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三年級上冊的語文生字教學,該怎麼上最好
對於三年級的生字,可以邊學課文邊講解,在黑板上寫出生字,重點部分大聲強調,比如,和哪個字容易混淆,牽涉哪些知識點,反復強調!快下課的時候,繼續回到生字,帶孩子再從新回憶今天學到的生字!
真正的語文教學就是把「培養和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能力」作為根本任務的課堂;真正的語文教學就是緊扣文本、穩扎穩打進行聽說讀寫訓練的教學。
換言之,也就是「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返樸歸真,自然天成,這是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它本應是少急切多從容的,是少外表多內涵的。
語文其教學的內容是語言文化,其運行的形式也是語言文化。
語文能力是學習其他學科和科學的基礎,也是一門重要的人文社會科學,是人們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特點。《語文》也是中國的學校等教育機構開設的一門主要學科,中國語文教科書一般講授的是中國通用語言文字(即漢語文)。
語文學是偏重從文獻角度研究語言和文字的學科總稱,一般包括文字學、訓詁學、音韻學、校勘學等。中國由於古代文獻豐富,文字比較特殊,語文比較發達,廣義的語文也應該包括語言學,也就是語言學和文字學的總稱,但由於國際學術分科中語言學是一大類,所以反而是語文學從屬於語言學,成為語言學的一個分支。
B.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詞語學習
一、朗讀,讓詞語教學「有情」 常言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注於目,出於口,聞於耳,記於心,是一種復雜的心智過程。它有助於幫助學生掌握每個漢字的音、形、義,加深對詞語和文意的理解和感悟,並且在情感體驗上得到一個升華,對語言的形成和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盤古開天地》詞語教學片段: 師:這個詞誰會念?生:滋潤。 (生茫然,這樣的「詞語教學」對他們來說也許是頭一次。) 生:三點水。 生:(齊)滋潤。(有進步,但還不到「位」,還不夠「味」。) 師:聲音柔軟點,再舒服點。 生:滋潤。(聲音柔柔的,感覺很舒服的樣子。) 盡管學生可以通過工具書知曉「滋潤」的意思,但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朗讀,就使學生不但真正記住這個詞語的意思,而且懂得這個詞語的感情色彩,知道這個詞應該在什麼樣的語境中運用。此時,「滋潤」在他們眼裡不再是一個平面單調的詞彙,它有著充沛的水分,它象徵著萬物復甦,它更帶著人們舒服的感覺。這樣,抽象的語言符號化為具體的事物,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語言文字的距離,使學生對語言文字有了感情,有利於學生深刻理解和「學以致用」。 二、表演,讓詞語教學「有趣」 有人說:「兒童是天生的演員。」的確,小學生特別喜歡模仿和表演。因此,藉助有效的表演,可以使學生獲得親身體驗,通過形象的動作神態理解抽象的詞語含義,這較簡單的「說教」或藉助工具書會有更深刻、靈動的效果,而且在表演過程中,學生的心靈得到放飛,想像得到展現,創造力得到開發。 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一個小村莊的故事》的第二自然段中「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這里的「拎」字表達了小村莊的村民非常隨意砍伐樹木的心態。如何讓小學生感受到「拎」字背後的隨意,作者的惋惜與譴責呢?我們可以創設情境,請孩子們分別演一演村民「拎著斧頭上山砍樹」與「拿著斧頭上山砍樹」,通過動作的對比,他們一定會切身感受到當時小村莊人們的那份隨意與無知。 三、演示,讓詞語教學「有味」 詞語理解最直觀最便捷也最讓學生感興趣的方法是演示法。例如教學《烏鴉喝水》時,寫水「漸漸地升高」一句中的「漸漸地」,教師可通過演示使學生理解詞義。教師把事先准備好的小石子往裝有半瓶水的瓶子里一粒一粒地扔下去,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水面的變化。當學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漸升高的情景時,教師稍加點撥,學生馬上就會領悟到「漸漸地」的意思。除了教師演示,學生也可以自己「演示」。如教學二年級的《從現在開始》的「輪流」時,教師出示詞語卡片:「現在,請這一豎行的同學,開炮念這個詞?」學生念完後,教師啟發說:「剛才,你們一個接一個,怎麼讀了這個詞?」教師指著詞語卡片,學生心領神會地答道:「輪流。」 四、多媒體,讓詞語教學「有景」 使用現代化電教媒體,將詞語所表示的意思、意境直觀地再現在學生眼前,可以起到變靜態為動態,化抽象為形象,便於他們准確生動地理解。如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的「五彩繽紛」,這個詞語比較抽象,但是當我們教學這一段時,可以適時出現「黃色的銀杏樹、紅紅的楓葉、金色的田野、美麗的菊花……」,孩子們驚喜的目光、張大的嘴巴、嘖嘖的贊嘆聲,不正告訴我們:他們已經知道「五彩繽紛」是什麼意思了。這時,你只要叫他們認真想一想:這么美的景色,這么多的顏色,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你會用哪個詞呢?在孩子們不約而同喊出的詞里一定會有「五彩繽紛」。 又如象形字的教學,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把其演變過程簡單明了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在教學「日」時,屏幕上首先出現一個火紅的圓圓的太陽,隨著滑鼠的控制,那圓圓的紅太陽就演變成了一個色彩鮮艷的「日」字。學生的識字興趣被激發了,這一由形象到抽象的變化,使原本抽象的漢字變得具體可感。而會意字教學,利用課件提供豐富的圖景,學生只需看看畫面,對字義就能意會,無需教師多講。如教「筆」字,屏幕上先出現一支毛筆,上面是竹竿,下面是筆毫,學生很清楚地看到竹竿變成「竹」,筆毫變成了「毛」字,他們明白了為什麼「筆」是竹字頭和毛字組成,並牢牢記住了「筆」的字形。 五、游戲,讓詞語教學「有思」 「游戲是兒童的心理特徵,游戲是兒童的工作,游戲是兒童的生命。」在詞語教學中,教師如果能恰當運用有效的游戲,一定能激發孩子們的識字學詞的興趣,不但能增強識字學詞的效果,還能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與素養。如一位教師在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操場上》的教學中,在教學完六個新詞後,設計了「詞語歸類游戲」。 教學准備:「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詞語卡片,同桌兩人一份。教學方法: 1.同桌兩人分別把詞語讀正確。 3.歸類方法可以任選一種。 生組1:與「手」動作有關的為一類(打球、拔河、拍皮球),與「腳」動作有關的為一類(跳高、跑步、踢足球)。 生組2: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為一類(打球、拔河、跳高、跑步),由3個字組成的詞語為一類(拍皮球、踢足球)。生
C. 小學語文生字詞的幾種方法需要掌握
一、傳統的呈現方式
傳統的呈現方式即第一步:請學生們先讀一遍課文,在課文中找出生字詞。第二步:請學生們齊讀生字詞,在這個過程中設置學生有讀錯的地方。第三步:對個別生字詞進行講解。這種方式是最為常用的一種生字詞呈現的方式
二、開火車式
開火車的形式呈現單詞是一種比較常用語文課堂的單詞呈現方式。
三、比賽競賽式
比賽的呈現形式第一步:呈現生字詞。
第二步:分小組進行比讀,在讀的時候需要宣布好規則,讓學生明白讀的形式。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設置組與組之間有的比較優秀,有的出現了一些小錯誤,比如念錯生字。
