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淺談小學語文教師如何做好教學研究
有人說:研究是大學老師的事。我不同意這個觀點。
一、每個教師都是教育的實踐者,同時又是教育的研究者。
我認為大學老師搞教育科研,一般是站在理論的角度,比較高深。而作為教師的我們,天天教育對象在一起,可以隨時記錄孩子的變化、教育中的成敗、從而探討一些教育方法、教育理念,可以說這樣的研究是腳踏實地的、來自於教育實踐中的,有的甚至還是自己的教育困惑,很有研究價值,對別人也有借鑒價值。教師的這種教育科研,比大學教授的教科研更便捷,更具有實踐的優勢。
二、教師的「教」與教師的「研」相互促進,相輔相成。
教師的「研」來自於教師的「教」,並指導教師的「教」。只有「教」才會發現問題,才有可能通過教育研究來解決問題,反過來,教育研究又促進了教師「教」的行為與理念的轉變。所以,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其實,在教學中,教師會有所思考,有時雖未形成文字,但也已經在進行研究了。所以,教學研究並不是大學老師的專利,
一、勇於創新,具有較強的科研意識
事實表明,善於做教科研的老師的思維活躍,有創新意識。要想做好教學研究必須有較強創新思維能力的中學語文教師,必須樂於從事創造活動,勇於標新立異,能夠隨機應變地進行創造性的教學,有很強的教科研意識。
二、紮根於課堂,從記錄課堂的點滴開始。
課堂是教育科研的主陣地。教師要用一顆細微的心,去觀察每一位學生,去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並記錄下教學中點滴收獲、困惑、問題……長此以往,經驗得以累積,經常反思、總結,實現從教育實踐者向研究者的轉變。
三、豐富自我,具有良好的專業、寫作素質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
只有牢固掌握系統的語文專業知識,才能以自己的一桶水給學生一碗水,做到居高臨下,游刃有餘。在教學實際工作中,除了掌握《現代漢語》、《古代漢語》、《現代文學》、《古代文學》、《文學概論》、《外國文學》等專業學科知識,還要多讀書,讓自己具有較高文學藝術方面的修養。除此之外,還要有良好的寫作能力,這樣才能把
所思、所為記錄下來。
四、多參加實踐活動,加快科研素質的提高
作為教育研究者,要多參加實踐活動,通過參觀、訪問、考察,豐富自己,還可以常開公開課,並及時進行反思,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調控,在實踐與反思中碰撞創新的火花,做到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總結,在總結中提升的科研體系,從而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B. 怎樣對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內容做研究
語文教學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幫助學生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開發一個無限廣闊的語文學習天地,從而使學生能自主地、合作地、探究地學習語文,從根本上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筆者從事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以來,認為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有如下幾點看法。一、要轉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地位傳統的教學觀念是,我教你學和我要你學,老師根據教學大綱所提的內容,課堂採用「滿堂灌」這種教學模式和教學觀念。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與之相應的考試手段,利用題目來檢查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程度,這種教學觀念和模式顯然不符合現代教育的新理念,不符合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思想。在思維發展的道路上,則局限於課本和老師規定的范圍,束博了學生的思維,扼殺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所以,我們的語文教學,是幫助學生學會學習,讓學生樂意學習,積極主動地學習。老師不是如何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全部交給學生,而是幫助學生如何自己去學習,去獲取知識,要交給學生一把開啟獲取知識大門的鑰匙。二、要轉變教師的教和學生學的方式二千多年前的我國教育家孔子早就主張學在前,教在後,先學後教。因此,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我們應該在課堂上,首先就要應該改變原來那種教師教,學生學,教師唱獨角戲的方式,把時間留給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應該注重發現學生學不會的地方,鼓勵學生之間開展積極的討論,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其次是確定學習的目標,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習目標明確、具體,學生就可以圍繞目標自己動口、動手、動腦、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教師則引導學生通過自學、思考、討論、合作等方法,完成由感性熟悉向理性熟悉的轉化。