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小學語文如何留作業

小學語文如何留作業

發布時間:2023-06-10 06:46:20

1. 如何有效布置小學語文課外作業

新課標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而作業就是語文實踐的直接平台,是發展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方式。但目前,因受"應試"影響,很多教師從"備考"出發,作業布置既多又濫,缺乏創造性、新穎性、趣味性,影響了兒童自主生動活潑發展,甚至使學生產生消極抵觸情緒;因此,我們應創新布置,特別是在課外作業上下功夫,實現傳統語文大抄大背變革,真正把學生從煩瑣的、機械的、重復的作業中解放出來,讓學生成為作業主人,而不是被動地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
1.明確課外作業的目的
教師布置的課外作業是為鞏固學生的知識,還是提高學生某一方面的能力,教師應有清楚的認識。如為達到鞏固字詞的目的,一般一篇課文第一課時上完,可布置讓學生抄寫生字、課後的詞語。如為了使學生養成勤於收集資料的習慣,老師可在新課之前布置學生在課外利用多種形式:上網、翻閱圖書、調查訪問等查找與課文相關的資料,把自己積累的資料以記錄、剪貼、照片、繪畫等多種形式體現在專門的資料積累本上。如為了達到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運用的目的,教師可出一些相關的練習題。
作業不應是單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滿情趣的多元復合體,它是這樣的一種憑借,由此激發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感官體驗,在愉悅合理的情境中獲取知識,培養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並積累大量的愉快而幸福的經歷。
2.作業布置強調興趣培養
傳統作業布置,內容簡單,形式單一,不是讓學生寫詞語,就是讓學生背課文。實踐證明,這種方法,除了對"應試"有點作用外,就是扼殺學生學習興趣,把學生訓練成作業機器。在大力實踐新課標的今天,我們不能再走這種老路,要豐富作業內容和方式,讓學生做作業主人,能在作業實踐中感受到作業快樂。俄國最偉大作家托爾斯泰說得好:"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習興趣。"作業作為語文課堂的延伸和拓展,我們也必須把激趣放在首位,變機械重復為快樂實踐,讓學生感受到作業過程的快樂和作業成功帶來的愉悅。為此,我們要盡量減少單一的機械性的抄、背作業,變枯燥化、重復化作業模式為多元化的作業布置,讓學生在知識得到升華的同時,還要得到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創造能力的鍛煉,在更多平台上發展語文素養。例如,當學了《讓我們盪起雙槳》後,讓學生唱歌跳舞;學了《奴隸英雄》、《草船借箭》等故事性強的課文,讓學生們排演課本劇,寫劇本;當學了《烏鴉喝水》之後,做實驗;學了《窮人》之後,讓學生後來發生的故事……這些作業,應該說,比起常規的抄寫練習,難度還較大,可是完成的情況卻比想像的好許多,學生不但沒把它們看成是負擔,反而興高采烈地按時完成,而且還與眾不同,獨具匠心,頗有質量。
3.作業布置體現多元化
作業不應當是單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滿情趣的多元復合體,它是一種憑借,由此激發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感官體驗,在愉悅合理的情境中獲取知識,培養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並積累大量的愉快而幸福的經歷。課堂教學中,教師已經注意到多方面地調動學生多感官參與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但是,同樣作為學習的重要環節的作業練習,教師卻往往忽視了指導學生充分運用多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認識事物,也很少想起鼓勵學生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其學習、思考的結果,最終導致作業只是師生之間淺薄的文本符號的往來。學生不僅個性沒有得到發揮,而且思維潛力也得不到挖掘,難以由此獲得可持續性發展的學習能力。
4.作業布置注重實踐性
一提起"探究"、"研究"之類的字眼,很容易使人想起科學家、專業工作者,彷彿那是很神聖又很神秘的工作,並不是一般人所能及,更不是我們小學生所能做的,而現在"研究性課程","研究性學習"已經走進了基礎教育的課堂,走進了小學生的生活。適當布置一些有探究價值的課外作業,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誘發學生向高層挑戰的求知心理。去年寒假,我試著布置了一份特殊的作業,讓學生利用假期圍繞"春節"這一主題,從"飲食文化、文學藝術、民間美術、年俗家趣"四個方面開展調查、研究,並寫出一份調查研究報告。寒假過後,我收獲了一份意外的驚喜:全班52位學生,人人都完成了這份報告,大部分同學的報告內容充實、形式多樣:有傳說、有故事、有舉例、有議論、有抒情,有的地方還插上了和內容相關的圖畫。每個同學都精心布置了封面。看得出,這份作業學生是花了功夫的,但問他們感受時,都說:"找資料,問別人,撰寫研究報告,花了好多時間,但學到了好多知識,很有意思。"前蘇聯教育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人的內心有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感到自己是發現、研究、探索者。"孩子們最喜歡過年,有關春節的文化、習俗能吸引他們的興趣,而寫調查研究報告,對於第一次接受這種課外作業形式的他們來說,是一次挑戰,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滿足了他們內心的這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當然會得到學生的認可了。
總之,小學語文課外作業亟待改革,這一改革應以師生樹立正確觀念為前提,以學生自主為原則,以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為基礎,兼顧課內與課外,特別重視閱讀,這樣語文課外作業就能真正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成為學生發展的過程。相信只要堅持不懈,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2. 對於二年級的學生,應如何布置語文作業

