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德育的特點是什麼

語文德育的特點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5-30 21:16:54

⑴ 語文教育的特點有哪些

語文教育有三個特點,具體為:

1、注重情感熏陶感染與學生的獨特體驗(學生與文本心心相印的認同,是一種生活閱歷的接軌、知識的融合、情感的共鳴);

2、注重語文教育中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培養(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

3、把握漢語言文字特點,注重語感與整體把握能力培養(學習方法上,強調實踐、感悟,吸取母語教育研究的新成果)。

語文教育部分要求:

一、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教育事業,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良好的個人品質和教師職業道德,具有高度的事業心和工作責任感,能自覺地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服務。

二、掌握本專業所必須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較深的文學功底、較強的文字和口頭表達能力,具有一定的文學藝術鑒賞能力、評價能力。

三、能閱讀所有現當代文獻作品和一般古典文獻文論。

四、普通話達到國家二級甲等水平。

⑵ 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

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

論文關鍵詞: 語文 教育 語文 教學德育

論文摘 要: 語文 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教會學生做人。因此, 語文 教學必須始終把德育放在首位。 語文 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影響和課堂教學的滲透可以幫助學生建立理想的人格目標,領悟人生意義。

「現代社會注重人的發展,人的發展實質上是各種能力和力量的綜合發展,它包括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非理性因素即人格。非理性因素是人的發展的催化劑和激素。」
教會學生做人,就是對學生的性格、氣質、能力、情操等方面引導,這也是人格教育的含義之一。從這個意義上講,人格教育應當是德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完善德育和加強素質教育等角度來看,人格教育理應受到重視。
語文 教學過程中,只有把 語文 教師的影響和課堂教學的滲透結合在一起,德育教育才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一、 語文 教師是實施德育教育的主力軍
「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一古老的師訓直到現在仍被世人所認同。 語文 教師是學生活生生的人格教科書,憑借師生交流和交往中所外化出來的人格魅力自然而然地會對學生產生特殊的人格感召力。因此, 語文 教師必須重視自身素質的提高。
1.全新的教育理念
(1)培養現代人的觀念
我們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實現現代化必須由現代人來完成。社會對現代人的基本素質要求是「會做人,會求知,會生存,會創造,會健體」。所以, 語文 教師不應該把目光僅僅停留在升學率上,而是要對學生的前途負責,這也是對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命運負責。
(2)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
教育的.基本功能是把人類所創造的文化科學知識或經驗「內化」為個體的精神財富,發展和提高他們的主體性,造就未來社會的行為主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意識到以學生為主體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其主動地、創造性地掌握科學文化知識,並使自己成為獨立的、自主的、創造的、追求真善美的主體。
(3)知識擴展的教育觀念
課堂上,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講授有限的 語文 知識,這不足以培養學生的 語文 素養,因此,教師不應該把目光只停留在課堂上,還應該向課外延伸乃至社會生活。課堂內與課堂外相結合,這才是學習 語文 的成功之路。
2.淵博的知識內涵
(1)扎實的專業知識
語文 教師的專業知識包括專業教育理論和學科理論,漢語言基本知識,寫作等方面的知識。在專業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高,課講得好,又能理論聯系實際地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不僅能使學生獲得某些規律性知識,還會給他們以思想方面的啟迪,學生會從藝術形象中獲得思想的陶冶,從語言文字的訓練中情操、意志、性格等受到熏陶感染。具有精湛專業知識的教師,將會給那些正要走上人生征途的青少年帶來深遠的影響。
(2)廣博的社會知識
現代社會注重個人的發展。為了適應社會,現代人才需要博學多才。因此, 語文 教師應該在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增加知識含量,如環保、交通、人口、人權等方面的知識。教師授課 語文 的過程中,不應只停留在單一學科的傳授,還應該把 語文 學科知識與其他知識融會貫通,使學生接近生活,從而增強他們適應社會的信心。
(3)熟練的計算機技術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高科技的迅猛發展,網路給人們生活、學習、工作帶來了諸多便利。 語文 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善於駕御這些科技手段,讓 語文 課堂充滿活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使用現代科技手段的興趣。
3.有魅力的教師人格
自由的思想, 語文 教師不應該只接受現成的說法和做法,要有自己的思想,敢於說該說的話,敢於做該做的事。不流俗,不唯書,這樣才能把 語文 課本自身所蘊涵的道德情操、人文思想、生命形態等轉化成個人的審美體驗,從而使 語文 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也能在學生的精神、人格塑造形成過程中給他們以深遠的影響。
鮮明的個性。 語文 教學的內容包括精品無數。有經典的個性人物,有人間的悲歡離合,也有賞心悅目的自然景觀。這些內容都需要 語文 教師在個性化的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用個性化的語言來展現個性化的教學風格。這些將會給學生的個性發展確立良好的目標。
執著的追求。 語文 學科具有思想性、人文性等特點,所以, 語文 教師的行為要比其他學科的教師更具有感染力。那麼 語文 教師應該在生活、事業的每一個側面都要具備執著這個人生追求,尤其是在面對困境時,要擦乾眼淚,敢於面對阻力,敢於拼搏到底,始終堅持自己的信念、追求。 語文 教師要用自己的言行、志向、氣節等給學生上好人生這一課。