第三,教師要重視學法指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由於學生知識少,生活閱歷淺,思維發展尚未成熟,所以,我們當老師的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需要教師的指導,讓學生由「想學」到「會學」。把握正確的自學法,並逐步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這樣學生的自學能力自然就會提高。我們作為一名教師,對學生而言,課堂,不僅是我們授課的教室,也是整個社會環境縮影,我們不僅要在教室里交給學生知識,還要交給學生如何做人,如何生存。如何求知。再者,我們教學方式的轉變還是要根據教材內容,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因材施教,要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知識水平進行分層教學,讓每個學生都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三、要轉變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教師是權威,學生處於絕對服從的地位。體現在教學中教師重在研究自己如何傳授知識,很少考慮到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學生愛不愛學,能不能學,接受能力差異等這些因素教師很少考慮。因此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我們要改變舊的師生關系,建立和諧的、平等的師生關系。(1)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激發思維。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一節課四十分鍾不可能完成處於學習狀態,而調動孩子的積極性,開發創造思維,無疑少不了引入游戲。讓孩子在游戲中學習知識則閉,把學習當成樂事。在這種情況下,教學效果會有很大的提高。比如課前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心境中預習課文,使知識得到鞏固與積累。同時喚起他們學習的需要,使其進入積極主動的狀態,為課堂教學做好充分的准備。如生字卡片傳遞,既是對字的認識與鞏固,又是對詞語的積累。積極主動學習新知識,這樣的游戲多於生字的認、寫學習中。如猜字謎,拼裝部件成字等游戲。讓孩子樂於學習,游戲與教學。讓孩子在快樂中掌握知識,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2)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如在識字教學中,把識字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自主加拼音、組詞,課前預習就要解決一些問題。用查字典、查資料或詢問做提前預習,給學生心靈放飛的自由,學生的積極性就會調動起來,學習潛力就充分發揮,就會內化為他們自己的一種體驗,這種體驗會升華為一種學習新知識的動力。從識字這個角度來說,就轉化為新課標提出的「主動識字的願望」,「濃厚的興趣」進而逐步「養成主動識字的戚梁習慣」。作為教師,我們的教學宗旨就是讓學生學得快樂,學得主動,學得有創意,激發興趣,加強合作意識,一幫一互動高盯運,定期進行檢查,落實合作情況。對合作好的小組進行獎勵,進而為在課堂上多人小組合作打下基礎。同時,合作交流學習也能培養學生的團體意識和協作精神。因此,教師如果讓孩子在游戲中學習知識,徹底轉變教學觀念,改革課堂教學方式,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在課堂上充分做到以學生為中心,讓孩子真正有一個快樂的童年。使學生擁有自由的空間、民主的精神,平等的對話,心靈的撞擊以及成長的體驗,探索的追求,豐富的生活,未來的憧憬。讓學生享受教育,享受生活,享受人生。以此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C. 本科小學語文教學研究語文研究課題的主要途徑有哪些
開發語文課程資源、豐富語文課程內容和形式的探索等內容。
引導低年級學生探究、發現的研究(在學拼音、在識字寫字中有所發現);漢語拼音、識字與語言訓練整合的研究;識字教學中認寫分開、採取多種方法鞏固認字的研究;在低年級加強寫字指導的研究;在重朗讀、重感悟、重積累的思想指導下,改進閱讀教學的研究;
在閱讀教學中提倡獨立思考,組織合作學習,引導探究發現,鼓勵發表創見的研究;加強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的研究;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培養語文素養的研究;學生語文學習質量評價的研究;開發語文課程資源、豐富語文課程內容和形式的探索;計算機輔助語文教學的研究與實踐。
(3)如何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擴展閱讀:
小學語文研究課題的相關要求規定:
1、備課組要有教研課題,以切實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為中心。人人參與就是通過以在教學中提出課題,用課題提升教學效益的原則來開展教研的。
2、在研究性學習中,以自主學習的方式進行課題研究,成為北外附校高中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方法。在研究性學習課堂上,開放思維,培養科學精神和科研意識成為重要目的。
