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中的三維目標是什麼

語文中的三維目標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6-12 15:49:01

⑴ 在語文教學中怎樣體現「三個維度」

在語文教學中怎樣體現「三個維度」

語文新課標指出:「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並橋語文素養的提高。」它構建起了課堂教學比較完整的目標體系,由以知識本位、學科本位轉向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真正對知識、能力、態度進行了有機整合,體現了對人的生命存在及其發展的整體關懷。傳統的教學過程過分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造成了學生主體性的缺失,情感性的缺失和創造力的缺失,泯滅了不少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導致了「高分低能」、「有才無德」等現象的產生。新課程下,有效的語文教學,就是經過教學,使學生在知識和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獲得進步與發展,使語文素養得到提升,並親歷學習過程和掌握學習方法。
如何才能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體現三維目標呢?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要正確認識、理解三維目標及其相互關系。
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三維目標中,知識與技能體現的是語文的工具性。過程和方法強調在實踐中學習,「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過程中學習、運用語文」。「過程」,重在「親歷」。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現的是語文的人文性,強調的是給學生廣博的文化浸染,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但是,我們應該明確,三維目標,不是手蔽悶三個互相孤立的目標,而是一個目標的三個方面,對其理解,可以准確表述為「在過程中掌握方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培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同時,我們也不能忘記,三維目標中,知識與技能是基礎,是核心,是最重要的一個維度,是其他兩個維度發展的依託。教學中,我們要做好三維目標的整合,而不是把三個維度簡單地疊加,要以「知識與能力」為主線,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並充分地體現在過程和方法中。
其次,教學目標要具體。
每一節課, 三維教學目標必須具體,才便於在課堂教學中落實。
如《雨霖鈴》三維教學目標擬定如下:
(一)知識與能力:
(1)通過反復朗讀,感知作品內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寫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虛實結合的寫法;
(3)鑒賞意象,掌握婉約派的特點;
(二)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學會合理、充分使用網路資源,進行自主式、探究式學習,開拓知識面,豐富教學內容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藉助多媒體和教師對作品的體驗,帶領學生以真摯的感情品讀作品,培養詩歌興趣和文學素養。
第三,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積極有效的參與學習。
課堂教學瞬息萬變,我們不可能每一步都設想到位。這就要求我們要當好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比如,在教《米洛斯的維納斯》一課時,為了把握作者的觀點,先要求學生找出文中的關鍵句,「她為了如此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正當我准備布置學生討論這句話的含義時,有位學生舉手發言:「這句話是不是有問題喲,失去雙臂了還談什麼秀麗迷人?」全班同學頓時議論起來,我沒有簡單的否定學生的回答,而是要求他們把文中這句話多讀幾遍,每一遍都重(畢彎zhòng)讀一個詞語,然後再仔細思考剛才那位同學的話有沒有道理。這下子,全班同學紛紛行動起來,不一會,就有學生發現了問題所在,是「她」 為了如此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這就自然引出了我所要問的問題,,「如此」的具體含義是什麼?「她」 為何「必須失掉雙臂」? 維納斯不「失掉雙臂」與「失掉雙臂」哪個藝術效果更好?是否希望「兩條一覽無余的胳膊重新出現在這座雕像上」?為什麼喪失的部位必須是兩條胳膊,而不是其他部位?如果不是她,而是現實生活中的其他的人失去了雙臂,會怎麼樣?因為是自己提出的問題,所以大家都很感興趣,紛紛討論起來,課堂氣氛很熱烈,這節課的教學效果也不錯。從這堂課可以看出,教師要善於抓住教學契機,不但要善於提煉問題給學生,還要善於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形成問題,把學習過程變為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第四,重視過程,在實踐中學習語文。
新課程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教學過程是引導學生進行語文實踐的過程。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教學要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既有經驗及社會實踐為基礎展開,以自主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在「動手做」和「動腦思考」等一系列的活動中「體驗、感悟」乃至發現和解決問題。要把思維的時空交給學生,強調學生在自主的建構中把握知識的生成過程,然後再運用知識去自主解決問題。
比如在綜合性實踐活動《我身邊的語文》這個學習過程中,我安排學生留意身邊的語文:街邊的路牌、廣告牌,電視、電影中的台詞,日常生活中的交流等等,都成了我們學習的教材。通過觀察、總結,同學們發現了許多平日里被忽視的地方,錯字、別字、不規范的用詞、用語現象在自己的作文中也大大減少,因為是自己親自歸納總結出的知識,學生的印象深刻,學習效果也很不錯,同時,這樣的學習方式,讓他們切實感受到了語文的實用性,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也不斷增強。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摸索到了方法,也正是因為有了「過程」,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了開發。
語文實踐包括知識的學習、技能的訓練,也包括情感的體驗,興趣的培養。如閱讀教學,我們可以課文的情感為主線,引導學生披文入情、思考、想像、接受文章的情感薰陶,同時完成了對詞句的感悟和閱讀方法的學習。習作教學,我們仍然可以情感為線索,引導學生在取材時聯絡生活世界,啟用想像世界,在構思、表現時傾訴情感,表達情感,在評價時對情感的表達進行反思,使情感的表達更加准確,更加具體,更加生動形象。
以上,就是我對新課程中如何在學科課堂教學中體現三維目標的一些思考,我想,只要我們注意了以上幾點,就能把新課程的三維目標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去。

