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作為老師,最讓你頭疼的一件事是什麼
在初任某個班級的課後,學生會抱著「試探」「嘗試」的心理,和你會有一些小的摩擦,看你是否能「征服」他們。表現為:上課時故意大聲回答問題,但回答的問題都正確,讓老師找不到壓制他的理由。有時課堂休息時,故意搞幽默,帶動全班和你開小差。課後故意拖拖拉拉遲交作業,練習筆記等,影響老師教學任務的完成,讓老師生氣。
『貳』 在學校里,學生的哪些行為是最讓老師頭疼的
第一,喜歡炫耀的孩子
孩子小小年紀還沒認完字,開口就知道自己穿的鞋子是多少,是什麼牌子,和同班同學說話都是擺架子的樣子。
這種孩子在老師眼裡不太受歡迎,喜歡炫耀的孩子會貶低貧窮的孩子,使其他孩子自卑,這種孩子會有不好的班級風氣。
這三種類型的孩子最讓老師頭疼!你家孩子這樣的話,你也要自我反省。
『叄』 如何發揮語文課本在寫作中的作用
中學的作文教學歷來是令很多語文教師頭疼的一個問題,也是讓大多數學生望而生畏的一件事。隨著課改的深入,學生的寫作表達能力越來越成為考查的重點。在中學作文教學中,很多教師都非常重視作文素材,要求學生多讀課外書籍,建立自己的作文素材庫,並強調在平時要不斷積累、充實,定期對素材進行分類、歸納整理。按常理,這樣每個中學生在從初中到高中的學習中應該積累了大量的寫作素材。但是在學生的作文中,作文素材運用方面存在的問題仍然很多,直接影響學生的作文質量。且不談這些課外積累,其實語文課本中的課文本身就很值得借鑒。我認為,「課文」作為例子在作文教學中的作用萬萬不可忽視。
例如,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就是從李白的「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蛻化而來的嗎?……令人欣喜的是這些年來新教材越來越貼近學生生活,人本觀念也越來越深。《全日制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對新教材的使用,明確指出:「在現階段,教材仍然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是教學最基本的實現形式。」而且「教材(選文)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有利於學生的學。」由此可見,從某種意義上說,語文教材仍是我們寫作時的一本寶典。
當然,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至少要求教師具備兩種能力:
一、遴選、鑒別的能力
現代語文教師的教育職能已不再囿於課堂教學和講解課本,他應是語文課程的開發者,是學生學習資源的發現者,同時還是現有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的遴選、鑒別者。語文學習資源藏量豐富,分布廣泛,品種多樣。這就要求教師具有善於發現、果斷取捨和價值判斷的能力。在滿眼是「資源」的時候,就要學會取捨,體現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優越性、優先性與適合性;在資源相對貧困的時候,就要善於發現和發掘,充分利用現有學習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教育價值。
二、組合、變通的能力
如何把原生態的、散見的語文課程資源化為語文課程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這是語文教師課程開發的基本功。一般來說,要做到以下幾點:(1)對零散的課程資源(個人、家庭、社會、媒體中的課程資源)進行組合,使之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和教育的針對性、目的性;(2)對傳統的文化資源進行現代化轉換和激活,使之具有現代教育價值和教育活力;(3)對現有的已利用過的課程資源進行變通、嫁接,使課程資源具有再生性、可再利用性。
基於上述認識,下面談談我是如何發揮課文在作文教學中的作用的。
一、借鑒立意
作文的立意非常重要。在平時的閱讀中可以注意一些富有深刻哲理的問句,積累富有深意的中心句子,作為學生習作的主題。例如,上完《項脊軒志》後,我啟發學生思考,這篇課文最讓你感動的是什麼?學生搶著回答「是祖母對作者的濃濃親情」「是母親關愛孩子的骨肉之情」。我總結並繼續引導:「這篇文章的確反映的是作者對親人的深切思念之情。但是作者的情感流露不是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而是在平平淡淡的生活瑣事中,平平常常的日常細節中,甚至一句話,一個動作,一聲嘆息。從這種簡單的生活瑣事的敘述中我們就能體會到親情的珍貴。希望你們說說家人的故事,讓我感受你們家親情的美好。」
