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教學反思要寫多少個

語文教學反思要寫多少個

發布時間:2023-05-24 19:10:12

『壹』 語文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語文教學反思(精選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學反思1

面對《師說》這樣一篇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老課文,我的教法仍然比較傳統,沒有深入開掘其蘊含的文化特色和時代精神。

有位同學在寫《師說》讀後感時曾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我認為,「小學而大遺」不是「小的方面倒要學習,大的方面反而放棄不學」的意思,而應該理解為:「小孩讓他學習,大人反倒不學習」,這樣,上下文的意思就貫通了。姑且不論他的理解正確與否,單就這種深入思考,獨抒己見的鑽研精神而言,是應該成為大家的榜樣的,老師應讓學生進行探討。

相比《勸學》,韓愈《師說》此文更具情感性,因此在教學中注重誦讀的施教。叫了幾個學生朗讀模仿,效果亦是不錯。對於沒念好的學生用文中的話說就是「人非生而知之者」並同步翻譯,效果也出來了。

此種情形只是針對有過預習的並且成績較好的學生,整個班級氣氛較活。但是對於古文考試的要求可能有點擔心。因此下節課應再次重復一次脈絡的整理。

語文教學反思2

前幾天,我和劉老師正好集體備課到《葉公好龍》這篇文言文。對葉公只喜歡龍的藝術,見到真龍卻又極度恐懼的這一行為,我們有不同的見解,就像愛畫虎的畫家一樣,如見到真虎也必定會逃之夭夭,是人之常情。如只談個人看法,我從中領會的是「不能只看事物的表面現象,要通過現象看本質。」劉老師和我也有同感。

但《教師教學用書》中有一個重點提示「從文中體會到做人應言行一致、表裡如一、實事求是,不可弄虛作假的精神。」學生理解是多方面的,如何引導他們去領會這個重點呢?

在上《葉公好龍》的第二課時時,孩子們從「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中領會到葉公對龍藝術的喜愛,又從「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領會到對真龍的恐懼,把兩部分進行比較理解,要孩子們談談自己對葉公的看法。

結果就有了四種觀點:

1、不要當愛慕虛榮的人。

2、做人要言行一致、表裡如一、實事求是的人。

3、看事物不能只看錶面現象。

4、葉公的行為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的。

孩子們恍然大悟,原來作者是有意讓我們從中體會到做人應言行一致、表裡如一、實事求是,不可弄虛作假的精神。接著,孩子們熱情高漲,談到了生活中這種「葉公好龍」似的現象。對什麼叫寓言故事也加深了認識。

感謝我的孩子們,同時也感謝我自己,「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育的真理得以實施,終將得到回報。

語文教學反思3

1、反思教學中的教

北師大附中程翔老師習慣於每上完一節課就會一遍遍的重溫教案備課,揣度教學過程中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一堂課即使准備的再好,也會有不足之處,這就是所謂的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語文教師的好課堂就是在不斷打磨中煉成的。

所以說語文教師都應該養成這樣的良好習慣,每天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該發揚的發揚該摒棄的摒棄。唯有如此,才能根據自己的反思重新調整以後的教學設計制定更為出色的教學策略,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2、反思教學中的學

新語文課程標准提出互動式教學應成為素質教育的常態,教學過程其實就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課程,語文教師不過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基於此,語文教師更應該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困惑。

那麼教師需要改變原來的身份,真正意識到自己再也不是傳統教學中的中心,而是學生的服務者,是學生的參謀。學生的學困難是什麼,什麼地方掌握的不好,哪些地方需要教師的撥雲見霧,這些都是教師需要反思的。只有準確的了解學生的真是需要,語文教師才能有目的的積累自己的課前准備素材,使自己的教學准備能夠做到有的放矢。

3、反思教學的亮點

所謂教學亮點,就是課堂教學中的點睛之處。筆者曾經有過這樣的課堂,初三語文《醉翁亭記》,曾經要求學生背誦全文。不想有學生突然提出想讓老師也背誦其中一段,筆者當即聲音並茂地將全文一字不差的背出,博得學生的熱烈掌聲。

筆者趁熱打鐵又將王勃的《滕王閣>序》也背誦一遍,看著學生目瞪口呆的樣子,筆者因勢勸諭學生學習古人的文章不僅僅是為了考試,而是因為有些文章確實是千古華章,經常頌之,既能提高語感又能陶冶情操,實為一舉兩得。筆者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想給學生一個提示,每節課都應有每節課的出彩之處,只要教師能及時抓住這些畫龍點睛之處並在以後的教學中改進,何愁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呢。

4、反思教學中的不足

語文教學同其他學科不同,如理化政生,對即對錯即錯不存在中庸之道。而有些語文知識至今都存在學術爭議,所以即使有教學上的瑕疵也不難發現。

如果能把自己教學過程中的敗筆記錄下來,並分析原因吸取教訓,以作將來改正之之用。同時不斷地積累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究其根源就會發現自己學習上的薄弱環節,找到自己最短的那塊木板,必能提升自己的整體教學水平。

語文教學反思4

一、對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反思

學科德育滲透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語文教學因其教材內容的特點,更加適合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但是實際的教學卻是老師不重視德育教育,只是強調對知識的傳授和積累。學生學到的.是語文知識,而對文本中蘊含的德育因素沒有及時領悟,影響了語文人文性的發揮。老師對德育滲透的點、程度都把握不夠,德育滲透的時機、德育滲透的切入點,是語文教學德育滲透的關鍵。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熟悉教材,通讀文本及相關資料,將文本中蘊含的德育因素瞭然於心,在教學過程中選擇最佳的時機,對學生實施德育教育。文章內容中的思想內涵往往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內容,老師要善於挖掘文本中的德育內容,這就需要教師熟悉教材,深刻地理解教材,才能夠做好德育滲透的工作。

二、閱讀教學缺乏實效性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閱讀教學肩負著語文人文性的特點。教師做好語文閱讀教學,就是完成了語文教學任務的一大半。閱讀教學中的文本理解,思想內涵的感悟,對學生性情的陶冶等,都是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閱讀教學的核心是朗讀,而在初中教學中,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范讀外,學生朗讀文本的機會很少。

一個是學生年齡特點決定了學生的不愛讀,一個是教師忽視了朗讀的作用。熟讀、精讀是閱讀教學中學生必備的基本功的,但是在實踐中,這一環節則缺乏應有的重視。

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閱讀中的朗讀,讀中悟道,讀中品味。朗讀是閱讀教學的核心和關鍵,重視了朗讀就是重視了閱讀教學。因此重視閱讀教學中朗讀,應該是閱讀教學中的關鍵和重點。

三、初中語文習作教學的反思

習作是語文工具性的體現,而且中考試卷中的作文分值也是相當高,不容我們不重視習作的教學。但是習作教學卻又是教學的難點,學生覺得難寫,老師覺得難教,是語文教學的大難題。教師要具有發散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拓寬寫作思路。

目前的中高考,對於寫作形式都沒有了明確的規定,寫作形式越來越模糊,所以就要求教師對作文教學的思路要拓寬,教學的理念要更新,引導學生發散思維,搜集生活中的寫作素材,善於生活生活中的小感動和小發現。

語文教學反思5

1、教科書是課堂教學的藍本。

因此,「探究性」教材不僅是學生的任務,更重要的是教師自身對教材的探究和挖掘。如何挖掘教材的深層內涵,是搞好課堂教學的前提。

教師只有對教材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引導學生分析課文,才能真正形成師生和課文作者。對話。

2、教學用具

任何形式的課堂(包括視聽媒體的使用)都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教學活動的手段不應公式化、程式化,如課堂討論或死板、單調,或聽之任之;有些班完全用滑鼠代替粉筆,用錄音代替課本等等。

這種教學方法淡化了語文教學豐富多彩的本質,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作秀」的嫌疑,流於形式。

3、教師

我們強調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但不應忽視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只有教師及時介入,或提出必要的觀點和概括,或適當地展開課文,才能引導探究深入,進一步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使學生獲得系統的知識和正確的觀點。

「問問哪裡的運河應該是清澈的,哪裡才是活水的來源。」作為一名教師,「這是一段很長的路要走!」我要上上下下地去要它!」

雪萊有一首著名的詩:「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其實,現在沐浴在第二輪繼續教育的東風中,享受國家重視義務教育的雨露,就是大力推進新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美麗春天。

每個語文老師應該創造一個溫暖的夏天他的職業生涯在這個陽光明媚的春天,鳥兒在歌唱,花兒香,符合時代的東風,高舉的旗幟課程改革,簡而言之,播種一個紅色秋天祖國的未來。多反省,多清醒,多進步。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浪潮下,我們應該不斷反思,與時俱進。

語文教學反思6

經過幾個月的語文國培學習,結合教學工作實際情況,我認識到有一條原則較重要,但平時教學中沒被重視到,那就是——讓賞識走進語文教學。這樣可以提高教學質量,也能讓學生愛學語文,我認為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

在賞識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學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於提出問題,敢於質疑。

這樣,就為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輕松愉悅、民主和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願望,即親其師,學其道。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藉助一些手段,如溫柔的目光,親切的撫摸,殷切地希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賴老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

二、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

羅森塔爾效應實驗,說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飢笑中有愛迪生。」作為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

三、閱讀教學,讓學生多一些自我感覺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更新觀念,還學生以學習和發展的地位,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於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教師要充分肯定。即使學生回答的幼稚,膚淺,甚至片面、錯誤,教師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應當熱情鼓勵、引導、用心呵護熠熠生輝的思想火苗,這對學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讓學生發展自己的思維,獲得審美的體驗,從而提高語文閱讀的質量。

四、作文教學中,讓學生學會表現自己

在應試教育的制約下,學生在作文中的個性和創造性已消失殆盡。作文中總是乾乾巴巴的幾段空話,套話、假話連篇,文章脫離了自己真實內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和色彩。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鼓勵學生寫隨筆,觀察日記,

讀後感,觀後感、周記。此類作文往往有學生真實情感的流露,鮮明個性的跳躍、獨特詞語的運用,許多優秀之作常常涌現,時間久了,學生就能發現自己的寫作個性。

教師可以允許學生有不同層次的發展,並抓住學生作文中的優點,加以鼓勵:如好的句子,使用准確的詞語,好的開頭或結尾等,喚起學生寫作的熱情和自信。作文評語以鼓勵為主,當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還需用委婉的、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麼以後作文,學生會更主動熱情,並能更好的展現或表現自己了。

以賞識的方式改變學生作文中的一些缺點,效果明顯,並能很快提高寫作水平。這是我最近學習過程中的一點點思考,現作以上總結,思想和觀點比較淺顯,望老師能給予指導。

語文教學反思7

通過對文本的眾多分析後,我採用了以誦讀帶動感悟的教學方式,立足於誦,在誦讀的過程中進行評點教學,突出「讀、誦、悟、品」四個字,將整個教學過程分為「誦讀課文,感知內容」和「品讀文章,感悟情感」兩大板塊。在前一個板塊中,先由教師范讀,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明確讀音、節奏和停頓等常識。

然後學生自由地朗讀,讀准字音,讀出抑揚頓挫的節奏。最後藉助工具書,自主地疏通字詞,疑難點提出,師生互動,合作完成譯文的工作。通過這個環節,學生不僅熟悉了文章,而且還積累了一些文言知識,提高了文言文的閱讀能力。在後一個板快中,首先讓學生自由誦讀課文,整理出自己對此文的一些感受,我給予提示,引導學生學會欣賞一篇文章可從哪些方面入手,後進行生生、師生的交流對話。

這個環節的安排,既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自主地從自己所選擇的角度去分析課文,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又建立了一種民主、平等、各抒己見、眾說紛紜的課堂氛圍。而後師生合作扣住教學內容設計出一系列的思考組織學生方向明晰地去感悟文本。在這一環節中,由於前面大多學生已經將文本分析的很好,於是對於這些思考題,他們都很快地能夠比較准確的把握。

由於本文中所採用的正面與側面相結合的表現手法是一大亮點,也是學習的一個重要內容,所以在最後我還設計了個學以致用的環節,讓學生模仿文中的這一寫法描寫一堂語文課。

長期以來,語文課堂教學同其它學科一樣,是以老師講、學生聽為主要方式,特別是初中文言文教學,教師更是擔心學生讀不懂,就採取「教讀——解詞——串講——翻譯」的方法教學,把饃嚼細再喂給學生,學生就像嬰兒似的,只是張嘴吞咽。這種把鮮美的食物嚼得無味的「滿堂灌」、「注入式教學」,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因而初中學生普遍對文言文產生畏懼感,學起來沒興趣。

針對這種情況,我根據「初語」新大綱「讓學生多讀,通讀誦讀,培養學生對文言詞語文言句式的敏銳的感受」的要求,改過去教讀文言文課文為引導學生預習、閱讀課文先初步明白文意的方法。其具體做法是:

1、給予提示,明確要求。

2、閱讀思考,學會提問。

用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位學生,用贊賞的話語評價學生的發言。不是隨波逐流,這更能激活課堂氣氛。給予學生肯定性、鼓勵性評價,不要吝惜自己的贊美語,對學生創造性思維,教師應及時報以掌聲,或做出激勵性評價,或發給他一個「創新卡」,或授予他創新能手的稱號等,都能促使學生更加強烈的創新動機,進一步發展創新潛能。

總之,教無定法,只要能夠調動學生積極性,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創新能力,就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大膽嘗試,力爭創造出高效實用的教學方式來。

語文教學反思8

這篇課文是魯迅寫的一篇小說,魯迅的文章是晦澀難懂的。對於現在的初中生來說,理解他的文章是有一定難度的。怎麼選擇切入點是教學成敗的關鍵。為了便於學生的理解,我慎重的選擇切入點。

記得最初教這篇課文的時候我用了一周時間,但是效果卻不理想,我很累但是學生卻沒有收獲。我在反思我的教學思路。我是一個勤快的老師,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時間長了,把學生教得沒有靈性了,不會思考,語言貧乏,感情冷漠。

為了不重蹈覆轍。在學這篇這課文之前,我查閱了一些資料。我的教學思路的設計是以這兩句話為指導的:「小疑有小近,大疑有大近」;把課堂還給學生,創設情境,激活學生思維。

因為這是一篇小說,我從小說的三要素中的人物入手。這篇小說中作者主要刻畫的就是兩個人物:閏土、楊二嫂。我以此為切入點。通過對這兩個人物形象的分析探究小說的主題。讓學生找文中對這兩個人物描寫的句子,然後分析人物形象。讓學生自己去探究造成人物性格發生巨大變化的深層原因。其實也就是在探究小說的主題。學生從不同角度去分析。就會得出不同的結論。這是引導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最好的素材,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最好的材料。

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分析,學生們探究的結果還是很不錯的,其實放開學生的手腳,他們有時真的會給你一個驚喜。我趁熱打鐵,把文章最難理解的一部分拿出來讓學生去質疑。然後大家討論,分析。雖然學生有時提出問題沒有任何價值,但是這也證明他們是在思考,只是他們思考的深度不同。有好多學生不理解文中「高牆」、三個辛苦的含義。以及對文章的結尾句的理解,這些問題的提出說明孩子們真的在思考。而且經過老師的引導學生們

探究出答案來了。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還是沒有給學生太多的時間去思考。這是我這些年來在教學中犯的最嚴重的錯誤。因為他剝奪了學生的思考時間,久而久之就扼殺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

第二步就是引導學生分析寫作特色,有幾點學生自己是能說出來的,例如:對比手法的運用、(對人物的描寫)對自然環境的的描寫。有些則需要老師的引導。

學習這篇課文我覺得我的教學切入點選擇的較好,但是沒有引導進入深一層的分析,就是對主題的探究。這一塊在教學上我浪費了寶貴的時間。第二課時我才引導學生去探究。現在我發現我在上課時,有時教學時間調控的不好,一節課下來,我覺得沒有教給學生什麼,上課講的內容隨意性太強了。而且,有時講課時,控制不好拓展的范圍。拓展的內容雖然對學生的成長很重要,但是與課文內容又沒有多大的聯系。

就拿今天的第一節課來說,我在對楊二嫂進行分析時,突然聯想到我在昨天下班時對家中的曬衣繩的所產生的感慨對學生一通講。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最後送給我熱烈的掌聲。但細想下來,我的感慨對學生能有多大的影響呢?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會因我的感慨而改變嗎?

