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打造高效的初中語文課堂
語文藉助細膩而生動的語言,豐富而真摯的情感,深厚而獨特的人文,博大而深邃的哲理浸透著學生的心田。那一幅幅如美的畫卷,一件件如珍的精品,要求教師以一個優秀的導游員,一位出色的住持人的身份,引領著學生去欣賞、去解讀、去品味、去揣摩、去感悟。那麼,教師應該怎樣利用好課堂這一主陣地,營造出和諧的氛圍、高效的課堂呢?
一、教師要有革新意識
教師要有改革創新的意識,樹立體現課改精神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要學習和掌握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要有豐富的學識和深厚的專業知識,要有較高水平的業務素質和教學技能;要有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要有美好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有熱愛教育事業的滿腔熱情,要有一顆尊重學生、熱愛學生的美好心靈;要有博採眾長、虛懷若谷的高尚品格,要有善於思考、奮發進取的創新意識,要有善於總結經驗、不斷進行自我反思的進取精神。總之,要構建一個「好課堂」,首先就要鍛造錘煉出一個「好老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人為本,教師尤先。因為「好老師」是「好課堂」的「設計師」和「工程師」。只有教師的觀念轉變了,思想認識提高了,業務素質增強了,教學技能提升了,才能充分發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也才能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也才能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新課程理念強調教師角色的轉變,並不是要削弱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而是對教師的主導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在促使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提高思想認識,增強業務素質,提升教學技能水平,促進教師快速成長,快速實現「角色轉變」,快速成為新課程改革的生力軍和主力軍。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使學生願學、樂學、勤學語文,改變他們被動學習的局面,最好的辦法就是激發其學習語文的興趣。俄國偉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興趣」,這給我們語文教學活動提供良好的啟示。毫無疑問, 我們一旦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生就會對語文產生一種熱愛之情,就會不由自主地去學習、去鑽研、去體驗、去創造,而這些活動又必然會反過來促進語文教學的進一步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這種相互促進將會形成一種教學相長的良性循環。語文特級教師錢夢龍曾深有感觸地總結說:「優秀的教師無不都是優秀的心理學家,他們不約而同地都十分精通如何從激發興趣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慾望和熱情。」
三、營造和諧課堂氛圍
課堂改革重點強調課堂氛圍,師生的互動也直接關繫到課堂的效果。教育是教師和學生這兩個情感實體交往的過程,只有雙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體諒,才能產生共鳴,實現心與心的溝通,才能很好實現教學目標。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想實施高效的課堂教學,就必須重視調動學習主體的積極性,創設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活動的自由度,大膽放手,讓學生嘗試,使每一個學生成為學習的參與者、探索者、發現者。教師營造的課堂氛圍要讓學生產生「安全感」並學會開放自己,敢於質疑問難,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能主動思考探究問題,積極參與合作討論,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從而提高課堂效率。要達到這樣的效果,教師就要解放思想、開拓思路、鼓勵創新、尊重分歧,尤其注意營造一種熱烈踴躍的課堂氣氛,這才符合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要求,在教學實踐中一定會受教師和學生的青睞。可以說,這樣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氛圍是師生創造性得以充分發揮的催化劑,是促進教師與學生的性情與靈魂提升的沃土。
四、變革教學兩種方式
1、教學方式創新。新課程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發展的主體,現代教學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關注學生個體發展的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要保護好學生在探求新知過程中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自主中求知,在合作中獲取,在探究中發展。因此教學方式要服務於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學生為主體,採用啟發式、討論式、探究式、互動式等多種教學方法,啟發和引導學生的學習活動,使學習成為在教師引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
2、學習方式革新。《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語文教學中要貫徹好這一基本理念,就必須真正明確它們的內涵。第一,自主。即主動,要主動地在語文實踐中豐富人文素養,提高語文能力。《語文課程課標》強調語文學習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語文教學中的作品和價值只有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產生,而學生是閱讀的主體,課文的意義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生成的。第二,合作。就是要切磋學問,砥礪思想,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在語文教學中,同一篇文章,同一個人物形象,學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樣的,正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就是這個意思。針對這種情況,特別需要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使他們相互取長補短,都變得知識更加豐富,能力更加全面。第三,探究。就是要求善於質疑問難,深入研究並解決問題。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學習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他們對學習的對象採取研究的態度」。同樣語文的探究性學習,要把課文以及自然、社會、自我都作為探究的對象,也可以採取多種多樣的方法,比如社會調查、現場觀察、采訪人物、體驗學習、課堂討論、查閱資料等等。這種探究性的學習方式,可以使學生在更高的層面上進行學習。
例如,在教學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時,將全班學生分為六個小組,分別繪制出「朝、暮、春、夏、秋、冬」六幅圖畫,並且配上自己優美的文字解說。於是,同學們充分發揮主體性,積極的投身於小組的合作學習中,經過他們的集體構思後,各自發揮特長,有的繪聲繪色地說著,有的聚精會神的畫著,有的神采飛揚的寫著,無不沉浸在藝術的創作中。二十分鍾後,作品進入展示階段,欣賞著一幅幅神韻豐厚的畫面,傾聽著一句句悅耳動聽的描繪,我們彷彿棲身於大自然的詩意中,浸潤在花香鳥語中,徜徉在藝術的旅行中,真可謂妙矣!
