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小學語文教師期刊怎麼訂閱

小學語文教師期刊怎麼訂閱

發布時間:2023-06-02 22:44:49

小學語文教師要發表論文,要有正式國內發行刊號的,有哪些合適的期刊呢

《商業文化》是國家級的刊物。擁有雙刊號。公開發行的。能在新聞出版總署,知網,龍源,萬方網查看的。有需要發表或者咨詢都可加網路名。謝謝。

② 《小學語文教師》編輯朱文君和星辰實驗學校的老師們談如何寫稿、投稿

何江燕:下面我們有請《小學語文教師》編輯朱文君老師來跟我們談一談如何撰寫教學文稿,以及在投稿、發表文章方面的訣竅,她作為一名「業內人士」,一定能給我們許多的指點。另外,朱老師當過語文老師,做過語文教研員,現在成了語文雜志的編輯,可以說她把從事語文工作的角色一一體驗過來了,所以她來講的話,肯定會有不一樣的感覺。 朱文君:考慮時間關系,我還是站著說吧,另外當慣了老師,不習慣坐,喜歡站(笑)。何江燕老師說我體驗過多種角色,怕大家有誤解,以為我總是喜新厭舊(笑),所以得解釋兩句。我是學教育理論的,在教育局裡做了幾年教育管理工作,然後就到了學校教書,先教自然,然後教語文,和孩子們在一起,我找到了我的價值。在學校一呆就是十年,樂在其中,意猶未盡。98年因工作需要,我做了我所在的區的語文和自然兩學科的教研員,這個教研員一做就又是五六年,尤其是對語文教學教研情有獨鍾。而今我又跨入了出版行業,成為一名雜志編輯,當然,置身的小學語文教學領域沒有變。在決定轉行的時候,我一度很猶豫,在一次會議上,遇到我們武進區教育局的沈克強局長,一位博覽群書、學養深厚、視野宏闊、見解獨到的文化學者和教育專家,他鼓勵我去迎接挑戰,他說,真正具有生機和活力的地帶,不是行業內經過反復爬犁的熟地,而是行業與行業,領域與領域的交界地帶。他的話我一直牢牢記著,在新的工作領域中踐行著。 說到生機,我想說,因為沈局長的緣故,我對武進充滿嚮往。到了武進,我時時被洋溢出的勃勃生機感動著。今天一大早起來,陽光燦爛,我從住的地方出來,沿著寬闊的馬路走一段,我看到路邊林立著正在建設中的高樓,看到路邊青翠欲滴的草木,開得正艷的杜鵑,空氣中更充滿了芬芳的草木生長的氣息,我不禁感慨,武進是一片非常充滿希望的土地。來到星辰實驗學校,我沒有想到星辰這么大,是我所見到的規模最大的學校。在這樣浩如星空的學校,怎能不讓人浮想連翩呢?怎麼不讓人從心底里溢出希望呢?及至走進教室,聽到年輕的小周老師這樣的一節課,沉浸其間,我再一次感受到那寧靜中洋溢出的生機,一種充滿力量的蓬勃的希望。我被這一切感動著,我一顆漸乎老去的心受到了激勵,我想,我不用多說什麼,見到大家,相視一笑,表達我的感激,足夠了。 但奉江燕老師之命,我得說說如何投稿,怎麼投稿命中率高一些?說真的,我做編輯才兩年,經驗並不多,但是這兩年下來,感觸很多,這些感觸里,更多的是依舊從一個老師的角度產生的。我於心裡常常作著一個老師和一個編輯的激烈辯論。那我就把我零零散散粗淺的感受說一說,沒有準備,想到什麼就說什麼,請大家原諒。 我想把「投稿」兩個字拆開來說。先來說怎麼投。 第一、給一份刊物投稿,之前一定要了解這個刊物的特點。 不要盲目地投,嘩一下子發出去,像天女散花那樣,可不行。我常常看到我的郵箱里,有的老師給我投稿的同時,還有同時發向很多雜志,抄送欄里密密麻麻的地址,這樣不好,編輯最忌一稿多投。每一種刊物都有鮮明的辦刊特色,你的稿子不可能「放之四海皆可用」。比如說《小學語文教師》這個刊物的特點就很鮮明,它特別關注基層一線老師的教學,注重呈現教師的實踐智慧。刊物的廣告這么說:哪裡有小學語文教師,哪裡就有《小學語文教師》。《小學語文教師》發短小精悍的文章,發最貼近課改一線的文章,發信息含量大的文章,讓老師們繁忙的工作之餘,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多的信息。我這可不是做廣告(笑)。也就是說,《小學語文教師》這本刊物的用稿特點是非常強調實踐性,操作性的文章。比如課堂實錄、課例研究,案例反思,教材研讀,再比如教學隨筆,園丁故事等等。而有些刊物則不同,可能更關注理論研究,比如人教社的《課程、教材、教法》,那就是一本很強調教育前沿理論的刊物。老師首先了解了刊物的特點,才能有的放矢。 第二、要了解欄目的特點。 既然設了欄目,那麼不同的欄目對文章內容和形式的要求就不同。欄目也是特點的。老師們可能也經常看各種各樣的雜志,不知你們是否注意了,辦得比較好的一些雜志,例如《讀者》,它的每一個欄目從內容到篇幅,從版式到插圖都有鮮明的特點,隨手打開,熟悉它的讀者立刻知道這是什麼欄目。 我做這本《小學語文教師》也盡量地保持不同欄目的不同風格。 比如教學論壇,主要是發一些教學理論性的文章,體現實踐與理論結合的文章。錢老師是我們的老作者,他作為一名資深的教育專家,站在理論的高度,密切關注實踐,以其融通理論與實踐的視閾撰寫了很多指導實踐的理論文章,幾乎每一篇都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還有我們的「備課參考」欄目,今年,我把這個欄目名改了,叫做「備課室」。希望能更多地體現教師的備課過程,而不是僅僅提供資料性的參考。那麼「備課室」里需要的文章如:教法嘗試、教材解讀、備課思考等等。最常見的文章,如教學設計,教材的重難點分析及教法等等。需要注意的是,由於整節課的教學設計篇幅太長,所以我們往往選擇一些好的、有新意的片段設計。例如,今天小周老師上了這節課,導入很有特點,就可以把它寫下來,題目可以是「談談《古詩兩首》教學的導入,不用寫很多,抓住一點,不及其餘,兩千字,就可以寫得明明白白,放在備課室里最合適。這樣的文章,給老師提供的是「半成品」似的「操作模塊」,便於讀者將其融入在自己的教學中,靈活運用。 