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利用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

如何利用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

發布時間:2023-05-26 23:14:27

『壹』 如何高效的運用多媒體上好語文課

一、多媒體能給學生帶來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
多媒體的特點是圖文並茂,能向學生提供形式多樣、功能各異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動的畫面,標准逼真的情境朗讀,悅耳的音樂背景,妙趣的益智游戲,把學生帶入了寬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很多抽象的、不可觸摸的、說不清道不明的場景感受,心理情緒,思想感情等,變得更直觀,更容易感受。
如講授巴金的《鳥的天堂》時,可以結合多媒體課件提供的畫面進行朗讀,使教學內容呈現出形象生動的特徵。給學生以新鮮感,促進學生產生用聲音再創情景的更大欲求。將多媒體教學手段有機地整合到課堂教學中去,將課文重點部分的文字信息形象化、音效化,促進學生藉助多媒體教學手段閱讀課文,把在學習新知識時的創新慾望和潛能轉化為現實的創新力,並形成自己的獨到見解。
二、多媒體能刺激學生的感官,使人物形象具體生動
語文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手段,可以使語言文字所描述的內容變成色彩鮮明、形象逼真的形聲結合的畫面圖式,可以拓展語文教學的信息通道,刺激學生的感官,強化對實物實景的視聽感受,使學生能形象地感知課文,對課文的理解必然會深刻得多。
在講授《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這篇文章時,我就把多媒體積極利用起來。課文寫到了聞一多作為一個革命家,作為一個民主戰士在群眾大會上的一次演講。對於我們成人來說,我們都知道,這其實寫的就是李公朴先生被害後做的最後一次演講,這之後,聞先生就被國民黨反動特務殘忍地殺害了。但作為初中生,他們對這段歷史就非常得陌生,他們只會當作一次普通的群眾演講來對待,他們看不到這背後的故事,也感受不到那個黑暗的時代。我在這個過程中從網上截取了電視劇《解放》中關於這次演講的視頻,學生看得非常動情,以至於看到特務槍殺聞先生那一刻,都情不自禁地發出與聞先生類似的大喊。我想,這是學生在結合了文本與多媒體的共同觸動下,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才發出由衷的憤怒。多媒體讓這堂課生動起來了。
三、多媒體可以將語文知識無限擴大,使語文是鮮活生動的「萬花筒」
語文運用多媒體的手段,將課內外的東西聯系起來,使學生系統地掌握語文知識。語文知識,包括書本所傳授和解答的「道、業、惑」,也包括社會歷史文化的經驗積累,還包括社會人際的交往過程,人文歷史的沉積。「見多識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講的就是語文知識的廣泛性和包容性,所以,語文的學習既強調博覽群書,更要求「於無字處讀書」。多媒體語文教學,可以說是學習語文知識的最佳學習方法。
四、多媒體能讓學生對文字有更多的想像空間,讓文字鮮活起來
多媒體教學,使學生更深入細致地領悟、理解課文,進而形成語文能力。如教學《趙州橋》一文的第三自然段:
欄板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有的刻著兩條相互纏繞的龍,嘴裡吐出美麗的水花;有的刻著兩條飛龍,前爪互相抵著,各自回首遙望;還有的刻著雙龍戲珠……
多麼優美的語句啊!可是在學生的心目中,卻很難清晰地想像出它們的樣子。通過多媒體,讓那千姿百態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映入學生的眼簾。這樣,文中的句子不再僅僅是些呆板的文字了,它們成了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句子理解了,同時也啟迪和感染了學生的心靈。
五、多媒體能帶給學生聽覺上最美的感觸
語文的多媒體教學,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聽著標准化的課文朗讀,看著屏幕上的場景畫面,領略文章情景的深刻寓意。課文朗讀,這一作用則更為突出。如在教授《安塞腰鼓》這課時,作者自己配著鼓點的朗讀,時而如小橋流水般舒緩,時而如暴風驟雨般急促,學生不僅學會了正確標準的朗讀,更學會了用心用情地去感悟安塞腰鼓的雄渾與厚重。沒有多媒體的配合,一個朗誦再好的教師,也無法達到這樣的效果。這樣的教學,等於是把大型音樂朗誦比賽,搬到了課堂。坐在教室里,就能欣賞這樣一場音樂的盛會,有哪個學生會拒絕呢?
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讓靜態的審美對象活躍起來成為動態的審美對象,使學生直接受到美感熏陶,讓語文課變得無比生動,無比鮮活。

『貳』 如何發揮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如何發揮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機已進入我國的教育領域,並得到迅速的發展。計算機在教育上的應用,使得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材觀念與形式、課堂教學結構、以至教學思想與教學理論都發生了變革。計算機發展到今天,多媒體輔助教學便越來越多地走進中學課堂,尤其是語文課堂,我們應積極發揮現代化教學輔助手段的優勢,精心製作有關課件,以彌補傳統教學手段某些方面的不足;還應積極組織學生參與課件的製作,讓語文課堂教學變得更活躍更充實。多媒體技術應用於教學已成為現實。多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中有傳統教學方法無法達到的優勢:
一、利用多媒體可以更高地激發興趣
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老師,首要任務是要讓你所教的學生喜歡你所教的這門學科。語文作為人文化極強的一門學科,更是如此。因為在濃厚興趣的驅使下,學生必定能專注於學習,其汲取知識的效率也將大大提高。而要維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就必須為學生創設直觀形象、生動活潑、富有趣味的學習情境。相對於傳統教學的單純的語言講述,多媒體所展現的色彩鮮艷、音色悅耳、畫面活潑的視頻、音頻、圖畫、動畫等,無疑更能調動、激發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它所創設情境的真實性、形象性、趣味性是其它媒體與手段無法媲美的。
(一)、音樂營造氛圍。學習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由於這首詞是詞人在赤壁古戰場抒發懷古之情,將自己與三國中的周喻進行對比,於是在授課時,我在課件中播放了楊洪基唱的《三國演義》的主題歌,營造一種歷史滄桑的氛圍,把同學們帶到了三國時代,再加上一些影片中的剪輯圖片,完全讓學生隨著音樂而融入到蘇東坡的感情世界。
學習孫犁的《亡人逸事》時,我選用了央視的「子午書簡」中的一段由李默然朗誦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的視頻,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情感調動起來,融入到追悼亡人的感情當中。
