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怎麼說課稿

語文怎麼說課稿

發布時間:2023-06-03 13:18:20

1. 語文說課稿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我整理的語文說課稿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專家,各位老師:

根據建構主義理論,學習活動不是由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而是學生根據外在信息,通過自己的背景知識自己建構的過程。所以產生學習活動的一個前提條件是,學生的背景知識和新知識之間有一定的相關度。而教師幫助創設一定的情境是提高相關度的重要方法。所以在這第一個環節中,我讓學生從「說自己的家或小房間」入手,創設一種「用心創造生活」的情境,進而引入昆蟲世界,理解一般昆蟲的「隨遇而安」和蟋蟀的不「隨遇而安」,一方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也幫助學生理解了對他們來說存在一定難度的「隨遇而安」一詞,為後面感受蟋蟀的熱愛生活、不辭辛勞的精神和其住宅的「偉大」打下了基礎。[小精靈兒童第二環節:確定問題,學生二度讀文,交流閱讀感受,用時10分鍾

在此環節主要完成兩件事情,一是學習生字詞,字詞學習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本環節注重將字詞學習與課文語句、課文內涵結合起來進行,幫助學生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初步感受其住宅的「偉大」,這就充分體現了新課標下對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共同關注,真正實現兩者的統一,使學生取得扎實的學習成效。第二件事是確定一個大家共同學習的問題,我認為,語文教學一定要尊重作者的寫作意圖和學生的閱讀體驗,所以用「作者最想告訴大家的是什麼」和「你獲得的最深感受是什麼」兩個問題來啟發,並最終確定本節課的研究問題:「為什麼說蟋蟀的住宅是『偉大的工程』」。雖然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但是正如建構主義所認為的:世界是客觀存在的,對每個認識世界的個體來說是共通的,這就為確定相同的研究問題提供了理論基礎和現實可能。

第三環節:自主學習,學生默讀課文,深入體會「偉大」,用時5分鍾

默讀的好處是能夠促進人的自主思考,使閱讀實現個性化,同時實現新信息與學生背景知識的聯系和建立。在這一環節,我讓學生帶著確定的問題與文本進行獨立對話,採用在相應語句旁作標記和批註的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從第二大環節的「概括」性閱讀到本環節的「具體化」研讀,符合閱讀規律,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我提醒學生在默讀中,關注課文中的「魚泡泡」、插圖、生字、思考題、資料袋等材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的概念。

第四環節:協作學習,反饋交流感受,提升「偉大」原因,用時15分鍾

這一環節是課堂之所以為課堂,區別於完全獨立閱讀的特點。建構主義認為,自主的閱讀促使了學生情感的變化,而在課堂學習活動中,學生通過與其他學生和教師的不斷交流與溝通,就能更好地實現意義建構和情感變化。所以此環節,我組織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找出文中相關的語句(或圖片)等各種材料佐證說明自己的觀點。在此過程中,教師是學習夥伴、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激勵者,因此構建了綠色和諧的課堂。教師的作用更多地體現為在學生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幫助、學生未能提升的時候給予提升、學生朗讀不到位的時候給予指導。因此,本環節中,學生和教師通過對「它常常慎重地選擇住址,一定要排水優良,並且有溫和的陽光」、「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點一點挖掘的,從大廳一直到卧室」等具體語句的品析,感受蟋蟀住宅的科學、精緻、舒服和浩大壯觀,感受蟋蟀在建築住宅時表現出的智慧和不辭辛苦。對於學生疑惑的「這么一個『最多不過九寸深、一指寬』的洞穴怎麼談得上偉大」這一問題,則採用對照方式,以相當於一個人在沒有任何工具的幫助下挖掘300米的隧道幫助學生感受,並抓住「工具的柔弱與簡單」和「工程的浩大與壯觀」的極大反差,很好地幫助學生進行真切的感受。同時,在品析之後及時進行朗讀指導,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語感。

第五環節:效果評價,自由表述思想,再激閱讀熱情,用時10分鍾

語文學習成效的最好評價內涵是學生在三維目標上是否得到了提升,該環節通過「你看,它的住宅是多麼科學、多麼精緻、多麼舒服;你看,蟋蟀用它柔弱的、簡單的工具建造了如此浩大壯觀的工程。此時,你想對蟋蟀說點什麼?請你把它寫下來」的「我手寫我心」形式,表達自己對蟋蟀熱愛生活的敬佩之情,也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成就,對三維目標的達成情況是一個很好的檢驗。最後用「的作者法布爾是怎樣寫出這篇的?他為什麼要用擬人的方法來寫?」的「激發新疑點」的方式,使學生產生了從另一個角度去探詢的熱情,為第二課時的學習作了很好的鋪墊。

因此,該課文的學習,我積極遵循《語文課程標准》指出的「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的理念,遵循建構主義理論,運用「拋錨式教學法」,實現學生在三維目標上的共同提高,並激發了學生更強烈的學習願望,促進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蟋蟀的住宅

熱愛生活:科學 精緻 舒服

偉大的工程

不辭辛勞:柔弱簡單——浩大壯觀

語文說課稿 篇2

《地球爺爺的手》是小學語文一年級第二冊的一篇課文,課文以小學生喜愛的童話故事形式出現,通過成孰的桃子自已落地的故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向學生介紹了「地心引力」這一比較深奧的科學現象和科學常識,鼓勵學生留心身邊的科學,從而愛科學,學科學。

下面結合我對這堂課的理解,談談我的設計思路:

1、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知識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語文教學應讓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索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要一年級小學生達以這個理想目的不太可能,因此教師的有效引導顯得更為重要。因此,在我的課上提倡學生們的自讀感悟,培養學生理解課文的能力。如在學習地球爺爺的話時,我是這樣安排的:先是我朗讀了一遍,然後問學生,你們在聽老師的朗讀以後,你們聽懂了什麼?這樣能把學生對這段話的理解講出來,如果還有一定難度沒有講出來的,我就適當地引導。

2、架設生活與教材的橋梁,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注意培養學生對事物有正確的情感態度。

知識來自生活,我們的課堂更應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因此,我在學習小猴請小兔吃桃子的話的前面,安排了一個說話訓練,讓學生們結合自己的實際,想想如果你是小猴,你會怎麼樣請小兔吃桃子呢?這樣就能喚醒學生對生活的理解,同時也能培養學生們在交際上的一些禮儀。另外,在學習地球爺爺的話的時候,我注意與學生們的實際相聯系,問問學生還知道地球爺爺的手能幹什麼嗎?激發起學生探索大自然的慾望。

3、使朗讀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

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索中認識生字,讀懂故事,初步了解「地心引力」,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學奧秘產生興趣。我在課堂上是放手讓學生學的,在初讀課文階段,我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過程中學習生字的,然後就是卡片反饋檢查,由於這課的生字比較簡單,所以沒有花很多時間。

4、興趣是兒童最好的老師。

課文是從兒童熟知的「手」入手,引出地球爺爺也是有「手」的,而且是與眾不同,以此為切入點,更容易喚起兒童探究的慾望。

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識字8》是第二冊第八單元的一篇識字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我們身邊處處有科學,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就能發現。本課向學生介紹了一些日常所見卻並未注意的科學常識,引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是一篇從發展語言,發展思維入手的好課文。

針對課文的特點,在第一課時教學字詞和進行初步的閱讀後,我把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理解諺語的意思,初步感受諺語的美;了解一些科學常識,引發學生主動地留心身邊的科學,對科學產生探索、發現的慾望;有主動積累諺語的願望。

教學重點為:朗讀課文,初步感受諺語的美;引發學生主動留心身邊科學的興趣。

二、說教法

學習語言的過程,應該是學生積極參與、主動獲取的過程。這篇諺語的內容較深,學生不易理解,所以在學習這篇課文中,我以學生合作者的身份,和學生一起去感悟、去探索、去發現。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和富有童趣的活動,讓學生在畫中理解詞語:在議中感悟句意;在讀中積累語言、感悟語境;在說中訓練語言;在評價中激活思維。創設一種言、色、聲有機結合的教學情境,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

三、說學法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及認知水平,運用「畫一畫、做一做、演一演、議一議、貼一貼、讀一讀」等學習方法,讓學生在樂於參與的活動中主動探究,自主學習,學習合作。學生不僅領悟諺語的意思,學會讀懂句子的方法,而且會對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產生探索發現的慾望。

四、課堂教學行為策略的具體運用

(一)選准切入點,激發興趣

1. 選取農村兒童大多知道的兩個諺語──「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燕子低飛蛇過道,大雨眨眼就來到。」導入新課,由於貼近學生生活的認知水平,既能激發興趣,將學生引入情境,又能引出課題,同時向學生滲透諺語同自然現象的聯系,為後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2. 在理清文章的思路(文中寫了哪些景物)之後,以「讀課文,提出你不理解的問題。看誰提出的問題能難倒你的夥伴,難倒老師」為引導,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疑難。同時,讓學生發現提出問題的快樂。並以此為切入點,進行句子的學習。從學生的問題出發,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學生的一個個問題像一塊塊磁鐵一樣吸住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學生的學習成為自覺自願行為。

(二)學生探索的過程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是設創各種途徑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通過生生合作,師生合作,讓學生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使知識的獲得有自己體驗的過程。為此,先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最喜歡的句子進行學習,隨機運用下列方法,因學用法。

1. 畫一畫。(初三初四娥眉月,十五十六月團圓。)①讓學生憑借自己的生活經歷,畫一畫「娥眉月」「月團圓」。在展示的過程中,教師相解釋農歷、娥眉、團圓。孩子覺得這個規律既有趣、又親切。②搞清「一年有十二個月,哪個月初三、初四的月亮像娥眉;哪個月十五、十六的月亮又大又圓,從中使學生懂得:普通的一句話就告訴我們一個規律,這個規律是人們長期觀察的結果,③「你認為初三初四的月亮像什麼?十五十六的月亮又像什麼?說出你的發現。」這樣藉助學生的生活經驗,利用想像,學生就會把作者的認識轉化為自己的認識,把課文的語言材料加以延伸運用。學生的語感得到深化、內化。④指導朗讀讀出對新月、圓月的喜愛。

2. 做一做。(朝看太陽知西東,夜望北斗知北南。)學生對北鬥了解的太少,因此,讓學生觀看北斗星活動的投影片,了解北斗,簡單介紹北斗星的指向。通過「做一做」,藉助太陽、北斗圖,分辨方向。以情境激趣,為學生興趣盎然的思考、朗讀奠定基礎。學生真切地感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細心就能發現。

3. 議一議。(蜻蜓低飛江湖畔,即將有雨在眼前。)①教師故意出錯。「老師也喜歡這句話,也想讀讀可以嗎?」教師讀的過程中,故意丟掉「低」字,以此引出爭論:有沒有「低」是不是一樣?讓學生通過再讀句子及與同伴地探索,理解「低」字的重要。②讓學生在圖上貼蜻蜓,檢查學生對「低」的理解,使學生明確「江湖畔」的意思,理解句意。「低」字的處理,抓住了這句諺語的關鍵,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

4. 演一演。(大雁北飛天將暖,燕子南歸氣轉寒。)這句諺語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很難理解。我採用以下方法突破難點:①先出示上半句,明確諺語寫的是誰,在句子下板書:大雁。再讓學生自己解釋「北飛」「天將暖」,教師隨機在句子下板書:

大雁 北飛 天將暖

大雁 往北飛 春天

最後用句衛子下面的詞語排列句子,達到理解句子的目的──春天。大雁往北飛。②總結方法,運用方法,學生自己來學習下半句。③通過老師的疑問「春天大雁往北方飛,燕子往哪兒飛?秋天,燕子往南方飛,大雁往哪兒飛?」調動學生的知識積累,使學生懂得:大雁和燕子都是候鳥,春天一同飛向北方,深秋一同飛加南方。④演一演。「春天到了,大雁和燕子開始起飛。請問,你們去哪裡」「深秋,你們又去哪兒呀?」讓學生以自己創作的動作和語言,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加深對句子的理解,從而真正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5. 讀一讀。(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這個句子淺顯易懂,只要學生讀一讀就能理解。

(三)朗讀課文,提煉升華

1. 在小組里展示自己。再給學生讀的時間和空間,充分保證學生個性化的朗讀。並提出要求:背下你最喜歡的一句諺語。如果你有本領,也可以背下你喜歡的兩句、三句。目的在於:一是在讀中積累語言,增強語感。二是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在課堂讓都能找到自信,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都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2. 小結。諺語是人們經過長期觀察發現的'規律,也是科學知識。這些規律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就能發現。不信,我們可以回憶一下:一場春雨,十場春雨。一場春雨一場暖,十場春雨要穿單。這樣,學生就有了成就感──我們不僅學會了諺語,而且會編諺語呢!我們身邊真的處處有科學!他們的求知慾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

3. 向自己的小夥伴介紹自己收集的諺語。

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課標

從課程總目標、本冊教材內容標准兩方面說。

(一)語文課程總目標體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分別是:

1、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

3、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的習慣。

4、在語言發展的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

體現工具性的目標是:

1、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

2、學習漢語拼音,學說普通話。

3、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

4、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5、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

6、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

以上課程總目標的制定,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二)本冊教材的內容標准:

從漢語拼音、識字寫字、閱讀、口語交際四方面來說。

(1)漢語拼音教學要求:

1、學會漢語拼音,能讀准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准確地品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

2、能藉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學說普通話。

(2)識字與寫字的要求是: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2、認識常用漢字254字,會寫其中的126個。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能按筆順規則寫字。字寫得正確、端正、整潔。

4、初步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3)閱讀的教學要求是: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學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習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4、對讀物中感興趣的內容,樂於與他人交流。

(4)口語交際的教學要求是:

1、學說普通話,逐步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能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4、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口語交際,踴躍發表自己意見。

二、說教材

我將從教學內容、編排體例,編寫特點,知識和技能的立體式整合三方面說。

(一)教材內容結構和編排體例

本冊教科書包括「入學教育」、「漢語拼音」「識字」「課文」「積累與運用」「口語交際」幾個部分。教材的開頭是入學教育,用幾幅圖,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認識新同學。然後是漢語拼音部分,共10課,包括21個聲母,6個單韻母,18個復韻母,和15個整體認讀音節的學習。然後是識字(一)、12篇課文、識字(二)、5篇課文。兩個識字單元各5課,每課識字9-10個。識字的編排,實行認寫分開,多認少寫。全冊要求認識254個常用字,寫其中126個筆畫簡單的字。

17篇課文分作三個單元,大體按由淺入深的順序編排,每個單元的課文在內容上有一定的聯系。在每個單元之後設積累與運用,以豐富的內容和多樣的形式,鞏固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此外,全冊設4個口語交際話題,安排在識字和課文單元後面,使他們在創設情境中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

(二)編排特點

1、綜合性

教材採用多種方式體現語文學科的綜合性,以便使出入學的兒童受到比較全面的語文啟蒙教育,不僅在漢語拼音、認字寫字、閱讀、、口語交際等方面打好基礎,而且在學習興趣、學習能力的培養,從一開始就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例如,在漢語拼音階段,適當出現短語、句子和兒歌,學生在學習拼音的同時認識部分漢字,把學拼音、識漢字、發展語言結合起來,不但增強了趣味性、及早獲得了成就感,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又如,在課後練習的積累與運用中,設計了讀讀說說、讀讀畫畫、讀讀做做、讀讀演演等豐富多彩的內容和形式,體現了語文能力的整體發展,以及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融合。

