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農村教學如何提高語文教學能力

農村教學如何提高語文教學能力

發布時間:2023-05-23 03:43:36

『壹』 如何提高農村學生的語文素養

如何提高農村學生的語文素養
長期以來,農村小學的教學設備、師資力量比較薄弱,教學活動也較為單一,導致學生的語文素養偏低,大部分小學生寫的字東倒西歪,潦草難辨;語文知識面狹窄,除了知道課本上的那些作家和老師所講過的以外,其他的都顯得十分陌生;口頭表達能力弱,方言比普通話還實用……為此,提高農村小學生的語文素養,是我們農村小學教師的職責,而且迫在眉睫。那麼,應該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一、 重視學生的閱讀
前蘇聯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姬也說:「閱讀在孩子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童年的書幾乎可以記一輩子,影響孩子進一步的發展。」 確實如此,閱讀帶給人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拓寬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思想情趣,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1.課堂閱讀教學是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的主要途徑。「教材是語文學習的載體,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例子。」教材中的課文篇數雖然有限,但卻是學生積累和吸收優秀文化營養的主要窗口。現行的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例有許多是大師級的名篇佳作,文質兼美,屬於經典作品,有一定的蘊涵和深度,經得起吟詠和品味;教材中還有一些極具時代特點和現代意識的作品,這些作品則能讓學生接受現代文明的熏陶。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憑借它可以對學生滲透思想教育;憑借它可以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進行知識的積累;憑借它可以去訓練學生的閱讀技能;憑借它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憑借它可以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總之,上好課堂閱讀教學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關鍵所在。
2.輔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是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保證。隨著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單靠課堂上的閱讀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閱讀應有量的保證,提供學生語文素養還要更多地依靠大量的課外閱讀。新頒布的《語文課程標准》中就對學生課外閱讀的面和量都做出了要求,要求學生廣泛地涉獵書籍報刊,閱讀各種類型,各種體裁,各種風格的作品。「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隨著網路的普及,還要鼓勵學生上網瀏覽。一個小學畢業生的課外閱讀總量應不少於100萬字。課外閱讀是課堂閱讀的延伸和拓展,一方面,課堂上所學的新知識往往需要課外閱讀的配合來加深理解,另一方面,課堂上所學到的技能可以在課外閱讀中加以運用,作為知識的運用和技能和檢驗。例如我在教學《獅子和鹿》這篇文章時,我問學生這篇文章的體裁是什麼,沒想到有個學生脫口而出說是寓言。我問她你怎麼知道的,她說她讀了《伊索寓言》,在那本書里看到的。
二、作業設計科學化
教師必須把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貫穿於語文學習的始終,滲透於語文學習的諸環節,而作業設計的科學化就是重要的環節之一
1.作業設計注重習慣
良好的習慣使人終身受益。習慣的養成也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過程。教學中,我尤其突出了對學生習字習慣和預習習慣的培養。在習字方面,我在寫字態度、姿勢、方法等方面都作了明確的要求,並且評價時注意縱向比較和橫向比較相結合,經常開展寫字競賽,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激發學生的上進心。一個學期以來,學生的寫字態度逐步端正,寫字質量明顯提高。在預習方面,我要求學生做到寫好、讀好、劃好、想好,即認真掌握生字新詞的寫法,讀熟課文,劃出文中讀懂和未懂的語句,想想這篇課文的大體內容。每次上課都進行形式多樣的檢查,任何學生只要認真預習就能得到成功的體驗。目前,多數學生養成了自覺預習的好習慣。
2.作業設計注重積累
積累是語文教學的基本點,但這不同於以往傳統作業中的抄抄背背,而是要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差異,採取多種形式讓學生有選擇地進行背誦積累。教學中,一方面我讓學生熟記課本中要求背誦的語段,因為背也是一種體驗感悟的過程、接受熏陶的過程,這些對學生的終身發展非常有用。有時為了激發學生的背誦熱情,我還以身作則,和同學們共同背誦名篇佳句。另一方面,我注意結合學生實際開展多種形式的積累活動,如詩歌朗誦賽,成語故事會,詞語接龍,「六·一」詞語總匯,收集廣告詞等,將積累滲透於平時的課堂內外。
3.作業設計注重運用
知識只有通過實際運用才能轉化為能力,所以我經常創設情境,採用討論、爭辯、演講等方法鼓勵學生大膽地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同時積極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如串門、辦報、看新聞、查資料、詩配畫、寫對聯等。這樣把作業設計與學生的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學習活動結合起來,構成一個和諧的學習整體,以鞏固應用深化所學的語文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4.作業設計注重個性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而培養學生的個性是發展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最新的加德納多元智力理論也指出:「每個學生的智力各具特點,並有自己獨特的表現形式,有自己的學習類型和學習方法。」所以如今的作業設計要改變過去那種形式單一、內容枯燥、機械重復、一刀切的做法,充分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具體做法是:作業內容多樣化。課內課外、校內校外採取抄一抄、背一背、畫一畫、演一演、做一做、說一說等形式,加強綜合性練習,讓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表現自己的機會。作業選擇自主化。主要是設計一些彈性作業,讓學生主動去選擇。如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學生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作業去做,或者學習小組成員互相命題,自選答題,也可以自己命題自己答題。這樣每個學生都能從老師的肯定性評價中享受.成功的喜悅,主體作用得到發揮,個性品質得到發展,創新能力得到培養,也有利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
三、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激發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農村小學生語文的知識面比較狹窄並非壞事,相反,我們教師可反其道行之,從中找出他們的症結所在,運用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對症下葯,就能激發他們對語文學科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高他們語文素養的目的。
1、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語文教學的主陣地是課堂,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關鍵是課堂教學。必須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的接受能力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教學方法,不能低估大部分學生的接受能力,更不能只重視少數學生。教學內容的設計應以每個學生都能學到相關知識為原則來設計。另外,教師要精神飽滿,以信任、期待的語言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讓學生感到語文教學的樂趣,形成學語文、用語文的良好習慣。
2、多表揚,少批評,樹立學生自信心。小學生對學習的勝任感,直接影響學習興趣。有了學習的勝任感,應該能產生學習興趣。但是,有些差生學習起來很吃力,教師要及時幫助他們彌補語文知識上的缺陷,課外不僅要進行必要的輔導,而且還要注意課內的輔導;講課時注意觀察他們;提問時盡量讓他們回答能夠回答的問題;批改作業時,重點輔導他們。這樣的持之以恆,他們會逐漸形成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從整體上提高了全班學生的語文成績,也達到了提高語文素養的目的。
3、創設情境,引起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農村小學生想知道的知識太多太多,教師只要在正式講授教學內容之前創設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教學情境,提出相關的問題,就能引起學生的好奇與思考,教師再適當點撥,學生那種躍躍欲試的探索意識便顯現了出來。不知不覺中,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來了,語文素養也隨之提高了。
總之,提高農村小學生的語文素養,既符合農村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又順應新課程改革的趨勢,與「縮小城鄉差別」相吻合,勢在必行。

