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師范教材中如何教語文的書
教材是供教學用的資料,如課本、講義等。教材的定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教材指課堂上和課堂外教師和學生使用的所有教學材料,比如課本、練習冊、活動冊、故事書等等。教師自己編寫或設計的材料也可稱之為教學材料。計算機網路上使用的學習材料也是教學材料。
總之,廣義的教材不一定是裝訂成冊或正式出版的書本。凡是有利於學習者增長知識或發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稱之為教材。狹義的教材即教科書。教科書是一個課程的核心教學材料。教科書除學生用書外,幾乎無一例外地配有教師用書,很多還配有練習冊、活動冊以及配套讀物、音像帶等等。
2. 怎樣教小學三四年級的語文,有什麼好的教學方法嗎
小學三年級的孩子,正屬於一種似懂非懂的時期,對於知識很難做到正確的理解,所以我們應該正確的對其引導,才能使孩子學好語文知識.下面就給大家帶來小學三年級輔導學好語文的好方法,給大家作為參考.
(走進語文)
讓我試試小學三年級語文輔導學好語文的好方法吧!我建議你每天必須有一個小時的閱讀時間,可以是完整的或分散的.每天睡覺前問問自己,今天有一小時的閱讀時間嗎?這對於學好語文是非常重要的.
3. 有關小學語文教學的書有哪些哪
1、《 玫瑰與教育》(竇桂梅)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教學機智》教育科學 《走進快樂語文課堂 》《語文教師教學知識發展研究 》 2、《方利民快樂作文教學26招 》《 小學語文有效教學》(沈龍明)中國出版社《 有效教學方法》江蘇教育 《 案例教學指南》 華師大
3、《 走進新課程》北師大 《 小學語文模塊備課》教育科學出版社
《 陶行知文集》 江蘇教育
4、《寫給語文老師的書-如何教出精彩的語文 》《小學語文:決定教學質量的關鍵策略 》
4. 語文課應該怎麼教
語文教學目前的現狀是教學內容僵化,教學隨意性過大.教學內容的不確定性導致教師想教什麼就教什麼,能教什麼就教什麼,會教什麼就教什麼,喜歡教什麼就教什麼.流行什麼就教什麼.表現出語文教學內容的不確定性.導致有好些教學內容都是低水平的重復.例如比喻句,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教比喻,到高中三年級還是教比喻,每年都在教,每冊書都在教,每課都在教,結果大家都知道,考試的時候學生不一定會.不是教的太多了學生不會,而是每一次教的都是蜻蜓點水.面對復雜的課堂教學,我們需要知道每節課教師想教什麼,教師實際在教什麼,而學生又在學什麼?特別是公開課,教師總想上出新意來.一堂課,表面熱熱鬧鬧,實際是學生散亂地找東西,表演了一翻;教師額外地講東西,展示了一場.教師教的過程非常完整,豐富多樣;學生學的活動非常零散,非常單調.如果把一堂課錄下來,再把教師活動的部分剪掉,還能剩下些什麼?條條大路通羅馬,問題是你得到達羅馬.
如何有理據的確定教學內容呢?主要有兩點:一是依據體式,二是根據學情.語文課要上出語文味來,語文課不是思想政治課,語文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語文課要教給學生積累、閱讀和寫作的方法.以閱讀為例,詩歌、小說、散文、說明文、議論文的教法是不一樣的,要按文體特點進行閱讀教學.例如《七根火柴》是這篇小說,不是一般的小說,是小說中五十年代的主旋律小說.其中有一個無名戰士,同學們在探討時,提出了如下疑問:作者為什麼不給這個戰士起個名字呢?叫張三李四王五都可以啊,給小說中的人物起個名字對作者來說不是輕易而舉嗎?有的同學說了,作者不知道那個戰士叫什麼名字.不是還有黨證,包著火柴的那個黨證嗎?黨證上不是有名字嗎?還有個同學說那個戰士犧牲的不值得,他可以先劃一根火柴,救活他自己,然後找部隊.這就是學生不理解的,就是教師需要教的.其實作者不給那個戰士起名字是有深意的.中間蘊含著作者的思想,那個戰士只是千千萬萬犧牲的紅軍戰士的代表,紅軍戰士不能劃這一根火柴,這根火柴是黨的財產,作為個人就是犧牲也不能動的.閱讀這樣的小說要依據那個時代主旋律小說的特點去理解.還有的同學問,假如那個無名戰士不是恰好碰上掉隊的盧進勇,或者是盧進勇再遲來半個小時,那個戰士犧牲了怎麼辦?老師說如果你懂得什麼叫那個時代的主旋律小說,你就會知道那個無名戰士不把應該交待的話交待完作者是不會讓他犧牲的.這不能理解為是編造,應該是那個時代主旋律小說的特點.