「案例反思」欄目,其實也是為老師直接提供教學實踐信息的欄目,和備課室相比,它側重於教學案例的呈現和教師對教學行為的反思研究。比如今天大家聽了小周老師的課,有一些想法,就可以有針對性地記錄下課堂片段,然後寫出自己的反思,我們的「案例反思」欄目的文章形式就是片段實錄加上反思。 我也會為大家精選一些名家的課堂實錄,完整地全課呈現,供老師們學習,這就是「精品課堂」欄目。不僅僅是名師的課,我還注意發掘一些在課型上、內容上、設計理念上有創意,有突破的課。或許這樣的課在目前的條件下還不太具操作性,但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不是有「概念車」嗎?課堂是否也可以提出「概念課堂」這一說?加上少許點評,讓老師們通過這個課例,受到啟發,激起思考,語文教學,再往前,我們該怎麼走。 你看,這就是不同的欄目的不同特點。再說我們的「教學隨筆」欄目,隨筆和「備課室」裡面的文章要求就不一樣了。隨筆更強調一種敘事風格的文章,文章不要長,就抓住一個事例去敘說,不見得是教學的,也可是語文教育方面的。也就是說,用敘事的方式和大家去敘談,這就是教學隨筆。老師們如果抓住了不同欄目的特點,你投稿就有的放矢了。寫了一篇的文章,看看吻合哪個欄目的要求,投過去,正中編輯下懷,命中率當然大大提高。 第三點,要了解編輯的流程。 編輯期刊有一個流程。從收到稿件到選稿編稿,再到審讀校勘、付印出刊,要經歷好幾道工序,要有兩三個月的時間跨度。你看,今天我下午趕回上海立刻要做的工作是把第六期已經三校的稿子最後驗清後發到印刷廠出片。那麼這第六期的稿子是什麼時候開始著手的呢?春節前後。那時開始策劃、組織這期稿子。三月份編稿,四月份審稿、清樣、三校。一期稿子編輯們要一個字,一個標點反反復復看上三四遍,盡可能地將錯誤率降到最低。四月底送到印刷廠出片付印,從印刷到郵局六月一日發到讀者的手裡,一個月時間,也不寬余。了解了這個過程,老師們投稿,特別是投備課類的文章,就要注意時間的提前量了,至少提前教學進度兩個月,具體地說,比如這學期我上了一節很成功的課,課的設計很有新意,課後我把設計和實錄整理出來,但現在投來的稿子,編輯肯定沒法用,你是按正常的教學進度上的,刊物兩個月之後登出來,已經事過境遷了。 你說,沒關系嘛,我先發給編輯,他放著下學年再用好了。那樣當然也可以,但畢竟像食品放陳了,不那麼新鮮了。怎麼才能「保鮮」?我建議老師們寫好一篇稿子,先「雪藏」一段時間,給自己進一步思考的過程。錢正權老師就是這么做的。所以他的文章刊出來,經得起推敲,且歷久彌新。同樣,老師們現在上了的課,感覺不錯,往往過了一段時間又發現問題了,這時候如果能改進一下,一定會比現在完美得多,經得起時間的推敲。把當初寫的稿子拿出來,臻於完善,自己滿意了,編輯拿到手也會如獲至寶。這是我說的時間問題,老師要把握這樣一個流程,你的投稿命中率的「血」又上升了幾格。這是第三點。 第四點,你要學會跟編輯交流。 經常發表文章的作者,大都很善於跟編輯交流,他們在投稿前後,會給編輯打電話,交流溝通一下:朱老師,我有一個想法,我寫了一篇稿子,您看看,給我提提意見,我過一段時間再給你打電話。但不能像前段時間我遇到的一位作者,他非常熱切地想投稿,給我打來電話說:「老師,我昨天給您發了一篇文章,我2007年最大的心願,也是唯一的心願就是發這篇文章,您一定要給我發呀。」我一看他的稿子,不行,可怎麼說呢?我只好給他打電話:「我想問問,你2007年還能有別的心願嗎?」(笑) 不能用這種方式來交流。要相信編輯們是會非常重視老師們投來的每一篇稿子的。我和你們一樣是老師,我完全可以體會到老師們投出這篇稿子的滿心希望。所以我這里詳細講一下投稿方面的注意事項。普通的紙質信件投稿,只要注意一點,在稿子上寫清聯系方式:電話,單位、地址、郵編。 電子投稿有這樣幾方面需要注意: 一、一稿一投,切忌利用網路的便利一稿多投。同樣的稿子,好幾本刊物上都有不是件光榮的事,反而會引起編輯們的反感。 二、稿件以附件形式發送,不要直接貼在「正文」上。下載起來麻煩不說,原文格式也無法顯現。稿件里一定要寫清聯系電話、通訊地址,郵編。便於我們和你聯系,便於稿件刊用之後給你郵寄稿費。 三、郵件名稱不要只有「投稿」兩個字,最好直接寫明文章標題,所投欄目。也就是把文章標題作為信件名稱,寫在地址下面的「標題」欄里。讓編輯檢索時一目瞭然。最後一點還請大家原諒,老師們投稿後,都非常希望能盡快得到回復,但我們大部分情況下是沒有時間回復的。除非這個稿子需要修改,需要跟作者交流。如果不需要修改,一般會在稿子審定後通知你,或發用稿通知。這是投稿的基本常識,由於時間關系先簡單跟大家說說,掛一漏萬。其他有什麼,會後再交流。 接下來,我要說說「稿」,怎麼寫稿,什麼樣的稿才能入編輯們的「法眼」。 我確實很想和老師交流這個問題。我們刊物每天的來稿量很大,但不需要怎麼修改,拿來能用的不算太多。原因在哪裡?我一直在想。原先當老師,或做教研員的時候,沒有這樣的感覺。走出來再看,看出點問題:咱們教育系統內部的論文喜歡求全、求大。喜歡追求宏大的題材,喜歡新名詞,新概念。我們的文章通常是這樣:一個宏大的標題,如《論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教學》,這樣的題目,恐怕不是你三五千字能說透的;或者一個不知所雲的標題,如《文化生命的課堂》,聽上去更像一本書的名字。 文章什麼樣呢?必定有小標題一二三四五個,沒有五個,至少也得湊齊三個。字數相等,句式相同。為此,少不了一番推敲,頗費些工夫。很多小標題放到哪篇文章用似乎都可以。框架搭好開始填內容,我之所以說「填內容」,就有「填空」的意思在裡面。為了既定的框架填內容,甚至為了框架湊內容,而非為了內容結構文章。這樣的文章看起來四平八穩,不鮮活、不靈動,毫無生氣,好像都說了,其實什麼都沒說透,讀起來味同嚼蠟。