五、恰當運用多媒體教學
恰當運用多媒體教學。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證明,多媒體教學的應用,對於激發學生興趣,加深學生印象,增大課堂信息量,提高課堂高效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利用課件創設與課堂教學有關的情境,能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他們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但多媒體教學進入語文教學活動只是起輔助作用,應遵循「輔助」性原則、適當性原則和合理性原則,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在教學《蘇州園林》這篇說明文時,結合文本內容,上網查找蘇州園林的圖片。課堂上,我們遨遊在蘇州園林的美景圖中,不知不覺感受到了蘇州園林美如西子的氣息,真不愧為蘇州園林的一次旅行。
總之,構建和諧、高效的初中語文「好課堂」,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關注生命;開放課堂,群體參與;師生互動,教學相長;氣氛和諧,環境寬松;自主參與,個性發展;合作探究,提高智能;和諧發展,提高效益。
❷ 如何打造好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導語:在新課程背景下,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益是語文教師的重要任務。在教學中,根據自己的實踐,探索出了“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語文高效課堂模式。
一、以“學生”為主體,樹立學生主體觀,是高效課堂的基礎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知識觀、學生觀及評價觀的變革呼喚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師的任務不再局限於傳道、授業、解惑,而更要啟智、陶情、冶性、錘志。
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技能和施加的思想影響,只有通過學生的觀察、思考、練習和應用才能內化,變為自己的東西。學生學習的目的是學以致用,只有這樣才能推動學生的發展和整個社會的進步。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要避免傳統“一言堂”、“滿堂灌”教學現象,讓學生動起來,變被動為主動。
教學是教與學。學是主,教是為學。陶行知說:教是為了不教,也就是教師種種努力都是為了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在課堂教學中,不管學生愛不愛聽,聽得懂聽不懂,從頭到尾講下來,不顧實際地講課,這種填鴨式不利於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就直接影響了學生的成績。教師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更要注重學法,不但要把學生領入知識的殿堂,而且要把知識寶庫的鑰匙交給學生。古人雲:“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二、以“激趣”為先導,調動學生積極性,是高效課堂的前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一種動力,是成才的起點。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此可見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為學生沉重的負擔。”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學習活動對他來說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就會越學越想學、越愛學、有興趣地學,且事半功倍。
在日常教學中,我通過各種手段,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採用語言激趣,設置懸念,創設情景,講故事等教學方法,發揮導向作用。如教學《曹劌論戰》一課時,我藉助導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學們,當我們看到奧運賽場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心中會油然升起一種崇高感、敬慕感。敬慕那些為國爭光的英雄。英雄,在人們心中是偉大的,他們為民排憂,為國解難,殫精竭慮,置個人安危於度外,今有之,古亦有之。春秋時期魯國的曹劌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們就學習選自《左傳》的歷史散文《曹劌論戰》,來領略一下英雄的風采。”學生學習的興趣油然而生,這樣就很自然地進入文本。之後我又設置問題:曹劌是如何論戰的?學生帶著問題伴著興趣積極思考、釋放情懷,在我的引導下很成功地完成了這節課,收獲了很多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激起了學習的興趣,有了學習的興趣,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學生主動地去求知、去探索,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開始逐漸地積累知識,久而久之,當量變發展到質變,就有了成績的飛躍、提高。
三、以“學法”為核心,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是高效課堂的關鍵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況:某學生學習極其用功,在學校學,回家也學,不時還熬夜,題做得數不勝數,但成績卻總上不去,本來,有付出就應該有回報,而且,付出得多就應該回報很多,這是天經地義的事,但實際的情況卻並非如此,這是一個效率的問題。效率指什麼呢?好比學一樣東西,有人練幾次就會了,而有人則需練很多次,這其中就存在一個效率的問題。
如何提高學習效率?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制定出一套適合學生個體的方法。教師在備課時,使用的各種教法都要和學生的學習緊密結合起來。在課堂實施過程中以學法去促進教法、以教法指導學法,從而實現教學相長――教師和學生雙贏。“學”是“教”的基礎,“教”的目的是教給學生“會學”,因此應寓學法於教學過程中,以學法為目標改革教法,把教學的效果體現在學習結果之中。我們強調衡量高效教學關鍵看學生,而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取決於他們能否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獨立地學習,能自己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這些需要一定的方法。所以教師在教學生知識的同時更多的要教學法。教學方法有多種,它們各有千秋,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使各種教法互相配合、取長補短,並通過學生自學、實踐來完善和鞏固。
聽課效率如何提高呢?我認為,第一,課前要預習,這是至關重要的。教師有必要花大力氣指導學生進行課前的預習,讓學生掌握預習的基本方法。預習時,我們不必搞得太細,如果過細,一是浪費時間,二是上課時未免會有些鬆懈,有時反而忽略了最有用的東西。第二,合理分配時間,這是必要的。上課時認真聽課當然是必須的,但科學推測,任何人也無法集中精力一節課,就是說,連續四十多分鍾集中精神不走神,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上課期間也有一個時間分配的問題,老師講有些很熟悉的東西時,可以適當地放鬆一下。第三,課堂筆記,要有的放矢。記筆記有時也會妨礙課堂聽課效率,有時一節課就忙著抄筆記了,這樣做,有時會忽略一些很重要的東西,但這並不等於說可以不抄筆記,不抄筆記是不行的,人人都會遺忘,有了筆記,復習時才有基礎,有時教師講得很多,在黑板上記得也很多,但學生並不需要全記,書上有的東西當然不要記,要記一些書上沒有的定理定律、典型例題與典型解法,這些才是真正有價值去記的東西。否則見啥記啥,勢必影響課上聽課的效率,得不償失。
四、以“課標”為准繩,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是高效課堂的保證
傳統的教學方式基本做法是:以紀律教育來維持組織教學,以師講生聽來傳授新知識,以多做練習來運用新知識,以考試測驗來檢查學習效果。這樣的教學方式,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理念下,它的缺陷越來越顯現出來。它以知識的傳授為核心,把學生看成是接納知識的容器。按照上述五步進行教學,雖然強調教學過程的階段性,但卻是以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為前提的,沒有突出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沒有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主動性和獨立性。
新課程強調“學習方式的轉變”,從根本上說就是從傳統學習方式轉向現代學習方式。現代學習方式從本質上講是以弘揚人的主體性為宗旨、以促進人的可持續性發展為目的的。一方面要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其表現為我要學,這是基於學生對學習的一種內在需要。另一方面要讓學生意識到學習的責任,只要真正認識到了這一點,學生就會把學習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長、發展有機聯系起來。當學生自覺地擔負起學習的責任時,學習才是真正有意義的。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著眼於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未來的文盲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說:“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教育的最終目的在學生自學自勵。”語文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到語文基礎知識掌握語文基本技能,而且要教會學生怎樣學習,掌握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擁有“點石成金”的指頭,能夠自己獲取知識,成為真正有用的新型人才。這對學生一生的影響意義重大。
總而言之,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實施過程中要不斷地改進教法,思考高效教學的策略,掌握高效教學的方法,精心施教,勤於反思,努力張揚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這對於提升學生的素養、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相信有理想的課程計劃、課程標准和教科書,只要教師激發學習的主體――廣大的學生,去知識的海洋中探索、實踐,揚帆遠航的激情,那麼就一定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高效教學”。
❸ 初中語文高效的學習方法有哪些
語文學習方法漫談。
1、 語文學習方法五原則
⑴ 循序漸進。語文學習應注重基礎,切忌好高務遠,急於求成。每天,能認真地練幾十個字,每周能熟練地背幾首詩,仔細地讀幾篇文章;一個學期讀幾本名著,做幾本讀書筆記,語文水平就會大有長進。
⑵ 熟讀精思。就是要根據記憶和理解的辨證關系,把記憶和理解緊密結合起來,兩者不可偏廢。「熟讀」,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於質疑問難,最終解決問題。
⑶ 自求自得。就是不要為讀書而讀書,應當把所學的知識加以吸收,變成自己的東西,做到讀寫結合。
⑷ 博研結合最有效的初中語文學習方法有哪些最有效的初中語文學習方法有哪些。堅持博研結合,一是要廣泛閱讀,二是精讀,二者不能缺一,又要有機結合。
⑸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紅樓夢》語雲:事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語文學習,如果只局限於課堂是學不好的。
2、 運用聯想和想像
聯想和想像伴隨學習語文的始終,聽說讀寫都離不開聯想和想像。例如,我們學習朱自清的《春》,就可以聯想起我們學習過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淺草才能沒馬蹄」、「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的詩句,還可以通過想像在頭腦再現文章的內容和情景。
3、 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活動
在學校里,語文學習主要表現為在老師的指導下對語文教材的學習。對教材中的文章,老師有老師的理解,老師的理解來自於教師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是成年人的理解。老師的話也好,教參的話也好,都是一家之言。
❹ 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十大方法
導語:語文是一門基礎性的重要學科。在諸多的學科中語文是基礎的基礎,作為中國人首先應該學好漢語。語文不僅僅是培養語文技能的學科,更應該是培養情感、陶冶性情、提高學生文化修養和綜合素質的重要學科。 那麼,對於初中語文教師來說,該如何施行才能讓語文課堂高效起來呢?