D.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小課題研究
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法制教育的課題研究規劃設計 岑春佳 一、課題的提出 語文是學生綜合素質的反映課文蘊含著豐富的法制教育內容法制教育是教師依據一定的教育教學要求通過相應的教育教學活動促使教師在尊重學生情感的基礎上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在教育中,教師應根據教材特點挖掘法制教育因素採用適當方法撥動學生的情感之弦獲得共鳴。因此研究本課題其意義與核心概念就在於凈化他們的心靈陶冶他們的情操提升他們的思想境界建立一個學法、知法、懂法的良好教學氛圍。 二、研究的目標 為了在校園中更好地營造起一個良好的法制教育環境為了探索更多新的、學生樂於接受的法制教育方式為了讓學生能夠從更多的渠道和不同的角度感知與體驗法治精神構思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力求將法制教育融入到語文學科教學之中以改變學生中普遍存在的「法律是神聖的但法律離我是遙遠的」、「我不犯罪法律就與我無關」等錯誤觀念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認識到法律與我們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密切關系增強其法制觀念及法律意識學會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不去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進而通過他們將正確的法律知識與觀念傳播到家庭與社區實現「小手牽大手共做文明人」的良好願望。 三、實驗假設與理論依據 一實驗假設 由於法制教育具有滲透性能夠通過語文教學將文中所承載的法制內容溶進學生的血液成為學生意識。我們通過研究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法制教育可以對學生起到的熏陶作用可以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有助於學生意識內化並在法制的滲透和驅使下去知法從而凈化他們的心靈陶冶他們的情操提升他們的法律意識境界。 二理論依據 該課題的實施將我校多年來的法制宣傳教育推進到一個新的高度真正把「依法治校」落到實處。 四、研究的內容 在語文教學中法制教育相關資料的搜集分類課堂教學法制滲透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和生活中誘發共鳴樹立增強其法制觀念及法律意識
E. 小學語文教師怎樣有效開展小課題研究
一、如何選擇課題
課題的選擇,是教育科研的起點,它關繫到科學研究的方向、成效、價值與意義。為此,一線教師要開展課題研究,必須選准課題,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選擇。
1、課題研究立足「小」字。確立的課題題目要「小一點」, 便於我們研究,易出成效,研究周期的不要太長。通過自己自主探究可以改變行為的「小」課題;或將上級下達的重點課題結合自身教學實際選擇一個「子課題」,以增強課題的可操作性,達到解決平時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高自身專業能力與科研能力的目的。
2、課題研究注重「真」字。課題研究內容要「真一點」,以教師教育教學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為研究對象,以自主研究為主要方式,以解決教師平時教育教學中的困惑為根本目的所展開的教育研究。圍繞課堂教學的真實情景和真實事件,發現帶有共性的問題,而問題必須具有針對性和現實性。在教學的同時以研究者的身份,用研究者的眼光去審視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通過研究使課堂教學改革能夠與時俱進,通過改革實現教師專業成長。
3、課題研究突出「新」字。所謂「新」,選題要符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又要符合新課改的要求,還要有時代感,有生命力。在開展教學研究時,應把課堂教學作為教學研究的主陣地,以新課程理念為導向,以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所面臨的具體問題為對象,不斷探討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或新困惑,以求新的突破,力爭新的提升。
4、課題研究追求「實」字。 從平時教學中找課題, 平時教學中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是選擇課題的基本來源。這些問題的研究與解決,可以促進自身專業成長,推動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為此,在課題研究方案設計時,對課題研究的具體步驟與實施方案要進行科學安排,做到研究方案、研究目標與平時教學緊密結合,做好落實工作。同時,教師還要及時進行自我反思、歸納總結、提煉經驗,使整個課題的操作始終處於有步驟、有成效的運作之中。
二、如何進行研究
任何研究都始於「問題」。當教師在教學中出現的某種「問題」或感到某種困惑時,並想方設法加以克服,給合平時教學不斷地去探討、去解決,從中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這樣教師就踏上了一條由「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成長即成果 」的校本教研之路。
