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的思想性表現在哪裡

語文的思想性表現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3-08 13:03:57

㈠ 語文的工具性體現在什麼地方

新課程教學不可忽視語文的工具性
聶仲生
(湖南省衡陽縣第一中學 421001)
【摘要】: 本文認為語文新課程教學,在強調人文性的同時,不可忽視語文的工具性。 新課程教學第一任務應該是藉助新課程平台,培養學生理解漢語、運用漢語能力,讓學生會聽會讀、會說會寫。優化這個過程,也可以達成人文熏陶的目的。
【關鍵詞】: 新課程教學 語文 工具性

在新課程教學過程中,語文工具性的邊緣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盡管有人不肯相信,也不願看到。但只要深入一線,走進課堂,感受就會真真切切、明明白白。
一、語文工具性的邊緣化
可以從多個層面多個角度來說明這個問題。
(一)理論層面:工具性被簡化。
1、《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在「培養目標」中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應全面落實《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所確定的基礎教育培養目標,並特別強調使學生:
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自覺維護國家尊嚴和利益,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具有民主與法制意識;具有初步的科學與人文素養、環境意識,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具有頑強的意志,形成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正確認識自己,尊重他人,學會交流與合作,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開發意識------
這些都是課程教學的人文性要求。也似乎涉及到了語文工具性教學要求,但語焉不詳,如「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內容」,至於這些「內容」有哪些 ,隨你去想。
2、《考試大綱》在劃定考試范圍時,對現代漢語詞彙、語法、修辭和特殊的文言現象的考查含糊其辭,漏洞百出:語言基礎知識時考時不考;考文言翻譯,但又要求說不涉及詞類活用、句式特點等名詞;如此等等,說不清時就一語帶過,所謂「側重於運用」。
這兩個富有指導性和權威性的文件,盡管都提到「基礎教育」語言的基礎性,但相對於思想性、人文性的「特別強調」來說,前者顯然簡於後者。尤其是考綱這根剛性棒子,對直接體現語文工具性的基礎知識的教與學、考與評的指揮,更是簡單得無以復加。一句話,類似的文件(如各省的種種補充說明)給人們的感覺是:語文基礎知識的教與學已經不那麼重要了。
(二)實踐層面:工具性被虛化。
一線的教師都知道,教考分離在目下是不可想像的。從教師的角度看,怎麼評就怎麼教怎麼考就怎麼教是因時而動。其認知基礎是教學評價。
⑴定性評價的影響。主要指下行性的課堂評價的作用。在老師們看來,怎麼評就怎麼教,理所當然,無可厚非。反之,實在不可思議。新課程課堂教學的評價,有這樣一些成文不成文的規定:是否體現了人文教育的理念;是否有富有激情的多邊活動;老師講課的時間是否超過了15分鍾;課堂容量大不大;有沒有創新;是否使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等等。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們只好變著法兒追求感官上的活躍生動,絞盡腦汁的在淺層次上操演動作,搞些嘩眾取寵的表演化設計。一時人文時尚起,創新一大堆,很少有人能靜下心來腳踏實地研究教材內容,研究課堂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語文課堂是比以前更熱鬧了,語文課也成了思想方法課、生活常識課、自然科學課,情趣審美課或者什麼別的課。我們開始通過新課程平台,引導學生研究政治、歷史,研究物理、生物,研究環保、人生,欣賞音樂、美術……這樣的課堂教學就是「新課程的新教法」,「體現了新理念」。這樣的課,聽時感到新鮮,聽後一想不對:字詞句難點都沒理解清楚,文本也沒解讀,內容匆匆帶過,就跨過文本做許多引申和發揮,這樣的超越文本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如何生成的?怎麼可能生成?老師們應該心知肚明,但風氣如此,無可奈何,只得務虛!至於知識與能力的目標達沒達成,反正不是本堂課的評價點,放下也罷。
⑵定量評價的影響。指的是各級別的考試尤其是高考的影響。你講是觀念落後也罷,你講是應試教育也好,不可否認的是,社會認準的硬道理是考上重本,老師認準的硬道理是考什麼教什麼。不是減輕學生負擔嗎?既然已經實施新高考的省市,基礎知識分值很少,那有什麼理由讓學生陪自己做費力不討好的事呢?又想,初中小學老師講過了吧?再講是不是重復教育?還有,不要以為學生不知道,當今獲得信息的渠道多得很。總之,基礎的知識不必、不應也不能講。
於是,「知識和能力」這個工具性目標,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被嚴重架空。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這個工具以生成人文精神的「過程和方法」,實際上是紙上寫寫罷了。這樣的課堂教學留下的只能是沒有實效的熱鬧。演講、小品表演、辯論會、討論會……層出不窮的授課方式,讓語文課生機盎然。然而,熱鬧的課堂是否就等於豐碩收獲?熱是熱了,鬧是鬧了,但是課文被擱置一邊,一堂課下來,只見活動的熱鬧,不見文本的有效闡發、挖掘和共鳴。讓人感覺「熱鬧得空洞」。為什麼學生看得津津有味,聽得如痴如醉,甚至於眉飛色舞,喜形於色,但過後卻猶如過眼雲煙?主要原因在於:語文課是語文工具的實踐課,它要求一切教學手段都必須以語言媒介為中心,學生只能通過語言文字才會理解、體悟、想像。所以不管採用何種方式何種手段,最後還都必須落實到課文的語言文字上去。否則,一切人文性目標的達成都是天真的想像,甚至本節課老師講了什麼自己學了什麼,學生也不甚了了。
(三)發展趨勢:語文教學的邊緣化
語文教學的邊緣化,是相對於其他教學科目而言的。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語文老師成了弱勢群體,好像有你不多,無你不少。仔細想來,不是語文老師不優秀,而是他所執教的語文,在一般人(包括學生)眼裡看不上。為什麼?原因可能很多。除了人們對語文學科本身特點不了解,除了大家不學語文也能聽能說、學一點語文就可讀、可寫之外,我們語文界,我們的語文老師是不是也要反思:
1、十多年的母語教學,你教給多少個漢字,幫助積累了幾多詞語;常見文體常識你說過沒有?你告訴過漢語言規則嗎?交代過古人說話寫文章的習慣了嗎?學生上了這么多的課,讀了這么多的文章,為什麼說起來羅嗦,聽起來迷糊,讀起來艱難,寫起來干澀?我們的語文教學究竟幹了些什麼?
2、語言的與時俱進是對的,但說有說法,步有步法,畫有畫法,言語也有言語法。這個本可以堅持的東西,我們還要從眾多久?諸如「空穴來風」「美輪美奐」的左右耳光,還要打多久?哦,言語有法,但有多法,多法也就無法,語言可以無法無天,那還要語文干什麼,還要語文老師干什麼?
3、語文教學的結果評價的科學性體現在那裡?人文性能夠量化嗎?如果不能,那超越文本的課堂教學的意義在哪裡?如果在作文中考查,語言文字的運用和人文性承載的評判標准又是什麼?為什麼同一篇文章,在不同的閱卷老師手下,零分和滿分共存?難道作文評價是如此的隨意?學分的認定是否也如此?
這些問題,原本簡單,硬是我們自己搬出了這么多的不確定。不確定的東西越多就越難把握,越難把握就越靠運氣。「運氣」說在師生中蔓延,「精神調節」說在學生中泛濫,其結果只能是語文教學無關輕重,即邊緣化。長此以往,是語文學科的邊緣化,是母語的退化。這絕不是危言聳聽。華中理工大學曾對3511名新入學的各類學生進行語文水平測試,平均僅為63.9分,很多碩士、博士不及格。一份「學生自認為語言最大的毛病」的調查表明,中學生「詞彙貧乏」占人數的64.7%,「條理性差」佔21.6%,「語不達意」佔9.8%。一份「學生即席講話能力調查」則表明,學生在即席講話中的通常毛病是「譴詞不準確,語句不連貫,用語羅嗦」(轉引自錢理群《語文教育門外談》)。這證明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基本功還很不熟練。有一則關於漢語的消息讓人百感交集。上海舉行的一項翻譯大賽爆出冷門:由於缺乏最好的譯文,大賽不僅一等獎空缺,還將二等獎頒給了一位土生土長的新加坡人,其原因不僅在於他突出的英文水平,更在於他「流暢、優美的中文表達」。相形之下,國內選手提交的相當多的作品言不達意,其中用詞不精當、標點符號誤用等小錯誤「比比皆是」(轉引自盧新寧《漢語,我為你鳴不平》)。一線教師常遇見這種情形:高中學生不會寫請假條、申請書,就連信封的正確格式也知之甚少。再看各種媒體,連續幾年的「語文十大差錯」十分令人尷尬,「酷」「PK」「躲貓貓、樓脆脆、×跑跑」、「××,媽媽喊你回來吃飯」等兒童化語言得到熱炒和仿擬進一步暴露了全社會語詞的貧乏。這樣比比皆是的「不盡如人意」,也讓母語中獨特的文化意蘊在我們生活中日漸消褪。我們的後輩可能不知道「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只會說「我要和你結婚」。可以想像的是,一個將列祖列宗寫成「劣祖劣宗」的人,是決不能理解中國文化的豐富內涵的;一個不懂得「雖不能至,心嚮往之」的人,是絕不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遠的。 至於我們的博士把「華佗再見」翻譯成「再見吧,華佗」給外國人,是不是讓稍有文言和人文知識的中國人羞得面紅耳赤並為母語擔憂呢?
有人為此大聲疾呼,也有人斥之杞人憂天。其實,關於語文的工具性質,「三公」有定論,大綱有闡說,課程標准有概述,大家有共識。目下看來,最值得人們關注的是語文工具性的優化問題。
二、語文工具性的最優化
(一)優化認識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提出「語文是一種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句話內涵豐富,人們對其理解也有差異。我認為這里講的人文性絕不是指脫離語言交際性的孤立存在,相反,它是滲透在語言文字中的深層次的內蘊。從這個意義上說純粹工具意義上的語言文字是不存在的。或者說,語文天生就有一種人文的因素。扎扎實實抓好語言交際(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訓練,培養學生讀寫聽說能力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人文熏陶的過程。
四大文明古國,歷史文化流傳至今並發揚廣大的只有中國。在無數中國人心裡,古老優雅的漢語是我們五千年文明最美麗的組成部分,也是我們之所以成為我們的文化標記。橫平豎直的方塊字將我們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為不盡的紙上煙雲。音分四聲,律有平仄,構成了漢語詩文一唱三嘆、回環往復的音韻之美。千百年來,雋永有致的漢語承載著我們民族獨特的思維,我們依靠它傾訴,運用它思想,通過它記載,憑借它穿越五千年歷史文化隧道。可以說,一個漢字一個詞語一聲嘆息都會在我們眼前呈現出意味深長的圖畫。讀到「讀三蘇,誦三曹,研三袁,探三玄,志求三樂;溫四史,展四庫,惜四孟,度四美,心羨四君」,我們在了解工整的對偶、流暢的排比、嚴謹的平仄、恰到好處的合稱之時,哪個不會被生動的面容感動?哪個不會被濃郁的書香吸引?哪個不會產生懷古之情、奮發之意?
工具性可以「直通」人文性。要毫不羞澀地落實語文的工具性。
這樣說,絕不是否認語文的人文因素,恰恰相反,這是在為建構更高更重更華麗的人文豐碑,鑄造更深厚更扎實更硬朗的基座!