對於二年級的學生布置語文作業應該用課本上的大綱來布置,這樣對於孩子而言是一種鍛煉,而且也不會給孩子過大的壓力。有些老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總是覺得應該多布置些作業,在這個時候孩子就能夠得到更多的訓練,事實上並非如此。因為如果給小孩子的作業布置的特別多的話,那麼很有可能就會導致小孩子非常的疲憊,而且小孩子也會有著更大的壓力。在這個過程當中孩子有可能會對這門學科產生相應的抵觸,所以老師布置作業一定要適量。

家庭作業一定要不要過多,過多了以後孩子就會採取一種敷衍式的寫作業方式,在這個過程當中小孩子的作業也就沒有辦法好好地完成了。所以老師在給孩子布置作業的時候一定要做到適量,只有適量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3. 淺析小學語文教師如何科學布置作業

作業的目的不外乎有兩個:一是通過練,掌握並加深理解學過的課堂知識。二是運用學過的知識融會貫通,舉一反三。所以,作業的設計應當形式多樣,並留有思考的餘地,給學生以想像的空間,讓學生自己選擇、計劃、探究、體驗。因此,教師設計作業,既要顧及作業的一般作用與功能,更要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改革作業的形式與內容,從而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都得到提高。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變機械重復的作業為實踐型的作業
新課標明確指出:「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環境,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與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豐富知識,提高能力。」長期以來,人們往往把作業的功能定位於「知識的鞏固」和「技能的強化上」,導致作業陷入了機械重復、單調封閉的誤區。教師布置作業總是本著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則,認為學生做得越多,記得越牢,將來學生的能力也越高。但是,小學語文要培養的是學生聽說讀寫四方面的能力,因此,這種單一的書寫作業已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而且,單調的書寫工作也常常是一些學生失去學習興趣、不做或不完成作業的原因之一。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經常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和特點,設計形式多樣的課外作業,爭取使作業富有創造性,使學生在聽說讀寫方面都得到切實的訓練。在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認知水平,我設計了許多類型的作業。有的是隨堂練習;有的是課前的預習;更多的是學習課文時的動手動腦作業;畫一畫,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說一說等許多實踐性很強的作業。
例如,在教學古詩《獨坐敬亭山》時,為了讓學生體會詩的意境,我布置了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詩的理解畫一幅彩色畫的家庭作業。當時學生們的熱情特別高漲,情緒也很激動,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畫交上來了,看著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畫,對我而言,與其說是在批改作業,不如說是在欣賞作品。
二、重視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變硬性統一的作業為自主性作業
學生是有差異的。有差異的學生做無差異的作業,勢必會造成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的現象。這樣,學生的語文能力的發展就會受到遏制。承認並尊重這種差異性,是主體性學習的一個重要特點。
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一定要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作業有一定的層次性和發揮性,便於學生選擇練習的量度和難度。在教學中,我經常把作業設計成「快餐」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選擇。如a套餐的題型靈活多樣,偏重於理解、想像、運用;b套餐的題型再低一層次;而c套餐多為比較簡單的鞏固性作業。這樣的作業布置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能力強的可選擇較難做的,能力弱的,可以做簡單的。讓學生自己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使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在作業形式上實行了多樣化,使作業從「寫」的單一形式中走出來,聽、說、讀、寫全面開花,將聽、說、讀、寫與演、唱、畫、游戲以及參觀、訪問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巧妙結合,讓作業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
另外,一刀切的作業往往是後進學生的課業負擔,如果學生自己選擇作業,就可以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作業的針對性,讓學業負擔停留在適當的位置上。對於作業,過去片面強調獨立思考,沒有把「合作」作為必要的素質來培養。自主性的作業應當允許學生選擇完成的方式,可以在與爸爸媽媽的合作下完成,也可以和同學合作完成。
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變封閉性作業為開放性作業
愛因斯坦說過:「學校的目標應當是培養獨立行動和獨立思考的人。」獨立性是創造者的必備品質,但在具有獨立性的同時,創造者還應具有合作精神。作為語文教學內容重要之一的作業,也不能局限於課內學習內容中,拘泥於課本知識中。小學語文課本的內容雖然豐富,但是知識畢竟有限。語文學習的天地很廣闊,語文教學的觸角要伸向小學生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讓學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營養。

