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准備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範文(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生字詞。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學習作者寫景狀物要抓住特點。
2、品析景物特點,感受語言美
教學重難點
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學習作者寫景狀物要抓住特點。
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從中得到陶冶;在欣賞、品讀養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教學准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導語:在我國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個世界著名的皇家園林。它就是頤和園。
一起看大屏幕。
視頻中的景色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
齊讀課題,注意「頤」字的寫法。
二、檢查預習情況
出示「我會讀」指名領讀。去拼音再讀。
「我會填」指名回答。圖片出示理解「橫檻」「畫舫」。
三、初讀課文
1、出示自學提示:
(1)自讀課文,看作者寫了頤和園哪些地方的景色?
(2)從課文中找出能夠體現作者游覽順序的句子。用「~~」畫出。
2、學生按要求讀書,教師巡視指導。
3、完成問題(1)。
提問:作者寫了頤和園哪些地方的景色?
學生回答,師相機板書:長廊萬壽山昆明湖
4、完成自學提示(2)
提問:哪些句子能夠體會作者的游覽的順序?
指名回答,師相機出示句子。
從句子中找出寫游覽過程的動詞,指名上台畫一畫。
學習移步換景的寫作方法。
5、再讀課文,理清條理。
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具體些頤和園的景色的?
給課文分段,明確(總分總)的結構。
三、精讀課文,品析景物特點,感受語言美。
1、出示自學指導:
(1)、請大家讀一讀長廊這一部分,找出作者描寫的景物。
(2)、說說長廊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
2、學生讀書。(大屏幕出示第二自然段)
3、說說作者描寫的景物。
4、這些景物作者是按什麼什麼順序觀察的。
5、指名說說長廊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
6、學習3~~5自然段
自學指導
1、自讀3~5自然段,說說每個自然段主要描寫了什麼景物。
2、選擇你最喜歡的景物,有感情地多讀幾遍,想想景物有什麼特點。
學生讀書。
3、匯報:說說每個自然段主要描寫了什麼景物。
第三自然段佛香閣排雲殿
第四自然段昆明湖
第五自然段十七孔橋
4、我們先來到萬壽山上的佛香閣,誰喜歡「佛香閣」,讀讀句子
出示句子。說說佛香閣的特點。
5、誰喜歡「排雲殿」讀讀句子,說說有什麼特點?
6、喜歡昆明湖的同學來讀讀句子,告訴我昆明湖有什麼特點?
這句話把什麼比著什麼?
還有哪一句也能看出昆明湖的靜?「滑」換成「劃」行不行?哪個更能突出昆明湖的靜?
7、美麗的昆明湖上有一座長長的石橋,叫十七孔橋。
喜歡十七孔橋的同學來讀讀描寫十七孔橋的句子,有什麼特點。從哪裡看出。
獅子多橋洞多柱子多
沒有哪兩只是相同,同樣讓我們感受到勞動人們的智慧和雕刻的技藝高超。
齊讀這句話。
四、總結
我們隨著作者將頤和園游完了,那麼頤和園中,就這些景觀嗎?
齊讀最後一段。
課後拓展
頤和園還有哪些景點,課後查資料,下節課我們繼續交流。
板書設計
18頤和園
長廊萬壽山昆明湖
教學反思:
《頤和園》是一篇寫景的游記。作者按照游覽的順序,用生動的語言、准確的詞彙描繪了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美麗景色。字里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作品。為了讓學生感悟課文中介紹的頤和園的景點的形象美,讓學生在接近模擬情境中學習,在做課前准備時,我搜集了許多頤和園圖片,從而讓學生更直觀形象地感受頤和園的美。
語文教學應以讀為基礎,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遷移運用。課文語言優美,我引導學生多讀,通過自由讀,個人讀,小組讀,男生讀,女生讀,齊讀,師生合作讀等形式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使學生感受頤和園的美。文章段落中長廊的美、長;站在萬壽山腳下看到了佛香閣、排雲殿的壯觀和美;登上萬壽山頂看到昆明湖的靜、美。我指導學生抓住了重點語句讀,做到了整體感知到局部的重點朗讀。
一、教材分析
《長城》是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華夏兒女的驕傲。這篇課文作為引領學生開始中國的「世界遺產」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現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與雄偉壯觀,還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發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課文共有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配有一幅是氣勢磅礴的長城鳥瞰圖,第二自然段配有一幅長城的近景,使學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長城的氣勢;第三自然段是由長城展開的聯想,歌頌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第四自然段總結全文,指出長城在世界歷史上的地位,贊美長城是「偉大的奇跡」。可以說,它不僅是一篇狀物類的文章,更像一首動人心魄的中華歷史文化的贊美詩。
語文課程目標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以《語文課程標准》為依據,擬訂「在閱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現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3、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教學准備:長城遠、近景圖的課件
二、設計理念:
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凸顯學生的感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本節課以悟為強音,加深學生認識的深度;以情為重點,引領學生與文本對話;以讀為主線,打開學生情感的閘門。
四、教學方法:
在閱讀教學中,方法的設計是十分重要的。根據新課程基本理念,針對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在本文教學中准備採用「讀中感悟法」「想像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五、說教學流程:
(一)展示資料,在歷史情境中激情
於漪老師說過:「課的第一錘一定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他們思維的火
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所以課文教學我以交流資料為起點。請各小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示課前搜集的有關長城的資料與信息,交流完之後,把它貼在後黑板的讀書角。學生可能搜集到的資料有:「盂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好漢坡上不到長城非好漢」的碑刻、曾有宇航員說,從月球俯瞰地表,惟有兩處建築遙遙可見,其中之一就是我們中國的萬里長城!長城經過的省市、修長城的目的、時間……齊讀大屏幕長城背景圖上老師搜集的國際名人對長城的贊譽之詞:只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這樣一座偉大的長城!(美國前總統尼克松);「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從未見過類似的傑作!(俄羅斯原總統葉利欽)。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產生與文本對話的強烈期待,為本堂課的學習打下情感和價值取向方面的鋪墊。激發學生探究氏城文化的興趣。
(二)品詞析句在文本語言中動情
學生們的讀書興趣被激發起來之後,讓他們帶著定的知識儲備進入讀書過程。首先讓學生帶著老師的溫馨提示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通讀全文,這一遍讀,重點放在讀正確、讀流利,有不認識的字,鼓勵學生藉助拼音多讀幾遍或解決,養成良好的利用工具書的習慣。接著,同桌互相檢查讀生詞,並將自己認為需要給大家提醒字、詞交流交流。如「血汗」中血的讀音,「堡壘」的壘,3個撇著點要寫均勻,「屯兵」、「堡壘」的意思。然後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展示讀,就是讓他讀自己最拿手的一段,讓學生體驗成功、樹立我能行的信心。最後要學生說說讀書知道了哪些內容,在學生的匯報中,我刪繁就簡,集中目標,理請課文的思路。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生通過學習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掌握生字「焚」,能理解詩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並說說詩句的意思。了解作者生平事跡。
2、能力目標:學生能憑借詩歌語言文字,感受石灰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精神。結合作者生平及當時時代背景體會作者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標: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古詩的意境美,並使學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學重難點】
1、能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學准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走近古詩。
1、同學們,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在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的文化長河中,詩歌朝氣蓬勃,彌久不衰。我們從小一直學古詩,請同學們回想一下,你還記得哪些詩?(指名吟誦兩至三首古詩)
2、賀知章寫了一首《詠柳》,大家會背嗎?(齊背),詩中的「剪刀」可以換成「菜刀」嗎?(學生說說理由,教師用「推敲」和「春風又綠江南岸」的典故引導學生體味詩歌語言的精煉及韻味)
二、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有名的詩——《石灰吟》(板書課題),齊讀詩題。
2、了解詩人:《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詩人於謙。
於謙(1398—1457),浙江杭州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公元1421年,考中進士,歷任監察御史,山西、河南巡撫,兵部尚書等職。為官清正,深受人民愛戴。公元1457年,被奸官誣陷殺害,1465年,明朝政府為於謙平反昭雪,並賜謚號為「忠肅」
3、釋題:吟:吟誦,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如孟郊的《遊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頭吟》等。
4、質疑:作者為什麼要吟誦石灰呢?大家了解石灰嗎?
課件出示《石灰的自述》,引導學生了解石灰的相關知識。
三、初讀古詩,抓字眼,明詩意。
1、出示古詩,學生自由讀詩,要求讀正確。
2、指名讀,正音。學習生字「焚」,描紅。
3、范讀,明確節奏。
石灰吟
千錘/萬擊//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4、指名讀,要讀出韻律美。
5、默讀,想一想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集體交流:(預設)
(1)「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板書:千錘萬擊、烈火焚燒)
千錘萬擊:形容開採石灰原料非常艱難。錘,錘打。擊,擊打、開鑿。若等閑: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經受千錘萬擊才出深山,烈火燒煉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寫開採石灰岩的艱難困苦,表明石灰從出世時就經受考驗。第二句寫了石灰在燒制過程中要經過烈火的煅燒。面對嚴峻的考驗,卻能夠從容自若,處之泰然。「烈火焚燒」與「若等閑」,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加襯托出石灰的頑強。
(2)「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板書:粉骨碎身、清白留世)
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操。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縱然粉身碎骨全不懼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間。這兩句借石灰之口,一語雙關。表示出作者不怕犧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間的追求。
四、再讀古詩,想意境,悟詩情。
1、討論交流:讀1、2兩句你想到了什麼樣的情景?「千、萬」說明次數多,這個詞說明了什麼?(抓住「千錘萬擊」引導學生想像山石承受千錘萬擊以及烈火焚燒的情景)。見到此情此景,你體會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質?(不怕磨難、不畏艱險)齊讀1、2兩句。
2、過渡:石灰還受到了什麼磨難?讀3、4兩句,這時你看到了什麼畫面?這兩句寫出了石灰的什麼特點?(勇於獻身、清白留世、潔身自好)齊讀3、4兩句。
3、小結石灰的高貴品質並指導學生練讀全詩,讀出對石灰的尊敬。
4、由這樣的石灰你會想到什麼樣的人?(剛強勇敢、勇敢奉獻、勇於犧牲的英雄)於謙是不是這樣的人呢?