備課備什麼?備教材、備學情.作為一個常態的讀者,他怎麼讀?有沒有先把文章分成幾段,歸納了段大意再去細讀與感悟的,有沒有從中間某一個教師認為的重點段先讀的.有人說這是學生常態的學習,那好,學生考場上是怎麼樣子的?一段文本,一些題目,在規定的時間內要得最多的分數.學生應該怎麼讀.這就是教師要教給學生的方法.教師不妨認真想想,語文的常態課堂應該是怎樣的,應該教會學生什麼?應該考慮我教的這些有沒有用,我教的這些對不對?我教的這些學生會不會.自己先讀一讀文本,能讀懂的要考慮學生懂不懂?不能讀懂的要再讀,反復讀,細細品味,除了這個方法還有什麼?你想啊,考場上不會的你不反復讀書你能去問誰啊?一個普通讀者晚上躺在床上讀書不懂的東西不反復讀還能去問那個老師啊?我們教了學生好幾年語文,真正教給他們應對考試和以後學習閱讀的方法了嗎?如果沒有教對,就應該好好想想語文課到底應該教什麼.是不是應該教學生最想學會的東西.當然,如果是常態的課堂和常態的學習,我們還可以教給學生不同的搜集資料的方法.向老師請教,同學討論,利用媒體查閱讀資料等都可以.
自己先明白學生可能有那些不懂的地方,學生可能有困難的地方,學生可能欣賞不了的地方,學生可能讀不懂的地方,把這些作為教師應該教的地方.學生不喜歡的地方,讓他喜歡;學生讀不懂的地方,讓他讀懂;學生讀不好的地方,幫他讀好,這就是語文教學應該重點教的內容.
二、語文教學為什麼要教這些?
這個問題其實就是教學反思的問題.把自己的教學對象化,反思自己做過的事情.進行有效、自覺的、深層的、系統的反思.想法決定做法.教師教的是什麼內容,為什麼要教這些內容?帶著問題,對優秀教師的成功課例進行反思,反思成功的課例為什麼要這樣教;然後對照自己的課例進行自我診斷,以理論知識為支架進行反思.反思的關鍵是要知道老師備課時是怎麼想的,上課時是怎麼想的.課後再想想自己原來想教什麼,課堂上實際教了什麼,學生實際學到了什麼?這才是教學反思.記三年教學反思可以成為名師所說的教學反思和我們每次課後為了應付而勉強寫成的那兩三行文字不是一個概念.有個老師在公開課上用11分鍾時間讓全體同學讀了很長的一篇課文,方法是組織全體學生齊讀一遍,理由是要培養學生的整體感知和朗讀能力.問題是全體讀一遍是不是就能整體感知文本內容?訓練學生朗讀能力也很重要,問題是訓練朗讀是訓練學生會朗讀的地方呢還是訓練學生不會朗讀的地方呢?成功與失敗都不是無緣無故的.研究優秀課例,藉助理論研究,研究自己原來是怎麼想的,現在又是怎麼想的.原來是怎麼做的,以後將會怎麼做?例如特級教師王崧舟執教《長相思》一詞,「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邊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此無聲」這詞教什麼?咱們語文老師考慮怎麼教?特別是只有文本沒有參考的時候你怎麼教,教什麼?王老師當時拿到這個課題的時候也沒有參考,在飛機上,讀這篇詞.詩要吟,詞要唱.這是文體特點,要教.生字生詞是語言積累,要教.好的句子要教,學生對文本的感悟要教,學生對作者情感的理解要教.學習的方法要教.於是王老師設計了三個環節,一是藉助注釋,讀懂詞意;二是展開想像,讀出詞情;三是互文印證,讀懂詞心.首先是要求學生讀對生字、讀對多音字、讀對停頓、讀出味道和感覺來,並思考兩個問題:身在何方,心在何處?讀出身和心的分離,身和心的矛盾.然後老師吟唱這首詞,讓學生想像家鄉的畫面和情景.情感是需要依託的,通過家的一些細節把學生的生活經驗勾起來,然後去感悟作者能不能這樣靜靜的思念家鄉呢?然後引導學生去關心一個詞---碎,戰事的緊急導致不能回到家鄉,甚至不能靜靜地想念家鄉讓作者感到心碎.第三階段用另一首古詩去印證: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身在征途,心在故園.男兒為國盡忠不能盡孝的意蘊就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普通教的師不是才能不夠,而是想法有問題.不是不會上,而是不會想,這種現象並且是大范圍、長期性、集團性的.關乎閱讀的內容,以起點為感受是對的,但不能一直在起點上,需要提升,作者的情感就在語文課文之中.用2---3個實在的教學環節讓作品在學生的體驗與感受中逐漸展開.想法不改變,只從形式上追求是不會到位的,教什麼比怎麼教更重要.很多教師在課堂上試圖建立的不是學生與這篇文章的關系,而是學生與文章所描述的外延的關系.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不是讓學生建立體驗作者描寫的這種美的鏈接,而是費盡心思要求學生鏈接北大的荷塘,鏈接學生自己到北大看了荷塘後也能有朱自清那樣的體驗.而沒有想也許親自去看了以後會發現和感覺到那是個臭水塘.
