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語文中什麼叫文讀,什麼叫白讀
文讀音,又有稱文言音。文白異讀是方言中普遍現象,所以許多方言都有白話音與文讀音兩種表達體系。
白讀是在口語語體環境下使用的方言讀法。
文讀音便是讀書認字時所用的讀音,而白話音(說話音)則是日常生活生產廣泛使用的讀音。而在中國文白異讀的顯著語系為吳語與閩語,這也是當前研究的重點。
由於不同歷史時期漢字標准音不同,文讀大致分兩種情況:
一、古代以《廣韻》為標准音,方言模擬《廣韻》的發音作為文讀音,官話區的文白異讀多為此種情況,閩南語的文讀也是保留唐朝官話語音。
二、元代以來以北方官話作為通用音,南方方言模擬官話的發音作為文讀音,比如上海話中「大衣」的「大」念做 [da],是文讀,接近普通話;「大人」的「大」念做 [],是白讀。第二種情況導致了北方方言文白異讀的現象較少,而南方方言則較多。
⑵ 語文上的一讀 二勾 三標 指的什麼
這是語文老師在課例研究和教學實踐相結合的方法中總結出了略讀課文一般的教學步驟:一讀,二劃(即勾),三批(即標注),四問。
所謂「一讀」就是在每一篇略讀課文教學的第一步就引導學生通讀自學導航與課文。編者在每一篇略讀課文前都安排有自學導航,自學導航主要分為三個部分:1、與前面的精讀課文相聯系,明確單元主題。2、本課的大致內容介紹。3、運用什麼讀書方法解決哪些問題。這寫文字既能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又能讓學生理性地明白閱讀的方法和通過閱讀明白什麼。讓學生讀自學導航也是一種閱讀能力的培養。通讀課文有三個任務:一是讀准字音,二是讀通句子,三是了解文章主要內容。通常可以指名讀課文,適時地正音、斷句來達到「讀准字音」和「讀通句子」這兩個目標。在這個基礎上讓學生快速默讀,通過靜思默想後用三兩句話說出文章的主要內容。「一讀」實際上包含出聲朗讀和默讀兩個環節。
所謂「二劃」,在略讀課文教學第二步讓學生畫出自己認為含義深刻的詞語和句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就開始了運用精讀課文教學中學到的讀書方法來揣摩、體會了。學生藉助工具書,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不是困難。關鍵是這些詞語都「隱藏」於句子之中,學生怎樣來發現它。
所謂「三批」,即在第二步的基礎上在劃出的詞句旁邊寫上批註。旁批的內容有以下幾種:1、對詞語的理解;2、詞語用得恰到好處,好在哪裡;3、句子運用什麼修辭手法,它的好處是什麼;4、這個句子在段落(全文)中的作用;5、這個段落在全文中的作用;6、讀了這個句子我想到了什麼;7、我對這個句子(段落)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這個過程是學生完全自主閱讀的一個過程,學生在運用自己已經掌握的讀書方法來閱讀,是閱讀能力的訓練場。
所謂「四問」,就是學生在完成全文閱讀之後,對整篇文章有了較為清晰地認識之後再提出自己的疑問,是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一個環節,當然學生也可以在本環節就字詞句再質疑。
⑶ 語文的聽·說·讀·寫分別是什麼意思
聽,就是要認真聽老師講,說就是口語交際,讀就是要讀的來課內的文章等,寫就是要會寫字.作文
⑷ 新課程標准對小學語文二年級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第一學段(1~2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2.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形體美。
4.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5.學會漢語拼音。能讀准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准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6.能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
(二)閱讀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學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4.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5.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6.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
7.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8.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9.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
10.喜愛圖書,愛護圖書。
(三)寫話
1.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
2.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3.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四)口語交際
1.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精彩情節。
4.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
5.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6.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
(五)綜合性學習
1.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結合課內外閱讀,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活動。結合活動,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
(4)語文標對指讀是什麼意思啊擴展閱讀:
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為造就現代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面對社會發展的需要,語文教育必須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
課程目標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
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⑸ 什麼是語文如何理解語文的含義
語文課天天都上。書包中的語文書,書里一些漂亮的文章,以及每周所要寫的作文,就構成同學們心中的「語文」了。但是,這只是對語文的一個直接感覺。那麼究竟什麼是語文?用葉聖陶先生的話來說,「語」就是口頭語言,指聽和說;「文」就是書面語言,指讀和寫。對語文的含義,也還有其他一些理解。有人說:語文是語言和文學。也有人說:語文是語言和文章。但無論哪種解釋,對於語文是工具這一點都無可置疑。語文這個工具運用於聽、說、讀、寫,起的是交際的作用,日常生活中少不了它,學習以及各科知識的交流也少不了它。說「語文是工具」,不同於說「火車是工具」。語言這個工具運用於思考問題,起的是思維的作用。人不能憑空地想,必須憑語言來想像。思想和語言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閱讀教學中只強調思想內容,不管語言文字;作文教學中只注重怎樣寫,不注重拿什麼來寫,所寫的東西從何而來,這都犯了把語言和思維割裂開來的毛病。此外,語文還具有實踐性和綜合性。大家都知道,語文與我們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解決任何一個實際問題,都涉及到多方面語文知識的運用,而語文教學又是著重培養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信息是現代科學技術和生產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礎,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生產能力的迅速提高,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就要求人們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檢索傳遞各種信息,具備更高的讀寫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因此,語文作為基礎工具課,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每一個小學生都要把語文學好,否則,就無法學習好其他課程,不能成為合格的現代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