(二)優化內容
有一個時段,我們曾經過度強調過語文的工具性。教學時生怕漏掉一個「雙基」點,結果,「少、慢、差、費」的情況出現了。正是因為它的存在,導致了現在的矯枉過正。
應該按照實用的原則,對落實語文工具性的教與學的內容進行優化。
1、 選擇知識點。
學生通過自學(如查常用工具書)就可以獲知的內容,要大膽舍棄;實用性不強的內容(如古詩文平仄)可一語帶過;教學的重點應該是常見易誤實用難把握的直接影響閱讀寫作的知識,如詞性、句子結構、分句關系、部分修辭格,又如常見的文章文學知識等。要根據學生實際,把握好一個度,不必過深過細。
2、 理清層次性。
即建立知識序列。按照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讀寫交際的需要,考慮與其他語種的交互關系,確立一個富有彈性的知識系統,盡量做到梯級提升、緊密銜接,同時充分發揮語文的「母性」作用。目前,有兩個比較突出的問題:一是初三(九年級)與高一有知識斷層,以致高中老師在教學文言文的特殊詞法和句法時困難重重。二是語文與其他學科橫向溝通不足,如七年級英語教學涉及眾多語法,但相關內容六年級語文卻沒安排。這說明語文學科基礎知識的教學序列還有必要進一步統籌。
新教材已經在「梳理與探究」中做此工作,期待有完美表現。
(三)優化方法
語文工具性的突出特點是它的實踐性。新課程標准指出:「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學習的規律。」在教學建議中指出,「要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 美國語言學家克拉申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了「語言習得」理論。該理論認為,人們掌握某種語言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習得,指學習者通過與外界的交流實踐,無意識地吸收到該種語言,並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流利正確地使用該語言。另外一種是學得,指有意識地系統地研究並學習某種語言。克拉申理論中的習得,實際上就是要為學習者提供豐富而典範的語言環境,於無意之中得其意;學得,則是系統的聽說讀寫訓練,於有意中得其意。看來,語文工具性的最優化可以在多方面的實踐中得到落實。
1、拓寬語言的積累范疇
(1)重視課內積累。新教材中選擇了古今中外文質兼美的典範之作,學生除了繼續掌握一些常用的字、詞以外,對於一些精彩的課文或片段,要熟讀成誦。另外要逐漸領會作者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匠心,使學生在充分感悟和理解的基礎上,背誦課文積累語言。
(2)特別強調重視課外積累。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引導他們養成「好讀書,讀好書,讀整體書」的習慣,並隨時記下書中的好詞、好句,養成隨手查字詞典的好習慣,為日常的語言交流、寫作積累下好的語言素材。
除了閱讀書面的材料,積累知識外,我們還可以從日常的言語交流中,廣播、電視、廣告、網路等多種渠道獲得語言信息,要讓學生做個有心人,隨時隨地記下自己感興趣的語言材料。
2、訓練扎實的語言能力
一是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二是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方式很多。如師生對話、分組討論、主題辯論、課前新聞時評、演講、配樂朗誦等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平時積累的好詞、好句,還可以進行口頭作文的訓練,另外在學生學習文本時,也可以進行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教學中,一篇文章往往會留下許多的空白和不確定的因素,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用想像的情節去填補和豐滿,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再造想像和表達能力。
書面表達能力的訓練。新教材為學生的書面表達提供了範本,學生將範文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借鑒範文的形式,運用自己積累的素材逐漸模仿形成自己的書面語言。讀寫結合是最好方式,通過它可把學習語言與運用語言溝通起來,把學習內容與生活感受融匯起來,把語文的人文性與工具性有機統一起來。另外,辦班刊,出版報手抄報,組建文學社,引導向報刊投稿也是有效的方式。
(四)優化評價
1、對學生的評價。課程標准有一個評價建議。對評價目的、基準、主體、方式、功能、注意點等作了一般性概述。平時的課堂評價好處理,但學分認定,操作比較困難。尤其是當這種評價與高考相關聯時,是否影響其公正性,有沒有很強的公信力,目前難以回答。為了落實語文工具性,是否對三個維度「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做進一步細化使之具有語文特點,值得探討。
2、對教師的評價。要明確理解語言、運用語言是語文課程的主要任務,特別是要減少教育行政部門對具體教學行為的干擾,做好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的工作。