三、語文教學怎麼教?
教學一節好的語文課其實就是各個教學環節的優化,如導入、目標、導讀、總結與作業等方面的優化.
1、導入的優化:導入課的方法很多,例如題目導入法,《將相和》將是大將,本文是指趙國大將軍廉頗,相是指宰相,本文是指趙國宰相藺相如,和是和好的意思.既然是和好,那麼肯定有有矛盾的時候,那麼他們有什麼矛盾,為什麼會有這個矛盾,又是什麼情況讓他們和好了?一下子就導入了課文核心.有的導語聽見很美,但與課文沒有多少聯系,游離於課文之外,這樣的導課我們寧可不要,也不要強加.
2、教學目標的優化:依據課文特點,依據文體特點學習品析語言的方法,教會方法,然後讓他用你教會的方法去學習.作為一個教師,心中特別應該有一個方法目標,同樣一個問題,不同年級是不一樣的.應該考慮七年級教會,八年級提升,九年級拔高.
3、導學過程的優化:導學思路藝術化,教材處理語文化,導學方法科學化.不同的課文用不同的思路設計.例如《紫藤蘿瀑布》可用整體感知---整體理解---整體賞析板塊式結構設計;《桃花源記》可用景美---人美---人情美---故事美的線索性結構設計;海輪《我的老師》可用瀏覽---感悟---精讀---積累的反復式結構設計;《十三歲的際遇》可用理解一篇---突破一點---記誦一段的選點式思路設計等等.例如用選點突破式結構教學《三拳打死鎮關西》選什麼?當然是那三拳.作為語言品析的範例,三個比喻,各不相同,各有精彩.為什麼要打鎮關西,打了以後又怎樣?選准一點,造成突破,然後牽一發而動全身.
要把語文上成語文課,不能讓語文上成熱熱鬧鬧的環保課,上成充滿熱愛的思想品德課.語文課的語文味是從對字詞與具體文句的賞析中散發出來的.不能忽略教材的工具性,而過多地關注人文性,他們是一個整體.不能片面的理解「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藉此而不去考慮對文本的深析,考慮專題組元對文本的影響,考慮不同年級對教材的影響.同樣一篇李白的《靜夜思》在小學、初中、高中的教法是不一樣的.再如「淡化文體的要求」也不是說脫離文體去隨便的教.
4、拓展和作業布置的優化:拓展的優化是引導學生走近名家,讀懂名家,悠悠中華情,觸動我的心.作業布置也應該是異彩紛呈的.語文課是有限的,教師的創造力是無限的.語文教學每節課都是有缺憾的,但我們願意在這缺憾中做永遠無憾的追求.
四、語文應該怎麼學?
1、學習方式要根據實際情況結合運用,課程標准中倡導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但是要注意,用詞是倡導,而不是說必須與唯一.也不是說絕對不能使用接受式學習.當講則講,才是語文的本色.合作學習與獨立學習是相輔相承的,如果每個人都沒有獨立學習,小組合作會有結果嗎?不能不改革,也不能光改革,還要注重實效.學習方式本身不分好壞,每種方式都可能成為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就像中國像棋里的每一個棋子,只要運用得法,在一定的環境下,每一個棋子都是具有大的殺傷力的,無所謂個棋子更有力量.有時候,准確的講解也非常有效.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習慣加以引導,但本質是都應該有助於學生形成自己有效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也不是自己學習,而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自主制定學習目標、自主制定學習計劃、對學習進程和學習方法能夠自我調控.自主學習是建立在自主意識發展上的我想學、我能學、我會學,我能堅持學.普通教師對課標的學習是不夠的,對課標的研讀也是不夠的.課程標準是一個理想的課堂,但層層打折後在課堂上落實到學生身上的甚至連五折都不到.例如新課程改革不提倡死記硬背,但是不是就是不背?「積累」是什麼意思?是記住,可是除了背,還有什麼方法能讓學生記住.不提倡死記硬背是指把知識放在扎實地教語文知識,把知識滲透到語文知識的體系中,讓知識成為一個有邏輯、有感情的東西.