2、科學性

漢語拼音、寫字、認字、閱讀的編排都遵循學生的年齡特點。全冊要求認字334個,識字的編排重視漢字本身的規律。採用象形字、會意字、看圖識字、按事物歸類識字等形式,使兒童在識字過程中了解文字文化,認識身邊的事物,要求寫的138個生字,結合寫字指導,幫助學生逐步了解生字的筆畫筆順、間架結構,打好寫字的基礎。

3、時代性

這冊教材體現了人文性,具有較強的時代氣息、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例如《做操》、《馬路上》體現了孩子們勞動的生活情操。此外,古詩、詩歌在教材中也有所體現。

4、趣味性

教材的各個部分都體現的主動學、玩中學的編排意圖。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中學習認字、拼音。在連、塗、畫中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和趣味性。

(三)、知識和技能的立體式整合

1、橫向式整合。

教材採用多種形式體現語文的綜合性,在教材中漢語拼音、識字、寫字、閱讀都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有計劃的安排在一個有機整體里,以漢語拼音為例,每一課都安排了精美的插圖,隨情境圖出現了一些拼讀兒歌和音節,這樣學生在學習拼音時也認識了生字,把學習拼音、識記生字、積累詞語、發展語言方面有機的結合起來。

2、縱向整合。

本冊教材的制定體現了語文課程的整體性和階段性,以漢語拼音為例,本學期漢語拼音的要求是:學會漢語拼音,讀准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能准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韻母、聲母、音節,能藉助漢語拼音識字、學說普通話。到了一年級的下學期,在此基礎上,增加了認識大寫字母,鞏固拼音的要求,在以後學習中,繼續依靠拼音學習生字,各個學段相互聯系、螺旋上升,充分實現了語文課標設計的整體性,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

三、說教學建議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及低年級兒童的思維特點建議在一年級教學中採用「情景教學法」,採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精神的集中和輕松愉快的體驗並存於整個課堂,構建開放、富有活力的「快樂課堂」。

下面我以「情景教學為主線」介紹我對本冊教材的教學建議「

1、「漢語拼音教學」,建議創設通話情景,教學過程以活動和游戲為主,與學說普通話和識字教學相結合,增強課堂趣味性。

2、識字與寫字教學。

識字教學建議在情境中識字,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寫字教學鼓勵學生通過形象直觀的語言描述和動作體驗對寫字筆畫、筆順進行指導。例如對筆畫「撇、捺」的指導,可以形象的把「撇、捺」比喻成人體的胳膊,書寫這兩個筆畫時。要想胳膊一樣自然的舒展開,要不然就會很別扭,孩子們通過誇張的縮胳膊、聳肩體驗到了對筆畫的正確書寫。

3、閱讀教學。

在閱讀教學中,我採用的「形體表演法』,及聲音、表情、動作為一體,以達到一種生動、形象的再現情景效果。例如《做操》一課,反復的形體演讀,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快速的背會課文。

4、口語交際教學。

建議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交際興趣,恰當運用插圖,發揮圖畫作用,教師積極參與,形成有效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2. 語文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語文說課稿4篇,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解讀教材

《詠華山》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七單元中的一篇閱讀課文,是蘇教版小語教材採用的一種古詩教學的新課程——「文包詩」。它有一個最顯著的特徵,就是把古詩《華山》巧妙地包含在敘述寇準與先生登山的現代白話文中。「詩」是「文」的話題開頭和故事中心,「文」是「詩」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說明。重點突出,主次分明,這也是本文的一個最顯著的寫作特色。文章妙在作者先點孩子隨同先生登山,末點孩子姓名和年齡,重點放在登山吟詩上,以此表現少年寇準的才華出眾。針對新課程標准對一年級的閱讀要求,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徵,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課文,從課文中體會華山的高大、壯美。

3、了解詩文的聯系,掌握學習的方法。

4、學習本課生字,理解本課新詞。對課文第二自然段詩文的體會領悟是本課的重點、難點。

二、把握教法

(一)經驗交流,引入情境。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教師應從創設情境入手,調動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引發學生的情感參與學習過程,達到「扣開心扉」的程度。因為無錫的小朋友大多數有爬錫山、惠山的經驗,所以我在開頭設計了情境引入的辦法,欣賞祖國山河之後,讓小朋友來談一談爬山的感受,特別讓他們有條理地說說向山下看到的景色,從他們的記憶中挖掘出登山觀景的美麗畫面。以上的設計目的是通過啟發談話,喚起學生的回憶,再現其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產生情感共鳴。為下文的重點內容作了一個小小的鋪墊。

(二)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求知。

古詩是全文的中心、話題,教師要避開繁瑣的零碎知識,直接將學生引入課文中心。結合本文「文包詩」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如下教學流程:

第一層次:從詩到文

A、出示古詩,學生質疑——在讀通古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大膽地對這首古詩提出自己的疑問。

B、帶著問題讀課文。——教師有意突出「這首詩描寫的是什麼樣的景色?」這個問題。讓學生以這個問題為主要閱讀目的,自己在文中尋找與詩有關聯的句子。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因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教師應充分相信學生,要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C、通過重點句子的朗讀,要求學生理解華山是十分高大的。這部分內容是教學的重點,為此,在教學這幾句話時,應充分發揮多謀體計算機的輔助教學功能,直觀、形象,動態地展現畫面,讓學生親自動手,畫一畫,擺一擺,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藉助具體的畫面,更深層地理解語言文字。讓靜態的文字動態化,讓抽象的知識具體化。通過課件的擺放,有意突出「那麼近、都在自己的腳下,山腰間」這些詞語,讓學生說說對這些詞的理解。在理解重點詞語的同時,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句子。例如;讓學生擺放一下雲朵的位置,通過擺放,理解了「山腰間」這個詞語的意思,並且讓學生說說為什麼要擺在山腰間。分頁標題#e#

這一環節注重了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獲取知識,並通過動手操作解決了本課的重點。讓學生經歷「理性認識——動手操作——感性認識」的認識過程,自己領悟出華山的高大,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第二個層次,從文到詩。

本文的難點在於讓學生讀懂詩句。教完重點句後,要引導學生回到古詩上。其實,前文的句子已為學習古詩打好基礎。教師應充分相信學生,讓學生自己尋找文與詩的聯系。我設計了一個問題:「你讀懂了哪句詩?」在讀懂詩句的基礎上再反復誦讀,這樣做既可以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又可以受到中國古文化的熏陶,感受古代詩歌的魅力,從而激發起學生更高的求知慾望。

第三層次:從詩到法。

我國教育界的老前輩葉聖陶先生說:「教是為了不教。」主要體現在學法指導要「有效度。」因此,教完古詩後,引導學生就「我們是怎樣讀懂這首詩的?」反省自己的認知過程。教師從中點撥,讓學生產生頓悟,找到文與詩的聯系,「讀懂詩先讀懂文,讀懂文即讀懂詩」。這樣的教學設計,意在讓學生初步體驗從「學會」轉向「會學」的樂趣。學會了學習方法,提高了學習效率,也能促進學生課外閱讀古詩的興趣。

(三)、採用多層次的朗讀方式。

在教學中,根據不同的學習要求,貫穿有自由讀、小組讀、師生對讀、指讀、古詩與句子分角色讀,表演朗讀,齊讀等。這些形式能使學生在寬松、和諧的氣氛中進行學習,參與面廣。這樣既使每一個學生得到了練習的機會,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為學生朗讀、感悟課文培養、積蓄了情感,又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真正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表演讀能激起學生在表演中學習的濃厚興趣。我想讓學生來當一當小寇準,讓他們在輕松的背景音樂中表演朗讀,這樣即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能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感受閱讀的樂趣。並且在反復誦讀中,完成了背誦課文的教學目標。

(四)、注重寫字教學。

在教學生字時,應培養學生有主動識字的願望。我想讓學生自己說說怎樣記住這些字,它的筆順應該怎樣,凡是學生能說、能講、能懂的,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解決筆順和部首時,利用課件的動態演示,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教學「稱」字時,學生跟著課件一筆一劃書空,掌握了正確的筆順。

在板書設計上,根據課文特點和學生年齡特徵,板書不能多而雜,所以我想只需突出一個「高」字就可以了。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課文簡說:

《蒙娜麗莎之約》用生動的語言,向我們細致地展現了達·芬奇的精湛畫技和他天才的想像力。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前排隊等候欣賞《蒙娜麗莎》的心情和此畫來紐約展出的原因;接著作者用細膩的筆觸、傳神的語言介紹了《蒙娜麗莎》畫像,具體介紹了畫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別詳細描寫了蒙娜麗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優雅的坐姿、交疊的雙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後用精煉而飽含激情的語言告訴大家,蒙娜麗莎給人帶來了心靈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象。整篇文章文筆洗練,文字淺顯流暢,可謂是介紹藝術品的傳神之作。

二、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照畫面,了解課文中具體描寫畫像的部分。 2、感受世界名畫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學本課的重點是:

對照插圖,把具體描寫《蒙娜麗莎》畫像的部分找出來,欣賞蒙娜麗莎神秘莫測的美麗神韻和那如夢似幻的嫵媚微笑,引導學生從蒙娜麗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雙手和背景等具體的描寫中體會世界名畫的魅力。

四、教案意圖: 讀課文,感受名畫。本課是略讀課文,所以體現高年級略讀課文的特點。讓學生自讀自悟,在讀的過程中感受蒙娜麗莎的永恆美。我採用以下教學思路:

⑴ 初讀課文,粗知大意:

先讓學生聽課文朗讀,藉助拼音把課文讀正確,,並了解課文內容,理清敘述順序。

(設計意圖:通過讀書交流,感知文章脈絡,為下文學習做鋪墊。)

⑵ 再讀課文,感受名畫魅力:

第二遍布置學生讀課文,讓學生找到具體描寫畫像的部分。通過圖文對照讓學生充分感受蒙娜麗莎微笑的神秘,體會她的舒暢溫柔、哀傷、親切和矜持。引導學生從哪些具體描寫中看出了這幅世界名畫的魅力,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從扶到放的過程,即重點講解第5、6自然段,然後讓學生自己學7兩段。

(設計意圖:這部分教學是這課的重點,教案突出了重點,即:欣賞蒙娜麗莎神秘莫測的美麗神韻和那如夢如幻的嫵媚微笑,引導學生從蒙娜麗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雙手和背景等具體的描寫中體會世界名畫的魅力。)

(3)、回扣前文,加深感悟。在學完了5-7自然段後,我們再回顧全文,讓學生不僅能從具體的描述中感悟蒙娜麗莎的魅力,還讓學生體會到從排隊等候中也能感受到這幅名畫的魅力。學完這部分後,鼓勵學生當小小解說員。

(4)、課外拓展

請同學們課後去查找有關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的資料,培養學生對藝術的興趣。

五、教後思考:

《蒙娜麗莎之約》這一課很優美,很想上出優美的感覺,但想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在語文教學方面還太多需要學習的地方,這堂課有很多不足之處:

1.講具體描寫這幅畫的地方沒有深入,學生對這幅畫的感悟不深,對於課題「蒙娜麗莎之約」沒有講到其含義。

【修改】要多讀書,多學習,增加自己的內涵,多查資料,多鑽研文本,提高對文本的體悟。

2.在課堂上,語言缺乏抑揚頓挫的節奏感,不夠優美,感染力不夠。

【修改】作為語文老師,語言的.感染力和抑揚頓挫的節奏感都非常重要,因此更要提高自己的說話能力,讓語言充滿感情。

3.讓學生當小小解說員的環節,對於學生來說,讓他們直接講難度太大,以致學生積極性不高,效果不佳。

【修改】應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提供難度適中的問題,可以適當給予提示或做示範,還應注意解說詞的一般講法。

4.多媒體字跡不清晰,學生朗讀時不易看到。

【修改】課件做好後,要先試試看,事先應該做好檢查工作,便及時修改。

最後,我要感謝在備課過程中給予我幫助的陳曙光老師,給我提出寶貴意見的各位領導、老師。希望各位老師給我的課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以促使我能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不斷進步。

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假如》是一首兒童詩,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詩的內容雖然簡單,但字里行間卻充滿了兒童一顆愽大而純真的心,是培養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的好教材。

二、說理念

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這一基本理念,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在學生疑難處適當點撥,從而突破重難點。

三、說目標

1、認識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有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願望。

【教學重點】

1、認識9個生字。

2、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感悟,啟發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

四、說教學流程

通過回憶故事引入,導入課題,再通過教師范讀,學生自由讀,同桌互助,合作學習,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學生學會了生字詞語後,再讀詩歌,邊讀邊想:小詩人給誰畫了些什麼?初步感知詩歌的大致內容,接下來,再分節學習詩歌,通過看圖,想像,朗讀,感悟詩歌的情感,在學習第三小節時,通過觀察圖片,展開想像,根據課件提示回答,西西沒有一雙好腿,他不能,非常。和有了一雙好腿,西西可以,他是多麼。進行對比,再通過朗讀,讓學生感悟,西西沒有一雙好腿,是多麼的傷心,有了一雙好腿,又是多麼的開心。從而感受到小詩人關愛他人的善良的心。最後進行總結,升華情感:雖然我們沒有馬良那樣的神筆,但是我們都有助人為樂的善良的心,有關心他人的美好願望,我們相信,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人間永遠是春天。最後以欣賞歌曲結束教學。

五、說教學反思:

回顧本節課教學,按照我設計的環節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掌握了本課的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部分學生已經能夠背誦課文,通過學習,激發了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願望。但是,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時間沒有安排好,前面在導入和識字教學上花費時間過多,導致後面的朗讀感悟,情感體驗這一環節時間太緊,不能讓學生充分體驗小作者關愛他人的美好情感,在讓學生仿寫詩歌時,沒有給他們充裕的時間發言。還有,課堂生成沒有有機進行引導。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學習,不斷探索,力爭取得進步。

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一次成功的實驗》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八組的第二篇課文。課文講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學讓三個小學生做「逃生」游戲。這個實驗已經做過多次都沒有成功,而這一次卻獲得成功。實驗說明了合作才能成功,也贊揚有了危險先為別人著想的高尚品質。文章最大的特色是語言.,不長的篇幅卻用了11個小節,對話的描寫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小女孩的崇高品質。

本組課文以「怎樣表達愛」為主題,引導學生通過外貌、動作、語言的描寫體會對他人的關愛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在本組的其他三篇課文中,我們感受到了不同形式的對他人的關愛,本課則刻畫了在面臨危險時小女孩的臨危不亂,處事果斷和先人後己。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是新課標對三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根據這些相關要求、教材內容特點,並結合學情,安排了兩課時的教學時間,(第一課時掌握字詞,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第二課時課文內容講解)並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錘、堵、獲」3個生字,會寫「育、瓶」等13個生字,會寫「成功、實驗」等13個詞語,理解「如實、不假思索」這兩個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領悟小女孩有了危險,先為別人著想的美好品德,培養合作精神。

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生活在被關愛、被寵愛的環境中,缺乏如何應對突發事件、如何與人合作的能力是學生中間普遍存在的問題。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正是讓學生讀懂課文內容,受到與人合作、先人後己的教育,通過動作和對話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這也是教學的重點。

此外,在教學時,單純強調女孩的道德是不夠的,對困境中的冷靜與協作也應該引導學生理解,這也更符合現代教育思想。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難點定為:理解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知道實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二、說教法及學法:

現代教育倡導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通過朗讀、對話等途徑,引領學生觸摸文本、走進文本,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學生心靈自由馳騁的過程。因此,在學法上我主要讓學生通過朗讀,對小女孩和教育家對話的品析來體會小女孩先人後己的崇高品質,「以讀促情、以讀感悟」。

根據學情和本篇課文的特點,我採用了「品讀、品析」的教學方法。本課教學主要立足於語言文字,通過實驗的准備、經過、成功的原因三方面的學習,在深刻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引領學生感受實驗的經過,體會小女孩臨危不亂、先人後己的優秀品質。

三、說教學過程:

(一)合理導入,揭示課題

1、合理的新課導入能奠定一堂課的基調,使教學過程順利展開。因為考慮到三年級學生對實驗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我就開門見山,直接導入:「同學們,我們今天來學習一篇有關實驗的課文,題目是《一次成功的實驗》。」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質疑提問:看到這個課題,你們想知道些什麼呢?