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語文教育工作者特別是一線教師,一定要全面理解課程方案課程標准關於工具性人文性的內涵,在強調語文人文性的時候,切不可忘記落實語文的工具性。

㈡ 語文課程的綜合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運用的綜合性實踐課程。課程標准提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
我認為實踐性就是學生運用語言的過程。引導學生參與一次又一次聽說讀寫的過程就是用語言。,即聽說讀寫的能力,而聽說讀寫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實踐行為。只要是有聽說讀寫的地方,都可以看成是語文在實踐中學習的課堂。語文教師就是教練,是教孩子運用語言文字讀書、交流、寫作的的訓練,如果這樣理解,我們是否就可以把語文課當成訓練課,交給學生讀語言、說語言、用語言的活動。所以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這就要求教師要加強學習研究新課標的內容,正確理解新的課程理念,整體把握新的語文課程體系及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明確語文課程目標,才能准確把握語文課程的實踐性目標。否則教師心中對新課標要求不明確,就不能准確把握語文課程的實踐性特點,在教學過程中體現語文課程的實踐性。
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體現語文課程的實踐性?首先,每位語文教要准確把握語文課程體系,在教學中注意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其次,利用課程開發體現語文課程的實踐性: 1、教師在備課時要樹立語文教學的大語文的觀念,把自然、社會、生活帶入課堂,把學生喜聞樂見的事物引入課堂,給學生以最大的自主學習的空間,提升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知識,最終實踐走向社會生活 。2、引導學生走出課本,深入生活,就是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的渠道。通過參觀、考察、遠足等課外活動來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開拓學生視野。只有讓學生在更多的生活中去學習語言,體驗生活,創新思維能力自然而然也得到了提高。 3、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
第三,創設自主開放的語文教學,注重實踐,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以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激發並強化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真正使學生做到自主學習——自主識字、自主寫字、自主閱讀、自主寫作、自主積累、口語交際等、真正把握語文課程的實踐性特點,把握語文課程的實踐性特點落到實處。
正如《課標》「教學建議」部分所指出的:「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可以這樣說,加強學生語文實踐活動,就是引導學生參與到語文實踐的過程中,盡力促使他們自己去閱讀、思考、感悟,自行探索,自求了解……這樣,通過一項項內容的學習,學生所得到的不僅是一個個結論,而且通過自己能動地聽說讀寫、思考、體驗等實踐活動,悟出了怎樣去讀,怎樣去想,怎樣去說,怎樣去寫,從而掌握了一些讀書方法、表達方法等,真正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語文學習的實踐過程。
如在《新型玻璃》一課的教學中,我設計了三個環節,安排了學生的實踐性學習活動: 一、自主合作學習2—5段,先讓學生自主學習,自由讀課文,用「——」畫出描寫玻璃特點的語句,「~~~~~~~」畫出新型玻璃作用的語句。想一想作者用了什麼說明方法?確保學生進行自主性語文實踐活動的時間,讓學生有時間讀書,有時間思考,等有了自己的答案後,帶著個人的學習成果到小組合作學習完成表格填寫。讓每個孩子在小組內有機會表達,有機會展示。讓學生在合作、互動的語文實踐中有了學習成果,也培養學生的言語交際能力。二、把自己當做玻璃向別人介紹,把書面語言變成自己的口頭語言,用書中規范的語言來規范學生不規范的口頭語言。學生相互評價也是口語交際的互動過程,進而在語言訓練的實踐中運用語言。三、讀寫結合,寫一個自己發明的玻璃,在寫作的實踐中運用語言、發展語言。四、課後作業。在生活中尋找說明書。是一個實踐性作業,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並把語文學習的成果運用於生活實踐,從而溝通語文和生活的聯系。真正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語文學習的實踐過程。
葉老(聖陶)曾說「練及實踐」;另一方面是指「交際」,因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由此看來,學生只有通過語文實踐,反復實踐,才能逐步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逐步增強語文的能力。
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我們應使課堂內外相溝通,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教育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呂叔湘先生曾經說過:「少數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驗,異口同聲說是得益於課外。」這更證明了讓學生參加語文實踐活動的重要。這少數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他們經歷了語文學習的全過程——由「例子」到「習題」,由精讀到博覽,由吸收到傾吐,一句話,是由課內到課外,由學校到社會,將語文融入到了其他課程之中。學生只有利用學得的知識、方法去讀課文以外的文章和書籍,將學得的範文語言運用於日常的語文實踐活動之中,才能切實有效地提高其語文實踐能力,所以語文老師不要只教課文內容,而要教學習方法。

㈢ 語文的重要性在哪

重要性體現一個民族的歷史,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感情,所包含的東西太豐富了。因為,一種文字的形成,和字里行間的含義,只有懂得那個民族的文化和歷史才能理解。

有的時候,簡單一句話,甚至一個詞,一個字,裡面都有千百種意思,如果不懂歷史和文化,只能從表面的字去理解,自然就不會明白了。

中國人向來都比較含蓄,古人說國家大事也好,生活小事也好,甚至談情說愛也好,都不會直白地說出來,一般都是通過一些婉轉的話來表達,所以,中國的文字就表現得意義深刻。 只有學得好,才能用得好。

語文如果學不好,就會出現錯別字,就會理解不了別人講的意思,當你出來社會工作了以後,就會更大地體現出語文的重要性了。

雖然很多人不很重視語文的,但是語文的學習還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語文才能代編我國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

(3)語文的思想性表現在哪裡擴展閱讀:

語文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一門教學科目,其教學的內容是語言文化,其運行的形式也是語言文化。語文的能力是學習其他學科和科學的基礎,也是一門重要的人文社會學科,人們交流思想的工具。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特點。

語文是偏重從文獻角度研究語言和文字的學科總稱,一般包括文字學、訓詁學、音韻學、校勘學等。

中國由於古代文獻豐富,文字比較特殊,語文比較發達,廣義的語文也應該包括語言學,也就是語言學和文字學的總稱,但現在由於國際學術分科中語言學是一大類,所以目前反而是語文學從屬於語言學,成為語言學的一個分支。

語文能力是學習其他學科和科學的基礎,也是一門重要的人文社會科學,是人們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語文》也是中國的學校等教育機構開設的一門主要學科,中國語文教科書一般講授的是漢語文。

語文教學的目的有三個:

①以典範的古今書面語言作品為教學媒介。以典範的古今書面語言作品為教學媒介,是教育科學、心理科學的規律給語文學科的原則要求。典型化選材,時代使然,政治傾向使然。不如此,則無法落實教育的正規性、傾向性、先進性和高效率。

