓住關鍵字詞,也就抓住了句子的句眼,把住了句子的「脈」。關鍵字詞分析透了,句子理解起來就簡單了。例如課文《跨越百年的美麗》文中有這樣一句話「為了提煉純凈的鐳,居里夫婦搞到一噸可能含鐳的工業廢渣。」教師在設計教案時,要引導學生抓住「可能」這個關鍵詞,進而體會到居里夫婦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這種對科學執著的精神。
3、聯系法。指的是聯系生活實際揣摩句子含義的方法。學生的生活經歷和體驗是學習語文的資源庫。有些句子在教師無法用言語闡明時,可以引導學生用自己的體驗來理解。例如《落花生》一文中有一句話:「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理解這句話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出清潔工人不講體面卻對人有好處,一些小偷,雖穿得體面但對別人沒有好處的話。
語文教學設計中,教師指導學生理解句子含義的方法還有一些,可以與結合法、分析法、聯系法配合使用,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理解句子能力的目的。

㈧ 小學語文閱讀理解方法有哪些

閱讀水平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特別是到了高年級,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理解 方法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理解方法

一、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瞻前顧後」法:

所謂「瞻前顧後」具體是指聯系 文章 前後文的 句子 明確詞義,在具體語境中揣摩詞義的變化,用自己最通俗的語言表達出來。 其實解釋詞語的方法有很多:找近、 反義詞 ;抓住關鍵詞解釋等,在基礎部分復習時大家一定要注意基礎字詞的掌握。

二、理解句子的含義,談談自己讀句子的體會——「字面+中心+生活實際」法:

所謂「字面+中心+生活實際」指的是——先理解句子的字面意思,解釋句中的關鍵詞語,連詞成句;再聯系文章前後的內容來解釋句子,聯系文章中心來理解句意;最後要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談感受:作者寫文章的目的肯定是要表達自己的情感,或者說明一個道理,希望與我們達到共鳴,這就要求我們要會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體會。

三、概括段意(內容)的方法:

1、組合法:將每一自然段(層)的意思疊加起來,就是這一分段的意思。最好用「誰做什麼」的語句格式來表達。

2、摘抄法:找到這一段的中心句,一般是總起句或者 總結 句,來概括段意。

3、拓展法:文章中心句可以幫助你進行概括段意,圍繞文章的中心句,找出每一段的中心詞,與文章中心句掛鉤聯系,用拓展的方法來概括段義。

4、概括段意的要求:

(1) 從文章內容的角度出發,不能直接從寫法和中心出發,如寫《盧溝橋烽火》,不能寫成:本文用對比的方法敘述了我軍和敵人在盧溝橋打仗的清況。

(2) 不能寫成提綱式,如:這段寫了盧溝橋烽火的戰爭起因。

(3) 用陳述句的形式表達,不能用疑問句的形式寫,如:這段話寫了我軍為什麼要和日軍在盧溝橋開戰。

四、理解文章中心的方法:

1、寫人是為了表達人物的思想、品質、精神,自己讀文章的時候用幾個詞語通俗的表達一下,提醒自己這幾點在回答問題的時候不能忘記寫。

2、寫事情的文章,主要表達的目的是情理,自己讀時要多想幾點,盡量考慮周全,從文章中不同的人物身上找情理,站在不同的人物角度思考問題。

3、寫景的文章多半是表達自己的情感,對祖國,對家鄉……的熱愛或者懷念。

4、寓言、童話多半是說明一個道理,一定藏在文章中,自己要好好領悟。

5、詩歌閱讀多半抒情,自己看看作者是向誰抒情,根據不同的對象抒發什麼樣的情感,表達要清楚。

6、說明的閱讀多半是事物、事情的說明,提醒我們該怎麼做,今後要注意什麼,相對來說簡單明了。

五、回答問答題的方法:

1、回答「從哪裡看出來……」的題型:

首先找到問答中的關鍵詞語,就是「抓手」,然後在文中勾畫出來,再在這個關鍵詞語的前後找語句回答,回答時記住:一定要先把語句抄下來,接著再寫出自己的理解。

2、回答「為什麼」的題型:

回答時要寫清楚:因為……所以……。這是答題的要求,也是答題的習慣,一定要記住。因為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是文章本身內容所顯示的原因,二是文章中心所揭示的原因,每一方面至少都要考慮兩點以上,或者記住文中有幾個人物就從每個人物身上找出要點去回答。

3、回答「怎麼理解……」的題型:

首先從文中理解,把文章中的這句話用最通俗的方法再說一遍——可以給這個句子換個說法,也可以給這個句子作出解釋;然後根據文章的中心思想再理解這個句子,說出自己的看法;最後可以聯系生活再延伸開來說出一些道理。

六、閱讀 說明文 的方法:

說明文的考核一般都是考核說明的順序,說明的方法,使用說明方法的好處。這樣的閱讀題答案其實就那麼幾個,孩子們掌握起來一點也不困難,只要細心就能很快又准確的完成閱讀任務。

2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理解方法

一、 快速閱讀 的基本技巧

1、避免發聲。出聲閱讀是影響閱讀速度的重要因素。實驗統計表明,朗讀的速度最快每分鍾只能達 到200字,而默讀每分鍾可達800字左右,是朗讀的4倍。因此,提高閱讀首先要學會默讀。

默讀的關鍵在於避免出聲,有的人在讀時雖然聽不到有明顯的出聲 現象,但是仔細觀察會發現他的唇或舌在動,說明其閱讀仍有不易覺察的潛在發聲現象,這仍會影響到閱讀的速度。在實際閱讀訓練中,要有意識地克服唇動、舌動的現象。

2、減少注視點。閱讀過程中,眼睛是以快速眼跳運動的方式進行的。其中眼跳運動的時間只佔 10%,而眼睛停留在各個注視點上停頓的時間佔到總時間的90%。可見,眼睛主要不是靠眼跳的運動,而是通過眼跳中的注視停頓來獲取信息。