一、備課要充分
打造高效課堂應該從教師備課開始,挖掘教材,預設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充分的課堂預設,為課堂教學做好准備。做好課堂預設就要求教師對教材和學生做充分的了解,是課堂教學的基礎和根基。教師要根據學生情況設計合理可行的教案和學案,為打造高質量的課堂做好充分的准備。
二、利用課前演講激發學習興趣
每一節課前三分鍾的演講活動,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參與的平台。學生為了獲得大家的肯定,都會積極准備。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也就最大限度地被調動起來了。只有當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出現在語文教學活動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才會高效。
三、剔除假預習,把預習時間還給學生
傳統的預習都是教師布置預習,學生完成,很多學生為了預習而預習,只是看看字詞,甚至連文章都沒讀一遍。高效課堂要把預習還給學生,給學生預習的時間,提高預習的質量,讓學生對文章有真正的把握和了解,能夠提出若干問題,獲得若干知識,這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前提。
四、創設多樣的導入情境
導入是一堂課的切入點。一種導入方式再好,如果每節課都用它,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沒有新鮮感。所以,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適時、實時地進行調整和變化。好的導入可以叩開學生的心靈,使學生或悄然動容,或神思飛越,或躍躍欲試,或期待盼望,從而積極主動地融入“角色”。
五、教師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
高效課堂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要具備過硬的教學基本功,駕馭好課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還要根據課堂情況及時調整教案,使課堂收放自如。這就需要教師有淵博的知識和很強的掌控能力,對文本和學生都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及時引導學生,讓學生真正地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使學生真正有所收獲。教師要為學生搭建這個平台,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六、豐富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學習情趣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走進了我們的`課堂,給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了生機。但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因材選媒”,突出多媒體的輔助作用,淡化其“裝飾”效應,讓學生在形象生動的情境中經歷探索的過程,獲得理智和情感的體驗。
弗洛伊德曾說:“游戲是由愉快原則促動的,它是滿足的源泉。”在復習古詩詞時,在課堂上以“擊鼓傳花”的方式進行,學生都感到緊張有趣,在熱鬧的游戲中,學生對古詩詞也就水到渠成地背熟了。
同時,課堂上開展辯論、分角色朗讀、演課堂劇等方法來活躍課堂氣氛,學生全身心地投入了,思維被調動了,課前也會認真准備了,這樣的課堂怎能不高效?
七、還課堂給學生
“學生是課堂真正的主體,教師只起主導作用。”但真正實施起來,並不是很容易做到的。教師只有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其成為真正的課堂主人,才能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從而使學生樹立信心和決心。教師必須轉變觀念,把課堂還給學生。
八、留給學生當堂檢測的時間
一節課上學生學到了什麼知識,教師通過當堂檢測情況可以了解。另外,學生課下作業有很多抄襲的現象。當堂檢測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教師監督學生寫作業,每一節課都有小考試,學生就會高質量地完成。當堂檢測問題的設置要有梯度,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所以問題設置不是單一的,有必做題和選做題,讓教師和學生對本課情況都有清晰的了解,以便查漏補缺。
九、加強小組合作
小組合作是打造高效課堂的一個重要環節,體現了“兵教兵”的理念。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在質疑解疑中獲得知識,體驗成功的快樂。教師要根據學生情況慎重決定小組成員的構成,以便學生的合作過程不會流於形式。教師在小組合作過程中要給予及時的指導和成員調整,以便高質量地完成課堂內容。
總之,教師要精心設計各個教學環節並且把各個環節落到實處,打造真正的高效課堂。
十、制定合理的評價體制
打造高效課堂還要有切實可行的評價機制和方法,及時對學生進行客觀的評價,包括學生課堂預習情況、回答問題情況、當堂檢測情況、小組合作能力。
❺ 如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課堂教學改革是學校教育改革的主渠道。然而,語文課堂教學耗時多、收效低、「吃力不討好」的尷尬現象已是人所共知。同時,傳統的課堂教學,既忽視作為個體的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多種需要和潛在能力,又忽視師生群體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多邊多重、多種形式的交互作用和創造能力。課改專家崔允郭博士說:「教學有沒有效率,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習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有效的語文教學,就是通過有效的教學措施使學生在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獲得進步與發展,使之語文素養得到提升,並親歷學習過程和掌握學習方法。要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瞄準三維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必須在有效的教學措施上下功夫。
一 、明確教學目標,做到有的放矢
語文課堂教學要有明確的目標。語文教學目標從縱向看有四個層次:《大綱》要求:——總目標;年級要求——階段目標;單元要求——單元目標;課文要求——達成目標。這四層目標之間的關系是:達成目標必須在課堂教學中一一落實,緊扣單元目標,體現階段目標,關聯總目標。這就要求教師吃透大綱精神,用好教材,研究學生,寫好教案,做到腦中有綱,腹中有書,目中有人,胸中有案。這樣才會在課堂上「教不亂譜」、「學不亂套」、「練不亂陣」,避免了「天馬行空,架空分析」的現象, 課堂的效率自然能夠得到提高。
二、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方法
由於受高考、中考指揮棒的影響,有的教師講的面面俱到;有的教師搞題海戰術,學生負擔重,語文能力得不到培養、開發。因此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必須向提高學生素質轉變,必須體現教為客、學為主的原則。我的教學思路是:以教法滲透學法為指導思想,以改進學習方法為突破口,以打好基礎,培養能力,減輕負擔,提高素質為最終目的,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學促教,以教導學。
那麼怎樣改革教法呢?我認為,改革教學方法,必須拋棄舊的程式化模式,建立新的靈活高效的教學體系,要因人施教,因文定法。我在講讀課中往往採用如下六個步驟進行教學:
