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八上語文第七課比喻句是什麼意思

八上語文第七課比喻句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3-05-26 01:55:52

⑴ 8上人教語文重點文言文句子翻譯

答謝中書書重點句子:1.山、水美麗的景色,自古以來文人雅士都在贊嘆的
2.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
3.夕陽快要落下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
4.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

記承天寺夜遊重點句子:1.想到沒有人可以和我共同交談(游樂或賞月)的人,於是我就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 2.我們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月光照在院子里,像水一樣清明澄澈,水中水藻、荇菜交錯相橫,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
3.只不過缺少像我們倆這樣的閑人罷了。
觀潮重點句子:1.當潮遠遠地從海口湧起的時候,幾乎像一條(橫畫的)銀白色的線
2.就看見湖水像玉砌的城牆和白雪覆蓋的山嶺潮水連天涌來,聲音大得像雷霆萬鈞。 3.幾百個善於泅水的吳地健兒,披散著頭發,身上畫著花紋,手裡寬戚拿著十米長的大彩旗。乎滑爭相奮力迎著潮水逆流而上,在萬仞高的巨浪中沉浮,翻騰著身子變換盡各種姿態,但是旗尾一點也沒有被水沾濕,憑借這種表演來誇贊自己高超的技能。 (重中之重!!!)
4.但租用看棚的人還是非常多,中間即使是僅容一個座位的空地也不容易擁有
主要內容:本文作者以十分精練,簡潔的語言,寫出了錢塘江潮的雄偉景象、水軍演習的宏大場面、吳中健兒高超的游泳技術和慎頃陵觀潮的盛況
湖心亭看雪1.下了三天大雪,湖中遊人全無,連鳥聲也都聽不見了
2.只有西湖長堤一道淡淡的痕跡,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點,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葉,船上的人像兩三粒小小的芥子,唯此而已
3.我走上自己船的時候,替我駕船的人喃喃自語地說:「不要說先生痴,還有像你一樣痴的人。」
4.湖中哪能還有這樣賞雪的痴情人!」拉著我一同喝酒。我盡力喝了三大杯就告別。

⑵ 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七課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我整理的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七課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七課教案1

課文內容分析:

如坦旁本文是一篇人物傳記,節選自奧地利作家茨威格《三作家》中的《托爾斯泰》,傳主是享有世界聲譽的俄羅斯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文章猶如一幅列夫·托爾斯泰的「肖像畫」,作者不僅用精彩的語言為我們展現了托爾斯泰獨特的外貌特徵,更為我們揭示了托爾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為我們了解、走近托爾斯泰打開了一扇窗口。

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已經閱讀過較多寫人散文,具備閱讀寫人散文的基礎,知道要以事寫人,要寫出人物的性格特點,要融入作者的情感等,但對於傳記類作品接觸不多,也不深入,特別是對於傳記的特點,比如內容真實、事件典型、注重細節、適度想像等,還知之甚少。而且,本文是一篇典型的外國文學作品,打上了作者的風格烙印,在構思、語言等方面均與學生既有的閱讀經驗形成較大反差,在閱讀時會帶來一定的困擾和挑戰。

教學目標:

1.把握傳主獨特的外貌特徵。

2.理清文章思路,學習先抑後揚的寫作手法。

3.揣摩精彩的語言,品味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4.理解作者在描寫中穿插的議論和評價,走進托爾斯泰的精神世界。

教學重點:

1.學習先抑後揚的寫法。

2.揣摩、品味語言,賞析比喻、誇張修辭的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在描寫時穿插的議論和評價性語言,進而理解托爾斯泰的精神世界。

教學創意:

因文識人,因人析文;緊扣文本,賞析借鑒;合作發現,自主建構。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生好奇之心

(一)在世界文學,有兩位文學家因為文學成就巨大而被中國讀者尊稱為「翁」,其中一位是「莎翁」——莎士比亞,同學們知道另外一位是誰嗎?

學生回答。明確:「托翁」——列夫·托爾斯泰

(二)對於托爾斯泰的生平及文學成就,同學們有多少了解?

學生交流課前預習所搜集的關於托爾斯泰的資料。

教師補充:托爾斯泰貴族出身,世襲伯爵;托爾斯泰受到歐洲啟蒙思想的影響,以自己的方式嘗試改革俄國社會,盡可能維護農民利益;托爾斯泰對哲學、宗教、倫理道德問題進行過深入研究,最終促成了自己世界觀的轉變,富有平民思想;堅持從事體力勞動,力圖按照農民方式生活;托爾斯泰晚年時期放棄所有財產,棄家出走,最終病逝於一個偏僻的火車站;托爾斯泰的文學成就主要表現在《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這三部長篇小說上面,他是世界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之一,列寧稱他是「俄國革命的鏡子」。

(三)設疑:托爾斯泰到底應該長成什麼樣子才和他的身份與地位相稱?這可能是同學們都很感興趣的問題。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節選自奧地利作家茨威格所撰寫的人物傳記《托爾斯泰》的部分章節,去近距離觀察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這一環節的主要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不做過多要求,主要由學生言其所知所想,為下面的學習作心理鋪墊。)

信鎮二、自讀課文,識傳主之形渣橡

(一)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文章是從那些方面描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的?

(二)小組內交流。

(三)班級內交流。

明確:文章分別從須發、面部輪廓、面部表情、眼睛等方面描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本環節旨在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整體把握,歸納概況,抓住要點。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慣用做批註的方法對相應文段進行要點概括。)

(四)試著用「托爾斯泰是一個的人」句式概括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

示例:須發濃密,面部粗鄙,表情蒙昧陰沉,目光犀利等。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這是在上一環節基礎上的深入,主要是為了抓住人物外貌特徵,教師要指導學生用抓關鍵性形容詞的方法准確把握。同時,教師要適時板書,為下一步學習做鋪墊。)

三、對比分析,賞構思之奇

(一)引導學生發現、思考:從感情色彩的角度分析,寫托爾斯泰其他面部特徵與寫眼睛特徵的詞語各有什麼不同?

明確:前者屬於貶義詞系列,用語「刻薄」;後者屬於褒義詞系列,極盡贊美。

(二)引導學生再思考:先貶抑再贊美,從寫作手法來看是什麼寫作手法,有什麼作用?

明確:使全文形成一種巨大的反差,突出眼睛和目光的特點,帶給讀者強烈的震撼和深刻的印象。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學習先抑後揚的寫作手法是本課的一個學習重點,但不能由教師生硬拋出,而要找到一個較好的切入點——詞語的感情色彩。)

(三)除了先抑後揚,文章為了表現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還使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

討論明確:側面描寫(第5段),通過寫來訪者者的心理落差,側面表現托爾斯泰面目醜陋。

四、板書設計

須發:濃密

面部:失調、崎嶇、平庸、粗鄙抑

表情:蒙昧陰沉、抑鬱寡歡、醜陋可憎

目光:犀利、深邃揚

第二課時

一、設疑導入

作為一篇重在寫人物外貌的作品,它與同學們閱讀過的作品有什麼不同,帶給同學們什麼樣的閱讀體驗?(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此處設疑主要在於引導學生從作品內容逐漸深入到語言賞析,從而突破另一個教學重點。)

二、瀏覽課文,自主發現

明確:多角度描寫;大量運用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在描寫時,作者加進了大量評價性語言。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引導學生從語言的角度發現和分析本文的語言特點。學生可能有多種回答,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平時的閱讀和作文經驗,特別是在修辭手法的運用和議論性語言兩方面進行對比,突出本文語言特點。)

三、再讀課文,品語言之美

(一)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誇張句,賞析其表達效果。

示例1:「托爾斯泰這對眼睛裡有一百隻眼珠。」運用誇張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托爾斯泰能把萬事萬物盡收眼底的觀察力以及內心世界的豐富和充沛。