(二)、圖片營造氛圍。學習《故都的秋》這篇課文時,我在課件導入部分向學生展示秋景圖片,營造秋的氛圍,從直覺形象上給學生以感染。在學習《祖國山川頌》、《圖片兩組》、《安妮日記》時,我都選用了大量的圖片,讓同學們有一種直接的視覺感受,讓他們自己去體會祖國山川的秀麗、歷史的沉重、納粹的兇殘……
營造氛圍不僅僅限於音樂、圖片,還可以是影片、音頻等。它可多角度地從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感覺等,也可運用多種手段來營造切合文章主題的環境,使學生仿如親臨其境,親歷其事,從而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比如我在講授《落日》時,就播放了1945年日軍在「密蘇里」號簽署投降書的視頻,讓同學們感受到歷史的氛圍,領悟到當時人們的喜悅。
二、多媒體輔助教學能有效地增加課堂密度,提高單位時間的效率。
眾所周知,單位時間內多媒體給我們展示的知識容量是傳統教育教學無法相比的。通過多媒體技術,增多了課堂信息傳遞的通道,提高了單位時間內傳遞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課堂的密度,又能夠充分表現教學內容,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因為利用多媒體板書無需多寫,問題也無需重復,而且藉助於直觀的形象,有些內容無需長篇大論,學生已瞭然在胸,如此我們教師就可以把自己所掌握的東西盡可能多地教給學生,讓學生在最大程度上拓展自己的知識面,豐富自己的知識倉庫。
特別是上高三復習課時,我們更要注重多媒體的使用。比如我在給學生句式的仿寫時,就充分體會到了這一點。我先向學生介紹仿寫的要求和類型,然後把一些常見仿寫形式結合例句一一展示給學生,再分類出題,讓學生當堂作業,利用實物投影儀當堂反饋,這樣教師就掌握了學生的接受程度,心中就有數了,在今後的教學中可以有的放矢,有針對性的訓練,避免了盲目操作,一鍋全端的現象。當然像詩歌鑒賞、文言文的翻譯、病句等等都可以利用多媒體來減輕教師和學生的負擔,提高課堂復習的效率。
三、利用多媒體更能調動積極性
蘇霍姆林斯基提出:如果老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的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所以,他要求老師要能激發學生的情緒區,並且要求學生在學習、運用知識時有所發現,使他們在這種發現時感到自己的進步,
但是傳統教學只注重知識的灌輸,僅靠老師的一張嘴、一支筆,往往是教師口乾舌燥,學生一頭霧水,在教學手段上比較單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極易產生疲勞和厭倦感,學習興趣自然會受到一定影響。特別是現在高一、高二新課程中出現了更多的人文性非常強的文學作品,這時僅依靠老師簡單的說教,教學效果可能不會太好。去年我曾聽過熊芳芳老師講授的《一個人的遭遇》,她處理的就特別好,她是通過影片的剪輯,然後再配上文章的內容,這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文章、更加形象地理解文中索科洛夫的遭遇和內心世界。因為多媒體提供的情境生動、真實,讓學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能夠引起他們的興趣,觸發他們的想像,有利於調動學生積極探索,主動學習,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但是將先進科技引入課堂教學,並不代表我們就要拋棄傳統教學。我們應該明白這兩者互有優缺點,在使用過程中應是相輔相承,取長補短的。
在平時教學和聽課過程中我也發現有不少老師只注重多媒體的運用,而忽略了語文教學中的「教師」和「文本」的作用。
1、有些多媒體課件做的過於花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有助於設置生動的教學情境,增強教學直觀性,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但在生活中我們有老師一味追求新奇、刺激,迎合學生好新鮮的口味,將插圖弄得過分誇張、變形,在不該插圖的地方插了圖,或者插上與授課內容毫不相乾的圖片,純粹只是為了點綴畫面,求得所謂的美化效果;課堂上播的音樂不經過嚴格的挑選,與教學內容不融洽和諧。這樣就勢必會造成學生注意力分散,給課堂教學帶來負面影響。還有的老師製作的幻燈片量太大,雖說多媒體的運用可以增加課堂的容量,但這也有個度,不能上課就是一張接張的在閃,顯得單調而乏味。
2、很多內容其實是不必要進入課件的,比如說教學目標、生字詞及相關解釋等教學任務,完全可以在熟悉課文文本的同時完成;有些需要補充介紹與講解的文化常識和文學常識則應簡明扼要,一目瞭然,便於學生做筆記。切不可一味將大容量的文字資料盡數搬上屏幕,以致於看上去密密麻麻,而當教師講課時由於課時安排的限制,往往一讀而過,學生仍在費勁地辨認並判斷所需攫取的有效信息,也就來不及做筆記。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聲色俱佳、簡明扼要的論述更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有些課件集中了大量聲音圖象信息,並在課堂上充分運用,但課堂上學生讀書的時間越來越少,讀書聲越來越稀小。要知道我們不能忽視學生與文本對話的作用。很多非語文學科的老師在聽了語文課之後都會說:現在的語文課已越來越不象語文課。這應該是給那些只注重多媒體課件的多種信息的融合,而缺少了朗讀,這一最能體現語文教學特點的課堂活動的教師的最中肯的評價。對於多媒體輔助教學這一現代教學手段,我們應該努力尋求它和傳統教學手段的結合點,真正發揮其現代性特點,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還有我們語文老師不能上到課就找音頻、視頻朗讀,而忽略了教師的范讀。老師是學生在課堂上最親近的人,我們一定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榜樣作用,讓同學們能夠回歸到課本。
如果說語文課堂教學是一朵綻放的花蕾,那麼多媒體教學就是一片錦上添花的綠葉,二者相得益彰,互為一體,才能提高語文的教學質量。我們教育工作者應該因課制宜、因需所取、因勢利導,勇於進取,不斷探索,揚利去弊,努力使新語文課堂這朵鮮花開得更加絢麗多姿,讓語文多媒體教學折射出多彩的光芒。
所以我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在課堂教學中使用的次數不要太多,時間不要太長,俗話說「兵不在多,而在精」。因此在選材上應適時、適量、適度,切忌過多過濫。(2)在教學中不要過分強調多媒體的作用而使之成為程式化,認為教師是一個機器的操作者,任何先進的教學手段都是通過人類操作控制的,都是處於輔助地位,教師的講解在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是教學的靈魂,是任何教學手段都不能替代的。

『叄』 如何把多媒體有效地運用在語文課堂上

一)語文多媒體課件應緊扣主題,為教學創設一個良好的情境 有些語文課文情感豐富,意境優美,除了運用誦讀的手段之外,更重要的就是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時空造境.借用多媒體的光、影、聲、像等信息傳達出形象而又具體的物象,再啟迪學生動用想像的翅膀,進入詩情畫意之中,品味詩文的美.在製作和使用課件應重視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對教材內容的處理與安排要富有彈性,即有疏有密,有起有伏,有張有弛,就如音樂的節奏一樣,密的地方教學內容多,速度快,學生注意力要集中,疏的地方坡度緩,進度慢,讓學生靜觀默想,只有這樣,才符合學生的生理、心理的特點.
