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高一語文下學期學什麼
問題一:高中語文一共多少個必修?高一上要學哪些必修內容? 高一下要學哪些必修 一共5個必修,每個學期學兩個必修,高一上必修1、2;高一下必修3、4.
問題二:請問高中各學科必修選修的學習順序是什麼樣的? 比如語文:高前鏈一上學什麼,高一下學什麼..依次類推。 語文,英語,沒什麼好說的,就是一冊一冊的
政治,高一上學期是必修經濟,下學期必修政治。高二上學文化,下學哲學(選修不記得了)
歷史,高一上學經濟史,下學政治史(中國古代,世界史都包括的)。高二上學文化史。歷史必修三本。我們的選修有中國史上的重大改革一本,不知道你學什麼
其他的我不太記得了
哦對了,地理必修好像也是一冊一冊的,選修我們有環境保護和旅遊資源兩本
問題三:高一下學期語文都學哪冊書?必背下來的都有什麼? 必修三,四。要背的很長的課文有琵琶行,勸學,師說。
希望能幫助到你。
問題四:高一下學期語文都有哪些篇目需要背誦 你好!我就是高一學生哦!我們高一上學期要學兩本語文書(必修一)(必修二),所有要背的都在下面了!自己慢慢看吧啟胡!
語文必修一:
1、《沁園春・長沙》
2、《詩兩首》(兩首詩:雨巷、再別康橋)
3、《荊軻刺秦王》(只要背裡面的一段)
4、《記念劉和珍君》(背裡面的三個自然段)
語文必修二:
1、《詩經兩首》(兩首詩:氓、採薇)
2、《詩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田園歸居・其一)
3、《蘭亭集序》
4、《赤壁賦》
5、《游褒禪山記》(只要背裡面的一段)
高一語文下學期我們也要學兩本書哦!學的的語文必修三、必修四。要背的都在下面了!自己慢慢看吧!
語文必修三:
1、《蜀道難》
2、《杜甫詩三首》(秋興八首・其一、詠慧旁孫懷古跡其三、登高)
3、《琵琶行》
4《寡人之於國也》
5、《勸學》
6、《過秦論》(背誦後三個自然段)
語文必修四:
1、《蘇軾詞兩首》(念奴嬌、定風波)
2、《辛棄疾詞兩首》(水龍吟、永遇樂)
3、《李清照詞兩首》(醉花陰、聲聲慢)
4、《廉頗藺相如列傳》(背誦一個自然段)
高一語文所有要背的都在這里了!統統給你例了出來!全是自己打出來的哦!絕對沒有復制!孩子加油哦!一看就是好孩子!
PS:好好的學習吧!加油。。。
② 語文高一下冊必背篇目有哪些
語文高一下冊必背篇目有如下:
一、《離騷》或鏈岩
二、《蜀道難》衫御
三、《錦瑟》
四、《琵琶行》
五、《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六、《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七、《賣炭翁》
八、《孟喚譽子魚我所欲也》
九、《小石潭記》
十、《陋室銘》
十一、《飲酒》
十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十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十四、《過零丁洋》
十五、《莊子·逍遙游》
十六、《阿房宮賦》
十七、《廉頗藺相如列傳》
十八、《湘夫人》
十九、《聲聲慢》
③ 高一下冊必修知識點語文
學習從來無捷徑。語文學科同 其它 學科一樣,有自身的知識系統和復習規律。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熟記這些知識系統和復習規律,然後熟練的運用。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一些 高一語文 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語文下冊必修三知識點
1、通假字(例)
肇錫余以嘉名(通賜)
扈江離與辟芷兮(通僻)
縉紳、大夫、士萃於左丞相府(通搢,插。)幾為巡徼所陵迫死(通凌,欺侮)
主辱,臣死有餘僇(通戮,罪)
其為時止十有一月耳(通只,不過,僅僅;同又)獨五人之
(通皎皎,光明顯耀的樣子)斂貲財以送其行(通資)
亦曷故哉(通何,疑問代詞)
今老矣,無能為也已(通矣,語氣詞,了)共其乏困(通供,供給)
夫晉,何厭之有(通饜,滿足)
秦伯說,與鄭人盟(通悅,高興)
失其所與,不知(通智,明智)
肉袒伏斧質(通鑕,承斧的砧板)
可予不(通否)
拜送書於庭(通廷,朝堂)
召有司案圖(通按)
相如度秦王特以詐詳為予趙城(通佯,假裝)設九賓於廷(通儐)
秦自繆公以來二十餘君(通穆)
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通熟,仔細)
請奏盆
秦王(通缶)
距關,毋內諸侯(通拒,據守;同納,納入)要項伯(通邀,邀請)
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違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通早,早上)
令將軍與臣有郤(通隙,隔閡,嫌隙)
因擊沛公於坐(通座,座位)
拔劍切而啗之(通啖,吃)
秋豪不敢有所近(通毫,絲毫)
涇流之大(通徑,直)
不辯牛馬(通辨,分辨、辨別)
其不仁茲甚(通滋,更加)
故擇先王之成法(通釋,舍棄,拋棄)
高 一年級語文 必修二知識點
1、詞語:
窈窕:指女子步行緩慢的樣子。
少焉:不多一會兒。釃酒:斟酒。
馮虛:馮,通「憑」,凌空之意。
愀然:憂愁的樣子。
舳艫橫槊賦詩麋鹿扁舟
徘徊鬥牛扣舷桂棹幽壑
江渚扁舟相屬蜉蝣餚核
狼籍相與枕藉嫠婦
2、 成語
不絕如縷:像細線一樣連著,將斷未斷。形容音樂細微綿長或聲音微弱或情況危急。
取之無盡,用之不竭:竭,盡、完。拿不盡,用不完。形容極其豐富。
3、文學常識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眉山人。與父蘇洵,弟蘇轍並稱「三蘇」,同是「唐宋八大家」成員(另外有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王安石、曾鞏)。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詞壇豪放派的代表(另有南宋辛棄疾)。是北宋歐陽修領導的古文運動的主將。詞作代表《念奴嬌.赤壁懷古》, 散文 有前枝芹後《赤壁賦》等。
高一上冊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整理
一、通假字
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通「矣」)