這樣,減少一行乃至一頁文字中的注視點,也就相應使得視覺幅度擴大,每次眼停獲得的信息增多,從而可以節省閱讀時間,提高閱讀的效率。

3、縮短眼停時間。眼停時間是指眼睛在每個注視點上停留的時間。減少停留的時間,也會相應提高整體閱讀的速度。

4、避免回視。回視是指眼跳經過某一注視點後又重新返回。回視的次數越多,閱讀的速度就會越慢。因此,必須努力克服回視的毛病。一般來說,回視的出現是由於注意力不夠集中、閱讀缺乏自信,總擔心沒有完全看清楚。要避免回視,就應從這些方面多加註意。

二、快速閱讀的主要方法

1、瀏覽法。瀏覽法是指對一般不需要細致了解的書籍,只是從總體上粗略掌握書中大概內容的一種閱讀方法。它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廣泛地了解信息,有助於開闊視野,是博覽群書所常用的重要方法。

瀏覽閱讀主要是重點注意文中的一些關鍵位置:

一是篇名,包括文章的題目和書名,題目是文章的眼 睛,往往集中概括了全文的主要論點、主要論題或是主要內容等。通過研究題目,可以對文章或書籍有一個總體的認識。

二是目錄、序言、提要、索引等,這些將會幫助讀者對文章或書籍大體框架、基本思路有所了解。

三是正文,這一部分瀏覽的關鍵主要是開頭、結尾以及中間各段落起首的中心句。將這些關鍵部分瀏覽完畢 後,會對文章或書籍形成總的印象,如果經回憶有不夠完整的地方,或有值得深究之處,可再作必要的重點補閱。

2、掃讀法。掃讀法是指對文章內容一目數行、一目十行地掃瞄,以大容量獲取信息的一種快速閱讀方法。

掃讀法不像傳統閱讀方法那樣逐字逐句地來讀,而是將眼停的視域盡可能擴大,將幾行文字、一段文 字甚至整頁文字作為每次眼停的注視單位,在快速掃視中獲得對文章或書籍的總體印象、整體理解。這種方法最快可以由數行掃讀達到一頁一頁掃讀,逐頁掃讀的方法又稱為面式閱讀法。

由於擺脫了個別字句上的語意糾纏,這種方法不僅提高了閱讀速度,而且並不像有些人擔心的那樣會影響理解程度,很多時候甚至比逐字逐句 閱讀更能夠把握文章內容的精髓。

掃讀法閱讀的速度非常快,但要熟練掌握這種方法必須經常專門訓練,比如經常做一些視力擴展訓練,在平時閱讀時要注意克服逐字逐句閱讀的習慣,有意識地擴大每次眼停的視野范圍。利用舒爾特數字表等進行專門的視力擴展訓練,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3、跳讀法。跳讀法是指跳過一些無關緊要的部分而直取讀物的關鍵性內容的一種快速閱讀方法。

跳讀與掃讀不同,掃讀是逐頁掃視,而跳讀則是有所取捨地跳躍式前進,只停留在那些最有價值的內 容上閱讀,其他次要內容則大段大段甚至整頁整頁地略過。所以,善於運用跳讀法閱讀,不但可以提高閱讀速度,而且能夠很快抓住關鍵,把握文章要旨。

跳讀的具體方法有多種:可以抓住標題、小標題、黑體字等關鍵處跳讀,這些往往都是文中主要內容、中心題旨所在;可以根據關鍵詞語的提示閱讀,有關鍵詞語的地方大都是同閱讀者所關心的內容或問題聯系最密切的;可以重點在篇章的開頭、結尾,文中段落的首句或尾句跳讀,這些常常是議論性文體的主要觀點或論據要點的所在;

可以沿著情節發展線索跳讀,如在 記敘文 體中情節之外的純景物、人物的大段靜態描寫可直接略過;可以根據語法結構的提示跳讀,通過結構詞語的幫助來把握書中 的思路,如「由此看來」、「總之」等就可提示讀者很快找到關鍵性的總結句。

4、尋讀法。尋讀法是指為得到急需的有關資料,在眾多相關書籍資料中搜尋查找的一種快速閱讀方法。

尋讀法是日常工作和學習中經常使用的一種快速閱讀方法。我們在辭典中查閱某個字詞的意義或讀 音;在報紙上查看當天的重要新聞;在電視報上了解想看的電視節目;在產品 說明書 中查訊某個故障的排除方法;在某本書中通過目錄提要尋找自己最感興趣的內 容;在寫作中搜集需要引用的有關資料等時,都會自覺不自覺地用到尋讀法。

尋讀時,要在快速掃視書頁的過程中,能夠很快地對自己所要查找的某些問題的細節如人名、地名、事件、年代、概念術語等,作出識別判斷。這種快速篩選識別信息的能力,需要在閱讀實踐中不斷鍛煉提高。

5、猜讀法。猜讀法是指在讀書讀文章時,以所了解的題目或已看的前文作為前提,對後面的內容預作猜想,然後將其與後文實際內容進行印證比較的一種閱讀方法。

猜讀法使讀者角度轉換為作者,為作者設身處地地考慮作品內容的安排,這就使閱讀活動始終處於高 度活躍的積極思維狀態,有助於鍛煉提高讀者的認識判斷能力、創造能力。隨著猜讀准確性的提高,讀者在閱讀中領會把握作品內容的時間就會大為減少,因而猜讀的能力對提高快速閱讀能力也會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猜讀法最常見於情節類的作品閱讀中,如《老人與海》中在讀到桑提亞哥剛遇到鯊魚之時,讀者便可以猜想作 者會怎樣寫他與鯊魚的較量?最後結局會是如何?其他類型的作品,也可用猜讀法閱讀。讀議論性文體時,可以先由題目設想作者怎樣提出論點,採用哪些論據,用什麼方法來具體論證。

