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學習語文
語文是屬於一個最重要的學科,我們必須好好學習,因為在生活中以及工作中都會遇到語文知識,要想學好語文,需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點, 多閱讀。語文的學習可以算是一種語言、文化的學習。要學習一種語言,閱讀是很有效的方法。讀得多了,也就知道的多了,閱讀水平也就跟著上去了,理解力們就會提高。不過選擇閱讀材料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比如說年齡、能力、詞彙量、閱讀水平等。並且最好選擇他們自己喜歡的書籍,這樣他們才能夠投入進去,效率會比較高。就像看電視一樣,喜歡的可以屏蔽外界的聲音,不喜歡的看完了也不知道在講什麼。
第二點, 背誦名句名篇。背誦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也是打基礎的過程。好的詞句背誦的多了,肚子里就有了東西,這樣就可以使學習者有一個好的語文基礎。將來遇到了就很容易理解了,而且在交流寫作中都能夠用得上。
第三點, 勤寫勤練,養成寫作的好習慣 。不管寫什麼文體,寫什麼內容,寫多少字,只要每天堅持寫就會有提高。寫作是創造運用的過程,思維也會在寫作中得到開闊。寫作需要想像,在想像的過程中便會有所創造,同時思維也會隨著升華。而且在寫作的時候,也是把自己所擁有的知識加以運用。特別是頭腦中記憶的名句名篇,能夠自如的運用才是背誦的目的。
第四點, 有意識的積累素材。一個人說話寫作的好壞在於他的詞彙量知識量。當然思維很重要,但是如果頭腦中根本沒有相關概念,思維在清晰也沒有用。而且詞彙材料的整理也有利於思維的發展。我們可以閱讀多元化的書籍,在閱讀的時候進行有意識的詞句摘抄積累。其次我們應該多多觀察,觀察生活。文學藝術來源於生活,名句名篇的積累背誦只是一個捷徑,真正影響語文的是生活。所以生活中我們要留心觀察,細細體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這樣不論是情感,還是現象事物,我們都會有內容可寫,也會能夠明白理解。
第五點, 培養興趣,成為日常。當語文學習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成為人生樂趣的時候,學習起來便是事半功倍。就好比一日三餐,吃飯是幸福的事情,平平常常,卻又必不可少。
其實語文就存在於我們的生活,平時的交流也好,談話也罷,藍天白雲,飛蟲鳥語,都是語文的身影。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到處都是語文的素材。而我們對生活的感悟也將提高我們的文學素養、文學理解能力。不過優美詞句的積累還是很重要的,因為有時候你可能有所感悟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這時你積累的詞句便派上了用場。而且隨著積累和運用,你也會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語言與風格。
B. 語文課課文應該怎麼學
一、從理解到運用關注兒童語言發展
運用——2011版課標關鍵詞之一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
積累——2011版課標關鍵詞之二
應該讓學生多讀多寫,日積月累,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把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語文課程應注重引導學生多讀書、多積累,重視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在實踐中領悟文化內涵和語文應用規律。
二、從內容到方法提高語文課程意識
方法——2011版課程標准關鍵詞之三
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
應該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
學習方法的指導
1、領會學習方法
2、指導方法運用
3、嘗試獨立運用
4、反思總結
三、從教過到學會強化對學生語文實踐
實踐——2011版課標關鍵詞之四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語文課程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留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
四、從課內到課外促進課外閱讀課程化
讀書——2011版課標關鍵詞之五