導入課文:同學們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問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初讀感知

這個環節包括初讀課文、認識詞語、檢查匯報這三個部分的學習。本課內容簡單,要求會讀的生字少,所以在教學中以學生自主閱讀為主。在初讀課文之後,認讀生字新詞,鑒於要求會寫13個生字,字形都較為復雜,我要指導學生掌握好各個部件的比例,例如「瓶、繩、險、順、堵」都是左右結構,但兩部分佔的比例並不一致,我先引導學生觀察清楚字形後再書寫。鑒於三年級對詞語的掌握程度,要求能說出「成功、危險、順利」這三個詞語的反義詞,「思索、激動、獲得」這三個詞語的近義詞。

(三)課文解析,走進實驗

本課內容比較簡單,學生可以通過自讀大體理解課文內容。我通過提問等方式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

1、朗讀課文後,讓學生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然後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課文可以分為實驗的准備、實驗的經過、實驗的成功的原因三個部分。

2、內容解析詳略得當,突出重點,即實驗成功原因的分析。

(1)實驗准備與經過略講,引導學生用「先……再……接著……然後……最後……」來串聯教育家的准備工作。

(2)實驗成功的原因詳講,主要是對重點語句的朗讀、品析

課文中有多處對話描寫(出示課件),特別是教育家與小女孩的對話,如:

「你剛才跟他倆說了什麼?」(教育家看見實驗成功,既感到高興又感到疑惑,兩種語氣。)

「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教育家聽見女孩的答案,感到吃驚和高興,這里應該更多的是探詢的語氣。)

「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女孩的回答應該是響亮而平靜的,語速應該稍快。)採用以讀代講的方式,引導學生抓住句中的關鍵詞語,例如,「不假思索」在文中的意思是不經過思考,脫口而出的,讓學生想像女孩說話時的神態,並體會她的思想品質。這里的「不假思索」形象地反映了「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這樣的意識已經紮根於女孩的心中,變成了她理所當然的行為,課文的感人之處也在於此。藉助畫面的具體形象,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母愛的真摯、深沉與無私。並通過指名讀、小組讀和齊讀的方式使學生感受句子蘊含的豐富情感。

在這個過程中,緊緊圍繞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即通過外貌、動作、語言的描寫體會對他人的關愛展開教學過程。這樣以句帶篇,以點帶面的方法,既培養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歸納能力,又有效地突出了教學的重點。並且注重以生為本,以讀為本,尊重「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真正達到「以讀促情、以讀感悟」。

3、讀寫結合,感悟主題

實驗成功了,小女生的所作所為感動了我們,那你們想對這位小女孩說些什麼呢?請把你想到的寫下來。這里通過小練筆來訓練學生的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的能力,並感悟小女孩先人後己的崇高品質。

(四)結課

小女孩面對危險的沉著冷靜與先人後己的崇高品質很值得我們學習,同時在遭遇困境時我們也要團結一致,齊心協力,希望同學們都能深刻體會並學以致用。最後,讓我們再次有感情地朗讀「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這個句子。

四、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要求能簡潔明了地展現課文靈魂。因此,我根據課文三個部分內容的劃分:實驗的准備、實驗的經過、實驗成功的原因,我設計了如下板書:

一次成功的實驗

實驗的准備:先……再……接著……然後……最後……

實驗的經過:注水→危險→小女孩的策略→順利提出

實驗成功的原因:小女孩的先人後己+團結協作

3. 語文說課稿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准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語文說課稿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說課稿 篇1

我將以《創新閱讀體驗,發展語文能力》為題,分以下六個步驟對《這片土地是神聖的》進行說課。

一、立足單元說教材

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片土地是神聖的》被譽為有史以來在環境保護方面最動人心弦的演說,有「天鵝的葬禮」之說。優美的語言、豐富的情感、一詠三嘆的表現手法,讀來動人心魄、感人肺腑,是學生發展語文能力不可多得的好教材。它緊緊圍繞「珍惜資源,保護環境」這一單元主題,為學生提升人文精神提供了良好的憑借。

二、著眼發展說目標

依據課標精神和小學語文發展與創新的教育理念,結合上述分析,我認為應重點達跡禪成下三個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2、引導學生揣摩優美的語句,領悟課文的表達特點。

3、引領學生體會人類與大自然息息相關、不可分離的關系,激發學生保護環境、愛護家園的思想情感。

其中感悟文章的表達特點,感受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情感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促進人文精神的提升是教學的難點。

三、以學定教說方法

小學六年級的學生,雖然生活范圍和認知領域有了進一步的擴展,體驗感受和創新發展能力有了進一步的增強,但是仍舊未脫離兒童的特點。因此我打算從興趣入手,運用電教手段,以課文所描繪的情境為依託,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於讀讀、說說、寫寫的學習活動之中。

教學時,我著重採用了創設情境、美文朗讀、讀寫結合等方法,以讀書感悟為經,以語言訓練為緯,引導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課文語言所蘊含的情感,感姿悔塵悟課文的表達方法,在讀中豐富體驗,在悟中發展能力。

四、創新高效說流程

面對語言美、感情美、意境美的好文章,教學中我緊緊抓住「以讀為主線,強調寫作指導」這一線索,構建一個閱讀體驗、感悟提升的三步教學流程,讓學生充分歷經一個語文學習與精神洗禮的創新發展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神聖」

學生讀課題後,首先欣賞一組圖片,告訴學生:「同學們,這片土地指的是西雅圖,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城市,它海拔最低,卻有著廣闊的沙灘,肥沃的耕地,終年積雪的山脈,潺潺的溪流,茂密的森林中到處有閃閃發光的松針,各種各樣的昆蟲,這里有藍天和白雲,青草和綠葉,翱翔的雄鷹,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片美麗聖潔的土地,把學生帶進了美麗聖潔的境界之中,引導學生從直觀上感受西雅圖「聖潔」的美,同時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接下來通過個別讀、教師引讀、齊讀等多種形式朗讀2、3、4自然段,感受印第安人對土地的熱愛之情。讓學生找出比喻、排比的句子讀出對土地的眷戀之情。

【通過創設情境,學生已經產生了在讀中悟情,讀中悟法以及對閱讀課文的期待。】

(二)升華情感,理解「神聖」。

1.我讓學生自由朗讀5-8自然段,看看印第安人對白人提出了哪些告誡。學生快速地總結出西雅圖告誡白人要善待河水、保護空氣和照管動物。我因利是導: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告誡白人:「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聖的。」學生接讀善待河水、保護空氣、照管動物這三段,讓學生一步步增強對印第安人眷戀土地的情感體會,一層層感悟「一詠三嘆」表達方法的好處。

2.讀寫結合,學以致用。在學生的情感達到升華的時候,我設計了一個仿寫練習,想想假如你就是印第安人的孩子,請寫下你心中的告誡吧,讓學生仿照5、7、8三段課文的結構,進行仿寫練習: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聖的,你們一定要照顧好這片土地上的________,因為_________。

通過學生生動的描寫,啟發學生思考為什麼西雅圖不把所有的告誡都寫進前裂去呢?而只選擇了這三個材料來寫呢?

【這樣的設計,目的在引導、提升學生寫作能力,體現了「讀寫結合」的教學理念。這樣的操作不但是對課文內容的深度拓展,同時也是啟發學生對寫文章選擇典型材料的寫作方法指導。】

(三)拓展延伸深化神聖

在學生充分領悟土地神聖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展開想像,配樂朗讀《地球萬歲》,將學生的興致發揮到本堂課的一個最高點,

學完這一課,我設計了可由學生們自主選擇的作業:

(1)背誦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2)寫一份環保倡議。

這樣的設計,注重了語文學科的特點,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讓課堂走進了社會,真正體現了大語文的教學觀。這樣,在學習當中,將美讀貫穿於三個教學環節。實施完畢之後,我的本堂課就輕松地完成了。

五、畫龍點睛說板書

這片土地是神聖的

善待河水

比喻保護空氣典型性

排比照管動物代表性

這個板書緊扣課文中心,清晰地展現了課文的重點,用警醒的紅色,給學生帶來心靈的震撼!同時也滲透了寫作方法的指導。

六、總結回顧說理念

本節課,以學生為主體,以文本為憑借,以創新為手段,以發展為目標,引導學生創新閱讀體驗,發展語文能力,做到了簡單教語文,扎實求發展,讓學生在感悟語言之美、增強人生體驗的同時,學會了讀書方法,提升了語文素養,滋養了人文精神,使「悟中得法,發展創新」」的語文教學理念得到了良好實踐。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 》是人教版( )年級( )冊的一篇課文,( )根據( )年級學生的特點和對教材的研究,依據新課標中「知識、能力、情感」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

( 1 )

( 2 )

( 3 )

其中教學重點為:

教學難點為:

二、說教法、學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聲音、形式、色彩、語言」思維的,根據( )年級學生的特點,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情景設置法、多媒體演示法、點撥法和能夠拉近師生之間距離的談話法。

在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朗讀感悟法、交流討論法和勾畫圈點法。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重點,突破難點,課堂教學我打算從以下幾個環節展開。

1、( ),導入新課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果學生對學習的對象感興趣,他就能自覺地排除多種外界因素的干擾,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學習,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上課伊始()這樣,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為下一步學習課文做好准備。

2、初讀課文,落實基礎

在這個環節,我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遇到生字或難讀的字畫出來,多讀幾遍,把句子讀通順,再想想()「為學必先識字」識字是學習文化的開始,是閱讀的基礎,是貫穿整個小學階段的重要內容。所以,在初讀課文時一定要讓學生掌握好本課的生字詞。在初讀結束後,我先讓學生拿出字卡,在小組內合作認讀生字,然後利用課件出示( )( )( )( )( )等帶拼音的詞語。教讀、齊讀、開火車讀,然後將這些詞去掉拼音,領讀、齊讀、賽讀、指名讀,最後讓學生說識字方法,並根據學生的反應,教寫難寫的字,讓學生書空、描紅、練寫。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再加上師生之間識字方法的交流,以及課堂上的練寫,切實把低年級識字教寫落到實處。

在初讀時,我還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整體把握文章脈絡,為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奠定基礎。

3、精讀研析,理解課文

掃除了字詞障礙,在整體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新課標指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課堂上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行為,所以在對這篇課文的理解上,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設置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充分地朗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利用分組討論,自主探究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真正實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4、拓展延伸,加深理解(升華感情)

這個環節的設計,不僅在課堂上給學生一個展示的機會,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還加深了他們對課文的理解,與生活緊密相連,體現了語文生活化的特點。在作業的布置上,我讓學生自主選擇,這樣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外學習中變被動為主動。

5、板書設計

這節課的板書我是這樣設計的

好的板書能揭示教材重點,讓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強化記憶效果,提高學習效率。

語文說課稿 篇3

一、 教學內容

新課標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四組課文中的開頭課文《花鍾》,這一組課文的'主題是仔細觀察。

二、 教材分析與定位

《花鍾》是一篇很美的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紹了不同的花卉開放的時間也不同,第二自然段介紹了不同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講植物學家利用花的這種特點製作了有趣的花鍾。單獨這一篇文章,不同的老師會有不同的理解,針對不同的年段會有不同的教學設計。針對三年級上期這個特定的年齡段及課文在整個教材中的位置,我們需要確定這篇課文在發展學生語文素養方面應發揮的具體作用。根據教材的位置,結合課後的生字和練習,我對教學目標有了這樣的「定位」——通過該課的學習,學生要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爭奇斗艷、芬芳迷人、艷麗、蘇醒、嬌嫩」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讀懂課文內容,激發學生觀察興趣,初步培養學生留心周圍事物,認真觀察和思考的習慣;學慣用不同的說法表達同樣的意思。

確定了以上教學目標以後,我對教材內容進行了處理與定位。

在《花鍾》一文的教學中,我將教學過程分為兩個課時,我所說的是這一課的第一課時,主要引導學生學習了生詞,課文學習的重點放到第一自然段,借文學詞學句。具體的課時目標是:

1、學會本課的8個生字,會寫要求「艷、內」等7個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慣用不同的說法表達同樣的意思。

3、初步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與習慣。

重點是:感悟到鮮花開放的不同表達方式。

難點是: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學慣用不同的說法表達同樣的意思。

三、設計理念

「課標」指出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不容置疑,眾多的不必要的花樣,只能虛化了語文,虛化了小學語文課堂!語文課堂最主要的任務還應該是讓學生品味語言,感悟形象。正本清源,這才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魂,其他的那些形式可以做為語文學習的補充,決不能喧賓奪主。要讓學生在語文素養上得到實實在在的發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進行科學的「訓練」,開展以課文學習為基礎的真正的語文活動。在訓練的同時,淡化訓練的痕跡,力求達到春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界。

四、 流程與設計意圖

從這一課時的整體上看,我設計了五大環節:(1)激趣導入;(2)自主閱讀,學習字詞,感悟文意;(3)入境入情,自悟自得,積累語言(4)課外拓展(5)生字書寫

具體的流程與設計意圖是這樣的:

一、 激趣導入

1、出示「鍾」字,你了解鍾嗎?說說你了解到的鍾。那麼「花鍾」呢?出示「花」字。學生猜一猜。

2、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花的世界,去了解一下奇妙的花鍾。齊讀課題。

3、生活中你見過花鍾嗎?(多媒體展示幾種花鍾,學生欣賞)

師:這種花鍾不僅美觀,而且還能報時。那是因為人們把鍾表的機械結構設置在地下,將花卉之美與鍾表的工藝結合在一起了。那麼課文中的花鍾是不是也是這樣的呢?讓我們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

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拉近文本與學生的距離,激起好奇心理。同時利用媒體課件開闊學生視野,拓展學生課外知識。

二、自主閱讀,學習字詞,感悟文意

第一遍讀引導學生默讀課文,讀後暢談感受,幫助學生理清文章脈絡。

第二遍讀畫出帶拼音的字,讀准字音,逐步深入解決文字障礙。依次是先讀准帶拼音的字,再讀准要求會認讀的生字,然後認讀本課中的詞語,最後通過找一找哪些詞語是描寫花的,有選擇性地理解詞語。

新課標指出要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在初讀課文後,學生所得的感受是最真切的,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交流中,體會到閱讀的樂趣與成就感。

根據新課標課文的識字特點,緊扣教學內容,逐層深入地解決文字障礙。

三、 境入情,自悟自得,積累語言

1、理解第一句話「鮮花朵朵,爭奇斗艷,芬芳迷人。」

出示自由讀——說說彷彿看到了什麼——在音樂中欣賞各種美麗的花——交流欣賞後的感受——帶著感受再讀這句話

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處理好想像、文本與音像材料之間的關系。2、了解各種花的樣子與開花時間

指名讀第一段,其餘的畫出作者所描述的花——交流名字——看圖識花

——找出不同的花開花的時間,體會用詞的准確性。(「左右」一詞)

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學習,遨遊於知識的海洋,並將閱讀能力的培養潤物細無聲似的滲透於教學中。

3、對比朗讀,感受語言文字美

(1)出示:凌晨四點,牽牛花開了;五點左右,薔薇開了;七點,睡蓮開了;中午十二點左右,午時花開了;下午三點,萬壽菊開了;傍晚六點,煙草花開了;月光花在七點左右開花;夜來香在晚上八點左右開花;曇花卻在九點左右開放……

自己讀一讀,你覺得怎樣?(開了用得太多,單調,太煩了)

(2)課文中是這樣寫的嗎?同樣寫「花開了」,文中是怎樣寫的?讀一讀,畫一畫。

學生通過聽、讀、辨,自己發現問題,發現了我們平常說的口頭語是那樣單調、枯燥乏味,激起了學生去尋求、去感受,去體驗豐富、生動有趣的語言美的慾望,體現了新課標自主探究的精神。同樣是寫「花開了」,課文里卻用了豐富多彩的語言表達方式,讓學生真真切切地體會到語言的豐富和精妙。通過這樣的語言活動,培養、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能力

讀一讀,畫一畫後。請學生挑其中一句,反復朗讀,想像一下這花的樣子?