運用猜讀法時需要注意,猜讀要以原文的某些材料作依據,不能毫無依據地憑空亂想。猜想之後,要 在原文的相關處重點閱讀,將猜想與原文的內容進行對照,一致便說明自己較好地准確理解了作品,不一致則說明自己的理解或作者對內容的處理有問題。

在不斷的猜想、比較、總結中,猜讀能力會不斷提高,思維能力與創造能力也會得到很好鍛煉。

三、快速閱讀需要注意的問題

第一、要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快速閱讀不只是求速度,還要求達到理解的程度,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就很難保證在極短的時間內能夠對內容理解,更談不上對內容的記憶和掌握。因此,閱讀的速度越快,就越需要讀者的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這對於保證快速閱讀的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提高整體識讀的能力。閱讀速度的提高,與閱讀者的整體識讀能力有著很直接的關系。逐字逐 句讀書的習慣使注視點增多,眼跳次數增多,勢必影響閱讀的速度。而如果將許多字詞、一句或數句甚至一段作為一個整體來識讀,就會大大減少注視點和眼跳次數,使每次眼停的閱讀視野擴大,閱讀速度也會成倍地提高。

因此,在閱讀中注意養成整體識讀的習慣,也是提高快速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

第三、正確處理好閱讀速度與理解、記憶的關系。我們所說的快速閱讀,當然是在理解、記憶基礎上 的閱讀。如果拋開了對所讀材料的理解和記憶,而單純追求速度,那這個速度即使再快也是沒有意義的。因此,提高閱讀的速度,一定要處理好速度與理解、記憶之間的關系。

快速閱讀必須以一定的理解水平、記憶掌握能力為前提。一般來說,快速閱讀的理解率應保持在70%左右的水平。

3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理解方法

第一步:理解字詞在文章中的意思

1.理解文中重點詞語的含義。

2.根據要求,在具體語言環境中選用合適的詞表情達意。

3.能對某個詞運用的好或差進行評價。

小學生語文閱讀技巧基本功之——理解 詞語意思 ,領會文字魅力

如何理解詞語在文中的含義呢?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聯繫上下文,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

二、結合特定語境,分析詞語含義。

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詞義,應該先找出該詞語所在的具體的語句或段落,然後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特定含義。

三、聯系時代背景,理解詞語意思。

四、注意感情色彩,明了詞語意義。

很多詞語富含感情色彩,但詞語的感情色彩不是固定的,帶什麼感情色彩,常常取決於它所處的語言環境。

五、結合修辭手法,理解詞語意義。

理解"重要詞語",一定要弄清詞語的比喻義(要搞清其比喻的對象,即本體)、引申義、雙關義(諧音雙關還是語意雙關)、象徵義(象徵的對象是什麼)、反語義以及色彩義(褒貶互換)等等。需要提醒的是,找出之後,一定要代入原文中進行檢驗,確保理解到位。

最後需特別指出的是,在解決實際問題時,一定要總體上把握語境,切不可脫離語境。另外就是要注意多種方法的綜合使用。

第二步:理解文章的表達技巧

1.學會分析文章的敘述方式及其作用;

2.學會分析描寫(描寫對象、描寫角度)及其作用;

3.學會分析文章所用的修辭手法及其表達效果。

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寫作特點,閱讀一篇文章,除理解主要內容和表達的思想感情外,還要領悟是怎樣表達的,這樣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寫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一、了解文章的基本表達順序。

好的文章,表達順序的安排,有利於表現文章的內容,有利於表達思想感情。常見的表達順序有:從記敘文敘述角度看有:順序、倒敘、插敘、補敘、分敘。

1.順序,是指按照事情發展的時間先後順序來敘述,也就是按事情發展的先後敘述。這種敘述方法容易把文章寫得條理清楚,脈絡分明,利於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2.倒敘,是把事情的結果或事情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寫,然後再按事情發展的順序進行敘述。如《月光曲》、《燈光》等。倒敘可以造成懸念,引起讀者強烈的閱讀興趣,突出重點,造成強烈的印象。

3.插敘,是在敘述的過程中,根據需要插入一段有關的事情。例如《凡卡》一課,在敘述凡卡寫信的過程中,插入了凡卡對爺爺的回憶,對農村美麗夜景的回憶和與爺爺一起砍聖誕樹的回憶。

4.補敘,是對敘述的任務、事件、情節等做簡短的補充說明,如《小英雄雨來》一課,鬼子走後,人們找雨來的屍首,沒有找到,發現雨來沒有死。之後對雨來沒有死的原因做了補充說明。這一補敘,突出說明了雨來是機智勇敢的孩子。

二、描寫

正面描寫:正面描寫,又稱"直接描寫"。文章的描寫手法之一,與"側面描寫"相對。它主要是指對人物的肖像、心理、語言、行動以及對事件、環境、氣氛的直接描繪。

側面描寫:是指不從正面去描寫人物,而是從對其他人物、事件的敘述和描寫中渲染氣氛、烘託人物的描寫方法。

自然環境描寫,又稱景物描寫,是對人物活動的自然景物進行的描寫。

三、修辭手法

1.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體的、淺顯的、熟悉的、形象鮮明的事物去說明或描寫抽象的、深奧的事物。這樣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寫得更生動、具體。

2.比擬:根據想像把物當作人來寫,或把人當作物來寫,或把甲物當乙物來寫。前者叫做擬人,後兩者叫做擬物。

3.排比:運用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結構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關,語氣一致的句子或片語,排成一串 這樣的句子可以加強語言的氣勢,表達強烈的感情,增強語言的感染力。

4.誇張:對描寫的事物有意識地加以誇大或縮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徵,表達作者的感情,引起讀者 的聯想,加深印象。