2、學習語文,關鍵的東西就是要有兩只語文眼,一顆語文心.學習語文是快樂的,學習語文有先天的條件.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時常提醒同學們,你能學會的.面對一篇篇的課文,我們沒有別的辦法,只有讀書,讀通、讀熟、讀懂.語文教師其實就是一張嘴,學生在課上愛聽,聽懂了,就對了.教師的一言一行,每天都在熏陶著他們.王玲玲老師說,如果學生喜歡你,你就成功了一半.什麼是語文,語文就語言文字---說出來的是語言,寫在紙上的是文字.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處處可以學語文.更多的需要在活的語言環境中學習品味詞語.2009年中央氣象台播報的天氣預報說氣象意義上的秋天只有12天,秋天珊珊來遲,冬天又不期而至.在很活的環境中學習珊珊來遲和不期而至兩個詞語,一下子就明白了.至於寫作就是有感覺就把它寫出來,不說假話,不無病呻吟,不說空話大話.
5. 語文老師該看的書
語文老師該看的書推薦
暑假快要到了,在休息之餘,備上幾本書,給自己充充電吧!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語文老師該看的書推薦,供大家參考。
語文老師該看的書
1. 《於永正:我怎樣教語文》 於永正 著
教好語文,其實並不難。於永正老師數十年耕耘課堂,對語文教育有著系統思考,他還培養數十位語文特級教師。語文教師讀後,定會有不小的收獲。
2. 《於永正課堂教學實錄I(閱讀教學卷)》 於永正 著
這本書是於永正老師閱讀教學方面的課堂實錄,大致按年段順序排列。靳家彥、楊再隋、高林生等名家點評。語文教師品讀這些課例,可以迅速提升教學能力。
3. 《於永正課堂教學實錄II(口語交際與習作教學卷)》 於永正 著
這本書是於永正老師口語交際、習作教學方面的課堂實錄。張慶、周一貫、汪潮等名家家點評。語文教師從這些課例中會得到不少啟發。
4. 《創造一間幸福教室》 李虹霞 著
美國最佳教師雷夫稱之為「中國的第56號教室」。
於永正作序盛贊:她把「老師」幾乎做到了極致!
5.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亮點》 支玉恆 著
這是一本為小學語文教師量身定做的書,有關課堂教學的諸多難題,支玉恆老師用120個課例為你做出解答,與你分享他的教育感悟。仔細揣摩,定會給你帶來諸多啟發。
6. 《讓學生學會閱讀 —— 群文閱讀這樣做》 蔣軍晶 著
著名兒童閱讀推廣人蔣軍晶老師力作!
倪文錦、王榮生、吳忠豪、徐冬梅推薦!
7. 《語文科課程論基礎》(2014版) 王榮生 著
一部填補我國語文課程論空白的力作!
本書是著名課程論專家王榮生教授的代表作。作者從現代課程論的視角,審視了近百年來語文教育研究的歷史和現狀、經驗和教訓,為語文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新的框架,為語文教育研究者和語文教師打開了一個全新的視野。
8. 《語文課程與教學內容》 王榮生 著
本書是著名語文課程論專家王榮生教授的代表作,專門論述了語文課程與教學內容的建設。
9. 《為言語智能而教——薛法根與語文組塊教學》 薛法根 著
「為言語智能而教」從兒童智能發展出發,確定語文學科的「獨當之任」,由此聚焦教學核心目標,重組語文教學內容,並貼近兒童的'學習心理,設計板塊式的語文實踐活動,實現「教—學—評」的一致性,用課堂教學實踐來解決「高耗低效」的難題,開辟一條科學化的語文教學新路。
10. 《現在開始上語文課——薛法根課堂教學實錄》 薛法根 著
《愛如茉莉》《匆匆》等16個經典的教學課例,展現了薛法根老師組塊教學的教學風格與課堂藝術,簡簡單單而又扎扎實實;崔巒、楊再隋、成尚榮、彭鋼、潘新和、張華、吳忠豪等14位全國知名語文教育專家的精要點評,讓你看到藝術背後的思想與理念,看到精彩背後的方法與技巧。
11. 《教語文,其實很簡單——小學語文名師講演錄》 李振村 楊文華 主編
本書收錄了22位名師、專家的講演錄,其中有專門研究小學語文教學的高校教授,有全國著名的特級教師,也有在一線教學的青年名師。每個人的講演都觀點鮮明,說理透徹,帶你從各個角度認識語文教學的真諦,了解語文教學的規律,把你引進簡單高效的語文教學之門。
12. 《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知道的180個妙招》 陳金銘 主編
本書針對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中經常會遇到的難點問題,選取了180個一線教師的「金點子」。小學語文教師可按圖索驥輕松應對各種教學難題。
13. 《這樣教語文——餘映潮創新教學設計40篇》 餘映潮 著
40篇精彩的閱讀教學創新設計,既有精緻的欣賞短文,又有形式簡約、內容厚實、手法生動的教學創意,為廣大中小學語文教師提供了創新、實用、精美的教學設計範例。
14. 《享受語文課堂——黃厚江本色語文教學典型案例》 黃厚江 著
本書精選了黃厚江老師本色語文12個典型教學案例,涉及文本處理、課堂構建、文言文教學和作文教學等內容,原汁原味地呈現了本色語文的各個側面。中小學語文教師藉此可以深入思考自己的課堂,在享受課堂中加快專業成長。
15. 《台灣「高考」語文考什麼——台灣語文試卷匯編與分析(2001—2015年)》王 麗 主編
