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進行語文輔導教案

如何進行語文輔導教案

發布時間:2023-05-24 07:30:59

『壹』 如何進行高中語文課的教學設計

高中語文散文單元教學設計思考

中學語文新課程標准要求我們在使用教材時,應改變教學中機械、呆板、繁瑣的教學方式,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本位,靈活運用教材,讓教材成為傳承文化的載體,真正成為學生實際的學習材料,尋找久已失去的語文樂趣。
第三冊第三單元主要學習中國現當代散文,共有四篇文章——《記念劉和珍君》、《故都的秋》、《道士塔》、《淚珠與珍珠》。
四篇課文,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並有高妙的藝術性,其風采與魅力難以一言盡敘,值得認真誦讀和鑒賞。但另一方面,散文,既沒有小說那樣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也沒有詩歌那樣動人的韻調節律;它所寫的,常常是作者平日生活中的瑣碎見聞,點滴感思,構思不拘一格,行文又信筆而書。學生在預習時反映對這些課文毫無感覺,現在的學生對小說和詩歌都很麻木,讓他們愛上散文,確是難上加難。
經常聽到一些語文教師感嘆:「越美的文章越難上。」對於教材提供的文情並茂的散文佳作,怎麼教才能充分展示文本之美,激發、滿足學生的認知需要、情感需要、審美需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提升文化品位和審美趣味,這是一個難題,也是我們一直以來的努力方向。
在這個單元散文教學中,我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做了一些嘗試:
一、創設情境
散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力求創設出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感或情緒,激發閱讀興趣,幫助學生感受和體驗文本。
1、「入境動情」的開講能一下子抓住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慾望。奠定感情基調,讓學生迅速進入角色,使學生的情感與作品的情感積極交融,產生強烈而深厚的情感反應。
如《故都的秋》的導入:請同學們想想,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是如何描繪抒寫秋景的?比如說,杜甫在《登高》中是如何描繪秋景的?王維在《山居秋暝》中又是如何描繪秋景的?而毛澤東在《沁園春•長沙》中又是如何描繪秋天的生機的?」隨著這一串提示,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同學們背誦了一首又一首的詩文,喚起了對已學知識的回憶,千姿百態的秋景彷彿就呈現在眼前,這時再因勢利導,要求學生朗誦郁達夫的《故都的秋》,看作者是如何描繪故都的秋景的。
如《道士塔》的開講:利用課件,展示敦煌及莫高窟的圖片資料(佛像、壁畫、曲子詞等),告訴學生這只是敦煌文化的滄海一粟,讓他們感受到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既而指出一個現狀「中國的研究者如今只能一次次從外國博物館購買膠卷」,在學生感到詫異時提出「誰之過」,使學生產生閱讀課文,探究問題的興趣。
2、對這些抒情性很濃的散文佳品,我們可以適當利用多媒體手段,創設一個與文章基調相一致的情境或氛圍,喚起學生的情感需求,帶學生置身於教學內容相應的情景之中。
如《故都的秋》中品味「秋晨靜觀」這一環節,讓班德瑞的音樂縈繞始終,營造出悠閑、恬靜的氛圍,教師深情范讀,再讓學生自由讀,在音樂中邊聽邊聯想,邊讀邊品味,無需多講解,學生可以在音樂聲中聯想、想像,化靜為動、虛實結合,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文字的內涵。
3、用背景情境——展示與文章相關的事件、歷史背景、時代特色、作家生平等材料,拉近與文本的距離。
如《記念劉和珍君》上課之前布置學生閱讀讀本中的朱自清的《執政府大屠殺記》和林語堂的《悼劉和珍楊德群女士》,讓學生了解「三一八」慘案,了解劉和珍這個人,對於我們解讀《記念劉和珍君》,有很大的幫助。
如《故都的秋》的教學中,介紹郁達夫生平經歷,知人論世,通過對背景的了解,學生感受到郁達夫特別的人生經歷和特別的個人氣質對《故都的秋》一文的影響,很容易沉浸到「清、靜、悲涼」的氣氛中,與作品產生共鳴。
二、品味語言
散文本來就是文學語言的範本,課本所選的又都是名文,字字珠璣、聲情並茂,字里行間蘊涵著豐富的美感。古羅馬文藝批評家郎吉弩斯說過:「就真正的意義來說,好的文辭就是思想的光輝。」由此可見,咀嚼語言,推敲語言,品味語言,讓學生感受語言藝術美尤顯必要。
本單元學習課文語言的方法可以多種多樣,如誦讀、默讀、抄寫、批註、選詞、填詞、仿句、改句等。
如《記念劉和珍君》可用改寫、比較的方法來揣摩語言,以第四部分第一段為例,可以把這一段的虛詞去掉讓學生朗讀,再讀原文,一對比,學生很容易就感受到雖然意思相同,但情感內涵相差甚遠,從而體會到大師語言的精深之處。
如《故都的秋》,在找出五幅秋景圖後,可採用反復品讀批註式――讓學生挑選自己最喜愛、覺得最有意味的段落、句子,反復誦讀、體會、勾畫、批註,把這些句子、語段標劃下來,作評點,寫感悟,然後全班交流,以賞析的形式深入課文,教師給予適時的點撥和提升性指導。
如《道士塔》,可以設計讓學生從文中找出單獨成詩的句子,例「沙漠上,兩道深深的車轍」,「一個民族的傷口在滴血」等,反復誦讀。通過尋找散文中的詩句來體會本文語言詩化的特點。
三、鑒賞情感
人們一貫認為,散文是作者個人的自敘傳,也就是說在散文中最能見到作者的本來面目、真實面目。所以鑒賞散文,要揣摩作品的思想感情的內涵、來由和線索,發現作者的獨特的情懷、抱負和氣質。
深入文本,發揮想像,換位思考,是深入體會散文思想情感的有效途徑。
「事非經歷不知難,情非感受不知味」,若只是冷眼旁觀,漠然置之,怎能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此時,唯有引導學生發揮想像,換位思考,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將學生從一個旁觀的毫不相關的角色引導成與作品之中的人物、內容息息相連的角色,才能深切意會到作品中思想情感。
如《記念劉和珍君》的教學中提出這樣的假設:「如果「微笑」「和藹」的劉和珍是你同學和朋友,她去請願被殺害,還要受誣蔑,你內心會有怎樣感受?」通過這個問題讓學生設身處地感受到魯迅的悲憤之情。
同樣是《記念劉和珍君》這篇課文,在教學最後設計這樣一個討論題:請以劉和珍、魯迅和一個現代人的身份來思考請願的意義。學生討論後認為:
劉和珍:「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在民族沒有自由、獨立的情況下,何談個人的生命價值和自由追求,請願在當時有積極作用,值得。
魯迅:請願對於人類歷史的進步來講是無謂的犧牲,但在當時可以激勵民眾。
現代人:應當改進運動的方式,使生命的價值得到充分的發揮。
在討論中,學生結合對課文的理解,換位思考,深入感受作者的情感,體會魯迅思想的深刻之處。
如《故都的秋》中設計「如果是讓你來寫故都的秋,你會寫些什麼?作者為何不寫故都的宮殿、園林,也不寫遠近郊區眾多優美的自然風光,而寫尋常巷陌中隨處可見的景物?」體會郁達夫平民意識,憂郁而優美的情懷,獨特的生活感受、興趣愛好、文化品位。
如《道士塔》的教學中可以設計這兩個自讀思考、討論題:
1、敦煌的罪人到底是誰,是王道士,中國官員,還是洋人?如果你是他們,在當時,你會怎麼做?
2、如果給你非凡的神力,穿越時空攔下車隊,敦煌的文物你將讓它走向何方?
通過這兩個問題的討論,學生不難發現作者思想情感的復雜性,不難體會浸透在文中的歷史意識、文化氣息和愛國精神。
如《淚珠與珍珠》教學中可以設計:
1、 這些眼淚分別為什麼而流?
2、 結合你的感受和親身經歷,談談對書中這些眼淚的看法。
借這兩個問題讓學生聯系生活,交流彼此心聲,讀懂文中幾種淚水的包含的情感,感受琦君懷鄉之情和深邃的愛心。
以上是我在這個單元教學中一點粗淺嘗試和一些具體的做法。散文教學是語文學科教學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構成,中學語文新教材所選入的中外散文作品,大多情意濃厚,文辭優美,構思綿密,語言富有情感和哲理,在一個廣闊的空間中再現了人類豐富多樣的情感世界,凸現了異彩紛呈的藝術表現形式。只有引導學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解讀和鑒賞這些文學作品,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審美趣味,真正體現出語文學科對人文的歸屬。