語文課程應注重引導學生多讀書、多積累,重視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在實踐中領悟文化內涵和語文應用規律。
倡導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
關注學生通過多種媒介閱讀,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優秀的閱讀材料。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創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
C. 怎樣學好高中語文課件
想學好一門課其實很重要的,就是要知道它有哪些考點,因為現在學習基本上都是應賀肢試教育,就是為了考試的,那麼你想學好高中語文的話,你就知道它的考點是什麼,她想提升你哪個方面提升某個水平,那麼對於這個考點的話,你得知道是要達到一個認識的程度,還是達到一個實際的程度,反正高者這一點還是很重要的,當你都能搞清楚的時候,那麼高中語文就難不倒你了,那麼你的語文成績至少也能考到130多分。
另外的話你還必須有毅力學習語文是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兩天就能提高的,你可以看看別人的寫作,因為寫作這種東西是綜合素質的考查,是綜合能力禪念世的考察,這方面還是很關鍵的。
D.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運用教學課件
傳統的語文教學,多以文字材料為中介載體,以教師引導為主要方式,通過教師對課本內容講解,啟發引導學生學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講,學生聽」為主要模式,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接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本身的文學修養、知識結構及對課本內容講解的方式、語言技巧等.這樣的教育方式,對學生的學習自覺性要求很高,在1-2個課時內,要學習一篇課文,掌握知識要點,記憶新詞彙,如果上課不專心,學習興趣不高,是很難達到教學目的.國外研究表明,人們通過語言形式從聽覺獲得的知識能記憶15%,從視覺獲得的知識能記憶25%,利用聲光同步,把視覺和聽覺結合起來,能夠記憶的內容可達65%.可見,以聲光結合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對於知識的獲取鞏固,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媒體教學在多種現代化教學中脫穎而出,通過設計課件,達到聲光同步,視聽結合的效果,使學生耳目一新,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將多媒體應用到語文教學中,取得一定成效,現就語文多媒體教學談一些體會.
一、合理運用多媒體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課本中抽象的內容產生感性認識,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一)通過場景再現,將課文中描述的內容展現在學生面前,加深理解,把握主題.
文學作品對情景的精彩描述,塑造動人的形象,達到教育、啟智的目的,多媒體以其極強的表現力,將特定的場景以畫面、聲音結合的形式展示在學生面前,激發學生興趣;同時,教師加以引導,學生對課文所要表達的主題更為理解,對文字的表達有了更深的認識.如七年級下冊《斑羚飛渡》教學中,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揭題後,教師提問:「飛渡是什麼意思,那斑羚為什麼要飛渡?」接著多媒體演示:「一群斑羚被逼到傷心崖上,傷心崖像被一把利斧從中間剖開,從山底下的流沙河抬頭往上看,宛如一線天,隔河對峙的兩座山峰相距約六米左右,斑羚群憑借嫻熟的跳躍技巧,以犧牲老斑羚的生命代價,成功地完成了山澗上的飛渡.」教師巧妙地導入課文重點部分,通過學生視覺上的沖擊,使學生從內心受到極大的震撼,這樣學生很容易體會斑羚在飛渡中所表現的勇於犧牲、視死如歸的精神,體會到課文作者的寫作意圖,領悟寫作方法.
E. 如何使用ppt課件引導學生在語文課堂自主學習能力
一、激活學生學習的動機
學習動機,它是驅動人們去完成某件事情,達到某種目的的心理出發點。一般情況下,動機越強,由動機所支配的行為便越發堅定,且表現出堅忍不拔,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意志。而小學生的學習動機往往外露在「興趣」上。那麼,如何激發小學生的學習動機呢?
