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初中語文如何進行單元教學

初中語文如何進行單元教學

發布時間:2023-05-22 21:04:24

『壹』 初中語文教案設計 以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為例的參考模板

以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為例,教學設計如下:

1、單元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反復朗讀本單元課文,學會品味優美的語言。

(2)在整體感知內容大意的基礎上,揣摩、欣賞精彩句段和詞語。

(3)學習細致觀察景物和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

2、單元課時安排

《春》2課時

《濟南冬天》2課時

《古代詩詞四首》2課時

《雨的四季》 1課時

3、單元教學重點

《春》作為示例,指導學生學習在「反復誦讀」中領略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濟南的冬天》滲透學法指導, 強調學生閱讀品味,重視自主探究,培養審美情感——細致觀察,熱愛自然。

《雨的四季》運用初步鑒賞的方法,讓學生感受文章的語言美、畫面美,學習抓住景物特徵的描寫方法;

《古代詩歌四首》運用誦讀的方法,讓學生去感悟作者的感情,領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4、單元教學難點

(1)學會揣摩品味文中生動的詞語及句子。

(2)通過學習怎樣教會學生細致地觀察景物,並會抓住景物的特點去描寫,豐富學生的情感,能夠順暢寫簡單的寫景抒情的文章。

5、單元教學方法

誦讀——欣賞——領悟——品味語言四步法。

6、單元教學過程

(1)快速瀏覽本單元相關閱讀篇章,勾畫重點生動詞語及重點句段,做到心中有數。

(2)快速瀏覽單元重難點及本單元寫作訓練目標,揣摩觀察和描寫身邊的景物的方法。

(3)預習第一課春。

7、作業

(1)誦讀《春》。

(2)查閱資料了解作者朱自清相關情況。

(3)查閱資料搜集整理相關描寫春詩句5條。

『貳』 怎樣進行初中語文版新聞單元的教學

 【教學目標】  1、 潛心品味語句,理解作品的深刻意蘊和藝術價值。  2、 理解橘敗畝本文獨到的新聞報道視角。  3、 記住歷史慘痛的教訓,珍惜和平,抵制暴力與罪惡。  【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通過潛心品枯租味語句,理解作品的深刻意蘊,挖掘本則新聞的價值意義。  難點:學會圓森分析新聞中的記者的感情傾向 ...

『叄』 部編版初中語文單元主題閱讀導讀教學的思考與探索

單元主題閱讀教學是指以單元主題為線索,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圍繞單元主題對閱讀內容進行系統設計與整合的閱讀教學形式。其教學首先是了解單元主題,制定單元閱讀目標,然後進行單元導讀教學,再根據導讀教學的目標要求和單元主題,進行精讀、略讀,泛讀、自讀等,使課內外閱讀內容相銜接,實現以閱讀為線索的「大語文」閱讀教學,較好的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種閱讀與學習能力,提高閱讀素養、人文素養和語文素質。

新課標推崇語文教學從精讀走向略讀,從單篇教學走向單元整組教學,重視知識點建構的過程,進行組塊教學,模塊教學,主題教學,而主題教學首推單元整組教學。教材是個例子,更是一個整體,初中學段部編版語文三年六冊課本是一個大整體,每一冊又是一個相對完整的整體,而每冊教材的每個單元同樣是圍繞同一人文主題編寫組合而成的一個整體。無論是從編者的意圖、教材的特點看,還是基於系統論教學的思想看,語文教學都應以整體的思想進行,突顯語文教學的整體性,更為關鍵和根本的是——生命是一個整體性的概念。

語文教學要從整體入手,引領學生在文本的整體背景上研讀,最後回歸整體,從而培養學生整體把握的能力。隨著基於核心素養的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部編版教材在整體思想的引領下,單元整組教學、單元主題教學、群文閱讀教學、課內外銜接海量閱讀教學等整體閱讀教學形式應運而生。本文就單元主題閱讀(導讀)教學談談自己的看法,以求教於方家!

一、導讀的價值判斷

古人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單元主題閱讀教學,首先利用好單元導讀課。單元主題導讀課又叫單元整體感知課,在一個單元教學之前進行。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導讀就是引導學生開展以閱讀為核心的整體性、引領性閱讀教學活動。由是觀之,導讀是一個整體感知的過程,也是一個閱讀目標導向的過程,更是是一個自我調節和反思總結的閱讀活動與閱讀引領過程。導讀可以讓學生帶著求知慾望去主動完成對以閱讀為中心的知識與能力的自主建構,從而明確單元閱讀文本的閱讀與語文能力習得的目標,掌握閱讀方法,形成閱讀習慣,構建基於文本的閱讀策略,達到預期的閱讀與語文能力的學習效果。其中興趣激發是基點,是導讀的根本所在;整體感知單元主題閱讀內容是要點;引導課外閱讀實踐與資料積累是生長點。單元導讀好似電影首映式,精彩鏡頭給你看一段,主要人物出場見見面,為的就是抓住你的心。這樣的解讀也從幾個側面闡述了導讀的價值。

單元主題導讀課具體策略可因學情、教情和單元閱讀內容而異,但無論採用什麼策略,單元閱讀目標設計與落實、單元主題剖析與線索、學生多樣化閱讀與交流、文本整體感知與重點引領、課堂自主探究與合作、課堂訓練反饋與評價、導讀課對後續閱讀教學的安排與要求等方面是必不可少的。 並通過上述流程,讓學生達成整體感知單元閱讀與學習專題、閱讀與學習內容;整體把握單元主題閱讀與學習要求;引導課外閱讀實踐活動與閱讀資料積累;激發學生閱讀與語文學習興趣,孕育求知慾望的目的

二、單元主題的教學意蘊

初中語文單元主題閱讀教學應具有基本的單元教學意識,以單元整體為出發點,同時兼顧單元內各篇選文的不同特點。單元閱讀教學主題,如何設計?首先,應以教師為引導,帶領學生展開對單元內各篇選文的研究性閱讀,明晰每一篇選文的主題。最新「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共四篇課文:《鄧稼先》記敘了卓越的科學家、愛國者鄧稼先為國家成功研製原子彈等核武器所做出的重大貢獻。寫了以鄧稼先為代表的中國科學家的愛國熱情和無私奉獻精神,從中也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前途充滿信心以及作者無比強烈的民主自豪感。《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記敘了充滿愛國熱情的詩人、學者、民主戰士聞一多的事跡,高度贊揚了聞一多先生在學術上的卓越貢獻和疾惡如仇、為祖國的安危英勇獻身的凜然正氣與高尚情操。《回憶魯迅先生》(節選)記敘了魯迅先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向世人展現了一個與人們眼中不同的,更和諧、更隨和、更真實的魯迅形象,抒發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崇敬和懷念之情。《孫權勸學》記載孫權勸說呂蒙學習的故事。

其次,根據四篇課文揭示的文章主題:傑出人物的成就和襟懷,來激勵學生樹立夢想、堅定志向,學習偉大人物的優良精神品質,受到感染、熏陶,樹立正確的情感價值觀念。「群星閃耀」這一單元的選文注重刻畫人物的精神品質和理想信念。從選文看,這個單元主要講述名人故事,引導學生感受名人風采。通過課內課外閱讀名家偉人的人生經歷,感受他們在細微之處、小事件中流露出的為人處世的真實,接受他們精神品質的洗禮,對於初中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部編版初中語文教科書共六冊,每冊有六個單元,共36 個單元。每個單元均以單元主題閱讀開局,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價值和地位可見一斑。下面梳理梳理六六三十六個單元的主題,其單元主題閱讀對中國優秀文化的傳承、學生人文素養的形成和閱讀習慣的培養具有戰略意義。

「統編」初中語文教材單元主題梳理

單元

冊次

第一單元

第二單元

第三單元

第四單元

第五單元

第六單元

七年級(上)

四季美景

至愛親情

學習生活

人生之舟

動物與人

想像之翼

七年級(下)

群星閃耀

祖國之戀

凡人小事

修身正己

哲理之思

科幻探險

八年級(上)

社會變化

生活記憶

美景依然

情感哲思

文明印跡

情操志趣

八年級(下)

民風民俗

科技之光

養性怡情

思想光芒

江山多嬌

情趣理趣

九年級(上)

自然之音

砥礪思想

游目騁懷

青春年少

理想信念

人物百態

九年級(下)