5.設問:為了引起讀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問題,再自己進行回答。即自問自答。

6.反問:將明確的意思用問句的形式表達出來,即只問不答,問中有答。

7.引用:為了完整地表達某個意思,把 名言 、史實、資料、熟語、詩詞、 典故 等,有選擇地安插到自己的文章中,這種修辭方法叫做引用。

第三步:分析文章句段的作用

1.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2.根據要求,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理解句子表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並能對精彩句子作一點賞析。

理解句子是提高閱讀能力的基礎,也是現代文閱讀題中的必考題型。如何准確理解句子,正確解答這類試題呢?下面分別從試題題型和解答方法兩方面進行講解。

一、理解句子類題型

1.理解句子含義

所謂理解句子含義,指的是既要說出句子的表層意思,又要說出句子的深層意思。

2.理解句子表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表達作者對生活的看法或情感,作者是通過文章中的詞語、句子來表達基本意思和情感的。

3.談談自己的體會

這類句子多是文章的論點、觀點、議論句、抒情句、主旨句等,多以主觀題出現。

4.指出句子在文中的表達作用

這類句子多是在文章結構中起著關鍵作用,比如過渡銜接、前後照應、揭示主旨、升華主題等。

5.指出句子運用的修辭方法及作用。

二、理解句子解題方法

(這個知識點在六年級秋季班已經重點講過,本講中,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即可)

1.要抓住句子中的關鍵性詞語。

在理解句子時,先抓住句子中的重點字詞去理解,重點字詞理解了,整個句子的意思就弄明白了。

2.聯繫上下文來理解。

有些句子的含義與上下文有著密切的關系,理解這樣的句子,不能把它們單獨抽出來,脫離文章孤立地去理解,而應該把它放到文章中,聯系全文的內容來理解。

3.聯系時代背景來理解。

有的文章要與當時當地的情況聯系起來才能理解。如"趕集"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料想四年以前該不會有這些東西吧"四年以前是什麼時候呢?文章寫的是解放初期農村面貌的迅速改變,農民的生活的不斷改善,從而歌頌了領導好。

4.緊扣文章的主旨來理解。

文章的主旨是作者的寫作意圖,也就是作者的觀點、態度和看法。它是用來回答"為什麼要寫"。用文章的主旨進行牽引,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理解句子的含義。

三、理解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通常包括以下內容:

1.句子處於文首,起著開篇點題、渲染氣氛、埋下伏筆(作鋪墊)、設置懸念、總領全文的作用。

2.句子處於文中:起承上啟下、總領全文、總結上文的作用。

3.句子處於文末:點明中心、深化主題、照應開頭。

4.句子對於上文:照應上文、首尾呼應、總結上文。

5.句子對於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筆、作鋪墊。

6.句子對於上下文來說:承上啟下。

第四步:把握文章內容,領會文章中心

1.學習概括文章中心的方法。

2.通讀文章,把握文章內容,在掌握方法的基礎上,概括文章的中心。

文章的中心思想即是作者的寫作目的。作者的寫作目的一般有:通過文章反映人物思想品質;揭示某些事件意義;說明道理;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等等。我們要歸納中心思想,首先必須讀懂課文的主要內容、段意或課文的中心句,以此概括中心,或從審題、課文開頭、結尾、重點段、議論等部分入手來概括中心。

4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理解方法

(一)突出情感因素

這是閱讀內容的情感性決定的。語言是一種工具,這是人們的共識。但是我們更應該強調語言工具的功能本質,即表情達意。以語言文字為表達形式的各類文章,特別是詩、詞、歌、賦、小說、劇本等文學作品,其中無不蘊含著作者對人、事、物的強烈的思想感情和主觀態度,無不以情動人,以情寓理,這是語文閱讀教學在教學內容上與數理化等其他學科教學的顯著區別。

欲使語文閱讀教學生動活潑,富有感染力,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願望,從而產生學習語文的內在動力,必須在閱讀教學中突出情感因素,以情動人,教出情味。

不論是教寫人的還是記事的文章,擬或是教說明文或 議論文 ,都應該引導學生領會、體驗課文的語言形式所傳達的作者的憎愛之情,褒貶之義,使學生在情感體驗過程中理解字詞句篇的含義和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二) 引入情境,激勵思維

這是閱讀思維的情境性所決定的。閱讀教學過程中 思維訓練 的規律與其他學科有根本的不同。其他學科的思維訓練只是把語言作為媒介,通過對本學科的概念、公式、定理或理論、觀點的分析、比較、綜合、歸納、抽象、概括等活動來實現的,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思維訓練則是直接通過語言訓練來實現的。

用語言教語言是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表現形式,語言本身不只是傳授知識的媒介或憑借,更主要的又是教學內容。學生接受、理解課文語言所傳達的情感信息,不論是感性的還是理性的,首先需要通過感知、體驗、聯想、想像等思維活動方式,進入情境,才能真正領會和理解。

閱讀教學的這一特殊規律要求閱讀教學,尤其是記敘文和文學作品的閱讀教學,必須貫徹情境熏陶,激勵思維的原則,同時也賦予了閱讀教學過程中思維訓練的特定內容和形式,即以具體可感的形象、畫面、聲色、情態、情節、場面等,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境,激勵學生思維,使其產生思維樂趣。

當然,閱讀教學也離不開 抽象思維 ,也不應忽視培養學生比較、分析、歸納等抽象思維的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實際教學中,一般教師往往只注意課文中的理智因素,而忽視了蘊含於字詞句篇中的情感因素,其結果是:本來極其生動、情感強烈的作品,經過肢解、剖析,只剩了乾巴巴的幾條筋。

