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藏語的藏語文字
藏語自7世紀松贊干布王時開始有文字,是博學的吞米·桑布扎去印度學習後創制的。 由30個輔音字母和4個母音符號組成。語言研究者也常常使用拉丁字母來轉寫藏語,較通行的一個方案是於道泉設計的,只使用26個拉丁字母,不用附加符號。
藏文的書寫系統,基本上是一種母音附標文字,此字母代表的是古代藏語的發音,故其發音和現代的發音不一定能完全相契合。
以下是藏文帶頭字(dbu-can)和無頭字(dbu-med)兩種字體和國際音標轉寫的列表: 藏拉丁國際音標(7世紀/現代拉薩音)藏拉丁國際音標(7世紀/現代拉薩音)藏拉丁國際音標(7世紀/現代拉薩音)藏拉丁國際音標(7世紀/現代拉薩音)ཀ ka ka/ká ཅ ca tɕa/tɕá ཏ ta ta/tá པ pa pa/pá ཁ kha kʰa/kʰá ཆ cha tɕʰa/tɕʰá ཐ tha tʰa/tʰá ཕ pha pʰa/pʰá ག ga ga/kʰà ཇ ja dʑa/tɕʰà ད da da/tʰà བ ba ba/pʰà ང nga ŋa/ŋà ཉ nya ɲa/ɲà ན na na/nà མ ma ma/mà ཙ tsa tsa/tsá ཞ zha ʑa/ɕà ར ra ra/ʐà ཧ ha ha/há ཚ tsha tsʰa/tsʰá ཟ za za/sà ལ la la/là ཨ a a/á ཛ dza dza/tsʰà འ 』a ɦa/ʔà ཤ sha ɕa/ɕá ཝ wa wa/wà ཡ ya ja/jà ས sa sa/sá 藏文字母是藏語的文字系統,基本上是一種母音附標文字,它紀錄了7世紀的藏語語音。目前通用的藏文羅馬化方案為Wylie轉寫方案。 藏文書寫方法:藏文每個音節有一個基字,確定該音節的中心輔音,基字上方或下方可以加母音符號表示不同的母音。基字上方有時有一個上加字,下方有時有一到兩個下加字,前邊有時有一個前加字,表示該音節的聲母是復輔音。復輔音的連接順序依次為前加字、上加字、基字、下加字。基字後邊有時有一到兩個後加字,表示該音節有一到兩個輔音韻尾。以下為藏文書寫的範例之一:
上面的藏文有一個音節/bsgrond/,由前加字ba、上加字sa,基字ga,下加字ra,母音o、第一後加字na、第二後加字da構成。/bsgrond/是7世紀的藏語語音,隨著現在拉薩音里復輔音以及部分韻尾的消失和聲調的出現,該詞已轉變讀成/ʈʂø̃˩˨/。 上加字只能是ཪ/r/、ལ/l/、ས/s/。下加字只能是ྲ/r/、ྱ/j/、ྭ/w/、ླ/l/和用於音譯梵文里送氣濁輔音的送氣符號ྷ,有一個復輔音གྲྭ/grwa/有兩個下加字ྲ/r/和ྭ/w/。前加字只能是ག/g/、ད/d/、བ/b/、མ/m/、འ/ɦ/。第一後加字只可能是ཪ/r/、ག/g/、བ/b/、མ/m/、འ/ɦ/、ང/ŋ/、ས/s/、ད/d/、ན/n/、
ལ/l/。第二後加字只可能是ས/s/和ད/d/,在現代藏語里不再發音,ད/d/在現代藏語中已經不用。另外,以下是藏文帶頭字(dbu-can)和無頭字(dbu-med)兩種字體和國際拉丁文轉寫的列表:
藏文字母表:
藏文字母在統一碼(Unicode) 的編碼空間由 0F40 至 0F69。茲表列如下: ka ཀ 0F40 kha ཁ 0F41 ga ག 0F42 gha གྷ 0F43 nga ང 0F44 ca ཅ 0F45 cha ཆ 0F46 ja ཇ 0F47 0F48 nya ཉ 0F49 tta ཊ 0F4A ttha ཋ 0F4B dda ཌ 0F4C ddha ཌྷ 0F4D nna ཎ 0F4E ta ཏ 0F4F tha ཐ 0F50 da ད 0F51 dha དྷ 0F52 na ན 0F53 pa པ 0F54 pha ཕ 0F55 ba བ 0F56 bha བྷ 0F57 ma མ 0F58 tsa ཙ 0F59 tsha ཚ 0F5A dza ཛ 0F5B dzha ཛྷ 0F5C wa ཝ 0F5D zha ཞ 0F5E za ཟ 0F5F -a འ 0F60 ya ཡ 0F61 ra ར 0F62 la ལ 0F63 sha ཤ 0F64 ssa ཥ 0F65 sa ས 0F66 ha ཧ 0F67 a ཨ 0F68 kssa ཀྵ 0F69 藏文拼音系統,是以藏語的實際發音為基礎,採用拉丁字母書寫的文字方案。 與藏文轉寫不同。轉寫是將藏文字母一對一的轉寫為拉丁字母,拼音則是根據實際發音拼寫為拉丁字母。轉寫可以清楚地表示文字構成,而拼音則是表示發音構成。轉寫可以兼容不同地區的藏文,拼音則只能表示單獨方言區的發音。
輔音:輔音總共28個。 b d gy g p t ky k z zh j c ch q m n ny ng l s lh sh x hy h r w y 聲母:聲母總共有36個,其中包括28個單輔音,7個復輔音,1個零聲母。
28個單輔音即是輔音中的28個音位。
7個復輔音為
1.mb2.nz3.nd4.nzh5.nj6.ngy7.ngg
母音:母音有13個 i ii e ee a aa ae u uu ue o oo oe â â有時不算作一個獨立的音位。
韻母:韻母共有50個。 i e a o u ii ee aa oo uu ie iu âu uo im em am om um in en an on un aen oen uen ing eng ang ong ung ib eb âb ob ub ig eg ag og ug ir er ar or ur 藏文拉丁字母轉寫系統:藏文拉丁字母轉寫系統是指將藏文字母轉換成拉丁字母,從而使藏文羅馬化的一套文字轉寫系統。現在通用的是威利(Wylie)轉寫方案。
1959年,威利(TurrellWylie)精煉了原有的轉寫方案,只使用基本的26個拉丁字母,而不需添加字母和添加符號。在此之後,這套方案成為藏學界尤其是美國藏學界的標准轉寫方案,並以威利的姓氏來命名。
在以拼音文字為文字形式的語言中,藏語有其特殊的地方:文字系統與語音系統不一致。現行藏文字母紀錄的是11世紀的藏語語音,這與現代藏語的語音有著很大的區別(例如,「西藏」一詞,根據藏文字母的拉丁文轉寫為bod,而現代拉薩方言則是pö(音標為[pʰøʔ]),出現了聲母清化和韻尾變化等現象)。因此,任何一種藏文羅馬化方案,都要從「描述現代藏語語音」和「轉寫描述古藏語語音的藏文字母」之間作出抉擇。早期的方案試圖採取折衷的方式,結果兩邊都不討好。威利轉寫方案則設計為准確轉寫藏文字母,而不顧及藏語詞彙的現代發音,因此為學術和歷史研究機構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