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改進初中語文教學
語文教學中的不足及改進措施如下:
一、語文教學中的不足
1、學生的字詞重視程度不夠。在平時的復習過程中,我對基礎字詞的復習指導不夠,從課堂整理到作業的布置雖然有所側重,但是檢查的力度太小了,雖然時間比較緊張,但是我必須要明白能夠牢固掌握的.畢竟是少數學生,不能對學生太過放鬆,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加大字詞檢查力度,嚴把學生字詞關。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學生復習字詞時總覺得十分枯燥無味,時間一長就有懈怠的心理,因此我以後要注重靈活教授,創造有利於學生記憶的方式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來學、積極來學。
2、幾次的考試反映出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比較薄弱,課內文言文的閱讀得分情況較好慧爛,可見平日里在這一方面多側重一下是十分有必要的。
同時,課外的閱讀題普遍得分不高,一方面學生看到長的文章總會有無從下手的感覺,做這類閱讀題缺少方法和技巧,另一方面,可以看出我平常對於閱讀理解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在這方面多下功夫,閱讀課利用的不好,所以今後我要注重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在平日的講課和復習時,都要加大對閱讀的重視。
在講解練習題時,要有計劃性的教給學生做閱讀題的方法,同時充分利用好閱讀課和手裡的自讀課文,切實重視學生的閱讀能力的訓練。
3、作文方面反映出來的主要問題是一部分學生寫作時缺少真情實感,完全是拼湊字數,因此得分偏低,今後,對作文進行指導時,仍需要再三的強調寫作中抒發真情實感的問題,對學生的寫作前歷漏訓練如日記、摘抄等要常抓不懈。
二、語文教學中的改進措施
1、抓住課堂教學,向課堂要效率,要成績。平時積極備好課,設計好教學內容與環節方法。
2、積極用小組合作教學組織語文教學,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度,做好對小組長的培爛並訓力度,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3、抓好課內文章的學習,使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多設計一些課外閱讀訓練,提高學生課外文章閱讀能力,爭取一周訓練四篇文章。
4、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與監控,指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批註與做讀書筆記。對於必讀篇目必須讀完,積極向學生推薦好書好文章。
5、加強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如書寫規范認真、做好錯誤整理(錯題集)、積極閱讀等。
⑵ 如何教好初中語文
如何教好初中語文 摘要: 語文 是其他學科的語言基礎,教好 語文 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與終身發展。然而在實際初中 語文 教學中,普遍存在著課堂教學質量與效果不佳的現象,這極大地限制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與發展。如何進行教學設計是 語文 教師值得思考的。作者一直從事 語文 教學工作,本文總結了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為大力推廣新課改的新經驗、好做法,全面提高學生的 語文 素養,提高初中 語文 教學質量,淺析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為建設初中 語文 有效課堂提供有效借鑒。
關鍵詞: 語文 教學基礎發展提高
一、創新情境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學生閱讀理解能力還不強,但思維活躍,想像力豐富,這時教師可利用教材中描繪的情節、場景、畫面,通過提問把學生引入到課文描寫的意境中去,與作者產生感情上的共鳴。
1.把握課題,引入情境。初中 語文 教材中,其作品有較大的時空跨度,包含古今中外,許多課程內容並不是學生生活閱歷中的。在新課教學中,怎樣將學生引進 語文 教材特定的情境之中,縮減學生同教材的時空距離?這就意味著教師應對教材進行深入的鑽研探究,把握文章的寫作環境,體會文本的情境,找出文章的情感閃光點。對作品寫作環境進行導讀或簡單介紹時,應將作者的人生體驗或作品的感人情境予以生動描述,以便將學生引入學習情境中。如教學《水滸傳》時,教師叫讓學生分角色朗讀,並點評朗讀者,或讓學生觀看相關影片。這樣,學生便能置身情境中,把握文章內容。
2.當我們在鑒賞 語文 作品時,必須發揮想像,通過文字體驗作品的美感。因此,在 語文 學習中,教師應加強情感教學,指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發揮聯想與想像,把握作者的心境,並與之相契合。如教學《風箏》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對親情的含義進行感悟,感受文中深深的手足之情,並學習魯迅知錯必改與嚴於自省的情操和美德。