1、以「趣」激「趣」
鑒於兒童的年齡特徵,心理學研究表明,「趣味」的事物尤能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誘發他們潛在慾望。例如,我在教學《草原》一課時,設計巧妙且富有趣味的教學過程。我創設了「小導游介紹草原美麗風光與風土人情」,「寫草原廣告詞」等情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並把這一學習情境一直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激發兒童用多種多樣的閱讀方法去感悟草原的美,最後由學生用個性化的語言介紹草原,使學生的興趣一直延續下去。「趣」得實在,「趣」得巧妙。
2、以「新」激「趣」
研究表明,新鮮新奇事物能刺激大腦皮層的神經中樞,激活其「興奮點」,少年兒童尤甚。亞里士多德說:「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這一句話充分闡明了「新鮮、新奇」誘發學生積極的效用。不難想像,墨守成規,千篇一律的課堂怎能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學習的動機呢?故而,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以新激趣,時常給學生帶來新鮮感。我在自己的作文教學中,就強調課堂「有趣」、「有效」。例如在指導學生寫《一次有趣的游戲》時,我就讓學生一邊做著有趣的游戲(掰手腕),一邊享受習作的樂趣(在語言實際運用中表達真情實感)。因為「新」,使兒童的思想得到完全地釋放,敢於大膽的想。因為「新」,使兒童在快快樂樂的心境中習作。
3、以「情」激「趣」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學是師生的雙向活動過程,教師只有以真誠、強烈的情感走進學生的心靈,以情動情,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許多知名語文教育專家也提出「在教學中一定要有教師的感情投入,沒有感情就不能提高教學藝術。」「教師上課要有激情,要用教師的情感打動學生,這是解決教學藝術的重大前提。」「教師要善於把課文中無聲的文字魅力通過有聲的語言傳遞到學生的心中。」教學過程,是一個信息傳遞過程。課堂上,教師不斷地向學生傳遞新知識,學生雖然有接收能力,但並不一定樂意接受,關鍵在於這信息能否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或能否激起學生愉快的情感體驗。詩文都是以情鑄成的,教師講課時要情注其中,文字就不再是無生命的符號,而是有血有肉的,能給人以啟示、以鼓舞、以力量的東西了。教師必須充分調動自己情緒的感染力,給信息附加情感色彩,把課文中深邃的思想、精闢的見解、優美的語言、生動的情節......帶著濃烈的感情去教,讓學生閱讀、思考,學生的心田才必定得到滋潤,主動學語文的勁頭才會更足,學習自然就成為學生樂意接受的事情了。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學效果的成功與否,是以教師的情感表現深刻與否為基本條件的。忽視情感的傳遞熏陶作用,教師無情的教、學生冷漠的學,會大大降低教學的質量。正如黑格爾所說:「我們簡直可以斷然聲明,假如沒有熱情,世界上一切偉大的事業都不會成功。」由此看來,教師情感投入是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變數,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將自己的情感和作品的情感注入到教學中去,其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二、著力引導學生積累、創新
從教育發展的階段來說,傳統語文教學是以「知識為本位」的,這從2000多年前一直延續到上世紀中葉。隨著西方心理學的蓬勃發展,教育已走向「人的發展為本位」的階段。信息產業、知識經濟不斷地沖擊著傳統思維。於是「創新」便顯得日益迫切,也唯有不斷創新才能推動社會的發展。但「創新」是要有基礎的,是要在原有的積累上進行的。離開了基礎,我們的創新便成了空中樓閣。所以,分析兩者關系應該是傳承與發展的辯證關系。小學語文教學更應重視這一點。
1、積累語言
荀子言「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厚積」才能「薄發」,我們經常說的「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都是強調了積累的重要性。作為語文教學,重視積累勢在必行。
(1)多讀