對於現代文的教學,我越來越感覺到很亂,可能是我的問題的設計缺乏層次性與科學性。我的教學仍然是沒有以學生為主。仍然是以老師的講解為主。現在的教學怎麼是越來越倒退了呢。也許自己對教材挖掘的不夠深,還是不能超越教案,還是真正的不能實現老師個性化的閱讀。我仍是教案的木偶。這種現狀我一定要有改變。否則我的業務是難以提高的。

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將上下而求索。以後的教學必需要嚴格要求自己,否則永遠在重復著昨天。

『貳』 語文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我整理的語文教學反思(精選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教學反思(精選8篇)1

教材分析

蘇教版初中語文單元是「人生體驗」單元,主要是讓學生在人生的歷程中能夠獲得豐富的體驗,對人生有新的思考與感悟。《錯過》則是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雜文,作者對「錯過」的體驗是獨特的,而對於初中的學生來說,錯過的經歷是有的,但對「錯過」的體驗不夠深刻,本文辯證的論述了「錯過」產生的原因及其意義,強調人要習慣和品味「錯過」,不要讓錯過釀成「過錯」。我們要把握最關鍵、最美好的機會,含笑對待人生的終點。

教學過程設想:

這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雜文。教學中,要結合議論文的有關知識,引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結構,指導學生了解本文語言鮮明、生動、含蓄,富有哲理性,運用「示例法」,安排學生合作探討語言的深層含義及語句所蘊涵的深刻哲理,並結合自身對「錯過」的體驗,與作者的體驗進行比較,加深對文章主旨的理解。

學法設想:

從感情上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聯系生活實際,談自己對人生中「錯過」的認識。

學習方法上:

配剛剛上傳的課後反思

採取整體感知,重點研讀、自由討論。

憬悟人生

作家劉心武對「錯過」的體驗是獨特的,他認為對「錯過」一要習慣,二要品味,固然,人生有一些小錯過不要緊,但這對心志還不成熟的中學生而言,可能會成為他們輕率行動的借口和理由,為此在品味課文時重點放在對學生覺得最精彩的句子或語段進行品評上,其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解讀文本,然後通過人生體驗並結合自己的經歷談自己的感受,從中體會到錯過是一種無奈,要珍惜機會,別輕易錯過,可一旦錯過了,就要去細細地品味,並從中獲取到對今後人生有益的東西。從課堂教學情況來看,這一環節效果還不錯。

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要大膽的對學生進行放飛,培養學生對文本有自己的解讀,同時要做好對學生知識結構的研究工作,讓學生學有所得。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一切均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實現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

語文教學反思(精選8篇)2

《望月》是著名作家趙麗宏的散文。文章中描寫的「月下江景」是非常美麗的,介紹的他的小外甥是十分可愛的。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是深遠的,語言是雋永的。在教學中,如何指導學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同時,激發他們熱愛文學的興趣,萌生探求文學殿堂的慾望是一大難點。在具體的教學中,我採取了三條措施:

1.合理地安排教學過程。一是遵循作者的思路。課上我指導學生弄清事情的情節——「我」在江輪的甲板上望月,與小外甥交談(對背頌月古詩、討論月亮像什麼)、「我」一人在甲板上展開了幻想的翅膀。二是遵循學生閱讀的規律。指導他們先理解內容,再理解內在的意思。如第二段,先找出文章當中「我」與小外甥「交談」什麼,再考慮:可看出小外甥是一個怎麼樣的孩子。三是遵循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由易到難,先理解一般內容,再提出更較高的學習要求。

2.努力地創設文章情境。「我」在甲板上賞月時的情境,是恬靜的,他的心情是愉悅的。小外甥與「我」「我一句你一句」地對背頌月古詩的情境,是緊張而生動的。小外甥是自信的,「我」是沉著而自豪的。小外甥敘述「月亮像什麼」時的情境,是生動有趣的。「我」的心情由自豪變為「佩服」了。「我」一人幻想的情境,是清幽的,心情是深遠的。我上課時正確地把握了文章中的一個個情境,並運用現代化的教學媒體、分角色大聲讀、想像和語言描繪等手段,生動地再現了這幾個情境,有效地幫助學生體會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耐心地指導品讀體會。在教學中耐心地指導學生品讀小外甥與「我」對的詩句時,理解小外甥的「機靈」。在誦讀小外甥想像月亮的句段時,理解他的膽識——把天空當作人,把月亮當作他的眼睛。在品讀我「展開幻想的翅膀……」時,啟發學生想像、討論。

語文教學反思(精選8篇)3

《送行》是教科版藝術教材第八冊的一首二聲部合唱歌曲,是李叔同採用 美國人約翰·奧德威的 《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的 學堂樂歌 。

本節課教學的重點是:學習二部合唱歌曲,體會歌曲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多聲部音樂的和諧美。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用個性化的學習加以感受、體驗,唱好二聲部歌曲。

在歌曲的備課中,我遇到了幾個難題。一是怎麼樣銜接第一課時的舊知識?每周兩節的音樂課,學生對上一課時的教學內容遺忘較多。音樂是聽覺藝術,是時間藝術,學習過程中的許多問題不容易被發現,難以為下一教學環節的提高提供參照。另一個難題是今天所學的歌曲《送別》創作的年代較遠,怎麼讓學生詳細地了解歌曲創作背景,幫助理解歌曲內容,又不佔用課堂太多時間?在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優化整合」的課題研究中,我嘗試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解決教學中的難題,有效實現教學目標,主要體現在:

一、運用信息技術,激活課堂學習

生動形象是現代信息技術賦予教學的一大特點。根據小學生形象思維佔主導、活潑好動的年齡特徵。我精心製作課件、網頁,直觀地呈現教學內容。在導入歌曲二聲部的學習中,我採用對比欣賞的教學手段。通過對比,幫助學生更清晰地感受二部合唱歌曲。依託信息技術整合學科技能有效解決二部合唱難點。

教學是一個不斷研究過程,本節課在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與藝術課程的整合嘗試方面取得一定收獲,但課堂研究是無止境的,反思本節課教學還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

二、比如二聲部合唱的學習難度較大,雖然基本完成本課的教學目的,學會二部合唱歌曲《送別》,但演唱質量有待下節課繼續提高。再一個是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如何進行遠程學習交流。包括師生間的交流,同學間的交流以及同行間的交流。

語文教學反思(精選8篇)4

經過幾個月的語文國培學習,結合教學工作實際情況,我認識到有一條原則較重要,但平時教學中沒被重視到,那就是——讓賞識走進語文教學。這樣可以提高教學質量,也能讓學生愛學語文,我認為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

在賞識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學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於提出問題,敢於質疑。

這樣,就為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輕松愉悅、民主和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願望,即親其師,學其道。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藉助一些手段,如溫柔的目光,親切的撫摸,殷切地希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賴老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

二、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

羅森塔爾效應實驗,說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飢笑中有愛迪生。」作為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

三、閱讀教學,讓學生多一些自我感覺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更新觀念,還學生以學習和發展的地位,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於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教師要充分肯定。即使學生回答的幼稚,膚淺,甚至片面、錯誤,教師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應當熱情鼓勵、引導、用心呵護熠熠生輝的思想火苗,這對學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讓學生發展自己的思維,獲得審美的體驗,從而提高語文閱讀的質量。

四、作文教學中,讓學生學會表現自己

在應試教育的制約下,學生在作文中的個性和創造性已消失殆盡。作文中總是乾乾巴巴的幾段空話,套話、假話連篇,文章脫離了自己真實內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和色彩。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鼓勵學生寫隨筆,觀察日記,

讀後感,觀後感、周記。此類作文往往有學生真實情感的流露,鮮明個性的跳躍、獨特詞語的運用,許多優秀之作常常涌現,時間久了,學生就能發現自己的寫作個性。

教師可以允許學生有不同層次的發展,並抓住學生作文中的優點,加以鼓勵:如好的句子,使用准確的詞語,好的開頭或結尾等,喚起學生寫作的熱情和自信。作文評語以鼓勵為主,當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還需用委婉的、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麼以後作文,學生會更主動熱情,並能更好的展現或表現自己了。

以賞識的方式改變學生作文中的一些缺點,效果明顯,並能很快提高寫作水平。這是我最近學習過程中的一點點思考,現作以上總結,思想和觀點比較淺顯,望老師能給予指導。

語文教學反思(精選8篇)5

面對《師說》這樣一篇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老課文,我的教法仍然比較傳統,沒有深入開掘其蘊含的文化特色和時代精神。

有位同學在寫《師說》讀後感時曾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我認為,「小學而大遺」不是「小的方面倒要學習,大的方面反而放棄不學」的意思,而應該理解為:「小孩讓他學習,大人反倒不學習」,這樣,上下文的意思就貫通了。姑且不論他的理解正確與否,單就這種深入思考,獨抒己見的鑽研精神而言,是應該成為大家的榜樣的,老師應讓學生進行探討。

相比《勸學》,韓愈《師說》此文更具情感性,因此在教學中注重誦讀的施教。叫了幾個學生朗讀模仿,效果亦是不錯。對於沒念好的學生用文中的話說就是「人非生而知之者」並同步翻譯,效果也出來了。

此種情形只是針對有過預習的並且成績較好的學生,整個班級氣氛較活。但是對於古文考試的要求可能有點擔心。因此下節課應再次重復一次脈絡的整理。

語文教學反思(精選8篇)6

1、教科書是課堂教學的藍本。

因此,「探究性」教材不僅是學生的任務,更重要的是教師自身對教材的探究和挖掘。如何挖掘教材的深層內涵,是搞好課堂教學的前提。

教師只有對教材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引導學生分析課文,才能真正形成師生和課文作者。對話。

2、教學用具

任何形式的課堂(包括視聽媒體的使用)都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教學活動的手段不應公式化、程式化,如課堂討論或死板、單調,或聽之任之;有些班完全用滑鼠代替粉筆,用錄音代替課本等等。

這種教學方法淡化了語文教學豐富多彩的本質,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作秀」的嫌疑,流於形式。

3、教師

我們強調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但不應忽視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只有教師及時介入,或提出必要的觀點和概括,或適當地展開課文,才能引導探究深入,進一步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使學生獲得系統的知識和正確的觀點。

「問問哪裡的運河應該是清澈的,哪裡才是活水的來源。」作為一名教師,「這是一段很長的路要走!」我要上上下下地去要它!」

雪萊有一首著名的詩:「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其實,現在沐浴在第二輪繼續教育的東風中,享受國家重視義務教育的雨露,就是大力推進新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美麗春天。

每個語文老師應該創造一個溫暖的夏天他的職業生涯在這個陽光明媚的春天,鳥兒在歌唱,花兒香,符合時代的東風,高舉的旗幟課程改革,簡而言之,播種一個紅色秋天祖國的未來。多反省,多清醒,多進步。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浪潮下,我們應該不斷反思,與時俱進。

語文教學反思(精選8篇)7

前幾天,我和劉老師正好集體備課到《葉公好龍》這篇文言文。對葉公只喜歡龍的藝術,見到真龍卻又極度恐懼的這一行為,我們有不同的見解,就像愛畫虎的畫家一樣,如見到真虎也必定會逃之夭夭,是人之常情。如只談個人看法,我從中領會的是「不能只看事物的表面現象,要通過現象看本質。」劉老師和我也有同感。

但《教師教學用書》中有一個重點提示「從文中體會到做人應言行一致、表裡如一、實事求是,不可弄虛作假的精神。」學生理解是多方面的,如何引導他們去領會這個重點呢?

在上《葉公好龍》的第二課時時,孩子們從「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中領會到葉公對龍藝術的喜愛,又從「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領會到對真龍的恐懼,把兩部分進行比較理解,要孩子們談談自己對葉公的看法。

結果就有了四種觀點:

1、不要當愛慕虛榮的人。

2、做人要言行一致、表裡如一、實事求是的人。

3、看事物不能只看錶面現象。

4、葉公的行為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的。

孩子們恍然大悟,原來作者是有意讓我們從中體會到做人應言行一致、表裡如一、實事求是,不可弄虛作假的精神。接著,孩子們熱情高漲,談到了生活中這種「葉公好龍」似的現象。對什麼叫寓言故事也加深了認識。

感謝我的孩子們,同時也感謝我自己,「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育的真理得以實施,終將得到回報。

語文教學反思(精選8篇)8

1、反思教學中的教

北師大附中程翔老師習慣於每上完一節課就會一遍遍的重溫教案備課,揣度教學過程中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一堂課即使准備的再好,也會有不足之處,這就是所謂的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語文教師的好課堂就是在不斷打磨中煉成的。

所以說語文教師都應該養成這樣的良好習慣,每天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該發揚的發揚該摒棄的摒棄。唯有如此,才能根據自己的反思重新調整以後的教學設計制定更為出色的教學策略,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2、反思教學中的學

新語文課程標准提出互動式教學應成為素質教育的常態,教學過程其實就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課程,語文教師不過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基於此,語文教師更應該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困惑。

那麼教師需要改變原來的身份,真正意識到自己再也不是傳統教學中的中心,而是學生的服務者,是學生的參謀。學生的學困難是什麼,什麼地方掌握的不好,哪些地方需要教師的撥雲見霧,這些都是教師需要反思的。只有準確的了解學生的真是需要,語文教師才能有目的的積累自己的課前准備素材,使自己的教學准備能夠做到有的放矢。

3、反思教學的亮點

所謂教學亮點,就是課堂教學中的點睛之處。筆者曾經有過這樣的課堂,初三語文《醉翁亭記》,曾經要求學生背誦全文。不想有學生突然提出想讓老師也背誦其中一段,筆者當即聲音並茂地將全文一字不差的背出,博得學生的熱烈掌聲。

筆者趁熱打鐵又將王勃的《滕王閣>序》也背誦一遍,看著學生目瞪口呆的樣子,筆者因勢勸諭學生學習古人的文章不僅僅是為了考試,而是因為有些文章確實是千古華章,經常頌之,既能提高語感又能陶冶情操,實為一舉兩得。筆者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想給學生一個提示,每節課都應有每節課的出彩之處,只要教師能及時抓住這些畫龍點睛之處並在以後的教學中改進,何愁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呢。

4、反思教學中的不足

語文教學同其他學科不同,如理化政生,對即對錯即錯不存在中庸之道。而有些語文知識至今都存在學術爭議,所以即使有教學上的瑕疵也不難發現。

如果能把自己教學過程中的敗筆記錄下來,並分析原因吸取教訓,以作將來改正之之用。同時不斷地積累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究其根源就會發現自己學習上的薄弱環節,找到自己最短的那塊木板,必能提升自己的整體教學水平。

『叄』 語文課教學反思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課堂教學是重培悉要的工作之一,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麼應當如何寫反思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語文課教學反思悉行(通用8篇),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課教學反思1

《語文園地四》一共涉及到了三方面的內容:即交流平台、詞句段運用、日積月累。「交流平台」旨在讓學生學習怎樣理解人物形象;「詞句段運用」這一板塊意在讓學生學習小說中不同情節對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體會句子中的詞語的感情色彩,或者不同的語言所體現出的不同人物的心情;最後,「日記月累」版塊留給我們的是一首賀知章的詩《回鄉偶書》,增加學生們詩詞的積累。通過教學,我有以下想分享的內容:

一、教學效果

通過教學,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交流平台」教學過程中,首先與學生一起回憶,我們這個單元學過的《橋》《窮人》等小說中的人物形象,總結從哪些方面理解人物形象,引導學生總結出三個方面:一、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理解人物形象;二、通過小說的情節感受人物形象;三、通過環境描寫來凸顯人物的形象。例如《橋》中的老漢的形象通過老漢「冷冷的」「凶得像只豹子」「吼道:『少廢話,快走』」的語言和神態描寫凸顯出來。從桑娜把兩個孤兒抱回家的情節中,可以體會到她寧可自己受苦也要照顧孤兒的善良。在《橋》一課中通過描寫山洪的兇猛,體現出老漢的沉靜、有威信等

2、「詞句段運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們先讀句子,體會小說中的情節描寫對突出人物的形象的作用,指導學生在日常的閱讀中,要注意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體會各種詞語在句子中的作用以及它們所蘊含的情感。另外,通過閱讀體會人物的心理配陸乎活動,展現人物的品質。

3、對於《回鄉偶書》的學習,先與學生介紹詩人寫詩時的背景,有助於學生理解詩意。接下來讓學生自己朗讀古詩,糾正學生的字音,使學生能正確、有節奏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通過品讀、吟誦、想像畫面等方式體會作者的感情,理解和積累詩句。

二、成功之處

我在教授「語文園地四」的時候,感覺自己比較踏實,一步一個腳印,學生們學習起來也比較充實。對於古詩的學習,因為節奏簡單明了,學生們學習興趣非常高,氣氛熱烈,基本在課上已背過整首詩了。

三、不足之處

這一課的學習,我調動了學生們的積極性,學生們參與度還可以,但我覺得在「詞句段運用」的學習方面,學生們緊緊浮於表面的學習,並沒有真正地深入理解,對於讓孩子應用在自己的寫作中,還有待於進一步的提高,需要更多的練習。

四、改進措施

如果重上這節課的話,我會在「詞句段運用」方面多做准備,准備更多的資料,讓學生們體會理解,並准備一些適當的練習進行小練習,甚至可以讓學生當堂進行小練筆,同組討論,進行糾正,使得「詞句段運用」的學習更加深入。

語文課教學反思2

本學期即將尾聲,現結合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反思如下:

一、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

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作為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反思,古語雲:「學起於思,思起於疑」。「小疑則小進,大疑而大進」。可見「質疑」的重要性,在教學中,它更是培養學生洞察能力,啟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起點。

二、目前我們學生的問題意識非常薄弱,學生課堂發現和提出問題的積極性隨著年級的升高,變得越來越低,這種現象確實值得我們深思。

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首先要求我們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變革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促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但隨之也有一系列的問題出現,那就是課堂上組織教學出現了相應的難度,往往是易放難收,遇此情況是讓其發展下去,還是把他們的熱情消滅在此,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三、以探究、實踐為核心組織教學。