第一步、「展示教學目標」。這樣師生在課堂上就能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第二步、「以綱就本查預習」。要求學生三看(看重點、看提示、看課後練習),一讀(讀課文),一提問(提問疑難點),從而使學生明確重點、難點,熟悉課文,找出疑難點,明確了學習方向。
第三步、「自主探究質疑」。要求學生利用手邊的工具書自學教材後獨立思考並解決問題,有困難的提出疑問供小組討論。
第四步、「共同討論談看法」。要求學生就在自學中的疑問展開全班討論,各抒己見,共同解決,如有全班同學都解決不了的問題,請老師幫忙。
第五步、「教師點撥、引導」。班上大部分同學不明白的問題,教師要給予點撥、引導、解決。因為有前面學生預習、自主合作、探究做鋪墊,這時就需要教師通過精講發揮主導作用,用最少的時間獲得最佳的效果。
第六步、「科學訓練、落實基點」。訓練,首先要求有層次性。其次,要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系。其三,訓練方式要多樣化,將能力訓練與基礎知識訓練有機結合,讓學生練的省時、省力,收效大。
當然,語文的教學方法很多,但不管採用何種教法,關鍵是擺正教師和學生的位置,處理好講和練的關系。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每個語文教師都應堅持的一個重要原則。
三、加強學法指導,培養自學能力
世界上最有價值的知識是什麼?著名科學家達.爾文告訴我們: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語文教學應教給學生聽、說、讀、寫的方法和基本學習方法。從現代科學意義理解,方法是指人們在有關的活動領域,把握事物規律,完成某種任務而採用的途徑、手段、工具和方式的總結。古人也雲:「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足見指導學法在語文教學中是何等重要。
課前預習的方法適用於每門課程,而對於學習語文,提高語文課堂效率更是非常必要的。通過課前預習,學生掌握了其中的重點、難點,也有了疑難點,這樣在老師講課時,學生就會有目的的聽,帶著問題聽,這樣既加深了印象,又增強了記憶,比無目的、無重點、無計劃的被動聽有諸多好處。課前預習在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的同時,又提高了課堂的學習效率,一舉兩得。
課文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著語文學習的效果,所以教師幫助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教師應在教學中教給學生課文閱讀的思路,即教給學生理解文章結構,概括文章大意,總結文章中心等的方法,要從教學中不斷摸索,指導學生閱讀學習的各種方法。例如,理清文章結構,可以用「抓過渡句法」;閱讀不同文體的文章可採用「析因閱讀法」、「快速閱讀法」、「重點語段突破法」等。科學的方法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金鑰匙,這樣,每教給學生一種方法,就好比教給他們點石成金之術,學生輕松自學的同時,課堂教學效率也得到了顯著的提高。
四、營造良好課堂氣氛,培養合作探究精神
課堂教學是師生進行「教」與「學」活動的主渠道,任課教師是營造良好課堂氣氛的主體,課堂氣氛主要通過教師精湛的教學藝術來烘托,使師生達到寓教於樂的境界。美國教育家林格倫把課堂上手生交流分成四種:單向交流、雙向交流、多向交流和綜合交流。教師應多用後兩種以活躍課堂氣氛。合作探究教學則是多向交流和綜合交流的有機結合。合作探究教學是以集體教學為主,兼補充分組教學、個別教學的形式,一般以兩人組或四人組為單位,採用分小組互助合作的方式,具體開展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互動合作過程。這種合作探究,不僅能使學生取長補短,獲得1+1>2的整體學習效應,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團結、互助、合作等優良品質。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說:「教育最注重以人教人。」「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因此,教師在授課時,需注重營造互學氛圍,讓學生敢於參與,勇於表達。營造民主氛圍,實則是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和提供相互誘發、相互沖擊、相互補充的智慧碰撞機會,為實施合作探究教學提供環境,更有利於課堂中師生合作,實現目標。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合作使學生在語文教學中通過情境創設、實踐操作來深入理解課文中蘊含的知識並進行內化。合作探究是一種參與,一種交流,一種激勵,一種創新。讓學生根據教師的引導、啟發或與其他學生共同地形成他們自己的研究討論學習方式和活動計劃,這也是當今研究性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合作探究教學改變了過去由教師帶著學生走向教材或由教師帶著教材走向學生的狀況,使語文教學轉變成為學生帶著教材走向教師的新型教學。合作探究過程中的爭論和共鳴,那學有主見、思有創意的亮點,使學生在合作探究中享受求知的歡愉。
五 運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習興趣。
蘇聯教育家說:「有趣味、有吸引力的東西使識記的可能性幾乎增加一倍半。」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徵。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產生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探索。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學生積極性就會明顯提高,學生們才能樂於接受,此所謂「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語文課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使教學過程呈現出情景交融、形聲並茂、生動活潑的美景,不僅為學生提供認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學習中的疑難之處,再現情境,啟發學生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使其思維向深層發展,給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如《北京的春節》一課,教師在教學中,可藉助網路展示當地的節日風俗,通過創設視聽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在講授《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時,教師根據「流落街頭,幾次檫燃火柴產生幻想,凍死街頭」幾個情節製作課件,課堂展示給學生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良好氛圍,使師生彷彿身臨其境。這種以聲音、圖形創設課堂情境,代替枯燥乏味的口授,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效率。
六、充分體驗成功,感受學習樂趣
