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初中語文課文大都飽含著豐富的思想情感,是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思想的好教材,但其中的思想因素是蘊涵在文章內容之中,通過語言文字表現出來的。我們應該在重視基礎的同時,在生動的課堂教學互動中,帶領學生認識自己的祖國,了解它的遼闊、壯麗,了解它源遠流長的人文歷史,了解它的歷史興衰和如今的逐步壯大,了解生活在這片熱土上的人民的聰慧、勤勞,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之情。語文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必須是「滲透式」的教育,而不能是「單刀直入」式的政治說教。如果因為語文本身具有思想性,要完成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的任務而把語文課變成半語文半政治,變成思想教育的工具,就違背了語文課的特點,而且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達不到教育的目的。那麼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呢?英盛觀察認為要從幾下幾方面抓起:
1.深刻理解教材,把握教育的主動權進行「滲透式」愛國主義教育必須站在對整體中學語文教材的認識的制高點,對教材內容有完整的理解。要清晰地認識到每篇教材除了應傳授的科學知識之外,還應弄清楚思想教育內容是在教材哪些內容中體現出來的,而不應毫無聯系的硬性加入。對於大綱中規定的思想教育內容,教師應瞭然於胸,正確辨析哪些篇目承擔著哪些方面的教育內容。即便是愛國主義教育,也有具體的內容,例如,有中國人民革命斗爭史、革命史、創業史和繼承發揚愛國主義光榮傳統的教育,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展前景和報效祖國的教育,也有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利益的教育,還有準確認識中華民族優秀思想文化傳統的教育,等等。例如:魯迅的《藤野先生》屬於記敘范疇,作者濃郁的愛國情感是在敘事、抒情和議論中抒發出來的,適宜用以情感人的方式來感染教育學生;而魯迅的《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文是議論文,作者對國民黨的痛恨之情和對民族脊樑褒揚是在說理論辯中表達出來的。不同體裁用不同的方法教育是合情合理、尊重現實的表現,但具體教育的內容還需要因文而異。文言文是中學語文課的重要內容,愛國主義教育在文言文中主要是進行民族悠久歷史和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巧妙創設情境,激發學生進入角色 白居易說:「動人心者,莫過乎情。」良好的情境是學生自覺接受教育的情感氛圍。在語文教學中有意創設情境,是潛移默化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有力方式。中學語文課文有較強的思想性,有的篇章充滿了詩情畫意,有的字里行問融入了作者真摯熱烈的感情,關鍵在於教師精心發計,充分利用,使學生進入角色。例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偉大的愛國生義詩人杜甫的抒情詩,抒發了強烈的愛國熱情和政治理想,飽含著作者真摯的愛國情感。情境的創設必須結合課文內容進行。既可以把情境作為講讀教學的引子,先入為主;也可以在講讀即將結束時展示情境,以收到言雖盡意不止的效果。還可以在講讀過程中根據具體內容隨時隨處進行。創設情境的方法也是靈活多樣的,可以利用作家作品、時代背景的介紹完成;也可以通過巧設問題,在層層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創造情境,在逐步設置問題上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在解決各個問題中完成愛國主義教育的任務。
3.激勵學生的愛國熱情,樹報國之志 中華民族幾千年史冊里,有數不盡的優秀兒女。他們追求真理,不懼強暴,追求自由,熱愛和平,以天下興亡為己任。如《陳涉世家》一文,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學習課文里頌揚的作為農民起義領袖的陳勝那堅定的革命斗爭精神和睿智的領導才能。他那句打破陳規舊律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展現的震撼天地的宏偉氣概,他那勇於承擔舍我其誰的責任感更值得學生學習。我們還可以引導學生去認識這篇課文中陳勝、吳廣領導的我國第一次農民起義的偉大意義和深遠影響,讓他們去感受人民力量的無可限量。再如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一文,以作「記」為名,借物抒志,表達了作者要效法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和「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真切表露了作者憂國憂民心繫天下的至愛情懷。而陸游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里低吟出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悲涼而豪壯的報國情懷,文天祥在《過零丁洋》里「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壯語,魯迅先生《藤野先生》和《雪》中對國家的熱愛,對國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矛盾情緒和對革命人民毫不吝嗇的由衷贊美……