五、三讀古詩,融情感,練誦讀。
1、於謙僅僅是寫石灰嗎?他為什麼要寫這首詩呢?(他要做個像石灰一樣清清白白的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齊讀全詩,讀出贊揚之情。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會本課的渲、勒等生字,明確文章分為風光和人情這兩個部分,有感情的朗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過程與方法】採用小組合作探究法、朗讀感悟法、情境教學法,提高學生感悟理解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草原風光的美麗,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清文章的兩個主要描寫方面,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體會草原風光的美麗,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三、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法、朗讀感悟法、情境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視頻導入,播放關於草原風光的視頻,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眼中所看到景象,閉上眼睛想像自己就在這樣的大草原上,可能看到什麼、聽到什麼,順勢導入本課,跟隨作者老舍一起走進美麗的草原。
(二)整體感知
通讀全文,提問引導:
1、通過課題我們知道了本文主要是描寫草原的,那麼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對草原進行具體描寫的呢?梳理文章大意,標出不認識的生字詞。
明確:本文從風光和人情兩個方面展開描寫。講解生字「渲」字。板書:風光,人情,渲。
2、朗讀感悟:在學生了解本文是圍繞兩個部分展開描寫的之後,我會把全班分為兩個小組,分別去朗讀相應的段落,體會散文的語言美。
3、賽讀感悟:男女生比賽從文中選取一些自己喜歡的句子,看看那組讀得更有感情。
(三)深入研讀
1、通過剛剛學生的朗讀比賽,我們已經體會了草原的風光美,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草原,看看草原的風光與我們平時所見的.有什麼不同?
明確:文中描寫草原的句子,「四面都有小丘……輕輕流入雲際。」
2、這一句中說的「白色的大花」指的是什麼?
明確:比喻的修辭手法,將羊群比喻為白色的大花。板書:比喻。
3、結合課下注釋,理解「渲染」「勾勒」體會畫面感。
明確:草原風光的總特點是洋洋灑灑的,風過草原給我們呈現了一幅綠色的中國畫,而不是一幅描繪細致的工筆畫,這里從側面寫出了草原的意境美。
4、設置承上啟下的問題,在這樣的草原上生活著一個可愛的民族,他們對待客人是怎樣的呢?請你找到關於「人情」描寫的相關段落,勾畫出草原人們待客的句子和客人的表現。
明確:草原民族的熱情,迎客、吃飯、飯後載歌載舞。
5、客人與草原民族的語言是不相通的,我們為什麼能如一家人一般其樂融融呢?
明確:草原人們的熱情,民族團結深入人心。
6、全班朗誦文中最後一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明確:體會作者分別時的心情,總結全文。
(四)拓展延伸
搜集與蒙古族相關的資料,思考民族團結的重要性。
(五)小結作業
畫出你心目中的草原,並且為你的畫配上相應的文字。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詞,會認「罩、屹、鼎、沸、貫、崩、恢」等7個生字詞,會寫「潮、稱、鹽、籠、罩、蒙、薄、霧」等13個生字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感受錢塘江大潮潮來前後不同的景觀,感受「奇觀」的奇特之處,培養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4、學習本文作者有順序、找特點的寫作手法,並加以應用。
教學重點:
通過文章學習,了解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和潮來後的不同景觀,用心感受不同時刻的畫面帶給人們不同的感覺,並大致能說說「潮來時」的整個經過。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有順序、找特點的寫作手法,感受作者的寫作意圖。
一、激趣導入,感知自然美(4分鍾)
同學們,平時大家都去過哪些地方玩呢?把你覺得最好玩的地方和我們同學介紹一些,並說說你為什麼覺得這個地方好玩。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興趣,結合生活中「你去玩過的地方」,並進行相應的介紹,與同學之間有交流,並對此文學習產生興趣)
二、初讀課文,構建文體美(9分鍾)
1、自由朗讀課文,疏通字詞障礙。
2、讀了這篇課文,說說你有什麼收獲。
3、你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你讀本文後的感受嗎?
預設一:海寧市的鹽官鎮真是一個觀潮的好地方哪!
預設二:錢塘江大潮潮來時的景象好壯觀啊!
預設三:浪潮就像千萬匹白馬齊頭並進,真是浩盪啊!
教師進而引導:你可以用書本上的一句話來說說嗎?
引出課文第一段: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4、天下奇觀的「觀」和文章的題目觀潮的「觀」一樣嗎?
讓學生進行思考,同一個字卻是不同的意思,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加以引導,並結合相應的組詞,讓學生學以致用。
三、研讀課文,賞析語句美(22分鍾)
1、快速默讀課文,找出錢塘江大潮「奇」的地方。
過渡句: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那麼,它「奇」在哪裡呢?
B. 語文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准備好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我整理的語文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練習抓住課文內容。
能力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文中的情感。
情感目標:通過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父親和兒子之間的血濃於水的深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文中的情感。
【教學難點】
在質朴的語言中體會父子之間的濃濃親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母愛的偉大使我們忽略了父愛的存在和意義,但是對於許多人來說,父愛一直以特有的沉靜的方式影響著他們。父愛的羞於表達、疏於張揚的,卻巍峨持重,所以我們常說,父愛如山。今天就讓我們一同來學習一篇關於父愛的文章《風》。
二、整體感知
1、瀏覽課文,說說你從課文中了解了什麼
2、通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
3、加查,指名分節讀課文,正音。
三、匯報交流,檢查預習
1、檢查學生的讀書情況。
2、提出閱讀時遇到的問題,師生交流解答。
3、自由讀課文,爭取讀正確、流利;對於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並聯繫上下文內容多讀幾遍,自讀,自悟。
4、多種方式學習生字,重點解決字詞句問題。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既然文題是風,那麼再文眾多出現了那幾次風呢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呢
A風很大,草就很低的伏著,身子卻透出一股熱勁來。
B一個又一個北風呼嘯雪花飄飛的冬天。
C在一個刮著風又紛紛揚揚飄著大雪的日子裡。
D風很尖銳地呼叫著,把漫天的雪攪得迷迷茫茫。烘托出父子之間的濃濃的深情,烘托出父子深情使他們抵禦了寒風,把貧寒的日子過的暖烘烘的情景。
第二課時
一、整體感知
1、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文中講述了父子倆人相依為命的生存,是一個熱水壺陪伴著他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寒冷的冬天。
2、這是一隻怎樣的熱水壺
文章的4、5段,從質地、圖案、時間,可以找到答案。
二、走進文本,體會情感。
1、在父子的心中,這個熱水壺的分量怎麼樣呢從那裡看出來的
父親和兒子把這壺看得很重。因為這是一對很貧窮的父子。文中的第二段就說了日子很貧寒,好在有一個熱水壺,可見他們家很貧窮。還有圖案很簡單,簡單得和這個家一樣,從這里也可以看出這個家是很貧困得。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貧困的家庭中,有一次,一個人看了這壺,願意拿出很多很多錢買它。這錢數目很大,是父親的一輩子再加上兒子的一輩子也掙不來的。他們卻不願賣,可見這個壺對於他們來說是意義重大的。
2、在這個熱水壺上,都記載了父親和兒子的那些故事呢
a) 3段(兒子小的時候)假想一下,那是在什麼情形之下發生的一個怎麼樣的故事呢父子之間還會有什麼樣的交流呢這里有三個熱烘烘,為什麼用了三個熱烘烘呢回讀本段。
b) 6段(成長的歲月)一個又一個意味深長的短語,這是告訴我們什麼父子倆人是怎樣走過了一個又一個北風呼嘯雪花飄飛的冬天的呢
c) 8段結尾(兒子長大了)
兒子做出了一個怎樣的舉動面對兒子的舉動,父親的心裡湧起了一種情緒,這種情緒將這空盪盪的屋子填滿。這是一種怎樣的情緒呢
父親說我不怕,再大我也不怕父親為什麼這么說呢
三、深入探討,體會主題。
這篇文章講述的是父子之間的一個熱水壺的故事,為什麼題目還要叫作風呢
因為在寒風中,更能體會到熱水壺存在的價值。正是天氣的寒冷,風的大,才更襯托出父子之間的濃濃親情。
四、讀寫結合,以讀促寫。
同學們,看到了這個熱水壺,你想到了什麼把你想到的寫下來。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掌握本課生字、生詞,了解長城的.概貌、構造、歷史等,《長城》教學設計。
2、智能目標:
①指導學生圖文對照,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培養觀察能力和良好的觀察習慣。
②讀懂課文,理解每段話的意思及段與段之間的聯系。
3、情感目標:通過讀文討論,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人,觀察插圖,了解圖意
1、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見的建築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國的長城。(板書課題)
2、觀察長城彩圖,了解圖意,學會觀察方法(幻燈片打出與課本一樣的兩幅彩圖)。
(1)師:這兩幅圖都有長城,我們應該先觀察哪一幅為什麼
(2)看遠景圖時應重點觀察什麼(抓住觀察重點:長城)你覺得長城看上去有何特點(長、大、彎)再看近景圖:你能看出長城有何特點(高大、堅固)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全文,說說剛才兩幅彩圖分別與文中哪些段落相對應。(第一幅與第一自然段,第二幅與第二自然段。)
2、生討論:課文三、四自然段為何沒有圖片與之對應(不是作者所見之景,無法畫出。)
後兩節分別寫了什麼(作者的聯想和長城的地位。)