1、把「問題」當作「課題」。搞教研強調解決教師自己的問題、真實的問題和實際的問題。不過,並非任何教學「問題」都構成研究「課題」,只有當教師持續地關注某個有意義的教學問題,只有當教師比較仔細地探究與解決問題的思路之後,平時的教學「問題」才可能轉化為成研究「課題」。
小學教師搞教科研的目的和任務就是為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最終要落實到為教學服務這個根本上。為此,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就應該是要研究的課題。教師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是直接性肢納問題。就是明顯存在,需要我們去面對,又必須想辦法加以解決的問題,如學生的學習習慣好不好?數學教材的主題圖怎樣呈現等等。二是探索性問題。就是將教育理論、教育觀念、教育成果轉化為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時所遇到的問題,如分層分類教學應該怎樣操作,綜合實踐活動應該怎樣開展等。三是反思性問題。這是具有「問題意識」的教師,為改進自己的專業水平,通過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回顧和反思,發現的問題,如「出現這些情況的原因?」「應如何調整?」等等。因此,有效的教科研所研究的「課題」的產生過程是:教師薯冊在平常教學中經常遇到困惑與問題,需要我們去探究、去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就可以轉化為課題。
2、把「教學」當作「研究」。絕大多數的教育科研,最終都要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即使是理論研究,其成果也要在教學中得到檢驗和應用。教學和科研是相互依存,相得益彰。而不是截然分開的「兩張皮」。其實,教學活動就是在不斷地探究、修改與完善的過程,已經伴隨著科研的性質。有效的教學不是日復一日地簡單重復,而是教師自覺學習新的教學經驗和理論,充滿激情的創造性探索活動。同時,還必須適當開展一定規范的教育科研,提升我們教育科研的水平。而小學教育科研往往是降低標准和要求,也體現了小學教師工作的性質和特點。近年來我們採取互動教研方式,即:圍繞「備課—預設;上課—聽課;評課—完善;跟進—再創」四大歷手沒環節展開,努力提高教師業務能力。
(1)精心備課—預設方案。首先,認真備課。從教科研的主題與目標出發,選定易於體現研究主題的教材,並確定研討課的內容。了解這節課編者的意圖,了解教材編排體系,弄清新的知識的內在聯系,明確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其次,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採取「以學定教」,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再次,預設教學方案。預設方案後再組織教師進行討論,通過討論交流進行取長補短,形成共識;然後由「執教者」集思廣益,綜合地預設教學方案。
(2)上課試教—組織聽課。推薦一位教師根據預設教學方案進行試教,其他教師要進行聽課,做到既聽又看,聽看結合,注重觀察。以便尋找問題與不足,並做好修改、充實、完善等工作。還要對看聽的信息進行整理與分析,為評課做好准備。
(3)合理評議—充實完善。互動研討課的評課,我們堅持客觀性與指導性的原則。針對不足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議,與執教老師交流切磋。評價課堂教學我們抓住兩個看點:a看教師的教。應觀察教師教的四個維度即:組織能力、調控能力、教學機智、練習設計。b、看學生的學。應觀察學生學的四個維度即:參與狀態、交往狀態、思維狀態、情緒狀態。
(4)及時跟進—拓展再創。「互動研討課」是在「真實的常態中,驗證預設方案」。常見的有兩種類型:主流是好的、成效較大的課;主流是好的、問題較多的課。問題的產生,有的是預設方案失誤,考慮不周;有的是上課時經驗不足,出現失誤,或隨機應變不強等。說主流是好的,是因為通過「互動研討課」,最大的收獲是激起了教師的思維碰撞,總有一份屬於自己的感悟與發現。同時「互動研討課」的根本目標是把新理念轉化為日常的教學行為。因此,在三個環節之後,還需要「跟進—再創」緊跟其後,朝著目標與方向繼續推進。總的要求是:對己取得的經驗要進行重新審視、探索,從而獲得更深入、更正確的認識,並轉化為平時教學行為。並逐漸轉化為自己的教學行為,以促進教師整體水平的提高。
3、把 「成長」當作 「成果」。小學教育科研成果既有目標指向性,又有過程性和生成性。在研究結束後,教師們將按計劃對整個研究過程進行分析和總結,寫出總結,提煉經驗。把自己對教育科研的認識、體驗、感悟寫出來與同伴交流;把教學過程成功的案例記錄下來,並用新理論加以剖析與同事共享;把教學經驗總結出來,教學成果撰寫成論文呈現出來與同行們共同切磋交流,從而不斷從實驗過程中總結出經驗,並用它去指導平時教學實踐,以提升自己業務水平。還要不斷進行自我反思,通過反思能正確地認識自己,通過反思客觀地評價自己,進而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行為的自覺性。讓課堂教學的成功或失敗等能為以後的教學提供借鑒,也就是使經驗得以提升,失誤得以避免,那麼實現這些最好的辦法就是勤寫教學反思。而撰寫教學反思既可以防止教育機智、教學感受的流失,教學中的「缺陷」與「遺憾」的忘記,為我們今後的經驗總結,進行行動研究提供鮮活的素材,促使教師有效進行自評、自查、自省、自改、達到自主提高的目的。同時,教師要主動學習最新教育研究成果,積極進行思考和創新,認真尋找有效的解決問題的辦法,促進教師的教學水平的提高。為此,我們認為,小學教育科研的最大成果應該是教師的成長和提高,這也是小學開展教育科研的意義和目的所在。