示例2:「它像槍彈穿透了偽裝的甲胄,它像金剛刀切開了玻璃。」運用誇張和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托爾斯泰目光的敏銳、犀利表現得生動形象。

明確:運用比喻和誇張的修辭手法,既表現出了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又能夠引起讀者的聯想和想像。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本環節主要在於引導學生深入品味語言之美。學生對那些一望而知的誇張、比喻句及其表達效果可能得心應手,但對於寫眼睛部分的則可能存在表面化的膚淺理解,教師要重點引導。)

(二)找出文中的議論句,分析其作用。

示例:「作為一個始終具有善於觀察並能看透事物本質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樣東西,那就是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幸福」。托爾斯泰看透了暴政、丑惡、虛偽和苦難,也看清了造成人間種種罪惡的原因,並盡畢生全力去改變它,但總是事與願違,給自己帶來巨大痛苦。

明確:議論性的評價語對於揭示托爾斯泰的精神世界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點到為止,卻又一語中的。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這一環節和內容是本課的難點所在。走進托爾斯泰的精神世界,不能脫離文本空洞抽象地概括,而應抓住關鍵句,適當結合人物生平加以分析。)

四、總結梳理

學生梳理本課所學,總結歸納。

示例:第一,抓住人物特徵進行描寫。第二,先抑後揚的寫作手法。第三,巧用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凸顯人物外貌特點。第四,精當的議論,畫龍點睛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一課一得,把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落實到每一堂課、每一篇文章中去。)

八年級語文學習方法

首先要培養濃厚的興趣。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這也就說明了學習一定要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有興趣去學習,是學好的根本,學習語文也一樣。只要有了學習語文的興趣,才會發覺其中的樂趣,發現了學習的樂趣,才有助於我們去持之以恆地學習語文,沒有持之以恆的精神,根本學不好語文。有的同學認為語文很無聊,要背記的東西太多,所以根本不想去學,成績當然也就上不去,所以,興趣對學習來說是很重要的。

其次,學習語文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長期的積累才能使語文學得更好。積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閱讀與背誦,當我們空閑的時候,讀一讀好的書籍或文章不僅能豐富知識,還能陶冶你的性情。不過,不能只是讀,還要思考,我們應准備一個記錄與摘抄的本子,在閱讀的過程中將遇到的好的句子抄下來,並不時地看看,讓它們變為自己的東西,當遇到疑點難點時,也要記下來,與旁人討論,聽取別人的看法。這樣才會有所長進,水平才會提高。

八年級語文學習技巧

(1)了解。看課文、看注釋、看課後的「思考與練習」,看單元知識和訓練,了解了這些信息後,對單篇課文和整個單元就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了解。

(2)查相關的背景知識和掃除文字障礙。

(3)獨立思考。重要的是根據提示、文章、練習題進行思考。如提示的內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題的.概括、層次的劃分、段意的歸納、句子的理解、寫作特色的分析等問題能否解決,課後習題能否回答。那些基礎知識扎實、自學習慣好、自學能力強、有鑽研精神的同學,在「思考」方面要適當地自我要求高一些。

(4)批註。就是在不懂的地方標上符號。如不懂之處用「?」,重點之處用「※」,課前自學批的字,最好用鉛筆,聽課後批的字可用鋼筆寫,以免時間一久,將自己的見解和老師的觀點搞混了。

(5)質疑。就是對文章的見解、修辭手法、表達方法等提出疑問,這是成為一個批判型學習者的第一步,學生只有成為一個批判型學習者,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例如在《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古典小說中有許多將對將的單獨拼殺,同學們就應該想一想這可能嗎?如果不可能,作者又為什麼這么寫?

(6)記錄。就是做好讀書筆記。

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七課教案2

【教學構想】

本文屬於學者型散文,其知識含量的豐富,思維方式的獨特體現著智慧的魅力,鄂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全集第七課《海思》。

文章通過對海的博大、壯闊的描述,引出有關海的種種聯想,進而引出海與人類的關系,作者縱情贊揚了海的壯闊之美,讓我們感受人類在大海面前的渺小。從作者深邃的思考中,我們懂得了大海是人類生命的搖籃,是人類文明的搖籃,是^類心靈的家園。

本文的教學應注重以下三點:

首先,弄清文本的基本內容,學會編寫閱讀提要是學習本文的主要任務。

其次,在文學欣賞上,不要忽視語言的魅力。本文寫景語言生動形象,在聯想與想像中不失磅礴的氣勢。如何讓學生深切地體會到這些美旬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朗讀。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用朗讀激發學生深人理解文本的內涵也是本文教學的重點。

第三,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應著力引導學生探究作者由眼前的海而產生的聯想與沉思。海思的「思」是全文的核心,「思」的引發,「思」的方向,「思」的廣度,「思」的深度,處處體現著作者的智慧。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關注作者的獨特思路,研究這種奇特的聯想中闡發的主題,探討作者思想的深度。這是本文教學的重點,也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理清文章結構,學會用自己的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2.理解作者由海而產生的獨特的聯想和深邃的思考。

3.體會文中富有哲理的語言。

4.探究作者思想的廣度和深度。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編寫閱讀提要。品讀語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作者思維的廣度和深度。

[教學安排]兩課時

1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學會編寫閱讀提要。

2正確、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品讀富有哲理的語言。

4關注作者獨特的行文思路。

5拓展挖掘,歸納提高寫作水平的方法。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課件展示幾組海水翻騰的畫面,引導學生展開聯想,談自己的感受。

(借用圖片這一直觀教學用具,能使學生很輕松地進入學習境界,激發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興趣。讓學生展開想像,喚起學生對課文中所描繪景象的主動體驗。)

2、教師小結,引入文本。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准字音,疏通生字、生詞。

2、再讀課文,梳理文章結構層次,初中二年級語文教案《鄂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全集第七課《海思》》。

在學生仔細閱讀課文之後,要求他們著重思考幾個問題:

①文中有哪些句子自然完成了內容間的轉換?

②作者眼前的海是怎樣的?作者心中的海是怎樣的?

③作者圍繞海所做的思考是為了表達什麼感情?

學情預測:在回答這三個問題的時候,過渡句的選擇可能會比較容易,但對「眼前的海」和「心中的海」的對比理解可能會有些困難,教師應該作適當的指導。

學情反饋:關於第一個問題,學生能夠從第3自然段找到句子「被織進一張藍色的大網中」,「這種可見而不可觸的蔚藍色,似有似無,給人一種遐想,一種飄渺,一種思想的馳騁」,從而弄清作者由眼前的大海過渡到寫心中的大海。

對於第二個問題「作者心中的海是怎樣的?」學生的回答有時會偏離文本的內容,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明確作者聯想的觸發點——「海的深和廣」以及乘船返回,在海浪的搖動中產生新的思考。這樣,才有利於學生明白作者心中的海的形象。

對於作者情感的把握,教師應依據文本內容作適當提示,如引導學生看議論抒情句,讓學生全面把握作者愛海的博大精深,愛海的包容一切,愛海給人類心靈的慰藉。

(這三個問題的設計由表及裡,從理清文本結構入手,盡量激發學生自己歸納總結的意識,基礎的內容弄清楚了,再去探究作者的情感就不會使學生泛泛而談。)

全班交流各自編寫的閱讀提要,並要求學生進行板書設計。

學情反饋:實踐證明,這一過程的設計,既發揮了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又能檢驗他們對文章內容的把握程度。

三、細品文本。

品讀課文第2自然段,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作者「眼前的大海」,並設計朗讀方案。

學情預測:學生的回答可能會架空,教師要提出明確細致的要求,比如:這里寫的是什麼內容?從哪個角度寫的?用了什麼修辭方法才達到了這樣的效果?哪個詞用得最好?用細化的問題幫助學生將朗讀設計落到實處。

學情反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明確細致的要求,確實能夠讓學生走進課文。如果能配以音樂朗讀,教學效果會更好。

(這一過程的設計既完成了對課文內容的熟悉,又鍛煉了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還讓學生通過品味朗讀深入探究描寫海的壯麗圖景所用的方法,激發學生對課文深入的理解。)

四、自主研讀

選擇文章中富於哲理的句子或含蓄的句子進行品評,在深入探尋句子含義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對文章主題的理解。

學情預測:學生可能對「於是,我明凈的心頭又湧上一汪藍色的沉思」「海啊,你在我的心裡」這兩個句子難以理解,教師要在此作適當點撥。

五、積累佳詞美句

朗讀自己喜歡的句子和段落。

⑶ 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第7課《列夫·托爾斯泰》課文原文及教案

【 #教案# 導語】列夫·托爾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長像平平,卻有一雙銳利異常、能夠洞察世事的眼睛。現在,就讓我們跟隨作者,去凝視托爾斯泰的眼睛,並由此進入他那深邃而豐富的內心世界。 准備了以下內容,供大家參考!