交流,可以邊做動作邊說,並結合進行朗讀。

通過教師、學生和文本的對話,在知識環境中尋求生活氣息和人文氛圍,體現生活化教學理念。

4、積累與運用

積累:填填課文中的句子。

運用:試著用不同的表達方式說說秋天的豐收。

積累與運用在語文教學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運用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了語言文字的豐富多彩,也進行了扎實、有效的語言文字訓練。

四、 課外拓展

搜集有關花的資料,填補花鍾。

語文的外延是生活,將語文學習帶向課外,走向生活。

五、生字書寫

其中的七個生字,進行書寫,將14個生字,分課時書寫,降低難度,提高書寫質量。

語文說課稿 篇4

教材分析:

人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以求知和讀書為主題,「分析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是與閱讀部分相照應的,主題內容是「好讀書,讀好書」。

針對這一主題,我本課的選題是《讀好書吧,和平實的生活對話!——〈讀者〉交流課》。

《課標》中在「分析性學習」部分提出「能自主組織文學活動,在辦刊、演出、討論等活動過程中,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悅」。

在「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部分又明確提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的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根據《課標》以及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學習重點,結合學生實際,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提高對讀書的認識,引導學生喜歡讀書,力求養成勤於讀書的習慣。

2、認識到讀書要有選擇,提高對書籍的辨別能力,養成讀書的良好趣味。

3、尋找適合本人的讀書方式和讀書方法。

4、學會和同學們一起讀書交流讀書心得,分享讀書的喜悅,共同提高讀書水平。

5、寫作關於讀書的作文,口頭發表關於讀書的意見,能達到一定水平。

教學重點: 通過有指導的閱讀活動,使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獲得審美體驗,寫作關於讀書的作文。

教學難點: 使學生能夠自主組織活動,以多種方式交流展示讀書體會,提高讀書水平。

說教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次活動課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課教法的指導思想:

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熱情參與,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列讀書心得的交流和展示。

具體做法如下:

①情景設置法——激發感情,引起興趣。(利用多媒體)

②合作法——拓展材料,交流心得。

③演示法——個別展示,豐富體驗。

其中,演示法是本課最主要的方法。在課前大量材料積累預備的前提下,讓學生以豐富的形式進列交流展示,來高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

說學法:

(一)學情分析:

課標要求,在初中階段,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260萬字。我們更多的時候是重視引導學生閱讀名著,側重經典。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怎樣使學生在平日學習任務重的情況下還能保持一種持續的閱讀習慣,我選擇了向學生推薦閱讀刊物《讀者》,並把它遷移到課堂上,其目的在於不僅要親近文學大師,還要拓展視野,走近溫情的生活。此種閱讀習慣已經保持兩年,借本次分析性學習「好讀書,讀好書」之東風,我把本課定位於《讀者》交流課,力求讓學生在關注生活熱愛生活中對讀書有更深刻的認識。

(二)學力培養:

「一個差的老師只會奉獻,而好的老師則教會學生發現真理。」在教學中我力求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成,在兼容並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陶情、啟迪心智、感悟積淀的四重境界。

(三)指導方法:

課前積累和預備是分析性學習的重要環節,每一次讀書活動,我有序的指導學生:

①勾畫圈點法——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②討論法——積極參與,總結規律。

③自主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懸念法——帶著問題,積極思考。

⑤感悟法——擷取要點,闡發感受。

同時也注意指導訓練學生:學寫讀後感。養成當眾說話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四)、教學思路。

課前預備:

1、確定選題。

請學生從《讀者》雜志中精選出深受喜愛的六個欄目,並分別擬題。

「文苑」——人間的詩意;「原創精品」——心靈的日出

「書摘」——文學的影像;「人物」——歷史的脊骨

「人生」——成長的歲月;話題」——人類的聲音

擬題的過程也是一個陶冶文學情趣的過程。

2、小組分工。

①組織全班學生分成六大組,每組選出一名負責的同學。

②抽簽決定每個小組負責一個欄目的收集整理工作。

3、活動內容。

組長負責本人小組在收集整理中的合作協調情況和交流情況的記錄。

教師指導學生以多種方式向小組同學展示交流讀書體會。

在文章形式上,可以寫讀書心得,改寫,縮寫,續寫,仿寫,劇本,精彩片段積累等等。

在展示形式上,可以朗讀,朗誦,吟唱,表演等等。

組員在討論的基礎上推薦好的作品參加課堂成果展示。

4、課堂內容(《讀者》交流課):

在選出一名主持人,和六名組長溝通合作的基礎上,學生匯報成果進列展示。(學生自列設計形式,內容豐富多彩)

教師適時的提供建設性的意見,配合製作多媒體課件。

5、教師總結評價

讀好書吧,和高尚的人對話;讀好書吧,和平實的生活對話!

6、布置作業:整理讀書心得。

(五)、總結: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給方法比教給知識更重要。」當然,我僅僅是針對本人學生長期以來養成的閱讀習慣,有目的性的借這次分析性學習「好讀書,讀好書」做一次《讀者》交流課,有不當之處,懇請得到各位老師的指正,以讓它更趨系統化,更加完善!

4. 語文說課稿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語文說課稿4篇,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全詩共8個小節。第1節以壯麗廣袤的神州大地做背景引出中華少年的颯爽英姿,這是全詩的總起。從結構上來說是先分後總,「雪蓮」喻指純潔,「海燕」喻指勇敢樂觀,「雛鷹」喻指抱負遠大,「山丹丹」喻指熱烈頑強,末句小結中華少年是「神州大地生長的希望」。第2、3、4節分別從三個不同的視角展開:第2節是寫祖國錦綉的山川哺育了中華少年;第3小節寫祖國悠久的文化滋潤著中華少年;第4節是寫祖國特有的民族傳統風俗滋養了中華少年。這三個小節結構上都是先分後總。第5節是回顧中華母親的艱難歷程,曉喻中華少年應該繼承先輩的志願。第6、7節是寫中華少年的誓言,表達了中華少年的堅強決心和豪邁情懷。第8節是全詩的總結。

綜觀全詩,結構清楚,過渡自然,首尾照應,渾然一體。在感情節奏上,全詩句式勻整,節奏鮮明,句末押韻,朗讀時能感受到很強的節奏韻律。8個小節一韻到底,朗誦時顯得鏗鏘、悠遠、激情。在方法上,本詩把直抒胸臆和借物(景、境)抒情融為一體,反復運用排比句和對偶句,突出了詩歌直接抒情的特點,每個小節中景的選擇(如,「碧波環繞的寶島」)、物的安排(如,「冰山上的雪蓮」)、境的再現(如,「軍艦長風破浪」)都極具匠心而融情,使無形的情感有了有形、有聲、直觀、可感的載體。

另外,本詩最大的藝術特色就是意象的選擇極具匠心,中華少年的英姿、祖國山川的壯麗、東方文化的美麗、民族歷史的苦難以及中華少年的鏗鏘宣告,都被作者巧妙地物化為一個個真實可感的形象,通過這些意象凝聚詩人獨特感受,使情感具體化。

編排本詩的意圖是讓學生通過朗誦詩歌來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因此,學習本詩,重在朗讀,可以引導學生自由朗誦,也可以是分角色朗誦,還可以是表演朗誦。在反復的誦讀中,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 說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通過理解詩歌語言和吟誦詩句,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培養審美情趣。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三、說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一、導入

多媒體課件欣賞:祖國風光,配樂《長江之歌》。圖片舉例。 看了這段資料,你有什麼想說的?交流一下。

設計意圖:通過豐富的圖片,富有激情的音樂,一下子把學生引入到情境中來,誘發出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交流資料

讓學生說說自己課前收集的與本文有關的資料。

資料舉例:

「楓橋的鍾聲」:(唐)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大漠的孤煙」:《使至塞上》〔唐〕王維,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五月端陽,心隨龍舟把詩魂追趕」: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佳節之一,人們在這一天的重要活動,就是賽龍舟,這一民俗,由來已久。相傳戰國楚三閭大夫屈原眼看祖國滅亡而報國無門,自投汩羅江而亡。當地居民為防止水中魚類咬壞屈原屍體而在江中遍撒魚食,劃舟保護,後有神魚將屈原屍體馱至他的故鄉秭歸。以後每年這一天,人們便劃舟來懷念屈原,這一天就是五月初五。如今,端陽龍舟競渡已形成為群眾性的水上體育運動。

哈達:哈達是藏族最珍貴的禮品。據傳說,黃教祖師宗喀巴時代已經在西藏高原形成了互贈哈達、表示敬意的習俗。另有一種民間傳說,聲稱菩薩的佛光,天上的祥雲,都是幸福無疆、吉祥如意的徵兆。於是,下界百姓,爭相模仿,互贈哈達,以取吉利。哈達是一種工藝水平很高的編織品,有白麻織的,也有繭絲織的,長度二米、三米不等。哈達的顏色有四種:紅、黃、藍、白。上面編織著蓮花、寶蓋等宗教的八寶紋圖。

蘆笙:為西南地區苗、瑤、侗等民族的簧管樂器。早在西漢初已出現。蘆笙大小不一,管的數目也不盡相同,從單管、雙管,以至五管、六管、八管、十管都有,但較常用的是六管蘆笙。六管蘆笙的構造,是用六根長短不一的竹管,分成二排插入木製的笙斗;每管的根部各裝一個銅質簧片;管的下端各開一個小孔,吹奏時手指按孔發音。蘆笙多用於獨奏、合奏和舞蹈伴奏。經過多次改革,先後有十五管、二十管、二十六管、三十六管的蘆笙出現。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主的查找資料、積累資料的能力。把課堂交給學生。能說多少是多少,要試著讓學生將收集的資料內化為自己掌握的知識。

四、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自讀課文。

2、學習生字:

⑴ 讀准字音。 幻燈片出示: 翱翔、莽莽、昆侖、水滸、女媧、大禹、縈繞、蹣跚、敖包、銘記、焊接、璀璨、蘆笙、嗩吶、競相。

指名逐詞讀,指導學生讀准平翹舌音、前後鼻音等。

重點是多音字:剛勁(jìn jìng)、哈達(hā hǎ)

⑵ 理解詞義:

學生分四人小組,交流一下不理解的詞語。若是小組討論無法解決的,提出來全班討論。

設計意圖:生字詞是基本的東西,必須掌握。首先要做到讀准字音,然後讓學生討論,解決詞義。這樣處理,一是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二是節約了課堂時間。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談讀書》是培根《人生隨筆》中的一篇名作。這篇隨筆論述的范圍很廣泛,先闡述了讀書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長才,並闡述了讀書和經驗的關系——相互補充,相輔相成。接著闡述了讀書的方法,指出讀書要細心思考,反對故意挑刺、迷信書本和僅限於文字推求。結果論述了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彌補精神上的各種缺陷。

馬南邨的《不求甚解》這篇雜文是一篇駁論,通過解釋陶淵明的原話,揭示了陶淵明「不求甚解」的兩層含義,以此為依據,對曲解「不求甚解」的觀點作了否定。同時闡述了讀書的要訣在於會意;讀書要虛心,重要的書要反復閱讀的觀點。

二、說目標

本單元的四課書都是闡述求知與讀書的議論性文章。第四單元說明裡要求:閱讀這些隨筆、雜文,要區分觀點和材料,辨析兩者之間的聯系,並通過本人的思考,對作者的論述做出判斷。故此,確立本課的三維目標為:

1、知識目標:①掌握:「藻飾、狡黠、詰難、倫理、滯礙,尋章摘句,味同嚼蠟、吹毛求疵、豁然開朗、不求甚解」等詞的讀音和詞義。②理解兩文的讀書觀,進一步增強對讀書目的、方法和作用的認識。③積累兩文中的名言警句。

2、能力目標:①理清兩文的論證思路,把握其思想內容;②分析兩文的論證方法;③對作者的觀點進列自我評價。3、德育目標:激發學生讀書熱情,培養正確的讀書觀。

在進列兩篇短文的教學中,理解兩篇短文的觀點,掌握其論證方法及如何理解「不求甚解」是教學重難點。

三、說教法

《談讀書》這篇隨筆,跟一般的議論文相比,它重在發表觀點,而不是周密論證。《不求甚解》在批駁別人觀點的過程中,又闡述了本人的主張。依據兩文的思想內容和語言特色,採取以下教學方法:

1、朗讀法。培根的《談讀書》,文辭精美,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明其意,曉其理,勵其志。

2、討論探究法。對於兩文的`觀點及其論證方法等重難點問題,則引導學生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3、比較閱讀法。兩篇文章在思想內容上有相似之處,都是談讀書的;在寫法上有不同,一是立論,一是駁論。用比較閱讀,更好把握兩文的思想內涵和論證思路。

四、說過程

(一)新課引入

1、導入新課

坐擁書城之中,有高山流水鳴於耳畔,瘦菊幽蘭馨於鼻尖,芳草連夭,長亭古道,紅有櫻桃,綠有芭蕉……難怪古人發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感嘆。如何才能坐擁書城?如何做到與書籍親密接觸?這節課,我們將在《短文兩篇》中聆聽,兩位大家分別向我們講述了他們的獨家秘訣。

2、作者簡介:略

(二)師生共同研讀《談讀書》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學生聽讀,初步感知課文,畫出本人喜歡的語句。

(2)利用工具書掌握生字詞:

傅彩:fù cǎi(給言辭)增添光彩。 藻飾:zǎo shì修飾文辭。

狡黠:jiǎo xiā狡詐 詰難:jié nàn 詰問,為難。

滯礙:zhì ài不暢通。

味同嚼蠟:wèi tóng jiáo là 形容沒有味道,多指文章或講話枯燥無味。

吹毛求疵:chuī máo qiú zī故意挑剔毛病,尋找差錯咀嚼jǔ jué。

尋章摘句:搜尋,摘取章文的片段詞句。指讀書局限於文字的推求。

廢寢忘食:zī zī bù juàn 形容很勤勉。

(3)學生初讀課文,交流讀後感受。

(4)教師小結:

2、精讀課文,理清文章論證思路。

明確:全文分三個層次。第一層從開頭到「全憑觀察得之」,闡述讀書的正確目的;第二層從「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到「始能無知而顯有知」;闡述讀書的方法;第三層從「讀史使人明智」到結尾,闡述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彌補精神上的各種缺陷。

3、本文的論證方法靈活多樣,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其表達效果如何?

