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記者采訪稿怎麼寫
記者采訪稿怎麼寫
記者采訪稿怎麼寫,在現實生活中,很多記者采訪他人之後都需要寫采訪稿,但是采訪稿看似上手容易,實際上想要寫好卻也需要花費一番心思的,下面為大家分享記者采訪稿怎麼寫。
采訪前 見面
1、介紹禮儀。由高到低,位尊者有優先知情權;由近及遠,根據位置遠近;順時針方向;
2、握手禮儀。位尊者先伸手;女士先伸手。同尊者握手,雙手或右手,積極伸手,握手要有力;同級者伸右手,握手也要用力。
3、索要名片。有時候是采訪前,有時候是采訪後,看情況而定。我們都是學生,一般來說都只是索要,而不是交換名片,對方知道你是學生,如果對方願意會主動把名片給你;有的時候,如果對方忘了,你可以說,「希望以後還有機會跟您請教,不知道怎麼聯系您方便?」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請賜名片。
外貌形象:整潔端莊,切忌邋遢
訪前准備:采訪物品。盡力了解采訪對象的經歷、習慣等,以便在采訪中心中有數,防止言語失誤。盡可能先預約打招呼,例舉采訪問題提綱
心態調整:平靜、理智
見面:略帶微笑,彬彬有禮。
采訪中 提問的藝術
1、體姿。
行為學家認為,正確的站立姿勢應該是身體直立、挺胸、收腹、抬頭、目光平視,雙臂自然下垂或在體前交叉,交叉時右手置王左手之上,站累時一隻腿可向後撤半步,但上體仍須保持正直。
若兩腿交叉站立,雙手叉王腰間或放在衣褲袋中的姿勢都傳遞著某種輕浮不雅、不嚴肅的信息。這樣的姿態,會被采訪對象感到不被尊重,便有意識地拉大了與記者的情感距離,甚至會讓記者吃閉門羹,給采訪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
體語學家認為,給人以良好感覺的坐姿,應該是平穩落座後人體重心垂直向下,腰部挺起上身要直,手自然置王雙膝或椅子扶手上,頭部保持平穩,目光平視,需要側坐時,應上體與腿同時轉向一側,頭部應向前略傾。
一般情況下,特別是進行人物專訪時,記者大多採取坐著交談的方式,所以要有意識地保持正確的坐姿,向對方傳遞一種知書達理、具有一定文化修養的良好信息,並注意信息傳遞時的分寸,以免給人以矯揉造作之感。
若記者過王隨便,不拘禮節,或將整個身子癱倒在椅子里,或翹二郎腿,或呈"4"子型疊腿並用手將疊起的腿扣住,甚至既疊腿又不停地晃動腳尖,並不時地扭動身體交換坐姿,這種體姿會讓被采訪對象感到記者無禮,從而滋生抵觸情緒,直接影響采訪效應。
2、言談。
從語言學角度看,音頻、音速、音量的不同,會表達出不同的信息,這些都王采訪效應緊密相關。提問時宜多用平等商討性的祈使句為佳,諸如"請您談談……好嗎?"、"您能不能告訴我您對此事有什麼看法"等,這樣,能緩解對方的心理壓力和緊張情緒,使采訪進入積極活潑的境地,取得良好的效果。
如果使用那種生硬、尖厲、粗暴的語氣音調,必然不能使被采訪對象敞開心扉,甚至對記者產生抵觸情緒。這就要求記者在采訪前要做好充分的采訪准備,方能在采訪時保持頭腦清醒、思維敏捷,並在提問和交流上直接表現出來。
語無倫次、詞不達意或信口開河都會影響采訪對象與記者的配合,同時記者也要避免過多重復或解釋並不深奧的問題或觀點,要相信采訪對象的理解力和判斷力,要尊重被采訪對象。
當然,要獲得最佳采訪效果,不可一味採取尖銳潑辣的提問方式,而應剛柔相濟、彬彬有禮,否則,會弄得不歡而散。最佳采訪效應的獲得需要雙方的密切合作,提問盡管尖銳,但不能傷害對方的感情,不能損害現場訪問談話的融洽氣氛。
應該是"二人台",而不是"獨角戲"。尖銳的提問必須尖銳到點子上,並且控制在適當的氣氛中,必要時,還要精心設計一個富有人情味的見面方式。
3、致謝
提問藝術:一、多用商討式的祈使句,如「請您談談好嗎?」「能說說您的看法嗎?」,有助於解除對方緊張、局促、防範的心理意識,盡快贏得采訪對象的配合。二、要平易近人。三、要察顏觀色,隨機應變,在采訪對象高興時可乘興追問,疲憊時要適可而止,悲痛時予以安慰,拒談時暫不強求。四、要尊重隱私。
儀態得體,體現修養。采訪時,目光注視對方,應穩重、柔和。忌埋頭苦記。表情自然從容,略帶微笑。
采訪後 致謝
1、核對姓名、職務、時間、地點等,絕對不能出錯。
2、整理資料,客觀處理。
3、采訪相關老師、領導的稿件,要及時給老師、領導送過去,要有禮貌接受批評。
采訪稿範文: 篇一
時間:XX年9月25日
地點:家中
采訪人:徐奇琪
被采訪人:爸爸
我:(疑惑不解)爸爸,你每天上班累嗎?