每一個人都有成功的慾望。對學生而言,當其在學習上取得成績,得到老師的肯定、贊許時,他們興高采烈,心裡像喝了蜜一樣,反之,他們興致索然。成功,像一支興奮劑,讓學生保持強烈的求知慾望,激勵他們積極進取。我不是吝嗇自己對學生的表揚與激勵,而是多方面為學生創造條件,提供盡可能多的嘗試成功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獲得成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在課堂教學中,我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通過努力獲得成功;當學生學有所獲,取得進步時,我給予表揚、鼓勵。我向同學們展示學生的優良習作,優秀作品(如手抄報、剪報、讀書筆記等),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成績,看到光明的前景。這樣做,學生從中得到心理上滿足,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總之,只有目標明確,教法科學,學法正確,手段先進,才能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在新課改下,我們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新知識,接受新事物,涉足新領域,提高新能力,具有較高的自身修養和文學修養,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需求,才能把課上得有魅力,才能不斷提高課堂效率,才能真正適應新的教學形勢。
❻ 如何打造高效優質的初中語文課堂
■好課的標准
著名教育家葉瀾教授認為一堂好課應具備以下基本要求,即「五實」:一是有意義的課,即扎實的課;二是有效率的課,即充實的課;三是有生成性的課,即豐實的課;四是常態下的課,即平實的課;五是有待完善的課,即真實的課。
■有效教學繞不開的三條規律
福建師范大學余文森教授認為,要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有效教學、優質教學,有3條教學規律是繞不開的。
規律一:先學後教——以學定教。當學生已經能夠自己閱讀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時候,就要先讓他們自己去閱讀和思考,然後根據學生在閱讀和思考中提出和存在的問題進行教學。
規律二:先教後學——以教導學。當學生不具備獨立閱讀教材和思考問題的時候(處於依靠教師的階段),教師要把教學的著眼點放在教學生學會閱讀和學會思考上面。(教——扶——放)
規律三:溫故而知新——學會了才有興趣。一切教學都要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進行教學。
良性循環:學會——興趣——願學——學會
惡性循環:學不會——沒興趣——不願學——學不會
成功教育的教學策略是「低、小、多、快」四字要訣,「低」即低起點,「小」即小步子,「多」即多活動,「快」即快反饋。
■衡量是否符合優質課的三個標准
理念層面:
主要看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次要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是否堅持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即: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堅持依標施教、堅持體現人文性、綜合性、開放性和實踐性。
操作層面:
主要看學生是否做到:聯系閱讀;主動問答;自主討論;自評互判。次要看教師是否做到:引人入勝;精導妙引;結尾無窮。
策略層面:
能否做到開頭引人入勝,中間高潮迭起,結尾餘味無窮。是否能揚長避短,按照自己的習慣把自己的長處發揮得淋漓盡致。能否做到狹路相逢是勇者,同時出奇制勝。
好課的標準是什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莫衷一是。下面具體從以下三個層面來加以闡釋、判斷。
一、從理念層面看
(一)主要看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
1、自主學習的程度。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自己確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方法,監控學習過程,評價學習結果的一種能動的、創造性的學習方式。
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程度如何,主要是看課堂活動中是以學生為主還是以教師為主,具體要看一節課中學生學習的自由度、能動度、時間度和創新度。自由度就是看學生的學習目標、方法、進度以及對結果的評價多大程度上由自己決定的;能動度就是看學生的學習是積極主動的,還是消極被動的;時間度就是看學生有沒有自學時間,自學時間有多少;創新度就是看這節課中學生是否有所創新。一般來說,自學課學生是容易創新的,但不是每節自學課學生都有創新。
2、合作學習的效度。合作學習是指有共同的學習目標,採用小組與團隊合作的方式進行的學習活動。它以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分組原則建立的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通過系統利用教學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效度如何,主要看小組的選題是否科學;分組是否合理;是否互賴互動;是否有預設有生成。所謂選題科學,就是所選主題符合重要性、探究性、開放性和生活化這四個標准,否則就沒有探究價值,或無法探究。合理的分組一般以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為原則,人數也不能過多,以4—6人為宜,每人都應有明確的分工。互賴強調每個小組成員的努力都是小組成功所需要的和不可取代的,並且因為每個小組成員的資源、角色以及責任不同,他們對共同努力都有自己的獨特的貢獻,就是說組員之間是相互依賴的,誰也離不開誰,小組的成功是建立在每個人成功的基礎之上的,有一人不成功,小組就沒有成功;互動強調的是面對面的交流、幫助、支持。沒有預設的課是不負責任的課,沒有生成的課是不精彩的課,我們強調在預設中有生成,在生成中有預設。
3、探究學習的深度。從本質上說,探究學習是一種發現學習,具有深刻的問題性、廣泛的參與性、豐富的實踐性與開放性。它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以問題為載體,創設一種科學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搜集、分析、處理信息,獨立地發現問題,獲得知識技能、形成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探究活動。
探究學習的深度如何,主要看學生有無有問題意識和問題能力;問題的數量是否多質量是否高。問題指的是須要研究討論並加以解決的矛盾、疑難,或是關鍵、重要之點。「問題產生於當某一生物具有一個目標,但不知如何達到這一目標之時」。我們認為,一節課中,學生提出的問題越多越好,說明教師善於啟發;教師回答不上來的問題越多越好,說明學生的探究有深度。
當然,一節課不可能完全體現學習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但只要一點體現得好,就是一節好課。
(二)次要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是否堅持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1、所謂「一個中心」,就是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以學生發展為中心」,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時時問自己:「我傳授給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有用嗎?什麼時候有用?這樣的方法和能力有利於學生的終身發展嗎?作為一個合格的公民,學生需要什麼樣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一節課也是如此,我們傳授的知識、教給的方法、培養的能力以及價值導向,都應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
2、「兩個基本點」之一,就是堅持依標施教。「依標施教」就是根據課程標准進行課堂教學活動。這是因為,「國家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一個課程標准可以編寫多套教材,我們在教學中所依據的不可能是「多套教材」,只能是唯一的課程標准;另外,在當前學業考試命題中,我們依據的也是課程標准,不可能是哪套教科書。所以,評價一節課,主要看它是不是符合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和精神實質,至於該節課是不是「講通學透」了教科書,不是我們所關注的。