『貳』 如何提高農村學校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活動方案

目前,城鄉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存在著一定的差距。糾其原因,一些農村的教師有自己的見解:農村經濟文化落後,學習條件差,教學資源匱乏,家長文化素質低-------當我們真正走進小學語文課堂,就不難發現,「課堂低效」是造成教學質量不高的主要原因。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已是當前農村小學語文教師面臨的一個緊迫任務。下面,我就自己看到的,聽到的,親歷的, 談談自己粗淺顯的認識:
一、 課前准備要充分。
當前,一部分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平時課前准備不足。他們的課前准備簡單,只限於讀讀參考,寫寫教案。寫教案多數也是為了應付檢查。開學初,買來各類精選教案,不假思索,全盤抄襲。有的甚至連原本中因疏漏造成的個別失誤也照抄不誤。不僅全然脫離了自己的教學實際,而且丟開了新課程標准、教材、單元等必不可少的深鑽細究、課前反思,導致語文課堂教學徒勞無功,沒有實效。
俗話說,不打無准備的仗。小學語文教學也不例外。要求每一位教師在上課前必須做好精細的准備工作,把准備的內容書面化,完成符合自己實際的教學設計。這樣課堂上才能應用自如。大量的事實證明,凡優秀的教師在課前,都很認真的做好課前准備。有的反復修改教學設計方案,有的細細斟酌考慮。他們所做的教學設計方案,許多都成了青年教師學習參考的材料。反之,課前缺乏充分的准備,沒有認真設計教學方案的教師,在課堂上或教學思路不清,或教學重點不突出,或教學方法使用不當,或學生的提問不能正確的解答等等。由此,教師課前要做好五大准備。一、學生課前預習的准備。二、教學理念的准備。三、教學內容和相關知識的准備。四、教學設計的准備。五、教學和學具的准備。這五種准備中,其它四種准備是教學設計准備的基礎。教學設計是課前准備的關鍵。進行教學設計要達到以下要求:1、有明確的價值追求,要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2、要以」三維目標「為中心設計。3、要重視雙基,重視能夠學生搜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4、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習得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只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到以上五點,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就有了保障。
二、 聯系實際,巧用教法。
雖然新課程改革在我市已推行了四年,教師的教學思想和觀念在不斷的改變著,但有一部分教師的轉變力度不大。課堂依然存在著以「教師主宰課堂「為中心,以傳授知識為主要目的,以分析講解為主要形式,採取灌輸式,課程改革流於形式。這樣學生的主體作用很難發揮,只是被動的聽講。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甚至一部分學生還有厭學的心理。課堂教學效率可想而知。面對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農村教師要徹底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在眼花繚亂的教法改革成果中,有選擇地引進和吸收,在實踐中不斷創新。
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多數較為朴實。他們非常熱愛自己的教育事業。他們了解、熟悉教材、學生。在選擇運用新的教學方法時,一定要從自身特點出發,結合學生具體的生活實際,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一切從實際,從學的本質,從學的精神上出發,把著眼點放在教法的實效性和學法的指導上來。朴實的農村教師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用 朴實的方法結出扎實的碩果。
三.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
語文是以培養學生閱讀、寫作、聽話、說話能力為主要內容的文化基礎課。在學生的心中比較抽象模糊,難以理解和運用。在我們農村小學的課堂上,大多數教師只憑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就完成所有課文的教學。這樣單一的教學手段,如果每節課在再面對同樣的教學程序,同樣的學習方法,那就會更覺得單調,甚至會覺得枯燥。學習興趣難以激發,課堂效率難以提高。所以,小學語文教師還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如:現代教育技術。用聲音、圖片、動畫、視頻等最大程度的調動了學生的視覺感官,充分展示教學手段的多樣性,充分調動多種感官,展開豐富的想像和聯想,激發起濃厚的興趣,獲得對語文知識的整體感知,培養豐富的語言表達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提高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途徑還有很多,有待於你、我、他共同探究。讓我們攜起手來,使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走出一片燦爛的天空。