爸爸:當然了!從早上六點上班到晚上六點多,甚至七點才回家,能不累嗎?你試試。
我:(笑笑)是哦!每天工作這么久,晚上為什麼還要玩手機,一直到九點才睡覺呢?
爸爸:(差點沒話說)……看看新聞嘛!
我:(無奈)好吧。那為什麼還要在我和媽媽看不到的時間看新聞呢?
爸爸:(笑)還不是怕你這個「小二報」告訴你媽,你媽來教訓我!
我:哦,原來是這樣啊!我終於明白了。我還有問題。
爸爸:你說吧。
我:你每天都抽香煙嗎?
爸爸:(嘲笑)哪有男人不抽香煙的!你說說看。
我:那你一般抽多少啊?
爸爸:幾根吧!
我:(有模有樣)爸爸,你為了自己的健康以及家人的健康,要少抽香煙啊!
爸爸:知道啦!會少的!
采訪結束
采訪稿範文:文化產業已成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 篇二
最新調查顯示,最近5年中國居民的文化購買力超速發展,文化產品消費增長超過物質產品消費增長16個百分點,文化產業已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
有關方面的調查統計,20XX年中國的出版業、報刊業、電影業、廣播電視業、音像業、印刷復制業、廣告業、游戲業、旅遊業、演藝業、網路傳播業等文化產業的總產值已經達到了1.2萬億元,加上文化帶來的`相關服務,總產值已經在2萬億元以上,專家預測,5年內這個數字將達到4萬億人民幣。
文化產業已經成了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中國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柳斌傑1月7日在第三屆中國文化產業新年論壇上指出。
柳斌傑說,隨著中國開啟通向文化產業諸領域的政策通道,文化產業成了吸引資本的一個高地,國家投資者、企業投資者、民間投資者、國際投資者都爭先恐後地進入這個投資領域。文化產業方面的投資熱逐漸升溫,這使其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健康的增長點。
發展文化產業是提升城市競爭軟實力的`制高點,同時也是我國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內容。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所副所長向勇說。
文化產業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在中國已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但與歐美國家相比,中國的文化產業尚存不小的差距。柳斌傑指出,20XX年,美國的文化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1%,日本為18.5%,而作為文化大國的中國這個比例仍然偏低。
采訪稿寫作技巧 篇三
一、如何發現新聞。沒有的寫是我們及一些通訊員,甚至記者常遇到的頭疼問題。所以善於用新聞的眼光去發現新聞,采訪者的,語言感受,是寫出通訊報道的關鍵。
(一)"變廢為寶"選角度。聯保貸款推行多年了,再寫就無新意了,成為新聞寫作的廢物。但如何變
(二)"吹糠見米"。舉齊魯晚報例子。
(三)"大海撈針"挖新聞
二、消息的寫作技巧。在這里,主要介紹一下消息的寫作,這是目前適用最廣泛的一種新聞寫作方式。對我們農村信用社的新聞報道來說,也是最常用的文體。因為通訊較消息篇幅長、覆蓋面大,象我們這樣的單位,一般很難被新聞單位採用。
(一)消息的構成:標題、導語、主題。(通常還可分為背景、結尾,這里所說的,已經包含在主題內)。
1、標題。也就是新聞的題目,象人的臉面一樣重要。標題製作貴在醒目、得體、生動形象,能夠吸引讀者,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一篇報道,讀者拿起來之後要先看標題,然後再決定看還是不看。新聞標題的結構方式、寫法很多。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在標題撰寫上必須下功夫。新聞界有"三分之一時間寫標題、三分之一時間寫導語、三分之一時間寫主題"這一說法。
2、導語。
一、概括性導語。