4.文史結合,讓學生樹立民族自豪感 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優秀的民族,有著悠久歷史、燦爛文化和許多的發明創造。很多課文就是其客觀的見證和活化石。我們可以通過對這些課文的學習,讓學生去了解我們祖國的文明發展和進步。
5.開拓第二課堂,讓愛國主義教育持久深入語文第二課堂是語文教學的補充和延伸,其具有靈活性、獨立性和自願性,是學生獲取知識,發展能力,陶冶性情的新天地。豐富多彩的語文第二課堂可以為學生提供觀察社會,體驗生活的機會,使學生在主動參與的前提下,受到各種教育。例如:在寫作課外小組活動中,除了把學生帶入生產生活的第一線,讓學生直接感受生活,獲得第一手寫作材料。還可以適機進行書評、影評、觀後感等生動活潑的活動,調動學生的熱情和積極性。在聽說為主的第二課堂也一樣,愛國主義主題講演,配樂詩文朗誦會是簡便易行、眾人都能參與的形式。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暢所欲言的時事辯論會,為學生創造充分表達感情和見解的條件和機會,讓愛國主義教育,能力的培養都潛移默化地統一在活動之中,達到愛國主義教育能夠持久深入的目的。
綜上所述,語文教學不應該再是干癟的生字詞,不應該再是枯燥的讀記背。我們應該在重視基礎的同時,在生動的課堂教學互動中,帶領學生認識自己的祖國,了解它的遼闊、壯麗,了解它源遠流長的人文歷史,了解它的歷史興衰和如今的逐步壯大,了解生活在這片熱土上的人民的聰慧、勤勞,從而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赤子之情,保衛祖國的忠誠之心。
『貳』 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情感教育
如在教學《春》一課時導語可設計為:「一提到春我們眼前就彷彿展現出一幅陽光明媚,春風浩盪,綠滿天下,花開遍地的美景;一提到春,我們就感到有無限生機,有無窮力量,內心洋溢著無比的喜悅。古往今來,多少詩人曾用彩筆描繪出春天迷人的景色。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是大家熟悉的。」像這樣的導語,既能描繪出文章的內容,又把學生誘導到作者對春天贊美之情中去。
1、閱讀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新課標指出要重視學生主體性的閱讀,重視學跡巧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讓他們在閱讀過程中伴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讓他們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師作為文本與學生的中介,應積極引導學生在讀中深入文章情感世界。首先把學生引入文本中的「情境」,讓其「設身處地」,真切感悟後形成理性認識,進而轉化為自己的世界觀,那麼「情感教育」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2、寫作教學中體現「情感教育」。文章是作者感情的載體,情感充沛的文章,必然會匠心凸顯。因此,在寫作教學中進行情感培育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又是寫作教學理應承擔的責任。教學中,教師首先應在寫作初始設定目標時就要強調情感態度方面的因素,重點放在培養興趣和自信上,讓學生「真心」想寫。要培養學生善於在生活中展現美,要培養學生注意表達美。
總之,情感教育是良好個性形成和發展的重要保證,是知識與技能目標實現的動力,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不容忽視。只有在教育過程中尊重和培養學生的情感,提高他們的自我情感控制能力,促使他們對學習、生活和周圍的一切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語文教學才不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不僅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引導學生愛國愛家、尊老愛幼,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還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達到提高語文教育教學水平的目標。本文結合實際闡述了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和措施,具有借鑒意義。
當講涉及到親情友情愛情等方面的課文時,老師可以聯系課文發表一下自己的感慨,再讓學生小組討論,每個組選一個發言人依次說說自己的看法,甚至於有爭議的地方可以花一節課來搞個辯論會,都有助於學生理解這些情感,先理解了才能逐漸形成自己的情感三觀,
教育只能是引導學生去發現,不要灌輸自認為最合適的三觀。
找准一個點可以反復探討,為此查閱資料,觀看視屏,只有了解得才能逐漸就能形成自己的一些看法,而不被他人的言論所迷惑。
摘要:教師應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充分挖掘教材拍中的魅力,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使教材發揮積極的效應,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感悟課文所表達的感情,與作者的感情和思想產生的共鳴,引導學生健康成長,並不斷完善美好的品德。關鍵詞:語文教學 情感 滲透學習過程是以人的心理活動為基礎的認知和情意相統一的過程。