語文教學要抓語言,語言教學要抓語感,語感教學要抓誦讀。漢語詞彙豐富,運用靈活,要使自己對語言的運用不假思索、得心應手,必須對語言文字作千百次的重復,才能使語言文字的規律、含義、情味等在頭腦中固定下來,使大腦皮層的細胞之間,形成牢固的系統。熟讀和背誦便是完成語言強化的必由之路。強化誦讀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已為我國傳統的語文教學完全證明。古人為學,一開始只是讀、背,頭腦里只不過裝滿了一堆「死」的語言材料。書讀得多了,背得熟了,學生對書中的文與道似懂非懂,憤悱在心了,教師才開始講解。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經過一定的時間,就會產生如朱熹所說的「豁然貫通」的效果,既領悟了道,也掌握了文,頭腦中那堆「死」的語言材料一下子活了。這種讀書方法看起來非常笨拙落後,其實這正是符合漢語特點的教學的高妙之處。巴金先生說過:「現在有兩百多篇文章儲蓄在我的腦子裡面了。雖然我對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沒有好好的研究過,但是這么多具體東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謂『文章』究竟是怎麼回事。」巴金先生的話給我們的啟發是很深的。例如於永正老師教學《新型玻璃》一文時,就將第一課時幾乎全花在讀上,讀通,讀懂,讀會,讀好。
(2)說寫結合
葉老說:「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必將漸能駕馭文字。」語文教學的第一要務是讓學生學習語言而熟讀背誦使書面語言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這是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的一個重要機制。語言文字的訓練要從理解語言文字入手,落實到語言文字的積累和運用上。我執教《貓》這一課時,在教學剛滿月小貓的可愛與淘氣以後,運用多媒體技術顯示小貓的淘氣可愛、生機勃勃的多幅動態畫面,然後讓學生把自己當作一隻小貓,將文章的第三人稱改成第一人稱講述,這樣,學生目睹動態的圖像,耳聽動聽的聲音,興味盎然、聲情並茂地表現出小貓的惹人喜愛,不僅積累了語言而且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可謂絕妙之筆。又如特級教師徐善俊老師教《記金華的雙龍洞》,在充分認識了內洞外洞及孔隙的特點後,教者不是就此結束全課,而是設計了這樣的說寫訓練,「我們跟著葉爺爺玩了半天,現在就要和他老人家分手了,你不想和他說幾句嗎?」啟發學生或贊美雙龍洞,贊美祖國的大好河山,感謝葉爺爺,寫出這么好的文章供我們學習,簡述學到了什麼;或告訴葉爺爺,我們的家長也有美景,我也要把家鄉的美景寫出來,先說後寫,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歸納中心再不是索然無味的了。
誠然,積累語言並非只有這些,其他的諸如多欣賞精彩片段,課外讓學生多做讀書筆記等均是積累語言的好方法。
2、引導創新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創新呢,我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讓學生會質疑
「學源於思,思源於疑。」古人一針見血地指出了質疑的重要價值。的確,在「主動學習」課堂教學中,質疑是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一個重要標志。
A、保證質疑的時間。質疑既然如此重要,切不可走過場,所以,應該在時間上給予充分的保證。
B、處理好質疑的時機。一般上語文課堂質疑或是課始從題目處質疑;或是課中針對內容理解方面的質疑;或是課後查漏補缺性質的質疑。比如《秋天的懷念》一課,我們不妨讓學生從課題處質疑:「懷念什麼?」「秋天的懷念是什麼意思?」再如學習《挑山工》一課,我們不妨抓重點句「從泰山回來,我畫了一幅畫——在陡直的似乎沒有盡頭的山道上,一個穿紅背心的挑山工給肩頭的重物壓彎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為我需要他。」讓學生質疑:「這個它指什麼?」「為什麼我需要它」抓住了這些問題,可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
C、教給質疑的方法。質疑在某種程度上就是指發問。所以引導學生從「不」問」到「敢問」再到「會問」還涉及到一個方法的問題。因此,教師要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這些方法有:①從題目處質疑;②抓重點詞句、關鍵語句質疑;③從課文中看似矛盾處質疑;④從文章前後聯繫上質疑;⑤從文章重復處質疑⑥從標點處質疑等等。
總之,質疑是凸現「創新、自主」的最好手段。當然,質疑後要析疑、解疑。這樣,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大有補益。
(2)讓學生會辯論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辯論(討論)機制能夠極大地調動兒童的學習慾望。讓學生在辯論中主動,在辯論中創新,在辯論中提高。
A、辯在重難點。針對課文中的重點內容,組織學生辯論,可起到突出重點、化解難點的作用。比如《凡卡》一課,文章最後寫爺爺收到了凡卡的信,凡卡做了個甜蜜的夢。這是作者一種委婉的寫法,暗示凡卡的希望只不過是個美麗的夢,是「含淚的微笑」。學生不易懂。一位教師在教學時,針對學生的分歧:一方認為爺爺收到了信,另一方認為爺爺收不到信,組織學生辯論,要求從課文中找出答案來說明。結果學生聯系當時社會背景,聯系凡卡寫信封等情況來說明。更有一學生說:「即使爺爺收到信,也不會帶他走,因為爺爺當初就是養不活凡卡,把他送到城裡來的。」另一學生馬上補充:「是的,這個結尾有力證明了當時社會中窮人命運的悲慘,今天我們卻......」思路一經打開如泉涌......