課文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臉龐,植被多於空地,濃密的鬍髭使人難以看清他的內心世界。長髯覆蓋了兩頰,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皺似樹皮的黝黑臉膛,一根根迎風飄動,頗有長者風度。寬約一指的眉毛像糾纏不清的樹根,朝上倒豎。一綹綹灰白的鬈發像泡沫一樣堆在額頭上。不管從哪個角度看,你都能見到熱帶森林般茂密的須發。像米開朗琪羅畫的摩西一樣,托爾斯泰給人留下的難忘形象,來源於他那天父般的猶如捲起的滔滔白浪的大鬍子。

人們無不試圖用自己的想像除去他那蓋著面孔的頭發,修剪瘋長的胡須,以他年輕時颳去胡須的肖像作為參照,希望用魔法變出一張光潔的臉。——這是引向內心扒肢世界的路標。這樣一來,我們不免開始畏縮起來。因為,無可否認的是,這個出身於名門望族的男子長相粗劣,生就一張田野村夫的臉孔。天才的靈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天才靈魂的工作間,比起吉爾吉斯人搭建的皮帳篷來好不了多少。小屋粗製濫造,出自一個農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臘的能工巧匠建造起來的。架在小窗上方的橫梁——小眼睛上方的額頭,倒像是用刀胡亂劈成的樹柴。皮膚藏污納垢,缺少光澤,就像用枝條紮成的村舍外牆那樣粗糙,在四方臉中間,我們見到的是一隻寬寬的、兩孔朝天的獅子鼻,彷彿被人拳頭打塌了的樣子。在亂蓬蓬的頭發後面,怎麼也遮不住那對難看的招風耳。凹陷的臉頰中間生著兩片厚厚的嘴唇。留給人的總印象是失調、崎嶇、平庸,甚至粗鄙。

這副勞動者的憂郁面孔上籠罩著消沉的陰影.滯留著愚鈍和壓抑:在他臉上找不到一點奮發向上的靈氣,找不培型到精神光彩,找不到陀斯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間那種像大理石穹頂一樣緩緩隆起的非凡器宇。他的面容沒有一點光彩可言。誰不承認這一點誰就沒有講真話。無疑,這張臉平淡無奇,障礙重重,沒法彌補,不是傳播智慧的廟堂,而是禁錮思想的囚牢;這張臉蒙昧陰沉,鬱郁寡歡,醜陋可憎。從青年時代起,托爾斯泰就深深意識到自己這副嘴臉是不討人喜歡的。他說,他討厭任何對他長相所抱有的幻想。「像我這么個生著寬鼻子、厚嘴唇、灰色小眼睛的人,難道還能找到幸福嗎?」正因為如此,他不久就任憑須發長得滿臉都是,把自己的嘴唇隱藏在黑貂皮面具般的胡須里,直到年紀大了以後鬍子才變成白色,因而顯出幾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後十年,他臉上籠罩的厚厚一層陰雲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這塊悲涼之地解凍。

永遠流浪的天才靈魂,竟然在一個土頭土腦的俄國人身上找到了簡陋歸宿,從這個人身上看不出有任何精神的東西,缺乏詩人、幻想者和創造者的氣質。從少年到青壯年,甚至到老年,托爾斯泰一直都是長相平平,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來。對他來說,穿這件大衣,還是那件大衣,戴這頂帽子,還是那頂帽子配此猜,都沒什麼不合適。一個人長著這么一張在俄羅斯隨處可見的臉,既有可能在台上主持大臣會議,也有可能在酒肆同一幫酒徒鬼混;既有可能在市場上賣麵包,也有可能披著大主教的法衣,舉起十字架從跪地的教徒的頭上掠過。帶著這么一張臉,你不管從事什麼職業,不管穿什麼服飾,也不管在俄國什麼地方,都不會有一種鶴立雞群、引人注目的可能。托爾斯泰做學生的時候,可能屬於同齡人的混合體;當軍官的時候.沒法把他從戰友裡面分辨出來;而恢復鄉間生活以後,他的樣子和往常出現在舞台上的鄉紳角色再吻合不過了。要是你看到一張他趕著馬車外出的照片,還有個白鬍子隨從與他並排坐著,你也許要動腦筋想上好一陣,才能判斷手握韁繩的是馬車夫,坐在一旁的是伯爵。再看另一張照片,是他在同一些農民交談。你假如不明真相,根本就猜不出坐在老農中間的列夫是個有地位有錢財的人,他的門第和身份大大不同於格里高、伊凡、伊利亞、彼得等在場的所有人。他的面相完全沒有特徵,完全屬於普通的俄羅斯人,因此,我們得把他稱為普通人,而且此刻會產生這么一種感覺,即天才沒有任何特殊的長相,而是一般人的總體現。所以說,托爾斯泰並沒有自己獨特的面相,他擁有一張俄國普通大眾的臉,因為他與全體俄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

因此,那些第一次見到他的人,一開始都無一例外地感到失望。他們有的坐火車旅行漫長的路程,有的從圖拉駕車趕來,在客廳里正襟危坐地等待這位大師的接見。他們早就形成了對他的主觀概念,希望從他身上找見威嚴非凡的東西,希望看到一個貌似天父的美髯公,集尊貴、軒昂、偉岸、天才於一身。在即將親眼見到大活人之前,他們對自己所想像的這位文壇泰斗形象頷首低眉,敬重有加,內心的期望擴大到誠惶誠恐的地步。門終於開了,進來的卻是一個矮小敦實的人,由於步子輕快,連鬍子都跟著抖動不停。他剛進門,差不多就一路小跑而來,然後突然收住腳步,望著一位驚呆了的來客友好地微笑。他帶著輕松愉快的口氣,又迅速又隨便地講著表示歡迎的話語,同時主動向客人伸出手來。來訪者一邊與他握手,一邊深感疑惑和驚訝。什麼?就這么個侏儒!這么個小巧玲瓏的傢伙,難道真的是列夫·尼克拉耶維奇·托爾斯泰嗎?這位客人不無尷尬地抬起眼皮直勾勾地打量著主人的臉。

突然,客人驚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見面前的小個子那對濃似灌木叢的眉毛下面,一對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雖然每個見過托爾斯泰的人都談過這種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圖片都沒法加以反映。這道目光就像一把成鋥亮的鋼刀刺了過來,又穩又准,擊中要害。令你無法動彈,無法躲避。彷彿被催眠術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這種目光的探尋,任何掩飾都抵擋不住。它像槍彈穿透了偽裝的甲胄,它像金剛刀切開了玻璃。在這種入木三分的審視之下,誰都沒法遮遮掩掩。——對此,屠格涅夫和高爾基等上百個人都作過無可置疑的描述。