國學所代表的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華民族人文精神的結晶。在經濟高速發展、拜金主義日益嚴重的今天,對青少年進行國學教育顯得尤為重要。襲州山它可以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繼承傳統美德,建立正確的行為規范,提高文明素質,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敦厚善良的心性。本文著重探討了國學教育的意義和方法,強調了國學教育不僅要多讀,更要踐行,將國學中的理論精髓,內化為行動和氣質,從而達到學習國學的真正目的。
作者/ 董紅勤 摘要:語文課標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由此可見,在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有著不可估量的重要性。 關鍵詞:語文教學;情感教育;滲透 前蘇聯霍姆林斯基曾說,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識的種子就播撒在這塊土地上。可見,情感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傳統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看重的是自己的教師地位,注重的是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和能力訓練等,很少挖掘情感教育在教學中的作用,師生之間更是很少進行情感的溝通與交流。課文本身就文質兼美、富含豐富的情感,蘊藏著大量的情感因素,教師若能充分發揮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得天獨厚的優勢,用情感人、以情悟文,用情促知,課堂就會變得輕松、活躍,教學定能收到意料之外的效果。作者通過親身的教學經歷,談談情感因素在教學中對學生的積極影響和教學效果的顯現。 一、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進行情感滲透的前提 課堂教學離不開師生互動,特別是情感間的交流。課堂教學中,師生關系是平等的,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認知的前提和基礎。傳統的課堂教學,教師是統治整堂課的,學生只有寫和記的份,根本不可能提出自己獨特的想法,要完全服從於教師的領導。這種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造成了學生思維僵化,扼殺了學生的積極性與創造性。新課標要求教師要改變一切以自己為中心的想法,做到與學生的關系為朋友式的、親人式的。學生所喜歡的老師是「能言善辯」的,是既莊重又有幽默感的,既嚴肅又不失活潑的,既是師長又能與他們有共同興趣愛好,不僅能在課堂上傳授知識,還能夠讓課堂成為學生展示的舞台。教師要營造寬松、融洽的課堂氣氛,用真誠和愛心感染每一名學生,肯定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地位。教學中,教師要時刻面帶微笑,用真誠的目光與學生交流。學生從教師肯定的目光中讀出了關心與愛護,更增添了一份學習的動力。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都要與學生打成一片,多傾聽他們的心聲與感受,對學生積極的情感與學習態度要給予熱情鼓勵,使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學習態度與情感態度,促進他們健康的學習和成長。 二、創設情感滲透的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教師所創設引 *** 感的氛圍,是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的關鍵所在,通過創設與文章內容相近的情境,能夠有效地營造出濃郁的情感氛圍, 激起學生感情的波瀾,使學生產生對所學知識的情感共鳴,讓學生可以准確地把握文章情感。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調動各種感官,調動各種積極情感,採用多種有效的手段來創設情感氛圍。創設教學情境與氛圍來調動學生的 *** ,使學生如「身臨其境」,能夠親身體驗,仔細揣摩,把作者的寫作情感轉變為自己的情感體驗,學生就會真正地懂得了文章的內涵,從中受到了熏陶和教育。創設情感氛圍的方法有很多,如可以通過多媒體素材來渲染氣氛,可以讓學生自編自演課本劇,從中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等。總之,教師要用心去給學生創設學習的氛圍,不斷發現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因素,引導學生真切感受作者的情感,真正地走近作者,走近文本。 三、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發揮以情感人的作用 托爾斯泰曾說:「把自己體驗過的感情傳達給別人,而使別人也為這種感情所感染,也體驗到這些感情。」語文教材具有很強的感染力,為學生展現了豐富多彩的情感世界。首先要求教師要根據教材的特點,細心鑽研、耐心品味與揣摩,挖掘作品蘊涵的思想,精心設計教學方法,體會出作者所要表現的真情實感,為學生創造出思考、探究的學習情境。如果學生能夠被課文的言辭美和人情美所感動,他們就會與課文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大大促進學習效果的提高。 