一些老師寫例談類的文章,有時候僅僅以一節課為例,也得弄出三、四個小標題,然後再把一個完整的課例一塊一塊地貼到這個標題下,再貼到那個標題下。課例變得支離破碎,好像都說了,好像都沒說。原本可能是很有價值的東西,也被弄得面目模糊了。這樣的文章,可讀性差,編輯不喜歡。老師也最好不要寫。即使教育部門論文評比需要,也盡量少寫些,它會寫壞自己的文風,耽誤自己寶貴的生命時間。 那麼寫什麼? 第一,用鮮活的事例說明問題。 前面我說了,一些小標題往往是一些概念的表述。你提出這些概念,如果不用鮮活的事例來驗證,那麼這些概念什麼也說明不了。鮮活的事例哪裡來?從我們老師的實踐中來,研究理論的專家也得向你討教實踐,你是最有發言權的,在實踐中你每時每刻經歷著每一個細節,每一個具體事例,為什麼不把這些記錄下來呢?在這里,我想說一個讓我深受啟發的例子。前段時間我有幸聆聽了一位德國著名漢學家的講座,他對中國文學的研究讓世界矚目,他是一位值得中國敬重的人。那天他的報告是關於中西方精神與身體關系的文化差異,標題很有意思,好像叫「中國人不散步嗎?」報告開場半個多小時,他一直在講述他和中國人交往中,發現中國人都不願意無目的地走路(散步)的事例。先講在中國的校園里遇到的學生如何,再講他的中國朋友去德國如何,類似的例子一個接一個,先生操著不太流利的中文,不厭其煩地講述一連串瑣碎的細節,顯得散亂而沒有條理,全然沒有通常所見的報告者無懈可擊的推理和不斷拋出的,令人眼花繚亂的觀點。難道這是一位大學者的研究?散步不散步能說明什麼?這些個別的例子又能說明什麼?看看他莊重嚴肅,若有所思的神情,我真有些詫異。 然而,一個個細節,甚至細節中的細節,不斷地疊放,鏡頭開始聚焦,共性的東西逐漸顯現出來,中國文化中對待身體與精神的態度,在「散步」這一生活細節里得到印證。此刻的我,不能不隨著他的講述思想開去,頭腦里不是被告知,而是被質疑,被激活,被開辟出一片片新的空間留待充盈。散步與不散步所體現出的文化差異孰優孰劣,這位漢學家直到報告結束也沒有作結論。隨後的交流,在座的很多學者從歷史、社會、文化、人類學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領域,提出完全不同的理解。一些問題又引出了新的問題。中西文化在這里碰撞,不同學科在這里交錯,「散步」的價值顯現出來。研究,就此開始。這段場景我終身難忘。 反觀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研究,卻鮮見這種針對細節的實質性研討。更不用說我們空洞的,充斥著課程理論名詞,甚至哲學名詞,卻鮮有說服力的語文教學論文,好像不這樣,就無法顯示我們學問的「高深」。 學問在哪裡?學問在細節中。哲學家葉秀山先生說:「沒有細節,你的學問到底有多少就很難說,因為學問要解決實際問題,而不僅僅是有一些想法,提出一些概念名詞。」事實就是如此,理論如果沒有穿過這些細節,就無法真正抵達實踐層面;而對理論的理解如果沒有透過這些細節,就不可能是全面的,是純粹的。歷史學家陳春生先生提出歷史研究要「回到歷史現場」,他認為,真正深刻的有價值的研究作品,不是我們歸納出的所謂「特點」,不是主觀臆想出的所謂「觀點」,而是所能提交和呈現的個案,具體事件等等。 聽講座回來,我寫了篇隨筆,名叫《散步與細節》,我說,研究文化的,能從「散步」這個尋常的生活細節著眼;研究歷史的,力求「回到歷史現場」去關注細小的具體事件,這應該給我們的新課程語文教學研究一些啟示的。教學也是由一個個細節組成的,恰恰是這些人們司空見慣的細節里,蘊藏著豐富的具有共性的觀念或行為特徵,如果我們能聚焦細節,放大細節,就可能使教學研究擺脫在理念的圈子裡打轉的窘困,走向實質性的突破。平凡的細節被理論穿越才會發出耀眼的光芒,而理論,只有穿越了一個個細節,才能成為指導實踐的理論。真正的研究就從眼下的細節開始。 老師們,珍惜我們身邊每一個細節,把你的細節用你的筆頭表達出來,也許事例之後你沒有說什麼,但是,事例本身就是最好的說明。這就是我說的第一點,文章首先要有鮮活的細節。 第二,要實實在在地說理。 一段時間,我們小語界興起這樣一種文風,文章中大量引用理論,堆砌概念新詞的現象尤為嚴重。比如說,「言語是存在的家」「言語生命的精神欲求」之類,這些詞語倒並非生造,而是一些哲學范疇的概念。我以為,不同范疇的概念拿到我們教育裡面,不是不可以,而是一定要慎重,更不能濫用。當然,我們思考教育問題,教學問題達到一定深度的時候,會需要哲學的介入,會走向哲學層面的思辨。但是,哲學范疇的東西拿到教育實踐裡面,拿到教學當中,還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對待。不可自己也沒弄明白,還要拿出來唬人,以己昏昏,使人昭昭。 既然如此,倒不如我們就來實實在在地說說道理,用最通俗的話,最朴實的話說道理。這一點我們的錢老師,於永正老師為我們做出了榜樣,老師們可以去關注一下他們的文章。你們絕對找不到流行的新詞彙和新概念,但是,他們說出來的道理卻那麼深刻,那麼透徹。讓我們看到了,讀懂了語文最本真的東西。真正的大家的文章就是這樣,讀過朱光潛、豐子愷、季羨林、老舍文章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他們不是盛氣凌人的說教,你要怎樣,應該怎樣,而是像一位和藹可親的朋友、長者在和你攀談,商量,你看這樣如何?是不是這個理兒? 所以,不必去追求那些時髦的名詞術語,我們用最朴實的話說出自己最真實的想法。我們以最朴實方式呈現自己最本真的東西。昨天聽我們嚴曉東校長說,我們的學校正在倡導「自己的課堂,本真的課堂」,這是做到點子上的。進而再倡導「自己的文章,本真的文章」,教風、文風勢必相得益彰。 倡導開門見山的文風,是我要說的第四點。 