這種穿透心靈的審視儀僅持續了一秒鍾,接著便刀劍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與和藹的笑容。雖然嘴角緊閉,沒有變化,但那對眼睛卻能滿含粲然笑意,猶如神奇的星光。而在優美動人的音樂影響下,它們可以像村婦那樣熱淚漣漣。精神上感到滿足自在時,它們可以閃閃發光,轉眼又因憂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陰雲,頓生凄涼,顯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測。它們可以變得冷酷銳利,可以像手術刀、像x射線那樣揭開隱藏的秘密,不一會兒意趣盎然地湧出好奇的神色。這是出現人類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對眼睛。可以抒發各種各樣的感情。高爾基對它們恰如其分的描述,說出了我們的心裡話:「托爾斯泰這對眼睛裡有一百隻眼珠。」

虧得有這么一對眼睛,托爾斯泰的臉上於是透出一股才氣來。此人所具有的天賦統統集中在他的眼睛裡,就像俊美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的豐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間一樣。托爾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鬍子、眉毛、頭發,都不過是用以包裝、保護這對閃光的珠寶的甲殼而已,這對珠寶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間的物質吸進去,然後向我們這個時代放射出精確無誤的頻波。再小的事物,藉助這對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隻獵鷹從高空朝一隻膽怯的耗子俯沖下來,這對眼睛不會放過微不足道的細節,同樣也能全面揭示廣袤無垠的宇宙。它們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處,同樣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燈光射進最陰暗的靈魂深處。這一對爍爍發光的晶體具有足夠的熱量和純度,能夠忘我地注視上帝;有足夠的勇氣注視摧毀一切的虛無,這種虛無猶如蛇發女怪那樣,看到她的人就會變成石頭。在這對眼睛看來,沒有辦不到的事情,除非讓它們陷入無所事事的白日夢中,在優雅而快活的夢境里默默無聲地享樂。眼皮剛一睜開,這對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無情地追尋起獵物來。它們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虛假的偽裝扯掉,把淺薄的信條撕爛。每件事物都逃不過這一對眼睛,都要露出赤**的真相來。當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轉而對准它們的主人時是十分可怕的,因為鋒刃無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窩。

具有這種犀利眼光,能夠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個世界及其知識財富。作為一個始終具有善於觀察並能看透事物本質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樣東西,那就是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教案

課文內容分析:

本文是一篇人物傳記,節選自奧地利作家茨威格《三作家》中的《托爾斯泰》,傳主是享有世界聲譽的俄羅斯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文章猶如一幅列夫·托爾斯泰的「肖像畫」,作者不僅用精彩的語言為我們展現了托爾斯泰獨特的外貌特徵,更為我們揭示了托爾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為我們了解、走近托爾斯泰打開了一扇窗口。

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已經閱讀過較多寫人散文,具備閱讀寫人散文的基礎,知道要以事寫人,要寫出人物的性格特點,要融入作者的情感等,但對於傳記類作品接觸不多,也不深入,特別是對於傳記的特點,比如內容真實、事件典型、注重細節、適度想像等,還知之甚少。而且,本文是一篇典型的外國文學作品,打上了作者的風格烙印,在構思、語言等方面均與學生既有的閱讀經驗形成較大反差,在閱讀時會帶來一定的困擾和挑戰。

教學目標:

1.把握傳主獨特的外貌特徵。

2.理清文章思路,學習先抑後揚的寫作手法。

3.揣摩精彩的語言,品味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4.理解作者在描寫中穿插的議論和評價,走進托爾斯泰的精神世界。

教學重點:

1.學習先抑後揚的寫法。

2.揣摩、品味語言,賞析比喻、誇張修辭的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在描寫時穿插的議論和評價性語言,進而理解托爾斯泰的精神世界。

教學創意:

因文識人,因人析文;緊扣文本,賞析借鑒;合作發現,自主建構。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生好奇之心

(一)在世界文學,有兩位文學家因為文學成就巨大而被中國讀者尊稱為「翁」,其中一位是「莎翁」——莎士比亞,同學們知道另外一位是誰嗎?

學生回答。明確:「托翁」——列夫·托爾斯泰

(二)對於托爾斯泰的生平及文學成就,同學們有多少了解?

學生交流課前預習所搜集的關於托爾斯泰的資料。

教師補充:托爾斯泰貴族出身,世襲伯爵;托爾斯泰受到歐洲啟蒙思想的影響,以自己的方式嘗試改革俄國社會,盡可能維護農民利益;托爾斯泰對哲學、宗教、倫理道德問題進行過深入研究,最終促成了自己世界觀的轉變,富有平民思想;堅持從事體力勞動,力圖按照農民方式生活;托爾斯泰晚年時期放棄所有財產,棄家出走,最終病逝於一個偏僻的火車站;托爾斯泰的文學成就主要表現在《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這三部長篇小說上面,他是世界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之一,列寧稱他是「俄國革命的鏡子」。

(三)設疑:托爾斯泰到底應該長成什麼樣子才和他的身份與地位相稱?這可能是同學們都很感興趣的問題。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節選自奧地利作家茨威格所撰寫的人物傳記《托爾斯泰》的部分章節,去近距離觀察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這一環節的主要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不做過多要求,主要由學生言其所知所想,為下面的學習作心理鋪墊。)

二、自讀課文,識傳主之形

(一)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文章是從那些方面描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的?

(二)小組內交流。

(三)班級內交流。

明確:文章分別從須發、面部輪廓、面部表情、眼睛等方面描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本環節旨在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整體把握,歸納概況,抓住要點。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慣用做批註的方法對相應文段進行要點概括。)

(四)試著用「托爾斯泰是一個的人」句式概括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

示例:須發濃密,面部粗鄙,表情蒙昧陰沉,目光犀利等。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這是在上一環節基礎上的深入,主要是為了抓住人物外貌特徵,教師要指導學生用抓關鍵性形容詞的方法准確把握。同時,教師要適時板書,為下一步學習做鋪墊。)

三、對比分析,賞構思之奇

(一)引導學生發現、思考:從感情色彩的角度分析,寫托爾斯泰其他面部特徵與寫眼睛特徵的詞語各有什麼不同?

明確:前者屬於貶義詞系列,用語「刻薄」;後者屬於褒義詞系列,極盡贊美。

(二)引導學生再思考:先貶抑再贊美,從寫作手法來看是什麼寫作手法,有什麼作用?

明確:使全文形成一種巨大的反差,突出眼睛和目光的特點,帶給讀者強烈的震撼和深刻的印象。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學習先抑後揚的寫作手法是本課的一個學習重點,但不能由教師生硬拋出,而要找到一個較好的切入點——詞語的感情色彩。)

(三)除了先抑後揚,文章為了表現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還使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

討論明確:側面描寫(第5段),通過寫來訪者者的心理落差,側面表現托爾斯泰面目醜陋。

四、板書設計

須發:濃密

面部:失調、崎嶇、平庸、粗鄙抑

表情:蒙昧陰沉、抑鬱寡歡、醜陋可憎

目光:犀利、深邃揚

第二課時

一、設疑導入

作為一篇重在寫人物外貌的作品,它與同學們閱讀過的作品有什麼不同,帶給同學們什麼樣的閱讀體驗?(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此處設疑主要在於引導學生從作品內容逐漸深入到語言賞析,從而突破另一個教學重點。)

二、瀏覽課文,自主發現

明確:多角度描寫;大量運用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在描寫時,作者加進了大量評價性語言。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引導學生從語言的角度發現和分析本文的語言特點。學生可能有多種回答,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平時的閱讀和作文經驗,特別是在修辭手法的運用和議論性語言兩方面進行對比,突出本文語言特點。)

三、再讀課文,品語言之美

(一)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誇張句,賞析其表達效果。

示例1:「托爾斯泰這對眼睛裡有一百隻眼珠。」運用誇張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托爾斯泰能把萬事萬物盡收眼底的觀察力以及內心世界的豐富和充沛。

示例2:「它像槍彈穿透了偽裝的甲胄,它像金剛刀切開了玻璃。」運用誇張和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托爾斯泰目光的敏銳、犀利表現得生動形象。