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怎麼寫, 小學語文教學目標要不要明確寫出三個維度

小學語文教學目標要明確寫出三個維度 知識和能力:1..2.3... 過程和方法:1..2.3... 情感態度價值觀:1..2.3...

淺談在語文教學中怎樣體現結課藝術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有好的結課,這樣才是一堂完整的出色的課。
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置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
課尾的創意、課後深思等等都屬於節課藝術。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一定的幫助。

怎樣在語文教學中體現實踐性和綜

在我的教學工作中,作為一名教師,我總認為要做個有心人,讓數學真正成為學生願學、樂學的學科,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提供充裕的探索、實踐的空間和時間,才能調動大多數同學的學習積極性;才能大面積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

在語文教學中怎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

多於學生進行互動,多激勵學生思考,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多多發言

怎樣在語文教學中拓展思維

首先,設定情境。通過分角色朗讀,將同學們徐徐帶入19世紀末沙皇統治下的俄國,讓同學們彷彿置身於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從而把握人物見風使舵、媚上欺下的性格特點及作者運用精彩對話刻畫人物性格特點的方法。
其次,耐心啟發。通過分角色朗讀,同學們了解刻畫人物的方法主要是對話,後來又進一步啟發:刻畫人物的方法除對話外還有細節,本文細節主要表現為奧楚蔑洛夫的軍大衣和赫留金的手指頭。在這里,我們把奧楚蔑洛夫的軍大衣作為重點來分析。
警官奧楚蔑洛夫的軍大衣好比是作者手中的一個道具,作者借它把人物狐假虎威、裝腔作勢的丑惡靈魂刻畫得入木三分。在此我啟發同學們在所學知識基礎上充分拓展想像思維,運用自己的理解去想像警官剛出場時穿著新的軍大衣時的神情,並且用一兩個詞語將他的神情概括出來。這時同學們都很踴躍,有的說「耀武揚威、裝腔作勢」,有的說「狐假虎威、不可一世」,有的說「得意洋洋、神氣活現」……同學們的想像、概括超過了我的預想。接下來,我讓同學們進一步想像警官脫、穿大衣時的心理。同學們紛紛說,他害怕了,想用脫、穿大衣掩飾自己內心的恐慌。同學們的思維沒有停留在表面,而是向縱深處發展。
第三,自由討論。警官處理完「狗咬人」的事件,「裹緊大衣,穿過市場的廣場徑自走了。」事情以此似乎結束了,但我對學生的想像思維訓練還沒有停止,我讓同學們進一步設想:假設警官穿過市場的廣場迎面碰見了將軍的哥哥,兩人之間進行了一番對話。請同學們發揮想像,充分展開討論,設想兩人之間的對話。這時同學們都各抒己見,討論異常熱烈。我還讓同學們到講台前表演,其中兩位同學的精彩表演贏得了陣陣掌聲。表演的同學想像能力之豐富,確實出乎意料。
我又將想像思維訓練延伸到課下,讓同學們進行知識遷移。通過「變色龍」一課,同學們了解契訶夫善於通過小事情反映大主題的創作風格,接著我讓同學們了解契訶夫的另一部短篇小說《胖子和瘦子》的前半部分。大意是:兩個多年不見的朋友偶然相遇,剛開始時兩人親切得不得了,無話不談。可當胖子說出自己的官位時,瘦子的態度馬上發生了變化。我讓同學們展開想像,寫出兩人之間的對話及神情。
通過精心設計提問,再耐心啟發和自由討論等幾個環節將同學們的想像思維、語言表達能力、寫作水平引向更廣闊的空間。讓他們在所學知識的基礎上,充分運用自己的理解能力,對作品的不確定性的「空白」處進行想像思維訓練,使他們獲取知識以後能不斷延伸,以促進其智力和能力的不斷發展。
一滴水能以大海那樣折射出太陽的光輝,一滴水卻不等於大海。培養學生的想像思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應在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指導思想下堅持不懈的努力。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善於發現、挖掘可以激起創造性火花的因素,創設情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的思維在獲取知識以後不斷延伸,從而更好地促使其能力和智力的發展。
培養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對於語文學習,乃至對各科學習都有重要的意義,作為教師要對此予以充分的重視,這樣才能在具體讀寫過程中適當引導啟發,啟用形象思維的潛能,使之與其他型別的思維有機結合,形成創造效能力。心理學家托蘭斯認為,不應該把創造力建築在「 *** ——反應基礎上,而是應該建立在有著生動關系和共同體驗的基礎上。」愛因斯坦曾說:「寫下來的詞句或說出來的語言在我的思維機制里似乎不起任何作用。那些似乎可以用來思維元素的心理實體,是一些能夠『隨意地』使之在先並結合起來的符號和多少有點清晰的印象……」,這些話為我們揭示了形象思維是創造力的心理機制。培養發展這種思維機制對發揮人的創造力有重大的意義,這很值得我們深思。