『貳』 怎樣做好語文教學設計

新課程的實施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它給我們的課堂吹來了春風,課堂變了,學生活了。可更多的是,我們的教師茫然了,從傳統教育走過來的教師似乎早就知道課該怎麼上,可現在卻不知道了。經過了許多次的培訓,聽了許多次的講座,隱隱約約中似乎對新課程有了一些理解。可這時代變化太快,還沒等教師們反應過來,有些專家又開始否定這個,肯定那個,在教師面前又出現了那麼多的岔路,分不清楚哪一條是真正通往新課程的路。我自己是工作在第一線的一名普通的班主任,對此,我是深有體會的,新課程給我帶來快樂的同時,也有許多的痛苦。在教學中,我不斷肯定自己,又不斷否定自己。我想成為一名有思想的語文教師,可感覺又是那麼難,路是那麼遙遠,但我是不能放棄的。自從聽了遼寧省數學教研室李曉梅主任的報告,我深深懂得,作為一線教師,更需要思考的是我們的教學。經過一些淺薄的思考,我試圖和大家一起來探討如何進行有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以供大家參考,其中的觀點也未免有些可笑,還望各位專家給予指正。
一、 制定適切的教學目標
教師應根據「課程標准」目標和要求,參照教材所規定的目標和要求,聯系教師、學生以及教學環境的實際情況,制訂集中、明確、適切的,有針對性、層次性的課堂教學目標。「集中」是指一堂課的教學目標要重點呈現一堂課的主要任務,將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表述時應盡可能地將三者加以整合。「明確」是指所制訂的目標指向清晰,表述具體得當,要陳述可以觀察到的學生的具體行為,說明產生這些行為的條件,以及指出評定行為的標准,以便操作和評價,例如字詞學習,應具體到能認讀識記哪些字,在什麼條件下積累哪些詞語並達到怎樣的程度等;又如了解課文內容,應具體到了解什麼內容,在怎樣的條件下完成,完成到怎樣的程度。「適切」是指所制訂的教學目標應符合學生的實際,教材的特點,不隨意拔高或降低教學要求,並有一定的針對性:在制訂重點精讀課文的目標時,要注意將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目標,在整合的基礎上進行細化。對要求學生獨立閱讀的略讀課文,則不必各方面逐條羅列,選一、二方面作重點表述即可;在制訂寫作課目標時,可以從「觀察」、「選材」、「表達」等方面加以具體表述,如提出「觀察」的具體內容,從哪方面進行選材等。
情意目標的制訂,應注意結合閱讀內容和生活體驗,引導學生在聽、說、讀、寫的語言實踐過程中認識並認同相關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逐步地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自主體驗,感受到生命的價值;在教學目標中使其顯性化,在教學過程中做到無痕化,發揮「潤物細無聲」的育人功能。
每一堂課的目標不是孤立的、靜止的,學生的學習水平也是循環反復、螺旋上升的。教師備課時應從學生的知識積淀、心理期待、文化准備等諸方面做全面地分析,結合單元目標、學期目標和年段目標作整體思考,使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具體目標和一般目標有機結合。
二、 有效地進行教學設計。
(一) 分析學生情況。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從學生的發展需要出發,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但是,究竟該怎樣以學生為主體?如何了解學生的需求?這些問題都沒有現成的答案。要找到答案,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進行學情調查。我們都知道,科學的學情調查是新課程下優化教學的一種手段。可現實情況是,一方面,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沒有有意識地作過學情調查和預測,很難真正了解學生的情況。另一方面,目前關於學情調查的相關研究很少,可供參考的書目和資料也很欠缺。因此,要想優化教學、漸漸讀懂學生,還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實踐和探索,作好學情調查。「學情」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不同能力差異和特點的具體情況。因此,學情調查不僅要調查學生的學習起點,還要調查學生的學習風格、學習速度、自主行為能力、能力傾向、興趣點、學習動機、情感態度的性格表現、情緒的性格表現、意志的性格表現,等等。新時期以來,我們提出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讓學生掌握學習的自主權,但這並不是讓教師袖手旁觀或是任其自然。相反,這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毋庸置疑,學情是客觀的,只要有教學、有學生,就有學情問題。與此同時,學情又是不斷變化的。在教學活動中,時間過了,內容換了,難度改了,甚至天氣變了,都會對學情產生影響。因此,每一個教學內容,每一個教學環節,學生的每一次學習活動,教師都應做到心中有數。關注了學情,掌握了學情,教師才有「引」的方向,才有「導」的重點。另一方面,學情的多樣和多變,並不意味著我們無法了解和把握學情。教師可以走到學生中間,去傾聽、觀察、訪問,可以察言觀色,可以舉一反三,可以旁敲側擊,還可以檢視他們的學習效果。

『叄』 淺談如何高效進行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1、合理設計教學目標。首要的是確定課堂的教學目標。語文課程標準的目標系統有「三個維度」模型,第一是知識與能力,第二是過程與方法,第三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2、把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至始至終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其本質是以學生認知為基礎,從知、情、意、行方面,提高學生的興趣、能力、性格、氣質等個性品質。進而培養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對學習的責任,包括樂觀的生活態度,求實的科學態度,寬容的人生態度等。

3、合理設計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一個的重要環節,它是動態教學活動,在時間連續性上展示所需要經歷的基本程序。常見環節是「預習→自學→交流→展示→反饋」。互動交流,不斷的在教與學中督促、改進,打造出一堂精彩高效的語文課。

(3)如何進行語文輔導教案擴展閱讀:

1、語文是一門工具性極強的學科,它既是人們的思維工具,又是人們進行交際的工具。語文教學亟宜打開教室的大門,縮小課堂與生活的距離,讓源頭活水流進課堂。教學語言是指教師把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過程中使用的語言,它是教師傳遞教學信息的媒體,是一種專門待業的工作語言。

2、教學語言大致有導語、提問語、闡釋語、應變語和結語。其中導語是指常用於一節譚的起始和一個問題開頭的教學語言。一節課的開場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有人說在上課的五秒鍾之內,就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是很有道理的。

3、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高度的語言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導語的基本任務就是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和興趣,使他們對將要學的內容產生好奇感,引導他們進入預定的教學軌道,揭示本節課的內容,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3)如何進行語文輔導教案擴展閱讀:

『肆』 語文如何備課

語文備課很重要,一定要有以足夠的知識儲備量,而且還要關注學生,看一看你的課,與學生相不相符?

『伍』 小學語文如何備課

備課就是教師在講課前的安排與准備,備好課的初衷是為了更好地上好課。因此,在我國當前正處於實施素質教育浪潮的今天,備好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是為上好一堂優質課所作的充分准備和關鍵環節。 備課就是老師在上課前對整個的一堂課所做的精心准備和進度安排。它一般包括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教案等四個方面的步驟和內容。 備課分學期前備課和課前備課兩種形式。 (一)學期前備課,必須全面研究本學期的教學內容。其中,包括新的課程標准及教學參考教師用書,明確本學期總的教學目的、知識體系以及單元備課在整冊書中的分量和作用,把握備課的關鍵、重點、難點,了解所任班級的學生情況,列出學期的教學進度規劃。內容一般包括學生的簡略分析,本學期總的教學目標、要求,如何提高教學質量的相關措施,以及教學內容和時間的具體安排。 (二)課前備課。是教師對每一篇課文、每一堂課的准備;擬出一篇課文的、一個課時的授課計劃,寫出教案。課前准備可分為幾個步驟進行:1、認真研究教材,吃透其核心。 2、研究教學目的、重點、難點。 在對教材進行精讀分析、掌握課文內容、中心思想和寫作方法後,根據新課標要求,結合現實情況和學生實際,進行綜合的分析研究,確定教學目的、重點和難點。 3、撰寫教案。 教案是教師在講課前准備的具體教學的實施方案,是謀章構篇的實施意見。一篇完整的教案一般包括幾個內容:(1)課題。 (2)教學目的。要分別寫出思想政治教育和語文知識教學所要達到的目的。 (3)教學重點和難點。對教學中學生不能理解的和關鍵部分在備課中做到心中有數。 (4)教學時間。註明學習這篇課文所需的課時才能順利完成。 (5)教學步驟和內容。這是教案的主要的、具體的部分。 三、備課中的注意事項 (一)教學步驟。按上課首先把教學的每一個環節的主要內容、方法等寫出來。教學步驟和教學內容緊密相連。第一課大體是:准備談話、講解題意、教師范讀、字詞教學、試讀課文、課後討論;分析課一般的教學步驟、檢查預習、分段講讀課文、鞏固復習、安排作業,最後一課時還包括總結全文。 (二)將德育教育設計到語文教學情境中來。充分利用語文教材,根據不同的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思想教育。因為語文教材中字字句句皆是作者心血的結晶,皆滲透著作者的情感。 1、注重思想教育。青少年時期正處於一個人之中變化發展的,影響極為深遠的特殊階段,生理上正發生著急劇的變化、身體外形的劇變,內部機能和性成熟等,對青少年的心理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因此,對學生注重思想教育刻不容緩,作為語文教師的精心備課中,既不能像備政治課那樣,說些條條款款,直接了當給他們講道理,明確告訴他們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又不能脫離教材,而是充分利用教材,將德育滲透在教學情境中,一點一滴的去塑造學生,讓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養,健康成長。2、要提高德育滲透的效果。教師在平時教育教學工作中既要言傳,又要身教。教師歷來為世人敬仰,原因在於有博大的胸懷,奉獻的精神,如母親一樣的溫柔,如父親那樣的威嚴,學生在校學習,他的思想的形成,品格的鑄造,有許多成分來自教師言傳身教。3、「一碗水」與「一桶水」的問題。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就得有一桶水,乃至有一條源遠流長、永不幹涸的溪流。教師在備課中才盡可能的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需要用到知識就是順手拈來、游刃有餘,為此,隨著社會進步教師應加強科學文化知識學習,緊跟時代的步伐,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從而更好地服務於、忠誠於教育事業。 教案的設計與寫法,沒有固定的樣式。誠然!備課總的來講要效果顯著,語言精練,方便教學,掌握教材多想方案;只有在備課前做好充分的各項准備、有明確的思路,才能備出師生互動效應好、層次結構清晰的優質課。