『叄』 淺談如何提高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中平鎮中心小學 鍾承文 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指通磨鋒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提高、進步。具體表現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使之語文素養得到提升,並親身經歷學習過程和掌握學習方法。我們要抓住課堂這個語文教學的主陣地,向課堂要效率,要質量,追求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1、高度重視備課,提高備課的有效性。 備課是教學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可是我們教師往往忽略了備課的重要性,成天忙於批改學生的各類作業,認為只要學生能正確完成作業就是有效的教學;備課是上好一節課的保證,不但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這就要求我們認真學習課程標准、鑽研教材,明確每節課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更要了解學生,依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學科特點、數學課程標准要求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特別是要按新課程理念,在現有教材內容的處理、組織等方面多下功夫。可我們有些教師備課,有的直接參考現有的教案,還有的根本沒有時間備課,只按照自己在課中的臨時發揮進行教學,這就造成課堂教學的機械性、盲目性和隨意性,這種無效備課或毫無准備的教學別說他教學的有效性有多高,更別說學生能在課堂上會學有興趣、學有所得、學的快樂、學出意義了。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小學生學習語文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推動小學生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內部動力,我們要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愉快地進入到學習中來。如: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抓時機,適當組織一些小競賽活動,不但能活躍氣氛,提高效果,而且能培養學生積極向上,勇於開拓的優秀品格,比如,認識生字時,可以組織開火車讀、搶答等形式;識記生字時,可以組織加一加,減一減,猜字謎等形式。學生的一個心理特徵是好表現自己,展示自己 。可以讓題目有不同見解的同學在課堂上發表自己的看法並予適當鼓勵和表揚,可以對課文中的個別章節在學生充分預習的情況下,讓學生自己上講台講課,講給其他同學聽,在他們表現自己的同時,檢驗了他們的自學效果,鍛煉了他們的表達能力與心理素質。 3、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方法是形成最佳課堂氣氛的重要保證。恰當地選擇與發揮教學方法,是教師創造性與教育藝術性表現的主要形式。一個教師在挑選各種具體情況下的最佳教學方法的能力越強,那麼他的教學技巧與技能就表現得越嫻熟、越新穎,課堂氣氛就越活躍,教學效果當然也就越顯著。教有定則,但教無定法。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對象和實際條件,個人的教學風格和特長,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法。我們語文組向來主張一法為主,多法配合,靈活地運用各種手段,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上每一分鍾的作用。給學生創造各種語文情境,提供各種運用語文的機會,讓學生充分接觸語文,運用語文,利用有限的資源,力爭最大限度地為學生創瞎亂晌造顯示才能、發揮才智的語文環境,使學生始終保持學習語文過程中的主動狀態、主動觀察、主動思維、主動回答,使教學過陪敏程本身成為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發展和提高過程。例如,在糾正錯別字時,有的學生一點就通,有的學生要反復地指導才能寫正確,為此,我設計了編故事游戲,讓學生編些能幫助自己記憶字形、字義的方法。如虎的第3筆的勾,學生就說:那是老虎的牙,沒有牙的老虎不是真正的老虎。再如游的右邊,學生常寫成攵,就有學生這樣說:一個小孩去河裡游泳(氵),他朝著各個方向快樂地游(方),大人不放心在上面保護他們,所以右邊是一個‘人’加一個‘子’。在學習五年級上冊《新型玻璃》時,我設計了玻璃推銷員的情境,讓學生都產生學習的興趣,主動參與課堂,選擇自己喜歡的玻璃來向同學推銷,在這個過程中掌握課文的知識點。 4、加強教學反思,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俗話說:教而不研則淺。每節課後,我們應該有自覺地堅持不斷地對課堂教學進行總結與反思的好習慣,對自己的課堂教學行為進行全面透徹的反思,找准成敗之處,分析成敗原因,善於發現偏差、糾正誤區、找准對策,做到在反思中前進,在前進中全面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加強教學反思是我在教學後進行的第二次備課,它有力地促進了以後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提高。有人把教學反思納入備課的范疇,課前預設是一度備課,課中生成是二度備課,課後反思是三度備課,這種動態備課是很有道理的。有的老師從來不喜歡進行教學反思,所以就有了上了三十年課就好像是上了一年課重復了三十遍的說法,這種重復教學是教師被教案牽著走,學生被老師牽著走,從而使課堂顯得機械化,既不利於教學內容的創新也不利於學生個性的彰顯,甚而至於扼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當然也不利於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加強教學反思,既思考在課堂教學中處理出乎意料事情的機智,也思考學生學習輕松愉悅的緣由,還思考因課前准備不充分而引的尷尬。通過這樣的反思,教師在以後教學類似的文本內容時就會更靈活機智,更有創意,更能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饒有興趣的學習,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發展。加強教學反思,不僅可以進一步完善常規備課中的不足,還可以及時修正以後的教學行為。這會使我們經歷新的感受,獲得新的提高。

『肆』 如何有效提高農村中學語文教學質量

針對農村中學的這種情況,我認為要克服教師教學的隨意性,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以下幾個方面尤為重要。
一、強烈的目標意識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教什麼決定了怎麼教。我認為影響語文教學有效性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學目標的模糊,隨意。備課的時候沒有對教材和學生進行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只是對現成的教案里的目標照抄照搬,備課只是背下人家的教學程序,不思考為什麼這樣教,我的學生能否接受,目標和上課內容脫節,到上課時也就無的放矢,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前些日子我聽了一節公開課。上的是蘇東坡的《後赤壁賦》,上課的主要環節是這樣的:一是由一個海外記者采訪學者余秋雨,問余在中國古典文學里最喜歡的人是誰,由余的回答引出作者蘇東坡,又問余最喜歡蘇的什麼作品,余回答是蘇在黃洲時的三篇著作,由此引出課題《後赤壁賦》,然後全班齊誦《前赤壁賦》。這樣的導入很好,既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刺激了學生的求知慾,又使舊知識成為新知識的支撐點,符合教學規律(用時6分鍾);二是教師范讀課文,邊讀邊強調讀音句義斷句等,將課文內容梳理了一遍(用時11分鍾);三是引導學生看課文後面金聖嘆等對《赤壁賦》評價的鏈接內容,老師邊翻譯邊講解(用時16分鍾);四是前後《赤壁賦》的比較,教師分別從景、目的遊程、結構情感、意象對象等方面畫錶板書(沒有講完下課時間就到了)。初看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在前後《赤壁賦》的比較上,雖然中間講鏈接的環節花時過多,似乎影響了突出重點,也還可以。但是在後面的評課活動中,這位老師卻展示了他這節課的目標是引導學生對《後赤壁賦》中「鶴」象徵意義的闡釋。這樣,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就脫節了,怎麼來衡量這節課的有效性呢?所以我想問題關鍵還是在於教學目標的隨意。如果有強烈的目標意識,他對教材處理和上課環節的安排就不會這樣。可以把第三個環節和第四個環節改為就是以探究《後赤壁賦》中「鶴」的象徵意義展開,並且結合他課前發給學生的古人關於「鶴」的詩文的材料,將是一節更精彩而有效的課。
其次強烈的目標意識還體現在確定的備孫教學目標是否符合學生實際,也就是說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有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情況。這一點對於農村中學尤其重要,農村中學的生源狀況前面已講到,如果我們不進行研究而照抄照搬別人的,目標面面俱到,上課無度拓展,對於農村的學生來說,面面俱到的目標,實現不了,等於面面不到,過於超出學生水平的拓展,除了讓學生失去學習信心外,毫無意義,肯定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比如我聽了我們學校一位老師的課《渾沌之死》,這是《莊子》里的一篇寓言。對於初中文言文的教學目標,課程標準是這樣規定的「閱讀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特別是對於農村學生,這節課的目標重點應該是通過朗讀和講解文章幫助學生理解內容,從而理解寓言的含義。可是這位仿扒鏈老師卻舍本,花了很多時間去講莊子和背景,後面講寓意時又花了很多時間講莊子的思想,進行無度拓展,一節課老師講的津津有味,而學生卻雲里霧里。備課時沒有明確的目標,沒有想到要學生通過這節課發生什麼變化,得到什麼樣的發展,就導致了課堂教學的低效。
所以雖然每篇課文的內容很多,課時的目標也不止一個,但我們要根據課文和學生情況分清主次,合理分配。不必面面俱到而至「蜻蜓點水」、「水過地皮濕」,要勇於放棄。暫時的放棄,是為了長遠的取得。作為語文教師,要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的氣魄,當目標精了,重點准了,教學效率自然就高了。
第三強烈的目標意識還要體現在:每節課上課前必須向學生展示這節課的目標,這樣老師教學有的放矢,時刻提醒自己在教學環節中有沒有脫離目標,學生學習也做到心中有數,在學習中檢測自己有沒有達到目標,也有利於教師課後反思總結。這樣一節課下來,重點就會很明確,教有得,學有獲,每課有得,久而久之學生學習干勁就大,課堂效率就高。當然,向學生此磨展示目標,不必象有的老師那樣,在多媒體上把三圍目標都寫出來。有時就一句話就行:比如我聽黃老師在上曹植的《白馬篇》,他就這樣說: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圍繞「讀」展開,也就是怎麼通過朗讀讀懂課文。然後一節課就是圍繞指導朗讀,讓學生不停的讀,不停的悟,在讀中實現教學目標。
二、讀熟文本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礎
於永正老師曾經講過一句話:書不讀熟不開講。這點農村中學尤其重要。我們平常在閱讀教學實踐中或聽別的老師上閱讀課中,常常會發現,總是調動不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氣氛壓抑,學生情緒低迷,一問三不知,課堂參與度差,思維活躍不起來。老師只能很無奈的自問自答自擂自唱滿堂灌。總是怪學生基礎差,素質低,不配合。其實我覺得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們沒有讓學生讀熟文本。試想,對於一篇課文都沒有讀熟,他怎麼去積極參與,怎麼去互動合作,怎麼去思考探究?怎麼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提高農村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