②以啟迪並發展學生智力為根本目的。啟迪發展智力,是語文學科的根本目的。心理學的研究早已證明,並且哲學、邏輯學、美學、文化學也都承認:「詞語」是人腦進行思維活動的物質前提。

③以同化現代化的書面語言交際規范和同化現代化的中華民族共同人文心理為任務。語文教育,從「人口手上中下」到「知本家」,向人腦輸入並固化「詞語」,輸入「捕獲和創造詞語的概念、程序和模式」,為啟迪發展教育對象的智力作出了最早、最大、最關鍵、最可能多的貢獻。

㈣ 中小學語文課本里為什麼會存在大量思想性和文學性都很差的文章呢

思想性和文學性都很高的話,中小學生哪裡看得懂。。。
就像我初二看的《紅樓夢》,完全不知道重點在哪裡,只看了情節。
但是大學之後通過電影和一些小說等文學作品,才讓自己的三觀和思想確立,這樣再看書或者看電影才能體會到作者所想表達的意思。
中小學課本需要傻瓜式的文章,可能體現不了太多的思想性和文學性,但是文章存在肯定是有其合理性。中小學語文課本,最主要的目的是:熟悉中文漢字(4/5000個左右)、價值觀不要歪了。這樣就差不多了。
有些文章,看起來思想性和文學性都很差,其實對人的思想還是有影響的,這個細細想想就會懂的。我們國內需要和諧的環境,必然要有這類文字。

㈤ 語文「工具性」怎麼體現

一、什麼是語文的工具性
語文的工具性,指的是語文是一門基礎工具學科。它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表達思想感情、交流感情、傳遞文化的工具。
2.語文是學好其它所有學科的工具學科。
葉聖陶先生曾經就指出:「語文是工具,自然科學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數、理、化,社會科學方面的文、史、哲、經,學習、表達和交流都要使用這個工具。」①葉老的「工具論」把語文課程定性為基礎工具,認為語文是學習其它一切學科的工具,這個論斷是非常正確的。因為只有學會熟練地使用語言,才能進行的閱讀與表達,這是其它學科學習所必備的條件。
二、在教學中怎麼體現語文的工具性
-(一)教學生掌握並使用語文這個工具本身
就像生活中我們要用一個工具去做什麼事情時,首先要把這個工具本身研究透徹一樣,在讓語文作為一門工具學科之前,我們也應該先好好學習它,達到掌握並使用語文的目的,這是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何況語文不僅是一個工具學科,它本身也是一個非常復雜完美的具有人文性,負載著人文價值的語言學科,僅從這一點出發也值得我們去研究學習它。
1.要使學生學會理解語言並用語言表達感情。在教學中我們要從字、詞、句等最基本的語言單位入手,讓學生在長期積累中慢慢理解祖國的語言文字,讓他們從最初的只能聽,到慢慢的學會讀和說,再到最後的寫,一步步地掌握語言,並能自如地用它來表達情感。
2.學會用語言進行交際。語言最主要的功能是用它來進行交際,過去我們對於語言的交際作用在語文教學中重視不夠,新課標「總目標」中則明確提出:「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我們要讓學生學習語文過程中學到用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交流的能力。
3.學會積累語言。要想充分表達情感,並使自己的表達盡可能的生動、形象、豐富多彩,就需要大量的語言元素,這些元素的得來靠的就是語言積累。語文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任何人想一蹴而就都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進行積累,做到厚積薄發,這樣在其它方面用到語文這個工具時,才能游刃有餘,不會捉襟見肘。
(二)主動與其它學科聯姻,為其它學科服務,讓語文的工具性在其它學科中體現出來
這是讓學生對語文產生興趣最有效的辦法。因為任何人都有一定的功利性,學生在學習方面的功利性表現在學習某一門功課後能不能增長知識,能不能提高成績。如果學生好好學習了語文後,不僅能提高語文成績,而且更能幫助下提高其它學科成績,那他們一定會更加努力學習語文的。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除了要讓語文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外,我們還要有意識地將語文與其它學科聯系在一起,用語文知識來解決其它學科的問題。這樣,學生看到學語文是也是有直接效果的,那他也就會主動學習語文了。
語文對其它學科的幫助主要表現在閱讀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上面,甚至也表現在書寫上面。比如在學數學時,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會在解答數學應用題中起主要作用。盡管閱讀能力和計算能力對於成功地解答應用題都起作用,但閱讀能力比計算能力起的作用更大。也就是說,學生閱讀能力強,他的數學成績也會相對地好。學習其它功課時也是同樣的,語文學好了,他在其它學科的審題、歸納概括、書面表達上會占優勢。
我們在可以這樣做:在訓練字音、字形等基礎知識時,有意找點政治、歷史、地理、甚至是物理、化學、生物課本里的常見字來練習;在訓練閱讀時,也有意找那些學科里的材料閱讀,特別是在訓練古詩文閱讀時可以找些政治、歷史題里需要理解的古詩文來訓練;在訓練寫作時,有意找政治、歷史、地理等學科的知識和材料寫作;以練習書寫時,也可以讓學生去寫寫其它學科的作業,包括理科上的字母和符號也可以練習。這樣可以一舉幾得,不僅讓學生看到了真實的語文素材,也能讓語文的工具性在其它學科上體現出來,學生就會真正明白如果學不好語文,其它學科也會受到影響,這樣一來,他們就會自覺地好好學習語文了。
但是,在這樣做的時候一定不要失去語文課的本質特徵,不能將語文課上成了純粹的思想品德課,歷史課,音樂、美術、舞蹈課,而是要從語文的角度(語言的理解、感悟和運用角度)去理解這些課堂內容,重在閱讀理解和概括表達上就行了。
(三)在體現語文人文性的同時突出語文的工具性
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語文是一門特殊的人文學科,它具有很強的人文性,負載著人文價值,人文主義教育理論也認為,教育的根本目的應該是培養自我完善的人。所以,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語文教學越來越體現出人文教育思想,越來越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純人文或重人文輕工具的語文教學勢必會使語文走向雖浪漫溫情卻遠離學生整個學業實際和人生發展實際的空中樓閣,使語文失去了它的實用交際功能,而成了發泄個人情感、自娛自樂的工具,這是得不償失的。
當然並不是說我們就應該又回到以前的語文純工具論的老觀念里去,而是說要正確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人文性的教育可以使教學充滿感性和愉悅的享受,使課堂輕鬆快樂不枯燥;語文工具性充滿理性,它對於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對於學好其它學科、今後的工作和繼續學習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在體現語文的人文性的同時,要突出語文的工具性,使語文既能培養人的性情,又能為他的一生事業服務。
具體做法是:針對不同特點的語文內容,可在人文性和工具性方面適當側重,如教學充滿人文色彩的散文時,就可以多側重人文性,讓學生體味人與人、人與自然的親情和友情;在教學理性較強的文章時,就可以側重它的工具性,讓學生明白做人與做文的道理和作文的方法技巧。但不管哪種內容都是可以找到將二者相結合的途徑和契機的,不能偏頗一方,更不能廢棄它的工具性功能。
總之,只要學生在品味語文的人文性的同時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它的工具性,他們就會自覺地走進語文天地,下苦功學好語文,因為這對他們目前的考試和將來的人生都有好處啊!