3.繪聲繪色,優化情境。在 語文 作品中蘊含著各式各樣的情與意。而情境教學正是以情作為紐帶,通過教師的「情」對學生心靈的「情」進行撥動。 語文 教材里的文章很多是為時而寫,為事而著,不管是敘事寫人還是抒情議論,均蘊涵著作者無限的情思。與影視文學相比, 語文 教材並沒那麼直觀,這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點撥,渲染氛圍,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飛翔於知識海洋。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想像的啟發,同時應用講述的方式,將教材語言轉為自己的語言,將文章故事情節展開繪聲繪色的表述,讓學生在情感中感受到 語文 藝術的熏陶,從而開闊思維,提高文學修養。
二、初中 語文 教學中要加強交往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蘇聯學者列德涅夫在《普通中等教育內容的結構問題》一書中正面提出過這個問題。交往能力是社會人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交往教育是教育系統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作為母語教育的 語文 課是「天生」的交往教育課程。人只能在交往中學交往,在運用語言工具的言語活動中學語言,在言語交際活動中獲得言語交往能力,有了言語能力才能獲得人文、科學知識。因此,列德涅夫將 語文 課歸位於交往教育的核心課程。而 語文 教育作為一種過程性、開放性和生成性的存在,需要在人們運用實踐、理解欣賞、交流對話中不斷發展完善。 語文 學科自身的特性便決定了進行合理的初中 語文 教學交往的'必要性。因此, 語文 要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即運用語言與外界交流的能力,「教給他怎樣把自己的思想、感受、情緒等,藉助於語言這個載體傳達給對方」。
在新課標的背景下, 語文 課程集人文性與工具性為一體。其中,工具性即通過 語文 教學培養學生的 語文 應用與實踐能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並將 語文 知識的學習應用到其他學科中。這要求教師構建一個輕松、開放的課堂。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應激發學生的聯想與想像,啟發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實現從課內至課外、從學習至實踐的延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提升他們的人文修養。
三、組織交流探討,領悟 語文 知識魅力
課堂教學,並不是教師的單一傳授知識,更應是師生及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與合作,使他們在探究與合作中動手動腦、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教師應創造性地把握與運用教材,設計具有價值的問題,指導他們通過實踐體驗學習。設置的問題不但要緊扣課本、具有探究性,還應啟發學生的創造思維,讓學生感受到 語文 的魅力。而交流方式應多樣化,如:師生間、生生間或分組合作或分組辯論等,同時教師應以鼓勵、肯定的評價為主,對學生的進步與努力進行激勵,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
四、結論
在教學中,教師應基於教學實際與學生自身特點對教學設計進行不斷的探索與總結,讓學生紛紛參與 語文 學習,提高其 語文 素養,促進他們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徐建慶 在 語文 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科學之友(B版), 2007,(03)。
[2]黃桂華 中學 語文 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矽谷,2009,(16)。
[3]傅德珍 創新破題能力的培養——以化學教學為例[J].上海城市管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S1)。
[4]許美羨 加強課堂討論,開展啟發式教學[J].引進與咨詢,2006,(03)。 ;
⑶ 如何高效地進行初中語文課的教學設計
能讓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綻放生命的色彩,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獲得,形成相應的素質,這應該是高效課堂的本質。語文以它細膩而生動的語言,豐富而真摯的情感,深厚而獨特的人文,博大而精深的意蘊浸潤著學生的心靈。面對社會發展的需求,這就要求語文課堂的教學設計做出相應的調整。因此,在語文課堂上要求教師以一個優秀的導演的身份,引領學生去欣賞、去解讀、去品味、去揣摩、去感悟。為了推行新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上,要努力培養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氛圍,激發學生學習、參與探究動機和自信。
怎樣的課堂才算是「高效課堂」呢?我認為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條件:一是教師能夠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確定課堂的教學目標。二是教學的過程必須是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這種主動參與主要體現在教師能否採取靈活機動的教學策略與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否積極引導學生積極思維,能否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和機會,讓其進行必要的合作與展示,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分享彼此的學習成果。