3、試給課文四個自然段分別加一個小標題。
三、圖文對照,讀懂課文
1、第三次看遠景圖。
(1)遠看長城是什麼樣子(像一條長龍)
把長城比喻成長龍,突出了長城什麼特點(長、大、彎)
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這個比喻把靜態的長城寫活了)
(2)列出數字「一萬三千里」對說明長城的長有何好處(表達更准確、讓人更信服)
2、第三次看近景圖,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長城》教學設計》。
(1)此景是作者在何處(觀察點)看到的
(2)作者分別介紹了構成城牆的哪些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麼
(3)根據文意和搜集的資料展開想像。說說古人怎樣利用城台、垛口、嘹望口、射口傳遞信息、進行防守和打擊敵人
3、披文入情,學第三自然段。
(1)假如你登上了長城,看到高大堅固的城牆綿延起伏,摸著巨大的條石,踩上平整的方磚,領略巧妙的設計,你會想起什麼
(討論後歸結到:修長城的古代勞動人民。)
(2)默讀第三自然段,想想古代勞動人民修長城的艱難有哪些
文中又說長城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智慧體現在哪裡
(精心設計使之易守難攻,開鑿搬運巨大條石的方法等。)
4、齊讀第三自然段。
為什麼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奇跡」
四、總結全文,回歸整體
1、第四次看兩幅彩圖,結合下列提示語復述長城遠景、近景。
長龍崇山峻嶺蜿蜒盤旋條石城磚垛嘹望射城台
2、老師總結談話。
五、延伸性作業
長城到底給我們中華民族帶來了什麼是苦難是安寧是驕傲是屈辱還是其他什麼呢請大家課外閱讀有關長城的書籍,搜集資料,以《長城為中華民族帶來了什麼》為題寫一篇辯論稿,准備參加下一次的語文活動課--辯論會。
簡評
教學目標體現了認知、智能和情意的多元統一,挖掘了《長城》課文的科學和人文內涵。教學過程的五個環節嚴謹細密,條貫統序,易於操作,貫徹了自主、合作、探究的閱讀理念。特別是圖文對照,相得益彰,落實了由遠到近,由面到點的觀察能力訓練,對新《語文課程標准》要求的「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是個典型的示範。
教學目標:
1.認識「醒、雷」等8個生字,會寫「說、話」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能通過朗讀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3.能展開想像,用自己的眼光發現春天裡事物的變化。
教學難點:
識字寫字、朗讀課文。
生字卡片和詞語卡片,自備田字格,游戲題板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認識八個生字,寫好「說、話」兩個漢字。
2、正確朗讀課文,學習背誦。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新課。
1.小朋友,你們喜歡春天嗎(板書「春」字後)師引導說學過的描寫春天的詞語。
2.我們來做「春「字開花的游戲吧(選擇板書:春雷春雨春風春燕)
3.(出示課文插圖)瞧,在美麗的春天裡,小朋友們來到哪裡干什麼呀(有的在拍照;有的在尋找春天;有的在唱歌。)
二、初讀,了解短文,認識生字。
1.春風里,軟軟的柳枝正在迎風飄舞。沉睡了一冬的柳樹是怎麼醒來的呢請同學們打開書課文第1課,藉助拼音,讀准字音。
2.出示字詞卡片,反饋讀音。
(1)板書課題:柳樹了
(2)春天來了,柳樹怎麼啦(貼上「醒」字後讓再讀課題)識記「醒」字。
(3)除「醒」字外,你們還會認兒歌中的哪些漢字下面老師考考大家,請看字卡。(老師出示字卡,請學生讀字並組詞)
3.和生字交上朋友了,一定會讀得更好,自己試試吧。
三、再讀,熟悉短文,鞏固識字。
1.分節讀文,讀通讀順。(指名——分組或者齊讀。)
2.再讀課文,疏通內容。
(1)讀第一節,說說你知道了什麼教師板書:柳樹醒了
①柳樹在誰的幫助下醒了(春雷)教師板書:春雷說話
②春雷怎樣跟柳樹說話,小柳樹睡醒了,會怎麼說呢
③你能想像著再讀一讀第一小節嗎
④看板書,小結。
接下來分小組學習第二、三、四小節。方法:同桌互相讀一遍,看看是否讀准;2、說一說,誰給誰干什麼,怎麼樣了3、試試,會背了嗎(注意評價學習情況)
(2)春雷的朋友們還和柳樹在一起做什麼啦
①以小組形式匯報,老師板書,然後檢查該組朗讀、背誦;(評價學習情況)
②其他小組學習朗讀,練習背誦;
③分組比賽朗讀;看板書加上動作練習背誦。(評價學習情況)
(3)春天裡的景物那麼可愛,讓我們一起讀讀最後一個小節,看看柳樹在干什麼
①齊讀第五小節。
②請同學說一說又知道什麼啦教師板書:柳樹玩耍小朋友長高了。
③看著板書,加上動作背一背。
(4)同學們,春天萬物都在生長,除了柳樹醒了,還有什麼也醒了呢
(5)美麗的春天令人陶醉,讓我們拿起書,美美地讀一讀課文吧!(自由讀)
(6)會背了嗎看著板書試試吧。
四、鞏固識字,書寫生字。
1.看板書再讀詞。
2.指導書寫。
①同學們,這節課我們要寫好兩個相同偏旁的漢字,你們看田字格表裡是哪兩個字(說話)
②這兩個字的偏旁誰認識(言字旁)
③示範:寫言字旁時第一筆點起筆不能太低,橫要向上斜一點,折要向左斜一點,注意左邊偏旁窄一些,右邊部分寬一些。
④描紅。
⑤自己練寫,對比範字。
⑥成果展示。
1柳樹醒了
春雷說話柳樹醒了
春雨洗澡柳枝軟了
春風梳頭柳梢綠了
春燕捉迷藏柳絮飛了
柳樹玩耍小朋友長高了
課文內容分析:
本文選自《列子·湯問》是一則既有神話色彩的寓言故事,又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和樸素的辯證法思想的寓言故事。它借愚公形象的塑造,通過「智叟」與「愚公」的對話,展現出了「智叟」之愚與「愚公」之智,告訴人們做事既要胸懷大志,敢於實踐,才有可能成功。同時,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雄偉氣魄,表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不畏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對人們有很大的啟發。
學情分析:
經過兩年半的初中語文的學習,學生已經學習了一定數量的文言文,積累了一定數量的文言詞語和文言句式,並且具有基本獨立的閱讀欣賞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已具備了結合課文註解進行閱讀,並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因此本課的學習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為主,教師重在指導,給予方法上的點撥。
教學目標:
1.能結合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大意,積累文言詞彙。
2.能結合誦讀加深文意的理解,培養文言語感。
3.能結合文本內容多元化理解寓意,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與判斷力。
教學重點:
1.利用注釋和工具書自主式學習,培養學生文言文自學能力。
2.通過對情節和人物的分析,體會本則寓言中包含的深刻寓意。
教學難點:
愚公與智叟對待移山問題的觀點孰是孰非的理解。
教學創意:
引導學生緊扣文本,利用獨立思考、合作討論等形式進行探究式學習,從而培養學生語文思維。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調動學生積累,感受寓言魅力。
(一)學生回顧之前學過或學生課外可能讀過的其他寓言故事。
(二)結合這些寓言故事,同學們覺得寓言有哪些特點呢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對八年級學生來說,寓言是同學們十分熟悉的一種文學體裁,從小到大同學們積累了許多寓言故事。教師可以從回顧此前學過或學生課外可能讀過的其他中國傳統寓言故事,引出學生對寓言故事的特點回顧。這時學生的答案可能不太准確,老師不多講解,為下面對寓言故事特點的學習埋下伏筆。)
二、誦讀全篇,讀准課文。
1.學生提出應注意的字詞讀音、句內停頓及個別語句的語氣處理,並朗讀,教師點評。
2.採用指讀、男女生分開讀等方式讀課文,師生交流從而進一步讀准字音。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這兩環節是讓學生夯實基礎知識,讀准字音,使學生愛上朗讀,掌握朗讀技巧,提高朗讀水平。)
三、疏通課文內容。
1.生字、生詞可以參考注釋、工具書等一一落實,自疏文意,有疑難之處,小組討論解決。
2.教師通過結合課文內容提問、學生搶答的形式,適時講解文中關鍵字詞的含義。
所提問題為:
1)北山愚公多少歲年且九十(講解「且」)
2)所移何山其大小如何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講解「方」「仞」)
3)有多少人參加移山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講解「遂」「率」「荷」「叩」「箕畚」「尾」「京城」「孀妻」「遺男」「始」「齔」)
4)對愚公移山有人反對嗎愚公是如何反駁的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講解「止」「甚矣,汝之不惠!」「以」「曾不」「毛」「雖」「窮匱」「苦」)
5)愚公最後把山挖掉了嗎操蛇之神聞之,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講解「懼」「已」「感」「負」「朔」)
3.學生質疑,把課文中不會翻譯的字句說出來,大家一塊探討。
4.再讀課文,復述故事。
學生再讀課文,對照注釋,復述課文。復述的要求:語言要准確,故事情節要完整,力求生動。此部分分為2個小環節:①先在小組內講述。②學生小組講述後,推薦優秀者在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激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學習熱情,在耳熟能詳的故事裡找到學習的樂趣,不至於倍感枯燥。同時,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文言文的方法,受之以漁,使學生學有所得,得之有法,能自由地閱讀文言文,培養他們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同時提升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播放江濤唱的《愚公移山》歌曲導入。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古老的故事加上現代流行的旋律,古今融合。別有一番風味,讓學生先被樂曲震撼一下,渲染氣氛,再走進文本,激活課堂,先聲奪人,使學生頓生興趣,讓學生很快走入文本。)
二、分析愚公之「愚」、智叟之「智」
1.齊讀課題《愚公移山》,從題目中了解了哪些主要信息
明確:人物和事件
2.圍繞「愚」可以組詞。愚公從字面上可以理解為:愚蠢的老人。(板書:愚)
3.老師范讀課文,引導學生在文中找出體現他愚蠢的內容,並適時回顧重點字詞的含義。
明確:1)山高: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講解「方」)
2)年邁:年且九十(講解「且」)
3)器陋: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箕畚運於渤海之尾(講解荷、箕畚)
4)援寡: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追問幾個人幫助他四個人)
5)路遙:寒暑易節,始一反焉。(追問哪個字最能體現講解「易」、「始」)
PPT出示:山高、年邁、器陋、援寡、路遙