『陸』 高二年級語文教案範例5篇

【 #高二# 導語】高二變化的大背景,便是文理分科(或七選三)。在對各個學科都有了初步了解後,學生們需要對自己未來的發展科目有所選擇、有所側重。這可謂是學生們第一次完全自己把握、風險未知的主動選擇。 高二頻道為你整理了《高二年級語文教案範例5篇》,助你金榜題名!

1.高二年級語文教案範例


教學目的:

1.讓學生了解怎樣才算讀懂現代語體文。

2.學會從作者的寫作目的、思路入手,把握文章線索,從而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

3.通過閱讀訓練提高學生快速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

教學設想:

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閱讀,給他們提供大量的閱讀材料和閱讀實踐機會,利用電腦方便靈活的檢索、顯示功能,以及網路教室教室機和學生機之間的交互功能,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地進行個別輔導,對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向全班同學進行轉播。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整堂課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輔以必要的個別輔導。

可能出現的問題:

1.電腦的穩定性問題,由於網路的穩定性有著許多不可預料的問題,為確保講課順利,課前與電腦管理員共同做好計算機的調試工作,把出現的故障可能降至最低。

2.學生對電腦操作的熟練程度,將直接影響學習效果。

教學步驟:

一、導入

理解是閱讀的基礎,不理解,也就是有困惑,所以某種程度上說,閱讀就是和困惑作斗爭。我們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最常見的問題就是:怎樣才算真正讀懂了?

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一篇文章看完了,文中的每一個字都認識,閱讀中也提不出任何問題,那麼這是不是就算讀懂文章了呢?

讀書,作學問,唯獨這「懂」字最難說。自以為懂了的東西,事實卻往往證明懂的僅僅是表面,或者只是部分;以前以為是懂了的東西,現在才知道那隻是一知半解,並不全懂。懂是相對的,發稿晌嘩展的。

盡管如此,就具體的文章來說,懂與不懂,還是有一個大致的界限的。

二、懂與不懂的界限:

1.應能夠清楚地看出文章的基本內容,並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

2.能看出基本內容是由那些具體內容構成?這些具體內容與總體之間以及彼此之間的關系怎樣?

3.對作者所說的觀點,能判斷正誤。

4.對作者所敘的事實,能看出其意義。

5.對作者塑造的形象,能看出其內涵。

6.對作者所抒發的感情,能說出其憑借。

7.對作者所介紹或闡述的事物或方法,能應用或用生活中的實例加以解釋。

8.能看出寫作意圖,即作者寫這部著作或這篇文章想達到什麼目的。

三、以《關於古典文學人民性的幾個問題》為例

快速閱讀文章,然後請同學用一句話來概括這篇文章的內容。

這類文章若用讀小說的速度來瀏覽,常常會覺得腦子里一片空白,不知所雲。

相反,如果閱讀的是一篇小說,相同的篇幅,甚至更長比如一個長篇,我們看完後也能發表一些自己對小說的看法,為什麼鍵行?

是不是因為小說有故事?

為什麼有故事就容易記?

關鍵在於,故事有情節,前後環節的承接一般有自然順序,這種順序閱讀時很容易捕捉到,並且可以毫不費力地掌握前後環節間的聯系,讀過一遍,作品內容的各環節便很自然地在讀者的腦子里形成環環相扣的有機整體。

四、總結規律

當我們把作品內容的各個環節在腦子里串成一條前後連貫的線或別種形式的有機結構的時候,我們就有可能認識和記憶該作品。

由此推出一個相應的閱讀基本方法:

要讀懂一篇文章,就應當努力把作品內容的各個環節在腦子里串成一條前後連貫的線或形成別種形式的結構體。

從這個基本方法,我們還可以推出檢測自己閱讀效果的方法:

當你能順利地理出作品內容的發展線索時,你的閱讀是有成效的;當你對某部分的內容感到茫然時,那主要是由於你沒有搞清它和哪些內容有聯系,是什麼樣的聯系。

怎樣去找這條線呢?

回到剛才的例文:

能否留下這五段文字的印象,取決於能否在腦子里形成這樣的線:文學的人民性決定於什麼—→錯誤的觀點:將人民性與現實主義等同—→此觀點曾是古典文學研究的流謹灶行觀點—→此觀點是錯誤的—→為什麼錯誤。

理清了這條內容脈絡,我們才有可能對這五段文字進行概括:

批評將現實主義與文學的人民性等同起來的觀點。

五、布置閱讀任務:

閱讀一組同題材的文章。

要求:

1.選擇一篇作為精讀,其他泛讀,從作者的寫作目的、思路入手,能否理出作者的行文線索,從而進行概括。

2.做好筆記,課後寫一篇題為《棋》的周記。

2.高二年級語文教案範例

教學目標:

1.了解中國古典詩歌語言富於暗示性的特質,進而提高鑒賞古典詩歌的能力。

2.了解中國古典詩歌意象的相對穩定性特點,提高對古典詩歌的理解力和領悟力。

3.能運用本課所學知識及獲得的能力分析詩歌同類現象。

教學重難點分析:

重點:中國古典詩歌語言暗示性的特點。

難點:全文表面是分析古詩中「木葉」的藝術特徵而實質是談詩歌語言的特點。

一、導入:請同學們閱讀下面的詩: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請問詩中「折柳」的寓意是什麼?

明確:「折柳」寓有惜別懷遠之意。楊柳在古詩詞中多用於寫離別的情景,表達離愁別緒。如「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羌笛何需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其原因一是古人有臨別折柳相贈的習俗;二是「柳」與「留」諧音。像「楊柳」這樣的具有暗示性的概念,不知不覺的影響著人們。感染著人們,今天我們來學習林庚先生的《說「木葉」》看看作者又是如何來分析「木葉」的暗示意思的。

二、介紹作者,明確目標

1、林庚: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既是詩人,又是學者。在唐詩和楚辭的研究中卓有建樹,提出了的「盛唐氣象」。

2、學習目標:學習詩歌的暗示性藝術特徵,辨析詩歌精微的語言。

三、學生速讀課文(5分鍾),理請文章的結構脈絡。

四、研讀課文,討論問題。

(一)請同學閱讀1—3段,思考:作者談了一個怎樣的文學現象

明確:「木葉」是歷代詩人筆下鍾愛的對象。「木葉」一用再用,且有所發展(落木),產生過許多精彩的詩句;「樹葉」「落葉」卻無人過問。

(二)閱讀4――6段,結合1、2、3段,感悟「木葉」和「樹葉」的區別,探究由「木葉」發展為「落木」的原因,比較「木葉」「落葉」及「黃葉」,進而把握「木葉」的藝術特徵。

問1:從概念上講,「木葉」就是什麼?