4. 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如何設計

小學語文作業怎樣設計

一、語文作業要充分體現綜合性

語文學科簡單的解讀是「語」加「文」,是聽說讀寫的結合。語文教學改革歸根到底是圍繞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而進行的一系列創新。語文首先是一門基礎學科,學生只有具備很好的聽說讀寫的基本功,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其他學科。同時,語文更是一門綜合學科,學生如果能具備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能融會貫通地運用其他學科的知識進一步加強語言文字修養,則學起來就會事半功倍。所以,我們在布置作業時,要有「大語文觀」,考慮充分利用其他學科知識為語文學習服務,考慮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覺知覺去思維。

在常規的語文作業中,諸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等形式,基本上是語文課必須的作業形式,對於學生重溫知識、掌握語言運用規律是很有好處的。但是,如果只是「畫地為牢」,簡單地就語文而論語文,效果往往不會好。如果我們跳出學科本位,考慮作業的綜合性,調動學生的聯想、通感等思維方式,以其他學科感知語文,那效果就會很好。比如,學習了《望廬山瀑布》這一首詩,我除了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外,還要求學生動筆畫一幅詩景圖,唱或編一首贊美廬山瀑布的歌曲,學生入情入境,大膽創意想像,效果不言而喻。這就是多種綜合方式的引進,這樣既有助於提高學生的作業興趣,又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語文作業要富於趣味性

從作為教學主導的教師出發,一般而言,作業就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掌握必要的知識和能力,只要達到了這個目標,學生對作業的接受程度是其次考慮的。有的教師甚至認為,作業就是學生應該完成的任務,不管學生是否喜歡做。基於這樣的出發點,教師們設計的作業往往以乾巴巴的、生硬的「面孔」出現在學生面前,這樣,學生也就存在了應付了事的情況,很難達到愉悅地完成作業任務。

其實,在設計課外作業時,如果能貫徹愉快教育,增強其趣味性,一定能喚起學生作業的熱情,讓他們更主動地去完成。比如,在學完了積累運用中的熟記成語,我布置學生做成語接龍,看誰接得多,評「成語大王」。又如,在學習了一些故事性較強、情節適於表演的課文時,為了使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受到啟發教育,我布置了這樣一個作業:請同學們自由組合,自認角色,表演課文劇。學生們興趣盎然地完成了作業,在扮演的過程中學會了合作、分工,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潛移默化地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三、語文作業要調動學生的自主性