生活詠嘆

人物畫廊

家國之思

讀書鑒賞

舞台人生

浩然正氣

三、導讀的目標思考

1.導趣

導讀的宗旨永遠是唯一:激發學生學習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這是導讀存在的最根本意義,是導讀的根,導讀的魂。學生將花兩周左右的時間學習一組課文,如同要與一位新朋友相處一般,第一眼就產生厭煩之情緒,兩周如何能過得愉快?因此,單元整體感知一課讓學生對整組課文的學習產生興趣尤為要緊。唯有感興趣,才能讓其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去接觸了解並感悟深入。如學習童話單元伊始,我們可以讓學生聊聊說說自己看過的童話,印象最深的故事主人公及喜歡或敬佩他們的原因,極大地喚起交流的慾望,體驗閱讀收獲得到展示的愉悅,進而告訴他們這兩周我們將徜徉在神奇的童話世界裡,充分感受童話的魅力。學生熱切的期待和興奮的情緒可想而知。再如學習多彩的童年生活一組課文,進入單元學習之前,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童年趣事,引導交流童年最幼稚的鏡頭,最羞愧的鏡頭,最感動的鏡頭等等,喚起生活體驗,激起閱讀童年趣事的慾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習與做事的道理是相通的,興趣被激發了,就如發動機進入了最優的工作狀態,事半而功倍。

2.導讀

就像品一道菜,端上來總不能操起筷子就動武,得先觀色聞香飽飽眼鼻之福,聊談一番之後總忍不得要先睹為快一番。遵循學生的學習心理,此時無聲勝有聲,教師再生動的言說也抵擋不住掀開蓋頭一睹課文芳容的沖動,何不閉口不言讓學生沉浸在初次見面的喜悅與新奇之中。讀吧,挑最感興趣的讀;看吧,選最吸引你的看。可以讀課文,可以看插圖,可以瀏覽全局,亦可細看品評一處。謂滿園春色賞一番可好,折得一枝香在手更妙。

有人會擔心,課文都看過一遍了,據點探究時會不會因為對課文有所了解了而失去興趣呢?英國作家尤安.艾肯曾問讀者:你不會因為以前見過你的朋友就不願再見到他們了吧?你不會因未熟悉家中的一切就棄家而去了吧?我想我們的答案一定會驚人的一致。是的,我們不會因為此文見過一面而不願再見,反而會因為曾經見過產生似曾相識的親切感熟悉感好感,促使學生帶著更濃烈的熱情去讀,帶著要更深入地去了解它熟知它的沖動去讀。

3.導學

一組閱讀文本的學習,總有一種適合學好它的方法。學語文重積累,學以致用是學習的終極目標,而積累一種學法尤為可貴。單元導語雖寥寥數語但卻暗藏天機。讀好導語不僅能極准確地把握學習本組課文的人文目標工具目標,還能引領學生參悟學法。以五下教材為例,不同主題單元的導語都有學習方法提示,如「抓住關鍵詞句,體會這些詞句的含義及表達效果」「作者是怎樣通過外貌、語言和動作的描寫表現父母之愛的」「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描寫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等等。學生通過讀好單元導語,多了一份理性思考,也多了一份閱讀期盼。學習目標確立起來的同時,學習方法也已心中有數,找到了學習方法就如手中持有一盞明燈,不會迷失方向,導學,導明方向,導出方法,學習之路才能充實。

4.導行

閱讀一組文本就如進行一次遠足旅行,為了能用心靈去旅行,收獲一路好風景,需做足准備,做好鋪墊。導趣是情緒鋪墊,導學是方法鋪墊,那麼導行就是物質與精神的雙重鋪墊。「在接下來的兩周時間里我們將圍繞這一主題展開學習,為了使我們的學習更有效更有趣,我們可以做些怎樣的准備呢?」個人思考,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我想去搜集名人讀書故事,看看他們讀書有沒有好方法。」「我覺得可以提前到鄉下走走,領略一番鄉村風情。」「我要認真聽別人的對話,看看他們說話有什麼獨特的藝術。」……我們會發現,面對自己的學習生活,學生挺會安排,很有思想,准備工作策劃得合理有效,完完全全是個學習的小主人。行動有方向,計劃有實效,准備做充分,何愁不能滿載而歸?

四、導讀的方法舉偶

(一)激趣導入顯藝術

導入一組閱讀文本,好似引領學生去見一位陌生人,第一印象尤為重要。或使學生對其產生好感,或產生熟悉感、親切感,通過引導對本組課文產生「一見鍾情」之效果,激發深入學習課文的興趣。

1.聊談喚起生活體驗--牽起情感線。拉家常最是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課堂上「拉家常」也能產生這樣的效果。「你的童年生活里有過讓人激動的時刻嗎?是不是也有挺幼稚的鏡頭或是最尷尬的鏡頭呢?幸福地回憶你過去的日子,把你的童年趣事與我們一起分享。」「假期里,你去過什麼風景優美的地方嗎?那裡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養過小動物嗎?介紹一下它吧。如果沒養過,也可以說說你曾經想養的小動物。」……就是這樣貼近學生生活的聊談話題,這樣親切的對話交流,在不知不覺中喚起了學生的生活體驗,激起了學生想親近該組課文的情感,為一組課文的學習打下了溫暖的情感底色。

2.欣賞燃起閱讀期待--搭建圖文橋。未見其人,先觀其形。形象大於思維。在進入一組課文的學習之前,欣賞相關的圖片資料,欣賞相關的音像作品,通過聲、形、色的展示,讓學生知道一點點,期待一大半,清晰一點點,模糊一大片,燃起閱讀期待,為繼續學習作好文章。如進入祖國山水單元的學習,可先展示一些祖國大江南北奇麗景色的照片或短片介紹;異國風情異域文化單元可展示異國他鄉極具異域特色的風光圖片或風俗文化方面的文字或音像資料;神奇的大自然,走進西部,科學技術的威力等等主題單元都可以嘗試用這樣的方式讓學生事先親近相關資料,激發濃厚的閱讀和探究興趣。

3.質疑激起探究慾望:體驗「疑」之趣。曾聽說一位美術教師在課即將結束時神秘地向學生發問:維納斯的衣裙為何掉到肩膀處就不再掉下去了呢?問完便乾脆利落宣布下課。可他的學生卻因此而陷入狂熱的追求中,追著拉著向老師尋求答案。尋求未果,當然是懷著濃烈的求知慾望等待下一節課的到來。看,這就是疑問的魅力。一組課文的導讀也可進行如此匠心獨運的質疑激趣。「一個人臨死最牽掛的往往是什麼?財富?親人?也許是的。可是有這樣一個人,他臨死前念念不忘的卻是那點在油燈里不值一個銅板的一莖燈草,這個人是誰?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有人想打電話告訴人一件事,結果一句話能講清的事卻打了幾個小時的電話,這個人是怎樣打的電話,他電話打得是否合理?」「你相信木頭人會說話嗎?你是否見過小孩的手一摸會讓枯枝開出艷麗的花朵?」……一個個奇怪的人物,一樁樁奇妙的事情,一串串神秘的疑問,怎能不讓人為之興奮,為之振動呢?就讓我們抓住這寶貴的興奮和振動,激起學生探究的慾望,為學好一組課文畫下可生花的妙筆。

(二)把握文本主陣地

雖說文章的作用只是個例子而已,但我們的語文教學仍應相信文本的力量。以文章為根本,以課文文本源,依標扣本,扎扎實實進行語文教學,單元整組教學也不例外。因此,導讀需把握文本主陣地,興趣導向主題文本,質疑源於主題文本,尤其要慎重用好文本。

1.先睹為快有心向--讓觸摸有溫度。激趣導入後,學生往往迫不及待地想一睹文本的「芳容」。此時,我們應該及時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放手讓學生先睹為快。要注意的是,睹不是無目的的,睹要睹得有意義。第一次接觸文本的觸摸式閱讀需提醒學生關注語言文字,淺層次地感受語言的溫度。用什麼樣的方式提醒並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呢?語言的引領是最好的途徑。「讓我們先睹為快,了解一下作家們分別對哪些動物情有獨鍾。」「讀課文時想一想,哪個故事最吸引你?」「哪一處的描寫讓你印象深刻?」……這樣只言片語的提醒,並不會減弱也不會沖淡學生的閱讀興趣,只會使文本的觸摸有可感知的溫度。