怎樣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體現多媒體

怎樣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體現多媒體的作用
對於多媒體與語文教學的關系,我想用綠葉與紅花為喻是比較恰當的吧。葉綠是為了更好地襯托花紅,紅花才是主角,紅得艷麗才是綠葉的最終目標。
我仔細研究了《鄧稼先》教學設計及多媒體的運用情況:
(一)在匯入環節,執教者首先運用了前國防部長張愛萍將軍的詩──踏遍戈壁共草原(文字媒體),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這首高度概括鄧稼先一生主要功勛的贊美詩,也讓學生對鄧稼先有了一個初步的、整體的認識。然後又以鄧稼先照片(圖片媒體)給學生以感性的認識,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在學生展示過後,執教者又以幻燈片4、5(文字媒體)補充了鄧的故事,形成了對鄧稼先的整體的、客觀的評價,使學生全方位的認識了這位科學家。此一環節,文字、圖片輔以聲音媒體的運用較好,但我個人認為,如果能以詩歌——師生展示圖片(亦可用實物展示台)——精彩故事(師生共同)——得出結論:鄧稼先是怎樣一個人(幻燈片4)這樣的使用順序的話,應該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較原先設計能較好的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因為這個結論是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中完成的。
(二)整體感悟環節執教者在師生共同合作中完成了課文各部分的內容的梳理後,以幻燈片文字形式對前一活動作了總結,便於學生更直觀的了解文章思路。
(三)執教者設計了備用幻燈片(如果學生對《弔古戰場文》理解確有難度,可出示),則體現了執教者對多媒體要根據學生情況等環節靈活運用的特點,值得我們借鑒。
另外,我覺得此設計中還有好多地方需用多媒體,如品味研讀議論抒情句、品讀詞語、品讀精典語句等環節,使用得當可加深學生的印象,有助於知識的內化。
我一直以為,多媒體對語文教學的作用,還處於不斷地認識與探索中,在教學中用什麼樣的媒體、什麼環節使用、如何使用,我相信這些不斷發展與進步的媒體始終有我們尚沒有挖掘、值得我們一直挖掘的潛能。所以作為資訊時代的初中語文教師應該樹立將多媒體整合於課堂教學的思想,大膽參與課程整合的實踐,積極探索有效整合的途徑和方法,努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豐富學生語文知識、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讓多媒體這片綠葉更好地為推動語文教學服務。
下面,我以《沁園春 雪》為例,談一談我在多媒體運用方面的粗淺認識與做法,希望梁老師與各位老師指點。
本課的難點在對偉人 *** 的博大胸襟與超越前人的豪邁氣魄的理解,為了化解這一難點,我在課前就布置學生利用網路媒體了解 *** ,登入 *** 紀念館、查閱 *** 詩詞。導課時,我又製作了以《東方紅》為背景音樂,按時間順序播放的 *** 各時期二十多張照片的課件,最後定格在以華表、天安門、遠山、長城、 *** 手書《沁園春雪》為背景的 *** 照片上,此時,所有學生都不由的對 *** 這位偉人肅然起敬,成功的化解了本文的難點。接下來我趁熱打鐵,播放方明老師的課文朗誦音訊,學生自然地完全沉浸在這篇大氣磅礴的詩歌中了。形象的雪景描繪是本文的學習重點,我首先讓學生自由想像 *** 眼中的雪景,然後展示我所蒐集到的與文字緊密結合的雪景圖片,之後,又播放了集音樂、圖片、朗誦為一體的情景朗讀視訊。在此基礎上才展開分析,體會寫景的妙處,學生的品析自然水到渠成。本文也是很好的朗讀訓練材料,所以,我又製作了較為詳細的朗讀指導課件,再聽朗誦音訊,把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聲音再現出來,對朗誦較好的同學我又用事先准備好的背景音樂為其配樂,既加強了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又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興趣與能力。
最後祝願「初中語文教學」這朵紅花在「多媒體」這片綠葉的襯托下開得更加嬌艷。
現代教學媒體和技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最優化
隨著現代技術的進步,媒體在今天的語文教學中,已經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運,以至於人們常常忽略了「教師」也是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媒體」。那麼如何恰當地運用媒體提高教學效率,使課堂教學最優化?