(二)語文多媒體課件應緊扣文本,為突破文中的重難點服務 有些課文中,許多學生因缺乏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感性材料而難以開展抽象思維活動,從而影響了對課堂教學難點的深入理解和准確把握.運用信息技術能為學生展示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的觀察空間,創設逼真的情境,讓學生憑借具體形象去感受、體驗抽象的事物,進而突破難點,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如教學《豐碑》一課,文章中「風更狂、雪更大了, 1 大雪很快地覆蓋了軍需處長的身體,他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這一節是全文的中心段,也是全文的難點.如何突破,解決難點呢?可以運用信息技術製作三幅連續的動感畫面:第一幅即書中原圖,第二幅則是風雪交加的畫面,同時放大軍需處長在風雪中的形象,第三幅則是慢慢的軍需處處的形象淡化,而後出現一座晶瑩的豐碑,並在豐碑上刻有軍需處長的名字.學生看著這一幅生動直觀的畫面,聽著教師動情的朗讀,深刻領悟了教學內容,突破了教學難點.
(三)語文多媒體教學應充分考慮語言文字所承載的情感 文字作品貴在以情感人,語文教學不容忽視情感的作用.文學作品在語文教材中所佔的比例很大.作為用語言構築起來的文學作品的教學應十分重視情感的交流.繪聲繪色、引人入勝的講解和分析,對於語文課堂來說,是十分有益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多媒體手段的運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課堂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每個有經驗的老師都能從學生的眼神、面部表情上接收信息,然後作出相應的反映;而學生也可以從教師的舉手投足、臉部表情得到鼓勵,受到啟發.這種交流是無聲的卻是必不可少的.教師手不離滑鼠,學生眼不離屏幕就隔斷了這種無聲的交流,使課堂教學模式成為另一種藉助於高科技手段的「滿堂灌」,所以教師在操作多媒體的時候要穿插富有感情的語言來進行多媒體教學. 二、語文教學中應有效地運用多媒體 語文教學不能過多地依賴多媒體技術.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水平,使學生的口頭、書面表達規范、生動、有說服力.而要想達到這個目的,只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是難以實現的,而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閱讀教學是不可缺少的.母語教學的規律也告訴我們:語文能力的培養必須通過傳統的「咬文嚼字」的方式來實現.語文課畢竟是以語言閱讀為主體,語言的魅力就在語言閱讀本身,語文教學主要是通過語言去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能力的提高是離不開對文字本身的感悟的.語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種媒體,學習語言,不用心讀是不會有收益的,而這一點多媒體幫不了多少忙.古今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學典故錢鍾書能了如指掌,順手拈來;毛澤東深厚的古詩文功底,才使他文章佳句疊出,文采斐然.由此可見語文學習中閱讀的重要性.如果一味的想靠多媒體來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恐怕難以達到預期目標.語文課不是政治課,也不是藝術欣賞課.它和數、理、化等別的科學也不同.其它學科,師生雙方主要是在課上研究語言媒體所承載著的各種知識信息,而語文則是研究承載各種信息的語言媒體本身,研究語言媒體的組合規律,語文教學的終極任務是培養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語文課的主要媒介只能是傳統的語言文字.多媒體技術中的聲、像、畫永遠替代不了教材、文章以及師生雙方的語言交流.有些東西,只可「意 2 會」,是很難用聲音和畫面來表現的.如「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的理解是很難用聲音和畫面來表現它的意境,所以傳統語文教學強調了「書不盡言,言不盡意」這一點.我們盡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營造氣氛,喚起情感,引導想像,但決不能用屏幕、畫面來代替文學意境.文字提供的想像空間遠遠大於直觀.我們在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同時,不能忽略語文學科本身具有的特點和傳統的教學規律,應該根據實際需要,尋找合適的切入點.CAI 課件對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必須著力渲染,對一些疑難的問題,關鍵的過程要側重設計處理,真正體現課件的長處和輔助教學的功能.例如有位教師在教《夜鶯的歌聲》時,找來一些法西斯德軍的戰斗片,讓學生以看代學,而放棄了文本中的一些語言文字的理解,學生本該能從文字中「孩子從嘴裡掏出一個小玩意兒,遞給他,用快活的藍眼睛看著他」……能體驗到小夜鶯的鎮定自如、機智勇敢,可被錄像取而代之教學了,這種用影視替代學生的閱讀,用圖片代替學生的想像,必然會弱化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感悟能力.

『肆』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多媒體現代教學方式已廣泛運用於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課堂教學逐漸活了起來。計算機技術與語文教育互相交融,互相整合的「一體化」逐步深入,現代教學方式與現代教學媒體互相結合,展現在世人面前的將是一個絢麗的前景。語文教學中多媒體的有效運用,為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創造了條件,注入了活力。特別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它能變靜態為動態,變無聲為有聲,變抽象為具體,大大延長了學生有意注意的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促進了師生互動與情感交流。 一、創設故事情境,將枯燥的內容趣味化,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 漢語拼音是一串枯燥無味的字元,要想讓學生想學、樂學,就要變無趣為有趣。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聯系生活、學習實際,創設語言環境,輔助多媒體,讓音節在語言環境中反復出現,使學生熟練掌握、鞏固、運用漢語拼音的技巧,最大限度發揮漢語拼音多功能的作用。 例如:在教學ba的四聲時,筆者將多媒體穿插於故事中。故事的主人公是小明。教師:「老師知道同學們有的喜歡唱歌、跳舞,有的喜歡畫畫,還有的喜歡彈琴,那小明喜歡什麼呢?」(課件出示喇叭畫面,接著出現音節ba.)以多種形式練讀。又說:「有一天,天氣特別好,小明出去玩,走到田邊,看到了什麼?」(課件出示小男孩拔蘿卜的畫面)以多種形式練讀ba。「小明繼續走啊走,走到射擊館,又看到了什麼?」(課件出示小女孩打靶的畫面)多種形式練讀ba。「小明看到這么多有趣的事情,真高興,他要回去告訴爸爸。」(課件出示爸爸的畫面)一個由課件輔助的故事講完了,學生學得興趣盎然,ba的四聲也學會了。 在復習漢語拼音時,課件出示配樂故事畫面:星期天,老師帶著小朋友到野生動物園里參觀。來到動物園里,他們看見了大象、河馬、犀牛在河裡洗澡,老虎、獅子正在睡懶覺,梅花鹿、山羊、斑馬正在練習長跑,猴子在爬樹,長頸鹿、野雞、孔雀正在找食物吃。他們都想和你們交朋友,正准備作自本人介紹呢。(小動物身上都有相應的名字拼音卡片)生動有趣的故事,形象直觀的畫面深深吸引了學生,有利於學生在枯燥的復習課上集中注意力。小動物身上的名字拼音卡片為讀准音節作好了鋪墊。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學習,可以最大限度地放鬆自己,發揮創造力,有利於更好地學習。 二、創設畫面情境,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小學的課文大多故事性較強。在朗讀教學中,要盡量利用書中的語言拔動學生心靈的琴弦,運用多媒體展示課文內容的畫面,配上生動優美的音樂,並以講故事的語氣將課文范讀一遍,讓學生在整體上感知全文內容的同時,也對閱讀課文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激發學生一讀為快的慾望。 例如:在指導朗讀課文《回聲》的第一自然段時,運用多媒體展示回聲這個童話故事發生的背景,即第一自然段所描寫的景象。這時教師相機指導:半圓的橋洞和水裡的倒影連起來,像個大月亮,多美呀!看到這么美的景色高興嗎?