2.一吐為快有話題--讓交流有價值。雖然只是觸摸式閱讀,但學生仍有許多話要說,說什麼呢?想到什麼說什麼嗎?顯然不行。因為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差異,如果隨意地說,說到哪裡算哪裡,那麼優秀學生的交流往往會剝奪了大部分學生思維的權利,無意中侵佔了同伴思維的空間,一吐為快將吐得漫無邊際。如果為「一吐為快」提供一個交流話題,相信會有不同的效果出現。話題可以拋在觸摸文本之前,也可在之後。「走近偉人毛澤東」一組可以參考這樣的交流話題:「看看偉人毛澤東在不同的課文里分別是以什麼樣的身份出現在我們眼前的。你是從哪裡得出結論的。」「祖國的大好河山」一組可以對「作者是用什麼樣的游賞方式游覽這一景點的,你喜歡哪一種游賞方式」這一話題進行交流。「思鄉遊子情」一組可以讓學生找找表達或寄託思鄉情的思鄉之物並進行交流。學生初讀後的感受最真切最質朴,最是能體現他的閱讀能力,迸發出他閱讀收獲帶來的快樂。筆者還嘗試過這樣的交流:你去哪兒一睹為快了?你了解到了什麼?……真切的感受吸引了其餘沒有去此處一睹為快的學生的閱讀慾望,產生了閱讀的共振磁場,趣味盎然。

總之,每組文本的觸摸式閱讀之後,適宜用提供一個學生可以從文本中輕易觸摸到的話題的方式進行交流,對話才會更有價值,更有意義。

(三)讀好單元提示語

一個單元開始前的那段單元提示語總那樣吸引我們的眼球,語言總是那樣親切而簡練,短小而精悍。它猶如一盞明燈,指引老師和學生准確地把握一組課文學習的方向;它還不止是一盞明燈,它同時是一盞充滿智慧的燈,照亮我們學習語文的心。讀好單元提示語,對學好一組課文的價值不容忽視。提示語一般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通常以親切交談式或娓娓道來式提示本單元主題,第二部分通常以精練的語言提示學習目標及學習方法。如何讀好這兩個部分以發揮提示語的價值,我們進行了嘗試。提示語的第一部分一般在導入過程中讀,不同的讀法發揮的作用也迥然。

獲得信息明確主題:單元提示語文字雖少可信息量卻不少,它往往通過簡短的表述讓讀者獲取一些信息的同時告訴我們單元主題。「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讀到說明性文章。」這是在間接提示我們本組課文是說明性文章。「一本好書,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和美好的情感。閱讀一本好書,就是跨越時間和空間,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對話,這是多麼美好的事情啊!」這是在告訴我們讀書的好處,也暗含了本組課文的主題與讀書有關。「你一定聽過或讀過孫悟空的故事、哪吒的故事、武松的故事、諸葛亮的故事……」這是在引領我們走進我國古典名著的世界,讓我們熟悉更多名著里的典型人物。學生通過自主閱讀,相信可以獲得一些信息並明確學習主題。

提示語第二部分的操作一般放在觸摸式閱讀交流之後,可以通過自主閱讀明確一組課文的目標。一是明確學習目標;二是獲取學習方法;三是找到行動方向;四是調整生活視角。

單元主題閱讀教學既是個老話題,又是個新方式,在縱深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今天,在貫徹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學改革的今天,單元主題教學顯現了其潛在的魅力與價值。基於這樣的考慮,我們在整體推動平涼閱讀和平涼課改的今天,用初中語文單元閱讀導讀教學為切入點,開啟了平涼單元閱讀教學的歷程。語文單元主題教學、數學單元主題教學、物理單元主題教學,... ...。雨後春筍般發芽的各科單元主題教學必將生長在平涼中小學的課堂上,或許這就是初中語文單元閱讀導讀教學的價值所在。

『肆』 如何開展語文單元教學設計與實施

一、 制定適切的教學目標
教師應根據「課程標准」目標和要求,參照教材所規定的目標和要求,聯系教師、學生以及教學環境的實際情況,制訂集中、明確、適切的,有針對性、層次性的課堂教學目標。「集中」是指一堂課的教學目標要重點呈現一堂課的主要任務,將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表述時應盡可能地將三者加以整合。「明確」是指所制訂的目標指向清晰,表述具體得當,要陳述可以觀察到的學生的具體行為,說明產生這些行為的條件,以及指出評定行為的標准,以便操作和評價,例如字詞學習,應具體到能認讀識記哪些字,在什麼條件下積累哪些詞語並達到怎樣的程度等;又如了解課文內容,應具體到了解什麼內容,在怎樣的條件下完成,完成到怎樣的程度。「適切」是指所制訂的教學目標應符合學生的實際,教材的特點,不隨意拔高或降低教學要求,並有一定的針對性:在制訂重點精讀課文的目標時,要注意將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目標,在整合的基礎上進行細化。對要求學生獨立閱讀的略讀課文,則不必各方面逐條羅列,選一、二方面作重點表述即可;在制訂寫作課目標時,可以從「觀察」、「選材」、「表達」等方面加以具體表述,如提出「觀察」的具體內容,從哪方面進行選材等。
情意目標的制訂,應注意結合閱讀內容和生活體驗,引導學生在聽、說、讀、寫的語言實踐過程中認識並認同相關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逐步地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自主體驗,感受到生命的價值;在教學目標中使其顯性化,在教學過程中做到無痕化,發揮「潤物細無聲」的育人功能。
每一堂課的目標不是孤立的、靜止的,學生的學習水平也是循環反復、螺旋上升的。教師備課時應從學生的知識積淀、心理期待、文化准備等諸方面做全面地分析,結合單元目標、學期目標和年段目標作整體思考,使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具體目標和一般目標有機結合。
二、 有效地進行教學設計。
(一) 分析學生情況。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從學生的發展需要出發,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但是,究竟該怎樣以學生為主體?如何了解學生的需求?這些問題都沒有現成的答案。要找到答案,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進行學情調查。我們都知道,科學的學情調查是新課程下優化教學的一種手段。可現實情況是,一方面,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沒有有意識地作過學情調查和預測,很難真正了解學生的情況。另一方面,目前關於學情調查的相關研究很少,可供參考的書目和資料也很欠缺。因此,要想優化教學、漸漸讀懂學生,還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實踐和探索,作好學情調查。「學情」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不同能力差異和特點的具體情況。因此,學情調查不僅要調查學生的學習起點,還要調查學生的學習風格、學習速度、自主行為能力、能力傾向、興趣點、學習動機、情感態度的性格表現、情緒的性格表現、意志的性格表現,等等。新時期以來,我們提出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讓學生掌握學習的自主權,但這並不是讓教師袖手旁觀或是任其自然。相反,這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毋庸置疑,學情是客觀的,只要有教學、有學生,就有學情問題。與此同時,學情又是不斷變化的。在教學活動中,時間過了,內容換了,難度改了,甚至天氣變了,都會對學情產生影響。因此,每一個教學內容,每一個教學環節,學生的每一次學習活動,教師都應做到心中有數。關注了學情,掌握了學情,教師才有「引」的方向,才有「導」的重點。另一方面,學情的多樣和多變,並不意味著我們無法了解和把握學情。教師可以走到學生中間,去傾聽、觀察、訪問,可以察言觀色,可以舉一反三,可以旁敲側擊,還可以檢視他們的學習效果。總之,教師應通過各種方式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而通過各種手段和方法去改變學情,使之調整到最為適宜教學活動展開的狀態。