2.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通「供」,供給)
3.秦伯說(同「悅」)
4.失其所與,不知(同「智」,明智)
二、古今異義
1.夫人(古義為「那個人」,今義為「妻子」的尊稱)
2.行李(古義為「出使的人」,今義為「出門時所帶包裹」)
三、詞類活用
1.晉軍函陵、秦軍汜南(名詞用作動詞,駐扎)
2.既東封鄭(封,使…成為疆界;東,在東邊)
3.且貳於楚也
4.越國以鄙遠(鄙,意動,把…當作邊邑;遠,遠地,形作名)
5.燭之武退秦師(使動,使…撤兵)
6.共其乏困(乏用—缺少的東西)
7.與鄭人盟(盟—訂(建)立同盟)
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詞作動詞,損害)
四、一詞多義
封
既東封鄭(做疆界,動詞)
肆其西封(疆界,名詞)
若: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假如)
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似乎)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
望洋向若而嘆(海神名)
以為莫己若者(及、比得上)
說:
秦伯說,與鄭人盟(通「悅」)
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雜說」,文體的告慎一種)
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陳述)
辭:
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推辭)
停數日,辭去告辭,(辭別)
鄙: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邊遠的`地方(「以……為鄙」)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淺陋)
我皆有禮,夫猶鄙我(看不起,輕視)
高一下冊必修知識點語文相關 文章 :
★ 高一語文下冊必修知識點
★ 高一語文下猛友畢冊知識點梳理
★ 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 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
★ 高一語文下學期必會知識點歸納
★ 高一語文必修單元重點的知識點歸納
★ 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
★ 高一語文必背知識點必修一
★ 高一語文必修1知識點
★ 高一語文下學期必背知識點
④ 高一下冊語文必背知識點匯總大全
有很多同學在復習高一下冊語文時,因為之前沒有做過系統的知識總結,導致復習時整體效率不高。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高一下冊語文必背知識點匯總大全」,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本文。
高一年級語文下冊必背知識點
1.《詩經》「六義」指的是風、雅、頌、賦、比、興,前三者指的是詩的不同體制;後三者指的是詩的不同表現手法。朱熹在《詩集傳》中解釋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
2.古代少年男女把頭發紮成丫髻,叫總角,後來用總角指代少年時代。
3.「楚辭」又稱「楚詞」,是戰國時期偉大詩人屈原創造的一種詩體。作品運用楚地(今兩湖一帶)的文學樣式、方言聲韻,敘寫楚地的山川人物、歷史風情,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漢代時,劉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襲屈賦」的作品我成集,名為《楚辭》。由於屈原的《離騷》是《楚辭》的代表作,所以楚辭又稱為「騷」或「騷體」。
《詩經》和《楚辭》分別是先秦時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輝煌結晶,中國文學往往將「風」、「騷」並稱,「風」指《國風》,代表《詩經》;「騷」,指《離騷》,代表《楚辭》。《詩經》與《楚辭》分別是中國文學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傳統的兩大源頭。
4.樂府雙璧:《孔雀東南飛》與北朝的《木蘭詩》
5.建安:漢獻帝年號。
6.箜篌:古代的一種弦樂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豎式物攔亮兩種。
7.妾:舊時婦女謙卑地自稱。衡吵
8.公姥:公公和婆婆。
9.伏惟:下級對上級罩寬或晚輩對長輩說話表示恭敬的習慣用語。
10.初陽歲:冬至之後,立春之前。
11.初七:支農里七月七,舊時婦女在這天晚上乞巧。
12.下九:古人以農歷每月的二十九為上九,初九為中九,十九為下九。在漢代,每月十九是婦女歡聚的日子。
13.適:出嫁。
14.六合:指結婚選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指甲、乙、丙、丁……;支,地支,指子、丑、寅、卯……;年月日的干支合起來共六個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要適合,叫六合。
15.青廬:用青布搭成的蓬帳,舉行婚禮的地方,東漢至唐有這種風俗。
16.黃昏:十二時辰之一,是戌時(相當於現在的19時至21時)。
17.人定:是亥時(相當於現在的21時至23時),這里指夜深人靜的時候。
18.杜康:相傳是最早造酒的人。
19.子:對對方的尊稱。衿:古式的衣領。青衿:是周代讀書人的服裝,這里指代有學識的人。
20.阡陌:阡,南北向的小路;陌,東西向田間小路。
高一年級語文下冊必背知識點
蜀道難李白