大家讀的時候要放慢些,美一些,邊讀頭腦里邊浮現出屏慕上美麗的畫面。又如教學第二自然段時,先出示兩個句子:(1)小青蛙問:「你是誰?你在哪兒?」(2)那隻看不見的小青蛙也在問:「你是誰?你在哪兒?」目的是讓學生區別出這兩個句子,哪句是小青蛙說的,哪句是小青蛙聽到的。接著用多媒體播放「原聲」和「回聲」的讀法,讓學生通過傾聽,用心去感受兩句話讀法的區別。讓學生在直觀感受內化後,把上面兩句話朗讀起來,通過同桌對讀的方法達到會讀,讀好的目的。 又如課文《王冕學畫》的第二自然段是要求背誦的。教師可先通過動畫演示第二自然段的內容,同時播放配樂朗誦,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大雨過後湖裡荷花的鮮活、美麗。把學生帶入迷人的情境之中,引導學生朗讀欣賞,再單獨出示湖水、荷花、花瓣、荷葉的畫面,讓學生獨個欣賞、理解、朗讀、背誦。 二、創設游戲情境,有效地提高學生識字的效率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主要表現在識字量大,字形復雜,容易混淆。學生學得索然無味且效率不高。如果將多媒體教學寓於識字教學中,效果就大不相同了。 心理學家馬斯洛在《成長心理學》中曾指出:「學生生來具有內發的成長潛力,不需要教師的刻意指導。」在識字教學中,輔助多媒體教學有利於讓學生自由發揮想像識記生字。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而孩子的一個小小的「發現」,都是通過他自己的細心觀察所獲得的,在孩子的心目中這些小「發現」要比發現沙漠里的「綠洲」還要可貴。作為教師,一定要珍視孩子的這些小「發現」,及時肯定學生的這種「發現」,充分維護他們的想像力,增強學生自信心。 例如:在教學《小猴子下山》這一課的生字時,先在大屏幕上出示「非、棵、片、瓜、圓、回、可、空」讓學生先觀察,然後舉手說說你記住了哪個字,是怎麼記住的。這時,馬上就有學生舉手了,說:「老師,我記住了『可』,就是小河的『河』去掉三點水,就成了『可』。」課件顯示:河——可,並且伴有動聽的音樂和贊美的聲音:「你真聰明!」又有一個學生馬上站起來說:「老師,我還有一種方法記住『可』,就是『丁』和『口』組成『可』。」學生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紛紛舉手發言。 對於一、二年級的學生而言,學生識字學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決這個難題呢。通過實踐,筆者發現鞏固識字的最佳方法就是讓學生進入「游戲樂園」,在輕松、有趣的氛圍中記住漢字的音、形、義,製作一些形式新穎,內容豐富,趣味性強的復習題課件,寓教於樂。 如鞏固要求會認的字,可以通過「摘蘋果」的游戲完成。即學生讀正確了,蘋果就掉下來。教師就獎一個「小蘋果」給這位學生。而對於一些容易混淆的字可採取「小兔采蘑菇」的游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區別「園、原、圓」時,分別寫有「草圓、花原、園桌」的是毒蘑菇,而寫有「花園、草原、圓桌、果園」的為香蘑菇。然後把這些蘑菇混在一起,請學生幫小兔采蘑菇,學生學得興趣盎然,在不知不覺中鞏固了生字,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創設生活情境,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在教學中,教學情境的設置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口語交際的教學中,一定的情境是激發小學生口語交際興趣的重要方面。有關研究表明,語言的表達是與其心理素質及環境緊密聯系的。事實上,一些學生在課堂上說話聲音小,語音含混不清,表達困難,在課外則聲音大,樂於表達。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課外活動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情境,為學生的口語交際提供重要交際的自由天地,這種情境有利於激發學生交際的興趣。而在傳統的課堂上,氣氛比較緊張,少數人會表現出羞澀,發言時大腦一片空白,難於表達自己的感情。這樣,就要求本人們在課堂教學中創設一定的情境,淡化課堂氣氛,強化生活氣息,使課堂教學盡可能地貼近學生的生活,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由想像的空間、自由表達的氛圍。利用CAI課件就是創設情境的一種有效的方法

『伍』 如何在語文課堂發揮多媒體技術的作用

認為教師是一個機器的操作者、以至教學思想與教學理論都發生了變革,讓語文多媒體教學折射出多彩的光芒、多媒體輔助教學能有效地增加課堂密度、觸覺。相對於傳統教學的單純的語言講述,就急於傳授知識,一鍋全端的現象,多媒體所展現的色彩鮮艷,在使用過程中應是相輔相承、文言文的翻譯,不能上課就是一張接張的在閃,使他們在這種發現時感到自己的進步。它所創設情境的真實性,或者插上與授課內容毫不相乾的圖片,豐富自己的知識倉庫,與教學內容不融洽和諧,但這也有個度。 3。通過多媒體技術,有利於調動學生積極探索,比如說教學目標。多媒體技術應用於教學已成為現實;還應積極組織學生參與課件的製作、教材觀念與形式、嗅覺,多媒體輔助教學便越來越多地走進中學課堂,在不該插圖的地方插了圖,並且要求學生在學習,更是如此,互為一體。我們教育工作者應該因課制宜,融入到追悼亡人的感情當中,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無疑更能調動、圖片營造氛圍、病句等等都可以利用多媒體來減輕教師和學生的負擔;課堂上播的音樂不經過嚴格的挑選、激發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領悟到當時人們的喜悅、真實,才能提高語文的教學質量,學習興趣自然會受到一定影響,將插圖弄得過分誇張,而忽略了教師的范讀、變形、畫面活潑的視頻,讓學生在最大程度上拓展自己的知識面:「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仍在費勁地辨認並判斷所需攫取的有效信息,讀書聲越來越稀小、高二新課程中出現了更多的人文性非常強的文學作品。(二)、簡明扼要的論述更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語文課堂,讓同學們能夠回歸到課本,我們應積極發揮現代化教學輔助手段的優勢,能夠引起他們的興趣、音色悅耳。我們應該明白這兩者互有優缺點,讓語文課堂教學變得更活躍更充實,俗話說「兵不在多,揚利去弊,雖說多媒體的運用可以增加課堂的容量:現在的語文課已越來越不象語文課,給課堂教學帶來負面影響。但是將先進科技引入課堂教學。這應該是給那些只注重多媒體課件的多種信息的融合,讓同學們有一種直接的視覺感受,教師聲色俱佳,把同學們帶到了三國時代。在平時教學和聽課過程中我也發現有不少老師只注重多媒體的運用,精心製作有關課件,她處理的就特別好、感覺等、因勢利導。特別是現在高一:(1)在課堂教學中使用的次數不要太多,突破難點,勇於進取。語文作為人文化極強的一門學科,再分類出題,其汲取知識的效率也將大大提高,我們更要注重多媒體的使用,還可以是影片,也就來不及做筆記,突出重點,並在課堂上充分運用,她是通過影片的剪輯。學習孫犁的《亡人逸事》時,如此我們教師就可以把自己所掌握的東西盡可能多地教給學生,利用實物投影儀當堂反饋,營造一種歷史滄桑的氛圍,不斷探索,再加上一些影片中的剪輯圖片,完全讓學生隨著音樂而融入到蘇東坡的感情世界、生動活潑。(一),以彌補傳統教學手段某些方面的不足,他要求老師要能激發學生的情緒區,就必須為學生創設直觀形象,但是傳統教學只注重知識的灌輸,時間不要太長、納粹的兇殘…… 營造氛圍不僅僅限於音樂,學生必定能專注於學習,在教學手段上比較單調。去年我曾聽過熊芳芳老師講授的《一個人的遭遇》。多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中有傳統教學方法無法達到的優勢、音樂營造氛圍,在今後的教學中可以有的放矢。很多非語文學科的老師在聽了語文課之後都會說。如果說語文課堂教學是一朵綻放的花蕾。眾所周知、更加形象地理解文中索科洛夫的遭遇和內心世界、《圖片兩組》,從直覺形象上給學生以感染,真正發揮其現代性特點,觸發他們的想像、有些課件集中了大量聲音圖象信息,努力使新語文課堂這朵鮮花開得更加絢麗多姿、圖畫。計算機在教育上的應用。還有的老師製作的幻燈片量太大,又能夠充分表現教學內容。在學習《祖國山川頌》。對於多媒體輔助教學這一現代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可以更高地激發興趣有人說,我在課件導入部分向學生展示秋景圖片。當然像詩歌鑒賞,親歷其事,我們一定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榜樣作用、一支筆、富有趣味的學習情境。(2)在教學中不要過分強調多媒體的作用而使之成為程式化、視頻朗讀,主動學習、現在和未來都是教學的靈魂、聽覺。因此在選材上應適時,使得教學手段,就充分體會到了這一點,這樣教師就掌握了學生的接受程度,取長補短的、音頻等,由於這首詞是詞人在赤壁古戰場抒發懷古之情:一。因為在濃厚興趣的驅使下,計算機已進入我國的教育領域,以致於看上去密密麻麻,避免了盲目操作。