這種單調枯燥的情緒體驗,又怎能不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乃至最終喪失學習語文的動力呢?以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境的方式激勵學生思維,使其產生思維樂趣,主動自覺地去獲取知識,鍛煉思維能力,這既是閱讀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也是閱讀教學藝術的生動體現。

只要這樣才能將「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將「不會學」變為「善學」。所以,有 經驗 的語文教師總是根據教學內容、目的和學生實際,想方設法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開啟學生思維,象導游一樣,一步步將學生引向柳暗花明之處。

(三)聯系生活,激勵學習

作為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合稱的語文,是聽說讀寫的工具,以語言文字為表現形式的課文是現實生活的反映。因此, 語文知識 和語文技能與人們交際的需要密切地聯系著。所以,閱讀教學藝術的根本目的和出發點也應該是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需要,使其產生學習語文的內在動力。

閱讀教學不能為教課文而教課文,為教知識而教知識,必須緊密聯系日常生活實踐,特別是讀寫聽說活動,把課文中蘊含的語文知識和語文技能活化為呈現在學生面前的一盤盤美食甘味,使學生真正認識到「學屬所需」、「學有所用」,從而產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主動自覺地去獲取知識,並積極運用所學知識,發展自己的語文能力。

如一位教師講《落花生》一課,針對學生普遍感到 作文 選材難這個問題,自始至終圍繞作文選材進行講讀,使學生認識平時留心觀察和勤於積累是獲得寫作素材的重要來源,一堂課講得生動活潑,學生學得津津有味。

(四) 講究口語藝術

這是閱讀教學語言的示範性對語文教師的起碼要求。前蘇聯 教育 家馬卡連柯說:「同樣的 教學方法 ,因為語言不同,就可能相差十二倍」。蘇霍姆林斯基也曾強調:教學語言「在較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語文教學的基本手段是教師以自己活的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語文能力,進行思想教育和審美教育。

即使在現代化教學手段普遍應用的時代,語文教學這一基本方式和特點也是不會改變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語文教學,尤其是閱讀教學,永遠都是語言運用的藝術。

閱讀內容的情感性和閱讀思維的情境性要求閱讀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語言必須准確、鮮明、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時又具有清晰嚴密的邏輯性,能夠再現作品中的形象和畫面,成為作品中的語言文字所敘述、描寫的形象、畫面的藝術再創造,從而能夠引起學生的聯想和想像,幫助學生理解作品。


㈨ 小學語文常用的理解句子的方法有哪些

句子 構成了語段,語段構成了 文章 。讀懂句子是讀懂全文的關鍵。有些句子的含義與上下文有著密切的關系,只有顧及全篇,才能理解句子的含義。下面我為大家帶來了小學語文常用的理解句子的 方法 ,供大家參考。

1小學語文常用的理解句子的方法

一、要抓住句子中的關鍵性詞語。

如《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中有這樣一句話: 一位滿頭銀發的老奶奶,雙手拄著拐杖,背靠著洋槐樹,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我們可以抓住「焦急」和「耐心」這兩個關鍵詞。這兩個詞乍起來似乎矛盾,但它們卻反映了老奶奶急切想見到總理的靈車,以及不見繼車決不離去的那種對總理無比熱愛的感情。

二、聯繫上下文來理解。

有些句子的含義與上下文有著密切的關系,只有顧及全篇,才能理解句子的含義。在古詩學習中尤其如此,如「死去元知萬事空」,要理解它的真正含義還得聯系下文:本來就知道人死了以後什麼都沒有了,下文是:「但悲不見九州同」但感到悲傷的是沒有看到祖國的統一。

最後兩句是「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最念念不忘的是盼望南宋的軍隊能早日收復中原統一祖國,到地時家祭的時候不要忘記告訴你的父親。反映了作者臨死時念念不忘統一祖國的激情。

三、聯系實際,典型聯想來理解。

如《我的戰友邱少雲》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這位偉大的戰士,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也沒挪動過一寸地方,沒有發出一聲呻吟。

我們可以聯想自己被沸水或火星燙著時會迅速地把手縮回來以及劇烈疼痛的情景,而邱少雲在烈火燒達半小時之久卻能做到紋絲不動。足見他的高度紀律性及為革命勇於獻身的偉大精神。

四、從比喻、象徵意義中去理解。

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作者用「黑洞洞」形容舊社會非常黑暗,用「碰壁」比喻革命者沒有自由,到處受迫害。這是魯迅先生用詼諧的笑談來諷刺,抨擊舊社會的黑暗。

五、從聯系時代背景來理解。

有的文章要與當時地的情況聯系起來才能理解。如「趕集」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料想四年以前該不會有這些東西吧」四年以前是什麼時候呢?文章寫的是解放初期農村面貌的迅速改變,農民的生活的不斷改善,從而歌頌了領導好。

2小學語文常用的理解句子的方法一

1.從文章中心入手理解句子意思。

在 語文學習 中,學生常能接觸到借物喻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環境襯托等寫作手法,其中的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往往是與中心聯系最密切的句子,有的甚至點明了中心,因此可以把理解句子同中心聯系起來,會使學生對句子的理解更加透徹。

如《宋慶齡故居的樟樹》中「人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前來瞻仰宋慶齡的故居,也總愛在這兩棵樟樹前留個影,作為永久的紀念。」「人們為什麼總愛在她故居的兩棵樟樹前留影紀念」是理解的難點。

教學時,首先引導學生交流這兩棵樟樹的外形特點與「可貴之處」,然後交流搜集到的有關宋慶齡的資料,啟發學生將「樟樹——故居——故居主人」緊密聯系起來思考,找出樟樹的可貴品質與宋慶齡可貴品質的相似之處,學生不難發現,寫樟樹實則寫宋慶齡,這是一種借物喻人的寫法,人們在樟樹前留影紀念,表達了人們對故居主人宋慶齡同志的衷心愛戴和懷念。