B、辯在疑問處。在課文之中看似疑問的地方組織學生辯論。比如教學《倔強的小紅軍》一課第二部分後,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陳賡說,『我受騙了!』小紅軍真是騙陳賡嗎?」學生在辯論時明確正是因為這個「騙」顯示小紅軍的倔強的性格,顯示他寧死也不連累別人的高尚品質。「騙」字不但用得准,而且用得巧。
C、辯在恰當時。辯論畢竟屬於一種較為高級的口頭表達、思維訓練的活動。教學時要注意選擇恰當的時機。「寧缺勿濫」,萬萬不可盲目亂用。
三、讓學生學會合作
新課程要求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參與意識,但在引導學生在進行學習方式的轉變時,有人將合作學習理解為課堂上討論學習,這種理解是有失偏頗的。合作學習不僅指課堂上學生互相討論,探討,也包括學生在課後與夥伴、老師、家長、同學等的交流,學生只要在這個過程中有所收獲,應該都是有效的合作學習,因此,合作學習應該滲透到整個學習過程中。如我在進行「保護環境,讓我們行動起來」的話題作文中,首先課前把學生分組,對當地水資源污染狀況進行調查。A組考察當地河流情況。同學們發現,水面上漂浮著泡沫、塑料袋等白色漂浮物,一股股濃烈的氣味相當刺鼻,河邊居民區垃圾成堆。B組去當地環保部門采訪有關的負責人,通過訪談找出水資源污染的原因及政府對此的舉措。C組對河水受污染的危害狀況進行生物實驗。學生把五隻玻璃魚缸里分別盛入一定量的清水,然後分別倒入一小勺農葯、洗衣粉、工業廢水、洗潔精、洗發精,再把五條金魚放入不同的魚缸中,觀察金魚的存活時間。課上,我讓學生結合調查資料,提出問題,用所學知識進行回答,然後讓學生針對「在環保中,我們青少年應該怎樣做」獻計獻策。最後學生根據調查、采訪、實驗、討論、探究的情況組織成文。這樣,學生不僅提高了環保意識,而且小組合作學習也取得了應有的效果。
四、創設和諧的課堂氛圍
主動學習的課堂教學是指學生學習主動、思維活躍。要如此必然就要營造寬松民主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有著良好的學習狀態進入學習。一節課,學生的心理發展軌跡應當是這樣的:保持良好的心境進入課堂;在深入學習當中,由於教師的引導得法可能會產生高昂的情緒;在此狀態之下,教師、教材、學生一切完全默契,學生的情緒就會變為激情,此時,課堂上就會爆發出了一股強大的合力。在此作用下,學生學習就進入了一種「自能」的狀態。換言之,就是「入情入境」。
1、營造平等的參與環境
教師要注意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師生之間信息渠道能夠保持暢通。教學課堂上呈現出一種「綠色平衡」。愛因斯坦認為,寬松自由的學習氣氛不知要比依靠呆板的訓練、誇大的權威和沽名釣譽的教育高明多少倍。教師應該對學生多一點微笑,多一點信任,多一點寬容,要把盡可能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語文課堂推崇真實,允許「實話實說」;鼓勵爭議,允許「自我表現」;倡導創新,允許「挑戰權威」;激發想像,允許「異想天開」。這樣才會真正讓語文課堂變成「任鳥飛」的天堂,「憑魚躍」的大海。
2、滿足成功的情緒體驗
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告訴我們「期望」存在的價值。教學中,教師只有對學生充滿期望,學生自己滿懷信心,期望才有可能傳遞、接受、生效,在這期間成功的「情緒」體驗起到了關鍵作用。語文教學中教師就要擅於創設成功機會的「最佳區域」,使師生的相互期望形成合力,轉為「成功」的情緒體驗,長此以往,師生就會把成功的體驗與學習的愉快等同,從而去追求成功的體驗,進而強化學習動機。比如一位教師在執教《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一課時,教到「我彷彿聽到爸爸在呼喚和平!和平!和平!」一句時,讓學生感情朗讀,但學生感情平淡。此時,老師仍不慌不忙,創設情境。以錄像再現「維和英雄遺體歸來的場面」的情景,再讓大家談談這是怎樣的一個父親。他的犧牲是為了什麼,兒子此時是什麼心情?學生這才「柳暗花明」大有豁然開朗的味道,領悟到「這句話寫出了一個維和戰士對和平的渴望,作為兒子,怎能不理解父親的心願。」這樣充分理解後學生再讀,效果大不一樣。上例中,老師針對難點,並不灌輸給學生知識,而是讓學生先思後釋,先放後收,先扶後放。遵循認知「最近發展區」的規律,結果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桃」。這樣一來,不僅學生享受到了學習成功的喜悅,教師也體味到了突破難點後的興奮,教與學達成了默契。