3、「兩個基本點」之二,就是堅持體現人文性、綜合性、開放性和實踐性。
所謂人文性,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要求一節課的教學內容生活化、個性化(選擇性)、有地方特色等;教學形式豐富多彩。
所謂綜合性,就是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一節課本身應體現綜合性,可以是相關知識的綜合,也可以是學教目標的綜合,也可以是看問題的角度綜合,等等。
所謂開放性,就是要求教師的教學思想應是開放的,不只固定在某一種思想或理論上,而是博採眾長,為我所用;教學目標是開放的,目標設定不僅限於教學內容的完成度,而是從學生整體綜合素質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培養等多方面入手;教學內容是開放的,改變學科教學的單一性,體現社會學科的綜合性;教學結尾是開放的,一節課結束時應在總結、升華的基礎上,激發學生對相關內容或問題產生繼續學習的慾望,並使學生在課後主動收集信息、解決問題。
所謂實踐性,就是要教學中要理論聯系實際,強調學以致用、分析解決現實問題。
二、從操作層面看
(一)主要看學生是否做到:聯系閱讀;主動問答;自主討論;自評互判。
1、聯系閱讀。「聯系」即綜合,或彼此接上關系,「閱讀」即從書面材料中提取意義並影響其非智力因素的過程。聯系閱讀,就是指在教師的導引下,學生從相關書面材料中提取信息、獲得意義並影響其非智力因素的活動。從某種意義上說,閱讀就是學習,沒有閱讀就沒有學習。閱讀在人的一生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所以,一節課是否優秀,我們要看學生是否進行了閱讀,而且要看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否圍繞目標,對相關知識進行縱橫聯系、互相貫通,以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
2、主動問答。「主動問答」即學生自主、積極地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肯尼思呂胡拂說:「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正確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的能力,任何時候都應鼓勵學生提問」,因為「提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愛因斯坦),「提問是教師促進學生思維、評價教學效果以及推動學生實現預期目標的基本控制手段」(美國斯特爾 G 卡爾漢),「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准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美國布魯巴克)。可見,主動問答既是教學目標,又是教學手段、教學藝術。
3、自主討論。討論,是就某一問題交換意見或進行辯論的活動。自主討論是指在教師的導引下,學生自選問題,並就這一問題自由交換意見或進行辯論,以解決問題,或生成新的問題的活動。討論,對於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辨證思維能力,以及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4、自評互判。自評是指自我評價,即以自己自身作為評價主體而對自我進行的評價,其目的是全面認識自我,發現優點、鼓起信心、認識不足、反饋調節;互判即相互評價,是指學生們相互促進的評價,它重視相互學習和相互提高,即通過學習活動發現夥伴的優點,以此相互認識、相互激勵、相互提高。
羅傑斯認為,當學生以自我批判和自我評價為主要依據、把他人評價放在次要地位時,獨立性、創造性和就會得到促進。就是說,只有學習者自己決定評價的標准、學習的目的,以及達到目的的程度等負起責任時,他才是在真正地學習,才會對自己學習的方向真正地負責。(施良方:《學習論》 1994年,410 420頁)
關於相互評價,朱智賢、林崇德研究認為,初中生評價能力發展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十分重視同齡人對自己的評價和看法,關於這一點在其他年級的學生中是少見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們抓住這一點,引導學生開展相互評價。
以上四個環節,不是每節課都必須要做到的,但只要一個環節做得好,就是一節好課。
(二)次要看教師是否做到:引人入勝;精導妙引;結尾無窮。
1、引人入勝。「引」指的是「引出課題」和「進行指引」,「入」是讓人處於某種狀態或境界。「引」是手段,「入」是目的,體現了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和諧統一。引人入勝指的就是在一節課的起始階段,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讓學生對某一課題處於最佳學習狀態或境界的教學行為。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一節課是否優秀,要看是否有一個引人入勝的開頭。
2、精導妙引。「精導」即精心指導,「妙引」即巧妙引領。精導妙引就是一節課的進行中,教師運用各種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對學生的閱讀、問答、討論、評判等學習活動,給予精心指導、巧妙引領的教學行為。其目的是掀起學習高潮,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所以,一節課是否優秀,要看是否有一個教學高潮。
3、結尾無窮。指的是一節課的結束階段,教師在引導學生對本節課進行總結、升華的同時,激發學生對相關內容或問題產生繼續學習的慾望,並使學生在課後主動收集信息、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行為。如果開頭的藝術是為將學生更好地引到教學勝境之中,以求收到最佳效果的話,那麼結尾藝術,就是要將教學小課堂帶入人生大課堂,將最佳效果從課堂之點輻射到課後之面,從而使學生步入人文精神之勝境,達到餘音繞梁、回味無窮之境界!所以,一節課不僅要有一個引人入勝的開頭,而且還應有一個回味無窮的結尾。
三、從策略層面看
(一)能否做到開頭引人入勝,中間高潮迭起,結尾餘味無窮。
一節好課,除了開頭引人入勝,結尾餘味無窮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中間要有高潮,不一定要「高潮迭起」,但至少要有一個「高潮」。所謂高潮,就是一節課中最興旺發達的階段(亮點),或矛盾沖突最尖銳、最緊張的階段(沖突點)。教師精導妙引,用藝術性的手法掀起教學的高潮,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活躍課堂氣氛,有助於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具體說,教師掀起的教學高潮,有強烈的激勵功能、鮮明的愉悅功能、很強的促學功能和潛移默化的審美功能。所以,在一節課教學中,教師應精心指導、巧妙引領,努力掀起教學高潮。
當然,在製造高潮的過程中,不能「頭」「尾」不顧、隨意拖堂。因此,在「信馬由韁」的教學過程中,該「出手」(開頭)時就出手,該「收手」(結尾)時就收手,努力做到「收發自如」。
(二)是否能揚長避短,按照自己的習慣把自己的長處發揮得淋漓盡致。
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而且不同的人特點不同。一節課成功的關鍵,是看教師是否能夠揚長避短,按照自己的習慣把自己的長處發揮得淋漓盡致。別人可能會提出很多很有價值的意見或建議,有的甚至是他們這些專家成功的法寶。對這些意見或建議,教師應結合自身情況進行「參考」,符合自己「習慣」的可以「吸納」進來,但決不能「照搬」別人成功的經驗。說實話,一個比較優秀的教師,只要揚長避短,發揮出自己的優勢,一般都會成功的。
一般來說,教師只要堅持這樣做,終有一天會達到「隨心所欲,順其自然」之境界的!