㈥ 語文中的思想感情有哪些

我想你應該是小學生吧

思想和感情本來是兩個詞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有不同的意思,思想一般指人對事物的看法、理解和認識,感情一般指人或動物對事物的喜怒哀樂愛恨情愁,這個你可以翻一下現代漢語詞典查證一下(詞典裡面比我的肯定概括一些,也更抽象一些,不太好懂)。

至於思想感情,一般用來指文學和藝術作品中,作者本人對世界、人生、社會……的理解、認識和看法,通常表現為喜怒哀樂、愛恨懼惡等情緒反應。

比如:《靜夜思》中「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看見天上的明月,就想起自己的家鄉,這就表達了作者思念家鄉的思想感情;《望廬山瀑布》中對廬山瀑布的描寫,「日」、「紫煙」都是容易讓人生出「喜悅」情緒的事物,通過對陽光照射下廬山瀑布的美麗景色傳達出一種喜悅之情,通過「三千尺」、「落九天」這樣的誇張,描繪廬山瀑布的雄偉壯觀,表達對祖國山水的熱愛。這種感情是作者本身至少是在此時具備的,因此通過寫作的手法表現出來,這就是所謂的思想感情的流露。

㈦ 朱自清的語文教育觀點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一、「使學生了解本國固有文化並且提高欣賞文學能力」的教育目的論
他在《古文學的欣賞》一文中相當獨特地提出了語文教育的兩項目的,非常值得我們注意:一是選讀古書,了解、認識和接受本國固有文化。二是以欣賞作為情感的操練,設身處地地欣賞古文學,弄清古文學的立場或揚棄或清算,培養欣賞力和批判力。朱自清把語文教育的遠大目標確定在了解本國固有的燦爛文化,加強民族意識並以此提高學生欣賞文學的水平,這種觀念顯然區別於語文教育就是講授語文知識使學生語文成績考試合格或者語文教育就是一種解析作家作品和語言現象的學術研究的一般觀念。朱自清這種對語文教育目的的嶄新揭示讓我們感覺到了他的一種具有特定意義對於前人的舉步跨越。他還認為:中國人雖然需要現代化,但是中國人的現代化,得先知道自己才成。這表明朱自清正是一位獨尊本國固有文化的理論家。在他看來,本國固有文化遺產不僅是中國奔向未來的一個重要依據,而且也是語文教育必須把握的一個重要目的。在這方面,朱自清把語文教育獨特地理解為一種繼承文化遺產宏揚民族精神的特殊行為,這顯然體現了他個人的特色。
朱自清所主張的「了解本國固有文化」是指津津有味地接受古文學的篇章字句、語體、詞彙、成語、風格和技巧,設身處地地接受古代作家的寫作態度、喜怒哀樂愛惡欲。他認為語文教育的最主要的目的是藉助對古文學的了解來幫助青年人信古、學古。他說:「有些青年人以為古書古文學里的生活跟現代隔得太遠,遠得渺渺茫茫的,所以他們不能也不願意接受這些……我想從頭說起,盡管社會組織不一樣、盡管意識形態不一樣,人情總還有不相遠的地方,喜怒哀樂愛惡欲總還是喜怒哀樂愛惡欲,雖然對象不盡同,表現也不盡同」。朱自清的這種見解清晰地指明語文教育的使命即要求我們把青年對我國固有的文化精萃的疏遠變為對它的親近。朱自清以為無論古今人物、人情總還有不相遠的地方,人類的喜怒哀樂愛惡欲可以跨越歷史的長河彼此仍可相互伸展,以此達到青年讀者與中國固有文化的思想精神的相互融合。朱自清著眼於古今情感上的聯系來親近、認識和了解中國固有文化,實際上是從方法途徑方面強調了在語文教育實踐中怎樣達到了解本國固有文化這一目的。
另一方面,朱自清又提出語文教育的另一重要目的就是讓學生接受文學,培養欣賞力,培養批判力。他說:「接受文學,我們有我們的立場。得弄清楚自己的立場,再弄清楚古文學的立場。所謂知己知彼,然後才能分別出那些是該揚棄的,那些是該保留的……自己有立場,卻並不妨礙了解或認識古文學,因為一面可以設身處地地為古人著想,一面還是可以回到自己立場上批判的。……這『設身處地』是欣賞的重要的關鍵,也就是所謂『感情移入』。」這段話今天看來似乎相當普通,但其體會切身,因而其意義也就不同尋常。它指出了欣賞的首要問題是解決立場,並且作品的立場和讀者閱讀時自我的立場更不能混為一談。這里清楚地說明以堅定的立場和批判力對待文學是培養學生欣賞文學能力的第一要義。這種說法反映出欣賞能力培植的關鍵又在於對作品的感情移入即設身處地地體味原來作家作品的喜怒哀樂。這樣特殊的意義,理應真正深刻地通過語文教育的課堂介紹給自己的學生,讓這些體現中國最主要的文化歷史內涵的作品從培養學生的欣賞力批判力的角度出發給學生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倘若真正著眼於發掘學生欣賞文學的能力,那麼朱自清的這些見解是頗為嶄新的。
朱自清實際上以此肇開了語文教育之目的在於了解本國固有文化之先聲,並深刻認識到提高學生欣賞文學的能力與語文教育的緊密聯系。從他的論述來看:語文教育必須以了解本國固有文化為基礎最終使學生達到能夠欣賞文學的目的。概言之,「了解與欣賞」即構成了朱自清語文教育目的論的中心內容。朱自清本身就是一位精通中國固有文化的學者,因而極為尊崇以語文教育來傳播中國固有的燦爛文化;同時朱自清又是一位注重寫作藝術力量的文學家,因而他也要求語文教育承擔培養學生欣賞文學分析文學的能力的任務。由此可見朱自清與眾不同的理論特色。
二、「作文訓練、技術訓練」的教育內容論
朱自清把作文訓練確定為語文教育極為重要的內容之一。他說:「寫作是基本的訓練,是生活技術的訓練--說是做人的訓練也無不可。」他認為,學生通過寫作能力的培養,會增長文學運用和認識社會人生的知識經驗,因而提高他們的思想水平,可見寫作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朱自清顯然排斥長久以來以思想訓導作為語文教育的主體內容,他高度肯定了寫作能力培養的社會功能。他尖銳指出:「只注重思想而忽略訓練,所獲得的思想必是浮光掠影,因為思想也就存在詞彙、字句、篇章、聲調里。」這里朱自清集中地否定了一些教
育者對於思想訓導的偏重,它攻擊這種偏導而極力張揚包括詞彙、字句、篇章、聲調在內的技術訓練。他欲匡正語文教育中只注重思想而忽略訓練的作風的貧乏和單一,使語文教育的建設真正具有內在精神。在他看來:僅僅接受文化思想遠遠不能證明學生已經掌握了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閱讀古書的能力、理解古書的語言形式、篇章結構、句式體裁的能力。因此朱自清進而提出「技術訓練」。這兩方面即構成了他的語文教育內容的框架:特別強調學生在接受寫作能力培養的同時尤其迫切需要切實加強學生運用文字能力、閱讀能力、理解能力這些語文基本技能的訓練。
(一)作文訓練
朱自清認為學生作文的最大毛病是文脈不清層次不清思路不清,其次是亂用標點符號。朱自清是一位很有見解的語文教育理論家,他對學生的作文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當尖銳的意見:
「學生的寫作往往抓不住題目,他們往往寫下些不是支離便是寬泛的廢話,在開篇時尤其如此。此外,層次的雜亂、意思的貫聯,字句重復,也觸皆然。……他們對於標點符號的使用很不在意……標點符號表明詞句的性質,幫助達意的明確和表情的恰切,作用跟文字一樣,決不是附加在文字上,可有可無的玩意兒……多半學生對標點符號的作用輕視或認識不足,隨處亂點。其實不充分利用,寫作的效果便會因此減少。」
長久以來語文教育過程中的作文訓練大多有忽略文脈和標點的傾向,朱自清這些言論可謂切中時弊。人們注重的是文章寫作的思想和意義,而不是它的文脈條理、標點符號。朱先生這番話自然是一種倡導,即為糾正語文教育的作文訓練中散漫無紀的忽視文脈和標點的毛病而建立起一種新觀念:學生作文必須以文章條理清晰和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為最首要的條件。
朱自清尤其強調當時語文教育中所存在的幾種奇特現象:一是學生錯誤地不自覺地把作文當作了說話的記錄,使語脈蒙蔽了學生自己,因此造成層次技術拙劣。二是教師在授譯講書過程中多說不相乾的閑話,也給學生作文思路帶來壞影響。三是學生閱讀太少或不仔細,並且過分依賴說話。朱自清在這里尖銳地批評了教師講課閑話過多影響學生作文文脈和學生閱讀太少導致作文過分依賴說話的不良傾向。他還以一種犀利的目光發現學生寫作中所隱藏的通病:即學生把作文與說話等同。在朱自清看來:(1)作文不是說話,必須剔除一些無用的廢話。(2)作文是用文字記錄下來,並不同於說話,它必須讓人讀了覺得文字的好處。