隨著新課程的廣泛推廣,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不斷深入,我們必須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反思,在反思中不斷改進、學習,提高自身的素質,積極採取對策,促進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才能真正意義上地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
F. 如何學語文課文的方法
語文學習方法經驗分享
語文怎麼學習好呢?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語文學習的方法和經驗,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一起來看看吧。
一、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一)學習要有明確的目的、目標
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有明確的目的,學習尤其如此。目的越明確,學習積極性就越高;目標越宏偉,為實現目標所付出的努力就越多,學習意志就越堅強。目標有大目標,小目標,有遠期的,也有近期的,小到一節課,大到一生的志向都屬於此范疇。小目標要從屬於大目標,近期目標要為遠期目標做鋪墊。確定學習目標要根據一個人的具體情況而定,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太低不利於意志的培養,太高不僅不利於目標的實現,學習積極性也會受到打擊。
(二)掌握科學的記憶方法
記憶是學習中最重要的學習手段。首先要有來年搞好的記憶習慣。不論是哪門學科都有背誦的任務,要求背誦的必須背誦,以形成習慣。再就是根據遺忘規律去記憶,即即使的重現,勤復習、多復習。當天的內容當天復習,本周的功課周復習,一月還有小復習,考前再做總復習,這樣學習才記憶牢固,才能取得最佳學習效果。
(三)抓好學習環節的關鍵
學習可分為四個主要環節:預習、聽課、復習、作業。每個環節都有其特點,也有其關鍵。
預習:預習要養成習慣,習慣很重要,既然是習慣決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預習的時間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可以在學習曰擠時間,也可以在周末,還可以在節假曰。預習要找難點,找難點的目的是就是要攻破它,這是預習的關鍵。這能證明一個人的能力,同時也能培養一個人的能力,更會磨練一個人的意志。
聽課:聽課是學習時最重要的環節,會聽課意味著會抓重點,能理解老師的意圖。
復習:復習要摸規律,復習的目的是把學習內容進一步鞏固、掌握,以便摸清其內在規律,在運用中舉一反三。
作業:作業要獨立完成,典型的內容要反復練習,這樣才能形成技能技巧。
(四)及時做好筆記與作業
記性好不如爛比頭。記筆記是一種良好的聽課習慣,好筆記不是全記,不是漏記,不能只聽不記,更不能只記不聽。可以記在課本上、教學內容附近,這樣記錄的內容不易丟失,又易和教學內容相聯系,既實用,又利於今後復習。布置作業的目的是鞏固學習的知識。多數學生為了完成任務,不復習就急於做作業,這不利於知識的鞏固。做作業前首先閱讀一遍課本內容,和老師講課的內容對照一下,看一看是否一致。這樣做等於及時地復習了一遍,3然後再做作業,既快速又能保證作業質量,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五)交叉學習效果好
不少同學在讀書學習時,長時間單一的學習同一內容,表面上看時間用了不少,但效果並不理想,這是為什麼呢?