台灣「高考」語文試題以培養文化中國人為目標,命題者將五千年中華文化濃縮於一卷,使莘莘學子領略文化的博大精深,體會漢語的獨特魅力。試題注重傳統與現代的轉化互動,涉及范圍廣、形式靈活,值得語文教師和語文教育研究者借鑒。學生則可以藉此檢測自己的語文素養,更好地應對語文高考改革大趨勢。
炎炎夏日,遠離俗世的喧囂,坐在舒適的藤椅上,品一杯香茗,捧一抔書香,開啟安詳、寧靜的閱讀之旅吧!
語文老師該看的書
第一類是教育教學專著。
雖然有些專著是在師范或是考老師的時候已經認真學習過的,但時間長肯定會有所遺忘,或是模糊,所以為了更好地搞好教學,應該重溫一下。比如《教育學》《心理學》。尤其是《心理學》,當年學習時是脫離實踐的,學習效果必然有折扣,工作後結合實踐再次閱讀,感受理解會更深刻。這本書我工作後重讀過兩次,主要是為了更加准確地把握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心理特徵,以採取正確的教育方法。其它的像《傳統語文教育初探(附蒙學書目稿)》《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閱讀教學設計的要訣》《給教師的建議》等,以及現在許多名師(於永正、李吉林、孫雙金、管建剛等)的專著,都值得一看。
第二類是課程標准類。
新修的《語文課程標准》與《語文課程標准解讀》是語文老師必須要讀的。只有讀過這兩本書,語文老師才能在教育教學理念上跟上時代,並對總體教學目標以及各個階段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等有一個比較系統的了解和掌握,從而保證教學方向與教學方式的雙正確。
第三類是語文教學方面的報刊雜志。
許多優秀的語文報刊雜志上刊登的,既有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也有名師優師探索出的好的教學方法,讀之可以使自己的理念及時更新,學到全國各地名師優師的已被實踐驗證的好的教學方法。這些不僅可以使自己有所學,還能啟發自己有所思,對於寫論文大有裨益。比如《人民教學》《語文教學通訊》《師道》以及各省教育廳主辦的教育雜志等,可以選訂一些。
其次,語文老師應該讀一讀中外經典,以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
中國的,比如「四書五經」、老莊、二十四史以及歷代詩詞曲賦。外國的,主要是各國的名著,還有各國歷史。這些經典,讀了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增加對語文的熱愛之情,更可以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具有很強的延展性,顯得豐滿而有底蘊,而一個古文知識欠缺的語文老師,其課堂通常缺乏延展性,顯得干癟。
再次,語文老師需要讀一讀適合學生看的書籍。
現在對學生推出必讀書目,這些書老師肯定要先看,不看無以引導和教學。其它的推薦書目,老師也應該看,不看怎麼推薦?老師看這些書,一來利於引導學生看,二來可以有資本與學生交流,三來自己也可以吸收「營養」——這些畢竟都是公認的好書。
;6. 語文教什麼,怎麼教
一、語文是什麼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語文課程標准》)對語文課程性質與地位是這樣闡述的:「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也就是說人類的交際中有許多種工具,但語文是最重要的。「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的理解是語文是把人類文化中的被認為適合青少年學習的精華呈現出來,以利於人類文化的傳承和青少年的成長。以此看來,語文教學就應該教會學生使用這個工具,語文教學應該傳承人類文化促進青少年健康地成長。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對語文課程性質的界定。對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語文界爭議比較多,筆者不爭論,本文不談它是不是符合語文學科的特點,既然語文課程標准已經對其定位,筆者按自己的理解進行闡釋,本文談的是在語文教學中如何體現與落實「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什麼是「工具」?《現代漢語規范詞典》對「工具」有兩種解釋「(1)從事生產勞動所使用的器具。包括手工操作的鋤、斧、刀、錘等,也包括機器上使用的車刀、鑽頭、砂輪等。(2)比喻藉以達到某種目的的事物或手段。」很顯然,說「語文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用其比喻義。作為工具性的特點,從生活的角度說,語文就是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工具,從傳承和發展的角度說,語文就是傳承和發展人類文化的工具。作為語文教學就是要教會青少年掌握「語文」這個交際工具,學會用「語文」這個工具傳承和發展人類文化。作為具體的語文教學實踐,語文的工具性應該體現在具備基本的「語文」知識——字、詞、句、語法、修辭、邏輯等基本知識,掌握基本的「語文」能力——聽、說、讀、寫等基本能力,通過「語文」把人類文化的精華與精神傳承過來和發展下去。