這幾天我認真學習模組三,反復研讀學習資料「媒體的作用」和「媒體的選擇」,悉心地揣摩案例《地震中的父與子》和《鄧稼先》,不斷地再現我和老師們在課堂教學中的情景,逐步形成了我對媒體技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得到優化的幾點認識: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以《鄧稼先》教學課例為例,這篇課文篇幅較長,而且距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內容枯燥,學生理解起來就比較吃力,結合教學方法的選擇,我覺得教師在新課開始,更應注意激發學生的情趣,而幻燈片一通過文字性的一首詩來匯入,非但沒有激 *** 趣,反而還會增加了理解的難度,如果是我的話,我將剪輯播放一段「廣島原子彈爆炸實況」的視訊,在播放視訊的同時,教師結合情境深情地講述課文的背景,這樣視訊媒體和教師的聲音媒體一下子就把學生和文字的距離拉近了,既便於學生理解鄧稼先科研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又便於學生認識鄧稼先「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奉獻精神。
二、圖文並茂,化難為易
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見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我記得有位老師也曾說過:「沒有朗讀的課堂那不叫語文教學。」但是在日新月異的今天,單靠百遍的朗讀似乎又跟不上時代的節奏,這個《鄧稼先》教學課例中的老師試圖利用圖片讓學生認識鄧稼先,我覺得不是不可以,關鍵是不能脫離文字,如果在朗讀的同時配以師生共同蒐集的那些鄧稼先的圖片,並讓學生結合圖片資料篩選出文中能概括鄧稼先形象的句子或詞語賞析,是不是圖文並茂,學生更容易認識鄧稼先,使得教學化難為易呢?
三、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教學中,依據教學的目標和內容,巧妙合理地選擇現代教學媒體,可使教師在課堂這一有效的時空內,調動學習得積極主動性,擴大學生接受知識的資訊量,既學習文化知識,又受到情感與品德的薰陶。
如我在教學誦讀欣賞《對聯六副》時,課前讓學生蒐集對聯的資料,我也查閱大量的資料,蒐集了不少有趣的對聯故事和有關對聯的練習,還有不同型別的對聯等。並把這些資料整理加工,製作出新穎完整的課件,課上我藉助教師的聲音媒體講述有趣的對聯故事,利用幻燈片播放有趣的對聯,激發學生探究對聯的興趣,利用幻燈片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目標,培養學生有目的的學習習慣,讓學生互相閱讀蒐集的對聯資料分享勞動的快樂,擴大學生接受知識的資訊量,利用幻燈片呈現學習的過程,採用「自由朗讀,發現美——展示朗讀,體會美——齊聲朗讀,感受美——我型我秀,表現美」的板塊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注重教師媒體的鼓勵性,啟發性、情感的薰陶性,並通過圖片、符號和文字幫助學生很好的理解了對聯的特點,利用印刷資料強化對聯的拓展練習,大大地提高了有效課堂教學的質量。
因而多媒體的運用既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望我們在教學的實踐操作中多探究,多思考,努力發揮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最優化!
多媒體,讓我歡喜讓我憂
多媒體教學,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腳步,在我們期待的目光中走進了課堂。
《鄧稼先》就是新課程改革催生的多媒體教學課例。在《鄧稼先》教學課例中,使用了圖片(照片)、文字(資料)等媒體形式,然而這些媒體的使用是否能真正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確實令人擔憂。
擔憂一:濫用圖片,使學生錯過了走進文字的良機。如《鄧稼先》教學課例中「幻燈片三」的出示,其目的是讓學生認識鄧稼先是個什麼樣的人,如果能讓學生通過閱讀文字獲得認識該有多好,可遺憾的是,圖片的使用不當,讓教師錯失了引領學生走進文字的良機。
擔憂二:標准答案,讓學生的個性化理解在課堂「沉默」。如《鄧稼先》教學課例中「幻燈片六」的出示,給出了課文各部分大意的標准答案,久而久之,學生會養成懶得發言,等待標准答案的消極學習心理,課堂將不再有精彩的個性化理解,不再有面紅耳赤的爭辯,不再有課堂生成的閃光瞬間,我們的課堂只能在沉默中等待,在等待中「死亡」。
擔憂三:缺乏整合,讓課堂成為「為使用多媒體而使用多媒體」的「實驗室」。 如《鄧稼先》教學課例中,在第一課時的「匯入」和「整體感知」環節使用了多媒體,其他環節便沒有了多媒體的影子,讓人感覺有點摸不著頭腦的同時,不禁懷疑:設計者馮玉森老師究竟是覺得在其他環節不必要多媒體手段,還是使用過程中忘記了還有多媒體的存在?我想,更多的原因有可能是「為使用多媒體而使用多媒體」所致吧。這樣看來,課堂便無異於實驗室,那學生豈不成了試驗品,何談發展!