中學語文教學資源網 → 教學文摘 → 教學論文 2014-10-15 手機版

關於教學的有效性,福建師大余文森教授有一個很形象生動的故事,他以企業競爭為例,他說:企業之間的競爭就好比是去穿越一塊玉米地,那麼,穿越玉米地要比什麼呢?第一個要比誰穿越得快;第二個要比在穿越的過程當中掰玉米,看最後誰掰的多;第三個是比過程當中,玉米葉子可能會刮傷皮膚,穿越過去看誰身上的傷口少。這就是企業平常所說的速度、收益和安全。而這三者也正是考量有效教學的三個指標:速度指教學時間投入的長短(投入);收益可看作教學目標的達成即學生的收獲(產出);安全則是指在教學活動中師生的體驗特別是學生學習的體驗是苦還是樂(體驗)。用這三個指標來衡量現在農村的語文課堂教學,很多課堂其有效性都是值得商榷的。
我所任教的是個農村中學,學校生源情況參差不齊,特別是近幾年,隨著城關私立中學的興辦和農村進城務工做生意人口的增加,成績好的學生或者家裡有點錢的學生小學一畢業甚至沒畢業就到城關就讀了,不僅學生量少了,更談不上質了,留下來的學生被喻為是「米篩下的」,問題學生不少,課堂教學管理的難度加大了,也因此,有的老師教學隨意性增強。針對農村中學的這種情況,我認為要克服教師教學的隨意性,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以下幾個方面尤為重要。
一、強烈的目標意識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教什麼決定了怎麼教。我認為影響語文教學有效性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學目標的模糊,隨意。備課的時候沒有對教材和學生進行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只是對現成的教案里的目標照抄照搬,備課只是背下人家的教學程序,不思考為什麼這樣教,我的學生能否接受,目標和上課內容脫節,到上課時也就無的放矢,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前些日子我聽了一節公開課。上的是蘇東坡的《後赤壁賦》,上課的主要環節是這樣的:一是由一個海外記者采訪學者余秋雨,問余在中國古典文學里最喜歡的人是誰,由余的回答引出作者蘇東坡,又問余最喜歡蘇的什麼作品,余回答是蘇在黃洲時的三篇著作,由此引出課題《後赤壁賦》,然後全班齊誦《前赤壁賦》。這樣的導入很好,既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刺激了學生的求知慾,又使舊知識成為新知識的支撐點,符合教學規律(用時6分鍾);二是教師范讀課文,邊讀邊強調讀音句義斷句等,將課文內容梳理了一遍(用時11分鍾);三是引導學生看課文後面金聖嘆等對《赤壁賦》評價的鏈接內容,老師邊翻譯邊講解(用時16分鍾);四是前後《赤壁賦》的比較,教師分別從景、目的遊程、結構情感、意象對象等方面畫錶板書(沒有講完下課時間就到了)。初看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在前後《赤壁賦》的比較上,雖然中間講鏈接的環節花時過多,似乎影響了突出重點,也還可以。但是在後面的評課活動中,這位老師卻展示了他這節課的目標是引導學生對《後赤壁賦》中「鶴」象徵意義的闡釋。這樣,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就脫節了,怎麼來衡量這節課的有效性呢?所以我想問題關鍵還是在於教學目標的隨意。如果有強烈的目標意識,他對教材處理和上課環節的安排就不會這樣。可以把第三個環節和第四個環節改為就是以探究《後赤壁賦》中「鶴」的象徵意義展開,並且結合他課前發給學生的古人關於「鶴」的詩文的材料,將是一節更精彩而有效的課。