(二) 組織教學內容。
課堂教學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努力使學生保持持久的、穩定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一是要重視設置問題情境,把教材知識內容巧妙地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二是要遵循思維規律,抓好感悟、理解、實踐三個環節,精心創設突破難點、激活學生心理素質、培養思維能力的學習情景;三是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利用教學課件、網路資源等,使現代信息技術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四是鼓勵學生對文本質疑,向教師提問,為學生提高問題意識創設問題情境。要指導學生提問的技能,培養學生由提出疏通性的問題到提出深究性、延伸性的問題,再到提出鑒賞性、評價性的問題。
具體從拼音方面來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識字與學習漢語拼音看作一個有機的整體,引導學生既能藉助漢語拼音認識漢字,也能藉助漢字的發音來學習漢語拼音的拼讀,幫助學生建立起音與形之間的聯系;加強漢語拼音的拼讀訓練,在學生藉助漢語拼音識字、閱讀以及運用音序查字法查閱工具書的過程中,逐步提高獨立拼讀的能力;認識到漢語拼音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漸學漸熟的過程,可根據教材的特點以及不同階段的教學重點,適時地進行滲透、強化和鞏固;不進行漢語拼音字母的抄默訓練。
(三)選擇教學方法。
1、質疑。
質疑是創新的起點,質疑是思維的火花,質疑是進步的階梯,質疑是成功的關鍵。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學生質疑是至關重要的。這決不是形式主義,也不是為了熱鬧而裝點花瓶。讀書有疑源於思,這是思維的結晶,也是智慧的明燈。小學語文課上,學生面對《海底世界》這一課的插圖向老師提出疑問:「章魚不是10條腿嗎?怎麼書上只畫了6條?」這難道不令人吃驚嗎?我們都吃過章魚,但從來沒注意到它有幾只觸手,更不注重科學界對章魚的分類還有分歧。雖然學生的理解有失偏頗,但他能向教材挑戰,這就難能可貴了。教師要注重質疑解疑能力的培養,留足時間,激勵表揚,讓學生由不敢問到大膽問再到善於問;我們要真正解放學生,樹立正確的語文教學觀,淡化語文教師的表演欲,從興趣、情感的激活入手,培養學生的表現欲。
2、實行學生主動參與的探究式學習。
《語文課程標准》強調指出:「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既然「語文學習」是一種生活,學生便是學習的主人,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過程」。探究式學習,簡言之就是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主動的探索,發現和體驗,學會探究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增進思考力和創造力。而語文教學活動長期以來主要以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為主要的教學方式,強調記憶性成為語文教學的一大特點,教學中較少有學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維過程。這種重記憶輕理解,重灌輸輕思維,單一、被動以接受為主的學習方式往往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負擔很重。這一狀況不利於學生學習興趣的養成,而且嚴重影響到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影響著學生思維的發展。
(四)運用多媒體。
教育學家誇美紐斯說過:「教學藝術的光亮是注意力。有了注意力,學習的人才能保持心裡不跑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可見注意力是獲得良好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前提。現代教育技術在吸引學生注意力方面有著所不可比擬的優勢。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時,顯現在顯示屏上的課件不僅將學生從單調的「黑白世界」帶入了絢麗的彩色世界,而且圖文聲像並茂,直觀動態,富有表現力,給學生以視覺、聽覺等多角度的感官刺激,極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在教學《要下雨了》這篇課文時,就利用了多媒體為孩子播放了動畫片,動畫片的形式鎖住了孩子的視線,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我們的教師要努力走在時代的前列,做信息技術的有力「推銷員」,讓學生輕輕鬆鬆的進行學習。
三、改進評價方式。
教師應始終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習過程。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要考慮每一個學生的起點,使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橫向評價與縱向評價、主觀評價與客觀評價相結合。
檢測要注意體現日常性、選擇性和開放性。注重以鼓勵、表揚等積極性的評價為主,尊重學生個體讀文的獨特體驗,重在激勵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
漢語拼音能力的評價,主要考察學生藉助拼音認讀漢字、查閱工具書的能力,不從默寫音節,為漢字注音等角度去考查、評價學生。二年級時進行相關的漢語拼音的驗收。一二年級識字能力的評價,應將平時的學習與階段性檢測結合起來,學生在語言環境中能認讀所學漢字的60%為合格,達到80%即為優秀。寫字能力的評價,重在寫字態度和習慣,以及書寫的規范。閱讀能力的評價,重在檢測學生基礎積累,對文章整體把握的能力,結合課文的具體語境理解詞義、句義能力,依據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和感悟進行比較流暢表達的能力等。口語表達能力的評價,重在鼓勵學生說話的自信心,以及語言表達的連貫性、清晰性,不重表達技巧。寫作能力的評價,二三年級從能根據圖畫內容、閱讀內容寫清楚幾句話逐步做到能根據圖畫內容、所提供的話題、情景、相關詞語寫清楚一段話,做到句子連貫,意思清楚;四五年級從能注意觀察生活中的事物,能記錄自己感興趣的、受感動的生活內容,寫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逐步做到能留心觀察生活中的事物,能將自己感興趣的、受感動的生活內容生動地描寫出來,能反映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和想法。
總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廣大教師所共同追求的,以上我所談到的僅是追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個不成熟的觀點。相信只要我們每個教師精心專研,細化教學環節,不斷地自我否定和超越,課堂教學一定是有效的,一定會成為學生全面發展的最堅實的陣地!

『伍』 初中語文單元教學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教者要更新教學理念,大膽進行教學改革,實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創造性學習,創造必要的條件。

二、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現有在籍學生94人,其中男生53人,女生41人。大部分學生學習態度端正,能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了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不少同學在歷次考試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具備了初步的語文學習能力和語文素養。但也有部分學生學科之間不汪源夠平衡,語文學科的學習較為困難,甚至達不到班級的平均水平。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是按照《全日制九年制新課程標准》編排的新教材,體現了新理念和新目標,致力於構建新的教材系統,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全書按主題合成單元,每個單元按照主題進行綜合訓練,努力吸引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綜合學科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不斷的實踐中,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培養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教改措施:

1、以深化語文教學改革為契機,加大課堂教學改革力度,積極投身新課改,運用先進教學理念和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以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新課改,教師要做到教學五認真,總攬全局,面向全體,注重信息反饋,搞好試卷分析,及時調整教學思路,爭取教學的大面積豐收。

3、認真抓好聽說 讀寫訓練,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結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賞,誦讀欣賞、引導學生進行綜合訓練,昌襪尤其要注重培養語言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

4、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增強學習的'後勁,為學生今後的發展打下基礎。

5、搞好第二課堂活動,引導學生多讀文學名著,多讀健康有益的課外讀物,提高文學修養,陶冶高尚情操。

6、注重個學科之間的聯系和相互滲透,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強化綜合能力的培養,為中考和高考打下堅實的基礎。

7、充分挖掘本地的語文教學資源,組織學生到民間采風,領略民族文化的的博大精深。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

8、努力探索學生評價體系,搞好學生學業成績的綜合性評價,著眼於學生的終身發展和終生受益,著眼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五、教學進度:

教學進度表

時間

單元

教學重點難點

1

3

一單元

9課時1、2、4各兩課時,3、5一課時,寫作3課時

欣賞名家的優美耐陵激詩文,產生閱讀文學名著的興趣。感受文學作品中的生動的形象,體會豐富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品味和積累優美的文學語言。懂得寫作文要有感而發,主動觀察生活的變化。參加「我愛文學」的活動,在活動中親近文學、熱愛文學、嘗試文學,學會合作。

4

6

二單元

精讀6、7、8,略讀9。

認識作品展現的多姿多彩的生活,體會作者的豐富的情感,根據作品展開聯想,發表自己的看法。體會文學作品對兒童成長的意義,珍惜金色年華。回憶過去的生活,學會說真話、抒真情,寫出真實的感受。主動與人交流,注意說話的對象,用語文明得體。

7

9

三單元

10、11、12、精讀,略讀11、13。

聯系作品的文化背景,了解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欣賞作品展現的優美畫面和語言風格。調查家鄉的民俗風情,感受鄉土文化的獨特魅力。懂得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學會從生活中積累豐富的寫作材料。走進圖書館。

10周

期中考試

11

,語文教學計劃 —

13 周

四單元

14、15、16精讀,其他略讀

欣賞優美精闢的語言,體會課文表達的感情,了解課文抓住特徵寫景方法.學會觀察景物的特點並作簡單的描述.說話要有針對性,有吸引力,善於打動人.

14—16周

五單元

18、19、21精讀,其他略讀。

學習科學家的科學思想,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創新精神,了解科學知識。學習記敘描寫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了解議論說明的一些方法。寫簡單說明文。可進行采訪、調查,發布科技新聞。

17

—18周

六單元

12、24、25精讀,其他略讀。

欣賞課文中生動的描寫和故事情節,增強對文學作品的閱讀興趣,初步聯想、想像和誇張的作用。在寫作中學會想像。學會婉轉拒絕。

19—20周

復習考試專題練習

『陸』 語文教學要落實大單元目標

初中語文教材以《語文課程標准》為依據,遵循語文教育的基本規律,落實對於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培養,遵循的是循序漸進的原則。教材安排上採取大單元框架,雙線組織單元結構,強化語文學習的綜合性和實踐性。

每冊教材各單元都有單元大目標,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在教學各篇課文時要落實單元目標。講讀課教方法,自讀課落實訓練,檢測所學方法。

以七下第五單元為例。

單元目標如下:

1.感受課文中蘊含的豐富人生哲理,激發對自然、社會、人生的關注和思考。

2.藉助具體文字,感受語言之美,並進一步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

3.引用比較閱讀方法,感受作品的異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這一單元選的文體多樣,無論散文還是詩歌都蘊含了豐富的生活哲理,直接或間接地表達著作者的人生思考。

結合大單元教學以《紫藤蘿瀑布》第一課時為例教學設計如下: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勾畫體會作者感情變化的詞語。

2.品味賞析藤蘿花的美,體會作者的寫法。(重點)

3.體會托物言志寫法,理解作者寄託在藤蘿花上的感悟。(難點)

教學過程:

一、理解題目

紫藤蘿瀑布  「宏搏紫藤蘿」揭示文章描寫對象,也用誇張比喻修辭突出了藤蘿瀑布繁盛。

二、預習檢測:

1.本文作者(  ) 原名(    )

