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中語文教學如何落實立德樹人
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落實立德樹人,其實我覺得這個方面一定。將自己的教學與做人結合起來,我覺得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應該教會做人的道理,我覺得通過耳濡目染言傳身教這樣讓學生懂得。做人的重要性,所以在任何時候都可以逐漸的一種滲透。嗯
㈡ 張長忠: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進行立德樹人教育
義務教育階段小學是學生開始接受教育的階段,教育質量對學生身心發展具有重要影響。而語文教學具有人文性,對學生的人生觀、道德觀具有引導作用。所以在平常的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對課本知識進行教授,而且還需要立德樹人,端正學生的品行,將其培養成對社會有用的人。
㈢ 初中散文教學中如何落實立德樹人
在閱讀課上立德樹人
翻開語文書,呈現在人們眼前的是古文今韻,有文言、有詩歌、有小說、有散文……一篇篇佳作之所以流傳至今,進入課本,就是因為它們是作家語言精華的匯集,智慧結晶的凝聚,而其中盛開的思想花朵,給讀者展現出人性之美的靈光,讓我們身處最純粹的精神家園。而這精神家園,正是「立德樹人」的良好素材。因此我在語文教學中,精心備課,深入理解每篇課文所傳達的精神。根據作品中的內在含義,真正把作者寄寓的情思,化為自己的真實情感,再指導學生去理解、去學習。
在作文課上,立德樹人
高考中出現了一類新的作文形式,我們稱之為「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此類作文立意方向應堅持「一點四面」,「一點四面」即以立德樹人為重點,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依法治國、中國出色傳統文化和創新能力等四個方面的關注,通過形成「一點四面」實現高考語文的育人方向。
其中就提到了「立德樹人」,可見我們的高考作文日益趨於人性化、社會化,實用性增強。因為是新題型,有部分同學感覺無從下手,這就需要學生平時多積累關於「四面」的理論知識和素材,還有在此過程中我還注意讓學生積累素材的同時也要從中汲取對自己道德提高的養分,提高作文水平的同時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㈣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體現立德樹人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立德樹人
小學生正處在人生的起點,作為語文老師對他們道德的養成有責無旁代的責任。那麼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立德樹人呢?一起來了解下吧: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立德樹人
1、挖掘教材資源,有效滲透立德樹人教育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選取了大量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有塑造人物豁達開朗、大愛無疆,心靈崇高的;有描寫祖國大好河山,表現自然美的;有展示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有表現語言音樂美,文字建築美,詩句音律美的古今詩詞等。這些課文都以不同的方式體現了作品的內在美,富有質朴美感。教材中所體現的濃濃人文氣息,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使他們在接受知識的同時,也接受真善美的思想。
因此,作為語文老師就應該充分利用好語文學科的德育優勢,悄無聲息的進行德育滲透,立德樹人教育。我們要深入鑽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愛國主義素材,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在教學實踐中,既要講授語文知識,也要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在教學中做到寓教於情,寓教於理,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效果。
如《桂林山水》這篇課文,讓學生體會桂林山水的色彩美、形態美、意境美,激發他們熱愛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草地夜行》,讓學生體會到紅軍戰士頑強的革命意志和戰勝困難的決心,團結互助的精神;《詹天佑》,讓學生體會到國家和民族的重要性,體會到自信心的重要作用,感受到為國爭光的重要意義,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戰勝困難的決心,激勵學生將來建設祖國,奮發有為,爭做大國工匠。
2、加強朗讀指導,有效滲透立德樹人教育
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朗誦聲情並茂、文質兼美的文章和韻律優美的詩歌,有利於他們體驗祖國文學的音韻美,加深對課文內容、思想感情的品味,並培養美好的心靈和高尚的情操。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指導學生朗讀重點句、重點段,從多次反復的朗讀中,激發他們的感情,使他們產生共鳴,從而體會到課文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語文教學與德育滲透、立德樹人教育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入手,在理解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有所感悟,感情得到升華。而思想感情的升華,又促進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實現了語文能力與思想感情的共同提高。在感受語言文字美的同時,立德樹人教育猶如春風沐浴大地,悄無聲息,如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既教書又育人。
3、創設情境教學,有效滲透立德樹人教育
中國古代哲學家張載說過:"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質疑是一種復雜的智力活動,小學階段的孩子正處於"愛發問"的好奇階段,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創設各種有趣、有探索價值的問題情景,使學生迅速地進入課文預定的情景,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尋求正確的答案的同時,又進行了立德樹人教育。例如,在教《鳥的天堂》一課時,提出如下問題:(1)真有天堂嗎,你心中的天堂是什麼樣子的?(2)鳥會有天堂嗎?鳥的天堂又是什麼樣的呢?(