「以人為本」是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理念,「因材施教」是教育的一個法則。在語文課堂中要體現「以人為本」理念和落實「因材施教」法則,我們要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尊重學生人格,滿意學生正常合理的需要,還需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別性。事實上,由於學生的教育背景、生活經歷、家庭背景的不同,學生的能力、智力和性格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他們完成作業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差異。從鍛煉學生語文能力和落實「因材施教」原則出發,語文作業都應該在強調進度與知識接受相對統一的基礎上,體現較強的彈性,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讓每個學生都有可能通過努力來完成,這就需要有自主性作業。

自主性作業,承認並尊重學生的差異,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供學生選擇,以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比如,在學完《赤壁之戰》一課後,我布置了這樣幾項作業:1.講一講,把故事講給別人聽;2.演一演,自由組合,排練課文劇;3.讀一讀,閱讀歷史小說《三國演義》。這些由易到難、形式多樣的作業,彈性大,有能力的學生可以做第3題,能力一般的可以做第2題,有困難的學生只做第1題。這樣把完成作業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了相應的發展。

四、語文作業要具有實踐性

實踐是最好的老師。對於語文來說,實踐更是提高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最主要的途徑。我們教師應樹立大語文教育觀,注意溝通課內外與校內外的聯系,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一方面,教師要主動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覺運用所學的知識;另一方面,要盡可能地配合課堂教學的需要,創設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接受新知。如我在教授了《海濱小城》一課後,學生通過讀悟,感受了海濱小城的美,激發了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為了培養學生的觀察實踐能力,可組織學生參觀當地的公園、街道,要求學生按照先概述後具體的敘述方法,抓住某一方面的特點作口頭介紹。這樣在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同時,豐富了學生的語言,提高了口語表達和交際能力。

5. 如何布置小學三年級語文作業

【布置作業的要求】
1、作業的內容要符合課程標准個教科書的要求;
2、作業份量要適當、難易適度;
3、布置作業要向學生提出明確要求,並規定完成時間;
4、教師要及時批改、評價、反饋學生的作業。