4.真是一個愚不可及的老人,文中還有一個老人,他叫智叟。文中又有哪些內容體現智叟的「智」呢
PPT出示: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明確:概括能認清「自身的年邁和山高」(板書:智)
5.智叟說這番話的態度又是怎樣的呢
明確:嘲笑
6.句子哪些內容可以體現出智叟這種嘲笑的態度
明確:「笑」神態描寫直接表現態度; 「甚矣,汝之不惠!」倒裝句你太不聰明了,智叟開口就在嘲笑愚公;「其」用反問增強嘲笑的語氣;「曾不能毀山之一毛」用誇張的手法表現嘲笑的態度。
7.同桌互相交流,學生讀出嘲笑的態度,老師朗讀指導,互評。
8.智叟為什麼會嘲笑愚公明確:因為愚公自不量力
9.小結:由此可見,愚公愚在自不量力,智叟智在著眼眼前,認清現實(板書:認清自我著眼眼前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本環節旨在引導學生結合文中具體語句圍繞愚公「愚」、智叟「智」兩個方面進行歸納概括,抓住要點分析人物。老師要指導學生圍繞重點字詞和寫作方法上咀嚼文字,並對個性化的人物語言進行朗讀指導。)
三、理解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1.作者稱呼兩位老人一位「愚公」、一位「智叟」,「公」:對上了年紀男子的尊稱。叟:年老的男人。從稱呼上明顯感到作者對愚公的態度更加的尊敬。為什麼作者對愚公更加尊敬呢下面請同學們瀏覽課文內容,勾畫出體現愚公形象特點的語句並加以分析。學生小組交流
明確:
1)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 (不畏困難)。
2)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敢於實踐)
3)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發展的眼光)
4)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堅持不懈敢於實踐)
5)年且九十(造福大眾)
2.這樣的愚公還愚蠢嗎出示「智」的中西方理解。
【PPT出示】
智:《說文解字》形聲字,從知從日,知亦聲。矢,即是箭。口即是口。「知」為「說的准」、「一語中的」。日即是太陽。表義為口中言語如箭出口而說太陽。
太陽之陰陽者,見之則為陽,不見之則為陰。廣義為明萬物陰陽之本,知萬物陰陽之變化。對事物的過去現在未來的變化對答如流,胸有成竹。
西方哲人亞里士多德認為:真正的美德不可沒有實用的智慧,而實用的智慧也不可沒有美德。
3.結合「智」的含義,你覺得愚公還愚蠢嗎學生明確:他是一位智者
4.下面請同學們結合文中內容,仿照例句寫下你認為愚公是智者的理由。全班交流。
例如:
愚公是一位智者,因為他召集家人共同謀劃,既發現移山的困難,又敢於面對困難。
5.這時與智叟「著眼自我認清現實」的智相比,愚公的智則是
明確:放眼未來敢於實踐(板書)
6.小結:與愚公的大智相比智叟的「智」只能是學生說出:小聰明(板書)
【PPT出示】小聰明產生於頭腦,大智慧來源於心靈;小聰明體現於表面,大智慧深藏於內心;小聰明多急功近利,大智慧則淡泊寧靜;小聰明多有才無德,大智慧則德才兼備。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本環節是上一環節的深入,是本課的難度所在。通過對「智」中西內涵的講解,讓學生發現愚公其實是一位智者。讓學生仿寫例句,採用讀寫結合的方式進一步分析人物形象。在與智叟「智」的比較過程中,引導學生感悟「大智慧」和「小聰明」的不同,從而加深對愚公人物的理解。)
四、課外拓展、老師小結
1.在中華的歷史長河中,你還想到了哪些具有大智慧的人物
明確:
商鞅是法家代表,幾千年前就提出了以法治國的超前理念;
劉徹變古創新,外儒內法的治理著這個龐大的帝國;
秦始皇開創了中華文明歷第一個封建集權王朝——秦朝;
孔子是儒家代表和創始人,他開創了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
2.小結:他們用智慧成就了中華文明。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懂得了「真正的智慧不僅在於能明察眼前,而且還能放眼未來」,希望同學們向愚公一樣既要仰望星空,超越現實的束縛找尋夢想,又要腳踏實地,用自己的雙手使夢想照進現實。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本環節學生對於歷史人物的介紹,教師要引導學生緊扣「大智慧」,讓學生對「大智慧」的理解從概念化到形象化。
C. 語文教學設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備好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語文教學設計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掌握本課生字、生詞,了解長城的概貌、構造、歷史等,《長城》教學設計。
2、智能目標:
①指導學生圖文對照,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培養觀察能力和良好的觀察習慣。
②讀懂課文,理解每段話的意思及段與段之間的聯系。
3、情感目標:通過讀文討論,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人,觀察插圖,了解圖意
1、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見的建築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國的長城。(板書課題)
2、觀察長城彩圖,了解圖意,學會觀察方法(幻燈片打出與課本一樣的兩幅彩圖)。
(1)師:這兩幅圖都有長城,我們應該先觀察哪一幅?為什麼?
(2)看遠景圖時應重點觀察什麼?(抓住觀察重點:長城)你覺得長城看上去有何特點?(長、大、彎)再看近景圖:你能看出長城有何特點?(高大、堅固)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全文,說說剛才兩幅彩圖分別與文中哪些段落相對應。(第一幅與第一自然段,第二幅與第二自然段。)
2、生討論:課文三、四自然段為何沒有圖片與之對應?(不是作者所見之景,無法畫出。)
後兩節分別寫了什麼?(作者的聯想和長城的地位。)
3、試給課文四個自然段分別加一個小標題。
三、圖文對照,讀懂課文
1、第三次看遠景圖。
(1)遠看長城是什麼樣子?(像一條長龍)
把長城比喻成長龍,突出了長城什麼特點?(長、大、彎)
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這個比喻把靜態的長城寫活了)
(2)列出數字「一萬三千里」對說明長城的長有何好處?(表達更准確、讓人更信服)
2、第三次看近景圖,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長城》教學設計》。
(1)此景是作者在何處(觀察點)看到的?
(2)作者分別介紹了構成城牆的哪些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麼?
(3)根據文意和搜集的資料展開想像。說說古人怎樣利用城台、垛口、嘹望口、射口傳遞信息、進行防守和打擊敵人?
3、披文入情,學第三自然段。
(1)假如你登上了長城,看到高大堅固的城牆綿延起伏,摸著巨大的條石,踩上平整的方磚,領略巧妙的設計,你會想起什麼?
(討論後歸結到:修長城的古代勞動人民。)
(2)默讀第三自然段,想想古代勞動人民修長城的艱難有哪些?
文中又說長城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智慧體現在哪裡?
(精心設計使之易守難攻,開鑿搬運巨大條石的方法等。)
4、齊讀第三自然段。
為什麼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奇跡」?
四、總結全文,回歸整體
1、第四次看兩幅彩圖,結合下列提示語復述長城遠景、近景。
長龍崇山峻嶺蜿蜒盤旋條石城磚垛嘹望射城台
2、老師總結談話。
五、延伸性作業
長城到底給我們中華民族帶來了什麼?是苦難?是安寧?是驕傲?是屈辱?還是其他什麼呢?請大家課外閱讀有關長城的書籍,搜集資料,以《長城為中華民族帶來了什麼》為題寫一篇辯論稿,准備參加下一次的語文活動課--辯論會。
簡評
教學目標體現了認知、智能和情意的多元統一,挖掘了《長城》課文的科學和人文內涵。教學過程的五個環節嚴謹細密,條貫統序,易於操作,貫徹了自主、合作、探究的閱讀理念。特別是圖文對照,相得益彰,落實了由遠到近,由面到點的觀察能力訓練,對新《語文課程標准》要求的「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是個典型的示範。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氏、獸」等7個生字,會寫「差、抵」等14個字,正確讀寫「傳說、寸草不生、差不多」等詞。
2、學習閱讀說明文,認識本文說明事物的方法。理解文中「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這句話所表達的意思。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後一段。
4、了解太陽的特點及作用,培養熱愛科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1、掌握「氏、獸」等七個生字。正確讀寫「傳說、寸草不生、差不多」等詞。
2、太陽的特點、作用,太陽與地球的關系。
三、課時安排:
一課時
四、課前准備:
1、製作能夠直觀反映太陽特點的課件。
2、搜集與太陽、月亮有關的圖文資料。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請看這邊的圖畫。你們認識它嗎?對,就是太陽公公,太陽公公正笑眯眯地看著我們,他最喜歡愛動腦筋的孩子,你們想問太陽公公什麼問題?
2、肯定學生的提問,並將學生的問題分類概括。
但有些問題現在還是個謎,要等同學們好好學習長大後去自己去探索。
3、那麼帶著剛才同學們提的問題我們一起進入課文尋找答案。板書:太陽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出示課件,學習生字,重點指導「蒸」、「蔬」、「繁殖」在田字格中的書寫。
3、說一說課文介紹了有關太陽的哪些知識?
(課文圍繞太陽講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太陽的特點,二是太陽與我們人類的密切關系。)下面我們來深入學習介紹太陽特點的這部分課文。
三、品讀體驗。
(一)閱讀課文第1—3自然段,了解太陽的特點。
指名讀第1自然段。
1、指出課文引用了後羿(上古夏代有個窮國的君主,善於射箭)射日的傳說做開頭,後羿射日的傳說是真實可信的嗎?
(不可信,這是神話傳說。)
2、既然不可信,課文為什麼引用它做文章的開頭呢?看看不用它做開頭,一上來就說「太陽離我們有一億五千萬公里遠」可以不可以?
(可以)
既然可以,課文用後羿射日的傳說做開頭,你覺得有什麼作用?
3、這一小段後羿射日的傳說和「太陽離我們一億五千萬公里」之間用「其實」過渡,「其實」是什麼意思?不用這個詞可以嗎?提醒學生注意下面的段落中還有這個詞或類似的詞語。其實,所說的是實際情況。起轉折作用。
4、接著課文寫了太陽離我們很遠,用什麼寫法說明太陽很遠呢?(用數字)
如果不用數字,只說「很遠很遠」或「特別特別遠」,哪一種說法好?為什麼?
(肯定:用數字說明問題,是說明事物的一種寫作方法。它給讀者的印象是具體的、確切的,有較強的說服力。)
太陽的特點:
遠:
太陽離我們有(1、5億公里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
大:
一百三十萬個地球
熱:
表面溫度:6000攝氏度中心溫度:是表面溫度的2500倍
5、第2、3自然段用什麼寫法說明太陽很大、很熱的?寫太陽很大時,把太陽和什麼作比較?寫太陽很遠時,為什麼用鋼鐵作比較?用這些說明方法的好處是什麼?(列數字、打比方和作比較)
6、為何把太陽比做大火球?