F. 如何有效進行小學低段語文寫作教學研究
必須加強朗讀訓練,自然會說得興致勃勃。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以「趣」激趣,讀時做到眼到。具體的方法在閱讀時摘錄書中的優美詞語,形成了敏銳的語感,實踐證明、題材千篇一律,游戲前,段張貼在上面。如學習《憶爸爸》這篇課文:一是評價作用。如何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呢。 二,繞有興趣地學習。學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範文宣讀,再舉例分述爸爸各個好品質。這幾年來、遣詞造句,並逐步養成習慣。鏈慧岩第三是辦好班級的習作園地、缺乏想像力。 2,練說練寫。 小學生好奇心強,學生從閱讀中汲取營養。 開展形式多樣的作文活動,讀寫結合。又如開展作文競賽活動,全面提高學生的創造力。每學習一篇課文後。」①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精神狀態下,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從「怕寫」向「要寫」、從讀學寫,表現出爸爸的精神品質。」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說過,寫作時大量生動的語句就會湧向筆端、重視作文講評,滿懷樂趣地去學習、背使學生把課本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儲備起來,即對寫人文章可以怎樣謀篇布局。 三,由於競賽中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增長。游戲後組織學生說過程,通過長期的潛移默化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讓學生從閱讀中積累語言材料,精心設計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如何來提高農村孩子的寫作能力呢,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全過程,我想對你說》。如根據學生的思想情況、覺得無內容可寫。其次在作文評語中給予鼓勵,讀寫結合,如韓愈,激發寫作興趣,修辭,開展競賽活動,競賽是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的有效手段。碧高我們可以精心設計游戲內容,精彩片斷等等,筆下生花。 2,一提起筆就抓耳撓腮,而且有興趣了。 要使學生堅持不懈地自覺作文。通過讀。 閱讀是學生獲得作文範例的基本途徑,記敘詳略得當,並作好讀書筆記,要指導學生靈活運用閱讀中的知識和技能。只有語言積累到一定的程度:1,小作者的眼睛會一亮、做讀書筆記、修改。3,但這又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 讀書筆記指的是人們在閱讀書報時所作的一些文字記錄,指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理解作者是如何選材如何把人物形象寫具體生動。否則。還可以鼓勵並指導學生向報刊投稿等,還可以大面積地提高習作的質量,學習便不再是一種負擔,這時就可以引導學生摹仿課文《第一次跳傘》中的第一自然段,要做好課內課文的讀書筆記,注意對該文的結構和寫作方法進行分析,適當摹仿,語言才會豐富,學生通過評語認識到自己文章的優點或缺點。要求正確朗讀好詞句篇,有一種沖動想把自己想說的意思表達出來,尊重每一個學生,神情高興,學生可按照評語指出的問題,最後總結:「讀書破萬卷、景或物作為作文內容。雖然公園里沒有「機場」,正從東方升起的朝陽……」 3,經了解有幾方面的原因,哪怕只有一個詞用得生動:首先用肯定給學生自信心。 常言道,創設情境激趣等等來培養學生的棚御習作興趣,學生一開頭就可以描寫參觀前的天氣情況,還要指導學生大量閱讀課外讀物,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4、語言積累少,出寬題,但這還遠遠不夠、分析事物、「樂寫」邁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到教育。 1,努力創設最佳的情境,有懶於多讀多背,在實踐中我具體做好以下工作。小學生喜歡表現自己,寫讀書筆記可以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 作文命題應開放。指導學生學習這篇課文,進行正確地分析和評論,是指導學生作文邁向成功的基點:文章源於積累。如開展課前讀報活動,也要為其叫好,以他們周圍的人或事、練是關鍵。其中道出一個深刻道理,難以寫具體,評語中對文章記敘的事物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把優秀的篇,循序漸進。為了表現自己。四;三是指點作用、邏輯,但這也需要我們老師們長期有目的地培養、口到。 我們在寫作教學實踐中,使每個學生都有參與和表現的機會,筆下也難有片言只語,這也是作文教學的基本途徑:「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密切配合……作文教學時,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形式多樣的習作活動能調動學生的習作興趣,最後達到共同的目標,執著的追求,難以表達真情實感,語感的形成,討論從游戲中懂得的道理。在教學中,課內多讀。學生可以從讀中學到「怎樣寫」。針對以上問題,供全班學生學習,作文批改,為作文中的優點「喝彩」。2。又如學習《記金華雙龍洞》。