四、「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參與體驗 教學中,教師應把學生原有的生活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生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學習新的知識經驗。因此,分析、研讀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是必不可少的。生活經驗本是學習知識的沃土。體驗是親身經歷、聯系自身的體味。它具有親歷性、內發性和獨特性,是通過學生親身實踐來認識周圍事物的過程,它是優化語文教學的重要途徑。當學生貯藏的生活經驗被激活後,他們便能夠與文章形成最佳的體驗態勢,迅速和作品的情感內容取得聯系,完全融入到作品當中。這樣,對於文本學生能夠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對其進行更深層次地理解與品味。 五、給學生自信的評價,讓其快樂成長 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評價觀念,樹立起評價要著眼於學生的進步與發展的理念,評價應以鼓勵、表揚為主,不斷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給他們創造成功的機會,使他們經常嘗到成功的喜悅。在具體教學中我採取在不同階段對學生提出不同的目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行分層評價。一個贊許的眼神、一番表揚的語言、一個真心的微笑,都會讓學生充滿驚喜和感激,從而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態度。課堂內外,教師要經常了解學生的思想動向,關心他們的生活、學習,盡心盡意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學習上的困難。真愛的付出,學生也會「報之以桃李」——尊敬、愛戴老師,並把這份感激之情轉移到學習中,從而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情感也就這樣在評價中得到激勵,在評價中獲得了升華。 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參考文獻:
貓貓有感情的!我認為貓貓智商比狗還高!因為它會有自己的想法,它不像狗一樣的愚忠,它會選擇它感覺更好的方式生活,所以人們常說貓不如狗好馴化,但是仔細想想,又有多少人聽過狗狗會蹲馬桶,便便後還會沖水的?貓就可以,因為貓天生愛干凈,它願意著這做!而且我養過一隻貓,她病了,我守著她,陪她看病打針,後來我病了,她也會在床邊守著我,哪怕我上個廁所,她也不放心似的跟在我後面,睡覺時還會把一隻手搭在我身體的某個位置,好像生怕我突然走掉了。養過貓貓的人(特別是母貓)都會知道貓貓比狗狗黏人、乖巧,而且聰明伶俐。
中學語文學科有著豐富的內涵,最能影響人的精神世界。新課程標准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該把它當作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這昭示了語文教學在提高學生知識水平的同時,還要進行德育滲透,以此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和道德水準。
心理學家認為:情感是認知活動啟發、發展和維持的動力,是構成心理素質的重要成分,沒有情感就沒有智力。所以,很多中外名家都十分重視情感教育。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高中語文教學,必須高度重視情感教育。 一、情感教育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高中階段的學生情感豐富,當他們的情感與教師的情感一致是,他們會全心全意地投入學習中去,反之,他們對教師的教學便會產生抵觸情緒,教學效果就會差得多。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必須明確情感教育的地位,探索對高中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徑,發揮情感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情感教育的迫切性也是由語文學科本身的特點決定的。入選高中語文教材的文章大多是古今中外名篇,這些作品大多是作者情動於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是情的噴涌結晶。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必須引導出文章中渲泄奔騰著的感情的激流,和學生一起體會字里行間跳到著的感情脈搏,想像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1,發揮情感的感染作用,以情動情。在一定的條件下,一個人的情感往往可以感染別人,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條件,以作者之情來打動學生之情,要發掘教材中蘊藏的思想感情。那怎樣發掘課文的思想感情?在語文教學中,相對來說,教師是客體,處於主導地位;學生是主體,處於主動地位。教師在備課、講課時,心靈必然受到震顫,動情於心,激起情感的波瀾,同作者或愛,或憎,或喜,或憂,或褒,或貶。總而言之,教師要首先進入角色。 2,創造引 *** 感的情景,營造氣氛。引導學生入情於境是關鍵。如何引導學生入情於境?通過形象的感染,激起學生感情的波瀾。