討論,明確:就是「樹葉」。

問2:既然二者在概念上完全一致,為什麼會給人如此不同的感覺呢?請同學們結合作者所引用的詩句來體會。

1、邊顯示文中所引詩句邊引導學生思考:

樹:後皇嘉樹,橘徠服兮。

桂樹叢生兮山之幽。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

葉:葉密鳥飛礙,風輕花落遲。

皎皎雲間月,灼灼葉中華。

思考:這些詩句中的「樹」和「葉」,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聯想到什麼季節?

明確:枝繁葉茂,濃陰匝地。春季、夏季。

2、邊顯示文中所引詩句邊引導學生思考:

木葉:亭皋木葉下,隴首秋雲飛。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落木:辭洞庭兮落木,去涔陽兮極浦。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思考:這些詩句中的「木葉」和「落木」,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聯想到什麼季節?

明確:蕭瑟、凄涼。秋季。

3、在此基礎上,我們比較一下「秋月照層嶺,寒風掃高木」與「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這兩句詩。看看詩中的「木」和「樹」有什麼不同。

明確:「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的「樹」予人以一種飽滿感,感覺到了層層樹葉的波動。而「秋月照層嶺,寒風掃高木。」中的「木』則是一種落木千山的畫面,感覺到的是「空闊」和單純。

問: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呢?——秋天到了,樹葉落了。

小結:這就是「木」在古詩中的第一個藝術特徵――本身含有落葉的因素,具有單純、開闊的秋的特點。

4、提問:為什麼在中國古典詩詞中,「木」給人以「落葉」的暗示呢?

明確:因為「木」具有「木頭」「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讓人更多地想起了樹干,把「葉」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

5、思考:「木葉」暗示的究竟是怎樣的「落葉」呢?讓我們比較以下詩句: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美女妖且閑,採桑歧路間;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靜夜無四鄰,荒居舊業貧;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中「木葉」、「落葉」、「黃葉」帶給我們的感覺是否一樣?

明確:「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中「木葉」飄零中透些微黃,「美女妖且閑,採桑歧路間;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中「落葉」則飽含水份,繁密,而「靜夜無四鄰,荒居舊業貧;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中的「黃葉」微黃但不幹燥,無飄零之意。

結論:「木葉」暗示的是「落葉的微黃與乾燥」,帶給我們的是「整個秋天的疏朗的氣息」。這就是「木葉」的第二個藝術特徵。

6、小結:「木「的藝術特徵是:本身含有落葉的因素,具有單純、開闊的秋的特點;微黃乾燥單純,帶來空闊、疏朗的清秋氣息。而樹具有繁茂的枝葉,密密層層的濃陰,褐綠色的樹皮,充滿生機、活力。

7、學生齊讀第七段,品味「木葉」與「樹葉」、「木」與「樹」的區別。並思考造成這種區別的原因。——在藝術語言中。

三、理解本文的寫作目的,把握詩歌語言的特點;分析本文的寫作特色。

1、思考:本文僅僅是為了介紹「木葉」的藝術特徵嗎?寫「木葉」的真正目的何在?(可提示:文章第5節前3句)

明確:是為了闡述詩歌語言暗示性的特點。

2、詩歌語言有暗示性,其實不少東西具有一定的暗示性。比如:紅色代表熱情、綠色代表生命、鴿子代表和平、白色代表純潔,引導學生聯想。

四、思考同類文學現象,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了解中國古典詩歌意象的相對穩定性特點,提高對古典詩歌的理解力和領悟力。

師:詩歌的語言富於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諸言外。因此,我們在鑒賞詩歌的時候,不僅要品嘗言內的意思,而且要品嘗言外意味。

思考1:古詩中有許多耐人尋味的意象,它們如「木葉」一樣,成為難以言傳的精妙語言,如「月」「梅」「柳」「杜鵑」等。請根據課文所闡釋的詩歌語言的暗示性的理論,體味古詩中的「月亮」意象的藝術特點。

思考2:請根據你所熟悉的梅花詩,說說「梅」這個意象的特點。顯示王安石的《梅花》和陸游的《梅花絕句》。

3.高二年級語文教案範例

一、圍繞課文開展語文活動,加深對人物形象的完整性和豐富性的理解,認識廉頗、藺相如思想品質的可貴之處

1、將學生分為三個小組

2、各組依次表演「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盡可能全組參與,注意人物語言的運用和把握人物性格)

3、師生評議各組表演

4、總結:思考藺相如、廉頗有怎樣的性格特點?(板書)

藺相如:機智勇敢、忠心報國、胸襟闊大、顧全大局、

廉頗:忠誠獻策、勇武有功、忠心報國、勇於改過

5、各組以自己表演的故事為例,說說課文在運用語言方面有何特色?

6、各組分別討論,將討論結果匯總

7、各組請一位代表交流本組討論結果

二、教師總結,分析文章塑造人物的手段

1、運用多種手法刻畫人物形象

明確:以藺相如為例,作者運用了多種文學手段刻畫人物形象

①側面描寫如繆賢推薦藺相如,從他的推薦中,可見藺相如的膽識與智謀

②正面描寫如直接描寫藺相如的語言、行動、表情和神態在正面描寫時,有時集中筆力寫一個人;有時同時寫兩個人,通過對照,表現藺相如;有時用環境氣氛烘托,如藺相如獻璧時,秦王「傳以示美人及其左右,左右皆呼萬歲」,顯示了秦廷的威嚴氣氛,烘托出藺相如不為威勢所懾的機智勇敢的性格

③在矛盾沖突中刻畫人物以「完璧歸趙」為例,出使秦國之前,擺在趙國面前的是「予璧」和「勿予」的矛盾在趙國君臣一籌莫展、久計不決的情況下,藺相如一番誠懇有禮的分析點醒了趙王,表現了藺相如處事果斷機智的性格特徵出使秦國後,強秦和弱趙之間「奪璧」和「保璧」,「殺藺」和「保藺」的矛盾更加尖銳突出在秦廷之上,藺相如審時度勢,巧設妙計保住和氏璧,並能慷慨陳詞,怒斥秦國君臣不守信用在這場鬥智斗勇的較量中,藺相如最終以他有禮有節,機智勇敢的個性魅力征服了秦王在這一個又一個以弱對強、困難重重、險象環生的矛盾沖突中,藺相如機智勇敢的個性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

2、個性化的對話描寫

在三個事件的描述中,大段對話佔了很大篇幅,有的情節乾脆由對話來表達,許多對話形象地表現了人物的思想和性格,使我們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先說藺相如,他在秦廷上的慷慨陳詞,有時語氣平和,謙恭有禮,使對方放鬆警惕;有時直言斥責,有理有據,雄辯折人;有時堅決表態,分析利害,暗示對方;有時怒不可遏,咄咄逼人總之,詞鋒犀利,剛柔兼施,而又輕重恰當,充分表現了他是一個XXX的外交家再說廉頗,在將相和好的事件中,他先前說的這一番話,表現了他的自高自大和心胸狹窄,非常符合武將廉頗的性格特點,後來寫他知過改過,負荊請罪時說:「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語言不多,坦誠直率,可敬可愛

3、選取典型事件(前面已總結)

4.高二年級語文教案範例


教學目的:

1、了解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2、欣賞傳神生動的語言描寫

教學重點:

1、探究人物性格

2、掌握描寫方法。

教學過程:

一、第95回梗概:馬謖立下軍令狀,自告奮勇去守街亭。司馬懿指揮大軍把馬謖的軍營圍困在一座土山上,蜀軍不戰自亂,街亭失守,魏延、王平等各路人也頻頻失利。司馬懿兵到西城,諸葛亮臨危不懼,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

第96回梗概:馬謖自縛後前來請罪,為了嚴明軍紀,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然後又上表劉禪,自貶三級。曹休准備進攻吳國,鄱陽太守周魴到曹營詐降,以自刎、斷發之舉騙取了曹休的信任,結果曹休中計大敗。

二、介紹作家作品。見《點津》167頁。

三、請用《三國演義》的章回體形式,給課文的四部分命一個小標題。

四、分析人物形象。

1、作者寫馬謖主要採用了那些手法?

2、作者寫諸葛亮採用了哪些手法?