2.通過變換句式理解句子意思。

句子中的句式多種多樣,常見的有疑問句、因果句、反問句等,教學中如果能採用變換句式的方法,就會淺化內容,降低理解難度,對理解句子內容,體會情感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如《滴水穿石的啟示》中的「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的人,在前進的道路上,不都是靠著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塊塊‘頑石’,最終取得成功的嗎?」可以引導學生把這句話改成「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的人,在前進的道路上,都是靠著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塊塊‘頑石’,最終取得成功的。」

將兩個句子比較著讀一讀,學生就會明白,只有目標專一,持之以恆才能獲得成功。

3.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句子意思。

有的句子所表達的內容和思想,與學生的認知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但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在教學時,如果我們善於發現其相通之處,並能引導學生利用生活實際加以理解,會使學生更好的理解作者所表達的含義。特別是在 說明文 中。

如《秦兵馬俑》一文,「在三個俑坑中,一號坑最大,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總面積有14260平方米。」讀完這句話,學生能初步感受到一號坑很大,但對其中具體的數字沒有什麼特別的印象,教學中我們可以結合學生熟悉的教室進行對比教學,如我們的教室大約60平方米,一號坑的面積大約相當於238間教室那麼大。這樣,學生就能深刻的體會到一號坑面積之大。

4.聯系寫作背景理解句子意思。

有的文章,有其特定的寫作背景,離開了當時的背景,學生理解起來就比較困難了。這時我們可以通過補充相關的背景資料,使學生入情入境,幫助其弄清這些較難理解的句子的含義。如《我給江主席獻花》一文中「我就像一個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親的懷抱,頓時感到一股暖流流遍全身。」

學生對這句話很難理解,教學時,首先引導學生交流事件發生的時間是香港回歸祖國的前夕,接著交流查閱到的有關香港的資料,在學生了解到香港這個「遊子」在經歷了百年的風雨後終於要回歸祖國母親的懷抱時,提出問題:

這里「失散多年的孩子」指的是誰?「母親」指的是誰?此時,學生不難理解「失散多年的孩子」暗指被英國人佔領、統治百年的香港;「母親的懷抱」暗指祖國這個大家庭;「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親的懷抱」隱喻香港回歸祖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

3小學語文常用的理解句子的方法二

(1)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義。

句子的深層含義,往往和具體的語言環境——這個句子所在的上下文的內容有關。因此,只有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才能體會出句子字里行間所蘊含的意思。比如課文《一夜的工作》中有這樣一個中心句:「他是多麼勞苦,多麼簡朴!」單單地看這句話,似乎很簡單,就是說周總理工作勞苦,生活簡朴。

但是,句子加了「多麼」這一修飾詞,我們就要深入理解周總理的工作是怎樣的勞苦,生活又是如何簡朴。而這些必須聯繫上下文才能得到真切的體味。

(2)要抓住句子中的關鍵性詞語。

如《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中有這樣一句話:「一位滿頭銀發的老奶奶,雙手拄著拐杖,背靠著洋槐樹,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我們可以抓住「焦急」和「耐心」這兩個關鍵詞。「焦急」的意思是非常著急;而「耐心」的意思是心裡不急躁,不厭煩。

這兩個詞乍看起來似乎矛盾,這時就要想老奶奶為什麼而焦急?為什麼又耐心地等候?從而理解這兩個詞乍看是矛盾的,但它們卻反映了老奶奶急切想見到總理的靈車,以及不見靈車絕不離去的那種對總理無比熱愛的感情。

(3)思考言外之意,理解句子含義。

有些句子我們要透過表面來探究它的言外之意,往往這種「弦外之音」才是作者要表達的真正意思。在《賣火柴的小女孩》中寫道:「她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這句話並非說明她們真的得到了幸福和快樂,而是說明這種幸福和快樂只有到另一個世界中才能實現,進而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

(4)分析句子的修辭手法,理解句子含義。

作者在寫作中,常常會藉助一些修辭手法,使自己要表達的意思在句子中變得生動、含蓄、深刻起來。因此,仔細體味、揣摩作者所運用的修辭手法,有助於領悟作者在句子中所蘊藏的更深一層的意思。

在《山中訪友》一文中寫道:「啊,老橋,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吧?」這里作者巧妙地運用了比喻和誇張的修辭手法,把老橋比作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贊揚了老橋那種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

(5)聯系實際,運用聯想來理解。

《我的戰友邱少雲》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這位偉大的戰士,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也沒挪動過一寸地方,沒有發出一聲呻吟。」我們可以聯想自己被沸水或火星燙著時會迅速地把手縮回來,並且劇烈疼痛的情景,而邱少雲被烈火燃燒達半小時之久卻能做到紋絲不動,足見他的高度紀律性及為革命勇於獻身的偉大精神。

(6)聯系作者生平、寫作背景理解含義。

這種方法主要是根據文章的思想內容,透過句子字面上的意思,理解作者的本意。在《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寫魯迅先生說的一句話:「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問:「碰壁的原因是什麼?」當然是:四周黑洞洞的。

接著領悟出「四周黑洞洞的」和「壁」的含義。在此基礎上,認清句子的內涵意思,我們可以聯系當時的時代背景,了解到當時社會的黑暗,像魯迅先生這樣的進步人士自然受到打擊與迫害,從而激發了我們對魯迅先生的佩服,對黑暗社會的憎恨。

這樣一理解,注意了時代背景,就會懂得魯迅先生是個怎樣的人。懂得了這些,就能透過字的意思,探尋出這句話的深刻內涵,它既揭露了舊社會的黑暗,又表現了魯迅先生對舊社會的無比憎恨!從「黑洞洞」和「碰壁」兩個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魯迅不怕碰壁的頑強斗爭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4小學語文常用的理解句子的方法三

⑴抓關鍵詞語、關鍵部分理解含義[弄清詞義,句義也就理解了]