脫離探究、實踐的生物教學不能適應將來新課標的要求,只有經過認真探究、親身實踐,學生的生物能力才能得以切實提高。以探究、實踐為核心組織教學的基本策略,以探究、實踐為核心,完全擯棄了老師的講解與分析,將學生推到了課堂主人的地位,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開發學生學習的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多樣性的活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高效完成的學習任務,達成課堂課程目標。活動方式如探究活動、創新活動、實踐活動等。

語文課教學反思3

一、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44人,男生26人,女生18人。語文成績呈橢圓形分布,其中大部分學生的語文成績比較穩定,20人左右的成績很不理想,這與他們的基礎差、家庭不和、學習習慣差有著密切的關系。

本學期,盡心輔導,力求質量為先,面向全體學生,以訓練促思維,促語文水平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分組編排。全冊共分6單元。教材繼續按專題編組。專題內涵豐富,貼近學生生活,既富有教育價值與時代感,又突出學習語文的特點。8個專題依次是:獻給母親的歌、尋覓春天的蹤跡、科海泛舟、到民間采風去、古詩苑漫步、背起行囊走四方。

三、教材的主要特點

九年級下冊教材的主要特點,下面從四個方面作簡要提示。

1、加強目標意識,全面、准確地落實語文教學目標

課程標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並從這個基本理念出發,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樣三個維度提出了語文教學目標,而且提出了總目標和階段目標。這是我們把握教學目標的依據。

2、加強整合,圍繞專題組織教材

本冊教材繼續按專題分組編寫,確定專題的思路比前幾冊有所拓寬,除了思想內容方面的專題外,從文體角度定的專題,則是側重體會文章的表達形式。 根據課程標准提出的「教材內容要簡化頭緒,加強整合」的思想,在按專題編寫教材時,注意了加強整合,每組的課文都圍繞專題編選,從導語到語文園地的各項內容也都圍繞專題來安排。而且,圍繞專題安排的各項學習內容與學習活動,前後有聯系,有照應,做到環環相扣。這樣,就使整組教材以至整冊教材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3、加強導學功能,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

本冊教材,在編寫時既考慮有利於教師的教,又考慮有利於學生的學,努力使

教科書既成為教師的「教本」,又成為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學本」。這一特點在教材里有多種呈現方式:一是在課文的文前、文中或文後,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自讀自悟;二是在精讀課文的思考練習中,安排了引導自主、合作、探究的題目;三是在每組課文後面安排了學生對本組所學字詞進行自查自測的「詞語盤點」;四是「語文園地」中設置了「我的發現」「展示台」「寬頻網」等體現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欄目。

4、加強開放性,密切語文學習與生活實際的聯系

語文學習是母語的學習,學習的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所以,語文學習決不能僅僅局限於課本,局限於課堂,應該把語文學習引向生活,拓寬語文學習的途徑。本著這樣的思想,教材的編寫加強了開放性,把語文學習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主要表現在:一是注意引導學生用生活中的實例,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二是從生活的實際需要中提煉口語交際話題,練習寫作;三是結合課文的學習引導課外閱讀,重點推薦了《海底兩萬里》和《名人傳》,引導學生讀整本的書;四是通過綜合性學習,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這樣的編排,充分體現了聽說讀寫各項語文學習活動的綜合,課內外語文學習的緊密聯系,拓寬了語文學習的渠道,使學生在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中學語文,用語文。

四、教學措施:

1、鑽研教材,精心備課、上課,及時批改作業。

2、授課時,努力創設情境,採取多種多樣、生動有趣的形式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學習知識。

3、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

4、對新知識點要增加訓練量

5、勤於和各科教師和家長聯系,取得他們的配合和支持。

6、做好差生轉化工作,使他們的成績再上台階,從而提高整個班級的學習成績。

語文課教學反思4

期末成績均分84.37,比四班高出4分,比第一名低4分。批改試卷的老師和同年級的老師都誇贊:我們班進步很大。接任之前,就有人告訴我:這個班均分倒數第一,比其他班低十幾分。如今能取得這個成績,已經很不錯了。

我反思這一學期對語文教學做了什麼:什麼也沒做!不但沒特別做什麼,語文課還少上了幾節,要麼是排節目,要麼是參加活動,交給數學老師了。我們班的後進生兩只手抓都抓不過來,我哪有精力一個個給他們補缺補差;我也沒有像數學老師那樣經常耗在班上一個個面批,也沒有像英語老師那樣經常把後進生帶到辦公室補。只是偶爾象徵性地懲罰不寫家庭作業的。應該說,我骨子裡就是「懶」教師,從教以來,就厭惡把孩子拎到辦公室訓斥啊、補作業啊.......

看上去,我什麼都沒做。但我也的的確確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在學校的時間都傾注在孩子們的身上了。應該說,都滲透在與學生點點滴滴的互動中了。通過這一學期我們的學習成績,以及這幾年的思考,我肯定:讓學生健康(包括心理)成長,提高學生的成績,絕不是靠教師整天耗在學生身上,不是經常把學生拉在自己身邊補缺補差,不是一對一面批,也不是大量題海戰術。這些只能起到一點點輔助作用,把握不好,反而抑制學生的發展,讓學生厭學。內動力激發出來了,這些教學手段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語文課教學反思5

一、對教學目標的反思

先進的教學理念首先體現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上。教師在教學實施前,應該對自己的教學活動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因為教學目標具有導向和控制功能,如果目標定得過高或任意擴展而偏離學生的實際,往往會降低教學效率,不利於學生基本素質的培養。我在教學《荷塘月色》時,根據高中階段的三個層次的能力要求,設置了三個目標:(1)學習並積累課文中優美生動的語言;(2)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體會並把握作者的感情脈絡及傾向;(3)在整體感受的基礎上,進行力所能及的鑒賞、評價。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反饋,我發現前兩個目標基本上能達到,但第三個目標,卻只有四分之一的學生能達到。第三個教學目標不能面向全體學生,顯然超出了教學要求,於是我及時進行了調整:(1)知識目標:學習並積累本文優美生動的語言(修飾語、修辭的巧妙運用等);(2)情感目標:反復誦讀,體會作者的「淡淡的憂愁和淡淡的喜悅」之情;(3)技能目標:初步學會鑒賞散文的方法技巧(如抓文眼等)。通過「反思一調整」,教學目標基本上體現了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三維目標。

二、對教學內容的反思

過去,教師因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學往往著眼於「精英」的培養,而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公民的意識不強,對教學內容常常喜歡面面俱到,一味地求深。如我在教學《秋水》時,課堂上用了相當的篇幅分析莊子哲學中的「萬物齊於一(事物沒有差別)」的思想,盡管引經據典補充了相當豐富的材料,學生仍是雲里霧里。通過反思,我發現問題出在教育理念上,教師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仍著眼於「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而這恰恰是拓展型課程追求的目標。於是,在另一個教學班我及時作了調整,降低了難度,突出了「基礎性」,從而順利地落實了教學目標。

三、對教學方法的反思

最近幾年,我基本上是採用問題的形式來組織課堂教學的,在備課時精心設計問題,課堂上隨機應變地補充一些問題,實際上就是「滿堂問」。經過反思,我發現這種方法與傳統的「滿堂灌」是異體同質的。第一,這些問題不是學生與文本對話生發出來的問題,而是教師強加給學生的問題,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第二,教師仍然享受著話語的「霸權」,這是對學生主體的漠視。於是在教學實踐中,我開始著力強化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變教師問為學生問。

我的基本做法是:首先,營造良好的氛圍。如公開備課資料,鼓勵質疑權威,提倡師生、生生合作等。其次,提供對話空間。課前和課堂上要給學生閱讀文本留足時間,課堂上要給學生提問搭建平台,課後鼓勵學生對問題的質量進行反思。再次,運用多元化評價。學生提出的問題或深或淺、或難或易,我都視提問者本身的情況而作出不同的評價。如對優秀學生盡可能客觀評價,對後進學生則多採用肯定評價,使學生獲得心理上的滿足。當然這些做法還有待於進一步「反思一調整」,在不斷的反思中逐步完善。

四、對「反思性教學」的反思

「反思性教學」要求教師勤於調整反思,即觀察、反思新的教學方法或改進措施後的實際效果。可以說,調整反思是嘗試改進的延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首先要研究原有的問題是否已經較好地解決,如果已解決,教師則應針對嘗試改進的成功方法,主動尋求進一步強化的方式和手段,以鞏固自己已經形成的好的教學行為,防止原有問題再次出現。若發現又出現了新問題,則應謹慎地追問新問題的實質,針對新問題再次嘗試另外的教學方法或其他的改進措施。

語文「反思性教學」的有效運用,還要求教師對教學有自覺的意識,在不斷嘗試「反思性教學」過程中培養自己對教學活動的自我評價的習慣和能力。由於個體的自我意識和教學活動豐富且復雜,加上其知識、觀念、動機、情緒、情感等個人因素以及環境因素的影響,所以教師的反思能力也具有多方面的內容和多樣化的表現。

此外,教師反思能力結構中的自我監控能力與教學監控能力是相互影響、彼此促進的,以教學監控能力的培養為切入口,可以進而提高教師的自我監控能力,提高對教學過程進行修正和控制的技能,同時養成對學生的敏感性。這樣,面對教學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就可以應付自如。

語文課教學反思6

《貓》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文章簡短,寫了大貓的性格古怪和小貓的淘氣可愛兩部分,字里行間流露出對貓的喜愛之情,表達了作者愛貓愛生活的情感,在教學中我注重對以下方面進行訓練:

一、抓詞語理解句子進而理解課文內容。

在學習大貓性格古怪一段時,我抓住了「屏息凝視」這個詞,先讓學生說說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凝視」是專注的盯著一個地方看,讓學生把這兩個詞連起來理解就是「有意識的抑制呼吸,眼睛專注的盯著一個地方看」,讓學生明白,貓為了等老鼠的出現,怕自己的呼吸聲嚇跑了老鼠,所以有意識的抑住自己的呼吸,眼睛專注的看著老鼠洞,生怕老鼠跑了,讓學生說,從這個詞里你看出了什麼?學生說,在這個詞里看出了貓的盡職。理解了詞語意思後,我讓學生也屏息凝視盯著一個地方看幾分鍾,問學生有什麼感覺,學生說,眼睛很累,覺得心裡憋得慌,我繼而啟發道:「你們看幾分鍾就覺得很累了,那貓盯著老鼠洞一連就是幾個小時,它累不累?它累了也不休息,還是依然閉息凝視盯著老鼠洞,從中你看出了什麼?」經過理解和自身體驗,學生明白了從「屏息凝視一連就是幾個鍾頭」這句話里看出,貓真的是非常盡職,難怪老舍那麼喜愛它。

二、體會擬人句的作用,體會作者愛貓的感情。

作者在寫貓時,採用了擬人的寫法,把貓當作人來寫,突出了作者的喜愛之情。在理解「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時,我是這樣處理的,先介紹老舍的生平:「老舍是個熱愛生活的人,他酷愛寫作,視寫作為自己的`生命;他也酷愛養花,他家裡有幾百盆花,每天除了寫作就是擺弄花草,家裡的花死了,他要難過好幾天。」然後讓學生看書理解,他這么愛寫作,當貓把他的稿紙踩臟後,他不但不生氣,反而當作梅花來欣賞;他那麼愛花,當小貓在花盆裡摔跤,抱著花枝打鞦韆,所過之處枝折花落時,他也不生氣,反而覺得它們生機勃勃十分可愛。從這些語句里,看出作者把貓當作自己的孩子似的,看它干什麼都覺得可愛。都捨不得責備,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特別喜愛它們。

三、注重寫法的滲透,讀寫結合。

在學習小貓一段時時,先讓學生找出作者從幾方面來寫小貓的淘氣可愛的,然後說出作者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最後說說你喜歡哪句話。在此基礎上,讓學生也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種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可以借鑒書中的語言,因為滲透了寫法,學生很順利的寫出了片斷,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語文課教學反思7

鼓勵學生閱讀勤於思考,有自己的獨立見解,是古今中外有識之士的共識。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地運用質疑問難的方法,不僅能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單元的單元教學目標之一是:繼續學習質疑問難的方法,在閱讀課文中,對自己不理解的詞語、句子提出問題。無論針對課題、重點語句還是全文進行質疑問難,教師都應該引導學生如何進行提問,讓學生明白,什麼樣的問題才是真正有價值的,問題不在多,而在於精。

在教學《秘密》一文時,我就運用了質疑問難的方法進行教學,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課文的最後一節寫了作者對這件事情的看法,揭示了文章的中心,這是文章的難點,學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我讓學生默讀課文,找出對萊伊恩的評價,並讓學生提出問題,試圖從學生的問題著手,從他們的內心需求出發,共同解決問題,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學生通過閱讀,提出了很多問題:什麼是「恪守」?「自己的原則」是什麼原則?遇到什麼阻力?為什麼說他作為一個人無疑是最偉大的?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從課文中去尋找答案進行交流討論。這樣的教學,避免了師問生答式面面俱到的分析,學生學得興趣盎然,更提高了學生質疑、解疑的能力。

語文課教學反思8

斷想之一:如何理解反思?

一個術語被頻繁使用之後,人們往往容易忘卻對這個術語原義的追問。「教學反思」在不同的場合,從不同的角度,說話人往往賦予它個性化的理解。這就造成對「教學反思」這一詞語理解的歧義。善意一點理解,也可稱之為內涵的豐富。

在一般的印象中,「反思」似乎與「反省」或「內省」意思最近,都含有自我省察之意。《論語·學而第一》中有曾子的話,「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大概就是中國知識分子骨子裡的「反思」精神的發端。

「反思」通過內心活動指向自己的言行,反思的主體和對象在這兒合二為一了。換句話說,就是作為統一體的「我」,一方面在做事,另一方面又扮演了一個旁觀者的角色,冷靜地觀察、分析、批判、總結。黑格爾認為,反思是統一體分裂為對立面的二重性活動。

教學反思的主體和對象就是從事教學活動的「我」。在活動中,「我」把自己所處的環境和所做的事情,作為觀照對象予以關注,時時感到「我」在從事教學工作,又時時感到「我」在看著「我」工作。

斷想之二:反思要不要講真實的故事?

在反思的過程中,我們會擺事實、講道理,要用說故事的方式來講道理。故事的真偽,與我們反思中要講的道理有沒有關系?這個問題,我們在一些研討會上經常爭論。我認為,可以分兩種情況來看待:

其一,講別人的故事。引用故事,轉述故事,把這些故事當作教育寓言來看,其真實與否,就是無關緊要的。我們僅僅是要借這個故事,引申或佐證我們的觀點。而且,此類故事往往無法、也無須考證。試想,有誰會傻到去考證「刻舟求劍」和「掩耳盜鈴」的真偽呢?

其二,講自己的故事。寓言故事能提供的,僅是概念化的啟示。但我們自己的故事,卻凝聚著我們自己內心真實而隱秘的想法、復雜而微妙的情感,乃至我們經歷的生活場景,我們的信念、價值觀,等等。它所能給自己和他人的啟發之豐富,遠非寓言故事可比。而且,有時講自己的故事,還不一定非得總結出一些道理,有句話叫做「擺事實,就是講道理」。在這種情況下,故事的真實性就是至關重要的,是一個應當堅守的道德底線。

虛假的、美化的、偽飾的故事,自己讀了會臉紅,別人讀了會誤解。當然,如果你就是想製造「霧里看花」和「水中望月」的朦朧境界,誤以為這就是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的藝術境界,是一種創作,像寫教育小說,那就是另當別論的了。

我總覺得,為了預設的結論,虛構或者文飾自己的故事,有點像某些射箭高手。為了表示他的百發百中,射箭時不是瞄準靶心,而是胡亂放幾箭,再圍繞胡亂放出的箭,畫出一些圈圈,以示都射中了……這其實就是掩耳盜鈴而已。

斷想之三:為什麼抵觸「反思」?