明確:運用比喻和誇張的修辭手法,既表現出了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又能夠引起讀者的聯想和想像。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本環節主要在於引導學生深入品味語言之美。學生對那些一望而知的誇張、比喻句及其表達效果可能得心應手,但對於寫眼睛部分的則可能存在表面化的膚淺理解,教師要重點引導。)

(二)找出文中的議論句,分析其作用。

示例:「作為一個始終具有善於觀察並能看透事物本質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樣東西,那就是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幸福」。托爾斯泰看透了*、丑惡、虛偽和苦難,也看清了造成人間種種罪惡的原因,並盡畢生全力去改變它,但總是事與願違,給自己帶來巨大痛苦。

明確:議論性的評價語對於揭示托爾斯泰的精神世界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點到為止,卻又一語中的。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這一環節和內容是本課的難點所在。走進托爾斯泰的精神世界,不能脫離文本空洞抽象地概括,而應抓住關鍵句,適當結合人物生平加以分析。)

四、總結梳理

學生梳理本課所學,總結歸納。

示例:第一,抓住人物特徵進行描寫。第二,先抑後揚的寫作手法。第三,巧用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凸顯人物外貌特點。第四,精當的議論,畫龍點睛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一課一得,把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落實到每一堂課、每一篇文章中去。)

文章賞析

《列夫·托爾斯泰》是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傳記作品《三作家》(卡薩諾瓦,司湯達,托爾斯泰)中可以獨立成篇的一節。作者用他力透紙背而又妙趣橫生的筆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大文豪托爾斯泰的「肖像畫」,揭示出托爾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文章前半部分著力刻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突出了兩個方面的特點,一是托爾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醜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樣,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來。寫他長相平庸既是對他外貌作真實的刻畫,也是為了說明他是俄國人民大眾的普通一員,與全體俄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聯系全文看,我們仍能感到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處:寫他平庸甚至醜陋的外表,正是用來反襯他靈魂的高貴,反襯他的眼睛精美絕倫——作者已一語道破,「托爾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鬍子、眉毛、頭發,都不過是用以包裝、保護這對閃耀的珠寶的甲殼而已」。

全文既對托爾斯泰的「形」「神」作了獨到細致的刻畫,同時也在字里行間滲透著作者對托爾斯泰的崇敬贊美之情。這樣,前半部分的描寫非但沒有損害托爾斯泰在讀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輔相成的藝術效果,相互襯托,使托爾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給人留下強烈的印象。本文是用文字給人畫肖像畫,運筆在方寸之間,卻洋洋灑灑,數千百言。在不算短小的篇幅里,作者又並非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點,大肆鋪排,有時,某一局部,數十句、數百言精雕細刻,給讀者留下深刻強烈的印象。再有比喻、誇張的大量運用,把我們帶進無窮想像的空間,讓我們盡情玩味其情趣,揣摩其含義。比喻不是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肖;誇張更加突顯托翁的形貌特徵。人物形象更加鮮明,特徵突出,而且喻意深刻,韻味無窮。

課文註解

髭(zī):嘴邊上的鬍子。

鬈(quán):彎曲的頭發。

米開朗琪羅(1475—1564):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家、畫家、建造師和詩人。

摩西:《聖經》中*人的首領。

吉爾吉斯人:居住在中亞的一個民族,主要分布在吉爾吉斯斯坦。

陀斯妥耶夫斯基(1821—1881):俄國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說《白夜》《罪與罰》《白痴》《卡拉馬左夫兄弟》等。

器宇:氣概,風度

禁錮(gù):束縛,限制。

鶴立雞群:比喻一個人的才能或儀表在一群人里頭顯得特別突出。

圖拉:俄羅斯圖拉州的首府。托爾斯泰的庄園就位於距圖拉市10公里的地方。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著。形容嚴肅莊重的樣子。

軒昂:形容精神飽滿,氣度不凡。

頷(hàn)首低眉:低頭顯示很謙虛恭敬的樣子。

誠惶誠恐:惶恐不安。

鋥:念(zèng)

廣袤(mào)無垠:廣闊無邊。古代以東西長度為「廣」,南北長度為「袤」。

蛇發女怪:古希臘神話中的復仇女神。

精妙的修辭方法

在本篇文章中,作者運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來刻畫人物外貌、氣質以及性格。其中有很多語句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刻畫托爾斯泰的外貌時,將須發比喻成「熱帶森林」:額頭比喻成「用刀胡亂劈成的樹柴」;皮膚比喻成「用枝條紮成的村合外牆」,再加上「朝天鼻」和「招風耳」,把托爾斯泰大眾化、平易近人的「田野村夫的臉孔」描繪得細膩傳神,惟妙惟肖。同時,作者還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方法,雖然言過其實,卻分寸得當,不做作。例如對托爾斯泰目光的描寫,形容它「像槍彈穿透了偽裝的甲胄,它像金鋼刀切開了玻璃。」這種擴大、誇張的描寫,把托爾斯泰目光的敏銳、犀利表現得極為生動形象。

純熟的寫作技巧

在本文中,作者除了運用正面描寫的手法,還運用了很多側面描寫。例如對托爾斯泰身材描寫時,通過來訪者的疑惑與驚訝,間接寫出托爾斯泰的「小巧玲瓏」,不僅形象,而且給讀者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看托爾斯泰。另外,作者還通過對列夫托爾斯泰平庸甚至粗陋的外貌描繪與其所取得的成就兩相對比,更突顯了列夫托爾斯泰平易近人,沒有架子的性格特徵,從通篇文章來看,茨威格不僅對詞語的運用精準,恰到好處,對於各種寫作技巧也掌握得爐火純青,字里行間都能夠顯現出奪人的語言魅力。

文章的結構分析

本文是一幅列夫·托爾斯泰的「肖像畫」,作者不僅為我們展現了托爾斯泰獨特的外貌特徵,更為我們揭示了托爾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全文每段概括:

第一自然段:須發的特點

第二自然段:面部輪廓、結構

第三自然段:面容表情

第四自然段:長相平平

第五自然段:外貌令人失望

第六自然段:目光犀利

第七自然段:目光蘊含豐富

第八自然段:眼睛具有威力

第九自然段:眼睛的犀利與人生的不幸

全文在結構上由兩個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第1-5段),刻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

第1段,主要寫托爾斯泰的須發的特點。第2段,主要描寫托爾斯泰的面部輪廓、結構。第3段,進一步刻畫托爾斯泰的面部特徵,重點描寫其面容表情。第4段,寫托爾斯泰長相平平,是俄國普通大眾的一員。第5段,主要寫托爾斯泰的外貌會令拜訪者感到失望。

第二部分(第6-9段),描寫托爾斯泰那非同尋常的眼睛。

第6段,寫托爾斯泰犀利的目光,突出托爾斯泰深刻、准確的洞察力。第7段,寫托爾斯泰的眼睛蘊藏著豐富的感情。第8段,揭示托爾斯泰眼睛的威力。第9段,贊美托爾斯泰犀利的眼光,同時揭示他人生的不幸。作者對托爾斯泰外貌的描寫,運用了大量的誇張和比喻的修辭手法。比喻不僅追求形似,而且力求形神兼備誇張更加托顯出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誇張是在描寫人或事物時,故意言過其實,盡量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例如作者對托爾斯泰的目光的描寫,形容它「像槍彈穿透了偽裝的甲胄,它像金剛刀切開了玻璃」這種擴大、誇張的描寫,把托爾斯泰目光的敏銳、犀利表現得極為生動形象,而且能引起讀者豐富的想像和聯想。

