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語文中的術語是什麼有哪些
語文常用術語
一:基本常用術語:
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說明等.
描寫方式: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明暗結合、正側結合、遠近高低多角度描寫、粗筆勾勒、工筆細描等的不同.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襯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語皆情語等.
寫作手法:狹義的寫作手法即「表達方式」,廣義的是指寫文章的一切手法,諸如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先抑後揚、象徵、開門見山、托物言志等.
修辭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擬人、反復、誇張、排比、對偶、對比、設問、反問等.
語言特點一般指口語的'通俗易懂,書面語的嚴謹典雅,文學語言的鮮明、生動、富於形象性和充滿感情色彩的特點.分析時,一般從修辭上進行分析.
感悟多指發自內心的感受、理解、領悟等.
說明方法一般有舉例子、分類別、列數據、作比較、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畫圖表、摹狀貌等(一般是三個字).
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程序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考生在答題時,可答得具體些,如:空間順序(從上到下,從里到外等),邏輯順序(先結果後原因,層層遞進等).
說明對象指文章說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點).
論證方法中學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論證、事實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歸謬法.
論證方式立論和駁論.
理論論據包括名人名言、俗語諺語、公式定律等.
事實論據一切事實、史實、數據等.
簡明語句簡潔、明了,一般有字數上的限制.
得體文明禮貌,人性化.
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內容的作用可從三個方面考慮,一是內容方面,如深化主題、強調感情等;二是結構方面的,如過渡、呼應等;三是語言方面,如引人入勝、生動活潑等.
思想內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思想感情 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傾向,如善惡、好惡、褒貶等.
詩歌的結構形式,常見的首尾照應,開門見山(文章開頭就進入正題,不拐彎抹角)、層層深入、先總後分、先景後情、卒章顯志(在文章末尾點明主旨)、 過渡、鋪墊、伏筆等.
托物言志和象徵:把要抒發的感情、闡發的思想藉助於對某種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議論表達出來
開門見山:文章開頭就進入正題,不拐彎抹角
卒章顯志:在文章末尾點明主旨
藝術風格包括雄渾、曠達、豪放、俊爽、沖淡、沉鬱、悲慨、婉約等.
語言特色:(1)清新 (2)平淡(也稱質朴) (3)絢麗 (4)明快 (5)含蓄 (6)簡潔.
二、古代詩歌鑒賞常用名詞術語
1、評價主旨類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語言淺近易懂,主旨深遠)、言簡意豐(語言簡潔,內容豐富)、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盡而意無窮 )、含蓄蘊藉、委婉、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語意含而不露,或表達得不明顯,耐人尋味).
2、語言特點類勾勒簡潔(介紹事物的大概)、濃墨重彩(描寫詳盡、細膩)、惟妙惟肖(描寫逼真,多指人或動物)、 體物入微或窮形盡態(相)(描寫細致入微、刻畫細致生動)、 詩情畫意.
3、語言風格類行雲流水(結構、語言自然流暢)、形神兼備(語言、結構等形式與內容主旨都無可挑剔)、簡潔或洗煉(語言簡練利落)、淺顯或明白如話(不雕飾,不加修飾)、平淡無奇 、質朴清新 、淡雅 、詞藻華麗 、明快(明白通暢).
4、文章結構做鋪墊(在情節發生前的交代、暗示)、埋伏筆(前段為後段埋下的線索)、呼應或照應(前後的互相聯系)、渾然天成(結構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5、其它 構思精巧、新穎、獨樹一幟、別具一格、不落窠臼、不落俗套、自出機杼(有創新,不沿用陳舊的格式、作法、頗具匠心 )、 感情細膩、感情真摯 、躍然紙上、曲折、層次分明.
三、詩歌鑒賞答題格式
1、形象:身份+性格
2、詩歌意象、含義:表層含義+深層含義(即解釋詩句)
3、所抒感情:通過什麼內容+抒發(寄寓/揭露)什麼感情
4、體會意境:客觀形象+主觀感受+交融了什麼意境
5、品味關鍵詞句:含義+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賞析修辭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賞析表達方式:怎樣敘(描寫)+敘(描寫)什麼+抒什麼情
8、賞析表現手法: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9、概括評價詩歌內容:這是一首什麼樣的詩+詩歌各句分別寫了什麼+通過什麼手法+抒發什麼情感+評價(總分總式)
Ⅱ 如何提升語文素養
為什麼要提升大語文素養?