朱自清提出的作文訓練顯然注重這兩大主要內容:一是解決學生作文的文脈條理,二是幫助學生弄清作文不同於說話。朱自清實質上是以文章寫作的結構形式(即所謂文脈條理)對作文訓練提出了極高要求,這是一個相當明晰和重要的見解。
如何進行作文訓練?朱自清的主張獨具一格:(1)通過朗讀、誦讀的幫助提高寫作。他提出:「該讓他們多多用心誦讀各家各派的文字,獲得那統一的文字或語脈(文脈)。……因為朗誦對於說話和作文也有幫助。」 朱自清希望學生通過朗誦的訓練獲得清晰的文脈。他設想:「要訓練文脈,得用宣讀文件的聲調……若從小學時代起就訓練這種正確的朗讀,語脈混入文脈的情形將可減少,學生作文也將容易進步。」對於作文,朱自清出人意料地強調的一個重要問題卻是「讀」(朗讀誦讀)。他認為,「讀」是幫助學生作文的良好形式,依靠著讀的因素、功能可以使學生至少在語脈、文脈方面得以明晰,亦就讓學生最終區別了作文和說話。其次是朗讀誦讀的作用還在於學生通過「讀」的長期積累幫助他們在作文方面突然閃光的自覺的藝術創造。(2)從報章文體開始學習,從小的范圍著手,最好從寫新聞短論開始。他主張:「必須從報章文體學習……從小的范圍著手,揀與實際生活有密切關系的問題練習寫,象關於學校中的伙食問題,你要抓住要點,清清楚楚的寫出來。」(3)多練習說明文和議論文兩種文體。朱自清認為:「實際生活中說明文和議論文比敘述文和抒情文用得多……而且一面也可以訓練他們的思想。因此應該多練習這兩種文字。」這種練習的方法是:「給學生一些熟悉的小題目……或者給一些時事題目,讓他們擬演說辭或壁報文字,假想的讀者是一般民眾……這才可以引他們入勝。」
朱自清在強調朗讀誦讀對作文訓練具有重要作用的同時,提出了兩個關於題材和文體寫作實踐的觀點。一個是,他認為學生應當從寫作新聞短論開始,選擇與實際生活有密切關系的小范圍的題材內容來作文。這種做法的意義是:讓學生作文切用、感到親切、並且有效。另一個是,他主張應讓學生多加強議論文說明文的練習。他的結論是:這兩種文體不僅實用,而且它可使學生通過這些文體的實踐深入到現實內容,加大學生認識社會人生的廣度。這些論點足可證明作為作家的朱自清往往以語文教育如同創作自持,以作家注重題材和文體的見解來談論作文訓練,恰恰顯示了朱自清語文教育思想的特色。
作文訓練要實現自身的目標,在朱自清看來,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決不可忽視。第一,重視學生在完成作文時講究清晰的文脈條理和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第二,特別要認同朗讀誦讀與學生作文的不同尋常的密切聯系。第三,從新聞短論入手,激發學生從小處著筆,切近生活和自我。第四,注重練習說明文和議論文兩種文體,讓學生在這種體驗中獲取更加深刻的現實內容和思想認識。
(二)技術訓練
朱自清認為,技術訓練是語文教育核心內容之一。與此有關的是他在《了解與欣賞》一文中有一段別開生面的見解:
「了解與欣賞為中學國文課程中重要的訓練過程。兒童從小就能對於語言漸漸的了解,不過對於文學的了解必須加以強制學習的訓練。……了解是分析原文的意義並加以批判……而欣賞就在正確的透徹的了解之中。欣賞並不是給課文加上『好、美、雅、神妙……』一類抽象的多義的評語……得從詞彙和比喻的選擇、章句和全篇的組織以及作者著意和用力的地方,找出那些創新的或變古的獨特的東西。」
這里所謂的「了解與欣賞」即「技術訓練」的涵義,也就是注重讓學生弄清文章的修辭語匯、組織結構和作者旨意。朱自清在語文教育里倡導技術訓練,表現出他堅定獨立的教育觀念。事實上,忽略語文自身的內涵而傾斜於思想意識的訓導的觀念顯然需要糾正過來,語文教育對結構、字義、詞彙、段落、句式等文章技術方面的漠視確實讓朱自清有些不滿了。他提出了「技術訓練」的主要內容,它包括:(1)注重字義。(2)了解與分析文章的句式尤其是特殊句式其實表現特殊的心理狀態。(3)講清段落。「要能顯示原文的組織和發展的次序」。(4)講清主旨。「提醒學生注重重要詞句和指導學生研究全文主旨如何發展。」(5)弄清組織結構。「說明這種文章組織的變化,是了解與欣賞范圍內極重要的事。」(6)講解詞語。(7)講清比喻典故例證。
一方面是了解字義、詞語、句式、典故等,另一方面是欣賞主旨、段落和結構。實際上這「了解與欣賞」即技術訓練是語文教育極為重要的核心內容。語文教育應當以此作為基礎和背景把培養學生了解與欣賞能力置於一種相當突出的位置。朱自清在這方面嶄新的觀點是:弄清文章的組織結構是培養學生了解與欣賞能力的最重要的部分,由此把握文章的句式、主旨、段落、典故等。
朱自清還歸結了怎樣進行「技術訓練」的幾種方法:(1)教師講解。要求教師「分析課文詳盡……給中學生以充分的練習。練習的每一步必須有許多細目,要求練習切實的有恆的施行……練習的主旨無非是讓學生自己發現困難尋求解決。」(2)學生加強熟讀,還可常常舉行默寫和背誦。(3)問題研究。「最好教師只居於被動地位,用暗示方法幫助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朱自清公開標榜「學生加強熟讀背誦和老師幫助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是技術訓練的重要方法。並特別強調老師的講解在技術訓練中學生應當占據主導地位。在這里朱自清又一次突出倡導「讀」(熟讀背誦)在語文教育中的巨大作用。
三、「精讀略讀講讀誦讀」的關於「讀」的教育方法論
朱自清關於「讀」的教育方法理論在歷來重於「講」的語文教育界看來似乎是一奇談。但我以為:第一,「讀」這一奇特觀念恰恰是朱自清語文教育思想中最為獨特的部分。他事實上把「讀」看作是語文教育的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從「讀」的觀念來理解語文教育解決具體問題,這當然是獨特的嶄新的。第二,朱自清所謂的「讀」觀念包括了他的精讀、略讀、講讀、誦讀(朗讀、吟誦、默讀)等方面的內容,他最為強烈地感受到「讀」在語文教育中極為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他說:「讀的用處最大,語文教學上應該特別注重它。」第三,結合語文教育的實際情況來看,老師重於講解,學生忽略「讀」的事實存在由來已久。朱自清最主要的是
力圖擺脫那種老師的講解占統治地位的課堂氣氛,致力於以老師指導精讀略讀學生抓緊講讀誦讀的新觀念的建立。第四,他多麼希望通過學生的精讀略讀講讀誦讀的慷慨之情得以傳播中國固有的燦爛文化,並且堅信「讀」在語文教育中具有不世之功。他實質上以此批評了長久以來語文教育忽視「讀」的內容訓練,他特別要求語文教育在具有了一種教化作用的基礎上通過「讀」的幫助增添一種感染力。他具體的主張如下。
(一)精讀必須「纖屑不遺,發揮凈盡」
它包括兩項內容:一是令學生預習。即誦讀全文、分析標點、理解全文和弄清生字生詞意義以及解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二是課堂討論。「在討論中有錯誤要加以訂正,有疏漏要給予補充,有疑難要加以闡明,有些非講不可的東西講過以後要給學生一個簡明的提綱便於復習。」就是說,朱自清把精讀的觀念具體理解為在預習和討論中以學生為主體解答問題闡明疑難,並且尤其強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精讀的真正含義則在於發掘問題解決問題,這是頗有見地的。
(二)略讀卻需「提綱挈領,期其自得」
朱自清認為:略讀指導是指在版本、序目、參考書籍、閱讀方法、問題五個方面給予學生以精心引導和說明。朱自清的略讀觀念顯然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由學生自己抓住主要綱目內容去閱讀並更快地獲取知識。這種觀念立即讓人們覺悟到略讀的意義則在於讓學生把握良好的工具古籍和閱讀方法以此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性的。