第三步:進行評價,並對出錯的字詞進行講解。評價的時候可以是學生評也可以是老師評。這種競賽的形式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一種較為能夠活躍課堂的形式。
四、大小聲式
這個是借鑒英語中學習單詞的方法,在語文教學中同樣適用。
第一步:呈現單詞。
第二步:與學生說明讀的形式,老師先讀一個,如果老師讀大聲,那麼下一個生字的時候學生就要小聲,如果老師小聲,學生就必須大聲。同樣也是可以分組進行比賽。
第三步:對個別生字詞進行講解,設置學生出錯環節或者這里更巧妙的就是設置老師出錯環節,因為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是參與到了讀單詞的活動的,教師出錯學生指正,能夠更有效果。
五、我做你猜式
對一些個別的生字詞老師可以採用動作演示或者謎語的方式呈現,
D. 小學語文高段寫作指導方法
小學生 作文 ,實際就是「練筆」、也稱「習作」。在寫作之前,要讓我們的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有意識地增加書面語言、表達方式、寫作素材、表達 經驗 等方面的積累。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語文高段 寫作指導 方法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小學語文高段寫作指導方法
一、激發興趣,促進想寫樂寫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讓學生在每次作文時都想寫、樂寫,教師必須從增強學生自信心、激發興趣入手。學生對作文有了興趣,就會有了寫作的慾望。但是,在新課改下,許多老師還是穿新鞋走老路,往往提出許多要求,比如說寫什麼樣的文體啦,寫什麼樣的內容啦,一大堆,把他們的思維框定在一定的范圍內。
他們會顧慮萬分,寫這又怕不合乎要求,寫那裡又怕不適當。久而久之,學生會不知不覺中怕起寫作來,那麼,我們如何讓學生喜歡作文呢? 筆者認為:首先,淡化命題,提倡自由表達。讓學生有自由空間,讓學生自己自由採集素材自由表達。其次,淡化文體。小學語文課標要求是:能把自己的見聞、感受、想像寫下來,練習寫簡單的 記敘文 和常用的應用文。
學生應該寫他們自己的內心所想、所感以及親身所見,這才是小學生作文的主題思想。簡單地說讓學生把自己所見、所聞、所想、所感寫出來,只要語句通順,表達一定的思想,就可以了,而且盡量給學生作文高分。這樣長期堅持,學生才能喜歡作文。
二、循序漸進,加強基礎訓練
小學生作文,實際就是「練筆」、也稱「習作」。我們要讓學生清楚地知道,習作就是寫話,把自己想說的話用文字表達出來,就是作文。在低年級初學寫作文時,教師要加以指導,到了高年級盡量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寫,要讓學生「怎麼想就怎麼寫」,達到「我手寫我心」的目的,不要框定學生的思維,否則學生無話可寫,只有假話、空話充數。
圍繞學生練筆,教師要扎扎實實地抓好以下五項基礎訓練:
一是字詞訓練。從低年級起讓學生廣泛閱讀,大量識字。讓學生聯系自己熟悉的事物,聯系自己生活實際,在日常生活中識字,把字詞學習與說話訓練相結合。二是 句子 訓練。句子只有兩種形式:要麼是「什麼怎麼樣」,要麼是「誰干什麼」。教師要讓學生先把句子說完整,然後再將句子說具體。
老師可以讓學生憑圖、看物、對話,練習說寫一句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話。三是段的訓練。小學生結合四種段式:以事物發展為序段,時間先後為序段,空間變換為序段,總述、分述結構段。不論哪種段式,都是記敘事物的發展和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即段的內容,段的中心。
它和一句話一樣,也是對人、事、物、景的敘述,也是表達一個意思。只不過是把一句話進一步說得更清楚、更深刻。四是篇章訓練。篇是由段組成的。通過對審題、立意、選材、謀篇、知識與方法, 文章 開頭與結尾、過渡與呼應方法,學會寫中心明確,意思表達得更完整,詳略得當的記敘文和應用文。五是生活場景訓練。採用生活現場訓練,更好地體會「從內容入手」寫作文。
另外,還可開展各種校內外活動,如跳繩、拔河、踢毽、球類、背書比賽,從而學會如何寫比賽作文;開展校內外義務勞動,學會如何寫勞動場面;舉行詩歌朗誦、講演會,學會如何寫會議場面及會議上的見聞;通過參觀訪問,瀏覽名勝古跡,學會如何寫參觀訪問記、游記。學習觀察方法,留心周圍的事物、事件,「處處留心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通過現場生活作文,進一步認識到:生活是作文的沃土。從而學會寫真事、抒真情,陶冶真、善、美的情操,培養良好的文風。
三、積累素材,做好知識儲備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寫作進行之前,必須要有一定的積累和儲備。這也就是說,在寫作之前,要讓我們的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有意識地增加書面語言、表達方式、寫作素材、表達經驗等方面的積累。
一是書面語言的積累。大家知道,學生在平常的生活中運用的是口語,口語雖然跟書面語言有著天然的、千絲萬縷的聯系,擁有很多相同或相通的地方,但書面語言畢竟比口語更加精煉、准確。比如我們平時說話可以帶「這個、這個,那個、那個」之類並沒有實際意義的東西,但到了書面表達的時候你就要把這些東西去掉。另外,在口語交際的時候,雙方的動作、表情、神態都不需要介紹。
因為大家在場,一目瞭然。但是在寫文章的時候,你就要有所交待。由此可見,無論是書面語言還是書面語言的運用都需要有一些積累。這里所說的書面語言,至少包括規范的詞語、句子,有趣的 歇後語 ,形象的比方、 名人 名言 ,比較健康的 順口溜 以及 典故 、格言、 諺語 等。蓋房子,必須實現准備好建築材料,搭建文章這棟房子理所當然地需要書面語言這一材料的儲備。因此老師們平時就要注意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們加強這方面的積累。
二是表達方式的積累。因為書面表達是以文字的方式呈現的,它的表達方式和口語並不一樣,比如說不同的文體表達的方式就不一樣。記敘文怎麼寫,書信怎麼寫,便條怎麼寫,都有一個方式的問題。表達方式的積累要閱讀大量的課外書,使學生從中獲取營養。
在閱讀時就須用比較的方法,聯系實際還原生活的方法來體會遣詞 造句 的精妙。通過想像增加營養,對意境優美的句段或全文可展開想像,體會文中意境之美。其實「材料」在哪裡?「材料」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只要用心去感受、用心去體驗、用心去表達,就一定能寫出好的文章來。
三是寫作素材的積累。「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渠有活水而清,文有生活而豐,生活就是作文的源泉,離開生活,「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讓學生刻意留心身邊的生活、仔細觀察周圍的事物是采擷生活中的「金色浪花」、獲取作文材料的重要途徑。因此,要寫好作文,使文章言之有物,必須有一個尋「源」取「材」的過程,這是一個對作文材料的搜集、感知、體驗、積累、梳理的過程,是一個情感的引發、醞釀的過程。而這個環節,只有讓學生動手實踐、操作,動眼觀察、辨析,動腦思考、分析,甚至鼻嗅耳聞,才能獲得「第一手」的寫作材料,引來源源不斷的作文之「活水」。
1、在學科學習中覓「材」
愛畫畫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有時根據作文題目,先讓孩子們自己畫畫、貼畫,自己設計,自己欣賞,積累寫作材料,那麼他們寫起作文來就有事可寫、有情可抒,寫出來的作文也就會具體、充實、生動、有趣。
如:一次讓學生按方位順序寫《我家的小院》,有些孩子說他們住的是套間,家裡沒院子。我就讓孩子們先畫一幅畫,為自己家設計一個理想中的院子。孩子們可來勁了,在院子四周畫上花啊,樹啊,假山啊,爬山虎啊,還畫上葡萄架,一串串紫葡萄令人饞涎欲滴。他們愛什麼畫什麼,理想化的院子叫人拍手叫絕。此後再讓他們動手描述小院,他們眼前有畫,胸中有情,何愁沒有材料?
