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新課標下,課堂教學評價的目的是什麼
學校工作以教學為中心,課堂教學是關鍵。課堂是抓教學質量的主陣地。課堂教學中蘊含著眾多的教學規律,教與學、講與練、主導與主體、知識與能力提高等等都是在課堂教學中引出來的。課堂教學評價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研究課堂教學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在新的教育形勢下,在新的(課程標准)要求下,建立以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為目的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為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和反思提供參考依據;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教研員、家長、學生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幫助教師從多渠道獲取信息,對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具有積極的意義。從新課改的理念和語文(課程標准)的要求來看,縱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教育評價歷史和小學課堂教學評價現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方式在諸多方面已經不適應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為此,提出新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標准和評價方式勢在必行。
Ⅱ 語文新課程評價的基本內容是什麼它與傳統評價觀念有什麼不同
初中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實現課程目標的程度,更重要的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不應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
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幾方面進行評價,以全面考察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學習具有重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因而量化和客觀化不能成為語文課程評價的主要手段。應避免語文評價的繁瑣化。
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都是必要的,但應加強形成性評價。提倡採用成長記錄的方式,收集能夠反映學生語文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資料,如,關於學生平時表現和興趣潛能的記錄、學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結、教師和同學的評價、來自家長的信息等。
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更應重視定性評價。學校和教師要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檔案資料和考試結果進行分析,客觀地描述學生語文學習的進步和不足,並提出建議。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實來評價學生。對學生的日常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採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
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還應該讓學生家長積極參與評價活動。在評價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要綜合採用多種評價方式,考試只是評價的方式之一。
根據各學段目標達成的要求,抓住關鍵,突出重點,進行全面、綜合的評價。
(一)識字與寫字
1.漢語拼音能力的評價,重在考察學生認讀和拼讀的能力,以及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糾正地方音的情況。
2.評價識字要考察學生認清字形、讀准字音、掌握漢字基本意義的情況,以及在具體語言環境中運用漢字的能力,藉助字典、詞典等工具書識字的能力。不同的學段應有不同的側重。
3.關注學生日常識字的興趣,關注學生寫字的姿勢與習慣,重視書寫的正確、端正、整潔,激發學生識字寫字的積極性,不能簡單地用罰抄的方式來達到糾正錯別字的目的。
(二)閱讀
1.閱讀評價要綜合考察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理解和價值取向,考察其閱讀的興趣、方法與習慣以及閱讀材料的選擇和閱讀量。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意閱讀的評價。語法、修辭知識不作為考試內容。
2.朗讀、默讀的評價。
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朗讀的總要求。根據階段目標,各學段可以有所側重。評價學生的朗讀,可從語音、語調和感情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還應注意考察對內容的理解和文體的把握。
注意加強對學生平日誦讀的評價,鼓勵學生多誦讀,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
評價默讀,應根據各學段目標,從學生默讀的方法、速度、效果和習慣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
3.精讀的評價。
重點評價學生對讀物的綜合理解能力,要重視評價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創造性的理解。根據各學段的目標,具體考察學生在詞句理解。文意把握、要點概括、內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現。
4.略讀、瀏覽的評價。
評價略讀,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閱讀材料的大意;評價瀏覽能力,重在考察能否從閱讀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5.文學作品閱讀的評價。
根據文學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強的特點,可著重考察學生對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體驗,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應加以鼓勵。
在7~9年級,可通過考察學生對形象、情感、語言的領悟程度,來評價學生初步鑒賞文學作品的水平。
6.古詩文閱讀的評價。
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在於考察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考察他們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而不應考察對詞法、句法等知識的掌握程度。