噫吁巇,危呼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嵋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緣。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岩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岩不可援。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若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石頭城唐劉禹錫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山居秋暝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從軍行唐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登高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錦瑟唐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聲聲慢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琵琶行白居易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雨霖鈴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高一年級語文下冊必背知識點
一、通假字
1.北冥有魚冥通「溟」,大海
2.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
3.此小大之辯也辯通「辨」,區別
4.而征一國者而通「耐」,能
5.旬有五日而後反有通「又」,反通「返」
6.傾闔城戶闔通「合」,全
7.昂其直直通「值」.價錢
8.手裁舉裁通「才」
9.翼日進宰翼通「翌」,第二天
10.饗德懷恩饗通「享」,受
11.景從雲合景通「影」,影子
二、虛詞
1.之
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助詞,的
鵬之徙於南冥也助詞,協調音節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助詞,主謂問取消獨立性
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動詞,到……去
之二蟲又何知代詞,此
2.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其……其:是……還是,用在選擇句中,
加強揣測語氣
3.風斯在下矣斯:則,就
4.時則不至則:或
5.奚以之幾萬里而南為奚以……為:表示反問,哪裡用得著……呢
6.惡乎待哉惡:何
7.屬而和者屬:連續、跟著
8.信有時哉信:確實
9.靡計不施靡:沒有
10.得無教我獵蟲所耶得無……耶,表推測語氣,大概……吧
11.雖連城拱璧不啻也雖:即使啻:止
12.未幾、斯須既而:都表示時間短暫,「一會兒、片刻」
13.少年固強之固:堅持、一定
14.顧念蓄劣物終無所用顧:但
15.或以尺書寄託侍者或:也許
16.寧可致意耶寧可:焉能、哪能
17.脫獲回耗脫:倘
18.貴客將自何所至也將:方,剛才
三、實詞
(一)重點實詞
1.《齊諧》者,志怪者也志:記載
2.置杯焉則膠膠:粘,著地
3.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決:快速的樣子;槍:碰、撞
4.而後乃今將圖南圖:圖謀
5.而控於地控:投,落下
6.小知不及大知及:趕得上。
7.窮發之北窮:荒遠的、偏僻
發:毛,指草木
8.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待:憑借
9.下迨蔀屋迨:至
蔀:遮蔽光明之物
10.置酒交衢間衢:大路
11.櫛比如鱗櫛:木梳;比:並、排列
12.妍媸自別妍媸:美醜
13.恐進之亦興闌矣闌:衰落、消失
14.遲月生公石上遲:等候
15.不知尚識余言否耶識:記著
16.居為奇貨居:積,儲存
17.操童子業,久不售操……業:從事……行業;售:考取
18.宰嚴限追比比:追征
19.成妻具資詣問詣:到……去
20.唇吻翕闢翕:合;辟:開
21.有古陵蔚起蔚:草木茂盛的樣子,引申為高大
22.如被冰雪被:遭受
23.氣息然然:氣息微弱的樣子
24.審諦之審諦:仔細
25.徑造廬訪成造:到
26.則蟲集冠集:止,落在
27.俾人邑庠邑:縣;庠:學校
28.撫軍亦厚賚成賚:賞賜
29.獨是成氏子以蠧貧蠧:蛀蟲
30.民日貼婦賣兒貼:抵押
31.疾逸道左逸:奔跑
32.舅姑愛其子,不能御舅姑:公婆;御:管束,控制
33.唯恐道途顯晦顯:指看得見的「塵.間」;晦:指看不見的水府
34.吾君方幸玄珠閣幸:駕臨
35.坐貽聾瞽瞽:瞎子
36.遠罹構害罹:遭受
37.項掣金鎖掣:拴
38.不遑辭候遑:閑暇
39.帝知其冤而宥其失宥:寬恕
40.君憮然曰憮然:失望的樣子
(二)詞類活用
1.最可觴客觴,名詞作動詞,勸人飲酒
2.吏吳兩載吏,名詞作動詞,任縣令
3.歲征民間歲:名詞作狀語,每年
4.籠歸籠:名詞作動詞,用籠裝
5.取兒稿葬稿:名詞作狀語,用草席裹著
6.民日貼婦賣兒日:名詞作狀語,每天
7.成然之/劣之/益奇之然、劣、奇: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8.高其直高:形容詞作動詞,抬高
9.細疏其能疏:名作動,陳述
10.有客於徑陽者客:名作動,作客,客居
高一年級語文下冊必背知識點
形容詞做動詞。
1、不知東方之既白。(顯出白色)
2、窮回溪。(走到盡頭)
3、窮山之高而止。(走到盡頭)
使動用法。
1、舞幽壑之潛蛟。
2、泣孤舟之嫠婦。
意動用法。
1、吾從而師之。
2、而恥學於師。
3、孔子師郯子。
4、侶魚蝦而友糜鹿。
5、始指異之。
6、糞土當年萬戶侯。
拓展閱讀:高中語文文言文記憶法
一、照看譯文背誦法。即由語體文反迴文言文。
[例]如要背誦歐陽修《醉翁亭記》,可以先將它逐句譯成現代漢語(即「古譯今」),然後根據所譯的漢語,再返回古代漢語(即今譯古),由古到今,再由今到古,也就是從譯文回復到原來的文言文,多次反復,這不但練習了古譯今,而且可以比較古今詞法句法,背誦原文,不論其長短,都是易為的。
二、抄讀法。這是眼、口、手、心綜合運用於背誦的方法。
分析:眼看文章的字、詞、句,口念文章的字、詞、句,手寫文章的字、詞、句,心想文章的字、詞、句。抄抄讀讀,讀讀抄抄,不要多時,讀完部分,便抄完部分,也就背完部分。那麼全部讀完,也就全部抄完,也就能夠全部背誦完。當眼熟、口熟、手熟、心熟了,全文也就容易通過對它們的熟記而背出。