比如,教《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一文時,我先提問看到馬克思的肖像後你留下的印象是什麼這個問題。一位同學回答是馬克思睿智的眼神。我分析了睿智一詞的含義,概括介紹了馬克思一生的豐功偉績。面對革命導師的肖像,聯想其對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所作的貢獻,同學們便會產生一種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崇高敬意,然後披情入文,整堂課的教學就處在一種特殊氛圍之中,同學們既受到思想教膏,又提高了語文能力。其二,通過吟誦朗讀 *** 。對於詩歌和抒情性散文的教學,採取這種方法能收到較好效果。其三,通過講述品析 *** 。對於小說之類的敘事作品,通過精湛的語言,著重再現形象,勾勒畫面,渲染氣氛,創設情境,在情境中受教。再者,創造情景,營造氛圍的根本目的在於提高教學效果,使學生易於進入教材的情感世界,以體味在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形成的特定情感。 3,把握情感的傾向性,調節情緒。情感具有傾向性,面對不同的對象或同一對象,不同的人則會產生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情感傾向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如消沉可以轉化為振作,討厭可以轉化為喜歡,消極可以轉化為積極,憎恨可以轉化為熱愛。 在教學實踐中,愉快、積極的情緒可以使學生積極主動、自覺地進行學習活動;而低沉、消極、否定等消極情緒則會阻礙學生積極、主動、自覺的學習活動。學生的情感傾向,如同一把雙刃劍,對其學習行為可以起積極作用,也可以起消極作用。二、語文教學的情感體驗方法 1,大膽創設情感體驗的氛圍。著名特級教師於漪認為,在文學作品教學中,認識形象,理解形象,受形象感染,學生不步入特定的情景之中,難以有深切的感受。 除了導入的精心設計外,還可以藉助一些現代化的教學媒體來渲染某種氣氛。教學白居易的《琵琶行》,可先讓學生聽一曲《十面埋伏》;鑒賞姜夔的《揚州慢》,可放一段編鍾古樂的錄音,讓學生和著旋律淺唱低吟;品讀黃河浪的《故鄉的榕樹》,可配以小提琴曲《思鄉曲》這些都是能輔助學生進入作品的特定情景,引導他們沉浸在作品所表現的情感氛圍之中。 2,緊扣作品語言來體驗。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語言是文學作品情感內容的載體。緊扣作品語言來進行情感體驗首要的是扣住作者作品中的關鍵語句,因為關鍵語句一經點撥,文章精神全出,就會使得學生情思萌發,乘興翱翔,進入作品描述的境地。除了扣住關鍵語句外,指導學生有盛情地朗讀也是情感體驗的一種有效方法。葉聖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讀稱為美讀。他認為。要根據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內容的不同運用不同的朗讀方法。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大量實踐證明,通過那細若春蠶吐絲,壯如駿馬奔騰,輕似山泉淙淙,重則雷霆隆隆等不同方式的美讀,文學作品所蘊含的不同的情感內容,就能教學生真切地體驗出來,使他們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3,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參與體驗。人認識藝術形象是以他的直接和間接的生活經驗為依據的,要讓學生更深切地體驗作品的情感內容。教師就要注重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生活經驗來參與體驗。如有的教師在教學朱自清《背影》一文時,就引導學生聯系他們自己和父母親生活的有關往事,帶著對自己父母親的親昵感和崇敬感去體驗文章流露出的思想感情。學生貯藏的生活經驗一被激活,他們就能很快與作品行成最佳的體驗態勢,迅速和作品的情感內容取得認同,這樣,學生既受到了美的熏陶,又加深了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認識,形成了美感和道德感。 總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方法恰當,學生在課堂上就會出現這樣一種體驗狀態,正如著名心理學家詹姆士描述藝術美的審美心理活動: 當美激動我們的那一瞬間,我們可以感到胸際的一種灼熱,一種劇痛,呼吸的一種顫動,一種飽滿,心臟的一種翼動,全身的一種搖撼,眼睛的 一種濕潤以及除此而外的千百種不可名狀的徵兆。 這種境界,正是我們的高中語文教學所企盼、追求的。瀘縣一中 李群
『叄』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兒童的心田是一塊奇異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種子,就會得到行為的收獲。語文是一門思想性很強的學科。閱讀教材的內容都富有思想性,為我們提供了許多金色的種子。我們語文教師猶如一個播種者,一個耕耘者,應該在兒童的心田裡及早地撒下閃爍著愛國主義思想光輝的種子,讓它們開放出美好的情操之花,結出豐碩的道德行為之果。
在學校,愛國主義教育,應滲透在各科教學之中,尤其是語文教學。從「文以載道」的關系來說,「文」是「道」的形式,「道」是「文」的內容,而愛國主義教育,則是「道」的重要部分。而祖國語言又反映了我們民族的精神生活的全部歷史,是民族智慧的結晶。祖國語言的美好、偉大和表現力,對兒童的影響,似涓涓細流,雋永而深長。
那麼,在小學語文教學這塊陣地上,如何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呢?