2、擁抱大自然尋「源」
在寫《春天》時,我創設機會讓孩子們投身到廣闊的大自然的懷抱中去,擁抱大自然,閱讀大自然,欣賞大自然,吮吸大自然的乳汁,攝取廣泛的寫作素材充實自己的寫作資料庫。大自然是美的化身,走進大自然,一步一個景,滿目皆是畫,只要我們睜開眼睛,豎起耳朵,就能發現大自然的美,捕捉到寫作素材。
3、溶入社會大課堂找「活水」
葉老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麼程度,才會做成什麼文字。」因此,我們的作文教學也同樣要沖破封閉的圈子,向課外延伸,與生活接軌,與社會接軌。在寫《我敬佩的一個人》,我發動學生尋找身邊的感人 故事 ,先通過口頭交流,在動筆寫作。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豐盛,溪水自然活潑。的確,有了鮮活豐厚的材料,學生的作文無論是題目還是內容都是那麼活潑、豐富、透著靈氣。
4、從生活實踐中找「米」
周末,引導學生參加生活實踐,體驗生活的酸甜苦辣,布置孩子們一些特殊的家庭作業——《今天我當家、我是小交警、我也當一回營業員、我是環保小衛士……此後寫成的作文材料之豐、情趣之濃自然不言而喻,而在這些活動中的所感、所悟、所得是課堂上可望而不可及的。
四是表達經驗的積累。除以上所說,我們還要關注學生寫作經驗的儲備。我們常用說作文沒有法,寫多就是最好的法。我覺得這話是提高寫作能力的至理名言。寫作和閱讀一樣,是在寫作實踐中形成寫作能力的。就拿最基本的習作能力來說吧,比如怎麼做才叫明確寫作要求,明確需要表達的話題等等,都不是靠理解哪些概念,死背那些名詞術語能夠解決的。學生寫作就像 學開車 一樣,「你要真的學會開車,開夠了十萬公里就一切都明白了。」可以說,寫作的能力也和學開汽車有相似之處,它同樣是在實踐過程中獲得的。我想,改造我們的寫作教學,很重要的一條那就是創造條件,讓孩子們快快樂樂地多寫。光靠一個學期七次或八次課堂作文,恐怕是練不好寫作的真本領的。
四、藉助教材,進行方法指導。
課文是最好的 範文 ,教師要結合有代表性的課文,指導學生寫作方法,讓學生有法可循,效果不言而喻。下面我以如何進行人物的細節描寫為例,怎樣結合課文進行寫作指導。課文《少年閏土》中「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鳥。他說:「這不能。須 大雪 下了才好,我們沙地上,下了雪,我掃出一塊空地來,用短棒支起一個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鳥雀來吃時,我遠遠地將縛在棒上的繩子只一拉,那鳥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什麼都有:稻雞,角雞,鵓鴣,藍背……」這段中如何抓住「掃、支、撒、縛、拉」這些動作的細節描寫,把一個機智勇敢、聰明能幹、活潑可愛的農村少年閏土的形象展現在讀者面前。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練筆,寫一個你熟悉的人的動作描寫,相信學生一定會有內容可寫。人物的動作描寫,只是人物細節描寫的一個方面,同學們還可以根據文中人物的外貌、語言、神態、動作、心理活動等方面的細節描寫,來突出人物特點。
如《窮人》中寫桑娜的心理活動細節描寫的片段、《小兵張嘎》中張嘎語言的細節描寫的片段、《背影》中父親的外貌和動作的細節描寫的片段等,都可以讓學生仿寫。老師可通過「步步追問、細化動作、巧用修辭」等方法加以指導,讓孩子們有話可寫,使文章更生動有趣。比如老師給出這樣的一句話,讓學生展開來寫:我看見一個小姑娘,年齡不大,長得很瘦,穿得也很差。
老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步步追問」的方法:這個姑娘有多小?瘦到什麼程度?穿著差到什麼樣子?學生可按照這樣的追問,進行描寫:我看見一個小姑娘,只有八九歲光景, 瘦瘦的蒼白的臉,凍得發紫的嘴唇,頭發很短,穿一身很破舊的衣褲,光腳穿一雙草鞋。前後對比發現,這樣追問後寫出的文章就具體多了。 再如,老師給出這樣一句,讓學生細化動作來寫:她端起碗,吃了起來。這句話如何細化動作,教師可以這樣指導:她怎樣端碗?吃相怎樣?先讓學生說,然後寫下來。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都有話可寫。
在不同學生的筆下就有不同的吃相。生1:她小心翼翼地端起碗,挑了幾縷菜葉,慢慢地送到嘴角邊,害羞地張開櫻桃小嘴,又迅速地合上,像一台老舊的織布機,緩慢而有序地進行著,還不時用餐巾紙擦拭唇角的余油。生2:她很快地端起搪瓷碗,夾了幾大筷子菜,伴著飯菜大口大口地往嘴裡送,三下五除二,一下子就把一大碗飯吃了個精光。生1筆下是一個羞澀的少女形象,而生2筆下是一個餓極了的粗魯男人的形象,通過這樣的對比,學生就會懂得如何把文章寫具體了。如果老師還適當指導修辭方法在文章中的巧妙運用,那文章就會活起來,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五、搭好架子,理清寫作流程
作文是一個復雜的認知過程,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反映客觀現實,表達思想感情,培養寫作能力的一種綜合訓練。因此,在作文時,教師應重視指導學生懂得寫作的一般流程。
作文流程,可以概括為以下四步:
第一步,准備──包括審題、立意、選材和啟用積累等;
第二步,構思──包括編寫作文提綱、組織材料和詳略的取捨等;
第三步, 起草──包括遣詞造句、構成篇章等;
第四步,定稿──包括內容的增刪、結構的調整、文字的修飾和謄抄定稿等。
綜觀上述,學生的寫作過程,是由「准備」「構思」「起草」和「定稿」等活動交互進行的循環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作詳細分析,使學生弄明白寫作的整個過程。
六、大膽放權,指導自改自評
通過典型病文的范改與分析,使學生對如何改好文章做到心中有數。為此,「自改」前,教師要瀏覽學生的習作,了解習作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結合本次習作的訓練重點,選擇出有代表性的文章,為評講指導作出准備。可用問題比較典型的習作為「鏡子」,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找准「修改點」;再以學生的佳作為「向導」,指導學生找到「治病的良方」,悟到修改的方法。
最後讓學生「當醫生」,為自己的病文「開方下葯」,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修改時,可以「小病小治」,也可以「大動手術」,還可以「推倒重來」。自改後,作文「舊貌換新顏」,的確給人耳目一新之感。久而久之,不僅能逐步培養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還能養成主動修改的習慣。
作文的評析要根據不同年級、不同作文的要求和學生的認識規律提出具體的不同內容和要求:或評析語句段落,或評析篇章結構,或評析寫作方法,或評析中心思想……做到從易到難,從簡到繁,循序漸進。這些內容先要逐項單一訓練,而後才可選項評析或綜合評析。可先讓學生模仿教師評。教師做示範、點撥,使學生明白「該評析什麼」,「怎樣評析」,「為什麼要這樣評析」……
通過「典範」示評引路,學生初知了評析的方法,有例可仿,有「法」可依,然後摹仿著評析自己的或同桌、同伴的作文,進行評析作文的實踐,在「實戰演習」中再認識,再提高。通過有目的有步驟的一次次「放權」評析作文,學生將在評析的過程中明了得失,學會作文,學會修改,學會評析,同時還會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辨析語言的能力、認識鑒賞的能力。
2小學語文高段寫作指導方法
一、抓閱讀
閱讀包括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首先是課內閱讀,我們在講每篇課文之時,為了讓學生明白課文內容及思想感情外,還應從寫作方法上給學生加以指導,如為了突出中心作者是如何選材的;寫人記事的文章作者怎樣通過人物動作、語言、神態、心理活動等將文章寫生動;寫景的文章又如何通過眼觀、耳聞、鼻嗅等調動各種感官將景物描寫得很美的等等。