累進法。採用此法有如滾雪球,即先讀第一句,即背誦第一句;再將第一二句連讀,即要求第一二句連背。依次類推,滾動前進,累積背完全文為止。
⑤ 高一下冊語文必背的課文有哪些
1、蜀道難(背誦全文)——李白
《蜀道難》是中國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代表作品。此詩襲用樂府舊題,以浪漫主義的手法,展開豐富的想像,藝術地再現了蜀道崢嶸、突兀、強悍、崎嶇等奇麗驚險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氣勢,藉以歌詠蜀地山川的壯秀,顯示出祖國山河的雄偉壯麗,充分顯示了詩人的浪漫氣質和熱愛自然的感情。
2、秋興八首(其一)(背誦全文)——杜甫
《秋興八首》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寓居夔州(今重慶市奉節縣)時創作的以遙望長安為主題的組詩,是杜詩七律的代表作。通過對巫山、巫峽的秋色秋聲的形象描繪,烘托出陰沉蕭森、動盪不安的環境氣氛,抒發了詩人憂國之情和孤獨抑鬱之感。
⑥ 人教版高一語文下冊目錄_高一語文必背課文
目錄可以幫助我們快速了解語文課程要學習的課文篇目,那麼人教版 高一語文 下冊目錄內容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一語文下冊目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高一語文下冊目錄
第一單元
1荷塘月色
2故都的秋
3囚綠記
第二單元
4《詩經》兩首
氓
採薇
5離騷
6孔雀東南飛並序
7詩三首
涉江采芙蓉
短歌行
歸園田居(其一)
第三單元
8蘭亭集序
9赤壁賦
10游褒禪山記
第四單元
11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
12我有一個夢想
13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表達交流
親近自然寫景要抓住特徵
直面挫折學習描寫
美的發現學習抒情
想像世界學習虛構
演講
梳理探究
成語 :中華 文化 的微縮景觀
修辭無處不在
姓氏源流與文化尋根
名著導讀
《家》
《巴黎聖母院》
高一語文必背課文篇1《沁園春 長沙》—毛澤東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
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天地,誰主沉浮?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
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採桑子 重陽》—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七律 長征》—毛澤東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浪淘沙 北戴河》—毛澤東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 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 魏武揮鞭, 東臨碣石
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 換了人間。
《雨巷》—戴望舒
撐著油紙傘,獨自歲賣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撐著
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撐著
油紙傘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默默彳亍著,冷漠、凄清,又惆悵。她靜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象夢一般地,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像夢中飄過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飄過這女郎;她靜默地遠了,遠
了,到了頹圮的籬牆,走盡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
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飄過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
《再別康橋》—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
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盪漾。軟泥上的青荇,油乎高逗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念孫斑斕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高一語文必背課文篇2《荊軻刺秦王》—戰國策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為變微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慷慨羽聲,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於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紀念劉和珍君》—魯迅
(1)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為庸人設計,以時間的流駛,來洗滌舊跡,僅使留下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這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給人暫得偷生,維持著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這樣的世界何時是一個盡頭!