二、 語文 課堂教學是實施德育教育的關鍵
「 語文 教育是一種精神教育,一種生命塑造。 語文 教育本身就是用『語言』構築人的精神世界,構築人的生命本身。所以, 語文 教育中,應該更多地將人文精神灌注其中,這也是社會的要求。」
1. 語文 教材中蘊含豐富的內容
中學 語文 教材中有許多領袖人物仁人志士的典範事跡、精闢論述、名言警句,像屈原行吟江畔,雖屢遭打擊,但愛國之心不改的高尚情操;司馬遷忍辱負重撰寫來援助中國人民抗日,救死扶傷,最後獻身殉職的偉大的國際主義、人道主義精神;像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氣節;孟子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堂堂正氣;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是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人格尊嚴等等,這些都是教師對學生進行正面人格教育的極好素材。這些內容是課文的重點,需要教師對其進行深入闡述,以期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成為他們理想的人格目標。
2、 語文 課堂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影響
「『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模式』是以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參與行為特徵及發展規律為依據,以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為前提,以調動學生的學習願望、喚起學生個體發展需要為核心,以學生在情感、思維、動作等方面積極、主動、愉悅地參與學習過程為基本特徵,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擁有主動參與和主動發展機會的教學模式。」
語文 教學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信任他們,使他們在品味文學作品的過程中,關照自我,認識社會,形成自己獨特的審美情趣和價值取向。

⑶ 語文教育的特點有哪些

1、人文性:

「人文性」著眼於語文課程對於學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課程所具有的人文學科的特點。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強調語文學習的過程,既要學生實現自我成長,也是激發學生創造力和生命力。於漪老師認為:人文精神的內涵應該包括知、情、意等方面,主要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裡品質等。

2、統一性: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規定: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的「工具性」,是指通過語文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熟練地運用語言工具,並能順利地參與交際活動。

語文課程的「人文性」主要體對學生的人格、個性、精神世界的關懷,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高尚的審美意識。語文的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礎,是人文性的載體;而人文性則是對工具性的升華,它使語文的工具性充滿了活力和靈性。

工具性與人文性是相互聯系、有機統一在一起的。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既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豐富學生的基礎知識,還要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理解教材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等人文性的內涵。

(3)語文德育的特點是什麼擴展閱讀:

語文教育相關延伸:語文教育專業的主幹課程

語言學概論、現代漢語、古代漢語、文學概論、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外國文學、兒童文學、寫作、班級管理、中國文化概論、文秘基礎、三筆書法、普通話、教師口語、教育學、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心理學、語文教育史、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語文課程教學實踐、教育研究方法基礎等。

⑷ 語文教育的特點有哪些

語文教育具有三個特點:

1、注重情感熏陶感染與學生的獨特體驗(學生與文本心心相印的認同,是一種生活閱歷的接軌、知識的融合、情感的共鳴)。

2、注重語文教育中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培養(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

3、把握漢語言文字特點,注重語感與整體把握能力培養(學習方法上,強調實踐、感悟,吸取母語教育研究的新成果)。

《語文教育藍皮書:中國語文教育發展報告(2020)》。指出,語文課程和教學改革具有以下五大特點:

一是堅持先進課程理念的指導。「語文核心素養」理念的提出,在頂層設計層面對語文學科的課程功能和課程性質進行了調整與更新。圍繞這一核心理念,在課程內容、教學方式、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細化改革,並在語文教育實踐中逐步推進理念的落實。

二是堅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孰輕孰重,長久以來一直爭論不休。此次語文課程改革基本上解決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爭端,「核心素養」四個方面的相互依存關系事實上代表著兩者的統一。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語文學習中有內在聯系,不能相互否定或相互取代,堅持二者的統一,才能真正培育良好的語文素養。