2.寫出文中自己積累的字詞:

伶仃、盤虯卧龍、沉澱、綻放、忍俊不禁、

蜂圍蝶陣、花穗

3.自讀課文

三、朗讀課談雀文

1.要求:讀准字音、要注意語氣長短、輕重的變化,讀出美感。

2.理清文章思路:依據文章內容填空。

(1)(  賞 )花——( 憶 )花——(  悟   )花

(2)作者情感變化:(  )——(  )——(  )

(3)劃分文章脈絡

(4)劃出作者寄託在藤蘿花的感悟

「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

結合全文討論這句話含義。

四、賞析文中描寫藤蘿花的句子,體會寫景狀物的妙處

……

提示可以從修辭角度或者寫法角度進行賞析。

五、小結

談談自己的收獲。

作業:

劃出描寫眼前的藤蘿花與過去藤蘿花句子,進行對比閱讀,含絕早體會作者思緒變化。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樹立大單元教學意識,落實單元目標,並以此為契機加強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最終達到訓練學生思維,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目標。

『柒』 淺議統編版初中語文「活動·探究」單元教學實施策略

摘 要: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在全國課堂上的使用已經兩個年頭了。統編版教材出現了很多新的內容,也出現不少亮點。「活動·探究」單元就是最大的亮點之一。由於這種單元組織形式是之前各版本語文教材都沒有的,這種全新的單元形式給初中語文課堂颳起一股旋風。「活動·探究」單元勢必給課堂帶來巨大的變革。本文結合教學實際,談談統編版初中語文「活動·探究」單元教學實施策略。

關鍵詞:統編版;初中語文;活動·探究;實施策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2011版)》指出:「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實踐性是語文課程的特點之一,初中語文教材要體現這一特點。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全新設置了「活動·探究」單元,這種單元的設置就是體現語文實踐性的特點。

統編版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指出:「『部編本』語文教材就已經在努力建構適合中小學的語文核心素養體系。但這是『隱在』的,不是『顯在』的,在教材的呈現和教學中並不刻意強調體系,防止過度的操練。」在以語文核心素養為核心的語文課程改革新背景下,如何利用新語文教材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就成為一個新的話題。

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中「活動·探究」單元的教學是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主要陣地之一。統編版共設置了四個「活動·探究」單元,分別是八年級上冊的「學習新聞」單元、八年級下冊的「演講」單元、九年級上冊的「現代詩」單元和九年級下冊的「戲劇」單元。

「活動·探究」單元勢必改變初中語文課堂的上課形式,也改變了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際,從三個方面淺談對統編版「活動·探究」單元實施策略。

一、「活動·探究」單元自主閱讀策略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自主閱讀、自主完成單元任務,這正是「活動·探究」單元的一大亮點。單元的學習以任務式的形式出現,並讓學習自主閱讀、自主完成任務,這就是新課標所倡導的學習方式。

(一) 「活動·探究」單元任務單自主學習

教師在這種全新單元只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活動·探究」單元設置了本單元的活動任務單,學生自主閱讀任務單,從而明確單元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如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學習演講詞「活動·探究」單元,學生自主閱讀任務一:學習演講詞、任務二:撰寫演講詞、任務三:舉辦演講比賽三個任務的具體要求,並按照要求一個個完成本單元的學習任務。

(二) 「活動·探究」單元課文自主學習

學生以「活動·探究」單元活動任務單為指引,自主完成學習單元所有課文的任務。閱讀課文是「活動·探究」的第一個任務。如筆者組織學習演講詞「活動·探究」單元教學時,先引導學生自主通讀《最後一次演講》《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擇》《慶祝奧林匹克運動復興25周年》等課文,了解演講詞的特點,然後自主精讀課文,把握不同演講詞的寫作方法。

(三) 「活動·探究」單元旁批、補白、技巧點撥自主學習

「活動·探究」單元在課文旁邊、課文後面設置了旁批、補白、技巧點。旁批提供了課文相關的基礎知識和重難點,它成為學生自主閱讀的助手。如《最後一次演講》中旁批:「開頭第一段,義憤填膺、慷慨激昂。這種情緒是如何傳達出來的。」這一旁批以問題的形式出現,讓學生掌握演講詞開頭的方法。還有補白、技巧點撥等欄目,學生自主閱讀這些欄目,掌握單元演講詞的知識點。

二、「活動·探究」單元自主活動策略

活動是「活動·探究」單元的本質。因此,「活動·探究」單元教學要以自主活動策略為主。

自主活動是在學習任務的引領下、在教師的組織下進行的。如筆者引導學生完成學習演講詞「活動·探究」單元的第三個任務:舉辦演講比賽時,引導學生按照自己所撰寫的演講稿進行分組,相同主題的分在同一小組。先在小組內進行小組演講選拔賽,選出所撰寫的演講稿最優秀的、演講現場效果最好的。各小組再進行演講比賽活動,筆者組織學生挑選好主持人和評委,並設置必要的演講比賽的獎項、獎品等。

自主活動策略要極力體現自主性和活動的本質,不能把活動搞得胡里花俏的。熱鬧並不是活動的本質,而有實質性、全面性的參與和評價才是最重要的。如演講比賽活動不能只叫幾個同學參加,這樣的活動就太過於片面了,而要引導所有學生都參加到自主活動之中。

三、「活動·探究」單元自主探究策略

「『活動·探究』單元是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語文學習的特點,從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出發,來設計語文學習路徑的嶄新嘗試,真正實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新課標理念。」學習路徑是新課標倡導的探究式學習。自主探究策略是「活動·探究」單元實施教學策略中的核心。

(一) 自主探究課文

「活動·探究」單元的每一篇課文都是同一類型的,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課文,自主獲取這一類型知識點,明確這些課文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如八年級下冊學習演講詞「活動·探究」單元,學生自主探究這四篇課文,探究演講詞開頭和結束語的寫法,探究演講詞如何正確地、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探究演講詞如何鼓動人、感染人。

(二) 自主專題探究

專題探究以專題的形式讓學生更加容易構建起知識體系,自主專題探究是「活動·探究」單元重要的策略之一。如九年級下冊的「戲劇」單元,為了讓學生探究戲劇的特點,專門設置話劇《茶館》專題探究。學生對老舍及其話劇《茶館》《龍須溝》進行專題探究,了解戲劇的特點,掌握戲劇沖突,品味話劇人物的語言,揣摩劇本中的台詞及舞台說明。

總之,「活動·探究」單元注重學生的體驗,重視學生的感受和表達,這就要求課堂的設計和教學的方式也要隨之改變。「活動·探究」是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陣地之一,在實施教學中要注重實施策略。「活動·探究」單元教學以自主、活動、探究為主要策略,讓學生在單元活動中「動起來」。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葛亮亮.新教材,新在哪裡?—訪新版「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J].內蒙古教育,2016(28):11-13.

[3]王澗.「活動·探究」單元的頂層設計和教學實施[J].語文學習,2017(11).

作者簡介:

林昆勇,福建

『捌』 初中語文的教學方法

導語: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既要從理論上掌握教學方法,又應在實踐中靈活地運用,善於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也教會學生如何獲得知識的方法。語文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是語文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是語文教育科學化、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單一的教學方法只能遏制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使語文教學很難達到預期的目的。

初中語文的教學方法

第一,指導學生積累字詞。

在現實生活中,語文學習可謂無處不在。其實語文教學也是一個語文教學的課堂,在日常生活中,學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也會看到各種各樣的事物。這些人說的話和這些事物的文字表達,都是語文知識的體現。所以教師要指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字詞的積累。將這些積攢下來的字詞進行揣摩,領悟它的含義。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日常字詞,不僅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能培養學生發現探索的能力,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第二,在課外閱讀中積累字詞。

在眾多的字詞教學體系中,“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是所有字詞教學共同的基本規律。生字生詞的出現和講解一定要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才能被學生准確地識記。課外閱讀作為一種很好的字詞學習方法,應該得到大力的支持。課外讀物中,有很多學生在課堂上沒有學到和見到的生字生詞。這時就需要學生根據前後文的語境、語氣以及書中的插圖,對生字生詞進行揣摩,並做到字詞的積累。教師鼓勵學生閱讀課外讀物的同時,也要教會學生怎樣使用字詞工具書,通過查字典或請教家長、老師等其他人,領悟這個字詞的意思,加深對這個生詞的印象。