我們還在這樣的世上活著;我也早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離三月十八日也已有兩星期,忘卻的救主快要降臨了罷,我正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
(2)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眾向執政府請願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說衛隊居然開槍,死傷至數百人,而劉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對於這些 傳說 ,竟至於頗為懷疑。
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然而我還不料,也不信竟會下劣兇殘到這地步。況且始終微笑著的和藹的劉和珍君,更何至於無端在府門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證明是事實了,作證的便是她自己的屍骸。還有一具,是楊德群君的。而且又證明著這不但是殺害,簡直是虐殺,因為身體上還有棍棒的傷痕。
但接著就有流言,說她們是受人利用的。
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我還有什麼話可說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3)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
荷塘月色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里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採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裡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梁元帝《采蓮賦》里說得好:
於是妖童媛女,盪舟心許;鷁首徐回,兼傳羽杯;欋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余,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
可見當時嬉遊的光景了。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於是又記起《西洲曲》里的 句子 :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點擊下一頁更多精彩的「高一語文必背課文」
⑦ 高一語文下學期必會知識點歸納
課堂上,在記好筆記的基礎上,更強調主動的參與。不少同學在初中已經養成了記課堂筆記的習慣,這是很好的。但是還不夠,還需要主動的參與,積極的思維。以下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敏敏 高一語文 知識點,歡迎閱讀!
高一語文下學期必會知識點歸納1
第一單元
詩歌:古代文學體裁之一,起源於古代勞動。《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開創了我國詩歌現實主義的源頭。戰國時期在南方出現的楚辭體代表作《離騷》開創了我國詩歌浪漫主義的先河。以「五四」新 文化 運動為界,詩歌分為新體詩和舊體詩。
「五四」以前的詩歌統稱為舊體詩,其中舊體詩又以唐代為界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唐代以前的詩歌統稱為古體詩,近體詩從唐代才開始興起。古體詩和近體詩的主要區別在格律方面――即能否押韻、講究平仄、對仗。近體詩又分為律詩、絕句和排律。
律詩都是八句的,有七言律詩和五言律詩;絕句都是四句的,有七言絕句和五言絕句。五四以後興起的新體詩也有格律詩和自由詩之分,其中用舊格律填寫新內容的稱為格律詩,像《沁園春·長沙》; 其它 的稱為自由詩,像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戴望舒的《雨巷》和艾青的《大堰荷――我的保姆》等。
詞:是詩歌的一種。詞的全名為曲子詞,又叫長短句,是與曲調相諧和的唱詞。詞起源於隋唐之際,隋代已有聲腔,曲調,但不見曲子詞。
到了唐五代開始出現發間曲子,也就是有了樂譜後而按譜寫詞,名為曲子詞,後簡稱為詞。現存最早的民間曲子詞是在敦煌莫高窟藏經室中發現的敦煌曲子詞。現存最早的文人詞是李白的《憶秦娥》和《菩薩蠻》。因而李白被尊為「百代詞曲之祖」。
詞發展於五代,到了宋代發展到頂峰。根據風格特點,詞有婉約和豪放之分;按照字數,詞有小令、中調和長調之分。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縣人,中國現代詩人。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學學習法文,開始受到法國象徵派的影響。
詩集有《我底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和《災難的歲月》。早期詩歌多寫個人的孤寂心境,感傷氣息較重,因受西方象徵派的影響,意象朦朧、含蓄。後期詩歌表現了熱愛祖國、憎恨侵略者的強烈感情和對美好未來的熱烈嚮往,詩風顯得明朗、沉摯。課本中選入了他的作品《雨巷》。
徐志摩(1896-1931),筆名雲中鶴、南湖,浙江海寧人。詩人、學者。新月社的主要發起人和主要成員之一。詩集有《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名篇有《再別康橋》《沙揚娜拉》《在病中》等。
艾青,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詩人,有詩集《黎明的通知》,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第二單元
1、《左傳》的作者,相傳是魯國的史官左丘明。《左傳》是我國第一部詳細完整的編年體歷史著作,為「十三經」之一。
因為《左傳》和《公羊傳》《穀梁傳》都是為解說《春秋》而作,所以困檔它們又被稱作「春秋三傳」,《左傳》又名《春秋左氏傳》。
《左傳》以《春秋》的記事為綱,以時間先後為序,詳細地記述了春秋時期各國內汪拿亂政外交等大小事實(起於魯隱公元年,終於魯哀公二十七年)。記事比《春秋》詳細而具體(字數近二十萬,超過《春秋》本文十倍)。
2、《戰國策》是戰國末年和秦漢間人編輯的一部重要的國別體歷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 散文 集。作者已不可考。
最初有《國策》《國事》《短長》《事語》《長書》《修書》等名稱,經過漢代劉向整理編輯,始定名為《戰國策》。全書共三十三篇。《戰國策》長於議論和敘事,文筆流暢,生動活潑,在我國散文具有重要的地位。