試從課文再找出運用誇張手法描寫托爾斯泰的眉毛、須發、皮膚、鼻子的句子,並仔細體會它們的表達效果。

精析:設置本題意在結合課文掌握誇張的修辭手法,並學習運用。答案:描寫眉毛:寬約一指的眉毛像糾纏不清的樹根,朝上倒豎。描寫須發:一綹綹灰白的……你都能見到熱帶森林般茂密的須發。他那天父般的猶如捲起的滔滔白浪的大鬍子。描寫皮膚:皮膚藏污納垢,缺少光澤,就像用枝條紮成的村舍外牆那樣粗糙。描寫鼻子:一隻寬寬的、兩孔朝天的獅子鼻,彷彿被人一拳頭打塌了的樣子。這些誇張性的描寫,不僅使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給人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而且讓人產生無盡的聯想。

課文研討

一:(1—5段)外貌的平凡普通,醜陋粗鄙的外表

第一段:寫托爾斯泰須發的特點——多發,胡須濃密

第二段:面部輪廓結構

第三段:面容表情—陰沉

第四段:說明了他是俄羅斯普通大眾的一員

第五段:說明了他的外貌會令拜訪者感到失望

二:(6—9段)通過深邃的眼睛來表現托爾斯泰的精神

第六段:描寫了他犀利的目光

第七段:他的眼睛裡蘊藏著豐富的情感

第八段:寫出了他眼睛的威力

第九段:贊美托爾斯泰的目光,揭示托爾斯泰的不幸

賞析句意

(1)這道目光就像一把……令你無法動彈,無法躲避。

句意解釋:運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犀利的目光」比作「鋥亮的鋼刀」,暗示托爾斯泰對時代的觀察與認識十分深刻。

(2)托爾斯泰這對眼睛裡有一百隻眼珠。

句意解釋:運用了誇張的手法,寫出了托爾斯泰眼睛中蘊含了深刻的情感,贊美了托爾斯泰能將世間萬物盡收眼底的全方位觀察力,並在作品中展現了社會的各個層面。

(3)這對珠寶有魔力……然後向我們這個時代放射出精確無誤的頻波。

句意解釋:托爾斯泰的文學創作,既來自於對社會、人生的觀察、研究,又經過自己的思想的加工,並用他的筆表現出來,展現社會和人生的真諦。

(4)當這一副寒光四射的……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窩。

句意解釋:匕首指托爾斯泰的眼睛。主人指在社會中生活的人(作品所反映的對象)這句話寫出了托爾斯泰目光敏銳犀利,對現實的批判是極其深刻而准確的,甚至引起統治*的恐慌。

(5)具有這種犀利眼光,……那就是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句意解釋:這句話充分表達了智者的痛苦,托爾斯泰看透了*、丑惡、虛偽、苦難及其原因,並盡其畢生去改變,但總是事與願違,這是他的痛苦。

⑷ 八年級語文上冊《黃果樹瀑布》教案

導語:如何引導學生讀准字音,讀通課文,聯系語言環境理解詞語。抓住語言文字品讀感悟,真切地感受黃果樹瀑布雄奇壯闊的景象。下面是我整理的八年級語文上冊《黃果樹瀑布》教案,歡迎大家閱讀!

八年級語文上冊《黃果樹瀑布》教案 篇1

一、教材

《黃果樹瀑布》是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臨水騁懷」的第二篇文章,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它主要寫了作者在黃果樹瀑布景區游覽時的所見、所聞和所感,描繪了黃果樹瀑布這一景觀的壯美和氣勢的宏偉,充分表現出了大自然的無限生機和對人的性情的陶冶。

全文一共有八個自然段,按照游蹤先後為序,分別描寫了黃果樹瀑布的壯觀景色,本文的寫作特色十分鮮明:一是採取了移步換景的方法,將黃果樹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繪;二是運用了許多生動形象的比喻,使文章的語言生動形象,如詩如畫。

二、學情

八年級的學生正處於發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他們的主動性和求知慾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同時對生活缺少體驗,而這篇《黃果樹瀑布》,是在重新審視我們對自然的態度。這點是需要我們去對學生進行引導的,因此,我通過引導學生去自讀自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學習,通過朗讀、圈畫、質疑、小組討論、比較研究與拓展強化,從中感悟自然力量的強大。

三、 教學 目標

《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作者之間對話的過程,各個學段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意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注重開發學生創造的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因此在對教材仔細分析解讀的基礎上,根據課文的特點、學生的實際,特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作者相關的文學常識及黃果樹瀑布的知識。

過程與方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品味文章酣暢的景物描寫,感受作者強烈而獨特的情感體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審美情趣,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四、教學重難點

課標提倡在讀中感悟、讀中體會,但感悟與體會是不能泛泛而談的,要結合具體的詞句來談。因此,根據課文特點,我確定如下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品味文句,感受作者強烈而獨特的情感體驗。

2.教學難點:通過朗讀、背誦等多項語言練習,個別難理解的抒寫情感體驗的句子。

五、教學方法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中我採用品讀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法。那麼接下來我將著重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六、教學過程

根據《語文課程標准》中的「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這一要求,結合教材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教學,我採用自讀自悟的教學方法,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去想去說,從而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思考和感悟。因此,本課教學,我設計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環節:溫故知新,遷移導入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而別具匠心、引人入勝的導語,也正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環節。課一開始,我先板書瀑布兩個字,從而喚醒學生以往對瀑布的印象,說古詩,說詞語,既是拓展延伸又是新課的導入,溫故而知新。再給學生一段瀑布的視頻,從視覺上感受黃果樹瀑布的壯美,並且完善課題。

第二環節:初讀感悟,領略壯觀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強化初讀,拿成塊的時間讓學生沉下心來讀書,讓學生對文章有整體的感悟。因此我會先藉助一段視頻,讓學生形成最初的印象,然後再讀課文,讓圖象與文字相統一,從而體會作者的感受;再次思考本文的寫作順序,理解「移步換景」的寫法。

第三環節:瀏覽全文,再次感知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精讀課文的好處是:學生讀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學生理解得越好,朗讀就越有感情。「讀中想像」是學習寫景文章的重要方法之一,讓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抓住「看和聽」發揮想像,將優美的文字在腦子中形成美麗的畫卷,在耳中形成動聽的音響,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這有助於學生語言的積累與運用能力的提高。

第四環節: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學生匯報自己認為值得品味的語句,教師指導揣摩。文章當中有許多富有詩意哲理的語句學生在合作探究時能夠找得出來,例如:

(1)「越走越近,我看見水柱像龐貝城在火山中毀滅時的大教堂的圓柱那樣崩裂,轟隆倒塌,栽倒在水裡,把水砸出了大坑。水在變形,在死亡,在合成,在毀滅,在誕生……」

這句話里作者的表達是深刻的。他將瀑布比作一個彌漫天地的「動詞」,這種表述雄渾宏大,蘊含著作者對歷史和文明的思考和感悟,文字的豐富內涵和語言張力,使黃果樹瀑布的力量與美同樣彌漫於我們的耳目和生命。

(2)「這里是瀑布的聲帶,唯一的發言者是瀑布,除此之外,任何話都聽不見,哪怕你在贊美,哪怕你像聖經那樣說話。」

此句想像奇特,比喻傳神,瀑布的聲音是從這里發出的,在這里聲音比在外頭更加強烈,因此用「聲帶」作譬十分准確形象;「唯一」「任何」「哪怕」等句突出了瀑布聲音的宏大和美妙,也表現瀑布的鮮明「個性」:狂野任性,目中無人,縱情地唱著自己的歌。

在探討時,我讓學生反復朗讀、品味,鼓勵他們對這句話發表獨特見解,挖掘出主旨,感受字里行間的詩意與哲理,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培養他們的品讀能力。

第五環節:小結作業

在課堂的最後,為了更好地鞏固學生本堂課的知識,我會採用師生共同總結的方式,這樣學生既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回憶起課堂知識,老師也能在第一時間查缺補漏。最後根據本課的教學重點布置的作業是寫一篇黃果樹瀑布的導游詞

八年級語文上冊《黃果樹瀑布》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了解黃果樹瀑布的形態、聲音的特點,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在寫景中抒情的寫作方法。

2、細細品味,感受黃果樹瀑布的壯美,以及大自然的無限生機對人的性情的陶冶。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閱讀課文,體會黃果樹瀑布的壯美。

2、學習作者在寫景中抒情的寫作方法。

教學准備:

多媒體展示黃果樹瀑布的形態與聲音,填補學生經驗的空白,讓學生多感官體會黃果樹瀑布的壯美。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學生齊讀課題)。

2、復習提問: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學生:黃果樹瀑布氣勢非凡,雄偉壯觀。)(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氣勢非凡雄偉壯觀)

那麼作者是通過哪兩個方面的描寫來表現出黃果樹瀑布的氣勢非凡和雄偉壯觀的呢?(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形態聲音)

二、古詩引路,緊扣重點,讀悟瀑布形態的美

(師過渡:說到瀑布氣勢非凡、雄偉壯觀,大家是否記起一首寫瀑布的古詩來--學生接講《望廬山瀑布》)

1、指名背誦古詩:誰來為大家朗誦這首詩?