明確:①運用了比喻論證法。「讀書補天……」等,比喻論證能使論說的道理通俗易懂,生動形象,具體可感;②運用了對比論證法,如文章的第一層和第二層。另外「狡黠者鄙讀書,無知者羨讀書,惟明智之士用讀書」對比鮮明,正反對比論證,可以使說理更加全面、有力、使人信服。③運用了歸納論證法,如「讀史……讀詩……數……科學……論理學……邏輯辭之學……凡是所學,皆成性格。」由於前面列舉的內容豐富詳實,結果得出的論斷就會使人信服。

4、聯系實際,體驗反思。

①本文富含哲理,警句紛呈迭出。對作者的讀書觀,你如何評價?請聯系實際談談你的認識與感受。

②教師啟發學生聯系本人的讀書體驗來談,力求使他們在讀書和做人方面獲得更多的啟示。

(三)指導學生自讀《不求甚解》

1、設計相關問題指導學生自讀,掌握本文的論證思路、方法,正確理解作者的觀點。

(1)「不求甚解」是何意?

(2)作者是如何解釋「不求甚解」的含義的?

(3)本文的論證思路怎樣?

(4)本文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5)作者的觀點有哪些?你最贊同的是哪一觀點?

明確:

(1)「不求甚解」多指讀書只求懂得大意,不求深入理解。

(2)「不求甚解」有兩層意思:一是表示虛心;二是說明讀書的方法,不要固執一點,咬文嚼字,而要前後貫通,了解大意。

(3)本文是一篇駁論,在批駁別人觀點的過程中,又闡述了本人的主張。首先,作者擺出了要批駁的靶子:「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次介紹「不求甚解」的出處並分析其真正含義,然後從正反兩方面舉例(諸葛亮、普列漢諾夫)論證讀書的要訣在於虛心;接著全面解釋「不求甚解」,先從反面否定,又從正面引用陸象山的語錄佐證;結果總結全文,強調重要的書要反復讀。縱觀論證思路,即樹靶子——作批駁——得結論。

(4)引證法。引用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引出論題,並加以分析,提出論點;引用陸象山的語錄強調不因小失大,再次論證「不求甚解」。

例證法。以普列漢諾夫為例,從反面證明讀書一定要虛心,不要死摳字句,而須理解精神實質;以諸葛亮為例,證明古代就有以「不求甚解」的態度讀書的人。

(5)作者的觀點有:讀書的要訣全在會意;讀書要虛心;重要的書要反復閱讀。

2、小結。

(四)比較閱讀,強化所學

學生自由選點,比較兩文的異同。

相同點:第一,都是談論與讀書相關的問題;第二,都運用了舉例論證;第三,都採用了議論的表達方式,以說理為主;第四,兩篇短文都表明了作者誠懇的期望:好好讀書,讀好書。

不同點:第一,兩文的論證方式不同,《談讀書》是立論,《不求甚解》是駁論;第二,《談讀書》主要圍繞讀書的益處展開論述,《不求甚解》主要談論學習方法;第三,《談讀書》運用了比喻論證,如「天生才幹猶如天然花草,讀書然後知如何修剪移接。」《不求甚解》則沒有;第四,《不求甚解》中引用了名言,而《談讀書》中沒有;第五,兩篇短文語言風格不同:《談讀書》的語言具有古典風格,妙語連珠,格言迭出;《不求甚解》的語言明白如話,嚴謹質朴。

(五)課堂小結。

(六)布置作業

把《談讀書》中的名言警句摘抄下來,並選出你最喜歡的一條作為論點,試著給它配上幾個論據,寫成一篇議論文。

語文說課稿 篇3

1、學習生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積累好詞佳句。(知識目標)

2、自讀課文想像畫面,了解課文大意;在感悟、品味、運用語言的實踐中,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

(能力目標)

3、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體會作者對鄉村生活由衷地熱愛之情。(情感目標)

教學重點:

能隨文章的敘述順序在頭腦中浮現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引導學生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

教學難點:

體會從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場面展現出來的鄉村生活的美;了解課文在空間、時間上交叉敘述的順序。根據《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關於閱讀教學的建議:重視朗讀,注重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引導學生主動積極思考,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1、在教法上運用自讀時想像畫面,自悟時體會情味法、以讀代講法和情景教學法。「三分文章七分讀」,在學生自讀課文的時候,引導學生想像畫面,感悟體會;朗讀貫穿全課教學,幫助學生理解、感受課文的語言美,使學生能「目視其文,口發其聲,心同其情,耳醉其音」。採用圖文結合創設一個具體、生動、形象的情境,並通過恰當的方式把學生完全帶入鄉下人家的美景中。

2、在學法上,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運用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法和讀寫結合法,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培養學生感受語言、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同時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豐富精神世界。

(一)創設情景,感受鄉村的聲音。

1、多媒體播放蟲鳴的聲音,讓學生欣賞富有鄉村特色的「交響樂」。讓學生猜一猜,聲音中有誰在歌唱?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出紡織娘也是大自然中善於歌唱的高手,用多媒體出示「月明人靜的夜裡,它們便唱起歌來:『織,織,織,織呀!織,織,織,織呀!』那歌聲真好聽,賽過催眠曲,讓那些辛苦一天的人們,甜甜蜜蜜地進入夢鄉。」

2、提問:像如此美妙的大自然的聲音,知道在哪兒經常能欣賞到嗎?學生會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說出:鄉村、農村、鄉下等。引出本課課題:鄉下人家

(二)初讀課文,梳理字詞。

1、初讀課文,讀准字音。讓學生自讀課文,把課文中帶拼音的字讀正確;

2、讀認字詞,識認准確。檢查學生自認字詞的情況,學生易認寫錯的字用多媒體出示:飾、冠、覓、瞧、聳、巢,教師相機指導滲透識字的方法;

3、猜詞游戲,鞏固字詞。做猜詞游戲,提高學生掌握詞語的能力。

1、觀察插圖,感受美景。觀察分割好的美圖插圖,說說圖上展現的是鄉下哪些美景。

2、讀文思考,理清層次。指名學生朗讀課文片段,其他學生根據所讀內容思考:你彷彿看到了什麼美景?再把描寫這些場景的內容融入自己的情感讀一讀,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一個場景。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出以下幾幅圖畫:瓜藤攀檐圖、鮮花輪綻圖、雨後春筍圖、雞鴨覓食圖、院落晚餐圖、月夜睡夢圖。

3、讀寫結合,感受鄉村景象。

「從房前走到屋後,從春季看到秋季,從白天到夜晚,鄉下人家總有著其獨特的、迷人的美。」用多媒體播放音樂,引導學生伴著音樂帶著感情再次讀課文。接著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場景,簡單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三)整體回顧,激發熱愛家鄉之情。

多媒體課件出示:鄉下人家,是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語文說課稿 篇4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生寓言》,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設想、教學程序、板書設計幾個方面對本課的教學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一)課文特點、地位及作用:

《人生寓言》是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三課,兩則寓言都依據辯證邏輯構想而成的。本單元內容上緊承第一單元,仍以人生為主題。但側重點稍有不同,第一單元側重人生感悟,本單元側重人生理想和信念,而且在前一單元的基礎上,上了一個台階,內容比較深沉、嚴肅,理性的成分濃厚得多。這樣的編排,可以使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升一個層次。

本單元教學要求,與上一單元既有延續性,又有所提高。在理解課文內容方面,要求熟讀課文,聯系自己的人生體驗,深入思索,反復咀嚼,領悟課文深長的意味。同時要注意學習課文的表達技巧。在閱讀方法方面,要繼續練習朗讀,提高朗讀水平,並學習課文的表達技巧。據此,我確立了教學重難點。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單元要求,結合新課標,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的要求,我設計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和能力目標:

(1)理解、積累詞語:審美、閑適、慧心、心曠神怡、得失之患、險象迭生多愁善感等;

(2)學習從寓言的關鍵情節切入,探究寓意並簡要概括,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

(3)在朗讀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讀水平;

(4)揣摩《白兔和月亮》語言的精美和《落難的王子》構思奇妙。

2、過程和方法目標:

理解寓意,學習精美的表達。體驗反思,提升效果。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正確地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

(三)教學重難點:

1、抓住關鍵情節,揣摩寓意,並聯系生活體驗進一步加深對寓言哲理美的理解;(重點)

2、理解《白兔和月亮》中對人類的諷刺和《落難的王子》的奇妙構思。(難點)

二、說教法

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我教讀本課的指導思想是:把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

1、教師創境導入、指導誦讀、深入研讀、合作精讀、對比閱讀等,使學生能夠較准確、流暢地復述故事,品味其精美的語言特點和深刻的寓意;

2、抓關鍵詞語、句子的方法,按設疑探究釋疑質疑的程序展開,以問題引思路,以疑問求深入,大膽倡導有疑而問,提倡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偉大的精神;

3、設境法、點撥法、積累法等,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如請你復述、請你品味、小試牛刀等尊重學生,以學生的體驗為基礎,不拔高,不灌輸,拉近與學生的感情距離,這也可以叫做感情法。

三、說學法

初一新生對寓言的學習有了一點點基礎,但理解也僅僅限於淺層次上。特別是以人生為主題的寓言,理解上更需要一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過程。

而新課標提倡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據此,本節課堂上從朗讀、復述、抓關鍵詞語句子入手,學生自主學習、分組合作、師生共同探究,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在閱讀中領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明理,在練習中鞏固,在質疑中創新。逐步理解課文蘊涵的深刻道理。

四、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資料助讀,預習反饋

1、簡要介紹寓言及作者周國平;

2、字詞積累:課後讀一讀,寫一寫內容。

(說明:新課標要求學生能“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 首先指名學生介紹,其他學生進行補充,爭取由學生自主介紹完整,教師做總結,幫助學生進行文學常識和字詞的積累,體現了這一要求。)

(三)指導朗讀,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讀出語氣和情感,學生體會;

2、自由誦讀兩則寓言,思考以下問題:

1)《白兔和月亮》在情節發展中有兩處轉折,請加以概括。白兔從前後不同的情感體驗中悟出一個什麼道理?

(四)自由誦讀,請你復述

以小組為單位,選出代表進行兩則寓言復述,教師簡要評價。

(說明:新課標要求學生具備完整准確,突出要點的復述能力,該環節的設置可以很好提高學生的復述能力,達成新課標的要求,提高學生口語能力。)

(五)深入研讀,請你品味

以小組為單位,深入研讀課文,從中摘錄出你認為優美的語句,加以體會和交流。

(說明:本項目的設置本著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的教學理念,依據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的要求,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並且很大程度上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完成體會語言的教學任務)

(六)合作精讀,質疑探究

(七)對比閱讀,拓展延伸

將兩則寓言連貫起來思考,進行比較閱讀,你有什麼啟發?在小組內交流討論結果。學生代表發言後教師總結。

(說明: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該環節的設置就是為了實現對學生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突出了語文課程的綜合性和開放性。)

(八)輕松回讀,體驗反思

(九)課堂檢測,小試牛刀

(十)課堂小結

《人生寓言(節選)》選了兩則,一則是《白兔和月亮》,一則是《落難的王子》,說的是人生應該怎樣對待財富;對待厄運,把概念再提升一級,是人生應該怎樣對待好事與壞事,好事可以變成壞事,壞事也可以變成好事,《白免和月亮》意在一則戒貪。白兔從自己的生活體驗中明白了,擁有月亮不如沒有。如果某種擁有並不能給自己增加幸福,反而徒增苦惱;那就不如沒有。《落難的王子》教人不要畏懼厄運。王子那樣脆弱的人都挺過來了,誰又不能呢,厄運可以使人堅強。

5. 語文說課稿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語文說課稿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 說教材。

《金色的魚鉤》選自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十五課。這是篇敘事課文,講的是長征途中的感人故事。在紅軍長征過草地時,一位老班長接受黨交給的任務,盡心盡力地照顧三個病號,在即將走出草地時,老班長犧牲了。通過這個感人的故事,贊頌了老班長忠於革命、忠於黨、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

二、 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堂標準的要求,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的知識、學情、智力層次,圍繞老班長的感人故事,緊扣「老班長忠於革命、忠於黨、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把本課設計為兩課時,現主要說說第二課時的目標和重難點。

〈一〉、學習目標:

1、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2、抓住描寫老班長的外貌、語言、動作等重點詞句,體會老班長忠於革命、忠 於黨、舍己為人的精神;

3、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對「金色的魚鉤」的理解。學習紅軍戰士團結友愛、顧全大局、勇於獻身的崇高品質。

〈二〉、學習重點:通過老班長的外貌、語言、動作等重點詞句,體會老班長忠於革命、忠於黨、舍己為人的精神品質。

〈三〉、學習難點:、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對「金色的魚鉤」的理解。學習紅軍戰士團結友愛、顧全大局、勇於獻身的崇高品質。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三、說教法、學法。

根據素質教育的新思想和語文課標的新理念,充分考慮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綜合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維目標,結合本區的學案導學模式,我採用了導讀式教學法,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法。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合作學習的方法,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讓學生之間碰出火花,結合生活實際,體會當年革命先烈的精神品質,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學生使用「讀」(發現並提出問題)——「思」(思考問題)——「議」(討論解決問題)——再讀的方法仔細回味,體會文章感情的方法。

四、 說教學過程。

主要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程序設計。

〈一〉 復習導入,直奔重點。

1、 齊讀課題,繼續學習,快速瀏覽課文,回顧主要內容。

2、 本文圍繞老班長主要寫了哪幾件動人的事?這里直奔重點,長文短交。

〈二〉 入情入境,重點賞析。

1、 我設計了探究樂園:(1)用「——」勾你感受深刻的語句,批註你的感受; (2)帶著你的體會讀感受最深的句子;

(3)小組內交流自己的體會。

2、以小組為單位,充分尊重學生個性,讓他們在小組中碰出火花,體會真情實感。

3 全班匯報交流,為了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在匯報「夜摸野菜苦釣魚」這個環節時,我設計了一個感人的視頻片斷,想讓學生一下子入情入景,體會老班長找吃的不容易,困難重重。在「奄奄一息讓魚湯」這個片段時,我設計了一段感人的音樂,再次通過學生的讀,讓感情得到升華,進一步教育學生,讓他們真正體會到老班長那崇高的品質和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4、 拓展延伸:你還知道哪些革命先烈的英雄故事。目的在於讓學生去收集資料,去繼承和發揚老一輩革命先烈的優良傳統,感悟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去創造明天的輝煌。

五、講故事練習。讓學生以講解員的身份,向前來參觀的人介紹金色魚鉤的故事。練習時注意以下幾點:

(1)敘述採用倒敘方法。以下開頭的方式供參考:朋友,這是一個長滿了紅銹的魚鉤,也是一個不平凡的魚鉤。就是這個普普通通的魚鉤,曾挽救了我們三位年輕紅軍戰士的生命;就是這個長滿紅銹的魚鉤,曾包含著一個動人的故事……

(2)復述條理要清,講清楚魚鉤的來歷以及圍繞魚鉤所發生的故事。

(3)注意把課文感人的場面表達出來,體現人物的思想感情。

六、布置作業

搜集長征題材故事、圖片等抄寫或貼在信紙上裝訂成冊,先在班裡傳著看,最後放圖書室收藏。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對教材的理解與分析

1、本課在教材、新課標中的地位

《楊修之死》是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節選自《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諸葛亮智取漢中,曹阿瞞兵退斜谷」,本文敘述的是魏蜀漢中爭奪戰結果階段,曹操軍隊撤退前的情況,本文從不同側面展開了曹操和楊修的矛盾沖突,生動地刻畫了人物的性格。