腦衛生學者告訴我們,人的大腦皮層細胞是有分工的,學習不同學科的內容回引起不同部分的興奮。大腦長久接受同一類信息刺激,使某一部位長久興奮,就容易產生疲勞,降低學習效率。若及時轉換學習內容,合理調節「興奮灶」,就可以避免大腦某一興奮區長時間過於緊張,使別的部位出現新的興奮區。
馬克思的「穿插讀書法」是:當閱讀理論書籍感到疲倦時,立刻把書擱下,去讀一種不同的書籍,有時讀詩,有時讀小說。過一會兒,疲倦的大腦得到休息,便又重新研究起理論書籍來。馬克思的讀書方法符合生理科學。
在讀書求知時,為了充分利用時間,可交叉閱讀內容差別較大的不同書籍。在學習內容的安排上要注意各門學科交替進行,特別是文理交替。學完語文做物理,讀完政治寫數學……學習之餘,若做一些文體活動,或干點家務活,句可以使大腦原有的興奮區得到調節。這樣,既能緩解疲勞,又能開闊知識視野,從而延長連續閱讀的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中學生學習時多接見交叉學習的方法,科學運籌時間,情緒飽滿地投入學習,以取得學習的更大效益。
(六)課堂筆記整理「七步法」
由於種種原因,同學們在課堂上所做的筆記,往往較雜亂,可後覺得不好用。為了鞏固學習效果,積累復習資料,指導讀寫訓練,有必要學會整理課堂筆記,使之成為清晰、有條理、好用的「導讀助練」的參考材料。
對課堂筆記進行整理、加工,其方法有「七」:
1.憶。「趁熱打鐵」,即課後抓緊時間,對照書本、筆記,及時回憶有關信息。這是整理筆記的重要前提,為筆記提供「可整性。」
2.補。課堂上所做的筆記賣淫為是要跟著老師講課的速度進行的,一般的講課速度要較記錄速度快,於是筆記就會出現缺漏、條約、省略、簡單甚至符號代替文字等情況。在「憶」的基礎上,及時作修補,使筆記有「完整性」。
3.改。仔細審閱筆記,對錯字、錯句及其他不夠准確的地方進行修改。其中,特別要注意與解答課後練習,與學習目的有關的內容的修改,使筆記有「准確性」。
4.編。用統一的序號,對筆記內容進行提綱式的、邏輯性的排列,註明號碼,梳理好整理筆記的先後順序,使筆記有「條理性」。
5.分。以文字(最好是用紅筆)或符號、代號等劃分筆記內容的類別。例如,哪些是字詞類,哪些是作家與作品類,哪些作品(課文)是分析類,哪些是問題置疑、探討類,哪些是課後聯系解答等等。為分類摘抄做好准備,使筆記有「系統性」。
6.舍。省略無關緊要的筆記內容,使筆記有「簡明性」。
7.記。分類抄錄經過整理的筆記。同類的知識,抄在同一本簿,或一本簿的同一部分里,也可以用卡片分類抄錄。這樣,曰後復習,使用就方便了,按需所取,綱目清晰,快捷好用,使筆記有「資料性」。
G. 如何學習語文
關於學習語文的技巧方源悶洞法如下:
1、勤於誦讀的習慣
古語雲:「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朗讀背誦是我國傳統的學習語文的重要方法,是積累語言、培養語感的重要途徑,有助於發展學生的記憶力,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我國古代留下了大量的有關朗讀、背誦的佳話。特別是明末著名文學家張溥的「七錄七焚」的故事尤為著名。的確,要扎實提高語文素質,非要養成朗讀背誦的習慣不可。
背誦要下苦功夫。可以分層背誦;可以化整為零地背誦;可以先抓要點背誦,然後連貫地背誦。背出以後還要經常復習運用,這樣就可以做到終生不忘。從小背誦最有價值的經典,使兒童常常耳濡目染於聖賢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罩盯
6、讀書看報、廣泛搜集、吸收信息的的習慣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凡是那些除了課內書以外什麼也不讀的學生,他們在課堂上掌握的知識就非常膚淺。」可見語文學習最重要的內容是讀書。尤其高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在信息化時代,閱讀將是人們搜集、處理信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會閱讀才會向社會獲取智慧。要學好語文,光讀幾冊教材是遠遠不夠的。