2、師述: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真是氣勢磅礴,那黃果樹瀑布飛流直下的景象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3、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用曲線劃出寫黃果樹瀑布飛流直下的句子。

指名交流:透過樹的縫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懸掛在岩壁上,上面折為三疊,好像一匹寬幅白練正從織布機上瀉下來。

4、讀悟句子,體會瀑布飛流直下的氣勢。

(1)請同學們認真讀讀這句話,邊讀邊思考:從哪兒感受到了瀑布的飛流直下的氣勢?

(2)指名交流。(重點詞:懸掛寬幅白練瀉下來)(瀉:很快地流)

那麼你能從這些重點詞語中體會到黃果樹瀑布的特點嗎?(不僅寬而且水流速度非常快)所以黃果樹瀑布是氣勢非凡,雄偉壯觀啊。

(3)那你能通過朗讀把黃果樹瀑布的氣勢非凡和雄偉壯觀表現出來嗎?學生練讀句子:再讀讀句子,讀出飛流直下的氣勢。

(4)指名讀句子。

(5)現在我們一起欣賞一段錄像,切身感受一下黃果樹瀑布的飛流直下。(多媒體播放瀑布飛流直下的錄像)

(6)再指名讀句子:有了直觀的感知,同學們一定能讀得更好。誰願意通過自己的朗讀來把黃果樹瀑布飛流直下的畫面再一次呈現給大家?願意的同學就勇敢地站起來。

(過渡:剛才我們欣賞了黃果樹瀑布飛流直下的形態,而黃果樹瀑布飛流直下撞擊岩石後又會形成一種更為奇特的景觀--學生接:銀雨撒金街)

5、讀悟課文第四自然段,體會銀雨撒金街的美。

(1)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第四自然段,邊讀邊想像畫面,在有所感悟以及還沒有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提出來進行全班交流。

(2)交流有所感悟的地方(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霧般騰空而上,隨風飄飛,漫天浮游,高達數百米)感受到黃果樹瀑布是傾瀉而下,速度非常快,撞擊岩石的力度非常大,不然怎麼會濺起數百米高的水花?黃果樹瀑布的確氣勢非凡,雄偉壯觀。

(3)理解銀雨與金街(銀雨讓學生自己說後追問:為什麼稱水珠為銀雨?讓學生體會作者對景觀的喜愛之情。金街教師講解。黃果樹小鎮正對黃果樹瀑布。早晨,太陽從東方升起,使小鎮沐浴在金色的陽光之中,這便是書中所講的金街。)

(4)指名讀課文:誰能通過朗讀把大家帶入銀雨撒金街的境界。

(5)看來,大家的感受還不深,老師請大家欣賞一段錄像,去感受以下那銀雨飄飛的景象。(多媒體播放銀雨飄飛的.錄像,師范讀:瀑布跌落懸崖,激起的水花如雨霧般騰空而上,隨風飄飛,漫天浮游,高達數百米,)

(6)指名再讀課文:現在誰能把大家帶入那種境界?

(7)女生齊讀,男生閉目感受。

(過渡:課文從形態和聲音兩個方面來寫黃果樹瀑布,我們領略了瀑布的形態美,接下來讓我們去聽聽瀑布的聲音。)

三、自讀自悟,從瀑布的聲音中感受瀑布的壯美

1、學生自學。要求:

(1)讀讀課文。用直線劃出自己喜愛的描寫瀑布聲音的句子。

(2)讀讀劃出的句子,想想感受到了什麼?

2、四人小組交流:把感受最深的句子讀給組員聽,談談自己的感受,並讓組員出出主意,把句子讀得更好。

3、集體交流。

剛進入黃果樹風景區,便聽到嘩嘩的聲音從遠處飄來,就像是微風拂過樹梢,漸近漸響,最後像潮水般涌過來,蓋過了人喧馬嘶,天地間就只存下一片喧囂的水聲了。

(1)學生交流感受。(教師引導學生抓住瀑布聲音的變化:由輕柔到喧囂。根據學生交流點出重點詞:嘩嘩飄微風拂過涌蓋過喧囂。)(學生交流感受:水聲大)

剛進入黃果樹風景區就能聽到嘩嘩的瀑布聲響足見黃果樹瀑布的壯觀。

走近了更是了不得,像潮水一般,而且蓋過了人喧馬嘶,天地間只存下一片喧囂的水聲了。(結合理解詞語:人喧馬囂是一種怎樣的聲音?你覺得在什麼地方會有這樣的聲音?繁華的大街,剛散場的影院門口。)

(2)指名朗讀:那我們該怎樣把這種變化把我們的體會讀出來呢。

(3)齊讀:女生讀到就像微風拂過樹梢時,男生加入一起讀。

那嘩嘩的水聲便成了千萬架織布機的大合奏。

(1)學生交流感受。(千萬架織布機的大合奏,足以讓我們感受到黃果樹瀑布的氣勢非凡和雄偉壯觀)

(2)指導朗讀。

瀑布從岩壁上直瀉而下,雷聲轟鳴,山回谷應。坐在下面,彷彿置身在一個圓形的樂池裡。四周樂聲奏鳴,人就像漂浮在一片聲浪之中,每個細胞都灌滿了活力。

(1)學生交流體會。(瀑布氣勢非凡、雄偉壯觀)

引導學生交流重點詞語:直瀉而下雷聲轟鳴山回谷應樂聲奏鳴

(2)這瀑布是多麼富有生命力呀,每一顆跳動的小水珠,就是一個歡快的音符,讓人感覺到了它那無限旺盛的生命力,所以剛才的句子中說(引讀:四周樂聲奏鳴,人就像漂浮在一片聲浪之中,每個細胞都灌滿了活力。)

(3)我們一起來認真投入地讀一讀這句話。

過渡:聽得出來,同學們已經和老師一樣深深的愛上了黃果樹瀑布,已經把自己和黃果樹瀑布融合在一起了。那作者有沒有我們這樣的感受呢?

聆聽著訇然作響的瀑布聲,只覺得胸膛在擴展,像張開的山谷,讓瀑布飛流直下,挾來大自然無限的生機。

(1)學生交流體會(作者已經全身心地投入了大自然的懷抱,盡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2)練習朗讀。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傾吐胸中之感

1、我們欣賞了黃果樹瀑布的形,聆聽了黃果樹瀑布的聲,大家一定有許多感觸,請你用一兩句話來說說自己的感觸。

2、學生交流。根據學生所講板書:大自然的傑作。

3、師述:如此壯美的景象是人工無法雕琢的,只有大自然這位傑出的大師才能鑄就。

4、齊讀第一自然段。(讀出心中的感受,讀出心中的贊美)

五、整體感悟課文,升華情感

1、聽全文錄音,看瀑布錄象,加深體會:黃果樹瀑布氣勢非凡,雄偉壯觀,讓人心胸開闊,難怪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的塑像會沉醉。讓我們再來一邊觀賞黃果樹瀑布一邊欣賞課文錄音,也沉醉一回。

六、拓展訓練

1、請大家欣賞一首小詩,師出示葉聖陶的《瀑布》,配樂范讀。

瀑布

葉聖陶

還沒看見瀑布,

先聽見瀑布的聲音,

好像疊疊的浪湧上岸灘,

又像陣陣的風吹過松林。

山路忽然一轉,

啊!望見了瀑布的全身!