第五單元是古代白話小說單元,所選課文均為古典小說名著,從設計意圖看,絕對不僅僅是讓學生了解課文中所涉及的'內容。而是讓學生「窺一斑而知全豹」,培養學生品讀古典文化精粹的能力,調動他們閱讀的興趣。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通過人物的言列,結合人物所處的具體環境,把握人物的個性特點。」

《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本人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而獲得對天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本人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說出本人的體驗。」

2、本課知識點與前後知識點的聯系

《楊修之死》是一篇古代白話小說,語言表達上有較強的文言色彩,而內容上又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語言的文言味不是本課的重點,這里不再贅述。就小說閱讀課而言,要求學生在了解背景的基礎上,通過梳理情節,概括內容,歸納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徵,這是小說閱讀的一種基本模式。這節課也將採用這一方法。這既是對前面所學小說閱讀方法的鞏固,也是對今後小說閱讀教學的延伸。

3、對教材的處理

作為名著中的名篇,《楊修之死》選入中學語文教材為時已久,在學習這篇老課文時,怎樣做到略有新意,老文新教呢?我進列了一些不夠成熟的嘗試。

因為這是一篇自讀課文,對於課文中存在的較多文言語句,要求學生在早讀課時充分預習,通過小組合作交流,不理解處教師及時點撥明確,課堂上就基本不涉及字詞句的講解。幾乎將所有時間都用在對文章的理解分析與探究上,以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對於小說的內容把握,《語文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列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於藝術性很強的小說,學生本身就具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本課中對楊修死因的爭論以及人物形象的把握,學生往往會有一些富有個性化的獨特見解。(教師課前要求學生結合課後習題一對文章內容進列了充分的預習。)這又有效地促進了學生感悟到語文課堂學習的樂趣。因此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積極發揮「導演」的作用,靈活挖掘教材內容,設置課堂情節,讓學生圍繞有價值的問題深入探討,從而使學生真正從被動接受的對象轉化為主動學習的主人。

至於教學環節的安排中,是先概括曹操、楊修的人物形象,再探討楊修的死因,還是先探討楊修的死因,再概括曹操、楊修的人物形象?我的考慮是,在學生充分探討楊修死因的基礎上,再讓學生提煉人物形象,更符合學生的認知習慣。若先概括形象,則學生在探討死因時就不太容易形成不同的看法。

結果的拓展遷移部分,實際上是希望學生從楊修之死中得到一些人生的啟示,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重視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引導,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

二、目標的設定

1、基於以上分析,設定本節課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能力目標:

①理清文章脈絡,能夠簡要概括事件要點

②能用本人的語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楊修的性格

過程與方法目標:

①學習通過矛盾沖突刻畫人物性格特徵的寫法

②探究楊修死因,培養學生收集、歸納、整理信息並能口頭表達本人見解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中國古典小說的豐富底蘊,激發學生閱讀古典小說的興趣,從而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

2、重點、難點的確立及依據

在「對教材的理解與分析」部分提到:「在了解背景的基礎上,通過梳理情節,概括內容,歸納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徵」。「對楊修死因的爭論以及人物形象的把握,學生往往會有一些富有個性化的獨特見解。」因此,本節課的重點確立為:

①理清文章脈絡,能夠簡要概括事件要點

②能用本人的語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楊修的性格

教學難點確立為:

探究楊修死因,培養學生收集、歸納、整理信息並能口頭表達本人見解的能力。

三、學法設計

1、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

學生在初一初二已接觸過小說,並在本冊書第三單元專題學習過,對小說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通過教師的點撥、啟發,應該能夠在了解小說背景的基礎上,通過梳理情節,概括內容,歸納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徵。

2、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障礙

對古典文學名著積累不足以及對小說所體現的三國時代的背景認識不足是學習本課的一大障礙,尤其在探討楊修死因以及概括人物形象時,學生往往會局限於課文之中或對文章進列表面化的理解。

3、學生學習本課知識應採用的方法

學生課前結合課後習題一進列充分預習,把握小說主要內容並對楊修死因能有本人的認識,為課堂中的探究討論打下基礎。課堂上通過學生的學生主動參與和合作探究,,對問題各抒己見,再輔之以教師適時地點撥歸納。從而讓學生更快更好的接受知識、培養能力。

四、教法設計

1、教學思路和教學環節安排

情境導入——初讀課文(把握情節)——再讀課文(探討死因)

——研讀課文(概括形象)——拓展遷移——作業布置

2、重難點突破方法

①設疑激趣法,教師充分挖掘教材內容,設置課堂情節,讓學生圍繞有價值的問題深入探討。

②引導點撥法,在探討楊修死因時,學生可能會談的不夠深入,就需要教師適時地點撥引導。

3、導入和過渡的設計

由《三國演義》開篇詞(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導入,進入情境。

各個教學環節的國度,則根據上下環節的內容,或設疑或總結,天然過渡。

4、教輔手段的運用

本節課之所以選用多媒體課件教學,一是多媒體教學形象、直觀,圖片、聲音的選用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關注度,使學生更快、更好的進入到課堂情景中;二是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清晰明了,更易把握。

五、作業設計

1、作業設計目標及意圖

①以《從楊修之死所想到的》為題,寫一段話,談談你的認識。200字左右。

②(選做)歷史上的曹操和《三國演義》中的曹操形象並不相同,結合你的所學,以《我眼中的曹操》為題,寫一段話。200字左右。

作業一,學生上課時已進列了一定的探討,應進一步深入思考,形成文字材料,對學生的觸動更大。

作業二,對學有餘力的學生而言,結合《觀滄海》、《短歌列》以及正史中的曹操形象和小說中的曹操形象進列一番比較,應該會更好的認識到《三國演義》這部小說「擁劉反曹」的傾向。

2、難易梯度和針對性

作業一相對較容易,學生有話可說。

作業二需要學生有一定的閱讀積累,並能對問題有本人的思考和見解,有一定的挑戰性。

語文說課稿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人間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童話的語言美、意境美、人物美。

3.續編故事,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人間真情。

教學難點:

通過重點詞句的朗讀悟童話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用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課堂

1、師出示大雪紛飛的圖片,學生欣賞並說說感受。

(上課!同學們好!上課之前,老師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幅圖片,同學們,這是什麼季節啊?大家喜歡冬天嗎?大家在冬天都有哪些有趣的活動呢?)

2、生自由回答。

(是的,大家都喜歡這個粉妝玉砌的世界,看孩子們的雪人堆上了,瞧,他們在雪地里玩得多歡啊!)

3、師:孩子們,是不是也期盼著快點下雪,好美美的露一手呢!今天老師就帶給大家一個發生在冰天雪地里發生的童話故事《雪姑娘》。(板書課題)

二、復習生字詞,回顧課文

教師出示生字詞,指名學生朗讀,並用自己最喜歡的詞語造句。

嘴唇 照耀 欣欣向榮 花冠 夜鶯 無影無蹤

憂郁 依然 歡歡喜喜 榕樹 似乎 繁華似錦

(首先,老師要考考大家對生字的掌握情況。請大聲的讀出你認識的詞語吧!誰能選一個你最喜歡的詞語說一句話呢?)

三、回顧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1、瀏覽課文。回答大屏幕上的問題。

你覺得雪姑娘漂亮嗎?為什麼?課文中是怎樣描寫雪姑娘的。

2、指名學生回答。

(請你讀一讀,讀出你對白雪姑娘的喜愛之情。)

3、指名學生讀描寫白雪姑娘外貌的句子,注意讀出白雪姑娘的美麗。(賽讀) (你對他的朗讀滿意嗎,有沒有想挑戰他的?)

(甜蜜的笑意 可以看出白雪姑娘肯定是個開朗大方的孩子。)

4、品讀伊萬夫婦和孩子們喜愛白雪姑娘的句子。

(同學們,不僅你們喜歡白雪姑娘,伊萬夫婦和孩子們也很喜歡她,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來呢?默讀課文2----4自然段,劃出伊萬夫婦和孩子們喜愛白雪姑娘的句子。)

四、精讀課文 品味文意

(白雪姑娘要是能一直和大家在一起該多好啊!可是隨著日子越來越暖和,白雪姑娘的心情卻越來越差,為什麼呢?)

品讀白雪姑娘離去時痛苦的句子。

1、指名學生讀5----9自然段,劃出描寫雪姑娘的句子。

白雪姑娘卻倚坐在窗邊,神情越來越憂慮。

(雪姑娘神情憂郁,她在想什麼呢?)

(指導朗讀,將雪姑娘心事重重的感覺讀出來。)

白雪姑娘卻更加悲傷了。她總是離開小夥伴們,躲在不見陽光的陰冷角落裡,像大榕樹底下一朵膽怯的小花。

(冬去春來,冬天最後的一點殘雪也融化了。到處是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而白雪姑娘卻高興不起來,甚至躲起來了!可見,她的情況越來越嚴重了。)

白雪姑娘不情願地去了。 忽然,背後傳來了一聲嘆息。

(雪姑娘為什麼不情願和小夥伴出去玩呢?既然不情願去,為什麼最後還是去了呢?從這里可以看出雪姑娘的什麼樣的矛盾心理?)

2、范讀,分小組朗讀。(讀出白雪姑娘對我們的留戀和離開時的痛苦)

3、品讀大家愛雪姑娘、關心雪姑娘的句子。

(可是,大家非常愛她,關心她。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

「你這是怎麼啦,親愛的孩子?」瑪露莎愛撫地把白雪姑娘抱了起來,「你不舒服嗎?為什麼不高興?」

(模仿關心你的人,讀一讀這一句。)

(白雪姑娘的話雖然很簡單,但卻隱藏了很多很多的感情,想一想:雪姑娘為什麼不把這個秘密告訴媽媽呢?)

(多麼純真善良的姑娘啊,又想讓別人不擔心,內心又很痛苦,只能努力裝著平淡的語氣。)

小夥伴們邀請白雪姑娘一起去采草莓和鮮花。

(大家越是這樣對待白雪姑娘,白雪姑娘就越痛苦。最後白雪姑娘融化了。大家的心情怎樣呢?)

4、體會大家失去白雪姑娘的心情。

(齊讀,指名讀。模仿爸爸媽媽的口吻,體會瑪露莎痛苦的心情。)

五、課文賞析 感情升華

活動:爸爸媽媽,我想對你說……。

(讀課文最後一自然段。孩子們,如果白雪姑娘知道了大家都在找她,她會怎樣呢?假設你是白雪姑娘,你想對爸爸媽媽和孩子們說什麼呢?)

六、課堂小結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體會到了伊萬夫婦和孩子們對白雪姑娘的喜愛和白雪姑娘對人世間的依戀之情,這些都是金錢都買不到的人間真情。

七、快樂作業 鞏固知識

展開想像,續寫故事。

1、冬天到了,雪姑娘又回來了。……

2、大家呼喊著:「雪姑娘,你在哪兒啊?」

6. 語文說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語文說課稿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說課稿 篇1

說教材:

《坐井觀天》這則寓言,通過生動有趣的對話,給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闡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這一寓意對於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因為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是片面的。

本課的學習目標是:

1、認識3個生字。會寫8個字。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3、發揮想像,初步理解寓意。

課文中的對話、感情朗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初步理解寓意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說教法、學法:

「讀中悟,悟中讀」是我突破重難點的基本方法。在課堂中採用簡筆畫、貼圖、做實驗、講故事、表演等多種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讀、想、說、做,調動各種感官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運用談話、質疑、想像、拓展等多種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說教學程序、思路

一、談閱讀、導新課:

1、讀過哪些寓言、成語故事?知道了什麼?

(從課外閱讀入手,讓學生談讀後感受,既激發鼓勵了學生課外閱讀,了解了學生學情,又為後面理解《坐井觀天》的寓意做好鋪墊!)

2、今天學習一個有趣的寓言成語故事,相信學完之後你們一定也會有所收獲!

(再次為突破難點作出提示,也給學生學習目標以引導。)

3、板書課題:坐井觀天、誰解釋一下課題?看了課題有什麼問題沒有?

(質疑課題,讓學生學會思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讀中悟,悟中讀:

1、一起聽聽這個有趣的故事吧!教師范讀全文

(多年的教學經驗讓我感受到對於小學生而言,教師的范讀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繪聲繪色的朗讀感染學生,從而更加激發學生的讀文學文的興趣。)

2、同桌讀,比比誰讀得正確、通順。

3、生字寶寶出來和讀書認真的同學交朋友。

點名讀生字「沿、際、信」

提示容易寫錯的「沿」的「 」,復習「際」的「 」的筆畫

4、讀了課文之後,有沒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讀後質疑,培養學生善於動腦,善於思考,敢於質疑問難的思維習慣。)

5、理解「井沿」

師畫簡筆畫(一口井),點名貼圖(青蛙和小鳥),他們該待在什麼地方?

6、再讀課文2—7自然段,思考:青蛙和小鳥說些什麼?

(這是一個很自然、開放、跨度很大的問題,也是一個能看出學生水平的問題。新課程標准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對於此問題,有的學生可能會照著書本念幾句青蛙和小鳥之間的對話,有的學生可能就能用一、兩句話概括青蛙和小鳥的對話內容。比如:「青蛙說天只有井口那麼大,小鳥卻說天大得很。」又或「青蛙和小鳥在爭論天有多大。」也就是說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答。此問題對於老師而言也是一個更高的挑戰。要抓住學生的回答點,引申以下教學。)

①從課文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天大?

理解「一百多里、無邊無際」

(結合生活實際、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小鳥都飛過了哪些地方?(培養學生想像能力)

還可以說( )無邊無際?

指導2—5自然段感情朗讀,讀出天的「大」

②為什麼青蛙和小鳥會有不一樣的看法?(做小實驗)

(溯源讓學生明白青蛙為什麼笑小鳥,小鳥為什麼笑青蛙?也為學生讀好6、7自然段做好鋪墊。)

指導6、7自然段感情朗讀

7、聽聽青蛙和小鳥的對話吧!

男女分角色朗讀對話

表演讀對話

三、明寓意、來拓展:

1、青蛙跳出井口會看到什麼,會說些什麼?

(想像思維、思維活度的訓練。)

2、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教師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適時點明:我們平時看問題、認識事物,要站得高,看得全面。給學生一個理性的高度。)

3、教師講述《夜郎自大》的故事。

(此舉不僅是拓展,也給學生一個講故事的示範。)

你也來講講課外讀過的寓言、成語故事吧!

(從課堂延伸到課外,激勵學生課外閱讀。)

板書: 12 坐井觀天

小鳥 天 無邊無際 見多識廣

青蛙 天 井口大 眼界狹小

說設計理念:

列寧說:「兒童的本性是愛聽童話的——如果你給兒童講童話時,其中的雞兒、貓兒不會說人話,那麼兒童便不會對它發生興趣。」《坐井觀天》是一個寓言故事,也是一個成語故事,在學生眼裡它可能更是一個有趣的童話。怎樣讓學生在興致盎然中有所發展呢?我力求老課文加入新理念。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應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在課堂中我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激勵課外閱讀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語感、加強積累;鼓勵學生質疑問難、發揮想像,激活訓練學生思維,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讓學生在有趣的童話故事裡飛翔,積淀厚實的語文素養,沉澱健全的人格與生命!