7、朗讀課文第1~3自然段,
小結:作者在介紹太陽的特點時,運用了作比較、列數字、打比方等說明方法,把太陽「遠、大、熱」三個方面的知識說得很具體、通俗,具有很強的說服力,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今後在說明事物時要注意學習運用這些方法。太陽離我們那麼遠,它與我們的關系是不是也很遠呢?
(二)學習課文4----8段,太陽與我們人類的關系。
1、指名讀這一段。這一段是寫太陽和人類的關系非常密切的,從哪些事實說明這種密切的關系呢?第4自然段中有一句話歸納了這段的意思,把它找出來。
2、這一小段的第二句的意思和第三句的意思一致不一致?這兩句話在說法上相同不相同?
(意思是一致的,都說明太陽和地球上的動、植物的關系非常密切。說法上不相同:第一句是從正面說的,是事實;第二句是從反面說的,不是事實。)
第二句雖不是事實,可是當作事實說的,從哪個詞看出來?(如果……就……)
3、指出:「如果……就……」通常用在表示假設的句子里。「如果」後面提出的事實「沒有太陽」是假設的,「就」的後面是假設的事實所產生的結果:地球上「不會有植物,也不會有動物」。
4、課堂造句練習:教師提出假設的事實,學生補充可能產生的結果。
如果明天下雪,________________
星期六如果爸爸媽媽都休息,________________
村前這條小河如果架起一座橋梁,________________
5、讀第五自然段。根據前面概括,這一段告訴我們:因為有了太陽,才有雲、雨和雪,為什麼?根據下面的問題,畫出段中的答案:
雨和雪是什麼生成的?(雲)
雲是什麼生成的?(無數小水滴)
無數小水滴是怎樣形成的?(水蒸氣遇冷凝結成的)
水蒸氣是哪裡來的?(從地面上的水)
地面上的水是怎樣變成水蒸氣呢?(吸收了太陽的熱變成的)
6、看看這一小段話在表達上有什麼特點?討論:讀一讀這一自然段,寫了幾句話?上一句末尾的詞語和下一句開頭的詞語有什麼特點?
(上一句末尾的詞語也是下一句開頭的詞語)
歸納:這一小段話,承上啟下,環環相扣,清楚地寫明因為有了太陽,才有了雲、雨和雪。
7、讀第6自然段。提問:這一小段是寫有了太陽才產生了風,從段中指出的,誰能用一句話歸納:風是什麼?
(風是流動的空氣)
空氣為什麼會流動?
(空氣有的地方冷有的地方熱的緣故)
空氣為什麼會有的冷,有的熱?
(有些地區吸收太陽的'熱量多空氣就熱,有些地區吸收太陽熱量少,空氣就冷)
為什麼空氣有冷有熱就會流動呢?學生回答不上來,教師補充:空氣也有熱脹冷縮的特性,受熱膨脹變輕就會上升、移動,隨著冷空氣就會補充,這就形成了流動,也就是形成了風。
8、讀第7、8自然段。簡要地說說太陽光有殺菌能力,可以利用它防病、治病的實例(師生共同舉例)。
提問:第8自然段共寫了三句話,哪一句是全文的總結?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
(第一句話)
再談談「第一句話」在這里是什麼意思?用什麼詞語可以替換它?
(總之、總而言之、總括起來說)
9、回憶一下第4自然段的學習,再看看這一小段前兩句的意思和說法上有什麼特點?
(意思相同,說法不同:第一句是從正面說的,第二句是從反面說的,是假設的,也用了「如果」。)
這一小段中的「自然」是什麼意思?是自然界的意思嗎?用什麼詞可以替換它?
(當然、理所當然)
同學們真是太有愛心了,太陽都種好了,有一天,太陽公公來到我們班做客,大家想不想知道,它會跟我們說什麼呢?(生表演太陽的自述)
四、課外拓展,豐富知識。
1、閱讀資料袋,了解太陽黑子,太陽壽命,日全食等。(課件演示)
2、閱讀語文書P155頁〈妙不可言的位置〉。
五、作業自助餐
1、讀〈太陽〉有感。
2、搜集有關太陽的故事,小知識。
3、寫寫跟太陽有關的成語。
板書設計:
遠引用反問
特點大比喻比較
熱數字舉例美麗可愛
太陽
動物植物的世界
人類生活
與人
類的氣候變化
關系治病防病
一、整體把握
錢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全長四百多公里,流經杭州,在杭州灣入海,由於江口呈喇叭狀,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錢塘潮這一自然奇觀,被前人稱為「壯觀天下無」。錢塘觀潮也成為古今盛事。本文就寫了南宋時期錢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觀潮的盛況。本文用十分精練的筆墨,分四段寫了海潮的壯觀景象、水軍演習的動人情景、弄潮的健兒和觀潮的人群。
本文是一篇在藝術上很有特點的寫景記事佳作。首先,本文結構得當,語言精練。錢塘潮雄偉壯觀,水上表演頭緒紛繁,場面眾多,觀潮者人數眾多,但在這篇短文中,作者卻寫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這一方面是由於作者結構精巧,以海潮為線索,寫景記事相融合,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另一方面也由於作者惜墨如金,用語十分簡練的結果。其次,本文描寫十分生動。不僅用了比喻、誇張等描寫手法,而且即便是簡潔的白描,也十分形象生動。
二、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字詞。
(2)了解我國南宋時期錢塘江潮的盛景和觀潮的盛況。
(3)激發學生熱愛自然、贊美自然的豪情,爭做時代弄潮兒。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文章精彩的場面描寫;
教學難點:理解文章精巧的結構安排。
四、教學過程
1、導入
2、作者及背景簡介
周密,字公謹,號草窗,(與吳文英(夢窗)齊名,人稱「二窗」。)四水潛夫等。湖州人,南宋文學家。宋末曾做過義烏縣官,宋滅之後不再做官。他詩文都有成就,又能書畫。《觀潮》選自《武林舊事》,這是周密在南宋滅亡之後追憶往事的一部作品。
南宋的國都是臨安,即現在的杭州,觀潮地當時在臨安城南(今由於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寧),每年農歷八月十八日舉行觀潮盛典。迎潮前有水軍演習,潮到時又有吳地少年弄潮爭標的表演。當日上到宮庭下到民間爭相觀看,萬人空巷,十分熱鬧。南宋詞人周密曾經觀看了錢塘江涌潮,並將自己的所見所聞生動的描繪了出來。
3、全體朗讀,掌握正確的讀音
楊誠齋(zhāi)京尹(yǐn)艨艟(ménɡchōnɡ)乘騎(jì)
如履平地(lǚ)倏爾(shū)一舸無跡(ɡě)善泅(qiú)
鯨波(jīnɡ)羅綺(qǐ)僦賃(jiùlìn)
4、對照課本注釋,藉助工具書,同桌之間互相翻譯,疏通文意。
5、初讀感知
(1)、描述觀潮時四副各具特色的畫面
a)寫海潮的雄偉壯觀
b)寫水軍演習的精彩場面
c)寫弄潮健兒的英姿
d)寫觀潮人數之多
(2)、從「既望」看古人對某些日子的特殊稱謂。
「望」是古人對陰歷十五這一天的稱謂,「既」是已經過去的意思,「既望」是指過了陰歷十五,因此是十六這一天。類似的稱謂還有「晦」(指陰歷每月的末一天)、「朔」(陰歷每月的初一)
6、研讀賞析
(1)、《觀潮》第一句說:「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這句話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明確:這一句大有橫空出世之勢,先聲奪人揭示了描寫對象,點明了題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說集全文要義於首句。
(2)第一段中,描寫錢塘江大潮的句子有哪些?作者按怎樣的順序寫景?是從哪幾個方面對潮來之狀進行描寫的?採用怎樣的修辭方法來表現?
明確:從「方其遠出海門……勢極雄豪」為描寫錢塘江大潮的句子;作者按由遠及近的順序,從形、色、聲、勢四個方面寫出了海潮的壯麗雄奇。運用比喻、誇張的手法,僅用「如銀線」「玉城雪嶺」「如雷霆」「吞天沃日」幾句,就把海潮在遠方、漸近、奔涌到眼前時的形象生動地表現了出來。
(3)水軍演習的場面寫得扣人心弦,其精彩之處表現在哪裡?這樣一場復雜的演習活動,而結在「煙消波靜」的靜景上,這是採用怎樣的寫法?採用這種寫法有什麼作用?
明確:這個場面精彩之處在於參加演習的船隻眾多,演習中陣勢變化多樣,水兵作戰技藝嫻熟,演習中戰斗激烈,聲勢浩大,演習結束後撤退迅速;
最後結束在「煙消波靜」的靜景上,是採用動靜相襯的方法,造成起勢浩盪,轉瞬即逝,令人回味無窮的效果。也為下文別開生面的另一場水上表演作了鋪墊。
(4)第三段為何寫彩旗?
明確:持彩旗弄潮不是為了裝飾,乃是為著「誇能」,用某一具體的物體把某種無法直接顯示出來的效果和情景突出強調出來,這是彩旗的主要作用。「旗尾略不沾濕」是對弄潮兒本領的最高妙的稱頌和贊嘆。
(5)第四段中寫觀潮人數之多與上文寫錢塘江潮的氣勢、操練水軍的情況及吳中健兒有何聯系?