例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人在畫中游是關鍵部分,意思是說人好像在圖畫中遊玩一樣,[我們還得想想:為什麼作者會這樣說呢?原來是作者覺得這山水太美了],句子的意思是--人們畫著小船在灕江上遊玩,就好像是進入了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一樣,表達了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贊美。

⑵聯繫上下文、注意時代背景體會言外之意。

這類句子的表面意思好懂,但更深刻的意思就必須結合作者所處的時代,聯繫上下文才能體會以出來。例而今,荔枝依舊年年紅《荔枝》。這句子表面看是說:到現在荔枝和以前一樣年年都紅、都成熟。

[作者為什麼用這個句子全文的結束呢?聯繫上下文和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此時作者的母親已經去世,在母親生前作者時常買荔枝孝敬老人家,可是現在母親已不在人世了,作者看到年年紅潤如前的荔枝自然憶起母親],可見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是:作者面對年年依舊紅的荔枝,常常懷念自己的母親,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敬重與懷念之情。

⑶注意修辭手法,先弄清句子意思,再理解句子內在含義。

㈩ 小學語文閱讀中怎樣做好聯系實際談感受

現代文閱讀實用解題技巧解答現代文閱讀題應分三步走:第一步,縱觀全文,把握主旨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話歸根到底都是為闡明中心服務的,都歸向文章的主旨。平時要學會為文章標段,歸納每段意思,歸納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二要找尋、讀懂文章中關鍵的詞句。特別是那些體現作者立場觀點、反映文章深層次內容、內涵較豐富、形象生動的詞句。尤其是文章的開頭句、結尾句、獨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連問句、過渡句、抒情議論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隱含其中。①不要急著去做題,在進入題目之前,必須讀兩遍文章。第一遍速讀,作快速瀏覽,攝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對文章的整體認識,集中解決一個問題——選文寫的是什麼?第二遍精讀,仔細閱讀每句話,揣摩、參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對文章的主旨產生一定的認識。②畫出在文章的結構上起過渡、連接作用的詞語、句子、段落,畫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這些詞句往往就是回答問題時需要重點研讀的,通過找重要的詞句進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結構層次。③心中要有文體意識,找出畫龍點晴的句子。作為托物言志類的哲理性散文,在敘述和描寫中總有一些議論和抒情的語句,閱讀時一定要善於抓住議論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結尾的議論抒情,它們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牢記:欲速則不達。一定要讀懂文章再做題,堅決杜絕走馬觀花式的閱讀。第二步,認真審題,定向掃描做現代文閱讀主觀題的關鍵在於准確地審題,抓住了審題這個關鍵,就找到了答題的訣竅。現代文閱讀的審題,就是要仔細分析題干,把握題目要求,即把握題干中包含的與答案相關的各種信息。這是答題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題干一般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話,一是命題者的話。設置題乾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題內容;同時,命題者為了使考生不至於茫然無緒,往往又會在題干中提示答題內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個句子中。這樣我們就可以根據題乾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題的出題點,鎖定答題區間,具體到段、句、詞。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關區域,認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確抓住關鍵詞句,准確地把握住答案的有關信息,大多數題目的答案是能夠在原文中找到的。牢記:題干提示了答題范圍,題干規定了答題角度,題干提供了答題思路,題干隱含了答題信息,題干體現了答題規律。第三步,篩選組合,定向表述文學作品閱讀多為主觀題,其題干不僅能顯示答題的區域,還能顯示答題的方式。要站在命題人所「問」的角度回答問題,問什麼答什麼,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確、有條理。整合時一定要確保文通句順。牢記:1、弄清題干中所具有的態度或傾向遇到的題干如果是否定形式,就採用先反後正的答題方式,避免遺漏要點;遇到的題干如果是肯定形式,就採用正面的答題方式。2、弄清題干語言的構成形式,確定答題語言形式。題乾的結構,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著語句含義由哪些方面構成,分析結構可以提示考生答題時如何組織好語言。3、弄清題干中作者的話和命題者的話題目中出現作者的語句,一般是學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對象,而命題者的話一般起到引導學生明確解答重點或者提供限制條件的作用。4、變含蓄為直接,變分說為概括。高考中現代文閱讀材料多為散文,語言不僅有豐富的內涵,還很講究藝術技巧。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動細膩,有的形象具體。具有這些特點的語句在高考中歷來成為考查的重點。組織答案的時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關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關段落所傳達的信息的共同點,然後利用文中附著信息共同點的那些具體的、形象化的語句,把這些具體形象化的語言轉換為抽象,概括性的語言,即為所需答案。5、多從原文中篩選、提煉、整合語句作答。現代文閱讀的考查目的在於把握並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傳達的信息,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來理解作品,多從原文中尋找答案。但並不是直接摘抄,有時以文章中的詞或句為基礎略作改寫來作答,有時要求綜觀全文,從各段中提取相關信息加以整合。這類題在高考中出現最多。另外,要弄清試題中常用的名詞術語。表達方式,常用的表達方式有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說明等。寫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狹義的寫作手法即「表達方式」,廣義的是指寫文章的一切手法,諸如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先抑後揚、象徵、開門見山、托物言志等。修辭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擬人、反復、誇張、排比、對偶、對比、設問、反問等。