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設計是一種充滿激情和活力地創造性勞動,更是整體構思的藝術,不但講求完整統一;而且講求環環相扣,前後關聯。如何才能使初中語文高效課堂在教學設計上體現整體性和較高的藝術性。
一、精當設計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是保證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益的基礎,因為教學目標指出了教學的主攻方向,規定了一節課的教學內容、重點難點、學習層次水平,影響著教學策略的選擇以及教學的深廣度等,它是教學活動的靈魂,並制約著教學活動的全過程。教學改革,不管怎麼改,怎麼創新,都應該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這
教學目標制定得是否合理直接關系著教學的成敗,影響著教學個目標和方向就是不斷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益,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全面發展。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媒體、教學評價及教學效果等各方面。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要求各學科都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素質。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之下,語文課程標準的目標系統建立了「三個維度」的模型:一 、知識與能力。所謂知識目標,這里主要指學生要學習的學科知識(教材中的間接知識)、意會知識(生活經驗和社會經驗等)、信息知識(通過多種信息渠道而獲得的知識)。 所謂技能是指通過練習而形成的對完成某種任務所必須的活動方式。它既是課堂教學的起點,又是課堂教學的歸宿。教與學,都是通過知識與能力來體現的。二、過程與方法。所謂過程,其本質是以學生認知為基礎的知、情、意、行的培養和發展過程,是以智育為基礎的德、智、體全面培養和發展的過程,是學生的興趣、能力、性格、氣質等個性品質全面培養和發展的過程。所謂方法,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採用並學會的方法。它既是課堂教學的目標之一,又是課堂教學的操作過程。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所謂情感,是指人的社會性需要是否得到滿足時所產生的態度體驗。所謂態度,這里不僅指學習態度和對學習的責任,它還包括樂觀的生活態度,求實的科學態度,寬容的人生態度等。
我們在設計教學過程時,首要的是確定課堂的教學目標。在教學目標一欄里把知識與能力目標寫出來即可,我們應該把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至始至終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
每一篇課文,可以有多個教學目標,但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每一個目標都一一落實這是不現實,我們必須精當靜心設計教學目標,要學會大膽取捨。我們研究高效課堂,實際上首先就是科學確立課堂教學的目標。作為一名教師,追求高效課堂最本質的含義,就是為每一堂課,確定一個精當的教學目標。
二、合理設計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一個的重要環節,它是動態教學活動,在時間連續性上展示所需要經歷的基本程序。常見環節是「預習→自學→交流→展示→反饋」。教學目標的達成是至關重要的,任何成功的教學過程都要體現這一點。
語文課堂有一個有效的教學過程是必要的。但在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卻不能應運的得心應手,只是因為我們還是思考的太少,實踐的太少。相信遵循這個流程,不斷的在教與學中督促、改進,我們都會打造出一堂精彩高效的課
三、關注課堂教學亮點
我們在教學工作中,要抓住一個適當的教學時機(最佳契機),把握一個教學的亮點,從學生的心理需求出發,更好地把知識播撒進學生的心裡,使我們的課堂成為名副其實的高效課堂。
教育的技巧並不在於預見到課堂上的所有細節,而在於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中不知不覺中作出相應的變動。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有些細節稍縱即逝,很容易被忽視。一個教師能在看似尋常的細節中有獨特的發現,並有意識地開發和深化它,足以顯示這位教師的文化底蘊和教學修養,所以,教師要學會讓某些教學細節成為課堂上的「亮點」使靈動的細節充盈課堂,用教師的智慧之火去點燃學生的心靈之光。
四、精細設計課堂作業
精心細致的設計課堂作業能最大限度地當堂解決問題,即學在課堂,練在課堂,高效出在課堂。又拓展學生的減負空間,豐富課餘生活,促進個性發展。我們要從多方位、多角度來設計語文作業,既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又優化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既重視語文素養的提高,又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因此,要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就需要我們樹立大語文觀的意識,不斷優化語文課堂教學設計,把握好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樸素,更深刻,更精彩,更高效。