雖然我們是語文教師,但我們的學科刊物還是以莊重理性的敘事研究風格為主的。有的老師文筆很好,擅長抒情,寫文章一吟三嘆,柔腸百轉。但我們需要的大部分稿子還是開門見山為好,乾乾凈凈的文字最說明問題。有的老師讀了許多理論專著,寫文章時喜歡引用,我以為,理論的東西不要照搬,要內化成你自己的東西,用你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很多老師寫文章,開頭不說「《語文課程標准》雲如何如何」,就沒法說話。結尾的時候不說,「讓我們一起在新課程的路上奮勇前進」,好像就沒法收尾(笑)。而這樣的文字在編輯看來,既不中用,又浪費寶貴的版面。肯定刪掉——擠干水分。乾乾凈凈地說話,就像今天最後小周老師的說課:今天我上了一節課,我有幾點新體會——直接開始說。開門見山、乾乾凈凈。這樣的文字到了編輯那裡,是賞心悅目的,是很「養人」的。 投稿的事情就說這么多。有道是作文如做人。投稿也一樣,透過稿子,能真真切切地看到你這個人。我做過老師的,做過教研員,我不僅從一個編輯的角度看待一篇稿子,更從一個教師的角度看到你的教學思想和教育情懷,看到你在課堂上的樣子。讀你的教學設計,教例反思,我彷彿身臨其境你的課堂。當你講述你的教學經歷的時候,我彷彿能感受到你一顆真摯的心。穿越文章,我看你這個人,你就站在我面前。你真心地和大家交流,從你自己的教學實踐來,真正發自內心希望跟大家交流的時候,我便能感受到你文章的溫度,我能看文章背後一雙熱切的眼睛,一顆真摯的心。一定不能為了投稿而投稿,那樣的文字再多再美再抒情,也擋不住文字背後一雙冷冷的眼睛。老師們,讓我看到你的心,看到一位老師捕捉到教學實踐的智慧,急切和同行們分享,急切希望得到同行們幫助的熱切的心。 比投稿更重要的是養成動筆的習慣。武進是個人傑地靈的地方,有著很好的讀書的氛圍,老師們的學養深厚,有著濃郁的書卷氣息。但是,書讀進去,內化之後,還要轉化出來。否則你只能是個書簍子,你所讀的書只能作為你茶餘飯後的談資。轉化出來,一個辦法就是動筆。事實上,閱讀就是思考,只有將閱讀、思考的內容變成文字的時候,你真正才走進自己的內心,真正把書里作者的思考變成自己的思考,系統成熟的思考,而非零散的思想的碎片,進而落實到實踐行為中去,獲得再創造的快樂。昨晚臨睡前我看的一本書名叫《幻想之眼》,作者張文質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是一名教師,他教學,踐行著他的生命教育理念,也時常參加一些活動,作作講演。但他更會靜下來閱讀、反思、寫作。他說,如果一個人不時時反思的話,那麼,他的靈魂是粗糙而躁動的,他的一生是飄零而混亂的。我覺得很有道理,有一句話說得更好:我們要時常停下來,等一等自己的靈魂。老師們,如果我們能夠養成動筆的習慣,把看到的、想到的、做到的及時地記下來,你可能更多地走進了自己的內心,守住自己的靈魂,在豐厚的思想積淀中,體會一份來自靈魂的充滿希望的沉靜與安詳。 第三,養成動筆的習慣很重要,和編輯交朋友也很重要,尤其是和我這樣的編輯交朋友(笑)。這么說,是覺得在跟星辰幾位老師交談時,我們共同捕捉教學中的智慧。比如,金磊老師對語文課上的一些所謂「非語文」問題有自己不同的想法,他就跟我聊聊。我就說,金磊,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你就把這點寫下來,咱們在刊物上做個茶座。這個茶座引起了很好的反響。和何江燕老師聊,她說,朱老師,我覺得「文本研讀」很有意思,我也寫了幾篇「教材研讀」的文章,不知道這樣讀可不可以。我聽她一說,覺得何老師研讀教材的角度很新,於是很快刊出了她的研讀。周艷霞老師在一次閑談中,和我談到了最近一次教研活動的「同課異構」,我覺得這樣一種教學比較,更能體現備課研究的過程,內容的可信度和形式的操作性都能給更多的語文備課以啟發。於是我立即約周老師寫出來,並在最短的時間內刊用了這篇文章。大家一起聊一聊,一起共同揣摩,這樣你的文章可能寫起來更有目的性,也能較快地在刊物上刊出。同時,也能通過和編輯的交流,你了解到現在整個學科界在關注什麼,刊物正才策劃哪方面的稿子等等,如果這方面我正好有所思考,和編輯交流一下,按照要求寫一寫。這絕對沒有開後門的意思(笑),寫得不好照樣不用。不過,如果星辰實驗學校的老師們要向我投稿,我看見稿件上寫著星辰學校某某向朱老師投稿,我感情的天平是會向這邊傾斜的(笑)。 最後,非常感謝大家。我更希望《小學語文教師》這本刊物能成為一個平台,為星辰實驗學校做一點事,讓更多的人了解有這么一所學校,有這樣一個充滿希望的團隊,有這么多洋溢活力的老師。我想,一方面,我們需要靜下心來做學問,另一方面,為了我們的成長,我們更需要放開自己。你想成長嗎,首先你要向大家敞開自己。開放的心態是獲得成長的前提。就像我今天,不管我說的觀點對也好,錯也好,我站在大家面前了,我向大家敞開自己了。我真誠地和大家交流,激起思想的火花,而我便在這樣的火花中得到淬煉。我也希望星辰學校的老師向我,向更多的同行敞開你們自己。謝謝大家! 何江燕:朱老師講話真的非常實在,但是又很受用。她是在教我們怎樣投稿,但又不僅僅在說投稿,她還在說語文,在說文學,在說人學。我覺得投稿是一門學問,我們的教學更是一門學問。兩位專家的講話裡面有大學問,學問、學問要邊學邊問。但是遺憾的是,今天的時間不允許了,好在兩位專家的講話我們安排了現場記錄,一字不漏。我們可以在這次活動以後去好好咀嚼,慢慢消化,否則會消化不良的。因為時間關系,千言萬語我們只能化作最熱烈的掌聲,向兩位專家表示衷心的感謝了。好在我們這次活動只是一個好的開端,這次活動雖然劃上了一個句號,但我希望它是一個逗號,後面將會有更多的機會,歡迎他們再次走進我們校園,走進我們的課堂;更希望它是一個頓號,隔的時間再短一些,來的頻率再高一些。相信兩位專家肯定會欣然應允的。