(三)能否做到狹路相逢是勇者,同時出奇制勝。
優質課展評,是高水平的較量。在高手如雲、強手如林的情況下,要堅信「狹路相逢勇者勝」這一顛撲不破的真理!要有「老子天下第一」的氣勢,做到在戰略上要藐視「敵人」。當然,也不能有勇無謀,在戰術上還是要重視「敵人」的,其中一條重要的「戰術」,就是「出奇制勝」,就是要在別人意想不到的地方「露一手」,以收「豁然開朗」或「拍案叫絕」之效!一般來說,「出奇制勝」的「戰術」往往是沒有「套路」或「招式」的,因為「武功」的最高境界是「無招勝有招,平淡見真奇」!
■給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的十點建議
1.一定要重視課堂的導入。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導入要做到靈活多變,引「生」入勝。
2.課堂上,教師進入狀態,精神飽滿;語言不僅要生動、形象,還有幽默。讓課堂上有笑聲,學生才會願意上你的課。
3.在課堂上要「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用教材教,從創造性加工教材開始,教師要對教材科學地重組、合並、放大、縮小,添加、刪除,讓教材符合你的學生的實際,符合你的學生的口味。
4.一定要用自己的話講,講出自己的理解,講出自己的特點,講出自己的風格,千萬不要照本宣科。
5.課堂上教師的全部功績在於「引導」。好學生不是教師教出來的,而是教師「引導」出來的。好教師就是善於「引導」的教師。
6.課堂上,教師一定要學會「偷懶」。教師「懶」一點,學生才會"勤"一點。一名「懶」教師會培養一班「勤」學生,相反,一名「勤」教師,就會培養一班「懶」學生。
7.課堂上,教師一定要學會「裝儍」。教師「儍」,你的學生才會聰明,否則,教師太聰明,你的學生一定變儍。現在,我們的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教師太「聰明」。
8.課堂上,教師一定要學會「踢皮球」。學生是課堂上的主體,是學習的主體,教師不要當「保姆」,什麼事情都包辦。教師要學會把皮球踢給學生,讓學生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9.教師一定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找出學科的難點;一定要從學科本身的特點,確定重點。做到有的放矢。
10.課堂上,教師一定要注意課堂的生成,要善於捕捉教育機會,要注意學生的思路。千萬不要什麼情況下,都按自己預設的教案進行。
❼ 如何構建初中語文的高效課堂
導語: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說:“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可見,興趣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是學生學習的直接動力。新課改提出了推進素質教育的更高要求,初中語文教師要積極探索高效課堂的構建,讓學生喜歡語文,對語文課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是高效課堂能否成功的關鍵。而如何讓學生產生興趣,需要語文教師的孜孜追求。
一、語文高效課堂中教師語文教學觀的改變
傳統語文教學所倡導的教學觀:語文課程是語文教學的方向、目標或者計劃,是在語文教學過程之前和語文教學情景之外預先規定的,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忠實而有效傳遞語文課程的過程,而不應當對語文課程做出任何調整和變革。教師只是既定語文課程的闡述者和傳遞者,學生只是既定語文課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因此,語文課程成為“專制”的一方,語文課程成為一種指令、規定,而語文教學則成為被控制、被支配的一方,語文課程與語文教學走向對立。這中背景下的語文教學是“戴著鐐銬跳舞”,師生的生命力、學生的主體性不可能得到充分發揮。當語文課程由“專制”走向民主,由封閉走向開放,由語文學科內容走向學生經驗的時候,語文課程就不只是“文本課程”(語文教學計劃、語文教科書等),而更是“體驗課程”(被語文教師和學生實實在在地體驗到、感受到、領悟到、思考到的語文課程)。這就意味著,每一位語文教師和學生對給定的語文內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從而對給定的語文內容不斷進行變革與創新,以使給定的語文內容不斷轉化為“自己的課程”。因此,語文教師和學生不是外在於語文課程的,而是語文課程的有機構成部分,是語文課程的創造者和主體,他們共同參與語文課程的開發,這樣的語文教學過程更是語文課程創造生命力和開發的過程。這就是新課程所倡導的.語文教學觀。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使學生願學、樂學、勤學語文,改變他們被動學習的局面,最好的辦法就是激發其學習語文的興趣。俄國偉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興趣”,這給我們語文教學活動提供良好的啟示。毫無疑問,我們一旦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生就會對語文產生一種熱愛之情,就會不由自主地去學習、去鑽研、去體驗、去創造,而這些活動又必然會反過來促進語文教學的進一步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這種相互促進將會形成一種教學相長的良性循環。語文特級教師錢夢龍曾深有感觸地總結說:“優秀的教師無不都是優秀的心理學家,他們不約而同地都十分精通如何從激發興趣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慾望和熱情。”事實上,古往今來許多優秀的語文教師都是這樣做的。聖人孔子曾根據自己的多年實踐經驗總結出“寓教於樂”的教法。
三、語文高效課堂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應該注意的細節問題
1、語文課前導學案的設計
導學案的設計要體現出新課改所要求的三維目標。導學案中的“導”,重在引導學生在沒有教師現場指導的情況下,能有序、有效地學習。因此,導學案的環節必須清楚、簡潔,目標必須明確而集中。針對初中學生,設計的導學語應該盡量在得體的基礎上有文采,文學類文本的閱讀更應該充滿文學的味道,如“散文的美未必來自美景美物,重要的是要用動情的眼光看世界,於平淡細微處見出絢麗動人的光彩。你認為本文哪幾處寫的具有“動人光彩”,請找出來加以賞析,並用你的朗讀表達出來”。目標明確集中,環節清楚有序,“導”得親切、簡潔、明白、有文采。
練習的設計是建立在學生已經熟悉所學內容的基礎上,立足點是鞏固和查漏補缺,而導學案是引導學生學習的方案,學生根據導學案的引導,學習的是新知識,面對的是學生以前沒有接觸過的新的文本,問題的設計既要依據文本的特徵,落實知識點和能力點,更要考慮到學生的思維流程,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和品味的空間,問題設計的密度不能太大,要走出傳統的設計練習的思維模式,控制好問題設計的量和度。
2、語文課中要注意“講練”結合
學生學習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生利用自己的知識來消化吸收外界知識,進而形成能力的一個過程。那麼,高效的語文課堂一定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力,來主動獲取外在信息,其著眼點就是推動學生利用其原有的知識結構,進行充分的主動實踐,在獲得新知識的同時,獲得更為重要的能力,從實質上更新其原有的知識結構,成為發展的新基礎。
從哲學意義上講,實踐需要理論的指導,沒有正確的理論指導的實踐,往往是盲目的實踐,其結果往往是失敗的。學生“練”的過程,就是實踐的過程,而教師課堂上的“講”的過程,則是對學生實踐過程的理論指導過程。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反對只“講”不“練”,搞“滿堂灌”,同樣我們也反對只“練”不“講”,以“練”代“講”,而應強調“講”、“練”結合。舉例來說,如作文教學,如果僅從作文本身的角度而言,則是“文無定法”似乎無甚可講。但如果要從作文教學的角度來說,則必須遵循由“有法可依”的“必然王國”而進入“文無定法,無法即法”的“自由王國”的規律,教師必須從講解基本的寫作理論和方法入手,從而有目的地指導學生首先學會運用這些基本的寫作理論和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寫作訓練。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寫作訓練的過程,就是一個實踐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語文課的“講”與“練”不應該是對立的,而應該是統一的,相互依託的。
❽ 如何建構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導語:語文藉助細膩而生動的語言,豐富而真摯的情感,深厚而獨特的人文,博大而深邃的哲理浸透著學生的心田。那一幅幅如美的畫卷,一件件如珍的精品,要求教師以一個優秀的導游員,一位出色的主持人的身份,引導著學生去欣賞、去解讀、去品味、去揣摩、去感悟。那麼,教師應該怎樣利用好課堂這一主陣地,建構出和諧的氛圍、高效的課堂呢?