第三,將字詞教學有效融入課堂。

對於字詞的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教師在課堂上的字詞教學也同樣的重要。在課堂上,教師要加強對字詞教學的重視程度,改變原來的只是教會學生認識這個字,知道怎麼讀就大功告成的教育方式,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知道這個字的讀音,還要將這個字的引申含義是什麼意思、用它組成的生詞是什麼意思,在不同語境中又表現什麼意思,把這些內容都要教授給學生,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使學生能夠應用到習作和與人交流上,達到語文素質培養的目的。在平時還要加強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因為對新字詞的最初認知還是由說寫開始。適當的聽說讀寫,是識記的最直接方法,是掌握字形最直接的途徑。

第四,把字詞教學與課堂游戲相結合。

初中生雖然沒有了小學生的那種天真和稚嫩,但是好動愛玩卻是有增無減。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性,將課堂上的字詞教學內容和課堂游戲相結合,不僅能更好地進行字詞教學,同時也能激發學生學習生字生詞的興趣,讓學生在學與玩之間,積累生字生詞,並最終掌握,為己所用。

第五,加強作文批改中的字詞糾正。

寫作文是語文能力的重要體現,也是學生對生字生詞具體應用的一種表現。加強對學生作文中的錯誤字詞的修改,是對學生應用字詞的檢驗。重視學生對字詞的“認”與“辨”,而忽視“用”,這是本末倒置。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起不到任何積極作用,反而會影響學生日後的語文學習。

初中語文的教學方法

其一,具有相對性。

任何 一種教學方法,既有優點,也有缺點,語文教學方法也不例外,根本不存在絕對好的方法或絕對壞的方法。正 如巴班斯基所說的:每種教學方法就其本質來說,都是相對辯證的,它們都既有優點又有缺點。每種方法都可 能有效地解決某些問題,而解決另一些問題則無效,每種方法都可能會有助於達到某種目的.,都妨礙達到另一 些目的。

其二,具有針對性。

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針對不同對象和特點,不同的目的要求,採取不同的態度 ,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一般說來,教師往往使用那些掌握得比較好的教學方法。教師對教學方法掌握得越多 ,就越能找出適合特定情況的教學方法。同時教學設備的多樣化、現代化也為教學方法的選擇提供了可能。

其三,具有綜合性。

教學方法,是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習方法的綜合體。教師教的方法,在於示範、啟發、訓 練和輔導;學生學的方法,在於觀察、仿效、運用和創造。

其四,具有多樣性。

正因為語文教學內容、目的呈 現出多樣性,所以,決定了語文教學方法的多樣化,諸如:講授法、提問法、討論法、演示法、實驗法、研究 法、觀察法、練習法、復習法、獨立作業法、電化教學法、欣賞教學法、愉快教學法、成功教學法等。

初中語文的教學方法

一、持之以恆的知識積累

(一)基礎知識方面

重視字音、字形、字意、文學常識等基礎知識的積累。初中語文的學習還是處於基礎知識儲備階段,所以對基礎知識的積累仍然是重中之重,不論課程標准怎麼改,這個是不會變的。但是相對於小學語文的學習,應該把側重點轉移到文學常識的積累上。例如,在學習初中一年級課本中魯迅的《風箏》一文時,除了要求學生掌握陌生的字、詞外,還應該採取多種方式方法搜集作者魯迅先生的相關資料及相關作品內容,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因為在初中語文的學習中,魯迅先生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偉人,在以後的學習中也會常遇到,所以,要在初中學習的最開始就打下良好基礎,讓學生記下筆記,印在腦子里,日後再遇到魯迅先生的相關文章時,只要再進行簡單的搜索回憶就可以了。

(二)文體知識方面

除了詩歌、散文類,文章還是佔了教材的很大比例,所以,不論是教師的傳授還是學生的接收都應該有最基本的單元結構和整體框架意識。清晰地講解每篇文章結構和文體也有利於學生的寫作,讓寫作思路更清晰。比如,這一單元的整體構架是什麼?這幾篇文章的載體是什麼?本單元側重學習哪種文體?都要提前有個宏觀意識,讓學生心裡有個學習目標與學習方向。如果學習的是議論文單元,教師要讓學生清晰地分析議論文的概念和分類標准,論題、論點分別是什麼?這些如何准確地分辨?常見的精彩的議論文的結構都有哪些?把精彩的結構讓學生記下來,日後自己寫作可以方便運用。因此,在學習單元之前先滲透知識點,再結合課文進行清晰的講解。因為,這些文體方面的知識都是學生應該明確掌握的。

二、利用多媒體增加語文教學優勢

(一)能夠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

生動形象的動畫設置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課堂氣氛、也能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中來。初中學生心理還處於尚未成熟的地步,在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中就是教師不停地講解,這樣一節課下來教師已經累得口乾舌燥,中途還要分心想著怎樣吸引學生的興趣,所以知識還只是停留在文化知識的靜態層面上,學生也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耗費教師的精力,也逐漸讓學生失去學習語文的興趣。所以,利用多媒體能減輕教師的負擔,減輕教師的講解過程,節省時間,能讓有限的課堂時間感受到無限的知識魅力。但更重要的一點是能更容易讓學生理解學習內容、增強知識在腦海中的印象。多媒體能夠將聲音、圖像、文字、視頻等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將課本中原有的靜態知識變得更加鮮活,也可以使那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更加愛靈動,好似音符歡樂而有序地飛進學生的腦海中。多媒體教學打破教師講解的時空局限性,為學生打造出一種輕松學習、歡樂教學的氛圍。

(二)優化教學手段,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教學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求教師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在保證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能夠改善創新出新穎的更加適宜的教育方式及教育方法,從而達到優化課堂、使語文的教學質量得到相應提高的目的。在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中,想要完全講明白一篇課文至少需要四節課時,有些篇幅過長的還需要更長的時間,這當中除了一部分時間要給學生文章相關的課外常識外,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板書,時間耗費過長,在教師寫板書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實踐就被縮減。然而運用多媒體教學後,就有效地減少教師板書的佔用時間,利用計算機打破空間與時間的局限性,讓學生更加直觀地學習知識。這樣的教學即使教師沒有太多語言,學生也能瞭然於胸。

三、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

“眾人拾柴火焰高”這句話師生都明白,通過合作可以博採眾長。這一方法主要是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動機,讓學生能夠體驗到與小夥伴一起學習的快樂,從而養成快樂學習的習慣。學習是學生自身內部發生的過程,一切教學行為都建立在學生“想學”的基礎之上,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除了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還能讓他們切身地感受到合作的力量與從中獲得的收益,讓他們學會分享與付出。我這里強調的合作是要求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採用集體討論的方式來解答疑惑或分享見解,這樣就可以集中集體智慧,在相同的時間里獲得更多的知識。例如,學習《愚公移山》一文時,讓學生分組討論在這篇文章中所學到的精神,大多數學生都會總結出主流的有毅力、堅韌不拔等正能量精神,但是有一組提出問題:“如果愚公把家搬走不是更方便?把山移走既沒有效率,又耽誤人力、物力。所以愚公精神並不值得提倡。”一石激起千層浪,在發生分歧的時候,我馬上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討論,讓學生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更加深刻,真正做到了自主學習。需要強調一點的是,在自主合作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做到嚴格的把控,學生主體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玖』 如何開展初中語文單元主題教學

《基礎教育改革綱要》確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為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實現三維目標,經過兩年的探索, 結合十多年的初中數學教學經驗以及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總結了以下幾點貫徹三維教學目標的策略。 一、學習課程標准,理解三維目標的內涵新課程標准強調的是以人為本的教學,針對的是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要求教師角色從傳統意義上的知識傳授者進行轉變,成為知識引入者、活動組織者和智慧啟迪者,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打造出全新的熱烈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親歷學習過程,充分體驗活動,探索交流,從而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得到全面的提升和發展。(剩餘1851字)