語言特點,一般指口語的通俗易懂,書面語的嚴謹典雅,文學語言的鮮明、生動、富於形象性和充滿感情色彩的特點。分析時,一般從修辭上進行分析。感悟,多指發自內心的感受、理解、領悟等。說明文的類型,事物、事理說明文(內容角度);平實、生動說明文(語言表達角度)。說明方法,一般有舉例子、分類別、列數據、作比較、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畫圖表、摹狀貌等(一般是三個字)。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程序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考生在答題時,可答得具體些,如:空間順序(從上到下,從里到外等),邏輯順序(先結果後原因,層層遞進等)。說明對象,指文章說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點)。論證方法,中學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論證、事實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歸謬法。論證方式,立論和駁論。理論論據,包括名人名言、俗語諺語、公式定律等。事實論據,一切事實、史實、數據等。簡明,語句簡潔、明了,一般有字數上的限制。得體,文明禮貌,人性化。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內容的作用或好處可從三個方面考慮,一是內容方面,如深化主題、強調感情等;二是結構方面的,如過渡、呼應等;三是語言方面,如引人入勝、生動活潑等。思想內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傾向,如善惡、好惡、褒貶等。以上各「常用術語」,暗中考查學生的語文基礎,同時也是題目賦分點所在,考生理解清楚,可很好地根治「答非所問」的弊病。詩歌鑒賞五步法【第一步】先看一下詩歌是哪一類(按表現手法分為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按內容分為田園詩、邊塞詩等)古詩一般選擇唐詩宋詞,以抒情詩居多,抒情詩可分寫景抒情,借古感懷,托物言志。寫景抒情詩主要把握景和情的關系;借古感懷詩,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關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諷今;托物言志詩主要領悟物和志的關系,借何物顯何志,這是第一步。【第二步】到詩詞的後半部分去找詩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達的志)。【第三步】看詩詞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寫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構成什麼畫面,這些畫面有什麼特點,對詩歌的中心有什麼作用(這實際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第四步】做到五必看:①必看題目(題目常常是詩眼,或中心事件,有助於了解詩的內容);②必看作者(知人論世,了解作者風格);③必看注釋(可以藉此了解詩歌的感情基調,難懂的知識典故,有時答案也在其中);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詩眼常常在此。詩歌鑒賞也常常是名句的鑒賞);⑤必看題干(題乾的指向性很強,必須看清要求,必須結合原詩內容、題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闡述概念。答案必須有針對性、指向性,一定要問什麼,答什麼,要什麼,給什麼,這一點非常重要,可謂重中之重)。【第五步】看一看詩歌運用了哪些手法,這樣古詩鑒賞就很容易做了。組織成文時一般可用這樣的表達程式:這是一首什麼類型的詩,詩人攝取了哪些景物組成了怎樣一幅畫卷(或通過什麼形象的描寫刻畫),從中寄寓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在藝術特色上,主要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起到了怎樣的表達效果。或這樣表述:這首詩採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作文高分秘訣1、多練審題尤其是對於哲學性命題,涉及辯證關系的,更要深入研究其深刻內涵。審題越細,越准,越透,立意的思路就越寬,越深,越通暢,把握就越大。吃透話題的實質,弄清它究竟向我們要什麼。但當材料審讀感到困難時,如遇到詩歌類的材料,在讀不懂的情況下,乾脆撇開材料,就抓住話題來思考。萬不得已時,直接以「話題」來作為作文題目,也總比無題或瞎擬題目好。材料中所說的是「事」也好「物」也好,都要與「人」掛起鉤來。2、牢記標准什麼是好文章?濃縮成八個字:「深刻,豐富,文采,創新」。心裡牢記這四桿尺子,就有了作文的高標准。當然,由於電腦閱卷,要特別注意書寫的美觀。3、加強理性思考怎樣才能使自己的文章觀點深刻一些,視野寬闊一些,見解新穎一些,富有啟發作用?(1)運用縱向思維,由表及裡、由果及因想一想,凡事都可以透過現象看到本質,透過結果看到原因。最好的思想武器是哲學,哲學是聰明學、明白學,不可不用。為什麼說近墨者未必黑?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為什麼說評價玫瑰的好壞根據在花而不在刺?花是主流,刺是支流。為什麼說不能讓感情的親疏遠近影響認知的正誤深淺?情與理,是與非,真理與謬誤,感性與理性,涉及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2)運用橫向思維,由此及彼,由點到面想一想,就可以拓寬思路,從時間到空間,從古今到中外,再看看社會,看看自己,還愁找不到最佳的立意角度嗎?(3)觀點有沒有啟發性,這是文章拉開檔次的又一個重要因素。人雲亦雲,老生常談,一覽無余,索然無味,那就是白開水,就是「陳言」。有了啟發作用,才談得上有意蘊,有意境,有內涵。要想寫出有啟發性的觀點,有一個重要技巧是常常要用上的,那就是類比推理。當然這也是由此及彼的法。運用成功的關鍵,則在於抓准兩件事物的相似點,否則反而節外生枝了。4、加強材料儲備從哪些方面選材備料呢?主要是四個方面:(1)自己的生活。一要真實(切勿瞎編);二要有內涵,有特點,有味道,有新意,確保不會與別人雷同、撞車;三要自己對這個生活材料有所感悟,且比較深刻。(2)學識與見識。從科學、文學、哲學、美學四個方面多備點料,不求多,但求精。(3)社會熱點,媒體焦點,國內外信息。視點高,眼界寬,材料新,意義又重大,這就是有價值的素材。一要保證真實,道聽途說不行;二要把握好選用的尺寸。信息材料的引用最好有準確的時間、地點、人名、數據,使之更有說服力。(4)名人名言,格言警句。這是思想的精華,語言的典範,全人類共享的文化財富。倘能用得准確,恰到好處,無疑會給文章增色,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5、練語言,練技巧,出文采,上水平文采是從心裡流出來的真誠、自然、優美、機智和幽默。我口說我心,我手寫我口而已。在你記敘、抒情、議論的時候,你的學識、見識、個性、修養、趣味、神韻也同時往外流,這就是言為心聲,這就是文采。6、力求創新從立意選材到構思設計能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棄我取,人趨我避。沒有逆向思維、多向思維,就很難突破思維定勢和新老八股。平時背誦名言警句時,要學會分類、歸納記憶。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如何聯系生活理解句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5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9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