二、適量,提高單位時間的效率,營造秋的氛圍、音頻、生字詞及相關解釋等教學任務,就播放了1945年日軍在「密蘇里」號簽署投降書的視頻,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情感調動起來,有助於設置生動的教學情境、利用多媒體更能調動積極性蘇霍姆林斯基提出、動畫等、形象性。比如我在講授《落日》時,將自己與三國中的周喻進行對比,這一最能體現語文教學特點的課堂活動的教師的最中肯的評價、刺激。因為利用多媒體板書無需多寫,然後再配上文章的內容,讓學生當堂作業、趣味性是其它媒體與手段無法媲美的。 1、《安妮日記》時。切不可一味將大容量的文字資料盡數搬上屏幕,讓他們自己去體會祖國山川的秀麗。它可多角度地從學生的視覺,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便於學生做筆記、圖片,而缺少了朗讀,有針對性的訓練,提高課堂復習的效率,讓同學們感受到歷史的氛圍。學習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從而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老師是學生在課堂上最親近的人,也可運用多種手段來營造切合文章主題的環境,於是在授課時,有些內容無需長篇大論,純粹只是為了點綴畫面,求得所謂的美化效果,學生一頭霧水,完全可以在熟悉課文文本的同時完成,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了單位時間內傳遞信息的容量,這時僅依靠老師簡單的說教、運用知識時有所發現,我在課件中播放了楊洪基唱的《三國演義》的主題歌,而在精」。在這種情況下,使學生仿如親臨其境,往往一讀而過,教師的講解在過去,二者相得益彰,但課堂上學生讀書的時間越來越少,增加了課堂的密度,學生已瞭然在胸,我選用了央視的「子午書簡」中的一段由李默然朗誦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的視頻。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並不代表我們就要拋棄傳統教學,而忽略了語文教學中的「教師」和「文本」的作用。學習《故都的秋》這篇課文時,讓學生如見其人。特別是上高三復習課時,我都選用了大量的圖片,這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文章、很多內容其實是不必要進入課件的,增強教學直觀性,而當教師講課時由於課時安排的限制、歷史的沉重、如臨其境。三、如聞其聲,顯得單調而乏味,我們應該努力尋求它和傳統教學手段的結合點,單位時間內多媒體給我們展示的知識容量是傳統教育教學無法相比的,一目瞭然,增多了課堂信息傳遞的通道。我先向學生介紹仿寫的要求和類型。所以我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應注意以下幾點,而且藉助於直觀的形象,切忌過多過濫,問題也無需重復、有些多媒體課件做的過於花哨。因為多媒體提供的情境生動,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往往是教師口乾舌燥。比如我在給學生句式的仿寫時、課堂教學結構,心中就有數了。但在生活中我們有老師一味追求新奇,都是處於輔助地位。計算機發展到今天。所以。要知道我們不能忽視學生與文本對話的作用,然後把一些常見仿寫形式結合例句一一展示給學生,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極易產生疲勞和厭倦感,教學效果可能不會太好。還有我們語文老師不能上到課就找音頻、因需所取,並得到迅速的發展,迎合學生好新鮮的口味。這樣就勢必會造成學生注意力分散。 2,任何先進的教學手段都是通過人類操作控制的;有些需要補充介紹與講解的文化常識和文學常識則應簡明扼要,僅靠老師的一張嘴、適度:如果老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的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如何發揮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教學方法。而要維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那麼多媒體教學就是一片錦上添花的綠葉。作為老師,首要任務是要讓你所教的學生喜歡你所教的這門學科,引導學生入情入境,是任何教學手段都不能替代的

『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取得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直是廣大語文教師凝神思考、孜孜追求的目標。而其中的關鍵是選擇恰當的教學手段促使課堂教學內容、方法的最優化。實踐證明運用多媒體手段,充分發揮其教學功能,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實效的有效方法之一。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引進多媒體技術,把聲、像、圖、文、情境與聽、說、讀、寫有機結合起來,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能使課堂教學變得更為生動有趣,富有感染力。經過這幾年的實踐探索,我認為,小學語文課採用多媒體教學應遵循五項原則。
一、有度講究趣味性原則
採用多媒體上語文課,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趣味性強是它的明顯特徵,豐富的畫面、美妙的音樂可以將傳統教學中無法展示的東西栩栩如生地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盡情地欣賞千姿百態的四時風光,如臨其境地聆聽大自然中的各種聲響,從而增添無窮的趣味,刺激學生的各種器官,寓教於樂,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現代心理學告訴我們:「新奇、多變的事物能增強大腦皮層的刺激強度。採用了新穎的方法,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興趣。」
針對小學生好奇心強、活潑好動的性格特點,多媒體以其特有的形象性、直觀性、生動性,通過圖文、動畫、音響及色彩等形式,從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方面刺激學生的感官,實現多渠道信息傳遞,加強學生對知識感知的鮮明度,從而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自覺自主地參與學習活動。
比如《草船借箭》(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試用課本語文第十二冊)是一篇歷史人物傳記,主要寫了諸葛亮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向曹操巧借十萬支箭的故事。如果教師僅利用幻燈或掛圖,單靠課文的描述來讓學生體會當時借箭的場面,理解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就有一些難度,並且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必然會下降。在教學中,如恰當地運用了CAI課件,集圖、文、聲一體,此時,學生很快進入了學習情景,經過仔細的觀察和分析理解,從視覺與聽覺上突破了諸葛亮如何神機妙算的難點。
再如《冀中的地道戰》(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試用課本語文第十冊),這篇課文寫了在抗日戰爭時期勞動人民及游擊隊是如何利用地道這一有利地勢打擊敵人,保護自己的。很多學生雖然看過地道戰的故事,但對地道打擊敵人及保護自己的各種關口並不理解。如文中所說的「孓口」,有一位老師就成功的利用CAI課件的展示,使學生從視覺上理解了「孓口」。再如在CAI課件中還展示了人民是如何利用地道對敵人進行打擊,又是如何對付敵人的水攻及放毒,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的興趣從聽覺、視覺上理解了這一「地道戰是個奇跡」的難點。
因此,CAI課件的運用能增強視覺動感,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使學生個個思維活躍,情緒處於高度興奮狀態,從而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可見,恰當地使用多媒體手段,把真切的畫面展現在學生眼前,可以使他們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充分調動多種感官展開豐富的想像或聯想,激發起濃厚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學生學習才有成功的信心,才有對知識的渴望,從而產生主動學習的行為和優秀的學習效果。必須明確,運用多媒體手段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易於理解課文內容、掌握語文的學習方法。講趣味務必注意好「度」。曾有位教師教學時,一會兒放錄像、聽錄音,一會兒用計算機控制顯示畫面,一會兒又使用投影,將各種手段都盡可能地使用,雖然熱鬧「有趣」,卻因教學手段的演示過程喧賓奪主地替代了對教學內容的分析講解,學生注意力分散,興趣由教學內容轉向了教學手段。這樣的課只是讓學生過了一把新鮮癮,教學目的並不理想,這也許是有些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手段時所始料未及的。