語文教學中怎麼樣體現合作學習?

1、例如在作文互批互改
2、閱讀課文中的互相討論

⑵ 小學語文教學三維目標是什麼

課程標准提出的三維是「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知識與能力目標。「總目標」的6-10條是對課程中知識與能力的具體規定,是「知識和能力」教學的基本依據。我們要深入鑽研新課標,了解新課標中的知識能力要求與舊大綱比較有什麼變化,從而正確把握新課程「知識與能力」的要求。如,閱讀教學,舊大綱要求「能理解主要內容,領會中心思想,有一定的速度,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新課標則要求「具有獨立閱讀能力,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此外,還有閱讀量閱讀速度方面的要求,以及強調積累與語感的培養,這是舊大綱所沒有的。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這是新課標所特有的。「總目標」第五條是有關過程與方法的要求,倡導「探究性學習」,強調在實踐過程中學習。「過程」,重在「親歷」。「識字」「閱讀」「口語交際」「習作」「綜合性學習」等,都要讓學生親歷過程,在過程中學習,使學習過程成為學生生活世界的一部分。「方法」,應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應伴隨著知識的學習,技能的訓練,情感的體驗,審美的陶冶,如影隨形,而不能游離其外。中外教學史說明,獨立於具體的知識技能學習的「方法」是很難產生遷移的。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現的是語文的人文性,強調的是給學生廣博的文化浸染,內涵比起舊大綱「思想性」目標要豐富得多,深刻得多。「總目標」1-4條是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具體要求,涵蓋傳統的思想教育的精華,以及生命意識、現代意識、多元文化、國際理解和語文學習興趣、信心、習慣的培養。