其次是課外閱讀,由於學生閱讀得少,積累的不夠,才會出現作文無話可說,語句平淡。對此我們首先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這也要從課堂抓起。在讀課文時,要運用豐富多樣的形式來讀,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另外,我們在課外讀物的推薦方面也應注意。對於三年級學生,我們應推薦些故事性、趣味性強的難度適中的一些故事;如 童話故事 、 寓言故事 ,先由這些課外讀物,提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再逐漸到作文書籍、科技類書籍,再到小說、報刊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不愁他們不讀書,書讀多了,視野開闊了、知識豐富了,寫起作文來就會得心應手了,可謂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二、抓修改
美國作家科德威爾曾說過「好作文是改出來的,而不是寫出來」。還有「推敲」一詞的來歷等,都說明了作文修改的重要性。同一個意思有不同的表達方式,我們修改作文是要找到最恰當的表達方式。我們的同學,作文寫完大多隻讀一遍,有的甚至一遍也不讀,才會導致我們常常在改作文時出現的那些語句表達、標點符號不恰當鬧出的笑話。有些作文我們可從學生模糊不清的表達中,能讀出選材不錯,感情很真摯,但由於表達問題,讀來總不夠舒暢,這樣的作文,我們只要引導學生,讓好好修改會是一篇佳作。
對於三年級初學作文者,我們不妨進行幾次集體修改作文。我在一次作文課上,將學生的一篇在語句、標點、用詞上均有毛病的典型作文展示出來和學生一起修改,發現學生都會修改!他們七嘴八舌,將此篇作文的毛病一一改過,改後的文章與原文有很大差別,簡直是兩篇作文!經過集體修改後,學生既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又明白了作文修改的重要性。以後的作文,學生都能認真修改,有的還請同學幫著修改,作文效果一下子發生了質的變化。
三、抓講評
作文講評在 作文指導 中也尤為重要。我在上作文課時,盡量安排在連續的兩節課中,一節課講作文要求起草作文,一節課講評作文(對初稿進行講評),將典型的文章展示出來,師生共同找出優點和不足,分析原因,這樣其他學生會在自己的作文中有則改之,揚長避短。更有利於學生總體作文水平的提升。
3小學語文高段寫作指導方法
1、讀出色作家的作品
這是顯而易見的,但卻是立竿見影的方法。如果你不讀更多的好作品,你就不知道如何寫出更好的作品。出色的作家都是從閱讀別人的佳作開始,接著開始模仿,最後超越他們,形成自己的風格。盡可能的多讀著作吧,再看內容的時候,更要留意文章的問題和寫作的技巧。
2、盡可能多的寫
每天都寫,如果可能話,每天寫幾次。你寫得多了,也就寫得好了。學如何寫作和其他的學問道理是一樣的,熟能生巧。寫寫你自己,寫寫博客,向出版社投稿。只是寫,全情投入的寫,練得越多,你的寫作水平就提升得越快。
3、隨時隨地記下你的靈感
隨身帶一本小 筆記本 (納博科夫身上裝滿了小卡片),當你對你的構思小說,文章,或是小說里的人物有什麼靈感的時候,馬上記下來。當你聽到別人談話的只言片語所有頓悟時,看到一段 散文 詩或是一句歌詞讓你很感動時,都可以馬上當他們記下來。靈感總是轉瞬即逝的,你及時的記錄下來,可以成為你寫作的素材。我的習慣是,為我的博客要寫的文章列一個清單,不斷的補充它。
4、專門的寫作時間
每天找一段沒有任何打擾的時間作為專門的寫作時間,讓這成為習慣。對我而言,清晨的時間是最佳的,午飯,傍晚,或者深夜的那段時間也可以。把寫作當作每天必須完成的任務去做,每天至少寫半個小時,當然有一個小時更好。請不要擔心,這只會讓你寫得更好。
5、隨便塗鴉
面對整張的白紙,整版的白屏,無從開始,肯定恐怖。你會想:我還是看看郵件或是小憩一會了吧!千萬別這樣。馬上開始寫,馬上打字,你寫什麼沒有關系,只是讓我聽到你敲鍵盤的聲音吧。但只要你開始寫了,什麼都好辦了。像我的話,我喜歡先敲上我的名字和文章的標題,這應該不難吧,然後再慢慢的展開情節,全身心地融入進去...關鍵是:只是隨便寫寫,隨便塗鴉,但要馬上開始寫。
6、集中精神
寫作是一件一心一意的事情,在嘈雜的環境或是同時干別的事情,是不可能寫的好。寫作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需要一點點柔和的背景音樂。那怕是最低要求,你需要在沒有其他干擾的條件下寫作,清理掉書桌上無用的東西。清除與寫作無關的一切雜念,現在就是寫作的時間,好像把自己放進一個盒子一樣,沒有任何打擾地進入寫作狀態。
7、先計劃,再寫
這好像和「隨便塗鴉」有些矛盾,實際上不是這樣。在坐下來正式寫之前,先做個計劃或是腦子里先預演一下情節,這是非常管用的辦法。
每天跑步的時候想想要寫的東西,或是散步的時間來個頭腦風暴;然後把想到的記下來,做一個扼要的提綱;等真正准備好開始寫了,可以很快的展開,因為思路和想法都有了。
8、創新
你需要模仿名家,並不意味你你要跟他們寫的一模一樣,你可以試試新的寫法,從這里學一點,從那裡學一點,漸漸地,你就會有了自己的風格,自己的文體,自己的思路。試試一些不一樣的表達,創造一些與眾不同的表達方式,每一方法你都可以嘗試嘗試,看它到底怎麼樣,不好就不用唄。
9、修改
你開始構思你的文字,然後試著寫,讓故事情節展開,最後你需要回過頭在看看你都寫了什麼。這點很重要,很多寫手一旦寫好就不想修改,已經費時費力地寫好了,還要再花時間修改,實在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活。但如果你想寫得更好,你就要學會如何修改。好的作品是經過反復的推敲和修改而成的,這會讓你的作品從平庸中脫穎而出。看看你寫的東東,不僅僅是那些拼寫和語法錯誤,還有那些無意義的詞,混亂的結構,和讓人搞不懂的句子。修改的目標是:更清晰,更直接,更鮮活。
10、簡明扼要
這是你在修改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一句句,一段段的修改,把無關主題的統統都刪掉。一個短句比一段冗長的廢話更具說服力,大白話比晦澀的專業術語更受歡迎。記得:簡單就是力量。
11、富於感染力的句子
在短句中使用富有感染力的動詞,當然,並沒有要求每一句都是這樣,你需要變化。但是,多試試能夠吸引人的句子。而且,你沒有必要等到你要修改的時候再用,你剛開始寫的時候就要考慮這個問題。
12、獲取別人的反饋
閉門造車不會有任何進步,讓別人讀讀你的文章給你回饋,他們會給你很中肯和有見地的建議。認真的聽,即使是一些批評,接受它,忠言逆耳,這樣讓你寫得更好。
13、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
就你而言,你需要讓別人讀到你的作品。你的作品不是你想誰看誰就看的,所有的人都讀你的文章。你要發表你的短篇小說和詩歌,給出版社供稿,如果你已經開始寫博客了,恭喜你,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14、採用對話式的文體
很多人寫的很正式,但是我發現最好是寫得像我們說話一樣會更流暢,更通俗。這樣一來,讀者看起來會更舒服。剛開始這么寫並不容易,你需要堅持這么做。也許,會帶來另一個問題,為了讀起來更口語化,你需要打破一些語法規則。因為如果生搬硬套語法,會讓你的文章看起來很不自然。但是如果沒有其他原因,不要破壞語法規則。你需要知道你在做什麼,為什麼這樣做。
15、好開頭和結尾
開頭和結尾是文章的重點,特別是開頭。如果你不能在故事的開始吸引讀者,他們很難有耐心把整篇文章讀完。所以投入更多的時間考慮怎麼寫好開頭,讀者一旦對你開頭感興趣,他們會想知道得更多...寫好開頭後,再弄一個精彩的結尾,這會讓讀者更加期待你的下一篇佳作。
4小學語文高段寫作指導方法
一、樹立孩子寫作的信心
孩子剛接觸作文,要幫助小學生們樹立寫作的信心,在命題方面,給孩子最大限度的讓他們自由發揮空間,命題范圍盡可能寬泛些。
二、推薦一些合適的閱讀書籍