導語往往是新聞事件的高度概括,使讀者看過導語後,不用看下文,就能了解消息的主要內容,這種結構形式的特點避免了消息寫作中把最重要、最新鮮的事實淹沒在大量一般性事件各,突出了"新"字。
陳述性導語。按事實發生的時間順序來寫,又叫"編年史式",這種形式使消息情節步步推進,事件的高潮在後面出現,有引人入勝的效果。
三、描寫型導語。
四、就是對消息中某一有意義的特殊場面作簡潔而有特點的描寫。
五、評論型導語。就是在敘述事實的同時,立即對事情作出評價,提示其事物的現實意義。如寫我們支持貧困學子上大學時,可以這樣寫:浮來農信社在做好當前支農工作的同時,籌措資金設立"專項貸款"重點扶持"金榜題名"的貧困農家學生順利入學。(這是事實,然後再加以評論)此舉,讓浮來山鎮考取大中專院校的考生及其家長們吃了"定心丸"。
六、設問式導語。設問式導語就是在消息開頭即提出一個尖銳的問題,然後加經解答,引起人們的關注和思想。如我們在推得聯保貸款,解決了農民貸款難的問題。導語可以這樣寫:貸款像存款一樣方便?對莒縣農民來說,原來似乎不可能,如今已夢想成真。
七、引語型導語。就是將消息中主要人物有新意、有特色、個性化的語言放在導語中,給人以強烈印象。如"凡是農民的正當需求,我們必須滿足供應。"莒縣農信社主任馬德勤說的這句話,代表了農信社對全縣百萬農民的庄嚴承諾。
采訪稿範文
在創作人物采訪稿時應該先寫時間地點人物。
時間:xx年x月xx日
地點:xx大學季xx家
季xx:苗苗,現在你是采訪者,我是被采訪者,你問我答,好嗎?
記者:好。
季xx:那你就隨便問吧。
記者:爺爺,您在《我的童年》里說,您小時候,最感興趣的是看閑書,您喜歡看《三國演義》,還能將《水滸傳》里的綠林好漢的名字背得滾瓜爛熟。爺爺,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歡看閑書。
有一回上數學課,我低頭看《水滸傳》,一邊看,一邊背一百單八將的座次,結果被老師發現了。爸爸知道這件事後,頭一回打了我,雖然一點兒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後,我再也不看《水滸傳》了。
季xx:(笑)我小時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讓看閑書。怎麼辦呢?我放學以後不回家,偷偷藏在一個地方看閑書。我看的閑書可多了,《彭公案》《濟公傳》《施公案》《三俠五義》我都看。我是主張看閑書的,為什麼呢?苗苗你說說,文章怎樣才能寫好呢?
記者:我覺得,應該寫真事。
季xx:是這樣。文學家魯迅曾經講過,要把文章寫好,最可靠的還是要多看書。我小時候,跟我一個妹妹一塊兒看,家裡的桌子底下有個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來,我舞一趕緊把閑書藏到缸里頭,桌上擺的,都是正課。(笑)
記者:爺爺,我喜歡語文,數學不行,偏科。
季xx:喜歡語文當然好,但語文要好,數學也要好。21世紀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歡,一定要學好數學。最近清華大學辦了一個班,選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養中西貫通,古今貫通的人才。我看,有這兩個貫通還不行,還應該加一個文理貫通。三貫通,這才是21世紀的青年。
記者: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我記住了。爺爺,有人讓我媽媽趕快給我找一個好外語老師,說過了12歲再學外語就永遠也說不冷了。爺爺,您會那麼多種外語,您說,他們說得對嗎?
季xx:倒不一定是12歲,當然早學比晚學好。學外語的發音跟母語有很大的關系,有些地方的人口音太重,學起來就困難。古文也很重要。我覺得,一個小孩起馬要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這是最起碼的要求。最近出了一本書,鼓勵小孩背詩。我提個建議,應該再出一本散文集,從《古文觀止》里選,加點兒注。小時候背的,忘不了。
記者: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呀!
季xx:(笑)可不是讓你一天背下來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