③ 語文報內容語文報怎麼訂閱

可以在中國郵政的官網上在線訂閱!訂閱語文報的操作流程如下:

1、網路搜索「中國郵政」,如下圖所示:

④ 《小學語文》雜志是否收取版面費,投稿信箱是哪裡

《小學語文》月刊是由國家教育部主管,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主辦,是與語文課程改革、教材發展、教學實踐同步,著重研究、探討並解決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的專業性雜志,系全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會刊。
主要欄目有:卷首語、名家講壇、熱點討論、課改風景線、教學探索、精品課堂、教材研究、備課之備、讀書吧、比較與借鑒、教師發展、觀點集萃、動態信息等。
《小學語文》月刊的讀者對象包括:小學語文教師、小學語文教研員,其他語文教育工作者、研究者。
投稿地址:北京市中關村南大街17號院1號樓《小學語文》編輯部(100081)。
《小學語文》月刊每月1日出版,大16開,每期64面,定價為5.8元,全年定價69.6元,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也可直接向人民教育出版社訂閱,免收郵資,全年均可辦理訂閱手續;國內訂閱代號:82-992;電話:(010)88758977、58758985;傳真:(010)58758991;開戶行:華夏銀行北京紫竹橋支行;戶名:人教教材中心;賬號:4043200001819400020232。

郵局投稿請寄至:北京中關村南大街17號院1號樓《小學語文》編輯部,郵政編碼:100081
或發至各欄目電子信箱:

名家講壇、熱點討論:
[email protected]

課改風景線、教學探索:
[email protected]

精品課堂:
[email protected]

教材研究、備課之窗:
[email protected]

作家作品、讀書吧、教師教育、 比較與借鑒:
[email protected]

註:請按欄目投稿,請勿一篇稿件投至多個欄目。如果您的稿件不適何您所投欄目,欄目負責人會協調處理

《小學語文》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renjiaoxiaoyu

《小學語文》博客圈地址:http://q.blog.sina.com.cn/renjiaoxiaoyu

歡迎朋友們光臨,積極投稿!

⑤ 怎麼訂購中學語文教學參考這個期刊

到當地郵政局去訂購。一般一年定購一次,或者半年訂購一次。具體可以到郵政局去咨詢一下,但願能幫助你。

⑥ 哪位老師有《小學語文教師》這幾年以來的合訂本。我很想收藏~~

周一貫

我應當是《小學語文教師》最早的讀者之一了。

1978年,我就讀到了《小學語文教師》(那時叫《語文學習·小學版》)。在教育雜志少得可憐的歲月里,《小學語文教師》自然成了我的最愛,便長年訂閱迄今。

30年在歷史的時空中,也許只是彈指之間,但是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追隨一本刊物的歷程,卻留下了難以忘懷的生命成長的長長身影和跫跫足音,片片思羽和瓣瓣心居……

曾經有一種想念叫「企盼」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讀者,當時,我又多麼企盼能成為她的作者。

盡管從1981年開始我已陸續在全國多家刊物上發表教學研究文章,而且風頭頗勁,但兩次投寄《小學語文教師》,卻都沒有被錄用。這使我很懊喪。說實話,一方面我有對刊物是否門檻太高的埋怨,另一方面也有覺得自己火候未到的隱痛。兩次挫折,我幾乎斷了再投稿《小學語文教師》的念想。好在其他刊物對我已比較熟悉,約稿不斷,也就沒有再為《小學語文教師》投稿了。

1996年,轉機來了。當時《小學語文教師》要編特級教師王燕驊的專題,王老師便托我為她寫篇文章。我欣然應命,草就《「有境界便自成高格」———王燕驊的言語教學藝術》寄去,竟得到編輯部的好評,並讓王老師轉告希望我多為《小學語文教師》撰稿。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約略算來我在《小學語文教師》上發表的大小文章迄今已有36篇之多,不僅是地道的「老讀者」,也算是地道的「老作者」了。

曾經有一種深情叫「守望」

能高頻率地在《小學語文教師》上亮出文章可不是一件易事。關鍵在於你是否對全國小語教改態勢有全局性的把握,前瞻化的審視和前衛式的表達。迄今我在全國教育報刊發表的一千多篇教學研究文章中,自認為較有創新意義和前沿價值的不少撰述,首先是在《小學語文教師》上問世的。如發於1999年第3期的《破譯黑箱:「課堂實錄」研究和優課創作》,體現了把研究走勢開始指向教學實踐智慧的敘事探討,這對於盛行於本世紀初的案例寫作、敘事研究無疑具有前衛意蘊。2000年第1期的《語文課堂教學的「硬設計」和「軟設計」》,率先提出了「軟設計」的概念,比較深刻地反思了傳統預設的繁瑣和僵化,對課堂教學實踐的負面影響。2001年第7、8合刊的《「超文本」理念和大閱讀策略》一文,較早地感悟於應當「用教材教」,而不是「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呆板式地去「教教材」……