3、《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作者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全書由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五部分組成,計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余字。它不僅是一部相當完備的古代史書,同時又是我國古代史傳文學成就的代表作品。
魯迅先生曾譽它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正說明了《史記》在史學和文學上的偉大成就。
第三單元
1、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國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 日記 》,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
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的不朽傑作。代表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 故事 新編》,雜文集《墳》、《華蓋集》、《華蓋集續編》、《且介亭雜文》等,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詩 集《野草》。本文選自《華蓋集續編》。(注意所學魯迅 文章 的出處)
2、巴金(1904~2005),原名李堯棠,我國現代傑出的文學巨匠。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和散文《旅途 隨筆 》《隨想錄》等。1982年至1985年相繼獲得義大利但丁國際榮譽獎。
3、梁實秋(1903-1987),現代文學評論家、散文家、翻譯家。代表作品有《雅舍小品》《雅舍談吃》《看雲集》《偏見集》,長篇散文集《槐園夢憶》等。譯有《莎士比亞全集》,主編有《遠東英漢大辭典》。
第四單元
1、新聞體裁有消息、通訊、特寫、專訪、評論等。消息一般報道事實比較單一,突出最新鮮、最重要的事實,文字簡潔,時效性。通訊是一種比消息更詳細和生動地報道客觀事實或典型人物的新聞體裁,它以敘述和描寫為主,兼用議論、抒情以及修辭等表達方式,及時報道現實生活中有影響的人物、事件、工作 經驗 和地方風情等。新聞特寫是新聞體裁中富有表現力的重要體裁,以描寫為主要手法,「再現」新聞事件、新聞人物「一瞬間」的形象化報道,它抓住新聞事件、新聞人物某些重要場面,或者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兩個片段,用描寫手法給予集中的、突出的刻畫,將富有特徵的真人真事「放大」和「再現」在讀者面前,給人們留下深刻、鮮明的印象,使人們感受到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
新聞專訪是記者事先選定采訪對象,對特定的人物、文體、事件和風物進行專題性現場訪問之後所寫的報道,是集新聞性、思想性、知識性和趣味性於一爐的一種可讀性很強的新聞體裁。新聞評論是一種對最新發生的新聞提出的一定看法和意見的文章,是就當前具有普遍意義的新聞事件和重大問題發表議論、講道理,有著鮮明的針對性和指導性的一種政論文體,是新聞媒介中各種形式評論的總稱。
2、夏衍(1900-1995年)作家、劇作家。原名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1915年入浙江甲種工業學校。1919年,參與創辦並編輯《浙江新潮》,開始走上文學道路。1920年 畢業 後赴日本 留學 ,接受馬克思主義,參加___。
1927年「四一二」政變後,在上海從事工人運動及翻譯工作,譯有高爾基的《母親》等名著。1929年,與鄭伯奇等組織上海藝術社,首先提出「普羅列塔利亞戲劇」的 口號 ,開展無產階級戲劇活動。1930年加入「左聯」,當選為「左聯」執委。1933年後,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員、電影組組長,為中國進步電影的開拓者、。創作有電影劇本《狂流》、《春蠶》,話劇《秋瑾傳》、《上海屋檐下》及 報告 文學《包身工》,對30年代進步文藝產生巨大影響。新中國成立後曾任文化部副部長、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等職。改編創作《祝福》、《林家鋪子》等電影劇本。
高一語文下學期必會知識點歸納2
通假字
長樂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對男子的美稱。
古今異義詞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義:十分之一。今義:數詞。
2.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
古義:不平常。今義:用作表程度的副詞,十分,很。
3.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義:泛指求學的人,指讀書人。今義:特指有專門學問的人。
4.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義:是代詞「所」與介詞「以」結合,相當於「……的原因」。
今義:常用來表示因果關系的連詞。
5.於是余又嘆焉。
古義:「於」,介詞,對;「是」,代詞,這件事。為單音詞連用。
今義:合用為一個連詞。
6.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
古義:周圍;今義:左和右兩方面、支配、表示概數等
7.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古義:到達,達到,動詞;今義:表示另提一事或達到某種程度
一詞多義
1.乃
①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副詞,表示判斷,可譯為「是」「就是」)
②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
③良乃入,具告沛公(於是)
④於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於齊,兵乃出(才)
2.道
①有碑仆道(路,道路)
②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道理)
③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張)
④何可勝道也哉(說,講)
⑤策之不以其道( 方法 )
3.蓋
①日初出大如車蓋(車蓋)
②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譯為「因為」「是因為」「是由於」等)
③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仰慕,若水之歸海(超過,勝過)
④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
4.文