⑶ 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落實三維目標

如何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落實三維目標
語文課程制定的目標,是從「知識與能力」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緯度來設計的,是面向全體學生,力爭使每個學生都能達到、獲得現代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語文素養,注重的是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那麼,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落實三維目標,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語文新課程改革的主攻方向。因此,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去著力落實三維目標,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轉變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發展
所謂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基本的行為和認知取向。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接受和發現兩種,兩種學習方式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而傳統學習方式強調接受,建立在人的客體性、受動性、依賴性的一面上,從而導致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的不斷銷蝕,窒息了人的思維和智力,消磨了人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阻礙了學生的發展。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轉變這種被動性的學習態度,把學習轉變成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使學生學習的學習過程成為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發展,關鍵是讓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天地。自主、合作、探究三者相輔相成,水乳交融,有機結合。學生採取這樣的學習方式,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情感的投入,能獲得有效的情感體驗,有利於學生良好的價值觀的形成。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能力,使知識、文化得到積累。如學習《將相和》一課,讓學生自由組合三人小組合作表演課本內容,此時,學生便自由組成了一個整體,他們為表演好課本內容,獻計獻策,互相幫助。這樣,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大家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調動,學生的潛能得到了開發,主體地位得以真正體現,促進了學生的共同發展。
二、轉變教師角色,促進師生交往
傳統的教學觀把教學理解成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發展智力、培養能力、陶冶品德的過程。顯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判者,具有絕對的權威,師生之間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師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未發生教學,那些只有教學的形式表現而無實質性交往的「教學」是假教學。如課堂上,一位學生對某個問題做出了正確解答,老師仍然追問:「他回答的對不對啊?」學生則齊答:「對。」由此可見,只有交往的形式,而無實質性的內容,教師必須轉變教師角色,促進師生之間的真正交往。
教學的過程是師生共創共生的過程,是師生平等參與教學的過程,教師要打破「教師中心」「課堂主角」的舊思想,在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中引導學生自由表達,自主探索。同時教師作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應積極創設自主探究合作的餓空間,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促進師生之間的真正交往互動。
三、注重課堂評價
美國教育家斯蒂芬表示,課堂評價是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目的是為了刺激學生的學習動機而不僅僅是對學生的一種測評。他認為,對學生的課堂評價是有效、成功的教學的一部分。可見,課堂評價是一種教育手段,用它來改進學生的學習,提高學生成績。如一位教師在教學《草船借箭》時,問:「諸葛亮向魯肅『借箭』能不能說明諸葛亮『神機妙算』?」大多數學生認為:諸葛亮能准確地把握魯肅的真誠,並大膽地向魯肅借船,沒有聰明的才智是做不到這一點的,所以借船能說明諸葛亮神機妙算。但也有個別學生認為:預見大霧,預知曹操不敢出戰,這確實高明,但借船不算,因為大家都知道魯肅誠實,不打小報告,向他借船這不算什麼神機妙算。學生還因此激烈地爭論起來,一時難分高下,最終把焦點落在了教師的評價上。這位教師沒有將學生引入到事先設定的框框中,而是巧妙地做出這樣的評價:「『借船』能不能說明諸葛亮神機妙算,同學們各有各的理解,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是正常。因此,大家講的都有道理,特別是後面學生的發言能與眾不同,表達自己獨特的見解,真了不起!」這位老師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尊、自信的個性品質,使學生愛思考、敢思考、會思考,還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在課堂上,教師總會有許多鼓勵性的評價。如:「相信自己,你們會讀好的。」「你真行!」「再努力一下就成功了。」「我怎麼沒想到?你體會得太精彩了。」「多好的問題,會讀,會思考,進步真大!」……可見,在課堂評價中有效地落實了三維目標,尊重學生生命發展的獨特性,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教學中得到發展,體驗到生命成長的快樂。
四、注重課堂教學的生活化
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美國著名教育家華特做出「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論斷。」因此,在《語文課程標准》根據語文教學的實際狀況強調語文課程的生活化,要求進一步密切語文學習