二、有機運用直觀性原則。
直觀,是多媒體的優勢。將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動畫和視頻等多種媒體集成在一起,使純語言文字所描述的內容變成形、聲結合的畫面圖式,使抽象的、靜態的審美對象活躍成為具體的、動態的畫面,從而使抽象的語言文字化為學生的直觀感覺。有些平時不易看到或接觸到的東西,用多媒體展示,更方便學生了解。製作多媒體課件時,我們可以把簡單的文字說明變成一幅幅生動的圖片展現於學生面前。像《爬山虎的腳》一課教學,可以讓學生配樂朗讀課文,分析課文時,再出示爬山虎長長藤蔓、細絲樣根須、不同時段葉片顏色的特寫投影圖片,由學生仔細觀察後講出爬山虎的特點,引導學生從小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再如有一位教師在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時,首先精心布置了教室:講台上端放著兩盆碧綠的萬年青;黑板上方正中,懸掛著周總理的遺像,遺像上披著黑紗;學生的課桌上放著每人精心製作的小白花。教室里充滿了庄嚴、肅穆的氣氛。
考慮到課文所產生的歷史背景與學生所處時代有一定的差距,單憑教師講述很難喚起他們的感情共鳴,引起他們的思想認同。於是我在課堂教學中,選擇了首都人民在長安街上送總理的實況錄

『柒』 如何利用多媒體組織語文教學

(一)運用多媒體,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認為:興趣是對客觀事物選擇的態度,是積極認識某種事物和參與客觀事物選擇的態度,也是人們對某種事物特別具有吸引力的一種傾向性。興趣在學生的認識過程與學習活動中起著巨大的驅動作用。然而,興趣並非天生就有,而是通過外界事物的新穎性、趣味性、獨特性來滿足學生的心理而引起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集文字、圖像、聲音、動畫和視頻影像等多種信息於一身,以其鮮明的圖像、生動的形象和靈活多變的特點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情境教學歷來被許多人公認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但是,由於以往教學手段的落後,情境教學不能得到廣泛的應用。現在可把多媒體這種教學手段同情境教學這一教學方法進行有機的整合。在教學時根據需要利用多媒體計算機能使呈現的教學內容形象和生動,富於感染力,運用多媒體技術圖文、聲像等豐富的媒體表現功能,從形、色、聲、情上調節課堂氣氛,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誘導、激勵、喚起學生的感悟,刺激學生多種感官,引發學生興奮,使之輕松活潑,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例如,有位教師講授《雨霖鈴》時,在多媒體課件片頭,導入了「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這首歌曲,上課鈴一響,課堂上彌漫著如泣如訴的歌聲,學生的心頓時被這種纏綿悱惻的離愁別緒牢牢攫住,進入上課的狀態也就非常的自然了。再如,在一堂觀摩課上,一位老師在講授《茶館》這一課時用「3DMAX」設計了一個片頭:土黃色的「茶館」立體藝術字,帶著淡而長的火焰,在灰白斜條相間的背景上緩慢旋轉,配上凄婉的音樂,給人以風雨飄搖、蒼涼哀傷的感覺。學生一進入課堂,自然為之感染,這樣再去分析「茶館」的變遷,感受人物的情緒,就水到渠成了。
2 .寓樂於教,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計算機多媒體的特點是圖、文、聲、像並茂,能向學生提供形式多樣、功能各異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動的畫面,標准逼真的情境朗讀,悅耳的音樂背景,妙趣的益智游戲,把學生帶進了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讓他們主動探索,積極進取,使他們願學、會學、樂學。例如這樣一組詩句:
1.留連戲 時時舞,自在嬌 恰恰啼。(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2.明月別枝驚 ,清風半夜鳴 。(辛棄疾《西江月》
3.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 聲一片。(辛棄疾《西江月》
4.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 啄春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每一句詩中都有空缺,這時,學生只要將「蝶」、「鶯」、「鵲」、「蟬」、「蛙」、「燕」這些圖形拖入相應位置,圖形即變為文字,詩句也就完整了。這樣,學生不僅背熟了詩句,還增加了對詩歌的感性認識。游戲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可以將呆板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活潑,更易於被學生接受和掌握。
3.化靜為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動態的事物比靜態的事物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多媒體計算機能為師生創設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傳統教學中,學生面向靜態呆板的課文和板書,難免枯燥無味。而運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克服了這一缺陷,靜止的文本可以按指定軌跡運動,可以像拉窗簾一樣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教學信息;靜態的圖畫可以像動畫一樣變化移動,可以像流水般呈現一幅幅變幻的圖像,色彩可以變化,速度可以控制,枯燥的內容變得生動起來,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初中語文《雷電頌》這一課是郭沫若的劇本節選,內容是屈原在獄中的一段獨白。在教學時就可設置精彩的朗讀片段,再配上逼真的音響效果。那轟隆的雷鳴,怒吼的狂風,能把人帶入情境與天地同化。這樣既活躍了氣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促進了學生的形象思維。再如《口技》中,利用多媒體呈現許多動物的圖片,運用動畫模擬動物的叫聲,將學生引入到即將學習內容的有關情景之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變難為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初中生形象思維優於抽象思維。計算機多媒體教學能模擬模擬,化抽象為形象,它不僅能展示文字、圖片、圖像聲音於一體,將學生帶進形象生動、色彩繽紛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多感官接受刺激,發展思維能力,還能拓展學生的空間概念,加深對事物的理解,大大減輕了學生的認識難度,變難為易。反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幫助學生從形象思維順利地過度到抽象思維,突破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計算機多媒體教學還能夠打破時間和空間的制約,延伸和拓寬教學時空,通過圖像、聲音、色彩和動畫,傳遞教學信息,解決由於時間和空間的限製造成的教學難點,使學習內容變得容易被理解和掌握,培養並發展了學生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如在《望天門山》一詩的教學中,天門的形象,「開」和「回」是怎樣與山水聯系在一起的,是學生較難理解的問題。教師可以依據課文設計景圖:將兩座山繪成門樣,兩山夾縫中滔滔長江水急流迴旋,沖破兩山阻隔,一瀉千里。遠處,紅日碧水間,一葉白帆飄盪而來。藉助幻燈投影,物象直觀,由文到圖,學生就能理解「門」「開」「回」的意義,對詩的意境的理解就容易了,從而激發學生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之情。
(二)運用多媒體,發展學生的思維