(三)寫作
1.寫作評價要根據各學段的目標,綜合考察學生作文水平的發展狀況,應重視對寫作的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評價,如是否有寫作的興趣和良好的習慣,是否表達了真情實感,對有創意的表達應予鼓勵。
2.重視對寫作材料准備過程的評價。
不同學段學生的寫作都需要佔有真實、豐富的材料,評價要重視寫作材料的准備過程。不僅要具體考察學生佔有什麼材料,更要考察他們佔有各種材料的方法。要用積極的評價,引導和促使學生通過觀察、調查、訪談、閱讀、思考等多種途徑,運用各種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3.重視對作文修改的評價。
要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的態度、過程、內容和方法。通過學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
4.採用多種評價方式。
提倡為學生建立寫作檔案。寫作檔案除了課內外作文外,還應記錄寫作態度、主要優缺點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等內容,以全面反映學生的寫作實際情況和發展過程。
對學生作文評價結果的呈現方式,根據實際需要,可以是書面的,可以是口頭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評語表示;還可以綜合採用多種形式評價。
(四)口語交際
評價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應重視考察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情意態度。評價必須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讓學生承擔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以反映學生真實的口語交際水平。
(五)綜合性學習
綜合性學習的評價應著重於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尤其要尊重和保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多樣化的探究。這種探究,既有學生個體的獨立鑽研,也有學生群體的討論切磋,所以除了教師的評價之外,要多讓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評價的著眼點主要在:
——在活動中的合作態度和參與程度。
——能否在活動中主動地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
——能否積極地為解決問題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資料。
——能否根據佔有的課內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設或觀點。
——語文知識和能力綜合運用的表現。
——學習成果的展示與交流。
在評價時,要充分注意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採用的思路和方法,及時發現差異。對不同於常規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和積極的評價。
Ⅲ .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是什麼
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實現課程目標的程行芹度,更是為了檔銀畢改進師生的教與學,改善課程搏激設計,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Ⅳ 語文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
(一)、 關注基礎——注重基礎知識的有效積累。
讀音、字形、重點字詞的理解等基本知識,必須在具體的語境中才能更好的考查出學生的真實水平,必須依靠平時的積累,才能有效提高學生閱讀與運用語言的能力,僅僅靠考前的幾次「強化」和「沖刺」是不行的,因此,應要求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去讀拼音寫詞語,選擇正確的讀音、漢晌雀字或解釋,以期引導學生在平時學習中注重正音、正字、解字的基本功。
(二)、凸現價值——注重文本積累的積極有效
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厚積才能薄發,但大量的實踐證明,一味的為積累而積累,不引導學生在豐富的情境中運用並加以內化的積累是徒勞的,是無效的。因此,我們的試題應該追求語言的積累的思維過程,在考試過程中指導學生正確的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的語言積累在靈活應用的過程中轉化成一種永恆的語文能力,很好的體現語言積累的應用價值。
(三)、 引領生成——注重課外遷移的積極有效
一直以來,教材被理解為規范性的教學內容,老師只是簡單、機械的闡述和傳遞這些內容,這樣,教學之路就逐漸被堵塞。因此,作為教學導向的試題,就要發揮正確的引導作用,把相關的知識向課外遷移、派生。這種有一定價值取向的命題,往往也會有效的指導課堂教學。
在命題方向上我們要依據課標,立足課本,注意「七性」。
科學性 試卷在命題策略上要追求科學性。對照課標要求,准確把握課本中枝祥各個知識點的分布、目標達成度。無論從內容還是形式,應該與年段要求、學生的實際、新課標的要求相匹配。注意分清考核和考查的區分度,合理實施。
基礎性 語文的基礎性體現在四個方面,即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基本態度。學生的語文素養很大程度取決於基礎的扎實與否。基礎性是學生學習能力逐步形成的首步,它包括對工具書的應用能力、常態下書寫的規范程度、拼音字詞的掌握、句型的轉換等。基礎知識的檢測應該涵蓋級段要達到的標准。我們在出試卷時在對基礎知識的考察中應比較全面,從多角度進行測試,既注重文本猛謹搏,又加以拓展和應用,充分檢驗學生雙基的功底和靈活運用的能力.做到」易而不死、易中求活」。
Ⅳ 簡更1298‖語文課標中的評價建議之我見
簡更1298‖語文課標中的評價建議之我見
文‖張愛敏
「語文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學習,改善教師教學。語文課程評價應准確反映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狀況,全面落實語文課程目標。」
「語文課程評價應該改變過於重視甄別和選拔的狀況,突出評價的診斷和發展功能。」
「應發揮語文課程評價的多種功能,尤其應注意發揮其診斷、反饋和激勵的功能,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
「恰當運用多種評價方式。評價設計要注重可行性和有效性,力求繁瑣,防止片面追求形式。」
「語文課程評價要體現語文課程目標的整體性和綜合性,全面考察學生的語文素養。應注意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五個方面的有機聯系,注意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交融,整合,避免只從知識、技能方面進行評價。」
總而言之,語文課程標准評價的根本目的在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