①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文字)
②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紋)
③屬予 作文 以記之(文章)
④文過飾非(掩飾)
5.然
①至於_,理固宜然(如此,這樣)
②吳廣以為然(對,正確)
③有穴窈然(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④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然而,但是)
6.舍
①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名詞作動詞,築舍定居)
②而操舍鞍馬,仗舟楫(動詞,舍棄)
③舍相如廣成傳舍(動詞,安排住宿)
④客舍青青柳色新(名詞,宿舍、旅店)
7.以
①由山上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介詞,在、從)
②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連詞,表並列,並且)
③余與四人擁火以入(連詞,表順承,就,便,或不譯)
④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與「故」組成固定結構,表因果,因此)
⑤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與「所」組成固定結構,表原因,……的原因)
8.其
⑴始舍於其址。(代詞,它的,代華山)
⑵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代詞,那,指代慧褒埋葬的時間)
⑶距其院東五里。(代詞,那,代慧空禪院)
⑷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代詞,它,代華山洞)
⑸其文漫滅。(代詞,它的,代仆碑)
⑹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代詞,它上面)
⑺其下平曠,有泉側出。(代詞,它的,代華山)
⑻問其深。(代詞,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譯作「那個洞」)
⑼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代詞,代「好游者」,譯作「那些」)
⑽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其進」的「其」是指代第一個分句,譯作「那」,「其見」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譯作「那」)
⑾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代詞,它的,代後洞)
⑿蓋其又深。(代詞,指代後洞,譯作「那」)
⒀則其至又加少矣。(代詞,那些,代遊客)
⒁既其出。(句中語氣助詞,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⒂則或咎其欲出者。(代詞,指代「欲出者」,譯作「那」)
⒃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第一人稱代詞,自己)
⒄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代詞,他們)
⒅其孰能譏之乎?(副詞「其……乎」這個固定格式,用來表示反問,可譯作:難道……嗎?)
⒆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代詞,指代那些以訛傳訛的情況,可譯為「那」)
詞類活用
(一)名詞的活用
1.名詞作狀語
有泉側出。側:名詞作狀語,從旁邊
2.名詞作動詞
①始舍於其址。舍:名詞活用為動詞,築舍定居。
②名之曰褒禪。名:名詞活用為動詞,命名,稱呼。
③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名:名詞作動詞,說明白。
(二)動詞的活用
1.動詞作名詞
①而其見愈奇。見:動詞作名詞,見到的景象。
②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至:動詞用作名詞,到達的人。
③往往有得。得:動詞作名詞,心得,收獲。
④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傳:動詞作名詞,流傳的文字。
(三)形容詞的活用
1.形容詞作名詞
①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深:形容詞用作名詞,深度。
②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險遠:險遠的地方。
2.形容詞作動詞
①好游者亦不能窮也。窮: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窮盡,走到盡頭。
②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詞用作動詞,照明。
3.形容詞的使動
①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謬:弄錯,使……錯。
②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知。昏暗:使動,使人感到模糊迷惑。
(四)副詞作動詞
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極:副詞作動詞,盡情享受。
特殊句式
(一)判斷句
①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者,……也:「者」錶停頓語氣,「也」表判斷語氣)
②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者,……也)
③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者,……也)
④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因果判斷句,「此」是主語,「所以」相當於現代漢語的「……的原因」,「也」語氣助詞,表判斷)
⑤此余之所得也(此……也)
(二)倒裝句
1.狀語後置句
①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蟲魚、鳥獸,往往有得。
②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
2.定語後置
有穴窈然。
(三)省略句
①有志矣,不隨(之)以止也(省賓語)
②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之)以怠。(省賓語)
③余於仆碑,又以(之)悲夫古書之不存。(省賓語)
④有碑仆(於)道(省介詞)
文言固定句式
1.其孰能譏之乎?(難道……嗎?)
2.何可勝道也哉!(哪裡……呢!)