語文說課稿 篇2

各位評委: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篇目是《三峽》。我製作的《三峽》發表在《中國多媒體教學學報》20xx年第1期上,我執教的《三峽》榮獲市電教優質課一等獎。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三峽》是《新課程標准》推薦的古詩文背誦篇目,也是初中階段的一個重點文言篇目。三峽是萬里長江上最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畫廊。三峽以其壯麗的風光激發了眾多文人的靈感,留下了許多千古流傳的詩篇。《三峽》是我國南北朝時期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所作的一篇寫景散文,它以簡潔凝練、富有概括力的語言描繪了長江三峽四季風光之美,歌頌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抒發了對祖國山河的摯愛之情。當代文壇巨匠余秋雨曾對《三峽》作過高度評價:「此文用了最儉省的文字,描述了三峽春冬之時的『清榮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澗肅』,使後人再難調動描繪的詞章」。

2、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積累文言詞語;整體感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課堂上指導學生聽讀、試讀、齊讀、自由讀、評讀、品讀,通過朗誦來感悟的內容,做到理解成誦,營造寬松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點撥的過程中,鼓勵他們藉助,在交流、啟發、爭議、展示自我中主動獲取知識,培養良好的語文素養。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三峽雄奇險峻、清幽秀麗的景色,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壯美山河的感情。

二、教學過程

1、導入課文,激發興趣。

一個外國朋友曾經問過余秋雨說:「中國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訴我最值得去的一個地方嗎?請只說一個。」余秋雨先生回答說:「三峽」。那麼,三峽何以有那麼大的魅力呢?這節課就讓我們追隨著酈道元,一起走進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峽,去領略三峽的無限風光吧。

首先,我讓學生在「長江之歌」的音樂中去欣賞「三峽風光」。同時,在首頁的下方有長江三峽的簡單介紹。

對作家作品的了解,學生可以點擊「作家作品」頁面自己去學習。

2、配樂朗誦,整體感知作品內容。

打開「《三峽》」的頁面,伴隨著「高山流水」的音樂,我首先給學生范讀,讓學生初步感受的美;提出閱讀要求,讓學生結合本頁下方的「朗讀時注意句間停頓」和「生字注音」頁面進行自讀,讀准字音,讀通節奏,讀順文意;然後指名朗讀,教師指導。

3、質疑問難,研讀課文。

全體學生積極參與,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

第一步 自主學習,疏通文意;細讀課文,積累詞彙。

讓學生打開「詞語釋義」頁面,用滑鼠點擊加點的字,查看字意。然後,小組合作翻譯句子。

第二步 精讀課文,合作交流;質疑問難,理解內容。

首先,理清思路,劃分層次

其次,分析景物特點,討論:

①文中描寫的三峽兩岸的山勢有哪些特點?

②夏天三峽江水有什麼特點?文中是怎樣描寫的?

③寫了春冬之時三峽哪些景物?分別有什麼特徵?

④是如何描寫秋景的?

然後,通過「實踐探究」討論:

(1)主要描寫三峽中的哪一個峽。課文寫四時風光,為什麼從「山」寫起?

(2)寫四時風光的順序是什麼。為什麼不按春夏秋冬的順序來寫?

第三步 品讀課文,體會意境;初步鑒賞,熟讀成誦。

結合「影視資料」,體會「兩岸、重岩疊嶂」、「清榮峻茂」、「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通過對課文的品讀和鑒賞,體味字里行間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景物描寫的特點。

第四步 課文小結,情感熏陶。

本文一共只有155個字,卻概括千餘里,包容四季景色,羅列山水草木,清猿怪相,有動有靜,可見,我們祖國的大好河山確實美不勝收。同學們一定能感受到作者熱愛我們祖國河山的情感,並由此激發我們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感情。

第五步 拓展知識,布置作業。

1、歷代文人對三峽有過很多贊美,讓學生結合「相關詩詞」,去再一次領略三峽的美。

2、「三峽」是美麗的,我們山亭也有很多美麗的風景,比如抱犢崮、熊耳山、蓮青山等。讓我們學習酈道元寫景的手法,來描繪我們美麗的山亭吧!

語文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擬行路難》選自《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一單元。《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高二語文選修教材,這本書著重從文學鑒賞的角度引導學生閱讀古代詩歌散文,進一步夯實高中生古代詩文的積累,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文言文閱讀能力以及文藝審美能力。

第一單元為古代詩歌鑒賞,按照不同的教學要求本單元又可分為賞析指導、賞析示例、自主賞析、推薦作品四部分。

賞析指導部分明確提出本單元教學目標是「以意逆志,知人論世」。所謂「以意逆志」就是指我們在鑒賞詩歌的時候,一方面要在正確理解詞義、字義的基礎上,從作品的整體出發,由表及裡地理解詩歌的主旨,另一方面要結合自己的人生閱歷和情感體驗去推測作者的寫作本意,去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所謂「知人論世」就是指在分析詩歌時要結合作家的人生經歷、思想傾向、審美情趣和他所處的特殊時代背景來理解作品,深入挖掘作品的深刻含義。二者之間是相互交融的,密不可分的。

在賞析示例部分,安排的詩歌是《長恨歌》,由於篇幅較長,難度較大,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自主賞析部分的《擬行路難》可以說是本選修教材的第一篇課文,科學地引導學生從「以意逆志」「知人論世」角度來解讀詩歌既可以為本單元的推薦作品部分的學習打下基礎,也可為本教材剩下的兩單元詩歌的學習起一個示範作用。因此,本課的學習意義重大。

二、教學目標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根據《全日制普通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全日制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版)》《20xx年湖北省高考語文大綱》對詩歌鑒賞的要求以及14班學生的`語文學習實際情況而制定。

(一) 《全日制高中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啟迪。

(二) 《語文課程標准》(實驗)要求:

1、培養和激發學生閱讀古代詩文的興趣,培養學生誦讀的習慣,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

2、藉助工具書和有關資料,讀懂不太艱深的古代詩文,了解相關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

3、學習鑒賞古代詩歌、散文的基本方法,提倡個性化體驗,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三) 《20xx年湖北省高考語文大綱》要求:①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②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三者可歸納為十個字:學生 語言 形象 技巧 情感 。簡單地說,就是要以學生為主體,從品味詩歌語言,分析人物形象,賞析表現技巧,感悟詩人情感這些角度來鑒賞詩歌。

(四) 高二(14)班學情分析:

1、在必修二必修四的閱讀鑒賞板塊的古代詩歌學習的基礎上,(14)班學生已有一定的詩歌積累,具備一定的詩歌鑒賞方法;

2、(14)班學生基礎差,積累實詞少,完整地理解詩歌大意尚存在問題,對文本的分析能力還需加強;

3、(14)班是理科班,邏輯能力很強,形象能力稍差,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字書寫的文采性需要加強;

基於以上教學要求和14班的學情分析,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1、知識與能力:

(1) 了解鮑照的生平及作品;

(2) 理解詩歌大意,背誦全詩;

(3) 分析詩句中「愁」的動作表現和社會根源;

(4) 賞析比興手法的運用;

(5) 分析詩人形象。

2、過程與方法:

(1) 從「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角度展開師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 從「以意逆志」角度分析詩人內心的愁悶通過外在的動作表現出來;

(3) 從「知人論世」角度分析詩人悲憤苦悶的根源。

3、情感、態度與價值:

(1) 把握詩歌情感,體會詩人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

(2) 激發學生對詩人懷才不遇的同情和對其才華橫溢的敬仰。

其中,教學重點為:

(1)把握詩歌主旨,掌握詩歌朗讀技巧,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分析「愁」的動作表現和社會根源;

(3)詩人形象分析。

教學難點為:

(1)學習「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詩歌鑒賞方法;

(2)比興手法的理解。

三、 教法學法

為了給學生創造動口、動腦、動手的機會,讓他們更多地參與教學,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課文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徵,我採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

1、誦讀法。誦讀是古代詩歌教學中關鍵環節,聲情並茂的吟誦,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幫助學生把握詩歌的情感,加深學生對詩歌的理解,為詩歌鑒賞打下良好的基礎。

2、問題法。問題的科學設計不僅能突出教師的引導性作用,還能激發學生思考的樂趣和好奇,培養學生的邏輯思辨能力。

3、自主、合作、探究法。新課程標准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理念,它既強調教師給予足夠的課堂空間給學生,又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合作性,它既是一種教法,又是一種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我在課前安排學生預習詩歌,弄清詩歌大意,突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在詩歌朗誦過程中,先由學生代表嘗試讀,再由學生點評朗讀效果,教師引導點評角度,最後由教師總結閱讀技巧,整個過程強調生生合作,師生合作。在探究詩人「愁」的根源時,我注意引導學生結合社會背景和詩人生平深入探討詩人「懷才不遇」的具體性和社會根源。

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倡導學生與學生的合作,教師與學生的合作,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教師成為課堂的引路人,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引導性。

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以杜甫和李白對鮑照的贊美導入,從感性上給學生樹立鮑照的高大形象,讓學生敬仰、欽佩詩人,為後面分析詩人的不幸遭遇作鋪墊,前後形成鮮明對比,加深學生對詩人內心愁悶的理解和對其懷才不遇的深切同情。

(二)詩題解讀與預習答疑:樂府詩。「行嘆復坐愁」互文;「歌」,歌詠,吟詠。

(三)誦讀詩歌(重點)

學生集體自由讀mdash;教師提要求:情感,語速,語調。

學生代表嘗試讀mdash;學生點評,教師引導,生生合作,師生合作,完成情感、語速、語調的教學目標。

教師配樂示範讀mdash;教師示範,帶領學生逐句模仿讀。

學生代表示範讀mdash;檢查模仿效果,學生示範。

學生集體齊讀mdash;進步把握情感,揣摩語速語調。

(四)分析情感:

1、承接朗讀的情感,提問學生:詩歌中那個詞直接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悲憤苦悶?從而引出詩眼「愁」?

2、接著提問:詩人是怎樣表現這種愁的呢?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柳永的「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辛棄疾的「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歸納出通過外部的動作行為來表現內心的愁悶的寫法,引導學生找出《擬行路難》表現詩人內心的動詞。

3、學生分四個小組用四字短語概括這些動詞所在的詩句,師生合作,通過比較辨別,得出最好的概括。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出詩人「愁」的層次感。

以上問題,既培養學生通過朗讀詩歌把握詩歌的情感的能力,又注意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詩歌語言的能力,強調師生的合作學習,注意從「以意逆志」角度鑒賞詩歌。

4、提問:詩人「愁」的原因是什麼? 引出從「知人論世」角度鑒賞詩歌。

5、提問:詩人對造成自己不幸人生的根源有沒有清醒的認識?有。

6、從哪裡可以看出來呢?學生容易答出「命」,很難答到第一二句。教師引導:「命」是直接道出,第一二句直接道出。先分析一二句,再分析「命」。

7、提問:第一二句明明是寫的水呀?怎麼會是愁的根源呢?該怎樣理解?教師引導:此處用的是一種表現手法。學生容易答出「比喻」,教師補充「起興」,綜合起來即「比興」。

8、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詩人對「命」的態度:知命認命 抗命 認命

這個問題的設計,注重文本分析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挖掘出文本的深度。

9、教師小結:全詩圍繞一個「愁」字展開,「瀉水興愁」含蓄地道出了「愁」的根源,「行坐嘆愁」「酌酒消愁」「悲歌斷愁」,形象地寫出了詩人的愁緒在不斷流動,不斷加深,當詩人情不能自已時,他發出了生命中的最強有力的吶喊:「心非木石豈無感?」可最終,也只能吞聲躑躅,不敢言愁。在「愁」的背後是詩人對不公平的命運的抗爭,對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學完詩歌,我想,在每位同學都有自己心目中的鮑照。

10、詩人形象分析:讓大家在紙上寫,教師引導學生從外部形象和內部形象來展開。教師朗讀習作,然後點評。本環節調動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完成了分析詩人形象的教學目標。

11、背誦詩歌:個人背mdash;分組背mdash;集體背

12、作業:搜集「愁」的詩句。

七、教學板書

板書分為正板和副板。正板的設計圍繞兩個字:「愁」「命」。「愁」分為:瀉水興愁 行嘆坐愁 酌酒消愁 悲歌斷愁 吞聲咽愁。「命」分為:知命 認命 抗命 認命。

7. 語文說課稿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語文說課稿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復習導入

那麼在你印象中,調達是個怎樣的人?

二、學習第三部分

1、那事實是這樣的嗎?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的第三部分。想一想,是什麼原因使他見利忘義、背信棄義、恩將仇報的?

2、這時候,課文中出現了一個關鍵人物——國王。他是一開始就像傷害九色鹿嗎?

3、對呀!國王沒有辦法,為了自己心愛的王妃,只能張貼皇榜。皇榜的內容是什麼,你們知道嗎?

4、見利忘義的調達是怎樣「恩將仇報」的?請同學們齊讀第七自然段。(生齊讀)

5、而這時國王是怎麼做的呢?理解「浩浩盪盪」。

聯繫上下文來解釋詞語的意思也是一種學習方法。

6、這時候的山林,春光明媚。九色鹿在開滿鮮花的草地上睡得正香,可是死神也已經一步步向它靠近,讓我們和烏鴉一起喊醒九色鹿。

7、在這危急時刻,如果你是九色鹿,你心裡會怎麼想?

指導朗讀

8、這一番話真是讀得鏗鏘有力,國王聽了也被感動了,他知道真相後——(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9、國王明白了真相後,做了哪三件事?

10、現在給你至高無上的權利,你就是威風八面的國王了,你會怎樣處置調達這個小人呢?

11、假如現在你是調達,國王要對你處以重刑,你還有什麼話說?

12、生命對於每個人都只有一次,得饒人處且饒人,不要讓調達想改過自新也沒有機會啊!各位國王,你現在會怎樣處理調達呀?