在教學中持之以恆地把寫作指導滲透到閱讀教學中,利於學生從讀學寫,也需多讀多背,告訴學生要留意游戲的過程,讀寫結合。愛因斯坦說過,本人主要從事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寫作能力的的形成;二是導向作用。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規定。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先總寫爸爸有什麼好品質。所以語言的積累,縱有思緒萬千,或是宣讀從作文選上看到的好文章,理解課文內容、對周圍事物沒有留心觀察。怎樣才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農村孩子的寫作水平呢,發現不少學生害怕作文,好勝心強;四是教育作用.以成功的喜悅。 一,但能寫出千古流傳的好文章,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分析這篇寫人文章的寫作特點和表達
G. 小學語文課題研究的過程和方法是什麼
小課題研究的一般步驟和方法
課題就是我們要研究、解決的問題。小課題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具體問題為課題,由教師個人或幾個人合作,能在短期內取得成果的教育科學研究。課題研究是教師的必備素質,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小課題研究一般有以下四個步驟。
一、選定課題
選定題目是課題研究的關鍵。題目決定了研究的深度、廣度、意義、內容和過程。選題不可盲目草率。一般的思路是發現問題——查找資料——分析問題——確定課題。選題存在一定誤區:越時髦越好;越熱門越好;越大越好。其實,時髦的、熱門的、大的不一定是對的、好的。小課題研究的特點是熱中求冷,同中求異,小題大做。選題主要有以下幾個基本途徑:
(1)從教育教學的問題及困惑中選題
小課題研究的目的是解決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具體問題,教師天天置身於教育現場,這是教育問題的原發地。比如:如何提高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怎樣提高學生作業的效率;如何讓課堂教學既開放又有序;如何對待學生間的差異等。教師可以從自己感到不很滿意或需要改進的地方去選題,長期積累,挖掘出值得研究的問題來建立自己的「問題庫」。
面對諸多的實際問題時,教師究竟該選哪一個問題作為小課題進行研究? 這要從值得研究的問題的價值和緊迫性方面考慮。當問題成為困難時,教師需要分析問題的主要表現與原因是什麼。繼而查閱資料、學習借鑒他人的經驗,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教師關注、追蹤、分析某個教學問題,這個問題就可以成為課題。如部分學生不能獨立完成作業,主要表現在沒有掌握所學內容,解決的辦法是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培養學習能力,由此,可以形成一個課題:促成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的策略研究。
(2)在切磋交流中發現課題
教師之間的切磋與交流是小課題的來源之一。交流可以開闊視野,讓教師更多地了解教育教學情況,這樣,教師自身沒有意識到的問題可能會被激發出來,逐步形成小課題。
(3)在理論學習中反思出課題
在閱讀學習中,最為關鍵的是教師要時時注意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進行有針對性的思考,對自己工作中的相關問題或經驗進行解讀和分析,使有價值的問題或經驗在聯系、解讀中逐漸清晰起來。
(4)從學生的反應中尋覓課題
教師要多了解學生的反應,通過觀察學生的言行,與學生交流,更好地發現學生現實的需要,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問題,同時,挖掘一些教師意想不到的但有研究價值的小課題。
(5)從已有成果的應用研究中歸納課題
研究的取向主要是將他人研究的成果應用於自身的教育實踐。這類課題由於是學習他人的成果後,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具體實施,比較適合年輕教師。一般要從教師自身感興趣的他人成果選題,但必須注意可操作性。
(6) 總結經驗形成課題
教師結合自己的興趣,對自我教育教學經驗進行分析及總結,進行系統化的梳理和理性分析。這有助於幫助教師發現自己的教育教學亮點、成功之處,促進教師個性化發展,形成自我教育特色。這類小課題一般適合已經具有一定教學實踐的骨幹教師去研究。
(7)創新工作生發出課題
這類小課題往往需要比較科學的研究方法,對教師教育科研素養要求比較高,因此比較適合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師去選擇。研究的取向主要為發現新規律、探索新方法、闡述新關系。
二、制定方案
確定課題以後,首先進行課題論證。即對課題的意義、課題的內容、課題的現狀、課題的效益以及課題的可行性等進行分析研究。然後確定課題研究的目標、過程、內容和方法(形成假設),寫出課題研究方案。小課題研究,教師不一定要撰寫詳細、規范的研究方案,但一定要明確自己的研究目標和內容,明確研究的過程和方法。必須有一個清晰的、具體的研究思路。最後填寫課題研究「評審表」,申報有關部門批准。
課題研究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內容,:1.課題的表述(課題名稱);2.課題涵義(研究對象與范圍);3.研究的目的和意義;4.研究的內容;5.研究的方法;6.研究的步驟;7.研究的預期成果形式;8.課題組成員及其分工;9.經費預算與設備條件要求。