一、在具體情境中,激起愛國主義的情感
1、從感受形象出發。
愛國主義教育的核心是「愛」。這種「愛」是強烈而深沉的。而一個人的情感又是與認識緊密聯系著的,是在認識過程的基礎上發生的。兒童也不例外。世界是通過形象進入人的意識的,兒童更是如此。兒童的年齡越小,鮮明的形象對於他們的思想影響就越強烈。從別林斯基說的「哲學家用三段論法,詩人則用形象和圖畫來說話」的名言里,我們可以得到很好的啟示,語文教師也應該學習詩人的做法,基本上用形象和圖畫來說話。換句話說,我們對兒童應該是通過顯示形象來闡述觀點。因此,運用情境教學法,把兒童帶入根據教材創設的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知教材,從整體上加深對教材內容的認識,從而激發情感,顯然,這是符合學生認識規律的。如《草地夜行》和許多紅軍長征的故事一樣可歌可泣,是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教材。文中的紅軍戰士是熱愛祖國的典型人物。
2、抓重點詞、句,深化愛國。
每一篇文章都有重點詞、句,如果能抓住重點詞、句進行教學,反復的閱讀思考,學生不但對課文內容能深入理解,同時還能受到思想教育。《詹天佑》一文中,我認為有一些句子是值得重點理解的。如「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築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那些外國人要譏笑我們,而且會使中國工程師失掉信心」。這句話講的是詹天佑克服困難的動力。因為這是中國人靠自己技術力量修築的第一條鐵路,是一條「爭氣」路。這條鐵路修得好壞,直接關繫到國家和民族的聲譽。修好了,可以回擊帝國主義的藐視,提高我們的自信心。「表現出詹天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為祖國爭氣的堅強決心」。這一句話我是作為重點來理解的,學生通過反復地朗讀思考,對這句話有了深刻的理解,從而也受到了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當然,理解重點句,還必須與課文整體有機地聯系,如果離開整體,抓只言片語,學生就不容易感受到重點詞句所蘊含的美,也領悟不到真正的含義,更談不上受到什麼思想教育。所以,我在理解這句話的時候,學生除了反復地朗讀這句話以外,始終把當時當地的情況聯系起來,讓學生簡要地說出老師介紹過的時代背景,找出當地艱苦的自然地理環境。如「詹天佑在惡劣的環境下是怎樣說的,又是怎樣做的」等內容,讓學生認真地讀、想。這樣,在學生了解了當時當地的情況的基礎上,再來理解這一句話就較容易,從而使詹天佑這種偉大的形象,深深地印入了學生的心裡。又如:我把:「他們認為這樣艱巨的工程,連外國的工程師都不感輕易嘗試,至於中國人,是無論如何也完成不了的。」這句話與最後一小節「這條鐵路不滿四年就全線竣工了,比原來的計劃提早兩年」,兩者對比起來理解,也受到了很好的效果。學生通過朗讀、對比,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一種自豪感,深為這位傑出的愛國的工程師感到自豪。
3、從高尚的情感引向正確觀念的形成。
兒童的情感是容易被激發起來的,但是語文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還不能僅僅停留在情感的產生上。因為兒童的情感不是永恆的,它在認識過程中產生,它也會隨著認識的變化而變化。因此有必要在產生情感的基礎上,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觀念。即在「情感」的教育中,包含「理念」的因素。「情」和「理」是互相聯系、互相滲透的。針對兒童的特點,在語文教學的愛國主義教育中要著重情感的陶冶;也正因為是兒童,情感發展不穩定,又必須重視從「動情」到「曉理」的過渡。這樣,學生的情感才具有一定的自覺性。這種從「情」到「理」的概括,自然離不開語文的特點,它必須是始終伴隨著形象的,而且必須在激發情感的過程中,為形成正確的觀念而層層鋪墊,這樣就會瓜熟蒂落。
二、通過語言表達,加深愛國主義的內心感受