現在的課外書籍五花八門、類型眾多,可以給孩子們推薦一些可以拓寬孩子們的知識領域、名人書籍、歷史書籍、科研等方面的書籍,並且讓孩子們在閱讀的時候可以採集一些精彩 優美的句子 、或者片段,能夠養成良好的讀書記筆記的習慣,能夠學以致用,那樣可能能夠提高孩子的寫作水平。
三、提高孩子的閱讀效果
雖然有的孩子閱讀的書籍很多,但是整體的語文素養卻不見明顯的進步,這又是什麼原因呢,其實仔細觀察,這些孩子不是潛心研讀,只是憑著自己的興趣,看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這時候如果有人能夠引導孩子在閱讀中,能夠充分調動注意力、 記憶力 、觀察力和 想像力 ,能夠做到將讀思寫結合,這樣就更有利於孩子在思維和語言寫作方面積累。
四、要注意讀寫結合
讀寫結合就是要將閱讀和仿寫結合,意識要多閱讀,要廣泛的獲取知識,還有將出色的句段反復讀幾遍,甚至可以能夠背下來,理解句段的含義,轉化為自己的,供自己使用,二是學會仿寫,三年級階段既要放手讓學生去寫,又要嚴格訓練,嚴格要求,逐步形成良好的寫作技能。無論寫什麼都要求能夠表達准確、清楚。所以讀和寫是可以相互遷移。因此,可指導學生模仿範文中作者的寫作思路,將範文的構思、選材、謀篇、分段造句、用詞、開頭、結尾及過渡的方法運用到自己寫作中。
五、注重與其他學科相結合
作文教學不能單純地看作是語文學科的事,所以教師要做有心人,不但要精心上好每次作文輔導課。而且要隨時注意同其他學科的結合,抓住機會及時指導寫作。
E. 小學語文中年級段理解詞語的幾種方法
廬陽區教體局楊立新 語文教學中理解詞語是重要的一項教學內容,而培養學生理解詞語的能力更是語文教學中的關注點。不同年級段的目標要求又是不一樣的。低年級段語文教學中能做到「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中年級段語文教學中能做到「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藉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高年級段語文教學對於詞語教學的要求,是「能藉助詞典閱讀,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 」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理解詞語的能力,並能在不同的學段達到不同程度理解詞語和不同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是我們語文教師在研讀教材、確定教學點、選擇教學方法時切實要考慮的方面。小學語文中段教學中理解詞語有哪些方法呢?一、表演、朗讀來理解詞語蘇教版三年級上冊《小稻秧脫險記》,文中有很多四字詞語,如「團團圍住、氣勢洶洶、蠻不講理、不由分說、一擁而上」,這些詞對於表現文章中的角色非常形象生動,理解了這些詞語便理解了文章中「雜草」的無理、霸道,同時對於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都具有「基礎和前奏」的作用。教師如何讓學生理解這些詞,最高效的方式,就是讓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演一演,當然演一演的時候需要教師的指導或者先是師生合作。從表演時,說話的語氣、面部的表情、動作等方面來表現對於詞語的理解。在表演的同時,學生用上這些詞語,不知不覺中也積累了詞語。更甚的是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孩子在新奇、快樂、體驗中學習了語文。二、圖示、講解來理解詞語對於有些事物,由於時代的原因,學生無法從生活所見中提取,甚至在信息媒體中也不常見。最便捷的便是教師備課前做好准備。比如同樣是《小稻秧脫險記》中的「噴霧器大夫」,對於農村的孩子,噴霧器的感官認知也許有了儲備,而城市的孩子大部分沒有見過,因此教師在學習中就可以將課前准備的圖片直接用多媒體出示並講解噴霧器的作用,就可以讓學生明白,學生回到文中更好地理解文中情節和內容。再如蘇教版三年級上冊《孫中山破陋習》中,對於「纏足」的了解,如何讓學生明白在封建社會這種千年的習俗形成的做法,教師就可以將纏足後的小腳多媒體出示,並講述是用三、四米長的布條反復多層地將五個腳趾頭裹向腳底,痛疼無比,一段時間後腳還會紅腫發炎、潰爛。這樣學生就很快明了纏足是如何的痛苦,纏足後的一雙腳是什麼樣,從而明白纏足是怎樣的一種迫害婦女的「陋習」。不僅明白了「纏足」一詞,更是為理解下文打下了基礎。三、聯系生活實際來理解詞語體驗是最好的學習方式,理解透徹而牢固。因而在語文學習中,很多詞語就可以誘發孩子生活體驗來理解詞語,感受文章的情感和內涵。如蘇教版二年級上冊《小鷹學飛》一文中,「小鷹只好鼓起勁,跟著老鷹拚命向上飛。飛呀,飛呀,大樹看不見了,大山也變得矮小了。小鷹急促地喘著氣,對老鷹說:『現在……我總算……會飛吧?』」對於什麼是「急促」和「喘著氣」兩個詞語,雖然不是本課重點理解的詞語,但是大概意思理解後是讀懂文章,讀好小鷹說話的關鍵點。於是,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來感受,「孩子們,你們一口氣爬山六樓的時候,是什麼樣的感覺?如果讓你說話你是怎麼說的?」這時候,對於「急促地喘著氣說」,孩子立刻頓悟,繼而繪聲繪色的朗讀課文。四、查字典、詞典來理解詞語習慣於字典、詞典的運用,來幫助閱讀理解是一個人一輩子受益的事情。而對於小學生來說,更是語文學習中良好的學習習慣中的重要一項。在語文教學中,有的詞語理解,只需要把這個詞中關鍵一個字的意思弄明白,整個詞的意思便迎刃而解了。比如蘇教版二年級上冊《青蛙看海》一文中,青蛙吸了口涼氣說:「我沒有一雙像你一樣有力的翅膀,也沒有四條善跑的長腿,怎麼上得去呢?」,理解「善跑」一詞,教師就提供了兩項選擇給孩子「1、善良,品質好;2、擅長於,能做好」孩子很快就分辨出「善跑」這個詞中的善是「擅長,做得很好的意思」?「善跑」就是跑得很快的意思了。也許看起來二年級這樣的來選擇辨別有點早了,但是教師給予了孩子們善於使用工具書,明白了有的詞語把個別字的意思查清楚,就能理解整個詞的意思了。這不是一種很好的引導和滲透嗎?五、聯繫上下文來理解詞語閱讀中,很多時候都是利用此方法來理解推測詞語的意思。當然這種能力仍然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指導學生理解,蘇教版四年級上冊《九寨溝》一文最後一段詞語「異獸珍禽」,就可以讓學生聯繫上文說說異獸珍禽的意思,金絲猴、羚羊、大熊貓都是我國甚至是世界上奇異而稀少的動物,從而准確理解「異獸珍禽」的意思。如何能聯繫上下文理解推測詞語的意思,需要在不斷地,日復一日,大量的閱讀實踐中形成,更需要在精讀文章時,教師適時的點撥。比如學習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李時珍夜宿古寺》一文時,對於第一自然段中「飢餐渴飲、曉行夜宿」這兩個詞意思的理解,就可以讓學生自讀課文,思考什麼是「飢餐渴飲、曉行夜宿」,因為第二自然段至後,有的段落就描寫了李時珍和弟子夜晚來臨是何如尋找住宿?是如何喝水、吃乾娘的,這個詞絕對不是字面上的「餓了吃飯,渴了喝水」,而是「飢餓時隨便的、就地取材的、湊合著尋找食物或用自帶的一些干糧充飢的」。教師永遠只是引路的人,當我們在課文學習中提供了一些理解詞語的方法後,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引導孩子自覺地使用這些方法來理解詞語。也只有當孩子們在閱讀時形成了這樣的習慣,內化成自己的閱讀能力,那麼語文老師便是功德無量了。(張雪峰老師供稿)
F. 小學語文解釋字義的方法
在學每篇課文前,我總要根據不同的課文特點、教學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提出字詞方面的預習要求,如:圈出生字、詞語,拼拼讀讀,不理解的詞語做個記號,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語文解釋字義的 方法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小學語文解釋字義的方法
一、依詞依文解字法