三是堅持突出語文學習的實踐性。實踐性是語文學科的重要特點,以「語文知識」為中心的傳統學科體系,容易陷入靜態的知識傳授和以獲取知識為目標的機械訓練,教師單向的知識講解難以使學生成為教育主體。「核心素養」與「學習任務群」的提出從根本上引導教師與學生共同建立語文學習的情境,通過在多樣化的實踐活動中不斷提高語文能力與綜合素質,真正實現從「學知識」到「用知識」的轉變。

四是堅持語文教育素質化導向。在新時代背景下,語文課程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育作用得到重視。語文課程目標的根本指向,就是培養具有完善人格和健全思維的人,培養知識與品德全面發展的人。在語文教學中,要充分注重培養學生的兩個修養,即人文審美修養與思想品德修養,在此基礎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五是堅持語文教育信息化導向。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廣泛使用,是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現科技強國的必然要求。對信息技術同語文教育結合的探索,已成為課程改革的重點研究領域。

⑸ 對語文教學中的德育工作有何看法

小學語文學科是基礎性工具學科。語言文字作為表情達意的工具,具有強烈的思想性,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在完成德育任務方面具有許多的優越條件。我們要研究德育在小學語文教學內容中的特徵,根據小學語文學科的特點,通過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潛移默化的作用來實施德育,培養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覺悟和社會主義道德品質。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就是教師憑借小學語文教材,發揮自身優良品德的影響,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可以結合學校中的各種語文活動來進行。
一、小學語文滲透德育的途徑
(一)課堂教學
語文教育通常指的是關於自己祖國語言的教育活動。祖國語言負載著自己祖國和民族的思維方式、思想感情,傳承著自己祖國綿延不息的文化,具有深刻的底蘊。課堂教學是進行德育的主要場所,它以教材為本,教材中有極其豐富的德育內容,諸如愛國主義、艱苦奮斗、民族自豪感等。所以,應該把語文教學與德育工作相結合的重點放在課堂教學上。
1、講析理解法
在課堂教學中應實施德育與智育的統一,不能離開語文訓練去進行德育,更不能讓語文訓練從屬於德育。在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來正確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在領會思想內容的基礎上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以收到語文教學應有的效果。學習課文時,應使學生學好語言文字,了解字、詞、句的含義,把德育滲透到語言文字的講析中,達到智育與德育的自然融合。例如,學習《爬天都峰》、《趙州橋》等課文,可以對語言文字進行深入的解析,在深入理解了文章的內容後,再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進行誦讀,對學生進行熱愛自然、熱愛祖國的教育。
2、情感熏陶法
教學課文應該以與課文相適應的情感介紹資料,模擬真實情境以製造氛圍,使學生似身臨其境,在創設的情境手核中、在強烈的氛圍中投入學習,從而使學生獲得更真實、更深刻的體會。語文課本中有很多地方描述的情景是無法得橋睜到再現的。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進入課文描寫的情境,利用一些藝術的手段再現課文描寫的情境,把它直觀再現在學生的眼前,能有效的激發教師所期望的情感。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時創設的情景,就受到了良好的效果。課前,兩盆鬱郁蔥蔥的萬年青置放在講台的一角,片片白花點綴其間,更顯示了它的高尚與肅穆。錄音機里,播放著震動人們心扉的貝多芬交響樂《葬禮進行曲》,如泣如訴,低沉悲壯。教師身著灰色西裝,深情悲哀而又莊重。這樣,萬年青、白花、哀樂、服飾、神情,構成了一個和諧的悲傷的情境。在這種氣氛下,學生對周總理的哀悼之情油然而生,學生與教師的情感自然就達成了統一。這就是教學與德育的統一。
3、榜樣學習法
品德基礎的建立不是靠長篇大論的說教,而是用榜樣的磚塊一天一天鋪砌起來的。語文教師一定要用好教材,藉助教材為學生樹立起榜樣。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向文章中的人物學習,從而達到德育的目的。例如,可以通過《我不能失信》等課文進行畢消掘誠信的教育;通過《趙州橋》等課文進行民族自豪感教育;通過《爬天都峰》等課文進行意志性格的教育。
4、比較分析法
運用比較法,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起他們求知的慾望,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使他們分清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什麼可以效仿,什麼應該譴責。比如《一定要爭氣》這篇課文在記敘童第周學生時代的兩件事時,採用了對比的寫法,以相似的結構和語言有層次地表現了童第周勤奮學習、刻苦鑽研的優秀品質和「為中國人爭氣」的愛國思想。教材本身有許多可供比較的條件,利用這些條件,教師可採用比較法教學,有利於將情感滲透在閱讀教學的全過程之中。通過多次對比,學生認識到在學習上應有頑強的學習意志、明確的學習目的和端正的學習態度,從而也激發了學生為國爭光,為四化建設努力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閱讀教材的過程中受到了深刻的情感教育。再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緊緊圍繞「大年夜」這一特定的典型環境,講述了小女孩在大年夜赤腳賣火柴──小女孩擦燃火些幻想與大年夜相關的食物、聖誕樹等物──小女孩在大年夜熱鬧氛圍中凍死了。學完了這一課,學生了解了資本主義窮人的生活。教師這時可讓學生談談自己是如何過大年夜的,一家人是如何喜氣洋洋,張燈結綵,團聚在一起吃團圓飯的。通過比較,學生更加深刻的體會到這篇課文所隱藏的深層含義,體會到自己生活在社會主義國家是多麼幸福的事。