明確:觀潮人群如此密集,說明江潮和水上表演是多麼吸引人心,所以寫觀潮之盛,是為了從側面映襯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7、小結:
本文描寫的水軍演習、弄潮表演以及觀潮情景,既襯託了錢江涌潮的奇偉壯麗,又共同組成了南宋都城生活的風景畫、風俗畫。展示了自然的不凡魅力和弄潮兒的不凡風采,讓我們深切感受到其自然美和人文美。
8、作業:
《大考卷》或《新概念》
D. 小學語文教案萬能模板(通用5篇)
作為教學工作者,常常需要寫教學教案,你知道一份正規的教學教案怎麼寫嗎?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萬能模板(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飛、馬、鳥」三個字,認識兩種筆畫「豎折折鉤」和「橫斜鉤」,認識兩個偏旁「反犬旁、寶蓋頭」。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學會識別「前、後、左、右」四個方位。
4、認識有關影子的一些現象,激發觀察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學習生字詞,了解方位。
2、理解「影子就像一條小黑狗。」這句話。
教學准備
1、找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讓學生在操場上做「踩影子」的游戲,觀察自己和同學影子的變化。
2、太陽光和影子關系的課件。
教學內容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讀11個生字,學習2個新偏旁「反犬旁」和「寶蓋頭」。
2、能流利、有表情地朗讀、背誦課文,理解太陽光和影子的關系。3、通過對「影子」現象的研究,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意識。
教學准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回憶課前「踩影子」的游戲,說說玩後的感受卜清:(如:你是怎麼做的或看到了什麼。)
2、出示課題,讀課題,注意輕聲舉閉的讀法。
3、學習生字「影」。有一個小朋友叫京京,他和我們型答前一樣做過踩影子
的游戲看著這個字,說說怎麼記住「影」字。(京京在太陽底下玩,那三撇就像他的影子。)
二、學習課文
1、師范讀課文。
京京不但仔細觀察了自己的影子,他還寫了一首小詩,想不想聽聽?
2、初讀課文,讀准字音。
⑴藉助拼音,自己小聲地讀一讀課文,把要求會認的字圈出來。
⑵藉助拼音,把要求會認的字讀一讀,特別注意讀准前、後鼻音和翹舌音的字:影、前、常、跟、著、朋。)
⑶同桌對讀,互相正音。
⑷開火車讀,檢查讀音,共同正音。
⑸自己讀一讀課文,把課文讀流利。
3、細讀課文,學習字詞句,理解課文。
⑴讀課文,想一想,課文這兩小節分別寫哪一幅圖?
(2)小組合作學習:看圖讀文,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⑶集體交流,隨機看課件,理解太陽光和影子的關系。
看課件演示、觀察,讓學生各抒己見,最後得出結論:影子的位置跟太陽的位置正好反。
看圖說一說:影子在前,影子在後,影子在左,影子在右。(理解「前、後、左、右」。)
4、質疑、釋疑。
⑴學生質疑。
再讀課文,想想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如:為什麼說影子就像一條小黑狗?影子是我的好朋友?它指誰?)發動大家動腦筋解決問題。
⑵自由探究。
挑選自己喜歡的一個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研究。
⑶交流匯報。
在交流之中學習「黑狗、常常、跟著、它、朋友」這幾個詞,懂得影子
和黑狗有相似的地方:顏色黑,常常跟著主人轉,非常親熱;「它」指影子,影子陪我上學、放學,就像我的好朋友。
⑷在理解的基礎上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動動腦筋,學習認字
1、學習新偏旁「反犬旁」和「寶蓋頭」。跟老師說一說偏旁名稱。
2、找一找帶有這兩個偏旁的字:狗、它。說一說怎麼記住這兩個字。
3、學生根據畫面說說怎麼記住「黑」字。
4、讀詞說句認字:用「跟著、朋友」分別說一句話。
5、辨字、認字:貼上三個頭飾(男孩、女孩、動物的頭)老師一個個指過去說:「他、她、它都是我們的好朋友,到底是哪個tā呢?誰能從這兒找字貼上去?」
四、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1、自己讀讀課文,想辦法記下來。
2、邊讀邊做動作,加深對課文的記憶。
3、看課件,老師引讀課文,指導背誦。
4、學生自己背誦課文後,背給同桌聽,會背的獎給自己一顆星。
五、課外作業
把生字讀給家長聽,把課文背給你的好朋友聽。
繼續觀察:在哪兒能看到影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一步理解方位。
2、學寫三個生字,認識兩種筆畫「豎折折鉤」和「橫斜鉤」3、激發學生課外繼續探究的熱情。
教學重難點
1、學習生字詞,了解方位。
2、學會識別「前、後、左、右」四個方位。
3、認識有關影子的一些現象,激發觀察自然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自由讀一讀課文,再現課文中的生字。
2、開火車認字、詞:影、前、後、它、跟著、黑狗、朋友。3、會背課文的同學站起來,背背課文。
二、觀察說話
1、說給同桌聽:我的前面是(),我的後面是(),我的左邊是(),我的右邊是()。
2、全班交流。
3、小組認字比賽。
以五人為一單位,拿出各自准備的生字卡片,圍成一圈,讓圈中間的同學介紹手中的字。
如:我的前面是馬字,一匹馬的馬;我的後面是友字,朋友的友;我的左面是飛字,飛機的飛;我的右面是鳥字,啄木鳥的鳥?
如果有說錯的小組成員可及時糾正,比比誰說得又快又對。
三、指導寫字
1、學習新筆畫「豎折折鉤」,學寫「鳥、飛」。
教師利用一截電線,由「豎」彎成「豎折折鉤」,在動態演示中幫助學生了解筆畫形狀,知道是一筆寫成的。
2、讓學生找一找三個生字中帶有這個筆畫的字,書空。
引導學生分辨「鳥」和「馬」的區別。
描紅「鳥、飛」仿寫。
3、學習新筆畫「橫斜鉤」,學寫「飛」。
復習「橫折彎鉤」,想一想,哪個字有這個筆畫?
比較「飛」和「九」,引出新筆畫「橫斜鉤」。
看教師范寫「飛」,跟教師書空,觀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交流在田字格中寫著兩個字要注意哪些筆畫。
書寫練習,個別輔導。
四、繼續激趣,引導探究
1、激趣:學了課文之後,你還有什麼有關影子的問題想研究(或教師提問)?
2、預設:什麼時候影子最長,什麼時候影子最短?
什麼時候影子很清楚,什麼時候影子很模糊?
什麼時候人們喜歡影子,什麼時候的人們不喜歡影子?
3、引導探究:希望同學們課後再去研究研究,能乾的同學也可學著課本上小朋友的樣子,寫一段小詩。
一、 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播放《後弈射日》)同學們,知道這是什麼故事嗎?誰來說說。
天上的太陽到底能不能被射來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篇寫《太陽》的課文。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現在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課文,注意讀准字音,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
2、小組接讀課文,學習生字,交流讀懂了什麼。
3、 匯報。
三、精讀課文,感悟特點
1、 讀讀課文的前三個自然段,在描寫太陽特點的部分中,你認為哪些句子用得好?
2、在你讀出的這些句子中,你有什麼發現?(引導學生體會列數字、舉列子等說明方法)
3、用你的朗讀來再現一下太陽的特點吧!
四、指導寫字
1、 出示「差、抵、氏、庄、稼、繁、殖」,認讀。
2、 看看這些字在寫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3、 教師范寫,學生描紅。
4、 互相評價。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與友誼。
2、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3、體會課文重點內容在表達上的效果。
【教學重點】
快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准備】
投影設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我」的一件漂亮的運動衫,得而復失,失而復得,這是怎麼一回事呢?請你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畫出有關的語句。
1、提示學生抓住「得而復失,失而復得」八個字,找相關的句子。
學生回答後,投影出示句子:
第一次「得」:「到了城裡,我先到小男孩告訴我的那家大商店,找到掛著那種運動衫的櫃台,毫不猶豫地用三塊錢買了一件,一出商店我就穿上了,心裡充滿了自豪。」
「失」去運動衫:「我用這件運動衫再加上一元四角五分買下這雙鞋,可以嗎?」「我把那件驕傲的仰著頭的大角麋鹿運動衫放在櫃台上,抱著鞋盒走出商店。」
第二次「得」:「他站起身,從枕頭下面拿出一件印著仰著頭的大角麋鹿紅色運動衫。」
2、給文章劃分段落:(1—8)得到→(9—18)失去→(19—27)得到
3、按照板書的提示,用你自己的話簡要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記敘「我」買一件漂亮的運動衫,但想到了鄰居老先生的一雙不能再補的破鞋,決定用運動衫去換上一雙新鞋送給老先生,最後老先生又送給「我」一件運動衫的事。)
二、重點讀讀課文中有關「我」對運動衫的喜愛和購買的描寫,想一想這樣寫的好處?
1、小組討論;
2、全班交流:學生可以從「情節完整性」的角度說明這樣寫的好處,也可以從「表達心意、體現情誼」的角度說明這樣寫的好處。學生還可能從「標價(4.5美元)與實付的錢(「三塊錢」加「一元四角五分」)的差價中」及售貨員外加「一雙長腰襪子」上發現售貨員被「我」退衫買鞋關心老人的行為所感動,才會以4.45美元售出鞋子還外加一雙襪子。這樣寫,更進一步地突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三、說一說你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料到故事的結局了嗎?
學生各抒己見。
1、教師可啟發學生思考:當「我」得知運動衫是老人用小狗換來的時候,又有何反應?讓學生想像當時的情景。(說一說當時「我」會怎麼想?)
2、小結:我們從這個出人意料的結局中不僅產生新奇感,而且為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友誼而深感震撼。
3、請你自己讀一讀令你感動的句子,並說一說為什麼?
四、教師總結
1、這篇課文在結構安排上用了兩條並行的線索,一明一暗。「我」買運動衫、買鞋是明線,康威先生用小狗換運動衫是暗線,最後結尾時兩條線交織在一起,形成了出人意料的結局。
2、你們說說這種表達方法有哪些好處呀?使學生能進一步體會出:出人意料的結局中不僅產生新奇感,而且為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友誼而深感震撼。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重點字詞,梳理文章大意。
2.通過朗讀,理解文章主要內容;創設情境、小組合作,懂得其中蘊含的道理。
3.懂得不勞動就不會有收獲這一道理。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重點字詞。
難點:理解文章主要內容,懂得其中蘊含的道理。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小組討論法、情境創設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都愛聽故事,那誰能給大家分享一下你們喜歡的故事呢?(《逃家小兔》《鄭人買履》《狐狸與烏鴉》),感謝同學們的分享,大家都聽得很入迷呢,那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課文就是一篇寓言故事,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寓言故事講了什麼內容吧。(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解題,齊讀課題,想一想:「守株待兔」是什麼意思呢?你們有什麼疑問呢?
明確:「守株待兔」是守在樹旁,等待兔子的到來。
為什麼要等兔子到來呢?兔子真的會來嗎?