6. 小學如何布置語文作業

作業與教育活動的其他各個方面有著密切的關系。它既是教師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又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優質的作業有助於學生所學知識的鞏固、深化,有利於學生智力和創造才能的開發。
作業布置的目的不外乎有兩個:一是通過練,掌握並加深理解學過的課堂知識。二是運用學過的知識融會貫通,舉一反三。新課程下的作業應當讓學生在完成過程中體驗幸福和快樂,使作業成為學生成長的一種自覺的需要。因此,教師設計作業,既要顧及作業的一般作用與功能,更要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改革作業的形式與內容,讓作業從「寫」的單一形式中走出來,使作業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從而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都得到提高。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嘗試了以下做法:
一、重視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把做作業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學生是有差異的。有差異的學生做無差異的作業,勢必會造成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的現象。這樣,學生的語文能力的發展就會受到遏制。承認並尊重這種差異性,是主體性學習的一個重要特點。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一定要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作業有一定的層次性和發揮性,便於學生選擇練習的量度和難度。
二、激發學生的興趣,布置實踐型的作業:
長期以來,人們往往把作業的功能定位於「知識的鞏固」和「技能的強化上」,導致作業陷入了機械重復、單調封閉的誤區。教師布置作業總是本著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則,認為學生做得越多,記得越牢,將來學生的能力也越高。但是,小學語文要培養的是學生聽、說、讀、寫四方面的能力,因此,這種單一的書寫作業已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而且,單調的書寫工作也常常是一些學生失去學習興趣、不做或不完成作業的原因之一。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經常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和特點,設計形式多樣的課外作業,爭取使作業富有創造性,聽、說、讀、寫、做、玩、觀都可能成為語文作業,讓學生總保持一種新鮮感。使學生不覺得是為完成老師留的作業而被動做作業。我曾嘗試過下列語文實踐性作業,學生興趣盎然,樂做喜學。1、續寫。在學完課文以後,為了加強思想教育,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引導學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順著作者的思路把課文再寫下去。學生通過豐富的聯想和內心體驗,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同時發展了思維能力和想像力以及表達能力。如學完《太空梭》一文後,我讓學生續寫小飛機的未來?通過續寫,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了文中蘊含的普通飛機和太空梭各有各的長處及用處,不應妄自菲薄的道理。2、做資料卡。在學一篇課文之前,我留預習作業搜集課文相關資料做成資料卡,卡的大小要求是一樣的,卡須有一定厚度,以便學生整理保存,我告訴學生這就是他們的財富。不要小看學生做成的這張小小資料卡,它里邊可滲透著孩子們不少的汗水。如在搜集之前,學生得先會質疑,我要搜集什麼?搜集什麼的問題解決後,第二個問題馬上來了,到哪裡去搜集?這時學生就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搜集相關資料的渠道是很多的,如可以到圖書館、上網、問周圍的人等。從中,學生可以獲得多方面的鍛煉。3、觀察體驗。學課文之前或學完課文之後,為了讓學生明確某些自然現象的存在,布置學生親自觀察,切身體驗,然後寫成觀察日記。如學完《燕子》一課後,為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小燕子的可愛,我給學生布置觀察我們身邊的春天,學生興趣特別濃,通過觀察學生不僅享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在觀察日記中有些同學春天景色描寫特別美,還寫到了春天的其他一些可愛的動植物,從中抒發了自己對大自然的那種無限熱愛的感情。4、畫圖想像。為了更好地學習課文,調動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感受語言文字的美和魅力,通過畫圖想像學生可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助於學習。例如,在教學古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時,為了讓學生體會詩的意境,我布置了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詩的理解畫一幅彩色畫的家庭作業。當時學生們的熱情特別高漲,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畫交上來了,看著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畫,對我而言,與其說是在批改作業,不如說是在欣賞作品。學生從中也切實感受到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好深遠的意境。5、排演課本劇。對於一些思想教育性很強,故事生動的文章,可以布置學生自願組成小劇組編成課本劇。學生編課本劇的過程實際就是學生各方面能力得到鍛煉的很好的機會。如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自製一些簡單道具,為了表現人物品質學生就得認真揣摩人物的語言、心理、動作、神態等,為了排好課本劇必須學會與他人合作等等。這項作業很花工夫,但學生對排演課本劇作業非常喜歡,例如學了獨幕劇《公儀休拒收禮物》後,學生就試著把這個劇本演一演,將文字轉化為具體的形象,興趣濃厚。6、課外閱讀。其一,指導學生閱讀與所學課文相關的文章。如在學完《虎門硝煙》一文後,讓學生閱讀有關「虎門硝煙」的這段歷史再將其介紹給其他同學,培養學生搜集、應用信息的能力;再如學習《三顧茅廬》等名著中的選文時,可鼓勵學生閱讀其原著《三國演義》,了解故事發生的背景。其二,指導學生閱讀其他各類書刊,包括中外名著、散文、詩歌等等,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量。
學生實踐性作業形式很多,這要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不斷鞏固完善與創新,力爭讓每個學生在適合的自己的作業中都取得成功,獲得輕松愉快和滿足的心理體驗。
三、聯系學生生活,體現作業的開放性
作為語文教學內容重要之一的作業,也不能局限於課內學習內容中,拘泥於課本知識中。小學語文課本的內容雖然豐富,但是知識畢竟有限。語文學習的天地很廣闊,語文教學的觸角要伸向小學生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讓學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營養。
例如,可以讓學生進行社會調查活動。通過走訪、查閱有關資料,對所熟悉的周圍環境,人物等進行調查活動,了解生活的變遷,環境的變化,時代前進的步伐,社會的進步,學習身邊的榜樣。這對豐富學生的閱歷,學會與人相處很有幫助。還可以要求學生每天看新聞、說新聞;到大街小巷去收集廣告語、警示語進行交流……這樣把作業設計與兒童的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學習活動結合起來,構成一個和諧的學習整體,以鞏固、應用、深化所學的語文知識,使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鞏固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創新能力,在豐富的社會生活中得到提高。
另外,在作業評價上,也應當考慮針對不同學生的智能情況實施不同的評價方式。有必要採取新的作業評價方式,不單單注重學生的知識學習結果,還要與作業方式改革相呼應,把學生的小發明、小創作、小論文等納入評價內容。這類實踐性作業的評價,應立足於鼓勵、激發、引導。教師要用贊揚、鼓勵、期盼、惋惜等情感語言來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讓學生參與到評價的過程中來,把教師評價、小組評價、自我評價結合起來,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人。
「教者有心,學者得益。」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它的優化設計,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的減負空間,豐富課餘生活,發展獨特個性。