五、作業。點津上習題。

美文賞析

孔明分撥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兵去西城縣搬運糧草,忽然使余次飛馬報到,說:「司馬懿引大軍十五,望西城蜂擁而來!」時孔明身邊無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軍,已分一半先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眾官聽得這個消息,盡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孔明傳令,教「將旌旗盡皆隱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語者,斬之!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

卻說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皆不敢進,急報與司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軍,自飛馬遠遠望之。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麈尾。

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灑掃,傍若無人。懿看畢大疑,便到中軍,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馬昭曰:「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態?父親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兵若進,中其計也。汝輩豈知?宜速退。」於是兩路兵盡皆退去。孔明見魏軍遠去,撫掌而笑。

眾官無不駭然,乃問孔明曰:「司馬懿乃魏之名將,今統十五萬精兵到此,見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平生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軍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興、苞二人在彼等候。」眾皆驚服曰:「丞相之機,神鬼莫測。若某等之見,必棄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走,必不能遠遁。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後人有詩贊曰:瑤琴三尺勝雄師,諸葛西城退敵時。十五萬人回馬處,土人指點到今疑。言訖,拍手大笑,曰:「吾若為司馬懿,必不便退也。」遂下令,教西城百姓,隨軍入漢中:司馬懿必將復來。於是孔明離西城望漢中而走。

賞析:有人說,一味小心的人不能做大事,也只有小心的人才能做大事。這句話看似矛盾,而實際上卻講出了事情的本質所在,這一點從諸葛亮的空城計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來。孔明一生謹慎,這次忽然用了極冒險的計策,似乎不合乎常理,而他就是用的這種不合常理迷惑了司馬懿的推理。

孔明分兵拒司馬,馬謖奉命守街亭

司馬設伏取蜀兵,馬謖大意失街亭

亡羊補牢時已晚,發號施令別打算

趙雲神勇保軍資,孔明揮淚斬馬謖

作者寫馬謖主要採用了那些手法?

(提示:直接描寫主要是語言情態描寫:主要是馬謖的三「笑」

「某自幼熟讀兵書,頗知兵法。豈一街亭不能守耶?」

「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處,魏兵如何敢來!」——一「笑」

「汝真女子之見!……若魏兵到來,吾教他片甲不回!」——二「笑」

「汝莫亂道!……吾素讀兵書,丞相諸事尚問於我,汝奈何相阻耶?」

「彼若有命,不來圍山!」——三「笑」

……此一些語言充分展現出一個自視甚高、輕敵麻痹、誇誇其談、目中無人的謀士形象。

再就是間接描寫:

一是通過寫王平的謹慎謙恭反襯馬謖的自驕蠻橫;二是通過寫諸葛亮的自責沉著側面襯托馬謖的無知幼稚;三是通過寫司馬氏父子的機謹善謀和笑反襯馬謖的無能。)

作者寫諸葛亮採用了哪些手段?

1、襯托手法:

①以司馬懿的態度反襯:

懿嘆曰:「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

②以王平的正確建議來襯托:

「吾累隨丞相經陣,每到之處,丞相盡意指教。今觀此山,乃絕地也。若魏兵斷我汲水之道,軍士不戰自亂矣。」

2、直接描寫:

①知人善任,小心謹慎:馬謖熟讀兵法,派他守街亭;王平做事謹慎,派王平協助馬謖

②知彼知己,機智多謀:料到司馬懿必取街亭,早作防備;查看布兵圖樣,知馬謖無知;街亭失守,穩妥撤兵漢中。

③勇於自責:街亭失守後說:「大事去矣,此吾之過也!」

④有情有義,賞罰分明,不徇私情:自己喜歡馬謖,盡管馬謖自縛來見,還是揮淚斬馬謖,但答應替他撫養子女。

5.高二年級語文教案範例

教學目標

1.析小說人物,揣摩細節面描寫,深入體悟小說主題。

2.幫助學生掌握通過分析多種描寫手法,剖析人物,把握主題的分析方法。

3.引導學生感受魯迅先生對當時社會狀況的深刻思考和分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魯迅先生對舊制度下的大眾是懷著「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態度。《葯》深刻剖露了眾人物的「不幸」與「不爭」的一面。華老栓和康大叔是正面描寫的人物形象,寫於沒有正面出場,主要是通過

劊子手和茶客的談話來側面描寫他的行為、思想。這幾個人物的分析放手給學生做,安排在後半課時。前半課時一起重點分析課文的第四節中夏四奶奶的形象。

二、重點研讀,分析人物,進一步理解主題。

(一)精讀第四節,看作者如何寫夏四奶奶的?夏四奶奶形象的意義?(要求:抓住人物描寫的語言,緊扣文本分析。)

1.學生小組討論,解疑。

2.全班深入討論,明確。

要點:

①前來上墳的夏四奶奶看見華大媽坐在地上看著她「便有些躊躇,慘白的臉上現出些羞愧的顏色」「躊躇」「羞愧」是因為夏瑜的死並不正常,是因為造反被砍頭的。「造反」在不覺悟、不反抗、甘於命運擺布的舊時代勞動婦女看來,是有損祖宗顏面的事情,她為有造反而死的兒子「躊躇」「羞愧」。這一細微神態表明了她對兒子所作所為的不理解。在她看來,造反殺頭天經地義。夏四奶奶身為革命者的母親,仍未跳出愚昧百姓的窠臼。

②夏四奶奶燒過紙錠後,見到尖圓的墳頂上出現的那圈紅白的花,便極力尋找著花環出現的「根據」——「坆上的草根還沒有全合」「這是不可能開花的」;那花圈「不很精神」「沒有根」「不像是自己開的」;這花圈「倒也整齊」顯然是有人插上去的,但「孩子不會來玩」「親戚本家早就不來了」……她否定了種種可能,於是她得出「顯點靈,要我知道」的荒謬結論。可見夏四奶奶的迷信思想像一般百姓一樣重。

③在夏四奶奶的眼中兒子是被「冤枉」,從夏四奶奶的語言「瑜兒可憐他們坑了你」也便得知這一點。這里的「他們」指誰呢?用的是「坑」而非「殺」。在夏四奶奶的眼裡,兒子是本分的,平和的,正是「他們」使兒子誤入歧途。再看「他們將來總有報應,天都知道,你閉了眼睛就是了」。在她眼裡「坑」了夏瑜的是那些引導夏瑜走上革命道路為民主共和思想而奮斗的革命者。假如夏瑜宣傳民主共和的思想能深入人心並影響到母親的話,那麼母親也就不會把怨恨的矛頭指向革命者。連革命者夏瑜的母親尚且如此不理解革命者的行動,更何況華老栓等廣大民眾呢?作品反映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嚴重脫離群眾的弱點。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看到夏四奶奶這個普通百姓中的一員,她性格中愚昧、落後、迷信的一面。對革命的不理解構成了她慈母性格的另一面。假如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也能像無產階級民主革命那樣號召發動群眾、讓廣大人民群眾成為革命的主力軍,就不會有革命者的血被吃,革命者的母親把怨恨的矛頭指向革命者的這樣悲涼的現實了。

之所以說夏四奶奶更能深刻的體現文章的主題,正是由她是革命者夏瑜的母親這一身份決定的。

(二)看第四段的環境描寫,體會環境描寫對表現主題的作用。

重點品讀「微風早已停息」一段,這段景物的特點,這樣寫的用意?

重點品讀「只見那烏鴉……」,為何寫烏鴉飛向天空,而不是飛向夏瑜的坆?簡述理由。

要點:①作者通過風、草、聲來寫「靜」,強調墳地四周的「靜」,突出夏四奶奶見到花環後迫切期待烏鴉顯靈的心情。

她以深沉的母愛,以深沉的對兒子冤屈的積郁,以這種感情期待著烏鴉飛過來。這里的靜就是在寫夏瑜母親的這樣一種心情,她越是希望烏鴉動,越會感到周圍靜得難堪。

②烏鴉飛向天空包含了魯迅深沉的悲哀(對當時的中國民眾的愚昧是懷著深深的悲哀的),愚昧的夢幻一定會破滅。

三、學生自讀,進一步體驗分析人物,理解主題

方式:小組合作分析其他人物形象。

要求: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口頭作文3分鍾左右。

例如:「茶客對話(側重民眾的精神狀態)」「康大叔其人」「華老栓一家」等等。

四、布置作業

關於《葯》的人物分析//環境描寫//花環的設置,從中選一寫一則讀書筆記。

板書設計

人物:夏四奶奶——慈母、愚昧、落後、迷信

華老栓——勤勞、善良、膽小、愚昧

康大叔——兇狠、貪婪、蠻橫、粗暴

夏瑜——意志堅定、大義凜然

『柒』 小學語文老師如何備課

一、認真研究教材,吃透其核心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深入研究教材,這是必備的內容。在每講一篇課文之前,教師必須根據新課改標准反復閱讀課文,深入領會,弄清字、詞、句、段、篇,指導學生識生字,弄清漢字的基本要素。