大語文時代的語文素養更加註重從中國傳統文化寶藏中汲取精華,弘揚千百年來祖先留下的品德精神,培養每一個孩子的文史哲藝綜合素養。未來對語文的要求已不再是一種工具,而是真正的大語文!
近年來,全國各地的語文試卷就都著重強調回歸傳統文化和母語特色,強調對學生大語文素敬緩困養的考察,甚至在中考和高考的語文試卷中閱讀理解、寫作類題目不再是課本中、課堂上學過課文、詩詞等內容,考察的是孩子傳統文化知識的廣度和認知理解力。通過語文學習,表達思想和情感,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培養美好健康的情感與心理認知、完善和提升學生的自身人格與人文修養。
很多孩子小學一二年級成績很不錯,到了三四年級特別是五六年級,閱讀、寫作、數學學科增加實際應用類試題占試卷比重增加以後,成績出現了明顯下滑,到初中、高中以後,語文更是難以提升。究其原因,是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局限於課本,學習廣度不夠,缺乏大語文素養所致。
什麼是大語文素養?
「大語文教育」是已故的特級教師張孝純先生創立的一種新型的、帶有突破性的語文教育思想。
這種思想主張語文教育以課堂教學為軸心。
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全方位地與他們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
把教語文同教做人有機結合起來;
把傳授語文知識同發展語文能力、發展智力素質和非智力素質有機結合起來;
把讀、寫、聽、說四方面的訓練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接受全面的、整體的、強有力的培養和訓練。
大語文素養包括亮念了語言文字認知、文學常識、傳統文化素養、閱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寫作能力等綜合素質在內的語文綜合學科。語文需要日積月累,需要時間沉澱,大語文時代,如何培養孩子的興趣,讓他們綜合全面地成長呢?
知乎上對於培養孩子的大語文素養有一個經典且通俗的回答:
一、首先要有一個扎實的基礎就像扎馬步一樣是各種武術的基礎,只有基礎打好了,各方面才能均衡長久穩定的發展。所以要多讀中國各種文學故事,多看一些有關中國文化的書,只有肚子里的「墨水」多了才能想出寫出更多精彩的內容,自身的素養也會直線上升。從育人來說,深厚的文化底蘊、高雅的生活情趣、睿智的思維、溫潤的性格……這哪櫻些素養以及各種能力,更是需要長期積累和熏陶。想學好大語文,需要讓孩子練好基本功。
二、讓孩子潛移默化熟練達到聽說讀寫的要求。傳統文化典籍浩如煙海,只有綜合化有序的學習才能對其全面系統了解;然而閱讀理解、詩文創作、拼音識字、口語表達,更需要通過標准化、特色化、系統化的課程,讓孩子潛移默化熟練達到聽說讀寫的要求。
三、根據孩子的特點進行啟發培養要根據不同孩子的性格特點進行因材施教,根據孩子的特點進行啟發培養,這樣才能培養出一個真正的有情懷有思想的孩子才能讓孩子形成一套屬於自己的文化素養。
如何培養孩子的大語文素養
在孩子平時的學習成長過程中,究竟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注重哪方面的學習和培養,才能有效提高孩子的大語文素養,為小學高年級甚至初中、高中打下堅實的基礎呢?
我們以四年級的孩子為例,看看為什麼一定要培養孩子的大語文素養,這對未來孩子的學習和考試有什麼樣的影響,如何培養孩子的大語文素養。
大語文素養之作文
作文在語文考試中佔一定比重。九年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要求,四年級學會看圖說話,是一個由句子到段落到成文的非常重要的培養階段,因此四年級的孩子看到圖畫如何組織語言,從寫不出、寫不長、寫不了、寫不對、寫不美、寫不詳、寫不美到奇思妙想、妙語連珠、好詞好句不斷,這中間的需要的是持續引導、激發孩子的寫作興趣,讓孩子願意寫甚至愛上寫。
大語文素養之閱讀
其次是閱讀。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眾所周知,寫作離不開內容素材的長期積累,孩子高效持續地閱讀,不但能提升閱讀水平的,還可以擴充自己的寫作素材庫。在中小學階段,閱讀的重要性教育專家們層多次呼籲,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意識到了。針對讀不懂、讀不通、完全摸不著竅門的情況,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呢?
