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六年級上冊略讀課文怎麼講
略讀課文教學的大體步驟是:先由學生參照「閱讀提示」獨立閱讀、思考,然後教師根據學生的自學情況,抓住一兩個重點或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引導全班學生討論、交流,還可以用指名朗讀的方式,檢查讀書的效果。
由此可見,編者安排略讀課文的教學,目的之一是要我們訓練學生略讀的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只要求「粗知課文大意」;目的之二是讓我們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自己把課文讀懂,在實踐中掌握讀書方法。教學略讀課文時,教師就要注意抓整體、抓關鍵,每一步教學都以問題開路,每一步教學都應以讀為基礎,做到讀、思、練相結合。
注意
略讀課文一般文字較淺顯,便於學生閱讀和理解。與精讀課文的教學相比,略讀課文的教學對學生自學的要求有所提高,但理解的深度有所下降。新課標語文(人教版)從三年級開始安排略讀課文:三年級上下冊課文64篇,其中略讀課文18篇。
四年級上下冊課文64篇,其中略讀課文29篇;五年級上下冊課文56篇,其中略讀課文28篇;六年級上下冊課文49篇,其中略讀課文15篇。略讀課文在語文課程中所佔的比重隨著年級的升高而增大,可見略讀課文在閱讀教學中所佔的應有地位。
Ⅱ 如何進行略讀課文的教學
進行略讀課文教的步驟:自讀——交流——積累
即先由學生充分自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然後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或交流自讀體會,就課文的內容、寫法展開討論;最後視課文特點安排積累、擴展、延伸方面的練習或實踐活動。通過這三個階段的學習,使略讀課文的教學達到以下基本教學要求:
第一,概覽全文,了解大意;
第二,交流重要信息;
第三,有針對性地積累語言或向課外延伸。
自讀階段是學生獨立閱讀的實踐機會。我們對略讀課文理解的要求不宜過高,但對默讀速度的培養應予以重視。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略讀、瀏覽能力,培養學生在閱讀中迅速捕捉信息的能力。
交流階段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合作學習。這個階段,重在交流自讀的收獲,討論自學中遇到的某些問題,從中既可以展示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又可以相互學習、相互促進。
積累、擴展階段既可側重對課文語言的積累,又可側重向課外擴展、延伸。側重什麼,應視文章內容和特點而定。由於略讀課文的教學時間有限,對積累或擴展延伸的內容應有所選擇。
略讀同精讀的區別:
(一)基本模式
1、精讀課: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抓住重點,深入領悟;品讀賞讀,揣摩寫法;積累語言,嘗試運用.在這個基本式的基礎上,可以有許多變式.對於景美情深的課文(包括詩歌),可以用創設情境,激情導讀,反復誦讀,穿插評讀的思路組織教學.
對於托物言志的課文,如《白楊》,教學的重點應是借物喻人的語言,先理解字面的意思,再體會字里行間背後含著的意思,在讀、思、議中知其志,抒其情,明其法.對於以事喻理的課文,如,《畫楊桃》《釣魚的啟示》,可在事與理之間設計重點問題,引導學生研讀、品讀重點句段,討論交流,既了解事件,又悟出道理.
2、略讀課:更需整體把握,不宜肢解課文.建議採取幾遍讀的方法.如,一讀,讀對讀通,口誦心惟;二讀,畫畫批比,粗知大意;三讀,交流收獲(可以是受到教育啟發的,可以是好詞佳句的,可以是文章寫法的,可以是讀書方法的),積累語言.
(二)主要特徵
精讀是以傳授本質的,帶規律性的知識為主要特徵,重在「精」「細」;而略讀課則是精讀的延展與深化,教學略讀課文的目的是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覺、准確地把在精讀課文中所獲取的基礎知識、閱讀方法、經驗等遷移到略讀課文的學習中,將知識轉化為技能.