語文有效備課方法

比如筆畫、筆順、偏旁部首、間架結構等;掌握文章的層次脈絡、寫作技巧及文章的結構等方面;緊接著,要更進一步分析各自然段之間的聯系,將內在的聯系的段落歸為一類。在搞清文中的字、詞、句、篇的基礎上,啟發學生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恰當預設情境,引領精彩生成

語文課堂教學注重生成性已成為教師的共識。為了追求生成性的課堂教學,有些老師認為課前的斟酌推敲的做法已經不適應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教學,有的甚至認為翻翻教參就可以上課,教案留在課後再寫,無須把課堂思路圈起來,但卻往往由於缺乏充分的預設,弄巧成拙,甚至迷失方向。

三、做好組織和引導工作,落實合作學習

要保證學習活動不流於形式,保證課堂學習交流的效率,教師的組織和引導工作非常重要,要合理分工,以實現合作,尤其是學習內容較豐富的學習活動,如字詞復習課,三四節課(三四天內)要完成搜集整理工作,必要講分工合作,經分析。

課本八個單元,一個班四十幾個學生,可安排指定一人歸納整理一個單元的生難字詞、詞語,然後拿到班上來合作交流,進而形成每個學生的語文生難字詞庫。活動安排要有層次,傳統課堂也有師生交流,課堂上教師也提問了大約五、七個或八、九個學生,參與交流的學生太少了,活動層次少,不能讓每一個學生參與,滿足不了每一個學生的交流需求,因,新課程小組學習的學習形式應運而生。

四、加強文本的解讀,提高閱讀教學質量

文本解讀是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合理、深入的文本解讀不僅是有效進行教學設計的基礎,更是提高閱讀教學效率,全面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條件。

『捌』 語文教案的教學方法怎麼寫

一、教案編寫應明確的幾個概念
1、教學大綱
教學大綱是根據培養計劃,以系統和連貫的形式,按章、節提綱挈領地敘述有關教學內容的綱領性文件.
2、授課計劃
授課計劃是集體研究的結果,由所有任課教師,有關人員集體研討確定,主要通過對學生基本情況的簡要分析,本學年或本學期總的教學任務和要求,教學指導思想、教學改革措施,確定課序、教學目的、教學周次和教學時數、課內外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安排,以及教學參考資料的推介和教具的選用,形成的教學進度表.
3、教案
教案是為實現教學大綱的具體細化而精心設計的授課框架,也是教師為實施課堂教學而做出以課時為單位的具體行動計劃或教學方案.其作用是對課堂教學的總的導向、規劃和組織,是課堂教學規劃的藍本.此外,還有三個附帶性作用:一是備忘錄作用.由文字載體保存的信息可供隨時提取或查閱;二是資料庫作用.從長遠角度看,教案中保存著教師從各種渠道獲得的珍貴材料,以及自身的經驗與心得,積累多了自然形成一座資料寶庫;三是教改課題源作用.教案的豐富案例、精心思索過的問題、教學後的得失體會等往往成為教師選擇教改研究課題的源泉.
4、講稿
講稿是豐富和細化教案中的具體要求並實現教學設想的實質內容和書面台詞,是根據教學內容對教案的具體化.講稿與教案不同之處主要表現在一是講稿所承載的是知識信息,教案所承載的是課堂教學的組織管理信息.二是講稿的思路形成受教學過程的知識邏輯支配,而教案的思路形成受教學過程的管理邏輯支配.三是在內容上,講稿涉及的是知識性項目,教案涉及的是組織性項目.四是在表現形式上,講稿篇幅較長,教案則是幾百字或千餘字即可.

『玖』 小學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教 學目 標

1、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朗讀品味,了解三亞落日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欣賞並摘抄描寫落日的語句。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

教 時 第2教時 授課時間 月 日 上 午

課前准備 執筆人 林中坤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新課

今天,老師帶著你們到三亞觀賞那富有詩意,美妙絕倫的日落的景象。

二、精讀第二段

過渡:在三亞看落日怎麼有詩意?三亞是個怎樣的地方?

1、(出示投影三亞風光)自由讀這一段圖文結合,想一想:你讀懂了什麼?

2、集體交流。(三亞洋溢著濃濃的熱帶風情,很美;作者非常喜愛三亞的熱

帶風情。)(板書:熱帶風情)

(1)你從哪些地方讀出三亞很美?在有關語句上作記號。交流:

①「藍透了」「碧玉般」「玉屑銀末般」「金燦燦」等詞語寫出了海、椰子樹、細沙的色彩美和形態美。②「挺拔俊秀」等詞語突出了椰子樹的姿態美。③「低翔」和「搖曳」等寫出了白鷗、椰子樹的動態美。

(2)結合課文對白鷗、椰子樹和細沙的描寫,展開對三亞神奇而又

瑰麗畫面的想像。

(3)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作者的喜愛之情?(如:「濃濃」、「金燦燦」「軟 軟」等疊詞的運用。「蘸」「搔」擬人手法的運用。「真讓人擔心」「誰都想」等心理描寫。

(4)指導朗讀,讀出喜愛之情。

三、精讀第三段

過渡:三亞的風采神奇而又瑰麗,在這樣的地方觀落日,的確「真有詩意」,

下面我們和作者一起欣賞夕陽滑落的美景。

1、自由讀第3、4自然段。體會太陽滑落前與滑落時景色的不同。

2、交流:(1)在第3自然段中,作者把太陽比作什麼?(板書:像孩童)

投影:活躍了一天的太陽,依舊像一個快樂的孩童。

研讀:a 、哪些地方寫出了太陽像個「快樂的孩童」?(紅撲撲、抖落、濺出)

b、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鮮明生動,表達出作者的喜愛之情。)

C、想像夕陽的「孩童」形象及海天一色的奇觀。d、指導朗讀。抓住關鍵詞語,讀出對此種景象的無限喜愛。

(2)研讀第4自然段,畫出描寫夕陽滑落過程的語句。〔懸在海與天的邊緣——在海面蹦跳——輕快入水〕

①投影: 夕陽也漸漸地收斂了光,變得溫和起來,懸在海與天的邊緣。

夕陽也漸漸地收斂了光,變得溫和起來,像一隻光焰柔和的大紅燈籠懸在海與天的邊緣。

學法:a、輕讀這一組句子,比較哪種寫法好,好在哪裡?b、指名說。(板書:像燈籠)C、指導朗讀第2句。

四、小結

五、作業 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課題 2、三亞落日 教時數 3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語文園地五教學目標

1.繼續深化學生對生命的理解和認識,激發對生命的思考和熱愛。

2.在口語交際和習作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口頭和書面的表達能力。

3.發現並總結體會句子含義的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4.積累關於生命的名言警句。

5.理解成語故事,體會其中蘊含的道理。

課前准備

1.整理本組課文收集的相關資料。

2.搜集關於生命的名言警句。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談話導入

生命,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只有一次。如何讓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時間里得到無限的延伸,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通過這組課文的學習,相信大家一定對生命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和認識,這節課就讓我們共同交流一下吧。

自主准備

1.默讀提示,了解本次口語交際的內容。

2.投影出示:

內容:說說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現象;

講講自己知道的熱愛生命的故事;

談談自己獲得的感受、得到的啟發。

3.回憶本組學習的幾篇課文,瀏覽搜集的資料,閱讀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

4.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確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樣說。

5.自己輕聲練習講述。

暢所欲言

1.自由選擇夥伴互相交流,互相評議、指正。教師參與部分小組的交流,給予個別指導。

2.每小組推薦一名同學上台交流,要求講話學生清楚流暢地表達,聽者認真、安靜地傾聽。教師引導學生大膽進行評議、辯論。

總結評價

1.自我評價:自己在這節課中發言是否踴躍,表達是否清晰,態度是否大方,思維是否敏捷,

與同學的交流、合作是否積極等。

2.學生評價:你認為這節課誰的表現最佳?為什麼?