其次強烈的目標意識還體現在確定的教學目標是否符合學生實際,也就是說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有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情況。這一點對於農村中學尤其重要,農村中學的生源狀況前面已講到,如果我們不進行研究而照抄照搬別人的,目標面面俱到,上課無度拓展,對於農村的學生來說,面面俱到的目標,實現不了,等於面面不到,過於超出學生水平的拓展,除了讓學生失去學習信心外,毫無意義,肯定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比如我聽了我們學校一位老師的課《渾沌之死》,這是《莊子》里的一篇寓言。對於初中文言文的教學目標,課程標準是這樣規定的「閱讀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特別是對於農村學生,這節課的目標重點應該是通過朗讀和講解文章幫助學生理解內容,從而理解寓言的含義。可是這位老師卻舍本,花了很多時間去講莊子和背景,後面講寓意時又花了很多時間講莊子的思想,進行無度拓展,一節課老師講的津津有味,而學生卻雲里霧里。備課時沒有明確的目標,沒有想到要學生通過這節課發生什麼變化,得到什麼樣的發展,就導致了課堂教學的低效。
所以雖然每篇課文的內容很多,課時的目標也不止一個,但我們要根據課文和學生情況分清主次,合理分配。不必面面俱到而至「蜻蜓點水」、「水過地皮濕」,要勇於放棄。暫時的放棄,是為了長遠的取得。作為語文教師,要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的氣魄,當目標精了,重點准了,教學效率自然就高了。
第三強烈的目標意識還要體現在:每節課上課前必須向學生展示這節課的目標,這樣老師教學有的放矢,時刻提醒自己在教學環節中有沒有脫離目標,學生學習也做到心中有數,在學習中檢測自己有沒有達到目標,也有利於教師課後反思總結。這樣一節課下來,重點就會很明確,教有得,學有獲,每課有得,久而久之學生學習干勁就大,課堂效率就高。當然,向學生展示目標,不必象有的老師那樣,在多媒體上把三圍目標都寫出來。有時就一句話就行:比如我聽黃老師在上曹植的《白馬篇》,他就這樣說: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圍繞「讀」展開,也就是怎麼通過朗讀讀懂課文。然後一節課就是圍繞指導朗讀,讓學生不停的讀,不停的悟,在讀中實現教學目標。
二、讀熟文本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礎
於永正老師曾經講過一句話:書不讀熟不開講。這點農村中學尤其重要。我們平常在閱讀教學實踐中或聽別的老師上閱讀課中,常常會發現,總是調動不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氣氛壓抑,學生情緒低迷,一問三不知,課堂參與度差,思維活躍不起來。老師只能很無奈的自問自答自擂自唱滿堂灌。總是怪學生基礎差,素質低,不配合。其實我覺得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們沒有讓學生讀熟文本。試想,對於一篇課文都沒有讀熟,他怎麼去積極參與,怎麼去互動合作,怎麼去思考探究?怎麼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我們知道,閱讀教學其實就是教師、學生和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語文教學的實質就是實現人與文本的內在交流,課堂教學效率如何,效率高不高,主要看學生與文本是否發生了這種交流,以及這種交流是否親密、深刻、流暢和完整。如果學生才初讀一遍課文,有的字音還沒讀准,句子還沒讀通順,詞語沒理解,課文還不熟,教師就匆匆忙忙地組織對話,交流。有的直奔重點、中心,談感悟;有的急著用大屏幕出示重點句段或抓住一兩句重點語句,引導學生感悟、體會、想像,不但學生和文本很難發生交流,更談不上交流的親密、深刻、流暢和完整了。所以課堂上只剩下老師和文本的對話,老師在教教案,沒有學生的學習生成,只有偶爾幾個好的學生附和老師幾下,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也談不上。因此,學生的參與情況,思維狀態,情感體驗,學習效果,課堂氣氛都不好,教學效果當然就不好。所以說讀熟文本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礎。
因此,我覺得對於長的文章我們一定要布置學生預習,課堂上要給學生足夠的看書的時間,自瀆、討論等環節不能流於形式,一定要建立在學生充分閱讀文本的基礎上展開。我們學校的馬老師以及我聽了民中的一位老師的課,他們都有一個很好的習慣:講授前先提問預習情況,如果發現還有同學沒讀課文,就不惜停下來讓學生再看書,課堂上讓學生自讀的時,也都會問讀完了沒有,有沒有讀完的,繼續讓他們讀。這是磨刀不負砍柴功。
三、加強課堂心理管理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保障

我們常講「心動不如行動」,但我覺得在課堂教學中是「行動不如心動」,教學中我們只有讓學生真正「心動」起來了,才會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使「苦學」變「樂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到保證。農村中學正如我前面所說,由於種種原因,厭學學生的面積相當大,課堂紀律普遍不很理想。因此要保證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除了要有精湛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外,有效的管理課堂組織教學的能力顯得更加重要。而我認為其中最重要的是課堂心理的管理,既加強對課堂心理的調控,來使師生達到心理相容,從而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堂心理管理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教師自身心理的調節
教師要盡量做到不把生活情緒帶到課堂中,走進課堂精神一定要飽滿,一定要充滿激情,這樣才會感染學生,使學生「心動」起來,就比如我聽了一中黃長虹老師的課,整節課教師情緒激昂,又很善於煽情,學生搶著回答問題,課堂掌聲不時想起,整個課堂被帶動的心潮湧動。學生總處於亢奮之中,思維火花不斷噴射,課堂效率就高。
(二)是對學生學習心理的調控
首先是上課伊始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抑制課間活動的興奮心理,激活其參與心理。英國教育家洛克說:「教育的巨大技巧在於集中學生的注意,並且保持他的注意。」因此集中並保持學生的注意是課堂心理調控的核心所在。我們老師習慣於一上課就直奔主題講授主要知識,這樣不好,因為剛上課時,學生課間休息時所形成的興奮中心還沒有退去,注意力還無法集中,也不可能完全參與到我們的教學活動中,因此應先採用各種手段,比如形象、生動、飽含激情而又富有情趣性的導入法和創設問題情境等,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參與心理,又自然過渡到教學主題,同時,也可以藉此時間和方法來抑制學生課間休息所形成的興奮中心,而產生新的學習的興奮中心,使學生盡快進入有效的學習活動中,保證上課效率。
其次是教學中注意滿足學生的期待心理。每天面對山珍海味,也會讓人生厭。我們讀書時也一樣,在課堂上學生都有一種期待心理:期待這節課有味道,能學到新內容,期待這節課老師有新方法,期待這節課老師多提問多表揚他,讓他從學習的成功感中得到心理的滿足。因此我們教師就必須注意滿足學生的這些期待心理。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多鼓勵多表揚學生,精心設計問題情境,設計教學「空白」,創造一個個學生的「認識沖突」,讓學生處於一種「心求通而未達,口欲言而未能」的暫時不平衡的思維狀態,達到較長時間保持思維興奮的狀態。使學生在創造中尋找樂趣,每節課都在期待中度過。比如我們在上古文時,往往是最枯燥的,按傳統的上法是很難滿足學生的期待心理的,在一次教研活動中陳成龍老師講到了上詩歌《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設計的問題:(1)作者的理想是什麼?既作者想建什麼功,立什麼業?(學生找詩句: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2)怎麼建立功業?(學生找詩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3)是不是現實情景?(學生找詩句: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4)功業建成了嗎?( 學生找詩句:可憐白發生)。這樣的教學設計將詩歌的字詞教學和詩歌思想內容寫作手法融合在一起,更能滿足學生的期待心理,從而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第三是教學中還要注意調整學生的焦慮心理。心理學認為中等強度的焦慮才是對學習最有利的。焦慮程度過強或過弱都會對思維的興奮產生破壞作用,都會影響學生的課堂心理環境,降低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調控恰當的焦慮度。一方面,要防止學生焦慮心理過弱。教師要抑制學生的依賴心理,少講多啟發,多設計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另一方面,又要防止學生焦慮程度過強。中學生正處於身心發展的關鍵期,敏感、自尊心強,注重形象,渴求別人認同與肯定。這種心理表現在課堂上就會出現害怕發言,這就是焦慮心理過度的表現,它會影響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抑制學生思維,這時教師應及時加以調控,比如保證學生足夠思考的時間,讓學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備;有效「傾聽」,鼓勵學生發言,進行積極課堂評價等,讓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帶給他們更多的自信、自尊,營造融洽的學習心理環境,保障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三)是對課堂紀律的隱性管理
當學生課堂上發生問題行為時,我們往往會採用體罰、諷刺挖苦、以趕出教室威脅學生等「以惡制惡」的方式來規范學生的行為。運用這種方法,可以達到組織課堂教學的目的,但也帶來了一些不容忽視的負效應,既師生情感對立,關系緊張,使問題行為更加嚴重,有時也可能造成教師自身的尷尬,出現「下不了台」的現象。同時,「一人害病,全班吃葯」,必然引起學生注意力的分散,導致學生知識輸入過程受阻與中斷,嚴重浪費其他學生的學習時間,影響課堂教學效率,並因此有可能導致全體學生對教師的不滿。師生情緒因此對立,課堂心理難以相容,就直接影響了教學效率。因此為了克服這種負效應,教師對於課堂中的那些不認真聽講或者違犯了課堂常規學生的管理,不僅要注意他們的心理,還要顧及班上其他同學的心理,要在不影響正常授課的前提下,採取針對違規學生,隱含在教學活動中非公開的隱性管理手段,從而保證課堂學習的心理環境,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到保障。
當然,影響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諸多的因素,本人只是針對農村中學的實際和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了些看法。翔宇教育集團盧志文先生說過:有效的課堂不一定是理想的課堂,但理想的課堂一定是有效的課堂。我們必須努力克服語文課堂教學的隨意性,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而提高農村中學語文教學的質量。源於網路分享。。。。。。