『拾』 怎樣進行初中語文課程設計

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工程,做好教學設計需要有正確的教學理念,如以學生為本、語文學習本質是一個言語實踐活動等;還需要學科的基本知識,如排比這種修辭是怎麼回事,其結構有哪些類型,又如散文有哪些類型,不同類型的散文該用怎樣的方式閱讀等;更需要一些基本的設計技能與方法,如學情分析、教材分析、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流程、設計教學反饋等。下面就選擇其中幾個關鍵點來談談語文課堂教學設計的要領。
一、以課程觀統領一節課的教學設計
以往,教學設計常常是教師對某一篇獨立的文章教學點和教學流程的理解。近年來,有關教學設計的討論有了新變化,許多研究者和語文教師已經意識到,語文課堂教學設計不應該只是針對一篇文章或一次作文的教學,語文課堂教學應該走向課程化,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至少要考慮並能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教師是否知道這個階段(如初中階段、高中階段,或一個學年、一個學期、一個單元)的語文課程目標由哪些關鍵點構成?這些關鍵點是如何排列的?這堂課的學習目標是什麼?我選擇的目標相對集中嗎?這些思考回答的其實是「教什麼」的問題。
教師想通過哪些學習活動來落實這個關鍵點,使學生獲得這些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達成設定的某個目標?這些學習活動之間、這些活動與學習目標之間有內在的邏輯關系嗎?學習目標的達成是不是通過具體的教學活動過程自然而然地得到實現?這些思考回答的其實是「怎麼教」的問題。
學生的言語技能、思維等是否受到這節課的影響,在這堂課上可能有哪些收獲?這些收獲與教材所隱含的主要價值與教師課堂設計的出發點是否一致?學生獲得這些知識是不是有較高的效率?這些思考回答的其實是「教得怎麼樣」的問題。
如果一個教師在上課之前仔細考慮了這些問題,並有了自己的初步答案,上課過程中能緊緊圍繞這些問題展開,在課後反思中,能經得起這些問題的檢核,這說明他基本上具有了課程意識,已經達到了在課程層面上的專業自覺。對於一個語文教師來說,達到專業自覺不是指一般的教師素養有多高,如對學生有愛心,掌握了豐富的語言文學知識,能背得出教育學、心理學的概念,對各類文章有敏感的判斷力,有出色的表達能力以及對課堂的控制能力等。而是應該對語文課程內容和實施過程具有理解、判斷和把握的能力。唯其如此,他那些語文知識表達能力才會有用武之地。反之,如果沒有一個課程層面的自覺,他熟記的那些理論、概念、語文知識提問技巧,可能就是一些華麗的碎片,單看起來炫人眼目,放在一堂課中則可能暗淡無光,有時還會互相沖突,起到相反的作用。
課標、教材、學生、教師等諸因素應該在我們的教學設計中成為一個支撐整體。
二、以實實在在的學情分析作為起點
其實,人們都知道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的實施都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教學設計以教學過程為其研究對象,用系統方法分析參與教學過程的各個要素,尤其著重分析學習需要、學習內容和學習者的特徵等方面的內容。」但是分析學生情況是一個復雜的課題,首先,學情內容比較龐雜,涉及許多方面,而了解分析學情的方式也多種多樣,很難落實為常規的具體的做法。其次,學情是課堂效果的影響因素之一,但並不是全部。也就是說,有時候,學情對教學效果的好壞有直接的關系,有時候又看不出直接關系,不能作為課堂的評價依據,正因為如此,雖然大家都知道掌握學生情況的重要性,但在備課中,這一問題卻常常被部分教師所忽略。
下面就「學情」的內涵展開一些討論,大體說來,可以從三個方面分析學生情況:
(1)學生的基本信息,包括這屆學生整體的代際特點以及這個班級的基本風格。如這一年齡段學生的知識結構、閱讀狀況、思維方式、情感表達方式、個性心理特徵、學習需求、認知風格、興趣愛好、對社會問題的關注熱點。總體上說,是社會、時代的特點投注於年輕人、通過「這一群」人反映出來、又與學習活動有關的特質。
(2)與該單元教學內容有關的信息,包括學生對課文所涉及的年代、社會背景的了解程度,對課文體現的價值觀、情感色彩及審美傾向的認同程度,對該話題的熟悉與敏感程度,對該教材語言習慣的接受程度。例如,學習《背影》,是否熟悉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社會背景甚至交通條件,就直接關繫到對課文的理解;與該單元學習內容相關的學科知識、基本技能的准備情況等。例如,若是散文的教學設計,教師須知道學生以前學過哪些著名散文,他們可能了解哪些關於散文的知識等。這些信息都是很重要的。
(3)用於課堂教學組織的學習信息,大的方麵包括班級常用的學習方式、學習習慣、班級風格;小的方面諸如班級學生名單、座次、學習小組情況、學生之間的關系;學生在不同學科的表現、學生的個性特徵等。這類信息,可以供教師選擇適當的教學活動,豐富課堂教學手段,完成課堂組織和調動。例如,某校有個很有個性的學生,他讀書較多,善於思考,但好發奇談異議,原來的一位語文教師怪他上課總喜歡打岔,便不太理睬他,他在課堂上也就越來越冷漠。後來換的一位教師,了解了他的情況,在討論時,教師有意識地讓他做總結發言,不僅調動了他本人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又常常能提升課堂討論的層次,這樣,上課的阻力變成了動力。這就是根據學情來優化教學組織的成功例子。
學情有許多內涵,在針對一節課或一篇課文的設計中,教師不可能把所有情況都當作考慮重點,因此,判斷學生哪方面的情況可能會對這節課的學習產生重要影響就顯得至關緊要。
三、確定具體明確、相對集中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定位,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教什麼」,這是保障課堂教學效率的基本元素。也正是在這點上許多教師無所適從,導致語文課「少慢差費」的現象依舊嚴重存在著。總的說來,當前語文教學目標的錯位,甚至目標的錯誤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還是存在的。例如有教師教魯迅的《風箏》,開個「何為好的教育」的辯論會,或者展示一些工藝精美的風箏圖片,引導學生回憶自己放風箏、看風箏的情景,這顯然更是遠離了文本。更有甚者,教《愚公移山》要來個愚公很愚的批鬥會,全然不管這是一篇寓言故事。
教學目標大而空,也是教學目標設計的一大問題。華東師大教育系曾對一所重點中學所展出的35份教案作過一次統計:「發現5份無目標陳述,其餘30份陳述目標常使用的詞語是『掌握』『了解』『培養』『理解』,這些詞語所表達的教學意圖是含糊的。」
教學目標多而雜,是教學目標設計中的另一個問題。一般來說,一堂課最好有一個集中的教學目標,便於教師組織教學,也利於學生集中學習和掌握。有老師從三個維度來撰寫教學目標,每一個維度寫3~4點,合計下來超過十點,試想,一節課40~45分鍾,做一個簡單的除法就知道這些目標是否能夠實現。目標多了固然不行,目標雜了更不可能實現,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教學思路容易亂,學生也無所適從。當然,每一個教學板塊可以設一個分目標,但這些小目標、分目標,都要圍繞全課統一明確的貫穿線索,指向總的目標,共同形成一個清晰的認知結構。
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佔有很大份額,閱讀教學目標的選擇目前大概有以下三種基本做法:
(1)重在理解課文介紹的內容,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教『教材』」。這種設計以課文內容為教學內容,以幫助學生理解、掌握課文「說了什麼」為主要目的。例如課文是議論文的,教學內容就是「理解題目含義,概括段落大意,領會文章的主旨」;課文是記敘文的,教學內容就是「梳理文章寫了什麼人、記了什麼事、描寫了什麼景物、抒發了什麼情,體會這些景物有多麼美、人物有什麼品德」;課文是說明文的,教學內容就是「介紹了對象的哪些方面,突出了什麼特點」。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觀的接受過程,「教『教材』」式的教學設計已經受到了普遍的質疑。但辯證地看,「教『教材』」其實是一種接近於傳統教學方法的設計,它本身具有兩面性,不可一概而論。因為語文學習具有價值多重性,有的課文(教材)內容不僅有價值,還可能是核心價值。至少,具有思想文化內涵的經典,思想價值突出而文體與表達特點不突出的,如《論語》等,就不妨把其「內容」列為主要學習對象;另外,以介紹語文知識和表達技能的課文如朱自清的《經典常談》,也不妨主要學其內容。
當然,有些課文的內容,只要學生有基本的識字理解能力,他們一看就能明白,這一類文章的教學目標,如果僅僅定位在「明白文章說了什麼」,教學價值就很有限。因此,不管什麼類型的課文,最好還是能兼顧「內容」和「形式」,讓學生在了解「寫了什麼」的同時,還能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寫」以及「怎樣寫的」。
(2)通過一篇課文,學習讀文章、揣摩思考問題的路徑,領會文章的寫法,也就是「用教材『教』」。經過多年的浸染,今天,「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的觀念差不多已經被絕大多數語文教師所接受,但在日常的教學設計及教學實施中,能自覺做到「用教材『教』」的教師並不多見。可以說,「用教材『教』」的難度不在觀念,而在於具體操作,即如何藉助一系列教學活動,把「用教材『教』」的理念落到實處。我們不妨依據下面幾點來嘗試:
教材、教參里明示過的特點或知識;
屬於某類文體中公認的典型的語言表達方面的知識,不能是自己杜撰的知識;
在這篇課文里屬於比較突出的核心性的表達特點,不能牽強和湊數;
以前的語文課中沒有學過、或值得重新認識的表達方面的知識,一般不要作簡單重復。
值得注意的是,語言特點有整體的、宏觀的,有中觀的,也有微觀的。一般來說,宏觀的容易空,微觀的容易瑣碎,對一節課或一篇課文的設計來說,以取中觀的特點作為教學內容為宜。
三種層次教學內容的差異面的例子:

不過,需要強調兩點,三種層次的大小是相對的,不要拘泥於概念;微觀特點雖然不宜作為主要內容,但是,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隨手提醒學生注意這些微觀的語言特點。
(3)以課文作為引子,借題發揮,討論社會問題。語文教學的主要教材是一篇篇課文,這些課文涉及的內容豐富多彩,如歷史、哲學、政治、藝術、自然,幾乎涵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閱讀這些文章的過程中,自然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感想和議論。如有的教師可能本來敏於思考、長於議論,自然也會把這種習慣帶到課堂教學中,以課文所涉及到的某個問題為焦點進行設計,引導學生深入探討歷史或當下的每個問題。
四、設計合乎學的邏輯的教學過程
「怎樣教」涉及到教學過程的設計、學習活動的選擇、教學技巧的運用等諸多問題。這里重點談談「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過程就是一堂課的邏輯結構,由一系列教學活動組成,就是將與課堂教學有關的教法與學法、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教學目的與教學手段等各組成要素整合為一個以時間為維度的呈現順序,使得一節課中一連串的行為具有課程意義。
教學過程設計涉及哪些要素呢?在一節課的有限時間內,應該達到什麼目標?主要通過什麼途徑?以怎樣的步驟達成這些目標?這是教學過程設計要回答的核心問題,從不同角度分析教學過程可以有不同的區分:
從時間流程的角度,教學過程設計要考慮導入、學習准備、學習主活動、總結鞏固等階段;
從活動主體的角度,教學過程設計要考慮教師活動、學生個體活動、學生互動、師生互動等;
從教學行為的角度,教學過程設計要考慮教師講授、讀書、問答、小組討論、評價等;
從課堂節奏的角度,教學過程設計要考慮節奏的快、慢,鋪墊、高潮、調整、結束等;
從達成的目標來分,教學過程要考慮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匹配;
從教學質量和效益的角度,教學過程設計還要考慮「哪些學生在哪些問題上應做多少事情、可能做成多少事情」等不同的可能與相應的活動流程。
教學過程設計,就是將上述各要素整合為一個有機的、以一節課時間為單位的教學流程圖。這個教學流程,應具有一定的結構,體現一定的節奏,符合學生語文學習的基本規律。「結構」就是「把一堂課分成幾個不同的板塊或環節,主要板塊的學習目標相對集中,板塊之間有清晰的內在邏輯」;「節奏」主要是指板塊或活動之間應體現輕重緩急、高低起伏的變化,以適應學生注意力和情緒上的變化。
按照這個規律,設計一堂課,也應該把它分成前後幾個部分或板塊,這是教學設計的第一步。一般來說,劃分教學板塊應考慮如下幾方面:
活動板塊不宜太多;
每個板塊的功能明確、指向集中;
不同板塊之間邏輯關系清晰,指向這節課總的教學目標;
設計貫穿全課的主問題,使教學活動形成一條主線。
一節課一般在40~45分鍾左右,從上課伊始到下課鈴響起整節課上,學生的注意力難以一直保持高參與度,學習的內容之間也有一些區別。這些特點都要求我們一定要把一節課劃分成許多段落,但一節課的時間總體又有限,不能切割太碎,否則也沒有相對獨立的時間完成某些教學任務。一般來說。一堂課以分為2~4個板塊為宜。
從許多教師的教學設計中可以看出,有兩種傾向是比較普遍的,一是教學過程不分板塊,一口氣到底,學生沒有喘息的機會;二是時間分割太碎,活動太多,學習任務太雜,沒有停下來集中學習的時間。尤其以後一類為多。許多教師總認為,教學若不涵蓋該課文里的所有內容、不涉及有關知識,心裡就不踏實。實際上,教學活動彼此之間的關聯性很低,很難形成清晰有效的學習脈絡,而游離狀態的破碎信息穩定性比較差,很容易被遺忘。
每個活動板塊都有明確的教學目標,這是教學設計的第二步,但僅僅如此還不夠,為了增加教學活動的關聯性,還應做到環環相扣,即前一個活動是後一個活動的基礎或前提,後一個活動是前一個活動的深入與發展,這是教學設計的第三步。
設計主要活動板塊是教學設計的核心,也是完成一堂課任務學習的主要保證,如何保證這個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可以設計一組相關聯的問題,形成活動主線。這是教學設計的第四步。
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再根據各種因素判斷各個環節可能遇到的具體情況,去豐富教學設計的細節,使一堂課的教學過程由宏觀框架到具體細節、由模糊到清晰,一步步趨於成熟。
五、設計合宜的作業,落實學習反饋
作業設計是教學設計中的一項重要因素,但是,不少老師對作業的教學價值認識不足,在作業的設計與布置上比較隨意,往往形式大於內容,對作業量的要求考慮大於對質的追求,缺少有效設計作業的意識,這是不利於提高教學成效的。作業設計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作業內容需要指向教學目標
無論是課堂作業還是課外作業,它首要的作用就是促進學習內容的保持與遷移,所以,教師設計作業時,第一個關注點就是作業內容與教學內容是否一致。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否一致,學生的學與對學生的評價是否一致,這是考量教學是否有效的關鍵標准之一。
2.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
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了全體的學生,這是新課程的基本指導思想。作業設計也應該考慮到全體學生的不同層次需求。作業的難易度、作業量,乃至作業的形式,教師都應該精心設計。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對家庭作業的個別化應當予以特別的重視。如果教師不給某些學生布置一些個別性的作業,那就說明他沒有研究過每一個學生的力量、可能性和能力」。魏書生在《教師課上「十條」》中的第八條強調:「一堂課要留有三種不同類型的作業題,讓學生按照自己的學習情況選擇完成。」這兩位教育專家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作業的難度等作業設計的針對性問題。
3.作業形式最好能豐富一些
學生的情況是不一樣的,這種種的差異對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認知風格的學生對學習內容、學習材料、學習活動形式等都有不同的偏好。不同形式的作業可以更好地滿足不同認知風格學生的學習需求。
4.要求具體、表述明確
作業是布置給學生做的,很容易因為理解障礙而影響學生對作業的感情色彩與投入。在內容上,作業應向學生提出指向明確、要求具體的任務,不要出現籠統、空泛的要求。具體說來,大概有以下幾點:
明確作業涉及的范圍,如讀一段、讀一篇、讀一冊,還是做其他事情;
規定或建議採用的方法,如上網查閱資料,向父母做調查、小組討論、做批註等;
作業過程具有可操作性,如布置小組討論,應要求幾人一組,是否選出討論主持、記錄人、匯報人等;
作業質與量的要求,如完成時間、作業的字數,應盡量有明確要求;
發布、交流的方式,如網上發布,還是口頭交流等;
評價的依據,大體給出評價標准,以便學生按要求做得更好;
激勵的辦法,告訴學生可能獲得何種獎勵,會激發學生作業的積極性;
在語言表述上,作業要盡量做到句式簡短,表意明確,不能出現含糊不清甚至有歧義的詞句,否則,會讓學生無所適從。
5.適合教師檢查批閱
一般情況下,一位語文教師總是需要教授兩個班級的語文教學,不少語文教師還要擔任一個班的班主任。加上備課、改作業、與學生談心、家訪等日常事務,工作量都不小,如果作業很難批改,勢必會影響教師的工作狀態,甚至會影響教師的日常生活。實際教學中,也有教師面對沒有設計好的難改的作業敷衍了事的現象。例如,不少教師會布置「名著閱讀」的作業,可學生一旦寫好讀後感交上來之後,老師往往只給了一個「閱」字,或者含糊其辭地給出「優」「良」「中」一類的等第,缺少翔實的批改。幾次之後,學生得不到有效反饋,做起這樣的作業來往往敷衍了事。反思這一現象的出現,很大原因是教師對作業批改的工作量、批改方式等沒有進行設計,教師布置的作業很難批改,這樣的作業是起不到什麼訓練效果的。與其學生做起來沒勁,教師改起來馬虎,不如選擇有代表性的章節請學生摘錄點評,既有針對性,有利於批改,作業也就起到相應的作用了。
以上談的五點只是語文課堂教學設計這個復雜系統中的幾個方面,做好一節語文課的教學設計,還需要作好教材分析、設計好學習環境、學習媒體等,在這里就不一一展開了。當然,除了系統性之外,語文課堂教學設計還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隨著對學生學習反饋的了解,教學設計會在反復修改中更適合教學的實際。

閱讀全文

與初中語文如何進行單元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5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9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