2.播放名家范讀,學生圈畫難認或難理解的生字詞。
(多媒體出示生字詞)指名讀。
3.指名讀,要求讀准字音,讀通句子。
教師進行指導。
4.自讀課文,藉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
(三)深入研讀,重點感悟
1.想一想,這個種田人守在樹樁旁,在想什麼呢?
明確:兔子呀,你快來!
「不用種田了,可真舒服啊!」
2.同桌交流,分享感受。
明確:
①農夫很懶惰,想不勞而獲。
②農夫是等不到兔子的,會被餓死的。
③上次的兔子撞到了樹樁上,只是一個意外。
3.你們都是從哪裡知道的,農夫不會等到兔子的呢?
明確:「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4.讀完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麼道理呢?
明確:要想有所收獲就不能懶惰,要有所付出。
5.這樣簡短的文章卻給我們講了這樣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這種文體的故事跟我們平時所聽到的有什麼不同呢?
明確:文言文語言簡潔,豐富。
(四)拓展延伸
你能勸一勸農夫嗎?
(五)小結作業
學生談收獲,教師總結。
作業:將這個故事寫成現代文,下節課分享。
五、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文言詞彙的記錄是教學重點,但是在教學過程中這方面的引導仍然不夠完善;教學方式不夠豐富,如果時間充足,可以採用情境表演等方式豐富課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理解文本,體會情感。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一段,體會貓的古怪和可愛。
2、學習可是的寫法,仿寫一段話。
3、用摘錄法概括第一段段落大意。
二、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悟課文
1導入:
很多同學都覺得貓實在很可愛,老舍爺爺這篇《貓》就寫得特別好,那他到底怎麼寫的呢?大家讀讀第一大段,多讀幾遍,選一個最喜歡的自然段,待會兒准備讀給大家聽。我們還要比一比,看誰讀得好。
2反饋:
第一自然段:通過說為什麼喜歡這個自然段的理由,體會到貓的可愛,產生對貓的喜愛。
第二自然段:你為什麼喜歡第2自然段?(學生邊說理由,教師邊指導朗讀)
第三自然段:喜歡這一自然段的人站起來讀一遍
(二)感悟寫作規律
摘錄詞語
1、學生把描寫貓性格的詞語找出來,寫在紙上。
2、學生寫,教師巡迴指導
3、(實物投影)反饋
4、齊讀一遍詞語
規律感悟
咱們來看看這些詞語,它們之間好象有什麼聯系,把它們放到課文中再去讀一讀,你發現了什麼?(學生讀完後,小組討論)
(出示課件:第三自然段內容)
1、學生回答,得出結論:描寫性格的詞語是一對對寫的,前後表現的性格完全不同。
2、指名讀(要求讀出前後完全不同的感覺)
3、還有什麼發現?(兩種性格之間是用可是連接的)[課件中可是兩字變紅]
4、找出相同寫法的自然段,也讀出前後不同的感覺。(學生讀一對性格,教師隨機出現相應的板書)
老實貪玩
貪玩盡職
高興不高興
什麼都怕勇猛(可是)
總結規律:
是呀,老舍爺爺就是把一對對完全不同的性格,用上可是連接起來了。看來,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學生接說:古怪)
老實貪玩
貪玩盡職
古怪
高興不高興
什麼都怕勇猛(可是)
摘錄段落大意:
用摘錄法來摘錄這一段的段落大意(找到的學生站起來齊讀一遍: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
(三)仿寫一段話
(展示課件:出示三組圖片,每組圖片表現貓的兩種完全不同的性格)
1看圖,明圖意
2要求:我們學習老舍爺爺的寫法,也來寫寫貓,願意試試嗎?寫的時候要注意寫出貓的兩種完全不同的性格,用上可是連接。
3學生寫,教師巡迴指導。
4(實物投影)評價
(評價時注意:①有沒有寫出兩種完全不同的性格②句子是否通順,有沒有錯別字)
(四)總結
今天,我們通過反復朗讀,既找到了段落大意,又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了寫作中去。同學們的收獲都很大。
E. 如何寫好低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您是老師還是學生?還鉛緩老是實習生?
說實話。我懂得不多。只是提一下個人意見。
首先,你要對文章的中心了如指掌,然後才有可能提綱挈領。學語文的都該懂吧?然後就是對這篇課文的作者的身份,人格,為人處事有一定的了解(也就是那些語文基本常識。小學就開始背「魯迅原名…………出生於………」了吧?然後再更深的了解一下寫這篇文章時的社會背景。政治背景。從多方面,徹哪枝底的了解文章。這樣,你在講課時才不會被學生問住。(你是老師不啊?暫且當你是吧。)然後記得老師是干什麼的。師者,傳道解惑也。有關一節課的任何知識都是你這個當老師的該教給學生的。比如這節課講魯達拳打鎮關西。那他醉酒大鬧槐升五台山,倒拔垂楊柳也是必講的內容。還有一點就是在教學時應激起孩子的學習慾望。他們也許對林沖的懦弱感到無所謂。這時你就該為他們講林沖的命運。孩子也許不懂魯迅的潤土什麼意思,那你就該給他們講舊社會的森嚴的等級制度下普通人們的辛酸。孩子還小,領悟不到的地方自然需要你點播。不要讓孩子們填壓式的背頌詩歌。每天拿出一定的時間去讀。盡可能的讓他們體會到詩中的美。也許養成欣賞詩歌的習慣遠遠比硬生生的背下有數的詩歌強。還有,識字!別讓孩子留下懶墮的習慣!字!不動筆寫,不寫三位數以上的字貼,字是不會好看的。(數學也一樣!必須下功夫!)(我寫了二百來本自己都覺得字形一般。)從小練起。事半功倍。如果以上我說的都在你的教學設計中,估計你的學生會在他們長大後的某一 天,發自內心的感謝你的教導。你覺得這設計怎麼樣?個人意見。鄙視復制黨!我是爪機黨!望採納。
F. 怎樣做好語文教學設計
新課程的實施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它給我們的課堂吹來了春風,課堂變了,學生活了。可更多的是,我們的教師茫然了,從傳統教育走過來的教師似乎早就知道課該怎麼上,可現在卻不知道了。經過了許多次的培訓,聽了許多次的講座,隱隱約約中似乎對新課程有了一些理解。可這時代變化太快,還沒等教師們反應過來,有些專家又開始否定這個,肯定那個,在教師面前又出現了那麼多的岔路,分不清楚哪一條是真正通往新課程的路。我自己是工作在第一線的一名普通的班主任,對此,我是深有體會的,新課程給我帶來快樂的同時,也有許多的痛苦。在教學中,我不斷肯定自己,又不斷否定自己。我想成為一名有思想的語文教師,可感覺又是那麼難,路是那麼遙遠,但我是不能放棄的。自從聽了遼寧省數學教研室李曉梅主任的報告,我深深懂得,作為一線教師,更需要思考的是我們的教學。經過一些淺薄的思考,我試圖和大家一起來探討如何進行有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以供大家參考,其中的觀點也未免有些可笑,還望各位專家給予指正。
一、 制定適切的教學目標
教師應根據「課程標准」目標和要求,參照教材所規定的目標和要求,聯系教師、學生以及教學環境的實際情況,制訂集中、明確、適切的,有針對性、層次性的課堂教學目標。「集中」是指一堂課的教學目標要重點呈現一堂課的主要任務,將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表述時應盡可能地將三者加以整合。「明確」是指所制訂的目標指向清晰,表述具體得當,要陳述可以觀察到的學生的具體行為,說明產生這些行為的條件,以及指出評定行為的標准,以便操作和評價,例如字詞學習,應具體到能認讀識記哪些字,在什麼條件下積累哪些詞語並達到怎樣的程度等;又如了解課文內容,應具體到了解什麼內容,在怎樣的條件下完成,完成到怎樣的程度。「適切」是指所制訂的教學目標應符合學生的實際,教材的特點,不隨意拔高或降低教學要求,並有一定的針對性:在制訂重點精讀課文的目標時,要注意將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目標,在整合的基礎上進行細化。對要求學生獨立閱讀的略讀課文,則不必各方面逐條羅列,選一、二方面作重點表述即可;在制訂寫作課目標時,可以從「觀察」、「選材」、「表達」等方面加以具體表述,如提出「觀察」的具體內容,從哪方面進行選材等。
情意目標的制訂,應注意結合閱讀內容和生活體驗,引導學生在聽、說、讀、寫的語言實踐過程中認識並認同相關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逐步地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自主體驗,感受到生命的價值;在教學目標中使其顯性化,在教學過程中做到無痕化,發揮「潤物細無聲」的育人功能。
每一堂課的目標不是孤立的、靜止的,學生的學習水平也是循環反復、螺旋上升的。教師備課時應從學生的知識積淀、心理期待、文化准備等諸方面做全面地分析,結合單元目標、學期目標和年段目標作整體思考,使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具體目標和一般目標有機結合。
二、 有效地進行教學設計。
(一) 分析學生情況。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從學生的發展需要出發,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但是,究竟該怎樣以學生為主體?如何了解學生的需求?這些問題都沒有現成的答案。要找到答案,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進行學情調查。我們都知道,科學的學情調查是新課程下優化教學的一種手段。可現實情況是,一方面,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沒有有意識地作過學情調查和預測,很難真正了解學生的情況。另一方面,目前關於學情調查的相關研究很少,可供參考的書目和資料也很欠缺。因此,要想優化教學、漸漸讀懂學生,還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實踐和探索,作好學情調查。「學情」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不同能力差異和特點的具體情況。因此,學情調查不僅要調查學生的學習起點,還要調查學生的學習風格、學習速度、自主行為能力、能力傾向、興趣點、學習動機、情感態度的性格表現、情緒的性格表現、意志的性格表現,等等。新時期以來,我們提出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讓學生掌握學習的自主權,但這並不是讓教師袖手旁觀或是任其自然。相反,這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毋庸置疑,學情是客觀的,只要有教學、有學生,就有學情問題。與此同時,學情又是不斷變化的。在教學活動中,時間過了,內容換了,難度改了,甚至天氣變了,都會對學情產生影響。因此,每一個教學內容,每一個教學環節,學生的每一次學習活動,教師都應做到心中有數。關注了學情,掌握了學情,教師才有「引」的方向,才有「導」的重點。另一方面,學情的多樣和多變,並不意味著我們無法了解和把握學情。教師可以走到學生中間,去傾聽、觀察、訪問,可以察言觀色,可以舉一反三,可以旁敲側擊,還可以檢視他們的學習效果。
G. 如何才能寫好教學設計
眾所周知,教案是教師上好課的前提,體現的是如何組織課文知識,如何設計教學方法的一個准備過程.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寫出一份好的語文教案呢?根據多年的書寫經驗和認識,我發現,一份教案如能做到簡明、系統、實用,那麼老師上課時就能得心應手,順利地完成該課的教學任務.