在常規的語文教學中主要靠教師的語言或者比劃來使學生理解,輔助的工具不外乎是表格、掛圖或擺模型等。有限的表達和單調的教具往往使學生覺得枯燥無味,或者使學生的認識受到教師個人意識的限制,使得學生的思維認識個個相似,無創造力地服從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思維。如果在教學中採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根據教學內容配合相應的聲、圖、視頻、或者動畫等,在優化的教學環境下,既可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性和積極性,又可將抽象的東西通過計算機的模擬功能變為具體化、形象化,將靜態變為動態,將微觀過程進行宏觀模擬,再配合教師的講解,這樣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去積極地思維,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1.調動聲畫,豐富表象,培養想像力
在整個初中階段,學生的思維由直觀形象到抽象思維過渡,而有足夠的表象儲存是學生成功進行想像的必要條件。表象越缺乏,想像的素材越少,其想像也就越狹窄、膚淺;表象越豐富,想像的素材越多,其想像才會越開闊、深刻,想像的內容也就越具體、越完善。因而,在教學中運用投影或動畫創設課文情景,把活動的形象、逼真的音響和變化的情節展示給學生,以幫助學生形成豐富的視覺表象、聽覺表象、嗅覺表象和味覺表象等;運用多媒體還可以突破課堂的局限和學生生活范圍和知識面的制約,豐富學生的表象,從而激發他們的想像力,幫助學生掌握感性知識,並發展抽象思維。如清代文學家姚鼐的《登泰山記》中有一句「是日,觀道中石刻」,如果採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生由於表象儲存中缺乏相關表象,在理解時就可能會發生偏差,將石壁上巨大的題刻誤解為刻有碑文的石碑。全無泰山作為五嶽之首的氣魄,體現不出泰山這一自然人文景觀的特色。而運用多媒體,首先給學生展示一幅泰山石刻的圖像,以此表象作為材料再進行想像,學生的想像就會順利、准確多了,想像力也就越發展。
2.把握特點,因勢利導,增強創造力
無數實踐證明,只有在學生主體對所學的知識展開活躍的心理活動時,才是最佳的求知狀態。然而,長期以來,學生自主對與學習的活動處於被封閉狀態,自我的深層感覺未被喚醒,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後缺乏對知識的遷移能力,不能做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更不善於在不同的語境中靈活理解。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形象可感性,多層次、多角度、多途徑地講授知識,使學生能發散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例如:初中語文第三冊中王維的五言律詩《使至塞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曾評其詩「詩中有畫」,在講授這首詩時就可以抓住此特點,所涉及到的景物: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等皆可入畫。學生可根據詩意自由發揮,加以比較和鑒賞。這樣既引導了學生的思維,又巧妙地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在對作品心領神會的過程中進行想像,表現出活躍的創造力;而這個過程又給人以美的享受,凈化心靈,達到真正理解作品思想意義和藝術特色的目的。
3.開辟立體多向深層的思維通道,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多媒體教學通過聲音、圖像、文字、顏色、光彩、視聽並舉,左右腦並用,眼、口、手、耳、腦多方位調動,全身心投入,對學生的思維訓練更趨靈活、全面、立體。語言信息、音樂圖像、特定情境結合,刺激控制形象思維的大腦右半球和控制抽象思維的大腦左半球同時發揮作用。這樣,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漸進入高度的情境之中,學生情緒振奮,思維活躍,通過「生活顯示、實物演示、音樂烘托、圖畫再現、參與體悟、語言描述、想像創造」等途徑能激發學生的思想解放,使思維發散的廣度和深度都有了很大的發展。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人在學習活動中,若能集中注意力,則大腦皮層優勢興奮中心就能夠保證對當前作用於大腦的事物或信息產生最清楚的反映。多媒體教學依據教學內容,教材特點,實際學情,採用或交換媒體,多種媒體有機配合,學生在保持自由、寬松的心理狀態的同時,始終充滿著新鮮、新奇、興奮感,由於注意力高度集中,他們的思維就能時時聚焦在教師的控制下,且能深入到教學內容的深層。
(三)運用多媒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採用講、練結合,容易忽視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力的培養,壓抑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忽視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多媒體技術參與教學則可以最大限度的加強研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協作性學習和自主性學習等多種學習的整合。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這一優勢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1.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動機,形成自主參與情感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們只是一本書,一張嘴,一支筆,或者再配上一張掛圖、一塊小黑板,學生往往會感到枯燥乏味。這樣教師教得累,學生也學得累,有些學生甚至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而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在課堂上提供信息,通過動畫,錄像等激起學生興趣,再以人機「對話」的交互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從而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將傳統教學中無法展現出來的東西栩栩如生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得較真切的認識。如在敘事詩《賣炭翁》一文的教學中,將賣炭老人的悲慘遭遇以動畫方式逐條向學生講授,學生得到直觀認識,興趣濃厚,不知不覺中記住了大量以往需要死記硬背的知識要點。在講授結束後再以一些補寫鏡頭讓學生從中找出課堂上的不足,復習所學知識,得出答案,這樣,學生就能很快掌握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的。
2.提供自主學習目標,增強自主參與意識
自主性學習主張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不是學習的主宰者,而是學習的指導者。教師應樹立正確的學生觀,調整好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把自己變成「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與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從而努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接受型的被動學習為探索型、發現型的主動學習。
提供自主學習目標的意義在於體現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針對學習內容明確相應的任務,進而圍繞目標讓學生自己主動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問題,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使學生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暴露他們感知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異,把他們弄不懂的地方、錯誤的地方都擺在桌面上,再引導他們通過獨立思考,摒棄錯誤,發現真理,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轉化。這樣,通過活動,讓學生自己發現要學習的東西,能夠積極地被同化,因而容易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在《蘇州園林》一文的教學中,對於本課的重點—蘇州園林的圖畫美,可以首先通過錄像片段展示蘇州園林的美麗風光,讓學生從中直觀地感受出蘇州園林的美,引出本課的教學內容。結合課文,再設計一些問題,學生大多能很快發現問題,有的發現不了,通過討論發言,學生們基本達成共識。這樣,學生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分析,從而提高他們參與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創設有利條件,提高自主探索能力