㈧ 語文學科的重要性表現在哪些方面

語文,作為社會精神的產物,人類文化素質的載體,無一不體現了它在人類生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我們畢竟生活在高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21世紀,「數理化」思想的禁錮,使人們越發不重視語文了。甚至有中學生狂言:「數學、物理和化學是固體;音樂、美術和體育是液體;而語文是氣體。」由此一語,就可以推想語文受重視的情況可見一斑。

語文,難道真的是整天的題海戰術,一個學期捏著鼻子寫幾篇作文?對於這一問題的答案,我們應該到生活中尋找。當你聽到一首動人心魄的歌時,沉浸於歌詞所描繪的幽然意境,流連忘返,這就是語文;當你看到一幅雄渾俊雅的書畫後,立即被其所吸引,於是你搜腸刮肚,想盡華美飼藻來贊美它,這就是語文;當你發表演講、主持會議,甚至一個飽含深意的眼神,別忘了,這也是語文。既然生活中處處都有語文,那麼它在我們生活中有什麼重要的作用呢?

語文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和獲得知識的必需技能。誠然,事物的接受從理解開始,汲取知識也離不開語文。如解數學題時,審題分析需要語文,證明詮釋需要語文,答題歸納也需要語文。縱使你對生活充滿了問號,對知識有著不盡的求知慾,但是如不掌握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你也只能望著沉甸甸的書,感嘆「書到用時方恨少」了。

語文是衡量人才知識與素質的標准之一。在當今競爭日益激烈的21世紀,處處充滿了機遇與挑戰,你不必再苦於「英雄無用武之地」,也不必再抱怨英雄日暮,而是在於你是否能毛遂自薦,孔雀開屏般自我展現一番。誠然,三寸不爛之舌再加上一副鐵齒銅牙一定會招來別人的明眸睞眼,相信任何人都樂意在大庭廣眾之下滔滔不絕,引經據典,口吐連珠妙語。而廣疏學淺的你,只能在灰暗角落垂頭喪氣,抱怨自己肚子里的墨水太少。

語文是知識傳承的橋梁。相信你一定讀過都德的《最後一課》吧,小說以沉重的筆觸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悲慘的故事。那是一個被侵略的小村莊,正在上學的孩子們被告知將來不能再上語文課了,還被禁止使用自己的語言。然而他們的老師,一個錚錚鐵骨的漢子失落又不失驕傲地告訴他們:「我們的語言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它永遠不會中斷,猶如不落的太陽!」而在今天,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手捧著墨香的語文書,還有什麼理由不學好它呢?我們的先人前輩也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文化的瑰寶,如琅琅上口的唐詩,竟境深遠的宋詞,撥人心弦的元曲和包羅萬象的小說,對於我們來講,不正是一次次文化的洗禮嗎?

語文,如此豐富多彩的答案,如此重要的生活寶藏,正在以一個巨人的形象從狼籍著敗葉的林藪中屹立起來。讓我們衷心祝福語文之路越走越好。

㈨ 開放性語文課程思想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以「開放性、多元化」作為一個切入點,試圖運用後現代教育學、後現代課程論理論的一些觀點對新世紀語文課程的有關問題展開探討,認為:對語文教育的功能和性質認識要有整體綜合、歷史發展的觀念和允許差異的態度,是一種現代闡釋學意義的理解;課程內容要超越教材的限定,貼近社會生活和體現時代變化,勇於對教學「文本」做出創新性的解讀;課程實施中教學方法的選擇不能定格於一兩種「模式」,需要靈活變通,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的活動,知識獲得是反思、轉化的,由課堂上師生互動建構的,師生之間是一種「交互主體關系」;課程評價應該是項目多元、方式多樣、既關注結果更重視過程,還特別提出了「建立教師自己的教育評價體系」的建議。