等到周一學生交上那篇作文時,呵,文章內容不僅言之有物,而且不再是誇誇其談了,大多數材料新穎感人如,王蓮琴(化名)同學的《愛的小屋》,敘寫了自己上高中後,因家離學校路途較遠,父母為「我」在學校附近租了個空間很小的平房,屋子只能容下一張床和書桌,母親來陪讀。由於屋子很小,常常覺得擠了些,可「我」卻喜歡晚上和母親擠在窄窄的床上,聽母親的鼾聲,小屋裡充滿了愛意……又如,劉娟(化名)同學的《媽媽,我想對你說》,則敘寫了「我」上高中後,一次英語老師要求每人買一本《牛津英語詞典》,「我」便回家對媽媽說了。一向省吃儉用怕糟蹋錢的媽媽,不但不拒絕,反而說要買本好點的。當「我」告訴她正版的比盜版的貴三四十元時,她也不為所動。後來陪著「我」到縣新華書店花了九十多元買回來一本……
二、借鑒構思
文章的立意不僅可以借鑒,文章的結構、謀篇布局均可以借鑒。如,李賢慧(化名)同學就借鑒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
這些天學校里的事很多,心裡總覺得悶悶的,晚上坐在書桌前似乎書也成了天書,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街心公園,在這朦朧的夜色下,應該另有一番樣子吧!索性放下手中的書本,穿上外套,和爸媽說去散散步。
在公園四周,是曲曲折折的小石子路,旁邊是一叢叢盛開了的金銀花,花香彌漫在空氣中,充滿了身邊的每一個角落。白天里,這里可熱鬧了,有許許多多的孩子玩耍,平添了許多的生氣。夜幕漸漸降臨了,公園里人們的嬉鬧聲也漸漸地聽不見了。不過也還是有許許多多的老人在這里散步,很是悠閑。
寂靜的公園中,彌望的是一簇簇的金銀花,花色很是雅緻,像無數個或白色或黃色的小喇叭正向天空吹奏美妙動聽的旋律。正如纖纖少女的手,又如耳朵上的雅緻耳飾,微風拂過,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那動聽的歌聲飛進了我耳里。微風過處,花和葉子也有一絲微微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到公園的另一邊去了,那花與葉子之間的起起伏伏,像極了海上的波浪一樣。花的底下還有許許多多的綠葉,遮住了,倒顯得金銀花更加秀致了。
靜靜的月光瀉在金銀花上,花瓣如絲綢般柔潤碧透。淡淡的月光下,我的心漸漸的安靜下來。覺得神清氣爽了。而此時,不知不覺已到家門口,父母也已入睡了。重坐書桌前,又扎進了知識的海洋中。
三、借鑒材料
古語有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但是據報載,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世界閱讀日前夕,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國民圖書閱讀率呈現整體性下滑的趨勢。在此姑且不究其原因,但至少有一點告訴我們教師,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學生課本都不讀,課外讀物又怎麼會去讀?為此我有意識地布置一些作文,要求學生運用課內閱讀積累的材料。比如,我布置了一篇話題作文,結果許多學生都引用到了課本中學習到的詩句和事例,什麼蘇軾雖因「烏台詩案」被貶到荒涼的黃州,但他仍唱出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詞句。如果沒有蘇軾,中國的詞壇不知要失色多少……當然,這么說並不是要學生只埋頭苦讀課本,要知道課內的材料尚不能運用,課外的材料又怎麼運用呢?
四、借鑒語言
學生借鑒語言不是要求他們做到與其他人一模一樣,而是要求他們將優美的詞句多積累一些,然後運用到作文中去。我們在課本的閱讀教學中遇到好的精彩的詞語、文句時,不妨讓學生先背下來,而後做一些仿寫練習,久而久之,自然會滲透到自己的文章中。比如,陳瑤敏(化名)同學在她的《故鄉的水》中寫道:比起江南的水來,故鄉的水正像是森林之與樹木,天空之與飛鳥,小草之與野花,山川之與大地……不用說顯然活用的郁達夫的《故都的秋》中的文句。我們經常和課本相伴,出現在課文里的讓我們記憶猶新的文人墨客有很多。在自己的作文中,在闡釋某一內涵或者表達某一個觀點時,我們不妨獨具匠心,從不同角度把一些與自己要表達的觀點有共同點的名人歸納組合在一起,恰到好處地引用名人典故、詩詞、名言警句,令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能很自然地引起共鳴,增加文章的文化內涵、名人效應或人文精神。這樣不但是對文章形式的一種創新,也更能展示這些人物的魅力,使文章盡顯古樸之味、典雅之氣。
古人雲:「半部《論語》治天下。」我想如果我們像研讀語文課本一樣多角度來對待課文例子中的寫作教學點,在學習中積累,在積累中借鑒,在借鑒中寫作,在寫作中提升,相信我們的作文教學一定會進入一片嶄新的天地,相信我們的學生,也能文思飛揚,不斷出彩!