『伍』 如何提高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成績

一、努力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積極情感的氛圍的創造需要教師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應該在教學中設法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調動學生的內部動力,通過提供成就感,合理期望和激勵評價等誘因使外部動力轉化為內部動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之持久保持,從而取得語文學習的成功。語文老師必須具備與教學有關的文學修養和造詣。還應具備教育學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品格能影響教的方法和教的效果,較高的人品修養和令人愉快的個人品質如民主、公正、謙虛、慷慨、幽默、耐心、寬容、尊敬他人和良好的與人合作精神等,都是教師一個具備的基本品質。教師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相識、熟悉、親近,進而發展成為朋友、夥伴,在這種特定的環境中,才會保證教學和課堂活動的正常進行。
二、重視教育評價,激發學生的成就動機。
學習的快樂主要來自於學習動機的激發,即當學生需要學習時,學習才是快樂的。也就是說,只有願意學,才能學得好。而課堂學習只有在滿足學生的歸屬感和影響力的需求時,才會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甚至會使學生對學習達到樂此不疲、忘我和以苦為樂的境界。學生的成就動機是課堂教學心理環境的前提條件,激發學生的成就動機是培養良好課堂教學心理環境的關鍵。
首先,教師要不斷的對學生加以鼓勵、表揚、引導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取得成功。積極有效的表揚要遵循兩個原則:一是讓學生知道自己完成學習內容的正確性;二是通過表揚來增加學生的成就動機。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要經常回答教師的問題。而在聽取學生回答的過程中,教師應用各種身體語言、表揚性的言辭、委婉的提問等方法來調整和帶動學生的情緒,從而促進良好的教學效果的產生。當學生回答正確時,點頭微笑,或說:你真棒非常好當學生回答有誤時,教師可以重復該問題,提供信線索或改問其他問題等進行耐心啟發、引導學生獲得正確答案;當學生對問題回答不上時,教師要投以鼓勵的目光,寬慰學生說,你再想一想,很簡單的讓他坐下,聽別人回答,然後請他再重復一遍。學生在教師的不斷表揚鼓勵下,能漸漸消除因困難而產生的緊張感,不斷地獲得成功,從而嘗到學習的樂趣,增強進一步學習的信心。
三、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濃厚的興趣是語文學習最好的老師。興趣會產生求知慾,學生的學習興趣越高,學習效果就越好。如果我們能把興趣培養成學生學習語文的一種心理需要,就可以使學生逐漸養成自覺、主動學習語文的習慣。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與教師積極引導是分不開的,教師應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和學生年齡的特徵,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創造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用教育的藝術把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引向語文學習領域,用興趣的火花去點燃智慧之火。
(1)運用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啟發式教學就是尊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主動調動他們主觀能動性,使他們經過自己獨立思考與實踐,融會貫通知識,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位哲人說:沒有大膽的幻想疑問,便沒有偉大的發現。創設富於啟發性的教學情境,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激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教學蘇教版第二冊《小池塘》時我是這樣設計的同學們你們見過小池塘嗎?它是什麼樣的?今天老師帶你們去看一下課文中的小池塘是什麼樣子。小學生具有特別的好奇心,設疑導入能誘發他們的天賦和靈性,從而形成探究反射,產生強烈的求知慾。
(2)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內容確定以後,教師必須用最佳方法來完成教學任務。從生理的角度看,大腦神經細胞只有處於興奮狀態下,才能進行思維活動。學生對所學知識感興趣能接受時,聽課注意力就會高度集中,情緒輕松愉快,學習就主動。學生對所學知識興趣不大,或根本無法接受時,聽課情緒煩躁,學習就被動,甚至做與課堂無關的的事,因而教師應根據課堂實際情況,調整好教學內容,及時改變教學方法和進度,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努力使課堂氣氛活躍。課堂學習氣氛的活躍,不是表面的活躍,而是指思維質和量的容量及密度. 課堂上盡量讓學生多聽、多說、多讀、多寫,提高師生配合的次數,多採用提問式,訓練學生快速反應。要不斷變換教授方式,使學生有事可做,有例可仿。這樣他們才會對學習不感到枯燥、厭倦。如下午第一節課,午睡後的學生還沒調整好自己的精神狀態,我用忽高忽低的授課聲音引起學生的注意力。用做游戲、看課堂教學錄像等調動起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學生的思維敏捷了,發言也積極了,這堂課以愉快的心情完成了教學計劃,並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改變課堂消極心理狀態,培養學生必勝的信念。
情感本身具有明顯的兩極性,即積極性和消極性。舒暢和煩悶,興奮和壓抑,喜歡和厭惡等均構成矛盾的雙方,但它們是同一的,這種同一性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雙方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一節語文課對於差生來說,如坐針氈,這類學生心理狀況表現為茫然、觀望、應付。為改變這種消極狀況,在課堂上教師應經常不失時機地對差生進行激發,或安排專門的時間做思想動員,以熱情、歡迎和接納的態度鼓勵學生,決不歧視和冷嘲熱諷,使他們明白困難是暫時的,幫助他們克服畏懼的情緒,樹立必勝的信念。同時,在教學中經常讓學習好的同學與學習落後的同學組成互助小組,讓他們互相幫助,使人人都飽滿的情緒投入課堂。
總之,語文教學工作既是傳道,授業,解惑,又富有樂趣.在教學中尊重、理解、寬容的對待學生,感化學生,滿懷信心的期待他們會取得進步,同時注重給予積極科學的評價,注重教學方法的探索,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誘導全體學生參加到課堂教學中來,才能使學生始終保持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陸』 如何提高農村學校學生的語文素質

