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上好小學一年級語文的識字課
1、認真做好課前預習,清楚哪些地方是聽課的主要內容,目標明確,重點掌握;
2、做好筆記,遇到沒理解又沒時間思考的問題,在筆記上做記號,留待課外時間解決,便於繼續聽課、做筆記,上課跟著老師節奏寫筆記有利於注意力集中;
3、積極思考,在不耽誤課程進度的前提下,把不理解的地方表達出來,向老師提問,將上課方式變被動聽講為主動參與;
4、課後及時復習,大量練習書寫,加深印象,經常進行自我默寫測評。
『貳』 小學語文單元說明和教材分析(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第一單元 識字】
單元說明
一、教材分析
本組教材是第一個識字單元,共編排了《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口耳目》《日月水火》《對韻歌》5篇識字課文,1個口語交際,1個語文園地以及「快樂讀書吧」。5篇識字課文內容豐富,滲透了韻語識字、看圖識字、象形字識字、對對子識字等多種識字方法,讓學生在有趣的情境中走進語文,樂於識字。本單元區別於其他的單元,要聯系學生的生活,運用多種識字方法和具體形象的直觀手段,幫助學生建立漢字音、形、義之間的聯系,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天地人》是本組識字單元的開篇,通過6個漢字,引導學
生認識世界、了解世界。《金木水火土》通過兒歌的形式引導學生在聽讀課文的過程中識
字正音。《口耳目》通過看圖識字的方式讓學生認識簡單的身體部位。《日月水火》採用了象形字識字的方法,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對韻歌》藉助對韻歌的形式,讓學生初步感受漢語的音韻節奏,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
叢書分析:
針對本組教材,叢書《在陽光下長大》安排了「認得幾個字」這一單元,其中包括範文閱讀10篇、自由閱讀6篇。這些文章篇幅較短,很多是以兒歌的形式出現,學生樂於去讀。叢書中與教材第1課《天地人》對應的是《天地人》《你我他》2篇文章。在學生認讀了課文中的6個字之後,閱讀叢書中的這2篇文章,從中找到自己認識的字,生字復現並激發閱讀興趣。在學生認讀《金木水火土》一課中的數字之後,拓展叢書中的《山村》和《數字歌》,鞏固認讀的數字。《口耳目》一課,讓學生認識「口」「耳」「目」這幾個字,拓展叢書中的《口耳目手足》和《人有兩個寶》,讓學生知道這些身體部位都能幹什麼。學習《日月水火》,學生第一次了解象形字,叢書中的《象形字》和《象形字兒歌》,讓學生加深對象形字的了解。《對韻歌》通過韻語的形式,讓學生識記生字,叢書中拓展了《聲律啟蒙(節選)》和《笠翁對韻(節選)》,學生能更好地運用韻語去識記生字。學生第一次學習寫字,叢書中的《執筆歌》幫助學生通過兒歌掌握正確的執筆方法,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二、單元教學目標
1.認識40個生字,會寫17個字和10個筆畫,認識田字格,了解漢字「從上到下」「先橫後豎」的筆順規則,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2.會用象形識字、看圖識字、韻語識字等多種識字方法識記生字,培養主動識字的興趣。
3.能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注意聽別人的話,對交流有興趣,大聲說,讓別人聽得見,感受交流的樂趣。
5.引導學生了解課外閱讀的方式,激發閱讀的興趣。
反思:學習識字方法,激發閱讀興趣。
『叄』 如何教一年級的學生認識生字
樓主你好!