⑷ 什麼是語文課程的三維目標它們之間有什麼關系

課程標准提出的三維是「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關系:
在新課程中,三維目標是主要矛盾,知識和能力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這三個維度中,知識和能力是基礎,是核心,是最重要的一個維度,同時它又是其他兩個維度發展的依託。語文素養的核心是語文能力,假如把語文素養比做一座大廈,由三維目標構成,知識與能力就是大廈的基座,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就是上層建築,基座穩固了,語文教學的根基才不會產生動搖,「上層建築」也才能發展得越高。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重要的一維,沒有它,將使語文教學回到課改前的狀態,仍然是人文性的缺失。沒有「過程和方法」的目標,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也將難以落實。在兼顧其它二維的情況下,知識和能力的堅實牢固,是語文新課程追求的目標。

⑸ 如何理解語文新課程「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新課程的三維目標。新課程的「三維目標」指向學生全面發展,注重學生在品德、才智、審美等方面的成長。三維目標集中體現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集中體現了素質教育在學科課程中培養的基本途徑,集中體現了學生全面和諧發展,個性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客觀規律。
知識與技能這個目標與我們以前的課堂教學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上課的目的之一就是向學生傳遞人類文明的結晶,同時發展學生的能力。我個人認為知識與技能是不能獨立,二者是相輔相成的。知識能促進技能的發展,技能上來了也能幫助人們吸收理解掌握新的知識。
過程與方法這一維目標我認為因該更加重要,其實在傳授知識得同時,我們總在進行著過程與方法得習得。有時我們說過程與方法可能比知識更加得重要,因為我們學習得知識是靜態得知識,是人類文明得積累,是過去得東西,是人們在經歷過的過程中保留下來得文化遺產,這樣總是跟在時代的後面。隨著時代的進步,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人們沒有沒有精力也沒有必要學習所有得知識,同時也不可能學習所有得知識,但是人們掌握了學習知識得過程和方法那樣就好了,那樣就會一通百通。因此我們有時候說經歷對一個人的得成長太重要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一維得目標是教師在教學中寫教案非常困難得,其實沒有什麼必要那麼為難,我們學習知識得最終得目的是什麼,不就是改變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嗎,理解世界的本質是什麼得問題。如果看周圍得事物的變化和發展,這不就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嗎。
其實我們學習知識得同時,經歷了過程與方法,當學習了知識的同時技能也得到了提高,同時也經歷得過程與方法,在這樣的經歷過程中情感態度和世界觀就發生了變化。所以不是很難得事情。大家不要把三維目標想的那麼復雜。其實就在你的身邊,也就是你本人經常那樣做的。

⑹ 語文課程目標中的三維目標是指什麼

課程標准提出的三維是「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關系:
在新課程中,三維目標是主要矛盾,知識和能力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這三個維度中,知識和能力是基礎,是核心,是最重要的一個維度,同時它又是其他兩個維度發展的依託。語文素養的核心是語文能力,假如把語文素養比做一座大廈,由三維目標構成,知識與能力就是大廈的基座,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就是上層建築,基座穩固了,語文教學的根基才不會產生動搖,「上層建築」也才能發展得越高。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重要的一維,沒有它,將使語文教學回到課改前的狀態,仍然是人文性的缺失。沒有「過程和方法」的目標,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也將難以落實。在兼顧其它二維的情況下,知識和能力的堅實牢固,是語文新課程追求的目標。

⑺ 語文課的「三維」目標是什麼

三維目標是教育理論中的一個新名詞。它是指對學生進行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達到的三個目標即:情感、態度、價值觀。情感是指學生在學習結束合應該具有的感情體驗;態度是指學生在學習結束後應該具有的一種對周圍事物、事件的態度的形成;價值觀是指學生在學習結束後應該具有的對周圍經濟利益、金錢的看法。這是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成果。
三維的課程目標應是一個整體,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互相聯系,融為一體。
所謂知識與能力,就是要求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注重語文的積累、語感的培養、知識的歸納綜合和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形成等。顯然這是一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所謂過程與方法,就是要求在語文教學中,注重學習主體的實踐和體驗;注重學習者的學習經歷和學習經驗;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掌握學習方法;對教學過程有正確引導;改變只重結果不重過程的現象。所謂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就是要求語文教師從選擇的教學內容出發,依據學生的實際創造性地開發語文課程資源,恰到好處地聯想和想像,尋找到最佳結合點,讓學生在感受、體驗和分享中培養高尚情操和審美情趣,提高思維品質和文化品位,從而達到優美健全的人格素養的目的。

閱讀全文

與語文中的三維目標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