這些文稿的創生,無疑得益於《小學語文教師》的引領。當時的執行主編談鴻聲,便是我最好的朋友,常常與我切磋刊物的編輯思路,組稿的重點專題。應當說,這些文稿的孕育是和他對我的影響不可分割的。

古人雲:流水之聲可以養耳,青禾綠草可以養目,觀書譯理可以養心。一本好的期刊又何嘗不是一盞塵世明燈,它不僅可以照亮人們的心靈,而且可以引領人們前行的路程。《小學語文教師》給我帶來的正是心靈的開啟和精神的奮飛。

曾經有一種理由叫「感動」

到上世紀末,我在各家出版社出版的著作已近百本,但遺憾的是沒有在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過書。上海教育出版社在國內外是享有盛譽的,我當然也想在這里有我的著作問世。

2001年,機會終於來了,談鴻聲主編邀請我為「名師精品設計」專欄組稿,並撰寫「點評」。於是,從第9期開始連發,直至2003年末,共刊發了42位著名特級教師的100篇經典教學設計。

在此基礎上,編輯部又要我主編,結集為《小學語文名師課堂教學經典設計》(33萬字)一書,由上海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楊文華老師任責任編輯。正是在《小學語文教師》編輯部的扶掖下,夢想之光照進現實,我終於有了第一本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書。

在2002年第9期上,《小學語文教師》還把我這個一輩子在農村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實踐與研究的普通教師,列入了「走近名師」專欄,發表了我的以《開發生命》為題的專欄文章和王崧舟同志撰寫的《試論周一貫先生的學術創新品格》和鮑國潮同志撰寫的《細微之處見精神———記周一貫先生瑣事》,這無疑是我的殊榮!世事如煙過白駒,坐看夕陽如畫圖。對於當時已退休的我,真是一種莫大的鼓勵與鞭策,又怎能不讓我一直銘感五內。

曾經有一種行走叫「奮進」

在我退休不久,談鴻聲同志也面臨退休。記得有一次他告訴我,准備引進《山東教育》副主編李振村來主持《小學語文教師》。我大喜過望,不禁為上海人「海派」的氣度胸懷和李振村勇闖天下的奮進姿態所感動。我與李振村同志雖未謀面,但文交已久。可以說《山東教育》是我教學寫作的起步之地,李振村是《山東教育》的當家編輯,寫得一手好文章,《山東教育》年年給我贈刊,其中我最愛讀的便是李振村寫的一些有關山東教育改革的特寫,其文勢縱橫捭闔,而文脈又開合有度,令我贊嘆不絕。這次他來《小學語文教師》必然會使刊物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果然,2008年《小學語文教師》改版成功,以全新的姿態與全國小學語文教師見面了。

其實,我一直是改版的擁護者。早在本世紀初我就建議談鴻聲同志改版,他也早有此意,但不知什麼原因,可能因為有些同志對32開本的傳統版式情有獨鍾而不忍割愛,改版一直未能進行。當然,對《小學語文教師》的精短、實用,在小語界確是有口皆碑,這大概與32的小開本也有著某種內在的聯系。但應當說,這並非就是本質的聯系,非小開本的雜志一樣可以精短、實用。另一方面,我們還應當看到,今天小學語文教師的隊伍結構也在發生變化,他們年輕了,學歷提升了,視界開闊了,思想豐富了。他們已不滿足於只看簡略的「教學設計」,作模仿搬用,只瀏覽「豆腐乾」式的短文,他們也喜歡讀長篇論文,去從中感受哲理的撞擊和詩韻的流動。他們更希望與刊物的交流是全方位的,既有動情的文字可讀,也有悅目的圖象、照片可看,還有美輪美奐的版式可賞。事實已經證明,這些方面在改版之後是可以更有作為的。就我和周圍的老師交談所知,改版後的雜志受到了熱烈歡迎!

作為國內同類雜志中創辦時間最早、發行量最大、覆蓋面最廣、自費訂閱率最高的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小學語文教師》,就這樣始終行走在教改前沿,「奮進」正是她一貫的生命特徵和精神狀態。
倡簡 務本 求實 有度——深化語文課程改革之我見

