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要學習大學語文
因為如果不學大學語文,將不利於大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理解力是學習任何一科都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而大學語文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理解力。大學開始選擇專業了,有的專業不會再涉及到國學,中文的學習,比如土木工程、計算機編程等。
如果提起工科男,理科男就覺得他們情商不高,不善言辭呢,因為他們對語言的組織能力有限,更難以體會到語言的魅力,不能夠將內心的真實情感准確地表達出現。大學語文的學習並不像初中、高中那樣純粹是背誦,更多的是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培養看書的興趣。
文學分析
在外來文化、網路文化的沖擊下,中國的漢語受到了影響。近幾年陸陸續續出現了各種網路詞彙,一方面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但另一方面也讓很多人忘記了中國漢語的本來面貌。
而且大學語文還涉及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其中的儒家思想的學習還可以提高一個人的素質修養。如果摒棄了大學語文,很難想像,大學生在網路文化的沖擊下,會不會忘記了日常最基本的語言素養。
從人與人之間的交談,用詞造句都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素質。有的人說話如沐春風,非常有水平,但有的人說話則詞不達意,重復啰嗦。學習大學語文則能夠提高學生們的用詞造句水平,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對以後的求職就業都非常重要。
『貳』 大學語文課程的目的是什麼
大學語文設置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漢語語言文學方面的閱讀、欣賞、理解和表達能力,這是大學生文化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語文不是一種工具,而是一種修養.還關繫到美育和德育,關繫到精神文明的建設、理想人格的塑造。
『叄』 大學語文課程的意義
大學語文課程的意義包括激發和培養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培養起學生對民族語言文化的親近感、自豪感;培養學生漢語語言文學方面的閱讀、欣賞、理解和表達能力等。語文是語言和文學、文化的簡歷衫稱,分為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等類型。
『肆』 為什麼要學大學語文
語文是學習任何科目的基礎,只有學好了語文才能有助於我們學好別的科目。
一個人的語文好,那說明這個人對文字有很敏銳的感知力,語感很好,那麼這在學習任何科目的時候都是有優勢的。
通過學習大學語文能夠增加我們的人文素養,提高我們的思想認知,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到了大學以後,正是我們三觀養成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就更需要語文這種文學來輔助我們。一個人無論是學習數學,學習理工都離不開語文這個基礎學科。語文,讓我們能夠學習別的科目,對別的學科有更深刻的認知。
上課之前提前預習好每篇課文,大學語文課基本上都是一周一節,我們有充足的時間去預習好課文。
上課時積極主動跟著老師,在老師上課講解的過程中,一定要認真聽講,做好應該做的筆記。老師講到哪裡自己就跟到哪裡,而不是老師在上面講著,自己在下面玩著手機刷著微博。
下課後思考課後問題並及時復習。 老師講完以後學習並沒有結束,我們還應該認真思考課後習題當中的那些問題,只有這樣才是積極主動的學習,高效的學習。
再過一段時間以後,我們也應該進行及時的復習,防止遺忘,從而真正地掌握這些內容,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伍』 為什麼要學習大學語文
語文擁有為社會的功能,因為現代社會是一個經濟效益主導的社會。在經濟主導的社會里,「個人」編入社會組織,個人在各種組織內部的設計、改造和安排下進入「國家」這個協作系統。依此,達到有效參與社會大分工的目的。
區別於傳統小農經濟社會,一個國家就是一個全球化的大協作體。國家的同一首先是語言的同一,文化的同一。在人與人之間產生一門組織人的學問,建立共同體理念、倫理和制度的學問。學習語文可以同時學到中國的歷史、政治、社會、文學、哲學、經濟等等,是一個整體不能被分開來。
(5)為什麼學大學語文課件擴展閱讀:
語文不是改變對象,而是擁有對象。這也是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給予人的區別。物質文化把人對完美的追求放在把自己變成什麼上,而不是擁有什麼上;而精神文化把人對完美的追求放在思想和精神的內在狀況上,而不是外在的環境上。
語文涵詠了中國人的智慧和人文境界,語文構建強大的精神,使你把追求的對象有別於獸性,放在人性本身的發展和優勢上。中國語文的思辨特質,使你不是去盲目擴大那些使得人性成為特殊的尊嚴、財富和幸福的思想和感情上。
『陸』 我們為什麼要學大學語文