7. 小學語文如何有效布置作業論文

在小學教學中,作業的布置和批改一直是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對於學生而言,適時、適量、適度的作業有利於鞏固所學知識、訓練技能、培養能力、發展思維;對於教師而言,作業就像一把尺子,能量出學生的問題與不足,也可以量出教師教學的紕漏。自新課程改革以來,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在有效的互動教學課堂和評價下,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布置作業呢?
一、關於布置作業總的原則
1.布置作業嚴格控製作業量減輕課業的負擔。
2.精選習題,提高訓練效率(即訓練的目的明確)。
3.注重生活化和趣味性,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4.布置的作業易於教師檢查。
二、作業內容的設置
1.三年級的作業以積累基礎知識和培養基礎能力的訓練題為主。以積累基礎知識方面的訓練,如:生字抄寫、組詞、造句、聽寫、連線、看拼音寫字寫詞、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等為主。培養基礎能力的訓練包括:練字、聽(讓學生學會傾聽、聽明白)、說(要求學生有說的勇氣,訓練學生表達有序,能清楚明白表達自己的見解),以及學生朗讀能力、自主查閱資料的能力和課外閱讀的能力。
2.運用方面的作業,提升和拓展學生的語文能力,如閱讀、寫作。
三、日常作業的安排
1.在學校可完成的課堂作業和課後的作業
我們常說抓住課堂40分鍾時間,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在課堂上,我們就可以針對課文,進行口頭組詞、造句及句式比較,把句子寫具體,課堂的聽寫以及低段教師的寫字的指導。
課後,布置學生抄寫當堂課所學的生字詞,背誦課文、默寫等。
2.家庭作業
(1)書面作業
主要以積累基礎知識和培養基礎能力為目標的訓練題。如:生字抄寫、組詞、造句、聽寫、連線、看拼音寫字寫詞、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等。
(2)培養和拓展語文能力的作業
作業布置的開放性:教學要堅持以學生為本,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把學生置於一個動態、開放的學習環境中,為學生提供多元、綜合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中,學得主動,學得積極,使每個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體現自主開放的學習過程。
作業布置的創新性: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想像力,在義務教育初級階段開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有利於學生將來創新能力的發揮,學生在對具體對象的創造設計中能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創造性問題的設計和適