Ⅲ 小學語文主題教研活動 略讀課該怎麼教
一、單元整合,
自然導入新課
學生「自得」能得到什麼,效果如何,不僅取決於略讀課文的教學設計,更取決於前期精讀課文的學習,尤其是前期學習方法的指導。可以說,略讀課文的教學是對前面精讀教學的一種檢驗和延伸。教學中,可以先從本單元的前幾篇課文入手,通過同一主題的單元目標自然導入新課。
二、自主交流,明確學習方法
導入課文後,創設平等、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喚起學生參與的慾望,引起學生參與的興趣,產生良好的教學心態和學習心態,心理准備充分,做到「課伊始,趣亦生」。為學習課文埋下伏筆。接著學生讀閱讀提示,畫出本課的學習目標,明確本課的重點。當然,此時也可以讓學生充分質疑,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導讀提示要非常明確: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麼?不知道什麼?還想知道什麼?同時,回憶前幾篇精讀課文的學習方法,最後確定本課的學習方法。在這里老師不要代替學生,一定要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三、任務驅動,自主合作交流
學生一旦有了疑問,那就應該主動解決問題。因為我們在講讀課文的學習中,就有學習方法的傳授,主動探究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這些方法的引導下,老師可以適時、適當點撥,充分給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間,發揮他們自己的潛力。真正體現新課程老師主導,學生主體的關系,也充分利用學案為載體,通過略讀課文的主動探究式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效率。教師要善於抓住機會,先精心設問,讓學生「碰壁」、「遇險」;接著組織課中評議,並適時點撥;再引導學生反復誦讀,讀中理解,理解再讀,品評課文的語言美、結構美、思想美,使學生深入理解課文,主動積累,運用語言。在全班交流過程中,可以讓學生互相取長補短,對比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完善自己的方法,提升自己的能力。老師要依據課前的既定目標,在這一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回顧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理性加工,自我小結這節課的學習方法,並將結果反饋給老師,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四、展示亮點,走向生活語文
學完課文,還得要善於總結自己的收獲,還能夠跳出課文,舉一反三,順向遷移。老師在得當的時機可以引導,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的視野更開闊,得到獲得新知,體驗主動探究學習的的快樂。
通常情況下我們都會安排學生的課堂小練筆,這次寫是在學生自讀自悟,換位體驗的學習後學生情感的升華,這樣的寫水到渠成。學生在寫的過程中,不僅僅是對文本的再認識,更是審美情趣的提升。明白了文本的寫作背景,又體會到作者為什麼寫這篇文章,學生自得的效果更為顯著。
在略讀課文教學中,把導讀確立為教學目標的依據,力求吃透導讀所包含的教學要求,尤其要把握其中閱讀方法和技能的要求,並以此作為重點或主線展開閱讀。所以,在這一模式的略讀課文教學中,我們努力做到:
略逐詞逐段分析,不略重點難點品讀;
略教師精講細析,不略學生語言實踐;
略教師精密預設,不略學生自主學習……
有舍才有得,「略」為「不略」贏得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突出了這一模式的特點,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精神,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拓寬他們的視野范圍,為學生將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Ⅳ 如何講好略讀課文
編排略讀課文的作用之一
是對精度課文的鞏固遷移,包括對閱讀方法的鞏固遷移和對寫作方法的鞏固遷移。作用之二是對精度課文的拓展延伸,有對內容、思想方面的拓展;也有對文體、方法方面的拓展,是豐富學生閱讀量,增加學生文學感知力的必要手段。
略讀課文作為精讀課文的延伸
,我們在設計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從「異同」入手,不但要注重學法上的遷移、運用,同時也要注重新舊知識的比較、聯系。
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比較
:人教版第七冊略讀課文《秦兵馬俑》對兵馬俑眾多的類型、鮮明的個性進行了非常細致、逼真的描寫。教學時,就讓學生憑借前面學過的精讀課文《長城》、《頤和園》「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描寫」的寫作方法,選擇一種兵馬俑,談感受、學方法、悟寫法。1、簡化目標,便於體悟
略讀課文一般編排在單元的最後或精讀課文的後面,這樣編排,目的是給學生自讀自悟、提升獨立閱讀能力的實踐機會,也是聯系課內外閱讀的工具。因此,要簡化略讀課文的教學目標,做到「一課一得」即可。教師可以根據每篇略讀課文的特點,參照「閱讀提示」設計一兩個重點問題,也可從依據學情,根據單元重難點確立目標,這樣便於學生體悟語文的豐富多彩,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如,略讀課文《我的「長生果」》教師根據閱讀提示和課文內容確立了簡化的目標:自讀課文,想想作者寫了童年時代讀書、寫作的哪幾件事,從中悟出了什麼道理?並結合學生寫作實際,看受到了什麼啟發。2、粗化結構,利於理解