這般景象沒法比喻,

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

站在瀑布腳下仰望,

好偉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時時來一陣風,

把它吹得如煙,如霧,如塵。

2、匆匆地,四十分鍾的時間就過去了,在這個課堂上,時間是有限的,所學的內容也是有限的,但我們的溝通是無限的!此刻,你想對誰說些什麼呢?就讓我們在悠揚的旋律中,再次體會溝通的溫馨吧!

氣勢非凡聲音

板書:黃果樹瀑布大自然的傑作

雄偉壯觀形態

八年級語文上冊《黃果樹瀑布》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讀准字音,讀通課文,聯系語言環境理解詞語。抓住語言文字品讀感悟,真切地感受黃果樹瀑布雄奇壯闊的景象。

二、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學習

1、板書課題:黃果樹瀑布

2、談話:今天,讓我們跟著作者去黃果樹瀑布風景區走一走。

(二)初讀課文

1、提出要求:輕聲讀課文,注意讀准字音,讀通、讀順課文。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3、出示詞語,讀准字音。

人喧馬嘶 喧囂 撩過來 聆聽 胸膛 挾來 掩映

訇然作響 凝神諦聽

(三)分節朗讀課文

1、指導讀通課文,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聯系語言環境,理解詞語:

人喧馬嘶 喧囂 銀雨撒金街 山回谷應 聆聽

訇然作響 循著 凝神諦聽 沉醉

(根據學生情況,解決語句中不理解的詞)

(四)再讀課文

要求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練習朗讀。

(五)指導抄寫生字、詞語

第二課時

(一)導讀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讀了這一自然段,你感受到了什麼?

引導學生抓住,最後像潮水般涌過來,蓋過了人喧馬嘶等句子,體會瀑布聲音大,氣勢大。

3、指導感情朗讀

(二)導讀三~四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抓住文中一匹寬幅白練千萬架織布機的大合奏騰空而上,隨風飄飛等語句,引導學生感受瀑布雄壯的氣勢。

3、觀看錄像,加深感受。(或教師范讀,再次感受)

4、指導感情朗讀

(三)導讀五~七自然段

1、輕聲朗讀

2、思考:讀了這一部分,你感受到了些什麼?哪些語句還讀不懂?

3、開展小組討論

4、交流點撥

①引導學生感受瀑布的雄壯氣勢、大自然的勃勃生機以及瀑布對遊人心情的影響。

②重點理解下面的話:

四周樂聲奏鳴,人就像漂浮在一片聲浪之中,每個細胞都灌滿了活力。(說說樂聲奏鳴、聲浪各指什麼?每個細胞都灌滿了活力是說什麼?)

聆聽著訇然作響的瀑布聲挾來大自然無限的生機。(體會黃果樹瀑布給大自然帶來了無限的生機,使遊人充滿了活力。)

5、指導感情朗讀

(四)導讀第八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聯系課文,說說沉醉的意思。

3、感情朗讀

(五)學習第一自然段

在學生充分感受瀑布的氣勢後,說說為什麼稱黃果樹瀑布是大自然的傑作。

(六)作業

布置學生課後有感情地練讀課文。

八年級語文上冊《黃果樹瀑布》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掌握本課生字,其中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詞語。

3、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態和聲響的特點。

4、通過朗讀、背誦等多項語言練習,感受黃果樹瀑布的壯美以及大自然的無限生機對人的性情的陶冶。

二、教學重點:

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態和聲響的特點。

三、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背誦等多項語言練習,感受黃果樹瀑布的壯美以及大自然的無限生機對人的性情的陶冶。

四、教學准備:

投影儀(投影片)、教學掛圖、錄音機。

五、課時安排:

兩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1、復習以前學過的李白的一首《望廬山瀑布》,學生一起背誦這首古詩。

2、簡介黃果樹瀑布的地理位置和形成的原因。

過渡:這瀑布到底是怎樣的一幅壯觀的景象?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要求:讀准生字,讀順句子,遇到不懂的詞語解決。

2、檢查自學情況。

(1)讀生字詞:

人喧馬嘶、喧囂、撩過來、聆聽、胸膛、諦聽。

(2)說說這些生字該怎麼記住。

(3)指名朗讀課文,要求讀通順。

3、輕聲讀生字,想想主要寫了黃果樹瀑布的哪些方面,除了寫瀑布外,還寫了什麼?

瀑布:聲音、楊子、水花散落在黃果樹小鎮的情景;人們的感受:下到谷底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4、分小組討論,課文按游覽的順序可分為哪幾段?

學生練習分段,教師進行評議總結。

第一段(1):具體寫黃果樹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傑作。

第二段(2—8):具體寫在黃果樹瀑布風景區的所見、所聞、所感。

(三)學習課文的第一段。

1、指名讀,理解「傑作」。(超過一般的作品)

2、這一句話應怎麼讀?突出「真是」、「傑作」。

(四)布置作業:

1、用鋼筆描紅、臨寫。

2、比一比,再組詞。

諦( ) 嘶( ) 聆( ) 膛( )

啼( ) 撕( ) 玲( ) 堂( )

3、造句。

(1)……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宛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課時

(一)學習課文的第二段。

談話:課文的第二段具體寫了作者在黃果樹風景區的所見、所聞、所感。

1、學習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進入黃果樹風景區,我們首先感覺到的是什麼?邊讀邊畫出有關語句。(描寫黃果樹瀑布的聲音)

2、這是一種怎樣的聲音?逐句朗讀體會。

「從遠處飄來」是怎樣一種聲音?「像潮水般」又是怎樣的聲音?理解「人喧馬嘶」、「喧囂」。

3、你能把進入黃果樹風景區,聽到的這種漸近漸響的聲音朗讀出來嗎?其他同學閉目側耳傾聽,用心去感受這種聲響。

4、小結學法:整體感受——逐句朗讀體會——感情朗讀,想像。

(二)用上述的方法學習第3、4兩段的內容。

1、各自讀書,勾畫。

2、分小組交流、討論。

3、檢查自學情況。

第3自然段:

理解比喻句「一道瀑布懸掛……好像一匹寬幅白練……。」「那『嘩嘩』的水聲便成了……大合奏」。

第4自然段:

「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霧般……」「銀雨撒金街」是怎樣的情景?展開想像進行描述。

(三)學習課文的第5—7自然段。

輕聲朗讀課文的第5—7自然段,想想在谷底,你站在瀑布的腳下感覺如何?

學生自學,朗讀體會。

1、各自談談自己的最大感受。

匯報程序:讀相關的句子——說自己的理解——再感情朗讀。著重理解下面的句子:

(1)「中間直隔著一口小小的綠潭,彷彿一伸手便可以撩過來洗洗臉。」這句話說明了什麼?

(2)「瀑布瀉入谷底濺出的水珠直撒到我的臉上,涼絲絲的舒服極了。」這種舒服你體會過嗎?

(3)「坐在下面,彷彿置身在一個圓形的樂池裡。」為什麼會有這種感受?

2、在谷底欣賞瀑布,真讓人激動,叫人陶醉,令人振奮。齊讀第5—7自然段,讀出這種感受。

(四)學習課文的第8段。

1、登上平台,我們又看到了什麼?范讀。

2、簡介徐霞客。

3、指導讀好「他遙對瀑布,彷彿在凝神諦聽遠處的瀑布聲……」這句話。

閱讀全文

與八上語文第七課比喻句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5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9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5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4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0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