創建有利於學生自主性學習的環境及資源,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利用多媒體教學引導學生學習,可以在組織安排教學過程中,不把大量的時間用於組織講解教案上,而放在為學生提供學習所需要的各種資源上,把精力放在簡化利用資源所經歷的實際步驟上。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初步了解知識要點,再從教師提供的多媒體教學課件中獲取學習資源,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通過思考分析、結合實際、探究解決問題。把學習資源作為學生進行分析、思考、探究、發現的對象,幫助學生理解原理,並掌握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步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習如何從書本理論中獲取知識、理解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學會如何進行問題探究,並利用資源材料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為主體獨立參與學習,發揮主體作用奠定堅實的基礎。
4.創設問題情境,提高自主參與能力
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關鍵在於教給其學習的方法,讓學生由「要學」到「學會」,再過渡到「會學」。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通過多媒體教學課件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將自己放在特定情境中,結合先前所學的知識思考問題,參與解決問題,教師加以指導,從而提高學生處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運用多媒體,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語文審美教育過程中,學生的審美能力是通過語文教材,在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一系列審美體驗的過程中逐步培養的。這些教材文質兼美,蘊涵著豐富的美育因素。而多媒體教學手段不僅有助於提高教學效率,還具有實施美育的功能,它直觀形象地展現課文的藝術形象美、意境美和語言美,喚起美的情趣,撥動美的心弦,使學生為之萌發激情,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語文審美能力。
1.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受力
學生的審美感受力,是審美感官直接對審美對象進行感知的能力。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對所見所聞的觀察、傾聽和體驗,猶如通向美的世界的窗口。所以,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教會孩子能看到和感受到美。」學生的感知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它伴隨著敏銳的選擇力,把主體的注意力穩定地引向對象,同時,這種感知又具有整體性。當對象呈現於眼前時,引起學生無意注意,經過教師的引導,一定時間的靜觀默想,消化理解,再將這種無意識狀態轉為感知,把整個形象分化成為個別感覺再組合為一個完整的新的形象,完成感知過程。
針對學生的感知心理,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受力,要讓學生置身於美的氛圍中,通過視覺和聽覺去發現美、感受美。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再現情境,運用線條、形狀、色彩、聲音等外在形式,具體、直觀地再現課文中豐富多彩的形象,使形象由語言文字的間接顯現化為一定的物質材料來直接顯現,增加感知強度。學生藉助電教媒體,突破文字的障礙很快地進入課文情景,積存於記憶深處的表象迅速復現,與眼前的形象串聯、疊加,幻化為自己心目中的新的審美形象,從而提高了審美感官的靈敏度、活躍性和統攝力。如教學《愛蓮說》,在導入新課部分就可以運用一系列蓮花的圖片動感地出現在畫面上,其「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場面,藉助鮮艷的色彩,古箏的音樂,渲染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精神,使學生入情入境,感情為之升華,迅速領悟形象的崇高美。在朗讀鑒賞部分,輔之優美抒情的配音課文朗讀,同時配以動畫,營造出美的氛圍,引起學生視覺和聽覺的感官興奮,享受審美愉悅,身臨其境,感受意境美。
2.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力
學生的審美鑒賞力,是在教學實踐中形成的對美的事物的領悟和評價的能力,它是包括審美想像能力和審美理解能力在內的一種對美的自覺認識的能力。
想像力是人類的高級屬性之一,但是學生的想像力尚不發達,生活閱歷淺,記憶中的表象儲存貧乏,因而單 憑抽象的文字元號,很難呈現形象,激起美感。如果把文字所要表達的內容訴諸視覺畫面時,學生便可依據具體的視覺形象,喚起豐富的想像。投影片、錄像片的色彩,可引起學生的簡單聯想;看畫面、聽錄音後的描述,則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再創造性想像,幫助學生的認識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在有限的媒體中得到更多的東西,促使學生閱讀時始終保持思維的活力。
在語文審美活動中,教師要指導學生通過情感體驗達到升華,提高審美理解力。由於學生的情感,還停留在淺層次方面,他們注意的是畫面上呈現的形象,喜愛的是輕快的旋律,跳躍的節奏,所以,適時地運用電教媒體,使課文中語言文字傳遞的情感信息和形象直觀情感信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對學生的感染就更為強烈,得到「高峰體驗」,感受「情感的美」。再通過細膩品味和冷靜分析,感受「理性的美」。如在教學《愛蓮說》時,將蓮、菊、牡丹的形象相對應的在畫面上出現,讓學生自然地理解作者的用意是將這三種花分別象徵三種人,象徵著三種不同的對人生的態度,從而理解這篇文章的主題。
3.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力
審美創造力,是指學生按照美的規律直接創造美的事物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力,要進行創造性思維訓練,同時掌握創造的技能、技巧並在實踐中運用。
多媒體輔助教學能為學生提供創造性思維的中介,使學生由形象思維逐漸向抽象思維轉化,為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力架起橋梁。如在教學《藤野先生》時,在授課結束後,就可以出示一張木刻畫《俯首甘為孺子牛》,讓學生觀察畫上的魯迅的表情、動作、眼神,以及在他的號召下,進步青年們的表現,從而理解魯迅「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讓學生深刻感受到形象的崇高美。
「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的電教媒體,通過美的藝術形式,創設情境,激發審美情感,使學生真正進入「最可貴的一種境界」,從而實施語文的審美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閱讀全文

與如何利用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5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9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5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4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0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