「你需要什麼樣的教學反思?」當幾乎所有的人,都在說「反思」這個詞的時候,我試著問自己。我想想,是啊?大家都在反思,我也應當反思。受「趨利避害」的從眾心理所驅使,我開始反思了。

可是我反思的第一個問題,不是別的,而是「我究竟需要不需要反思?」想了幾天幾夜,又添了些白發,也沒個答案。我終於明白了,沒有答案實際上意味著,回答是否定的。

『肆』 常用的語文教學反思範文五篇

教學 反思 ,是指教師對 教育 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 總結 經驗 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更多常用的語文教學反思 範文 點擊「 教學反思 」查看。

常用的語文教學反思範文1

《秋天》一詩,語言活潑,節奏明快,富有情趣,非常適合指導學生朗讀品味。現當代詩歌的教與學,我所能想到的,還是「讀」。作為第一課時的教學,蔣老師能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重視生字詞的朗讀與指導,特別是兒化韻的朗讀指導,重視生字的形的識記。注重運用多媒體拉近孩子與秋天中的物象的認知,重視了引導學生的對詩歌的感知與朗讀。聽了課後,我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提出來與各位商榷。

第一,讀要有層次性。

詩歌,非常適合朗讀。作為第一課時的教學,在認識字詞後,首要的是讓學生讀得正確、流利,把已認識的字詞落實到 句子 段落中,從而把課文讀正確流利,使學生對課文有個整體的感知。其次,要在讀中理解字詞的意思。這首詩雖然曉暢簡潔、清爽明了,但站在學生角度,還是有詞語需要理解,如「嬌、羊腸小路、嚷」等,需要在讀的過程中加以理解,以達到逐步深入的目的。再次,在讀中抓住意象,了解節意。只有步步深入,才能讀得有味,讀得有效。

第二,要體現質疑解疑的過程。

蔣老師在學生第一遍讀文時提出了一個要求,不懂之處做上記號。我覺得要對這一點善加利用,無論在詞語句子還是整個 文章 中,要體現質疑解疑的過程,師生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對於一些不能解決的問題,提煉出來,以引領下文的教學。

第三,學習的內容要有選擇。

老師把第一節內容的學習安排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第一小節在整個文章中起總起作用,總寫了秋天的特點。這一節的內容理解要建立在對下文各小節理解的基礎上,一開始就來學習理解,缺乏基礎來支撐,因此有較大的難度,不適宜在第一課時理解。

常用的語文教學反思範文2

回想新學期的教育作業,取得了許多成果,但一起也存在著很多缺乏之處。為了搞好往後的作業,現近段時刻的語文教育作業簡略剖析如下。

一、成功之處

1、學中,充分發揮師生兩邊在教育中的自動性和發明性,使語文教育在師生相等對話的進程中進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 愛好 ,培育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知道和習氣,為學生發明了傑出的自主學習情境。

2、在教育中盡力表現語文的實踐性和歸納性,盡力改進講堂教育,全體考慮常識與潛力、情感與情緒、進程與辦法的歸納,進行了啟發式、評論式教育。

3、重視了情感、情緒、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把培育學生崇高的品德情味和健康的審美情味,構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用心的人生情緒,當作語文教育的重要材料,並把這些材料貫穿於日常的教育作業中去。

4、較好的處理了根本素質與立異潛力的聯系。在教育中,重視了言語的堆集、感悟和運用,重視了根本技能的練習,給學生打下了厚實的語文根底。

5、在教育中,遵從了學生的身心開展規則和 語文學習 規則,恰當選取教育策略,促進了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體進步。

二、存在的問題

1、在學習語文的進程中,還需在開展學生的言語潛力、思想潛力、幻想潛力和發明潛力上下功夫,使學生盡早把握科學的思想辦法。

2、進一步引導學生自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語文。

3、學生的學習辦法還需求進一步改進。

4、還需進一步擴展學生的閱覽面,藉以陶冶情味、開展特性、豐厚學生的精神國際。

5、學生的歸納性學習潛力還需進一步進步,能使學生就感愛好的問題,展開評論,宣布自己的定見。

6、加強寫作練習,進步 作文 水平。

常用的語文教學反思範文3

今天用了兩節課的時間教學完《趕海》一課。讓我深有體會的是:閱讀教學過程是學生、老師與文本對話、思維碰撞、情感交流的過程。

對本節課的教學,既有成功之處,又存在不足。成功之處有以下四點:

一、結合課文的特點,首尾充分利用了歌曲進行情境的創設和情感的熏陶。

上課伊始,教師首先先播放《大海啊,故鄉》,接著用優美的語言對大海的美景進行描述,喚起學生對大海的美好印象和無限嚮往。在結束時,《大海啊,故鄉》的旋律又一次響起,讓學生隨著美妙音樂進入意境,再次回味趕海的樂趣。

二、立足於「趣」,注重於「實」。

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設計多個環節,引導學生讀趣、找趣、說趣、品趣。因此,在本課聽、說、讀、寫的訓練中,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特別高,整節課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三、讀寫結合,充分發揮課文的示範性。

本文寫的是童年趣事,因此,教師充分挖掘課文的精髓,在閱讀中進行歸納總結。

四、有扶有放,收放自如。

文中描寫了追趕浪花、抓海星、捉螃蟹、捏大蝦等幾件事,教師採用「有扶有放」的 教學 方法 ,巧妙設計教學情境,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開動腦筋,沉浸在作者的語言文字所呈現的意境之中。

五、本課教學不足之處:

1、在精讀感悟環節,預設是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放手給學生自讀自悟,抓住重點詞語體會趕海的「趣」。但交流時學生體會得不到位,而老師的引導不夠深入,學生談得比較淺顯。在對學生的語言訓練方面也應加強些。

2、在評價方面,語言不夠豐富,對於學生的朗讀,回答問題,沒有給出恰如其分的評價和鼓勵。

常用的語文教學反思範文4

這節課學習了「我的發現」和「日積月累」兩個內容,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和自學指導事先寫在黑板上,上課時,先讓學生明確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讓學生明白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做到心中有數。接下來學生按著自學指導中提示的問題自己朗讀、思考,檢測時,發現學生對於「我的發現」掌握得非常好。「我的發現」中出示了兩組比喻句,讓學生體會帶點詞語表達的情感。

學生通過朗讀,很容易就體會到了第一組句子把雨來比作小泥鰍、小鴨子,表達了作者對雨來的喜愛和贊美。第二組句子把日本侵略者的雙手比作鷹的爪子,把德軍的眼睛比作惡狼般的眼睛,表達了對侵略者無比的憎恨。接下來,讓學生感受運用比喻句的好處,學生體會得也很好,說出了用上了比喻句,可以使句子更生動,更形象;可以使說明的事物更清晰、更形象地展現在讀者眼前;還能很好地表達人物的情感。然後,我又引導學生找一找課文中這樣的句子,讀讀,體會體會,順勢進行 寫作指導 。第一個目標順利完成,接下來學生按自學指導2自學「日積月累」,檢測時,發現學生自學的效果不夠理想。

這是一組關於戰爭的 成語 ,有的還包含著一個 故事 。當我進行到讓學生講一講「圍魏救趙」、「四面楚歌」、「草木皆兵」、「風聲鶴唳」這四個 成語故事 ,結果,全班沒有一個人知道,更不用說講下來了。看來,學生的閱讀面還是太窄,閱讀的習慣還沒有很好地養成。「亡羊補牢為時不晚」,課結束時我布置學生查成語故事書,舉辦成語故事會,相信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會主動地學習。

常用的語文教學反思範文5

(一)要訓練學生自己習得知識的能力

基礎知識的學習可以很簡單,老師報答案,學生記答案,但是長期下來,學生一個養成了惰性,二來,對聽來的答案他們也難以真正掌握。

如果,在更早的時候,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就讓學生養成勤查工具書的習慣,養成藉助學習資料自己找答案的習慣,他們的自學能力會有更多的提高,他們的知識面和字詞的積累以及語感反應都會有更樂觀的表現,碰到這樣的選詞填空的題目,也會更有信心。

(二)要讓學生有規律有技巧地進行答題

很多時候,學生在碰到類似的閱讀問題的時候,信手寫來,憑著感覺走是最常見的答題方法。其實,閱讀文章的答題也是有技巧有規律的。文章中關鍵句子的把握,答題時關鍵詞句的出現,常常就可以讓閱讀問題的回答變得又快又准確。

如果學生在答題前就有這樣的答題技巧:某段文字的作用常常表現在內容和結構兩方面上,從內容看,不外乎為塑造人物服務,從結構看,或作鋪墊,或埋伏筆……那麼他們在答這道題時,答題的大方向是不會出錯的,同時,這樣的答題技巧也會自然地對他們的答題語言進行約束,出現更多的得分點。

這樣看來,我以為在教學的過程中,不一定要搞閱讀文的題海戰術,但是,做一篇文章,卻應有做一篇文章的效果。要讓學生在做題目的時候,了解出題者的出題意圖,熟悉並掌握一些經常出現的題型的答題技巧與規律,並能在閱讀文訓練中發復運用。

以上是我對自己這一年來語文教學上的反思,其中有經驗也有教訓。總之,我還是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在教學路上,沒有捷徑,但可以有巧思


常用的語文教學反思範文五篇相關文章:

★ 高一語文教學反思範文5篇

★ 語文教學反思優秀範文

★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評價五篇大全

★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評價模板五篇

★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評價五篇

★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5篇精選

★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心得體會5篇範文

★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範文大全

★ 七年級語文教學心得與反思範文5篇

★ 怎麼寫語文教學反思範文呢

『伍』 語文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語文教學反思範文(通用6篇),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教學反思 篇1

在傳統應試教育下的語文作業存在很多缺陷,作業形式單一,內容重復,面向全體學生,常常是從字、詞、句、篇這四個方面進行布置,抄寫生字新詞,查查字典,抄抄解釋,學學語法,造幾個句子,做做課後練習冊,一個單元寫二、三篇小練筆和一篇作文,再做幾套試卷,重復地抄抄寫寫,這些作業全部都不分青紅皂白每次寫在白紙上,像這樣單調乏味的作業極大地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限制了學生的主動性、探究性、創造性的發揮,使學生對語文學習、語文作業感到厭煩,一提筆就頭疼,一寫作文就壓力山大,形成一種被迫學習的狀態。而且作業考查的也多是訓練學生對字詞、語法、修辭等的積累與應用,更大程度上是知識的積累,這種作業重視的是知識的死記硬背,強調地是不斷的重復練習,缺少知識的靈活運用,非常不利於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學生也只能是單方面地被動接受,缺少主動性、探究性和突破性,好學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了,應試訓練色彩濃厚,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地限制了學生學習活動的空間和語文素養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制約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今天我們所進行的有關語文創新作業設計的小課題研究,就是為了解決以上問題而進行的,在這一年的實踐過程中,有收獲也存在問題。

收獲:老師能夠從思想上認識到傳統作業的弊端,積極參與語文創新作業的設計,作業不再是傳統的聽說讀寫,不再是死記硬背的積累與應用,也不再是優秀生、學困生一刀切。能夠從多學科、多能力、多方面出發,設計形式多樣,訓練學生思維、動口、動手相結合的作業,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像興趣小組製作遨遊漢字王國課件,像學生小組街頭搞錯別字的調查研究;像與遠方廣州小朋友的通信;像仿寫小詩、寫微型劇本;像做風箏、放風箏、寫風箏;像一起說相聲、一起表演課本劇;像畫古詩畫、草原風光圖;像尋找美文配樂、尋找古詩視頻;像每周的課外閱讀、互讀等等,學生體會到不同風格、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語文作業給他們所帶來的新鮮感,完成作業的熱情也有了極大的提高,語文創新作業的效果也日漸體現。

反思存在的問題:因我校學生多為進城務工子女,家庭環境不是特別好,全班能夠按照老師要求認真完成作業的只有三分之一,還有三分之一是必須在家長的幫助或督促下才能完成,另外三分之一屬於學困生,完成創新作業的能力就比較差,不能達到全員完成,因而只能按學生的學習能力的不同分層次布置作業,導致的結果是優秀生越來越好,學困生的差距越來越大,尤其是那些有點難度的、動手能力強的作業,有些家長也不支持,不給孩子提供必要的可操作平台。

希望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能夠做到因地制宜地進行語文作業的創新設計,切實把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培養學生語文素養作為出發點,讓孩子在主動、探究、創新的語文作業中成長起來,早日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材!

語文教學反思 篇2

期末成績均分84.37,比四班高出4分,比第一名低4分。批改試卷的老師和同年級的老師都誇贊:我們班進步很大。接任之前,就有人告訴我:這個班均分倒數第一,比其他班低十幾分。如今能取得這個成績,已經很不錯了。

我反思這一學期對語文教學做了什麼:什麼也沒做!不但沒特別做什麼,語文課還少上了幾節,要麼是排節目,要麼是參加活動,交給數學老師了。我們班的後進生兩只手抓都抓不過來,我哪有精力一個個給他們補缺補差;我也沒有像數學老師那樣經常耗在班上一個個面批,也沒有像英語老師那樣經常把後進生帶到辦公室補。只是偶爾象徵性地懲罰不寫家庭作業的。應該說,我骨子裡就是「懶」教師,從教以來,就厭惡把孩子拎到辦公室訓斥啊、補作業啊……

看上去,我什麼都沒做。但我也的的確確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在學校的時間都傾注在孩子們的身上了。應該說,都滲透在與學生點點滴滴的互動中了。通過這一學期我們的學習成績,以及這幾年的思考,我肯定:讓學生健康(包括心理)成長,提高學生的成績,絕不是靠教師整天耗在學生身上,不是經常把學生拉在自己身邊補缺補差,不是一對一面批,也不是大量題海戰術。這些只能起到一點點輔助作用,把握不好,反而抑制學生的發展,讓學生厭學。內動力激發出來了,這些教學手段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語文教學反思 篇3

剛剛閉幕的北京奧運會,我們的祖國產生的51位冠軍,他們毫無疑問可以稱為成功者!成功是每一位運動員孜孜追求的,也是我們每一個人夢寐以求的。那如何成功?今天我們學習了有「學界泰斗」、「國學大師」、「國寶」三大美譽的季羨林老師寫的《成功》,我們師生對成功又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我們在讀書的過程中還是比較容易地找到了作者的觀點天資+勤奮+機遇=成功,其中關鍵因素是勤奮。可以說這篇文章觀點鮮明。

季羨林老師用王靜安先生的三境界說「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向我們說明了成功預期、勤奮和成功,淺顯易懂,易於接受。

我請大家運用作者關於構成成功條件的基本觀點探究學習材料,以事感人,以理服人,讓學生在人生的道路上作出正確的選擇。學生通過討論分分析得出以下認識:

勤奮固然重要,但成功路上有時天資也不容忽視。

生物界、人類做成功任何一件事都離不開勤奮這一起碼的法則。

如果不勤奮則天資再高也毫無用處。

機遇其實是存在的,而且有時候影響極大。

每個人對成功的理解可能都不相同,我們要摒棄一種錯誤觀念:成功只等於成名。其實,我們都是成功者,因為成功只是一種感受,一種自我意識的主觀感受。如果我們我們不要把成功的刻度劃得太高,不要把成功看得過於神聖。那麼,幸福和快樂就會常伴我們身邊,我們的人生也就會因此而變得格外的豐富和生動。

唐宋八大家之首有言「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努力吧!既然「天資」我們不可求,「機遇」也不是我們自己說了算,那我們就用我們掌握得了的「勤奮」吧!

相信,我們一定會取得成功的'!

語文教學反思 篇4

一、課堂教學活動要分層

1、教師要認真鑽研大綱、教材,確定二維目標,即指令性目標和指導性目標。語文教材中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在編排上一般都是從易到難,由淺入深,有分解到綜合的。教師在分解教學目標時,就應特別注意「了解」「掌握」「欣賞」「理解」「擴展」等用語的不同水平,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當然在確定二維目標時,也應有一定的彈性,留有餘地,讓學生自主選擇,力爭較高目標。

2、教師要認真分析學生。在確定教學目標前要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適合什麼樣的教法,找到差別,才能把握知識的難易度,做到因材施教,量體裁衣。

3、教學過程應堅持面向中等,兼顧優差生的原則。二維目標中分別有深淺之分,對較難的內容讓優生去解決,較易的問題留給後進生。例如高中語文第二冊《邊城》(節選),課後練習的三個小題,「對主題的理解,了解小說情節,找出前後照應的句子」,可要求中下生做,「分析環境描寫是如何表現人物心理的」可要求中上生做,另外可擴展,如你最喜歡的人物是誰?翠翠的命運如何?(續寫)要求願意做的做。

二、課外輔導要分層

1、集體輔導與個別輔導相結合。集體輔導主要面對中等生,以鞏固學習目標為目的,針對課堂上大多數同學感到困難的重難點問題,仔細加以解決。個別輔導主要是兼顧優生和差生,分別給他們「吃小灶」。例古代詩歌賞析,要求優生不僅理解內容,而且賞析詩歌的寫作技巧等,如理解王維《山居秋暝》中「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的意境,理解「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這個句子的深刻含義。要求後進生了解詩歌的內容和詩人的思想感情是基礎。

2、課內輔導與課外輔導相結合。教師在課堂上進行個別點撥、個別啟發和個別糾正是必要的,也是應該的。課堂解決不了的問題,應該在課後及時解決。

三、作業設計要分層

無論課堂作業還是課外作業,切忌一刀切。否則,優生覺得吃不飽,他們的智力發展就會受到抑制,容易產生自滿情緒;而差生就會覺得壓力太大,對學習目標望而生畏,失去學習的信心。為此,應採取必做題和選做題結合的等級作業法。例如根據我班實際《六國論》必做題是:背誦全文,辨析一詞多義和詞類活用;選做題是:歸納本文的古今詞語的意義、句式,賞析寫作特色,結合歷史說明六國破滅的原因等。得法、得體和得力的練習能喚起並強化已學知識,誘發追求新知識的慾望,從而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

語文教學反思 篇5

隨著一年的教學結束,一邊休息一邊心底也總是還有一些疑惑。這一年的工作到底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不足呢?