教學中所展現的情境,兒童憑借自己的感知,反映到大腦,引起思維活動,就在兒童思維的過程中,從祖國的一山一水、一人一物等一個又一個的個別現象,逐漸認識到我們祖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中華民族勤勞智慧不可欺侮的實質。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便在這認識過程中逐漸形成。而思維與語言又是不可分割的,恰當的語言訓練會使學生的感受加深,認識更為明確。
1、從身邊開始,認識祖國的可愛,獲取作文題材。
在作文教學中,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是很豐富的,應引導兒童從身邊開始,在具體情境中觀察、體驗。首先可以結合鄉土教材。兒童掌握「祖國」這個概念,是從家鄉的一片田野、一條小路、一座小丘開始的。因為這是祖國的一角,是兒童最早認識的世界。那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家鄉祖國」,在人們的意識里總是緊緊地結合在一起的。因此,家鄉的山山水水、家鄉的光榮歷史、家鄉的最新成就,都可引導兒童認識祖國的可愛、從而獲取愛國主義的作文題材。我們的實驗班在低年級時,老師就帶兒童登高望遠,通過認識東南西北,觀賞家鄉的全貌,初步感受「我們的家鄉真美」,然後以此為題進行口頭作文;中年級時,通過春遊家鄉的風景區和新建的海港碼頭,進一步感受家鄉的美,並作題為《邀請》的習作訓練;高年級時,則帶領兒童漫步家鄉的小河畔,攀登家鄉秀麗的青山,站在高高的山岡上,飽覽山下浩盪長江滾滾東流的磅礴氣勢,獲取「家鄉的青山綠水」等豐富題材。
其次結合兒童的日常生活。當代兒童沐浴著社會主義的金色陽光,在祖國母親的懷抱里長大,從所見所聞,儲存了有關「祖國偉大」「祖國可愛」的許多信息。關鍵在於引導他們認識、體驗,加以選取。清晨,那鮮艷的五星紅旗升起時的庄嚴肅穆的情境:藍天下飄動的國旗,激動人心的國歌旋律,深情凝望的眼睛……課余,少先隊的「認識祖國版圖」「到邊疆去」「到北京去」的假想旅行,「為祖國生日做件好事」「放飛白鴿」等隊日活動,都是值得兒童細細體驗、認真選取的愛國主義題材。再次,結合祖國日新月異的成就。社會主義祖國的每一個振奮人心的喜訊,都會激起兒童的民族自豪感。兒童雖在學校,卻與社會相通,引導他們傾聽祖國前進的腳步聲,他們會情不自禁地為祖國的勝利而笑逐顏開,激動不已。通過以上三方面獲取題材,會促使兒童認識祖國的可愛。有了題材,既可及時練習表達,也可幫助積累,待儲存到一定階段,進行綜合表達。
2、引導體驗,激起熱愛祖國的情感,產生表達的慾望。
愛國主義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它包含著美感和道德感。這就必須以「動情」為基礎。沒有愛國之情,就談不上愛國主義教育。情感是「粘力」,也是「熱力」,愛國主義情感尤其是這樣。愛國主義情感一旦激起,便會對兒童的道德行為發揮誘導作用。從小有了這樣的感情基礎,通過不斷地強化,將來便會驅使他們為祖國的振興而勇往直前,為祖國的安全而浴血奮戰。而兒童的愛國主義情感是與他們對祖國的認識聯系在一起的。由於兒童生活閱歷淺,對祖國的過去和現在懂得很少,要激起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既要憑借直觀形象,又要依賴語詞支配他們的認知活動。值得一提的是想像活動對激起兒童情感的作用。人在情感活動中容易引起想像,想像又往往成為情感發生和發展的內部源泉之一。因此,在兒童觀察與表達中,往往可以通過啟發兒童的想像激起、強化愛國主義情感。正如葉聖陶先生說的那樣:「人是生來就懷著情感的核的,果能好好培養,自會抽芽舒葉,開出茂美的花,結得豐實的果。」
3、教給方法,表達對祖國的愛,加深內心感受。
恰當的語言訓練,會使兒童感受加深,認識更為明確。在兒童獲得有關愛國主義的作文題材,產生了表達慾望後,讓他們加以表達,會使他們對祖國的感情進一步加深,寫這類題材的作文,往往要求習作者能運用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的表現手法。但小學生主要是通過記敘、描寫有關景物的「美」,表達對祖國的「愛」。因此,在方法上,要著重在「按層次、方位描寫」以及「在記敘事物中適當展開聯想」兩個方面加以指導。
