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淺談小學語文高年級段落教學
淺談小學語文高年級段落教學 小學 語文 高年級非常重視閱讀教學,在段落的把握上有一定的技巧可言,教學會學生正確處理段落的問題,就等於讓他們掌握了正確的閱讀方法。那麼,把握段落對於閱讀有什麼益處呢?
一、有利於把握篇章的主要內容
隨著小學生年齡的增長、閱讀經歷的豐富,小學高年級 語文 教材中所選取的文章,篇幅相對來說都長了許多。在教學中, 摒 棄「結構段」這根拐杖,而讓學生面對完整篇章去抽象概括文本的主要內容,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多學生在概括時把握不住重點,表達時本末倒置、揀了西瓜丟了芝麻的現象時有發生。
比如教學《唯一的聽眾》(人教版六年級上冊)一課時,讓學生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一學生說主要講了「我」原來拉小提琴很難聽,後來不斷地練習,終於敢在成百上千的觀眾面前演奏的事。這就很明顯地疏漏了文本中的重要角色——那位神情平靜、默默鼓勵我的老教授,因而文本所要表達的主旨 ——老教授愛護、鼓勵年輕人成才的美德更是無法得以領悟的。而藉助於「結構段」這一中介,就可以很好地引導學生把握文本的重點部分,從而很好地把握文本內涵。在初讀課文時,可引導學生針對課題質疑,課文中「唯一的聽眾」是誰?再讓學生找找文中的哪些段落是寫這位老教授的,主要寫了她做了什麼呢?從而讓學生領會到課文從第二自然段到第八自然段這么長的`篇幅可以歸為一個大段(當然我們不必向學生介紹專業概念「結構段」而用較通俗的「大段」這個詞代替),是文本的一個重點部分。把握了這個主體部分,再通過該段中描寫老教授言行的句子的品讀賞析,感受老教授愛護、鼓勵年輕人成才的美德。學生就能夠較全面較准確地抓住文本的主要內容:這篇課文主要講「我」在一位音樂教授真誠的、默默的幫助下,由沒有信心學會小提琴,到能夠在各種文藝晚會上位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的事。
二、有利於理解詞句的表達效果
《 語文 課程標准》降低了對段的教學的要求,不再要求學生分段,概括段落大意。而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如果撇開「段」這個媒介,讓學生通篇閱讀,僅著眼於詞句的圈畫、批註、感悟,往往會在全篇文章中上躥下跳,理解時思維跨越度大,出現無序、紊亂的現象。而段的有效劃分更有助於他們學習時快速、高效地抓住重點詞句,更好地理解詞句的表達效果。
比如《詹天佑》一課,教學時可先引導學生梳理好作者行文的脈絡,弄清楚文章按照先概括後具體的方法安排材料,全文可分為四個部分:先概括介紹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接著,通過當時的社會環境介紹反映詹天佑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重大意義;然後,按照工程進展的順序敘述詹天佑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過程;最後,寫京張鐵路提前兩年竣工及中外人民對詹天佑的懷念,點明事件的意義──有力地回擊了帝國主義者對中國人民的藐視和嘲笑。再引導學生聚焦詹天佑修築鐵路經過的部分,找出描寫人物言行、心理活動的語句進行品讀賞析、揣摩感悟,從而更好地理解了重點段落中重點詞句在表現詹天佑愛國情感的的作用。然後再讓學生回首閱讀文本的第二部分,引發思考:這部分不是敘寫詹天佑修築鐵路,而是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寫了當時的社會背景,是不是與主題無關,可以刪去嗎?讓學生整體感知這部分的重要性後,再引導抓住重點詞句:「阻撓」「要挾」「輕蔑」「能在南口以北修築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呢」進行激烈的思辨,學生就能在理解社會環境的惡劣更有助於表現詹天佑愛國熱情的同時,更進一步理解「阻撓」「要挾」「輕蔑」「能在南口以北修築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呢」等關鍵詞句的表達效果。因此,著眼段落,不是削弱了分析理解文章的關鍵詞句,而是更有利於理解關鍵詞句的表達效果。 三、學會邏輯分段,有利於提高習作謀篇布局能力
也許是理解上的偏差,鑒於《 語文 課程標准》提出:「想說什麼就寫什麼,想怎樣說就怎樣寫;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想怎樣寫就怎樣寫。大膽放手,不要怕不上規矩」,於是在寫作教學中就較少給學生過多的條條框框。可是,進入高年級來,翻開學生的習作本、日記本可以發現,好多學生在詞句的積累運用上更豐富、更生動,但就整篇作文來看,經常會出現令人啼笑皆非的現象:有的整篇作文四、五百字只有兩三段,除了開頭、結尾,中間都 糅 合在一起了;有的詳略明顯不當,能表達中心意思的部分輕描淡寫,寥寥幾筆,而與中心無關的卻洋洋灑灑,下筆千言;有的上下段嚴重脫節,缺乏內在的聯系;有的有了漂亮的鳳頭,沒有了有力的豹尾┉┉而這些問題的出現說明:學生作文中謀篇布局能力的薄弱,與閱讀教學中對段落的疏忽有很大的關系。閱讀中,我們經常跳過「段」這一中介,直接從長幅篇章中去尋找零星詞句,學生無法對篇章構建立體感,同時也不能理解掌握連句成段以及連段成篇的各種方法,比如啟承、層遞、轉折、因果等等,反映在作文中,結構的不完整、詳略的不得當、思維的不縝密、邏輯的不嚴謹也就不足為奇了。
因而筆者認為,要在作文中提高學生習作的能力,就應該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適當適量對學生進行段的訓練,教給一些劃分段落的基本方法:或按故事發展的順序,或按人物出場的順序及活動的場所,或按時間的變換、地點的遷移等等,引導學生提綱挈領,把握句、段、篇的意思以及他們之間的內在聯系。那麼在作文教學中,才可以談得上引導學生運用相應的方法編擬提綱、謀篇布局,再根據主題的表達凸顯重點段落、精心遣詞造句,這樣學生習作才會有的放矢,得心應手。
總之,段在文章中有著重要的特殊地位,我們不能無視它這座「橋梁」,直接由句及篇,或由篇摘句,而應該重視「段」這一文章構成單位,還原它應有的生命色彩,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閱讀習作水平。
[參考文獻]
[1] 鄭冬梅.淺談初中 語文 教學效率的提高[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08,(30)
B. 也談「小學語文該教什麼」