三、實施研究
實施課題研究是實踐研究計劃的過程,是課題研究的核心部分。教師不但要明確課題研究的途徑,更要注意課題研究的方法。教育課題研究的方法很多,這里特別強調文獻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行動研究法。小課題研究的核心是行動,行動是研究方案付諸於實踐的過程,是一個尋找問題解決。研究過程要充實、切實。及時搜集、整理、保存原始資料。這將成為教師撰寫論文最生動有力的素材。要特別注重教育教學過程中一些有意義的細節,對細節的反思與改善,可以提升教學實踐水平。要注意邊實踐邊研究、邊研究邊實踐,反復修正。小課題研究要注意淡化形式、注重實效。立足於教師個人的特點、興趣和愛好,著眼於解決問題,改變思維方式,轉變行為方式,服務於日常教育教學活動,服務於教師專業發展。教師要注意與同事間的合作與交流,必要時尋求專家引領。同時,管理者要注重課題研究操作的個性化。鼓勵教師根據自身條件,選擇、運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去開展研究。
四、表達成果
結題論文(報告)是課題研究過程和結果的總結性文件。撰寫結題論文是提升課題研究成果的重要手段。小課題研究成果表達方式很多,例如:論文、教育敘事、日誌、案例描寫、課例報告、經驗總結等。這些方式便於操作,與教師工作實踐相輔相成,能很好地解決工作與研究的矛盾,是教師教育教研活動的重要載體。其實在講述成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產生新體會、新發現、新認識,進行新思考。
結題論文的一般格式如下:
導論部分
導論是其正文的起始部分,導論的撰寫要簡明扼要地闡述以下內容:研究問題的來源,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義;研究的內容、方法、過程和階段,以及研究中需要交代的問題
正文部分
正文是課題研究報告的核心部分。其表現形式多樣,可根據需要而確定。通常採取以下格式:
1、問題的提出
問題的提出在研究報告至關重要。為什麼研究這個問題(或為什麼確定這個課題)?主要背景是什麼,研究現狀怎麼樣,擬解決的關鍵性問題有哪些?創新點是什麼?這一部分對這些問題都做出回答。可以說,課題立項是否有重要價值,通過問題的提出就可以判斷出來。
問題的提出主要包括三大要點:一是背景,二是原因,三是基礎。
2、課題研究的設計
課題研究的設計主要說明課題概念的內涵與外延,研究假設,主要內容,研究目標,研究的對象和方法,研究的指導思想與原則等。
3、課題研究的實施過程
這部分要寫出課題研究過程的實施步驟和具體研究情況,把研究過程中獲得的第一手材料和感性認識,通過比較、分析、歸納和進行抽象、概括上升到理性認識。充分體現課題研究的進展歷程。
4、課題研究的結果與分析
這部分主要包括課題研究的結果、結論與分析。結果應當包括成效、成績和成果。撰寫這一部分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將研究結果作為客觀事實呈示出來。這部分力求圖文並茂,做到定性與定量相結合,有創新之處,具有一定影響和推廣價值的成果。
5、課題研究的反思
課題研究的反思是課題研究報告正文的最後部分,主要敘述課題研究中還有哪些問題還沒有解決;在研究產生的新的還沒有解決的問題;對未解決的問題提出某種的設想和探索性意見等。
附錄部分
附錄部分是指附於文後,與研究報告有關的引文注釋、參考文獻和原始資料(如文章、調查報告、文件、圖表、資料、問卷內容、測驗題目等)。
H. 小學語文教學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哪幾個方面
小學語文教學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方面分析
1、作文教學,比較大眾化的課題。
2、學生寫字研究。如坐姿,握筆姿勢,筆種,紙張等。
3、寫字的影響。
4、學生閱讀速度與記憶。
5、小學生思維,心理對閱讀寫作的影響的研究。
6、學生背書方法的研究。
7、課堂提問問題設計研究。
8、課堂評價研究。
內容分析
主要討論有關學生課程建設、教學方法改革等問題。如果是討論某一具體課程,則希望通過討論,對這一類課乃至更大范圍的課程具有借鑒作用。
相對強調了教學研究對「規律」的探索,強調教學研究的認識功能。教學論前輩則認為,「教學研究就是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有目的、有意識地對教學領域中的現象進行研究,以探索和認識教學規律,提高教學質量」。
I. 如何開展語文教研活動
如何開展小學語文特色教研活動 特色教研核心是「特色」二字,所有教研活動均落實在「特色」上.學校應形 成「特色」氛圍:「學校辦有特色、教師教有特點、學生學有特長.」我認為,可 從以下角度開展小學語文特色教研活動—— 1、「做課」活動 有計劃地開展「名師示範課」、「新教師展示課」、「優秀教師評比課」、「骨 干教師獻藝課」、「學習匯報課」、「識字寫字教學研討課」、「閱讀教學研討課」、 「作文教學研討課」、「城鄉教師互動課」、「兄弟學校教師互動課」、「學習匯報 課」、「讀書會」等「做課」活動.2、專題教研活動 開展集體備課研討、復習專題研討、識字寫字專題教研、古詩文閱讀專題 教研、作文教學專題教研、閱讀教學專題講座、集體探討教研課例、新教師展 示課後的交流、研究課題的確定等多方面的內容.3、校本研修活動 開展校本教研、「城鄉聯動,鄉鎮聯片」活動.4、苦練基本功活動 組織教師開展「三字」(毛筆字、鋼筆字、粉筆字)比賽、演講比賽、案例 分析比賽、讀書筆記評比、特長展示等活動.5、「語文沙龍」活動 開展學生語文沙龍活動,如:拼音過關、聽寫過關、書法過關、書法比賽、 朗誦比賽、演講比賽、閱讀競賽、口頭作文競賽、現場作文競賽、積累競賽、 古詩文誦讀、科學小論文評比等一系列活動.當然,究竟如何開展小學語文特色活動,還必須結合學校與班級學生實際,整 合教研組力量,發揮教學之長,優化個人教學,形成自己的「特色」.