⑷ 淺談怎樣備好初中語文課
怎樣上好初中語文課?這個問題對語文教師而言,我想是一個不斷摸索、不斷研究、不斷提高、不斷完善的過程;是一個教師駕馭課堂素質——「備、說、講、評、輔、批、改」綜合能力的展示;更是一個立志於三尺講台,「衣帶漸寬終不悔」忘我追求的寫照。我以為要上好初中語文課,應著眼於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著眼於「三維目標」的落實
一堂好的語文課,首先應依據學習者不同年齡的身體和心理特徵,確定好「三維目標」,理清重點、難點。其次就是「三維目標」的落實,這是一節好課的關鍵。只有三維目標落實的有效、合理、到位,教學目標才能達成,學生才會收獲成功的喜悅。如在《背影》的教學過程中,通過朗讀糾錯,讓學生自主正音。通過合作、交流、探究的形式,讓學生賞析、品讀文本,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徵及塑造的方法,體味深厚而動人父子之情,激發了學生對父母的愛心。
第二、著眼於「多媒體」的合理應用
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多媒體」被引進了課堂教學,這大大的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課堂的效率。但我認為只有合理的運用「多媒體」,才能發揮多媒體的優勢,為課堂教學服務。在執教《沁園春.雪》時,為了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這首詞的優美意境,我藉助課件(音頻)配樂詞朗誦和(視頻)傅抱石以本詞為素材繪制的國畫——江山如此多嬌,給學生設置情境,激發其想像力,讓他們彷彿置身於那銀裝素裹的北國之中,充分的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壯美和詞人豪情壯志。
第三、著眼於「教育資源」的儲備
新課改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方向——生動活潑、血肉豐滿。要做到這一點,教師不能只靠一支粉筆、一張嘴,而要靠多渠道的收集和積累「教育資源」。只有「教育資源」的儲備豐厚,教師才能「擇其善者而從之」,才能合理的設計教學,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血肉豐滿。在教學《老王》一課時,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能真正的同情、關愛、幫助身邊的弱勢群體,我從自己的資源庫里,調出了四張反映弱勢群體不幸生活遭遇的圖片(網路上下載的),用投影展示給學生,並讓學生展開討論:生活中總有幸運與不幸,面對那些生活困難的人,我們該做些什麼呢?面對不幸者的遭遇,學生們暢所欲言,道出了自己的心聲。
第四、著眼於將「課堂時空」還給學生
教學的質量在課堂,課堂的質量在學生,學生是課堂教學的核心。教學的目的在於把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之間暗藏的「契合點」呈現給學生,激活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儲備,讓學生去發現、去探究、去獲取知識。所以,我們必須把「課堂時空」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生長智慧,創造奇跡。在採用學案,教學《陋室銘》時我於探究課文內容這個環節,設計了五個問題:1.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作者是如何引出的?2.作者是如何描寫陋室環境的?3.找出陋室不陋的句子,並概括陋室主人交往和生活的特點。4.作者是怎樣證明自己的陋室不陋?5.本文運用托物言志的寫法,托何物?言何志?表達了怎樣的情懷?讓學生以小組討論梳理,然後全班交流,最終完成了預設目標。這樣做既把時間和空間還給了學生,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第五、著眼於「大語文」的教學理念
語文教學的最高追求就是要把「大語文」理念——生活性、發展性、和生命性,貫穿於學語文的始終。生活是語文的源泉,生活是語文的老師,生活是語文不竭的動力。只有沖破課堂的牢籠,融入生活,我們的語文教學才能繼承發展,才能煥發出生命的活力。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創造經驗,我經常組織學生做一些社會調查活動,如調查街道兩旁店鋪招牌的書寫是否規范?廣告用語是否合理?去長者家裡,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民風民俗;到農場、工廠、礦山參觀學習,收集他們在工作中喜、怒、哀、樂的信息等等,這些都是引導學生參與社會,讓學生在學習中生活,在生活中學習,實現教學的生活化。 總之,要上好初中語文課,必須根據學生的特點,將諸多因素進行有機整合。必須為了「教會學生學習」,讓學生真正的參與課堂。必須有獻身事業,「衣帶漸寬終不悔」執著追求。
⑸ 初中語文教師的有效教學方法
導語:有效教學是師生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最優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進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等方面獲得整合、協調、可持續的進步與發展,從而有效的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要而組織實施的教學活動。作為教師如何利用課堂營造和諧有效的氛圍呢?