語文教什麼?語文該教語言和文字。我感覺表達交流是學語文的最基本的目的,也是生存的基本要求,所以我們語文課不管怎麼上應該培養孩子們的基本能力。教育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要讓孩子充滿夢想和激情,這比學到多少知識更為重要。有了憧憬和嚮往,人的心裡才會變得格外純凈,人的情感才會變得格外豐富,人才能熱愛閱讀,熱愛學習。 語文能力是長期讀書積淀而成的。只要我們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課標語),只要抓住「讀寫」這兩條線不放,即按照教語文的規律去做,誰都能把語文教好,誰的學生都會有好的語文素養.我覺得課上得是否有語文味,首先要看學生的興趣如何,只有對感興趣的東西,學生才會努力去實踐,去探索,去發現,才會有所得。古人講「開卷有益」,只要學生有收獲,便實現了語文的價值,老師們所做的引導,只是讓學生去發現一些更有價值的,更深一層的東西,這也應當建立在興趣的基礎上。不管學生的意願,過多的把老師的想法強加給學生,似乎不是明智的選擇。語文是學習一切知識的基礎,所以,課程再怎改,教法再怎麼變,字、詞、句、段、篇,這是基礎性東西,聽、說、讀、 寫,這是基本能力。
C. 如何教好小學高年級語文
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在於提高學生「正確地理解和應用祖國的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促進人的整體發展。而當今的語文教學都側重於理解,即瑣碎的分析文章,而造成目的的錯位,要求的越位,語言學習的不到位。所以,從實際出發,應把學習語文的力度移位到運用這個環節中,從運用中促進理解。而學會運用,就要重視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語言實踐活動中培養語感,學會學習,養成良好的語文習慣,掌握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新的語文教學大綱也強調了積累、運用,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學生必須在自己的語言實踐活動中,在與老師、同學,在與社會、家庭的語言交際中獲得真正的發展。
為了讓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在語文教學中靈活地運轉起來,我在以下方面作了嘗試:
一、靈活組織教學
傳統的語文教學一般是一篇接一篇課文教,受到薛法根老師「組塊教學」的啟發,我試著在中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淡化課文間的嚴格界限,採用「單元整體教學法」。每個單元的課文都是因為有著某些方面的共同點才組織到一塊的,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些共同點集中訓練語言。教學時,把一個單元看成一篇課文,從整體入手,先由學生自由讀通每篇課文,然後由學生初步讀懂自己所喜愛的課文內容,並有針對性的提出疑義,再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組織教學,進行詞語的組塊,句子的組塊,段落的組塊及寫法的組塊,讓學生在各種塊中同中求異,得到內化與積累。這樣,不僅提高了教學速度和效率,也提高了教師處理教材的自由度,減少了分析,注重了實踐,使學生的語言訓練得到充分的落實。
二、精心設計問題
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日本著名教學家齋藤喜博甚至認為,教師的提問是「教學的生命」。可見,「問」是何等的重要。但老師的提問是一門藝術,問題提得好,學生就想說、會說,也就達到了運用中理解的目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提好問題:首先問題要新穎,所謂「新穎」,就是要教師善於從新的角度進行提問,提出的問題要有新意,出乎學生意料,能促進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去尋求答案。比如我常預先設計或在教學中隨機捕捉一些爭議性和挑戰性的問題,讓他們辨個明白,爭個透徹。其次,問題要有容量。教師提出的問題要能給學生以自由發揮的餘地,能促使學生圍繞老師的問題多角度、多渠道、多層次地去解答。如一題多解、一題多練、一題多議等。在次基礎上設計問題要有啟發性。結合教學的重點難點,細致地指導學生「說什麼」,又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思維,明確「怎麼說」。
三、巧妙創設情景
教師根據文意創設情景,讓學生通過表演、演示等活動,入情入景地感悟、識記和品味語言,使情景的設置與語言的訓練有機結合,融為一體,達到了「寓教於樂,樂而不嬉」的目的。課堂上,我常隨意捕捉或有意設置一些情景讓學生在無意中學會運用語言。學完了《爬山虎的腳》,就讓學生用「我」的口氣對爬山虎的習性和特點作自我介紹。有一次課堂上,一隻小麻雀突然撞進了課堂,怎麼飛也飛不出去,這下,學生的眼光都隨著麻雀忽上忽下,忽做忽右地移動。於是,我也就停止上課,乾脆讓他們盡情地看。終於,麻雀在班級中逗留了五、六分鍾,飛出窗外。學生也都回過神來,我順勢就剛才麻雀怎麼飛進教室,如何在教室里飛的,又是怎樣飛出教室的以及同學們的表現、心情和對這件事的看法等作自由發表,發現平時不大講話的幾個學生也有了表達的慾望,課後還將一篇篇具體而生動的文章送到我的手裡。
四、營造輕松氛圍
鳥兒高飛,需要廣闊高遠的天空;學生展現自我,則需要自由寬松的氛圍。有關研究表明,學生的思維活動和情感參與緊密相連。當學生的情緒處於一個積極振奮的狀態時,學生的思維才不會壓抑,一個個奇思妙想,才會如泉噴涌。因此課堂上應給學生營造一種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據了解,美國的小學生上課不用排坐,不背手,而是圍者團團坐,相互交談,也沒有「不許做小動作」的批評。我有時也常採用這種小組形式的課堂教學,便於交流和討論,還能互相學習。另外,師生間平等融洽的關系是製造輕松氛圍的前提,讓學生感到課堂上的教師和學生是在共同學習。在課堂上,學生有時會再現一些奇特甚至有點荒誕的想法或回答,此時,教師應保護、鼓勵學生這種創新意識,切不可將其扼殺在萌芽狀態,從而培養學生有大膽能說的習慣,在自由言論中進行語言實踐。
五、擴大學科外延
語文學科的工具性決定了它是一門開放性的學科,自然的語文閱讀教學也是一種開放式的教學。實際上,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等,封閉起來,是學不好語言的。所以,語文學習,僅僅是在課堂上是不夠的,我試著把語文學習搬到校園、社會、大自然這個課堂內進行。基礎訓練「聽話、說話」中有一個當小導游的內容,在指導的基礎上,我帶領學生身臨其境,來到校園中,以導游的身份向同學們介紹我們的校園。不僅是對課文的實踐運用,還為習作訓練做下了良好的准備。
不管怎麼說,語文教學應走向運用和交際,這就需要我們加強學生自主的語言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真正體現「小學語文」的作用。
D. 小學語文高年級第二課時一般教什麼
小學語文高年級第一課時上:閱讀課文,讀中感悟(我的老師是這樣教我的,我六年級) 安全高年級語文教學,應該要根據學生、
E. 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方法
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要以分猛大析文章結構,
掌握讓宴文章寫作方法、特點、枝滑豎修辭運用等
為主,掌握字、詞為輔的原則。
F. 小學語文教什麼