3)、如果沒有成片的樹木,會有書中描繪的"鳥的天堂"場景嗎?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意識到只要生活快樂的地方就是天堂。明白人與動物應該和諧相處,只有保護大自然,大自然才會給我們最好的回報,從而認識到愛護環境,保護森林的重要性。再例如在講授《十里長街送總理》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先播放一首符合課文情調的樂曲,在課堂上製造出一種"庄嚴肅穆"的氣氛,然後教師再用語言導入正課。
這樣就很容易喚起了學生對周總理的哀悼之情。在講課文時,設計了以下問題:(1)、十里長街排滿了送行的人們,說明了什麼?(2)、人們目送靈車走過,表達了怎樣的情感?(3)、朗讀課文配以音樂,在你心裡的感受又是怎樣的?這些問題都是同學可以解決的,在解決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體會到周總理的偉大,人們的愛戴以及十里長安街送別悲慟的場面,從而在學生心目中產生對周總理的敬仰之情。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實現立德樹人
(一)突出小學課程立意指導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思想道德,似乎被社會中的各種價值觀和言論所左右,對於青少年往往是這種社會思想浪潮的影響者。這就要求現代的語文工作者,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如何辨析出社會中真善美。在語文的作文的教學中,多添加一些標新力意的的課題,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指導課題《面對摔倒的路人該不該扶》這個小議論文時,引導學生從多個方面就此類問題進行研究。使學生明確道德缺失和忽視的這種現實,引導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和變向思考。讓學生內心充滿對無良被扶者的鄙視,對膽小旁觀者的惋惜,對施以援手者的佩服,對既能堅持道義又有必要法律防範意識施救者的效仿之意,總之,學生既在構思時分清了論辯的角度,又收獲了思想的利器,實現了語文的立德樹人的責任。
(二)用心擬寫讀後感
語文的學習,最講究的就是對於課文的的理解和總結。所以要想在語文的教育中實行「立德樹人」教育,就必須要求學生對於道德素質文章的總結。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使學生真正用心去寫讀後感,這樣在學會反思的過程中,也使得學生擁有辨析事物的能力。比如在學習雷鋒故事的課文時,教師就必須,積極的引導學生如可的學習雷鋒精神,和怎樣做到這種道德的修養。並且使學生寫關於雷鋒的讀後感,在學生書寫的過程中,便會潛移默化的懂得道德的重要。從而起到德育孩子的作用。
(三)精心組織活動
通過小學語文的課上活動,積極的促進學生進一步的對於道德觀念的認識,比如,在舉行語文演講的活動的時候,可以進行道德素質理論的演講,這樣極大的促進了學生對於道德觀念的認識,積極有效地起到了道德宣傳的目的和加深學生對道德觀念的意識。
(四)結合實際,以身作則
語文教師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應當以身作則,應當為人師表,作為道德的先行者,遵守有關道德的規章制度,為學生作出表率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根本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和,「立德樹人」的成果。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立德樹人教育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於實現立德樹人目標,在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過程中教師可以參考以下幾點策略。
(一)給予學生學習自主權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受教育傳統觀念的影響,往往會自覺或不自覺地佔據教學主導權,在教學過程中側重於灌輸學習知識,將學生視為接受知識的一方,不注意關注學生的意見和想法,由此,學生容易產生為別人而學的想法,只要無人督促便懶於學習,倦於學習,討厭學習。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觀念和方法也在不斷地改變,將學習主導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並讓學生認識到這一事實,逐漸轉變學生學習觀念。小學語文內容豐富多彩,增加預習、課堂討論、情境教學等教學環節和方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學習的能力,不僅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還可以使學生轉變「教師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觀念,在與教師的討論學習過程中拉近師生關系
㈤ 教學中如何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
1.加強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為導向的現代化教學目標體系構建。一方面要圍繞德育教育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不斷引進更多的專業性高素質的德育教育相關專業的教師,並對初中學校教師進行系統的培訓,引導他們積極轉變思想觀念,注重教學理念的研究和創新探索,深入系統地分析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內涵以及和學科教學方面的融合機制,搜集更多的經驗和做法等,從而更好地推動立德樹人教育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學中。另一方面要加強現代化教育目標體系的構建,圍繞學科教學針對如何融入立德樹人教育理念進行目標體系的創建分析,從而確保在學科人才培養方面更好地加強立德樹人相關理念的融合,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生成和提升。