語文字義教學最基本的方法――依詞依文解字法。中國的漢字數目龐大、數不盡數,但各盡其意。表義、含義、引申義十分復雜,針對不同用法,字義教學的基本方法就是依詞解字。依詞解字就是依照一個詞(或一段 句子 )的本義解釋字的意義,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
例如:小學語文十二冊四單元閱讀課「小英雄雨來」中的一句話:「刺刀從門簾中挑了進來。」其中由刺和刀兩個字組成的「刺刀」這個詞,要依詞解字。表面的意思是鋒利的刀,而 文章 的另一個方面的意思則是借代日本鬼子已經端著上了刺刀的槍進屋搜索。
二、實物圖比法
實物圖比法就是利用實物、標本、模型、圖片、幻燈片或 簡筆畫 以及動作、表情及形象化的語言來解釋字義的方法。教師要組織學生認知、問答、辨認。利用這些直觀手段使學生對字的音義建立直接聯系,更好地理解和記住字、詞義。圖表的特點簡單明了,它能把分散零亂的知識按一定規律對號入座,使知識系統化,便於教與學,尤其適用於復習和鞏固。
如教「飛機」「 潛水 艇」,可用圖片或模型進行教學,能使學生一目瞭然。
如教「烏鴉」「壁虎」可用圖片或標本。一飛一爬,容易分辨。可見,利用直觀的實物圖比法可以調動小學生多種感官具體感知某一事物,使他們建立字義、詞義的概念。
三、構字法
構字法是根據漢字的結構組成規律,引導小學生從漢字的結構方式上去理解字義的方法。如小土為「塵」,日月為「明」,三人為「眾」,三石為「磊」,二人「坐」在「土」上。這樣的字一般都是象形字。又如「忍、忿、愁、怨」等彤聲字,這些形聲字都與人的心情及心理活動有關。
四、角色表演法
角色表演法是用實例或聯系小學生的思想、生活實際,讓學生親自扮演角色,使學生身臨其境,進行會話、表情、動作等表演,幫助學生理解一些抽象或生疏的字詞含義。
如教學《烏鴉和狐狸》時,教師可以製作一棵大樹和烏鴉、狐狸的面具。讓學生三人一組上台表演,分別扮演烏鴉、狐狸,邊表演邊說。這種方法可以使說的、看的學生全部進入角色,使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又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能使他們在輕鬆快樂的氣氛中增長知識,提高認識字義的能力。
五、 組詞 造句 法
組詞造句法是利用學過的字組成詞,對於小學生難以理解的就可以創設一個新的語言情景,造一個句子來表達一個新的畫面,幫助學生弄清字的含義。
例如,第四冊第二單元 作文 《公雞與狐狸的 故事 》中,教師可以繪成4幅圖。第一幅圖是一隻大公雞坐在樹上,嘴上啄著一塊肉。一隻狐狸在樹下望著公雞。第二幅圖是狐狸跟公雞說話,誇獎大公雞美麗。第三幅圖是狐狸瞪眼,欺騙公雞說話。第四幅圖是狐狸嘴上叼著撿到的肉走了。教師可以讓學生看圖遣詞造句,並把四幅圖串起來,進行文字訓練,讓學生把故事理解得充分具體,同時利用字義講述整編成故事。
六、游戲法
游戲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一種好形式。教師可以根據本課的內容,在課堂上利用詞的構成部分或字的組成部分做同義游戲、反義游戲或找位置游戲、龍傳珠游戲,提供給學生理解詞義或字義的線索及方法。這種方法種類很多,枚不勝舉。只要教師運用得法,就可為課堂創造一種適合學生身心健康的輕松愉悅的氣氛,有效地防止學生疲勞和產生厭煩情緒,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師教學效果。
如教學《鋤禾》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根據古詩意思,讓學生扮作一個須發皆白的老人,正在玉米地鋤草,炎熱的太陽照耀著大地,老人揮汗如雨。另外幾個小學生扮作過往的食客,正在談笑打鬧著吃著可口的米飯,並隨時將米飯扔出,擊打別人。教師則利用這個游戲 教育 學生珍惜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
七、推理法
推理法是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另一種方法,即通過熟悉總概念認識個別概念或通過熟悉的個別概念認識總概念,也就是根據總體與個體、個體與總體的關系進行教學。
例如在教學水果「瓜、果、梨、棗」時,可根據小概念梨、棗引起概念「水果」。
在教學「琵芭、琴瑟」等小概念時,可以從「樂器」的概念出發,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不同的事物,進而產生不同的新詞。反之亦然。
八、比較對照法
比較對照法是小學生認識字義最常見的手法,即利用 同義詞 、 反義詞 、 近義詞 等進行比較分析,進而全面理解文章內容的方法。這種方法學生接受快,易於掌握,清晰易懂。如教「立即」可用學生熟悉的同義詞「馬上」「立刻」來比較對照。「模糊」用反義詞「清晰」來對比等等。
2小學語文解釋字義的方法
1、直觀演示法
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到以抽象 邏輯思維 為主要形式,但這種 抽象思維 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與感性 經驗 相聯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形象性。所以教師在字義教學中,要把抽象的文字元號所代表的意義,用直觀演示法形象生動地展示出來,以便於學生記憶。對表示具體事物的名詞、數量詞等,可用實物、圖畫、模型等來說明;對動詞、形容詞、副詞等意義較抽象的詞可用手勢、動作、表情來演示。
2、運用體會法
這是幫助低年級學生了解字義常用的簡便方法。讓學生將生字擴成詞,再把詞造成句子;或用生字填空,將相應的語句補充完整,引導學生在運用中掌握、體會字義。
3、聯系實際法
有些字詞較難理解,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用具體的事例來說明,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團結"這個詞,可以舉同學有困難互相幫助,有事分工協作的事例,讓學生理解詞義。"顛簸"一詞,可以啟發學生 說說 自己在崎嶇不平的道路上乘車或在大風大浪中乘船的感受。
4、形近比較法
在字形教學中,可以將形近易混字,通過以熟字帶生字辨析比較,區別異同。如區別"辛"、"幸"二字時,可以抓住兩者上半部分的不同,用"一點"和"十分"辨析字形;用"辛苦"和"幸福"兩詞體現字義,並編成兒歌"辛苦一點,幸福十分",溝通形、義聯系。還可根據學生知覺選擇性的規律,用彩筆標出容易混淆或忽略的部分,增強知覺的明晰性,提高學生精細辨認和識記字形的能力。
學生按構字規律識字,學得快,記得牢,學得主動,提高了他們的識字能力。 我在字義教學的工作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作為一種新的教學體系和新的 教學方法 ,還有許多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改革,使它不斷完善。
3小學語文解釋字義的方法
一、在情境表演中理解字義
(一)學生情境表演
小學生特別喜歡模仿和表演。因此,藉助有效的表演可以使學生獲得親身體驗,通過形象的動作神態理解抽象的詞語含義,這較簡單的「說教」或藉助工具書會有更深刻、靈動的效果。有人說:「看到的不易記。聽到的容易忘,動手做才能學得會。」此話不假。體驗是學生在實際的生活情境中去感知、理解、掌握知識的過程,而且在表演過程中,學生的心靈得到放飛,想像得到展現,創造力得到開發。
(二)教師情境表演
教師表演包括老師的語言、動作、神態以及肢體語言。例如教學《老人與海鷗》時,寫海鷗撲向老人遺像時,「海鷗飛成了白色的漩渦」一句中的「漩渦」,教師可通過演示使學生理解詞義。
(三)多媒體演示
使用現代化電教媒體,將詞語所表示的意思、意境直觀地再現在學生眼前,可以起到變靜態為動態,化抽象為形象,便於他們准確生動地理解。
1、多媒體演示秋天的美景:「黃色的銀杏樹、紅紅的楓葉、金色的田野、美麗的菊花……」。之後,請同學們帶著美好的感情默讀第二自然段,畫出表示顏色的詞語。(生畫出黃色、紅色、金黃色、橙紅色、紫色、淡黃、雪白)
2、還有其他顏色嗎?你從哪裡看出來的?