我們要不斷推選、推薦各種適合學生閱讀的書刊,引導學生認真閱讀,養成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同時要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教給學生精讀、略讀、瀏覽等方法。不僅要讓學生會讀,還要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要能利用報刊、雜志、書籍、電視、廣播、電腦網路來搜集信息,為學生能終身學習做好充分的准備。
好習慣就像是我們生命樹上盛開一朵美麗小花,學生能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他們的成功與否至關重要。習慣是人生的主宰,習慣養得好,終生受其益,習慣養不好,終生受其累。
H. 語文怎麼學
根據你提問問句內容來看,表意明確,語法規范,用詞准確,絕不是「零基礎」。
如果你錯過了在校系統學習的時機,完全可以自學。
就漢語語文而言,其基本知識大致可分為兩大類:詞彙語法類、閱讀及寫作類。
詞彙語法類的知識學習可以按這樣一條線索:詞——構詞——短語——句子——修辭。
簡單解釋一下:
1、先分清名、動、形等實詞,以及副詞、介詞、連詞、助詞虛詞;
2、然後,准確掌握合成詞的構詞形式,如聯合、主謂、偏正、支配、補充等,有了這個堅實基礎,下面的句法學習就非常容易;
3、從合成詞到片語、短語,重點還是掌握構成結構,理論上與構詞是一樣的;
4、句子的句法,重點仍然是結構,進一步掌握復句,同時弄清關聯詞。
以上的學習,可以購買通俗的讀物,如現代漢語詞彙知識、現代漢語語法知識、現代漢語修辭知識等。花錢不多,非常有用。
平常多讀一些典範作品,多做一些文字寫作。
只要掌握了現代漢語的基本知識,學習文言文就不再困難了。因為文言文也是漢語,只是它有一些不同的「文言現象」,很容易掌握。
I. 學好語文的十個方法是什麼
語文是中學階段所有學科中最重要的學科,說它重要,是因為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它對一個人的成功都具有重要意義。近幾年來,高考所有學科中語文越來越受到重視,分值所佔比例越來越高。在求職應聘過程中語文綜合應用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作用日益凸顯,成為權衡成敗的關鍵因素。即使是小到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相處,語文也無處不在。可以說,得語文者得天下,一點也不誇張。
語文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人人離不了語文。到底應該注意哪些問題才能學好語文呢?簡述如下:
一、樹立大語文觀,處處留心皆學問。還沒有哪門學科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有如此親密的關系,密不可分,必須做個有心人,學會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不能孤立教條。
二、要有大局觀,字詞句段篇要融會貫通,不能單打獨斗。
三、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要好讀書、多讀書,讀好書,手不釋卷,必有收獲。
四、對語文基礎知識要肯下笨功夫,該背會的一定要背會。
五、聽說讀寫四大能力不可偏廢,要互相促進,共同進步。
六、要抓好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結合,在實踐中鞏固學習成果。
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熱愛語文。只有發自內心的喜愛,才能激發學習動力。
八、重視朗讀的作用,要大聲誦讀文章。
九、把寫作當做一種愛好,我手寫我心,感情真摯,條理清晰。
十、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多做 筆記,便於復習掌握。
以上所談,都是我多年從事語文學習的經驗之談,希望對你的語文學習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