8. 小學語文作業怎樣布置最好最佳最有效的方法

一、減少機械重復性作業
針對語文作業種類繁多的問題,我首先作出歸類分析,按他的功能劃分,把注音本、田字本、大橫格3項作業合成一項,這三項作業基本上都是字詞句的認知訓練,就都集中在大橫格上,字詞每個兩遍,要求背誦課文抄一遍,很多人問:那麼少的量,學生能記住嗎?其實,學生能記住與否,跟他寫多少遍的關系不大,有的同學記憶力好,或記憶的方法好,或許在上課時就記住了,再抄5遍10遍只會增長厭煩心理,記得我小時候,老師讓把字詞寫10遍,我們就學會了投機取巧的辦法,手握3、4根筆,握成一豎行,一次就相當於寫了3、4遍了,跟留2、3遍的道理是一樣的。而到了考試的時候還得再記,真是重復浪費資源了。與其逼迫學生學會投機取巧,還不如「化敵為友」,留少些作業呢。至於學生能否掌握我還有對策,我與學生立下條約:當天學完的字詞或課文必須當天掌握,第二天早自習考,全會的可以免去這些作業,錯個別的可單改錯字即可,「全軍覆沒」 的則甘願按原來的量完成作業。如此堅持幾天,大家都看到會的同學享受的優待及帶來的種種好處,便都自覺學習生字詞了。再加上同學們看到別的班同學作業多,自己作業少,心裡就覺得很美,還能增進向師性。如此,學生可減輕一半的作業量,基礎知識也掌握了,老師也省下許多判作業的時間。
二、減少整齊劃一的作業
人和人的個性愛好,能力是有差異的。之所以360行,行行出狀元,就是因為他自身技能得到充分發展了,所以語文老師的職責在於傳播知識,讓學生學語文,愛語文,養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但沒有義務把每個學生都教成語文家,從而遏制學生其他方面的特長發展。原來我們留的作業都是抄某些詞或某篇課文,每次一留作業時,學生總是垂頭喪氣,把它當成一種負擔,何時能讓他們把作業當成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去做呢?在一次班會即將開始時,我一進班級,發現大部分學生擁在黑板前,搶著給黑板配畫,塗色,我一下子想起班裡的美術、書法愛好者很多,以至都不夠他們施展了。由此我想何不在作業中加上這些提高興趣的項目呢?恰好當天學了兩首古詩,我便留了一項作業,讓學生為古詩配主題圖。同學們很興奮。作業交上來之後,我為學生的想像力和繪畫技能所驚嘆。每判一本都有一本的感覺。我無法用對鉤來評判,把我的感想以幾句話的形式寫給學生,學生的個性得到肯定,既驕傲又高興,更願期待在下一次作業中有好的表現了。就這樣我時而布置一項為課文配插圖的作業,時而布置為課文配樂或找主題曲的作業,時而讓大家搜集圖片或文字資料舉辦展覽,時而編排課本劇等等。學生覺得每次作業都很新奇,都能發揮自己的特長、才智,也增加了同學們的相互了解和相互合作的意識,我也不再為枯燥的作業所包圍了。
另外,課堂作業的設置要體現出層次性。作業的設置既要有對基礎性知識的強化鞏固,又要有課堂相關知識的開拓與延伸,體現作業的層次性,可選擇性。如一年級在學完《雨點》一文後,有的老師布置了這樣三個題目: 1、你可以選擇課後喜歡的生字組詞,並各說一句話; 2、你讀懂課文了嗎?春天的雨點還會落在哪些地方?給大自然帶來哪些變化?想想看,把它畫下來,並學著課文的樣子編成兒歌好嗎? 3、搜集一首關於春雨的古詩,在小組內交流,好嗎?第一個作業屬於基礎性作業,是學生的必做題目,後兩個作業視學生的個人知識基礎量力而為,布置三個作業,讓學生自由選做,既給學生留出選擇的餘地,讓學生以教材為榜樣,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邊畫邊編兒歌,又給學生提供了實踐的空間,把自己的學習快樂分享給別人。結果有的學生編出了這樣的兒歌:「小雨點,沙沙沙,落在花園里,花兒樂得笑哈哈;小雨點,沙沙沙,落在池塘里,魚兒樂得搖尾巴;小雨點,沙沙沙,落在田野里,禾苗樂得向上拔……」這樣,作業分層次布置,破除了傳統作業設置的「大水漫灌」,變整齊劃一、機械重復為靈活多樣,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有所選擇,在各自的基礎上都得到進步。老師留作業最頭疼的是學生能否完成作業的問題,遇上有不寫作業的人是老師最易動怒,是學生最易恨老師的時候了,而不寫作業的人歸結原因大致有這么幾種:一是學有餘力的同學,認為重復的作業很枯燥的;二是學習不太好的同學可能有很多題不會做;三是一些個性懶惰的同學看到作業多就產生畏難情緒。所以,沒有層次性的作業會讓部分同學不愛寫作業。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如何留作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2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7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69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6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9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6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0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