3、秋雨中,大地上有這樣數也數不清的顏色,文中哪個詞來形容?(五彩繽紛)
4、請你回憶生活中看到的「五彩繽紛」的現象,用上它說一句話。
5、反復誦讀、品味描寫「五彩繽紛」的句子。
「五彩繽紛」是文中的關鍵詞語。教師緊緊抓住它,環環相扣,集中下文中的其他描寫顏色的詞語,水到渠成地理解了「五彩繽紛」的意思。同時,有效地激活了學生已有的經驗世界,在充分想像中,讓學生對詞語的理解與生活鏈接。引領學生在感性與理性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
錄像的使用可以再現課文所描述的優美境觀,既釋詞又解句,使學生更好地把課文瞭然於心。教學實踐證明,電教手段的使用是優化釋詞過程的重要途徑。
二、加強字詞預習
在學每篇課文前,我總要根據不同的課文特點、教學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提出字詞方面的預習要求,如:圈出生字、詞語,拼拼讀讀,不理解的詞語做個記號,查查工具書或用學過的理解詞語的方法做備注;我鼓勵學生主動、善於運用工具書,要求學生每人必備一本《新華字典》,在預習時不但要認字,組詞,還要了解字義。
學生做了充分的預習,他們在課堂上會把自己在預習中關於字詞好的識記理解方法和同學分享。這樣,在此環節節省了不少時間,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引領學生深入品讀課文,提高了學習效果。
三、注重隨文識字
學習一篇新的課文,我鼓勵學生要多誦讀課文,通過朗讀理解字、詞。初讀課文時,我要求學生讀准字音,讀通句子;再讀課文時,隨機鞏固認讀或認讀部分生字詞,認讀本段中難讀的或關鍵的生字詞;精讀課文時,在閱讀中達到字詞的鞏固――讓學生在讀文中識字詞,在讀文中鞏固字詞。
1、發揮學生的想像能力,在聯想中拓展字詞教學的廣度
在低年級的字詞教學中運用上想像,能夠有效幫助學生記憶生字。例如,學習 「羊」字時,我把字與圖一齊出示,讓學生先看「羊」字像什麼,結合圖找二者共同之處,告訴學生古人是用形象的字把羊給描繪出來。
在中高年級的字詞教學中,我把通過查字典理性理解詞義與想像入境感性領悟詞語結合起來。
這樣,學生不僅掌握了詞語的字面意思,而且進入了詞語所描繪的意境,詞語教學與 其它 教學環節的水乳交融,讓語文教學更加有效。
2、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在聯系中注重字詞教學的深度
語文老師應該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使課文中的文字鮮活起來,讓學生看到生活的本來樣子。如,課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飽經風霜」一詞的教學,我是這樣進行的:
師:請大家回憶,在生活中你看到過的「飽經風霜」的臉是什麼樣子的,想好了請說一說。
生:皮膚黑而且粗糙,有很深的皺紋……
師:誰能用自己的話來形容一下車夫的這張臉?
生:額頭布滿皺紋,眼眶深深地陷了進去。
生:皮膚暗淡無光,頭發乾燥枯黃的……
師:從這張臉上你還能看出點別的來?
生:這位車夫家裡很窮,吃不飽穿不暖。
生:車夫的身體不好,體弱多病,拉車的活對他來說很辛苦,但為了生活只能不停地奔波。
師:是啊!同學們,就是這樣一位車夫,光著腳在寒冷的大街上拉車,玻璃深深地扎進了他的腳底,地上流了一大攤血,腳底的劇痛,使得他蹲在地上呻吟。假如你看到了,你會怎麼做?(生紛紛發言)
在此教學片斷中,我聯系了學生的生活積累,喚起了學生對車夫的憐憫和同情,與文本的情感強烈共鳴,藉助自己的生活體驗品味了作品的內涵。
四、強化運用練習
1、多用、多寫,在訓練中增加字詞教學的厚度多用,指的是多擴詞練習。課堂上,我結合教學的生字讓學生進行擴詞,將學生組成的詞語整理出來抄寫,再擴展成或優美或實用的句子,讓學生自己讀讀寫寫,積累下來;在課後,我讓學生自主選擇詞語,鼓勵學生聯系生活或自身說句子。能力強的學生可選擇更多的詞,說更長的句段。同時,鼓勵學生多讀課外讀物,在閱讀中進一步理解學過的字詞、感知新的字詞,達到字詞的不斷鞏固和擴展。
在寫字時,我培養學生「三思而後行」的好習慣,提醒學生下筆前要想著這個字的結構,方才按筆順落筆。在這個環節中每個字我都要范寫,先讓學生觀察這個字的占格位置,寫的時候要注意。另外,我要求學生不使用橡皮,目的是讓學生在寫字的時候要仔細觀察。
2、多讀、多想,在糾錯中加強字詞教學的力度
課堂上,我引導學生讀一讀、比一比、寫一寫,強化了字詞的記憶。我在學生多種形式讀生字之後,讓學生們互相檢查考核。這種自檢的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每個學生能多練習,提高了字詞教學的實效。
4小學語文解釋字義的方法
一、 圖片激趣
直觀形象的圖片最能喚起學生對事物的興趣,從而促使學生對事物的感知、理解。如,教學《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一課,文中「清凌凌」一詞學生不大理解,我便出示了一幅清澈見底的、游著幾條小魚的小河圖,讓學生觀察,並說說這條小河給你的印象。學生馬上便說出「河水很清」,從而對「清凌凌」一詞有了直觀形象的理解。再如,「倒影」與「倒映」這兩個詞的理解,大多數學生總是分辨不清。教學時,我便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了一幅桂林山水的畫面,讓學生觀察這灕江的水怎麼樣?學生說:「水很清。」我說:「你們再仔細看看,在水面上可看到什麼?」學生說:「我看到了水面有青山的影子,這影子與實際比,它是倒著的。我馬上引導:「對呀,觀察得真仔細,這水裡的山就是岸邊山的倒影呀。理解「倒影」了嗎?學生點點頭。接著,我又說:「我們還可以說,岸邊的山倒映在水中。」這樣直觀形象的畫面就在學生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對字義的理解也由模糊變為清晰。
二、 動作表演
針對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我採用了動作表演的方法引導學生去理解字義。如,二下《晚上的「太陽」》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愛迪生的手心攥出了汗水。」這句話中的「攥」字,學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難,我沒有作任何暗示,而是讓一學生上來讀文章,一學生上台表演愛迪生看到媽媽痛苦呻吟時的焦急情形,其餘學生觀察他的表現。讀完後,我問下面的學生,愛迪生看到媽媽那麼痛苦,他有什麼表現?有的學生說:「愛迪生臉上很焦急。」有的學生說:「愛迪生的拳頭握得緊緊的,好像汗水都出來了。」我馬上順勢引導:對呀,這就叫攥出了汗水。你們也來握緊拳頭試試看有什麼感覺?這樣,學生通過動作體驗,深刻地理解了字義的意思。
三、 聯系生活
生活處處皆語文。 語文學習 要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語文課堂應體現生活化。為此,我在引導學生理解字義時,聯系了學生的生活,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形象,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對字義的理解。如,教學《誰的本領大》一課,文中「強烈」一詞時,學生似懂非懂,我就聯系他們的生活,啟發提問:「夏天的時候,早晨的太陽與中午的太陽曬在人身上感覺有什麼不同?同學們馬上不假思索地說:」早晨的太陽曬在人身上不怎麼熱,中午的太陽曬在人身上火辣辣的,覺得很燙。」我說:「對,中午的太陽特別強,曬在人身上特別熱,這就叫強烈的太陽光。」這樣,通過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他們很快就理解了字義的意思。再如,「團圓」「失望」「拚命」「喘著氣」等字義,教學時,我們都可以聯系學生的生活進行理解。久而久之,學生在生活中也就會運用這些字義了。理解與運用相結合,能更有效地促進學生對字義的消化、吸收。
四、 結合語境