一、課堂教學靈活多變
識字教學在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中尤為重要。以一年級上學期為例,不僅要求會識字160個,而且要求至少認識363個字。對於這樣的教學要求,如果繼續沿用傳統的教育模式,將很難完成。因此,我們必須充分利用課堂這個「陣地」,採用靈活多變的「戰術」,方能順利到達「目的地」。
(一)字圖結合,直觀形象。
一年級新教材,要求首先識記一定數量的字詞,再學習拼音。這對剛入學的孩子來講,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孩子們對抽象的字識記困難,但對字與圖相對應的識字,卻較為輕松。例如在教學象形字「目」時,先將畫著眼睛的圖展示給大家看,然後出示「目」字讓孩子們觀察,問:這幅圖與「目」字有何相似之處?馬上有孩子說:「把圖橫著看就是『目』字。」就這樣,孩子們輕松地記住了「目」的字形。又如,在教學《家》這首兒歌時,筆者將「白雲」、「魚兒」、「種子」、「小鳥」等詞語配上相應的畫面。剛一展示字圖結合,孩子們就異口同聲地讀出了詞語,比教者一字一詞的范讀效果好了許多。在以後的識字教學中,我們盡量將圖與字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直觀形象中輕松識字,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識字過程是枯燥無味的。如何製造歡快愉悅的氛圍讓孩子們識字呢?筆者認為:將游戲引入課堂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在教學一年級語文《上學了》一課中,讓孩子分角色表演「丁丁」、「冬冬」和「教師」的對話以及「丁丁」和「冬冬」的對話。結合教者指導,經過多組表演練習,孩子們在游戲中比較准確的認識了十二個生字。這在一年級新學期的第一次語文學習中是不易的。後來,隨著識字量的增加,我們又將「走出字謎宮」、「山頂奪旗」等有趣的游戲引入課堂。孩子們在歡快愉悅的氛圍中識字激情高漲,達到了預期教學目的。
(三)互助互學,加快識字。
學習是個互助的過程,對於一年級小學生來說更是如此。因此在教學中我們一直提倡互助互學。首先,將同桌的孩子作為一個最小的互助學習組,在學習中,他們可以互相討論、互相檢閱等。這樣既教育了孩子應該互相幫助,也潛移默化地教會他們合作學習的精神。其次,在平常的識字教學中,如孩子有不認識或遺忘的字詞,既可問同桌,又可下位請教同學或老師。只要學會洞高生字,不管採用什麼方法,都能得到稱贊。這一做法既加快了全班的識字過程,又讓孩子們學到了初識字的一種好方法:多向別人請教。
二、課外引導,興趣為主
課內識字是識字教學的主要途徑,但並不是唯一途徑。筆者認為,課堂外的識字往往更加豐富、更為重要,我們應該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課外識字,這也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體現。
(一)充分利用校園文化,引導孩子識字。
每個孩子都有一定的識字願望,只要我們積極引導,定會收到好效果。朋友講述這樣一件事:他與女兒上街,女兒邊走邊看,突然,女兒問道:「爸爸,什麼叫『有錢電話』?『無錢電話』?」朋友一看,不禁笑了,原來廣告牌上寫著「有線電話」、「無線電話」。聽了這件事後,筆者深受啟發:每個孩子都是好奇的,都有識字的願望,我們為什麼不能利用周圍的文化氛圍進行識字教育呢?於是,在一年級孩子入學的第一天,筆者就充分利用了「彭州市實驗小學」這個有深厚文化底蘊的育人場所,帶領孩子們參觀熟悉學校的同時,讓學生學會了「彭州市」「實驗小學」「雷鋒」「文明」等詞句。以後,在課余及空隙時間,孩子們又認識了校園內的名言,草坪上的標語……兩周之後,班上孩子的識字量增加了許多,孩子們識字的興趣也大大增加了。
(二)用故事激發孩子們的識字興趣。
在每天的日常教學中,筆者堅持用一定時間給孩子講故事。記得第一次講故事時,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可在最精彩的地方,突然停下來不講了。看著孩子們渴求的眼睛,筆者告訴他們:「後面的故事只有看了故事書才講得出來」,並說只有多認字,才能看故事書,才能講出精彩的故事。第二天,很多家長打電話來說:「老師,我的孩子原來只喜歡看電視,可是昨天竟然要我講故事,並教他認識上面的字,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現在,班上已經有一些孩子能看著故事書,簡單地講故事了,雖然結緩顫腔結巴巴,但卻可以看出,他們的識字的興趣很大,學習語文的熱情也越來越高漲。
(三)製作「識字袋」,鞏固識字成果。
孩子識的字多了,如不及時鞏固運用,會漸漸遺忘。因此,筆者在班上指導孩子製作了「識字袋」。將每天認識的字寫在一張紙卡上,裝進袋裡。每周將字卡拿出,認擾衫識上面的字。孩子在體會成功的同時又復習鞏固了所學生字。長此下去,「識字袋」漸漸重了,孩子們的識字量也逐漸增多了,知識更加豐富了。
新課程改革任重而道遠,作為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有責任對傳統的學習模式勇於探索、大膽改革,讓孩子們能在富於啟發性、具有開發性的氛圍里愉快、自主地學習。持之以恆,教者、學者都會有很大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