什麼是「人文」? 《現代漢語規范詞典》對「人文」解釋為「指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我們知道,文化是人類、或者一個民族、一個人群共同具有的符號、價值觀及其規范。符號是文化的基礎,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而規范,包括習慣規范、道德規范和法律規范則是文化主要內容。筆者在一則材料中了解到「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有三大支柱:科學、藝術、人文。科學追求的是真,給人以理性,科學使人理智;藝術追求的是美,給人以感性,藝術讓人富有激情;人文追求的是善,給人以悟性,人文中的信仰使人虔誠。」我想簡單地推論出一個結論:不管是文化現象還是精神支柱,說明「人文性」是人區別於其他生物的屬性,對人類特別重要,沒有了人文性,人就可能不成為其人。因此,也就可以這樣說,語文的「人文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在承擔著「把一個人稱為『人』的」重要作用,語文教育就是要把一個「自然的人」教化為「人文的人」的教育。從語文實踐的過程中也可以充分看到這一點。因此,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具體體現也就是提高青少年的精神素養,也就是三維目標上所說「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也就是說語文教育的過程中要始終貫穿以認識教育、情感教育、審美教育、思想教育、人格教育等內容的人文教育。
但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句話,它的關鍵所在是「統一」兩個字。它們兩者之間不是對立關系,是一個統一體。有人把它形象地比喻為一張皮的表裡,一枚硬幣的兩面,而不是兩張皮或兩枚硬幣,非常好。也就是說,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中的兩個方面不能割裂,不能厚此薄彼。工具性與人文是表與里、皮與毛、血與肉的關系。工具性是「表」,人文性是「里」。工具性是載體,人文性是靈魂。工具性如「皮」,人文性如「毛」,「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工具性如「肉」,人文性如「血」,有血有肉,才是鮮活的生命。工具性與人文性是與生俱來、相鋪相成的。沒了工具性,便沒必要設語文課,人文性也無從談起;沒了人文性,語文課只有孤立的字、詞、句、篇枯燥的、機械的語言訓練,語文課便失去了生機、情感和韻味。工具性與人文性在語文教學實踐中要一起呈現,有機結合。正如美學教育家朱光潛所說:「在文字上推敲,骨子裡實際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 「語言的實質就是情感思想的實質,語言的形式也就是情感思想的形式,情感思想和語言本是平行一致的,並無先後內外的關系。」因此,我認為,所有的語文老師的教學實踐只要具備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就是真正的語文課,偏離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這一航標,就可能不是語文課。
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決定了「語文課程應該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語文課程標准》里這段話充分說明了語文教學對一個人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重要性。語文與其他學科相比,語文具有基礎中的基礎的地位;從一個人的發展歷程上說,語文關涉到一個人怎麼發展、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的的問題,正如文學評論家所說「文學即人學」一樣,從某種程度上說「語文是『人學』」,沒有語文,人可能就不能稱其為人。因此,你要問我語文是什麼?我告訴你: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文就是讓人成為其人的一門學科。
二、語文課教什麼