3.教師評價:總結本節課中學生突出的優點,提出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意見。

第二、三課時習作

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在口語交際課上,同學們暢談了自己對於生命的理解和感悟,老師認為大家的發言都很有見地。把你們所談的內容進行加工整理,寫下來就一定會成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請大家根據同學們的發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內容寫下來吧。

閱讀提示,明確要求

1.學生默讀提示,畫出習作要求。

2.投影出示習作要求:

內容具體;

寫出真實感受;

題目自定。

試寫初稿,反復修改

1.學生進行習作,教師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2.好文章是改出來的!請同學們完成初稿後,自己認真進行修改。

3.小組內互讀互改,提出修改建議。

4.按照小組同學的建議,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

朗讀佳作,共同賞評

1.每小組推薦一至兩名同學,分別朗讀各自的習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斷。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賞析。

2.請部分學生介紹自己習作中的成功之處。

謄寫作文,製作牆報

1.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直到滿意後再抄寫在作文本上。

2.整理習作和資料,辦一期以熱愛生命為專題的板報。

第四課時

我的發現日積月累成語故事

復習導入

1.讀詞語卡中的詞語。

2.聽寫其中的詞語。

我的發現

1.同學們,學習完本組課文後,你發現一些句子有較深的含義嗎?下面請同學們先來看看小林和小東都發現了什麼。

2.學生交流小林和小東的發現。教師引導學生重點探究理解句子較深含義的方法,讓學生自己發現總結方法。如:仔細想、聯系時代背景、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抓住重點詞語、聯繫上下文揣摩感悟等方法。

3.快速瀏覽本組課文,你還能發現哪些含義深刻的句子,說說這些句子的深層含義或言外之意。

日積月累

1.出示日積月累中的句子,先指導學生讀正確,然後說一說自己的理解或認識,之後請學生快速背誦。

2.教師補充出示一些名言,請學生讀一讀、說一說、背一背。

a.人,只要有一種信念,有所追求,什麼艱苦都能忍受,什麼環境也都能適應。──丁玲

b.人生的價值,並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爾斯泰

c.生活只有在平淡無味的人看來才是空虛而平淡無味的。──車爾尼雪夫斯基

d.一個人的價值,應該看他貢獻什麼,而不應當看他取得什麼。──愛因斯坦

e.人只有獻身於社會,才能找出那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愛因斯坦

3.請學生展示自己搜集的關於熱愛生命的.名言,共同進行賞評。

4.鼓勵學生課下將自己最喜歡的生命格言製成書簽。

成語故事

1.自己讀故事,感受句子的含義,畫出不懂之處。

2.小組交流,談談自己對這個成語故事的理解,互相質疑解難。

3.全班交流,說一說這個成語故事蘊含的道理,結合實際談談自己對這個成語的體會。

4.練習講述這個故事。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新詞,讀准生字,積累詞彙。

2、理解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教學增進學生的自讀自學能力。

教學重、難點:

體會「為什麼不反過來試試」這句話。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1、板書課題

2、引導學生讀課文,了解文章意思。鼓勵學生自讀自學課文,參考提示要求全面了解文章意思。向學生提出的要求,應主要是

1)課文寫的是誰?主要講了他的什麼事?

2)要先一段一段地讀認真了解每一段的意思,然後再通讀全篇。

3)自學生字新詞,認清字形,把讀音讀正確。

二、檢查自學。

1、檢查生字新詞學習情況

2、組織交流學習收獲,加深對文章中心思想的感受,指導要圍繞課文內容重點和文章中心思想。

三、指導朗讀。

1、檢查讀書情況,講說課文大意。

2、鼓勵再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分段講讀課文。

1、指名一段一段讀課文。

想:課文是從哪些方面重點寫了他的什麼事?

2、注意課文里的新詞語,仔細體會它們在句子里的意思。

二、引導討論,深入理解課文。

1、什麼事情引起了布斯的注意,使他產生了研製掃地機的念頭?

2、布斯在研製掃地機的教程中,遇到了什麼困難?他是怎樣克服的?

3、布斯的母親給予他哪些幫助?母親的什麼話啟發了布斯?

引導討論:布斯的成功說明了什麼?

三、總結全文

板書設計:

12為什麼不反過來試試

布斯發現……

母親的話啟發……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蘇教版六年級上冊教材第89頁例1和「練一練」、練習十七第1題。

【教材簡析】

本節課主要教學用替換的策略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用畫圖、列表、一一列舉和倒過來推想等策略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並在學習和運用這些策略的過程中,感受了策略對於解決問題的價值,同時也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策略意識。

通過解決例1這個問題,讓學生初步理解並掌握等量替換的策略。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一是能夠由題意想到可以把「大杯」替換成「小杯」,或把「小杯」替換成「大杯」;二是正確把握替換後的數量關系,從而實現將復雜問題轉化為簡單問題的意圖。

「練一練」依然是把一種物體分裝在兩種不同容器中的實際問題。與例1的區別在於,大盒和小盒的關系不是用分數表示,而是用差數表示。因此在依據題意將大盒替換成小盒或者將小盒替換成大盒後,原題中的數量關系就有了不同的變化。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用「替換」的策略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系,並能根據問題的特點確定解題步驟,有效地解決問題,同時體會畫圖、列表等策略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價值。

2、在對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替換」策略對於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展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能力。

3、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經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用「替換」的策略解決一些簡單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

使學生能感受到「替換」策略對於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一個大杯和幾個小杯(大杯的容量正好是小杯的3倍)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談話:我們先來看一段動畫。

2、問:看出是什麼故事了嗎?

3、問:曹沖用了什麼巧妙的辦法稱出了大象的重量?(教師引導說出「替換」並板書。)

4、談話:曹沖用替換的策略解決了生活中的難題,這節課我們也來學慣用「替換」的策略解決一些數學難題,有信心嗎?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欣賞曹沖稱象的故事,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他們了解替換的策略不僅能解決數學問題,還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而培養了學生自覺地把數學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的意識。】

二、探索新知

(一)、理清大小杯的關系

1、師出示一個大杯和幾個小杯(5個)說:猜一猜,一個大杯可以倒滿幾個小杯?

過渡:事實勝於雄辯!我們來倒一倒。

2、師演示。(正好3杯)

3、問:誰來說一說大杯容量和小杯容量的關系?

4、師:假如老師再裝滿一大杯水,分給每個小朋友每人一杯水,一共可以給幾個小朋友?你是怎麼想的?(引導學生說出一個大杯可「替換」三個小杯)

5、師:假如有30小杯的水,老師分給每個小朋友一大杯水,可以分給幾個小朋友?你是怎麼想的?(引導說出三個小杯可替換成一個大杯)教師板書。

【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實驗結果說出大、小杯容量之間的關系,意在讓學生確立起倍和比的關系意識,能順利進行轉化,為新知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學習例題。

過渡:小明在倒果汁的時候給我們出了個難題,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1、[電腦出示]例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個小杯和1個大杯,正好倒滿。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2、讀題獲取信息:有哪些信息,求什麼問題?

3、指名說你是怎麼理解「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這句話的?

過渡:直接求出小杯和大杯的容量來容易嗎?你們准備用什麼策略來解決這個問題?

4、小組討論。

要求:

1、把什麼替換成什麼?

2、替換後的數量關系是什麼?

5、交流討論結果

學生匯報教師演示課件。

6、小結策略。

雖然是兩種不同的替換方法,但它們有什麼共同的地方?(兩種不同的物體替換成一種物體)

7、列式解答。

根據剛才的兩種思路讓學生自選一種喜歡方法進行計算,教師指名解法不同的兩名學生板書,並讓其再說說自己的解題思路。

【設計意圖:這一層次安排了觀察、操作、交流、歸納等數學活動,讓學生自己感受、探索替換策略的應用。在交流中,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表述出來,大家互相借鑒、互相補充,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習主動性,而且提高了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三)、教學檢驗。

過渡:跟他們一樣的舉手,確定百分之百做對了嗎?那要確定做對怎麼辦?(檢驗)

1、學生自己嘗試檢驗。

2、實物投影交流學生的檢驗方法。

3、課件交流「只檢驗滿足一個條件」的檢驗方法的不足之處。

4、課件出示檢驗同時滿足兩個條件的檢驗方法。

5、小結檢驗方法。

【設計意圖:使學生能夠掌握這類題目的檢驗方法,檢驗時解答的結果必須滿足題中所給的各個條件,培養學生的數學「還原思想」。】

(四)、小結:

你覺得「替換」的這個策略如何?

三、鞏固策略

過渡:學到這兒有點累了,進段廣告,輕松一下。[電腦播放廣告]

這則廣告不僅教育我們好東西一定要和親人、朋友分享,還給我們帶來了一道題目。

(一)、鞏固練習。

1、出示鞏固練習題。

[電腦出示]8塊達能餅乾的鈣含量相當於1杯牛奶的鈣含量。小明早餐吃了12塊餅干,喝了1杯牛奶,鈣含量共計500毫克。你知道每塊餅乾的鈣含量大約是多少毫克嗎?1杯牛奶呢?