(二)課外閱讀
課外閱讀是語文德育實施的途徑之一。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意志性格特徵,而且有助於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當然,書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選擇地讓學生去讀。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興趣愛好、思想實際,向學生推薦有關讀物,列出書目,引導學生去讀,要加強閱讀指導,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教給他們讀書方法,特別是評價與欣賞的方法,使學生從閱讀中有所收獲。例如針對有些學生沉迷於某些談情說愛、情意綿綿的情節,便組織學生認真學習有關文藝理論的書籍,引導學生了解任何作品中人物的悲歡離合,總是離不開時代特點的;針對某些學生閱讀時只注意故事情節,教育他們在閱讀文藝作品時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內容,看到它的社會意義,從中受到有益的感染。一本好書相當於一位良師益友,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習成績,而且還能培養刻苦學習、戰勝困難的奮斗精神,所以應該鼓勵學生訂閱書刊雜志,使學生擴大視野,提高思想覺悟。
(三)語文課外活動
通過語文課外活動對學生進行德育是語文整體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語文課外活動能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活動的設計要貼近學生的思想實際並注意有層次性和針對性。例如初中生處於半幼稚、半成熟、獨立性與依賴性相交錯的充滿矛盾的時期,他們的行為富有模仿性。故課外活動還要堅持選擇正面良好的榜樣,以培養優良品質、積極進取精神、社會主義道德情操和愛國主義情感,如革命詩歌朗誦會、名人成功故事會等。而高中生處於人生觀、世界觀形成時期,無論是觀察力、想像力還是思維力都已接近成人水平,獨立判斷能力增強。教師要根據這些特點來組織語文課外活動,例如舉辦文藝作品欣賞會、評析會、演講會、辯論會以及建立文學社團等,這些活動形式生動活潑,很受學生歡迎。通過這些活動滲透道德品德教育,把語文能力訓練與品德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寓德育於語文課外活動中。
寫日記是課外寫作活動的一種重要形式。有位特級教師說:「日記是『道德長跑』,每天堅持,使人心靈求真、向善愛美。」絕大多數學生寫日記時都說真話,說心裡話,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寫日記能規勸自己上進,勸人改過。許多學生在日記中針砭假惡丑,贊揚真善美……,這便起到了教人向善、愛美的作用。」教師應充分利用日記這種寫作形式的德育功能。課外寫作活動還有編寫板報、牆報等。這些寫作活動也是進行語文德育的重要陣地,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獨立工作能力。
(四)教師的影響
學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師來培養。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是學生直接的榜樣,教師的情感、態度對學生有著最直接、最重要的影響。教師在課堂上進行品德教育,在課後言行一致、以身作則,以優雅的儀表、文明的談吐樹立起良好的形象,就會對學生道德風貌的健康培養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成為學生的鏡子。
二、實施小學語文德育的方法
1、平等待人,潤物無聲
小學語文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德育,必須熟悉和了解學生,做他們的知心朋友,使他們感到教師的心和他們的心是息息相通的,彼此便要互相尊重,相互信賴。對每個學生應該有正確、全面的看法,在評定學生品德上不能有認識定勢,更不能把道德與語文學習成績等同視之,而要看到後進生的閃光點和優生的不足。理想的教師應該是公平的、對學生一視同仁的、不存偏見的教師,是理解學生、親近學生、和學生打成一片,和學生多交流的教師,是身教重於言傳的教師,是和學生相處融洽,對學生默默關心、暗中了解情況,對學生寬松,與學生心心相印、像朋友一樣的教師。要排除一切干擾因素,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在情感上師生互相接近,消除學生的猜疑心理。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要注意道德情感陶冶,教師要運用情感去感染學生,以滿腔的熱情去教育學生。語文教師還要民主平等地與學生交流思想、探討問題,用自己真摯的感情感染學生,用高尚健康的道德情操影響學生,滲透到學生的心靈中,起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
2、活動入手,開辟渠道
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必須開辟多條渠道,使德育像涓涓細流流到學生心田。課內與課外結合,課堂與生活結合,集中與分散結合,閱讀與寫作結合,圍繞中心,指導學生讀有關的書,出有關牆報,辦有關小報,寫有關評論,開展演講會、朗誦會、辯論會等各種活動,實行全面教育,綜合治理,形成集體輿論,充分發揮多渠道功能。
3、針對特徵,有的放矢
實施小學語文德育,要注意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徵,不搞成人化、兒童化教育。中學生處於少年期和青年初期,既有成熟的心理特點,也有稚嫩的心理特點,一方面體力、智力的迅速發展已具備一定程度的獨立性和自覺性,另一方面又經驗不足,情緒多變,依然存在幼稚性、依賴性、沖動性。在教學中,教師要做學生的引路人,引導他們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激發他們積極向上的動力。
只要把握住德育的特徵,將語文教學活動與德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教師自身的榜樣作用,就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⑹ 德育目標的特點