我們展望著豐收的明天,更應立足於今天的耕耘,播種。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讓我們在兒童掌握語文工具的同時,切實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精耕細作,我們必定會收獲愛國主義思想。
『肆』 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愛情觀教育
可以通過講一些古代的愛情故事。例如金榜題名時,洞房花燭夜。告訴學生要好好學習,不要過早戀愛,等到了金榜題名時,自會愛情事業雙豐收。 我老臉一紅
『伍』 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情感教育
一、用教材中的「情」感染學生
白居易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動學生稚嫩而又單純的心靈。《背影》中的濃濃舐犢之情;曹孟德東臨碣石的壯志豪情;陸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的愛國熱情;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凜然正氣等都能讓學生怦然心動,而終有所悟。我教學蘇軾的《水調歌頭》時,讓學生領悟到「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的道理,看到詞人雖然命運多舛,仕途坎坷,卻對人生充滿了樂觀情緒。正是這種積極樂觀的人生修養熏陶著每位學生,使學生受到教育、啟迪。在《岳陽樓記》中,我通過反復誦讀課文讓學生感受作者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豁達胸襟、偉大抱負,使這種美的思想、美的情感熏陶學生、激勵學生。教學中,我時刻深挖教材中的這些情感因素,讓學生在學習中如沐春風、身臨其境,與作品中的人物同喜樂、共傷悲,讓學生的體驗與作者產生共鳴,從而在生動具體的形象感召中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創設良好的情感氛圍激發學生
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良好的情感氛圍是進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徑。例如:我在教學法國作家都德的小說《最後一課》時,讓學生邊看書邊聽錄音,把學生帶入課文人物所表現出來的不願作亡國奴,對侵略者的仇恨和對自己祖國無比熱愛的氣氛中,再聯繫到我國人民遭受侵略、任人宰割的歷史,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激情馬上被激發,這就更加堅定了學生不忘國恥、熱愛祖國的信心。教學柳宗元的《捕蛇者說》時,我以文中「蔣氏」的身份向學生痛訴他一家三代人捕蛇的悲慘遭遇,讓學生聽得悲、聽得恨,為文中捕蛇人悲傷,恨封建統治的殘酷,從而喚起學生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創設情境,打開學生心扉,讓學生盡情感悟,才能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三、用自身的情感陶冶學生
教學十餘年裡,我深感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不僅要有廣博的知識、過硬的教學基本功,而且還必須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積極健康、豐富的情感。所以我即使課前心情煩悶,上課時也會極力調整心態,鎮定自若、面帶笑容、精神飽滿地走上講台,以充滿活力、生動形象的語言激起學生求知的情感。始終以豐富的情感和對學生高度負責的態度來上好每一堂課,從而使學生學得輕松、有趣。
總之,沒有情,就不會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在語文教學的情感教育中,我一直追求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始終盪著情感教育的雙槳,引領學生駛向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