2、學生獨立完成,先好的同桌可小聲交流。

3、教師選擇學生作業實物投影交流。並要求學生說出解題思路。

4、口頭檢驗。

5、為什麼不把餅干替換成牛奶來考慮?

6、小結:我們還需選擇適合自己的「替換」策略來解題。

【設計意圖:廣告的插入可以很好的調節課堂氣氛,學生感覺非常新鮮,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很好的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

(二)教學「練一練」

過渡:小明在裝網球時又給我們出了個難題,讓我們一起來解決它!

1、[電腦出示]小明在2個同樣的大盒和5個同樣的小盒裡裝滿網球,正好是100個。每個大盒比小盒多裝8個,每個大盒和小盒各裝多少個?

2、齊讀題,從題目中獲得哪些信息?

3、問:與例1相比,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4、「每個大盒比小盒多裝8個」這句話你是怎麼理解的?

5、你准備怎樣替換?替換後的數量關系是什麼?

6、同桌討論。

6、交流:學生說,教師課件演示。

方法一:把2個大盒換成2個小盒。在學生交流中,教師穿插提問:

①現在7個小盒還能裝下100個球嗎?為什麼?

②現在一共可以裝多少個?

方法二:把5個小盒換成5個大盒。在學生交流中,教師穿插提問:

①現在7個大盒要都裝滿,100個球還夠嗎?為什麼?

②現在一共可以裝多少個?

7、學生選擇一種解法解題。

8、實物投影交流。

9、口頭檢驗。

10、小結:

【設計意圖:這道「練一練」實際也是本堂課的難點,通過圖示的方法使學生能比較清楚的看出球的個數總量變化和盒子數量的不變,幫助學生較好的梳理解題的渠道,找准解題的依據,策劃出比較明確的解題方案,同時也能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和能力,感受數學的趣味。】

四、全課總結。

1、例題和練一練,兩種替換的方法有什麼不同?我們要注意什麼?

指導學生明確:例題是倍比關系:替換時總量不變,數量會變;練一練是差比關系:替換時總量變了,數量不變。

2、替換時你還注意到什麼?有什麼值得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嗎?

明確:

倍比關系:替換時,可以是「一個物體換幾個物體」或「幾個物體換一個物體」。

差比關系:替換時,只能是「一個物體換一個物體」。

3、在實際生活中如果遇到數學難題時,不要害怕,要像曹沖一樣開動腦筋,合理選擇策略,難題一定會迎刃而解的。

【設計意圖:這時的小結,是使學生能較好的掌握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使學生能針對兩種不同類型的問題,怎樣抓住它們的依據特點,採用不同的「替換」策略去解答問題。】

五、課後作業:

練習十七第1題(可做為機動練習題)

『拾』 語文教師如何有效備課

導語:俗話說,「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教師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備課的有效性。那麼語文教師如何有效備課呢?一起了解一下吧!

在新課程改革的教學中,教師為上好一堂語文課,常常瀏覽大量資料,參閱多堂名師範例及教案,經過精心整合、預設,形成了一份幾乎無瑕疵的多頁詳案,但實際執教起來並不如設想中那樣順利,往往出現量大超時,環節倉促,顧此失彼,束縛手腳等現象,形成低效的課堂教學。那麼,怎樣才能做到有效備課呢?

一、備課標

課程標准、教材和參考書是教師備課前必須讀的「三本書」。教師備課時,往往只讀教材、參考書,照本宣科,忽視了課程標準的指導性作用,這樣的備課尤如井底之蛙,站不高、看不遠,教材也不可能真正鑽研深、鑽研透。備課,先從讀課程標准開始。課程標準是教學的「圭臬」、是源頭、是方向,也是方法。讀課程標准,就像砍柴前磨刀一樣,事半功倍。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說,他把課程標準的年段目標抄下來,貼在教案本的首頁,每次備課時都要翻看。由此可見,備好課標是備好課的基礎之步。

二、備教材

備教材是備課中的重要的一環。如何把握教材並創造性地加工教材呢?

第一步:鑽研文字。一篇課文擺在案頭,先做什麼?先理解字詞句在課文中的意思,邊讀邊畫出生字、新詞及含義深刻的句子。隨著悟性的提高,有些關鍵詞語,寫得精彩之處,以及課文的重點、難點,也會很快抓住。抓住了,便做上記號。

第二步:朗讀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四五遍。這是鑽研教材、語文備課重要的環節。朗讀是活的,是躍出紙外的,賦予了作品生命力。朗讀好了,鑽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老師朗讀水平有多高,學生就會有多高,並超過老師。師生朗讀得精彩的課堂,必然是充滿生機的、充滿靈性的、富有情趣的課堂。

第三步:正確領會作者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意圖。教材中所選文章都是精品,語言運用得准確、生動就更不要說了。對於作者推敲、錘煉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細心琢磨、體會。每篇課文都有不同的謀篇布局方法,也要把握好,以便引導學生去感悟、去學習、去運用。老師領悟得深,學生才能領悟得深,甚至在老師的引導下,超常發揮。否則,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第四步:認真思考課後練習題的要求,有的要先做一做。例如,要求學生背誦的部分(或全文),教師要先背下來;要求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的課文,教師要先努力去做。

第五步:查閱資料。一是閱讀《教師參考用書》,二是上網查閱許多相關的背景資料。

三、備學生

在傳統的語文備課中,教案就是師案,是教師如何教課文的方案。這種教案往往是從教師的教學需求出發來進行設計的,教師在寫教案時考慮第一位的是自己如何教,而不是學生如何學,學生的學要服從於教師的教,它是只為教師准備的,是只為教師服務的。它從教案上第一個字的出現起就已把教師的教作為主動的活動,把學生的學作為被動的活動來對待。在這種教案指導下的語文課堂,學生要做的最要緊的事就是如何去適應教師的教案;教師最渴望的是學生與自己的教案親密配合,最害怕發生的則是學生的學偏離自己教的方向。一旦教學效果不理想,那教師埋怨的往往是學生沒有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怪學生沒有與自己備的教案好好配合。這樣的課堂,究其原因還是教師備課沒有充分備學生。

四、備教案

1.教學目標設計——三維目標不能少

2.教學過程設計——科學合理可操作

(1)說好第一句話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吸引住。」由此可見,課堂教學要講究導入的藝術。一個精彩的導入,既使學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強烈的求知慾望,讓課文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們要創造科學有效的導入形式,就必須把握課文的特點,根據學生好奇心理,運用喜聞樂見的'導入形式導入新課。

(2)提好一個問題

「提問」或者「問題」是組織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般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學重難點的突破,課堂教學知識的遷移和延伸主要都是靠提問來進行支撐的。 高質量的提問是教師研究教材與設計教學時思想的結晶,它們具有角度優美,形式多樣,內涵深度,激發力強的特點,在教學上能夠發揮出高質量的引領,激發,牽動作用。

(3)用好一塊黑板

板書是一門高度濃縮的「提練」藝術,是「提純的金,琢成的玉」。它用概括的文字、簡明的圖表、簡單的構圖、凝練而直觀的形式把教學內容濃縮起來,節省了教學時間。語文課的板書設計要從課文的教學目的出發,選取恰當的切入角度,對全文作鳥瞰式的綜合,應力求結構上簡明扼要,語言上精心錘煉,形式上新穎有趣,有審美價值,能寓教於樂,寓智於美,既有"三秋樹"的簡練,又有"二月花"的新穎。

3.教態語言設計——富有魅力感化人

一個氣質高雅、精力充沛、神采飛揚的教師必定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而且小學生最善於模仿,我們的言談舉止定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學生。備課時,我們雖不可能把每句課堂語言都預設好,但比較重要的過渡語言和總結性語言還是可以預設的,這部分能預設的語言,一定要仔細推敲。要考慮到是否言簡意賅,通俗易懂?是否能最直白地表述核心知識點?怎樣呈現就更富有激情,具有「煽動性」,更能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怎樣做到口頭語言與肢體語言合二為一,相得益彰,從而一程一程地推進課堂教學甚至形成課堂的高潮。

語文課堂是學生獲得知識、技能的場所,更是學生積淀文化、體驗人生的空間,如何做好這個神聖空間的守望者、引領者,當好這人生課堂的首席,我覺得教師必須做好每一節課前的教學准備,扎扎實實備好每節課,使備課真正發揮實效。

閱讀全文

與如何進行語文輔導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2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