13、讓我們再來讀一讀課文的第6-9自然段,把對九色鹿的喜歡的對調達的譴責讀出來。

14、小結。

三、拓展,民間故事推薦

《九色鹿》評課記錄

《九色鹿》是一則民間故事,故事情節生動,內容簡單,語言淺顯,學生很樂意讀,而且一讀便懂,所以這是一篇被許多人公認的「淺文」。但就是這樣的一篇「淺文」,其中卻蘊含著深刻的做人的道理:做人應當要遵守諾言、知恩圖報,而不應當見利忘義。

黃老師執教的《九色鹿》給我留下這些印象:

1.開放意識。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課堂是個開放的大課堂,學生的視野更開闊了,思維更活躍了,嘴巴也更會講了。但是,語文課還是姓「語」,課堂教學還是應該立足於語文學科的根本:學語文,用語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了讓學生多次想像練說的環節:想像調達當時的鄭重起誓;想像九色鹿控訴時的內心憤恨;通過角色的置換、想像,試圖讓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

2.結構意識。

黃老師引導學生品讀體悟九色鹿的品質後,歸納了學習方法:讀課文,找關鍵詞句,談感受,用這樣的方法同桌合作學習調達是個怎樣的人,這就是新基礎的「教結構用結構」。

語文說課稿 篇2

楊玉環老師執教的《觸摸春天》我聽了兩次,由於她對教案做了反復修改,因此兩次給人帶來的感受不同,但都可以讓人從中學到很多。《觸摸春天》是《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散文。這是一篇反映對生命的思考,抒發對人生的感悟的美文。

文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文質兼美、語言典範,既能使學生學習語言,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啟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本課內涵深沉,四年級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但楊老師的教學重點抓得很准:利用品詞析句讓學生感悟。每一個教學環節都非常清晰:以生為本、以疑為線:安靜是怎麼觸摸春天的?哪裡可以體現她神奇的靈性?整堂課只有這兩個大問題。圍繞重點學生找詞語分析,讀句子感悟,後面引出的「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在理解上就顯得水到渠成,不生硬。

另外楊老師也很注重情感體驗,培養朗讀能力,教給學生閱讀方法。教是為了不教,受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語感,呂叔湘先生說:「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各方面語感能力。」朱作仁先生也指出:「抓住語感的培養,語文課的特點才能充分體現出來。」葉聖陶先生認為,語感是人們對語言文字元號刺激所發出的一種直覺。既然如此,教師培養學生的語感就應該從語言文字元號的刺激入手,而朗讀就是最積極最有效的「刺激。」楊老師在讀中採用范讀、自由讀、個別讀、集體讀、選擇讀、想像讀、探究品讀等形式加以點撥指導、讀懂文本內涵,效果還是不錯的。例如在讀「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竟然攏住了那隻蝴蝶,真是一個奇跡!」時,學生開始讀時聲音響亮,但不整齊。這時老師發現學生連「悄然」都不懂,就馬上點出「悄然」的意思是「沒有聲音或聲音很低」。學生知道要讀輕聲些,這時楊老師又提醒大家注意後面的「!」,那麼後面聲音又要上揚一些。一句話,它的輕重緩急都要有區別。再讀後,學生讀得有感情了。可見,教師的引領是多麼重要。

此堂課我認為不足之處在於學生在課程與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真正的確認和尊重,沒有體現「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例如「找出文中的詞句」練習,只有第一次是學生自己提出,後面由老師直接給出,詞語更是早早就用特別的顏色標明。這些教學環節,應讓學生去自讀自悟,想說哪句,想感悟哪句,交由學生自己做主,教師只是隨機點撥引導,這樣的課堂才能以「生成」新知而精彩,以學定教。可惜由於時間關系楊老師沒有注意到這一點。

語文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凡卡》是小學語文人教版教材第12冊中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通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映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命運,揭露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本文表達上的特點有兩個方面,一是由「作者的敘述」、「凡卡寫的信的'內容」和「凡卡的的回憶」三部分內容穿插起來,互相輝映;一是採用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設為: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凡卡悲慘的生活遭遇,體會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2、初步領悟文章所採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本文內容很豐富,其中反映文章主旨的核心內容是凡卡寫的信,而信中最能集中地反映凡卡生活悲慘和內心痛苦的是第八、十、十五自然段,因此,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通過第八、十、十五自然段的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慘和內心的痛苦。

本文的教學難點確定為:初步領悟文章所採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說教法學法

教法:問題情景教學法,直奔重點,,引導感悟。

學法:質疑、探究、感悟、朗讀四結合學習法。

說教學程序

(一)談話導入,初設疑問

由「聖誕節」這一西方節日談起,此節日相當於我們的春節那樣隆重。當我們沉浸在新年的快樂之中時,在19世紀的俄國有一個九歲的小男孩凡卡,在最快樂的聖誕節夜裡,孤零零的正邊哭邊給他爺爺寫信,大家想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1、快速讀文,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由於課始有了目標,學習就有了方向,讀書就有了熱情)

2、了解課文內容,分清作者敘述的內容、信的內容、回憶的內容。

(二)重點段落,精心研讀

由於課文篇幅較長,內容和形式比較復雜,必須突出重點段落,才能觸類旁通。信的內容中,重點感悟是「凡卡學徒生活苦」(第8自然段)。回憶的內容中,精讀「凡卡與爺爺砍聖誕樹」(第13自然段),深入理解文章最後一段(第21自然段)。

1、指導感悟第八自然段,採取自讀和交流討論的方式。指導過程如下:

師:凡卡在信中向爺爺訴說學徒生活的事中,哪件事留給你的印象最深刻?

師:那好,大家再認真閱讀這些內容,看看通過哪些詞句讓你感受最深?(學生自讀本段)

生:我對凡卡挨打這件事情感受最深。通過「揪」、「拖」、「揍」這些詞,我彷彿看見了凡卡挨打時滿地翻滾的樣子。

生:我對老闆娘拿魚嘴「戳臉」,伙計們「捉弄」他,老闆隨手「撈起」個傢伙就打這些詞語可以看出他們拿凡卡不當人,我們彷彿能聽見凡卡挨打時痛苦絕望的慘叫聲。

師:說得好,體會得很深。還有想說的嗎?

生:我對凡卡挨餓這件事情感受很深。從「一點麵包、稀粥」等詞我能體會到凡卡幾乎天天挨餓,我彷彿能看見他瘦得皮包骨的樣子。

生:我對凡卡挨凍、睡不好這些內容同樣感受很深。「他們叫我睡在過道里,他們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別想睡覺,只好搖那個搖籃」。還有一處「我原想跑回我們村子去,可是我沒有鞋,又怕冷」。從這些內容中,我彷彿能看見凡卡縮在牆角里瑟瑟發抖的樣子。

師:大家體會得多深啊!從凡卡受到的這些苦中,我們進一步感受到什麼?

生:他的命運很悲慘!

接著讓學生以同樣的方法學習第10、第15自然段,鼓勵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大膽提問,通過討論探究解決問題,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凡卡的不幸。最後,讓學生把信的全部內容有感情地讀一讀,進一步體會了凡卡的悲慘生活。

凡卡回憶的「快樂」生活,是和爺爺去砍聖誕樹的情景。這一段放手學生去讀,讀出凡卡的快樂和爺爺的有趣。讀後教師質疑:課文寫了凡卡學徒生活苦,為什麼又回憶凡卡鄉下生活的「快樂」,這是不是矛盾?引導學生討論,領悟作者這樣寫更反襯出凡卡學徒生活的「悲慘」。

(三)拓展想像,深化主題

課文最後寫了凡卡寄信和做夢,暗示凡卡希望回到爺爺身邊只能是一個甜蜜的夢而已。《凡卡》的末尾段寫道:「過了一個鍾頭,他懷著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夢里看見一鋪暖炕,炕上坐著他的爺爺,搭拉著兩條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鰍在炕邊走來走去,搖著尾巴……」本片段以省略號結尾,作者沒有告訴讀者小主任命運的最終結局,對此,我為學生創設一個拓展想像的空間進行創新思維訓練,去共同完成這個懸念,同時也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師:小凡卡滿懷著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的美好願望能實現嗎?請同學們動腦筋思考後,跟自己的學習夥伴交流或討論一下。

語文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文通過回憶小時候父親教「我」猜謎語、編謎語的事情,表達了父親對孩子深沉的愛。文章角度新穎,巧妙地把父愛濃縮在那深邃、神秘的眼神中,並借一則描寫眼睛的謎語,讓人真切地體會到父親對孩子的關愛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永遠帶給孩子光明與快樂。

故事雖然簡短,但要學生能從作者與父親的猜謎過程中,體會到深沉的父愛無所不在,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識字量,具備了一定的識字能力,不能一味像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一樣,以「教」為主,要發揮學生自主識字的優勢,但對有一定難度的詞句,還需教師適時指導點撥,省時高效地完成識字任務;學生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但在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大部分學生還存在著一定的困難,還需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復述能力,如:按提供的詞語、提綱、寫作線索等方面進行詳細復述。但如何面對學生的差異,面對全體學生,讓他們能做到簡潔明了清楚的復述課文,這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做精心的設計,以達到最好的效果。

三、關於教學目標的制定

目標一:能獨立認識生字,在語言環境中理解「深邃」、「苦思冥想」、「飽經憂患」等詞語。

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識字能力,課文中的生字基本能在預習中自己掌握,但在教學中教師對某些較難的詞,還要進行點撥。如「深邃」一詞,除了指導書寫「邃」,另外學生在理解這詞上也有一定的困難。老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文本,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真正理解它的含義。對「苦思冥想」、「飽經憂患」的教學教師也採用了不同的理解方法,讓學生得到扎實的訓練,並在理解的過程中感受詞語在文中所含的情味。

目標二:讀懂描寫父親眼睛句子的含義,有感情的朗讀,感悟父親對孩子深沉的愛.

通過閱讀,從父親的謎語中、眼睛中,感悟父親對孩子深沉的愛,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文章巧妙地把父愛濃縮在那深邃神秘的眼神中,如何讓學生更好的體會感悟。在學生找到句子後,不要急於朗讀,應結合課文,通過教師引讀、學生角色體驗、展開合理想像等方法讓學生通過感觀上的刺激深入感悟文本,浸入文本,再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感受那濃濃的父愛。

目標三:初步了解簡要復述的方法,並對課文的關鍵內容進行簡要復述。

語文說課稿 篇5

一、 學習內容及重點、難點

《月亮上的足跡》這篇課文選自人教版初中語文第二冊第三單元。作者以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字里行間透露出作者對登月成功所表現出的喜悅之情以及對人類聰明才智的贊嘆。這篇記敘文將記敘的要素交代得清清楚楚。訓練學生速讀能力,准確地概括課文內容的要點是本文的學習重點。同時要通過對本文的教學,培養學生對太空探索的興趣和想像能力,這是本文的教學目的。

二、 學習對象分析

我們的學生雖然不具備豐富的相關學科知識,但是他們思維活躍,可塑性強,有較強的求知慾望,愛動手、動腦,缺點是思考不夠深入。同時,通過信息技術教育,初一學生已初步掌握了上網的操作方法。針對學生的這些特點,讓學生通過網路尋找學習夥伴,分組學習,通過課堂討論達到知識互補,形成知識的意義建構。

三、學習媒體設計

考慮互聯網知識良莠不齊,學生上網自控能力較差,因此,本課採用多媒體計算機網路教室和Internet有機結合的學習環境,學生通過瀏覽區域網了解信息,利用超級鏈接登陸教師申請的BBS站點上交流思想。課前,利用Flash製作網站《月亮上的足跡》,將教學中要利用的網上信息和相關的網站在我的個人網站上鏈接好,以豐富的學習資源,拓展學生的眼界。教師組織學生展示學習所得,並通過BBS發表自己的想法。在課堂教學中,網路只是學生學習的工具或媒體,學生通過網路瀏覽信息,進行交流,不斷融入自己的思想觀念,分析問題,探究解決問題。

四、 學習過程設計(設計思想及網路環境運用分析)

(一)新課導入,資源共享,成果展示

(成果匯報)展示學生網上搜集的關於月亮的文化知識,引入月亮的世界。讓學生感受到,月亮的傳說、月亮的神秘是人類的嚮往。

把學生引入學習主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

(二)速讀課文,感悟文章大意

1、(自主學習)要求學生速讀課文,把握文章大意。

學生可將自學成果發表在BBS論壇中,教師及時點評總結。將傳統的師生之間單向交流或雙向交流改變為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場所。

學生可以提出疑問,教師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途徑。學生可以到網上查詢相關的內容,然後進行交流,互通有無,增長見識,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2、(你說我說大家說)展示學生作品,培養動手能力和說話能力。

(1) 試將登月全過程畫一張示意圖,並作簡要說明。

(2)四人小組比一比,看誰畫的最好,介紹得最准確,推薦一位同學展示、介紹。

(學生畫的登月圖可用實物投影儀顯示,讓學生自行講解,鍛煉學生的聯想及表達能力,也是對課文的整體感知。)

(三)研讀賞析,激發興趣。

(1) 看登月的實況錄像。

(2) 說說看到這一場景的感受。

(以直觀的方式進一步感知人類登月的過程,激起學生學習興趣。通過談感受,學生的思想感情受到陶冶。)

(四)拓展延伸

一位作家曾說「一個會回憶,會聯想,會想像的人,才是會構思創作的人。」下面就張開你們想像的翅膀,來完成想像作文。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想像力對學生智力的開發,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學習中認識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快樂,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五)總結

人類第一次成功地探訪月球轉眼間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時光飛逝,時至今日,人類向宇宙邁進的步伐從沒停止過,我相信同學們的夢想有朝一日定會實現。讓我們共同祈祝人類的未來更加美好!

(六)作業

月亮照著你,月亮照著我(第一項必做,二、三項任選其一)

1. 以「我在月球上的一天」為題,全班同學每人輪流寫一段話,發表在論壇上,進行故事接龍。

2. 圍繞「月球」這一話題,展開想像,寫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發表在論壇上。

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哀江南》是高中語文第四冊第五單元古戲曲單元的自讀課文,安排兩課時。

本文是著名的傳奇劇作《桃花扇》結尾的一套北曲。這套曲子,通過教曲師傅蘇昆生在南明滅亡後重遊南京所見的凄涼景象,話興亡之感,抒亡國之痛,表達了強烈的故國哀思。

它由七支曲子組成,前六曲鋪寫景物,寓情於景;最後一曲直抒胸臆,慷慨悲歌。自開篇頭兩句以後,前六支曲子以教曲師傅蘇昆生游南京的蹤跡為線索,由遠而近,從城郊寫到孝陵,從故宮寫到秦淮,從板橋寫到舊院,描寫南明滅亡後南京各處的凄涼景象,展現了南京面目全非的變化。在景物描寫中蘊含了懷念故國的無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這六支曲子集中筆墨寫景,一氣貫穿,層層蓄勢,使第七支曲子的抒情水到渠成,猛然爆發,動人心魄。

整套曲子,語言准確、生動、形象。例如,舞丹墀燕雀常朝,一個舞字,寫出燕雀在丹墀上跳來跳去、自由自在的情形,一個朝字,又把這種情形與臣子拜見天子的庄嚴禮儀聯系起來,給人以今昔對比的聯想,表現了昔日神聖宮廷的今日極端衰敗景象;剩一樹柳彎腰的剩字,意味深長,表明柳樹不僅只有一株,是孤獨之柳,而且是昔日眾多柳樹中的殘存之柳、僅存之柳,使人想見當年絲絲綠柳夾岸垂翠的美景,飽含今非昔比、感時傷懷的無限凄涼。

尾聲一曲,多用對偶、排比,兼用三個散句,既句式整齊又駢散結合,錯落有致,讀起來一氣貫通,急促有力,令人慷慨擊節。

二、教學目的與重難點

1、通過誦讀品味曲詞准確、生動、形象的語言

2、學習借景抒情的藝術表現手法

3、體會作品表現的興亡之感

品味語言和學習借景抒情的藝術表現手法是教學的重難點。

三、教學方法

1、引導學生朗讀曲詞,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品味語言。

2、選取重點曲子作深入分析,並以此作為示範,引導學生自行完成其他曲子的欣賞。

3、通過與詩歌進行比較閱讀,了解借景抒情的藝術表現手法在戲曲和詩歌中的不同特點

四、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二、介紹作者、劇情。

三、介紹傳奇與雜劇的區別。

四、整體感知。

1、字詞正音。

2、指導學生集體朗讀和自由誦讀。

3、在熟讀全文的基礎上進一步把握主體內容。

(1)七支曲子可分幾部分,各寫什麼內容?

明確:三部分。第一支曲子是引子,寫蘇昆生重到南京所見的戰後郊外的凄涼景象。為全文定下濃郁、悲愴的基調。第二支曲子至第六支曲子,寫蘇昆生憑吊昔日國都的各處地方,抒發亡國之痛。第七支曲子是尾聲,為寫蘇昆生總吊南京,慨嘆南京今昔景象的變化,痛悼南明的滅亡,唱出強烈的亡國之痛。

(2)蘇昆生憑吊了哪些地方?是按什麼順序進行的?

明確:重點突出了明孝陵、明故宮、秦淮河畔、長板橋和舊院。蘇昆生是按自己覽游南京的蹤跡為線索,由遠而近,描寫了南明滅亡後南京各處的凄涼景象,展現了南京面目全非的變化。

(3)課文中哪些語句能點明全篇的主旨?

明確: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掉。不信這輿圖換稿。

閱讀全文

與語文怎麼說課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