一、抓住學生的學習心理,高效地導入課堂
俗話說: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能否做到高效,開頭非常重要。抓住學生心理,就是一個有效的開局,對於學生的學習慾望將會有大的啟發。不過在很多情況下,有些老師為了趕進度,也有的老師為了讓學生多做練習和習題,基本上不太注意課堂的開頭,都是直奔主題而去。如果說用題海戰術帶動考試分數,這算是一種高效,我只能說,這是特殊體制下的高效,摧殘了學生的心靈,是一種偽高效。
初中生的天性是活潑好動的,對於新奇的事物都很有興趣去了解,他們唯獨缺乏的就是耐心,所以初中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一定要抓住初中生的這一特性,利用這些特性,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把學生拉進到課堂中來,讓學生覺得課堂學習並不是那麼的枯燥乏味,而是豐富多彩的。如學習《論語》,在講解課文之前,教師可以設置一些相關的課外話題,讓學生想像一下太陽在一天中不同的位置、顏色、大小等,之後再以太陽的顏色為話題給學生介紹光滲效應等物理現象,引起學生的注意。把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之後,再通過講述《兩小兒辯日》的故事引入新課——《論語》的學習,對於其他的課文也可以像這樣來引導。這樣的開局很明顯地比直來直往的效果要好得多,如果一上來就開始講解課文,沒有鋪墊,學生有何興趣去學,何來高效課堂!
二、正視學生之間的差異,高效地因材施教
我國的課堂教學是一種集體化教學。在集體化教學的環境下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是很容易被忽視的。我相信教師講課會照顧到絕大多數學生,講課的深度也就僅僅符合大多數學生的水平要求,那麼學習好的學生聽起來就會覺得沒意思,而學習差的學生也很難聽得懂。以前我們把學生比喻成祖國的花朵,這一點都沒錯,只不過,每一個學生都代表著一種花草,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管理,像梅花就專屬於寒冷的北方,而南方少有。學生也是如此,在同一個層次上的'教學,有的學生會感覺到沒意義,浪費時間,而有學生則感覺是在聽天書,如果我們不認清學生之間的差異,就這么一視同仁,就不會有高效課堂。所以我們要正視這種差異,有針對性地開展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差異教學。
對於這種差異教學,可以利用分層教學法來實施。所謂分層,和差異教學一樣,就是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教學。最典型的就是提問分層,如在講解《愚公移山》時,可以發問:選自哪裡?作者是誰?文章主人翁是哪些人?講述了什麼樣的事情?這篇寓言想要表達什麼?對於愚公、智叟這樣的人物我們該如何去理解?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事例?這些問題深度是遞進的,可以滿足各個層次的學生,只有讓所有的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課堂才能達到高效。
三、調動學習主動性,高效地開展探究
學校的教育,第一層面是知識教學,但更深層次的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新課標也強調,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教書育人,更在於如何指導學生去學,把學生由學會變成會學。所以學生應該成為學習的主人,而非被動的受眾。其實會學與學會的差距還是很大的,會學的學生能夠舉一反三,主動地去探究知識,課堂效率也會增加不少。
如何讓學生會學呢?關鍵在於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要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必須拋棄呆板的滿堂灌的傳統授課法,創設靈活多樣的課堂模式,讓老師做導演,學生做主演,如在課堂上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一對一幫扶”“我也做一天老師”……開展綜合性語文活動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如上《橋梁遠景圖》後,進行“橋”的主題探究學習: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自主選擇有關橋的探究目標,有的去收集橋的圖片,有的去收集名橋的資料,有的去收集有關橋的傳說故事,有的去收集有關橋的文章詩句,然後匯總、交流、評價、展覽。這樣對初中生來說是一種體驗,更要把學生調到學習的主體地位上來,相對於被動的學習,那就是高效。
四、設計以人為本的教案,高效地進行備課
備課和教案設計都是教師的基本工作,也是教師教學能力的體現。好的教案設計,無疑對課堂教學有極大的幫助。但是課堂是多變的,不可能像教案中的編寫的那樣一成不變,意外事件頻頻發生,也會影響教學效率。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意引發了一個話題,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如上《空城計》時不免會說到許多三國英雄事跡,很有可能是無關《空城計》本身的內容,但是學生很有興趣去討論,這時候教師就不能因為趕進度,一盆水澆滅了學生的熱情。所以我們在教案設計時,需要給課堂留出一些時間,專門用於某些話題的討論,絕不能因為書本教學,而忽視了人本教學。
初中語文教學是一項復雜的工作,作為教師需要在教學的道路上不斷去探索,通過教學實踐,摸索高效課堂的形成方法。教學不僅僅是教書,更是育人,教會學生做人,教會學生如何去學習,這才是教學所要達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