『肆』 高中語文怎麼教學
近年來,語文教改異常活躍, 教學 方法 探索尤為熱烈,眾多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各種優質課、觀摩課層出不窮,所有的這一切,似乎給當前的語文教學帶來了勃勃生機和活力。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高中語文教學方法技巧,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高中語文教學方法技巧
腳踏實地,理性設置課堂
在新課改的指引下,近年來,語文教改異常活躍,教學方法探索尤為熱烈,眾多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各種優質課、觀摩課層出不窮,所有的這一切,似乎給當前的語文教學帶來了勃勃生機和活力。在一些優質課、觀摩課上,很熱鬧,很煽情,學生也很主動,學生的主體地位似乎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實現。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回答出一個個問題,課堂氣氛活躍。但教師所講的絕大部分內容,所提出的絕大部分問題,都是 語文教材 的編者或是某些「權威人士」以及教參上的觀點,教師把這些觀點拿來設計成幾個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上思考、討論以得到那些現成的觀點。有時,學生回答不出教師預定的答案,教師就不厭其煩地啟發、誘導,直到學生回答出那個既定的答案為止。而在這其中,教師沒有提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也不敢在課堂上大膽陳述自己的觀點,一切按既定的問題和答案進行,缺乏自身對教材的理性思考,這些教學與其說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倒不如說是給教師提供了一個作秀的舞台。這樣的教學無論對學生來說還是對語文學科本身,都是一種損害。因此,我們必須腳踏實地地開展語文教學,開展真正適合高中教學的、深挖教材的、傾向於理性思考的發現式語文探究課。
要善於發現學生的特長。
任何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長,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發現了學生的特長。教師一旦發現學生的特長,千萬不要武斷地認為這些特長與學習無關,繼而想盡一切辦法壓制它。筆者覺得,這樣做的結果只能是適得其反,不但制止不了,反而會引發學生的逆反心理。現在有不少學生都是「電腦高手」,玩游戲、上網聊天是一流。這時候,教師可引導學生自己製作網頁,上網與同齡學生探討一些文學上有爭議的問題,既培養了他們的質疑能力,也培養了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
在演示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教學都是教師教,學生學,往往是教師「唱獨角戲」,很難調動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感到厭煩,枯燥無味。要改變這種教學效果,最佳的方法是讓學生演示教學內容的情節,展示學生的風采。如在《皇帝的新裝》一文的教學中,筆者讓學生分別扮演皇帝、大臣、騙子等角色,上台依據課文內容當場表演一出話劇,一演完,學生馬上就能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特點,並能適當分析人物形象。在語文教學中,只有教師善於把握「好」「樂」,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高中語文教學方法和技巧
鑽研教材,尋找教學的突破口
有的教師把啟發式教學單純地理解為採用提問的方式灌輸知識給學生,而學生只是機械地回答教師的提問,不發揮自己的能力去理解所學的知識。這主要是教師忽視了教材的鑽研、尋找教學的突破口這個重要環節。教師在備課時,除了要理解課文的內容和要求外,還要了解自己的學生,將教學任務轉化成若干知識點,並輔之以恰當、多樣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啟發學生思考,而不是單純地想幾個問題來提醒學生注意。例如 散文 《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的教學,要側重其特點和感情,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和教學,使學生理解 文章 的內涵。而在 議論文 的教學中,教師要針對中學生好動、愛爭辯的特點,設計一些爭論性的問題,在議論中把握文章的要求,體會文章蘊含的思想感情。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討論逐漸深入,最終形成了對文章的理解。在教學《失街亭》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街亭失守是馬稷之過嗎?問題一提出,學生們發表了不同的看法,課堂成了一場別開生面的 辯論 會。另外,教師還可採取情景 教育 的方式,讓學生通過想像,設想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地點、場合自己能做些什麼,會有什麼樣的感情,然後說出來或寫出來,再與課文相對照,體會文章的特點,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通過學生揣摩課文以後,教師提出一些相應的問題,使學生順利地理解和掌握課文中的難點、重點問題。