㈩ 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思想性對確定學科性質有什麼意義在教學實踐中如何體現

語文教學中如何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語文是一門基礎工具學科。因為語言是交際的工具,是表達思想感情、交流思想感情、傳遞文化的工具。學習語文就是要使學生牢牢掌握語言工具。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教會學生使用語言。
語文學科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還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正體現了語言的性質。語言和思維、語言和思想是統一的。具體到語文教學中,就要使語文教學和人文精神的培養統一起來。語言作為載體它所載負的文化科學知識,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情意內涵及審美意義。語言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地是思維的工具。人們掌握語言就是為了相互之間交流思想感情。尤其是文學作品,其表情達意的功能更強。「境界說」的權威王國維認為文學作品達到高境界的媒體就是語言,文學作品的語言主要有「景語」和「情語」,而「情語」是主要的。小學語文教材雖然不全是文學作品,但大部分屬於文學作品或具有文學因素。小學語文教材的選文都蘊涵著一定的思想感情。因此,小學語文學科具有交流思想情感的功能。語文學科除發揮語言功能。傳遞知識外,同時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範文,具體地或概括地敘述典型事件,生動地描寫景物,准確地塑造人物形象,清晰地說明道理,以表達思想感情。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理解語言和表達語言的能力而且可以發展思維能力可以提高思想品德和陶冶情操,使兒童越學越聰明才是。從這個意義上理解,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不僅表現在再認知上,同時也體現在表清達意上,體現在發展學生的情思及人格培養上。所以語文應稱為表情達意的學科;成為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的學科;語文是具有很強的人文性、情感性、思想性的學科。具體理解語文教學的人文性:一要突出語文教學以人為本,二要突出語文教學的文化性。
如何體現閱讀教學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呢?我認為閱讀教學應注意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活動中,掌握語文工具的知識和學會運用這種工具的能力,並重點培養感受、理解、欣賞、評價、運用能力,發展學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因此我覺得現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語文教學方式的轉變
傳統的語文教學,是學生被動、單一、接受的學習過程,是教師向學生灌輸和填充的教學過程,把學生當做一個個可以裝許多知識的瓶子,通過反復操練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視和抹煞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無法形成健康的個性,更不要說形成末來社會所必需的各種能力。語文課程標準的課程理念明確提出,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二、語文教學中學法的有機體現
(一)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相對於「被動學習」而言的。在以往的課堂教學里,教師處於中心地位,學生圍著教師轉,完全處於被動應付的狀態。而《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強調以人為本,強調以兒童發展為中心,促進其自主學習,自主發展。
1.創設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首先,師生關系平等是前提條件。只有師生關系平等,學生才可能有「自我」,才能有機會學習和研究。其次,民主是催化劑,在民主的討論氛圍中,學生才會沒有心理負擔,做到暢所欲言,自由地表達自己的發現和見解。最後,要創造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在哲學中,「和諧」是指一個系統與外部客觀世界之間及其內部各要素之間的關系處於一種協調、平衡的狀態。在課堂教學中要建立師生之間良好的人際關系,以利學生自主學習。
2.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例如在教《山中避雨》一課時,我設計如下導讀提綱:(1)讀課文生字詞,了解新詞新意;(2)讀全文,知道各段段意;(3)讀課後的「思考、練習」三道題目,按自己的理解筆答出來;(4)把自學中不懂的地方記下來。(這樣讓學生超前自學,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在當前中學教學中已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組織形式,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是當今課程改革的需要。所謂合作學習,即將班內學生按成績、興趣、能力、性別和性格等諸方面的差異編成異質小組,系統用教學過程的互動性、合作性來促進學習,以群體發展為評價,共同實現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根據建構主義理論,學習是在一定的情況下,藉助他人的幫助,通過人際協作,利用學習資料構建自己知識的過程。合作學習是將個體間的差異發作一種教學資源,以達到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協同發展的目的。特別在當今社會,由於個人能力的限制,很多工作需要有團隊協作方能完成。因此,合作學習對於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增強學生的團隊精神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我認真開展合作學習,例如,教學《西門豹》一課,在讀課文時,教師抓住課後習題「西門豹用巧妙的辦法懲治巫婆和官紳」時的「巧妙」,讓學生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討論交流西門豹的辦法「巧」在哪裡,「妙」在何處,課文又是怎樣寫出這種「巧妙」的。
(三)探究學習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這次課改的重要理論支柱。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每個學習者都不應等待知識的傳遞,而應基於自己與世界相互作用的獨特經驗去構建自己的知識並賦予經驗與意義。」建構主義理論主張讓學生通過自主的活動、感受,體驗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從而建構自己合理的認知結構。探究性學習和接受性學習相對應,它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己的嘗試、體驗、實踐,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的學習活動。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激發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探究的自信心,讓學生獲得體驗成功的喜悅,教給學生探究的方法,放手讓學生進行探究學習。
例如,我在引導學生學習《凡卡》一課結尾的教學是這樣的:學生對於凡卡的爺爺能否收到信產生了爭議。很多學生認為凡卡的爺爺是收不到信的,因為凡卡在信封上沒有寫上爺爺的姓名與地址。但也有一部分學生認為能收到信。前種意見是「定論」,後種意見顯然比前種意見更有爭鳴價值。教師第一次引導研讀,問:「你認為凡卡爺爺能收到信的依據是什麼?」讀後有的學生認為是郵差經常跑鄉下,認識「爺爺」(書中並沒有指出郵差不認識「爺爺」,屬合理推測的爭鳴)。也有的學生認為這位郵差知道了凡卡的遭遇,非常同情他,就幫助了他(這不是沒有可能,屬善心發現的爭鳴)。教師第二次引導研讀,問:「假如凡卡的爺爺收到了信,他能接凡卡回鄉下嗎?」學生讀後,認為「爺爺」因貧困潦倒,才送凡卡去城裡當學徒,若接回鄉下,他們都無以為生。最後,教師引導學生小結:兩種意見,殊途同歸,都進一步說明了凡卡命運的悲慘。這樣爭鳴式的探究既尊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獨特經驗,又鼓勵學生獨創性學習,打破思維定勢框架,從新的角度對事物重新審視和觀察,想別人之未想,思別人之未思,提別人未提的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
三、創設開放而有活力的閱讀教學
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渠道,但我們也要充分運用課外的學習資源,適時適量地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跨出校門,走向社會,靠近自然,讓他們在廣闊的天地里學習語文,增長才幹,學會做人。例如:我在教《宇宙生命之謎》這一課時,結合本課的教學內容及要求,充分利用學校多媒體設備,組織學生上網去查閱有關天文知識,讓學生通過上網了解自己感興趣內容,和解決課文中的疑惑。再讓學生在班上把上網後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匯報,各小組互相交流討論。學生不但掌握了課文的內容,同時也大大激發對天文知識的濃厚興趣,課外我還讓學生組織一個天文興趣小組,利用課余時間,通過再上網或到圖書室借閱課外書及觀測天體,進一步讓學生去認識、探索宇宙的奧秘。又如在口語交際教學中,其中有一部分內容是當小記者,我先讓學生在小組內輪流練習當小記者,對別的同學進行采訪。在小組模擬的基礎上,全班交流總結:怎樣采訪才能獲得成功,及當記者應當注意些什麼。並引導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社會中去實踐,讓學生當小記者去采訪本村的主產業「蟶苗」的養殖戶們,讓他們去了解蟶苗的養殖過程、了解勞動者的艱辛、了解水污染對水生物的影響等問題。學生在當小記者的過程中,充分的去接觸社會,接觸自然。在這次小記者采訪中學生學到了課本上根本學不到的知識,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同時也開闊了視野,拓寬了語文學習的內容。
四、注意閱讀教學中人文內涵的滲透
語文學科是人文學科,人文學科的價值在於使學生在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等方面受到熏陶感染。因此在教學中注意人文性的滲透。如在教孟郊寫的《遊子吟》這一課,讓學生理解詩句的含義後,我讓學生談談學了這首詩後的感受?並說說你們的母親又是如何?你將來想怎樣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學生暢所欲言,紛紛說出各自母親是如何對自已無微不致的關懷,將來要如何去報答母愛。我聽了後,感到很高興,及時地加肯定和表揚,並對學生提出期望,希望同學長大以後能夠真正懂得去孝敬父母。在教學中讓學生懂得父母的養育我們的艱辛,懂得了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又如《落花生》這課是一篇人文內涵十分豐富的課文,在教學中讓學生進行討論,做人的道理。在學習中領會了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要像花生一樣做有用的人,對社會有用有貢獻的人。在教學中滲透了人文內涵,培養了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
我覺得語文閱讀教學除了讓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還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和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培養學生崇高的理想和思想道德修養,才能真正地體現了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以上,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對「語文閱讀教學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的一些粗淺的再認識。總的來說,我在這樣的教學實踐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閱讀全文

與語文的思想性表現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