大語文素養之國學
國學在大語文素養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中小學語文教材近幾年全部改版,僅小學古詩文言文就增加了80%,國學在學習語文中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采擷四書五經、十四史、諸子百家等古代文集中的經典名篇,集趣味性、經典性、思想性、閱讀性和知名性為一體讓孩子輕松學國學。
當然,大語文素養從學前班、小學就要培養,否則到初中、高中發現差距再去補,為時已晚,很難再補上去了。
因為到初中、高中學習科目多、學習任務重,花大量時間上去閱讀提升已經不大可能了。
基於孩子所處年齡段的認知學習能力,學習培養最適合的內容和基本素養,才能讓孩子中考、高考這條升學的道路上越走越穩,越走越寬。
中國教育出版網伴學365學生自主學習平台,最新推出系列小學大語文課程:小學大語文特惠課程包,結合每個年級大語文認知特點和學習階段,傾力打造的大語文課程包。
Ⅲ 語文當中的特寫是什麼意思
就是抓住現實生活中人物或事件的某一富有特徵性的部分,作集中的、精細的、突出的描繪和刻畫
Ⅳ 惠的組詞大全(約50個) 惠的詞語解釋_惠是什麼意思
惠的拼音 惠的解釋 惠是什麼意思
Ⅳ 語文中什麼是名詞
問題一:語文中的名詞是什麼意思 名詞(Noun,簡稱n.),是詞類的一種,屬於實瞎態詞,名詞表示人、事物、地點或抽象概念的名稱,名詞同時也分為專有名詞和普通名詞。
按意義分類:
專有名詞
普通名詞
按是否可數分類:
可數名詞
不可數名詞
問題二:語文中什麼是形容詞,動詞,名詞 形容詞主要用來描寫或修飾名詞或代詞,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質、 狀態、特徵、或屬性,常用作定語,也可作表語、補語或狀語。
動詞,就是用來形容或表示各類動作的詞彙。基本上每個完整的句子都有一個動詞,要表示第二個動作時可使用不定詞、動名詞、對等連接詞、從屬連接詞或增加子句等方法連結。
名詞,是詞類的一種,屬於實詞,名詞表示人、事物、地點或抽象概念的名稱。
請採納,謝謝!
問題三:語文中方面是什麼意思 定語是用來限定、修飾名詞或代詞的,定語是對名詞或代詞起修飾、限定作用的詞、短語或句子,漢語中常用『……的』表示。
漢語中的定語
1.在漢語中,定語常由形容詞、數量詞、名詞、代詞充當,也可有其他詞或短語充當。
例如:(暖和)的陽光照著(平靜)的湖水。(形容詞作定語)
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數量詞作定語)
(今天)的報紙看過嗎? (名詞作定語)
(我們)的歷史有(自己)的特點。(代詞作定語)
2.幾點說明:
A 在句子中,結構助詞「的」前用來修飾、限制名詞的詞或短語就是定語。也就是說,結構助詞磨叢源「的」是定語的標志。
例如:(海南)(形容詞作定語)的工業發展很快。
B 有時定語後可不帶「的」。
例如:這里蓋起了(一座)(數量詞作定語)房子。
C 名詞前有時定語不止一個。
例如:(我們學校)的(兩位)(數量詞作定語)(有三十年教齡)(形容詞作定語)的(語文)(名詞作定語)老師當上了代表。
D 定語的位置在主語前面,和賓語前面。
例如:(代詞作定語)(小明)的爸爸是(一名)(數量詞作定語)教師。
古代漢語里的定語
在古代漢語里,為了突出和強調定語,有時也會把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這種情況叫做「定語後置」。譯成現代漢語時,一般都應提到中心詞前邊來。另外,定語後置時,往往在中心詞和定語之間加「之」字,有時也在定語後面加「者」字。 1.用「者」結句,形成「中心詞+後置定語+者」 2.用之.「中心詞+之+後置定語」的形式。如:「其嵌鄭扮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馬之飲於溪;其沖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羆之登於山。」
ke./view/146579?fr=ala0
Ⅵ 中國移動限時特惠是什麼意思
優惠就橡睜喚是:某項業務原來的資費不收,梁凱降價或者免費使用。
限時特價是在特定的營業時間內提供優惠商品銷售的措施,以達到吸引顧客的目的。可增強店鋪內人氣,活躍氣氛,調動顧客購買慾望。
限時特價可分定時和非定時兩種,1、定時限時特價是指早啟商店在固定時間實行限時折特價;2、非定時限時特價則是隨機抽取一個時段,對個別或部分商品進行特價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