J. 小學語文課堂如何進行深度教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對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要求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專業的語文知識,還要培養他們的語文素養,提高他們的各種能力,使他們獲得全面的發展。由於生活環境和家庭教育的不同,學生的原有知識、理解能力以及個性等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之前教師要對他們進行深入和全面的了解,進而根據他們的特點進行教學,這樣才可以使他們獲得發展和提高。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以下的方法深入進行因材施教。
一、從生活到課堂
小學語文教材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其涉及各個方面的內容,其中有些內容是比較抽象的,對於部分學生來說是很難理解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因材施教的方法進行教學。為了使所有的學生都可以深入地了解教學內容,教師可以運用生活情境進行教學,這樣可以將抽象教學內容進行轉化,進而可以降低課堂教學的難度,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教師創設的生活情境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心理發展特點,同時要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系,這樣可以將生活實際與課堂教學相融合,進而可以使他們更好地進行學習。例如,在講解《觸摸春天》這一篇文章時,教師可以運用生活情境進行教學。本文描寫了一個安靜的盲童在春天充滿花香的早晨竟然捉到了一隻蝴蝶,並將蝴蝶放飛的故事,表達了盲童對生命的熱愛。對於部分學生來說,本文是比較難理解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他們的認知特點,運用多媒體展示一些與春天相關的視頻和圖片。為了更好地進行因材施教,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展示的生活情境進行交流和溝通,這樣可以使他們在小組的交流中獲得成長和提高。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生活情境進行教學不僅可以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而且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差異化的教學目標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更何況是具有一定思維能力的學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因材施教的方法進行教學。每個班級中都會有學困生,一般情況下教師很少會將精力和時間花費在他們身上,這就使得學生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進而影響了課堂教學的質量。為了使每個學生都獲得成長和發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布置一些差異化的教學目標,這樣可以使他們根據自己的特點進行學習,進而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例如,在講解《夜鶯的歌聲》這一篇文章時,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差異化的教學目標。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認識生字、生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入理解文章內容,體會蘇聯衛國戰爭中少年兒童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對於優等生,在課堂教學之前教師可以讓他們對蘇聯衛國戰爭進行深入的了解,並對文章的主旨進行探究;對於學困生,在課堂教學之前教師可以讓他們對文章進行朗讀,並對其中的陌生字詞進行理解。通過這樣的方法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且使每個學生都獲得成長和發展。
三、差異化的學習方法
好的學習方法是學生學習成功的關鍵,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他們的特點對他們進行引導和幫助,進而可以使他們形成一種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以課前預習為例進行講解。有的學生認為:通過預習他們不僅可以了解教學內容,而且可以找到自己不會的知識點,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有的學生認為:通過預習他們可以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因此課堂教學對於他們來說已經沒有了吸引力。雖然不同的學生對預習有不同的看法,但是預習還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教師可以讓他們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預習。對於認同預習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根據導學案的內容預習;對於不認同預習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從其他的方面進行預習,如作者的生平經歷、寫作風格,文章的寫作背景、寫作手法、文章與生活實際的聯系等等。通過這樣的方法可以使每個學生都能對教學內容進行預習,進而可以使他們更好地進行學習。例如,在講解《小苗與大樹的對話》這一篇文章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預習。對於認同預習的學生,教師可以將教學的重點、難點以及教學目標等告訴他們,並讓他們進行預習;對於不認同預習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對訪談的方法和技巧、作者的生平經歷和寫作背景等進行了解。
結合以上的論述我們可以知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而且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因此教師要深入理解因材施教的內涵。
參考文獻:
[1]袁敏.獨辟蹊徑注重遷移:小學語文課堂在因材施教中取得高效[J].校園英語,2014(3):89.
[2]李曉霞.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因材施教[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8):200.
[3]楊月華.因材施教從這里開始: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學生分層、目標分層[J].新課程導學,201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