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字義,而不能孤立地進行理解。因為有些字義有多種意思,在不同的語境中就有不同的理解。因此,理解字義必須把它放入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如,「驕傲」一詞,它既含有「很得意,瞧不起人」的意思,還含有「自豪」的意思,但很多學生看到「驕傲」這個詞,不假思索就說是「很得意,覺得了不起的意思」。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要引導學生聯系具體的語言環境來理解。如,「申奧成功,這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一句中「驕傲」一詞,學生粗略一讀,就脫口而出:「驕傲」是很得意的意思。這時我們可引導學生讀句子,想像申奧成功時,你在電視上看到中國人民有什麼表現?然後再出示圖,讓學生觀察當時北京人們激動的場面。此時,再讓學生讀句子,學生馬上就會感悟到,這里的「驕傲」是自豪、激動的意思。
五、 實踐體驗
有些字義的理解,學生僅靠觀察圖片、結合上下文等方法,還是不能透徹理解的,必須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才能深刻地理解。如,在教二上《識字8》中「飽滿」一詞時,我在課前先布置學生從家裡帶一些毛豆來。上課時,我讓學生拿出毛豆,用手摸一摸,有什麼感覺?同學們有的說:「有的毛豆摸起來鼓鼓的,有的比較平。」我說:「那你們選出幾粒鼓鼓的拿在手上給老師看。」一會兒,學生的手都舉起來了。
我趁勢引導:「同學們,你們拿在手上的就叫『飽滿』的豆莢,明白了『飽滿』的意思了嗎?」學生個個欣然點頭。緊接著,我又進一步提問:『飽滿』除了可以說是顆粒飽滿,還可以說什麼飽滿?」學生說:「精神飽滿。」「那你們上課做到精神飽滿了嗎?」頓時,學生個個抬起來,挺直了腰桿,振作了精神。此時,「飽滿」一詞已內化在學生的心裡了。通過這樣的實踐體驗,學生對字義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再如:「粗糙」「堅硬」「光滑」「柔軟」等字義,光藉助視覺,學生是很難理解的,必須讓學生通過觸覺才能深刻地領悟。
G. 二年級語文生字教學怎麼講
二年級上冊要求認識450個字,會寫350個字。一個學期下來,許多老師都覺得識字量很大,課時又緊,對識字量如此之大的課堂教學來說,如何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不產生畏難、厭惡的情緒尤為重要。下面我便結合上學期的識字教學經驗,談談自己的幾種教學方法:
一、激發學生識字興趣。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較濃的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他們的注意力才能高度集中,學習起來才輕松愉快、事半功倍。
倍。
二年級的孩子年齡小,注意力極易受到影響,注意的持續性也不強。所以,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都必須想方設法保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的興奮點始終保持在一定的高度,在不覺得有負擔中識記生字,從而來提高識字的效率。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比較薄弱,容易分心,如果只是一味的識字,是無法很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的。因此,在識字上,可採用猜謎、看圖、做動作、提醒大家哪兒易寫錯、自己編短話,例如:《我是什麼》中「器」字,可以讓大家猜謎:「四口上下站,犬字在中間、站在兩張口上大哭」等來讓學生識記。再比如「跳、跑、踢」等字,可以讓大家做相應的動作,來加深印象,讓大家明白足字旁與腳有關系,從而想到提手旁則與手有關系,這對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識記能力是不言而喻的。我們要根據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識字教學步入「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理想境界。
二、引導學生隨文識字。
有些老師在學習生字的過程中,非常的「精細」。一般是先出示生字,學生認讀,然後啟發學生識記生字(主要從字形入手,讓學生說說是怎麼記住的,有的還要求辨析相近字),理解字義,接著要學生依字組詞,拓展詞語,學生帶讀。一節課下來,大約用30分鍾,還不包括寫字指導。但是識字教學真的需要佔用這么多的時間嗎?不能!因為你別忘了,語文課堂教學還有另個任務——學習課文。如果識字教學用了那麼時間,又剩多少時間去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呢?而隨文識字教學解決了這個問題。隨文識字的精華就是要讓學生認識生字, 結合語言環境,理解字義,讓學生領會這個字要怎樣去使用它。
「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符合兒童的認識規律和漢字規律,有利於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課文讀多了,自然也就加深了生字的印象。課標指出:「識字與寫字要求有所不同,1—2年級要多認少寫。」這是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比較好的做法是對每個生字各有側重,有的字音是重點,有的字形是重點,有的字義是重點,在教學的時候,要對學生的認知有個充分的估計,也要對生字進行區分,哪些是只要求認識,哪些是要求會寫的,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這樣做優化了識字過程,而且還提高了閱讀的效率。
三、防止所學生字回生。二年級孩子學習生字,可謂學得快忘得也快,加上如此大的識字量,如何防止回生,就成了一大問題。在識字教學中,我們要注意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培養識字能力,例如五步識字法:一讀,即:讀准字音;二看,即:看清字型;三想,即:聯想字義;四寫,即:書空默寫;五查,即:自查互檢。
鼓勵、引導學生隨時自主識字,在生活中學習,這樣既擴大了識字量,又不斷鞏固課內所認的字。如我們班有個學生家裡是修理汽車的,所以他對有關汽車的生字都會寫,並在課外或放學回家的路上也會注意學習生字,所以他的識字量在班上是較好的。還有我把每個單元課文中的生字集中起來,按同音字、會意字、基本字帶字、偏旁部首歸類識字等多種方式,進行同類相聚、分類排比的歸類組合,循其特點,教一個字,學一批字,進行系統有規律的復習,也有利有防止生字回生。
四、培養良好書寫習慣。二年級的小學生,還處在形成習慣階段,所以教師要重視對寫字姿勢的指導。正確的寫字姿勢不僅有利於把字寫端正,而且有利於學生身體的正常發育,保護視力。要注重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巧,要求學生能按筆畫規則寫,不能潦草,書寫工整,注意字的結構搭配。教師自身也要重視粉筆字的板書范寫,以身作則,因為書寫規范美觀的教師,經過潛移默化,其學生的字也大多工整耐看。
總之,二年級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課程的關鍵,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熟練地掌握了所學的生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學習中體會樂趣,並運用到日常生活中,使識字學習變得輕松、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