想想學生每天上學的時間不短,小學和中學加起來要十二年,這是孩子最寶貴的十二年,用在功課和考試上的時間看起來就實在漫長如跑馬拉松。但是學生的義務在於學習,學習是為了孩子的將來打地基,學習的重要性毋庸多言。

小學的教學主要目的當然是為了以後中學的學習打基礎,這也是非常之重要。有時候自己常常被這樣的使命感沖昏頭腦,覺得有些知識點學生還沒掌握就了不得,對那些不願意學習的孩子實在是焦急又無奈。但孩子天生就應該是有好奇心和求知慾呀?那些對於課堂和學習興趣缺缺的學生,說到底還是我在課堂上的教學方式還需要多多研究、精進吧。如何激發和保護學生的求知慾、如何讓他在學習這場馬拉松運動中始終精神滿滿地跑下去呢?看起來不能只重視學習的實用功效,教師不能單單教給學生跑步的技巧,更應讓學生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感到享受和成就,熱愛這項運動,並自覺地願意跑下去。

看一位老師的文章說:老師的工作不要那麼復雜,唯一可做、唯一要做的就是千方百計地讓孩子這天生愛學習的勁兒原汁原味地保留下來,並永久永久地持續下去!深以為然。這位老師結合自己的一年級的教學經驗談到自己的一點反思:讓有趣的說法進入課堂和孩子的天真永駐課堂。讓我覺得自己雖然有這方面的努力,但要學習的還有很多。

語文課堂上的聽、說、讀、寫各環節,怎樣能有更有趣的包裝?還會有什麼樣的趣味的教學設計能使課堂更快樂?有時候做教學設計或上起課來,會忘記孩子還小。掌握孩子的學情特點對於課堂的幫助其實很大。比如這學期的課外閱讀課,我給孩子讀了每一本書,後來發現在讀的過程中漸漸加上生動到略顯浮誇的腔調和動作,明顯感覺孩子們的注意力更集中了,而讓他們自己讀課文時很多孩子也都更有感情了。這是讀的環節的一點變化,在聽說寫的環節,還需要有更多的方法,讓孩子們更快樂更主動起來。如果能保護好這一顆興趣的種子,以後孩子的自主性就能更好的發揮出來。這么一來,對於孩子的長遠發展也是負責任的。

語文教學反思 篇6

首先,從教學目標的實施看,我基本上達到了教學目標的要求,即:

1、通過對漢語拼音的認讀,是學生鞏固了漢語拼音,區別了聲母、韻母,能讀准音,認清形;

2、通過舉例,使學生初步認識了反義詞,通過游戲,使學生基本上掌握了反義詞知識,加強了語言積累;

3、通過對日常生活用品的認讀,把認字、學詞和認識事物聯系起來,激發了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的興趣。

其次,從教學重點難點的教授來看,我基本上在這節課中解決了重點和難點,使學生掌握漢語拼音分類,同時通過與生活聯系,把認字、學詞和認識事物聯系起來,激發了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的興趣。另外,通過舉例說明,使學生掌握了反義詞。

第三,從教學過程的實施看,既有「微笑」,也有「眼淚」。導入方面,我採用激情導入法。通過「一起去語文樂園中玩幾個有趣的游戲吧」的談話,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這從學生的回答——我最喜歡玩游戲了——可以得到體現。然後導入學習內容。第一個內容是「我會寫」,通過邊認讀邊擺拼音卡片的方式,將卡片擺成S形狀,然後在黑板上出示兩座房子,讓學生將玩累的拼音寶寶送回家。這個環節的實施,學生基本能區分聲母和韻母,也能准確地將聲韻母進行分類。第二個內容是反義詞的學習。我通過一句「送完拼音寶寶回家,我們去看望一下生字寶寶吧」導入這個環節。然後邊出示課本上已有的反義詞卡片,邊讓學生認讀生字。接著通過「出」和「入」的舉例對比,使學生明白什麼是反義詞;進而再配以口頭練習進行鞏固;最後通過「對字」游戲和一張練習卷,讓學生基本掌握反義詞。但由於我的考慮不夠周全,使練習卷出現了不符合學生實際程度的難認字,致使學生個別不會做;另外由於調控課堂不夠穩當,使得學生與家長交流過多。第三個內容是「我會連」。在這一環節中,我從問話「那我們可以從生活中的那些地方認識漢字呢」激發學生從生活中認字的興趣,導入第三環節的教學。然後出示課本已出現的詞條,讓學生認讀;接著出示圖片,請學生用剛讀過的詞條進行說名;最後通過「我點你讀」的游戲,讓學生把認字、學詞和認識事物聯系起來,在生活中認字。但這一環節同樣存在不足之處,比如,在學生讀完詞條後,本應該出示圖片,讓學生用詞說名的,但由於思維的短路,使得這個步驟與接下的課外延伸出現了交*現象,致使後面「我點你讀」的游戲有些重復。

總體而言,這次的公開課對我來說又是一次重要的鍛煉,也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從這節課中,我收獲了經驗,認識到了本身存在的問題,使自己的教學得到了改進,使自身得到了成長。因此,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感謝一切一切!

『陸』 語文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語文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學反思1

一、學生在學習上的最大困難——如何提高語文能力

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學家加德納,把人的智能分成八種不同的表現形式,而語言技能(語文應用能力)位於首位,由此可見在教育家的眼裡,學生的語言智能的發展是多麼重要。然而,長期以來學校教學中形成的一個怪圈,就是學校的師生天天用,天天練語文,可是最缺乏成就感的學科卻是語文,沒有多少學生敢說自己語文學得好,沒有多少語文教師敢說自己的語文教得多好。究其原因在於:語文能力的提高,取決於一個基礎的問題,一個長期積累語言材料的問題。一個人語言貧乏,必然帶來思維的貧乏;而思維的貧乏必然影響學習能力的提高。在我所帶的兩個班(073班和075班)中,學生語言材料貧乏表現得十分突出,特別是理科班073班。課堂上比較活躍,課後卻把大部分時間放在了學習其他科目,因而語文知識積累不夠,語文能力也不高,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成為學生在學習上的最大難題。

二、教師在教學上的最大困難——如何有效地加強積累

不論是思維還是語言,都要靠積累才能豐富;語言能力是由無數點點滴滴細小瑣碎的知識匯聚而成。語文的學習是一個「聚沙成塔」的過程。因而如何有效地加強積累是語文教學重中之重的問題。這也是語文教學中最大的難點。對此很多人可能不理解,認為不就是背背名句名篇,積累字詞嘛,有什麼難的。其實,我這里所說的積累並不是死記硬背一些名句和詞語,真正的語文積累,內容更為豐富,不僅有詞語和古詩文名句,還應有學生個人的感受和體驗。情感體驗可以激發學習興趣,感興趣的內容在記憶里「自由出入」時,才能活學活用;只有做到活學活用,才能為閱讀、寫作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形成良性循環,從而達到提高語文能力的目的。

三、採取措施,迎難而上

針對以上教學中的問題,我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

首先,夯實基礎——字詞句的抄寫和寫作素材的積累。本學期一開學,在目標定位和思想動員課上,我就針對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基礎明確提出了要求,要求學生准備兩個作業本,一個用來抄寫課本中出現過的生字詞,一個用來抄寫名句美文及寫作素材,每周要求學生交上來給老師撿查一次。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一是提高學生的書寫水平,二是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

其次,加強閱讀。語文新課標要求從學生有效的閱讀課文起步,這是對閱讀主體——學生的尊重,也是對閱讀規律的遵循。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這一門課是學習運用語言的本領的。」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必須緊緊抓住課文的語言文字,突出語文教學的「語文味」,通過對語言文字的「讀」,反復的「讀」,再從「讀」中獲得感悟和體會,提高閱讀能力。這才是有效的閱讀課文。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實實在在的閱讀效果。因此,這一學期的課堂閱讀教學中,我就特別注意留給學生盡量多地讀課文的時間,要求自己做到「且慢開講,且慢啟發」,以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語文學習是一個體味、浸染的過程,不能快節奏,必須讓學生保持寧靜、平和的心境,這樣才能保證對課文的獨立閱讀及對問題的獨立思考。

再次,自我充電。「一日不學則落後,三日不學則無知。」在課程改革理念層出不窮的今天,教師的自我學習顯得優為重要。一位教師要會教書,首先要會學習,我深知教師的自我學習在整個教學中的重性,因此,在緊張的教學之餘,我採取了多種不同途徑進行學習。如了解最新的教學理念及高考動態;積極向其他老師學習,取長補短;充分利用「校視通」里的優質網路資源進行學習等。特別是對學校訂購的「校視通」學習資源,不敢說我是用得最好的一個,但可以肯定,我是學得最多的一個。同時也希望學校能夠繼續為我們開通「校視通」這一學習資源,讓我們老師能向高水平的教育看齊。

四、今後的教學重心

學生的年齡在增長,知識也在不斷積累,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的當務之急是培養他們閱讀的好習慣、方法,為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能使學生從文本中獲得豐富而獨特的心靈體驗,真正感受的課文語言的魅力。因此,如何找到一條切實可行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加強學生感受和情感體驗方面的積累,讓他們找到源頭活水,給語文學習帶來清泉溪流,成為今後教學的工作重心。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教學是一門永無止境的藝術,在教學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希望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能和同仁們不斷的交流切磋。

語文教學反思2

自己從教已經進入第十五個年頭了,按理來說,應該是精力經驗最好的階段,但是同樣也伴隨著一些不良的毛病,具體表現為:

第一, 重經驗輕研究。

我總覺得自己對教材的把握較好了,對課堂的掌控也有度了,因而,總想以不變應萬變,輕視了對教材,對學生的研究和重新的解讀,到底學生整體如何,個體如何,從學生的角度如何去解讀教材,如何最大化的起到舉一反三甚至教是為了更好的不教等作用,這些意識我都有點忽視了。我覺得我個人應該再把自己當作小學生,重新學習,相互學習,加強創新意識,更加的服務學生服務學校。

第二, 拖懶推影響工作熱情。

人啊,自覺不自覺中總會出現一些拖懶的思想,如果不「照照鏡,整整衣,洗洗澡,治治病」,可能會更加嚴重。我就是這樣,由於俗務過多,自己的想法過多,對工作出現了能拖則拖,能躲則躲,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有一點擺老資格,耍脾氣。

第三, 門前雪影響大局意識

我們學校最大的毛病恐怕是每位老師都各自為戰,沒能真正地形成教研組的合力,科研思想,「傳幫帶」的意識不濃,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我也是一樣!我只是想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至於別人怎樣,我基本上都是做和事老或者老好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事若關己糊塗至極。因而,我缺乏了大局意識和遠見的思想,彷彿自己進入了老齡之年。

第四, 新教改要有新創新

我們這一屆是廣西第三屆進入新課程改革的一屆,前面已經有了兩屆的經驗和教訓,而我們這一屆對我們而言也是新的挑戰,既要向先驅者們學習,認真地吸收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又要有所矜持,保留自己的原生態,不要迷失自己更不能失去語文教學中的語文味。總之,新教改就要有新創新。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人懶懶而獨好兮,我如浮萍以終生。

以此自勉!

語文教學反思3

在15年的教學實踐中,我認為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應具備以下三點:一、加強教師自身素養;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三、堅持寫教學後記。我這樣踐行著,且收效頗豐。

一、加強教師的自身素養。

我覺得教語文,學養是第一位的,技術是第二位的。只從「術」的'方面去研究,不從「學」的方面去積淀,是捨本逐末。你要教學生讀,你首先要會讀、多讀,有深刻的讀書感悟;你要教學生寫,你首先要愛寫、能寫,有獨到的寫作體驗;你要教學生說,你首先要勤說、善說,有高超的口語表達才能;你要教學生成長為一個大寫的人,你首先要是一個大寫的人。因為教語文說到底是教做人。

我們教師不是詩人,但要有詩人的氣質;教師不是演員,但要有演員的才能;教師不是哲人,但要有哲人的思考;教師不是將軍,但要有指揮千軍的氣概。語文教師尤其應當如此。一筆好字,一口標準的普通話,一腔與學生融為一體的熱情,一顆真摯而善良的心,所有這些,才能構成一位語文教師的神韻。

有的老師上課,心裡想的是教學流程、步驟、環節,先干什麼,再干什麼,後干什麼,甚至幾分幾秒都有「科學」的設定。我覺得這樣做就缺失了教學的靈氣,教學的本真。我上課心中有路數,但全力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生一舉手一投足,一顰一笑,一仰一俯,一眨眼一皺眉,都是他們心聲的反映。我就根據學生當時的狀態因勢利導,教為學服務,而不是師生被教案牽著走。上課時要做到:眼裡有學生,心裡有學生,心裡裝著每一位學生的心。

另外與時俱進,莫被「傳統」束縛頭腦;科學發展,不為時尚放棄永恆。古人提倡「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還重視「讀萬卷書,交萬名友」。古代有「游學」之舉,當代有「留學」之風,我還主張廣泛交流。子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詩雲:為切為磋為琢為磨。都是講交流的重要與樂趣。霍懋征老師年逾八旬還去西北講學,傳播經驗;魏書生老師做了局長還不放棄教學,他們是真正的事業家。語文課堂要充滿詩情,要讓學生享受語文學習,教師享受語文教學。讓課堂充滿文化氣息,文而不野,雅而不俗,活而不亂,情趣盎然。課堂要有書卷氣,要有翰墨香,因為語文教學,說到底是一種文化現象,是浸潤在文化積淀中的社會行為。

課程改革的關鍵在教師自身素養的提高。沒有優秀的教師,什麼理念、教材、教法、評價都可能會被扭曲、變形、異化。課程改革的主力軍是教師,教學研究的生力軍也是教師,從這個意義上說,課改的成敗在於教師。

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朱小蔓教授說:「如果我們教語文知識,不能教出個樂趣來,不能教出個興趣來,不能教出個迷戀母語的境界來,那他就不是一個高明的教師。」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心理學家也告訴我們:學習興趣是構成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我國古代偉大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只有「好之」、「樂之」,才能有高漲的學習熱情和強烈的求知慾望,才能以學為樂,欲罷不能。前蘇聯教育家斯卡特金認為:教育效果取決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見,學生有沒有學習興趣,直接關繫到教學效果的好壞。為此,我摸索、總結了幾個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方法。

(一)、巧設導語,誘發興趣

讓語文教學的導入充滿誘惑,充滿激情。讓激情綻放,讓誘惑持久,我覺得語文教學的導入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暖余溫。興奮升溫,容易調動人的情緒,使興奮加值。抓住剛剛過去的,但學生仍沉於餘味之中的事情,作導入的一個點,既合學生的口味,也有利於展開教學。例如,教《祝福》這課時,剛過了新年,學生還在回味著熱鬧的新年,臉上洋溢的那份快樂難以掩飾。一上課我就祝福他們,雖然這是遲來的祝福,但他們還是很高興,趁機我讓他們講自己與家人團聚的歡樂,探親訪友的快樂,此時他們都樂於與別人分享自己的快樂和過新年時的樂趣,因而他們很快就能放開來講,很興奮,這樣很快就調動了他們的情緒,也為他們跟文中的主人公祥林嫂的悲慘命運做對比,為理解文章做了鋪墊。

2、及時雨。及時的大雨總能讓人心生快意,也讓求雨的萬物歡喜若狂。我覺得生活中的巧合也是及時雨,雖然巧合不是生活的長青之樹,可遇不可求,但它卻是那一點靈動的色彩,僅一點靈動,也能閃耀一時。巧合不是偶然,但偶而遇之,及時利用,也能成為課堂的動聽音符,利用生活中的巧合,讓巧合也成為課堂導入的一員,有時會收到很好的效果,所以教學中應該嘗試這樣的導入。

3、歷史風。 歷史是風,從遠古吹來,吹到今天,也吹向明天。過去的每一天都成為歷史,歷史待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待在每一寸光陰里。讓歷史作載體,讓歷史作紐帶,讓歷史見證昨天,讓歷史啟迪今天,從而藉助歷史作語文課堂的導入,學生腦中再現了歷史,既加深了印象,也激活了課堂。善用昨天的歷史,也要善用今天的歷史,讓歷史的風吹醒沉睡在舊模式下的語文課堂,讓歷史的風吹出語文課堂導入的新意。

總之,導入是課堂上要走好的關鍵的一步,是氣氛的調和劑,是整堂課情緒感染的開始。導入應以學生為主,因時而變,因勢而改,因文而生,讓語文課堂的導入如春天那怒放的花,爭奇斗艷,萬紫千紅,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創設情境,觸發興趣

設置問題,要圍繞教材重點、難點和關鍵之處。本著從易到難,由小到大、由分散到集中的原則,找准切入口,講究坡度,愈進愈深,所見愈新愈奇,興趣亦愈激愈濃。在「啟」與「發」、「憤」與「悱」的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既求同,又求異,不同意見不同觀點之間相互觸發,形成一種如切如磋的濃烈的課堂氣氛。

(三)、拓寬渠道,鞏固興趣

第二課堂是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和延伸,也是激發興趣鞏固興趣的陣地之一。學生的求知慾是十分強烈的,他們往往不滿足於課本和課堂所得,希望開拓知識面。教師就要及時地保護和培養這種積極性,

積極地向課外延伸。可以組織學生閱讀課外讀物;舉行讀書報告會、故事會;組織指導學生課余創作,提供發表園地;開展語文聯誼活動,如猜字謎,記成語,談楹聯,接名句等。這樣,就會是學生看到自己運用已學過的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當然還要注意正確引導學生的興趣,處於高中年齡段的學生最容易接受新奇的東西,而這些又不一定都是正確的、健康的,這就需要我們因勢利導,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到正確的方面來。加強思想教育,進行健康的心理指導,以及展開上述有意義的活動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因此,激發、引導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成為穩定、牢固的學習志趣,對於促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好語文,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堅持寫教學後記。