語文課教什麼?這是一個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像一個人走路如果沒有目的地,無論走多長時間走多遠都是盲無目的、毫無效果的;就像一個人干一件事情不知道為什麼干一樣,無論怎樣干都是白費力氣的。不過,明白了語文課的性質和地位,在了解了語文課程的總目標,教什麼的問題就明白了。《語文課程標准》「第二部分課程總目標」中關於總目標是分這樣十條闡述的: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筆者抽取以上內容的關鍵詞,對總目標有以下不太准確的歸類:1、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類。有學會漢語拼音、會用語文工具書、能說普通話、能正確流暢地書寫漢字、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等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較強的閱讀能力、流利地表述自己的意思的能力等。2、綜合實踐類能力。有搜集和處理信息能力、主動探究學習、實踐中運用語文能力、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能力和創造能力等。3、素養和方法類。包括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思想方法等。4、情感態度價值觀類。包括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等。如果把以上內容再進一步濃縮的話,語文就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思」等能力、學習及思維的方法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如果把「學習及思維的方法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歸入到「思」裡面去,那麼,語文就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思」五個方面的能力。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語文學科的教學任務不是以傳授知識為主,也不是培養本學科解題能力的,它是以語文素養為立意的學科,它旨在培養學生為適應社會和自身發展的一些基本能力。它是以培養和提升人的基本素養和品質的學科。如果我們的教師的教學設計與實施不是以此為目的的教學,那我們的教學就可能有問題。據我的調查,我們相當一部分語文老師的講讀課還是這樣的套路:瀏覽課文,在每一自然段前標出序號,和學生一起,一問一答地畫出段落層次,總結段落大意,歸納中心思想,分析寫作特點等等。我不是說不能這樣教,而是說這樣設計的目的何在,為了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效果而設計。同樣的教學設計、一樣的教學行為可能會因為目的和對象的不同而使效果大相徑庭。如果是以疏通文章大意、講解文章內容、分析語言特點等為目的,這就嚴重偏離語文學科的總目標,這樣的語文課就可能不是語文課了。還是這樣講,如果是以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語文基本素養和能力的,那就是一節語文課。
不管是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課堂,還是九年級的語文課堂,語文的教學無非是「聽、說、讀、寫」等形式進行的。讓任何一位老師離開「聽、說、讀、寫」去教語文課,想教的像語文課肯定是比較困難的。「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的基本內容和形式應該是沒有多大異議的。我今天提出的語文課教什麼也包括這四個方面,但是我要提出一個更為重要的內容——「思」,語文教學不能沒有「思」,而且還應該以「思」為核心,圍繞著「思」進行語文教學。這里的「思」內涵很豐富,可以理解為「思想」、「思維」、「思考」,也可以理解為「思緒」、「情思」等。「思」可以通向自我澄明和自由,可以通向公共知識與法度,「思」能讓我們的語文教學目標——「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得以實現。語文教學要用「思」去創造一個既豐富多彩又富於意義與價值的的語文生活。語文教學因為「思」的存在而靈動,語文教學因為「思」的凸顯而柳暗花明。「聽、說、讀、寫、思」是我們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我們的語文教學因以培養「聽、說、讀、寫、思」五大能力而成為真正的語文課堂。
語文課教什麼?「聽、說、讀、寫、思」。這就是我對語文課的理解。語文課就是教學生會聽、會說、會讀、會寫、會思的能力。具體的聽、說、讀、寫、思所承載的知識與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思」的能力相比,可以說它的重要性已經微乎其微了。就像小雞已經學會覓食的本領,食物對它還是問題嗎?小貓學會了釣魚,魚對於它來說還是問題嗎?然而,反思一下我們的語文教學,是這樣做的嗎?你現在的課堂是為分析課文而分析課文,還是為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思」的能力而分析課文。你的「聽、說、讀、寫、思」的教學旨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思」的能力還是在以記住你所教的知識內容為主呢?