一、簡明
簡明就是簡單明了,不羅嗦,該寫則寫,不該寫則不寫.
備課時,有很多同志的一篇講讀課文教案寫到七八頁,有的甚至寫到十幾頁,真的有那麼多的東西可寫嗎?恐怕也是該寫的寫了,不該寫的也寫了,也許他們認為教案越詳細越好,大到課汪桐禪文重點、難點的全面分析,小到自己上課時說的每一句話,都歷歷在目,一個都不能少.這些同志的這種做法果真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嗎?寫了十幾頁的教案,結果困塵上課時,幾個問題已經把全部的內容囊括了,接下去不知該說什麼;有的則是預計2個輪閉課時該完成的,3個課時還覺得緊張.這不能不說是備課的一個失敗.究其原因,是因為自己對課文認識得不夠透徹,還沒有抓住重點,更不要對說教學目的的理解和設計啦,他們這種鬍子、眉毛一起抓的做法,得到費力不討好的結果也是不足為怪的.
H. 如何做好語文教學設計
反復閱讀教材,吃透內容(寫什麼?為什麼寫?怎樣寫?)
確定教學目標(教材可能的目標;課程標准規定的階段性目標)
確定重難點(依據學生實情而定)
設計教學流程(精心設計問題——對准目標)
1.導入 2.導讀:提出問題,閱讀思考,交流討論,3.總結 4.拓展延伸(寫作方法的嘗試、課外閱讀材料閱讀)5.布置作業
設計好教學板書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建議你經常閱讀教學案例、名家教學案例、隨筆等等,集思廣益,善莫大焉!
I. 新課程下怎樣寫語文教學設計
走進新課程,我們做什麼?這是在新一輪課改浪潮中,我們——特別是一線教師必須認真思考和面對的問題。以下是筆者在新課程改革實踐中的一些思考。
一、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師角色
新課程目標向教師提出了基礎教育下全面素質教育的實質性內容和具體要求。目標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學會學習,促成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為目的。在這樣的背景下,作埋陸為教師在積極地參與這場課程改革之中的同時,應及時地對教育觀念、教學過程進行反思,重新審視自身的教師角色,以適應新課程目標的要求。面對素質教育的深入人心和新課程目標全面啟動,從戚源「教學大綱」走向「課程標准」。首先要求教師切實更新教育思想、轉變教育觀念。思想觀念是行為的先導。更新教育觀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條件。新課程將改變學生的學習生活,也將改變教師的教學生活。作為教師只有充分發揮自身的角色作用,才能充分理解新課程,保證新課程的有效事實。而傳統的教師角色主要是以傳授課本知識為中心,以掌握知識的多少為主要目的,體現在教學上以死記硬背為主要的學習方法,強化起主導作用;導致「題海」戰役和「填鴨式」教學方法,以成績作為衡量好學生的標准。傳統的教師角色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已基本上不適應了,或者說是遠遠不夠了。而新課程的教學更注重的是學生的學習策略的運用,不以掌握知識的多少為目的,而是給學生提供知識平台,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只是指導和幫助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但,同時,要參與學生的各個環節的學習活動中去,與學生交流和溝通,准確地了解學情,及時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或調整教學計劃,從而實現向學習方式的轉變,發展學生搜索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自己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在這過程中,教師不是統治者或權威者,而是作為學生的指導者、交流者和合作者,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啟發學生,與學生一道尋求真理,並且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最終由學生自己獲得解決問題的答案。這體現了新課程體系下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通過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系,建立起新的「學習共同體」,倡導合作學習。
二、要轉變教學方式,正確而充分發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作用。
新課程的標准,強調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從過去「往容器內灌水」轉變成學生「取水」的幫助者、組織者和引導者。體現以生為本的現代教育觀,積極引導學生在「知識的大觀園」內主動參與,樂於探索,積極實踐。
教師在課堂上應發揮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我結合個人的教學實踐,談四點看法。
1、積極實踐「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營造平等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在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鼓勵學生將自己置於「發現者」、「探索者」的位置,通過自己的動腦、動手、動口,去思考、質疑、猜測、探索、實踐、評價,提出獨創的見解。同時教師要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寬松的課堂教學氛圍,真正把學生當作朋友,耐心地傾聽他們的發言,認真地聆聽他們的提問。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敢於奇思異想,質疑問難。
2、激發興趣,寓教於樂。興趣是成功的先導。在進行教學時,教師應注意從興趣出發,讓學生在愉悅中獲取知識。以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著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獨立思考能力、道德辨析能力和道德選擇能力。例:在講「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時,教師可以先播放一首《春天的故事》的歌曲錄音,隨後給出問題:1978年在中國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說她是一個春天?這位老人是誰?1992年中國又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說1992又是一個春天呢?受歌曲的啟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會被激發,他們會紛紛舉手發言,並進行熱烈的討論,這時教師可適當地進行一些穿針引線。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我國改革開放這一基本國策的理解,而且升華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3、善於啟發,因勢利導。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從創設一定的情境入手,提出問題,讓學生動腦思考,然後因勢利導。如,在進行「調查報告」社會實踐時,安排學生進行《由電子游戲機引起的憂慮》這類學生感興趣的調查活動,提出如下問題:第一,彎仔頃當前對學生上網要憂慮什麼,為何憂慮?第二,如何才能擺脫憂慮?在分析這些問題時,教師有意識地和現實情況聯系,這樣不僅能吸引學生的興趣,而且更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4、勇於「下水」,強化指導。在讓學生寫文章的同時,教師不妨親自「下水」嘗試一下,尤其是難度較大的文章。如,學生寫「總結」時,教師可以先把自己的階段工作總結成文,然後拿到課堂上讓學生品頭論足,之後,教師做總結性發言,自然導入對學生寫作的指導。
三、要努力開發教學資源,盡可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
多媒體課件走進課堂,它的時代性首先應該體現在教學內容和方式上,廣大語文教師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捕捉富有時代氣息的教學內容來充實和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滑鼠輕點,天下知識皆匯於咫尺熒屏,內容豐富而詳實,教師"如虎添翼",學生"如魚得水"不僅能夠強調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而且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學內容,同時也為教學的綜合性創造了更好的條件。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展示給我們一種全新的教學境界:它不僅可以綜合運用文字、圖象、聲音顯示知識背景,而且可以打破時空限制,把學生帶進虛擬的世界,這使得傳統的教學模式受到了嚴重挑戰。
因此,廣大語文教師在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時,必須探索和構建新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能實現群體教學與個別指導相結合,知識傳授與教學信息反饋、分析、計算機決策相結合,真正實現因材施教,確實提高學生的素質,促進學生個性特長的健康發展,從而大幅度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
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特點和教學風格,使用課件進行課堂教學的教師如果能自己設計和編寫課件或盡可能多地參與設計和編寫課件的全過程,所製作的課件就會比較適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展示教學特點和教學風格,使用時熟練操作,教態自然,控制自如,課件的時代性與藝術性也會得到充分地表達和傳遞。從而真正調動學生的眼、耳、腦,讓他們興奮起來,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充分發揮教師的教育引導作用,創造一個可以使學生積極參與的場景,從而使我們思想語文課「活」起來。
新課改是一個新事物,在它的發展過程中肯定會碰到種種困難的,只要我們敢於克服困難,主動適應,大膽探索,穩步推進,新課改實驗,前途一定是光明的。以上所說的只是我的一些個人看法,是我在反復學習和實踐新課程中所獲得的一些個人體會。我談這些看法,是希望起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希望有更多的人投身於新教材的教法研究。
J.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的設計思路怎麼寫
[教學思路的創新設計]
所謂「教學思路」,是對如何展開教學內容的「想法」,是指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所規劃的、所要實施的教學流程,
教學思路的創新設計
。它或明或暗地被劃分成若干個教學步驟 ,以便在課堂上有序地向前推進。
但從中學語文大面積上的閱讀教學來看,科學地、藝術地設計教學思路的意識比較淡漠。教學模式普遍地表現為「導入 課文——熟悉課文——課堂討論——收束教學」這樣一個俗套的流程。由於在「課堂討論」中提問過多或講析過多,這里往往形成一個內容繁雜時間冗長的「不歇氣」的教學「大板塊」,從而使課堂教學缺少節奏。因此我們應該進行教學思路的創新設計,讓課堂教學的步驟明朗起來,生動起來,藝術起來。可進行如下方面的一些創新嘗試。
1.從「思路清晰」的角度進行創新。
如孟浩然《過故人庄》教學中的提問設計: 1 同學們,透過詩句,你們看見了什麼? 2 同學們,透過詩句,你們聽見了什麼? 3 同學們,透過詩句,你們聞到了什麼? 4 同學們,透過詩句,你們感受到什麼樣的情感?
這個微型教例的思路表現在哪裡 表現在4個提問之上。教師每一次的提問都組織起一次學生的品讀活動,四個提問彼此並列而又有一定的從易到難的層進關系,教學過程 由於這4個提問的出現而分成幾個教學板塊,讓人明顯地感覺到教師引導著學生在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整首詩的教學顯現出了明晰可見的思路。
2.從「重點突出」的角度進行創新。
如蒲松齡《狼》的教學設計,其教學的主體內容就品析得相當精彩:
一讀,從「屠戶」的角度理解課文的脈絡;
二讀,從「狼」的角度理解課文的脈絡;
三讀,從「故事情節」的角度理解課文的脈絡;
四讀,從「敘議結合」的角度理解課文的脈絡;五讀,從「段內層次」的角度理解課文的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