教學後記是下課後對自己教學行為的自我評析和反省。用筆記的形式記錄下來,以便總結教學經驗和不足。孔子說過:「吾日三省吾身」。這里的「省」是指回顧、反省、檢查自己一日之內的所作所為,有無不足之處,以便改正自己的行為。

撰寫教學後記,對我們每一位教師,特別是新教師更為有益。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發現有些教師的教學後記,在課前就寫在了備課筆記上,也有的教師只寫幾筆,就了事,沒有什麼東西。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要「精」,即簡單扼要。教學後記不是長篇文章,也不是流水賬,而是對該課的「實況」的回憶,對課堂上每一環節。

語文教學反思4

5月即將過去了,回顧這一個月來的教學,緊張、疲憊而又充實、愉悅。學業水平考試已經塵埃落定,我們終於從必修教材的緊張復習中解脫出來,好好地喘了一口氣,從孩子們考完回來的言談話語中得知,今年的語文測試並非原先想像中的那麼難,大家答得都還不錯,心裡頓時不免一陣竊喜,一個月的辛苦與期待總算沒有白費。

本月我們將教學的重點放在了選修教材的處理上,從《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精心挑選若干詩歌和散文篇目向學生們推薦學習。教學思想是啟發式的、合作式的,目的在於提高學生們的鑒賞能力和語文素養。我認為一些教條式的方法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而培養學生們閱讀文學作品的語感更重要,好文不厭百回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更何況我們選擇的篇目幾乎都是祖國語言文化中的經典,要想真正地理解其中全部的文化內涵又談何容易。有鑒於此,我自己也是費了許多心思。在朗誦上,幾乎每一篇文章我都要事先下載范讀錄音,聽一聽名家的朗誦,不斷地完善自己,精確到每一個字詞和句讀都不出現任何紕漏;在講解中,巧妙地設置問題,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啟發同學們的認真思考,一起來探求文學瑰寶的藝術魅力;在反思後,我積極努力拓展和遷移已經學過的知識內容,不斷整合詩歌鑒賞與散文理解的一般規律性的認識,讓同學們學有所成、學以致用,學而不倦。

或許是沒有了考試的壓力,此間同學們的學習狀態比較放鬆和隨意,剛開始接觸詩歌欣賞的時候,大家都是興致勃勃,妙趣橫生,問題很多,想法也不少。課堂上有睿智的發問,也有激烈的討論,「詩無達怙」,很多同學都能在課堂上做到動筆、動腦和動心。可是好景不長,同學們逐漸對這一部分的學習內容失去了原有的興趣,課上也慢慢有了嘮嗑、溜號、看閑書等不正常的現象。四班厭學的同學很多,三班偷懶的同學也不少,這都讓我很傷腦筋,希望在以後的教學中多關注一下他們,同時也要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策略,讓同學們真正地喜歡語文學科,欣賞語文魅力。

本月最為遺憾的是聽同組老師的課較少,尤其是翠姐和微姐兩位師傅的課,兩位師傅每周都能抽出時間來聽我的課替我把關助我成長,而我卻沒能做好自己應該。可能是平日里的學生社團工作很繁重,盡管如此自己也不應該再找借口,更注意處理好教學與工作的平衡,知道教學為首要任務,感謝翠姐的鼓勵與指點,也感謝同組老師對我的包容與理解。

人的一生過得是否精彩,其實並不是看它的長度,而是在有限的時間內能比別人體驗得更多,因而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語文教學反思5

愛崗敬業是從教者的職責,教師要有豐富的學識和較高的技能才能勝任教師這一工作。從教中,我嚴格遵守《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要求,認真落實課程計劃,落實教學常規,現就將自己的進修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加強學習,提高思想認識,樹立新的理念

1、 緊緊圍繞學習新課程,構建新課程,嘗試新教法的目標,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注重把學習新課程標准與構建新理念有機的結合起來,以全新的素質結構接受新一輪課程改革浪潮的「洗禮」。

2、通過學習新的《課程標准》,使自己逐步領會到「一切為了人的發展」的教學理念。樹立了學生主體觀,貫徹了民主教學的思想,構建了一種民主和諧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重視了學生獨立性,自主性的培養與發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教學工作

教學工作是學校各項工作的中心,也是檢驗一個教師工作成敗的關鍵。半年來,在堅持抓好新課程理念學習和應用的同時,我積極探索教育教學規律,充分運用學校現有的教育教學資源,大膽改革課堂教學,加大新型教學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顯效果,具體表現在:

(一)發揮教師為主導的作用

1、 備課深入細致。平時認真研究教材,多方參閱各種資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確把握難重點。

2、 注重課堂教學效果。針對低年級學生特點,以愉快式教學為主,不搞滿堂灌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為主線,注重講練結合。

3、內外教學研討活動,不斷汲取他人的寶貴經驗,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向經驗豐富的教師請教並經常在一起討論教學問題。本年度外出聽課4節,在校內聽課70節。在作業批改上,認真及時,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訂正,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在輔導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教學中尊重孩子的不同興趣愛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現形式,使他們形成自己不同的風格,不強求一律,讓學生在視、聽、觸覺中培養了創造性思維方式,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極大地活躍了課堂氣氛,相應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好後進生轉化工作。

任何學生都會同時存在優點和缺點兩方面,後進生轉化成功與否,直接影響著全班學生的整體成績。

1、用發展眼光看學生。應當縱向地看到:後進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應相信他的明天會比今天好。

2、因勢利導,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

首先 幫助後進生找到優、缺點,以發揚優點,克服缺點。 其次以平常的心態對待:後進生也是孩子,厭惡、責罵只能適得其反,他們應該享有同其它學生同樣的平等和民主,也應該在稍有一點進步 時得到老師的肯定。真正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三、班主任工作

作為班主任教師,對學生思想常抓不懈, 經常與家長溝通聯系,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協同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刻苦學習的意志,教會學習方法,學好各門功課,並掌握學生的課業負擔量。

今後我要進一步加強政治業務學習,努力提高素質,不斷更新觀念,發揚創新精神,使教學工作開展得越來越好。

『柒』 語文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關於語文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教學反思1

小語第六冊第一單元習作的標準是:能寫出景物的特點;按一定順序寫清楚;表達了熱愛家鄉的感情;有豐富的想像。在第五冊寫觀察日記、介紹一處地方這兩個單元習作中,都已經重點進行過按一定順序描寫事物和景物的訓練,加上在學習第一單元課文過程中引導學生去學習作者觀察順序、描寫順序,這樣學生達到按一定順序寫清楚這個要求並不難。學生通過上個學期描寫事物的小練筆與習作的訓練,也能寫出事物的基本特點了。基於有以上的基礎,我決定把習作目標定得更具體一點,就是抓住事物特點,把事物寫生動。如何指導把事物寫生動呢?學生僅僅靠運用現有積累的詞語來把事物描寫生動是不可能的。仔細研讀教材後,我發現本單元課文有一個特點就是在描寫事物特點時都有豐富的或生動的想像。《語文課程標准》在「總目標」中明確提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的任務一方面要教會學生聽、說、讀、寫,另一方面要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發展學生思維能力,而培養想像力是實現這一目的的重要途徑之一。尤其是習作更是離不開想像。學生有了豐富的想像力,能把人物寫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把景物描寫得生動形象。我決定從培養豐富想像力著手,指導學生學會抓住事物特點,運用豐富的想像來把事物描寫生動。

一、明確學習目標,開展前置性學習活動,教與學有的放矢。

有了以上的思量,我定下了本單元的學習總目標,並設計了相應的前置性學習活動。在學習本單元的第一課時,師生共讀習作提示,並提煉要求,明確學習目標和前置性學習活動內容。其中特別強調了課內外閱讀積累優美詞句時,要多積累想像豐富的詞句;認真思考課後想像練習;仔細觀察一種喜歡的或身邊出現的小動物和植物,通過畫畫、拍照、簡單文字等方式記錄觀察到的特點。

二、用心體會,大膽想像,勤於練筆。

為本單元習作而設計的前置性學習策略主要還在閱讀教學中實施。一是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學會賞析描寫事物特點的語句,用心體會表達的方法;二是畫出文中想像的語句,邊讀邊想像畫面,體會把事物寫生動的效果;三是鼓勵學生大膽想像,激發想像力,進行仿寫小練筆。

案例1:《燕子》第一自然段的學習:

師:燕子是春天的精靈,它們飛過山巒、飛過田野,讓我們靠近觀察一下它們吧!你看到了怎樣的燕子,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

生:燕子的身子黑黑的,尾巴像一把剪刀。

師:課文是如何描寫燕子外形特點的呢?

生看圖展示背誦第一段(前置性學習過程中已經練習背誦)。

師:你發現第一段描寫燕子的外形特點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

生:先寫羽毛,再寫翅膀,再寫尾巴,最後寫燕子活潑機靈。

師:你真會發現,這一段就是按從局部到整體的順序來描寫燕子的外形特點。還有嗎?

生:課文不是像我們平時描寫燕子一樣,說燕子有什麼,有什麼,而是用了「一身什麼,一對什麼,加上什麼,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燕子。」

師:你讀得真仔細,是的,課文表達的方式跟我們平時描寫的方式不一樣。學習了這種新的表達方法,我們也能把小動物的外形特點描寫生動,對嗎?

學生進行小練筆:仿照第一段描寫一種小動物的外形特點。

案例2:學習《詠柳》

用自己的話說說「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這一句描寫了什麼。體會用比喻修辭手法描寫出柳樹枝葉的碧綠、枝條的茂盛的特點。

小練筆:想像自己觀察的柳樹還有什麼特點,結合對詩句的理解,和看《燕子》插圖,發揮想像,寫出柳樹的特點,還可以想像柳樹和周圍事物的對話來贊美柳樹。

案例3:學習《荷花》第三、四段

朗讀第二段和第三段的一、二句。

師:「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想像它們都有怎樣的姿勢?

生1:看看這一朵,很美,她像在風中跳舞。

師:你很會想像,請問這朵荷花怎樣的姿勢讓你想像她在風中跳舞呢?

生1:她在風中搖擺。

師:那就先把描寫她的姿勢,再進行想像吧!

生1:看看這一朵,很美,她在風中搖擺,好像在跳舞。

師:真棒!

生2: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她低著頭,好像在聽小魚說話。

生3:看看這一朵,很美,她仰著笑臉,好像在跟小鳥打招呼。

小學語文第六冊第一單元教學反思

師:我們運用豐富的想像把荷花描寫得多美、多生動啊!

有感情朗讀第4段。邊讀邊想像畫面。

師:如果你也是池中一朵荷花,會看到、聽到、想到什麼呢?

生1:青蛙跳過來,呱呱呱,告訴我它會唱歌。

生2:小蝌蚪游過來,告訴我它們要去找媽媽。

師:想像真豐富啊,除了水裡游的,地上的,天上的一些事物都可能會告訴我什麼呢?

生3:小鳥飛過來,告訴我早餐的豐盛。

生4:露珠滴下來,告訴我清早的空氣多麼清新。

師:想像得多棒啊!讓人意想不到。

……

學習完課文,復習課文寫作順序:看花時間、地點、人物,荷花生長的各種姿勢,想像和感受。學習課文寫作順序描寫一種花,要有豐富的想像。

三、習作材料充分准備,以說帶寫。

學生在前置性學習活動中就進行習作材料的收集。如利用假期到自己感興趣的地方游覽、參觀或向身邊的人了解家鄉的一處風景等等。

進行口語交際《介紹一處景物》時,我發現學生還不是很會抓景物特點。於是在評價表達時,我特別強調上台展示的學生要講清這處景物的特點,引導他們抓住印象最深的一兩點進行介紹。並引導其他學生評價時說說台上的學生有無把介紹的景物特點講清楚。特意表揚能夠按照一定順序說清楚的學生。

經過多次的口頭、筆頭的訓練,學生基本能夠抓住景物特點,初步會展開豐富想像把事物寫生動。正式習作之前,我還是引導他們先把全文的結構構思好,想清楚寫什麼,有什麼特點,按照怎樣的順序寫。哪個特點要重點介紹,就要發揮想像寫生動。

從習作完成情況看來,學生基本能按一定順序去介紹,也能夠抓住景物特點和發揮想像。想像主要體現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優等習作的想像很豐富,能對事物特點進行生動描寫,語言優美,表達流暢,能運用自己積累的詞句。中等習作能運用積累的詞語把事物特點寫清楚,有想像但不夠豐富。還有一些雖有想像,但不夠恰當,比較簡單地描寫景物的特點。由此看來,大部分學生的表象積累還不夠豐富。

豐富的表象積累,是發揮想像力的雄厚基礎,表象貧乏,就會導致想像狹窄和膚淺。因此,在往後的語文教學中,我要從以下幾方面去豐富學生的表象積累: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多體驗,多觀察身邊的事物,寫觀察日記;繼續充分利用語文教材,指導學生學會邊讀邊想像文字所描繪的情境,進行補白、續寫等等的小練筆;課外閱讀要求運用老師指導的讀書方法進行閱讀,積極積累,擴大詞彙量,增長課外知識。

語文教學反思2

本單元圍繞「培養優秀的品質」這個主題進行安排,主要由三篇精讀課文、一篇略讀課文及「語文園地六」組成。本組教材都是一些給人以啟迪,讓人受益的古今故事,誠信、孝敬父母貫穿始終。二年級學生,都喜歡聽故事。教學時我抓住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點,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識字,在閱讀中感悟道理,並結合生活實際,啟發學生評價故事中的人與事,讓他們從中懂得了謙虛,勇於承認錯誤,孝敬父母及關愛他人等優秀品質,並以故事中的人物為榜樣,向他們學習,努力做一個德才兼備第好少年。教學本單元,我主要採取了單元整體教學,步驟如下:

一、掃清字詞。利用家庭預習、課堂教學時間,讓孩子用大約一節課時間掃清字詞障礙。字詞學習步驟:預習,自主學習,小組學習,全班交流學習,指導書寫,聽寫,更正改錯。檢查字詞的形式多樣:如「情境中識字」「字詞大闖關」等等。

二、把握整體。通讀每篇課文,讓文中的主人翁形象留在腦海中。

三、感悟品質。讓孩子帶著「你最喜歡哪個人物?為什麼?你是從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這個問題去細讀細究課文,先在小組交流,接著到全班交流。

四、升華情感。寫寫你希望自己做一個怎樣的孩子。

語文教學反思3

《畫家鄉》一文是人教版第二冊第六單元的一篇文章,這篇課文寫的是孩子們用彩筆畫家鄉的事。通過五個孩子不同的畫,展現出他們各自家鄉的美麗,表達了孩子們愛家鄉的情感。

課文第2—6自然段具體描述了濤濤、山山、平平、青青、京京5個孩子所畫的家鄉。濤濤的家鄉在海邊,那浩瀚的大海,掀起萬頃波濤,海底蘊藏著豐富的寶藏。山山的家鄉在山裡,那裡山峰高,水清,屋前屋後都是高大的樹。平平的家鄉在平原,遼闊的平原,像無邊無際的綠色海洋。青青的家鄉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那裡草綠,牛羊多。京京的家鄉在城市,一座座現代化城市,高樓大廈聳入雲霄。他們的畫畫出了各自家鄉的特點,充分反映了他們對家鄉的真摯熱愛,進而反襯出祖國各地欣欣向榮的發展。課文圖文並茂,情景交融,可以說是一篇極具人文色彩,適合欣賞、領悟的通俗詩和風景畫。畫面的圖景和描寫的語句,很容易與學生的生活和認知達成契合,引起共鳴。因此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讀文感悟,並激發學生發揮想像,畫出自己的家鄉,讓愛家鄉、贊家鄉的情感在課堂中回盪。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讓學生讀課文,學生在愉快的讀書活動中走進了文本,感知了課文內容。這樣既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又激發了學生對學習課文的興趣。根據課文段落的特點,我選擇精讀第二段,讓學生明白學習方法後,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找找、讀讀等多種方式,並用生動、有趣的語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自由讀、比賽讀、齊讀等多種朗讀形式,使課文的意境和語言都走進了學生的心裡。

在教學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在觀察大海時,引導學生通過讀「……那麼……那麼……」,體會出海更藍,更寬。接下來,讓學生學著「那麼……那麼……」的句式說話,學生們說的不夠理想,我覺得可能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說還是有點難度的,還有在指導學生朗讀方面,覺得沒指導到位。

語文教學反思4

本單元的主題是智慧人生。選文都是一些文質兼美的經典故事。有教會我們「應該有自己的主見」的`《父子騎驢》;有教會我們要「正確認識自己」的《一隻梅花鹿》;有讓我們知道「不同作法有不同結果」的《三袋麥子》;還有教會我們堅忍、清白做人的古詩《竹石》,以及教會我們要控制自己情緒,不亂發脾氣的《釘子的故事》。