《語文課程標准》從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五個方面規定了各個學段的教學目標和內容。
多數發達國家都將語言知識教學和聽、說、讀、寫能力培養作為語文課程的主要目標,並以此編制母語課程教學內容。
在此基礎上,《小學語文教學內容指要》編寫了小學語文各年級的教學內容。
這套叢書編寫了《漢語•閱讀》和《寫話•習作》兩個分冊,分為漢語、閱讀、寫話、寫作四個領域,對各個領域的教學內容進行了仔細的研究和梳理,然後條分縷析地選擇、羅列了各領域的具體內容。
《小學語文教學內容指要》主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是語文課「教什麼」;二是各個年級語文課「教什麼」;三是核心教學內容教到什麼程度。
接下來的幾天,我將根據《小學語文教學內容指要》,結合全國的統編教材,梳理每個年級統編教材的核心教學內容。
G. 小學語文課,主要學什麼
第一學段(1~2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願望。
2.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會寫。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4.努力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寫字姿勢正確,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5.學會漢語拼音。能讀准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准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6.學習獨立識字。能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學會用音序檢字法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
(二)閱讀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養成愛護圖書的習慣。
2.學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默讀。
3.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4.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
5.誦讀兒歌、兒童詩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6.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7.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
(三)寫話
1.對寫話有興趣,留心周圍事物,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
2.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學習清楚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3.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四)口語交際
1.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自己感興趣的情節。
4.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
5.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6.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五)綜合性學習
1.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結合課內外閱讀,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活動。結合活動,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
第二學段(3~4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左右,其中1600個左右會寫。
3.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會運用音序檢字法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詞典。
4.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
5.寫字姿勢正確,有良好的書寫習慣。
(二)閱讀
1. 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能藉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5.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6.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像,領悟詩文大意。
7.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了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
8.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
9.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圖書資料,樂於與同學交流。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
(三)習作
1.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願意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2.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
3.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交流。
4.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5.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根據表達的需要,正確使用冒號、引號等標點符號。
6.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四)口語交際