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精心設計導語
導語是教師把學生引入興趣大門的一把金鑰匙。設計導語的關鍵是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課堂學習內容中來,讓學生感到新奇、有趣,讓其願學、樂學,並很快進入角色。良好的導語,像巨大的磁石,會深深地吸引學生,有牽一發而動全身之妙,它能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如教學《出師表》時,筆者先用“草船借箭”的故事,來說明諸葛亮神機妙算,接著用諸葛亮不僅足智多謀,而且忠心耿耿導入新課,從而激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急切了解,為學好課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在教學中,筆者始終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創設有利於他們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良好氛圍。筆者認為:教師應高度重視創設學習語文的環境,使學生在校園、在走廊、在教室,都置身於良好的語文學習的環境之中。教師在課堂上要善於營造溫馨和諧的學習語文的氛圍,做到寬松、愉悅。教師應該富有親和力,學生有疑問,才會樂於提出。讓學生只要有想法,隨時都可以表達,真正做到師生平等對話。同學之間做到無拘無束地交流,全身心地投入,爭做學習的主人。教師還要不斷地給每個學生展示才華的機會,展示課內學習所得,展示課外學習所獲,充分肯定每個學生的進步,使每個學生特別是使“後進生”不斷地獲得成功的愉悅。如《變色龍》中奧楚蔑洛夫這一醜陋市儈、趨炎附勢的形象,我讓學生把他幾次穿、脫大衣的情節活靈活現地表演出來。通過表演,同學們深刻地理解了奧楚蔑洛夫這一沙皇走狗的形象,我再因勢利導,從而水到渠成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三、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恰當運用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新型、先進的教學方式,以其直觀性、形象性等優勢,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筆者認為:在語文教學中,合理、恰當地運用課件,使學生通過圖像、色彩、聲音去感知事物的變化,去認識事物的內在聯系和發展演變過程。通過多媒體教學,能開拓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在學好語文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訓練學生靈活的思維方式,打破思維定勢,鼓勵學生質疑,發展學生的想像力。沒有想像,就沒有創新,加強寫作方面的引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靈感。筆者在教學朱自清的《春》時,首先放映了一段春天的錄像,各種花草樹木、山水雨人等伴隨著優美的旋律讓人感到美不勝收。此情此景,馬上吸引住了學生,喚起了他們的學習激情。錄像播完了,他們還意猶未盡,禁不住發出“好美呀!”的贊嘆。在朗讀欣賞課文時,筆者設計了配音、配樂、配圖片的課件,優美的音樂加上精心挑選的一幅幅與課文內容相吻合的精美圖片,再配以抑揚頓挫、富有感情的課文朗讀,充分調動了學生各種感官的積極參與。
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注重知識的遷移,提高課堂效率
在教學中,教師要盡量發揮語文教材內容豐富的優勢,做到前後聯系、新舊對照,使豐富的內容條理化,並注重知識的遷移,拓展學生的思路,激發學生的興趣。從某種意義說,教師語言的表達水平,制約著學生智力活動的水平,所以,教師語言力求“四美”:(1)文情並茂、創設情境,追求語言的流暢美;(2)生動活潑、講究文采,追求語言的幽默美;(3)抑揚頓挫、張弛有度,追求語言的節奏美;(4)字正腔圓,鏗鏘有力,追求語言的庄嚴美。所以,語文教師最好在進課堂之前,精心設計自己的.語言,努力使課堂充滿情趣又不失理趣。學生沉浸在優美的語言氛圍中,賞心悅耳,輕松愉快,學習效果必定見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全方位、多渠道為學生創造條件,營造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還要注重賞識教育和創新教育,努力使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進入樂學境界,切實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改變教學觀念,大膽創新
傳統的教學就是“傳道、授業、解惑。”絕對正統的課本教育,知識傳授僅限於課本,即就課論課,所有習題答案都以教師為准,課堂上教師一人主宰,提問成了教師的專職,回答成了學生的必須義務。這樣時時處處都控制學生思維,總拘泥於固定的框架,那這樣的教育還從何談創新呢?因此應轉變觀念,建立一種“大語文”觀。
1.讓“一言堂”變成“群言堂”,激發學生創新
面對我們的初中生我不禁有些後怕,他們已經習慣教師代勞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題目,總怕與老師答案不完全一致,久而久之成了教師一人說,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直線下降。他們總期盼別的同學來發言,然後都舉雙手贊成,所以答案總是唯一的。
其實語文教學中有些題目就有不同的答案。拿分段來說吧,面對一篇文章總得先分清層次脈絡,然後才理解賞析。一篇文章也是一個多面體,不同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理解,會劃出不同層次,只要有道理、合乎邏輯就要給予及時肯定,不要在他們發言的第一次就扼殺他們的創新能力。並且閱讀一篇課文,你不拘泥於一種成型的看法,而多思考多琢磨,經常從多角度來劃分層次,能使學生的思維嚴密、全面、深刻、靈活。推而廣之,看一切事物、事件、分析人物也就都能從不同的角度去提煉、研究,以激起自己的創新意識。
2.創造性地進行閱讀指導與作文訓練
在課文中適時地對重點段進行閱讀指導,可有針對性地出一些題目來讓學生做,以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但課內閱讀是十分有限的,更多的是課外閱讀,學生自主閱讀,只有大量地課外閱讀才能真正起到增長見識的作用,因此要對課外閱讀進行藝術的指導、有創造性地指導。