這些故事充滿思辨,飽含哲理。不僅僅是人生的智慧,而且也是人生的修養。

學生們在學習這些故事中受到啟發,受到教育。學慣用辯證的觀點來認識事物,學會思考與選擇,提高他們的認識水平與思想水平。

這個世界像一個萬花筒,豐富多彩,變幻無窮。孩子們用他們那雙明亮的眼睛好奇地注視著這一切,他們覺得新鮮、奇妙,也充滿了許多疑問。童心看世界,有童心的理解。這個世界充滿了奧秘,也充滿了智慧。我們不但要讓孩子們保持水晶一般純潔的心,還要教給他們許多人生的智慧,做人的道理,讓他們變得更聰明、更可愛。

本單元的課後問題重在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一些難於理解的地方。特別是進一步體會一些有深度的表達情懷的詞句。也有適當的拓展題,讓學生把從課文中學到的內容應用於觀察體驗更廣闊的世界及自己身邊的生活。把自己擺進去,達到開闊視野、拓展襟懷、用科學的方法認識事物的目的。

「積累與運用」中的「綜合性學習」和「習作百花園」聯系緊密,教學時可以拉通進行。

語文教學反思5

第六單元為環保篇,是關於保護環境、改造環境、美化環境的教育。由《沙漠中的綠洲》、《雲雀的心願》、《古詩兩首》、一個習作和一個練習組成。這一單元是教材編寫組根據《語文課程標准》精心設計的,發揮著接通課內外語文學習的功能,用不同的文學樣式表達了同一個主題: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沙漠中的綠洲》一文體現了阿聯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雲雀的心願》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小雲雀跟著媽媽飛出森林後的所見所聞,懂得了保護森林的重要;習作6要求選擇一個感興趣的問題和別人討論,也可以留心報刊雜志上有關這個問題的信息,結合自己的認識寫篇文章,從而落實「自主習作,樂於表達」的理念,透出濃濃的人文情懷。通過本單元的教學,要在每個孩子們的心中確立這樣的觀念:保護環境,保護地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練習六中安排了處處留心、讀讀背背、寫好鋼筆字、口語交際、學寫毛筆字等五個方面的內容。

在本單元教學中,我結合《語文課程標准》,認真做到「三淡三重」的教學設計:

一、淡化技能訓練、重視感悟積累

在教學過程中,不可急功近利地對學生進行枯燥的技能訓練,以免敗壞了學生對語文的興趣,而是應重視熏陶感染,引導感悟、積累,重視閱讀。本單元文章形式多樣,記敘文的教學要抓住課文的要點和關鍵,設計幾個主要問題,合作探究,通過生生互動式的讀讀、畫畫、比比、議議等多種形式使學生體會到文中的「情」。如《雲雀的心願》要抓住文中的關鍵語句、人物對話,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進入情境,較好地把握語言包含的情感。

二、淡化知識傳授、重視語文實踐

語文學習不只是為了考試,課外語文素養的提高更不是只看考試,課堂的觸角一定要伸向課外、伸向生活,為學生創造更多的語文實踐機會。本單元的主題是環保,課後可根據班級實際組織學生通過調查、采訪、查閱資料、辦環保主題的手抄報等,引導學生了解本地區的環保情況,力圖提出自己個性化見解的環保建議。如在教學《沙漠中的綠洲》一文時,我組織學生課後收集有關阿聯酋的資料,以「沙漠綠洲之旅」為主題,結合課後習題,開展「小導游」活動。讓學生的環保意識在實踐中增強,讓學生的環保行為在課後落實。

三、淡化教法的新奇、重視學法的指導

課程改革實驗教學的確給我們帶來了不少新的東西,但也存在片面追求教法創新、追求「表面繁榮」的誤區,我們的教法應該為學生更輕松、有效地學習語文而因地制宜。就這一單元而言,我們更重要的是要解決「啟下」的問題。而本單元課後練習有了較為明顯的體現。如在教學《雲雀的心願》時問:「為什麼說『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先有條理地說說,再寫下來。」既引導學生進行概括重點段落內容的訓練,又訓練了學生把握文章的要點,理清文章的條理,為高年級的閱讀「了解事件梗概」作了很好的鋪墊。

小學語文教學在美育方面重視的是不夠的,我們也清楚美育的內容並沒有寫入語文課程標准,我在實施三維目標時,那情感的訓練,其實內涵著美。這一單元的教學,我把美育的內涵引進來,通過反復的閱讀引導,學生就能感受到美不是抽象的,美是具體的,美是要靠人類創造、保護,美是有規則的……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做到「三淡三重」,才能真正地教好語文,學好語文,用好語文。

『捌』 語文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學反思(通用9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教學反思1

《語文園地》的教學,既能落實語言文字訓練點,夯實基礎,同時又能幫助學生揭示規律,拓展學習途徑,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讓語文園地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

《語文園地四》緊扣動物主線,安排了我的發現、日積月累、趣味語文,讓學生在充分的感知、體驗生活,思索生活,理解生活的同時,體驗到其中的樂趣。在「我的發現」板塊,編者都以「對話」的形式給學生帶來了一定的啟發。在日積月累板塊,將課內外的語文學習資源整合起來,因日積月累板塊的存在,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被調動起來,課內的知識向課外拓展延伸,學生創造能力和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將會發揮得淋漓盡致。教師要做的就是大膽放手,引導學生去自己理解、運用。趣味語文板塊是個趣味盎然的小故事,故事通俗易懂,教學時重點抓住有趣的對聯,引導學生理解短文的趣味所在。教師鼓勵學生練習講述,課後講給別人聽,進行語言積累。

在這節課中我注重了以下幾方面上好課:

一、回憶所學課文,歸納閱讀方法

首先,讓學生回憶本單元學過的課文,想一想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有哪些發現(說說為了能使身邊的動物栩栩如生地展現在大家面前,作者用了什麼方法。)並把自己的發現說出來與大家分享。再看看小林和小東同學的發現,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他們的發現。然後,讓師生歸納小結閱讀方法。如:採用明貶實褒的方法能使句子變得更生動形象。最後,讓學生從自己的習作實例中總結的寫作方法。培養學生在學習中做有心人,多發現,多收獲。

二、積累關於動物的成語,激勵學生成長

在學習日積月累時,我課前讓學生通過查詞典等方式理解詞語的意思,並讓學生收集更多的關於動物的成語。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小組里自由讀,然後讓學生說說這些成語有什麼共同的特點,使學生意識到這些成語中都含有動物名稱,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再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已對成語的理解,並從中選擇一些說說自己的理解,並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說話練習。

為了使內容更加的豐富,在語文活動課時,我還設計了考考你環節,繼續交流自己平時積累的包含動物名稱的其他成語,以豐富學生的詞語積累,激發主動積累成語的興趣。

在「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和「趣味語文」這三大板塊內容的教學中,是否注意了訓練方式的新穎和鮮活,是否注意了「由此及彼」的適度拓展,因為這類型的教材,在傳統教學中,一直被定位於「基礎訓練」的層面,教學的主要策略亦長期沒有跳出「熟讀強記」、「爛熟於胸」的怪圈,枯燥乏味之極;而今,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的教學應賦予這些「死」的教材以「活」的情趣,讓它深深的吸引學生。

總之,《語文園地》的教學過程是有目標、有計劃的活動,教學的運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因此有一定的封閉性。如何在《語文園地》的教學過程中,實現預設與生成、封閉與開放的矛盾統一;如何開發整合,實現教學內容生活化;如何情境互動,實現教學方法生活化;如何拓展延伸,實現教學時空生活化;如何多元評價,實現教學評價生活化。這是值得我進一步去實踐並不斷提升自己的。

語文教學反思2

今學期開學初,學校決定由我們四年級組研發《語文園地四》精品課,說實話當時覺得壓力挺大的。

一、磨課,破繭成蝶收獲成功

歷時三個多月的磨課終於結束了,用上「終於」這個詞可以想見我此刻的心情。磨課,那真是一個痛苦而又充滿了希望的過程。在精品課研磨團隊各成員的悉心指導下,我進行了多次試教。試教的那種感覺,常常讓我聯想到數學中的無限循環小數——周而復始,無休無止。可誰知,這種循環遠沒有想像的那樣簡單,每一次試教都是對教學設計和教師課堂調控能力的一次檢驗,一串串問題如列清單似的被羅列出來,問題的指向由最初針對每個教學環節和每個情境的創設,到最後哪怕是一句過渡語、一個神態動作都進行精雕細琢,力求精益求精。經過多次的磨課,使這堂課的環節也漸漸成形,雖然改過的教案還要再推翻,再修改,我們團隊經歷了多次磨課過程,留下的不僅僅是一堂堂課的記憶,或許更多的是一種種思想的碰撞,理念的洗禮,更多的是那些無形的浸潤。三個多月的時間,可謂是忙碌又充實。生活談不上有多麼精彩,卻處處溢滿激情與幸福。

曾經在《讀者》上看到一則「蝴蝶破繭而出」的故事:當蝴蝶還是一隻小小的蛹時,它被束縛在一個黑暗窄小的繭子里。蛹為了鑽出這個繭子,每日都要經受著巨大的磨難。為了使自己的雙翼充血而更加有力,蛹用自己瘦小的身體努力的把繭子磨破。蛹鑽出了繭子,變成了美麗的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怡然自得。

磨課的過程就像蝴蝶破繭而出的痛苦磨難。經過反思、修改、理念上的沖擊,最終「破繭而出」看到天地間豁然開朗,「柳暗花明又一村」,快樂的感覺油然而生,成功的滋味回味無窮。

二、評課,讓我直視不足之處

我曾經看過的一個故事:一個著名的推銷員成功的秘訣就是經常花錢請別人吃飯,在飯席上讓別人指出自己的缺點,他把這些缺點一一記錄下來,然後在以後的工作生活中努力改正,一步步走向了完美。是的,人要學會反思,要勇敢地面對自己的不足,讓劣勢發展成優勢。除了自我反思,還要從別人身上得到反饋,常言道「當事者迷,旁觀者清」,上課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所暴露出來的問題,如果沒有別人指出來,是很難自己發現自己的成功之處和不足之處的'。

每次上完試教課後,團隊的所有老師坐到一起,坦誠相待,相互評議,交換心得體會,一方面挖掘課堂的亮點,促進我的信心和熱情,營造和諧的教研氛圍。另一方面,聽課老師都十分誠懇地指出我的不足之處:沒有依綱靠本,把學習的難度加大,學生學習熱情被難題抹殺了;四人小組合作沒有達到老師的目的;學生對「明褒實貶」的表達方式體會不深;故事的趣味性沒有很好地體現:老師引導不夠細致,學生沒能很好體會到待客之道??大家還滿腔熱情地幫助我分析原因,找出對策,引導我改進教學行為,可以使我有一個很大程度的提升和進步,而且毫不保留地亮出自己的觀點和招數,促使我開拓思路,誘發智慧,促進反思。在評課的過程中,我感受著大家切磋技藝、交流心得的快樂,感受著在不斷思維沖撞中所實現的點點滴滴的進步。

回想磨課的經歷,我是幸福的,回頭看看這條路,也許沿著這條路我們無法走到頂峰,但是沿途的風景已經夠我欣賞的了。更幸運得是在這條路上並不是我一個人,有好多擁有豐富經驗的老師和我一路同行,從他們身上我能感受到不同風格教學經驗,在他們里我學到了不少教學思想的精華。我相信這種磨課的教學歷練最終會化作我人生的修煉,她必將啟迪我在教學路上奮斗不息,耕耘不止。

語文教學反思3

教學是一個不斷總結,不斷進步的過程,這幾天來,我對本周的語文教學工作做了一個簡要的分析,深有感觸。感到有一條原則較重要,即讓賞識走進語文教學,可以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愛學語文。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在教學中重新擺正師生的關系,開展民主教學。

在民主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學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於提出問題,敢於質疑。這樣,就為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輕松愉悅、民主和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願望,即親其師,學其道。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藉助一些手段,如溫柔的目光,親切的撫摸,殷切地希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賴老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

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成功。讓他們認為自己很重要。

根據羅森塔爾效應實驗,說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飢笑中有愛迪生。」作為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

三、讓學生身心真正的投入到語文閱讀上來,體驗語文學習的樂趣。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更新觀念,還學生以學習和發展的地位,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於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教師要充分肯定。即使學生回答的幼稚,膚淺,甚至片面、錯誤,教師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應當熱情鼓勵、引導、用心呵護熠熠生輝的思想火苗,這對學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讓學生發展自己的思維,獲得審美的體驗,從而提高語文閱讀的質量。

語文教學反思4

本節課學習內容為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人教版語文園地中的我的發現、日積月累、趣味語文三個板塊,教師以剛舉行的旅遊導入,並以一次特殊的旅遊貫穿全文,設計新穎,思路清晰。三個板塊的內容均通俗易懂,尤其是日積月累中有關動物的成語和趣味語文中的小故事趣味橫生,學生學習饒有興趣。

通過自由讀、分角色朗讀、小組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學生很快就能熟讀成語。課前讓學生通過查詞典、上網等方式了解詞語意思,課堂上小組交流、反饋,加上教師適當引導,學生也較快理解詞語意思。課堂上,教師結合課文內容和學生實際設計了一些訓練,學生積極踴躍參加。趣味語文的教學,教師重點抓住有趣的對聯,引導學生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待客之道。教學之後,老師深深體會到——我們不但要教給孩子們知識,還要教給孩子們做人的道理,讓孩子們能更好地成長。

語文教學反思5

期末成績均分84.37,比四班高出4分,比第一名低4分。批改試卷的老師和同年級的老師都誇贊:我們班進步很大。接任之前,就有人告訴我:這個班均分倒數第一,比其他班低十幾分。如今能取得這個成績,已經很不錯了。

我反思這一學期對語文教學做了什麼:什麼也沒做!不但沒特別做什麼,語文課還少上了幾節,要麼是排節目,要麼是參加活動,交給數學老師了。我們班的後進生兩只手抓都抓不過來,我哪有精力一個個給他們補缺補差;我也沒有像數學老師那樣經常耗在班上一個個面批,也沒有像英語老師那樣經常把後進生帶到辦公室補。只是偶爾象徵性地懲罰不寫家庭作業的。應該說,我骨子裡就是「懶」教師,從教以來,就厭惡把孩子拎到辦公室訓斥啊、補作業啊。

看上去,我什麼都沒做。但我也的的確確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在學校的時間都傾注在孩子們的身上了。應該說,都滲透在與學生點點滴滴的互動中了。通過這一學期我們的學習成績,以及這幾年的思考,我肯定:讓學生健康(包括心理)成長,提高學生的成績,絕不是靠教師整天耗在學生身上,不是經常把學生拉在自己身邊補缺補差,不是一對一面批,也不是大量題海戰術。這些只能起到一點點輔助作用,把握不好,反而抑制學生的發展,讓學生厭學。內動力激發出來了,這些教學手段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語文教學反思6

這段時間,發現學生的作業很多時候地一邊做不對,而當改錯時,則做得很快,只要有一個同學做的全對,很快全班就全都會了。而當考試考察同樣的問題時,還是有很多同學不會,數學老師也發現了同樣的情況,經過調查,很快發現,學生有照抄作業的毛病,有的時候即使不照抄,也互相問,很快雷同的作業就出現了。靜下心來,細細地思考一翻,於是有了對這些抄襲作業同學調查的念頭。經過調查,發現學生抄襲作業原因有三:

一是這部分同學上課大多不喜歡聽課或者說聽不懂老師講的課,激不起他們的聽課的興趣,因而學不到知識,不懂得做就產生抄襲;

二是小學生正處於好玩的年齡,而部分學生往往迷於玩電腦游戲或者無聊的電視節目,為了應付教師布置的作業,騰出更多的時間玩,他們就選擇了復制;

三是由於各科的作業太多,學生為了按時完成,就想到了節省時間的「」。

學習缺乏主動性,缺乏目的性,完成跟會不會沒有多大的聯系。寫作也就是為了應付教師的檢查。調查完後,我突然覺得學生有太多的「苦衷」,學習也夠辛苦的,同時也讓我對教學進行了反思:

反思一:在目前新課程的環境下,在實施「減負」的今天,為什麼學生的學習還會如此辛苦?這固然有學生本身自己的原因,如學習態度、自覺性等,但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是否也要有所反思呢?學生不喜歡聽課,激不起聽課的興趣,教師是否要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呢?為什麼學生會不愛聽課,老師的教學方法是否得當,老師的促進者、合作者、參與者、指導者的角色是否到位等都需要教師好好反思,有些教師對教材研究得很透徹,語言點講得很仔細,可是對學生的學情分析得不夠,心中沒「裝」有學生,因而就形成教與學的脫節,學生學不到知識,不懂得做作業,也就難怪學生會想到「復制」了。

反思二:反思學生的學習方式,有些學生的自覺性不高,自主合作學習不到位,他們往往迷上電子游戲等,出現這種情形,老師就有必要對學生加以學習方式的指導,對那些自主合作學習不強的學生,正確地引導他們,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樣他們也就不會「復制」作業了。

反思三:新課程強調教師之間的合作,要求教師之間要互相溝通、協調發展,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講究實效性,要求質不求量。教師之間在布置作業時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使學生的學習不會感到壓力很大,教師布置的作業不一定都是書面作業,也可以是學生喜愛的一些動手製作、繪畫、上網搜集材料等作業,這樣也就可避免某些學生「復制」作業了。