2.加強德育教育和學科教學的全面滲透並注重形式的創新。教師要樹立良好的榜樣,用自身的一言一行帶動和影響學生,為他們提供良好的表率,同時要注重德育教育模式的創新,避免單一地進行機械性知識講解,要積極探索靈活多樣的內涵豐富的教學形式,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快樂學習。比如教師可以圍繞教學的難點或重點內容,選取合適的題材利用多媒體視頻等載體進行展示相關的內容資料,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此引發他們深度思考。教師還可以通過案例分析法、思維導圖法、小組合作學習方法以及游戲教學法等不同的方式,結合不同的德育教育內容來選擇適宜的教學方式,從而賦予靈活的教學形式,進一步調動學生德育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在潛移默化中學到更多的立德樹人新知識和方法。
3.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律意識,加強家校互動。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律意識,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時刻加強個人自律,注重自我激勵、自我反省和自我提升,鼓勵學生自主制定個人成長計劃,對自身的錯誤等及時提醒和糾正,通過校園文化建設等加強相關的典型宣傳教育,讓學生接受更多的德育熏陶,營造健康的校園環境。可以通過傳統文化的融入等,更好地建立家校互動機制,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載體等構建家校互動的良好氛圍,更好地通過交流等方式了解學生的成長情況,為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以及家校協同教育工作的實施提供良好的平台。
此外教師還應當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育,將德育教育通過多元化的生活社會實踐活動等方面來進行理念和知識的實踐應用,通過身體力行進而感同身受。當然教師需要對學生的表現等進行正面的積極反饋,給予他們更多的肯定與支持,這樣便於學生更好地提升學習自信,掌握更多的學習技能和方法,在與他人的交流以及自主實踐中收獲更多的知識和經驗,促進德育素養的全面提升。
㈥ 中學語文教學怎樣堅持立德樹人
《教育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要堅持德育為先、立德樹人。那麼作為一名語文教學工作者,我們應在時代的引領和課改的要求下,擔起立德樹人的使命,進一步增強其德育意識,善於結合學科特點,並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因勢利導地滲透德育教育,使學生既學到學科知識,又接受德育引領,且以此來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情感上親近學生針對我上面提到的學生,教師首先的走進、親近他們,獲得他們的認同。他們的內心是渴望被人關愛的。在日常的生活,他們滿足不了這種的需求。往往以另一種極端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願望。這個時候,教師需要的是耐心和寬容,而不是指責。作為一名老師,要從多面了解這個學生這樣做的原因,找准學生的病因,對症下葯。方式可以多種多樣。比如冷處理。冷處理並不是不處理,而是隔一段時間,找准機會處理。
教學上引導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充分利用語文學科的思想教育性,對學生的德育進行多方面的引導。
引導學生對成長的理解。有些課文題目是課文的精華。一方面要引導學生鑒賞課文題目的寫作技巧,另一方面也要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內涵,達到教育的目的。例如曹文軒的《孤獨之旅》。學習本課,結合課文的內容理解孤獨之旅的含義。通過閱讀,學生很快就找到了答案。在反復閱讀,和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要能夠根據課文理解,談談對成長的的看法。目的是讓學生明確成長是一個過程,它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暴風雨,或喜,或悲,或憂,或迷茫,或孤獨,或彷徨……面對這些要積極的對待,平凡也好,精彩也罷,都是成長。
教會學生用心體會身邊的愛。由於鄉村教師教育地對象多數是留守兒童,他們對父母,老師,同學之間的愛理解比較片面,膚淺。教師就要抓住書中親情類的文章,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提高他們對愛的感知能力。例如朱自清的《背影》「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不見一個愛字卻讓作者淚流滿面。這是為什麼呢?這就是父愛!愛並不一定需要直白的表達,它也可以蘊含在一碗飯,一次擁抱,一個眼神,一次通話中……教師除引導學生體會文中的父子情深,還要讓同學回憶自己與家人相處的片段。父母雖然不能時時刻刻的陪伴在我們身邊,但是他們對我們的愛從來不會遲到,更不會遺忘。
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除引導學生體會身邊的愛,更要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有國才有家,國是千萬家。沒有國,哪有家?初中語文教材中有關愛國課文的有《過零丁洋》、《黃河頌》、《蘆花盪》等。這些文章中反映勇抗外辱,有對祖國山河壯麗,物產豐富的贊美,有反映祖國歷史悠久的……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愛國主義整體。在學習這些課文的時候,要引導學生對背景資料的查閱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愛國主義精神。學習課文後,思考怎樣讓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與時俱進?愛國不是一句口號,它落實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例如,薩德事件引發的抵制樂天,你是怎樣看待的?這樣拓寬了學生的視野,也使學生明白愛國要理性。
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語文課文都是經過層層精選的。在學習課文內容的時候,要善於利用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例如,學習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斑羚飛渡》這篇文章時,要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的教育。尤其是斑羚羊面對進退維谷的時候,為了種族的延續,鐮刀頭羊帶領全族做出犧牲一半,挽留一半的舉動是多麼的悲壯啊!是什麼讓一群羊這樣做?那就是集體主義精神!多麼的無私偉大啊!我們生活在一個班級里。班級就是我們的集體。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為班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哪怕是日常的打掃衛生。做到了,你就是一個有集體榮譽感的人!你就是一個了不起的學生。