精心構思,設計恰當問題
教學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方法因其教學思想在不斷變化、豐富,啟發式教學也是如此。如:提問—回答是啟發式教學的常用方法。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文體、班級、年齡,設置恰當的問題和提問的方式。設計的問題應是具有提示性、隱蔽性、可創造性大的,而答案也不需要統一。所謂提示性,是教師的提問要切合教材的要求,具有可感、直觀的特點;問題的隱蔽性,是要讓學生通過閱讀、思考得出答案;問題的答案要具有可創造性,能啟迪創造思維,使學生能跳出教材,在自己的學習、生活中發現新的視點。
3高中語文的教學方法
應考探究性閱讀
第三學年直接為高考服務,要求學生把已錘煉到手的探究性閱讀本領,針對高考閱讀題進行探究性閱讀訓練。高考閱讀試題的答案雖然是開放性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文章思想內容、作者觀點態度的限制。因此,必須要求學生依題意答題,並且 總結 出一套解題「程序」,尤其是對解題思路的總結尤為重要;且使其答題逐步趨於科學化、規范化。規范閱讀和規范答題可以說是高三學年的主要任務。當然,後兩學年也並不排除個性興趣閱讀,最好是能把兩者有機合理地結合在一起。
就探究性閱讀教學的課堂組織形式來說,它應該是合作探索型課堂模式。其基本流程可分四個步驟:(1)明確問題,確立閱讀目標。用有一定涵蓋性、綜合性的問題為閱讀定向,幫助學生確立閱讀目標;(2)自主探索,篩選目標信息。由學生自主獨立進行相關信息的採集、分析、綜合、提煉和重組;(3)切磋問難,提高閱讀效能。分小組討論、研究,教師加以啟發引導;(4)交流評價,反饋閱讀質量。由學生主體發言,其他同學補充、反駁、完善,教師評價。
在這種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提問會很多,師生問答不能是簡單的對錯判定,而應該是平等協商的討論;所以,學生正確的提問方式應該是:先陳述自己的觀點和理由,再詢問老師的看法並與之討論;如不同意教師的意見,要進一步質疑,再討論。
當然,這些程序和方法的實施對老師和學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里,教師不再是知識倉庫、權威和真理裁判官,而是學生學習的服務員、協助者和合作夥伴,並且應有很強的智慧駕馭能力、組織協理能力和開放、民主、寬容、合作、平等的教學心態。同時學生也應該主動積極,樂於探索;潛心研讀,獨立思考;質疑問難,互動合作;善於發現,注重總結。
4高中語文的教學方法
科學地給學生留作業,注重思維的培養
現在很多學生經常抱怨課下作業很多,做不完,甚至很厭惡老師留的作業,以至於出現很多抄襲作業的現象,這是很讓老師頭疼的事。課下作業是教學的重要一步,但是要學會科學地留作業,留有用的作業。不要一下子發好幾張卷子,讓學生做完後交上來,然後老師在課堂上講解,這樣的結果只會讓學生們反感,而且沒什麼教學效果。作業是鞏固知識的重要工具,這個環節做好了,可以很好地記憶課堂的知識。
教育是以人為本的,近年一直提倡的素質教育更是以學生身心的全面健康發展為根本目的。如今的高中語文教學,其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等在不斷創新過程中,除了廣大語文教師的積極探索和嘗試之外,教育管理機構也應當對教育體制予以高度完善,對教學機制進行創新,從而為語文的有效教學創造一個好的環境。
轉變教學思想,優化課堂教學
現在的語文教學課本只是課堂的一小部分,很多老師過分地強調課本,跟著課本走,沒有擴展其他課外的知識,一味地死板地講授課本上的文字知識,講台下也是一群眼睜睜看著老師的眼神,絲毫看不見學生有什麼興趣。高中課堂應該是充滿活力的,現在的學生都處於活力迸發向上的年齡,應該充分體現在課堂上。老師應該鼓勵學生發言,不管對與錯,都是可以激活課堂的,有時候學生發言引起的小笑話更可以很好地讓課堂不再死氣沉沉。語文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把課堂搬到課外,無疑會令絕大部分學生感興趣的,不要被「一切為了高考,高考就是一切」所束縛。人文教學,就是要以學生為本,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開發學生思維。
教學觀念進行轉變,提高認識,樹立新的教學理念
實施有效的課程教學之前,必須擁有好的教育理念。新舊課程體系對教育理念予以了傳承和創新。為了使新課程體系的有效實施能有所保障,教育的執行者就必須使自己對新課改的認知和執行的能力有所提高。為了實現高中語文課程的新目標,任課老師需要對自己的認識和觀念予以轉變和提高,對教育理念進行透徹了解,從而達到指導教學實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