1.能用普通話交談。學會認真傾聽,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請教,就不同的意見與人商討。
2.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並能簡要轉述。
3.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講述故事力求具體生動。
(五)綜合性學習
1.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用書面或口頭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
第三學段(5~6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左右,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
2.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力求美觀,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優美。
4. 寫字姿勢正確,有良好的書寫習慣。
(二)閱讀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鍾不少於300字。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
3.能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體會其表達效果。
4.在閱讀中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5.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作品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課文的基本說明方法。
6.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體會頓號與逗號、分號與句號的不同用法。
7.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語調、韻律、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
8.擴展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
(三)習作
1.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
2.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3.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像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學寫常見應用文。
4.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根據表達需要,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5.習作要有一定速度。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四)口語交際
1.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
2.樂於參與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3.聽人說話認真耐心,能抓住要點,並能簡要轉述。
4.表達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
5.能根據對象和場合,稍作準備,作簡單的發言。
6.注意語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語言。
(五)綜合性學習
1.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2.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對所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學寫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
3.對自己身邊的、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或電視、電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組織討論、專題演講,學習辨別是非、善惡、美醜。
4.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
H. 小學語文怎麼教主要教些什麼
小學語文是個基礎.我覺得在教學中分階段: 第一階段:一二年級,主要是識字教學 第二階段,三四年級主要是在閱讀教學中,教給學生寫作文的方法.比如教學敘事課文,教給它們什麼是六要素;教學游記,教給他們寫游記的順序;教學寫人的課文,教給他們怎麼樣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等表現人物的內心,品格等. 第三階段: 到了五六年級,就是一些綜合性教學,主要是培養一些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了. 我曾經聽過語文的閱讀教學課,覺得不實用,花架子多,一節課下了,不知道學生都學了寫什麼?所以還是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叫給他們點有用的東西好. 教學本來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也許我的想法,不符合一節好課的要求,更不適合你的風格,但是,也非常希望能幫上你. 祝你工作順利!
I. 小學語文怎麼教,教什麼
教語文的方法有哪些?
第一、要讓學生做到是寫規范、工整。現在好多孩子的字寫得一塌糊塗,就是小學階段沒有重視書寫訓練的惡果。
第二、夯實基礎。拼音、字詞等等這些基礎知識要教學生學習自主積累。當前小學在這一塊特別重視。但我覺得有些學校有暴力訓練的傾向。學生抄寫生字詞反反復復,動輒就是五六遍甚至十來遍。而且多是老師強迫抄寫,不注意培養學生獨立自主識字的習慣。此外,還要指導學生閱讀適合的課外讀物,背誦適量的經典詩文。
第三、閱讀方法的指導。小學中高年級起就開始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這一點特別重要,老師要依據課標要求和單元目標指導學生自己閱讀、圈畫、思考、發現、生成、交流、分享。萬萬不可簡單地照搬現成的答案。而且每單元要指導學生精讀一篇,學習方法,然後運用所學方法自讀學習其餘課文,以便鞏固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