文/張慶 來源:小學語文教師

有人把目前的語文課程改革比作「似霧,似風,似雨」,可見還有不少困惑或疑慮。語文課程改革應怎樣進一步深化呢? 課改以來,語文課堂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激發兒童學習興趣多了,合作學習多了,使用多媒體多了,讓學生收集資料多了,鼓勵學生多元解讀多了……然而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畢竟是一項全新的工作,大家還缺乏經驗,難免會處置不當,乃至出現一些偏差: ——語文課堂是比過去活躍了,但形式主義的東西多了,淹沒了語文的本體。 ——有的語文課還是老路子,課文掰得比較碎,仍有「牽」 的痕跡。 ——有的地區學生負擔仍比較重。老師普遍對考試比較擔心。 究其原因,不外乎三個方面:一是習慣勢力使然,二是語文課程評價改革工作滯後,三是對「課標」的理解不夠全面。 一、 倡簡 要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 有人說,語文並不簡單,語文是復雜的呀!誠然,從語文學習的生理、心理機制看,確實是復雜的,但怎麼學好語文卻並不復雜,就是「課標」上所說的「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語文實踐是什麼?最主要的不就是多讀多寫嗎?「課標」里說得非常精闢:「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這就是講的多讀。「課標」里還說:「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這不啻是說--寫多了,就會寫了。所以我們不要人為地把語文教育搞得那麼復雜,那麼高深。 語文學習的實踐性決定了語文學習的綜合性。將語文分解成一個個「知識點」「能力點」,逐一進行訓練,試圖用這樣的教法提高語文教學效率,那完全是一廂情願。語文學習是熏陶,是習染,是點滴積累,是日有寸進。 這就好比是新買的鋼精鍋,錚亮錚亮的。放在灶上煮飯,經過三五個月的煙熏火燎就變黃了。再過個一年兩年,又進而變成褐色。幾年後,鍋底甚至變成黑色的了。學習語文就跟「熏鍋底」的情形差不多。大家經常說「某人的語文修養如何如何」,這「修養」二字恰好道出了語文學習的規律。 《莊子》里有個寓言,講的是「儵」和「忽」要在「混沌」的頭上給他鑿「七竅」。他們每天在他的頭上鑿一個「竅」。到了第七天,「七竅」鑿好了,可是「混沌」也一命嗚呼了。毫無疑問,「儵」 和「忽」的用心是好的,然而他們卻不知道,「混沌」就是自然的狀態,是不該有「七竅」的。硬是給他鑿出「七竅」,反而害了他。語文的學習本來就是綜合的,你硬是要像數理化那樣,進行線性的訓練,這不啻是在「混沌」的頭上鑿七竅。 有些老師備課,將教學目標設定為:一、知識能力,二、方法過程,三、情感態度價值觀。這就將語文學習的目標復雜化了。 須知:「課標」裡面提出的是「目標的三個維度」,而不是「三個目標」!從語文學習的角度說,三個維度是一個整體。情感、態度、價值觀,寓於知識能力的學習之中,而不是游離於知識能力的學習之外。而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內化,又要經歷一個主體自我體驗、自我建構的過程。 舉例來說,教學生寫字,好像是純知識技能問題。其實不然,在寫字的時候,要讓他們感受到漢字的結構美,從內心裡喜歡漢字。這就是情感、態度、價值觀。還要教給孩子怎麼把一個字寫好,比如左右結構的字,寫的時候相接的部位要收斂,要避讓;學生由不會寫到會寫,由寫得不好到寫得好,自己動腦筋,自己體會怎麼才能把字寫得漂亮。這就是方法與過程。 認識了「三維」本是「一體」,就從本質上把握住了語文教育的特點,有助於我們簡化頭緒,簡簡單單地上好語文。 簡簡單單地上語文,應當具備這樣幾個特徵:頭緒簡化,目標單純;課堂情境相對穩定,而不是像走馬燈那樣頻頻轉換;作業當堂完成,把課外時間還給學生。

二、 務本 這里的「本」有兩層意思:一是語文的本體;二是文本。 語文的本體是什麼?葉老早就說過,口頭為語,書面為文,口頭的指聽說,書面的指讀寫。講得具體點,就是識字、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語文教學,不能沒有語,沒有文。不能因為強調了人文性,就淹沒了工具性。語言文字是文化的載體,在教學過程中,只有讓學生觸摸語言,才能加深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從而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從而使人文性突顯出來。 我們講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其實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是語文教科書。有人說,不能過於看重文本,畢竟文本不能解決學生發展的所有問題。但現實情況是,不是把文本看得太重了,而是對文本的重視與鑽研遠遠不夠。 超越文本的提法固然不錯,但要超越文本,首先必須研讀文本。如果對文本一知半解,何談超越?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舉一反三,如果「一」都沒有舉好,怎麼能夠反出「三」來呢? 引導學生鑽研文本,教師必先鑽研文本。如果教師對文本沒有吃透,不了解編寫意圖,便很難做到以文本為憑借,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有的教研組備課,一人備一個單元,然後互相交換,還美其名曰「資源共享」。鑽研文本是自己與作者(其中還應包括編者)對話,怎麼可以由別人來代勞呢? 現在大家談預設與生成很多。「生成」看似帶有偶然性,其實精彩的生成離不開課堂的學習氛圍,離不開學生思維的活躍程度。好比燒開水,只有到達了沸點,才有氣泡冒出來。如果預設就不怎麼充分,課上得像溫吞水,哪裡會有「氣泡」冒出來?所以我以為,老師吃透了文本,有了合乎學情的預設,在課堂上才能引導得法,左右逢源,營造出一個能夠使智慧火花迸射出來的學習「場」。 語文課上,要引導學生鑽研文本。不能以老師的講解或學生的集體討論來取代學生個人的閱讀。 要強化初讀,要拿出成塊的時間讓學生沉下心來讀書。要力求讀進去,讀得正確、流利。提倡課文不讀熟不「開講」。 怎麼幫助學生感悟課文呢?我覺得有兩點要引起注意:一是對課文的感悟要扣著讀書進行,即所謂「扣讀導悟,讀中見悟」。應讓學生觸摸語言,感受其中蘊含著的思想感情,再通過自己的誦讀把這種感情讀出來。二是閱讀感悟要忌瑣碎。要提倡整體感悟,做到「提領而頓,百毛皆順」,抓住關鍵詞語來切入。比如孫雙金老師教《三顧茅廬》,就抓住「誠心誠意」這個帶有綱領性的詞語來切入,使學生領悟到劉備求賢若渴的心情。綱舉起來了,目(網眼)就張開了。 還要鼓勵多讀,熟讀成誦,以形成積累,並通過適當的遷移,引導運用。 三、 求實 上課、教學研究都要倡導「三實」——真實、朴實、扎實。 現在的語文課,形式主義的東西不少。如不管需要不需要,都要使用多媒體,都要讓學生表演。明明每人手裡都有課本,卻偏要把課文逐段打在屏幕上。明明自己朗讀很好,卻偏要讓錄音機代勞。為什麼不可以讓學生讀自己的課本呢?為什麼不可以老師自己范讀呢?又如將合作學習與四人小組討論等同起來,動不動就讓四人小組討論,還沒有說上兩句,又立刻叫停。這樣的合作學習又有什麼實效呢?一堂課,熱熱鬧鬧,卻看不到扎實的訓練,聽不到朗朗的讀書聲,學生又有何收獲呢?