基於以上理解,我認為,語文課教什麼?基於能力和情感目標的教學設計——「聽、說、讀、寫、思」的能力訓練。語文課就是教學生如何聽、如何說、如何讀、如何寫、如何思。
三、語文課怎麼教
既然語文就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思」等能力。那麼,語文教學就是要圍繞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思」的能力及品質去教,圍繞培養學習及思維的方法和習慣去教,圍繞讓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去教。
培養學生「聽、說、讀、寫、思」能力是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聽、說、讀、寫、思」五個方面是以「思」為核心,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相互制約,不能任意偏廢。
7. 怎樣簡簡單單教好語文
怎樣簡簡單單教好語文介紹如下: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業,孩子們課堂度過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還是快樂的,都是由我們教師的手來翻閱,我們的語文課堂空間如何去翻閱孩子的生命。一堂充滿激情的語文課,不僅學生聽著是享受,教師本身也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的激情來自本向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學生的喜愛,還有對夢想的追求。
三、 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情境教學,對於小學生而言,不但能夠激發興趣,並且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如果都是把握好這一環節,教學效果將會不錯。它要求教師以實際行為關心全體學生成長,深入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和學習特點,建立深厚的師生感情。
在教學中努力做到以充禪耐弊沛的感情、專治的精神、豐富的想像、生動的語言、高度的概括力,從各方面感染學生。使學生耳濡目染,激發學生學好語文的情感。
為了使教學情境真切地再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可指導學生如同演戲那樣扮演課文中的角色,讓學生站在該角色的立場上,深入課文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由於學生的心理位置換成了課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這樣,不僅能把教材內容形成印象,同時還能很快地進行理解。
文與畫是相通的,因此,藉助圖畫再現情境,可以把課文具體化、形象華,必到「一圖窮千言」的效果。在圖畫面前,學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從畫的顏色、明暗中不僅能迅速立體地感知課文內容,易於接受理解課文內容,同時也能體會到作者把圖畫變成語言文字的高明。
在運用圖畫再現情境時,教師要加以指導和啟發,同時還要有感情地講述,便於學生充分感受形象,進入情境。例如,我在教學《風是一位畫家》一課中,通過生動的畫面,使學生體會到一年四季風的特徵,理解了這些風伯伯的「作品」,很容易的突破了課文的重點和難點。
四、 要善於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課堂提問適中,如果太容易,學生不需要動什麼腦筋就會覺得沒意思,如果太難,學生會感到摸不著邊際,失去信心。提問要緊扣課賀族文,有一定的深度,能使學生抓住要害,想一想就能說出一二。學生有好勝心理,是願意思考問題的,關鍵在於都是要善於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要吃透教材,要了解學生。
五、 走下講台,充當學生
實踐證明,師生關系越融洽,教學效果就越好。根據我們的教育對象――小學生的特點,我們應該思考哪種教學方法,更容易被他們接受,盡量尊重每一位學生的想法,努力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差距。
教師可以走畝敗下講台,讓學生充當都是,比如在生字教學中,鼓勵學生上台,識字,帶領學生一起學習,不但課堂氣氛活躍,同時學生也會感受到有成功感,增強了他們學習的信心,讓他們也認識到,只要努力,我們也可以做一個老師。
六、 充分利用多媒體
現在,多媒體普遍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它以圖文並茂,直觀的聲像、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有助於學生合作、主動地學習,達到開啟學生思維,陶冶學生情操,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從而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境界。
總之,我真誠地希望我的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我的每一節語文課都能讓學生在輕松融洽的氣氛中最大程度地學到應知應會的知識!實實在在教語文,簡簡單單教語文,從從容容教語文,輕輕鬆鬆教語文,是我一直追求的理想華的教學狀態。我在路上,我在努力!
8. 小學語文書中有長課文和難課文,作為老師要怎麼教給學生呢
根據不同的難點,採取有針對性的化解方法,是難課文教學的一個基本思路。長課文和難課文都是相對而言的,同樣的學年只要超出之前課文的長度或難度,學生就會覺得課文比較長或者是存在難度,長課文大家都好理解,文字的數量比較多,篇幅太長。閱讀小說要關注清潔環境,感受人物的形象,所以在講課的時候,就把核心問題聚焦在人物的語言動作上,用語言動作去感受人物的品質。品讀人物之間的對話來體會船長忠於職守,舍己為人的優秀品質。
精讀課文教學,讀是主要活動,練占突出地位。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使閱讀、思考、練習相互配合。
9. 如何教好語文統編教材
1
減輕使用統編教材帶來的壓力
統編教材改動比較大,老師們拿到新教材,看到許多課文是新的,體例和教法是新的,改革的力度大,擔心跟不上,用起來困難。這可以理解。
但也要看到,這套教材的「新」,並非以革命的姿態把以前的教材教法全部顛覆,它是「守正創新」,是在原有基礎上的變化革新,是那種大家經過努力就跟得上的「創新」。所以不必焦慮,要以積極而又正常的心態來使用教材。
特別是高中語文統編教材,改革的幅度大,推開使用的步子應當穩一點。不能指望新教材一用,教學就來個天翻地覆。使用新教材,採用新教法,這是時代要求,大家對語文教學都有這樣那樣的不滿嘛,要借新教材的使用去改進教學。
但也不必把以往的語文教學說得一無是處,那並不符合事實,別把語文老師弄得「灰頭土臉」。其實我們就是那樣一步步走過來的,要尊重歷史,有所繼承,有所揚棄,有所發展。
使用新教材,改革我們的語文教學,一定要立足於各自的學情,根據自己所在地區、學校或者班級的條件,在原有基礎上去逐步調整、改進與更新。新教材的使用能否讓我們的教學更上層樓,關鍵是教師,老師的思想和業務水平必須跟上,吃透教材,才能用好教材。而這需要時間,不可能靠幾次培訓就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