總之,教育貴在以人為本。學語文,先學做人。語文教學非常內容,找准切入點,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培養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讓學生在快樂中學語文,更應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滲透德育教育,力求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㈦ 小學語文課堂如何落實立德樹人
所謂三維目標是指:「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為了更好的落實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我認為教師要做到: (1)教學目標有新突破,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及其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學目標科學、全面地體現了語文課程,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發展的基本出發點。 (2)教師努力營造讓學生愛學、樂學的課堂教學環境,教師能密切聯系學生實際,創設教學環境,使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習語文。 (3)精心設計組織教學活動,力圖給學生提供「再創造」的通道。把抽象的語文知識通過生活化的語言,轉化成語文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索、去學習、去領悟。 有效的語文教學,就是經過教學,使學生在知識和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獲得進步與發展,使語文素養得到提升,並親歷學習過程和掌握學習方法。實行有效教學,落實三維目標,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主體參與的有效化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已成定論。重要的是怎樣引導學生有效參與,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1、首先是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建立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有情緒上的安全感。其次是建立一個溫暖的、學生能彼此接納的和相互欣賞的學習場所,讓學生有個安全的心靈港灣。 2、教師要學會贊賞學生,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要樂於給予學生需要或渴望的額外幫助。 3、培養學生的選擇能力和履行責任的能力。學生有能力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能夠勝任獨立學習以及合作學習中的自己的任務。 4、教學要與學生的生活世界相聯系,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撥動學生的心弦。 (二)教學目標的具體化三維教學目標必須具體,才便於在課堂教學中落實。把三維教學目標具體化,應包括以下內容: 1、教學對象; 2、學生的行為; 3、確定行為的條件(條件是指能影響學習結果所規定的限制); 4、程度。程度由行為的速度、准確性和質量三個方面來確定。 當前,課改正在全國蓬勃地展開,激烈的碰撞最後演變為幾對觀念的對決,也成為檢驗新舊課程的分水嶺,那就是:課堂到底是關注學科抑或是關注人?是重結論抑或是過程?是問題性教學抑或是問題教學?下面我就這三個問題談談自己的體會和認識。 第一、關注學科的人文性。 充滿人文性的課堂教學應該是怎樣的一個情景呢?我認為:應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台,而不僅僅是優秀教師展示授課技巧的表演場所;應是師生共同創造奇跡、喚醒各自沉睡的潛能的時空,離開學生的主體活動,這個時空就會破碎; 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應是向在場的每一顆心靈都敞開溫情雙手的懷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悅是她最顯眼的標志,沒有人會被無情打擊,更沒有人會受到「法庭」式的審判;應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而給予火把、火種的是一個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走出教室的時候仍然面對問號,懷抱好奇;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那麼就是:煥發出生命活力的課堂才是理想的課堂。這樣的課堂,也就是新課程所追求的數學課堂。 我們說,一個平凡的老師,只要把自己的生命與學生的心靈相融,就可以展開如此富有詩意的課堂圖景。新課程的理想課堂並非高不可及,首要條件是教師全身心的投入傾注出滿腔的愛。因而,在新課程的課堂上,我們將看到這樣的景象:即使是知識、技能的傳授,也融入了師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也充滿了美麗的想像,有時還不乏人生智慧的火花,就更不用說那些本身就富有人文氣息和生命詩意的教學內容了。因此,這樣的每一堂課,都是師生人生中美好的記憶,都是不可重復的生命體驗。贊訶夫說過這么一句話:「課本知識如果沒有經過教師心靈世界的加溫,傳授越多,您的學生將變得越冷漠、越無知。」 伴隨知識的獲得,他是變得越來越有同情心和愛心,越來越有責任感,還是反過來,越來越沒有教養、同情心、愛心?所以現在新課程講三大目標體系,講培養人,淡化學科意識,注重人文教育。 第二、關注結論更關注過程。 (一)結論與過程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更關注教與學的過程,強化體驗。體驗是教學過程的顯著特徵,是達成「三維」教學目標整合的介質。如果沒有過程的體驗,知識與能力將停留於記憶性層面,學生很難有對方法的感知,更難有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領悟,這樣的結果則是教育的失敗。要強化體驗必須承認學生之間的差異,尊重學生的自我感受,尊重學生對問題的獨特闡釋和創新理解,相信學生的自我經驗,肯定學生的自求自得。 結論跟過程可以說是教學過程中一對非常核心的關系。傳統上基本是重結論的,它有過程,但它是從屬服務於這個結論的。只有結論才是目標。新課程非常強調過程,認為過程本身就可以是課程目標、教學目標。課標在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