在新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學習,努力改變教學方法,創造讓學生樂於學習的氣氛,要關心愛護學生,對學生加以學法指導,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使學生能自主合作學習,同時教師之間要加強協作,各學科之間要協調發展,只有這樣,學生抄襲作業的現象才能得到遏制,也就不會再出現部分學生「復制」作業了。

語文教學反思7

讓賞識走進語文教學經過幾周的教學工作體驗,感到有一條原則較重要,即讓賞識走進語文教學,可以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愛學語文。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在賞識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學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於提出問題,敢於質疑。這樣,就為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輕松愉悅、民主和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願望,即親其師,學其道。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藉助一些手段,如溫柔的目光,親切的撫摸,殷切地希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賴老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

二、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羅森塔爾效應實驗,說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飢笑中有愛迪生。」作為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

三、閱讀教學,讓學生多一點自我感覺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更新觀念,還學生以學習和發展的地位,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於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教師要充分肯定。即使學生回答的幼稚,膚淺,甚至片面、錯誤,教師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應當熱情鼓勵、引導、用心呵護熠熠生輝的思想火苗,這對學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讓學生發展自己的思維,獲得審美的體驗,從而提高語文閱讀的質量。

四、作文教學中,讓學生學會體現自己在應試教育的制約下,學生在作文中的個性和創造性已消失殆盡。作文中總是乾乾巴巴的幾段空話,套話、假話連篇,文章脫離了自己真實內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和色彩。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鼓勵學生寫隨筆,觀察日記,讀後感,觀後感、周記。此類作文往往有學生真實情感的流露,鮮明個性的跳躍、獨特詞語的運用,許多優秀之作常常涌現,時間久了,學生就能發現自己的寫作個性。教師可以允許學生有不同層次的發展,並抓住學生作文中的優點,加以鼓勵:如好的句子,使用准確的詞語,好的開頭或結尾等,喚起學生寫作的熱情和自信。作文評語以鼓勵為主,當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還需用委婉的、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麼以後作文,學生會更主動熱情,並能更好的展現或表現自己了。以賞識的方式改變學生作文中的一些缺點,效果明顯,並能很快提高寫作水平。

語文教學反思8

在低年級,尤其是在一年級的課堂上,我們經常困擾於學生注意力不集中,聽講習慣不一養成的問題。我們老師也在根據兒童的身心特點不斷的探索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向40分鍾要質量,要成績。例如,廣泛的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編排精緻的教學環節、設計生動的教學語言、穿插有趣的游戲活動、運用豐富的教態或適時的律動等等。而我覺得游戲活動的運用無疑是最受學生歡迎的,能充分的調動學生各種感官,生成課堂氛圍的有效策略。堅持以游戲活動教學,會快速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注意力,從而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下面,我就對游戲活動教學談一點粗淺的認識和實際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

游戲活動時也要注意一些問題:

1、游戲活動的設計要從學生實際出發,要簡單易行,切勿紛繁復雜,耗時過大造成麻煩,適得其反。當然,游戲活動的實施也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訓練。

2、游戲活動的設計要與所學知識有密切聯系,游戲是為教學服務的,不能生硬的套用。

3、游戲活動的互動性要強,參與性要高,照顧大多數同學,尤其是讓弱勢生有參與的機會。

4、游戲活動形式要追求「新、奇、趣」,不能將一種游戲從開學初做到課程結束。

5、游戲活動前必須說清游戲規則和注意事項,游戲後也要給學生積極的鼓勵。

6、游戲活動中,教師要多給學生展示的機會,參與活動時,教師的神態、語態、眼神、動作是十分重要的,要用主持人主持節目時的激情,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老師的召喚。

在這次區教研員閔老師的聽課指正下,獲益匪淺,讓我在上完一節低年紀的准備課時,留下了許多需要思考改進的地方,通過反思,使我以後的課更進步。

語文教學反思9

早在1978年,呂叔湘先生就指出:「10年的時間,2700多課時,用來學本國語文卻是大多數不過關,豈非咄咄怪事!」如今十幾年過去了,這個問題解決了沒有呢?依我看,情況還是沒有多大變化。

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這十幾年間,語文教學改革一直十分活躍,一些新理論、新觀點、新教法層出不窮,為什麼情況還是無大變化呢?我思之再三,覺得問題就出在這十幾年來,我們改革語文教學用的是「加法思維」,即不斷地給語文教學累加上去許多新的負載,使本來簡單的問題復雜化了。

有人提出,語文教學要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培養能力要不要呢?自然是要的。不去發展智力、培養能力,學生將來怎麼去建設四個現代化呢?有人提出,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發散思維能力要不要呢?自然是要的。沒有發散思維能力,學生將來怎麼進行創造性的勞動呢?有人提出,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要讓學生認識事物之間的聯系,認識事物的發展與變化。認識事物的能力要不要呢?自然是要的。不去培養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學生將來怎麼能確立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呢?還有人提出,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認識美、愛好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審美能力要不要呢?自然是要的。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怎麼能使學生具有高尚的情操,鼓舞學生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和創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奮發向上呢?

無疑,這么一些提法都是正確的,都是要在語文教學中好好落實的。於是一項一項地累加上去,語文教學的頭緒便越來越復雜,任務也越來越重。無怪乎有些教師不無感慨地說:「語文教學是個筐,什麼都能往裡裝」。然而,頭緒越是復雜,任務越是繁重,語文教學的目標便越不明確。誠如張志公先生所說:「說法越多,花樣越多,頭緒越復雜,目的越不明確,結果是教者辛辛苦苦,學者迷迷糊糊,鬧到畢業,還是不通。」事實正是如此。我們在1991年曾對部分畢業班學生的語文學習狀況作過調查,其結果是不能令人滿意的。學生寫字姿勢大都不正確,根據抽樣調查,語文畢業考試試卷的書寫工整率僅達17%;在25篇作文中,光病句就達104個,平均每人4.16個。2500個常用字的回生率高達29.1%.距要求相距甚遠,實際上還是沒有「過關」。

語文教學的時間是個常數,語文教師的精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頭緒越復雜,教師的精力分配便越分散。語文教學要跟著潮流走,於是每當一個新的說法提出來,教師便要兢兢業業地去鑽研這些新概念,去體現這些新精神,這么一來,課堂中那些事倍功半的教學活動多了起來,那些華而不實、形式主義的東西多了起來,從而擠掉了學生對課文本身的誦讀、理解、揣摩和語言文字的訓練、運用,如此進行語文教學,其效率怎麼能高得起來呢?

近來在報上讀到這么一則消息,說的是華中理工大學最近作出的一項決定:95級的專科生、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入學後,都要參加中國語文水平考試。未通過考試者,再以選修、自學的形式進行學習,然後參加以後每年一次的語文考試,畢業前通過考試者才授予學位。該校校長楊叔子意味深長地說:「作為一名中國大學生,為什麼不通過四級英語考試拿不到學位,而中文不過關,作文不通,錯別字成堆,卻可以拿學位,這怎麼解釋?」從校方作出的這個決定中我們可看到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盡管不少人已經成為理工科的本科生、專科生、碩士生、博士生,語文卻仍然不過關。本來就應該在中小學解決的問題,為什麼還要讓大學去補這個課呢?這不是很值得我們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同志去深思嗎?

怎麼來解決這個長期困擾我們的老大難問題呢?我有一個不成熟的看法,就是要變過去的「加法思維」為「減法思維」。要給語文教學減輕負擔,使之頭緒簡化,目標集中,輕裝前進。用「減法思維」來看問題,語文教學並不是那麼復雜。葉聖陶先生過去曾將語文能力概括為聽說讀寫四個字。其實就這四個字來說,也是不應該等量齊觀的。我以為小學生進入學校學習語文主要是學習書面語言,而兼及學習口頭語言,這是因為小學生在入學之前就已經基本上掌握了口頭語言,進入學校學習語文是要使口頭語言更加規范,而口頭語言的規范也是有賴於書面語言的學習的。至於聽,就更是無所不在。教師講課要聽,別人朗讀課文、復述課文要聽,別人回答問題、討論發言要聽,同學們口述作文也要聽……總之聽的訓練是寓於上述這些訓練之中的,似乎不必專作安排。

需要說明的是,提出這么幾項作為「語文過關」的主要指標,只是強調語文教學的著力點應放在這幾項最主要的訓練上,並不意味著否認語文學科的其它功能。語文學科確實有其思想教育、發展智能、認識事物和審美教育等方面的功能。但這些功能都應該是在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中來體現,而不是外加的,更不能是牽強附會的。語文就應該姓「語」,語文課一定要突出識字、寫字、讀書、背誦、作文這幾項訓練重點。目標既明,達成目標的操作方法也就自然清楚了--語文教學不應是教者單方面的灌輸,而應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在讀寫聽說的實踐活動中去學習讀寫聽說。

『玖』 語文的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語文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的教學反思1

一轉眼,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已近兩月時間,回想自己的教學工作,有成功,也有不足;有收獲,也有失落。現自我反思如下。

一、成功方面

1、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課堂教學在師生平等對話中進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使很多同學都有了較大的進步。

2、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努力改進課堂教學,實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體現。

3、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向導,把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當作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並把這些內容貫穿與平時的課堂教學之中。

4、在教學中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的學習規律,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二、不足之處

1、在語文教學中,還需要在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想像能力和創造能力等方面狠下功夫。

2、還需要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生活實踐中學習語文。

3、在指導學生學習方法方面還不夠到位,部分學生學習方法還比較死板。

4、學生的閱讀面還需要進一步擴大,同時還要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的方法,培養課外閱讀的能力。

5、在指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和習作訓練方面探究不夠,需要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習作水平。

6、對學困生的指導和幫助還不夠。

語文的教學反思2

一、新課改下的教學情況

原有高中語文教材一冊六個單元,一學期上完。新教材一冊四個單元,在高二上學期的前半段基本上就要結束必修課程五本教材的教學,也就是半個學期教完一冊。由此可以看出,新課程實施後,教學進度將從原有的半學期教完三個單元加快到半學期教完四個單元。

如果採用「小步快跑」的方法,把新教材每個單元四篇課文一篇不拉地教過去,則違背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對必修課程目標的理解:「閱讀與鑒賞部分中,要發展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個性化的閱讀。」(語文課程標准)。因此,不敢大膽刪掉、或略講自讀一些篇目,必然造成平均用力,文本閱讀不深不透。為了趕進度而喪失閱讀的深度與精度,同時也剝奪了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發展機會,忽略了學生個性化的閱讀。可見,在課內教授時對新教材進行一定的取捨,是課時限制下的必然選擇。

把握住編寫體系的線索,我們就不難看出,在課堂上對人教版新教材處理,不能拘泥於傳統語文學科形態的知識分類,照搬對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幫助不大的語音學、文字學、詞彙學、修辭學、文章學等知識系統。因為,這樣違背了語言的「習得」規律,也違背了新課程目標對發展學生三大能力的要求。以第一冊第一單元為例,老師在教材處理上就不應該把力氣放在《沁園春長沙》的生字詞,放在煉字、誇張等修辭,放在韻腳、格律上。課時應該從這些支離破碎的知識點中節省出來,投入到以單元能力培養的重點中,從文體和人文主題出發,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沁園春長沙》,把握情感與節奏,分析毛澤東主要通過秋天的意象來表現自己的情感和思緒。

把握住編排體例的特點,我們也不難看出,在教材處理上做取捨應該抓住單元重點備課。以能最典型地體現情感與意象的美,同時又體現了詩歌用字簡約含義豐富的特點為標准。第一單元里《詩兩首》值得精讀,《雨巷》里關於「姑娘」這一意象的解讀,含蓄惆悵而又飽含期待的情感,都是值得教師引導學生去細細探究的;《再別康橋》則是以康橋優美的景色這一意象,帶出自己戀戀不舍的情感。第四課《中外短詩五首》中《在一個地鐵車站》,人群中的面孔與濕漉漉的黑色枝條上的.許多花瓣這兩個意象之間的關系也很值得玩味。相比之下,第一課《沁園春長沙》第三課《大堰河——我的保姆》里的情感與意象淺近明了,第四課《中外短詩五首》中的《斷章》過於含蓄晦澀,在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上,不如其他幾篇,因此可以在課時安排上少花時間。

教師的任務是為學生選擇典型的、深刻的課文,並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要「用」好教材引導學生走完上述過程,取捨是必須且必要的。

二、課改中產生的問題

從這次半期考的情況來看,學生的閱讀面較窄,閱讀能力較差,對文字的理解能力不強,這其中的原因可能有幾個:

1、閱讀面較窄。來自農村的學生較多,從小看課外書的機會不多,中外名著看得較少,名家作品幾乎不接觸。

2、閱讀能力較差。閱讀文章的水平只停留在類似故事會、故事情節較強的文章,難以理解一些富有哲理的文章。

3、表達能力不夠理想。高一剛開始,學生難以適應較難的理科學習,於是把大量時間放在做理科練習上,而忽視了語文練習,省略了閱讀題的訓練。

但在教學中,如何擴大學生的閱讀量,這是個難題,如何在學生有限的學習時間里讓閱讀佔有一席之地,是將來必需解決的問題。

語文的教學反思3

由於個人在新課標後,語文教學實踐的經驗還不豐富。同時我們師生之間的默契程度還沒有達到理想的狀態,出現了許多不當的地方。在這里我重點想說由於在沒恰當地處理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的地位,而導致的不當:

1、落實知識和知識點的過程中,學生是發揮了學習的主體地位,介紹了許多鯨的知識,讓學生大開眼界,也讓教師也增添了不少的知識。但是,教師這個時候應該及時的把這些知識轉化為語文教學中的知識點上,讓學生知道這些知識是怎樣表達的。否則,感覺是一堂生物課。雖然,新課標要求我們不要把各學科獨立起來。但是,也不要混淆各學科的界限,要把握好尺度。

2、沒有選取有典型的段落,進行以點帶面的理解。同時還浪費了時間,導致了本應該在課上能完成的練習改成家庭作業了。

3、教師對學生的預習情況把握的尺度不夠。

措施:

1、深入學習新課標,領悟其實質,並使之融入自己的教學實踐中。

2、加強對學生的了解。

3、多跟同行交流。

語文的教學反思4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新形勢下,我們每位教師都必須思索的現實問題。

我根據名師的經驗和專家報告的思想去年在初一嘗試了「預習、質疑、討論、反饋」的四環節小組學習方法,也初步培養了學生的質疑、發現問題的能力,但學生自學的習慣還沒有很好地養成,更談不上學習的興趣了。

我們語文學科的博雜更決定了興趣、愛好及習慣的重要性,擺在面前的即是作文的老大難問題——如何克服以往的「老師命題,提出要求,學生思考成文,批改收交」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有時毫無興趣可言,書寫起來更談不上真情流露,相關的批改反饋的針對性及實效性也很不理想。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自己去想,去寫,這樣才能寫出富含真情、情文並茂的好文章。

語文的教學反思5

一、對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反思

學科德育滲透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語文教學因其教材內容的特點,更加適合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但是實際的教學卻是老師不重視德育教育,只是強調對知識的傳授和積累。學生學到的是語文知識,而對文本中蘊含的德育因素沒有及時領悟,影響了語文人文性的發揮。老師對德育滲透的點、程度都把握不夠,德育滲透的時機、德育滲透的切入點,是語文教學德育滲透的關鍵。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熟悉教材,通讀文本及相關資料,將文本中蘊含的德育因素瞭然於心,在教學過程中選擇最佳的時機,對學生實施德育教育。文章內容中的思想內涵往往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內容,老師要善於挖掘文本中的德育內容,這就需要教師熟悉教材,深刻地理解教材,才能夠做好德育滲透的工作。

二、閱讀教學缺乏實效性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閱讀教學肩負著語文人文性的特點。教師做好語文閱讀教學,就是完成了語文教學任務的一大半。閱讀教學中的文本理解,思想內涵的感悟,對學生性情的陶冶等,都是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閱讀教學的核心是朗讀,而在初中教學中,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范讀外,學生朗讀文本的機會很少。一個是學生年齡特點決定了學生的不愛讀,一個是教師忽視了朗讀的作用。熟讀、精讀是閱讀教學中學生必備的基本功的,但是在實踐中,這一環節則缺乏應有的重視。

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閱讀中的朗讀,讀中悟道,讀中品味。朗讀是閱讀教學的核心和關鍵,重視了朗讀就是重視了閱讀教學。因此重視閱讀教學中朗讀,應該是閱讀教學中的關鍵和重點。

三、初中語文習作教學的反思

習作是語文工具性的體現,而且中考試卷中的作文分值也是相當高,不容我們不重視習作的教學。但是習作教學卻又是教學的難點,學生覺得難寫,老師覺得難教,是語文教學的大難題。教師要具有發散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拓寬寫作思路。

目前的中高考,對於寫作形式都沒有了明確的規定,寫作形式越來越模糊,所以就要求教師對作文教學的思路要拓寬,教學的理念要更新,引導學生發散思維,搜集生活中的寫作素材,善於生活生活中的小感動和小發現。

閱讀全文

與語文教學反思要寫多少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5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9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5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4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0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