六、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改進教學手段,融入創新教育
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充實了學生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在活動中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自己,認識了社會,提高了對事物的判斷力和語文實際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學生學到了書本上所缺乏而學生真正需要的知識與能力,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學生語文創新能力。廣泛開展語文活動,在活動中提高學生語文創新能力。
總之,初中語文教學肩負著極其重大的責任,是一項艱巨的工作。同時,創新教育也是一個嶄新的課題,語文教學需要創新教育為它注入活力,讓它向更加正確、健康、文明的方向發展。當然,創新教育這一課題,也離不開語文教學這一龐大的載體,只有把創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語文教學,並從某種程度上指導語文教學,才能推進語文教學整體改革,提高素質教育水平。
⑹ 初中語文教學如何設計好問題
教學設計好的問題可能就是抓住關鍵詞去展開合理的想像
⑺ 初中語文如何備課的好呢
1、教學目的要明確
教師在備課或授課之前,應當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本節課將引導學生做什麼?應該達到怎樣的預期效果,這就需要研究教材,確定適合本班學生學習狀況的目標,如情感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德育目標等,教師可根據教學實際需要和對教材本身的研究來確定,需要強調的是確立目標一定要於課堂教學相一致,這樣才算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2、重難點要突出
要確定重難點,首先教師要仔細揣測編者編排教材的用意;其次,教師應根據�0�0標准�0�3中對同類題材或體裁的文章的學習要求來加以確定;再次,教師還應根據自己對教材的認識和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來加以確定。這些都是至關重要的,是關乎到教師能否成功的完成教學任務並取得良好效果的關鍵之所在。
3、方法要靈活多樣
一個成功的語文教師,不但要善於運用教學方法,更主要的是學會創造和總結方法。教學方法的種類很多,如朗讀法、默讀法、背誦法、復述法、揣摩法、摘抄法、列提綱法、分解法、綜合法、探究法、提問法、問題法、訓練法等。面對這么多的教學方法應該怎樣靈活選取呢?這主要取決文章的題材、體裁課堂組織形式等。比如上散文,適用朗讀法,時空拓展等方法,記敘文則適用復述法,概括法等。當然,每一篇文章不一定用一種方法,也不可能有固定的教學方法,只是教師要根據題材、體裁、教學實際等來確定出合適的教學方法,力爭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
4、設計的內容要全面
上課或搞教學設計之前,教師應該對教材所涉及的知識有充分的認識,即備課要扎實。雖然每一篇課文因教材、教師的不同而不同,也不一定全都給學生講或全都要求學生掌握,但教師必須對那些不講的東西要熟悉,做到科學的預見性,不能等到學生提問時,自己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關於「扎實」,本人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應設計講析部分,講析是教師對學生學習課文所做出的示範,使該文章中凝聚重難點或知識點較多的一個段落。在本段中應主要訓練學生的賞析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等。此外,最好能設計有關提高學生聯想與想像能力的問題,進而提高他們的類比思維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其次,應設計綜合討論部分。新課程教學推崇自主性的參與式教學,而這種參與式的學習主要包括思考與實踐(動腦於動腦)。在這個小環節里,教師可以設計問題導讀、合作探究、文段閱讀(訓練)等三個更小環節。其中問題導讀的設計是將學生引入文章,讓其掌握和了解文章內容。合作探究是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互助合作能力。文段訓練實際上是課內閱讀訓練,在這個環節了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的解題技巧。
第三、課前的預習指導也非常重要。預習是學生進入學習角色的首要環節。為此,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前,應該科學的設計預習指導,可以包括資料的收集、字詞的預習、課文的復述、入門問題的設計等內容。其中入門問題的設計對課堂教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應設計一些難度不大卻容易引導學生深鑽的問題。
第四、開展拓寬訓練,豐富學生的文化視野。教師在備課時,可根據現有的文章或寫作素材,訓練學生的聯想和想像能力。此外,也可以指導和幫助學生搜集與所學知識有關的素材,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
第五、科學合理的作業設計
本著對學生思考能力和實踐能力的考查與訓練的目標,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該貼近教材實際、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生活實際的原則,設計適量的、科學的、有效的作業,以便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正確的評估。
最後,教學設計中還應注意板書的作用。板書是教學中的小結和脈絡,學生通過它,可對文章從整體上進行把握。為此,板書的設計一定要科學合理,並且要有趣味性和概括性,要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並且能順利的引導學生加深對文本結構和重難點的理解和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