如何提高農村中學生的語文素質
農村中學教學硬體設施基礎薄弱,教學理念受應試教育影響,教學活動比較單一,學生的語文素養普遍不高,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書寫差緩枝、錯別字多、課外閱讀量小、語文知識面狹窄、口頭表達能力差、作文能力比較弱。總體來看,學生的語文素養普遍偏低。因此,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我校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
1 教師要有革新意識
教師要有改革創新的意識,樹立體現課改精神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要學習和掌握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要有豐富的學識和深厚的專業知識,要有較高水平的業務素質和教學技能;要有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要有美好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有熱愛教育事業的滿腔熱情,要有一顆尊重學生、熱愛學生的美好心靈;要有博採眾長、虛懷若谷的高尚品格;要有善於思考、奮發進取的創新意識,要有善於總結經驗、不斷進行自我反思的進取精神。
總之,要構建一個「好課堂」,首先就要鍛造錘煉出一個「好老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人為本,教師尤先。因為「好擾譽敏老師」是「好課堂」的「設計師」和「工程師」。只有教師的觀念轉變了,思想認識提高了,業務素質增強了,教學技能提升了,才能充分發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也才能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也才能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新課程理念強調教師角色的轉變,並不是要削弱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而是對教師的主導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在促使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提高思想認識,增強業務素質,提升教學技能水平,促進教師快速成長,快速實現「角色轉變」,快速成為新課程改革的生力軍和主力軍。
2 優化語文教學環境
實現語文素養培養目標,我們必須重視和加強語文教學環境的建設與優化工作,讓學生的語文素養能在各種環境和多種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得以真正的提高。
首先,教師應擴大對語文學科的觀念意識。語文作為我們的國文,其博大精深的內涵不是幾本小小的課本所能涵蓋的,現有的教材只是這些學習材料中的一部分。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因此語文學習不能局限於教材。語文學習的材料應是廣泛、多樣、大量的,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樹立走出教材的理念,雖然學生的閱讀資源有限,但我們可將一些篇幅不長,內容雋永,難度適中的文章積累起來,編輯成冊,作為學生共同的閱讀材料,讓學生能開闊眼界,獲得多角度的知識和認識,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學生受其年齡特徵的影響,對語文產生的興趣往往不穩定,因此,教師要組織開展各項活動來鞏固興趣,如:「古詩詞朗誦比賽」、「小小診所」、「小作家評比」等。特別注意為學困生設計特長比賽,分成小組,根據他們本身的能力特點開展活動,發揮他們的優勢,促使興趣的鞏固。只有全面兼顧,才能使得學校語文綜合水平穩步上升。
3 營造和諧課堂氛圍
語文教學的主陣地是課堂,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關鍵還是課堂教學。組織並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加大訓練力度,讓學生成為語文課堂的主角,進而形成語文學習的良好習慣,是我們農村中學語文教師的追求。
課堂改革重點強調課堂氛圍,師生的互動也直接關繫到課堂的效果。教育是教師和學生這兩個情感實體交往的過程,只有雙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體諒,才能產生共鳴,實現心與心的溝通,才能很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想實施高效的課堂教學,就必須重視調動學習主體的積極性,創設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虛歲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活動的自由度,大膽放手,讓學生嘗試,使每一個學生成為學習的參與者、探索者、發現者。
4 開展語文課外實踐活動
首先,學校應為學生的學習實踐創造一定的場所。如:寫作方面,創建文學社,編輯文學社刊;成立作文輔導班,進行寫作指導;利用課外活動時間進行語文學習專題講座;組織作文競賽,安排作文展覽,編輯學生作文集等。閱讀方面,建立學校圖書室,班級圖書角,組織閱讀交流活動,好書推薦活動等。口語交際方面,成立學校廣播站,朗誦培訓班,組織演講比賽、話劇表演比賽、美文朗誦比賽等。書寫方面,組建書法興趣小組,寫字比賽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有選擇地參加各類活動,既豐富了校園生活,又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
其次,開展其他語文課外實踐活動。學生的學習不應該僅局限於校園里,應該走入社會,走入自然。農村學生生在農村,長在農村,農村的田園山林和野花野草中無不蘊含著無盡的知識,而這些資源則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源泉。因此,要讓學生到田野去,到山林去,親近自然,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賞農景、干農活、記農事、寫農民。書本以外的農村生活是農村中學生學習語文的廣闊天地,讓農村中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日常生活充滿泥土和草葉的芳香,既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拓展求知的空間,又可以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創造思維和創造能力。