在教學研究中,也存在著追求浮華、不講實效的問題。上公開課,追求觀賞性,可看性,花樣多了,務實少了。 我認為,上公開課,應提倡以平常心上常態課。搞課題研究也要倡導一種實事求是的風氣。在課改中遇到的問題即是研究的課題,自己的教學實踐即是研究的過程,教學的效果即是研究的成果。提倡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從而得出自己的結論。這樣做研究,或者寫文章,才是實實在在、明明白白的,於人有用,於己有益。 對於「訓練」,在「課標」中似乎有點淡化了。其實「課標」所反對的只是過去充斥課堂的繁瑣、機械的訓練,是只對考試有用,而對終生無用的那些「題海戰術」。如疲勞轟炸式的抄抄寫寫,連篇累牘地做模擬試卷…… 我們還是看看「課標」上是怎麼說的吧:「語文教學要注重語文的感悟、積累與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可見,屬於基本技能的東西,如寫字、讀書、習慣等,還是要扎扎實實地進行訓練的。 習慣,不僅是指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就連識字、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等能力,也必須達到技能乃至習慣的程度,也就是要形成張光鑒先生所說的「快速反應通道」,對學生才有實際的用處;離開了反復的練習和實踐,達不到自動化的程度,就不能派上什麼用場。這話呂叔湘先生早就說過:「在語文教學上,主要的任務應該是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不能過分依賴教師的分析和講解。因為運用語言是一種習慣,習慣的養成要通過反復的練習與實踐。」國外有一個統計資料很能說明問題。人對任何一個詞彙或句子,都須要300遍以上的聽說讀寫實踐,才有可能終身不忘。而要想運用自如,其實踐必須在1000遍以上。當實踐次數達到3000遍以上時,這些詞彙或句子就會被認定為母語。 我們強調的訓練是基本的訓練、科學的訓練、活化的訓練。這從蘇教版小學語文課後作業的設計以及「學用字詞句」「處處留心」「語文與生活」等欄目的設計可以看出來。這些練習是為了打好學生的語文基本功,是具有開放性的,是面向生活的,是鼓勵探究的,是能夠激發兒童興趣的。 四、 有度 所謂有度,就是應當把著力點放在調整和深化我們的認識上,避免形而上學和片面性,從而在新基礎上建立新平衡。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事物的發展不可能是直線上升的,而是波浪式前進的。要實現重大變革,就得打破原有平衡,從而出現新的不平衡。隨著變革的逐步深入和經過不斷調整,又建立起新的平衡,事物就是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過程中不斷地發展。語文課程的改革也是如此。通過學習「課標」,認識提高了,理念更新了,便試圖打破課堂舊模式,建立教學新秩序。當此破舊立新之時,難免會有一些失衡、失度乃至失控之處。這就需要我們在提高認識的基礎上,進行必要的調整。 學習文本,適當地作一些拓展是必要的,但要防止遠離文本進行過度發揮。我們在聽課中,經常可以看到過度拓展的情況。有個老師教《秦兵馬俑》,讓學生收集秦始皇的有關資料,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這本來是無可非議的,可是老師卻用了大半堂的時間讓學生各自展示資料,並節外生枝地討論「秦始皇的功與過」。這就遠離了文本,拓展得有些過了頭。比如多媒體、表演的使用,也有一個度的問題。在閱讀教學中,讀書是主線,應以讀為主,以表演、多媒體助讀。有的老師上《蘑菇應該獎給誰》,還沒有讓學生讀課文,就開始放多媒體——反映故事情節的連環畫,然後說故事,提問題。這不啻是剝奪了學生形成閱讀能力的機會。什麼是閱讀能力?就是「還原」文字元號的能力。學生看多媒體雖然也弄懂了故事,但他是看多媒體「看懂」的,卻不是讀課文「讀懂」的。我個人認為,在語文課上,多媒體一定要慎用。要用其當用,不可隨便濫用。

讀書,是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的一種主要方式,也是提高教師素質的一種方式。在我從事十多年的教師生涯中,對我教育教學有幫助的書籍有不少,《小學語文教師》是其中的一本。《小學語文教師》風格樸素,內容實在,裡面的文章短小精粹,實用性很強,非常貼近教改前沿。它給我的心靈帶來巨大的震撼:原來教學工作是可以這樣多姿多彩的。讀《小學語文教師》,就猶如與許多專家、優秀的同行娓娓談心。在無聲的環境中,我的思想在與他們碰撞,心靈在與他們交流,教學水平在交流中提高,工作熱情在交流中高漲。不管教哪個年級,《小學語文教師》都給我出謀獻策。《小學語文教師》讓我如獲至寶,捧著她就捨不得放下,細細品味,慢慢揣摩,其樂無窮。她是我教學生涯中的一盞導航明燈,總在我迷茫、困惑時指點迷津,讓我撥雲見日。
現在,我的書架上又增加了許多書籍,這些書同樣如一把把金色的鑰匙,幫我打開阻塞前進的厚重之門。但我永遠不會忘記是《小學語文教師》讓我感受到讀專業書的樂趣和好處,永遠不會忘記是她把我領進了語文教學的另一個天地。這確實是一本對我專業成長有益的書 。
《小學語文教師》這本書,它對老師們提高教學水平有著直接、切實的幫助,可以說,這本雜志已經成為我的精神伴侶、親密朋友,它引領我不斷的成長、發展。
《小學語文教師》這個刊物的特點很鮮明,它特別關注基層一線老師的教學,注重呈現教師的實踐智慧。刊物的廣告這么說:哪裡有小學語文教師,哪裡就有《小學語文教師》。《小學語文教師》發短小精悍的文章,發最貼近課改一線的文章,發信息含量大的文章,讓老師們繁忙的工作之餘,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多的信息。我這可不是做廣告(笑)。也就是說,《小學語文教師》這本刊物的用稿特點是非常強調實踐性,操作性的文章。比如課堂實錄、課例研究,案例反思,教材研讀,再比如教學隨筆,園丁故事等等。而有些刊物則不同,可能更關注理論研究,比如人教社的《課程、教材、教法》,那就是一本很強調教育前沿理論的刊物。老師首先了解了刊物的特點,才能有的放矢。
雖然我幾年前工作有了變動,一名教師、一名教學管理幹部到現在的專職科研人員,工作性質有了變化,但是我仍然堅持閱讀《小學語文教師》,我感到在課題研究的過程當中,他仍然在給與我無窮無盡的幫助。

⑦ 適合小學語文教師教學方面訂購的雜志

如果是教師想閱讀教育教學刊物,建議你訂閱《小學語文教學》《小學語文教師》。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教師期刊怎麼訂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