劉 煒 我們這門課叫「大學國文」,以前叫「大學語文」,現在別的很多學校也叫「大學語文」,其實就是「大學語文」。大家小學學過語文,中學也學過語文,現在大學了還要學語文,那麼我問問大家,語文是什麼意思,呢?語文,按照我個人的理解,就是語言和文字。語言和文字有什麼區別呢?把我們的想法說出來就是語言,把我們的想法寫出來就是文字。也就是說,語言和文字其實是一個硬幣的兩面,都是用來表達我們的想法的,都是表達我們的想法的工具,都是與他人進行交流的工具,其實也就是我們生活的工具。離開了語言和文字,我們就不能表達我們的想法,不能與他人進行交流,也就很難生活下去。文盲可以不用文字,但不能不用到語言;聾啞人不用語言,他們用手語,手語還是語言,只不過是比較特殊的語言。可見生活是離不開語言和文字的,其實我們就生活在語言和文字之中。德國有一個很有名的哲學家叫海德格爾,他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他說:「語言是人類存在的家園。」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語言和文字之中,就像生活在空氣之中一樣,就像魚生活在水中一樣。空氣和水重不重要呢?絕對太重要了,但我們往往對太重要的東西視而不見,忽視它們的重要性,我們對語文,對語言和文字,也是這樣。上面這些是說語言和文字也就是語文的重要性。語文,也就是語言和文字,是用來表達人們的想法的,那麼是不是所有表達人們想法的語言和文字都是美的呢?你和我,隨便說幾句話,寫幾句話,都是美的嗎?顯然不是的。並不是所有的語言和文字都是美的。最美的語言和文字在哪裡呢,是什麼呢?最美的語言和文字就在文學之中,最美的語文就是文學,所以我們一提到語文就會想到文學。當然在歷史、哲學,甚至政治、經濟、法律等學科的著作中也有很美的語言和文字,但主要還是在文學之中。所以我們講大學語文主要是講文學,又主要是講中國文學,簡稱國文,這就是「大學國文」。講到這里,大家可能忍不住要問了,你說語文很重要,是的,是很重要,但是我們學大學語文對我們個人來說到底有什麼幫助呢,到底有什麼用呢?現在很多人都認為學語文沒有用,因為學了之後,既不可以幫助我們炒股,也不可以幫助我們考公務員,真是百無一用。這種說法很對,從實用的角度、功利的角度,也就是從直接轉換成利益的角度來看,學大學語文確實沒有什麼用。但是在我看來,其無用處自有大用、妙用,學大學語文有無用之用。到底有什麼用呢?我們可以分三點來看:第一,剛才我們講了,語文是用來表達和交流的工具,如果語文不好,表達和交流就會有障礙,生活就會不通暢,就會受阻。打個最簡單的比方,大學生談戀愛很正常,很多男孩子想追女孩子,但不會表情達意,愛情受阻,很苦惱,這就是語文沒學好。我們學大學語文,就是通過學習歷史上最美的語言和文字,訓練我們在語言和文字上的表達能力,以便更好地與他人進行交流,從而使我們的生活更通暢。第二,有同學可能會說,我的表達能力已經很好了,交流也很通暢,那麼我為什麼還要學大學語文呢,我學大學語文還有什麼用呢?如果有同學這么想,我現在就反問他,你穿一般的衣服已經很暖和了,但你為什麼還總是想讓你的衣服更漂亮一點呢?這是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天性都是愛美的,總想更美一點,再美一點。為什麼衣服總想再美一點,你的語言和文字卻不想再美一點呢?我們學大學語文,就是通過學習歷史上最美的語言和文字,提高文化修養,使我們的言談和書寫更美更有文采;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使我們的言行舉止更優雅更有風度;使我們整個的人、整個的生活都更有文采風流。權力再大,錢再多,如果缺少了生活中的這種文采風流,也只能送他一個字:土。事實上,很多官僚、明星,都會在家裡擺上幾本小說、幾本詩詞,這都是害怕別人說他土,要附庸風雅。第三,歷史上最美的語言和文字之所以美,不單單是因為語言和文字本身美,更是因為它們背後蘊含了做人的道理和生活的智慧。比如說,唐代詩人高適的兩句詩「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很美,關鍵是因為它教給我們一個生活的智慧,人生不得意了,不要悲觀,要向前看。著名歷史學家陳寅恪先生有兩句話「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很美,關鍵是因為他教給我們一個做人的道理,生命應該獨立自由,人應該有尊嚴地活著。我們學大學語文,就是通過學習歷史上最美的語言和文字,領悟它們背後蘊含的做人的道理和生活的智慧,用這些道理和智慧引導我們的人生,使我們的生活更健康更正確,使我們成長為一個真正的大寫的人。現在大學生自殺的很多,這都是因為缺乏生活的智慧;游手好閑荒廢青春的更多,這都是因為不懂得做人的道理。如果說,學大學語文使我們更有文采風流,這還是對我們生命的外在層面的改變,對氣質的改變;那麼,學大學語文使我們領悟生活的智慧和做人的道理,這就是對我們生命的內在層面的改變,對心靈的改變了。而學大學語文最大的更根本的一個用,也就在這里。總結起來說,學大學語文到底有什麼用呢?學大學語文可以使我們的生活更通暢、更優雅、更正大,也就是使我們的生活更幸福更美好。當然,學大學語文的這些用處,絕對不是我們上一個學期的大學語文課就可以得到的,它需要我們在以後的生活中不斷地閱讀和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絕對不是一蹴而就、一勞永逸的。我們這門大學語文課不過是一個引子,更多的功夫還在大家以後。
『柒』 學習大學語文的意義
學習「大學語文」的意義:
主要還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對語文的興趣,也就是對民族語言、文學、文化的興趣。特別是把以往可能在應試教育中喪失了的興趣重新激發起來,讓學生體味大學語文之美,人文之美,培養起人們對民族語言文化的親近感、自豪感。應當把興趣的培養放到重要的位置。
(7)為什麼學大學語文課件擴展閱讀:
我國高校的語文課程幾經沉浮。30年來,課程忽冷忽熱。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大一國文」,50年代因教育界模仿前蘇聯教育模式而取消,1978年,在教育家匡亞明、徐中玉、蘇步青等倡導下,「大學語文」復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