德育目標的特點是社會性、客觀性、實踐性。

通過德育活動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發展上所要達到的總體規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動所要達到的預期目的或結果的質量標准。

德育目標是德育工作的出發點,它磨虧搏空枯不僅決定了德育的內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約著德育工作的基本過程。



(6)語文德育的特點是什麼擴展閱讀:

道德原則教育運用道德指令或道德倡議指導學生的正確行為。道德原則是學校認為學生可以而且應當達到的要求,但在實施中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它是指導學生行為的基本准則。

道德規則教育運用道德禁令或道德指令形式瞎祥約束學生的不良行為。這是因為,道德規則是不可違反的最低限度要求,是必須執行的。其中肯定性規則起指導作用,否定性規則起約束作用。

⑺ 德育過程的特點是什麼

德育過程的特點如下:

而品德形成過程是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結構不斷建構完善的過程,品德形成過程屬於人的發展過程,影響這一過程的有生理的、社會的、主觀的和實踐的猜兄等因素。

德育的復雜性是指德育相對於其他各育而言而表現出來的艱難性、獨特性。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德育對象特點難把握;學生品德形成和發展影響因素的多方面性。

⑻ 德育的五個特點

廣義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計劃地對社會成員在政治、思想與道德等方面施加影響的活動,包括社會德育、社區德育、學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從未成年人犯罪率可知,更多的家長、教師忽略了德育的培養,使學生在身心即將成熟的最佳施教年齡段,過早地品味到了生命的苦澀,甚至身陷囹圄。

在自身承受著失足痛苦的同時,給家人、社會造成了極大的傷害。由此可見,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好壞,不僅關繫到個體的未來成長,更是間接影響到整個民族素質哪顫的高低,乃至國家整體文明的優劣和續斷。

重要性:

在應試教育的壓制下,家庭、學校教育幾乎清一色地重才智而輕德育,以至於無數人感慨當今的青少年是垮掉的一代,是不堪重任的一代。而德與才的孰重孰輕,坊間一度流傳著這樣幾句話:李世敗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無才是次品。

無德無才是廢品,有才無返枝德是危險品。如果追溯,早在北宋時期司馬光就曾給出了最為精闢的論斷: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自古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才有餘而德不足也。



⑼ 語文學科德育的特點是哪些

語文主要是對個人素養的塑造,德育的話就是讓人有品德。

⑽ 德育具有什麼特性

1.廣義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計劃地對社會成員在政治、思想與道德等方面施加影響的活動,包括社會德育、社區德育、學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2.狹義的德育專指學校德育。學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會或階級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響。並通過受教育者積極的認識、體驗與踐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會與階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動,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養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動。
德育的性質:
德育是各個社會共有的教育現象,具有社會性,與人類社會共始終。德育隨著社會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具有歷史性。德育在階級和民族存在的社會具有階級性和民族性。在德育歷史發展過程中,其原理、原則和內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德育具有繼承性。

閱讀全文

與語文德育的特點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