3.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這就是……的緣故。)
高一語文下學期必會知識點歸納3
簡介:
這是篇典型的賦。賦是一種文體,講究鋪張敘事,重視辭藻押韻,本文體現了賦的特點。比如發端之辭「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不僅有氣勢,而且含義尤豐,寫盡秦王朝暴興速滅的歷史,其中「畢」、「一」、「兀」、「出」錘煉極佳。「畢」、「一」概括了六國互喪、天下為秦的史實,而「兀」、「出」,則形象說明「阿房出」是由「蜀山兀」換來的。作者以誇張的藝術手法,不僅寫出了阿房宮規模宏大,而且生動地揭露了秦始皇的腐敗、荒淫。這些無不反映賦的藝術特點。
背景:
六國被秦國滅亡的教訓,是許多文史家關注的話題。僅「三蘇」就每人寫了一篇《六國論》。蘇軾的《六國論》,針對六國久存而秦速亡的對比分析,突出強調了「士」的作用。蘇軾認為,六國諸侯卿相皆爭養士,是久存的原因。只要把那些「士」養起來,老百姓想造反也找不到帶頭人了,國家就可以安定了。蘇轍的《六國論》則是針對六國不免於滅亡的史實,指出他們相繼滅亡的原因是不能團結一致,共同抗戰,滅國是咎由自取。
字詞:
特殊句式
1、判斷句
1)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
4)朝歌夜弦,為秦宮人
5)明星熒熒,開妝鏡也
2、被動句
1)輸來其間
2)函谷舉
3、倒裝句
1)賓語前置
秦人不暇自哀
2)定語後置
(1)有不見者,三十六年
(2)釘頭磷磷
(3)瓦縫參差
(4)管弦嘔啞
3)介詞結構後置(狀語後置)
(1)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
(2)架梁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
(3)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
(4)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
(5)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
(6)管弦嘔啞,多於市人之言語
4、省略句
1)長橋卧波,未雲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
2)摽掠其人
3)可憐焦土
4)五步一樓,十步一閣
古今異義
①各抱地勢,鉤心斗角(古義:宮室建築的精巧;今義:指人各用心機,互相排擠)
②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古義:指天氣(雨雪陰睛)的意思;今義:指一個地區的氣象概況)
③燕趙之 收藏 ,韓魏之經營(古義:指金玉珠寶等物;今義:籌劃、計劃或組織)
④可憐焦土(古義:可惜;今義:憐憫)
⑤幾千萬落(古義:座,所;今義:下降,衰敗)
⑥直走咸陽(古義:跑,奔,此處解釋為趨向;今義:行)
一詞多義
一:
1、六王畢,四海一(統一。)
2、楚人一炬,可憐焦土(數詞。)
3、黃鶴一去不復返(一旦。)
4、而或長煙一空(全都。)
5、用心一也(專一。)
6、合從締交,相與為一(一體。)
7、五步一樓,十步一閣。(一座)
8、一肌一容(每一)
9、所以興懷,其致一也。《蘭亭集序》(一樣)
愛:
1、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喜愛。)
2、使秦復愛六國之人(愛護。)
3、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吝惜。)
4、晉陶淵明獨愛菊(喜歡。)
取:
1、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奪取。)
2、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提取。)
3、今入關,財物無所取(拿。)
4、留取丹心照汗青(著,助詞。)
族:
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滅族。)
2、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雲者(類。)
3、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家族。)
4、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左傳成公四年》(家族)
焉:
1、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盤旋著,屈曲著,像蜂房水渦。用於形容詞後,相當於然:……的樣子。)
2、或師焉,或不焉(有的句讀向老師學習,有的疑惑,卻不向老師學習。助詞。)
3、且焉置土石(何況往哪裡放置土石?哪裡。疑問代詞。)
4、焉用亡鄭以陪鄰(怎麼用滅亡鄭國來增強鄰國的力量呢?怎麼。疑問副詞。)
5、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堆積土成為山,風雨在那裡興起了。於之。兼詞。)
6、於是余有嘆焉。(《游褒禪山記》)(語氣助詞。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譯出。)
而:
1、驪山北構而西折(它從驪山向北建造,折向西面。)
2、不敢言而敢怒(不敢講話,卻敢在心裡憤怒。)..
3、誰得而族滅也(誰能夠滅他們的族呢?)
4、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教他們讀書,幫助他們學習句讀的。)
5、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習並且經常復習它,不也是很高興的事嗎?)
夫:
1、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唉,假使六國各自愛護他們的百姓,就有足夠的力量來抗拒秦國。)
2、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夫,語氣助詞。大國,難以測量啊,害怕有埋伏啊。)
予觀夫巴陵勝狀(我看那巴陵的美景。)
高一語文下學期必會知識點歸納相關文章:
★ 高一語文下冊期末備考知識點歸納
★ 高一語文下冊期末文言文知識點歸納
★ 高一下學期語文知識點
★ 高一語文下冊知識點梳理
★ 高一下冊期末知識點整理語文
★ 高一語文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 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 高一語文重點知識點歸納總結
★ 高一語文下冊期末考試知識點總結
★ 高一上學期語文必背知識點歸納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