『柒』 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生的語文水平

一、在讀中積累,在讀中提高 鄉村小學多數是地處離城鎮較遠的偏僻地方,學生也是多來自山村的貧困農民之家,家境貧寒,智力方面遠比不上城鎮上的學生;另一方面,鄉村小學經費短缺,設備簡陋,有的有閱覽室,但是書籍不多,這些因素影響了學生的成長,學生的語言、朗讀的語感等水平也跟城鎮上的學生有一定的差距,口頭表達的能力較差,書面表達不如人意,寫文章詞彙貧乏。讀是語文學習中最經常、最重要的學習方法,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發展語言,陶冶情感,增加語言積累提高水平的重要手段。 古人雲: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有了較深的語言積累才能出口成章,才能寫出文通字順,具有感染力的文章。在教學中,除了指導學生誦唐詩宋詞,還要利用早讀時間,要求學生把每篇重點課文熟讀成誦。這種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在練中積累,在練中提高 練是學生提高語文水平的主要方法。農村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相對比較滯後。在教學中要採用有效的方法,按要求、有目的地去練,才能達到提高的效果,要使學生多動腦,學會根據所學的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學會學習方法。在教學習新的字詞後,為了使學生記牢、會寫、會用。我採用了形聲記、形旁記和形近區別記等方法。這就是讓學生動腦去想、掌握學習字詞的規律。學生各種能力的訓練不能搞突擊,要通過一定數量靈活地進行訓練,逐步形成。僅寫這項練習,我就讓學生動腦、動筆、做聽寫、抄寫、縮寫、擴寫、片段寫等練習。總之,我們要千方百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課中、課後,口頭、書面等的反復練習。日積月累,使學生摸索到做題的規律,自覺地在練中把知識鞏固達到提高的目的。 三、在克服自卑感,增強自信心中提高 農村學生普遍存在著自卑心理,在課堂上不敢主動回答問題、提出問題,缺乏創見、依賴性大。這種自卑心理對他們學習語文有著直接的影響。如何消除這種不良心理,增強自信心?在語文教學中語文老師首先要引導他們進行心理溝通,即教師與學生的思想交流,學生與學生的思想交流,以削除他們的自卑感,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其次,教師可根據課文內容,設計若干問題讓學生討論解決,有時也可以讓學生提問題,學生回答,並要及時表揚認真回答問題、提問題、提得好的並有創見的學生,也可讓學生互評。總之,當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有閃光點時,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當他們遇到困難時要真誠地給予關心與鼓勵,不要帶有偏見、歧視他們。只有這樣才能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積極性,樹立學習語文的信心,從而提高語文水平。

『捌』 如何提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一個人的行文舉止與其語文素養有莫大的關系,語文素養是基礎,是學生學好其他科目、走向社會的一個有力台階。新課改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點燃智慧火花,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但是受到經濟條件的限制,與城市相比,農村語文教學質量還是不符合要求。所以針對如何提高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問題作了探討。

一、教師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綜合素養

《小學語文課程標准》明確規定了教師的職責,對教師的要求比以往高出了許多。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教師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師起著引導、協助、監督的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一旁的幫助者。但是小學生的自控能力不強,為了充分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積極性,教師就要更新教育觀念,牢固樹立全面發展學生的思想,課堂設計要有新穎性,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夠考慮到每一位學生及生生間的差異。除此之外,還要及時聆聽學生的想法,站在學生的角度想問題,為學生創造和諧、輕松的學習環境。教師要經常充電,豐富語文知識,擴大知識面,思想要能夠與時代保持一致,拋棄傳統不合時宜的教學思想,為每一位孩子的未來發展著想。

二、規范學生的課堂行為

課堂上學生的行為屬於課堂紀律的一部分,與課堂教學效率有莫大的聯系。小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就算是五六年級的學生也一樣好動、愛玩,上課時注意力很不集中。因此,教師在上課前就要規范好學生的行為,保持班級的上課紀律。例如,上課時,教師可以帶領班幹部對全班同學上課的准備進行全面檢查,看學生是否都已經准備好了書本、筆、輔助資料和課堂練習本等,並且檢查他們是否將它們整齊地擺放在桌子上。還要規定學生的上課坐姿,我們經過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一節課下來學生的坐姿千姿百態,經常性換動作的大有人在,坐姿可以直接影響學生聽課的效率,反映出學生的注意力情況等。有了正確的上課行為,學生才能夠注意力集中,保持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

三、增強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六年級的小學生正處於充滿求知慾望的年紀,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教師就應該注重挖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所在,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吸收語文知識。教師要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將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和語文知識巧妙地聯系在一起,激發他們的興趣,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其中,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例如在作文課上,寫一篇名為《我喜歡的一種植物》的作文,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選材和觀察。因為作文課對學生的要求比較高,是語文教學的一大難點。五六年級的孩子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慾望,對直觀的具體的事物、色彩鮮艷的畫面和生動有趣的故事等容易產生興趣,並且能夠從中獲得樂趣和知識。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身心特徵。為了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帶領全班學生到野外進行觀察,讓學生親身體驗寫作的過程,或者教師自己准備有關視頻,給學生播放,引起學生的共鳴,或者教師要求每一位學生回家後親自種一株自己喜歡的植物,並每天仔細觀察等。為學生提供可以供觀察的對象,再加以適當的引導,讓學生動情、動腦,巧妙地將學生的觀察與思考聯系起來,在這樣的情形下學生的作文比較充實,不空洞,含有真實情感。

四、讓學生參與競爭,提高學習興趣

小學生性格活潑、好動,喜歡與他人一起交流和互動,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以競賽的形式展開活動,並積極鼓勵學生參與競爭游戲,是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語文教學質量的方法。競爭形式的語文教學活動符合學生的身心特徵,平時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小學生在競賽中是比較活躍的,大家都不甘於落後,都喜歡得到老師的認可與誇獎,就算後進生也積極參與。例如在進行語文知識梳理與回顧時,如果教師只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在講台上一個人進行口頭回顧,而學生只是在下面聽著老師的講述,一頁又一頁地翻看課本,這種做法起的作用就不會很明顯,學生只是記得學過了那些東西,但是具體的掌握情況並不佳。為了檢查學生對學習過的內容的掌握情況,教師可以創造條件組織一些語文知識競賽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把全班同學分成四個小組,再從每一個小組中選出一位同學到講台上,面向大家站著,四位同學在聽到老師提出的問題之後進行搶答,可以求助於本組同學,每一位同學都必須上台比賽,最終勝利的那一組將會得到一份獎品。教師在准備題目的時候就可以有意識地滲透學生所要掌握的語文知識,如要求學生背誦一首詩歌或者是說出詩人的有關情況等,通過比賽就可以檢驗學生的掌握情況,這樣不僅能夠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小學生是國家未來發展的希望,是明天最美麗的朝陽,而小學階段的學習是基礎,是學生邁向未來學習的墊腳石,因此要注重對學生的教育,培養他們的綜合素養。教師要時刻准備著,為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盡最大的努力。

閱讀全文

與農村教學如何提高語文教學能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5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9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