。對照這三項基本任務,略讀課文的教學設計也就是粗線條的,有個簡約的教學框架即可。如,五年級上冊《小苗與大樹的對話》一文以訪談形式出現,語言淺顯易懂,可設計「反復自讀,了解大意──分角色讀,把握基調──展開討論,交流感受」這樣的教學框架來幫助學生自讀感悟。進行這樣粗化結構的自主學習,不但能利於提高學生對全文的理解把握,感悟文章篇章結構及寫法,而且能促使學生相互學習,交流溝通,取長補短,可謂一舉多得。3、活化教法,保證效果(3)比較異同,開闊思路。
充分發掘已學課文的教學價值,引導學生從內容、結構、語言、情感等方面多角度、多層次地比較閱讀,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可以是同一主題的不同作品的比較,也可以是同一內容不同作者、同一內容的不同體裁、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等進行比較。如,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的比較:人教版第七冊略讀課文《秦兵馬俑》對兵馬俑眾多的類型、鮮明的個性進行了非常細致、逼真的描寫。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比較前面學過的精讀課文《長城》、《頤和園》「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描寫」的寫作方法,暢談感受、學習方法、領悟寫法。再如,略讀課文與略讀課文比較:如教學第十一冊《跑進家來的松鼠》時,可以讓學生回顧第九冊《松鼠》,溫故知新,再從內容、結構、語言、情感等方面對比閱讀,提升學習效果,開闊思路。4、寬化拓展,形成能力
略讀課文一般十分重視課內外的拓展延伸,如語言積累、寫法感悟、情感升華、課外閱讀等等。學生在自讀自悟和交流探討中感知文本的主要內容、體會描寫的精彩絕妙、感受文本呈現的生動形象、習得寫作的基本方法,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學習的基本能力。對意味深長的略讀課文可以採用「讀寫結合法」
,讓學生寫出學了課文的感受。
葉聖陶老先生的一段話讓我茅塞頓開:「學生從精讀方面得到種種經驗,應用這些經驗,自己去讀長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單篇短什,不再需要教師的詳細指導,這就是略讀。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徐秀春老師認為:略讀課文教學不能只讓學生粗知文章大意,也應引導學生咬文嚼字。作為閱讀教學的「略讀」
,應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
精讀課文的閱讀方法可以有精讀、略讀、和瀏覽;略讀課文的閱讀方法也可以有精讀、略讀和瀏覽;瀏覽讀物也可以是精讀、略讀和瀏覽。只不過精讀的選點有多少,精讀課文的精讀選點多,略讀課文的精讀選點少;精讀課文的師生關系中老師介入較多,略讀課文的師生關系中學生自主閱讀較多;精讀課文的閱讀目標學習精讀方法,略讀課文的閱讀目標運用精讀方法。「略讀課文是否就是自讀?略讀教學是起了「橋梁作用」:在精讀的模式下,做「減法」
,減少老師的介入,減少同伴的介入。略的是教師的「教」
,不能略的是學生的學。所以略讀課文最重要的學習方式是:個人自讀,全班交流。在「自讀」的模式下,做「加法」
。教師適度指導下的獨立,而不是完全的自讀,自練,自我思考。教師適度指導包括下達學習任務,提示學習方法,組織交流評價等;深入點撥時,疑點再讀讀,趣點再品品,重點處多走一個來回。
把握大意,要教給學生一些概括方法:連自然段意思;課題突破法;摘錄重點句法;人物關系腦圖等。
運用讀法,「精讀」重點,也要教給學生一些方法:在文中勾畫、批註,寫感受,寫體會;聯繫上下文和生活經驗,理解詞句的含義;抓住關鍵詞句,體會作者和文章的思想感情。
略讀課文的教學的程序:
模式一:基於精讀課文的遷移式設計。模式二:基於已讀課文的比較式設計。模式三:基於文前提示語的問題式設計。
我想,在我的課堂教學中,我會搞清楚這么幾人概念:1、略讀課文不是真正的略讀,在讀的方式上有精讀,略讀和瀏覽。2、略讀課文不是不需要老師的教,而是在老師指導下的自讀自悟。3、略讀課文不是統統略教,而是要有重點地選擇地教,運用閱讀教學方法。4、略讀課文不是只有學生的自讀,而還應該有全班的交流。在我的語文略讀教學中,我進行了以下方面的嘗試:(1)內容的拓展(2)思想的拓展 (3)文體的拓展(4)方法的拓展
Ⅳ 語文略讀課文怎麼教
一、把握略讀課文地位
略讀課文一般文字較淺顯,便於學生閱讀和理解。與精讀課文的教學相比,略讀課文的教學對學生自學的要求有所提高,但理解的深度有所下降。新課標語文(人教版)從三年級開始安排略讀課文:三年級上下冊課文64篇,其中略讀課文18篇;四年級上下冊課文64篇,其中略讀課文29篇;五年級上下冊課文56篇,其中略讀課文28篇;六年級上下冊課文49篇,其中略讀課文15篇。略讀課文在語文課程中所佔的比重隨著年級的升高而增大,可見略讀課文在閱讀教學中所佔的應有地位。
二、明確略讀課文要求
《語文課程標准》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課標中對第二學段、第三學段略讀的具體要求是:「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
略讀課文不等同於略讀,略讀只是一種閱讀方式,是為了獲取相關的信息。而略讀教學是一種教學活動,是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獲取信息的同時,學會略讀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略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